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北地区

2024-10-05

黔北地区(精选9篇)

黔北地区 篇1

桉树是桃金娘科桉属树种的总称, 原产于澳洲, 我国主要种植于云南、湖南、广东、广西及贵州等省区。随着西部大开发及黔北地区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防护林工程的实施, 退耕还林进展加快, 桉树的种植面积逐步扩大, 其开发利用前景看好, 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 特征特性

桉树是常绿植物, 一年内有周期性老叶脱落现象。大多数种是高大乔木, 少数是小乔木, 呈灌木状的很少。树冠形状有尖塔形、多枝形和垂枝形等。单叶, 全缘, 革质, 有时被有1层薄蜡质。叶子可分为幼态叶、中间叶和成熟叶3类, 大多数的幼态叶对生, 较小, 呈心形或阔披针形。桉树适宜生长在亚热地区, 分布在北纬7°至南纬43°。桉树的种类多, 各树种对环境的适应性有较大的差异, 但绝对最低温度不能低于-18℃, 绝对最高温度不能高于43℃。总的来说, 桉树最适宜在年平均温度15~26℃、年均降水量1 000~1 500mm, 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热量丰富的地区生长。

2 桉树的利用价值

2.1 观赏价值

桉树系桃金娘科桉属树种, 属内有800多种桉树, 其中只有约1/3是高大乔木, 其他大多数是中小乔木和大灌木树种。而正是这些“小型”的桉树蕴藏着巨大的园艺观赏价值[1]。一是树形。有貌似柳树的垂柳状桉树, 如假美叶桉、扫帚桉、巴吉桉等, 其枝叶细长倒悬垂挂, 随风飘曳, 形态非常优美, 一般为大灌木状或中小乔木状, 将其作为景观树种有独到的韵味;有叶如掌状、干形挺拔、形似白杨的桉树, 如广叶桉, 远看形似白杨树, 俗称“白杨桉”;有的一树通红、红叶红枝、红干、红树皮, 是地道的“红桉”, 如迪恩桉等。二是叶形。许多桉树的幼态叶与成型叶形状是几种不同形态的变异体, 一树多形态叶, 非常奇特。如有大如手掌的球卵形叶奥米圆叶桉, 其叶柄短小甚至看不见, 其粉红色的圆叶螺旋状着生在枝条上, 非常艳丽动人。还有的叶形似樟树, 叶和枝、干皮通体呈褐红色的小果灰桉、迪恩桉、巨桉等, 都是很好的观叶树种。叶形小, 倒卵椭圆形, 枝和叶通体粉蓝绿色的本泌桉、山桉、灰桉、粉绿桉、新英格兰桉等圆叶桉树, 其叶着生在细长柔软的枝条上, 远看形似一串串的铜钱, 故俗称“铜钱桉”, 它在室内和庭院栽植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三是花果。桉树具有非常特殊的花和果, 桉树花最突出的特点是有囊盖, 囊盖的形状有圆锥形、钝和尖圆锥形、角状细长形、尖半球形、喙形、卵形、凸起形等10种。同一株桉树上往往有多种形状的囊盖同时存在, 因而使其在庭院矮化种植和盆景制作上更具有很好的欣赏价值。桉树的果实也很奇特, 其中有球形、卵形、坛形、钟形、半球形、圆锥形、犁形、陀螺形等。此外, 桉树在花蕾囊盖脱落后, 花开得格外漂亮和色彩斑谰;花丝有红、白、淡黄等多种颜色, 这些花丝的颜色使其具有极其丰富的个性色彩。而当桉树不同的花蕾囊盖、色彩缤纷的花序和形状各异的果实交替出现时, 桉树的花果就更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四是香味。桉树以含有独特的芳香油———桉叶油而著称, 但有些桉树的内含物和气味却很独特。如樟脑桉其内含物的味道似樟树的樟脑味, 毛皮桉含有牛儿醇醋酸脂和游离牛儿醇气味;蓝桉、直干桉含有大量的桉叶油, 其气味独特而刺激;柠檬桉的气味非常像柠檬。桉树的这些奇特气味, 使普通的桉树变为具有某种奇特味道的“香味树”, 大大提高了桉树的欣赏价值。

2.2 经济价值

桉树用途广泛, 在中国乃至世界上很多地区都广泛地应用于各行业, 如桉材用作建筑材料、家具、农具、薪柴、通讯电杆、矿柱等;桉花是良好的蜜源;桉叶可提取精油、丹宁、植物生长调节剂和生产饲料添加剂等;树皮可提取粘合剂。因此, 桉树的综合利用效益很高。目前, 桉材的工业利用价值越来越高, 是纸浆、中纤板、胶合板的重要原料。桉树木材纤维较短, 但纤维壁薄、胶腔直径大, 适于制备文化用纸。提取的桉油经加工后, 可生产香茅醛、百里酚、玫瑰油等化合物用于止咳糖、喉片、药皂、清凉油、防冻膏等医药的制备, 桉油深加工的产物也用作金属浮选剂、工业溶剂、杀虫剂和杀菌剂生产的添加剂等。桉叶也被用来制备饲料, 用桉叶粉和桉叶提取物饲养生猪。

3 栽培技术

3.1 播种育苗

于11—12月采种, 翌年春播, 也可在7—8月采种, 当年播种[2]。一是母床育苗。选择土壤肥沃的地块作苗床地, 在3月中旬播种, 精细整地理墒, 做床宽1.2~1.6 m。将种子浸泡48 h后, 用细沙拌匀撒播于苗床上, 覆盖细粪土厚1~2cm。浇足水后盖膜, 播后7~10 d可出土, 土壤保持湿润、通风, 防止高温烧苗。二是营养袋育苗。营养土装袋后, 将浸泡好的种子播于袋中, 2~3粒/袋, 再覆盖1层细粪土, 浇足水后盖膜, 注意通风和保持湿润。在小苗成长期间定苗, 拔除弱小苗, 每个营养袋留1株苗。

待幼苗出苗后, 拔除苗床杂草[3]。桉树幼苗易发生立枯病, 发病初期用70%敌克松500倍液1 500 kg/hm2, 喷淋或浇泼苗床2~3次, 每次间隔时间为10~15 d。当小苗长至5~10 cm高时, 揭膜炼苗;当苗长到20~30 cm高时, 宜选阴雨天移栽, 易成活。一般3月上旬育苗, 6月上旬雨季进行移栽。

3.2 栽植

选择海拔800 m以下、交通方便、坡度平缓、土层较深厚、疏松肥沃的宜林荒山地作造林地[4]。穴垦整地, 穴规格为60 cm×60 cm×40 cm。种苗要求选择种源纯良的Ⅰ级苗木。栽植株行距为2 m×3 m, 栽植密度为1 680株/hm2。

桉树用小苗上山造林, 由于苗木细嫩, 运输和栽植时要特别小心, 选择阴雨天进行, 栽植时要先将营养袋拆除, 用手托住营养土使之不散, 小心放入穴内, 然后覆土, 从侧方压实, 再用细土把苗木根部压紧, 深度以刚好盖住营养土为宜, 最后在其表面覆盖细土厚3~5 cm, 使之形成龟背形, 以防雨天积水, 造成苗木腐烂死亡。

3.3 肥分管理

一是施基肥。在栽植前15 d内, 先用表土回填至穴高10 cm处, 然后施磷肥500 g/株, 注意磷肥要撤施均匀、不成堆, 再用土将穴填至土面。二是追肥。追肥次数每年2~3次。间隔期不宜过短或过长, 一般以间隔2~5周为宜。因氮肥的追肥停止期对苗木质化程度影响很大, 为提高苗木对低温和干旱的抗性, 追肥应当在霜冻来临之前6~8周结束。第1次在造林1个月后, 选择阴雨天结合对幼苗培蔸除草时进行追施尿素3~5g/株, 距苗木5 cm处作圈施。撒施肥料时, 严防撒到苗木的叶子上, 否则会严重灼伤苗木导致死亡;第2次施尿素6~10 g/株;第3次施尿素6~10 g/株。最后覆1层细土5~7 cm厚, 以防肥料损失。

3.4 抚育管理

造林后应安排专人专管, 防止人畜危害。抚育2次, 第1次在造林1个月后进行培蔸松土、除草;翌年6月再锄草1次。要求铲草, 扩穴, 锄抚深度10 cm以上。因桉树自然整枝良好, 一般情况下不需人工修枝, 以免树干有疤, 造成干形不良;个别顶端优势不明显的或幼苗顶端受损萌生2个以上枝时, 应进行修枝整形以促进主干形成。

3.5 病虫害防治

桉树主要病虫害有溃疡病、苗茎腐病、白蚁、红脚金龟子。溃疡病为害枝叶, 应修除病枝, 做好排灌, 加强立地管理, 搞好圃地卫生。防治苗茎腐病, 可把病苗拔除烧掉, 并在无病苗茎基部喷1∶1∶100的波尔多液。防治白蚁可用毒饵诱杀成虫, 并进行土壤消毒。红脚金龟子为害幼苗幼树, 对其幼虫可在播种前用敌百虫粉30~45 kg/hm2, 混细干土300~450 kg, 均匀撒于表土, 翻耕后将土内幼虫杀死。对其成虫为害幼林, 可喷洒90%敌百虫或80%敌敌畏乳剂防治。

摘要:桉树在黔北地区具有很大的的开发利用市场。介绍了桉树的特征特性及利用价值, 并总结了其栽培技术, 主要包括播种育苗、栽植、肥分管理、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 以供参考。

关键词:桉树,特征特性,利用价值,栽培技术,黔北地区

参考文献

[1]董敬曦, 黄甫则.桉树的园艺观赏价值[J].云南林业, 2002, 23 (6) :21.

