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现场

2024-07-11

生产现场(共12篇)

生产现场 篇1

铁路机务段是负责提供和检修机车的单位, 设备分布在本段和各个机务折返段, 点多面广, 设备管理难度大, 特别是设备的现场管理工作, 一旦设备发生故障或损坏, 直接关系到机车质量和铁路安全生产运输秩序。

当前, 现场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大部分设备操作人员只会简单操作, 不懂设备的结构、性能, 不会检查、维护、保养等, 从而造成设备异常损坏, 耽误机车的检修进度和出入段, 影响铁路的运输安全和秩序。因此, 抓好设备安全质量关键在于现场管理, 而现场管理的重点是自主维修管理。所谓自主维修是以生产现场操作人员为主, 依靠其感官 (听、触、嗅、视、味) 来检查设备, 并对操作者进行简单基础的维修技能培训, 使之能对小故障进行修理。现就如何抓好设备自主维修工作谈几点看法。

1.首先要建立健全设备管理自主维修体系, 制定各项设备管理制度和操作人员作业指导书, 使操作人员有章可循。

(1) 成立段、车间、班组组成的设备管理自主维修体系领导小组, 以分管领导为组长, 车间主任为副组长, 班组长为成员的维修体系, 明确其职责权限和责任。

(2) 建立健全设备使用、维护保养各项制度。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新员工上岗前必须培训、实习, 考试合格才能自主操作设备;新购设备时要让操作人员参与设备的安装, 熟悉并掌握设备的性能参数、结构原理;使用前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 培训合格后, 才能对设备进行验收、交付使用。编制设备操作人员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包括本设备操作规程、操作程序和自检自修范围等内容。

(3) 制定设备的检查考核分析制度, 确保各项制度得到认真落实。

2.选好班组长是抓好设备自主维修的前提, 是搞好自主维修的关键。

班组长是贯彻落实设备操作规程、设备使用和维护保养等各项制度的管理者、执行者, 所以选好班组长是抓好设备自主维修的前提, 是搞好自主维修的关键。班组长要具备以下条件:首先必须精通业务, 设备操作、维护保养技能过硬。其次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认真执行设备各项管理制度、标准;再者要有管理协调能力, 设备故障处理不了, 及时报修处理。

3.实行设备承包责任制, 建立考核激励机制, 提高操作人员的责任心和自觉性。

把每台设备承包到人, 实行设备三包 (包使用、包保养、包保管) , 在岗位工作标准和作业指导书中明确相应的工作要求和标准。车间要建立考核激励机制, 定期检查考核。

4.对操作人员开展作业培训, 提高自主维修技能。

员工业务素质的高低, 直接关系到设备使用、维护和保养质量的好坏, 关系到设备安全质量。一是实行“每周一课”制度, 把设备的结构、操作和维护保养等相关知识编成问答题, 作为每周一课的学习内容, 日积月累, 职工业务素质就会不断提高。二是将职工日常培训考试制度化、规范化, 将其考试成绩作为评定技术等级的依据, 调动职工学习业务技能的主动性。三是开展岗位练功技能竞赛, 对取得优良成绩者给予奖励, 并参加上一级的技能竞赛活动, 进一步激发职工学习业务的积极性。

5.定期检查考核分析和检查评比活动, 确保设备自主维修得到落实。

一是每周对设备使用、维护保养情况进行检查,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定责、考核, 对设备存在的惯性问题制定有效措施进行整改, 消除安全隐患。二是每月组织开展设备检查评比活动, 主要从设备整齐、清洁、润滑和安全四个方面进行检查评比, 对评比成绩优秀的操作人员进行奖励, 对使用、保养差的进行批评, 确保设备自主维修得到落实。

生产现场 篇2

班组的现场管理水平是企业的形象、管理水平和精神面貌的综合反映,是衡量企业素质及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搞好班组生产现场管理,有利于企业增强竞争力,改善生产现场,消除“跑、冒、漏、滴”和“脏、乱、差”状况,提高产品质量,保证安全生产,提高职工素质,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提高对加强班组生产现场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生产现场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素质的集中表现。通过现场管理的好坏,即可判断出企业的广大职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产品质量的可信赖程度,企业可协作程度。而班组又是企业生产现场管理的前沿阵地,所以,提高企业的班组生产现场管理水平,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2.营造良好工作氛围,为班组建设奠定基础

良好的工作氛围包括整洁的作业现场、安全的工作环境、融洽的人际氛围,团队的合作精神。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能有效保证员工的思想稳定,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更加有利于班组凝聚力、战斗力的生成。为此,应做好以下工作:

3.关心职工

领导和职工之间应融洽相处,关心职工生活和工作,为职工办实事,改善职工生活水平,增强企业凝聚力。

4.加强民主管理

生产期间,应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要求全班职工都要积极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充分发挥民主监督作用。

5.加强6S管理

在班组生产现场管理中,通过导入“6S”管理活动(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形成以班组管理为活动平台,以人的素养为核心因素,以整理、整顿、清扫和清洁为环境因素,以安全、环保为目标因素的生产现场动态管理系统,从而为职工创造一个安全卫生舒适的工作环境。

6.发挥班组长的作用

作为班组长,在企业中充当的是一个兵头将尾的角色,通过合理运用手中的权力,调动每个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班组充满活力,为此必须:做好班组长的选拔、培训、考核、激励等工作。班组长要做好表率。在班组建设中表率是指班组长的“自治”行为,在班组做表率不仅是让组员效仿,还是衡量班组长是否合格的基本标准。

7.强化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

加强教育培训,主要是指对班组进行技能、安全生产、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同时将培训成绩记入个人档案,与个人的工资、奖金、晋级、提拔挂钩。

8.开展班组达标管理工作

企业应制订可操作性的达标标准,标准内容力求系统考虑,整体推进,分步实施,同时应把班组达标工作的总目标分解到每个职工,通过强化考核,细化管理,确保企业总体工作目标的完成。为配合企业推进达标工作,企业还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先进班组和个人。

9.健全组织、权责分明、加强领导

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保证班组建设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应成立班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行使指导和监督的职能。领导小组由企业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为组员。在班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成立班组建设工作考核工作小组,具体负责班组达标管理等班组建设工作的检查督促和考核奖惩工作。

10.健全班组生产现场管理体制

班组不管大小,要建立以班组长、党团小组长、政治宣传员等为核心的班委会。班委会的任务是确定班组建设目标,为开好班组会做准备。另外还要建立“工管员”制,“工管员”一般包括质量管理员、考勤员、工具材料员、文明生产员、劳保生活员,管理落实到人头, 形成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

11.建立一套现场管理制度(标准)和检查考评制度

要对班组生产现场进行规范化管理,使班组工作进入有序管理的状态,就要制订相应的管理标准,包括:

(1)生产现场管理标准化。生产现场管理必须从基础抓起,即从制订工作标准、完善工作标准和真正贯彻执行及考核工作标准着手。生产现场的工作标准可以分解成三个有明显区别的部分:一是管理工作标准,二是工作程序标准,三是工作人员工作标准。

(2)加强班组内部基础管理。建立各类基础管理台帐、报表制度及工序奖惩考核办法;注重半成品库的基础管理工作,起到前道控制、后道监督的作用;充分利用电脑等现代化设备,使各类统计报表及生产任务单的下达均取代手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等等。通过这些基础管理,促进班组管理工作日趋规范。

