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显示技术专利分析

2024-05-27

柔性显示技术专利分析(共4篇)

柔性显示技术专利分析 篇1

建议观点

1.专利行业的申请量今年来突飞猛进, 质量上不断提高, 但是面对国外企业的专利布局, 我国的专利事业面对巨大挑战, 尤其是在国外很多大企业已经在众多领域已经形成较完善的专利壁垒的情形下, 我国企业联合攻坚克难势, 重点研究热门领域技术势在必行。

2.国内企业无论是申请上、还是后续专利权保护上都未能充分利用好所作研究的价值, 很多有价值的发明创造都不能产生较理想的经济效益, 建议形成专利价值评估及应用体系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发明创造。

3.从事专利审查工作, 应对专利质量严格把关, 善于发现专利申请的潜力, 重点把握专利的应用前景, 为我国专利事业发展提供保障, 帮助企业、个人获得稳定、有效的专利权。

柔性显示技术已经从科幻变为现实, 实现了从概念到产品的的飞跃, 目前, 随着显示装置的广泛应用, 柔性显示技术正渐渐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本文抓住当前技术趋势, 研究柔性显示技术方面的专利申请情况、柔性显示技术发展脉络, 以期为国内申请人在柔性显示技术方面的专利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信息。

柔性显示技术专利申请概况

柔性显示技术在专利文献中最早出现于日本精工株式会社在1977年申请的《具有柔性显示面板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JP昭54-28172) , 该申请主要是为了解决冲击力对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损坏, 将面板设计为柔性, 在之后的1978~1995这段近2 0年时间里, 大多数国家的柔性显示技术处于潜伏期, 仅日本和德国在柔性显示技术方面有少量相关专利申请。

从1996~2008年, 柔性显示技术处于萌芽期, 前期日本的技术仍然走在世界领先位置, 自2010年开始, 柔性显示继续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韩国、美国、中国在柔性显示技术方面的专利申请均呈直线式增长。伴随着三星在2013年初的CES 2013展示的一款55英寸可弯曲的OLED高清电视, LG公司也在2013年4月推出了可弯曲的弧形高清电视机, 进而2013年10月三星在一场韩国发布会上发布了世界上第一款采用柔性曲面显示屏的智能手机galaxy round, 该机机身左右两侧呈弯曲设计, 柔性显示从科幻片走进了现实, 改变着人们一直以来的观赏习惯。

根据Displaybank最近发布的《软性显示技术动向及市场展望》报告, 柔性显示市场规模将从2015年的11亿美元成长到2020年的420亿美元, 约占平板显示市场的16%。替代现有产品的市场规模约从2015年的5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19亿美金, 新型市场规模将从2015年的6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22亿美元, 发展潜力非常巨大。

柔性显示技术发展脉络

在20世纪80年代后, 柔性显示屏开始被应用于各类小型显示装置上, 例如1984年, 日本夏普株式会社申请的JP24666984A中, 将柔性LCD单元用于便携式计算器中, 在1999年, 出现了在小型环状可佩戴装置上设计的柔性显示屏, 例如美国的维斯特公司向世界专利局提交了WO1999US09816, 其中涉及一种具有柔性显示器的可佩戴装置, 在正常使用和携带过程中可以承受通常由手表或者其它可佩戴装置, 例如臂章、戒指或者腰带所经历的那种类型和大小的弯曲, 而不会破坏显示元件或者丢失所显示的信息。

到21世纪时, 随着手机、电脑、电子书等便携式终端、家庭影院、广告显示等大型显示装置以及其他各类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 柔性显示技术以其小体积、宽视角等优势, 有了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由柳相圭 (RYU SANG-KYU) 提交的韩国申请KR20090114213A中披露了一种便携式终端的软性显示装置, 其中利用由软性材料制作而可弯曲的软性显示器, 进一步扩大便携式终端 (手机、PMP、电子词典、DMB、汽车导航仪、笔记本电脑、UMPC) 的画面, 从而向使用者提供更宽的画面;无锡市新区梅村镇同春太阳能光伏农业种植园则提出了“有机发光显示器应用在猫衣服上的广告装置”, 使得家猫一边行走, 一边向人们展示位于猫的身体侧面的猫衣服上的电子活动广告;再到最近几年, 柔性显示技术出现在了窗帘电视、在智能穿戴等领域, 例如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CN201120300481中所涉及的柔性显示器, 在CN201410454226披露的一种能够提供触摸、导航、照明等功能, 还能实现能量的自给自足, 节能环保, 又具有保暖和保护人体的功能的智能手套。

