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的愉快教学

2024-09-19

数学中的愉快教学(共12篇)

数学中的愉快教学 篇1

传统、枯燥、呆板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 取而代之的是“愉快教学”。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家孔子很早就阐明了“愉快教学”的优越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于1854年也提出了“愉快教育”的思想。下面, 就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情趣、幽默是调节剂

恰当的风趣幽默, 能活跃课堂气氛, 起到组织、调节课堂的作用, 许多有经验的教师上课时常出现师生开怀大笑而又秩序井然的气氛, 这都得益于教学中的风趣与幽默, 这也是愉快教学的一种方式。如我在讲“鸡兔同笼”问题:“有头45个, 足116只, 问鸡兔各几何?”时, 学生心算、笔算后仍面露难色, 随即紧张起来。这时我下令:“全体兔子起立!提起前面两足!”学生听了开怀大笑, 紧张的氛围立即得到了缓解。之后, 我解释道:“现在兔子和鸡的足数一样了, 上面45个头, 下面多少足呢?”学生答:“45×2=90只。”“少了多少足?”“26只”。把26只足还给缺腿的兔子, 这时学生欢快地叫起来“有了, 26÷2=13只兔子, 32只鸡”。在这种愉快的氛围中, 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此时, 只要你稍加引导, 此题轻而易举就解决了。

占收入的40%, 吃饭支出占收入的35%, 电费、水费支出占收入的15%, 教育费用支出占收入的30%。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一下这则幽默是否有误, 一下子教室炸开了锅:“怎么有可能呢?这不是耍我们吗”“加起来是120%”“整体是总收入, 这不应该呀?”“供不应求”“主人可怎么当家呀?”在学生热烈地讨论中, 百分数的意义得到了理解,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也达到了。

二、游戏是体验剂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 它是满足的源泉。”儿童集中注意的时间短, 一节课有效注意一般只能保持在十几分钟, 而且也不稳定, 有趣的东西时常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要使他们老老实实地坐上四十分钟, 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此时你批评了学生, 就会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 让他们收获消极的情感。于是我在教学中想方设法把游戏引进课堂。根据教材内容不断地调节儿童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组织课堂教学, 使学生处在兴奋与抑制的不断变换中, 使课堂教学动静结合, 既有节奏又有乐趣。例如:教完1、2、4的乘法口诀后, 学生对背口诀已经感觉到枯燥无味、兴趣不高。因此, 我设计轮流让九个学生扮演青蛙, 戴着头饰从座位上依次跳出来表演, 全班同学边看表演边编歌谣:一只青蛙一张嘴, 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 四只眼睛八条腿;三只青蛙……在朗朗上口的儿歌中, 学生很快记住了口诀, 学会了知识。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故事、童话都很感兴趣, 于是, 我时常把枯燥无味的算式编成小故事、儿歌来帮助他们理解。课堂上学生“动”了, 气氛“活”了, 学生在学中玩, 玩中学, 学得有趣、轻松、主动、高兴。

三、评价是推进剂

心理学家杰姆士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我们教师要耐心地倾听, 并投以信任、赞许的目光, 并用“你的想法很独特!”“你的问题问得很好!”“蛮有自己的见解!”等亲切、肯定的话语, 给予热情地鼓励, 有针对性地进行表扬。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采用鼓励性评价的策略, 富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的问题, 让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下敢问、好问、会问,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学生敢问、会问、善问是学生把自己当做学习主人的一个重要标志, 也是学会学习的方法之一。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问题意识是动力, 是创新精神的基石, 是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 我们教师只有小心翼翼地呵护和关注这问题的“火花”, 才能让学生享受数学、体验数学、发现数学的神奇, 体验数学的趣味, 创造思维的火花才会熊熊燃烧。

四、赏识、体验成功是催化剂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学习中获得成功, 是学生精神力量的源泉。成功时的兴奋, 可产生愉悦的心情, 即可以成为学生继续创新的催化剂, 可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例如, 我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 引导学生观察, 我问:“这组分数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分子和分母分别怎样变化?你们发现什么规律?”在我的引导和同学们的互相交流下, 平时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举手了, 我很激动地指名让她回答。很长时间她还是没有说出来, 一部分同学不耐烦地说三道四, 成绩较好的同学也觉得耽误时间, 气氛变得越来越紧张。于是我走到她的身旁抚摸一下她的头, 紧张的氛围在这一细微动作中得到了缓解, 同学们也安静下来了。我赏识地看了看她, 她满脸通红, 低着头觉得很委屈。我趁热打铁、鼓励她说:“不要紧, 你今天能举手老师已经很开心, 不用怕, 你再思考, 老师相信你一定行的。”话音刚落, 教室里立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她抬抬头看看我, 看看同学们, 看到一双双赏识的目光。她不慌不忙地低头沉思,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 可大家依然在等待。教室里终于传来晓月的回答声, 伴之而来还有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我就是这样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赏识学生、相信学生, 给予学生成功的机会, 收获积极的情感。

总之, 实施快乐的教育是办好教育的基础, 只要四剂齐配, 合理、恰当地使用, 创造一个良好的激励氛围, 赏识学生, 并尽可能让学生获得成功, 以增强成功的情感体验, 让快乐贯穿于学校教学的全过程, 就能让每一名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快乐成长。

(南安市第一实验小学)

摘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 数学课堂提倡的是愉快教学, 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必须创造一切条件, 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关键词:愉快教学,素质教育,情趣幽默,成功

数学中的愉快教学 篇2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愉快教育”

张贵华(周明英)