(3)建立健全班组生产现场管理规章制度。包括围绕生产、安全、技术和思想政治工作所制订的各种规章制度、条例、程序、办法等,如巡回检查制度、交接班制度、工作票制、岗位责任制度、安全责任制度、技术培训制度等,并且要规范统一,落到实处。

电力生产现场违章预控浅析 篇3

关键词:电力生产;安全;违章

中图分类号:TM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2)05-0115-02

1提高员工安全意识,杜绝习惯性违章

一个人如果安全意识低,在工作中容易出现思想麻痹、粗心大意、冒险蛮干;对工作程序及作业方法不了解、不清晰;在工作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一些不安全现象熟视无睹,漠然处之,存在侥幸心理,对自己的不安全行为也毫不在意等现象,导致出现习惯性违章。而习惯性违章其根本原因在于思想上缺乏安全意识,没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规范的工作程序,造成人身、设备事故的发生。

要提高一个人的安全意识,需要循序渐进,促使员工从 “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会安全”的自发转变。一是要加强培训,坚持安全日活动,开展安全学习。发动员工学制度、学规程、学习事故案例,使安全思想深入到每个人的心里。二是企业要做好安全宣传工作,教育员工爱岗敬业,统一员工的思想认识,大力加强对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教育,防止不安全因素的滋生,把影响安全和稳定的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三是要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及时修订规程标准,做到凡事有章可循,事事有据可依。四是要坚持标准化作业,严格按照标准作业卡上的作业步骤进行作业,用标准来指导行为,让行为符合标准,养成遵章作业的习惯。五是抓好责任落实,要把安全责任逐级分解,责任到人,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做到人人肩上有担子,促使员工的安全意识能得到有效提高。

2加强业务培训,提升技能水平

要保证现场施工安全,不仅要有较高的安全意识,还必须有娴熟的专业技能。这就要求部门、班组要定期进行技术培训与交流,根据部门实际,举办专业知识讲座,通过岗位练兵、导师带徒、技术攻关、技术比武等多种形式,提高员工的理论水平与实际动手能力,积极开展新技术新课题的研究,提出合理化建议。推行员工的业务技能、安全水平与个人业绩考核、激励机制相结合,促使员工主动学习、愿意学习,努力达到较高的业务水平、较强的分析判断和紧急情况处理能力。

3开展作业前风险预控,降低作业风险

一个真正的将军,从来不打无把握的战,而开好班前会,进行施工前的安全交底,正如战前的军力部署。施工前,工作负责人要组织班组成员开好“班前会”,做好“三检查、三交底一控制”(检查着装、个人防护用品、工作人员精神状态;进行任务交底、技术交底、安全交底;人人必须明确危险点的控制),进行作业前的风险预控。召开班前会交代现场注意事项,切忌走过场。工作负责人应对工作班组进行整队、点名,把工作班成员的注意力集中过来,也可使工作负责人对工作班成员是否全部到达做到心中有数。在开班前会中,要反复强调安全措施、工作难点和重点,对工作过程中的危险点、停电范围及保留的带电部分要特别强调,加强班组成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对迟来的工作班成员,要重新做好各项安全交待。一个施工班组,各人的技能水平都不同,所有班组成员均可对班组工作的安全问题进行强调补充,对不明白的地方提出疑问,大家集思广益,认真分析整个施工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并找出解决办法。大家对自己的工作任务及工作程序明确了,就不容易出差错了。

4严格现场执规,确保施工安全

在生产过程中,一个小小的失误和过错,往往会铸成大错甚至是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要求,从点点滴滴做起,从细微处入手,加强对危险点的分析和控制,能够有效杜绝违章作业的现象,保证现场施工安全。如施工前认真执行现场勘察制度,对重大、复杂的、危险性较大的作业,应组织人员编制施工方案并认真执行;外包、分包的工程作业项目采取运行部门、项目部门、施工部门联合勘察,共同进行风险预控。作业过程中,严格遵守安规要求,按照标准化要求进行作业,严格执行工作票所列的安全措施、技术措施要求,认真执行停电、验电、装设接地线防止倒送电。严禁擅自扩大工作范围,更改安全措施,确保现场安全。

5现场安全互保,共筑安全堡垒

在现场工作中,为确保生产的安全和工作的顺利完成,安全互保是一项可行、有效的保证施工安全的方法,就是让班组成员彼此间采取相互提醒、相互关照、相互制约,及时制止、纠正对方的不安全行为。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工作环境、工作要求和工作人员的技术能力、个人情绪等一些客观和主观因素,有时会有影响安全生产的违章行为的发生。在生产工作中,班组成员安全互保,使现场安全工作拧成一股绳,形成一个整体,大家都是监护人,互相监督,互相提醒。“梯子请扶好”、“系好双控安全带”一声声友情提醒,使员工感觉自己的安全责任重了,也拉近了同事间的距离,工作更安全,实现“四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不使他人受伤害)。如果在生产中,彼此间看到对方有影响安全的行为却视而不见,认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不仅是对别人不负责,也是对自己不负责。

为了深入开展安全互保活动,保证现场施工的安全进行,安全互保活动还应建立激励机制,做到有奖有罚,对及时发现和制止违章行为的人员予以奖励,对现场违章行为视而不见的人员予以考核,让成员间共担风险、共尽义务,真正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

6加强安全监督,提高现场执行力

加强现场安全监督,是保证现场安全的有效措施。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要落实到岗到位制度,经常深入现场,监督检查“两票”的执行情况,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标准作业卡和“三措一案”的执行情况。检查班前会的执行情况,考问现场工作人员当天的工作任务、停电范围、带电部位等是否知晓,以及现场各项安全措施及技术措施是否落实到位。现场安全监护过程中,监护人应认真负起责任,专职监护人不得从事任何工作,监护人要认真检查工器具是否定期试验并合格,工器具是否存在超负荷使用,是否存在带病使用。监护人应做到严、细、实,对现场任何细微的不安全因素都不能放过,及时指出,及时纠正,督促作业人员规范作业行为,杜绝现场违章。

7结语

安全工作是一个关系到社会稳定、企业利益和个人幸福的大问题。企业各项工作的开展都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安全工作为基础,如果基础不牢,其它各项工作的开展就都会受到影响。而抓好现场的安全工作是抓好全局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安全工作是否确实落到实处,规章制度是否得到贯彻执行,也都最终体现在现场工作上。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只有时刻牢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坚持安全工作无小事的原则,认真做好每一项细微的工作,才能确保安全生产,构建和谐企业。

参考文献:

[1] 魏光耀,黄金凯.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知识[M].吉林:白山出

版社,1995.

[2] 陈积民,樊祥荣.电力安全生产[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1.

