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氧疗护理论文

2024-07-18

长期氧疗护理论文(精选7篇)

长期氧疗护理论文 篇1

长期氧疗可纠正慢性缺氧患者低氧而不会明显加重CO2潴留, 减缓肺功能恶化、降低肺动脉压延缓肺心病进程, 疗程4~6周就可使红细胞压积减少、血液黏稠度降低、心肺氧供增加, 改善心功能, 提高生存率[1]。但长期氧疗也会给患者造成不适感, 主要原因有对氧疗的方式不习惯, 对氧气的气味不适应等。所以, 护理人员在保证准确、迅速、安全、有效的氧疗护理中, 应增加舒适感、减少噪音, 以提高和改善氧疗的依从性, 给患者心理和生理带来尽可能的满足。

1健康宣教

1.1 安全指导

要强化患者的安全用氧意识。氧气本身不会燃烧, 但它是助燃气体, 使用时应注意防热、放火、防油、防震, 严禁在病区内吸烟。使用氧气筒时随时查看氧气的压力, <5MPa时应换瓶, 以免充气时发生危险。

1.2 给氧目的

针对呼吸困难的患者, 提供合适的氧疗非常重要。如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患者不能吸入高浓度的氧, 因患者对血液中的CO2的敏感性降低, 血液中的低氧状态较CO2更能刺激呼吸中枢, 如此时吸入高浓度的氧可抑制呼吸中枢, 导致CO2潴留, 甚至死亡。

1.3 严格执行氧疗浓度和时间

长时间高浓度吸氧会引起氧中毒, 呼吸抑制。有研究表明, 控制氧浓度在24%~28%范围内, 即使疗程超过10年也不会发生氧中毒[2]。对于需长期氧疗的患者每天接受氧疗的时间越长, 疗效越高, 但是24h不间断吸氧是不现实的。目前一致认为每天吸氧≥15h, 使动脉血氧分压>8.0kPa才能获得氧疗效果。护士在夜间巡视病房时, 常发现患者擅自将氧流量调高现象, 以为这样能改善缺氧症状。部分患者缺氧症状稍有改善后就拒绝氧疗, 这种错误的行为要及时制止, 使患者理解, 所以这方面的宣教尤其重要。

2氧疗护理

2.1 一次性单腔吸氧导管 (鼻塞式) 较以往鼻导管给氧法对鼻黏膜的刺激性明显降低, 但其不易固定, 用胶布固定即影响美观又易造成皮肤不适。

2.2 一次性单腔吸氧导管 (鼻勾式) 弥补了上述缺点, 利用软塑料卡住鼻翼, 使导管不易脱落, 但单腔吸氧导管可使氧气气流集中冲击一侧鼻孔, 加上软塑料卡住鼻孔, 长期使用可使鼻黏膜充血、肿胀、降低氧疗效果。

2.3 一次性双腔吸氧导管 (耳套式) 有2个通气孔, 将2个鼻塞塞入鼻孔, 可使氧气气流分散吸入, 鼻导管可用戴眼镜的方式套在耳朵上。活塞可根据患者的脸型长短, 调节长度, 增加稳固度和舒适度。有研究表明:以上3种给氧方式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 一次性面罩吸氧导管 (松紧带式) 面罩给氧对患者气道黏膜无刺激、固定好、氧流量大、氧浓度可达较高水平, 缺点是清醒患者有憋气感、妨碍交流、咳嗽咯痰不方便。 由上可看出一次性双腔吸氧导管是长期氧疗患者的首选。

2.5 氧疗噪音处理 先将开塞露空囊的颈部留取1cm, 其余部分剪掉, 用7号针头在球囊上刺入小孔 (底部除外) , 大小要均匀, 间距2cm, 消毒后备用。用长3cm的压脉带将开塞露与湿化瓶内的通气管下端连接在一起, 其余按吸氧操作常规进行[2]。 这样可消除吸氧带来的噪音, 保证长期氧疗患者夜间安静的休息。

2.6 注意氧气的加温、湿化 (1) 对于长期氧疗的患者来说吸入的氧气以温度37℃, 湿度约80%为宜, 在湿化瓶中盛50~70℃温水达瓶容积的1/3~1/2, 每日更换, 保证适宜温度、湿度的氧气吸入。 (2) 加热湿化的氧可湿化气道使内分泌物顺利排出, 湿化的黏膜有利于炎症的消退, 使气道通畅度得以明显改善。

