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违纪(共12篇)
学生违纪 篇1
新接手初一 (15) 班学生的教学任务, 班内有七八名学生在“超哥”的带领下, 在课堂中“胡作非为”。笔者讲解一句, 他们在“超哥”的带领下, 不着边际地应和, 故意引起大家的哄堂大笑。在广播操教学中进行背面示范时, 他们七八个人一起离开做操位置, 相互嬉闹追逐, 我转身厉声指责。“超哥”将刚才的所作所为全部推得一干二净, 却反驳道:“老师, 你问问看。”我一连问了几位学生, 有的退缩不答, 有的摇头不作声, 和他一伙的学生相互配合形成了一定势力和气候, 靠一时半会儿解决不了问题, 笔者决定周密计划一番, 慢慢地整治。在随后几节课中, 笔者实施了一些应对策略, 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变换队列位置, 切断同伙之间的联络
一般体育课集合队伍都成四列横队, 男、女生各两排, 恰恰“超哥”和同伙们都在前后排位置, 有的在同一列的相邻位置, 联络起来格外方便。于是笔者先从变换位置着手, 一改以往男两排、女两排的队伍, 编为一列横队由男生半排、女生半排组成, 一列横队从左至右为男生6个、女生6个或者均为7个, 隔离学生安置于男生与女生的交汇处, 或直接安置于排头, 也可以直接安置于女生队伍的一头, 彻底与男生分离。各个隔离点上都派一名“女强人”监护, 并嘱咐她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要理会与其相邻的男生。这一招在教广播操的进程中产生明显效果, 同时使课堂开始和结束的讲解和小结中也少了很多声音与干扰。
二、根据差异, 选择合理的应对方法
根据逆反学生的心理和表现差异, 选择正确的应对方法。有的学生性格开朗, 有的较为内向, 开朗者大大咧咧在课堂内肆无忌惮;有的属于调皮捣蛋, 引起别人注意, 出出风头, 满足自己的虚荣, 纯属个人习惯。当教师确认学生的某些言行举止是由于“逆反心理”而产生时, 一是不采取当众批评, 用眼神、停顿暗示警告, 在私底下个别交换意见, 切忌采用粗暴的当众训斥, 这样会让学生的逆反火上加油, 他们很可能会直接顶撞教师, 导致课堂中断、教师权威丧失;二是对小事不过分追究, 使学生产生“老师不屑一顾”的假象, 不使逆反心理得到满足, 但教师在课堂中的不屑一顾只是暂时的, 在课后要及时进行警告;三是和学生交心, 但不干涉其内心“秘密”, 给学生保留一点自己的空间, 满足其独立的愿望。如, 有一次傍晚笔者在训练, “超哥”受到班主任的“照顾”, 在操场上慢跑, 笔者主动上前询问, “运动会快到了, 小胖你打算参加1500米吗, 锻炼如此积极?”“超哥”嘟囔着不知说什么好:“对哦, 没有, 减肥。”笔者跟了上去和他一起进行慢跑, 并详细询问了他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还和他讲如果有什么让我帮助的请打我电话, 或者直接来找我。在接下去的课堂中, “超哥”明显收敛不少。
三、对逆反生说教要像“雪中炭”、“六月风”、“及时雨”般的迫切和理性
在了解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 教师除了要掌握心理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的基本知识外, 还要学会察言观色, 要善于发现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 并实施应对策略。
集合队伍时, 男生都各自聚众, 女生有的在相互嬉戏, 不顾体育委员高声整队, 笔者一气之下, 批评他们纪律松散, 班级集体如散沙一盘。话音刚落, 排头小燕立刻回应:“松散个屁啊!”学生居然敢在课堂中这样说话, 而且带有极度挑衅和侮辱性。笔者还算理智, 强压怒火, 大家见笔者强压怒火的状态, 开始低头无语。课后, 笔者把小燕叫到办公室, 并叫来了班主任。她态度明显有所转变, 开始交代初衷:“老师那句话真的不是有意针对您的, 只不过很多老师都这样说我们班级, 大家心里都不好受, 我当时一个念头就是想在你说的时候出头, 并出口气, 仅此而已, 我真的不是针对您的。”班主任的话较为严厉, 要求其当面道歉, 并叫家长谈话。笔者接着说:“小燕, 过去的已经发生, 无可挽回, 老师不怪你, 因为我们都年轻过, 但经过这次事件, 你要明白只有自己做好的前提下, 才能发表意见;其次是作为一名女生用这样的语言来发泄情绪, 你觉得合理吗?何况这是在课堂, 你身边的其他学生会怎么认为, 你的形象会因此受到损害, 你知道吗?我们一起向前看, 过去老师不会计较什么, 我关注的是你以后的表现。”话说完, 小燕失声痛哭并给笔者道歉。第二天早上, 在笔者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封信, 拆开一看, 一股清香, 是小燕写的一封道歉信, 信中情真意切, 句句让人感动, 笔者感到相当欣慰!
笔者在课后反思中这样写道:说教要掌握好“火候“, 所谓“火候”, 含有两个因素, 一是温度, 二是时机。批评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进步, 要取得好的效果, 就必须抓住即时性, 有时需要当机立断、单刀直入、切中要害;有时则要压压情绪, 即不要过分追究, 先缓一缓, 等下课另寻时机再个别交流。特别对于集体聚众叛逆的处理更加需要理性, 否则会因为教师的处理不当, 而促使学生群起攻之, 导致难以收场和下台。
其次, 要“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教师必须以正面鼓励为主, 任何时候都不能伤害学生, 即使批评也要充满激励性。”教师在说教时必须是真正热爱学生, 因为, 学生的自尊心很容易受伤害, 一些学习较差的学生尤其如此。学生一旦受到伤害, 再要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教师往往要用十倍的努力才能弥补自己一时疏忽造成的损失, 在这一点上, 教师真该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 小心翼翼才是!
四、切身感悟
逆反学生是群体中较难应对的特殊学生, 他们通常需要一定的教育智慧和理性思考, 教师只有认真分析这部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日常表现, 以及了解其在集体中的人气或势力 (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 , 并向班主任了解具体情况, 采取应对措施, 才能“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学生违纪 篇2
为了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加强学生管理,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安全意识,认真贯彻实施《中学生守则》、《中学生行为规范》、《新城初中学生十种严禁行为》,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创建平安、健康、和谐、向上的学习、生活环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经学校行政会议研究决定对学生严重违纪及学生携带的违禁用品与家长、学生、班主任签订如下协议。
一、有以下严重违纪行为之一者劝其转学:
1、多次吸烟、酗酒、赌博者;
2、打架造成严重后果、结伙打群架或指使他人殴打我校学生者;
3、敲诈、勒索、强抢学生财物或指使他人敲诈、勒索、强抢我校学生财物者;
4、不服从管理,私自离校者;
5、携带管制刀具、易燃易爆等危险品者;
二、携带以下违禁用品者,一经发现由政教处登记后交总务处妥善保管:
1、随身听、手机等多媒体用具。
2、不健康书籍、影视碟片等。
3、电褥子、电热宝等用电器。
家长签章:学生签名:
班主任签名:
新城初中政教处 年月日
新城初中严重违纪及携带违禁用品学生的处 理 协 议
为了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加强学生管理,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安全意识,认真贯彻实施《中学生守则》、《中学生行为规范》、《新城初中学生十种严禁行为》,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创建平安、健康、和谐、向上的学习、生活环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经学校行政会议研究决定对学生严重违纪及学生携带的违禁用品与家长、学生、班主任签订如下协议。
一、有以下严重违纪行为之一者劝其转学:
1、多次吸烟、酗酒、赌博者;
2、打架造成严重后果、结伙打群架或指使他人殴打我校学生者;
3、敲诈、勒索、强抢学生财物或指使他人敲诈、勒索、强抢我校学生财物者;
4、不服从管理,私自离校者;
5、携带管制刀具、易燃易爆等危险品者;
二、携带以下违禁用品者,一经发现由政教处登记后交总务处妥善保管:
1、随身听、手机等多媒体用具。
2、不健康书籍、影视碟片等。
3、电褥子、电热宝等用电器。
家长签章:学生签名:
班主任签名:
新城初中政教处
学生违纪 篇3
约翰·卡尔文·柯立芝于1923年成为美国总统,他有一位漂亮的女秘书,人虽长得很好,工作中却常因粗心而出错。一天早晨,柯立芝看见秘书走进办公室,便对她说:“今天你穿的这身衣服真漂亮,正适合你这样漂亮的小姐。”这句话出自柯立芝口中,简直让女秘书受宠若惊。柯立芝接着说:“但也不要骄傲,我相信你同样能把公文处理得像你一样漂亮的。”果然从那天起,女秘书在处理公文时很少出错了。一位朋友知道了这件事后,便问柯立芝:“这个方法很妙,你是怎么想出来的?”柯立芝得意洋洋地说:“这很简单,你看见过理发师给人刮胡子吗?他要先给人涂些肥皂水,为的就是刮起来使人不觉得痛。”
班主任的工作对象是学生,他们的内心都是多姿多彩的世界,教师不能因为他是优等生,犯点小错就不去深究,也不能因为是学困生而遗弃或者抓住辫子不放。教师要以人为本,学会关爱、宽容,让宽容结出硕果,这需要班主任具有一种独特的教育智慧。当遇到学生违纪时,不要立即“拆穿、点破”,更不能公开指责,让学生难堪。很多老师认为,当学生违纪时,应该让他当场“出丑”,这样他就不会再犯了,事实是大多数情况事与愿违。有些老师当犯了“错”的学生在遇见他喊“老师好!”时,他甚至不予理睬或面无表情的应付一下,殊不知你已经错过了一次教育学生的大好机会。你的一个点头,一个微笑对他们主动“纠错”是多么重要啊!一位中学生作文上的一句话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要移植蒙娜丽莎的微笑给我的班主任老师,让他铁板的脸上露出甜美的微笑;在我犯错时,给我的不是黑着脸的训斥,而是含着一丝笑容,朋友般平等的对话。”你看,关爱学生是多么的重要!事实上,我们可以用非常委婉的方式,保护其自尊,让学生知晓过错,促其觉悟,从而达到自律。多给学生涂些“肥皂水”,让他们的身心少受一些伤害,多一些阳光!