化工企业生产现场管理探讨 篇4

1化工企业现场管理问题

当化工企业发生危险事故, 多数的原因在于管理强度不足, 管理不到位。现场管理过程中, 管理人员缺乏宏观调控与安全意识, 对安全问题认识不到位, 管理模式和管理水平有缺陷等都会造成管理漏洞, 使得化工现场生产存在安全隐患。

1.1管理人员安全意识差, 盲目追求效益

对于大型制造业, 生产加工的复杂度越高, 生产过程安全隐患越大。但是许多大型的化工企业管理人员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员工安全问题, 导致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企业管理者安全观念缺乏, 对于现场管理重要性认识薄弱, 为增加利润而降低生产成本, 采用落后的加工设备和生产工艺, 对产品质量要求不高, 只追求有产品输出而忽视产品质量。管理态度差, 安全意识不高, 对生产设备和存储仓库没有定期安排检查和故障诊断, 增加事故可能性。

1.2缺乏专业人员, 管理水平低

人才是推动企业发展进步的核心动力, 盲目增加生产量而不注重技术创新只能在短时期内获得效益。但是许多化工企业生产者住往只追求眼前利益, 不注重科技创新, 现场管理时对生产设备, 加工工艺要求不严格, 专业就职人员的培训不充足, 导致员工缺乏对生产操作问题的深入理解。员工容易产生误操作, 且操作出现问题时手忙脚乱, 不能采取应急措施, 导致事故发生。同时, 化工企业在管理模式上有所欠缺, 在安全管理、人员管理、环境管理方面存在管理问题, 造成管理效率低下。现场管理人员没有制定强力有效的管理规则, 现场生产没有规范, 操作只追求能满足加工要求, 设备没有清扫整理, 工具没有按照要求摆放, 生产线混乱, 现场没有秩序, 不仅造成现场环境恶化, 也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2高效的化工现场管理方法

加强现场管理的效率, 应加强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 并根据企业现场生产存在的问题, 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 因地制宜, 减少事故风险。

2.1不断完善现场管理制度

现场管理需要有制度的约束, 针对企业特点制定出强有力的现场管理制度体系。首先管理人员应责权明确, 对于自己管理的范围应保持负责任的态度, 严格控制管理的时间和管理内容, 对现场生产情况全面了解, 定期检查机械加工设备。同时如果管理出现漏洞, 造成现场事故, 根据制度约束进行惩罚, 追究其责任。其次就是根据企业现场情况, 因地制宜式的健全现场管理制度, 增加管理的权威性和科学性, 不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增强员工对于现场管理体制的认同感和信任感。不断推进现场安全、质量以及生产管理的管理模式, 设定标准的指标体系, 保证人员安全的前提下不断提高生产效率, 为企业创造更丰厚的利润。

2.2加强专业技能考察与培训

化工生产的工作人员均需要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对自己对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负责。生产一线的员工通常不具有专业的技能知识, 或者在安全意识方面存在缺陷。企业现场管理人员需要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 定期进行安全报告演讲和技能培训。管理人员可以通过邀请专家进行安全回报和安全工作知识宣传等活动, 来促进员工提高安全意识, 确保企业有高效的安全管理水平。另外, 在现场加工过程中, 高层领导应定时查看现场生产状况, 询问员工质量安全问题, 对现场生产提出要求建议, 增加管理的权威性。高层领导应全面了解化工企业行情, 对企业可能出现安全事故的地方做重点强调, 介绍先进企业的管理方法和模式, 积极改进现场生产环境。

2.3提高管理科学化水平

在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形势下, 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安全管理能力和经济效益。企业需要借鉴先进的管理技术手段, 在管理时做到科学规范, 提高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同时, 由于专业化的生产工艺以及管理方法需要专业知识和人员配备, 这就要求企业应加大对这部分资金的投入。运用科学优化的管理手段实现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保证现场生产的安全高效。

3结语

加强化工企业现场管理水平, 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生产效益, 更能保证企业员工的个人和整体安全。面对化工企业的安全制度缺陷, 管理人员须因地制宜的建立管理制度, 加强管理水平, 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和社会和谐。

摘要:化工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特殊行业, 其安全高效的生产对于企业发展和国民经济水平提高有重要作用。文章阐述了化工企业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在现场生产中, 管理人员需要提高自身安全意识, 增强管理能力和水平, 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 并结合企业情况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

关键词:化工企业,现场管理,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1]李秀梅.化工企业设备现场管理问题分析及优化方法[J].科技资讯.2012 (18) .

生产现场宣传标语 篇5

1)控制每一道工序,做好每一件产品

2)加强现场工序管理,严谨过程因素控制

3)首件检验不马虎,制程稳定无错误

4)发现问题马上报,及时处理要做好

5)思一思,研究改善措施,试一试,坚持不懈努力

6)零缺陷的生产过程,一百分的优质产品

7)说一百句空话,不如马上行动

8)教育训练坚持做,上线操作不会错

9)你思考,我动脑,产量提升难不倒

10)借脑用脑没烦恼,借力用力不费力

11)作业标准记得牢,驾轻就熟不烦恼

12)投入多一点,方法好一点,绩效自然高一点

13)下一道工序就是我们的顾客

14)工序质量控制点,产品质量生命线

15)工作质量人人把关,产品质量层层把关

16)老问题,小地方,常是品质致命伤

17)分析原因要认真,解决问题要彻底

18)严谨思考,严密操作,严格检查,严肃验证

19)人人有改善的能力,事事有改善的余地

20)时时寻求效率进步,事事讲究方法技术

21)上下沟通达共识,左右协调求进步

22)预防保养按时做,生产顺畅不会错

23)做好产品包装工作,确保产品最终质量

24)生产没有质量的产品,等于制造无用的垃圾

25)留意多一点,问题少一点

26)一线工人请注意,品质效率在于你

27)眼到,手到,心到,不良自然跑不掉

28)仪器设备勤保养,生产自然更顺畅

29)做无差错能力,向零缺陷迈进

30)力求一次做好,争取最大效益

31)宁愿事前检查,不可事后返工

32)人人提案创新,成本自然降低

33)强化班组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34)爱惜物料,重视品质,合理规划,标识清晰

35)进料出料要记清,数帐管理更分明

36)化学物品很危险,存储使用要小心

37)仓储原则要遵守,先进先出是基础

38)安全用电,节约用水,消防设施,定期维护

39)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浅析服装企业生产现场管理新趋势 篇6

【关键词】 服装企业;生产现场;管理;市场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传递的加快,以及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市场竞争不断的加剧,对于中国服装企业来说,面临着新的挑战和生存环境。服装企业要想在未来得以继续发展,在整个市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参与国际竞争适应市场的变化,并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方针策略,要使企业在生产现场管理中实现市场化,才能适应服装企业生产现场管理新趋势的发展。如何实现企业市场化要求,以适应生产管理新模式,是当今服装业管理者需要思索的战略问题。

实现服装生产现场管理市场化,以适应服装企业生产现场管理新趋势要求,不仅能提高服装企业生产效率,而且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更能全员共同提升服装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和竞争力,完成服装企业战略目标。企业生产管理市场化其核心内涵为“四化”,即生产精益化、管理人性化、作业标准化和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概括起来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作用主体化

在现代服装企业中,生产现场管理的中心正在下移,表现为中、高管理层的权力逐渐下放,使以往由中层或高层管理者考虑的问题,下放到现场管理阶层,以给各级员工以充分的自主权,来调动它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员工以为自己做事的心态来面对工作,因而他们在工作的各个环节中主体意识强烈。

在一般情形下,中、高管理层的职权往往要由现场的基层管理者进行分流和实现,如果在符合生产标准的情况下现场基层管理者能够自己拿定主意,这样能充分发挥现场工作人员的主人翁意识,极大地激发让他们自觉自愿地为企业奉献力量。

随着服装生产现场在适应市场变化和满足用户要求方面的反应度不断提高,而加工企业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因此,生产现场管理对企业提高竞争力愈来愈显得重要。

在企业里我们经常会看到这种情形,企业为了迎接重要客户(客人)的到来,在广播里给员工提出了工作纪律要求,甚至突击进行卫生“大扫除”等零时措施,但实际上员工也是被迫应付一下,不但影响正常生产,而且没有实际效果相反在员工的思想中产生抵触情绪。所以,企业已逐渐开始重视生产现场的自律性,并以加强员工主人翁的主体化作用,将标准化、精益化生产落实到平时的工作中,以提高生产现场的管理水平。我们可以想象充满生机勃勃,繁忙兴旺的服装生产现场不仅能增加客户的信心,使生产现场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主体,也必将给企业带来客观的经济效益。