[2]徐远杰.贵州省册亨县干热河谷地区桉树种植技术[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07, 30 (5) :25-26.

[3]林睦就.桉树的主要栽培技术[J].湖南林业科技, 2002, 29 (3) :69.

[4]吴果园.桉树高产林营造技术[J].农村百事通, 2007 (3) :35-36.

黔北麻羊舍饲高效养殖技术 篇2

关键词:黔北麻羊;舍饲;养殖

中图分类号:S8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3-0067-02

黔北麻羊舍饲要结合当地的生产实际,选择体质健康无疾病、个头大、生产性能好的黔北麻羊作为舍饲羊。

1圈舍选址构造

羊舍应选在地势较高、土壤干燥、排水良好、阳光充足、远离人群、通风良好和水源的下游,修建数栋羊舍时,羊舍间距10 m左右,便于饲养管理、采光和防疫。羊舍阳侧或两侧留5~10 m2排水良好、平坦的运动场,运动场四周和中间放固定式或移动式饲槽,固定式饲槽用水泥或砖砌成,槽内上宽下窄,槽底呈圆形;移动式饲槽可用木料制作。运动场中间也要放置固定式水槽或水盆,用于羊只饮水。冬季可搭成塑料暖棚,以便于保温,可在棚顶留排气孔或者安装无动力风扇,以防舍内空气污浊和湿度过大。

羊舍面积通常以每只羊平均占地面积1.0~1.2 m2计算。种羊占1.5m2,育成羊、羔羊可小些;羊舍高度一般为2.5 m,门宽不小于1.8 m,窗户距地面的高度不低于1.5 m,跨度以7~8 m为宜。

2加强饲养管理

2.1保证饲料供应

舍饲养羊必须保证有足够的饲草饲料,以便全年均衡供给饲料。羊喜食多种饲草,若经常饲喂几种,会造成其厌食而采食量减少、增重减慢,影响生长。应注意增加饲草品种,尽可能地提高羊的食欲。舍饲期间还应补喂一定量的精饲料,适量添加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为降低饲料成本,可在日粮中添加部分非蛋白氮来作为蛋白饲料源的供应,一般日添加尿素8~10 g。养羊户可根据实际养羊规模做好饲草饲料的贮存,有条件的应种植牧草和青贮玉米;在玉米腊熟期收购带穗的玉米秸进行青贮,从而降低饲草成本。

2.2按规程进行饲养

饲草应少喂勤添。每天喂3次,每次间隔5~6 h。饲喂青贮饲料要由少到多,逐步适应,为提高饲草利用率,减少饲草的浪费,饲喂青干草时要切短或粉碎后和精料混合饲喂,也可发酵后饲喂,刈割的青草要及时喂,以防堆在一起发热、产生异味或变质,影响羊的采食和造成饲草的浪费。在枯草期,粗饲料中的能量和蛋白质难以满足母羊生理需要,需进行补饲。补饲的精料与切碎的块根饲料均匀地拌在一起,同时加入食盐、骨粉等;若喂青贮饲料,应在喂完精料后进行;粗料补饲放在最后,可让羊自由采食。

2.3尿素的利用

尿素的含氮量高,每千克相当于2.6~2.9kg粗蛋白质或6~7 kg豆饼的含氮量,是一种较好的非蛋白氮供应源。饲喂尿素时,须注意以下5点:

(1)严格控制喂量。尿素不能代替日粮中的全部蛋白质,过量食用会造成中毒,一般按占日粮总氮量的30%或占日粮干物质的1%~2%喂给。据养殖经验可日喂10 g。

(2)均匀分次喂给。先将日定量的尿素分2~3次溶于水,再拌入料中喂羊。切忌单纯饮用或直接喂给。喂后不要立即饮水。

(3)注意饲料搭配。尿素必须配合易消化的精料或少量的蜜糖饲喂,才能提高效果;如日粮中配合适量的硫和磷,有助于提高尿素利用率。尿素不能与豆饼、苜蓿混合饲喂,因豆饼中含有尿酶能加速尿素分解,容易使羊只出现中毒。

(4)连续饲喂。因微生物对尿素的利用有一个适应过程,喂尿素不宜时喂时停,否则效果较差。

(5)谨防中毒死亡。羊食入过量尿素时,食后20~30 min钟即出现中毒症状,轻则精神不振,重则因呼吸困难、窒息而死亡。急救措施为静脉注射100~200 mL葡萄糖溶液或灌服0.5~1.0 L食醋。

2.4保证充足饮水和补充食盐

羊的日饮水量为3~5 L,饮用水要干净,一般饲喂每天3次,先喂盐、后饮水。夏季饮水次数应多些,秋冬季节可少些。冬季怀孕的母羊要避免空腹饮水。羊喘息未定时不能急于饮水,以免引起呛水而造成肺炎(俗称炸肺);给山羊喂盐可促进食欲,又可供给氯和钠元素。每只每日可喂给食盐5~10 g。食盐可以单独放在饲槽或专用盐槽里让羊自由舔食(又称啖盐),也可以放入饲料或饮水中。

2.5切实加强几项措施

2.5.1注意修蹄 每年定期修蹄2~3次。长期不修蹄,将影响羊行走和放牧,加速腐蹄病的发生、姿势变形等,种公羊会降低或丧失种用价值。

2.5.2公羊去势 目的是减少初情期后性活动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育肥效果。

3搞好疫病防治

3.1做好卫生和消毒工作

日常喂给的饲料、饮水应保持清洁。不喂发霉、变质、有毒及夹杂异物的饲料。饲喂用具经常保持干净。羊舍、运动场经常打扫,并定期消毒。

3.2定期驱虫

黔北地区 篇3

1 桑红蜘蛛的生物学特性

桑红蜘蛛不是昆虫, 属节肢动物门, 蛛形纲, 蜱螨目, 叶螨科[8]。

1.1 桑红蜘蛛的生活习性

1.1.1 桑始叶螨一年发生10代左右, 以受精雌螨在落叶、枝干裂隙或土隙中越冬。次年春季桑芽展叶时开始活动, 直至11月间均可见, 以夏秋季发生最盛[2], 越冬雌螨3月中旬开始活动, 上树为害, 3月下旬为上树高峰, 至4月上旬大部分成螨产卵后死亡。一年3次的发生高峰期分别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7月上旬和10月上旬。

1.1.2 朱砂叶螨1年发生18~20代, 大批以雌成螨在落叶、土隙、树缝及杂草上越冬, 少量雄螨也可越冬。次年2月上、中旬越冬成螨开始先在杂草上活动取食, 产卵, 4月下旬始从杂草上迁移至桑树底叶为害。

1.2 桑红蜘蛛各虫态的形态特征 (见表1)

2 桑红蜘蛛的危害特点和发生规律

2.1 桑红蜘蛛的危害特点

2.1.1 桑始叶螨多在叶背沿叶脉处吸食桑叶汁液, 被害处也出现许多变色斑。其成、若、幼螨均在叶背吸取汁液, 使桑叶水分丧失, 海绵组织和栅栏组织呈现萎缩, 叶色变黄褐, 叶缘上卷、干枯。被害严重的地区整片桑园的叶片干枯, 皱缩似火烧状, 蚕农称“风火叶”。

2.1.2 朱砂叶螨以幼螨、若螨及成螨群集叶背叶脉间区域吸食叶汁, 被害处出现黄褐色斑块。

2.2 桑红蜘蛛的发生规律

由于桑红蜘蛛体型微小, 容易随风飘移;高温干旱, 桑树汁液营养丰富, 有利于桑红蜘蛛快速生长发育:

1) 高温干旱季节危害更重, 干旱持续越久, 桑树受害越重。

2) 凡靠近丛林、公路、沟渠、山坳的桑园, 桑树受害较重。

3) 管理粗放和杂草丛生的桑园, 因越冬虫源基数大而导致桑树受害重。

4) 桑园因地势、栽植品种、间套作植物等不同, 桑红蜘蛛的发生存在一定差异[4], 一般成片桑较轻, 良桑 (云桑l号、湖桑及陕桑305) 重于实生桑;冬季套种豌豆、绿肥、未进行土壤翻耕的桑园发生为害较重;未刷干的桑树较重, 低洼地势、通风透气差的桑园较通风透气好的桑园发生较重。