柔性显示技术类型

无论是小型佩戴显示装置, 还是便携式终端上的显示装置, 抑或是大型显示器上的柔性显示器, 在柔性显示技术从出现到发展的过程中, 根据其显示器可弯曲的程度, 可以分为卷绕式、折叠式、弯曲式以及输入应变式等类型。

卷绕式的柔性显示装置先于日本申请中出现, 在卷绕式柔性显示技术发展的过程中, 已经从最初的便携目的, 例如, 1990年11月, 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申请的JP30627090A、1995年富士电机株式会社提出的JP29250595A, 保护显示装置, 例如2004年,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向欧洲专利局提出了可卷动的电子面板装置 (WO2005/091110A1) 、2008年联想 (北京) 有限公司向中国专利局提交了一篇可用于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的可卷曲显示装置 (CN101685581A) , 发展到兼顾图像显示, 更佳的是希望图像与卷开面积进行适应性显示, 以便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 进行显示装置的大小控制, 例如2009年, 上海易狄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提出的一种电子信息阅读器 (CN101887663A) , 其中采用OLED柔性屏幕和一卷轴式容器, 在传感器监测到柔性屏幕的有效显示宽度发生变化后, 控制器根据当前的有效显示宽度对显示内容进行重新排版, 并控制柔性屏幕进行刷新, 其在柔性屏幕的有效显示宽度变化已足够大, 或停止变化后, 再进行重新排版和刷新, 可以减少排版和刷新的次数, 减少电能消耗, 2011三星显示有限公司提出的申请显示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KR20110120915A) 中, 柔性显示单元100是柔性的, 控制器400基于在导电标记130与电容触摸面板120接触的位置处电容触摸面板120的电容变化来确定显示区域DA, 并且改变在柔性显示面板110上显示的图像的尺寸, 使得该图像的尺寸对应于检测到的显示区域DA。

折叠式显示装置的主要优点在于不需要对柔性屏的每一处进行弯曲, 其研究重点在于折叠处显示区域的处理, 折叠式在大小上会比卷绕式的相对大, 但是, 其可实现多层式折叠, 以实现屏幕的大型化。

弯曲式显示装置在近年的发展不算活跃, 该类显示装置主要是通过弯曲构件的变形或者位移实现其上的显示屏的形变, 其可采用由任意方式实现变形的构件实现显示装置的变形, 其可实现显示屏在变形后定型与某一弯曲形状。其相对于卷绕式的体积会大一些, 不能解决柔性显示需求中的小巧、便携的问题。

输入应变式柔性显示装置的出现远远晚于其他几类, 但是是目前多个国家的研究热点, 尤其是韩国, 例如, 韩国的第二大手机生产商泛泰株式会社在2010年提出了一款具有形状变化特性的柔性电子产品 (KR20100008584A) , 其包括柔性电子组装体和具有形状记忆构件的致动器, 柔性电子产品的致动器响应于输入而变形;2012年, 韩国乐金显示有限公司在KR20120067300A申请了一柔性显示器, 包括柔性显示面板 (150) ;弯曲形成单元 (180) , 形成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曲表面;弯曲信号产生单元 (170) , 将弯曲信号提供给弯曲形成单元, 以便基于用户设置条件、外部环境条件以及显示图像条件中的至少一个而控制柔性显示面板的曲率半径, 其中弯曲形成单元响应于弯曲信号而形成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曲表面。

输入应变式柔性显示装置从用户需求考虑, 采用用户输入定制柔性装置的形状, 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且其可根据用户的实际使用环境进行设置, 这类柔性显示装置将是未来便携式终端中柔性显示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小结