二、导向市场化

服装生产链的市场需求和激烈的市场竞争表现得尤为突出,它不仅要求服装产品能够在市场中引领市场,而且企业内部的生产现场必须快速地对市场需求作出快速反应,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对产品质量、品种、交货期和价格不断变化的要求。服装企业在市场中与同类企业相比,只有在相同的时间下,能够优质、优时的完成产品的加工任务,才是市场竞争中企业处于优势地位的有力保证,也只有这样才能面对瞬息万变的当代及将来的服装市场。

三、运作自主化

现代服装企业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网络的形成,已改变了企业内部传统的联络方式,同时,在企业组织结构上也开始出现了扁平化趋势,以及企业管理层次的减少和职能机构的压缩。这样就使得生产现场人员获得信息的时间和指令的速度明显加快,从而根本上改变了过去生产作业运作中需要经过多层次、多部门的指令才能实现的局面,因而,当今服装业出现了由精通技术业务的直接使用者自主实施管理的新趋势。

四、组织团队化

在服装生产中,由于传统的“金字塔”组织结构受到冲击,资本技术密集型劳动日益成为企业发展的基本力量,因而团队工作方式正在一些企业的生产现场广泛兴起,并在不断地取代传统的、以个人作业为基本分工单位的工作方式。所谓团队,就是让现场作业人员打破工序、工种甚至部门的界限,绕过原来的中间管理层,直接面对客户,并对企业总体目标负责,即从群体协作优势赢得竞争主导地位的现场作业组织形式。在这种企业中,各种不同形式的工作团队形成分工的基本单位,构成整个企业组织的基础。以模块式的生产方式为主,即一人多工序、多设备,最多设备可达5~6台,以组成模块,模块之间的在制品传递常为单件。实践表明,这种方式能够适应高附加值、多品种、小批量的快速生产。由于团队打破了工序、工种甚至部门的界限,有利于团队成员之间扬长避短,有利于促进技术的改进和开发,有利于企业技术人员的稳定与依赖,更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持续、稳定地提高。

五、管理人性化

当代企业中,由于生产现场管理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现场成为企业各类人员共同关注的重点。特别是系统工程、微电子、计算机、自动化和行为科学、领导科学等科学成果和新技术的出现与成熟,极大地推动了现场管理向规范化、标准化、综合化方向发展。现场管理层采用了多种学科、多种管理方法和手段进行管理,使现场管理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例如,九牧王(福建)服饰发展有限公司,在利用微电子、计算机、自动化方面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服装设备与管理手段改造。在车间(部门)生产总监处,电子显示屏可以动态地显示生产小组的生产进度(产量)、质量检测、工序状况等等适时监控,为企业生产现场管理第一时间提供了准确的依据,使管理者有针对的进行生产调度和安排,而在生产管理现场次序井然。

六、社会责任化

社会责任化有利于企业形成良好的形象,企业形象、市场知名度、顾客忠诚度、超值利润度都是成正比的。形

成良好企业形象,是企业发展的支持要素。社会责任感可以创造品牌,使产品更深入人心,更人性化,使消费者从理性和感性上都容易接受。从企业的战略方针上看,企业战略是宏观环境、行业环境、企业内部条件的有机结合,社会责任在各个环节中起着连接的作用。

例如,江苏红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打造企业文化致力于弘扬中国民族文化中,不惜花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呼吁倡导“七夕红豆相思节”。通过八年的打造,公司与社会各界的广泛交流与合作中,已在全社会引起了一定的社会反响,也使公众看到了一个有责任感的大企业的胸怀,而公司旨在将“红豆”打造为中国第一文化品牌。

一个有社会责任的服装企业才是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在当今大学生就业难的非常时期,服装企业参与解决社会矛盾,吸纳更多的社会劳动力就业;并遵守国家的法制法规如实上交税金和提供更多的社会资助;同时,关心员工生活,加速员工进入全面小康的步伐。只有员工稳定、企业稳定、社会稳定,经济才得以发展,以企业自身的影响带动企业地区的经济发展,共同构建区域经济的和谐发展。

一个有社会责任的服装企业才有企业发展的空间。企业不仅对产品质量负责,也是对消费者高度负责,同时,对资源消耗高度关注,对环境保护高度重视是服装企业树立良好企业形象的有效途径,也是与世界接轨的基础。与此同时,企业的良好形象得以彰显。

一个有社会责任的服装企业才能吸引有志之士的加盟。在企业内部对待高层人才,采取给股份、给产权的办法,使其成为企业股东,与企业经营实绩融为一体;对待优秀人才,努力营造公平的制度选人用人环境,公开竞争上岗,以能力赢得岗位,以岗位获得高薪;对待广大员工,努力提高待遇和收入,并创造出人人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员工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综上所述,服装企业要想在未来得以继续发展,在整个市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适应市场的变化,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方针策略,并要使企业在生产现场管理中实现市场化,才能适应服装企业生产管理新趋势的发展, 才能实现服装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服装企业生产现场管理》第1版 宁俊 中国纺织出版社

2、中国.江苏红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宣传册

药品生产的现场管理 篇7

1 做好药品生产的人员管理

医药企业应该加强生产环节人员的管理, 要尊重每位员工, 挖掘他们的潜力, 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在实现员工自我价值的基础上, 确保药品生产的质量与进程。应该将人员管理的重点放到班组这一层级上, 要发挥班组长的带头作用, 这样就可以将药品生产的现场管理落实到企业的组织结构之中, 有效确保药品生产和人员得到全面地管理。要重视员工的职业发展, 要以岗位为基础展开对员工的理论学习、技术培训、质量意识提升和成本意识培养, 使员工的职业道德和生产技能得到充分地提升, 更好地适应药品生产的实际需要, 在员工得到充分发展的同时确保药品生产的质量与安全。为了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生产积极性, 医药企业应该丰富员工的文化生活和业余活动, 通过有效地组织和各种形式的文体活动, 建立起和谐、友善、共进的员工关系, 提高医药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在爱岗敬业、团结友爱的氛围中实现员工、企业的共同发展。

2 做好药品生产的设备管理

2.1 规范药品生产设备的安装

药品生产设备应该选择易于清洗、消毒或灭菌, 生产设备应有明显的状态标志, 并定期维护、保养和验证, 在使用过程中应当坚持以“预防为主”, 做到勤检查、勤调整、勤清扫擦洗, 正确使用, 建立生产操作人员与机修人员既明确分工又相互协作的体制, 实施点检、维护、预修制度。

2.2 加强医药生产设备的维修

要对设备有较深的认识, 必须做好每个设备的设备档案和每次维修的记录, 从每次维修记录中积累经验, 从而提前更换各零配件。在零配件采购过程中还应加强对零配件的验收, 确保无误后方可入库备用。

3 做好药品生产物料管理

在药品生产的现场应该加强对药品生产过程中原辅材料、包装材料的检查、验收工作, 同时要严格执行领入、储存、使用管理制度。在生产现场中, 各种物料的摆放须整齐, 定置摆放, 防止出现差错或交叉污染。每个物料都要有使用台账, 并及时登记使用去向, 做到每一物料的使用都有可追溯性。在物料台账这一方面, 车间员工不是很重视, 其实物料台账是等同于批生产记录的辅助记录, 也应按照填写批生产记录的要求去填写。Q A在平时的监控过程中也应对物料台账及辅助记录进行检查。另外, 为了可以及时反映物料的去向和物料的数量, 单凭一张物料标签是不够的, 因为物料标签只是反映出该物料在贴标签时的量, 但在使用后并没有更新, 这样就会让人对该物料的数量造成误解, 所以我们在生产过程中, 使用后的物料应及时做好台账记录, 以反映出物料的去向和数量。

