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闻客户端(共11篇)
移动新闻客户端 篇1
今天, 智能手机已经成为很多中国人获取新闻的重要途径。截至2015年6月, 手机网络新闻用户规模为4.6亿, 与2014年底相比增长了4420万人, 网络新闻作为信息获取类的重要应用, 使用率仅次于即时通信, 排在第二位。
手机不再只是一部电话, 它已成为集成通信和多媒体功能的个人移动设备, 有学者将手机报誉为“第五媒体”。那么, 相较于传统媒体, 移动新闻客户端的新闻生产过程发生了什么变化?是否促进了社会平等和公民参与?
1 新闻生产周期缩短注重用户反馈
传统媒体的新闻是较为单向性和一维度的, 但到了互联网时代, 随着各种移动客户端的推出, 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分得一杯羹, 媒体就必须注重满足用户的需求。
据统计, 截至2015年3月, 主流新闻资讯App的月均使用次数都已达到上亿级别, 新闻客户端的竞争焦点正在从绝对的用户数量转向相对的用户质量。那么, 相较于传统媒体, 移动新闻的生产过程发生了什么变化?它的信源如何?是怎样一种运营体制?
1.1 采写周期缩短
研究者发现, 超过半数以上的受访者一致地认为:操作简单方便是他们的首选因素, 其次是更新及时, 再次是界面美观。可见, 新闻时效性成了用户关注的重点。目前, 包括腾讯、网易新闻客户端等在内的媒体, 都把24小时推送新闻作为卖点。
基于全天推送新闻的要求, 相较于过去, 记者的单篇新闻的采写周期缩短, 但工作时间却延长了。为了能抓住新媒体提供的机会, 一些记者调整了日常工作安排, 除了在上班时要完成报道任务, 在非上班时段还可能为新媒体客户端物色选题和写稿。
1.2 公民新闻崛起
在信源方面, 研究揭示了记者的非精英信源的增多, 公民参加新闻制作过程成为大趋势。首先, 不断增长、多样化的网络资源为记者提供了便捷的信息资源, 记者可以通过微博、热搜榜等寻找热点和线索。在加拿大, 博客世界显得越来越重要:“加拿大记者信赖的很多博客就像是一个记者内部的通讯社”。
另外, 手机普及的最重大成果是“用户生成内容” (User-generated content, UGC) 的出现。用户生成内容指网站或其他开放性媒介的内容由其用户贡献生成。在某些情况下, UGC提供了不同于“官方视角”的观点, 这些观点被精心制作好提供给媒体, 这实际上反转了传统的新闻流, 并强迫新闻机构把素材分发给其他的新闻媒体。
1.3 注重与用户的互动和信息再生产
基于手机新闻客户端互动性的要求, 采编人员在编辑新闻和对新闻进行二次加工时, 会更注重用户反馈和信息的整合、再利用。“无跟帖, 不新闻”是网易新闻客户端的口号, 一方面, 网易根据各种跟帖, 打造了“跟贴封神榜”、“轻松一刻”等几大招牌栏目;另一方面, 为营造更好的跟帖氛围, 编辑们会参考网友意见, 在新闻内容的选择、加工、整理方面做适当的调整。
1.4 新闻采写和发送分离
由于受限于媒介体制和报业操作理念, 国内手机新闻客户端均未拥有独立新闻采编权, 其在内容采编和制作中受制于传统媒体, 因而各家客户端的内容继续着“高大全”的综合报模式, 读者定位和内容构成较缺乏针对性。
目前, 我国手机报的运行通常采用合作的方式获得合法的新闻资讯。新闻内容的提供和向手机终端发送这两大部分很大程度上是脱离的。例如, 2012年11月, 网易宣布与东方网等地方媒体合作组建移动媒体联盟, 与网易签约的媒体, 将会成为所在地手机客户端中本地新闻的唯一提供者, 而网易则扮演着提供整合、传播平台的角色。
2 促进社会平等提升民众参与
在《做新闻》一书中, 盖伊.塔奇曼说到:“新闻是人们了解世界的窗口”。因为新媒体提供了一个便利的平台, “打开大门”可以让更多非记者的公民的声音更加频繁的出现和突出。新媒体在增加了“抱怨的声音和准确性”的同时, 也提高了公众问责。
2.1 公民的个人影响力提高
手机新媒体的出现, 使公民个人更有能力和资源去参与公民生活。首先, 公民获取信息的渠道大为拓宽。研究表明, 使用新媒体对公共事务进行监督在公民社会起到了一个积极的作用, 因为它提供了能让个体思考公民和政治问题的信息。
其次, 相较于传统一维的、独角戏的新闻, 现在的新闻是公民权利的巨大资源, 并能通过新技术和人们互动, 带来多种声音和观点。对芬兰的研究表明, 一些年轻的芬兰人使用交互式客户端的动机恰恰在于, 新媒体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并产生影响。这表明, 新媒体在提高公众讨论和市民参与方面的潜能已经成为现实。
2.2促进社会平等, 缩小“知识沟”
关于新媒体是否促进了社会平等, 基本的观点是如果新的通信技术增强了公民的意愿和参与能力, 那么精英和民众之间的距离应越来越短。目前, 中国手机用户总数在2013年首次超过10亿, 普及率已经很高, 所以笔者认为, 新媒体在当下的中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民众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 缩短了贫富之间的“知识沟”。
2.3媒体责任提高
西方研究者通过对加拿大、英国的八个主要新闻机构的新闻编辑室的观察, 及对其40个记者的访谈, 发现在新媒体时代, 媒体的责任加强了。高层的监管和公众监督, 以及对手的竞争, 都使新闻机构更加意识到自己对于受众的责任, 至少更加愿意通过公共论坛比如“采编部博客”来解决潜在有问题的内容。
尽管有这些变化, 但新闻机构内在仍保持着坚固的传统权力结构, 所有权控制和精英政治权力限制了容许争论的问题的界限, 并维护狭窄的新闻议程。
3结论
总的来说, 移动新闻并没有构建社会现实, 而是根据读者的娱乐性和消遣的需求, 利用传统媒体提供的新闻内容, 及网络上易得的视频、博客等多媒体资源进行整合加工, 构建出一个以娱乐类软性新闻为主导、浅阅读的信息快餐超市。
另外, 在今天中国政治环境和媒体管制之下, 即使是国有的媒介集团的手机报也没有采编权, 更何况是商业网站下属的新闻客户端。受制于此, 其移动新闻只能在用户体验、后期编辑、新闻再生产上下功夫吸引用户, 但是在内容上却缺乏独特的核心内容和独家新闻。因而, 我们应对此进行反思, 以为用户提供内容更客观、更能全面理解这个世界的新闻。
参考文献
[1]张永芹, 王诗根.新媒体新闻客户端特点比较研究——以新华社新闻栏目<中国网事>与网易新闻移动客户端为例[J].滁州学院学报, 2012.
[2]王永欣.手机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 2009.
[3]塔奇曼.做新闻[M].华夏出版社, 2008.