3分析

(1) 改善大脑供氧状况, 调节脑神经系统功能, 提高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提高学习效率。 (2) 在一定程度上可延缓衰老、增强新陈代谢。 (3) 减轻低氧血症, 满足组织代谢的需要。 (4) 缓解低氧引起的肺动脉高压, 减轻红细胞增多症, 降低血液黏稠度, 减轻右心室负担, 延缓肺心病的发生发展。 (5) 缓解支气管痉挛、减轻呼吸困难, 改善通气功能。

在长期的氧疗护理中发现, 对氧疗知识缺乏的患者有不遵医行为, 具体原因有:舒适的改变、不愿长时间受约束、对吸氧有恐惧心理、经济原因、认为吸氧作用不大[2]。护士要加强健康宣教力度, 勤巡视病房, 多观察, 使氧疗顺利进行。

氧疗的有效性观测在氧疗过程中要观察患者精神和神志的变化、紫绀和皮肤的变化、呼吸和心率的变化、血压和周围循环的变化、眼球结膜水肿情况, 并注意是否有喘憋和进行性呼吸困难等。根据病情监测血气分析、动脉血氧饱和度, 可采用耳测氧计测定SaO2、经皮测定氧和CO2分压、监测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等。

检查氧气导管有无扭曲、阻塞、氧气装置有无漏气、氧气流量浮标是否到位准确。每天更换湿化瓶及湿化液, 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关键词:氧疗,长期,护理

参考文献

[1]石敏, 刘景.氧气吸入疗法的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2002, 37 (3) :137-139.

[2]葛敏.氧气疗法的研究及护理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 2002, 17 (4) :247-248.

长期家庭氧疗的应用与护理 篇2

1 家庭氧疗的适应证

只有处于慢性呼吸衰竭稳定期时, 动脉血气分析PaO2<7.33 kPa或PaO2为7.33 kPa~8.00 kPa且伴有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血细胞比容>55%) , 肺动脉高压或肺心病右心衰竭以及长期夜间低氧血症病人 (SaO2<88%) 才需要进行长期家庭氧疗。其他心肺等疾病所致的急性缺氧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氧疗只作为到医院就诊前的应急治疗。

2 氧源与设备

一般采用高压缩氧气筒, 液态氧罐和制氧机。现今市场上家用制氧机品牌有多种, 原理主要有3种:压缩吸附制氧法、膜制氧法、电解水法。压缩吸附制氧法以空气为原料, 制氧流量大, 浓度高, 膜制氧法所制氧浓度较低;电解水法缺点较多, 选购时要注意看说明书。其他相关配件有:压力表、减压器、流量表、湿化瓶、安全阀、吸氧管和面罩等, 应一一指导病人及其看护者掌握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 安全指导

要强化病人的安全用氧意识。氧气本身不会燃烧, 但它是助燃气体, 使用时注意防热、防火、防油、防震, 严禁吸烟及其他明火。使用高压缩氧气筒时应随时查看氧气的压力, 小于5 MPa时应换瓶, 不再使用, 防止杂质进入筒内, 充气时发生爆炸。

4 家庭氧疗的健康宣教

4.1 给氧的目的

长期家庭氧疗的主要目的是纠正低氧血症, 减缓和逆转缺氧所致的组织损伤和器官功能损害, 同时尽量保持病人的活动能力。近10余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资料表明, 长期家庭氧疗是唯一能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病人生存率的治疗手段。长期家庭氧疗对慢性呼吸衰竭病人康复的作用有: ①改善呼吸困难等心肺症状;②纠正低氧血症, 减缓肺功能恶化;③降低肺动脉压, 预防或延缓肺心病的发生;④增加运动耐力, 改善睡眠质量;⑤提高慢性呼吸衰竭病人存活率, 延长生存期;⑥提高生活质量, 减轻病人及家人的负担;⑦降低入院率, 减少住院天数, 降低住院费用。

4.2 吸氧浓度

给氧浓度分为低、中、高三级:①低浓度给氧, 吸氧浓度低于35%;②中浓度给氧, 吸氧浓度为35%~50%;③高浓度给氧, 吸氧浓度高于50%。长时间高浓度吸氧会引起氧中毒、呼吸抑制等副反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病人宜吸入低浓度氧, 因为病人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降低, 血液中的低氧状态较二氧化碳更能刺激呼吸中枢, 吸入高浓度的氧则有可能抑制呼吸中枢, 导致二氧化碳潴留, 出现肺性脑病, 甚至死亡。低浓度氧疗是安全的, 有研究表明, 控制氧浓度在30%以内, 即使疗程超过10年也不会发生氧中毒。