结合柔性显示技术的特点和发展来看, 柔性显示技术更多的是融入生活中, 尤其是小型电子产品中, 根据几种不同类型的柔性显示技术来看, 未来柔性显示技术的发展方面一方面是显示质量、一方面是满足用户个性需求, 以及应用领域的拓展。在显示质量方面, 着重研究根据柔性屏幕大小的变化、弯曲曲率的不同进行高质量图像的适应性显示, 在用户需求方便, 提供可依据用户喜好与使用环境进行可调节形变的柔性装置是未来发展趋势, 在应用领域方面, 柔性显示技术不仅仅应用于诸如电视、手机、广告屏幕等显示装置本身, 更多的是是融入生活中的各类嵌入型显示装置, 例如手表、衣服等。而无论是柔性显示技术产生之初, 还是现阶段, 日本、韩国的企业都掌握着柔性显示技术的重要技术, 因此, 国内企业如果想在未来柔性显示市场分一杯羹, 应着手卷绕式、输入应变式两种柔性显示装置, 以日本、韩国的现有技术为背景, 从用户体验出发, 重点研究。

曲面显示器的专利技术分析 篇2

关键词:曲面显示,弧形,大尺寸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平面显示的快速发展与日益成熟,消费者对显示设备的需求也发生着变化,从低清晰度到超高清4K显示,从小尺寸到超大尺寸显示等,然而由于平面显示器具有可视角度的限制,对于水平可视角度而言,其代表以肉眼观看固定位置的显示屏幕时,在显示屏幕左右两侧的画面都不失真的情况下可看到的画面角度,因此当用户观看大尺寸的平面显示器时,其所观看到的左右两端的画面可能会产生变形,导致画面失真影响用户体验;针对上述问题,各大公司和厂商相继推出了各种曲面显示器,而与曲面显示相关的专利技术也呈现出了百家争鸣的态势。

2 曲面显示技术

曲面显示器是整面屏幕朝用户观赏方向包围的一种弧形设计,可减少占用空间,并减少了近距离观看时离轴观看的失真度,提供了更宽广的可视角度,显示出环绕画面效果。

一种常规的曲面显示器如图1所示[1],现有曲面液晶显示装置的实现方式主要包括两种:1、将一平面显示模组贴合于上下表面具有一定曲率变化的曲面盖板上,平面显示模组采用物理弯曲形成曲率,如图2a所示[2];2、直接在背板上成型曲面结构,如图2b所示[3]。

3 曲面显示器显示品质的改进

曲面显示器由于弯曲而在屏幕全黑时存在亮度不均一的现象,对此,京东方公司提出了一种曲面显示器[4],其根据曲面显示面板的液晶折射率参数和盒厚,通过对上下基板之间设置不同高度或不同密度的隔垫物,使得曲面显示面板不同区域的盒厚为不同值,从而能够使得由于曲面显示面板周边区域漏光导致的亮度不均一的现象得到改善。

由于曲面显示器在弯曲形成曲面屏幕的过程中会产生暗区,从而导致用户在观看时看到亮度不均的画面,华星光电公司提出了一种用于曲面屏幕的液晶显示面板[5],其通过黑色矩阵层控制不同显示区的主像素及次像素的面积,以调整曲面屏幕的显示亮度,同时改善曲面屏幕的暗区和侧视观众的色偏现象。

4 曲率可调整的曲面显示器

由于现有的两种常规制造方式得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曲率是固定的,不能依据用户的观看需求进行调整,使视角受到一定的限制;对此华星光电公司提出了一种曲面液晶显示装置[6],其通过在曲面背板的底板上安装具有丝杠、导轨、与一对滑块的支架,并在底板上对应该对滑块设置一对凸起,通过转动丝杠带动该对滑块挤压或放松对应的凸起,使曲面背板的底板的曲率发生变化,实现对曲面液晶显示装置曲率的调节。乐金显示有限公司也提出了一种能够在平面模式与弯曲模式之间进行调节的可调显示装置[7],包括显示面板、覆盖显示面板的后部并具有杆的可调系统、用于支承杆的固定装置以及用于向杆传输动力的驱动系统,通过激活驱动系统,以使杆旋转来调节显示面板的曲率。