移动新闻客户端 篇2
2014年7月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27亿,较2013年底增加269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进一步提升,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3.4%,手机网民规模首次超越传统PC网民规模。”[1]然而,移动新闻客户端市场占有率的扩大,也相应给编辑带来多方面新挑战。移动新闻客户端编辑应该通过何种转变去尽快调整好自身状态,从而在新媒体平台真正发挥才干,已成为值得重视的问题。
一、应对角色转型的思维
近年来,一直被业界学者多次提及的“全媒体人才”概念热度不减。这一概念综合了记者、编辑、营销策划师、数据分析师等多重角色。该概念的提出亟需传统媒体人才尽快调整好思路以更好地应对角色转型,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其中,编辑要具备应对角色转型的思维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原有的记者角色和编辑角色的区分,在新兴媒介平台上已逐渐变得模糊。如今,大多数移动新闻客户端编辑队伍的人员构成,是由传统媒体工作人员转型而组成,此外还吸收了不少刚踏入职场的媒体新人。无论是“新人”,还是“资深者”,都需要做好角色转型的意识准备。
这里提到的“角色转型”,并非身份的快速切换,而是在跨媒体平台上的角色担当更为丰富全面。简单从常出现的“记者转型困惑”方面来看,移动新闻终端编辑既需要具备“记者报道”的常规业务能力,还需要具有适应移动终端新闻报道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这具体要求编辑要具有模拟记者在现场采访报道时求真求实的“现场感”,还要有适应移动终端屏幕特性而进行报道的“在线感”。例如,在移动新闻终端平台,不少由记者转型而来的编辑,在遇到重大新闻时通常仍想最快速到达现场采集信息。这种心理紧张感和不适应感的出现实属正常,但还需要他们尽快调整过来,才能把原有优势转为现有优势。而非盲目地为了转型而转型,以致产生多重混乱感。可见,在移动新闻终端上进行新闻报道,编辑可将原有的快速到达现场的渴盼,转化为“模拟在现场”的求真感,进而快速编辑出有现场感的在线新闻。
当然,针对有的个别版块工作任务的要求,相关编辑还需在数据分析、图像美工设计、音视频制作方面有“角色转型”思维。因此,在移动新闻客户端平台的编辑角色,不仅不能完全抛弃原本角色,还应尽快转型为全媒体新闻报道人才。
二、解读数据新闻的思维
目前,“大数据”正成为行业热词。与大数据对接的数据新闻,成为一种可量化报道的新闻形态。数据新闻,即新闻事实经过数据的量化分析与筛选过滤后,以灵活形式融入新闻报道中,最终可视化地呈现在受众面前。2012年,世界上首个“国际数据新闻奖”由全球编辑网设立。该奖项的设立为今后数据新闻的报道提供了创新驱动力。对编辑而言,具备解读数据新闻的思维颇为重要。
“在大数据时代,新闻不只是对突发事件的报道,很多时候它来源于对受众信息的调查与把握,通过对看似无关的数据进行处理也可以发现其中的报道价值。新闻的产生与组成不仅要借助数据处理手段,还要有更专业的分析。”[2]这并非要求移动新闻客户端平台的所有编辑都能熟练处理好数据新闻。而是要求编辑们应具有能解读数据的基础能力。在新闻报道中适时融入数据,不仅更有说服力,而且能让新闻报道更为直观。数据新闻的生产,主要划分为数据的海量收集、快速处理和可视化呈现三方面。一条数据新闻的呈现,并非由编辑个人通过“单枪匹马”完成,而是由团队成员分工协作来完成。这就需要会收集和分析数据的专业人才,还需要具有扎实新闻理论素养的专业人才,此外还需要具有精湛的制图能力或音视频制作能力等多方面的人才。
具备解读数据新闻的思维,在实际工作中还可推动编辑对数据的提取、编辑,以及推动数据新闻报道的可视化呈现。简言之,解读好数据,有利于编辑将相关数据融入新闻报道的编排中,使之通俗简单、可视化呈现在受众面前。例如,有的数据涉及的知识面专业性太强,若不经过编辑的通俗和精简化处理,就会为受众在接收信息时带来一定的阅读障碍。而数据新闻的出现,还是主要以服务受众获取新闻信息而存在。
三、具备创新模式的思维
关于创新模式的思维,它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动态思维。移动客户端的新闻形态,会随着新媒介的传播技术革新而有相应调整。这需要编辑应不断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而此处的创新思维意识,既包括对现有工作模式探索的创新意识,还包括追踪移动互联网发展动态所形成的敏锐感。创新模式的思维,可通过以下几条路径实现:
(一)精心推荐资讯,深化双向互动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海量碎片化的信息获得更广阔的容纳空间。在移动新闻客户端平台,新闻推送的范围较广,内容分类较清晰,新闻报道内容的编辑呈现也不再是由随意摘抄或复制拼凑而形成。在移动终端平台,新闻的编辑推送,应实现精简化。编辑做好分类和推荐工作,受众通过简洁方便的订阅和导读模式,获得全新的阅读体验和个性化的媒介使用体验。做好精心推荐,需要编辑除了具备基本的采写编能力之外,还要熟悉移动客户端的运作规律,从受众感兴趣的角度出发,进行相应的分类推荐,并从中适度理性引导主流舆论。此外,在深化互动方面,还需要编辑做到及时抓住受众的阅读口味,不时策划一些线上线下的互动活动,从而深化移动新闻客户端的品牌形象,吸引受众的关注度和培养他们的使用黏性。
(二)做好媒介观察,实现精准营销
在未来,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移动新闻终端推出的内容模式会不断推陈出新。这对编辑的业务能力考察也提出更高要求,如“需要借助多种技术手段了解不同用户关注的新闻内容,用户新闻阅读的规律等,通过对用户动态数据的采集,构建数据模型对用户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标准对用户进行分类,并按不同需求进行整合配置。”[3]编辑队伍中除了有专业的媒介观察员,其他人员也应该对媒介的发展动态有着一定的观察敏锐度。具有媒介观察意识,可有效减少或避免新闻推送模式的同质化现象。并且,针对媒介特性编辑而成的内容,更容易受到年青一代受众的喜爱。如此,有利对移动新闻客户端的改进提出有创造性的实际建议,同时针对受众层面做好更为精准的营销。
(三)提升媒介素养,开拓广阔视野
“新媒体的受众素质参差不齐,这就要求传统媒体从业人员在整合网络信息源时具备更高的媒介素养。”[4]培养创新模式思维,编辑需提升媒介素养,开拓多学科视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的空间,尚余有较大空白。未来移动新闻客户端的发展,将会愈加成熟。编辑需长期保持敏锐嗅觉,除了做好自身本职工作之外,还应有关注未来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思考意识。尽可能不被固定化的发展模式“牵着鼻子走”,将现有的一些保守僵化策略进行相应的创新灵活调整。并且通过不断调整自身意识,找准自身定位,及时抓住新机遇,充满信心迎接新挑战。
[1]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4-07-23)[2014 -08 -01]http://cn.chinagate.cn/reports/2014 -07/23/content_33031944_4.html.
[2]邹民生.大数据思维与媒体变革思路[J].青年记者,2014(7):19-21.
[3]曹玉枝.移动新闻客户端市场发展分析[J].青年记者,2013(8):58-59.
移动新闻客户端 篇3
从古至今, 人们无时无刻不在竭尽全力试图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障碍将信息以尽可能快的速度传递至尽可能广阔的范围。美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参与者,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鲁塞尔·纽曼在1991年预言了“4C”趋势。这4个“C”分别是:control, convergence, convenience, cost.[1]如今的媒介技术发展历程正在证实, 社会成员对传播过程的参与和控制程度越来越高, 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方便地接触和使用传播媒介。在当今以“移动”为关键词的移动互联网社会中, “随时随地”成为了人们接收信息的“时尚”。在我国, 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网民数量达到3.88亿, 相比之下台式电脑为3.80亿, 手机首次超越台式电脑成为了我国网民的第一大上网终端。[2]诚然, “移动”根植于强大的网络接入能力, 也与用户“碎片化”阅读习惯密切相关。以手机和个人电脑为平台的客户端应用程序 (也称“APP”, 是英文application program的简称) 便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应运而生。敏锐地“嗅”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气息后, 各类广播、电视、门户网站均开发移动新闻客户端抢滩移动新闻市场以期争取更多受众。凤凰新闻客户端便是依托凤凰卫视稀缺资源, 延续了凤凰卫视关注大事的自我定位而开发的核心产品, 自上线以来, 它不断进行交互设计上的改版, 优化用户的新闻体验, 仅在IOS商店中获得近23000个五颗星评分, 跻身国内媒体客户端前列。
早在2013年3月21日, 英国苏格兰政府首席部长萨蒙德就宣布将于2014年9月18日举行独立公投, 这次公投不仅或对于英国自身的经济、政治、工业以及货币等等造成冲击, 甚至将影响整个欧盟, 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在9月18日, 各大媒体都将视野关注在这一持续15个小时的公投上, 自英国当地时间9月18日上午, 苏格兰各地的5579个投票站向选民开放, 直至北京时间19日下午2时结果正式出炉。在15个小时里, 不少媒体实时跟踪公投动态, 以“关注大事”见长的凤凰新闻客户端就是其中一员。
2 移动新闻客户端 (APP) :触觉对应传播机制的建立