谨防“超限效应”——尊重学生
美国著名作家马可·吐温有一次在教堂里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令人感动,准备捐1000美元。过了10分钟,牧师却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100美元。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讲完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可·吐温非常气愤,不仅没有捐钱,还从盘子里偷走了两元钱。
通常来说,这种由于某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的极不耐烦的或反抗的心理现象,人们称它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在我们的日常班级工作中经常可以见到。像用同样一种方式、同样一句话去纠正不同的错误,或者经常对某一错误进行重复教育(人们称之为揭“伤疤”)等等,其结果是使学生的神经细胞处于抑制状态,不但得不到改正,反而使学生犯同一种错误的可能性增加,可谓得不偿失。作为中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都尚未发育成熟,其自控能力还很差,一味地对其机械地重复纠错,很容易使他们焦躁、不耐烦,其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实际上,我们经常这样斥责学生“我刚才强调了,你们怎么又犯了!”“你是不是没有记性,老犯同样错误!”就是佐证。班主任必须要考虑变换不同的表达方式或使用不同手段,让学生自己认识到所犯的错误,巧妙地回避“超限效应”的产生,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善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期待学生
传说希腊神话中皮格马利翁王子爱上一座少女塑像,在他的热诚期待下,塑像变成了活人,并与之结为夫妻。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做了一个实验:他们来到一所学校,煞有介事的对所有学生进行智能测验,然后将一份学生名单递交给有关教师,说名单上的这些学生被鉴定为“新近开放的花朵”,具有在不久的将来产生“学业冲刺”的潜力,并再三嘱托教师对此“保密”。其实,这份学生名单是他们随意拟订的,根本不是依据什么智能测试的结果。但是,8个月后再次进行智能测验时,奇迹出现了。凡当初被列入名单的学生,不但成绩提高很快,而且性格开朗,求知欲望强烈,与教师的感情也特别融洽。这个实验被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实验表明如果教师通过表情、言语、笑貌、眼神,将对学生温柔的期待投射到学生身上,就能使学生的自我得以肯定,信心得以重建,从而完善个性,自觉提高奋斗目标,增添学习动力。很显然,班主任的期待也是学生进步的一大动力。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班主任的公平对待和赏识,也特别希望班主任多关注自己。所以,作为班主任应多给犯了“错”的学生一些关注,多给学生一些时间,相信他们自己能主动改正错误。不要一棍子打死,少一些斥责,多一些鼓励和关心,用期待的眼光看待他们,让他们在关注和期待中主动地成长。相反,如果我们无形之中将诸如“无药可救”“烂泥扶不上墙”的消极情绪传递给了学生,肯定会使一些学生自暴自弃、自我放逐,无法达到纠错目的。虽然“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是君子之乐,但在知识多元化,人才多样化的今天,我们岂能过早断言孰系“英才”,孰系“庸才”呢?我们应时刻以“皮格马利翁效应”来提醒自己,将温柔的期待传递给学生,用赤诚去唤醒学生,以差别为前提,让学生受到公平的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发展。
高校学生违纪现象探析 篇4
一、社会发展变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和建立是一场持久而深刻的社会革命,经济领域的不断变革必然影响社会风气的变化,这其中当然也会对在校大学生的思想进行多方面的冲击。伴随着市场经济而来的各种西方社会思潮,使得一部分学生理想信念淡化,价值追求世俗化,甚至于在对于社会现象的道德评价上也带有较为明显的功利性。在各种价值面前,有一把金钱的尺度先决衡量。
除此之外,高校教育与社会现实的脱节等原因造成的高校就业形势紧迫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这种消极思想的萌生。这种消极影响使得大学生在学校缺乏学习的长久动力,把眼前实惠当作是参考重点,甚至了为了达到个人目的不惜采取某些不正当的行为手段等。从而引发学生逃课旷课、考试作弊、偷窃等违纪现象。
现实社会的社会意识、价值观念、人际关系等方面对于在校学生当然也有较大的影响。市场经济的建立使得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和发展,从而使得学生也较为注意培养自身的求异思维,敢于标新立异。对于传统文化的淡漠当然还有高校人才培养中对于传统文化重视不够的原因。
在当前社会物质生活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提高的同时,相关的不良心理和习惯得到了滋长,现在入学的大学生大多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生的,他们敢想、敢说、敢干,对社会热点问题较为关注,具有较强的参与意识,显示出大学生特有的朝气。但是另一方面也不容忽视,由于他们中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的原因,导致部分学生自身人格发展不健全,个人意识膨胀,在逞强好胜、哥们义气等不良心理支配下,较容易出现打架斗殴等学生违纪现象,这也能从一定程度上说明高校学生打架违纪人数有所上升的原因。
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
学校为保证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序进行,制定出了各项规章制度和条例,来规范和约束学生的日常行为,学校组织新生在入校一周内进行集中学习和讨论,力求让所有学生清楚并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大学学习生活期间能够适时规范和约束自己的日常行为,减少违纪事件的发生。但是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并没有引起同学们的足够重视,原因在于,一方面学院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从爱护和保护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到受过处分的学生今后的发展,不上报学校进行处理,起不到教育警示学生的预期目的。另一方面,大部分同学在思想上认识不足,以致于有的学生已经做了违反校纪、校规的事,自己还不清楚。另外,对于受处分学生的处理结果,学院也没有及时在同学中宣传和教育,因此根本起不到处理一个,教育一批的目的。
三、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前进空间
高校教育管理的改革给予学生更多自由的同时,也弱化了班级的整体性,同学间的约束性。并且较高的要求了学生的自我教育,不能够有效遏制校园违纪现象的发生。详细来讲主要体现以下两方面:
(一)实施和推行完全学分制
用学分管理学籍,由学生自主选定课程和安排学习计划,按照累计学分数达到毕业要求即给予毕业。根据合肥工业大学的情况,在学分制实施方面,学校主要学年制向学分制过渡,逐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不完全由学生自主掌控学习的灵活,既以班级形式对学生进行管理培养,又在此基础上给予学生学习上较多的自由选择空间。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尽量保证班级整体性,增强班级同学之间的了解和联系,使得此类违纪现象较为低频率的发生。
(二)贯彻“自我教育”管理思想
高校学生管理改革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就是要强调和坚持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在大学生全面地、个性化地发展中,知识、智育的教育不是教育的全部,还要十分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的成长。这要求我们注重大学生们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老师和学生之间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尽可能尊重学生的选择,注意引导学生通过体验、思考、自励、自省等方式把握自我的感受,进而上升为做人的道理,沉淀为指导自己正确行动的稳定的内心信念。强调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必然就会减少很多管理人员原来很习惯的集体性管理行为,减少很多命令式的管理,让学生在管理过程中获得自主空间,但这需要大学生有较强的自律能力作为条件和基础。目前的情况是因为学生行为选择的自由度增加,而大学生的自律能力并没有同步跟上,学校的管理基本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超负荷运转而不能管理到位,不能有效遏止校园里的违纪违规现象。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在保证数量的前提下更加保证学生质量,减少高校违纪学生数量,降低学生违纪现象发生频率,必须引起了各个高校管理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改进学校学生行政处分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建章立制,加强教育,科学合理制定相应的学生管理制度;2)及时有效地做好各项规章制度的更新;3)营造良好的学风、校风,加强校园风气舆论导向对学生约束的作用;4)提高学生参与管理的意识和程度,使他们在参与中不断发现自我,挖掘自我,培养自我,完善自我。
大学是优秀青年的聚集地,学校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力度,采取有效管理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和措施,创造良好的环境,整体推进学风校风建设,教育培养学生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全面素质,实行优生优荐,对于严重违反校纪校规者要实行淘汰,以此增强学生的危机感,提高他们的警惕性,从而避免违纪事件的发生,保证教育质量,使他们更好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
摘要:随着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 如何在保证数量的前提下保证学生质量, 减少高校违纪学生数量, 降低学生违纪现象发生频率, 已经成为摆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面前严峻的课题。文章就高校违纪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并如何杜绝或减少高等教育大众化后的大学生违纪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高校,学生,违纪,分析
参考文献
[1]刘江兵.高校学生考试作弊成因及对策,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09.