3 桑红蜘蛛的综合防治方法

防治原则, 以农业防治为主, 结合化学防治, 根据天气预报作好预测, 查准危害中心田块, 做到早防早治, 努力控制虫源, 防止大面积扩散。

3.1 农业防治

3.1.1 2-3月搞好桑园的清园工作, 消灭越冬螨源, 虫灾暴发时, 摘除虫螨叶, 集中焚毁[4]。

3.1.2 早春及夏伐后, 及时除草, 冬季清除桑园落叶;及时冬耕、夏锄, 直接消除在杂草、土隙和落叶中越冬、越夏的螨虫。

3.1.3 避免间作螨类喜食作物, 或不间作绿肥等。

3.1.4 选栽抗螨品种, 黔北地区可选栽“盘桑”、“桐乡青”、“湖桑35 号”、“黑油桑”等品种[4]。

3.1.5 人工高压喷水, 以冲刷螨类, 该方法对苗圃地效果显著。

3.2 生物防治

保护瓢虫、椿象等[4]螨类天敌, 利用天敌捕食螨类害虫, 减少虫口密度, 降低对桑树的危害。

3.3 化学防治

3.3.1 用20%三氯杀螨醇2000倍液混40%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喷雾, 既能杀死成虫, 又能杀死螨卵。

3.3.2 桑红蜘蛛多在叶背群集危害, 喷药时喷头要向上, 压力要足, 药量要够。要注意各种药剂对蚕的安全间隔期, 80%敌敌畏乳剂、乐果乳油、三氯杀螨醇的残毒期为5~7 d, 克螨特为10 d[5]。在养蚕季节可划片施药, 残毒期过后试喂, 确保养蚕安全。

3.3.3 12月中旬全园桑树已全部落叶, 12月下旬伐条打清园药[6,7,8]。化防可用三氯杀螨醇2000倍液混40%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喷雾。也可用氰戊菊脂、阿维菌素等2000倍液喷雾。

3.3.4 桑园要以片区为单位, 统防统治, 喷药时由片区外围四周向中心包抄, 防止成虫飘移。提高用药效果的关键是全园株株条条、叶面叶背均喷湿, 周到细致, 力争一次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谢道燕, 柴建萍.桑树红蜘蛛2种不同田调查方法的对比试验[J].云南农业科技, 2010 (1) :19.

[2]马思义, 何光燕.楚雄市主要桑园虫害及防治[J].云南农业科技, 2008 (增刊) :88-90.

[3]范志军, 柏新娣.盐源桑红蜘蛛的综合防治[J].四川农业科技, 2008 (9) :45.

[4]王向东, 陈伟, 涂勇.宁南县桑红蜘蛛习性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 2007, 20 (4) :646-649.

[5]汪勇, 颜永生.涪城区桑树虫害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研究[J].四川蚕业, 2008, 36 (4) :49-50.

[6]杨成珍, 赵元梅.桑红蜘蛛的危害及防治[J].西昌农业科技, 2003 (2) :17.

[7]乔存金.桑红蜘蛛的防治[J].中国农业信息, 2005 (2) :38.

浅谈黔北仡佬傩面具的象征意义 篇4

关键词:仡佬傩 面具 象征意义

中图分类号:J528.3 文献标识码:A

由于语言文字方面的条件限制,关于仡佬族人的历史文化信息,更多的还是有赖于对其生产生活中文化习俗的考察,而仡佬傩的面具与祭祀仪式就是考察这个民族很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我们对这些傩面具进行解读时,可以解析出它们具有着各种象征意义。

一 傩文化的象征符号

傩面具是傩文化最醒目的外在表现,是傩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傩文化的一种象征符号。傩文化带给人们最快速、最直观、最形象的感官冲击便来源于傩面具。在傩祭傩仪中,面具是神的载体;在傩舞傩戏中,面具是角色的装扮,是造型艺术的重要手段,也是最为重要和最为典型的道具。傩面具在傩事中不是艺术意义上的化妆,而是这些活动的灵魂。人们一谈到傩,就会想起傩戏,想起“脸子”,也就是面具。不管是傩祭傩礼还是傩舞傩戏,面具总是离不开的,这也是傩的最主要特征。

在黔北道真县的仡佬民族展览馆中,许多重要的场面都可以看到傩面具。在进入展厅的地方,有最具仡佬傩面具代表性的山王面具,在展厅很显著的位置,面积很长的一个区域就是仡佬傩面具的展柜,墙上挂着的古老傩面具也是最耀眼的文物。

二 人神沟通的媒介

仡佬傩面具最突出的象征意义,就是作为一种人神沟通的媒介。对于大山深处的仡佬族村民来说,傩面具是傩祭傩礼中的重要法器,是沟通阴阳两界的桥梁,是神鬼灵魂寄居之所,在整个祭祀仪式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正因为这样,傩面具才成为傩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傩坛仪式中,法师常常会带着各种面具,“戴上面具是神,摘下面具是人”,并且有歌有舞有戏,以至于傩仪与傩戏很难区分。

在各种傩祭仪式中,巫师戴上傩面具,就意味着神灵的附体和保佑,就变成了另一个具有某种神威或能够沟通神灵的角色,获得了超自然的威力,成为沟通人与鬼神的介质、神灵的使者和代言人。

在仡佬族人的冲傩还愿等傩祭傩仪中,傩戏面具不仅是驱恶鬼疫疠,更多的是表达祈福纳祥,是通过一种视觉上的夸张和突出来给掌坛师(仪式主持者)和参与者及仪式受众一种心理上的暗示,是人与神接触的现实验证。傩祭傩仪体现的是对自然力量的一种虚拟掌控,通过戴面具这一行为,法师和愿主(事主,也称“信人”)及观礼的亲朋好友会相信这样就能获得神力的附身。傩祭傩仪作为供奉的道场,菩萨神灵会欣享这种供奉,进而帮助人们实现自己的愿望。

三 图腾意识的象征

仡佬傩面具,作为原始宗教观念和巫术意识的具象化形式,有着原始图腾崇拜的明显痕迹。

在远古时期,傩是全体成员参加的驱疫逐邪的巫术祭祀活动,祭司所戴之面具是身份转换的标识,是神灵的象征、巫师的法器以及图腾的载体。

作为审美感觉产生之前的原始造型最重要的形式,傩面具的产生首先是人类思维意识发展和宗教情感的产物,是原始狩猎、巫术信仰、头颅崇拜、图腾崇拜及祭祀仪式等多种因素孕育下,在史前人类独特的心理和特定的社会生态环境中产生的,其中狩猎巫术是其产生的主要源头,巫术信仰和头颅崇拜是其产生的沃土。

中国殷商时期,傩祭活动是一种普遍的原始宗教文化现象。其题材多取自冥冥中的鬼怪,从傩面具的造型、设色来看,其自然的、动物性的成分较浓重,人受到刻意性的压迫,甚至国君在担任世俗领袖的同时也承担着“太巫”的职位,担当着人与鬼神沟通的职责。“殷人尚鬼,先鬼而后礼”。这就是当时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状况,这种粗犷、朴拙的风格,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原始宗教图腾的影子。

黔北仡佬族山民视傩面具为神,面具角色却是人、兽、神混杂的一个体系,几个重要的神 都有非常夸张的獠牙,尤其以山王的獠牙最为典型。古代獠人是仡佬先人,“獠”—“佬”

衍化的过程中,学者多从语音上考虑,是不是也有图腾影子在面具上的标志作为一种民族特征这样的因素?这当然需要考证才能认定,这里只是作为一个猜想。

黔北仡佬族人把傩祭傩仪之类与傩面具有关的法事活动称为“杠(音)神”,意为“逛神”或“跳神”,这正是一种图腾崇拜的痕迹。

四 生命意识的象征

仡佬傩面具反映了强烈的生命意识。其造型无论是现实的还是非现实的;是夸张的还是写实的;是具象的或是复合造型的,它们都旨在传达远古先民在征服自然中获得生息、繁衍后代、对生命的渴求这样的内在生命主题。

傩面具有着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尽管在后期出现了一些世俗化、娱乐化、脸谱化的倾向,但从整体上看,它至今仍然保存着许多狞厉古朴、稚拙率真的美感,透过它们,我们可以看到蛮荒时代先民的生命观照和精神寄托。

黔北仡佬傩面具所代表的傩祭傩仪属于“下坛”,与佛教道教超度亡魂的“上坛”是不同的,后者是“阴道场”,前者是“阳道场”,用当地法师的话来说,就是“上坛做死,下坛做生”。通俗地说来,超度亡魂的道场是为死人做的,仡佬傩的法事却是为活人做的,象征着人们强烈的求生意识。