手机被称为“指尖媒体”, 从手机出现伊始人们开始接受用手指按键为手机下达指令来获得通讯。技术的快速推陈出新使得操作手机的方式出现前所未有的变化, “触摸”的方式带给人们新的体验。1964年, 传播学先驱麦克卢汉出版了《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一书, 他书中他提出了“媒介即人的延伸”这一著名论断, 他认为, 媒介是人的感觉能力的延伸或扩展, 印刷媒介是视觉的延伸, 广播媒介是听觉的延伸, 电视媒介是视听觉的综合延伸, 每种媒介的使用都会改变人的感觉平衡状态, 产生不同的心理作用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反映方式。[1]而在如今, 触屏手机的大范围普及使得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再一次延伸到了“触觉”, 那么手机新闻客户端, 毫无疑问革新了人们接收新闻的方式, 建立了“触觉对应机制”。而所谓的“触觉对应机制”是一种通过人手指的“触碰——放开”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指令建立起来的用户与新闻之间的交互关系, 这种关系体现在对新闻产品的用户体验方式上也体现在用户参与新闻内容的模式上。
2.1 用户体验:“一站式新闻超市”
APP往往以一个方块图标的快捷方式存在于用户的手机终端, 只要通过“触碰”这个图标后, 便能够浏览这个方块图标背后所构建的庞大信息世界。著名传播学者施拉姆曾经提出传媒或然率公式, 指明受众选择某一媒介的或然率与它提供的报偿成正比, 与获取它的代价成反比[3], 也就是说, 人们不再靠以自己的意愿在浏览器中键入地址搜索新闻而只是通过触碰这一简单的行为便可以轻松获得最新新闻资讯, 如果站在消费理念上来讲, 移动新闻客户端更像是提供给用户各类一应俱全新闻的“一站式新闻超市”, 点击凤凰新闻客户端后, 其横向涵盖了当日头条、财经、凤凰卫视、娱乐、体育、军事等栏目, 也涵盖了名人创办的自媒体以及非新闻的趣事集锦。在手势左右滑动的切换当中可以切换到用户心仪的栏目, 其纵向以列表的版式呈现, 上下滑动可瞬息获取该栏目的新闻, 加强了接受信息的随意性。这样的一站式接收最大程度上简化了接受新闻的路径, 不仅如此, 它还克服了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中的“去中心化”信息所带来的信息过载与虚假信息甚嚣尘上等方面的信息障碍。“使用与满足”这种受众行为理论研究认为, 受众成员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 他们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 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1]有学者经过调查研究指出, 移动新闻客户端的受众以收入中等偏上的中高学历人群为主。[4]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这些主力受众群的阅读时间以及阅读地点变得碎片化和不确定, 而打开手机新闻APP的需求仍然是获取认知, 由于阅读时间较短, 为了获取真实有效的新闻讯息, 人们更倾向于打开新闻APP进行阅读。新闻APP的新闻内容多由权威媒体发声, 内容真实有效, 既帮助人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资讯又克服了因众多新媒体的“去中心化”信息传播方式带来的海量资讯世界所产生的过量信息恐慌情绪从而产生认知社会、观照周边世界的满足感。
有很多人曾坦言, 其个人会将对于某个媒体的媒介印象延续到其开发的产品中。凤凰卫视自开播后, 紧抓社会敏感神经, 从美国“911”事件、H7N9蔓延, 再到波士顿爆炸, 以“凤凰”为品牌的凤凰卫视、凤凰网等都准确把握时代脉搏, 塑造出“大事看凤凰”的新闻形象。而凤凰新闻毫不例外地成为手机用户关注苏格兰公投事件的主要阵地, 只要点击凤凰新闻客户端的方块图标, 便能在版面的头图栏中直击公投过程。
2.2 实时推送:速度与标题的狂欢
一部手机可能同时安装有多个新闻客户端, 而如何将用户眼球吸引至自身的独家新闻, 速度与标题成为了各个新闻客户端新闻争夺战的制胜砝码。手机用户已经习惯了随时随地开通3G网络甚至4G网络抑或WI-FI网络情况下接收手机里所安装的新闻客户端的实时推送。实时推送分为两类, 一类是契约型推送, 一类是突发性报道推送。所谓“契约型推送”, 是新闻客户端针对一些日常报道进行统一的标题编辑后在每天特定的时间进行推送, 与用户形成一种推送的“时间契约”;所谓“突发性报道推送”, 则是新闻客户端在一些突发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发出以期争夺受众关注的新闻推送。毫无疑问, 对于新闻来讲, 速度是新闻的生命。谁发声最快, 就能在受众中抢占先机。而实时推送就是将这种新闻报道中速度的地位无限扩大, 第一位发声者掌握着新闻的主动权。此外, 在推送中对于新闻标题以及新闻导语的撰写也能够成为吸睛利器。凤凰新闻客户端当仁不让地在第一时间将此次苏格兰公投事件编码成为专题, 并选择重要事件点时间进行事态发展状态的实时推送, 它在9月19日早晨9点22分对苏格兰公投的详细实况进行过一次推送, 原文内容如下:“凤凰新闻客户端直击苏格兰独立公投开票过程, 目前已开出两个选区, 反对独立占58%, 支持独立占42%, 点击进入直播间。”而在大约40分钟后, 搜狐新闻客户端也对其进行一次推送, 但搜狐新闻客户端的此次推送是将苏格兰公投放在五条新闻标题的前列进行的综合推送, 并没有具体阐述新闻实况。而当天对“苏格兰公投”较高的大部分用户都会倾向于在实时推送中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2.3 评论与转发:社交化新闻
建立在交互理念基础上的新闻APP设计各种功能以提高用户参与新闻的积极性。在凤凰新闻客户端新闻列表页面当中, 每一则新闻标题下都注有该条新闻的评论数量以显示新闻的关注度。而在新闻内容页的下方将评论分为“热门评论”与“最新评论”, “热门评论”是根据该条评论获得的“赞”数评定, “最新评论”则按照时间顺序对其评论进行排列。“点赞”对于现代人来说, 不仅成为人们在虚拟的社交圈进行社交活动行为, 也成为了现实社交的口头语。有学者研究表明, 用户评论参与程度接近44%, 而这44%的参与者中, “非常偶尔才会评论”的比例超出74%, [4]因此, “点赞”这一简单的触摸动作能够最大限度上地调动用户参与新闻的热情, 仅9月18日凌晨0点11分发布的题为《苏格兰今日公投英国或一夜变天》这样一则新闻就获得近十万五千多条评论, 而围绕着苏格兰公投这一话题展开评论“盖楼”的用户更是将新闻发展为社交, 使得评论页也成为了发出声音、表达观点、建立公共交流场域的新传播主体, 这种传播主体的构成更为复杂, 但不可否认, 传播主体之间依靠APP提供的新闻平台建立了某种社会关系, 结构了新的“社交”。
“转发”是用户参与新闻的又一重要功能。通过“转发”即可将其关注的新闻链接至用户个人微博、微信朋友圈、邮件等私密化空间, 从而用户变成了私人化社交新闻的传者, 经过信息的一系列裂变, 既是信息的裂变化传播, 也是客户端本身的他人复制。
2.4 时刻关注:直播契约的力量
“直播”代表了新闻的此刻性与此在性。在客户端里设立关注苏格兰独立公投开票直播间是凤凰新闻客户端对于连续性新闻报道的特别举措。据直播间统计, 参与直播关注苏格兰公投的用户人数为164190人。在直播间里设有主持人, 不间断地用文字形式传达支持派与反对派的人数比例以及重要人物发言。与此同时, 直播间里设有聊天室, 用户可以根据事件最新动态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观点, 形成此刻性的“讨论场”。如同电视媒介的直播之路一路飘红, 直播也是新闻客户端报道连续性新闻的最佳选择, 它最大的魅力在于用户在同一时间的任何地点就这次事件与虚拟世界的他人及时交换信息并获得他人对目前事态发展的预测等, 在直播过程中与用户形成心理契约, 建立特定的直播约会关系。
3 多方位的“苏格兰公投”:新闻APP的立体与延展
在技术人员与编辑人员精心的设计与编排下, “苏格兰公投”事件的报道方式与报道内容成为凤凰手机新闻客户端相较于其他新闻客户端更为独特的立体性报道。
从报道方式来讲, 在新闻APP里做成系列成专题的报道能够强化用户对于新闻事件的认知, 把握事态脉络。9月19日, 在“苏格兰公投”专题报道里, 凤凰新闻客户端将此次事件的新闻图片放在“头条”栏目中的“头图”位置, 用户在打开客户端的瞬息后就能将视角聚焦在这件持续15个小时的独立公投事件上, 起到“议程设置”的作用。点击头图进入专题之后, 由上方向下手势滑动依次为最新报道、直播间、独家图表、图片报道、视频报道、苏格兰与英格兰关系简史以及热门评论等。在这样由一个纵向页面涵盖的立体多元的报道方式成为了人们获取认知的满足渠道。
在报道内容上, 凤凰新闻客户端有以下几类报道:1) 实时动态类报道。此类报道是针对独立公投的15个小时中, 各个选区投票的最新进展;2) 说明解释类报道。这类报道是阐述苏格兰与英格兰在历史上各种政治经济渊源以强化新闻背景, 并用图片的形式使用户一目了然。名不正, 则言不顺。没有新闻事件的背景梳理, 便不能深刻理解新闻背后的深层次内涵。但反观各大新闻客户端对于苏格兰公投事件的报道中, 仅有凤凰等极少作出了对事件背景的解释说明;3) 分析类评论。“独家”与“深刻”是吸引用户的点睛之笔, 评论往往具有深刻的思辨分析, 通过缜密的逻辑思维引导用户解读新闻从而使用户从对新闻的“认知”层面上升至“思考”层面。而站在“第三人效果”角度上, 也更能满足那些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寻找对于自身制度建设的启示与反思。1983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W.P.戴维森发表了一篇题为《传播中的第三人效果》的论文, 他认为, 人们在判断大众传播的影响力之际存在着一种普遍的感知定势, 即倾向于认为大众媒介的信息不仅对“我”或“你”产生影响, 然而会对“他人产生影响。由于苏格兰公投事件中涵盖了诸多制度建设等民主性问题, 这次公投的制度形式也会成为部分受众寻求制度参照的坐标系;4) 各国媒体观点报道。瑞典、丹麦、美国等国家媒体同样地都带有倾向性的报道能够反映出世界各国对于苏格兰独立公投的各异态度。丰满的报道内容使得整个事件过程的报道充满了立体感与延展性。
4 结论
移动新闻客户端在移动信息时代最大限度地支持人们再次延伸了“触觉”接受与传递信息, APP新闻客户端革新了新闻传受双方的角色定位与互动模式, 而由触觉引申的新闻客户端, 其未知潜在功能仍在新闻传受双方互动上存在广阔的开发空间。
摘要:苏格兰于2014年9月18日举行独立公投以决定苏格兰是否脱离英国独立。面对这样一个或影响欧洲政治经济联盟, 为各大媒体竞相报道的新闻事件, 手机新闻客户端亦成为用户关注其事态发展的“一站式新闻超市”, 建立在交互体验理念上的新闻客户端为用户在接收新闻时打破传统窠臼, 通过建立各种契约与机制革新了新闻传播模式, 本文将以凤凰新闻客户端“苏格兰公投”相关报道为例对其加以探究。
关键词:触觉对应机制,直播契约,社交化新闻,新闻延展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2]王宇明.从移动新闻客户端窥探报业的数字化转型[J].今传媒, 2013 (6) :94-96.