4 创新药品生产现场管理制度

当前医药企业应该将推行G M P、SO P等管理措施列为核心管理内容, 要结合药品生产的实际建立起各项操作制度和生产规程, 达到对药品生产现场的规范作用, 使药品生产的各项操作变得更加严谨、清晰、有序和科学, 这样就可以将药品生产的各项工作进行协调与统一, 进而可以将药品生产的责任落实到现场、落实到具体的人, 为药品生产的现场管理提供一个全面而有效的制度体系。

5 建立药品生产的现场管理环境

5.1 优化药品生产环境

药品生产现场应该确保洁净级别, 要确保药品生产现场的温度、湿度、风速等参数符合设计的需要, 要督促员工做好清洁与消毒工作, 确保药品生产现场达到医药生产的基本要求, 避免污染现象的发生。

5.2 建立药品生产管理环境

管理需要相应的空间和氛围, 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和制度文化可以使药品生产现场管理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 医药企业要重视企业文化对生产管理的强化作用, 通过制定药品生产现场管理的制度, 为实现药品生产现场管理创设良好的环境, 使得药品生产现场管理得到更为广泛地认可, 进而达到提升药品生产现场管理的效能和作用。

6 结语

药品生产事关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也直接关系着药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更对整个社会的稳定、祥和有着直接的关联, 因此, 要从生产现场的管理工作入手, 通过对药品生产现场的全面管理来确保生产、经济和安全等各项目标的实现。应该从药品生产人员、设备、材料等方面展开实际的现场管理, 要建立起药品生产现场管理的制度, 营造药品生产现场管理的环境, 这样才能发挥药品生产现场管理的综合价值, 使药品生产得到更为全面的保障。

摘要:本研究从人员管理、设备管理、材料管理的角度出发进行了药品生产现场管理的研讨, 并提出了加强制度管理, 营造现场管理环境等措施, 对加强药品生产的现场管理有所启发。

关键词:药品生产,现场管理,人员,设备,材料,制度,环境

参考文献

[1]吴绍敏.药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部门GMP现场检查之我见[J].中国药事, 2007, (07) :23-24.

[2]潘忠民, 张大春.实施GMP后我国医药企业现状及应对策略探讨[J].安徽医药, 2006, (09) :67-68.

生产现场 篇8

目前世界加工制造业正在逐步尝试由传统的大量生产、批量生产方式向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转化,因此各制造企业纷纷把目光投向了更适用于小批量、多品种、低消耗的生产管理模式—精益生产[1]。

本研究基于精益生产的理论,拟对现场改善的方法进行研究,并得出一套现场改善的方法,最后对企业的生产现场及样板线的改善进行分析,验证所提出的现场改善应用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1 生产现场改善的方法体系

现场改善可以理解为现场管理优化,运用现场管理的手法对生产现场的人、机、料、法、环等各生产要素进行持续的改善[2]。实行现场改善活动,可以保证产品质量;消除各个环节的浪费,降低成本;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本研究把管理的方法融入改善之中,结合工业工程理论及精益生产理论对方法研究、作业测定、生产线平衡、5S活动、定置管理、目视管理、班组管理等的归纳总结,构建了生产现场改善的方法体系图,如图1所示。

2 生产现场改善方法体系的应用

现场是“企业为顾客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的场所”[3]。在制造业,现场一般指生产部门的制造现场。现场改善就是“对生产现场进行综合治理,运用科学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对生产现场的各种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的动态过程”[4]。应用生产现场改善的方法体系,实行现场改善活动,可以保证产品质量;消除各个环节的浪费,降低成本;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达到生产线平衡。

2.1 现场评估、作业测量

在生产现场改善前,应该对生产现场进行现场评估和作业测量,其中,包括后现场LAYOUT、人员配置与生产状况、工序能力调查、现状物与情报流等的人、机、物、法、环的评估。只有对生产现场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估和测定,全面掌握和认识现况,才能对生产现场进行有目的、有方向的改进。部分评估、测量用图表如图2、图3所示。

2.2 5S活动的应用

实施“5S”现场管理,要不断进行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并逐步循环和提高。整理就是要妥善处理现场的停滞物品,分离废弃物和保留物;整顿是将整理后需要的物品定点摆放,把有用物归类,各就各位,以期达到合理布置、方便使用,且提高安全性、实现目标管理;清扫就是要求全体人员自己动手清扫,创造一个干净、明快舒适的工作环境;清洁是对整理、整顿、清扫这3项工作的保持和坚持;素养是规范人的行为,养成自觉执行制度和作业标准的良好习惯。

2.3 生产现场的改善

由图1可知,只有做好前期的作业测定、5S活动、定置管理、目视管理、班组管理等各环节的基础上,才能谈到真正意义上的生产现场的改善。因为只有真正把现场的实况完全掌握好,才能把现场的方方面面的问题的源头掌握住;只有把现场真正目视化了,问题才一目了然地呈现出来。当然,某些难以用肉眼、用感觉或凭经验就解决的问题,就需要借助于一些数学统计分析技术、工业工程技术等等,如X-R图、时间观察表、工程山积表、CT/TT分析等,以下为某企业的一条生产线利用该方法体系进行改善的应用。

2.3.1 改善方案的确定

根据对生产线现场的现场评估和作业测定确定其改善方案,如表1所示[5,6,7,8]。

2.3.2 实施改善方案的效果

LAYOUT改善对比如图4所示。其整体效果如表2所示。

2.3.3 残留问题点及后续改善方向

通过前期的改善,无论品质、生产效率、还是在制品库存,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效果;但同时也找到了不足之处和残留问题点,这也为后续改善提供了方向。进一步改善的残留问题点如表3所示。

3 结束语

基于精益生产方式的现场管理,通过作业测定、生产线平衡、5S活动、定置管理、目视管理、班组管理等各环节,使其精益、高效的理念得到全方位的体现,从而使生产现场的持续改善成为确保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一种关键要素。

笔者提出这一模式的目的在于为制造业(特别是汽车制造业)提供一种区别于模仿国外汽车企业的精益生产模式的发展思路,建立符合其自身循序渐进发展规律的、精益的生产现场改善理念和发展规划。

摘要:为实现对生产现场的改善,通过利用先进的精益生产理论对生产现场进行了研究、分析,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对现有方法进行了整合、优化,建立了基于精益生产的现场改善方法体系,包括现场评估、作业测量、5S管理、定置管理以及生产线改善等。在企业生产现场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关键词:精益生产,现场改善方法体系,5S管理

参考文献

[1]孙绍亭.精益生产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山东冶金,2003(3):38-39.

[2]潘庭荣.现场管理理论基础刍议[J].华东经济管理,1996(6):29-31.

[3]刘胜军.精益生产现代IE[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3.

[4]杰弗.瑞莱克.丰田汽车案例—精益制造的14项管理原则[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65-67.

[5]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for Information Processing(IFIP).Lean Practices for Product and Process Improvement:Involve-ment and Knowledge Capture[M].Springer Boston Press,2007.

