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GPS

2024-09-17

移动GPS(共7篇)

移动GPS 篇1

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 System,GPS)是指用户能够通过卫星来确定其具体位置的无线系统[1]。GPS凭借着其精度高、效益高、自动化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用的各个领域[2]。近些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GPS能够实现快速为用户提供时间、位置、速度等信息,不断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

目前,随着GPS手机终端导航、装备GPS的汽车以及物流GPS系统等导航产品的推广,我国的GPS产业市场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但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如产品操作过于复杂、终端设备价格昂贵、产品单一等,使得GPS产业市场反应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3]。在没有构建规模化的通用GPS信息管理平台下,为用户提供定位、跟踪等信息服务的GPS导航产品,就相当于一台没有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基本上处于单机工作状态,是无法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因此对构建具有通用功能的GPS移动信息综合管理平台的研究,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具有重要的现实应用意义。

1 GPS移动信息综合管理平台

GPS移动信息综合管理平台主要为用户提供定位、跟踪、预警等信息服务。它打破了限制GPS产业市场发展的局限性,建立了一个通用的跨行业、整合各种不同业务于一体的综合管理平台。在GPS移动信息综合管理平台上,可以实现将各个行业的不同业务整合到统一的平台,实现不同的操作流程在同一个信息管理平台上的交互,统一数据中心和身份认证,实现GPS移动信息综合管理平台下的多业务信息综合管理,极大限度地提高了使用效率和便捷度。

1.1 平台组成

GPS移动信息综合管理平台主要由5个基本模块组成,其中包括GPS数据采集模块、GPS数据接收模块、数据库模块、Web服务模块、Web用户界面模块,如图1所示。

1.2 平台基本功能

GPS移动信息综合管理平台的每个模块,执行着平台的一个基本功能。根据模块划分,可以将平台的基本功能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1)采集原始数据:主要由GPS数据采集模块负责,并通过互联网将GPS的定位数据发送到相应的服务器上。

(2)读取定位数据:主要由GPS数据接收模块负责,将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和还原,并存储到数据库中。

(3)更新数据库:主要由数据库模块负责,处理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和视图。

定位、跟踪、回放:主要由Web Service模块负责,通过系统运算将Web用户界面传来的数据参数返回到相应的数据集,并通过客户端浏览器显示客户所需信息。

(4)用户交互功能:主要由Web UI模块负责,通过提供用户交互界面,方便用户操作使用平台,查询并获取所需信息服务。

2 平台在现代物流方面的应用研究

GPS技术的突飞猛进无疑为现代物流的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GPS移动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在现代物流管理方面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降低现代物流运营成本、提升企业的服务质量、提高现代物流效率,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运输过程中的风险,提高了客户对整个现代物流行业的满意度[4]。

2.1 GPS移动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应用于现代物流的意义

2.1.1 降低现代物流运营成本

GPS移动信息综合管理平台为车辆司机选择最优行驶道路,减少绕行、车辆跑空等现象,节省时间,降低行驶费用;GPS移动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对车辆司机进行实时跟踪和准确定位,调度员和车辆司机利用管理平台互相进行数据短信沟通,大量减少了手机通讯产生的大量费用;GPS移动信息综合管理平台提高了运输效率,减少了出行运输车辆,降低了车辆的使用费用。

2.1.2 提升现代物流服务质量

GPS移动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可以实时为客户提供货物位置信息,及时反馈客户查询信息和疑问,为客户和商家之间的沟通搭建平台,最大限度地提升服务质量水平。

2.1.3 提高现代物流管理的效率

GPS移动信息综合管理平台综合利用各种资源,统一管理,密切跟踪每辆车的当前状态,合理安排调用距离最近、车型最合适的车辆快速投入工作运行,最大限度地避免车辆资源的浪费、闲置,大大提高现代物流管理的效率。

2.1.4 降低运输风险

GPS移动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对车辆和司机采取实时跟踪和准确定位,运输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抢劫、盗窃、紧急援助服务以及自然灾害等现象,一旦发现紧急状况,调度员可以通过管理平台迅速了解掌握相关车辆信息、位置,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尽可能地降低风险,减少损失。

2.1.5 提高客户满意度

GPS移动信息综合管理平台按照客户需求,保质保量、准时将货物送达指定位置,并实时更新货物位置信息,赢取客户信任度,提高客户满意度。

2.2 GPS移动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现状

2.2.1 车辆定位导航

GPS移动信息综合管理平台为车辆司机提供详细的导航信息,运输司机行驶在错综复杂的交通道路上,可以全程通过移动信息管理平台导航行驶,安全便利有保障。此外,调度中心可以实时跟踪、定位车辆位置,准确掌握运输车辆的行驶状况、行驶路线以及运输任务的完成情况,并及时将物流运输状态发布到平台供客户查询了解。

2.2.2 物流跟踪查询

GPS移动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可以实时跟踪运输车队的运行位置、出发时间、行车速度,并直观地反映在电子地图上[5]。通过查询数据库中提前设定的行车计划安排,可以快速对比运输车队当前运行状态于计划运行状态的差距,方便调度中心对车队行驶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突发状况迅速作出反应,调整车队当前运行状态,保证运输车队按时到达客户指定位置。

2.2.3 物流监控指挥

GPS移动信息综合管理平台为运输车队进行道路规划和最优行驶路径选择,在运输车队出发前将车队的行驶路线、行车区域以及车队到达时间进行准确规划,并将规划信息记录在数据库中,以便调度中心进行查询、指挥和调度。通过管理平台对物流运输车队实施监控,减少空车、闲置等浪费现象,提高整个物流系统的运输效率,降低运输管理成本。

2.2.4 铁路运输管理

基于GPS移动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和计算机网络,可以实时采集到流动在我国10万公里铁路网上几十万辆列车的运行状态以及货物状态[6]。在管理平台上输入所需查询列车的车号、车型,即刻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出该货车的全部运行状态以及所载货物的相关货物信息。

2.2.5 紧急救援

调度中心的指挥人员可以通过GPS移动信息综合管理平台与装载有GPS的运输车辆司机进行实时沟通和联系。按下相应的服务按钮,可实现即时通话,迅速将现场信息反馈给调度中心的指挥人员,调度员利用管理平台启动紧急救援中心,根据现场的反馈信息判断分析突发状况的等级水平,并针对突发状况的等级水平判断严重情况,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及时处理,尽可能地将损失降低到最小[7]。