4.3 吸氧时间

对于需要长期氧疗的病人每天接受氧疗的时间越长, 疗效越高, 但是每天24 h不间断吸氧是不现实的。目前一般认为每天吸氧至少15 h, 才能维持PaO2>8.0 kPa, 获得较好的氧疗效果。在长期的氧疗护理中发现, 病人不愿意长时间吸氧的原因有氧疗知识缺乏, 认为气急才要吸氧, 不愿长时间受约束;对吸氧产生恐惧心理及经济原因等。对以上原因护士要加强健康宣教, 以改善氧疗的依从性。

5 氧疗护理

5.1 给氧导管的选择

5.1.1 鼻导管和鼻塞

此类设备的特点是简单、经济、方便、易行。但给氧浓度只能达到40%~50%, 氧流量一般宜小于6L/min。单侧鼻导管为1根细导管, 使用时插入一侧鼻孔, 此法节省氧气, 但可刺激鼻腔黏膜, 使鼻腔分泌物结痂, 易造成鼻导管堵塞, 故需8 h更换1次鼻导管。长时间使用, 病人感觉不适。双侧鼻导管鼻导管有2根短管, 可分别插入两个鼻腔, 较少限制病人吃饭、谈话。鼻塞为塑料制成的球状物, 可塞于鼻孔, 代替鼻导管给氧。鼻塞大小以恰能塞住鼻孔为宜, 勿深入鼻腔, 适用于长期给氧的病人, 感觉较舒适。

5.1.2 面罩

将简易面罩置病人口鼻部, 用松紧带固定, 可提高吸入氧的浓度, 高于50%以上。常用吸氧面罩有两种:①开放式面罩, 无活瓣装置, 利用高流量氧气持续喷射所产生的负压, 吸入周围空气以稀释氧气, 面罩底部连接一中空管, 管上有一阀门, 通过阀门调节空气进入量, 从而调节吸氧浓度。呼出气体可由面罩上呼气口排出。②密闭式面罩, 面罩上设有单向活瓣, 将吸气与呼气通路分开, 给氧浓度可达60%以上。面罩给氧对气道黏膜刺激小, 给氧效果好, 简单易行, 病人感觉较舒适。缺点是饮食、吐痰时都要去掉面罩, 中断给氧。因可能导致二氧化碳重复吸收, 不适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病人。

5.2 氧浓度和氧流量的调节

氧浓度决定于给氧方式和氧流量的大小。用鼻导管、鼻塞法给氧, 吸入氧气浓度可按以下公式换算:吸氧浓度 (%) =21+4×氧流量 (L/min) , 但不超过50%;同等流量面罩给氧可获得较高的氧浓度, 吸入气中的氧浓度随氧流量的增加而增加, 但超过8 L/min后增加幅度则很小, 如需增加吸入气中的氧浓度, 可在面罩后结接一贮气囊。应根据呼吸衰竭的类型和程度选择和调节, 夜间吸氧一般流量适当减小, 以免影响睡眠。

5.3 湿化瓶

对于要长期氧疗的病人来说吸入的氧气以温度37 ℃, 湿度80%左右为宜, 以免呼吸道的黏膜被干燥气体所刺激, 引起支气管分泌物黏稠, 痰液不易咳出。一般瓶内装入1/3或1/2温开水, 通气管浸于水中, 出气管接橡胶管。湿化瓶应每日更换, 避免细菌滋生引起感染。

5.4 流量表

用以测量每分钟氧气流出量, 表内装有浮标, 当氧气通过流量表时, 即将浮标吹起。浮标上端平面所指的刻度为每分钟氧气流出的量, 单位为L/min, 由流量开关控制流量大小。

5.5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选无疾患的鼻孔, 用湿棉签清洁鼻孔, 插管时用水湿润鼻导管前端, 动作轻柔, 防止损伤鼻黏膜;吸氧时先调节流量后插管, 停用氧时先拔管, 后关闭氧气开关;调节流量时, 将鼻导管与输氧管接头断开, 调节好再连接, 防止万一方向拧反, 使大量氧气冲入呼吸道, 而损伤气道黏膜。