从现代艺术的眼光来看,傩是一种假面艺术,面具是其化妆手段。法师用面具把自己装扮成神鬼,并用巫术表现自己的特异功能,显示对超自我能力的崇拜,实际上是在想象中征服自然,改变人类的命运。这是一种强烈的生存意识,他们运用傩面具,通过傩祭和傩仪,想以此求得生命安康以及世代繁衍。

五 一种价值观的象征

不管从哲学还是从经济学上讲,价值总是与特定主体的需要及其满足的程度相联系的。

黔北仡佬族人长期生活在相对封闭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缺医少药,他们有许多切实的需要,包括巫傩面具及其与之相联系的傩坛法事,这正是傩文化长期盛行的地理及人文环境方面的重要因素。

笔者在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田野考察的过程中,见到的几户人家,家中都有病人,因经济原因,不能坚持西医,只能回家拖着病过日子。这种时候,往往会有亲戚朋友提议请法师行傩事驱鬼逐疫,法师行傩收费一般也是“看人说话”,有钱的收钱,没钱的就把举行法事用到的一两只雄鸡带走,当然,简单的酒食还是要满足法师的。有的人家,境况好一些,没有什么灾病,只是盼望好日子越过越好,也请法师来行傩“还愿”。村民们的“愿”,有的是老人以前许下的,有的是赶庙会许下的,日子好过了,当然要讲“诚信”还了自己的心愿。

这些事实说明,傩面具所代表的傩祭傩礼,对于山区村民们的生活是很有价值意义的。有人会认为,这种价值意义是跟村民的科学素质直接相关的,科学知识的普及,最终会占领傩坛的所有地盘。但是,人的精神世界是很复杂的,现代社会的科学也并不是万能的,尽管山区的交通在改善,教育在普及,经济在发展,可人们所面临的自然、社会,物质、精神方面的压力还是会存在,所以,面具及其仪式的价值性象征意义还是会存在。其实,面具及其仪式之类的象征意义也不只专属于愚昧与落后。

六 世俗社会秩序的象征

文化可以理解为一种生活方式,傩文化其实也是从古至今山民社会生活方式的一种反映。

黔北仡佬族人生活的环境是典型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地区。这种人居环境的文化有融合的特征,这种特征也会反映到傩面具所代表的傩神世界里来。首先,傩神面具有民族融合的明显特征。例如,傩公傩母是祖先神的象征,除了仡佬之外,土家族、苗族等也有这样的观念意识,汉族人也认为傩公傩母就是伏羲和女娲的化身。其次,判官、土地、先锋小姐、二郎等面具,民族特征并不明显,所以,在别的地区和别的民族的傩事活动中也有这些角色。

不同的傩面具在傩神世界里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社会秩序,包括地位等级和道德规范等对不同的面具会有不同的角色要求。或者说,仡佬傩面具也是一种社会等级制度的标志,表达了对整个世俗社会生活秩序的象征意义。并且,这些面具构成的仪式,更是将这种社会秩序演绎得详尽细致。这一点,可以从黔北仡佬傩的教化功能上清楚地看出,这种教化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秩序的世俗要求。

七 民族情感的象征

仡佬傩面具还象征着一种民族情感,这在傩面具的制作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傩面具的制作,具有很强的主观色彩,每一个傩面具都是制作者心灵的产物。傩面具制作艺人大多是傩的信仰者,有的雕刻师本身就是傩坛法师或者傩坛司职人员。他们总是根据自己的生活习俗甚至艺术趣味以及自己对傩神的理解进行雕刻。傩面具的雕刻,蕴涵着他们的聪明才智和精巧技艺,也倾注了他们的信仰情感。他们以极其虔诚的宗教情感进行创作,具有不一般的宗教创作冲动。在这样的心理氛围中雕刻出来的傩面具,具有某种用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灵性。

当然,傩面具也并非纯属个人主观的东西,而是生活经验暗示给制作艺人的情感和思想观念的具象化,这些情感和观念好像是人类文化的一种社会性遗传。这是世代相传的情感和观念,是一定环境区域的人们的惯性思维。这些人热爱并熟悉这些神祗形象,满怀激情地去表现他们。通过这些神 形象,寄托了人们对吉祥、除恶、镇宅、繁衍等种种美好的愿望。一枚枚傩面,能够唤起人们的乡愁乡思和民族情感,给人们带来广泛而独特的艺术价值。

仡佬傩面具常用的几种色彩也具有一定的象征性。红、金、黑、赭是傩面具的主要色彩,表现出一种象征性和观念性的色彩意识,有着浓郁的民间色彩情感。这种象征性色彩的装饰效果也反映了人们对平安吉祥的心理需求。

此外,仡佬傩面具在使用方面也是颇有讲究的,也反映了面具的情感象征意义。新面具制作好后,要经过“开光”仪式才能正式用于傩坛法事。每一场法事开始时,法师都要恭恭敬敬地把傩面具先虔诚地安放在一个大簸箕里,然后请到傩坛相应的位置,法事要用到的时候再小心地戴在头上。

八 山民社会精神世界的一种写照

黔北仡佬傩面具形象,也反映了民间社会的一种信仰、一种生命的内在精神需求,活跃在仡佬族人村村寨寨的那些坛班的一堂堂傩面具,正是这些仡佬人信仰方式的物化形态。

那些凶神恶煞的面具,形态原始,线条粗犷奔放,形象狰狞凶恶,具有摄人的鬼气和超自然的能力。这种超能力正是先人在遭遇天灾人祸、猛兽毒虫时,深感自身力量不足时向往和崇拜的神力。或者说,仡佬山民的希冀被刻画狰狞凶狠的傩面具之中,实际上就是人们的心理愿望与信仰需求的一种艺术性表现。他们利用傩神面具来驱鬼逐疫,就是为了满足他们祈福禳灾、趋吉避祸的精神需求。

傩面具风格古朴粗犷、造型夸张、面目怪异、狰狞恐怖,反映了人们长期形成的一种审美文化心理,即一些怪异的形象可以较为强烈地冲击人的心理,引发人们的恐惧,进而引发自然界其它生灵的恐惧,这样反而带给人们以安全感。这是一种简单类比推理意识,也是一种模糊的原始宗教情感、观念和理想。

仡佬傩面具不仅从一定的层面表现人类自身,也从一定层面表现了人类要改变自身的企图。无论是“镇宅”、“驱邪”、“威慑”、“节庆”、“还愿”,还是人类生命过程的象征,傩面具所要表现的是人类对大自然一切事物的一种朦胧的觉醒,是对在冥冥之中左右人类命运的自然力量的抗争。尽管这种抗争是幼稚的、无力的,但它究竟是人类改变自己命运的勇敢尝试。正因为如此,傩面具成为人无限情感寄托的载体,传递着丰富的人文信息。

注:本文系仡佬族文化研究基地项目,黔财教[2010]149号。

参考文献:

[1] 翁利:《探究中国傩面具的产生之源》,《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8年第3期。

[2] 罗中昌:《黔北仡佬傩的主要特征解析》,《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

[3] 徐敏、冯立:《赣傩文化中的傩面具造型艺术》,《商场现代化》,2010年第10期。

作者简介:

罗中昌,男,1956—,贵州毕节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工作单位:遵义师范学院马列部。

黔北地区 篇5

贵州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属于新兴课题, 一方面这是时代产生的新命题, 另一方面它属于多学科、跨专业的学术问题, 任何单纯从工业角度或者城镇化角度讨论的研究都很难做到从整体上处理两者的关系, 国内重要论文有:张晓阳的《构建贵州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联动机制》、陈超和钟良晋的《贵州工业化与城镇化协同发展的现状、障碍及对策》、刘辉的《贵州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等, 这些论文大体上都是从宏观政策角度进行了建议, 而缺乏有具体的例证作为支撑, 同时也缺乏从哲学的高度进行理论分析。贵州过去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拒绝了很多污染较大的工业项目, 然而保护环境与工业化并不是冲突的, 正如贵州省省长陈敏尔所说我们“既要金山银山也要青山绿水。”在贵州大力发展工业化的时候, 如何处理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关系就显得格外重要。因为城镇化的目的主要是建造适宜人居住的生活空间, 而工业化的目的主要是构建生产空间, 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两者的关系处理不好, 则不能达到人安居乐业的目的。

黔北最为贵州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重镇, 在贵州经济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黔北地区最重要的地区遵义, 长期在贵州省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处于第二, 仅次于贵阳。中国酒都仁怀市在全贵州经济强县中排名第一, 以茅台酒、习酒为代表的贵州名酒家喻户晓, 仁怀的名酒工业园区吸引了娃哈哈等众多知名企业涉足酒企。