[3]李艳林.新闻门户网站手机客户端的“卖点”——以网易手机新闻客户端为例[J].青年记者, 2013 (12) :82-83
移动客户经理面试 篇4
2、你认为大客户经理的岗位职责和要求是什么?
3、大客户经理日常工作有哪些?
4、你认为大客户经理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5、你觉得就应聘这个岗位你有哪些优势?
6、你认为你还有哪些弱点对该工作不利的?
7、谈谈假如你应聘上大客户经理这个职位你今后的工作规划或者说怎样开展工作?
8、谈谈面对挫折和意见分歧你如何去做?
9、谈谈在遇到纠缠或麻烦客户,你的解决方法?
10、为什么要参加这个岗位竞聘?
11、你认为客户经理在市场的推广中起到什么作用?
12、你认为客户经理应该如何为公司创造价值?
移动新闻客户端 篇5
当“互联网”的前面加上“移动”二字,这个世界的阅读方式再次发生了革命。如果说在互联网时代,平面媒体的运营经历了“温水煮青蛙”式的痛苦迷茫与煎熬期,那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则让平面媒体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2010年,随着iPad平板电脑的问世,各类移动互联终端发展迅猛,手机与移动互联终端的广泛应用,成为移动互联网走入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推手。
移动客户端领域的跑马圈地
随着技术发展、互联网使用和受众媒介接触习惯的转变,伴随移动终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和App应用商店的兴起,平面媒体移动客户端领域正开展着一场跑马圈地的竞争。
从目前已有的数据调查显示,截至2011年8月初,中国内地发行的中文报纸期刊有89家在iPad开发了客户端,其中报纸61家,杂志28家。在iPhone开发的客户端也不少。中国内地报刊开发的客户端,有50家进入iPhone免费新闻应用类客户端前250名,其中报纸类34家,杂志16家。在Android上开发的客户端要少于iPhone和iPad。
从形式上来看,平面媒体的移动客户端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报纸原版再现,保留报纸全部内容,如《人民日报》,这种形式的阅读体验稍差,但延续了原平面媒体的风格;二是精选报纸期刊内容,定期更新,如《汽车族》《南方都市报》等,这类客户端是目前平面媒体移动客户端的大多数;三是内容实时更新,如《南方周末》,以及即将推出的《中国汽车报》移动客户端。据了解,《中国汽车报》《南方周末》的移动客户端与其官方新闻网站的发布系统是相通的,编辑在更新网站内容时可以同时更新客户端内容。
平面媒体在移动客户端上的运营模式
一般来讲,无论杂志还是网站平台,其收入内容都主要来自两方面:发行订阅和广告。作为一种只有两三年的新型行业,平面媒体移动客户端的赢利模式还在摸索之中。
发行——关注新型阅读方式。
移动互联的发展催生了移动阅读这种新型阅读方式的诞生,同时也要求平面媒体创新赢利模式。首先是付费阅读,读者只要能更便捷或更便宜地获取自己感到有价值的信息,他们就乐于付费。移动阅读携带方便、读者群广泛,为数字媒体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业内人士预测,移动阅读将成为传统平面媒体发展的一个方向。
2011年2月,苹果公司正式推出订阅付费业务,其服务支持的领域包括报纸、杂志、音乐和视频,支持循环付费订阅的开发商获得订阅收益分成。调查显示,中国大部分的手机上网用户已经开始使用手机阅读。某数字杂志阅读服务商表示,其用户每月通过iPad下载的杂志已逾60万份。
移动客户端已经颠覆了人们传统的阅读和订阅习惯。目前,大多数的平面媒体客户端都可以通过专门的平台进行下载订阅。通常的模式是:软件下载→安装→订阅→定期派送→互动阅读。
同时,移动客户端的发行模式也相当诱人。与传统媒体相比,平面媒体的移动客户端发行优势毋庸置疑,由于不需要纸张的因素,发行成本大大降低,同时也不需要邮寄投递,发行渠道也变得更加开放。
广告——移动客户端打开广告新世界。
除去付费阅读,移动广告也有望成为平面媒体未来主要的赢利模式。移动广告将结合数字媒体的特质,具有多元素、互动性的特征,有利于破解网络广告一直以来无法解决的瓶颈问题。音频、视频、多屏广告等多媒体广告大行其道。这给众多知名平面媒体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手机版、Pad版……处处似乎都可有空间。而iPad的面世则似乎给媒体找到了新的杀手级广告市场。
创新的广告形式可以吸引广告主的青睐。平面媒体的移动客户端利用自身的特点,可以在创作风格上更为自由,选择的方式更为多样。可以根据产品去设计它的表现形式,这种深度交互式广告可以最大限度地展现广告创意,并且没有被屏蔽的担忧。
同时,值得一提的事,与以往发行渠道不同,移动客户端的用户管理后台会及时针对读者做目标分析和阅读分析,并得到实时更新的信息反馈,比如将读者停留的时间记录下来后传送到服务器,可以统计出哪些栏目是受欢迎的,给广告商以数据的参考。
谁已经吃到了螃蟹?
据目前掌握的资料,中国内地报刊中,最早在iPhone上开发客户端的是《南方周末》,时间是2009年10月;最早在iPad上推出客户端的是英文《中国日报》(China Daily),于2010年4月1日发布;最早在iPad上开发客户端的中文报纸则是《南方都市报》,名称为《南都DAILY》,于2010年5月5日发布。杂志中,最早在iPad上推出客户端的是《中国新闻周刊》,于2010年7月5日推出。
荣膺苹果2011年度金榜软件的《第一财经周刊》iPad杂志一直坚持收费策略,是苹果App Store最畅销的中文电子杂志,每周与纸杂志同步出版,目前拥有超过1万个全年付费订阅读者。《第一财经周刊》的iPad版本制定了全新版式, 并增加了纸杂志上没有的新内容,考虑了iPad的触控功能以给读者带来更好的体验,会自动提示更新。同时支持断点下载功能。
在专业类杂志中,目前国内著名汽车杂志《汽车族》iPhone手机客户端已经上线,Android、Symbian客户端也即将推出。其内容包括新车、图库、评测等栏目,将带领汽车族粉丝们感受专业与娱乐融为一体的汽车生活。基于iOS、Android、Symbian等多平台的手机客户端产品,可以更好的分析用户的阅读习惯,有利于更精准地面向目标人群传播客户诉求,提供如内容植入、嵌入阅读、消息推送、广告位等多种推广服务。同时,凭借iPad版本、智能手机客户端和网站,《汽车族》杂志打造成为除传统平面媒体之外,整合垂直网站、电子杂志及手机客户端等多渠道的全媒体平台。
那么在运营方面,国内外的媒体都进行了哪些实践?