5.6 密切观察氧疗情况

吸氧后观察缺氧症状有无改善 (发绀、呼吸困难、精神状态、脉搏、血压等) , 用氧浓度与病情是否相符合;鼻导管是否通畅, 有无脱落, 有无鼻腔分泌物堵塞;持续吸氧, 8 h更换鼻导管1次, 两侧鼻腔交替插入;观察氧气湿化作用是否好;氧气筒内氧气是否够用, 及时了解, 妥当处理, 保证给氧顺利进行。

5.7 定期家庭访视

长期氧疗护理论文 篇3

1 LTHOT适应证

目前采用广泛的LTHOT标准:静息状态下存在低氧血症 (Pa O2<55 mm Hg) , 动脉血氧饱和度 (Sa O2) ≤88%, 存在或不存在高碳酸血症。COPD患者Pa O2在55~60 mm Hg或Sa O2>89%, 但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也应接受LTHOT: (1) 有肺动脉高压; (2) 外周水肿提示充血性心力衰竭; (3) 继发性红细胞增多 (红细胞压积>55%) , 以及有明确夜间低氧血症和运动性低氧血症的COPD患者。氧疗的目标是在休息、睡眠和活动过程中维持Sa O2>90%[3,4]。

2 LTHOT对于COPD患者收益

2.1 提高生存率

87例有严重低氧血症同时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的COPD患者被随机分入氧疗组和对照组, 氧疗组患者每天给予≥15 h流量为2 L/min的氧疗, 结果显示氧疗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 [5]。

2.2 降低肺血管阻力

203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持续氧疗组和夜间12 h氧疗组, 夜间12 h氧疗组死亡率高于持续氧疗组。虽然持续吸氧降低患者死亡率的原因尚未明确, 但其有利于降低COPD患者肺动脉压力及肺血管阻力[6]。同样的结论在相关试验中均得到验证, 氧疗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肺动脉高压状态优于对照组[7,8]。

2.3 改善呼吸肌疲劳

长期氧疗可使COPD患者骨骼肌横断面积、Ⅰ型肌肉纤维比例增加及氧化酶活力下降, 最终改善COPD患者生活质量[9]。

2.4 改善睡眠质量及焦虑抑郁状态

对于夜间出现低氧血症加重的COPD患者, 夜间吸氧虽不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但可提高其睡眠质量。同时, 氧疗可改善老年COPD患者常伴的焦虑抑郁障碍[11]。

3 影响LTHOT疗效的相关因素

3.1 LTHOT相关细节因素

3.1.1 供氧装置:

常见有3种供氧装置:压缩氧气瓶、浓缩氧气系统及液态氧气系统。压缩氧气瓶在国内使用最早, 价格便宜, 但不易携带且需反复重装。浓缩氧气系统即制氧机, 目前国内亦较为常见, 连续使用时费用低廉, 但缺点亦是不易携带。液态氧气系统便于携带, 但价格较高。由于经济原因, 患者往往拒绝长时间持续吸氧[12], 国外亦是如此[13]。

3.1.2 吸氧方法:

目前常见的为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鼻导管吸氧经济、方便, 但给氧浓度维持在40%~50%, 吸氧效率偏低。面罩吸氧可保证吸氧浓度>50%, 同时面罩吸氧对呼吸道黏膜刺激相对较小, 对比鼻导管吸氧, 急性加重期使用面罩持续吸氧可以更有效地提高机体血氧分压, 而不增加二氧化碳潴留[14], 但其缺点是影响进食及吐痰。

3.1.3 吸氧浓度:

首先明确的是对于COPD患者应采用低流量吸氧 (氧浓度<30%) , 而不同低浓度的吸氧对患者疗效亦有差异。在3种吸氧浓度 (25%、27%和29%) 中, 后2种吸氧浓度, 即27%和29%对比25%, 可更好地改善COPD病人血气分析结果, 前两者血氧浓度均高于后者, 而二氧化碳浓度则明显低于后者[15]。

3.1.4 吸氧时间:

在GOLD及国内指南中, 均指出氧疗时间应>15 h/d[1,2]。虽然试验指出, 夜间吸氧可降低COPD患者猝死率[6], 但持续氧疗患者死亡率低于夜间吸氧12 h的患者[7]。

3.2 其他因素

3.2.1 疾病知识:

对疾病知识的缺乏, 尤其对氧疗知识的严重缺乏, 可影响患者对家庭氧疗的遵医行为[16], 多数人对于氧疗的误区为氧疗可导致“成瘾”[17]。

3.2.2社会心理学:

和大多数慢性疾病相同, 因病程、经济等多种因素可导致COPD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障碍[18], 症状的出现及呼吸困难症状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而焦虑抑郁障碍均可影响患者对LTHOT的执行[19,20]。

4 LTHOT存在的问题

部分接受LTHOT的晚期COPD患者, 其住院率比非长期家庭氧疗患者更高, 可能原因是患者吸氧浓度不合理, 在原有高碳酸血症基础上高浓度吸氧。故部分学者提出, 对于伴有严重高碳酸血症、反复急性加重、有明显夜间低通气、不能耐受LTHOT的晚期COPD患者, 可试用长期家庭无创正压通气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NPPV) [21]。除治疗时机应尽早外, 目前对于静息状态下血氧正常的或运动后发生低氧血症的患者氧疗的确切时间及浓度疗效尚不确定。另外患者最好能够定期随访, 因为很多长期氧疗的患者往往思想负担很重, 在随访过程中, 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顾虑, 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其次, 有时候不正确的氧疗反而会引起一些不良后果, 随访过程中, 医生可以发现并解决病人在氧疗过程中的问题;再次, 定期复查可以了解患者氧疗后的情况, 观察外周血氧饱和度是否>90%, Pa O2是否>60mm Hg, 这是正常生理需求的底线。对于有条件的患者, 可以在家通过简易的设备了解血氧饱和度的水平, 保证吸氧的要求, 对患者肯定有好处。

长期氧疗护理论文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1年1月—2006年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COPD及肺心病患者47例, 诊断均符合1997年我国制定的COPD诊断标准, 将47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氧疗组和非氧疗组。氧疗组29例, 男19例, 女10例, 年龄42~76岁, 平均 (57.3±9.3) 岁;非氧疗组18例, 男12例, 女6例, 年龄45~82岁, 平均 (56.8±8.9) 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因及病程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经抗感染、祛痰、平喘和舒张支气管平滑肌治疗后, 氧疗组在缓解期以瓶装压缩氧气、鼻导管供养, 气流量为1~1.25 L/min, 吸氧时间≥15 h/d, 夜间吸氧时间均在12 h以上。5例肺心病患者24 h持续吸氧;非氧疗组在缓解期间未行氧疗。

1.3 观察指标

⑴所有患者于缓解期治疗前进行1次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检测, 治疗1~5年内每年定期进行1次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检测, 并进行比较;⑵观察两组患者2年及5年的生存率。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氧疗组及非氧疗组PaO2、PaCO2的变化

氧疗组2年后, PaO2显著升高, 与基础值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2年后PaO2维持较高水平, 2年与5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PaO2基础值与2年、5年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见表1。

mm Hg

*组间比较P<0.05。

2.2 氧疗组与非氧疗组FVC、FEV1的变化

氧疗组与非氧疗组FVC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但氧疗组FEV15年内有明显提高, 基础值与5年测量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且每年测量值均显著高于非氧疗组 (P<0.05) 。2年后呈缓慢下降趋势, 2年与5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非氧疗组FEV1呈进行性下降, 2~5年两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L

*组间比较P<0.05。

2.3 氧疗与非氧疗的组生存率比较

氧疗组与非氧疗组2年、5年生存率即78.9%和66.1%。非氧疗组分别为61.3%、28.6%。两组间比较2年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5年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COPD是由通气功能障碍和/或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引起的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的一种临床综合症[3]。COPD患者的病理改变大多不可逆, 抗感染、祛痰、平喘和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等治疗是改善患者症状、控制病情发展的主要措施, 但效果均不理想[4]。研究表明, 长期氧疗 (LTDOT) 是COPD缓解期治疗的一大进步。根据近10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结果表明, LTDOT是惟一能提高COPD患者存活率的治疗手段[5]。LTDOT在欧美国家已普遍开展, 由于受家庭经济和医学技术等条件的影响, 我国COPD患者未能普遍接受LTDOT治疗[6]。LTDOT有纠正低氧血症、降低肺动脉压、提高生存率、改善患者神经精神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等作用, 因此, 越来越受到COPD患者及其家属的青睐[7]。LTDOT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提高氧合血红蛋白的浓度、增加氧化的物质输送, 防止和逆转缺氧所致的组织损伤和器官功能障碍, 故而能改善生活质量, 提高生存率[8]。