2.3 GPS移动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在现代物流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在GPS的技术层次以及GPS产品成熟度两个方面还是存在下列问题[8]。

2.3.1 GPS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已经有了自身的卫星导航体系“北斗卫星系统”,但和发达国家的全球定位系统的开发和应用还是有很大差距的[9]。我国的导航体系大部分还是以军事应用为主,民用领域的发展还是相对比较缓慢的。现在很多物流企业的车载GPS模块以及定位导航设备的核心芯片大部分都是国外进口。由于技术水平,在实际运输过程中仍然存在山洞遮挡、地下隧道等全球定位系统无法定位到的区域。

2.3.2 企业重视度不够

国内很多资金充足、技术人才储备丰富的大型企业并没有足够重视GPS移动信息综合管理平台的研发问题,使得GPS移动信息综合管理平台的生产周期相对较长、产品产量种类有限、发展相对比较缓慢。

3 结语

综上可以看出,GPS移动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凭借其优越的跟踪、导航、预警功能在各个领域的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在现代物流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发现,虽然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相关研究的深入,相信不久现代物流的发展必会通过GPS移动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发挥优势,规避不足,不断提高管理的效率,降低成本。

摘要:文章首先对GPS移动信息综合管理平台进行了简要介绍,并重点对GPS移动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在现代物流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研究。最后总结了目前GPS移动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前景提出展望。

关键词:GPS,移动信息管理平台,现代物流

参考文献

[1]毛丽.基于GPS&GPRS的车载卫星定位导航系统设计[D].重庆:重庆大学,2007.

[2]周继峰.GPS-RTK测量在地质工程中的应用[J].环球人文地理,2016(8):62.

[3]马艳丽.基于互联网的GPS定位、跟踪、预警信息管理平台的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0.

[4]孔祥哲.GPS技术在现代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和问题[J].科技资讯,2012(15):29-29.

[5]巴兴强,朱海涛,李燊,等.基于出租车GPS大数据的城市道路交通运行状态判别方法刍议[J].森林工程,2015(5):110-113.

[6]于远诚.基于GIS/GPRS/GPS的物流车辆定位管理系统[D].舟山:浙江海洋学院,2014.

[7]赵芹.信息技术下现代企业物流管理理念研究[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8):98-100.

[8]肖国元.基于智能手机的GPS导航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08.

[9]刘旭峰.浅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GPS全球定位系统的异同[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4(3):221.

移动GPS 篇2

现在以GPS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为核心的GIS (地理信息系统) 设备正进入普及应用阶段。随着技术的发展, 各种移动定位终端已经深入我们的生活, 而同时人们需要更多基于位置的安全保障, 于是也向GPS提出了新的要求, 能否提供一种嵌入式GPS, 提供安防联防诸如巡查过程中保安移动信息服务, 位置监控调配服务等。不言而喻, GPS、微型嵌入式终端等技术, 必然成为GIS中一个新兴的重要研究领域。

本设计主要实现电子巡查系统 (图1) 智能终端两个关键技术环节:GPS信息获取以及空间位置信息、总台命令的无线交互传输。

系统设计

以往的保安巡查没有太多设备, 人均一个对讲机, 一条警棍。随着GPS的出现, 基站即总台对每个保安的地理位置信息的掌握成为可能。即每个保安配备一套GPS定位设备, 以及一套将自身位置信息发送给总台的无线收发设备。由于给每个保安重新配备一套设备成本高昂, 而且淘汰已有的对讲机不够现实, 于是, 将对讲机作为已有的信道载体, 便一举两得, 只须对旧的对讲机作局部电路的调整修改, 就能既方便又实际地构筑前所未有的安全体系。

利用主板与各个功能模块的结合组成移动智能终端。它包括MCU AT89S52、GPS接收模块、模拟调制解调芯片MSM6882、液晶显示模块L C D 1 6 0 2、语音合成芯片XF1M01, 见图2。

移动智能终端完成正向GPS数据采集、处理和发送, 以及反向对总台命令进行接收、识别、执行。

其中GPS模块一秒钟输出一次GPS信息, MCU将其收录, 并在显示模块上显示自身经纬度和时间日期。然后通过调制解调芯片将数据加载到对讲机然后无线传输给总台, 完成正向任务。

接着会有大约半秒种时间段等待总台命令, 若收到总台的命令, 即根据数据帧判断命令类型, 提取相应数据, 经MCU处理后执行相应的显示操作和语音提示操作, 完成反向任务。

当终端接收到目标命令信息并处理执行后, 重新发送回总台时前导码改变以表示命令接收成功, 使总台作出相应处理。例如前导码可以从“start”变成“start1”。

和以往功能单一, 界面欠缺人性化的便携式设备相比, 这个GPS数据采集处理传输一体化智能终端有了功能的扩展。首先, 每个保安可以在LCD显示屏上看到自己的所在经纬度、时间日期等信息, 给保安一个直观, 清晰的地理位置感。另外, 可以实时接收来自总台的命令信息, 经MCU处理后, 将总台派遣前往的地点经纬度显示在LCD屏幕与自身位置加以对比, 实现信息的透明化。另一个改进是语音提示智能化以及角度偏置的计算, 通过接收总台发出的目标派遣地点经纬度, 与自身位置比较后, 明确清晰地提示保安该往什么方向走多远。系统终端采用51系列的单片机作MCU。用调制解调芯片把信号加载到对讲机实现无线传输代替独立的无线通信模块。液晶屏选取简单易用的LCD1602。方案大大降低成本, 而且稳定可靠。

为了使系统工作尽量的稳定, 功能尽量的多 (上行下行都有各自的处理执行时间) , 以及数据更新尽量的快 (GPS数据一秒一帧, 系统处理不够用可将其改成两秒一帧) , 系统必须制定一个合理的时序以便统一分配时间。

MCU控制各个功能模块工作可参考图3的时间安排。

如图3所示, 在1秒时隙内, 先接收GPS信号 (图中GPS表示) , 经采集后再发送给调制芯片 (图中Send_data) , 然后控制LCD显示 (图中LCD) , 显示完毕后开始等待接收总台命令信号, 等待直至下一秒的到来, 相隔大约0.6秒。若下一秒到来前没有命令信号则转入下一个循环;若下一秒到来前有接收到命令信号则进入接收程序 (图中Receive_data) , 经过短暂的数据处理时间段 (图中process) 后再启动显示 (图中LCD2) , 然后驱动语言芯片发音 (图中Speak) 。成功收到命令信息后, 下一周期的“Send_data”将改变前导码以反馈给总台。