5 超薄曲面显示器

在现有技术中,为了保证背光模组的曲率,通常将中框、显示面板和前框在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量完全施加在金属背板上,而为了防止金属背板变形,在金属背板的表面密布着纵横交错的加强筋,并引入塑胶背板固定在金属背板上,这样使得曲面显示器的厚度往往>15mm。为了改进这一缺陷,联志光电公司提出了一种超薄曲面液晶显示器,其通过采用C字型加强筋,对背板的受力进行了分解控制其形变,保证超薄曲面液晶显示器的厚度≤10mm。

6 结束语

本文中仅简要分析了几种最新的曲面显示技术,在今后还会有更多具有研究前景的曲面显示技术,曲面显示器将会朝着更薄、更灵活的曲率调整、更好的显示品质的方向继续发展,灵活的满足消费者的多种需求,与曲面显示相关的专利技术也将继续呈现蓬勃发展之势。

参考文献

[1]三星显示有限公司.显示设备,CN103489380A,20140101.

[2]LG电子株式会社.移动终端及其制造方法.CN104902035A,20150909.

[3]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曲面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CN101290445A,20081022.

[4]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种曲面显示面板及曲面显示器.CN105467692A,20160406.

[5]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用于曲面屏幕的液晶显示面板.CN104360514A,20150218.

[6]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曲面液晶显示装置.CN103971608A,20140806.

[7]乐金显示有限公司.可调显示装置及其在平面模式和弯曲模式下的驱动方法.CN105047084A,20151111.

柔性显示技术专利分析 篇3

电泳显示技术是一种新型柔性显示技术,该技术具有以下特点:①接近于真实纸张的良好的可读性;②低功耗,其在更新画面时才需要耗费电能;③可在塑料、金属或玻璃表面上制成,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柔性显示技术。

本文数据来自中国专利文摘数据库(CNABS),采用分类号结合关键词的方式进行检索。分类号采用国际专利分类(IPC):G02F1/167..基于电泳的(对强度、相位、偏振或颜色的控制);G09G3/20.用于显示许多字符的组合,例如用排列成矩阵的单个元件组成系统构成的页面。关键词:显示、电泳、电子纸、电子墨水、电子油墨、微胶囊、微囊、微杯。检索数据截止到2015年07月01日。由于受发明专利自申请日起一般需要满18个月才被公开、国外PCT申请进入中国国家阶段做出中文公布需要时间的跨度较大等因素的制约,2014—2015年的相关数据尚不完整。

2 国内专利现状分析

2.1 历年申请趋势分析

结合图1可知,电泳显示技术在中国的专利申请起始于1995年,2000年前,专利申请量还比较少,处于国内申请的萌芽期;从2000—2004年,国内专利申请进入了一个快速上升期,申请量达到133件,这一阶段的申请人主要是“飞利浦”“希毕克斯”“伊英克”“精工爱普生”等国外公司,即国外公司开始重视中国市场,开始在中国布局电泳显示技术;2005年申请量短暂回落;结合图1可知,2004年“飞利浦”的申请量为81件,约占当年总申请量133件的61%,2005年“飞利浦”电子纸事业部被“元太科技”(中国台湾)并购,其当年申请量急剧下滑,进而造成2005年国内申请总量出现下滑,2006年后申请量持续增长,2011年申请量达到顶峰,这一阶段同样属于快速发展期,除上述5家境外公司外,中国台湾公司中的“友达光电”“元太科技”“鸿海精密”等也开始布局,中国大陆公司如“京东方科技”“北京派瑞根科技”等也开始发力。2011—2013年,申请量处于一个较为平稳的阶段,进入到平稳调整期。