[2]闫超栋.高校学生违纪现象分析与探讨, 教书育人, 2005.
违纪学生处分条例 篇5
为贯彻学校从严治校的管理方针,加强校风建设,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保证学生学习、生活的良好环境,对严重违反校纪校规、纪律散漫、行为不良、屡教不改的学生,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在调查研究和证据确凿的基础上,视情节轻重给予纪律处分,现根据《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条例。
第一条 对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视情节轻重,给予以下等级之一处分:
1、警告;
2、严重警告;
3、记过;
4、留校察看;
第二条 对违反国家法律、规定,受到国法或公安部门处罚者可相应给予以下处分:
1、被处以治安警告或罚款者,根据情节,给予留校察看或开除学籍处分;
2、被处以治安拘留者,根据情节,给予留校察看或开除学籍处分;
3、凡被劳动教养、逮捕或判刑者,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第三条 对结伙斗殴、殴打或侵犯人身权益者,除作经济赔偿外,可给予以下处分:
1、动手打人,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以上处分;
2、虽未动手打人,但挑起争端者,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以上处分;促使打架事态扩大者,给予留校察看或开除学籍处分;
3、殴打他人,致他人受伤者,给予留校察看或开除学籍处分;
4、对能主动承认错误并揭发他人者,可适当考虑降级处分;
5、对结伙斗殴者,视情节轻重,给予留校察看以上处分;其为首策划者,寻衅滋事者,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6、隐瞒打架事实,或作伪证的,如本人未参与打架,给予严重警告以上处分,本人参与打架的,按上述条款加重处理。
第四条 偷窃、敲诈、诈骗或破坏公共财物者,除追回脏款、赃物或赔偿经济损失外,给予以下处分:
1、价值不满一百元者,根据情节和后果,给予严重警告以上处分;价值超过一百元者,根据情节和后果给予记过以上处分;
2、凡属撬窃等情节严重者,不论遂否,可根据情节,给予留校察看或开除学籍处分;
3、利用计算机犯罪作案者,根据情节给予留校察看或开除学籍处分。
第五条 以现金或其它物品为赌注,进行赌博或变相赌博者,给予以下处分:
1、初次参与赌博者,视情节轻重给予严重警告以上处分;
2、屡次参与赌博者,给予留校察看以上处分;
3、为赌博者提供条件者,视情节轻重给予严重警告以上处分。
第六条 对有行为不轨者,给予警告以上处分。有下列行为者分别给予:
1、有流氓行为者,根据情节,给予严重警告以上处分;
2、凡在学生宿舍留宿异性者,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3、男女同学发生不正当性行为者,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第七条 收看、复制、传播淫秽录象物品者,给予以下处分:
1、凡参与观看淫书、淫画、淫秽录象片等淫秽物品,给予严重警告或记过处分;
2、复制、传播淫秽物品或隐匿不交者,给予留校察看以上处分。
第八条 有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反动言论和行为者,组织和煽动闹事,扰乱社会秩序,破坏安定团结,侮辱和诽谤他人而坚持不改者,给予以下处分:
1、情节轻微,经教育尚能改正者,给予留校察看处分;
2、情节严重或经教育坚持不改者,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第九条 有下列行为,情节较轻微,但造成一定影响者,给予警告、严重警告或记过处分;情节严重者,给予记过以上处分:
1、在校内或其它公共场所,有吸烟、酗酒、哄闹或咂烧物品等扰乱公共秩序行为;
2、夜不归宿、上网吧的;
3、在校内私自使用电炉等电热器;
4、拒绝、阻碍国家工作人员或学校管理人员依法或依校规定执行任务的;
5、隐匿、毁弃或私拆他人邮件的;
6、有提供伪证、伪造证明、涂改证件等弄虚作假行为的;
7、在校内进行搓麻将活动的;
8、擅自在公共场所乱涂乱写,张贴大小字报的;
9、破坏学校的公共设施的;
10、违反学校规定,在不准进行打球、踢球、溜冰、跳舞等活动的区域进行这类活动,又不听劝阻的;
11、因学习、就业或其他原因对教师或学校寻衅滋事的;
12、其他严重违反学校规定的。
第十条 考试、考查、测验作弊者,按考试、考场规则,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以上处分。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从重或加重处分:
1、违纪后,认错态度不好的;
2、对检举人、证人进行威胁或打击报复的;
3、屡犯不改或第二次违纪处分的;
4、三次违纪者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第十二条 违纪处分决定的报批和通告程序:
1、对学生处以警告、严重警告、记过处分的,由学生处提出意见,经主管领导同意,公布处分;
2、对学生处以留校察看以上处分,由学生处提出意见,经主管领导同意,并将有关材料提交校务会讨论并通过,公布处分;
3、学生受违纪处分的决定,学校在三天内通知学生家长。第十三条 允许违纪学生对处分决定提出申辩、申诉和保留不同意见,违纪处分决定书下达之前应先通知被处分的学生,被处分的学生如有不服,在接到通知后向学生处提出书面申诉,由学生处负责复审,并给予答复。第十四条 学生撤销处分的有关规定
1、学生受违纪处分后,表现良好、有明显进步的,可在考察期满后向学生处申请撤销处分;
2、撤销处分的考察期限一般为三个月至一年,留校察看的限期为一年;
3、学生在考察期内有立功表现,可提前减轻或撤销处分;
4、学生撤销处分,应向班主任递交书面申请,经班主任同意后,到学生处领取《撤销处分申请表》,在三天内填好表格,递交学生处。学生处经过调查了解,认为有条件撤销处分的,将作出撤销处分的决定。
5、作出撤销处分决定后,即通知本人,并向全校公布,遂将撤销处分的结论记入有关文书档案。
第十五条 学生处分撤销前的有关规定
1、受记过以上处分的学生当学期的德育分成绩只能评为“及格”或“不及格”;
2、不能评为“文明学生”、“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不具有优先推荐资格;
3、不能享受国家资助和政策性免学费资格;
4、毕业前不能撤销处分的,将作肄业处理或延长考察期。第十六条 受处分学生的档案处理
1、学生受处分后,不管处分轻重都要记入学校内部档案和学生成绩报告单,但暂不记入学生个人档案,待毕业前夕由学生处会同班主任综合情况,区别对待,将该记入的记入学生个人档案;
2、原则上警告一类处分,撤销后一般不记入个人档案,但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要考虑记入:(1)处分后重犯过去错误或其他严重错误,再次受处分;
(2)受处分后,虽未再次受处分,但问题很多,至毕业仍不能撤销处分的。
3、受记过一级以上处分原则上要记入个人档案,但有以下情况可考虑不记入:(1)受处分后进步显著,撤销处分后力求上进,老师同学印象深刻;(2)受处分后表现良好,某些方面有立功表现。
谈谈对违规违纪学生的教育 篇6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5A-
0054-02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在身体形态和心理上均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青春期被德国心理学家称为“暴风雨时期”,被美国心理学家称为“危险期”。学生在这个时期容易出现各种违规违纪现象,而这都需要班主任来处理。有的班主任在处理这些问题时采用的方式方法不够恰当,缺乏技巧。对此,笔者结合实际做法,就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班主任教育违规违纪学生存在的问题
(一)不问“为什么”,只问“怎么办”
对于学生的违规违纪行为,教师不问青红皂白,劈头盖脸就是严厉批评,指出学生犯错的性质及造成的危害,责问学生以后应该怎么办,最后学生迫于老师的压力,不得不承认错误。
(二)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不讲技巧
在教育违规违纪学生时,有的教师习惯“眉毛胡子一把抓”,如有的学生出操迟到了,教师就罚站全体学生,结果学生出操时依然迟到。此外,有的教师批评学生时“位置”失当,如教师批评学生时,自己坐在椅子上,学生站在办公桌前,或者是学生站在楼梯上,老师站在楼梯下,学生居高临下,教师仰面教育学生。据笔者观察,有的教师习惯采用说教的教育方法,且动不动就请家长来学校,缺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识。
(三)缺乏反思,怨天尤人
教师在教育违规违纪学生后收效甚微,便常常反问自己:为什么我的教育没有成效?更多的教师则是抱怨,抱怨教育体制,埋怨教育环境,埋怨家长,埋怨学生,而没有对自己的教育方式进行反思。
二、教育违规违纪学生的策略
(一)先问“为什么”,再问“怎么办”
学生犯错了,教师的第一反应很重要,它决定了教师后面的一系列处理方式和行为。如果教师的第一反应是“又是这小子”,可想而知,教师在处理问题时会出现偏激的行为;如果教师的第一反应是“事隔不久,他怎么又‘旧病复发了呢,原因是什么”,那么接下来教师就会有解决问题的愿望和行动。因此,遇到违规违纪的学生,教师首先要冷静,不能急躁,也不要埋怨,把学生作为教育研究的对象,分析学生犯错的原因,这样才会有解决问题的构想和方案。待查明问题出现的原因之后,教师再着手与学生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一来,学生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育。比如,笔者所带的班级有一个学生名叫陆俊甫(化名),周日晚上没有按时回校住宿,也没有履行请假手续,直到星期一下午才回校。笔者经过了解情况后得知,他在县城里的娱乐场所参加同学的生日聚会而无法按时回校。于是笔者找到他,说:“你是副班长,很清楚校纪班规,如果你是班主任,站在老师的角度,该怎样处理这件事才可以服众呢?”该生沉思后说:“我承认错误,愿意接受处罚。”此外,他还主动交给笔者一份检查,之后一直表现良好,得到了同学们的肯定。
(二)在按规定处理的基础上讲究教育技巧
1.区别对待,不伤全掌。假如是若干个学生共同违规违纪,其中总会有个“带头的学生”,因此,教师在批评教育学生时,切忌“胡子眉毛一把抓”,而应在调查清楚事件的前提下,采取“擒贼先擒王”的做法,重点打击“主犯”。“胡子眉毛一把抓”既有失公平,也容易造成违规违纪学生“抱成团”的情况。在违规违纪学生中,有的学生并不是自愿违反纪律,而是受到他人的唆使或盲目跟风,这些学生应该是教师积极争取的对象。因此,教师应该团结这部分学生,在处理问题时区别对待。比如,笔者班上的学生李文(化名)习惯拉帮结派,早上不仅自己在宿舍睡懒觉,还拉拢其他同学一起睡懒觉。有一天早上竟然有7个学生没有按时出操。在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后,笔者对李文进行了批评和警告,打击了他的嚣张气焰。
