愉快学生

2024-05-17

愉快学生(精选12篇)

愉快学生 篇1

在作文教学中, 我们教师都深有体会, 学生往往最怕写作文。作文时, 常常瞪着题目, 咬着笔头, 苦思冥想, 也不知道写些什么。其实, 作文教学就像一处未开发的景点, 学生就像一群游客。景点虽然很美, 很有情趣, 但游客却要感叹:没有好去处。我们作教师的, 完全可以做一名导游, 带领游客畅游在美丽的景点之中, 引导他们去欣赏、感悟, 激发他们的情感, 达到流连忘返, 欲罢不能的效果。

一、作文前做“向导”, 激发兴趣, 酝酿情感

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 他不仅能克服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 使学生在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态下作文, 而且能增强作文训练的能力, 提高作文的质量。记得一次上作文课时, 我问同学们:“50年后, 我们的校园会是什么样子的?”这时好多同学沉思片刻后, 便立即抢着说:“那时, 我们的学校被青山绿水环绕。一入校门, 只要在墙上一指你所要去的楼层、教室, 就有一块飞毯出现在你面前, 踩上去, 不知不觉中把你带入目的地。坐在多功能教室里, 只要你点击鼠标, 便会在互联网上畅游全世界, 搜集各类信息, 学习各种知识……”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发言, 我不知听谁的好。在这良好的气氛中, 我及时鼓励大家静下来把刚才所说所想的写下来, 这样学生就会带着想象的双翼, 打开思维, 在最佳状态下完成作文。

二、作文中做“辅导”, 解疑化难, 点播方法

在作文教学的全过程中, 贯穿一个重要的原则, 就是要以学生的困难为出发点, 重在帮助学生克服认识思维表达上的障碍。无论是审题、选材, 还是构思、表达, 都必须给学生一个充分的自由空间, 让学生去尝试、去练习。当学生的尝试遇到困难或偏差时, 才需要教师恰当地辅导。比如在过“选材”关时, 有的学生不会据题多找材料, 往往一有材料就匆匆动笔, 很少考虑所选题材是否最佳。这时应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了:指导他们先想好围绕什么主题 (即中心思想) 写, 把最能表达主题的事例选出来, 做一番比较、分析, 然后择优定夺。把筛选出来的事例写清楚, 写详细, 无关的内容统统去掉。其实是对生活中的事例进行一下加工, 就是“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了。

三、作文后“指导”, 师生合作, 讲、评、批、注、改

“先生讲学生听”“一言堂”式的习作讲评把作文的主体———学生当做了教师灌输知识的容器, 这样, 不利于学生学做能力、鉴赏能力的形成, 所以让学生参与评讲, 使他们成为评议的主角, 让他们对照习作要求, 评议自己或他人的习作。这时学生可参加小组评议, 同桌评议, 或自评自改。即可以摆优点、评不足, 也可以有争议、有申辩。记得每当这时, 有的同学会说:“我最欣赏这篇文章的开头, 它把我们的胃口吊了起来, 我特别想知道结果。”有的说:“我觉得这篇文章的结尾改成……就更好了。”有的说:“我认为本篇作文用词非常准确, 如‘嬉戏’一词把鱼写得栩栩如生。”这样一个开放的评议过程, 有利于学生的互相启发, 互相学习, 提高各自的认识水平及表达能力, 也有利于学生交往能力的提高, 健康人格的形成。

总之, 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让学生在快乐中愉快地写作, 在写作中寻求写作的快乐, 将“怕写”变成“爱写”, 及时捕捉学生的创作火花, 使他们的作文水平不断提高。让我们带着学生去亲吻生活, 并在那里畅游、飞翔。

愉快学生 篇2

我们下了车,蹦蹦跳跳地向西溪湿地深处跑去。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蒋村慢生活区,那里有别具一格的酒吧、远离喧哗城市的客栈、惬意的茶楼、温馨的小餐厅,我们似乎走进了世外桃源般。

我们穿过慢生活区,紧接着又来到了古镇街道,到处都是古色古香的古典建筑,有小卖铺、艺术展示铺,更有我最爱的烤肉铺,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更可喜的还让我淘到了紧接着我要用的渔网和鱼篓,美不胜收。

转个弯,我们到了风景游览区,田径小道、池水清澈见底,小鱼儿们似乎知道我们的来意,看到我们转头就一溜烟地跑走了,好一会儿,我们都一无所获,哎!灰心了!那一刻,突然有条小鱼朝我们欢快地游来,这次我可绝不会错过这个好时机,一网兜过去,鱼儿就收入囊中了,嘿嘿!别提我有多开心了!