“愉快教育”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想方设法创造情境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它作为现代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已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下面就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愉快教育这一问题谈几点自己看法。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愉快教育”成功的必要前提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互动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有机结合。在这个过程中始终离不开学生的密切配合。要使学生心情舒畅,乐意与老师配合,从某种意义上讲处决于师生关系是否良好。换言之,如果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学生把老师作为自己的知心朋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就会心情舒畅,乐意与老师配合,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搞好愉快教育必须从建立良好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入手。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要求教师本身要为人师表,要敢干放下架子与学生交朋友。其次教师要像父母好那样关心和爱护学生,要充分利用各种活动和家访的机会加强同学生的联系,使其信任、尊重教师,从而促进愉快教育成功。

二、加强语言艺术是搞好“愉快教育”的重要手段

语言是教学中师生交往的工具,因而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对学生的心理情绪有着直接影响。一番幽默的演说,一段风趣的故事都可以使人开怀大笑。反之,枯燥无味,颠三倒四的讲话听起来会使人厌烦和精神疲倦。因此,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情愉快,学得有味,执教者首先要加强教学语言的艺术性。语言艺术首先是语言的准确、简洁和有条理,在此基础上还要注意幽默和风趣。不少有经验的教师可以将一件很平常的事讲得有声有色。一个普通例题经过一个高水平的教师加工和处理,也可以成为一道引人入胜的趣味题。例如有位教师在奥赛辅导中讲鸡兔同笼应用题“今有鸡兔同笼,共有45个头,116只脚,问鸡兔各几何?”此时,同学们议论纷纷,口算笔算并用而无法得出结果。这时老师下令:“全体兔子立正!提起两只前足!”顿时全班同学开怀大笑。之后,老师又说:“现在兔子和鸡落地的脚一样了吧!鸡兔共有多少只脚落地?”同学们顺利的答出了2×45=90(只)。“少了多少?”同学们又答:“26只。”此时很多学生很快就发现了这26只就是兔子提起来的前足,因此,兔子有26 ÷2=13(只),鸡有45-13=32(只)。

三、激发兴趣是搞好愉快教育的主要方法,也是愉快教育的目的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一切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兴趣和愉快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因此,作为“愉快教育”,一方面要想法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激发兴趣为学生创造愉快的学习情境。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除了激发学习动机,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等方法外,主要依赖于数学的内在美和数学本身的趣味性。还可以通过一些竞赛的形式来激趣。例如在教得数是9的加法时,在课堂练习中设计了下面一道练习题:

在下面( )里填数,看谁填的结果多。

( )+( )=9

四、将游戏引进课堂是愉快教育的主要形式

游戏是儿童喜爱的娱乐活动,将游戏引课堂既可增加乐趣,使课堂生动活泼,又可以使学生在欢乐中学到知识。但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学科和不同教学内容,选用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游戏活动。

例如,有位老师编做了这样一个游戏:“由老师提出10个较简单的.数学问题,请班上一个小组的同学集体回答,每个问题只准一个同学回答一次。答对一题得红花10朵,答错一题,不但不得花,还要从已得的花中扣回5朵。”当学生答对一题得到10朵红花时,该组学生兴高采烈,其余学生鼓掌祝贺。当学生答错一题被老师收回5朵花时,该组学生很不服气,其余学生开怀大笑。游戏做完后该组学生共得55朵花。最后,老师公布游戏结果,并要求学生将这个游戏编成一道应用题,计算该组学生共答对了几题。通过这个游戏,既使学生复习了旧知识,巩固了新知识,又使学生寓学习于游戏之中,真是一举多得。

五、减轻学生负担是搞好愉快教育的有郊措施

学生负担过重,一直是中小学教育未能解决的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又是影响学生身心健康,使其长期闷闷不乐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要搞好“愉快教育”,使学生从根本上心情愉快,就必须减轻学生负担。这里所指的主要是减轻作业负担,它需执教者深钻教材,精选习题去实现。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尽量减少同类习题的重复,充分发挥每道习题的练习效果,力求用较少的练习来达到较多的目的,例如有位教师在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时出了下面一道练习题:

某工人师傅3小时加工了141个零件,照这样计算,他8小时可以加工多少个零件?

要求:(1)看作归一问题列式计算。

(2)看作倍数问题列式计算。

(3)看作比例问题列式计算。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愉快教学 篇3

【关键词】数学教学 愉快教学 新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

最新颁布的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通过研究性、探究性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终生学习的能力。”其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应是核心;而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往往取决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创新。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应积极进行愉快教学,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高效率地学习数学。所谓愉快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在轻松愉快、情绪饱满、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的状态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激活神经系统,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实施愉快教学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学习质量和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学校减轻学生负担,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国内外大量的心理学、教育学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并不完全取决于智力水平的高低,非智力因素如学习目的、学习兴趣、爱好、情感、意志力等直接影响到一个人整体心理素质水平和事业的成败。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所激发的潜能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弥补智力因素方面的不足,同时对智力因素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除生理方面产生较大的变化外,心理方面的变化更会对其成长过程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初中数学教师在其教学中应利用情感、兴趣、需要等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导学生乐学、爱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情感氛围中轻松地学习,最终达到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推动数学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目的。

新课标上说:“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知识无处不在。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应该拥有一双“慧眼”,应善于从生活中、周围环境中、各种媒体中捕捉数学知识,从小处、平常处着眼,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通过联系实际、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结合一些新的教学辅助手段,培养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浓厚兴趣,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知识是件愉快的事情。

一、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实施愉快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诸多人际关系中的主导因素。师生关系好,学生爱老师,就会“爱屋及乌”,爱其所教的学科;师生关系好,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高,就会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应,教师教给的各种信息就会在学生头脑里出现一种“易接受”的心理优势;师生关系好,学生的崇拜度高,教师的模范言行、治学精神都给学生以感染。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新精神,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同时,教学中教师亲切和蔼的表情、幽默有趣的话语都会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心境和强烈的求知欲,自觉实现教学过程中默契配合的最优化。