2.“居高临下”,以“势”压人。学生违纪违规后,教师习惯将学生带进办公室进行教育,教师坐着,学生站着。对此,教师不妨改变一下形式,请学生坐下,老师站着,这样“居高临下”,容易从“气势”上压倒学生,便于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分析学生的内心世界。同时,教师请学生坐下,也显示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有一天,学生罗全(化名)在宿舍因洗澡问题与同学发生了肢体冲突,笔者将他们一起带到了办公室,并请他们坐下,罗全说:“我站着行了。”笔者坚持要他坐下。因为过去没有受到过这样的优待,他很不好意思地坐了下来。笔者则站在他们的旁面,在笔者的“威严”下,他们说明了事情的经过。在弄清事情的真相后,笔者作出了相应的处理,两位学生也心悦诚服地接受了教育,握手言和。
3.进行多种假设,以求“对症下药”。由于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经历等不同,学生出现的违纪违规行为也不相同。因此,教师对待违规违纪学生要有多种假设,并反复调查,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这样能够避免简单粗暴的教育,有利于“对症下药”,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比如,有的学生在上课时爱睡觉,教师不能简单地将其归因为该生不尊敬老师,有可能是因为学生困了或者病了,也有可能是因为老师讲课太枯燥,学生不愿听,还有可能是老师讲课的内容学生听懂了,暂时不想听。此时,教师不妨在巡视课堂时问一问学生,然后再进行处理。再如,学生顶撞老师,有可能是老师冤枉了学生或者是老师做事不公平,此时教师要进行多种假设,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有针对性地处理问题,这样才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4.减少说教。说教是班主任教育学生时常用的一种方法,但是常用的方法未必是最有效的方法。法国教育家鲁索说:“说教之所以没有用,其原因之一就是它是面向每一个人说的,既没有区别也没有选择。”因此,教师要减少说教的教育方式,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工作中要注意观察和研究学生。例如,对于学生的早恋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让学生明白早恋的危害,同时分析学生早恋的原因,比如,有的学生是因为缺少父母的关爱,有的学生是因为青春期的心理变化等,最后再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对于“跟风式”的早恋现象,教师可以采取纪律约束和分类指导的方法,解决学生早恋的问题。
三、减少埋怨,冷静思考
“唉,网吧老板真是唯利是图,专门做未成年人的生意,现在的学生真是一届不如一届了。”在办公室里,徐老师正向笔者诉苦。对待学生的违规违纪行为,教师要减少埋怨,想方设法解决问题。虽然我们无法改变教育大环境,但是可以努力改变小坏境,使它往有利于教育的方向发展。因此,教师在处理问题时要冷静思考,理清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针对徐老师提出的问题,笔者给她分析了学生出入网吧的原因,并列举了一些学生喜欢上网的理由,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比如,教师可以从改变课堂授课模式入手,摒弃“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时适当地引入学生感兴趣的事情,还可以联系网络上的热点问题进行拓展,让学生不需要上网也可以了解到最新的资讯,减轻学生上网的热情度。此外,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减少上网的时间。徐老师听了笔者的建议后,改变了教学方式,有时还以请学生帮买日用品为由,将学生请到自己家里,与学生共进晚餐,促膝而谈,共同讨论上网的利与弊等话题,学生因此感受到了老师的关爱,答应不再去网吧。
四、以静制动,发扬民主
学生出现违纪违规行为后,班主任首先要控制愤怒的情绪,学会以静制动,冷静思考,从容面对,这样才能找到良好的解决办法。笔者所在的学校有个学生名叫黄精娟(化名),喜欢拉帮结派。有一天,一名被高年级学生敲诈勒索的刚入学新生找到校长,说明了自己被勒索的情况。随后,被调查的学生都点名说是黄精娟做的。于是,政教处副主任找到了黄精娟,要求他认错。黄精娟没有做过,自然不愿意承认,便与政教处副主任进行了争辩,这原本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可是政教处副主任却以先入为主的思维,不容黄精娟辩解,硬是要求他承认错误。笔者认为,对于学生的违纪行为,教师要进行调查,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在面对学生的辩解时才能做到以理服人。
此外,有的学生受到家长的影响而产生违纪行为,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需要教育家长。家长作为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对学生的成长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有的学生对问题认识不清,与家长存在很大关系。比如,学生梁桂清(化名)喜欢在上课时玩手机,经过多次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后来,笔者到她家里了解情况,原来,她的妈妈一直支持她使用手机,并认为使用手机很正常,学校不应该禁止学生使用手机,并且态度坚决。对此,笔者对梁桂清在校使用手机耽误学习、影响他人休息的情况告诉了她的妈妈,并通过案例的方式告知学生在校使用手机带来的不良后果。梁桂清的妈妈在听了笔者的讲述后,态度有了转变,还收回了梁桂清的手机。在这个案例中,梁桂清的妈妈没有认识到校纪班规在学生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习惯于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如果教师不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势必会出现“5+2=0”的现象,即学生在学校接受5天的正面教育,回家接受2天教育,教育效果就有可能为零。因此,对于家长的态度和行为,教师要做到“以静制动”,发扬民主,允许家长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此外,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一定要加强与家长进行交流,必要时还要对家长进行教育。
总之,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出现的违规违纪行为,把学生的违规违纪行为看作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善于分析学生出现违规违纪行为的原因,在教育学生时讲究方式方法,争取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学生反复违纪还得用“心”治 篇7
笔者认为, 造成这部分学生教育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教育方法过于粗暴和简单, 没有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拨起学生的心灵共振。要想提高对这部分学生的教育实效, 还得用“心”治。
记得我在上学期值周时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星期二早上, 一个初一的小同学向学校报告, 昨天晚上十点多钟, 他们全都睡了, 高一的刘静同学窜到他们初一寝室, 将他欺诈了25元钱。刘静的班主任袁老师听说后, 非常重视, 第一时间将刘静叫到了办公室, 将事情调查清楚以后, 就对刘静一阵急风暴雨般的教训, 最后, 袁老师根据学校相关规定作出两条处理意见:一是双倍赔偿欺诈金额50元;二是提交学校给予刘静记过处分。袁老师以为, 对刘静的违纪行为不但进行了教育, 还给予了处分和经济赔偿, 教育效果应该是理想的。可星期三早上, 这个初一同学惊恐地跑来向我报告, 说刘静昨天晚上去踢他们的寝室门, 扬言要报复他。我一听, 心想, 看来袁老师昨天对刘静的教育不但没收到效果, 反而激怒了他。我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如不及时化解刘静心中的仇恨, 同学间的报复行为在所难免, 那样后果不堪想象。于是, 我决定亲自处理此事, 用我的“真心”来换取刘静同学的蜕变。
1、怀揣一颗“宽容之心”, 化解师生之间的交流障碍。
象刘静这种反复违纪的学生, 由于经常受到班主任的教训和惩罚, 他们对老师产生了抵触情绪, 不愿意向老师敞开心扉;老师也因为认为他们屡教不改, 而对他们产生了厌恶和失望心理, 这样, 师生之间的交流就往往变得非常困难。鉴于此, 我决定站在一个学生的角度来调查和处理这件事。于是, 我把刘静叫到了办公室, 我没让他站着, 而是给他端来了椅子, 让他坐在我对面, 我用平和的语气和他交流, 让他把事情的经过和当时的真实想法告诉我, 刚开始他还有些顾忌, 不愿多说, 在我一再鼓励和引导下, 他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原原本本告诉了我。我听后, 不但没有恕斥他, 反而对他当时的想法和做法表示了理解。我的宽容之举让刘静对我产生了一丝好感, 这为我和刘静之间接下来的深入交流创造了条件。但我同时告诉刘静, 我理解并不代表我赞成, 你的做法合情并不代表正确。接着, 我引导刘静进行了换位思考:如果你遭到高三年级同学的欺诈和恐吓, 你会是什么感受?刘静想了想, 说出了自己的心理话, 从而认识到了自己行为的错误。
2、怀揣一颗“关爱之心”, 帮助学生搭建一座改过之桥。
学生认识到错误以后, 并不一定就能自觉改正, 还需要我们做老师的为他们搭建起一座改过之桥, 他们才能顺利地到达希望的彼岸。接下来, 我对刘静做了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让他树立起承担责任的意识。我对刘静说, 你作为一个男子汉, 要想今后在社会上有所作为, 就要敢于承担责任, 自己犯下的错误, 自己就要勇于去承担。一个人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就是一种进步, 就有希望重新做人。刘静听了, 主动去向初一的小同学道了歉, 同时保证今后不会报复他。根据学校的规定, 刘静的行为还得受到记过处分。我不能因为他而改变学校的规定, 于是我对刘静说, “人非圣人, 孰能无过?”只要及时改了, 就是好同学, 老师和同学们都会欢迎。这次不小心做错了, 受了处分不要紧, 你现在才是高一年级, 还有时间, 只要你从此改好了, 争取早日撤销处分, 还是有机会成为一个优秀的高中生的。在我的引导下, 刘静平静地接受了学校的处分。
二是帮他制定新的学习生活计划。要想让一个经常违纪的学生一下子转变过来, 还得帮他重新规划新的学习生活。于是, 我和刘静经过共同商量, 制定了他的一周生活计划和每天作息时间安排表, 同时提醒他远离那些行为不规范的同学, 让他的校园生活从此变得充实而有序。
3、怀揣一颗“育人之心”, 坚持做好跟进教育工作。