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 篇3

关键词多媒体 数学教学 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让教材变得更生动,多媒体创造出了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教学环境,它正以其独特的内在魅力,给数学教学带来勃勃生机,让今天的数学课堂精彩纷呈。

特级教师翟裕康曾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把圆规,一张圆纸片,一只锅盖”就演绎了一堂精彩的《圆的认识》的课堂教学。也就是说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恰当地运用适宜、简便的教具也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这不能否认多媒体在教学中产生的积极作用。如何恰当应用多媒体,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是我们应该追求的。

一、应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心理成分,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轻松。如一位老师在“圆的认识”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展现这样一个生动的画面。教师提问:你能说说汽车的轮子为什么是圆的吗?紧接着画面展示:一个正方形车轮的汽车 “咯噔、咯噔”地行驶在道路上,慢慢地轮子变成了椭圆形,这辆汽车继续跑着,可仍然有些“跛”。渐渐地椭圆的轮子变圆了,圆的轮子跑得可快了,汽车也“嘀嘀吧吧”地唱起歌来了。显而易见,通过轮子动态、清晰地“演变”过程,学生轻轻松松地掌握了“在同一个圆内,所有半径长度都相等”的道理。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兴趣盎然。

二、借助课件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數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课件不仅可以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老师导入:同学们喜欢念儿歌吗?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儿歌。(课件出示可爱的青蛙和文字)同学们一起跟着读一读,1只青蛙1张嘴,2只青蛙2张嘴,3只青蛙3张嘴,接着往下编。再和老师对对口令,50只青蛙——( ),100只青蛙——( ),1000只青蛙——( )。师:同学们,这样一直说下去,能说得完吗?谁有好办法用什么来代替这些数字,用一句话就表示出这首儿歌的意思?(学生试说)师:n只青蛙n张嘴。用一个字母就可以把我们想说的数都概括进去,多简洁呀!看来,字母的作用还真大!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用字母表示数。

导入自然,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结尾老师又用青蛙配文字将这首儿歌的改编作为拓展练习,首尾呼应,水到渠成。师: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数青蛙”的儿歌,让我们拍起手来读一读(课件出示):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你还用字母把这些数字表示出来吗?(生试说)当学生用不同字母表示时,引导:你能用一个字母把它们全部表示出来吗?最后得出:n只青蛙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这节课的学习。

三、恰当使用多媒体,让学生学得轻松有效

多媒体是现代教学工具,在教学中确实可以提高一定的教学效果,但过多地追求和利用多媒体反而适得其反。多媒体固然有它的优越性,但也只是实施教学的手段之一,并不是唯一的,其他常规媒体的许多特色功能也不容忽视。如挂图的静态展示功能、教学模型的空间结构功能以及板书的适时性与针对性等,这都是计算机所不能完全替代的。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辅助教学方式,让多媒体与其他常规媒体有机配合,而不要一味追赶时髦,舍不得割爱,多媒体辅助教学用得不当,反而会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多媒体的应用要以让学生学得轻松有效为准绳。

为学生愉快说话“蓄势” 篇4

一、培养融洽的师生感情, 让学生敢说

古人曰:亲其师, 信其道。这就要求教师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 在课堂内与学生平等相待, 实行民主教学, 真诚面向每一位学生, 尊重关注每一位学生, 从而引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友好、亲近。同时, 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是学生积极主动性发挥的前提。学生多数胆子小, 声音轻, 怕说错话, 怕老师批评, 怕别人笑话, 少数人虽能积极举手, 想说但又说不清。因此, 教师首先必须消除儿童的胆怯心理, 鼓励其大胆说话, 要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 态度和蔼可亲, 说话热情而富有童趣。如第一节课师生见面, 教师先做自我介绍, 然后热情洋溢地说:“小朋友们, 跟你们在一起, 老师心里很高兴。你们愿意向老师介绍自己吗?”短短几句话, 便缩短了孩子与老师的心理距离, 产生了一种与老师交谈的欲望, 为学生大胆地“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了切实做到师生平等, 我们还可以改变传统的课堂举手回答问题的方式, 允许学生在不打断其他同学讲话的前提下自由发言。即当其他学生有不同想法、有疑问、有意见时, 不需等老师批准可以直接站起来说, 说完就坐下。这样一来, 课堂上, 学生思维活跃了, 发言踊跃了。渐渐地, 他们的胆子大了, 说话的兴趣浓了, 都能大胆地站起来发表自己的看法。

相反, 如果教师居高临下, 以领导者自居, 学生在沉重的感情高压下, 思维和情感只会萎缩, 甚至于干涸。这样, 学生就失去了愉快说话的前提和基础。

二、感受情境, 接近生活, 让学生有话可说

学生的生活经历毕竟有限, 对文章的情节有时难以再现, 对文章的情感不能恰当的体会, 思维内涵不能深刻体会, 囿于文字的表面, 这直接影响到说话的展开。因此, 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帮助学生接近课文, 接近生活, 创设情境让他们感受。如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 对邱少云烈火烧身、最后壮烈牺牲的事迹, 学生的感受和理解非常肤浅, “壮烈、英勇和忠诚”的体会非常抽象。说话中只谈到严守纪律, 视死如归, 而体会不出邱少云钢铁般的意志, 体会不到他的伟大精神。这时, 我们就要充分调用学生的生活经历, 将课文与学生个人生活实践联系起来, 引导学生回顾在自己的生活中, 哪些地方见过, 或亲身经历过火苗舔过的感受, 然后再联系邱少云浑身被火包围, 一直烧了半个多钟头的课文情景。学生的感受就深刻多了。面对课文的描述, 学生在说话中生动地讲出了邱少云咬紧牙关、怒视敌人、气吞山河的悲壮情景, 也比较好地体会到了由此折射出的人物的崇高精神。学生说话讨论相当热烈。