硬件电路设计

M C U

本设计采用AT89S52作为MCU, 其中P0口与P1口的2, 3, 4控制LCD1602;P1口的5, 6, 7作为同步串口控制调制解调芯片MSM6882;串口的RX接收GPS数据, TX发送语音数据 (见图4) 。

G P S模块

设计采用u-blox公司的GPS接收模块nr-86, 该模块体积小重量轻, 集成高灵敏度、低功耗的NemeriX芯片方案于设计中。本模块能快速定位, 1Hz导航更新频率, 并可以对16颗卫星进行同时跟踪。支持WGS-84的数据协议。它接口简单, TTL电平串口输出NMEA-0183格式的数据, 只须连接模块的TX端与51单片机的RX端, 另外单片机P1.0与模块的RESET端相连, 以控制模块复位。本设计采用NMEA默认格式中的$GPRMC协议, 是由于该协议精简, 信息覆盖面广, 数据容易被单片机采集处理。

调制解调芯片MSM6882

在设计时, 89S52单片机通过同步串口与该芯片相连, 然后由芯片把信号调制到模拟信道, 再将信号加载到对讲机 (PTT) 上, 由对讲机实现无线传输。单片机CLK引脚的输入时钟周期应在0.42μs到1.35μs范围内, 通过可调电阻调节调制信号输入到电台的幅值。信号一路经信号限幅后送入MSM6882的AI引脚, 另外一路经放大、检波、幅值比较后送入单片机, 以作为载波检测信号。当系统检测到该信号时, 可以采取延时发送的方式来避免同频干扰和信道阻塞。

语音合成芯片XF1M01

语音合成芯片XF1M01通过异步串口接收待合成的文本, 它内含GB-2312汉字字库, 外接单支三极管驱动扬声器, 即可实现文本到声音 (TTS) 的转换, 设计中音频输出通过功放再送给扬声器, 以获得较大音量, 适应户外环境。

结语

所设计的嵌入式智能移动定位终端, 经过实物调试成功。巧妙利用低成本硬件实现了GPS的信号采集、处理、传输等功能。设计通过低成本的设备改良制作出了智能移动终端, 实现总台对保安位置等信息的掌握, 监控。本设计巧妙地运用原有对讲机网络作为数字通信媒介, 使得成本更低应用更方便。另外语音合成文本芯片的运用简化了硬件的开发。

参考文献

[1]何立民.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1990

[2]刘大杰.GPS原理与数据处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6

[3]NR-86 datasheet, u-blox

[4]MSM6882 datasheet, OKI

移动GPS 篇3

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全球定位系统) 是由美国国防部于1973年提出, 历时20年建立起来的新一代精密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PS作为一种全球性、全天候的连续、实时定位系统, 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的能力, 能为用户提供连续、实时、高精度的三维位置、速度和时间基准[1,2]。

目前, 我国正在实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Bei Dou (COMPASS)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建设工作, 规划相继发射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 建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按照建设规划, 在2012年前后,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首先提供覆盖亚太地区的导航、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能力。在2020年前后, 建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长期以来, 我国GPS接收机以国外引进为主, 大多数接收机还都是基于国外的GPS专用处理芯片, 不仅价格昂贵, 而且性能上受到国外技术限制, 无法满足军事等领域的要求[3]。由此可见, 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PS数字接收机具有战略意义, 自主开发GPS接收机不仅可以突破国外的技术限制, 使GPS接收机适用于高动态、实时性要求较高的环境中, 而且可以为开发“北斗”导航定位接收机, 促进“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积累宝贵经验[2]。本文主要介绍以GP2010为核心的GPS前端系统的设计。

1 移动GPS前端整体设计

该设计是围绕Zarlink公司的专用芯片GP2010进行的, 天线接收到GPS卫星发射的L1频段载波信号, 首先经过无源带通滤波器和低噪声放大器后, 进入GP2010芯片。通过三级下变频, 经过放大、滤波等调整后将射频信号转换为中频信号, 然后由两比特模数采样器转换为数字信号, 以便后续基带电路进行相关处理[4,5]。

1.1 前端射频信号处理模块GP2010

GP2010是Zarlink半导体公司生产的GPS接收机射频前端专用芯片, 提供了一个低功率、低成本和高可靠性的GPS射频前端解决方案。该芯片采用TQFP44封装, 工作电源为3~5 V, 功耗200 mW (3 V电压) 。天线接收到的卫星L1频段导航定位信号, 经过无源滤波器、低噪声放大器以及阻抗匹配的微带线路输入到GP2010, 完成1.2节中设计的下变频方案, 从而实现射频信号到数字中频信号的转换。

GP2010包括片上频率合成器、分频器、混频器、自动增益控制器 (AGC) 和一个提供符号与量级数字输出的量化器。利用该专用芯片仅需少量的外围电路及少许电子元件, 即可构成一个完整的GPS接收机射频前端电路。该专用芯片可与Zarlink公司生产的12通道数字相关器GP2021相关器或GP4020基带处理器配套使用, 组成一个完整的GPS接收机硬件平台。该专用芯片虽然可完成频率合成、混频、滤波以及模数转换等主要功能, 但基准时钟的晶体振荡器匹配电路、第一级中频滤波电路和第二级中频滤波电路由片外完成, 必须自行设计。第三级中频滤波器为片上滤波器, 滤波在片内完成, 其输出中心频率为4.309 MHz的中频信号[6,7]。

1.2 第一级中频滤波电路设计

GP2010进行三级下变频时, 本振信号混频会同时产生卫星信号的上边带和下边带, 在混频器之后采用三级中频带通滤波器选择下边带, 滤去上边带和漏进来的信号, 利用三级优化滤波来提高接收机抗干扰能力。GP2010的第一级下变频将卫星导航定位信号由1 575.42 MHz下变频为175.42 MHz。第一级中频滤波器放置在一级变频的输出端和二级变频的输入端, 达到对一级中频进入二级混频时的干扰信号、二级中频的镜频干扰信号以及射频的镜频干扰进行有效滤除。当然这些都能通过RF滤波器来进行消除, 但根据Zarlink半导体公司生产资料要求, 仍然推荐使用第一级的中频滤波器。GP2010的第一级混频输入需要DC偏移来实现最大的中频信号处理空间, 通常第一级中频滤波应该包含一个DC连接, 它通过1只上拉电感器来实现。同时考虑到从第一级到第二级的信号之间存在交流耦合, 因此对路径进行交流去耦, 在设计中交流去耦电路采用了两个带有谐振器的耦合可调的IC滤波器完成[8]。第一级中频滤波器的电路原理图如图1所示。