而黔北民居作为贵州地区风格独特的民族建筑,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也实现了美丽的转身。近年来,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贵州省发展落后的面貌, 贵州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行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同步 (简称“三化”)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 如何实现广大农村地区的城镇化改造确实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巨大工程。中国农村民居的改造不应该模仿城市民居千篇一律的高楼林立, 而是在尊重农民审美文化心理和生活生产习惯的基础上进行建设, 走一条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道路, 黔北民居的改造是成功的, 它的案例也为全国其他地区的城镇化建设树立了信心, 而黔北民居的审美文化内涵正是改造成功的保证。

黔北在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中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由于本文涉及到多学科的背景知识, 虽然关于黔北工业化的研究很多, 但关于黔北工业化与城镇化关系的研究很少, 从黔北民居与黔北工业园空间关系的研究则少之又少。国内除了肖冠兰2007年重庆大学硕士论文《黔北民居研究》外, 还没有人系统地对黔北民居体现的文化内涵进行挖掘。此外有价值的论文有:聂森先生的《从乡土文化背景探析黔北民居装饰艺术的特质性》、《黔北传统民居中的礼俗文化研究》和崔帆《黔北传统民居建筑装饰构件的文化意象阐微》。国外学者少有涉及。肖冠兰的硕士论文《黔北民居研究》是她亲自田野实践调查的产物, 在她之前少有人关注黔北民居的特点。她的研究主要从建筑学的角度详细介绍了黔北民居的特点及因袭承革, 而对前辈民居的文化特质的论述也仅仅是简单涉及并不深入。聂森先生和崔帆主要是从装饰艺术的角度论述黔北民居。

本论文主要利用空间理论来研究工业化与城镇化两者的关系, 具体探讨工业生产空间与日常生活空间两者的关系。在研究中以黔北地区的工业化的表现———工业园与城镇化的成果———黔北新民居之间的关系为对象进行讨论, 努力做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从而有力推动贵州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

2 黔北民居与城镇化

黔北民居及其审美意蕴。黔北地区位于贵州省, 与湖南省、四川省、重庆市三地接壤, 主要以遵义市及遵义下属的县区为主。黔北地区的民族有汉族、仡佬族、苗族、土家族、彝族、布依族、回族、侗族等30多个民族。黔北民居按照地理环境主要分为乡村民居和城镇民居。黔北民居由于处于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地区, 四省交界, 汉族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相聚激荡, 同时结合当地地理环境, 形成了一些独特的审美特点。黔北民居多依山傍水, 体现了我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的思想, 也体现了西方哲学大师海德格尔诗意的栖居的美学思想。

民国建国之后, 黔北建筑出现了西洋建筑风格的因素, 这些元素和本土的建筑结合起来, 产生了独具一格的黔北近代民居建筑。这些建筑多为当地军阀、官僚、资本家的私人豪宅, 最著名的有柏辉章的宅邸, 即遵义会议遗址。此外, 易少全、候之圭的私人官邸都因为住过毛泽东、博古等中共著名领导人而闻名中外。桐梓县的周西成故居和周公祠也是中西合璧的佳作。这些用砖墙或者砖木承重的建筑改变了传统建筑以木为主要建筑材料的特点, 同时在建筑风格上却保留了黔北民居传统的特点, 如坡屋面、通廊等。为了取得更好的采光效果, 引入了西方建筑中以西方教堂中的玫瑰窗为原型的彩色玻璃窗。

2001年以来, 遵义市政府实施“四在农家·美在乡村”建设 (四在农家即富在农家增收入、学在农家增本领、美在农家爽精神、乐在农家展新貌) , 对农民的传统民居进行资助改造, 一栋栋美丽的黔北新民居拔地而起, 黔北新民居把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产生的美感让人们认识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小洋楼”, 而且可以结合民族传统建筑进行合理改造。黔北新民居的审美样式不仅让当地居民满意, 而且让许多游客流连忘返, 它为当下的城镇化建设提供了某种建筑范式。近年来,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贵州省发展落后的面貌, 贵州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行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同步 (简称“三化”)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 如何实现广大农村地区的城镇化改造确实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巨大工程。中国农村民居的改造不应该模仿城市民居千篇一律的高楼林立, 而是在尊重农民审美文化心理和生活生产习惯的基础上进行建设, 走一条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道路, 黔北民居的改造是成功的, 它的案例也为贵州其他地区的城镇化建设立了信心, 而黔北民居的审美文化内涵正是改造成功的保证。

3 黔北工业园区与工业化

黔北的工业化发展迅速。遵义的红花岗区平桥工业园区、仁怀名酒工业园区等在全贵州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十二五”期间, 遵义市将进一步抢抓国家应对金融危机实施投资拉动启动内需等机遇, 依托优势资源、骨干企业和特色产业, 着力打造白酒、材料、装备制造、能源、化工、“两烟”、名优特色食品、制药、新兴产业等十大产业, 努力实现更多1000亿级支柱产业。同时, 将更加注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园区、项目、投资为重点,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延伸产业链条, 调整产业结构, 做大经济总量, 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才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黔北地区工业化的重要引擎就是工业园区建设。遵义市着力打造的湄潭绿色食品工业园、红花岗药业、仁怀名酒工业园等17个工业园引人关注。其中仁怀名酒工业园是最为著名的一个。这些工业园大多以走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为特点。

4 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

黔北地区工业化的成果是工业园区, 黔北城镇化的成果是黔北新民居。前者作为工业生产空间, 并没有作为日常生活空间的后者发生冲突。以往的那种发展工业必然以牺牲当地环境为代价的现象在这里却不常见, 黔北地区依然保持着青山绿水, 黔北人民住在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的新民居中, 充满诗情画意, 同时黔北人民也实现在家门口就业上班, 发财致富, 过着幸福的小康生活。黔北地区的这种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状况值得贵州其他地区借鉴。

城镇化是建设现代中国必须面对的课题。西方的城市化造就了农村人背井离乡去一个陌生的城市空间工作, 人与人之间没有了温情脉脉, 而是一种冷冰冰的金钱关系。中国沿海的工业园区如东莞、深圳地区较早的工业园区群, 并没有让工人产生家园的依恋感, 他们在充满污染的工业环境中, 从事着超负荷的工作, 时时刻刻还有被机器轧伤的危险。工业园区男女工比例严重失调, 许多女工无法找到男朋友, 当工厂效益不好时, 大批女工失业, 很多人为了生存去从事非法卖淫, 这就引发了社会问题。每年到了春运, 大批农民工返乡, 给国家铁路交通系统制造了严重的压力。虽然过年回家是中国人传统风俗, 但是这也反映了工业园区作为工人们生产的空间, 并没有让工人产生家园的存在感。

海德格尔说, 人生在世, 人在这个世界上生存, 一刻也不能分离。当下中国的城镇化与工业化恰恰反映出人的生存空间被环境强行切割。人们上班的工业园区作为生产空间, 与人们生命所系的生活空间相隔千里。“生活在别处”, 是这些在外打工者的状态。这几年的用工荒、劳动力成本上涨、年轻工人不堪压力自杀等现象充分反映出中国的工业园区必须作出调整。一个出路就是工业园区由沿海城市向工人家乡所在地转移, 富士康在河南郑州、贵州贵阳建立工业园的举措就反映出这样的信号。

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途, 工业化必须结合城镇化的发展而发展, 工业园区应方便人们的生活。当然在发展工业化的过程中一定要尽量减少污染, 发展绿色工业。黔北地区在工业园区与城镇化建设方面取得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让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统一在一个世界里, 统一在作为主体的人的生存空间里, 老百姓才能够安居乐业, 生活幸福。

摘要:贵州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具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黔北地区的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建筑体现——工业园区与新型城镇为研究重点, 提出城镇化必须结合民族传统与特色, 工业园区建设应方便人们的生活, 从而实现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的统一。

关键词:黔北,工业化,城镇化,空间

参考文献

[1]肖冠兰.黔北民居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2007.

[2]周娟, 余辉.黔北乡土民居特色分析与当地新农村设计探讨[J].山西建筑, 2011, (5) :9-10.

[3]聂森.黔北传统民居中的礼俗文化研究[J].兰台世界, 2013, (7) 125-126.