违纪学生的改正过程, 实际上就是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 也是一个曲折、反复的过程。十几岁的孩子, 如果缺少了监督, 好的行为习惯很难自然养成。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肩负起育人的责任, 坚持做好后期的跟进教育工作。在让刘静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和帮他制定了改正计划以后, 我就经常去找他聊聊天, 谈谈心, 随时了解他的心理动态, 让他感觉到我在时刻关注着他, 催促他在改过的路上不敢懈怠, 只能向前走。
经过一学期的跟进教育, 刘静慢慢走上了正规的学习生活轨道, 他每次在校园里遇到我, 总会对我报以淡淡的微笑。
学生违纪 篇8
1. 学生课堂违纪的表现及其危害
(1) 故意大声吵闹。这是比较轻微的课堂违纪。学生故意在课堂上大声吵闹, 甚至可能严重到教师无法上课, 这种课堂违纪往往具有预兆性, 一般是更为严重的课堂违纪的先兆。学生大声吵闹影响课堂秩序, 预示着教师对于课堂的控制能力不足。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加以控制, 局势一般会持续恶化, 当大部分学生无视教师讲课而大声说笑时, 这意味着教师的威信在急剧下降。
(2) 故意不听教师指挥。这是较为严重的课堂违纪。学生故意针对教师, 不听课堂指挥, 主要表现在教师布置课堂任务或者安排做其他事情时, 学生不讲理由的拒不执行。这种课堂违纪预示着学生已经开始不尊重教师的职业权威, 可能会导致比较严重的冲突发生, 这就要求教师要经常反思自身的管理行为和管理能力, 能够控制好课堂。
(3) 学生间的吵架或者打架。在课堂上学生之间故意吵架或者打架的行为, 严重干扰课堂教学秩序, 这种行为可能具有偶然性, 也可能是必然行为, 但至少说明了学生无视校纪班规, 这是一个不祥之兆。
(4) 恶意侮辱教师。这是最为严重的课堂违纪行为, 也是对于学校校纪班规的严重挑衅。这种行为分为两种:一是学生辱骂教师;二是学生暴力攻击教师。这两种行为在当前学校教育中都有多发的趋势, 值得警惕。学校担负着对学生的教育和教学两方面的职责, 在教学知识的同时, 还担负着对学生品德教化的职责。如果发生这种学生故意侮辱教师的行为, 这说明该校的学生教育工作存在严重问题, 同时, 这种行为会给教师留下巨大的心理阴影, 承受很大的社会压力, 心理受到严重伤害。
2. 学生课堂违纪心理探析
凡事有果必有因, 学生的课堂违纪也不是无源之水, 肯定有其背后的原因, 对于学生课堂违纪心理的认识, 是解决违纪问题的的必要前提。
(1) 表现欲。部分学生违纪的原因是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当前, 我国学校中班级人数众多, 学生能实现表现欲望的最主要手段是成绩竞争, 同样, 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也有强烈表现欲望, 极端的手段就是可能采取上课违纪的方式, 借以希望获得其他学生的关注。这种表现欲望在青春期非常强烈, 如果大部分学生没有得到关注, 就有可能采取极端手段。
(2) 怨恨心理。这是部分学生违纪的主要原因。怨恨心理主要是指学生因为某方面事情而迁怒于教师, 从而做出极端事情。往往表现在教师对于学生的不公正待遇或者侮辱学生之后, 学生很可能强化怨恨心理, 积累到某一天就会爆发出来, 以致产生严重的课堂冲突。这种行为是典型的行为主义模式。
(3) 片面的正义感。这是在青春期容易出现的行为。在课堂上或者日常班级管理中, 部分学生认为教师恶意对待某些同学或者侮辱同学, 基于其强烈的正义感, 就会挺身而出与教师对抗, 这种行为在学校教育中出现机会不是很大, 但一出现往往会酿成严重的后果。
(4) 敌视教师。这是中学经常出现的现象。敌视教师是指学生基于教师的能力原因或者品德原因, 而看不起教师, 在内心深处缺乏对教师的尊重。学生往往会将这种心理上的不尊重变为行为上的不尊重, 当面对教学能力较差、品性不太好的教师时, 就容易产生敌视心理或发生冲突, 从而酿成为恶性事件。
(5) 犯罪心理。这是最为严重的学生违纪心理。指学生纯粹无视校级班规, 故意对抗学校教育教学的行为。在学生的内心深处, 已经开始完全藐视学校教育, 这种学生进入社会后很容易成为违法犯罪分子。这种学生不多, 但这种学生对家庭、对学校、对整个社会都是危险的定时炸弹。因此, 对付这种学生只能是防微杜渐, 并在学生最初出现违纪的行为就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和教育。
3. 对学生课堂违纪行为的有效策略
(1) 提高课堂控制技巧。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首要的技巧。一个严谨的教师如果对自己的行为极端慎重, 对学生言行也非常严谨, 一般很少会发生严重课堂违纪。但如果教师上课不严谨, 对学生言行也不严谨, 往往会在日常教学中积累与学生之间的矛盾, 最终矛盾爆发出来, 就是严重的违纪。因此, 教师必须提高课堂控制技巧, 才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课堂违纪行为。
(2) 合理运用沟通技巧。作为教师,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难免会与个别学生产生矛盾, 所以, 教师必须有合适的沟通技巧, 能够真正化解与学生之间的矛盾。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和需求, 才能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意见, 才能够防范于未然。同时, 教师还要多听取学生意见, 最好每学期对学生进行一次不记名的书面调查, 收集学生对自己上课方式的意见和建议, 这种比较有效的沟通方法, 是化解师生矛盾、提高教师授课艺术的重要手段。
(3) 冷处理。冷处理是指教师在当前没有更好的办法时或者对处理没有把握的情况下, 先控制自己的情绪, 等冷静之后再处理的办法。这种方法在很多时候都是教师的主要手段, 也是必要的选择。但冷处理不是长远之计, 只是权宜手段, 最终还是采取正确、合理的方法来处理。
(4) 处理学生适可而止。教师在教育教学中, 对学生的批评和处罚一定要适可而止。不提过分要求, 也不要让自己的怒火冲昏头脑, 做出不理智的事情。适可而止可以用在学校的所有领域, 不可能所有的学生都能达到优秀, 也不可能所有的学生一切行为都高尚。所以, 教师需要以多种标准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 任何处罚学生的行为都要适可而止, 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也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5) 必要的强硬。对于学生故意违纪, 在必要的时候要有必要的强硬。对于一些课堂违纪严重的学生, 该警告的必须警告, 该处分的一定要处分。如果听之任之, 学生就会慢慢地变得有恃无恐, 最终成为违法犯罪分子。学校教育必须守住的底线, 最起码要尊重校纪班规, 才能有意识地尊重国家法律。
(6) 树立个人魅力。这是教师控制好课堂的必要前提。只有教师树立正面的形象才能获得学生尊重。教师不仅在课堂教学能力要求进步, 而且在个人品行方面也要高度重视。一个品行不佳的教师, 是不可能得到学生尊重的, 特别是天天暗示学生送礼的、势利眼的教师, 更会受到学生的鄙视, 这种教师发生课堂严重违纪的概率会更高。
学生违纪 篇9
违纪学生是学生群体中的特殊人群。在很多人眼里他们是各项纪律规章的违犯者, 是问题学生, 是正常校园秩序的敌人。而处理这些学生和问题也往往十分令人头痛。但笔者认为, “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何况思维十分活跃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青年学生。而且他们很多人并不是道德品质上的问题, 而是纪律意识的薄弱, 自我约束能力不强, 一时被错位的思想所影响违犯了相关纪律规定。同时, 我们也需要区别对待这些学生和事情, 把握好纪律处分的尺度。当然, 违纪处理作为纪律教育、管理的最终强制性手段应该是非常严肃和谨慎的, 对于广大学生的警示和震慑作用是十分有效的。但我们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处理而处理, 而是希望通过违纪处分的手段, 达到教育的目的。因此, 通过对大学生违纪行为的正确处理, 能够实现进一步强化纪律教育的目的。
一、加强日常纪律教育, 做好违纪防范工作
纪律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工作, 只有把日常的纪律教育落到实处, 才能预防大学生的违纪行为。一般而言, 大学生对于纪律是维护和规范校园生活、学习秩序的作用是十分认同的, 但学生纪律意识不高, 时常出现违纪行为却也是近来高校管理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之一。大学生对于纪律的这种矛盾的态度, 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日常纪律教育的薄弱。当纪律与自己认定的“个人自由”发生冲突时, 学生往往选择把“个人自由”放在较高的位置。调查和访谈表明, 学生对于具体纪律规章的了解十分欠缺。大一的学生因为系统学习过相关规章制度, 对于规章制度的了解比较的清晰。大二、大三的学生没有有效的巩固, 这方面知识十分缺乏。试想一个连规章要求都不知道的人, 如何去遵守。以至于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发生:老师问学生你为什么要违反纪律, 学生回答我不知道纪律有这条规定的情况。此外, 学生对于纪律的理解、认识水平不高, 对于违纪的认定存在着较大的偏差。什么是违纪行为?每个学生都有各自主观的看法。同时, 因为缺乏深入、系统的纪律教育而导致学生对于纪律的强制性认识不足。很多违纪学生只有在受到处理后, 才恍然大悟地发现违反规章制度原来真的要受到处罚。因此, 加强日常纪律教育, 使纪律的内容被学生正确理解, 使“遵纪”的思想被学生主动接受, 是预防违纪行为产生的重要保障。
二、违纪处分是手段, 教育是目的
惩罚违纪的学生, 是纪律权威性的表现之一, 但是, 对违纪行为的处分, 只是纪律教育的手段之一。处分是为了惩罚学生的违纪行为, 但处分更重要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改正错误病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 惩前毖后, 通过惩罚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违纪行为、正确的理解纪律, 从而自发的、更好的遵守纪律才是违纪处分的最终目的。因此, 对违纪学生在进行处分的同时, 更要加强对其的教育, 才能避免为惩罚而惩罚, 从而达到违纪处分的目的。
在查清违纪行为, 根据纪律规范, 确需给出违纪处分的情况下, 不能仅仅将给出处分作为违纪行为处理的结束, 而应该在处分的过程中, 分析学生违纪原因, 对症下药, 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认识错误, 理解纪律。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 也要尽可能的尊重一个人。”与纪律规范的统一性不同, 学生违纪的原因却是多种多样的。以考试作弊为例, 有的学生是因为平时不努力, 为了过关而抱着侥幸的心理;有的是出于从众心理, 看到别人都这样做, 自己也跟着做;有的是为了帮助朋友, 经不起朋友的再三请求, 从而出现作弊的错误行为……因此, 在处理违纪学生时, 一定要坚持全面的、辩证的看待事物的原则和方法, 帮助学生分析违纪原因, 避免认识上的片面性和绝对性, 有的放矢的进行纪律教育。