1.3 第二级中频滤波器的设计

第二级滤波器串接在二级混频后的中频输出与三级混频的输入之间, 以达到对二级混频输出的中频信号进行滤波, 减小对三级混频的干扰。由二级混频输出差频信号的特点可知, 要求该级滤波器的中心频率应为35.42 MHz, 带宽为±1 MHz。根据Zarlink半导体公司有关GP2010相关资料要求, 该滤波器插入损耗1.4~1.8 dB之间, 带宽为2 MHz, 同时对带外信号至少要求20 dB的衰减。第二级中频滤波器的电路原理图如图2所示。

2 GPS射频前端实际电路板

设计成功的GPS射频前端实物如图3和图4所示。该电路扳的接口共有4个, 分别为:电源接口、RF输入接口、中频输出接门以及基带处理器连接接口。各端口描述如下。

(1) 电源接口:

外接5 V的直流电压, 经LM1117电源模块输出给GP2010及天线3.3 V的工作电压。

(2) RF输入接口:

接前面设计的有源天线。

(3) 中频输出接口:

该接口输出4.309 MHz的模拟中频信号, 其直流偏置电压约为1.7 V。

(4) 基带处理器连接接口:

该接口有14个管脚, 该端口主要输出量化的数字中频信号以及其他控制信号, 同时, 5.714 MHz的采样信号也通过该端口进入GP2010。

3 前端测试结果与分析

为了定性了解所设计的GPS射频前端性能, 需要对其进行主要指标测试, 包括下面几个部分:一为输入端口驻波比测试;二为射频前端变频能力测试;三为射频前端整体增益测试;四为射频前端整体噪声系数测试。但是由于实验室的实验设备有限, 所以只对电路板的前端变频能力和整体增益进行测试, 下面分别给出测试平台结构及测试结果。

3.1 射频前端变频能力测试

通过GT-201扫频仪输出一个正弦信号, 用AT6030D频谱分析仪测量各级的输出频率。由于扫频仪比较难调出一个精确的1 575.42 MHz的信号, 只能调出附近值, 本次实验输出信号频率为1 575.25 MHz。射频信号经过第一级混频器和1 400 MHz的本振信号进行混频, 输出的第一中频理论值应为175.25 MHz, 实际测量值为175.57 MHz, 可以看出测量值和理论值基本上差不多。第一中频信号进入第二级混频器, 本振信号为140 MHz, 第二中频理论值应为35.57 MHz, 实测值也是35.57 MHz。第二中频再进入第三级混频器, 第三级混频的本振信号为31.11 MHz, 那么第三中频输出的理论值为4.46 MHz, 实测为4.42 MHz, 各级频率如表1所示。

3.2 增益测试

由于该射频前端的射频输入端口阻抗为50 Ω, 而GP2010的模拟中频输出端口的阻抗非50 Ω, 为1 000 Ω。因此, 增益的大小只能通过电压的增益来判断。输入射频信号由信号发生器输出, 如图5所示, 中频模拟信号的输出幅度由DS1102CA示波嚣进行测量, 如图6所示。通过对比射频输入信号和中频输出信号的电压幅度可以得到整个前端的增益。

从图5可以看出, GPS射频前端的信号功率为-90 dBm, 转化为电压是7.07 μV。由图6示波器测试得到的射频前端中频输出端口波形可以看出, 此时的信号幅度为22 mV, 通过计算信号前后的电压增益, 可知前端的整体增益大致为70 dB。如果再加上整个射频电缆的损耗, 那么整个前端的增益差不多为72 dB。

4 结 语

该设计对硬件电路板、测试过程以及结果进行了分析, 主要测试了变频结果和整体增益大小, 从测试结果可以得出:设计得到的GPS射频前端可以比较好地完成下变频, 而对于放大部分, 由于实验仪器的限制, 只能测试到72 dBm, 这些宝贵的数据, 对于进一步对GPS前端系统的研究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建坡, 李军杰, 牛伟民.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J].科技资讯, 2008 (24) :1-2.

[2]谭述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与思考[J].宇航学报, 2008, 29 (2) :391-396.

[3]寇艳红, 沈吉, 张其善.GPS接收机专用芯片组技术发展[J].全球定位系统, 2005 (2) :15-19.

[4]李杨.GPS射频前端设计及GPS信号捕获方法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 2008.

[5]黄劲松, 刘峻宁, 刘成宝, 等.GPS信号载噪比研究[J].武汉:武汉大学学报, 2007, 32 (5) :427-430, 434.

[6]AKOS Dennis M, JAMES B Y.Implementation of a directdigitization GPS receiver front end[J].Microwave Theoryand Techniques, 1996 (12) :2334-2339.

[7]CHASTELLAIN Frederic, BOTTERON Cyril, FARINEPierre-andre.A low-power RF front-end architecture for anL1/L2 CS GPS receiver[J].International Technical Meet-ing of the Satellite Division, 2005:628-634.