黔北仡佬傩“梅山文化”探析 篇6

一、梅山文化

梅山文化指湘、资、沅水一带形成的狩猎农垦山地巫文化,它是荆楚文化的重要支流。梅山文化反映了远古初民的生活状态,揭示了人类童年时期的思维方式,它与原始巫傩之风相伴相生,形成了特定的宗教信仰。随着历史的变化,梅山文化已不仅特指古梅山地区,并辐射到周边范围,甚至跨省跨境外。

古梅山地区信奉巫术、法术,拜梅山神祗为祖师,由此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宗教,学术界称之为“梅山教”。相传梅山神叫张五郎,他受教于太上老君。张五郎长一双反脚,以退为进防御敌人,驱逐外寇,保卫梅山家园;同时他以超凡的武艺自创了“装弩”、“坐草”“、放叉”“、黑山断路”等绝技传授给百姓用于狩猎。因打虎坠崖倒挂树上而死,传为倒立行走张五郎,更被神化。后乡人常手持挂有张五郎木雕神像的猎叉口念咒语为人除煞荡邪、镇宅安神。当然,这种融巫、道产生的宗教,由于其教义强调驱鬼逐疫、消灾解难、祈神纳福,乡民往往拜什么物事达成自己的意愿就把它奉为神灵。梅山教除了有梅山祖师外,还有梅山法主,并普遍信仰唐、葛、周三将军和张、赵、李三天师。随着文化传播的深入,梅山教已扩散到贵州、四川、江西、广西等地,特别是这些少数民族地区。在古梅山的西面黔北地区仡佬族及铜仁土家族民俗活动中,梅山文化渗透非常深。

二、黔北仡佬傩与“梅山文化”

黔北地区位于湖南西部,境内有道真、务川两个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北宋《遵义军图经》述遵义风俗“:以射猎山伐为业,信巫鬼,好诅盟。”其民间信奉道教、巫教,傩文化积淀深厚。随着汉文化的不断深入和影响,形成了与释、儒相融合的杂糅宗教信仰,并渗透到紧邻道真、务川的湄潭、凤岗等县。在黔北仡佬族傩坛上处处可见梅山文化的影子,首先我们看到,傩坛法事诸多环节均有梅山神祗。

道真冲傩、还愿等法事的“开洞”环节由蒋氏、唐氏和蔡氏三太婆把三洞打开放出阴兵阴将替事主收还三魂七魄,扫邪归正。五猖阴兵阴将出场先说根生“家住赵州赵阳县,赵侯国内我家门。娘是上界唐小姐,爷是下界净凡王”。然后向世人叙述学法的经历“:一母所生五兄弟,特来茅山拜法王。七日七夜学就法,八日八夜练就罡。学就法来练就罡,拜谢法王转回乡。行走老树林内过,遇见黑虎把人伤。只有五郎胆子大,手挽诀来脚踏罡。试学茅山真道法,果然猛虎扑在尘。”[2]这唱词中所提的五郎与梅山地区流传的梅山祖师张五郎的故事十分相近,应该说的就是同一人。

湄潭冲傩戏中,参灶、回熟、喊茅、送神等环节均要慰请梅山神祗,如“回熟”环节,意在有感三界神圣赴傩坛协助法师执法,主人备饭菜慰劳诸神,其中就有“弟子顶敬,梅山会上,上洞梅山赵大王,中洞梅山李天王,下洞梅山胡大王,三洞梅山,七路草神……敬心回熟来了愿”。其目的是希望众神保佑“春保春季,夏保夏季,秋保秋季,冬保冬季,四季平安,保他财喜到来,空手出门抱财归”,保他“一籽落地,万籽归食;五谷一去,六畜到来,日长千金,夜长八百”[3]。

除了冲傩仪式外,“上钱”、“尝新敬祖”、“闹山谢土”、“提坟”等傩仪也请梅山神祗[4]。“上钱”仪式是信人曾为某一愿望对神灵许下的愿言得以实现,或心存某种良愿企盼神灵护佑,因而以“钱”祭祀神灵。上钱有行业祭祀,比如木匠就是上“鲁班钱”,经商的上“贸易钱”,医师上“药王钱”,养蚕的上“蚕王钱”等[5]。除傩仪外,傩仪神案“下坛轴子”必绘三洞梅山教主,所用文书和咒语有三洞梅山疏、蛮王疏、梅山疏、梅山牌等,所用咒语有“梅山咒”“、梅魂咒”等。

三“、梅山文化”的传入

从上述分析可看出黔北地区仡佬傩受梅山文化的影响非常深远,甚至可以说是同源共生的。据张洪泽研究,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如瑶、壮、苗、白、水、土家、仫佬、仡佬、毛南、侗,都不同程度地信奉梅山教。梅山教就是起源于古代湘中梅山地区的传统宗教,它具有融摄道教法术和原始巫教的特点[6]。

梅山教是如何传入黔北地区的呢?我们从现存的一些姓氏宗谱和傩坛法师祖传抄本可找到它的路径。据道真《冯氏宗谱》(1926年冯正印录藏)记载,其远祖冯延富元成宗九年(1305)落业于播州杉树坝(又名布政堂),冯延富的儿子与向德玄、安德志师徒三人,负神船一架,神头二面,游酉阳、涪州、重庆、璧山、巴县、南川、乐源野猫孔下大滩口。从神船一架,神头二面来看,冯氏老祖先是专事傩祭活动的法师,乐源也就是今遵义道真、正安县,他们是从酉阳出发辗转来到黔北地区落脚。酉阳地处武陵山腹地,渝、鄂、湘、黔四省(市)在此接壤,是渝东南重要门户。

道真旧城镇红岩村罗家沟有一个世代从事傩仪活动的家族,所设师坛列有陈法隆等99位师尊名号,其所传清代抄本载,陈法隆生于湖广宝庆府武冈州南路头。武冈位于湘西南部,是如今湖南邵阳市西南五县(市)的地理中心,素有“三省通衢、黔巫要地”之称。又记载其后师尊邹法盛癸卯(1663年)生于务川县打蛇溪老院子,吕法旺己酉(1669年)生于平越府湄潭县,江玉英癸酉(1693年)生于正安州,后葬于土城关(今道真县旧城镇)。我们可以清晰看到这一家族从事傩祭活动的轨迹:湘西南部、务川、湄潭、道真。

从法师的宗族记载来看,他们活动的区域集中在渝、鄂、湘、黔交界处,这一区域正是武陵山区,著名傩文化专家曲六乙老先生把我国晚古时期(辽金—清代)民间傩划分为七个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北地区、江南地区、东南沿海、西南地区和两湖地区,并同时指出,武陵地区其傩事活动大体有着相似的形态[7]。遵义市所辖县正安、道真、务川、湄潭、凤冈、余庆,同属于武陵山区,自然深受其影响并形成融合局面。

四、黔北、湘中“和梅山”仪式

黔北仡佬傩不仅具有与湘中地区同属梅山教、敬拜相同的梅山神祗,而且都有“和梅山”这个仪式。比较黔北仡佬族和湘中“和梅山”仪式,可以看到它们诸多相似性。

一是仪式的功能性。“和梅山”仪式的功能主要有敬神祈福与消灾解难。敬神是敬梅山先祖张五郎,由于他有高超的狩猎绝技,拜敬他以求农耕渔猎丰收。因此不管是湘中的土家族还是黔北仡佬族在仪式中都要吟诵“上洞梅山赶山打猎”“、中洞梅山掮棚放鸭”“、下洞梅山打鱼摸虾”。当然,更多的是消灾解难功能“,和”即是请神灵劝和调解。仡佬族冲傩还愿戏主要就是通过“和梅山”仪式来完成。

二是仪式的时间、地点、主持。“和梅山”仪式是由法师(亦称道士、师公、端公或巫教先生)主持,法师依据《鳌头通书》或《象吉通书》择定送神吉日在事主(或称愿家)堂屋举行仪式。堂屋设神龛,下安高方桌焚香烛,堂屋中央铺一个竹篾编制直径为1.5米左右的圆簸箕,内盛酒醴、糯米粑、豆腐、刀头肉、雄鸡等祭祀物品。

三是仪式的程序。对于数十种傩仪来说“,和梅山”是一种规模较小的法事,一般说来一天完成,有的五六个小时完毕,甚至还有不单场举行的,是作为附带在别的傩仪中搬演的,这种1—2小时即可。但“和梅山”仪式却是举行频率最高的法事。其程序不同地方有不同安排,或是根据事主的情况来确定。拿黔北道真《和梅山》来说有申文、搭桥、差兵祭将、赎魂、关请、造船、出神、领受、保管、推遣、掩押、交钱、和送、取魂、闭门、招呼香火等16道;湖南境内主要包括迎神、祭神、会兵、差兵、交愿、起马等。请神必请历代师公师祖、三元法主、张五郎、梅山三洞大王、五猖大将、引兵土地等神祗。

四是仪式的操作手段。“和梅山”法事其目的主要是和送调解、驱魔消灾,所以首先是跪拜迎神、焚香化纸、虔诚劝酒、推保祈祝这样的和解手段,但仅仅是这些手段还不够,还需法师通过走罡步、挽手诀、画符讳、唸咒诰等方式来强力驱魔。罡步主要有踏梅山罡,法师站在“九州罡”图上,执仗唱“上峒梅山扶大王”罡诀和“南郊天子座乾方”罡诀,同时配以手诀,手诀有祖师诀、护身诀、铜毛盖诀、七朵莲花诀、独角蛮王诀、大小金刀诀等;符讳有解秽符、功曹符、藏身符、灵官符、枷拷符等;咒诰有老君咒、玉皇咒、灵官咒、藏身咒、解秽咒、统瘟咒、治邪咒、迷魂咒等。法师是沟通天地、鬼神、人世的中枢人物,在法师展演中,营造了一种神秘、庄严、敬穆的氛围,通过其脚下罡步、嘴里的咒语及挽弄的手诀,这些象征性符号来下达旨意,指挥神鬼兵将,伏魔降妖,祈福纳吉,实现信徒意愿。综上,黔北仡佬族乡人信奉梅山教,其民间傩仪傩文化属湘中梅山文化圈。

参考文献

[1]庹修明.贵州傩戏傩文化[M].文化遗产2008.