二、精心选择,融入一些生动有趣的数学知识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学习内容讲述诸如数学发展简史、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的成长过程和有关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名称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还可有的放矢地讲述一些趣味性强、容易使学生产生强烈好奇心和丰富想象力的数学典故,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令学生产生了愉快的学习心理,自然意兴盎然、其乐无穷。例如:“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是教学中的重点又是难点,学生普遍感到内容简单但很难灵活运用。于是我首先介绍中国古代著名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关于勾股定理内容的著名叙述,即“勾三、股四、弦五”,接着又列举并解答了《九章算术》中记载的一个关于勾股定理应用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钦佩古人数学钻研精神的同时,对中国古代数学成就倍感自豪,继而克服因“畏难”而造成的学习困难。

又如,在讲述“完全平方公式”后,专门利用辅导课的时间,引导学生对(为正整数,且)的展开式进行讨论,让学生在进行了大量计算之后,自发地探讨、寻求有无简单的计算方法。在全班八个学习小组的同学的共同努力下,大家终于发现:

如果将(为非负整数)的每一项按字母的次数由大到小排列,就可得到下面的等式:

,它只有一项,系数为1;

,它有两项,系数分别为1,1;

,它有三项,系数分别为1,2,1;

,它有四项,系数分别为1,3,3,1;

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有意识地将每一行的系数重新排列,观察发现了著名的“杨辉三角形”。

由于这是同学们自己观察、发现、总结出来的,大家都很高兴,纷纷以自己的名字重新命名,这让大家很有成就感,真正体现了“教师愉快教,学生愉快学”的教育理念。

三、注重知识的学以致用

学习数学知识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只有通过应用,学生才能体会到其重要性,从而使其学习兴趣向更高层次发展。初中数学内容繁多,跨度较大,理论性强,学生感觉难学难懂,枯燥乏味,学习缺乏兴趣。但是,如果把这些知识变一种新的方式加以运用,效果就不同了。例如,在学习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之后,我让同学们进行“24点游戏”的比赛,并评选出名次。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混合运算能力,又锻炼了其快速反应能力,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参与意识。

愉快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4

一、愉快教学的基本含义

愉快教学的基本意义是将传统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愉快氛围下的教学模式. 愉快教学模式不仅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 在学习知识的前提下将使学习气氛从枯燥转换成愉快, 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 最大限度的抽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提高.

二、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一) 老师讲课方式枯燥

虽然我国教育已经进行了全面改革, 但是仍然有一些偏远地区的老师没有接受到国家的基本思想, 一直在用传统模式进行小学数学教学, 老师机械似的将书本上的知识一字不落的讲给学生, 并且强迫学生接受, 整个课堂变成了老师一个人的独角戏, 教室虽然十分安静, 但是真正将知识听进去并且理解的学生少之又少. 由于一直老师讲课方式的枯燥导致了学生对于数学有恐惧心理甚至会厌烦数学, 数学成绩的高低与老师讲课方式有着必然的联系.

(二) 学生对数学缺乏热情

数学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基础也是在以后生活中经常用到的知识, 由于数学的特征使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数学的主要目标就是枯燥的进行演算, 学生不仅需要背大量的数学公式和符号还要具有非常强的专注性, 但是小学生本身就是三分钟热度, 对一件事的关注度往往不超过十分钟, 上课途中容易溜号或者一只虫子就能够吸引其的热情关注, 并且数学只有一些枯燥的公式和符号, 所以大多数学生对于数学都缺乏热情.

三、愉快教学的作用

(一) 学习气氛

愉快教学的出现彻底打破了传统模式的枯燥乏味, 使教学过程变和非常愉快, 大多数学生都喜欢在愉快的环境下进行学习, 反而在学习气氛紧张的环境下更加容易溜号, 愉快教学能够在最大限度上激发学生的兴趣, 利用愉快的学习气氛能够调动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利用愉快教学的特征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在愉快的环境里更加容易放松, 在对数学有着极大兴趣的前提下自主发现问题并能够解决问题. 愉快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没有老师的督促下能够自主发现问题并解答, 通过与同学之间的讨论完成数学学习进度.

(三) 促进师生之间感情

愉快教学中虽然气氛非常愉快, 但并不是真正的让学生放松对学习的紧张感, 而是将学习气氛从紧张与愉快自由转换, 在愉快的环境中师生之间无任何身份上的差别, 师生之间相互合作, 共同解决问题, 由于有着共同的目标从而会使师生之间或者同学之间产生很强的默契和依赖, 学生之间互帮互助, 老师作为一个坚实的后盾为学生在学习数学的道路上保驾护航.

四、小学数学应用游戏教学策略

(一) 小学数学老师认识到愉快教学的重要性

现如今我国小学数学教师仍然没有认识到愉快教学的重要性, 一直遵循的是传统模式教学, 但是传统模式往往会导致学生的思想匮乏, 缺乏创新性. 只有让老师认识到愉快教学的重要性才能够使愉快教学做到真正的普及, 小学数学老师将愉快教学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 能够激发学生对于小学数学的热情, 对小学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的数学成绩得到最大的进步.