2.2 主要申请人及其申请量分析

对申请人历年的申请量进行统计(如图2所示),排名前10名的申请人主要来自日本、荷兰、美国、韩国、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地区等。其中,“精工爱普生”排名第一,总申请量为234件;中国大陆企业“京东方”的申请量为129件,“广州奥翼”的申请量为63件,“北京派瑞根科技”的申请量为45件,分别排名第3、第8、第10,该前10名申请人的申请量约占总申请量的53%。其中,“精工爱普生”(日本)在电泳显示领域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并掌握着核心的电泳显示技术,结合图2可知,其在电泳显示技术领域,在中国的专利布局早,持续时间长,2012年后专利申请量稍稍回落;“皇家飞利浦公司”(荷兰)在2004年对电泳显示领域投入了巨大的关注,申请了81件专利,约占当年国内总申请量的61%。随着2005年,“元太科技”(中国台湾)收购“飞利浦”电子纸事业部后,其申请量急剧下滑;“京东方科技”作为一个在电泳显示技术领域的后起之秀,经过多年的积累,已拥有在TFT-LCD显示领域的核心技术,该公司在2008年开始从专利布局电泳显示技术,此后得到快速发展,到2014年其单年申请量达到48件,占当年总申请量的40%。另还有2家中国大陆公司上榜,但总体来看,中国大陆企业在该领域的专利布局较晚,在申请量上与日本、荷兰及中国台湾地区仍有较大差距。

2.3 国内主要申请人申请现状分析

中国大陆申请人中(如图3所示),排名前10位的分别是“京东方”(129件)、“广州奥翼”(62件)、“北京派瑞根科技”(45件)、“天马微电子”(31件)、“汉王科技”(18件)、“北京凡达迅”(14件)、“天津大学”(13件)、“襄樊学院”(12件)、“浙江大学”(8件)、“西北工业大学”(6件);“京东方”的申请主要为发明专利申请,重点研究显示刷新速度、显示稳定性、多彩显示等方面,这些也正是当前电泳显示技术的难点;“广州奥翼”“天马微电子”“北京凡达迅”等公司的申请同样也主要集中在显示驱动策略、彩色显示、双面电子纸显示等方面。同时,“广州奥翼”还涉及电泳粒子、微胶囊的制备等;“北京派瑞根科技公司”的申请中,实用新型占到了46.7%,其主要研究重点在于电子纸的印刷、复印、传真、安全等方面;“汉王科技”的申请重点在于基于电泳显示的电子纸显示器,以及其辅助设备,如电磁笔,以及提升设备体验等方面;“天津大学”“浙江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主要进行微胶囊、电泳粒子的制备等基础研究,而“襄樊学院”主要是采用电泳显示技术制作挂历、台历等。高校的研究重点是基础材料,而企业的研究重点在于快速响应的显示驱动技术、多彩显示等方面,通过浏览专利发现上述高校与企业合作开展的研究很少。

3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初步得出如下结论:①2000年后,国内电泳显示技术快速发展,从申请量来看,日本、荷兰、美国、中国台湾地区仍占据主要地位,并且其也掌握着电泳颗粒、微胶囊制备、显示驱动等核心技术;②2008年后,以“京东方科技”为代表的中国大陆公司开始布局电泳显示技术领域,其研究重点主要在显示驱动策略、多彩显示等方面;而以“天津大学”为代表的高校的研究重点在电泳颗粒、微胶囊等的制备等基础研究方面;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合作较少。总体来看,国外及中国台湾地区的企业在电泳显示技术领域仍然处于领先地位;但多彩显示、响应速度慢等是电泳显示技术现阶段共同的难题,也是各大公司关注的重点;虽然,国内大陆公司及高校在电泳显示领域布局较晚,如果国内大陆公司可以积极学习国外及中国台湾地区的公司,且充分加强与科研机构及高校的合作力度,或许可在电泳显示技术的后续发展中取得领先。