移动GPS 篇4

当今是互联网是时代, 手机app软件已经深入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各个角度服务着社会。目前国内外考勤系统仍然存在许多弊端和不便, 不论技术含量高低都有一个共同点, 那就是考勤的人必须要到考勤系统的终端附近完成一次考勤过程。而且, 现状工作形式也有非常大的变化, 给考勤带来困难, 例如, 如何对出差在外的员工考勤, 如何对业务人员考勤等等。现在, 随着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广泛普及, 考勤方式发生了变化, 例如考勤设备可以用智能手机代替, 用手机定位替代现场考勤等。因此本文要设计一个基于GPS定位技术的手机考勤系统。整个系统分为两部分: 系统服务平台和手机终端平台。使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终端登陆考勤系统完成一次考勤操作, 手机终端将所在位置的物理坐标 (即经纬度) 和考勤人员的登录信息 (员工编号, 姓名、部门和考勤时间) 通过GPRS网络、3G网络或者Wi Fi (无线局域网络) 发生到服务系统, 系统服务平台能够根据手机终端将手机终端发送过来的考勤信息保持到数据存储系统, 并能够形成各种统计分析数据及图表。

2 系统架构设计

2.1 系统部署

本文的方法是利用GPS技术和无线网络技术搭建一个多用户的实时交互系统。本系统的执行步骤:

第1 步:用户通过他们的移动设备登录;

第2 步:每个移动设备连接到全球定位系统来捕捉每个用户自己的位置信息;

第3 步:每个移动设备连接到无线网络的位置信息发送到服务器;

第4 步:服务器获取所有登录用户的位置信息, 并把它们转化为二维坐标, 并产生一个相应的数字地图;

第5 步:服务器发送到用户的移动设备一个显示用户的位置的数字地图;

第6 步:移动设备用户的位置更新的条件下, 重复步骤2, 3, 4, 5;

第7 步:当用户的新位置符合要求的条件触发一个虚拟的互动, 执行和完成的相互作用。

步骤7 中所描述的虚拟互动的触发条件是用户之间发生碰撞, 即用户之间的距离是小于服务器预先设定的距离范围。

2.2 系统实现方案

本系统架构是一种利用多用户移动位置的实时交互移动应用技术, 是一个多用户系统。图1 显示了这一技术方法的具体步骤。我们将假设P1 作为主动方, P2 作为被动方。以下是两个用户在本架构下交互的演变过程。

步骤1:游戏的客户端安装在M1 和[M’1…M’m] 上, 作为[M1…Mm] 的子集对应的是[P’1…P’m] 的移动设备, 接收GPS卫星定位返馈数据, 即M1 和[M’1..M’m] 的坐标 (经度, 纬度) 。

步骤2:游戏的客户程序调用M1和[M’1…M’m]的无线通信模块, 接着通过英特网发送各自的位置数据 (经度, 纬度) 给游戏的服务器。

步骤3:服务器接到的GPS坐标 (经度, 纬度) 为二维坐标 (xi, yi) , 然后发送给Mi。每个二维坐标对应的动态位置Li[L1... Lm] 由服务器确定。

步骤4:施动用户P1 可能在终端设备M1 上的数字地图观察到被动的用户。P1 为了完成I1 任务, 直接从L1 走到L’1。

步骤5:游戏的客户程序调用嵌入在M1 上的定位模块并且接收从GPS卫星传来的新的设备M1 地理位置的信息 (经度, 纬度) 。

步骤6:M1 设备实时的传递位置数据给游戏的网页服务器。服务器通过二维的算法的转换决定施动用户的位置在L’1 的更新。

步骤7:服务器执行判断的过程, 并且发送通知给M1 的客户端去触发虚拟社交I1.

步骤8:服务器验证I1 是否执行成功。

被动用户可以通过他们的终端设备[M’1….M’m] 上的数字地图观察到主动用户接近L’1. 这样会有两种结果:

一种情况是, 被动用户的M’j (j ∈ [1…m]) 同时改变自身的位置为P1, 这样将导致虚拟交互I1 失败。服务器会发送信息给客户端M1 告知失败的信息。主动用户也会被通知他的交互I1 执行失败的信息。

另外的一种情况是, 被动用户没有改变物理位置, 而这就意味着他是在有效的位置范围内, 这样的结果是交互I1 成功的执行。服务器会发送信息给客户端M1 和M2 (被I1 影响的客户端) 。主动用户和被动用户会被通知交互事件I1 成功的执行。

3 系统功能

(1) 服务端包括权限管理、系统管理、用户管理、查询统计、请假管理等5 大功能模块、系统公告。其中:

1) 权限管理包含定义角色例如系统管理员、员工、人力绩效管理员、各级领导, 以及每个角色对于的功能范围。系统管理员只能登陆服务端, 主要对系统进行一些设置, 例如设定考勤范围, 可以在百度地图上为某机构确定一个有效考勤的范围;员工是指被考勤的对象, 只能登陆客户端;人力绩效管理员是日常使用服务端查询统计考勤信息的工作人员, 是服务端的主要使用者;各级领导主要使用服务端的查询统计功能以及请假审批功能。

2) 系统管理主要包括考勤范围设置、设定各种用户角色并分配功能权限功能。

3) 用户管理主要包括用户的注册审核、查询、添加、修改、删除等功能。

4) 查询统计主要包括查询和统计功能。可以按姓名、性别、所在部门等条件查询某人的考勤情况。按日、月、年、直属科室和部门等几个维度统计考勤信息, 生成统计表, 也可以按考勤地点统计考勤信息, 分析用户考勤习惯。

5) 请假管理主要包括请假审批功能, 不论是语音、电子请假申请单, 还是拨打系统电话, 都要给予批复意见。

6) 系统公告功能主要是向已经注册的用户推送公告软文。

(2) 终端系统主要包括用户管理、定位考勤、用户提醒、查询和请假功能。其中:

1) 用户管理功能主要包括用户注册、修改密码、更换头像等基本操作和登录功能。

2) 考勤功能主要包括定位考勤功能, 记录当前的时间、地点的经纬度信息, 并发送服务器。

3) 用户提醒功能主要是对用户提示一些贴心提醒服务, 例如天气、考勤提醒等。

4) 查询功能主要是查询自己当天、当月、当年的考勤或者缺勤的信息及统计信息, 以及考勤地点分布信息。

5) 请假功能主要是提交请假单或语音请假留言、直接拨打请假电话等功能。

4 系统实现

系统采用B/S结构。客户端可以采用html5 技术, 结合j Query技术实现。html5 技术可以跨平台发布成Android和IOS客户端, 也可以用网页形式支持所有PC和移动端系统。也可以用Android或者IOS技术实现。

用户当前地位位置信息的获取, 可以通过手机的GPS模块获取, GPS定位技术受周围环境局限, 在室内或者大型遮挡物旁误差较大, 在室外误差基本在10 ~ 30 米。在获取定位信息时, 尤其要注意, 最初获得的一些坐标非常不稳定, 跳跃幅度较大, 需要把用2秒后的数据, 因此在考勤时, 最好做一个异步线程完成此功能。