(二) 提高对小学数学老师的专业素质要求

由于我国相关政策学校对于小学数学老师的要求标准不是很高, 一般大专毕业生就可以考教师资格证并能够轻松担任小学数学老师, 就是因为这样导致了我国小学数学老师整体素质不高. 相关部门应加大教师资格证的录取标准, 并且要定期对小学数学老师进行专业系统化的培训, 使学校的师资力量一直保持巅峰状态, 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广愉快教学, 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三) 增强师生之间感情交流

现如今我国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直是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进行教学, 也由于老师的不苟言笑, 导致学生非常惧怕老师, 遇到难懂的问题也不敢向老师提问, 使师生关系恶化, 课堂气氛紧张. 因此老师必须摆正自己的心态, 课堂中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不仅能够使课堂气氛愉快, 还能够更好地利于愉快教学的实施,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结束语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全面改革, 传统模式面临着巨大冲击, 改革创新已是势在必行. 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传统教学的模式有很多弊端, 愉快教学能够使小学数学教学方式最大限度上的改变原有的弊端, 以增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愉悦性, 这不仅提升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学水平还提升了教学效率.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进入全面大改革阶段, 社会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越来越重视, 所以小学数学的改革已是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对愉快教学的基本意义、愉快教学的特征及小学数学教学现状进行分析, 得出了一套小学数学应用愉快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愉快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洪文秋.我国教育游戏的发展现状及建议[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2, 12 (23) :70-71.

[2]赵瑜, 宋维红.愉快教学国内研究现状概述[J].教育技术导刊, 2010, 15 (08) :12-14.

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愉快教学 篇5

天祝县打柴沟小学

何玉梅

邮编

733202

开展愉快教学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之一。愉快教学的核心是唤起学生对学习、对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愉快教学呢?

一、引“趣”激“情”乐中求知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愉快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

1、抓住学生的好奇心选择教法,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把数学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概括等属性以巧妙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教授“时、分的认识”时,教师可让学生猜谜:“小小圆形运动场,三个选手比赛忙,跑的路程有长短,最后时间一个样。”生动形象且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形象地揭示了钟面的特点和时、分、秒间的关系,从而激发了儿童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2、利用学生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组织一些数学游戏、竞赛抢答活动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在讲“时、分的认识”,让学生在限定的一分钟内比赛做练习、写字、背诗词,在活跃的氛围中,学生们既体验了一分钟时间的长短,又感受到了时间的珍贵。

3、利用教具和常见的实物进行直观教学,引导学生眼、口、手、脑并用,低年级中已经开始推广使用小学数学磁性教具和学具进行教学,这种教学形式图文并茂,优化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因而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启发诱导知中有乐

真正的快乐莫过于希望的实现和努力的成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点重点、拨难点、启疑点,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让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要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中艰辛劳苦的一面,而且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和欢乐,把握好思维训练这一主线。因此,教师要运用自己的智慧、能力和经验,创造条件,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手和脑,通过自己的努力,运用已有的知识去不断地探索、寻求新的知识。

三、善“思”勤“想”乐在其中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潜能并使之从中感受到创造的快乐,是非常重要的。思维活动应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中:“听”时思考能加深记忆和理解,“读”时思考能发现问题、追根究源,“写”时思考能使问题处理得更加简洁和周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愉快教育 篇6

一、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做法

(一)打造一个愉快的世界——自愿学习法

“愉快教育”是一种渗透着爱的教育,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教师要心平气和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待每一个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做到教之以情,授之以趣。特别是一二年级的学生,教师要以强大的情感魅力吸引他们,使他们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自觉进入愿学的境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例如,在学完加减法后,我和学生一起背减法表,比比谁背得比老师好,天真的学生便使劲地背,自觉地进入了学习状态。

(二)创设合理情境——数学生活化

設计情境已引起普遍重视,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设计课堂时都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儿童化,通过增加学生的感性经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把课本中的小朋友姓名换成是本班学生的名字,把故事编成贴近学生实际的问题,这样更能引起学生的好奇。

(三)还给学生娱乐——愉快游戏法

游戏是学生最乐于接受的形式,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学中我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开展“传口令”“找朋友”“摘苹果”“拍手对口令”“小动物找家”“对号入座”“数字排队”等形式的游戏,并根据学生好胜、好强特点,开展“看谁答得又对又快”“看谁摆的又对又巧”“夺红旗比赛”“小组擂台赛”等竞赛活动。

(四)还给学生真实——直观教学法

直观生动形象,有助于学生直接感受和理解语言,通过视、听、说加深印象,强化记忆。小学生年龄小,形象思维发达,喜欢生动活泼的讲解。所以,我尽可能多地准备教具,也让学生准备力所能及的学具,如小木棒、大豆、玉米、计数器、圆纸片等,通过摆一摆、数一数等直观操作的方法获取知识。

二、在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做法

(一)参与探索活动,获取成功的体验

数学学习中经常出现问题,有问题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而解决问题,完成知识上的“转化”,则必须通过自身的探索实践来实现,因为这样,才会使学生产生满足的愉快感,成功的喜悦感。而这种情感将会激发学生更高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不断地去追求新的成功。因此,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后,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积极地参与探索新知识的学习活动,给他们创造获取成功的机会。如在圆锥体体积的教学时,我改变以前那种“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推导学生听”的教法,让学生自己做了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课堂上让他们去门前的沙堆上玩,学生兴趣高涨。过了一分钟后,我出示了两个问题:“用圆锥往圆柱里装沙子,能装几次?”“把一满圆柱沙子倒入圆锥中,能倒满几个圆锥?”学生个个都积极参与,不一会儿,都得出了答案。然后又通过“练一练”“想一想”的教学实践活动,发现了规律,总结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由于自己积极参与探索活动,并获得成功,从而产生愉快和喜悦。