从国外来看,联邦快递的反应最快,在iPad开售90天内,在发行商的iPad应用中投放广告,投放对象包括路透社、《华尔街日报》和《新闻周刊》iPad应用中的广告位;联合利华、丰田、韩国航空和富达则在《时代》周刊推出之前就预定了广告位。
而国内媒体中,行动较早的是现代传播集团。2010年免费应用《周末画报·iWeekly》上线,吸纳超过200万人次订阅,在iPhone 及iPad 中文媒体应用程序中位居第一,曾是苹果官方网站推荐唯一入选的中文杂志媒体类应用。内容来自现代传播集团《周末画报》《LOHAS》《NUMERO》等刊。之后,现代传播收购《周末画报·iWeekly》,用《周末画报·iWeekly》的平台做营销,将收益主要依靠销售网上广告。随后国内知名媒体纷纷展开战略布局。如《中国国家地理》《第一财经周刊》等。
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于平面媒体移动客户端的运营,尽管有着“美好的未来”,但仍然有一些现实中已经遇到的问题需要注意。
就付费订阅来说,事实上人们在网络上已经形成了免费阅读的习惯,要想真正实现互动杂志的付费订阅并不容易。这对平面媒体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必须保证自身的数字版本便于阅读和下载,要有足够的吸引力。
在广告方面,移动客户端的广告体验以及广告位的设计等,需要更深入的摸索。比如如何防止广告泛滥,如何给用户最佳的阅读体验并达到最佳的广告传播效果等。
同时,让客户在一个新媒体上尝试投放广告也并非易事。正如一个业内人士所总结的,一个想让广告主选择的新媒体一定要有以下内容组成的媒体价值呈现:1.媒体的受众特征描述清楚;2.媒体的定位以及能够帮助品牌实现的传播目的明确;3.媒体的广告效果可以证明;4.新媒体与其他媒体的辩证关系与属性差异能勾勒出来;5.针对广告主不同的传播目标有不同的解决方案;6.有典型的可参照的案例。
另外,以哪种方式收费也是问题。一些发行商以固定价格收费,比如路透社、《人物》和《时代》等媒体,另一些发行商则根据广告展示次数收费。
移动新闻客户端 篇6
从五年前算起, 搜狐 (sohu) 、网易 (nets) 、腾讯 (Tencent) 、百度 (baidu) 、凤凰 (phoenix) 、新浪 (sina) 公司都站在了视频科技的第一梯队, 紧随其后有优酷 (youku) 、土豆 (tudou) 、爱奇艺、迅雷, 而后就是现下的当红的乐视 (letv) , 虽然, 它们来自于不同的互联网基因。
冯小刚导演的电影《大腕》——在这部2001年上映的电影中, 已经对中国的音像产业做了前瞻性的预测, 也正是在这部电影里, 一句“他们搜狐, 我们搜狗”的台词成就了搜狐——这个发迹于20世纪90年代的门户网站, 在2008年借高清视频的东风引发了互联网视频了又一轮浪潮, 只不过当时的搜狐高清, 被线下视频拍摄的清晰度限制, 难以形成广泛影响。产业行为的改变始终与我们的生活习惯成正相关, 例如, 当年的搜狐看准了北京奥运会, 也迎来了“搜狐式”体育视频新闻发展先机。
互联网时代, 能够抓住先机的时间是非常短暂的。2008年, 可以说是体育新闻视觉化传播的元年, 搜狐虽然占尽先机, 但在经历了2010年南非世界杯,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两轮的互联网体育视频报道混战之后, 直至2014年巴西世界杯, 腾讯成为了扛鼎之秀, 而体育内容视频化传播的模型到2014年已初具规模, 这其中存在着两组值得引起注意的数据。
国内的数据统计机构DCCI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当天对互联网实际活跃用户的统计, 这些主要的互联网体育新闻发布窗口吸引了1.6亿的过半数网民到网络终端了解体育内容, 考虑到当年中国网民的基数只有3亿左右, 与中央电视台合作参与奥运报道的网站有9家, 这在当时来看是非常庞大的流量数据。
时至2009年, 奥运余温还未散去, 那时的中国互联网环境似乎就像20世纪90年年代的美国一样“疯狂”, 这种热度尤其体现在移动互联领域。
同样是来自互联网调查机构DCCI的数据, 2008年既是互联网新闻内容视频化的元年, 又是移动互联网的关键节点, 移动终端网络的使用人数虽然在2009年经历了狂热增长, 而达到峰值97.5%之后一直呈现下滑的趋势, 但是这正好说明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移动互联的规模已经趋于常态, 未来将在平稳的环境中匀速增长。
以上的两组数据说明, 体育内容的受众群体不仅非常庞大, 而且这一受众群体的增长从2008年至今尤其体现在移动互联的领域。在移动互联已经成为主导性的内容传播媒介的同时, 娱乐新闻、时尚新闻都已经成功开发了基于主要智能手机os系统的应用, 例如:腾讯娱乐新闻在腾讯新闻客户端主要以微视频化报道为主;2014年11月2日爱奇艺视频客户端联合中国超模刘雯制作的微视频时尚生活类型节目《纹理》, 总点击率达到955.4万次, 移动端播放率占其中一半以上。体育新闻内容相较于娱乐新闻、时尚新闻更加符合新闻事实发生的特性——时效、公开、真实, 同时将体育新闻内容视频化传播也符合体育竞技内容的运动传播效果, 特别是在移动客户端十分普及的今天, 短短一分钟的视频便可以满足观众观看精彩画面、获知比赛结果的双重需要, 4G网络具备了使这类型视频新闻内容传播的绝对优势 (图1) 。
2014年可以称为是移动4G网络也就是LTE移动网络制式的元年, 图1是华为m LAB实验室对移动终端网络能力发展速度的统计, 从折线统计可以看出智能终端网络能力发展迅速, 支持LTE的终端数量和支持802.11ac标准的终端数量都增长很快。时至2014Q3在当年发布的智能终端中, 支持LTE制式的智能终端比例已达到48.4%, 这一比例在2014年全年的预测中仍然会继续上升。
移动终端的LTE投入使得移动视频成为现实, 一分钟视频新闻可传递的字符内容虽然少于文本模式的平面新闻, 但是从控制论衍生出的反馈机制分析, 新兴媒体通过声画并茂、传播迅捷所带来的传播效果却远远超过文字与图片的组合。2014年的巴西世界杯成为了预测体育新闻内容在智能终端4G网络发展前景的佐证。英国数据调查机构ofcom通过一组数据说明在英国范围内, 2014年巴西世界杯距离“移动”最近。
不断更新的4G技术、全英境内的Wi-Fi覆盖,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市场的极速膨胀, 使得2014年世界杯期间, 英国的体育新闻报道“移动”起来。其数据统计是基于2010年南非世界杯和2014年巴西世界杯比赛赛程期间移动用户的数量变化, 其中具有明显增长的部分体现在了智能手机 (30%~62%) 、平板电脑终端 (0%~30%) 、移动社交客户端 (22%~53%) 这三个方面, 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另外一组数据也就是3G、4G用户部分中的隐性内容, 据英国ofcom统计, 2010年是英国4G网络制式发布后的两年, 在英国国内使用手机3G网络关注2010南非世界杯的体育新闻内容的用户少于40%, 其中观看体育视频新闻的用户更是少之又少, 4G网络的用户几乎为0, 而在2014年巴西世界杯赛程期间, 基于国内的3G用户基数中使用4G网络的用户有650万, 根据2014年的统计英国移动网络用户达8400万, 这表明超过8%的英国移动用户在世界杯期间选择了4G网络作为其关注世界杯体育新闻的首选网络制式, 众所周知, 4G技术的最大优势就在于移动视频领域。
在近10年发布的移动互联报告中可以读出, 无论是在移动互联设备还是在移动互联技术领域, 都经历了洗礼般的变化, 有趣的是这些变换与体育新闻内容的发展节点不谋而合, 互联网基因无疑是体育视频新闻发展的最初动力, 而4G时代的到来使得时效性、观赏性非常强的微体育视频新闻报道迎来契机, 移动视频客户端引入的体育视频新闻报道更加助力体育新闻产业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顺风顺水。
参考文献
移动新闻客户端 篇7
一、何为信息选择的或然率公式
信息选择的或然率公式是威尔伯·施拉姆 (Wilbur·Schramm) 在20世纪50年代就影响受众对大众传播节目选择的决定性因素而提出的, 该公式为:
公式中“报偿的保证”指传播内容满足选择者需要的程度, “费力的程度”则指得到这则内容和使用传播途径的难易状况。
从这个公式中我们可以看出, 受众在选择使用什么样的传播途径来满足自己的信息需求时, 主要考虑媒介类型以及媒介内容两个因素。在其他外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当媒介提供内容对受众需求的满足程度相同而得到这则内容和使用传播途径的难易状况不同时, 受众会优先选择使用得到内容和使用传播途径容易的那种媒介;当得到这则内容和使用传播途径的难易状况相同而传播内容对选择者的需要满足程度不同时, 会优先选择对其满足程度较高内容的媒介。受众在选择大众传播节目时如此, 选择使用哪种新闻客户端时亦是如此。
二、今日头条的运作分析
今日头条是由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推出的一款基于数据挖掘的推荐引擎产品, 是国内移动互联网领域成长最快的产品服务之一。笔者通过对今日头条运作模式的梳理, 从三个方面阐述今日头条的运作方法, 具体如下:
(一) 收集用户数据, 形成用户的个性化数据库
今日头条利用机器学习技术收集用户行为特征, 主要针对冷启动和用户使用两个方面。冷启动即当产品连接新用户后, 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收集用户的行为数据。用户使用新账号或者社交账号首次登陆会有一个感兴趣内容的筛选, 用户可以点击自己关心的内容, 形成自己的数据库——兴趣图谱。
在用户使用阶段, 今日头条根据冷启动后生成的最初的“用户兴趣图谱”进行个性化内容推送、热点栏目设置和话题设置, 用户还可以添加好友进行互动。用户在这过程中的行为操作, 如“顶”“踩”等, 都会被系统的服务器收集为操作行为, 然后在每次操作后的30秒内对初始用户模型或先前的用户模型进行实时更新。用户用得越久, 今日头条用户的个性化模型就越精确, 推送的内容也就越具贴近性。
(二) 与传统媒体合作, 促进资源共享
今日头条与传统媒体进行合作, 通过对收集到的个性化数据的宏观数据分析, 找到用户群体的关注点, 并将关注点传递给传统媒体 (内容生产媒体) , 让媒体根据用户的兴趣爱好、节目需求、对已有节目的评论和建议, 创作、改良节目的内容与形式。今日头条通过与传统媒体的合作, 可以聚合传统媒体生产的海量信息, 确保其平台信息的海量性, 并将信息个性化推送给需要、感兴趣的用户。今日头条架起了传统媒体和用户之间沟通的桥梁, 使双方充分互动, 建立起基于互联网的“面向用户、你爱我播、互动参与”的新观念, 做出用户喜闻乐见的节目。用户通过今日头条, 降低了获取感兴趣信息的费力程度。
(三) 根据用户数据库分析, 个性化的推送信息
通过机器学习技术, 今日头条的系统会不断对用户的数据进行更新, 用户用得越久, 系统就会越多理解用户的行为, 推荐的内容也就越符合用户的口味, 用户的“报偿的保证”程度也就越高。例如, 笔者最近经常关注手机和军事类的信息, 其中手机类关注的时间最长, 军事类关注次之。于是今日头条就通过用户数据库的分析, 在最新一次向笔者推送的信息总共有37条, 手机类有17条, 军事类有8条, 可见推送内容与笔者兴趣需求紧密结合。
三、今日头条对当今移动新闻客户端运营的启示
(一) 利用互联网思维, 以用户为中心
今日头条作为新兴的互联网公司推出的推荐引擎产品, 能取得如此大的用户市场, 与它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密切相关。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思想是“以用户为中心”, 即一切内容和服务都是围绕着用户展开的, 今日头条为每个用户进行个性化的信息推送即是最好的体现。传统媒体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媒介融合, 推出两微一端, 特别是移动新闻客户端, 应变单向线性传播为双向互动传播, 重视用户的反馈, 不再是呈现形式的简单改变。近几年, 有些传统媒体的新闻App坚持生产优质原创内容, 改变语言风格, 进行栏目的精细化划分, 重视用户的评论、问答, 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但归根到底仍然是站在传者的角度上进行内容生产和推送的, 比起今日头条这样的互联网产品对用户一举一动的数据反馈收集, 显得逊色许多。
(二) 聚合信息内容, 保证推送内容的丰富性
今日头条主要利用Visual Based抓取技术获取海量的信息内容, 形成推送内容的数据库, 确保推送内容的丰富性。用户可以通过今日头条一个APP应用, 就可以得到自己需要的内容, 不必再同时安装多个新闻APP。传统媒体应该成立媒体信息联盟, 组建信息的共享平台, 确保媒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总之, 通过施拉姆的信息选择的或然率视角来分析今日头条移动客户端, 不仅为传统媒体在移动新闻客户端的运营中提供了一些新的借鉴措施, 更多的是为传统媒体在媒介融合过程中指明了融合措施努力的具体方向, 即提高信息选择的或然率。哪个产品能够提高用户选择的或然率, 就能提高使用媒介的用户数量, 在未来媒体格局中取得一定的立足之地。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今日头条[DB/OL].http://baike.baidu.com/view/9391065.htm?fr=Aladdin.