三、提供说话的方法或思路, 让学生会说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 说话的困难较大。学生往往在句子的完整性、意思的连贯性等方面, 出现许多问题。因此, 指导学生说话, 教师一般给予辅助, 让学生有一个依托。如在《蜜蜂引路》课文中有“一边……一边……”的句式, 训练时, 可先指导认真读原文, “列宁一边走一边看……”读后让学生体会这种句式的构成特点。接着让学生表演动作, 口述自己看到的在同一时间里做的两件不同的事, 自由地进行仿说。这样就达到了运用自如的目的。

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讲, 学生说话有一定的基础, 加上理解、思维能力的发展, 说话之道主要是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如教学《新型玻璃》一文时, 可设计“防盗夹丝玻璃自述、吃音玻璃自述”等思路, 指导学生说话, 这两例属于再造性说话。

另外, 我们还可设计创造性的说话思路。如教学《凡卡》一文时, 可设计成“我与凡卡比童年”: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 可设计成“假如小女孩来到我们的身边”等思路。

四、营造说话的舆论氛围, 养成说话习惯

说话习惯来自于学生平时不断的练习。课堂上, 教师要与学生一同入情入境, 同喜同悲, 亲密无间, 不断激励, 形成“说为能者”的舆论环境, 激发学生渴望成功的心理, 促使人人竞相参与, 促成百家争鸣、百家齐放说话风气的形成, 久而久之, 就形成习惯了。有了想说的习惯, 有了说话的方法思路, 有了良好的语言环境, 就一定能说好。学校里可经常组织有意义的活动, 教师可以在学生活动结束、余兴未尽的时候, 组织学生把活动过程中自己最感兴趣、最有意义或最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情节说给大家听, 这样, 学生说话的兴趣盎然, 且有话可说。课堂、校园、社会上经常会发生意想不到的意外事件, 学生往往对这些突如其来的事件充满好奇, 这时, 教师可组织学生对事件、人物的行为进行辩论, 这既使学生受到了教育, 又进行了口语交际的练习。

愉快的周末小学生作文 篇5

今天早晨,我刚刚起来,就看外面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起来后,洗漱完毕,吃完了饭,雨已经下的很大了,刚刚还开着的灯一下子就灭了。唉!一定是又停电啦。不能看电视,不能上网,不能看电影,还不能到公园玩,真没劲!怎么办呢?我冥思苦想,啊!想到了,与爸爸妈妈一起下象棋吧!

爸爸妈妈正闲着没事干呢!听我这么一说,都非常高兴。我们把棋摆好了,我和妈妈先下。

“跳马”“出车”“飞相”“将军!”“耶,我赢了!”妈妈还不服气,说要再来一盘。我说:“好啊,我一定奉陪到底!”我想:“我想我一定能赢!”刚下了半盘,我觉得形势不妙,而妈妈却胸有成竹。不行,我得想想解决的办法。啊!“”想起来啦!走了几步,我把妈妈的二炮一车全部干掉。“啊哈,我有赢啦!”我很得意。妈妈还在说:“这盘你虽赢了,但是,我下一盘不会输给你的!”这时,爸爸插嘴了:“你都已经玩了两盘了,该我了,看我把她打个落花流水!”我有与爸爸杀了一盘。当然,用鼻子想也能知道,我赢了。爸爸还做“垂死挣扎”,可是,在挣扎也没有用了,你呀已经成为我的俘虏啦!

倡导愉快教育 力戒惩罚学生 篇6

关键词:愉快教育 感化 教育效果

素质教育是具有艺术性和科学性的愉快教育。在我近年担任班主任工作的过程中认识到,学生之间的个性虽然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希望自己能经常受到教师的表扬。回避痛苦、趋向愉快是人的天性,更何况一个小学生。同时,从教育心理学上讲,儿童在愉快中的学习比在心情沉重、甚至受惩罚时的效果好得多。惩罚,不仅会使学生承受心理上的痛苦,还会给今后的成长留下受伤的记忆,对心灵的健康发展不利,更严重的会造成孩子心灵的扭曲。所以,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力戒惩罚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倡导愉快的教育方法。

一、戒罚作业

学生作业是学习活动中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能力的演练,也是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的必要延续,是巩固所学知识的必要环节,是学习活动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在完成作业时会出现各种情况,例如,书写太乱、出错太多、抄袭等,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作为教师,这时候对这种作业打一个大大的“x”,然后让学生重写,甚至再罚多写一遍?然而,冷静想想,罚学生重写作业看似对学习有利,实际上不能解决学生对待作业的认识问题,而且会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对作业更加反感,从而使学习更加被动。我曾尝试着这样做:对认真对待作业的同学及时加以表彰与鼓励,例如,在作业本上画一个笑脸、写上:“老师喜欢你、继续努力等。”对作业书写乱的,我会写上:“你的字如果和你一样漂亮多好。”对出错太多的我会写:“只要你重新改对,老师会给你奖励。”同时也要关注他出错的原因所在等。通过这样的尝试,学生对写作业的兴趣普遍提高了,并且作业质量也越来越好。