违纪行为在查处后, 一定要定期对违纪学生进行帮教和辅导。许多违纪学生在此次违纪行为之前还有过违纪的经历。之所以出现多次或重复违纪现象, 很大程度上在于违纪处分后教育工作的缺失。因此, 要达到违纪处分的目的, 就要加强对初次违纪学生的思想教育与心理辅导, 消除学生由于受到处分而可能产生的逆反情绪。在处分之后, 定期与违纪学生进行交流, 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不良情绪, 巩固纪律教育的结果, 有效预防初次违纪学生的重复违纪行为发生。
三、加强学生管理条例、校纪校规的学习考核
全国绝大多数的高校, 都会通过入学教育的方式让新生学习学生管理条例、校纪校规。希望他们对自己所在的高校的周边纪律环境有初步的认识, 并在今后四年的大学在校学习生活中遵守相关纪律规范。但根据笔者处理违纪学生的实际经验, 大学生对于学校相关管理条例和校规校纪的了解相当的缺乏。很多时候都是在:“不了解”, “忘记了”的情况下违犯相关纪律规章。因此, 笔者认为学生管理条例、校纪校规的学习和考核应该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而不能局限于新生入学教育。只有让我们的学生熟悉了解各项纪律规定, 才能使他们清楚什么事不可以做, 做了会带来什么样的纪律后果。才能约束自己的言行, 减少违纪。学生管理条例和校纪校规的考核的学习应该纳入到纪律教育中来, 至少保持每学年一次的频度。才能使得学校倡导的纪律规范深入人心。
四、依法合理处理学生违纪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 人民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 维权意识不断提高。党中央也提出:要依法治国的方针。高校纪律管理中, 对违纪学生的处理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一个矛盾突出点。因为纪律的强制措施带来的结果, 将对学生未来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所以处理学生违纪问题必须十分谨慎, 依法合理进行。这里的依法合理是指:处理学生违纪要处分合法, 学校规章毕竟是部门内部规章, 不能超越国家法律。其次处理程序要合法。纵观大量的学生因受到违纪处分而状告学校, 学校败诉的案例。我们不难发现学校根据学校相关纪律规章做出处分决定是合法合理的, 但往往是程序上的问题。比如, 根据相关规定, 处理一个打架斗殴影响十分恶劣的学生, 学校给予“开出学籍”的处分。但根据规定学校应该在处分发出的三天之内通知到学生, 学生还有七天之内不服处分申述的权利。就是这些细节, 学校相关部门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输了官司, 带来不良的社会影响。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 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
五、建立违纪学生成才培训班
正如我们前面所讲, 违纪处理是手段, 教育是目的。对于那些受到了纪律处分的学生, 我们不仅不能轻视他们、冷落孤立他们, 还应该积极主动的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错误, 改正自己的缺点。鼓励他们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不断完善自己。建立违纪学生成才培训班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把每个学期因为各种违纪行为而受到处分的学生集中起来, 通过开设专门的课程和活动, 强化纪律教育。同时, 受到纪律处分的学生, 在心理上或多或少有这样或那样的困惑、不安和焦虑。害怕自己因为违纪而变得特别, 害怕自己因为违纪而被其他人轻视或孤立。我们必须关注这些收到处分的学生的心理变化。通过开办违纪学生成才培训班, 与这些违纪学生进行小规模闭门的交流。在相互的学习和帮助中, 认识到自己并不孤单, 有相同或类似问题的同学还很多, 在相互的鼓励和促进中提高纪律意识。
六、建立与学生家长实时沟通机制
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 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庭对于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家庭因素也是导致学生违纪行为的原因之一。有的家庭过于溺爱学生, 导致学生骄傲自满、有明显优越感, 这些学生不会为别人着想, 如果自己的欲望和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就容易走向极端;有的家庭教育、指导的方式方法不正确, 导致学生缺乏独立能力, 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遇到挫折和困难容易产生退缩、消沉的情绪……
因此, 学校应建立与学生家长实时沟通的机制, 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成长的环境, 对学生违纪行为有全面深入的认识, 同时, 在对学生进行沟通教育时, 也较易缓解学生的抵触情绪;另一方面, 将严重违纪学生的行为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 使学生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其子女在学校的表现, 避免家里由于不了解情况而抵消掉学校教育的作用。此外, 家长一般比较了解子女一贯的思想状况, 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 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摘要:近年来, 大学生违纪行为已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违纪行为的处理, 是纪律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从违纪行为的预防、违纪行为处理的目的是教育、强化校纪校规的学习、依法合理处分违纪学生、建立违纪学生成才培训班、建立与学生家长实时沟通机制五个方面, 探讨了正确处理违纪行为的方法, 以实现进一步强化高校纪律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违纪行为,违纪处分,纪律教育
参考文献
[1]爱弥尔、涂尔干:《道德教育》, 人民出版社, 2006年7月第1版。
[2]夏斐、梅盈盈:《“育人为本”与高校大学生违纪处理》,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8 (2) 。
[3]杨晓春、李玉春:《大学生违纪现象调查分析》, 《青年研究》, 1997 (12) 。
[4]张国选:《大学生违纪问题探析》,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99 (2) 。
浅谈学生违纪情况及其教育对策 篇10
1 2009—2010学年度我校学生严重违纪情况分析
1.1 纪律处分级别
该学年开始执行的新修订的《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将学生纪律处分分为5级, 即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和开除学籍。该学年度受留校察看以上处分的学生共8人, 占处分总数的6.7%, 受开除学籍处分的学生1人。在对严重违纪学生处理政策的把握上, 坚持“教育为主、慎重开除”的原则, 既要严格执行制度, 又要有人情味, 落实以人为本的要求, 服从于“教育人、培养人”的终极目标。这样做体现了学校育人的本质, 对学生的未来有益、对学生家庭有益、对建设和谐社会有益。
1.2 受处分学生的年级分布
2009—2010学年度受处分的学生占年级学生总数的百分比分别为:2009级6.1%, 2008级4.7%, 2007级3.1%。从统计结果看, 年级由低向高受处分人数呈递减趋势。这说明, 学校的教育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在逐步提高, 另外,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 其心智趋向成熟。
1.3 学生受处分的原因分析
经统计, 因违纪而受到处分前5位的原因分别为: (1) 违反考勤纪律:包括旷课、旷宿、伪造假条、找人冒充家长等; (2) 打架; (3) 违反日常行为规范, 仪容仪表不整, 经教育拒不改正; (4) 不服从管理教育并辱骂教师或宿管人员等; (5) 在社会上乱交友而引发不良后果。另外, 该学年度处理学生干部3人, 主要原因是未能认真履行学生干部的职责而导致班级或宿舍出现重大问题。
2 解决学生违纪情况的教育对策
2.1 加强理想教育, 引导学生勤奋学习
从现实情况看, 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兴趣不高, 甚至有较为突出的厌学情绪。这也是违反考勤纪律现象频发的主要原因。有的学生为了逃学甚至出现伪造假条、花钱雇人冒充家长请假等荒唐举动。究其原因, 学生的这种厌学现象可能源于其中小学时期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再加上基础差底子薄, 进入我校后学习跟不上, 厌学问题越发严重。如何做好这部分学生的教育工作, 是一个十分紧迫和重大的现实课题, 有待深入科学地探索研究。
学生主管部门、班级和任课教师必须严格考勤管理, 认真执行有关制度;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加强思想教育和说服引导工作, 多谈心、多指导、多鼓励;要严格考试制度, 坚持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坚决执行升留级制度;要搞好学生社团建设, 重视第二课堂工作, 引导和指导学生学习其感兴趣的知识或技能, 这是我们把学生培养成才成人的一条有益途径。在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特长方面, 我们的重视程度不够, 投入不足, 工作不够规范, 质量不高。这方面比较成功的例子应是我校的“天使艺术团”, 这些学生毕业后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而且他们多数都已成为单位的文艺骨干, 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2 加强遵纪守法教育, 培养合格的卫生技术人才