开发广播移动客户端 篇8
移动客户端发展迅猛
艾媒咨询的报告显示, 截至2012年二季度末, 中国智能手机用户数达到2.9亿户, 到2012年年底将突破3亿, 有望超越台式电脑上网终端成为我国网民的第一大上网终端。美国Strategy Analytics公司最新发布的调查显示, 2012年第三季度, 全球智能手机用户数达到10.38亿, 同比增长了47%。
伴随着用户的高速增长和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 移动互联网终端产业日渐多样化, 直接装载在智能手机等终端上的客户端突破了浏览器的局限, “一键直达”的便捷性、易用性和用户黏性优化了操作, 减少了流量费用, 新闻、微博、社交、购物、视频等客户端在i OS、Android等主流智能手机平台上被用户广泛下载。随着汽车的普及, 收音机搭载干电池小型化后, 车轮子和干电池拯救了广播——移动收听和便携收听给广播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历史是惊人的相似, 传统广播移动和便携的特质基因让我们相信,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 借助广播移动客户端在智能手机等终端的应用, 传统广播正处于巨大变革的前夜。
广播客户端应用现状
1. 传统广播电台开发的客户端。
传统广播通过手机终端收听渠道主要有两个:手机自带的收音机模块, 须连接耳机线, 接收方式是调频本地接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 智能手机在收听广播上除了自带调频接收模块外, 还可在电台官方WAP页面提供收听或给门户网站提供链接收听, 有些电台已逐步开发一些简单的收听客户端能收听的直播或点播节目, 智能手机用户在“91助手”客户端商店里下载安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客户端后, 可收听两台旗下各套频率节目的直播。有些电台的单个频率也做了客户端, 中央电台的经济之声客户端呈现了每档节目的文字内容;国际台金曲调频Hit FM 88.7客户端在听到直播内容的同时也可以了解节目内容、主持人信息;湖北电台的湖北之声客户端除了有直播功能外, 还增加了本台资讯、主持人在线互动交流模块, 附载了一些电商共享的服务内容, 如全国景点优惠、酒店预定、福利彩票、平价药房、旅游资讯等模块;广东电台和凤凰集团合作推出的FM105.7汽车优悦广播客户端, 突出优先资讯、优质生活、优品音乐、优选电台的理念, 延展与汽车移动生活相关的方面, 集合了流媒体播放+资讯+交友互动+周边服务于一体的汽车移动生活新体验。
传统广播的客户端大部分是满足直播、点播的功能, 但也开始涉足听众与主持人的社交互动, 附载一些符合自身广播特点的应用商务服务, 并拓展了与广播紧密结合的汽车相关应用等。
2.非传统广播电台开发的广播客户端。一些社会公司研制出富有个性和特色的广播客户端, 如国外的Tune In radio, 国内的蜻蜓·FM、豆瓣电台、多米电台等。这些非传统电台开发和定制的广播客户端已逐步占领移动互联网的收听市场, 作为2011年最佳广播收听应用和国内App Store免费榜广播电台类APP最高的蜻蜓·FM, 提供了国内外在线新闻、音乐、交通、经济、娱乐、教育、都市、体育、故事、戏曲等数千个网络电台频道。极具个性化的豆瓣电台主打音乐, 后台机器会模仿和学习收听者的喜好, 并推荐符合听众个性口味的音乐。与之类似的多米电台在音乐类型的细分上下足了功夫, 心情电台之下就分为烦恼、俏皮、成长、振奋、沉思、感恩、暗恋、自由、勇敢、初恋、一个人哭等多个类别。凤凰网开发的“凤凰电台”客户端提供了另一种思路, 其本身不产生内容, 只是把凤凰卫视时事、军事、财经、文化、娱乐在内的音频资讯节目集成在客户端中, 实现了离线收听、重要新闻的及时推送, 社交平台的一键分享功能, 并增加了北京路况信息实时推送、分贝测试、天气预报等功能模块, 在使用界面上更加友好和人性化。
社会公司开发的广播客户端收拢国内外的电台, 集合了众多资源, 在收听的内容上更趋细分和精准, 满足了听众多层次的需求。艾瑞公司对蜻蜓·FM进行了研究:移动广播电台APP用户黏性较高, 每个用户平均收听时长超过40分钟;收听有早、晚高峰;音乐类、新闻类、交通类收听份额较高。这些特征是和传统广播的收听特征基本吻合的。
传统广播电台如何应对
面对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 传统广播电台的受众已经开始向移动互联网收听转移。那些有着跨地域服务、多功能体验、用户定制等特色的社会公司制作的广播客户端, 较传统广播电台的客户端有了更广泛的市场, 传统广播市场面临着蚕食。如果传统广播的客户端仅仅满足于直播、点播功能, 是不足以吸引并扩大受众的。传统广播移动客户端开发、应用, 必须以移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进行系统筹划、前瞻布局、特色引领, 尤其在做优内容、突出服务、创新营销三方面创新思路、速谋速动。
1.内容为王。传统广播过去更多强调“我播你听”单向传播渠道的一次性生产, 面对移动终端, 不能仅仅满足于直播、点播, 必须针对移动终端内容进行差异化的生产和传播, 节目内容要二次开发。传统广播在本地新闻、交通资讯、服务信息、音乐编排、主持人影响力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 应积极在电台内部构建媒资分类系统, 以强大的内容资源库为支撑, 努力由传统的广播播出机构向内容集成服务商转变。要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个性化、差异化需求, 尤其要看到音乐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巨大市场和潜力, 走向用户定制化服务, 通过客户端采集音乐类型喜好、用户属性、收听环境等信息, 进行数据处理, 智能匹配推荐用户歌曲, 突出音乐的体验性、个性化以及主持人的黏性, 将庞大的听众库提升为客户库、用户库, 逐步提供开放式的内容生产平台, 体现内容的参与与互动。
2. 服务至上。
媒体的价值不应该仅仅是内容的价值, 还应该是以服务产生价值, 这是传统广播未来的价值提升之路。广播客户端应用服务的方式和理念要从听众向用户转变, 以用户为中心, 基于传统平台的品牌价值, 根据受众的不同需求, 从本地的新闻资讯、交通、健康、教育视角出发, 推出与之有关的定制服务、增值服务与新的消费方式, 服务对象性人群, 由播出平台向服务平台升级, 以服务价值的体现来逐步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儿童专属电台、路况电台、健康指标电台等APP应用服务都是很好的借鉴, 可以在传统广播嫁接。易凯资本CEO王冉预判:音乐产业在互联网时代最核心的一个转型不是围绕音乐, 而是围绕受众。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社会化、移动、云服务的特征, 用户体验将是未来音乐产业发展的轴心理念, 一个好的传统电台客户端很可能是自己切入移动音乐并促进这种体验的有效方式。此外, 还要看到传统电台客户端负载基于LBS (地理定位服务) 的本地交通服务所带来的巨大商机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延伸产业。
3. 营销制胜。
移动新闻客户端 篇9
内容永远是新闻媒体的主体与根基,新闻客户端的竞争同样也无法跳脱其外。只有做出有价值、有内涵、让读者感兴趣的内容,才能获得真正的长期的关注与支持。过去,这种内容可以依据新闻资源渠道来完成,许多传统媒体拥有其他人所没有的信息资源和渠道,从而获得了独有的新闻内容,得到受众的追捧。
而在当下通信技术迅速发展、自媒体当道、受众可以自主发声的情况下,新闻内容的独家性几乎已经无法实现,也不能成为新闻媒体刻意追求的目标。在新闻内容的独家性几乎无法实现的情况下,依据客户端的特性去寻找更好的立意角度、完成更易接受的巧妙表达、进行更深层次的价值挖掘才是内容制作的关键。以互动性和高质量UGC著称的网易新闻客户端,在内容制作方面就有其值得分析的成功经验。
1 选题角度
新闻客户端立足于移动终端,本身具有与生俱来的时效优势。由此而言,新闻策划在选题初始就可以将范围和限制放宽。除此之外,客户端还具有实时更新、关注度集中的特性,依据这些特性,新闻选题可以选择可提前预设、当下发展中、可持续跟进的主题,还应具备新闻选题普遍应有的紧贴当下、反映现实、普适性强等特点。
网易新闻客户端曾做过一个年终策划专题——《回家》,描述春节期间返回家乡的社会状态。专题选择了春节这一大事件,贯通前后整个时间段,将返乡途中受众的故事和心声作为报道的主要表达内容,以网友的回复和交流作为报道的主要内容之一,将第一手最真实的材料呈现在受众面前,激发同状态受者的共鸣,诱发倾诉感,从而使得时效性得到保障、内容更加丰富动人,策划了一场可称成功的新闻报道。