二、戒罚劳动

劳动是人类文明的使者,有了劳动才有今天的人类,才有今天的文明世界。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观念,要让他们经常积极的参加劳动锻炼,使他们认识到劳动既光荣又有必要。在每天的值日中,总有个别学生偷懒,其他学生颇有怨言,班干部也建议要处罚偷懒的学生。当我问你们计划罚他什么时,大家有的说,罚他自己值日,有的说罚他值日一周。班主任该怎样处理这个问题?教育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而这样一罚,会潜移默化地给学生一种错觉,以为劳动就是苦差事,学生会更消极的应付劳动,并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我当时没有处罚不做值日的同学,而是说,”xx今天没做值日,是因为不舒服,帮他做了的同学应该受到表扬。”经过这一次,这个学生劳动再也没有不积极过,其他学生也是一样。通过表扬,通过正确的引导,学生逐步树立起正确的劳动观。

三、戒请家长

教师经常与家长联系,共同教育孩子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当学生犯了错误,教师出于推卸自己的教育责任而向家长告状的方法很不可取。这种做法无异于教育学生,相反,还会让孩子觉得在教师眼里自己一无是处进而对教师产生恨意。任何一个家长都望子成龙,当一个教师对家长诉说孩子的种种不是时,也大大降低了教师的威信。人无完人,学生的缺点往往不是一个方面,犯错误也是正常现象,不值得大惊小怪。特别是让犯了错误的学生请家长,孩子不愿请,家长不愿来,这不仅会导致师生关系紧张,也会导致老师和家长关系不协调。我们班有一个学生,纪律散漫,学习成绩不好,是一个让老师头疼的学生,也曾试着请家长沟通,然而请家长后,他的情况更加糟糕,原来请家长给他带来的是一顿打骂。为此,我私下和他沟通,尝试让他主管我们班课间操的秩序。没想到这样一件小事交给他,他像变了一个人,不仅纪律好了,学习成绩也明显提高。当我向他的家长汇报他的进步时,他感激的眼神使我终生难忘。

四、戒座位处罚

的确,教室的每一个座位都不会有好坏之分,坐前面和坐后面应该说是一样的。但多年来在家长和学生心目中认为后边角落的座位是给犯纪律的学生准备的,甚至有时学生犯了错误,扰乱了班级纪律,有的老师也会把他调到后面去,以示惩罚。其实,这样做对教育学生是极其不利的。试想,这样的学生本来自制力就差,纪律不好,学习落后,这样一来,教师疏于对他的监控,更能使他无拘无束地捣乱,更谈不上改正缺点和错误,甚至会让学生产生破罐子破摔的严重后果,根本达不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如果有可能的话,让自制力差、学习成绩落后、经常违反纪律的学生尽可能座位靠前面一点,在教师和同学的密切注视下,加上教师和同学们的照顾和关心,定能对他有所感化。

五、戒站着听讲

有的学生上课搞小动作,做恶作剧,教师会让他站着听课,或者到教室最后边罚站。这样做老师虽然是出于认真负责的心理,想让学生能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但这个站着学生实际上是等于浪费了一节课的时间。我曾问过一个罚过站的学生,他说其实站着后一个字也没听,而是在想课后怎么对付教师。其他学生也是不时关注他一下,分散了注意力。如果这种情况多了,这个孩子就会毫无荣辱感,不管教师多么严厉的批评他都会毫不在乎。所以,罚站的教育方法不可取。教师应该用眼神、用放慢讲话速度、或走过去轻敲他的课桌等方式提醒他上课应注意听讲。这样才会达到比较理想的教育效果。

力戒惩罚并不等于对学生的教育无为的放任自流,而是更科学、更艺术的实施教育。对学生批评教育也是是一门学问,对于愉快的教育方法,我们会进一步去探索。

如何引领学生愉快作文 篇7

米嘉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之作。”“盖写既之,自然纯熟。”古希腊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人从儿童时就有模仿的本领,他们因模仿而获得了最初的知识,模仿就是学习。”大作家茅盾说:“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由此可见,模仿是创造的基础,没有模仿就没有学习,没有模仿就没有创造。

教师在教学时,首先应要求学生理解并熟读课文,变课文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观察方法为己有,即背诵积累,接着口述课文,这样能促进知识的内化,然后针对课文的内容,有目的地创设情境让学生模仿,再复述重写,创造性作文,如此不仅能促进学生认真读书,而且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表达机会。

例如,教学人教版第九册基础训练3阅读训练的短文时,我在学习能熟读成诵短文的基础上,让学生丢开书口头复述短文第二自然段。接着,我创设了一个“雪后的湖边”情境,把学生带到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要求尽量用上短文第二自然段的语言表述。学生的兴趣一下子给调动起来,他们埋头伏写,将阅读、生活、写作融为一体,十分钟后一篇篇文质兼美的写景作文呈现在我的眼前。这便使模仿真正成为读与写的桥梁,完成从仿到创作的目标。

二、从文本中获得习作兴趣

教师除创设情境让学生大胆地仿写文章的语言片段外,还可进行简单的词汇仿写、句式仿写、结构仿写。开始时“照着仿写”,接着“试着仿写”,最后达到“创造性仿写”。模仿到位,不仅能调动学生积极运用语言的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练”广泛地为学生提供了运用的机会。“批”是信息反馈的纽带,教师可以用红笔“批”出学生的好词好句,特别是那些对文章精彩片段富有创造性的模仿要给予高度的评价。教师的一个圈,一个五角星,都会给学生带来成功的喜悦。