在现实情况下, 学校主要招收的是在高考中被淘汰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学习兴趣、文化水平、道德素质、文明行为习惯、自律能力、法律意识等综合素质偏低, 难管、难教、难教育。学生正处在青春期, 精力旺盛, 表现欲强, 心理稳定性差, 好冲动, 对有些事情懵懂无知, 独立判断和鉴别力差, 扰乱课堂秩序等违纪问题时有发生。因此, 加强学生的遵纪守法教育,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已成为学生管理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在具体工作中要加强教育, 准确掌握信息, 防患于未然。在遵纪守法的教育工作中, 辅导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要反复讲、经常说, 让学生明白违纪违法的危害性和可怕后果。辅导员要能够准确掌握容易出问题的学生日常的思想状态和行踪, 并采取个别谈心的方式经常进行教育和提醒。近年来, 学校处理违纪学生的工作比较规范, 处分决定下发到各班, 目的就是给班级提供一个教育学生的实例。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没有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 学校的发展、办学质量的提高、良好社会声誉的维护等都将成为一句空话。加强教育和管理, 努力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是学生工作的首要任务。
2.3 需要注意的问题
(1) 要加强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学生年纪小, 思想单纯, 防范意识差, 鉴别判断力不够, 他们热衷于社会交往, 容易上当受骗。学校应在普遍教育的同时关注重点, 加强教育和引导。要通过个别谈心、班会校会集中教育、任课教师课堂点滴渗透等多种形式和途径, 努力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2) 要加强学生干部的领导责任意识教育。近年来发生了几起宿舍或班级出现重大问题时, 相关学生干部既未制止又未报告, 有的甚至还是事件的直接组织者, 此类问题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学生干部在学生中有一定的号召力, 因此, 加强学生干部的政治意识、全局观念、领导责任意识的培养和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学生违纪 篇11
[关键词]处理违规违纪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80096
近来,有关教师体罚学生的事件屡屡曝光,有些教师体罚学生的手法甚至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实在令人愤慨不已。众所周知,体罚与变相体罚危害无穷。然而,尽管有关部门三令五申,但体罚与变相体罚的现象远未杜绝。究其原因,除了少数教师片面追求升学率之外,平等、民主等人性化管理的全新育人理念还没有形成是其重要原因。确实,由于社会的影响(如渲染暴力、色情、学生戏弄教师的影视片等),家庭的溺爱(独生子女的骄横),学生们的胆子越来越大,上课讲话、插嘴、做小动作又拒不接受教育的姑且不说,辱骂甚至殴打教师的现象都时有发生。有些教师处理得比较好,但是,不可否认,也有些教师采取的方法比较简单,甚至是比较粗暴。如若对违规违纪学生处理不当,将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为此,有些教师感到非常困惑。那么,在处理违规违纪学生的过程中应当遵循哪些原则呢?
一、守法性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条规定:(一)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二)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第五条规定:国家保护未成年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对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予以劝阻、制止或者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者控告。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第十三条规定: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第十五条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第四十八条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或者变相体罚,情节严重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第五十二条规定:侵犯未成年人的人身权利或者其他合法权利,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八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第四十二条也都对体罚学生的教师行为做出了相应的法律规定。从法律的角度看,教师的任何体罚与变相体罚的行为都属于职务侵权行为。因此,作为为人师表的人民教师,我们既要大张旗鼓地宣传法律,更要模范地遵守法律,坚决杜绝体罚与变相体罚行为的发生。
二、独立性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条规定:“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方可取得教师资格。因此,独立处理违规违纪学生的能力也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有些教师一旦遇到学生违规违纪,就将其交给班主任或者政教处甚至是校长室处理。所谓“有困难找警察”被曲解为“有任何困难都找警察”,这种做法是比较简单的。教师不仅要管教书,还要管育人。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说,育人比教书更重要。组织能力、管理能力、交流与沟通的能力、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等等,是每一个现代型教师所必须具备的“业务素质”。况且,如若长此以往,这样的教师不仅在学校领导、老师的心目中成为“无能者”,在学生的心目中也是威信扫地,学生也会来个老太太吃柿子——专捡软的捏,他们根本不会把这样的老师当回事,以至于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我们要遵循教育学生的独立性原则,能够自己解决的就自己解决,真正不能解决的,再协同班主任或者是政教处、校长室一道解决。
三、教育性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条规定:学校对学生要做到“教育与保护相结合”。因此,一旦学生违规违纪,我们应当适时地对其进行教育。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认识并改正错误。因此,教育的过程与手段必须定向于“把学生教育好”这一结果。出发点是教育,结果要达到教育的目的。即使是处罚学生,也不能单单为处罚而处罚,而必须是为教育而处罚。体罚与变相体罚等手段与“棍棒底下出孝子”的错误观念是出于一辙的,是难以达到教育效果的。
四、公正性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受教育者有在“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的权利。因此,学生违规违纪现象发生后,教师要分析其原因、性质、程度,对自己的处理思路以及可能出现的后果要做到大致有数。处理过程中尤其要遵循公正性原则。该批评教育的只能批评教育,该处分的坚决处分,既不小题大做,也不大题小做,做到“量刑”适当。如有的教师发现学生犯了一点小错误就告诉其家长,学生犯了大错误反而忘了与家长联系。这就没能把握好处罚的尺度。要知道,处罚重了学生本人不服,处罚轻了不仅学生本人不能受到应有的教育,其他同学也会不服,从而会使今后的管理出现更大的难度。
五、适应性原则
俗话说,人上一百,五颜六色。我们面对的是不同个体的学生,他们的性格特点也千差万别。《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条规定:教育方法要“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因此,对于违规违纪学生,我们必须多方了解其性格特点,然后再有针对性地采取与学生性格特点相适应的方式方法。比如有的学生吃软,我们就该采取怀柔战术,有的学生吃硬,我们就要采取较强硬的战术,不能排除有的学生软硬不吃,那我们就得采取刚柔并济软硬兼施打吊结合等战术,还可以寻求外围突破等办法。
六、灵活性原则
学生违规违纪事件发生后,我们既不要轻易地将其放过,也不要与其过于顶真。要将原则性与灵活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妥善地加以处理。有的时候,一个玩笑,一句幽默,就可以非常自然地、事半功倍地处理好这类事件。记得有一次上课铃声快结束的时候,有位学生眼看着来不及按时进教室,就急急忙忙跑到后窗前,把头伸进教室喊“报告”。我当即就对他说:“你就从窗户爬进来吧。”全班同学在大笑之后自然就明白了不能迟到更不应在窗前喊报告的道理。对于学生,我们尤其要明白这样的道理,就是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的可塑性很强,我们要允许他们犯错误,甚至是重复犯同样的错误。因此,在处理学生违规违纪事件时,即使是原则性的问题,我们也要尽可能灵活把握,要做到留有余地,要让学生看到希望,千万不要动辄上纲上线,千万不要将学生“一棍子打死”,否则,学生的逆反心理会越来越重,甚至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
七、时效性原则
一般情况下,学生违规违纪事件发生后,需要立即处理,从而使其领悟并改正错误,所谓趁热打铁,否则,时过境迁后再重提旧事,既会令学生反感,教育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有的时候,因为延误时机,甚至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某校就曾经发生过两个班级学生打群架的事件,起因就是这两个班级的两位学生之间发生了一点小摩擦,两个班的班主任发现之后没有及时处理,结果两个班级的学生产生严重对立,最终导致打群架事件的发生,一位学生在打斗过程中受重伤。最后,在派出所出面干预之下,双方的矛盾才逐渐平息。
八、时机性原则
针对学生违规违纪的性质,有的时候,我们也可以不必急于处理,而是给双方都有一个冷静思考的机会。教师要在冷静思考的基础上,把握好最佳切入时机和切入点,采取冷处理和热处理等不同方法,这样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班曾有一位很“得宠”的学生,因为感到学习压力特别大,有一次竟然带着班上的十多位同学旷了半天课。第二天到校上课也显得情绪低落。我当时并没有立即批评她,但却故意对她视而不见。刚好一周后学校组织学生秋游,借助这个机会,我与她进行了深刻的交谈。这次谈话,既让她认识了错误,又使她缓解了压力。我感到,这次的“滞后”可能比当时的“立即”效果更好。