2 内容策划
作为以多元化形式呈现新闻报道的移动媒体,新闻客户端的整合能力也相当突出。文字、图片、音频、视频都可以成为整理的对象,整合一篇完整详实、客观公允、全面细致的新闻报道,也可以完成一篇好的新闻作品。
利用这一整合能力,新闻客户端的内容策划可以用全方位、多角度的形式进行,整合各方面与新闻事实相关、受众关注的内容,并依据新闻事实的重要性和关注度的高低对各方面的报道进行排序。当受众阅读新闻报道时,可以轻松寻找到与之相关的兴趣点,提高其阅读对口程度。更进一步的情况之下,还可以培养起受众相关的新闻兴趣,而不是单纯的迎合,从而使新闻报道收到更多关注和更加精准的反馈。
除整合的全方位外,还可以利用标题链接、图片链接等形式进行兴趣阅读的分众,在分众模式中进行更深层的报道,满足不同的新闻需求。
3 呈现形式
作为一个多媒体,客户端本身具有多元化呈现的能力。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都可以进行新闻报道的呈现。在尽可能寻找各种形式的资源进行内容制作之外,观看新闻报道的受众也是内容的主要生产者之一。新闻客户端可以将互动性作为重点,把一部分内容的生产交给受众,给予受众参与的渠道和发挥的空间。
网易新闻客户端的一大特色即为“跟帖多”,以致有很多回复声称“我就是来看跟帖的”。网易新闻客户端专门开辟受众发言通道,并在主界面下方的主要分栏中,设置了“跟帖”一栏,利用点赞等方式,将人气高的受众回复置于明显位置,获得更多关注。这些回复在经过编辑的二次加工后,还可能出现在排行榜等栏目中,已然成为了内容生产的一个重要部分。
4 受众黏性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Trustdata”所发布的《2015年1月至10月中国移动互联网新闻客户端发展分析报告》显示,超九成受众习惯于使用单一客户端,在这种情况下,除了打造风格鲜明的设计页面之外,新闻客户端也理应确立自己独特的言论风格,运用独特的角度和流程,设计出与其他客户端有所区别的报道。这些富有风格特色的新闻报道可以逐渐培养受众的新闻习惯,增加受众黏性,提高受众忠诚度。
一旦这种受众黏性得以成型,受众将会逐渐形成与新闻客户端同种风格的新闻思维方式,这种伴随式的成长,带给新闻客户端的不只是商业流量的变现,还有更多深层次的潜在价值。
内容将永远是新闻客户端吸引受众的根本,优秀的新闻策划可以实现更加精良的内容制作,从选题角度、内容策划、呈现形式、受众黏性等各个方面对内容制作进行策划,是在为传播效果提供基础性的支撑。
参考文献
[1]杨立,刘彧扬.新闻客户端:网络新闻内容的整合与创新——以网易新闻客户端为例[J].新闻与写作,2013(8):30-33.
[2]张平,张为各.新闻客户端发展现状与策略——以网易新闻客户端为例[D].保定:河北大学,2014.
移动新闻客户端 篇10
【关键词】移动阅读 硬件 用户 客户端
虽然移动媒体阅读和传统纸质媒体阅读仍旧凭借其特点,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吸引着特定的读者群体,但我们应该敏锐地观察到,移动媒体阅读已经成为用户媒体阅读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移动媒体阅读是指用户使用手机、数码产品或带有通信功能的电子书阅读器等通信终端进行的移动化、个人化的电子阅读行为,这种阅读行为的内容既包括书籍、文章、报纸、杂志、博客、微博、电影电视、图像照片等,也包括手机运营商定制的手机报、手机杂志、动漫、音乐等各类互动资讯等内容。
移动媒体阅读作为当下一种极具影响力的传播方式,笔者认为,要想使这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得到有效利用,把握好以下三个关键词是十分必要的。
一、硬件
作为移动媒体阅读的重要依托,移动设备的配置对用户进行移动媒体阅读的质量和效率影响重大。以手机为例,作为新一代媒体,手机自身的硬件配置、电池持续时间、存储容量、屏幕大小、文件支持格式等优劣,会在一定程度上或帮助或限制受众群体通过手机等移动媒体进行阅读。因此,笔者认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移动阅读器(kindle)等性能优、操作简单的电子产品得以大范围普及是迎来真正移动媒体阅读时代的一个必要条件。
一项对移动新闻阅读用户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移动新闻阅读主要集中在有无线网络(wifi)的固定场所。用户对新闻视频使用度不高,“费流量”和“打开速度慢”成为用户不愿观看视频新闻的两大主要原因。因此,稳定无线网络信号的全覆盖能够使用户快速、方便地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在互联网上海量收集信息、瞬间传递信息、及时反馈信息。不少用户常常选择在非正式时间使用移动媒体阅读,如在工作疲乏期待短暂放松时,在乘坐交通工具时(公交车、地铁、火车),在家放松娱乐的时候,或是在食堂等饭、等车、排队的等待时间等等。因此,无线网络的全覆盖能够方便用户,无需端坐在电脑前,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在一切需要使用网络的范围内通过移动终端获取信息。
二、用户
据美国密苏里大学唐纳德·W·雷诺新闻学院网站报道,在电话访问了1165名随机抽取的美国成年人的基础上,一份2013年完成的移动新闻消费调查表明,55%是移动媒体新闻的消费者,而在2012年的时候,这个数据为42%。
根据工信部的统计,早在2013年3月,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8.17亿,移动网络时代就已经到来。相比以往过度依赖纸质媒体,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用户,尤其是年轻人群体,更加倾向于使用移动新闻客户端获取新闻资讯。
移动新闻受众的第一大特征就是年轻化,70、80、90后中青年群体是移动媒体阅读的主要群体,18-39岁年龄层阶段的用户超过八成。
此外,与以往的网络使用者不同,在移动新闻阅读领域,受众分布呈现高学历态势,本科及以上学历者的比例接近总人数的一半。
而从用户的地区分布来看,华南、华北和华东等经济发达地区成为移动媒体阅读的集中地。这与2014年2月19日人民网研究院发布的《2013中国报刊移动传播指数报告》中指出的“报纸移动传播百强地域集中化程度较高,半数分布在京粤浙地区”不谋而合。
在移动媒体阅读时代,用户的移动媒体阅读行为通常开始于移动客户端的下载,而应用市场的推荐是最主要的途径。此外,由于移动媒体便于随身携带,人们常常有时间就拿出来看看,用户的移动媒体阅读往往是高频次的、短暂的,选择在碎片化时间进行的阅读行为。
作为传播链上的最后一个环节,用户不仅是移动媒体阅读时代信息传播的接受者和反应者,更是传播效果的最终决定者。
一方面,根据传播学中“受众即市场”观点的时代变迁,传媒从20世纪80年代以前把受众群体看做是一个未分化的“大众”市场,发展到当前的媒体日益丰富,媒体需要对受众进行准确定位,开拓具有特定需求的“小众”市场,以此保证媒介经营活动的最佳经济效益。对竞争异常激烈的移动媒体阅读时代更是如此。但是另一方面,有针对性地选择、有效率地利用移动媒体进行阅读活动,从本质上来说,要依靠受众群体自身媒介素养的提高。通过提高其自我觉醒和理性判断的能力,用户才能对移动媒体的价值进行最大程度的挖掘。
对大部分移动媒体阅读用户而言,使用媒体工具阅读的目的就是获取信息。在经过个人价值偏向的筛选后,选取与个人价值观一致的信息、观点进行分享和再创造。
三、App应用
当前,网络信息工具和服务层出不穷,即使是对一个普通读者而言,得到海量信息也不是一件难事儿,不少热门新闻和信息往往还是通过主动推送的方式呈现到读者眼前的。用户对信息的需求由“量”逐渐转向了“质”。然而,用户的这种需求对传统的网络媒体来说就难以操作。众所周知,传统媒体的商业收益直接来源于广告,这就需要通过用户较多次数的点击,较长的页面停留时间来实现。当用户希望根据自己的兴趣通过减少阅读时间、缩小阅读范围,以较少流量消耗的方式,找到更为精确的所需信息时,传统媒体就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用户体验的好坏将直接决定传统媒体和移动媒体的前途命运,因此,基于移动设备的App应用应运而生。
App应用,即智能手机的第三方应用程序。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人们逐渐习惯了使用应用客户端上网的方式。时至今日,App应用已经不仅仅只是移动设备上的一个客户端那么简单,在很多设备上已经可以通过下载厂商官方的应用软件,对不同的产品进行无线控制。