记得刚教完《可爱的草塘》后,我就有意识地布置了一篇写景小练笔《美丽的游仙湖》,第二天,我批改时竟然发现多名学生用了佳句:“柳树倒映在清凌凌没的湖水中,显得更绿了;蓝天倒映在清凌凌的湖水中,显得更蓝了……”我十分激动,在班上大声诵读起来,学生也跟着诵读起来。随之在几天的学生日记中,我发现更多的学生都模仿了起来。如有学生模仿《可爱的草塘》第五自然段的:“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发亮,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我即时用一个个五角星作为鼓励,学生在一个个红五角星的鼓励下,每次都创造性地运用课堂中学到的优美语句,变被动为主动运用,更进一步地强化了读写的积极性。

三、从讲评中传递真情实感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如何上好作文评讲课,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语文教师都极为关注,并为之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以“文章要有真情实感”的作文评讲课为例:

首先从小结习作入手,引出评讲内容。我先展示学生佳作《吃火锅》(事先准备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对照评讲要求认真评议,并指出“好在哪里”。学生有的细看沉思,有的指指点点,有的议论……接着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表意见。有的说,文章叙述很清楚,很有感情;有的说,作者说出了心里话,内心的不满和对爸爸的抱怨写得很具体、很生动;有的说,人物的心理、动作,语言的描写很形象……我予以肯定,并让作者诵读作文。全班学生露出了羡慕的目光倾听,报以热烈的掌声。

然后,我话锋一转:写得好的不止一人,有些同学虽然全文写得不如他们,但有不少好的片段,点出若干个事先制作好的精彩片段的课件,让学生阅读评议,交流看法,然后让作者站起来朗读,室内又一次响起热烈的掌声。

最后, 我小结怎样才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指出:只要不断实践, 认真对待, 每位同学都能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并请学生根据这节课的评价, 进一步修改自己的作文。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 教师要精心设计乐于运用的“陷阱”, 善于投放激发书面表达的“诱饵”, 用心和学生一起共享赏析佳作的快乐。学生在处处有语言充耳, 时时有文字入耳的熏陶中, 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 把课本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运用于实际生活中;能真正做到活学活用;能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获得“活”的语言文字知识和技能, 培养自己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摘要:诵读是我国语文教育优秀传统中一种有益于积累、有效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方法, 也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这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但学生只诵读而不能将积存的语言转为积极的语言, 随着时间的推移, 积累的语言便随之淡忘, 昔日的课内课外的背诵只能成为一种形式而已, 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储存的词句片段变成学生的规范口语, 乃至于作文时一气呵成, 真正做到“胸藏万汇凭吞吐, 笔有千钧任翕张”是本文着重探讨的。

关键词:作文教学,创设情境,文本,讲评

参考文献

[1]教育科研论坛.

[2]丁有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

[3]余映潮.走进充满美感的新课堂.

美国统考让学生轻松愉快 篇8

统考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对学校的影响很大。不达标的学校面临几种可能:被拆散重建为几所小规模的学校, 或是被改建为有私立性质的学校, 或者把教师和学生全部遣散到其他学校。一般学校如果能生存下去, 都不愿意被关闭。所以, 州统考对学校的压力是很大的。学校一直在采取各种措施, 包括加强训练教师、尽量提供较好的教学条件、用各种方法鼓励学生在州考中发挥最大潜力等等。但学校不能拒收差生, 不但不能嫌弃他们, 而且更有责任尽力弥补他们的教育不足。

州统考阅卷是在州里进行, 成绩直接寄给学校和学生。尽管考分不计入学生在校成绩, 但对他们下一学年的编班有决定性影响。考到“合格”以上的学生, 会被编入年级水准的快班, 这对以后的学习甚至考大学都很关键。所以, 从开学到考试的8个月时间里, 老师们在教学中反复强调州统考的重要性。考试前, 学校还会给家长去函, 告知他们考试的重要性及如何帮助子女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但在统考时, 学校却会尽量减轻学生的压力, 让考试轻松愉快, 同时为学生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考试的一周, 我会提早到校, 领取负责监考的一个班的考试资料:30本学生考卷, 印好学生姓名的答案表格, 一大捆削好的铅笔、尺子和草稿纸。第一节课并不考试, 而是早餐时间。学生去学校食堂领取免费早餐, 牛奶、蛋糕和水果, 都由附近的连锁大超市赞助。提供免费早餐的目的, 是让学生精力充沛地参加考试。

统考的卷子是密封运送到学校的。学生的考题册中, 有各个科目的考题。考试开始, 我把当天要用的考卷、答卷和铅笔等分发给学生, 再打开教师指导手册, 照本宣读 (教师讲的每一句话都印在指导手册内, 必须照着念, 不能自己随便说) 。读完之后, 看看学生有没有什么问题, 再带着学生做两道例题, 然后就由他们自己答卷。

考试时间是两节课, 大约有85分钟做题时间。如果在规定时间做不完, 可以到一间特设的教室去做, 时间上不设限制, 用多少时间完成都行。考试只用上午时间, 下午不另外安排复习时间。为了尽量让学生感到轻松愉快, 我会让他们在下午看一部电影, 调节心情。