服务端采用J2EE技术实现, J2EE使用多层分布式模型, 应用逻辑按功能划分成组件。J2EE的三层体系结构, 即表现层, 业务逻辑层和数据持久层。表现层主要指用户界面, 我们已经用html5 实现客户端;业务逻辑层主要是出来业务数据, 系统复杂性主要体现在这里;数据持久层主要完成业务数据存储和有关数据安全、完整性控制、数据一致性和并发操作。采用J2EE技术能够降低维护成本, 简化管理, 适应大规模和复杂的应用要求, 可以适应需求的改变, 访问异构数据库, 提供系统安全性。

应用MVC模式, 即模型- 视图- 控制器的简称, 在模型部分实现业务逻辑, 通常用Java Bean或EJB实现;客户端的部分就是视图部分, 提供用户交互功能;控制器是模型和视图沟通的桥梁, 将模型与视图匹配在一起, 共同完成用户请求。数据库使用mysql实现, 轻量级数据库, 性价比高。

摘要:随着移动网络的发展, 移动设备软硬件技术不断成熟, 基于移动网络的应用软件深受广大用户的青睐。本文实现了一个基于GPS定位技术的移动平台考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 摘要包括系统部署、移动设备和web服务交互方案、系统主要功能和实现部分。主要完成服务器与移动设备之间如何进行游戏交互。

关键词:GPS,web服务,考勤

参考文献

[1]夏敬潮.叶世榕Wi-Fi辅助下附有高程信息的GPS定位[J].武汉大学学报 (信息科学版) , 2011 (01) .

[2]刘正, 陈强.基于Android的GPS应用中的研究与开发[J].中国西部科技, 2010 (32) .

[3]张丽娜, 杨志强.手持式GPS定位误差的研究[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06 (12) .

[4]刘靖桐.面向Web2.0的web应用前端开发框架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 2014 (01) .

移动GPS 篇5

关键词:GPS/GSM,移动终端

1、GPS/GSM移动终端基本功能设计

本设计主要工作是设计基于GPS/GSM的移动终端, 从题目可以得出, 该设计要实现GPS定位和GSM传输的移动终端, 进一步来说从现实生活中来看, 主要涉及到车载监控系统, 因此还要求对车辆的状态以及车辆各种纤细的实时监控。车载移动终端具备以下主要功能:

(1) GPS定位功能:这就需要涉及到GPS信息接收装置, 可以及时的确定车辆的位置, 即可以不受时间, 空间, 气候, 昼夜等因素, 随时都可以通过GPS接收机知道车辆目前的位置信息。

(2) 信息采集功能:车辆状态信息的采集, 如车辆的油量, 行车速度, 是否有其他故障, 以及一旦车辆被盗, 是否能及时跟踪并确定车辆位置状况等信息能够很好的采集并转化成数据形式以便传输和存储。

(3) 信息发送接收功能:当数据采集好以后, 若不及时传输给远方的监控中心, 采集的数据也就变的毫无意义可言, 这里主要是通过GSM网络, 利用短消息的传输时间短, 网络覆盖率高, 信息包含量大等优点使监控中心和移动终端进行对话。因此要求移动终端不仅可以发送采集到的数据, 还应该接受来自监控中心的指挥信号, 并且作出相应的动作来完成服从指挥的整个过程。整个系统实物如图1所示:

2、GPS/GSM移动终端硬件构架设计

本设计的硬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由GPS接收机, GSM MODEM以及连接和处理信息的中间设备组成。GPS接收机采用目前比较流行的美国GARMIN公司的GARMIN25接收机, 其具有并行12通道瞬间锁定可视卫星、全屏敝封装具备优秀抗电磁干扰特点、标准NMEAO183语句可选择输出等特点。GSM MODEM采用西门子的3508手机模块, 主要用于发送和接收短消息, 该手机主要是可以直接将数据线与电脑相连, 通过串口工具或者程序来控制手机的短消息的收发。处理信息的中间模块主要采用市场占有率很高的三星公司的ARM7芯片S3C44B0X为核心的开发板, 选择S3C44B0X是因为其主要是为手持设备设计的低功耗, 其片内外资源十分丰富, 处理器工作主频达到了66MHz, 开发十分方便, 已经被广泛应用于PDA、移动通信等领域, 而且价格也相对较低廉。将以上三个部分适当的组合起来就是本课题的硬件部分, 系统整体设计结构图如上图2:

3、结语

本论文主要从设计的角度出发, 着重阐述了本设计的主体框架, 包括基本功能设计、硬件构架设计。其中, 基本功能设计详细阐述了本次设计主要要实现的功能, 包括定位和监控, 硬件构架设计主要介绍了本次设计所采用的硬件及其型号, 以及硬件实现框图。

参考文献

[1]俞侃.GPS车载定位终端的设计和实现.华中科技大学硕士论文, 2005.

[2]GPS/GSM通信协议.上海麦宏北京科技分公司技术文档.

[3]管耀武, 杨宗德.《ARM嵌入式无线通信系统开发实例精讲》.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

移动GPS 篇6

关键词:移动机器人,GPS,定位,轨迹生成,路径回放

0 引言

机器人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复杂环境的探索工作中。机器人要实现在复杂环境中漫游与避障,应具有自主建立环境地图、传送地图的能力,如果要完成某些特定任务,还应具有远程遥控操作能力。而机器人的路径回放及机器人实时位置的确定,有助于机器人避障及环境定位功能的实现。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可通过增加机器人的运行时间和观测次数来提高地图的估计精度[1]。本文通过在移动机器人的运行过程中增加高精度GPS定位模块,实现机器人的轨迹生成、路径回放及定位功能。

GPS是一种具有全方位、全天候、全时段、高精度的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以及用户部分组成。空间部分主要使地面上任意一点随时随地观测到4颗以上卫星[2];地面控制部分用于收集卫星传回的信息,获取必要的导航和定位信息;用户部分则根据地面控制部分计算出的数据,按照定位解算方法确定用户所在地理位置的经纬度、高度、速度、时间等[3]。GPS系统工作原理:地面控制部分测量出多个已知空间位置的卫星到用户接收机之间的距离及角度等信息,综合多颗卫星数据即可计算出机器人所处的具体位置。

本文设计的移动机器人可通过融合复杂环境中的各种传感器信息,实现对自身运动的闭环控制及在复杂环境中的避障功能;通过安装GPS模块,可实现在复杂环境下的自主漫游功能[4]。