(二)竞争策略的引进

我实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各种学习活动的竞赛。竞赛有:1.比纪律,哪组遵守课堂纪律,配合老师快又齐。2.比发言,哪组发言的人次多,声音清晰又响亮。3.比创造,哪组学生肯动脑筋,应用新句多。4.比作业,哪组完成作业好,书写工整又大方。每星期末评出优胜组,发给小奖品或小红旗,并特别奖励表现突出的个人。

(三)要善于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实施教学

教师教学应尽可能照顾到每个学生,以培养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一定阶段后,应正视分化这种不可避免的现象。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掌握学生个别的差异及原因,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对于优秀生,应有适当的机会让他们发挥、表现、提高,并以此带动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后进生多是由于对学习不重视、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兴趣不浓或胆怯、自信心不足等原因造成。教师在平时有意识地引导、培养,针对个体特点实施引导教学,避免不分对象地强行灌输,这样才能减轻学生的负担,达到愉快教学。

(四)要充分利用风趣和幽默

恰当的风趣幽默,能活跃课堂气氛,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许多有经验的教师上课时常出现师生开怀大笑而又秩序井然的气氛,这都得益于教学中的风趣与幽默。我在六年级课堂中,设立了一项表演节目的程序。每节课铃一响,只要比老师迟的学生必须表演一个节目才能回座位,所以每次我都和学生赛跑进教室,开怀大笑之余,学生已喜欢上了这一项,并且节目质量也越来越高。偶尔,有些问题中我也会为难一下学生,以便提起学生的兴趣。如在讲“鸡兔同笼”问题时,我让一部分学生做鸡,一部分做兔来扮演现场,学生都积极考虑着问题。

(五)以学生学习的情绪、兴趣和效果作为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教师应用心去体验学生学习的心理过程,注意观察和收集学生的信息反馈作为后继教学的依据。尝试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情绪和兴趣,并以此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在教师表现幽默、风趣的同时,尽可能发掘学生的幽默感。如用商量的口吻去布置作业。多搜寻一些关于天文、地理、历史、生物科学等方面学生感兴趣的资料引入数学课堂,让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了解百科知识,认识到数学问题处处存在。偶尔激发一下学生的童心,讲讲故事、唱唱歌曲,使学生进而喜欢上数学课。

总之,愉快教育是充满爱的教育,在教育内容上要引人入胜,在方法上要讲究寓教于乐。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使愉快教育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中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提倡特色教学、个性教学。

小学数学愉快教学初探 篇7

一、巧妙导入, 让学生产生好学之乐

古人云:“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这句话是有道理的。若上课之初, 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 对所学内容缺乏兴趣, 那么课堂教学就不能充分收到效益。在教学中, 教师如果善于巧妙导入新课, 自然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产生好学之乐。如何激发, 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材内容, 创设有趣的情境, 让学生置身于特殊的环境中去感知、体验。创设教学情境, 应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实例入手, 采用猜谜、讲故事、做游戏等形式,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乐趣。

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师可以结合内容编个生动有趣的“猴王分饼”的故事来导入新课:

猴山上的小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了, 有一天, 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们吃, 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四块, 分给猴l一块, 猴2见到说:“太少了, 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 分给猴2两块。猴3更贪, 它抢着说:“我要三块, 我要三块。”于是, 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十二块, 分给猴3三块。

故事讲到这里, 教师提问说:“同学们, 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多吗?”学生们一个个兴趣盎然, 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 有的说猴1分得的多, 有的说猴3分得多, 有的说三只猴子分得一样多。到底哪只猴子分得多呢?教师拿出教具 (三块大小一样的饼) , 演示分饼的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和验证后, 得出结论:三只猴子分得饼一样多。这时教师说:“聪明的猴王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小猴子们的要求, 又分得那么公平呢?同学们想知道吗?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就清楚了。”

二、创设氛围, 让学生享受主体之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对数学活动参与的程度与学习时产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产生“心理安全”及“心理自由”的情感。学生可以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自觉参与的欲望必然增强。

在课堂中, 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 首先教师应该更新教育观念, 相信每一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 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对待每一个学生都应该一视同仁, 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平等表现自己的机会, 都能享受成功的愉悦。其次, 教师在评价学生回答的问题时, 应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 如:“你说得不错”、“你真聪明”、“不要紧, 慢慢说”、“你再想想”等这些尊重、期盼性的语言。这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必然会激发学生乐学的情感。

三、自主探索, 让学生体验成功之乐

数学是愉快教育的源泉。因为数学中经常出现“问号”, 有“问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变“问号”为“句号”, 完成知识上的“转化”, 则必须通过自身的探索实践来实现。因为这样, 才会使学生产生满足的愉快感及成功的喜悦感。而这种情感将会激发学生更高的学习热情, 促使学生不断地去追求新的成功。因此, 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后,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他们积极地参与探索新知识的学习活动, 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例如, 圆锥体的教学, 可以改变以前那种“教师演示学生看, 老师推导学生听”的教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探索求知的学习活动, 可以进行如下设计:

1. 猜一猜。

出示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容器, 提问:圆柱与圆锥联系密切, 同学们猜一猜, 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几分之几?让学生进行大胆地猜测。学生为了知道自己猜对没有, 实验验证已成为迫切需要。

2. 倒一倒。

让猜过的学生进行操作演示 (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 , 学生观察发现: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问:“圆锥体积一定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吗?”再演示 (不等底不等高的较小圆锥容器) , 让学生往刚才圆柱容器倒水, 使学生直观地感知到:圆锥体积不一定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那么, 在什么条件下, 圆锥体积一定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呢?”带着这个问题, 老师让学生重新观察前面的圆柱和圆锥, 并分组讨论。在学生得出“圆锥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的体积的三分之一”的结论后, 再用与小圆锥等底等高的圆柱容器, 让学生再次实验验证。学生自然会为自己观察所得的结论被证实而高兴。