让“愉快教学”走进学生课堂 篇9

一、启发学生, 增强信心, 激发情趣

在歌曲教学中, 学生的教学不仅仅表现在对歌曲曲调的掌握上, 在学会了歌曲之后, 更重要的是理解歌词, 并且能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在一次音乐课上, 我们开展了“小歌星擂台赛”活动, 我把班上同学分成四个大组, 把对歌曲掌握好、中、差的同学平均分配在每组中, 先让大家自己小组练习, 然后采用以好带差的方式, 使每位同学都能很熟练地掌握歌曲, 然后各组同学进行打擂比赛, 有唱歌词的, 有唱歌谱的, 有表演唱的, 还有伴舞的, 课堂气氛相当活跃, 这种方式的使用, 使同学们增强了信心, 一些不敢唱歌或不爱唱歌也表现得非常积极, 使他们牢固地掌握了歌曲, 激发了他们唱歌的情趣。

二、小小乐器进课堂, 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打击乐器的演奏, 可以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和识谱能力, 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于是在音乐课上我鼓励大家自制小乐器, 把乐器搬进课堂, 启发学生发挥想象, 如有的学生用玻璃瓶子装进小石子或用啤酒罐装上沙子做沙锤。还有的用笔敲击小纸盒做小鼓, 还有的用小铁棍的互相敲击声来为歌曲伴奏。形式多种多样, 活跃了课堂气氛, 当学生把歌曲学完后, 他们用自己制造的小乐器边唱边奏出节奏, 那表情得意极了, 当我把歌曲《隆冬强》教唱完毕后, 我把同学们分为了四个组, 第一组击小鼓, 第二组小嚓, 第三组唱歌, 第四组手拿彩带表演。这样反复轮换练习, 边唱边奏边舞, 艺术熏陶于表演中, 使学生真正地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整个教室充满了幸福、欢乐、喜悦的气氛, 学生们在玩中获得了知识, 并且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三、用心启迪, 创设情趣, 激发兴趣

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 音乐的目的是为更多鼓励他们成为积极向上、有一定能力的音乐爱好者, 使他们从音乐中享受愉快的乐趣, 从中得到启迪, 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在学唱歌曲《过新年》时, 我首先提问:“同学们, 你们喜欢过新年吗?”学生都举起了小手, 不等我接着问问题。他们就一个接一个回答。“我喜欢过新年, 过新年的时候可以穿新衣服, 还可以吃好吃的, 还有很好看的花炮”等等, 学生们通过对自己过新年的回忆。调动了他们学唱歌曲的热情。并且使学生们很想学这首歌曲的欲望表现出来, 于是我先叫学生听老师唱一遍这首歌曲。如果觉得好听的话就给老师拍手伴奏, 学生在听老师唱的同时都争先恐后地把小手举起来为我拍节奏。课堂气氛相当活跃, 学唱完歌曲之后, 同学们不由自主地进行了表演。还分组进行了比赛。课堂上非常活跃, 并且连一些不爱唱歌的小同学也大声地唱了起来。

四、游戏进课堂, 培养学生的情趣

音乐的教学不是简单的学和唱。要懂得歌曲的内涵, 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意境, 所以我在教学中采取了游戏进课堂的方法。大大地激发了学生们学习歌曲的热情。在学唱歌曲《小红帽》时, 首先学生们先学会歌曲, 然后我把同学们分组, 一部分同学扮演小红帽, 一部分同学扮演大灰狼, 一部分同学唱歌。在歌曲声中, 扮演小红帽和大灰狼的同学都根据故事的情节进行了游戏表演。并且同学轮换进行了表演。同学们热情很高。游戏的加入更增加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 学生们在乐中得到了知识, 在趣中懂得了歌曲内涵, 效果很好。

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数学 篇10

一、让学生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中快乐学习

1. 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以教与学为纽带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师生关系有如下的特点:一是教师的多重角色。师生之间不仅具有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角色关系, 同时也具有成熟与未成熟者、长者和幼者的角色关系, 这种关系的特点要求教师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和权威性;二是需要的互补性高。需要的互补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浅谈, 教师的需要是教好知识, 学生的需要是学会知识, 学生对知识愈渴求、愈尊重, 则愈容易在师生之间建立深厚的友谊。当一方的需要中止或降低时, 师生距离加大, 师生关系疏远。师生关系会影响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因为小学生的向师性强, 往往以对教师的好恶来决定对学习的态度, 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师生之间互相尊重, 学生信任教师, 交流顺畅, 心情愉快, 学习的兴趣高涨, 学习效率明显, 促进了教学的效果。反之, 师生之间关系不融洽, 就不能在思想上一致, 产生对抗心理, 学生因为对教师的反感而对学习不感兴趣, 学习成绩不好。

2. 同学关系

同学关系是在同一学校学习过程中结成的人际关系。包括同班同学和同校同学两种含义。人们在回忆过去时, 总是留恋学生时代的生活, 并时常发出“还是同学感情深”之感慨。同学关系对人的影响, 由此可见一斑。同学之间有着纯真的友谊, 是一种朋友关系。大家在友好的相处中共同成长、进步, 没有孤单感, 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友谊是所有人最珍重的感情。交朋友对小学生来说是一种需要。他们虽然经常与集体的成员交往, 但仍感到不够满足, 甚至可能孤单, 小学生需要理解和帮助。朋友按其亲密程度, 可以大致分为三种:伙伴, 一起学习或活动, 彼此互相帮助、融洽相处, 如球友、兴趣小组成员, 彼此没有深入的感情交流;好友, 互有好感, 互助互惠, 情感依赖性大而共同的认识不足;挚友, 感情真切、志同道合, 互相完全信赖, 彼此视为知己。这些朋友关系都让学生在学习中互相为伴, 不感到寂寞, 一起探究学习。