参考文献

柔性显示技术专利分析 篇4

关键词:OLED,专利,布局

1 引言

近年来, 有机发光二极管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OLED) 成为了各显示器厂及各国政府极力推广的新兴平板显示技术。相对于其他平板显示器, OLED显示器具有自发光性、广视角 (达175°以上) 、短反应时间 (1μs) 、高发光效率、广色域、低工作电压 (3~10V) 、面板薄 (厚度可小于1mm) 、可制作大尺寸与可挠曲的面板及制程简单等特性, 而且它还具有低成本的潜力[1]。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OLED应用市场, OLED显示技术在中国的发展潜力巨大。为抢占中国市场, OLED显示面板的主要生产厂商如三星、LG等已经积极地在中国进行了专利布局。也有不少中国企业如维信诺公司、京东方等投入到OLED显示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中。文章通过对OLED专利申请的统计分析, 比较了中国申请人与国外申请人在OLED显示技术在中国的专利布局上的分布情况, 帮助国内OLED企业了解自身和竞争对手的情况, 为发展我国OLED行业提供一些建议。

2 OLED显示技术中国专利申请检索结果

在中国知识产权网 (www.cnipr.com.cn) 检索并筛选出的OLED显示技术相关专利共11038件, 如图1所示。其中, 国外申请人申请数量为6788件, 占总申请量的61%;中国申请人申请数量为4250件, 占总申请量的39%。造成中国申请人与国外申请人OLED显示技术在专利申请数量上差异较大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1) OLED显示技术起源于国外, 中国起步较晚; (2) 中国OLED显示技术发展早期, 中国企业和研究机构缺乏将技术通过专利进行保护的意识。不过, 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现在已经得到很大的改善。据调查显示, OLED行业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有专职的人员负责知识产权方面的工作, 一般为1~2人, 有约73%的企业有专门的知识产权部门[2]。

3 中国地区的OLED显示技术专利申请分析

文章根据上述检索结果, 对中国地区OLED显示技术专利申请从专利申请类型、申请人分布和专利技术领域分布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3.1 专利申请类型分析

国外申请人和中国申请人在中国地区申请的OLED显示技术专利申请类型分析如图2所示。从图2可看出, 国外申请人和中国申请人均主要以发明专利申请为主, 这说明国外申请人和中国申请人均有较高的把握认为自己的专利申请是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具有很高的授权前景, 这充分的说明OLED显示技术处于发展阶段, 是一个全新的行业, 具有非常广阔的技术创新点。另外, 申请人选择以发明专利的方式保护OLED显示技术, 是希望可以利用发明专利一旦授权就比实用新型获得更长的保护期限 (在中国, 发明专利的保护期限为20年, 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期限是10年, 均自申请日起算) , 申请人可以通过获得的较长期限的保护, 实现对OLED技术创新的某些垄断地位, 同时也预示着OLED行业具有长期投资和发展的潜力。

从图2还可以发现, 外国申请人的发明专利申请占其申请总量的99.9%, 而中国申请人的发明专利申请占其申请总量的83.5%, 这说明相对于外国申请人, 中国申请人出于一些考虑有一部分专利还是会选择创造性和技术水平较发明专利申请低但实用价值大的实用新型对技术进行保护。这主要是因为专利法规定, 发明专利申请需要经过实质审查, 所以发明专利从申请到授权的周期较长, 一般为2-3年, 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不需要实质审查, 只需要通过初步审查即可, 所以从申请到授权周期的则相对较短, 一般为6个月至1年。另外, 实用新型专利的维护费用一般只有发明专利维护费用的四分之一左右, 出于成本与专利能够取得的效益之间的平衡考虑, 中国申请人会选择实用新型这一专利类型来保护一部分技术。

3.2 申请人分析

3.2.1 国外申请人国别分析

在所采集到的OLED显示技术中国专利数据中, 对国外申请人的国别进行分析, 如图3所示。以申请人所在国排序, 国外申请人中, 日本、韩国和美国在中国的专利申请量分别位居第一、第二和第三, 三个国家的申请量约占中国地区OLED显示技术总申请量的53%, 这说明了OLED显示技术目前主要掌握在日本、韩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在这三个国家中, 又以日本的申请量为最多, 约占总国外申请量的30%, 这充分的说明了OLED关键技术大部分由日本申请人掌握。