九、思想教育为主的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条规定:学校要对未成年人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 因此,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应当始终是我们最重要的手段。古人言,“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学生只有从思想深层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才能有效杜绝错误的再次发生。思想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思想教育的基础是真诚。要设法找到学生违规违纪的根源,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其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即使是批评学生,我们也要讲究方法,并做到:一戒主观臆断,先入为主;二戒粗枝大叶,马马虎虎;三戒居高临下,指手画脚;四戒只讲原则,不讲具体;五戒只有批评,不讲人情。
十、惩戒教育为辅的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未成年人有严重不良行为,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处罚。因不满十四周岁或者情节特别轻微免于处罚的,可以予以训诫。”因此,学生违规违纪事件发生后,适当的惩戒教育也是非常必要的,但要切记不能和体罚与变相体罚沾上边,更不能简单地以惩戒教育代替思想教育。著名教育家魏书生也会根据学生所犯错误的大小,要求其写出500——3000字不等的思想汇报。其实,惩戒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班级、年级甚至是全校大会上作检查,或者通报批评、写思想汇报、参加义务劳动、适量的抄写背诵、评优的一票否决、给予纪律处分等等。但目的是相同的,就是要让学生认识错误,并从中吸取教训,从而达到教育效果。
总之,在处理违规违纪学生的过程中,有着很多原则需要我们去把握,也有着很多方法值得我们去探索。而体罚与变相体罚却是万万不可的。作为为人师表的人民教师,我们要从师德修养的高度和个人业务素质的高度来认识这一问题,本着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来处理学生违规违纪事件。更需要指出的是,有的教师可能会说,学生犯了错误之后,打不得,骂不得,那我就听之任之,放任不管。这就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显然是消极的,是错误的,是不可取的。
学生违纪 篇12
一、违纪行为的形成原因
大学生违纪行为的产生,从表面上看,大多是由于学生的一时冲动或一时糊涂造成的。事发后,大部分学生能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并追悔莫及。但如果深入分析学生所犯的错误,任何一个违纪行为的发生又都不是偶然的,其中既有外部的客观因素又有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是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双重影响的结果。
1. 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社会不正之风强力冲击着大学生,并成为学生违纪的催化因子。社会上所谓的“关系学”和任人唯亲、任人唯派的恶劣作风,否定坚持德育为首,全面发展的育人方针,形成一股重智育、轻德育的冲击波,对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造成很大负面影响。党内某些官僚主义、贪污受贿、假公济私等腐败行为和社会上讲究吃穿、讲排场等不良的党风和社会风气的冲击,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的形成起着直接或间接的消极作用。社会上的制假贩假、坑蒙拐骗、不讲诚信的不良风气对大学生精神世界也有所污染。在学生思想中混淆了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界限,也改变了部分大学生的心理结构与自身价值观,致使部分大学生人生观迷茫,学习目的不明确,内驱力减弱,上进心下降,从而导致无故旷课、考试作弊等违纪行为的发生。
2. 家庭教育的偏离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们的共同心理,过高的期望值使一部分家长偏离了正常的教育轨道:一是父母无限制地满足子女的欲望。一些家长过分溺爱自己的孩子,想尽一切办法满足子女的要求,对那些不良的要求和欲望,也不加以制止,对他们的不良习气、行为听之任之,更有甚者是在发现他们有不良行为时还加以庇护。二是家庭教育方法不当。有些家长教育子女方法简单粗暴、对子女经常是恶语相向、拳脚相加。皮肉教育的结果,使孩子感到家庭没有温暖,特别是当他们在生活或学习上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得不到家庭的同情和安慰,因而在思想上产生苦闷和烦恼,变得孤僻,情感冷漠。这些都直接助长了学生的不良行为的发展,为学生违纪违法埋下了祸根。
3. 学校教学改革的滞后
随着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后勤服务社会化的试行及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原有的封闭式、全包型学生管理体制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学生管理工作处于转型期,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管理理念都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管理队伍的人数也跟不上急剧扩大的招生规模。高校管理工作的薄弱,使一些差生容易滋生旷课、酗酒、赌博的恶习,导致发生违纪行为。高校的教学改革较慢,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陈旧,使得部分学生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专业、课程产生厌学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旷课、作弊等违纪行为的产生。
4. 学生自身素质的原因
青年充满朝气,有强烈的求知欲,具有探索精神、冒险精神等优点,但也同时存在着自控能力差、意志力薄弱、遇事不经思考、缺少足够的理智,部分学生缺乏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素养,缺乏远大理想,人生观不端正;在学习上有依赖性,寄希望于不劳而获;缺乏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他们常常模仿和随从他人及周围的环境因素,并以此做为自己的判断标准和价值取向。缺少独立主见、不具备独立人格,随波逐流、盲目从众、盲目攀比、组织纪律观念淡薄,缺少抵御不良风气影响的内在品格,面对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和违法乱纪的行为,不能客观正确地评价和正确面对种种现象。
二、大学生违纪行为的预防措施
1. 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
加强思想教育一方面要提高对教育转化工作的认识。要改变思想政治工作对违法违纪学生教育转化不利的现象,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教育转化工作是使迷途者“迷途知返,抑恶扬善”。另一方面要树立开展教育转化工作的信心。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克服各方面的消极因素,要对教育转化工作倾注热心,还要及时解决来自教育转化对象方面的困难,使违法违纪学生逐渐体悟思想政治工作的良苦用心,从而得到有效的转化。
2. 加强校纪校规和法制教育
一方面学校应根据学生违纪的年龄特点和季节性特点,在新生入学教育中要做好校纪校规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规章的宣传工作,要用学生身边发生的具体事例来教育学生,使学生了解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有关法律,明白学校提倡什么、鼓励什么、禁止什么,反对什么。每逢考试、过国庆和元旦等特殊时期,事先做好对学生的纪律、安全教育,起到警示作用;另一方面,对大学生中违法违纪的行为要依据有关规定及时严肃处理,以此促其反省思过,吸取教训,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这对其他学生也会起到警示作用。在处理违纪学生时,处分要及时、公正、得当。
3.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精神、传统、作风和理想追求的综合体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对出现在校园里的多种思潮和文化现象的分析研究,正确引导校园文化活动的方向;加强对校报和广播电台的指导,使其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经常关心学生社团的工作,帮助他们大力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健全机制、加强监督,杜绝精神毒品流入学校,使高校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4. 加强治安综合治理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不争的事实。校园及其周边环境每时每刻都在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对大学生施加有形和无形的影响。有些大学生就是经常到游戏室、影视厅等场所观看不健康的影视片,效仿其中的行为而实施犯罪。各级公安、工商、文化、教育等部门应认真按照中共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公安部、教育部的要求,加强高校周边及其内部环境的整治,净化校园内外环境,营造良好氛围。加强学校保卫力量,强化校园内部治安管理。加强保卫力度,充分发挥其第一防线的作用。
5. 加强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建设
建设高素质的学生管理工作队伍是全面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学生自身修养的基本保障之一。高校要继续健全专职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提高其学历层次,组织定期的学习培训,建立终身学习体制,并建立学生管理队伍的晋升和奖惩制度,以保证这支队伍的素质和能力不断提高,保证他们以饱满的热情和渊博的知识投入到学生工作之中,从而有效地指导学生积极向上。
参考文献
[1]朱文丽.人才培养中的暗流——大学生违法违纪现象心理分析[J].理论界,2005(3)
[2]李伟迪,曾惠燕.法治与人性[N].光明日报,2004-09-21(B4).
[3]闫超栋.高校学生违纪现象分析与探讨[J].教书育人,2005(Z2).
[4]李宗桂.重视传统文化的民族性[N].人民日报,2005-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