[6]BERTOLINO A,FANTEEHI A,GNESI S.et al.Use CaseDescription of Requirements for Product Lines[C].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Requirements Engi-neering for Product Lines,2002.

[7]李晓,顾新建,刘念.面向汽车配件创新设计的知识管理系统[J].机电工程,2005,22(8):43-47.

服装生产现场人员管理分析 篇9

生产现场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第一场所,产品质量的好坏,生产成本的高低,盈利的多少都是在生产现场实现的。完善的生产现场管理能及时发现问题源头,及早控制并减少损失。在服装企业的生产中,机器设备是硬件,生产管理是软件,而人又是软件中最重要的因素。员工素质的高低和态度的认真与否都直接与产品的质量挂钩,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所生产服装的质量和生产成本。因此,探索符合服装生产现场特点的人员管理理论,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1 生产现场的人际关系

生产现场的人际关系有纵向(上下级)和横向(同级别)之分。作为生产现场管理者,保持生产现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做好现场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

1.1 了解需求

马斯洛在“需求层次理论”[1]中提出了人际关系需求的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稳定需求;社会需求———情感或归属上的需要;尊重需求———自尊和能得到别人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需求———实现个人理想抱负的需要。

作为生产现场管理者,换位思考很重要,只有懂得换位思考的管理者才能真正理解员工的需求。他们希望按时上下班,有休息、喝水和去洗手间的时间,有一个整洁明亮、宽敞舒畅和安全的作业环境;希望工作稳定,薪酬福利合理;希望自己的工作得到社会的承认;希望管理者能真正尊重他们的想法,平等对待;他们更希望自己能参与到企业文化的方方面面。作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需要知道他们的需求是什么,着眼点在哪里。

1.2 改善需求

了解需求后,下一步就是改善———一个优秀的管理者需要具备良好沟通的能力。通过沟通,了解员工的想法,知道他们的困难和需求,同时也让员工了解领导的想法,相互协调,相互了解,进而理解,使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同时,双方对待某些事物的态度越相似,人际关系也就越密切[1]。任何人都有各种需要,双方能够相互补偿对方的需要,人际关系才能够建立起来;随着需要的不断相互补偿,人际关系就能够不断地发展。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其需要是小成本、大产量和高盈利,而员工的需要则是满足自我生活需要和精神需求,管理者要主动去满足员工的需要,才能得到员工的支持,进而达到经营者的需要。

因此,首先需要确立一个符合双方利益的企业文化,上至管理者,下至基层员工都朝着这一共同目标去努力;此外,良好的现场管理制度、人性化的纪律、合理的薪酬、适度的劳动强度、赏罚分明的奖惩制度、协作和竞争并存的氛围等都能满足员工的心理需求,从而使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关系健康发展。

2 生产现场的制度管理

服装企业的制度分为员工聘用制度、考勤制度、员工离职和除名规定等,无论制度如何繁多,其基本原则应该是不变的,即制度建立的目的都是为了“确立劳动中的相互依赖关系和责任关系”[2]。建立“值得信赖的企业不轻易解雇员工”的稳定雇佣制度,明确员工的责任;设立恒定的员工福利促进和改善机构,启动员工参与规划企业活动的机制,实施完善的人才培养,促进完美合作。通过实际走访和调研所反馈的信息来看,生产现场的制度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实施。

2.1 完善员工聘用制度

首先需要加强的是员工聘用制度,招人、选人都需要有严格完善的制度来保障。作为服装企业的员工,绝大部分都是一线工人(缝纫工、熨烫工、包装工、搬运工等),而这都需要具有一定的技能,因此大多数服装企业都乐于招收有长期工作经验的熟练工,以减少后期的培训成本和时间。但是对于服装企业来说,不可忽视的是,各种工人的数量必须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多了不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力,少了又完成不了生产计划和任务,这个数量就需要在制度中明确地体现出来。

2.2 加强员工培训制度

员工招收进来的第一步就是培训,虽然招收的是熟练工,但培训程序是不可少的。培训能让员工更好更迅速地了解企业生产现状、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快速投入生产作业。合理的企业现场管理需要一个完善的培训制度来辅助。即使没有制度,许多小型企业也经常会对新员工进行为期3~5d的培训,而这种培训成文后就形成了制度。除了前期培训,企业也不能忽视生产过程中的培训,让老员工带新员工,适时让优秀员工做一些简单的管理工作,为今后企业干部储备做准备,不至于在管理者突然离职的情况下形成断层,发生交接混乱的情况。

2.3 制定切实的生产目标制度

企业现场管理者需要给每个员工一个明确的生产目标。一般来说,当业务部门接到订单后,会向下交给各个车间的管理者去执行,车间管理者则会把订单任务分割成几块交给不同的作业组长去落实,组长根据任务轻重和小组情况进行分派,这样,每个作业人员都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小目标。当然目标不是一次下发就确定的,需要通过生产实践来不断完善和修订,最终形成一个同类订单约定俗成的目标,并作为文件保留下来,形成生产制度。当然这类制度在制定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工作专业化的问题。一个熟练的员工有时能做两三项作业任务,要尽量按个人能力来安排,使大多数人有固定的工作任务,从而发挥员工的最大潜力。

2.4 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

奖惩制度是制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个群体的人员,都有优劣之分,给以适当的奖励与惩罚是公平评价员工劳动价值的一种手段。合理的奖惩制度能激励员工士气,提高劳动积极性,使他们能主动关心企业成长,与企业共荣辱。对于主动积极工作的员工,应得到一定的奖励,与那些混日子的区分开来,树立标兵表率,才有继续积极的动力;对于不积极的员工,则能发现反省自己的不足,营造一种良性竞争的氛围。有竞争才有发展,有发展才有创新。

3 生产现场的作业管理

现场作业的直接管理者是班组长,也是企业基层的管理者,是最直接的现场管理者[3]。如果说班组是公司的细胞,那么班组长就是细胞核,是班组的“主心骨”。

以缝纫车间为例,根据规模不同,一般由四、五个到十几或者几十个班组所构成。每个班组一般有十几个员工,如果没有一个管理负责人,就难以形成统一协调的团队,企业下达的生产目标不能得到有效地组织贯彻执行,员工生产和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就无人解决,严重影响生产效率和质量。

一个优秀的班组长需要具备专业能力,了解熟悉行业基本技术、管理技术、业务流程、作业技巧等等;需要有责任感,明白自己的职责所在、责任目标、企业制度;需要具备改善能力,有改善意识、改善思维、改善手段和改善技巧;更重要的是需要具备沟通能力和待人能力,协调班组、理解上级意思、倾听反映组员想法、解决冲突、诚信待人。

一个服装厂缝纫车间的班组长,他需要代表领导者传达生产任务,评价组员的作业能力及成果,同时又要面对领导者反映缝纫工的需求和想法,在跟别的班组交流的时候,班组长又站在一个合作者的立场上进行交流协调。“岗位虽小,责任重大”这八个字最能概括班组长的工作。在小型服装企业中,许多班组长自己也参与生产任务,对于这点并没有严格规定,组长参与生产也便于跟组员搞好关系,更贴近他们的生产生活,同时组员心理上觉得跟组长处于平等地位,有些想法更容易互相了解。但是班组长的责任重心不在于生产,这是每个组长需要认知的。

4 结语

由于服装生产企业的特殊结构,大部分员工都是基层作业者,只有小部分是管理岗位人员,而基层员工的流动性相对较大,不少企业都忽视对员工的培训、培养和关怀。诚然,抓到好订单、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都能直接跟企业的盈利相挂钩,但服装生产中人的因素也不可忽视———生产现场管理的核心是人,人的因素贯穿于生产的所有环节,管理好了人,生产的现场管理也就做好了一大半。

摘要:作为传统劳动力密集型行业的服装企业, 做好现场一线作业人员的管理, 是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服装生产现场人际关系的分析, 探索符合服装生产特点的人员管理要点, 为服装企业进行现场人员管理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路和指导。

关键词:人际关系,制度管理,作业管理

参考文献

[1]亚伯拉罕.马斯洛.动机与人格 (第3版)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2]文放怀.生产效率改善工具[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5.