3.2.2 国外主要申请人分析

在所采集到的OLED显示技术中国专利数据中, 对国外申请人的前10名进行分析。如图4所示, 前10名申请人中有7家是日本企业或研究机构, 1家美国企业 (伊斯曼柯达) , 其余2家是韩国企业 (三星和LG) , 这说明OLED技术虽起源于欧美, 但由于成本和产业链等关系, 日本和韩国的产业化步伐更快, 日韩两国的企业在专利申请量上遥遥领先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企业。日本申请人在前10名申请人中占有7位, 说明日本有很多企业或机构从事OLED显示技术的研发。

但同时发现, 前十名申请人中仅有的两家韩国企业, 其专利申请量却分别占据第一位和第三位。在中国地区进行OLED显示技术专利布局最多的是三星公司 (包括三星电子株式会社、三星移动显示器株式会社、三星SDI株式会社和三星电管株式会社) ;LG公司 (包括LG.菲利浦LCD株式会社、乐金显示有限公司、LG化学株式会社、LG电子株式会社和LG.飞利浦LCD有限公司) 排在了第三位。三星公司和LG公司作为目前市场上最大的两家OLED显示面板厂商, 其在中国的专利申请数量也从侧面反映了研发实力。

从图4可以看出, 三星公司、半导体能源、LG公司、索尼等OLED显示领域专利申请数量领先的企业或机构同时也是液晶显示领域等其他平板显示的龙头企业或研究机构。这些平板显示行业的龙头企业或机构, 在发展现有平板显示技术的同时, 积极拓展未来可能的平板显示技术, 依靠强大的技术积累和经济资本, 在新型平板显示领域依然占有重要地位。这也从侧面反映出OLED显示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及技术支撑, OLED显示技术的产业化进程还是需要这些在产品开发和市场渠道方面具有相当优势的企业的积极推动。

伊斯曼柯达公司在中国的OLED显示技术的专利申请排在了国外申请人的第十位。伊斯曼柯达就其OLED显示技术在中国的专利数量明显少于其在美国的专利申请数量[3]。另外, 分析发现, 伊斯曼柯达在2006年之后在中国的有关OLED显示技术的专利申请数量明显下降, 尤其是在2008年之后, 申请数量为个位数。这说明作为小分子OLED阵营的领头厂商[4], 伊斯曼柯达由于经营问题, 已经逐步在推出OLED市场, 其核心专利已经被三星收购。

中国要发展OLED行业, 需要充分的重视国外主要申请人, 分析其专利技术, 在基础专利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外围专利, 并及时申请专利, 以小专利换大市场, 增加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 在未来OLED显示市场占领一定的席位, 以便在后续的专利谈判等方面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3.2.3 中国主要申请人分析

在所采集到的OLED显示技术中国专利数据中, 对中国大陆申请人前10名进行分析。结合图5, 中国大陆申请人中以清华大学最多, 其次分别为北京维信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昆山维信诺显示技术有限公司与电子科技大学。而北京维信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昆山维信诺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是基于清华大学OLED显示技术成立的高科技企业, 其大多数专利都是与清华大学合作申请的, 独立申请的专利相对很少。结合图5, 可以看出, 中国大陆申请人在OLED显示技术的专利布局上以具有较高科研能力的高校为主, 企业申请量很少, 排在前10名的只有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排在前10名的国外申请人相比, 大陆现有的液晶显示器等从事现有显示技术的研发与生产的主要企业如昆山龙腾光电等在OLED显示技术的专利布局上并不积极。这可能是因为企业的首要任务是盈利, 在液晶显示器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 这些国内液晶显示器企业的重心都在如何使公司不亏本, 没有精力和资金去从事新型平板显示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比较图4和图5, 为缩小中国与外国在OLED技术领域方面的差距, 我们需将各高校和各研发机构与企业特别是已经从事其他平板显示技术研究和生产的企业形成OLED显示技术研发产业团队, 整合研发机构和企业的技术与资金资源, 政府并予以适当的扶持, 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追赶上OLED技术领域强国, 避免CRT悲剧重演。