1 移动机器人电器系统设计

移动机器人的电器系统是整个机器人的设计核心,主要包括电源模块、传感器模块、臂部模块、底盘模块、GPS定位模块等[5],如图1所示。

底盘模块采用带编码器的空心杯减速直流电动机2342L012,其额定电压为12 V,输出功率为17 W,输出转矩大,减速比高,用于智能小车中转速反馈控制时可使转速稳定性高。传感器模块包括红外传感器和超声波传感器,采用复合滤波算法使机器人具有良好的避障功能[6]。GPS定位模块协助机器人实现地图生成和定位的功能[7,8]。臂部模块为安装有金属材料的机械臂和机械手,在GPS定位基础上实现固定位置取放材料功能。

2 基于GPS的轨迹生成及定位

本次实验致力于通过扩展板的模块化和轻量化,实现移动机器人更多功能,因此选用Microduino扩展板,功能模块可相互堆叠,即插即用,使扩展板的功能迅速得到扩展。Microduino扩展板包含核心模块、GPS定位模块、记录模块、电池模块、显示模块。

2.1 GPS定位模块组成

GPS定位模块由GPS天线、电源、变频器、信号处理模块、应用处理模块等组成,如图2所示。软件部分包括内软件和外软件,内软件是指GPS单点定位软件或固化在中央处理器的自动操作程序等;外软件是指GPS数据处理程序。

电源开启后,GPS天线接收卫星发射的电磁波信号,捕获到按一定卫星高度截止角选择的待测卫星信号,并跟踪这些卫星,获得必要的导航和定位信息及观测量;变频器和信号处理模块对接收到的GPS信号进行变换、放大和处理,测量出GPS信号从卫星到GPS天线的传播时间,解译出GPS卫星所发送的导航电文,实时计算出移动机器人的三维位置,甚至三维速度和时间。

2.2 GPS定位模块连接

图3为GPS定位模块引脚连接。GPS定位模块电压供电范围为3.3~5V,将GPS定位模块与Microduino扩展板的其他模块进行串口匹配,1PPS作为秒脉冲输出引脚。Microduino扩展板默认与GPS定位模块的串口通信引脚为RXA,TXA,用于与外界端口连接。USB端口(USBDP,VDD)作为与PC机传输数据的实际接口。GND为接地线,引脚18,20,22须连接在一起。BOOT引脚在正常工作时不需要连接,悬空即可。

2.3 GPS漫游实验

将安装好GPS定位模块的移动机器人置于人流稀疏地段,GPS定位模块可自行供电,上电后红色LED闪烁。按下启动键,GPS定位模块的绿色LED闪烁,表示该模块已连上卫星,按下SD卡启动键,SD卡开始读取GPS数据并记录。选择运动场作为本次实验的起始点,图书馆作为终点,总距离约为1 000m,实验过程持续约30 min。该机器人自带避障功能,可避免运行过程中发生碰撞。

为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进行3次实验,除不可抗拒因素外,实验环境完全相同。第1次实验结束后,按下结束键切换至下一段记录,连续运行3次,并取最优结果。最后关闭电源,结束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GPS定位模块显示器可显示时钟、经纬度、运行速度、连接卫星个数、海拔高度、信号强度等信息,便于观测。

2.4 基于谷歌地图的室外运动轨迹生成

实验中自动生成的存储文件以特定的地图格式置于存储器中,文件名可自行设置。生成的数据流以GPX格式文件存储于GPS定位模块的存储器中,数据流信息包括时间、位置、速度等,由Microduino扩展板进行处理,PC机只需接收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绘图即可。

将实验结果导入谷歌地图中,即可在谷歌地图上自动生成移动机器人的运动轨迹,如图4 所示。点击运动轨迹的任意一点即可显示该点的经纬度、海拔高度、运行速度等。GPS定位模块的单点定位精度约为3~5m,实验结果在速度和路线上有细微差别,但可表明移动机器人能够实现路径回放功能。若对移动机器人进行适当控制,可实现机器人在未知环境下的自主漫游。

2.5 基于Matlab的室内机器人路径回放

在相同的环境下进行3次室内实验,取最优结果。机器人沿实验室墙边自行漫游,运行完毕后,采用Matlab软件将其结果进行回放并处理,结果如图5所示,其中x,y分别为横向、纵向坐标。

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实验结果,经Matlab处理后,路径回放结果符合实际情况。可见GPS定位模块在室内也可实现路径回放功能,并协助机器人实现定位及避障。

3 结语

通过对移动机器人的GPS轨迹生成及定位进行实验研究,实现了移动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漫游及运动路径回放功能。通过GPS定位模块对移动机器人进行实时定位,在定位精度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下一步将改进机器人外形及优化性能,使该机器人实现更多功能。

参考文献

[1]张小红,郭斐,李星星,等.GPS/GLONASS组合精密单点定位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0(1):9-12.

[2]李倩.GPS/INS组合导航系统研究及实现[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0:105.

[3]何正斌.GPS/INS组合导航数据处理算法拓展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2:109.

[4]张涛.GPS/SINS超紧密组合导航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160.

[5]梁栋,尹晓红,王梦晴.移动机器人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科技信息,2014(9):33.

[6]叶加伟.GPS接收机捕获跟踪算法研究及FPGA设计[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9:84.

[7]滕云龙.GPS接收机数据处理技术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1:112.

移动GPS 篇7

1 车载移动控制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与结构组成

在车载移动控制信息系统中, 各种单位进行分类管理, 并对路网建立拓扑关系, 主要依据GIS组织管理路网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GPS接收机则不断实时接收卫星信号, 然后转换为位置坐标信息, 并且与地图数据不断进行匹配, 这是一种比较典型的GPS、GIS集成的工作形式。

本系统主要包括网络传输及控制中心、移动信号发射与接收系统、视频监控信息采集系统。

系统具体所用设备有:GPS与GIS集成软件、GPS信号处理软件、语音识别软件、工控机 (含多媒体设备) 、操作系统、车轮记速设备、电子地图、GPS接收机、电子罗盘等。

2 车载移动控制信息系统的工作原理

2.1 GIS与GPS的集成工作原理

组成GPS+GIS的各种车辆电子导航系统可以用于广大交通系统, 可以利用GPS接收机和GIS中的电子地图的实时差分定位技术, 也可以直接采用GPS方法来对GIS不断作实时更新。这是最为简便、实用, 也是费用最低廉的集成方法。集成模式依据复杂程度、价格等, 存在以下几种。