化工企业生产现场管理方法探析 篇10

现场管理, 指的是在企业生产过程中, 应用科学化、现代化以及合理化的管理方法对生产现场进行有效管理, 保证企业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在管理过程中, 不仅需要对企业生产的生产工作人员、生产设备、产品材料以及产品的具体生产流程进行管理, 还需要对产品生产的环境以及产品质量检测等所有的与生产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管理。

在企业的生产管理工作中, 生产现场管理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管理环节之一, 对整个企业的生产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以及化工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并且, 除了上述所说的一些产品生产相关影响因素属于与现场管理之外, 企业为客户提供产品设计、生产以及咨询服务, 都属于企业生产现场管理工作的内容。因此, 可以说, 企业生产现场管理是企业生产活动最多, 也是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最大的地方, 而加强对生产现场的管理对于化工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常用化工企业生产现场管理方法

1.8S现场管理

8S, 指的是Sort (整理) 、Straighten (整顿) 、Sweep (清扫) 、Sani tary (清洁) 、Sentiment (素养) 、Safety (安全) 、Save (节约) 以及Stud (学习) 。运用8S现场管理方法对化工企业的生产现场进行管理, 能够在原有管理基础之上对管理工作进行进一步强化。并且, 应用8S现场管理方法对化工企业生产现场进行管理所具有的最大优势, 是能够不断提升管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提高管理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将8S贯彻落实到管理工作中, 实现化工企业生产现场管理工作效率的不断提升[1]。

2. TPM活动管理

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 (TPM) 指的是一种全员参与生产维修相结合的一种生产现场管理模式, 其主要管理目的, 是对生产设备进行管理, 降低设备的故障发生率, 确保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 旨在提升化工企业的生产效率。运用TPM活动管理方法对化工企业的生产现场进行管理, 可以对生产设备进行管理, 对生产设备可能存在的故障进行预防, 对已经出现的故障进行及时处理, 对故障发生后的设备进行调整, 保证化工企业产品生产的顺利进行, 避免不良产品的出现。而应用TPM活动管理方法对化工企业生产管理现场进行管理所能达到的最高程度, 就是做好生产设备的零故障、零浪费、零损害以及产品的零缺陷, 在实现企业资源利用最大化的同时, 也实现企业小李增长的最大化。

3. OPL现场管理

One Point Lesson (OPL) , 是一种非脱产式培训的管理方法, 其主要目的, 是在通过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能力和素质的同时, 确保对生产现场的有效管理。应用OPL现场管理方法对化工企业的生产现场进行管理的过程中, 需要工作人员在现场在不脱产的情况下接受培训, 通常, 培训时间多为10分钟左右。OPL现场管理培训中的主要内容, 是对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故障和解决方式、产品生产技术以及现场管理方法等进行培训, 并让员工对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交流, 实现知识和经验的共享, 全面提升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进而提升生产现场管理的工作效率。

三、提升化工企业生产现场管理工作效率的有效对策

1. 加强对生产现场管理工作的重视

要想保证化工企业生产现场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就要充分意识到加强生产现场管理的重要性。作为化工企业, 应该明确加强生产现场管理对保证企业产品生产质量以及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所具有的重要影响作用, 并通过利用高效的管理方法加强对生产现场的管理, 使产品的生产能够满足高效、节约、环保以及高质量等的要求, 同时实现企业产生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的最大化。

2. 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生产现场的管理工作效率高低主要取决于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能力以及技术水平高低, 也只有拥有高素质、高能力、高水平的专业管理人员, 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化工企业生产现场管理额工作效率[2]。因此, 化工企业在明确加强生产现场施工管理所具有的重要作用的同时, 也应该通过从外部招揽或者是内部培训等方式扩大企业管理人才, 组建起一支拥有高素质、高能力、高技术水平的施工管理队伍, 对生产现场进行高效管理, 不断提升化工企业生产现场的管理工作效率。

3.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建立管理制度的过程中, 除了要充分参考和借鉴其他企业生产现场的管理制度之外, 更重要的是要对化工企业生产现场进行详细了解, 在满足现场管理和产品生产需要的基础上, 制定出健全、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 为管理工作人员提供最合理、最正确的参考和借鉴, 进而保证化工企业生产现场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全面提升其管理质量和效率, 进一步扩大化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结束语

加强对生产现场的管理对提高化工企业生产资源的利用效率, 提升化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 加强对生产现场的管理, 就是当前化工企业中在最重要的管理工作, 各化工企业也都在试图通过利用8s、TPM活动以及OPL等管理方式来提升生产管理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量欣刚.谈谈如何深化化工企业现场管理[J].化工管理, 2010 (02) :121-123.

生产现场 篇11

据笔者所知,尽管建设部、省、市建委对施工现场安全问题一直都紧抓不放,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在一些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漏洞依然大量存在,这是一个普遍性问题,值得我们大家深思。

1 、当前施工现场普遍存在的安全问题

(1)工地负责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认识不够深刻,安全工作流于形式,难以落实。 (2)管理者知识老化,安全管理完全照搬规章制度,谈不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3)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早已过时,不能够有效的解决当前出现的安全问题。 (4)只抓生产,忽视安全教育。 (5)安全设施投入不到位,安全防护措施没认真落实。 (6)工地宿舍里电线乱拉乱接,安全隐患众多。

2、 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对策

(1)建立健全高效的安全管理机构

保障安全生产,高效的管理机构是成败的关键。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施工企业要根据《安全生产法》及《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要求,配备专职安全管理员。工地施工项目班子要建立起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管理制度,负责从开工到竣工全过程的安全生产监管。 (2)加强对承包方的安全监管

承包方是直接参与工程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在施工前相关部门要审查承包单位的安全生产信誉,看其是否具有安全完成工程任务的能力。近几年来,由于建设规模迅速扩大,大量农民工涌入建筑队伍行列,这些人员的文化素质较低,直接导致了安全宣传效果差,安全生产措施难以贯彻,这些为建筑队伍的安全施工埋下了许多隐患。

(3)施工临时用电安全管理

施工临时用电方面的监理工作,首先应由电气专业监理工程师及总监理工程师对施工单位的《临时用电专项安全方案》进行审批,方案必须由施工单位电气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审核,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配电系统应按三级配电三级保护,总—分一开进行设置,开关箱内必须装设漏电保护器。每台用电设备应有各自专用的开关箱,必须实行“—机—闸”制,严禁用同一个开关电器直接控制二台及二台以上用电设备。

(4)运用经济手段,严格安全管理检查与考核

运用经济手段严格施工现场管理的检查和考核,是推进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现场施工负责人要经常性的检查,利用经济奖惩手段,严格检查和考核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使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责权利相统一,责权利相挂钩,才会让职工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当然经济奖惩只是手段,加强安全生产才是目的。