四、巧设练习, 让学生感受动脑之乐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儿童注意力的稳定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强。年龄越小, 注意的稳定性越差。一节课中, 学生学习了一段时间后, 注意力就会分散。这时, 我们要适时、适当地安排一些练习, 穿插于教学之中, 使儿童的大脑处在只有一个兴奋中心的状态。练习的设计要体现趣味性和层次性。

五、注重实践, 让学生体验应用之乐

“生活数学”强调了数学教学与生活接轨。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的生活服务。这样的设计, 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 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 而且也给学生留有一些遐想和期盼, 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

如:教学“统计知识”后, 可以让学生收集某地某个时间段机动车通过的数量, 制成“车流量统计表”, 为交通部门制定交通规则, 提供数量依据。又如, 教学“利息”后, 让学生去银行实地调查, 统计储蓄种类, 并学着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如, 2000元人民币是存一年合算还是存两年合算。事实证明, 只有将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才能帮助学生真正获得富有生命力的数学知识, 才能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 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因此, 教师应该努力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让学生全身心参与到活动中, 主动获取知识, 发展能力。

小学数学愉快教学初探 篇8

一、讲故事是实施愉快教学的有效路径

故事中有生动的情节, 有丰富的感情, 这不仅能吸引学生进入学习境界, 也符合学生形象记忆的特点。如在教20以内加减法时, 我预先录制了一段配乐故事和一张图片, 练习时先让学生听一段故事:鸭妈妈生的蛋又白又大, 谁见了都喜欢, 鸭妈妈乐得嘎嘎叫!可是鸭妈妈有个毛病, 它们不习惯在屋里生蛋, 而是走到哪里就生到哪里, 所以它们常常找不到自己生的蛋, 小朋友们, 你能帮助每一个鸭妈妈找到它们自己生的蛋吗? (也就是相加或相减的结果与鸭妈妈身上的数相等的蛋) 接着, 让学生用彩笔把鸭与相应的蛋连起来。

二、比赛是实施愉快教学的一种催化剂

比赛也是增加学习趣味性和学生积极性的一种重要手段, 它符合儿童积极向上的心理, 可以在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我在教第一册8加几的进位加法时, 采用了“夺红旗”比赛。为了使同学们人人都参加比赛, 我特地制作了四张比赛题, 伴随音乐由四组同学同时从第一个位置开始把每一个题目做一遍, 做完后传到后面一个位置上, 直到做完为止, 哪一组的小朋友做得又对又快哪组就得到红旗。

数学知识的比赛形式很多, 例如, 上黑板进行“指数比赛”、分组进行抢答比赛、5分钟口算比赛、实物演示比赛、接力赛等。比赛完毕, 教师及时进行表扬鼓励, 有时也要进行适当奖励,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儿歌是实施愉快教学的平台与载体

儿歌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 它文字简练, 易读好记, 朗朗上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 把教材的主要概念、法则等基础知识编成儿歌让学生练习, 有利于概括知识、揭示规律。比如:数学准备课时, 我编了这样一首儿歌:一面红旗迎风扬, 二位学生上学堂, 三位同学踢球忙, 四棵葵花向太阳, 五个大字挂墙上, 六朵花儿在开放, 七只小鸟在飞翔, 八棵大树站两旁, 九个同学在操场, 十位老师喜洋洋。再让学生看着课本上的图, 按着顺序数出图中的实物, 并利用这首儿歌做课中操, 一边拍手, 一边唱儿歌, 不仅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也易于解除学生的疲劳。

数学课堂的愉快教学 篇9

三、成功与愉快

“成功”与“愉快”总是联系在一起的, 成功后的愉快可使学生经常保持积极的、“天天向上”的进取心态, 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兴趣为乐趣和志趣。为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设法多创设竞争和成功的机会, 如每学完一章后, 可设计几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 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知难而上, 按照问题的“坡度”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跳一跳够得着”, 在几番周折和反复讨论中, 使问题得到解决, 从而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感受到努力的价值。对中差生, 特别要耐心启发、因势利导, 对于他们在学习中每取的一点成绩, 都及时地予以肯定和鼓励, 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 使他们都能在自己已取得的成绩的愉快感中增强学习教学的自信心。学生在课堂提问时问题回答得好, 考试中成绩高, 受到老师表扬, 他们同样会产生愉快情绪, 并有所创造。“成绩越大, 兴趣越大, 动力越大”, 这在一些数学尖子学生身上表现最为突出。他们把学习数学知识, 解决数学问题看做一件乐事, 对数学学习产生强烈的感情, 当学生在统考中获得优异的成绩, 在数学竞赛中获得名次时, 就会产生学习数学的强大动力, 使他们在愉快的情绪中继续大踏步前进。

略议数学愉快教学 篇10

一、创设愉悦情境, 诱导学习数学的热情

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参与动机总是在愉悦的情境中产生的, 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的情境, 对学生学习数学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对学生的参与愿望具有强烈的激发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上, 教师如果善于运用愉悦情境巧妙导入新课, 自然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使学生产生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数学乐趣, 要求教师根据教材内容, 创设有趣的情景, 让学生置身于快乐的环境中去感知、体验、思维。创设教学情景, 应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实例入手。可采用猜谜语、讲故事、做游戏等形式,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乐趣。

例如:教学“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 教师出示几个例数, 学生通过计算找出的一个组数, 说出哪些数能被5整除, 然后挑战性地宣布:“老师不用算或者用心算, 就能判断出一个数能否被5整除, 不信, 你可以随便说出数来考考教师。”于是, 同学们纷纷举手说出较大的数字来考教师, 老师都能迅速地做出准确的判断。学生验证后, 对教师正确判断感到惊奇, 都想去揭开谜底, 自然地融入到教学情境中, 自觉主动地想参与各项数学学习活动。