[2]高伦.贵州傩戏[M].贵州人民出版社.1987.

[3]湄潭县政协编.湄潭傩戏资料选编[D].2009.

[4]贵州省艺术研究室.贵州傩戏剧本选[D].1988.

[5]冉文玉.道真古傩[M].贵州民族出版社.2012.

[6]张泽洪.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的梅山教[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7).

黔北地区 篇7

1 项目区自然条件

1.1 地貌与海拔

务川自治县地处云贵高原大娄山山脉东南麓, 位于东经107°3l′~107°56′, 北纬28°11′~29°05′, 属黔中山峡谷区, 地势由西向东倾斜降低, 以中山、低山、丘陵为主。产区最高海拔为1743m, 最低海拔为325m, 平均海拔为700~800m之间。

1.2 气候

产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具有季风气候明显特点, 无霜期长, 雨量充沛, 水热同季, 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 年平均气温15.5℃, 最高气温39.5℃, 最低气温-6.5℃, 最热月份7月份平均气温26℃, 最冷月份元月份平均气温4.5℃。无霜期287d, 年平均日照1014h, 年平均降雨量为1282mm, 全年干燥指数82.71, 相对湿度为80%。

1.3 水源和土质

主产区水源属乌江上游水系, 水资源丰富, 流经石灰岩峰丛区, 多渗漏或潜入地下伏流。由于河溪纵横, 谷地幽深, 峰峦迭嶂的复杂地形, 因而泉眼遍布。土质属中亚热黄壤土带, 主要是黄壤, 其次是黄棕壤, 土质pH6.2~6.7, 土壤有机物含量2.12。

1.4 耕地

项目区耕地多集中在海拔600~1000m地带, 草山草坡多分布于1000m以上中高山地带。产区总耕地面积3.03×104hm2, 森林面积2.95×104hm2, 森林覆盖率28.3%, 牧地面积9.14×104hm2, 其中20hm2以上成片草地2.59×104hm2。

1.5 耕作制度和作物种类

产区春暖较早, 秋寒较晚, 土壤肥沃, 雨量充沛, 农业较发达, 农作物一般一年两熟, 复种指数158.38%。农作物种类较多, 以水稻、玉米、小麦、油菜为主, 常年平均粮食总产量l55×105t, 每年农作物秸秆总产量达1.5×105t以上, 经氨化、微贮处理可饲养牲畜8万个牛单位, 是产区羊的主要饲草资源, 也是发展养羊的物质基础。

2 羊的采食量

采食量是指一只山羊在理想的环境 (圈养, 温度适宜, 没有任何身体或精神上的应激) 下, 一天中采食的饲料干物质的总量。对于优质饲草 (粗蛋白质含量>11%, 总可消化养分>55%) , 羊的随意采食量一般为体重的3~5%。以贵州白山羊为例, 其成年母羊体重在30㎏左右, 那么每天干物质采食量为1.2㎏。一般紫花苜蓿、黑麦草的鲜草含水量在80%左右, 因此, 一只成年母羊在整个饲养期每天需要青贮料5㎏或青草5㎏, 每年需要1825㎏。一个养羊大户一年以饲养50只成年母羊计算, 一年需要的饲草量则为92500㎏。

3 项目区牧草种植计划

3.1 备选牧草品种

3.1.1 青贮玉米

青贮玉米品种是制作青贮饲料的专用品种。其特点是植株高大, 茎叶繁茂, 营养成分含量较。一般青贮玉米的干物质含量在30~40%, 粗蛋白含量要大于7.0%, 淀粉含量大于28%, 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大于45%, 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小于22%[1]。

3.1.2 一年生黑麦草

黑麦草属禾本科植物, 为寒性草, 适宜冬天生长, 且生长速度较快, 分蘖多, 繁殖力强, 茎叶柔嫩光滑, 品质极好, 各种家畜均喜食。早期收获的黑麦草叶多茎少, 质地柔嫩。初穗期茎与叶的比例为1:0.5~0.66, 粗蛋白质达到15~18%;开花期时, 粗蛋白质含量为13~14%;结实期粗蛋白质含量为9%左右[2]。

3.1.3 牛鞭草

牛鞭草属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为热性草, 适宜夏天生长。具有产量高、草质好、管理粗放、利用期长等特点。据有关资料介绍, 牛鞭草拔节期干草含粗蛋白质9.4%, 粗脂肪1.76%, 无氮浸出物42.8%, 粗纤维27.4%[3]。

3.1.4 紫花苜蓿

紫花苜蓿是多年生豆科牧草, 具有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等优点, 素有“牧草之王”的美称。紫花苜蓿再生性强, 耐刈割, 一般一年可刈割8~11次。干物质中粗蛋白质含量为22~24%, 比玉米高1~2倍, 适口性好, 可青饲、青贮或晒制干草。管理得好利用年限多达5~8年[4]。

3.1.5 大力士甜高粱

大力士甜高粱是一年生禾本科饲用植物, 具有产量高, 抗旱能力强, 抗病性好等特点。一般株高达3~4m, 叶片大, 茎秆柔软, 分蘖能力强, 刈割后再生速度快, 且营养价值高, 适口性非常好, 既可青饲, 也可青贮或调制成干草。干物质中粗蛋白含量高达16.8%, 含糖量达12~22%, 茎秆多汁, 汁液含量50~70%, 钙、磷含量也高于玉米, 易吸收, 适口性非常好, 牛和羊均喜食[5]。

3.2 项目区内牧草产量

在项目区的气候条件下, 不同海拔的产草量有较大差别, 附表为几种备选牧草在项目区不同海拔的产草量及利用月份。

3.3 一户50只能繁母羊种草方案

以青草为主要饲料来源, 50只成年母羊一年需要的饲草量为92500kg。

(1) 海拔700m以下地区种草方案:3亩牛鞭草:年鲜草产量45000kg;2亩紫花苜蓿:年鲜草产量9000kg;2亩青贮玉米:年鲜草产量10000kg;1亩大力士甜高粱:年鲜草产量10000kg;3亩黑麦草:年鲜草产量20000kg。

以上方案需良田10亩 (种植多年生牧草和一年生牧草各5亩) , 且豆科与禾本科牧草、冷季型与暖季型牧草搭配种植, 这样既可以有效减少劳动力投入又能够实现对50只能繁母羊一年所需牧草的均衡合理供应。

(2) 海拔700~1000m及1000m以上地区, 由于气温较低, 各种牧草的产量相对较低, 但是海拔高的地方人少地广, 可以通过适当增加种植面积来满足羊群需要。

进行全舍饲养, 选择高产、优质的饲草品种是前提, 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种植是关键, 实现羊只饲草在质和量方面的平衡供应是目的。只有根据项目区的实际情况, 以羊种草, 以草定羊, 草畜配套, 做到牧草均衡供应, 才能确保草地生态畜牧业科技养羊项目的成功。

参考文献

[1]王振荣, 史翠侠.青贮玉米利用价值及发展前景[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1 (1) :4-5.

[2]陈韬, 姚洪炎.优良牧草黑麦草的栽培与利用[J].草业与畜牧, 2010, 176 (7) :61-62.

[3]蒋海媚, 李仲佰.牛鞭草在盘县地区的产草量测定[J].贵州畜牧兽医, 2010, 34 (2) :44-45.

[4]王文庶.种植紫花苜蓿效益好[J].科学种养, 2011 (3) :42.