3.2.4 中国申请人地区分析

在所采集到的OLED显示技术中国专利数据中, 对中国申请人的省份和地区进行分析。如图6所示, 按国内省份和地区 (包括中国台湾) 申请量分析, 台湾地区占第一, 其申请量约占中国申请人申请总量的20%。大陆地区的研发实力较台湾地区弱。中国台湾地区的主要申请人友达光电 (其占台湾地区申请人申请总量的37.7%) 等企业也是液晶显示技术行业的领头企业, 这再一次说明了依赖现有的平板显示技术主要企业是发展OLED显示技术一个很好的途径。接下来依次为北京、上海、广东和江苏。这主要是因为这些省份的高校和科研单位是OLED显示技术中国申请人的主力军。

3.3 IPC分析

IPC (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 国际分类法是对每一件发明专利申请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技术主题进行分类, 建立有利于检索的专利申请文档[3]。

3.3.1 国外主要申请人IPC构成

结合图7与表1, 国外前10名Á申请人OLED显示技术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电致发光光源 (H05B33) 技术领域、具有有机材料的器件 (H01L51) 技术领域以及控制装置和电路 (G09G3) 技术领域。由于电致发光光源 (H05B33) 属于OLED显示技术的基础技术, 其在国外主要申请人的IPC构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这说明国外主要申请人都注重研究基础技术, 但从图7和表1中也可以看出, 各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在OLED显示技术专利布局上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三星SDI株式会社重点在OLED的终端技术, 即显示器技术, 因此在与此密切相关的具有有机材料的器件 (H01L51) 和控制装置和电路 (G09G3) 技术领域布局大量专利;出光兴产代表着日本OLED领域原材料和关键组件的制造企业, 其完全不涉及控制装置和电路 (G09G3) , 相反在发光材料 (C09K11) 技术领域占有较多专利申请。

3.3.2 国内主要申请人IPC构成

结合图8与表2, 国内前10名申请人OLED显示技术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具有有机材料者器件 (H01L51) 技术领域、在共用衬底或其上形成的半导体 (H01L27) 和电致发光光源 (H05B33) 技术领域。其中, 申请量最多的清华大学除上述三个技术领域外, 在其他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则较少。而复旦大学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则在发光材料 (C09K11) 技术领域投入较多研究。依托清华大学的技术成立了维信诺公司, 而复旦大学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却没有与企业合作, 实现发光材料的产业化。

比较外国申请人与国内申请人的IPC构成, 国外知名企业都具有自己的研发团队, 都力求在基础研究上有所突破并以此来支撑自己的工业生产, 同时也根据自身的企业特点, 形成了多元化的发展格局, 使OLED技术不被单一的企业垄断;国内主要申请人由于多是高校等科研单位, 其基本主要集中在某个技术领域, 自身并没有多元化的发展。

4 结束语

(1) OLED显示技术行业还是比较新的一个行业且发展前景良好, 中国显示产业应当看准时机及时进入, 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竞争能力, 避免CRT和液晶显示技术产业链布局的悲剧重演。

(2) 国外申请人主要集中在已经从事平板显示技术研究与生产的世界知名企业, 国内申请人主要集中在研究机构, 在OLED显示技术行业投入较少。政府应积极引领与扶持国内主要显示器生产企业等具有显示技术积累的产业实体与研究机构的共同合作, 保证新兴技术向产业化的有效转化和相互促进, 以此改变过去在显示技术领域被动引进国外技术的局面。

(3) 国外主要申请人着重发展与企业相关的技术领域。我国企业应当在重视基础研究的基础上, 根据自身的特点侧重不同的技术领域, 建立系统的产业上中下游, 形成多元化的发展格局, 使OLED显示技术不被单一或某些的企业垄断。

参考文献

[1]陈金鑫, 黄孝文.OLED梦幻显示器-材料与器件.人民邮电出版社.

[2]杨飞, 梁海龙.OLED行业专利分析[J].中国集成电路, 2010.8.

[3]司玉锋, 罗佳秀, 杨飞.美国和中国OLED专利布局研究[J].中国集成电路, 2011.3.

上一篇:油脂加工企业下一篇:危重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