二、激发数学乐趣, 增强数学实践欲望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的开放是在手指上的。”可见数学实践操作的重要性。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从心理学的角度看, 数学实践操作是使外部活动向内部活动转化的杠杆, 顺应了学生好动的特点, 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尝到了数学学习活动的乐趣, 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 增强了数学学习兴趣, 提高了数学思维理解能力。

要解决数学的抽象性与思维特点间的矛盾, 就要充分运用其直观性和形象性特点进行数学教学。运用教具、学具、多媒体等直观教学, 使教与学生动形象, 要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 调动多种感官参与, 使数学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活泼有趣。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操作过程, 实际上就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数学意义建构过程。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这种效果要比单纯的抽象感知和记忆要好得多。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扮好学生探究学习的合作者与引导者及组织者的角色,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和求知欲, 引导他们学习与生活有关的数学知识, 帮助他们体验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放手让学生在游戏和操作过程中自己去探究、发现, 让他们通过合作交流, 在实践中去求得新知。比如, 进行“长方体”教学时, 让学生利用萝卜等进行实际的削切, 在操作中具体地观察, 感受, 思考长方体棱、面、长、宽、高等特性, 认真填写观察记录;在“认识钟表”教学内容时, 开展“我拨你说”、“你说我拨”等活动;在认识“厘米”的教学中, 我让学生用自己的尺子在教室里量桌、椅等物体, 在一系列的活动中, 学生充分参与, 操作完成了, 相关的知识也在乐趣中学会了数学思维, 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兴趣。

三、巧设有趣训练, 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训练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是巩固新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良好思维品质、实施因材施教、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教学时, 可根据学生好奇、好强、好胜等特点, 设计生动活泼、灵活多变的训练设计。在注重实效的同时, 对练习的层次、方式、题型等做科学的安排, 适时安排一些游戏、竞赛、开放性练习题等, 让学生获得数学体验, 升华学习兴趣, 培养思维能力。

著名学者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 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学生最乐于接受的一种学习形式, 也是学生积极开展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学中会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开展“传口令”、“找朋友”、“摘苹果”、“拍手对口令”、“小动物找家”、“对号入座”、“数字排队”等形式的游戏, 并根据学生好胜、好强特点, 开展“看谁答得又对又快”、“看谁摆得又对又巧”、“夺红旗比赛”、“小组擂台赛”等竞赛活动。这样的活动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 使他们多种感官处于一种积极思维状态, 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 而且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竞争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为将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愉快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篇11

一、建立愉快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以“教”与“学”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学的顺利进行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将产生直接的影响。"愉快教育"的首要条件是建立愉快和谐的师生关系。愉快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为建立这种关系,教师要做到关心和爱护每名学生,真诚平等对待每名学生,这样学生才会尊重教师、理解教师、信任教师。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融洽能促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内容也易被学生接受。因而,愉快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和保证。

二、运用多种方法,开展形象性、趣味性课堂教学

教学工作的重点在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现有资源,拓宽知识面,开展形象性、趣味性教学。

1、形象性教学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是以形象性思维为主。直观、具体、形象的教学方式对儿童更具吸引力。特别是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运用火柴棒等简单的道具让全体学生动手并积极思考,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小学一年级学生认识了10以内的数字后,可以设计一个让学生用火柴棒摆数字的游戏,说说每个数字用了几根火柴。然后告诉学生只要移一移,添一根或去一根,这些数字之间能够相互变化。

再如《有余数的除法》教学中,为激发学生对这一问题的兴趣,可以开展摆图形的方式进行教学。课堂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在学习定义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请同学们用13根小棒搭建自己喜欢的图形,要重复搭建这个图形,直到小棒不能再搭为止。随后全体学生都动手,搭建自己喜欢的图形。如有的搭成△,有的搭成□,有的搭成#。图形搭建完成后,教师开始巡回检查学生摆出的图形,先称赞大家摆出的图形很好,并提问学生,“请同学们把你们摆出的图形用数学语言和算式表示出来”。学生们积极发言,有的说我用13根小棒搭建了4个△,还剩1根小棒。有的说,我用13根小棒搭建了3个□,还剩1根小棒。还有的说,我想用13根小棒搭建了4个#,但还差3根小棒。此时教师板书算式,引导学生进入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内容的学习。

以上通过简单教具,开展游戏教学,学生在学习中表现的非常主动,也增添了学习的兴趣。

2、趣味性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设法将一些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有趣的问题,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中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如在关于“未知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向学生举证“毕达哥拉斯算题”这一举世闻名的素材。教师需首先向学生介绍毕达哥拉斯其人生平,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公元前572年~公元前497年)是古希腊的著名数学家,他在西方首次证明了“勾股定理”。“毕达哥拉斯算题”是毕达哥拉斯编写的一道趣题。原题翻译过来大意是:有人问一位老师:“有多少个学生听你的课?”老师说:“我的学生中有二分之一是研究数学的,四分之一是搞音乐的,还有八分之一不知道是干什么的,剩下的5位是妇女,就是这些。”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下这位老师一共有多少学生?问题提出后,学生们开始饶有兴趣地积极思考,有的说是27人,有的说是35人。随后教师对这一问题提示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未知数列方程求解。计算公式如下:设总共有X个学生,则:X-X/2-X/4-X/8=5,解得X=40。所以这位老师一共有40个学生。通过这样充满趣味的教学,既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加深了他们对未知数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三、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日常生活的体验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深入学生现实生活,帮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如在教学了“认识人民币”以后,我让学生尝试去商店买东西,结账时计算出应付多少钱,实付多少钱,找回多少钱,回学校后和同学们互相交流。这样通过日常实践活动,让学生熟悉元、角、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兑换和简单的加减计算,在轻松、愉悦的生活氛围中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这一教学内容的学习。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是一个充满趣味的过程。作为教学工作者,我们要努力构建和谐愉悦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灵活地使用各种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愉悦地动手、动口、动脑,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寓教于乐。