然而,App应用内容同质化,特色不鲜明等问题仍旧影响着客户端的人气和用户反馈。在移动客户端大战中,“内容为王”的定理仍旧适用,精细化地关注用户需求,差异化对待不同用户则是取得突破的关键。
以新闻客户端为例,从用户对新闻客户端的需求中我们可以发现,用户更多看重自身的认知需求,对新闻推送的时效性和丰富性要求较高。用户最主要的动机就在于习惯性获取最新资讯,因此,新闻客户端需要实时更新新闻内容,为用户提供最新最全面的信息。此外,推送的新闻如果能引发用户兴趣,就会促使用户打开新闻客户端。加强推送新闻的吸引力,比如将新闻标题设计得更吸引眼球,赋予新闻内容更多的新意、与众不同,将能大大提高客户端的访问量。
当然,还存在一部分用户出于社会整合的需要,希望了解他人观点而打开客户端。针对这类用户,客户端编辑团队需要通过对精华跟帖的整理,让跟帖变得更加具有趣味性,并且对用户反馈给予适当的鼓励,建立起内容编辑团队、新闻产品与用户的社交互动的良性互动以此留住用户,使其保持对App客户端的忠诚度。
此外,就不久前浙报传媒和浙江大学联合做的一次针对媒体所推出的移动App的研究表明,传统媒体的App大都对用户行为缺乏研究,很不尊重用户习惯,这一问题值得关注。移动用户的阅读高峰多在晚间睡前(晚上10点到凌晨1点之间),然而正是在这最宝贵的黄金时间,仅仅因为这不是传统媒体的上班时间,许多传统媒体的App却不再有内容更新。并且,在阅读模式、夜间模式、字号选择、横竖屏显示等用户体验指标上,传统媒体的App应用表现同样有待完善。App客户端作为一种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应用程序,不仅应当注重提供内容的价值,更要注意不能忽视服务的价值。
而受制于流量和网速的限制,用户对新闻视频的热情不高,这就需要移动新闻客户端进行技术升级和相关的功能设置,通过简化用户操作,减少用户的使用障碍。□
参考文献
①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55-165
②《2013中国报刊移动传播指数报告》,《人民日报》
③焦学宁,《移动阅读时代,让新闻回归用户钛媒体》,www.tmtpost.com
④《“用户移动媒体阅读行为”调查问卷》,www.sojump.com
(作者单位: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传播系)
移动新闻客户端 篇11
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生理信息传感器等技术的巨大进步,移动医疗迅速发展。医学检测仪器正向多功能、智能化和微型化方向发展。数字化将和生理信号的测量技术及分析技术融为一体成为其显著特点之一[1]。
目前,国内已有20%的医院开始尝试移动医疗业务,PDA、RFID等设备和技术得到了实际应用[2]。但这些移动医疗设备和技术受限于较窄的应用范围,还不能发挥全部作用。特别是针对社区、家庭的移动医疗应用还相当缺乏。基于便携的体域传感器,日趋成熟的蓝牙通信技术以及开源的Android平台移动终端。本文设计了一个移动医疗监护系统,如图1所示。该系统可以将体域传感器感知的人体各项身体参数,利用蓝牙通信技术发送给使用者的Android手机终端,最后通过手机网络将数据提交医疗中心的服务端。分析处理过的数据可以图表或者文字的方式显示在使用者的手机端,从而解决传统监护设备无法实时实地提供监护服务的问题。考虑到成本,在系统测试时,采用了另一部手机作为传感器数据源,以体温作为测试数据。
1Android架构分析与开发环境搭建
系统Android手机客户端开发工具为Eclipse,开发版本为Android4.0.3ADT0.95jdk1.7.0。
1.1Android平台架构
Android系统架构由4层共5个部分组 成[3]:LinuxKernel、AndroidRuntime、Libraries、ApplicationFramework、Applications。其中,Android基于Linux2.6提供核心系统服务,例如:安全、内存管理、进程管理、网络堆栈、驱动模型;每一个Android应用程序是Dalvik虚拟机中的实例,运行在它们自己的进程中;Android包含了一个C/C++库的集合,供Android系统的各个组件使用;通过提供开放的开发平台,开发者可以自由地利用设备硬件优势进行功能开发;Android装配一个核心应用程序集合,包括电子邮件客户端、日历、地图等设置。所有应用程序都是用Java编程语言写的。
1.2Android系统中的蓝牙
Android平台支持蓝牙协议栈,可以在两个蓝牙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Android应用框架层提供了允许蓝牙进行连接的API,通过这些API可以实现通过蓝牙的应用程序是无线连 接,建立端到 端的连接 模式。其中,BluetoothAdapter类代表本地蓝牙适配器,是所有蓝牙交互的入口点;BluetoothDevice类代表远端蓝牙设备,可以请求远端蓝牙设备连接或获取远端蓝牙设备的名称、地址、种类和绑定状态;BluetoothSocket类代表蓝牙套接字的接口,它是应用程序通过输入、输出流与其它蓝牙设备通信的连接点;BluetoothClass类描述了蓝牙设备的一般特点和能力。
1.3Android开发环境搭建
Android平台进行开发使用的是Java语言。1安装JDK,安装时要将“Path”的环境变量修改为JDK安装路径中bin目录的绝对路径;2下载并安装Eclipse;3在AndroidDevelopers下载android-sdk_r18-windows.zip,运行SDKSetup.exe,在用户变量中新建PATH值为AndroidSDK中的tools绝对路径;4安装ADT插件;5为了使Android应用程序可以在模拟器上运行,必须创建AVD,即Android在Windows环境下的虚拟机。
2系统设计与实现
根据Android手机系统运行要求,考虑到用户良好的使用体验,本系统的程序响应必须快速,且基本无BUG出现。主要功能模块有:用户登录模块、蓝牙通信模块、数据显示模块、数据上传模块。
2.1用户登录注册模块
用户登录注册模块实现两个功能:1用户信息注册功能;2用户登录功能。通过用户注册登录后,不同的用户会有不同的文件夹来保存身体各项参数数据信息,并且根据用户注册时的ID号来进行数据筛选。
用户信息 管理采用 了Android自带的小 型数据库SQLite。作为一款轻型数据库,SQLite遵守ACID的关联式数据库管理系统,资源占用率非常低,只需要几百K的内存。此外,它能够与 很多程序 语言相结 合,比如C#、PHP、Java等,还有ODBC接口,相较于Mysql、PostgreSQL这两款世界著名的开源数据库管理系统而言,其处理速度更快。
2.2蓝牙通信模块
蓝牙通信模块实现两个功能[4,5]:1蓝牙设备的查找和匹配;2通过蓝牙通信协议,实现模拟传感器数据的发送和手机端数据的接收。用户登录后,系统程序会首先判断本机蓝牙是否为可用状态,如果处于关闭状态则打开蓝牙,用户通过手动搜索附近蓝牙设备完成与模拟传感器的匹配。当完成匹配后,模拟传感器开始发送模拟的用户体温数据,并由手机 端解析接 收。通过建 立一个BluetoothActivity.java类的Activity,用于显示“设备列表”和“开启服务“这两个功能按钮以及蓝牙设备的搜寻。
2.3数据显示模块
数据显示模块实现两个功能[6,7]:1将实时的体温数据信息展示给用户,并给出相应数据说明;2通过得到的体温数据的变化图表,直观地反映出某一时段身体体温的变化。每一次通过蓝牙通信模块得到的数据都将实时地反应到用户的手机端。
为了实现数据的实时显示,每当蓝牙传感器发来最新的数据时,系统都会发送一条广播,当接收到数据更新的广播时,通过handler发送消息通知界面更新显示。为了实现将数据变化以图标的形式显示给用户,系统使用了第三方插件achartengine,用来生成各种数据的图表。
2.4数据上传模块
数据上传模块实现两个功能[8,9]:一是监控手机端网络状况;二是通过http协议将手 机端接收 到得数据 以XML格式发送至服务器端。用户手机不一定一直有网络连接,需要监控手机网络的改变,当用户选择提交数据时,如果有网络则直接提交数据到服务器端,如果没有网络则等待网络连接之后再发送。
数据上传的过程并不可见,当用户点击提交按钮时,系统首先会判断当前手机的网络状态,如果网络处于关闭状态,则用Toast提示用户网络异常。如果网络可用,则提交数据至服务器,并提示用户上传成功。
3结语
【移动新闻客户端】推荐阅读:
移动校园网客户端11-15
移动客户服务工作07-31
移动客户经理岗位认知11-21
移动集团客户案例分析11-29
移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06-15
移动客户经理班组长竞聘12-29
移动公司客户部副主任竞聘演讲稿09-03
腾讯新闻客户端07-20
中国联通客户移动业务靓号协议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