二、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感受探究学习的快乐

教师讲、学生听是常用的教学方式, 在课堂上如果一讲到底, 把知识灌输给学生, 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项的“培养”, 使课堂上的“双边交往活动”变成“单边活动”, 教代替了学。学无条件地服从于教, 教学由共同体变成单一体。学生的独立性丧失, 最终遏制了学的“力量”。学生被动地学习, 学会了依赖, 缺乏思维的过程, 一切都由教师给出了答案, 只会吃现成的。学生既感到枯燥, 又丧失了思考的能力。为了提起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积极参与探究过程, 通过问题解决, 让学生动脑思考, 在参与中激活思维, 体验过程的喜悦。

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学生学习新的数学思想和技能的工具,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去教数学, 用有趣的、精心挑选的数学问题去吸引学生, 能激发学生对重要的数学思想的探讨, 培养学生毅力, 强化学生对理解和使用各种策略、数学特性和关系的需要。小学阶段的问题解决教学是要在儿童内在的问题解决倾向基础上, 保持和鼓励儿童重视问题解决的倾向性。教师应鼓励学生使用正在学习的新的数学内容来解决实际问题, 并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学习监测和反映自己在解决问题中的思维。学生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所知的事实、概念和步骤是毫无用处的, 如能够高效、准确地进行乘法运算但却不能确定需要乘法的情景是不符合要求的。学校数学教学的目标是应当让所有学生有能力并且乐意去解决问题。“问题解决”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应该成为我国小学数学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 成为小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核心。这种活动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 对改善我国的小学数学学习具有现实意义, 问题解决的学习应该成为改善我国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切入口。如何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解决的学习方式, 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是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以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看到、听到、想到的都是平时熟悉的事物, 更能很快将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 进入参与学习的状态。教学时教师可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 创设生活情境, 点燃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 给思维以动力。这样安排, 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有机地联系起来, 使学生感受到今天所学的知识来源于生活, 有利于激发学生认知的兴趣和情感, 唤起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

2. 运用谜语、故事导入教学

小学生乐于猜谜语、听故事, 教学中如果能紧密结合教材内容, 运用谜语、故事等形式组织教学, 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在学习认识钟表一课时, 导入部分的设计就可以让学生猜这样一个谜语:“会走没有腿, 会说没有嘴, 却能告诉我, 什么时候起床, 什么时候睡。”然后又根据书本的四幅插图, 编出一个小朋友是如何爱惜时间的故事。这样很自然地使学生认识了钟表, 学生学习情绪也自然高涨。

四、让学生不再抱怨“预习”, 养成善于预习的习惯

很多学生提起预习就抱怨, 预习成了让学生为难的事情。学生们讨厌预习的想法多种多样, 例如, 没有时间, 预习就是多余的负担, 还有很多作业没做呢;有的认为预习没有意义, 课上教师都讲到了, 课上听讲和预习的效果一样。有的学生不会预习, 只是把书本翻一遍, 和没有预习一个样。正因为学生不理解预习的作用, 不会预习, 没有体验到预习带给学习的好处, 所以才不喜欢预习。因此, 教师要告诉学生们为什么预习, 让他们知道, 提前预习能锻炼自己的自学能力, 找出自己不会的地方, 在课上就能跟上教师讲课的速度, 提高学习效率, 不会遗留问题。教师还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列出预习提纲, 帮助他们养成预习的习惯。经过一段时间后, 学生自然从预习中发现了学习的捷径, 会积极快乐地参与预习学习。

总之, 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首先在于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爱好、性格、认知规律、个性等, 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去制定一系列的教学方案, 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以上是我的一些经验之谈, 以期抛砖引玉, 让广大师生们参与到快乐学习的探讨中来。

让学生在愉快中识字 篇11

一、在游戏中识字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个特点,把识字教学活动融入学生喜欢参与的游戏之中。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游戏中练习所学知识,快快乐乐地学习汉字,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猜字谜识字。猜字谜是一种传统文字游戏,也是汉民族特有的一种语言文化现象。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猜(编)字谜能帮助学生轻松地掌握一些难教的生字,经过引导,学生经常动脑筋编字谜在课堂上交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如学习“赵”字,可出字面:一个人走在岔路口,猜一个姓;“朋”字:两个月亮交朋友;“林”字:两棵树,并排站。在教学《小小的船》中还可以用谜语:“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弯刀”,引出“船”字。也可以让学生编谜语互相竞猜,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识字认字,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小游戏中识字。教学中,教师可设计各种与生字联系起来的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玩耍中增长知识,在乐中识字。如“找好朋友”小游戏,把字的偏旁与部首分开,让学生帮它们找到好朋友。又如“动物找食物”小游戏,教师在黑板上贴上带有汉字的食物画,让学生拿着小动物的图片去贴在相应的食物位置上。还有“开火车”小游戏,让学生轮流认字。

可见,教师在课堂上创设多种多样的小游戏,不但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而且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识字教学效果显著。