黔北桫椤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篇8

关键词:黔北,桫椤,栽培技术

1 形态特征

桫椤普遍株高5~6m, 最高达8~9m, 最粗茎干直径达20~25㎝。它的躯干上疤痕疮孔累累, 色呈赭黄, 或曲或直, 粗细不匀, 由顶及根绝不旁逸斜生一枝一叶。它的叶与枝合二为一, 形似芭蕉叶而又较之宽大, 呈锯齿型大叶片;每张大叶片又是由几十张、数百张大小不等的叶子组成, 大叶小叶合壁连袂, 呈环抱式, 似伞盖状, 深绿、浅绿2种色调交织, 等距、集束伸出茎干的顶端, 自然天成。形如巨伞, 状若华盖, 树形优美, 苍劲挺拔, 四季常青, 享有“蕨类植物之王”的美誉。

2 生态习性

桫椤为半阴性树种, 喜温暖潮湿气候, 喜生长在冲积土中或山谷溪边林下。黔北的温度、土壤和未被人为破坏的生态, 无疑为桫椤的生长提供了绝佳的环境。黔北一带的桫椤多生长在高温、潮湿、不受阳光直晒的林下地带和贫瘠的土地上, 是一种敏感的指示性植物。桫椤对环境的要求极高, 环境有一点儿被破坏就会随之死亡。

3 价值

3.1 观赏价值

第四纪冰川期后, 庞然大物恐龙等古生物在地球上绝迹, 原本在世界各地随处可见的桫椤也濒临灭绝, 仅有少数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中侥幸残存、繁衍了下来, 成为当今世界十分珍贵的冰川前期古生代植物, 被誉为“蕨类植物之王”、科学研究的“古生物活化石”、“最后的侏罗纪生命”。

3.2 研究价值

由于区内植物保存完整, 原始性较强, 地形封闭, 地区又具有南亚热带色彩的特殊生态环境, 是一个理想的古生物、古地理、古气候和环境科学教育研究基地。由于桫椤科植物的古老性和孑遗性, 它对研究物种的形成和植物地理区系具有重要价值, 它与恐龙化石并存, 在重现恐龙生活时期的古生态环境, 研究恐龙兴衰, 地质变迁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3.3 药用价值

桫椤削去外皮的髓部可作药用。味辛, 微苦, 性平;能祛风湿, 强筋骨, 清热止咳。常用来治疗跌打损伤, 风湿痹痛, 肺热咳嗽, 预防流行性感冒, 流脑以及肾炎、水肿、肾虚、腰痛、妇女崩漏, 中心积腹痛, 蛔虫、蛲虫和牛瘟等, 内茎液汗, 外用可治癣症。其茎杆髓部含淀粉约27.44%, 可提取淀粉代食品, 其根状茎具清热解暑等功效。

4 栽培管理

4.1 桫椤的生长环境

海拔在100~2500m, 气温在5~35℃的山区、坝区和庭院均可栽培。可地栽, 也可盆栽或桶栽, 但相对湿度要大。

4.2 土质

桫椤喜酸性土壤, 宜生长在透气松酸性腐叶土上, 最好选用山林中的腐叶土来栽培。

4.3 挖坑

可根据树体的大小, 挖深50~100cm, 60~120cm见方的坑来移栽。

4.4 起苗和运输

1m高的树, 要挖60㎝的树盘, 把树盘外的根全部断开, 深度视根系情况而定。因桫椤无主根, 深度不必过深, 在须根不多时, 一般在30~50㎝之间可以了。挖起后将10㎝以上的羽状主叶全部剪掉, 10㎝以下的2~3个主嫩叶留下。用鲜苔藓泡水后挤去70%左右的水, 将桫椤根部和茎部包好后扎上绳子装入木箱, 箱内的空间再用鲜苔藓填满就可长途运输。

4.5 定植

将准备好的腐叶土用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按说明书兑水消毒杀菌。树体和根部也用此法消毒, 将坑的底部填上消过毒的腐叶土踩紧。在操作过程中一边给树定位, 一边在腐叶土上撒上呋喃丹杀死地下害虫。栽完后浇透水。桫椤喜高湿环境, 因此应搭架盖上黑色遮阳网, 遮去60%以上的直射阳光, 冬季还应防霜。桫椤怕干旱, 忌水涝, 所以树盘周围应排水良好。根据地理环境情况, 每天可对树茎和树盘喷雾状水以保证湿度。30天后3个新主叶就可长大, 其他嫩叶也开始萌发。

4.6 施肥

有机肥, 每年可施2次经发酵的猪牛羊粪, 每株树20~50kg。无机化肥, 每年除冬季外均可施用。2个月施1次复合肥, 根据树体大小, 每次施0.1~1kg。先把树盘内盖的腐叶土拿去1层, 洒上化肥再将腐叶土盖上浇透水。

4.7 期管理

为了使桫椤长得快, 除了经常向树盘和树茎喷水保湿外, 还要对羽状主叶进行修剪。当长出10~12片主叶后, 应由下至上剪除多余的老叶残叶。这样每日可长出2~3片主叶, 桶栽的每年可长高度10~15㎝, 地栽的可长15cm以上。

4.8 病虫害防治

桫椤在自然环境下基本无病害, 但经过移栽施肥后也有病害产生。只要用甲基托布津和多菌灵, 每月对树体和树盘喷施1次就可消除病害。

参考文献

[1]周崇军.赤水桫椤保护区桫椤种群特征[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5 (2)

黔北农村留守初中生问题行为调查 篇9

1 对象与方法

1. 1 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于 2012 年 11 月在黔北地区3个行政县抽取农村中学各2所, 对初一至初三5 840名学生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5 608份, 有效回收率96. 03%。其中男生2 858名, 女生2 750名; 初一学生2 635名, 初二学生1 689名, 初三学生1 284名。留守初中生定义为因各种原因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0. 5 a以上, 而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农村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 需要其他亲人照顾的初中生[4]。以此划分为留守初中生2 400名, 非留守初中生3 208名。调查人群年龄为 ( 13.88±1.15) 岁。

1. 2 工具

1. 2. 1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5]共60个条目, 包括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心理不平衡10个因子, 采用5级评分。总均分≥2分表示存在心理问题, 本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使用该量表调查问题行为的内隐部分, 即情绪、认知等内在感受。

1. 2. 2自编外显问题行为调查问卷查阅文献[6,7], 自行编写外显问题行为调查问卷, 包括成瘾行为、伤害行为、性相关行为和品行问题4个方面26个条目, 采用“是、否”进行判定。

1. 3 调查方法 问卷现场施测, 匿名填写。调查前所有工作人员都经过统一培训, 按规定指导学生填写完成后当场收回问卷。

1. 4 统计分析 采用 SPSS 17. 0 软件进行数据录入, 采用 χ2检验和独立样本 t 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 1 留守与非留守初中生内隐问题行为检出率比较被试留守初中生中心理健康 955 人, 存在内隐问题行为1 445人, 检出率为60.2%; 非留守初中生中心理健康1 364人, 存在内隐问题行为1 844人, 检出率为57. 5% 。留守初中生的内隐问题行为检出率高于非留守初中生,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χ2= 4. 210, P = 0. 04) 。2. 2留守与非留守初中生内隐问题行为因子得分比较留守初中生在强迫症状、焦虑、情绪不平衡和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4个因子上得分均高于非留守初中生,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值均 <0.05) 。见表1。

2. 3 留守与 非 留守初 中生 外 显 问 题 行为 比较见表2。

注: ( ) 内数字为报告率/%。

留守初中生“过去12个月曾玩过赌博游戏”发生率低于非留守初中生,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χ2= 5. 926, P < 0. 05) ; 其余各项外显问题行为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P值均 >0.05) 。

3 讨论

在本研究中, 黔北农村留守初中生内隐问题行为检出率为60.2%, 高于国内同类研究结果 ( 24.00% ~57. 14% ) [8 -10]。留守初中生在强迫症状、焦虑、情绪不平衡和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4个因子上得分均高于非留守初中生。徐丽华等[11]调查发现, 安徽农村留守初中生的强迫、抑郁问题明显。孙丽[12]对长春地区初中生的调查发现, 留守儿童在强迫、情绪不稳、焦虑、学习压力感、人际敏感方面较非留守儿童严重。留守初中生由于家庭环境子系统的改变, 维护心理健康最为重要的社会支持系统———父母的缺失, 使其情感支持和正向引导资源大为减少, 导致留守青少年在成长适应过程中存在相对较大的脆弱性。

在外显问题行为方面, 留守初中生的吸烟饮酒等成瘾行为检出率与江西农村初中生相似, 自杀意念、自杀计划、离家出走检出率和性相关行为检出率低于江西[13]。此外, 本研究发现, 在外显问题行为方面留守与非留守初中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此国内研究结果不尽相同。王新柳等[14]认为, 留守初中生在品行问题上较非留守初中生严重。刘霞等[15]也发现, 留守初中生在违法违纪等外显问题行为上较非留守初中生严重, 认为初中生在青春期面临心理生理的急速变化, 容易引发行为问题; 加之父母外出打工造成亲子教育的基本缺失, 从而造成攻击违纪等问题行为的发生。也有研究表明, 两组人群外显问题行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认为初中阶段同伴影响逐渐大于父母影响, 同伴的社会支持可以缓冲家庭子系统受损带来的消极影响[16]。笔者在对学校进行深入访谈后了解, 黔北地区对农村留守儿童大部分实行寄宿管理, 政府大力投入专项经费, 照料留守儿童的生活[17], 减轻留守学生的经济压力; 同时, 学校有严格的学生行为规范及奖惩制度, 这些措施也起到了规范引导初中生行为的作用。

上一篇:工程项目索赔管理下一篇:初中生怎样学习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