(5)着重于抓好安全生产先进典型,大力普及推广

先进典型和样板的示范表率作用不容忽视,要抓好安全管理,就需要有学习样板,用先进人物引路。施工单位要适时抓住安全生产的典型人物,及时组织所属施工企业到施工现场观摩学习,推广这个典型人物,让大家以此为榜样,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抓典型,树样板,使安全管理学有目标,赶有方向,以点带面普及推广,这样安全生产就能够长期的顺利开展下去了。

3、 社会在完善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中的责任

(1)健全教育培训机制

现在农民工已成为建筑业劳动力的主力军。农民们从农村放下锄头来到大城市的建筑工地当民工,是很难立刻适应的。从近几年发生的安全事故分析来看,有80%的死者从农村到城市工地工作不满三个月。他们没有经过必要的上岗培训,缺乏安全保护意识。那么谁应该负起培训他们的责任呢?回答是社会。假如社会有健全的教育培训机制,那么安排培训民工减少伤亡事故还是有可能的。

(2)加大监管力度,扫除安全监督盲区

由于建筑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不少建筑商为拿到工程不惜恶意压价,用于安全生产的经费是忽略不计的。一旦中标,用于安全生产的必要设备、器材、工具等无力购置,于是,能省的省、能拖的拖。从而导致施工现场安全隐患丛生,大大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要按有关规定搞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显然是十分困难的。针对此问题,应由相关主管部门牵头各方协力,加大安全监督力度才能彻底根治问题。

(3)普及法律知识,积极贯彻《安全生产法》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并于2002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正式予以颁布。安全生产法的颁布,将对保障职工的人身安全与健康,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将产生重大的促进作用。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生产经营单位和企业用于安全管理的投入少,缺乏应有的抗灾和应急能力,违章生产作业现象十分普遍。组织学习《安全生产法》,对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都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4 、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

(1)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社会和谐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是各级党组织及政府各职能部门的重要任务。六中全会《决定》指出,“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完善安全生产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加大投入,落实责任,严格管理,强化监督,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

(2)安全生产对于企业的重要意义

安全生产是企业应当放在首位的重要因素。员工是企业的根本,员工的人生安全是员工能够能齐心协力专心生产的心理保障,也是为企业创造利润的重要条件。安全生产不仅涉及到对员工的关怀,还包括对整个社会的责任,所以企业能否在社会中健康的生存发展,就取决于企业能否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实消除日常生产中的各种隐患,形成自己的一套体制来保障安全生产。所以安全生产关乎企业的前途命运。

总而言之,“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安全生产要警钟长鸣,常抓不懈,特别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各施工单位一定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强化“安全生产也是投资”的经营意识,积极营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安全生产环境。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既要注重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同时必须强化安全生产意识,认真处理好发展与安全、效益与安全、稳定与安全的关系,以安全增进企业效益,以安全保障企业稳步发展。

中小企业生产现场改善研究 篇12

现今, 国内一些大型企业已经开始重视并逐步推行精益生产改造, 但是国内极大部分的中小型企业还是没有在精益生产改造上面做更多的努力, 导致了一部分资源的浪费, 也抑制了企业本身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从而削弱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 在资金和规模受限的情况下, 应该在自己能够实施的范围内进行生产现场的初步改造, 先进的管理理念会带来后续的、长期的客观收益。

2 中小企业现场改善实证研究

2.1 企业基本情况介绍

LF商贸有限公司, 是典型的中小型企业, 位于沈阳市, 成立于2009年, 是一家以凉席产品为主, 床品系列为配套, 集成设计, 生产, 销售于一体的有限公司。其生产的夏凉产品产品覆盖了吉林、黑龙江、辽宁、内蒙、京津等地区。公司销售以批发为主, 各大超市皆有其产品。LF商贸有限公司现有员工50余人, 车间占地面积3000余平方米, 管理人员10余人。公司现已引进先进的液压冲床机, 其余设备包括切割机、割布机、压脚机、缝纫机30多台。年生产能力仅凉席就达10万张, 其它产品包括座垫20万个, 茶叶凉枕20万个, 床品系列2万余套。

2.2 6S方面存在的问题

以沈阳LF商贸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为研究场所, 通过利用访谈法、考察法、问卷法、观测法等生产管理手段, 对目前的生产现场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和总结, 整理出该企业在生产现场管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关于6S管理方面一共存在着五大类共212个问题, 其中:整理问题有24个, 占总体问题的11%;整顿问题有76个, 占总体问题的36%;清扫问题有34个, 占总体问题的16%;素养问题有33个, 占总体问题的16%;清洁问题有45个, 总体问题的21%。可以看出, 整顿问题是最为广泛和严重的。

(1) 整理。

机加占总体整理问题的21%、装配占总体整理问题的25%、连杆占总体整理问题的12%、动力占总体整理问题的17%、物流和办公室占总体整理问题的13%。问题最为严重的是装配, 问题较轻的是连杆和动力。

(2) 整顿。

机加占总体问题的17%、装配占总体问题的53%、连杆占总体问题的9%、动力占总体问题的10%、物流占总体问题的11%。问题最为严重的是装配, 问题较轻的是连杆。

(3) 清扫。

机加占总体问题的17%、装配占总体问题的18%、动力占总体问题的3%、物流占总体问题的59%、不明处占总体问题的3%。问题最为严重的是物流, 问题较轻的是动力和不明处。

(4) 素养。

装配占总体问题的37%、机加占总体问题的15%、物流占总体问题的18%、连杆占总体问题的15%、合装占总体问题的15%。问题最为严重的是装配, 问题较轻的是机加、连杆和合装。

(5) 清洁。

清洁问题共涉及15个部门, 综合所占的比重为7%、技术所占的比重为3%、质量管理所占的比重为20%、质检所占的比重为4%、财务所占的比重为2%、连杆业务所占的比重为4%、装配所占的比重为2%、机加所占的比重为2%、销售所占的比重为9%、供应商所占的比重为11%、连杆所占的比重为4%、物流所占的比重为9%、动力所占的比重为4%、设备所占的比重为2%、采购所占的比重为18%。其中问题最为严重的是质量管理, 问题较轻的是技术、财务、装配、机加和设备。

2.3 改善措施

在生产现场 (既包括看的见的地方, 也包括看不见的地方) 进行全面检查, 结合工艺流程和工作特点, 进而明确什么是“必需品”与“非必需品”, 清除非必需品, 每天自我检查, 循环整理。

彻底的整理工作, 只留下需要的物品, 设置工艺布局, 确定位置, 按照规定的方法, 定点, 定量管理, 进行识别, 车辆的位置, 材料区, 成品区, 良品区等。

清扫、点检, 防治污染源, 将生产现场打扫干净, 使工作人员有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制定相关的清扫标准。落实前三项的工作, 清洁是结果。制定相关的奖惩制度, 加强执行力度。

制做服装, 徽章, 帽子和其他的鉴定标准, 制定的有关规则、规定, 加强员工的教育培训, 推行各种精神提升活动的实施, 对各项实施成果标准化。

3 结论

以沈阳LF商贸有限公司作为典型的中小型企业进行研究, 以其生产车间为主要研究场所, 通过对当前生产现场管理情况进行实地观察和对生产相关人员进行问卷调查, 客观总结和评价该企业在生产现场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精益生产、工业工程等所学的知识, 努力查找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

参考文献

[1]刘树华.精益生产[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2]齐二心, 刘洪伟.我国工业工程本土化研究与应用时间分析[J].管理学报, 2010, 07 (11) .

上一篇:企业人力资源外包下一篇:统计数据质量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