二、在唱儿歌、读童谣中识字

唱儿歌、读童谣是小学生喜爱的学习方式,教师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童谣进行识字教学,既培养学生识字方法,又增长学生的知识量。学生在吟诵儿歌、童谣中,不知不觉便识记了生字。如课文中的儿歌《小小的船》、童谣《对对歌》等,用浅显明了的语言,编成可以表演的儿歌,这样深受学生的喜欢。另外,著名歌唱家谷建芬把传统古诗编成了《唐诗新唱》,这也是很好的尝试,用唱歌的方法来学习,通俗易懂,记忆深刻。

三、在经典国学诵读中识字

经典国学是中华五千年的优秀文化遗产,如《三字经》、《弟子规》 、《论语》等,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祖国的文化瑰宝。如《弟子规》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等,都采用三字一句的形式,前后两句又大致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喜欢这种编排形式,在朗读文章的过程中受到启迪的同时,自然也就记住了字形。

通过诵读大量的古代国学经典,不仅能让学生陶冶高雅情操,培养学生敦厚好学、通达事理、胸襟开阔、人格健全、明理诚信、孝敬父母的良好品格,而且能养成学生好读书、读好书的好习惯。因此,教师要在形式多样的诵读中,让学生兴致高昂地读,在经典诵读中读出乐趣,在经典诵读中渗透识字教学,从而提高识字效果。

四、多媒体提示构字规律,让学生自主轻松识字

汉字最本质的特点是表意性。多媒体技术可以将一个个呆板的方块字演变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将学生必须牢记的知识变成栩栩如生的形象,使汉字的形和义的关系显而易见,让学生一目了然,学得有趣,记得深刻。如教学象形字“山”字时,借助多媒体出示连绵起伏的群山图,让学生观察山峰的样子,再在电脑上画出“山”的简笔画,让学生在直观形象化中认识“山”字。然后,多媒体演示“山”字的写作顺序,这样学生学得有趣,记得深刻。又如教学会意字“从”字,借助多媒体演示两人前后相随的情形,让学生体会“从”字的构字原理。又如教学形声字“青”,通过多媒体课件直观演示,加不同偏旁从而构成读音相近、字义不同的生字:蜻、 清、 请、 情、 晴等。

运用多媒体进行识字教学,丰富了学生识字的学习形式,培养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生字;在兴趣盎然的识字过程中教给了学生识字方法,培养了学生识字能力。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过程使新的课堂结构轻松、愉悦,使学生爱学、乐学,学得轻松,学得愉快,真正实现了使学生在快乐的课堂里快乐地识字的目标。

总之,识字教学是在母语教学环境中的生活化学习过程。广大教师要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和创造带来的快乐,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在愉快中识字。

教会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 篇12

一、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过去语文教师只看重卷面成绩, 而忽略了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 从而使得教师布置作业是单纯的机械的记忆。如一学校二年级学生某一天的家庭作业单是:12课生字词五遍;7~10课生字词4遍;4~9课生字词3遍。天哪, 让不让孩子活!这样的作业布置学生有多大的兴趣, 又如何能主动愉快地接受学习呢?笔者认为只有确实把小学生从繁重的课业中解脱出来, 还给他们童年的快乐, 使他们全方位得到解放, 学生学习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让学生尝到成功的乐趣

想必大家都知道猴子摘香蕉的故事。有的猴子个头高大, 伸手就可摘到香蕉;有的猴子中等个, 跳一下就可摘到香蕉;有的猴子矮小, 即使跳起来也摘不到香蕉。摘到香蕉的猴子欣喜若狂, 摘不到香蕉的猴子显得很沮丧, 长此以往, 那些小猴子就连跳的想法都没有了, 更不要说吃香蕉的欲望了。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因材施教, 量体裁衣, 使用不同的语言、动作、眼神等方式方法, 及时给学生以赞美、鼓励, 不要吝啬赞美之词。这样学生就会通过努力学习, 体会到成功的欢乐, 变“苦”为“乐”, 学习也就有了兴趣。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巧用悬念。我要求学生在读课文时要边读边想, 尤其在“想”字上下工夫, 学会提问, 学会质疑。如教学《金色的草地》一课, 一开始就设问:我饱览过黑色的土地, 领略过黄色的沙漠, 到过紫色的盆地, 可没见过金色的草地, 你们见过吗?这样为学生设置了悬念, 学生兴趣高涨, 经阅读、议论, 终于弄明白了“金色”的含义,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2.以境引趣。对中高年级学生, 教师要带领学生融入课文所讲的境界中, 以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对《欢乐的泼水节》《归园田居》等文章, 在教学时, 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挂图、幻灯片等, 调动学生的视听等各种感官, 再现书中所描写的场景, 使学生有如临其境的感受与体会。

四、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适时地把“钥匙”——“学习方法”交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去探索, 去开启知识大门, 远比填鸭式要快乐的多。如, 《探索月球奥秘》一课的教学, 我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先装饰黑板, 写上“明月出天山, 苍茫云海间。——探索月球奥秘”, 黑板上画一轮满月, 散布几颗星星, 有几艘飞船正向月球飞去, 上课了, 我将学生分为故事组、诗词组、科幻组、成语组等, 让学生边读边想, 这样不但整体把握了课文的脉络, 而且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最后归纳出科幻类文章的学习方法。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从不知到知, 由浅入深来掌握文化知识。

上一篇: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创新下一篇:生活教育与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