初中数学“愉快教学法”探究 篇12

一、“愉快教学法”模式的理论探究

愉快教学要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功能, 争取调动各方面的因素, 使教师“乐教”和教得有兴趣, 使学生“乐学”和学得有趣味。

1.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 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兴奋中心, 并引起各种感官对学习的高度注意和反映, 从而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这个时候, 学生就会怀着愉快地心情积极主动的去学习, 由“要我学”变为“我愿学”、“我要学”。

2. 要设置赏心悦目、爽快舒适的教学环境。

教学条件好的学校自不必说, 条件差的学校要注重教室布置的得体新颖, 特别是标准的书写, 设计要体现美育教育, 求实认真的思想, 还要能够起到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 教室卫生要清洁舒畅, 使学生有一个清新的环境, 置身其中有愉快感。

3. 教师对学生要求严格而又平易近入, 尊重学生人格。

了解关怀和热爱学生, 师生之间就容易沟通, 学生也比较容易自觉地接受教育并创造性地实现老师的期望。常常可以看到, 师生之间的关系和谐融洽, 学生更爱听他的课, 乐于接受他的观点, 学习情绪高昂;如果老师与学生关系冷漠紧张, 甚至有对立情绪, 尽管他的课讲得很好, 但在学生中产生的影响可能很小。

二、“愉快教学法”模式实践探究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营造愉快学习的教学氛围, 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 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这样学生就能学得活、记得牢。

1. 通过风趣的语言来激发兴趣。

数学教师的语言既要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还应该符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 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选择那些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 学生刚接触“方程”这个新概念时, 往往对此感到很抽象很难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我在教学之前先向学生列举了一个引子:“鸡兔同笼, 有36个头、100只脚, 问鸡兔各有多少个?”这个问题很有风趣, 学生们很感兴趣, 脸上表露出了对答案的急切渴求。这个优美、风趣的故事给同学们带来了无边的遐想,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2. 运用启发式教学来激发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 选择由浅入学、以旧带新、启发设问等教学方法, 让学生由被动接受改为直接参与到数学定理和公式的推导过程中, 引导他们逐渐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激发学生思考问题、探索结论的浓厚兴趣。

3. 采取多媒体教学来激发兴趣。

随着教学技术的不断提高, 多媒体教学逐渐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首先, 它可以避免罐装式教学的特点,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参与意识。

4. 采用设问句式来激发兴趣。

大家都知道:人思维的产生是从问题的提出开始的。可见, 老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就成了启发学生思维的一种手段, 因此, 作为数学教师要善于运用有吸引力的“提问”来激发学生兴趣。例如:“求证:以次连结四边形各边中点, 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按照此题的题意我们可以再深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 以次连结矩形各边中点, 所得四边形是什么图形? (2) 以次连结正方形各边中点, 所得四边形是什么图形? (3) 以次连结菱形各边中点, 所得四边形是什么图形? (4) 以次连结梯形各边中点, 所得四边形是什么图形?教师这样不断地设问, 就会促使学生的思维活跃, 思路开阔, 从而“心情愉悦”地掌握知识, 找到认识的规律。

5. 运用数学学科的“美”来激发兴趣。

数学学科有着丰富的人文价值, 它的表象包含着诸多的美学特征, 例如:直角三角形的勾股数给人以奇妙的“数据美”, 直线给人以“爽直美”;几何证明过程展示了思维的“逻辑美”……总之, 数学蕴含着迷人的智慧之光, 我们不得不叹服数学先贤们的睿智。在教学中, 教师要深入挖掘数学的“美”, 启发学生留心观察自然界中的一些有趣事实。例如:动物皮毛的花纹, 植物叶子的形状, 地球的外形等, 使学生从中感受数学“美”的熏陶, 驱除有些学生对数学的枯燥乏味。例如:在讲公式 (a+b) 2=a2+2ab+b2时, 让学生用准备好的硬纸片拼形成一个正方形, 学生会发现 (a+b) 2=a2+2ab+b2优美的图形、无字的证明, 不但培养了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而且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美, 进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6. 用有特色的图形来激发兴趣。

数学教材中的一些有特色的图形, 能够刺激人的思维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在学习“直线概念”一课时, 我先在黑板上画出一条直线, 并向两边一直延伸至黑板的边上。

7. 让学生走上讲台来激发兴趣。

让学生走上讲台, 充当教师的角色, 既可以满足学生的自我表现的“心理”, 又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 从而激起学生们的“好胜心”。当学生们的精神状态处于最佳状态时, 教师的“画龙点睛”式的适当点拨, 就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 接受掌握新知识。

总之, “愉快教学法”并非一日而变、一日之功, 它的内容博大精深, 形式多种多样, 要因人而宜, 更不能千篇一律、生搬硬套, 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不断学习探究, 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范。

摘要:笔者认为愉快的教与愉快的学是至关重要的、最好的途径, 采用“愉快教学法”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以及初中数学的学科特征, 选择合适的途径和方式。本文依据“愉快教学法”结合多年初中数学教学实践, 就此作了理论与实践二方面探究。

上一篇:国家电网标准化设计下一篇:卫生类职业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