矢量/栅格电子地图+GPS差分定位。集成系统可使定位精度高达到3m以内, 主要是通过固定站与移动车船之间两台GPS伪距差分技术, 并且时常需要组建通讯联系, 联系可以是双向的, 也可以是单向的, 也就是把GIS系统放在固定站上, 从而构成车、船现状监视系统, 也可以只放在车上, 构成自动车辆导航系统, 联系双方均由GIS与通讯系统组成, 使之构成交通信息系统中的监测导航、指挥、网络。

栅格式电子地图+GPS单机定位。集成系统为了能够实进行辅助导航, 实时地显示出移动车辆当前所在位置, 优点是不需要实时通讯, 价格比较便宜。缺点是定位精度不是很高, 系统自动化程度也不算高。

矢量电子地图+GPS单机定位。集成系统能够引导驾驶员以最快速度地到达目的地, 并且可用多媒体方式向司机提示, 它缘于根据目标位置 (车辆行驶时输入) 和车辆现在所在位置 (由GPS实时测定) 自动计算然后显示最佳路径, 也可提供多种其他方式的路径让司机选择。但矢量地图 (交通地图) 数据库需要成本较大, GPS测定误差可设法不断对其进行改正和补偿。

2.2 GIS与GPS部分的数据接口

2.2.1 实时接收GPS信号

为了能够实时接收GPS信号, 采用GPS信号处理软件与DDE进行相互通讯。DDE是各过程之间的通讯机制 (IPC) , 它为使相互合作的各应用程序能够相互交换数据, 使用Windows消息和共享内存, 而且DDE中潜在着一种协议, 通讯时发送和接收应用程序之间在交换数据时必须严格遵守此协议。所以DDE非常适用于从一个应用程序往其他应用程序来传递数据, 对于用客户机/服务器 (C/S) 的术语来说, 大量数据的提供者就构成一个传递数据的服务器, 而数据的各个接收者就是DDE的客户机, 在DDE中, 所有客户机的应用程序与服务器应用程序必须都采用一致的数据格式, 集成系统将 (经度, 纬度, 速度, 方向, 高程, 时间) 作为DDE对话格式。

2.2.2 GPS信号的实时交互处理

通过设置一个数据接口, GPS获取到的数据最终可以加入到GIS系统中去。此接口可以采用某种特定的、标准的GIS格式, 制定一个专门的GPS/GIS数据接口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这是因为GPS数据是三维数据、全矢量等特点, 而采用此类格式的话往往容易造成数据的丢失。国家测绘局早就已经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 并且完成了该接口标准草案的制订, 可以预计不久的将来, 此标准将作为行业标准进行颁布。该接口标准能够非常有效地描述实物的属性、坐标数据等, 并且能够非常方便地被GIS软件导入, 此接口的标准严格采用了ISO/TC211中对地理信息 (Geographic Information) /地理定位系统 (Geomatics.Positioning System) 制订的框架。

3 车载移动控制信息系统主要功能

3.1 信息的显示功能

包括地图内容的显示、漫游、缩放、图形的多角度任意旋转;并且通过对地图进行缩放, 显示出车辆在电子地图上的实时位置;实时显示行驶车辆的当前位置和运动轨迹、速度、运动状态轨迹、跟踪图像。通过漫游、查询、鸟瞰、图层控制、路径分析及测距窗监控等基本地图操作, 实时向司机分析出现场的实际状况, 为司机的决策提供支持。

3.2 数据的查询功能

包括图形与属性的相互查询;随机导航、最佳路径导航等多种导航方式的查询;最佳路由的选择、路径的查询, 并且可任意分别设置可经由点及不可经由点;查询GPS漂移误差的纠正的情况;车辆的行程轨迹查询等。

3.3 系统实时监控及跟踪功能

行驶车辆跟信息控制系统始终保持联系、互动, 行驶车辆的运动状况都时刻在信息控制系统的掌握之中, 比如:车辆属性、车辆的控制状态、车辆的行程跟踪、跟踪频率及四周道路情况等;当GPS信号突然消失时, 能够依据前段信息, 大概估推出车辆的当前位置。

3.4 卫星状态信息的指示功能

系统提供当前GPS信息的卫星位置情况及其所发信号强弱的指示。

4 运行情况及发展趋势

通过将本系统作为子系统嵌入到车辆智能交通系统中, 能够完成用户行驶过程中提出的各项任务, 主要是通过服务器向各终端用户提供导航数据服务, 这种服务通常是通过蓝牙、有线网络、无线网络等方式实现导航终端内的数据更新。但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 例如:由于外界干扰 (如电磁干扰、高楼及树木遮挡、信号反射等) 导致定位不够准确, 从而影响了系统的效率。从系统设计的角度来考虑, 还存在将多媒体数据捆绑过多的情况, 而不是对多媒体数据分别采用独立的信道, 再一个就是传输数据量大, 带宽有较大压力, 需要进一步采用其他编码技术来改进。

5 结语

总而言之, 随着国家总体经济高速增长, 汽车工业已成为整个国家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因而我国汽车工业在国家总体经济高速发展的带领下也会得到相应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智能系统将会出现在智能交通系统中, 大量地通过GPS与GIS集成技术的应用, 极大地丰富了车载移动控制信息系统的功能, 让其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与经济效益, 随着全世界新一代通信网络的顺利建立, 大大提高车辆移动信息的传输速度和效率。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一定将会促进数字化GPS、GIS集成技术的发展, 再上一个新台阶, 从而控制信息系统等综合应用系统的快速发展, 将会涌现出更多、更先进的GPS、GIS集成技术, 并应用到其他相关的产业及领域。

摘要:GPS在GIS数据采集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 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 基于此, 首先介绍了智能交通系统中基于GPS与GIS技术的车载移动控制系统的系统设计与结构组成, 然后分别对该系统的主要工作原理及主要功能进行相关论述, 展现了GPS和GIS集成技术应用的广阔前景。

关键词:智能交通,GPS,GIS,DDE,移动控制信息系统

参考文献

[1]丰江帆, 张宏, 沙月进.GPS车载移动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J].测绘通报, 2007 (2) .

上一篇:工业化思维论文下一篇:工程量单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