影响LTDOT疗效的因素有:⑴患者对LTDOT的依从性:依从性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对治疗方式的理解、治疗中的舒适感及费用等多因素有关。⑵供氧装置和给氧工具:目前, 可供选择的供氧设备有压缩氧气瓶、液态氧和制氧机。⑶氧流量和每日氧疗时间:对伴慢性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 应持续低流量给氧, 即1~3 L/min, 以避免加重二氧化碳的潴留及抑制呼吸[9]。最佳的氧流量为休息状态下PaO2提高至8.7~10.7 kPa。运动性低氧血症和夜间低氧血症的患者, 应根据临床征象和对氧疗的反应定期做出估算, 适合的LTDOT每日氧疗时间应在15 h以上[10]。

本研究结果表明, 氧疗组治疗前2年PaO2有较显著的提高, 长期持续的氧疗可使PaO2长时间维持在较高水平, 且无CO2潴留的危险。非氧疗组PaO2呈缓慢下降趋势, 且逐渐明显。本研究中, 氧疗组对肺功能的观察结果显示:氧疗组在治疗早期2年内FEV1较基础值有明显升高, 2年后又呈现下降趋势, 而非氧疗组呈逐渐下降趋势。这表明COPD早期通过以上治疗可改善肺功能, 但不能阻止病情的继续发展。此外, 还发现FEV1的改善与患者的肺功能基础值密切相关。当FEV1<0.60 L时, 治疗后无显著改善。因此认为LTDOT治疗应在肺功能不全的早期进行, 一旦肺功能损害严重, 再行LTDOT治疗也不能改善患者的预后。因此, LTDOT应在COPD发病早期进行, 以获得最佳效果。

关键词:长期家庭氧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生存率

参考文献

[1]卢舜飞, 朱满连.长期家庭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疗效的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09, 10 (7) :626-628.

[2]曾剑儿, 何炳斌.长期家庭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疗效研究[J].中国医疗前沿, 2010, 5 (18) :33-34.

[3]张静梅, 苏包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家庭长期氧疗调查分析[J].现代临床医学, 2007, 33 (2) :74-76.

[4]吕静, 张德平, 孙宝华, 等.长期氧疗与吸入糖皮质激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 9 (16) :3844-3845.

[5]胡爱学, 陈琦, 万毅新.长期家庭氧疗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和β2受体激动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荟萃, 2006, 21 (8) :568-569.

[6]周继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长期氧疗配合中药汤剂治疗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9, 27 (10) :2238-2240.

[7]张继礼, 周华娟, 刘明红.慢性阻塞性肺病长期氧疗的研究进展[J].浙江临床医学, 2007, 9 (4) :547-548.

[8]万耘.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长期家庭氧疗调查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 2008, 24 (22) :3421.

[9]芮铭安, 孙赟, 朱健, 盛净.长期家庭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病情的影响[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06, 9 (6) :546-548.

长期氧疗护理论文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氧疗组选择为2009年12月-2010年12月住院及门诊患者21例。男12例, 女9例, 平均年龄 (58±8) 岁, 平均病程 (11.56±6) 年。患者进行1年的家庭氧疗, 指导其正确的吸氧方法, 包括低流量、戒烟, 每日记录吸氧的时间, 定期进行门诊随访。患者吸氧流量为1~2 L/min, 平均每日吸氧 (12.5±4.6) h。对照组为未行家庭氧疗的20例COPD患者, 男11例, 女9例, 平均年龄 (58±7) 岁, 平均病程 (11.3±6.2) 年。所有患者均符合2007年COPD诊治指南的诊断标准[1]。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观察方法

氧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双腔鼻导管吸氧, 氧流量1.0~2.0 L/min, 平均每日吸氧 (12.5±4.6) h (包括睡眠时间) 。对照组只采用常规治疗, 未进行吸氧。期间对两组患者2个月随诊1次, 1年后复查两组肺功能变化。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PEMS 3.1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 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氧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1年两次肺功能变化, 见表1。氧疗组与对照组FVC无明显变化 (P>0.05) , 两组治疗1年后, 氧疗组FEV1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 (P<0.05) 。

3 讨论

COPD患者长期存在低氧血症, 即使在缓解期仍存在低氧血症[2], 长期低氧血症不仅影响患者的全身功能, 而且对患者肺功能呈持续性损害加重[3]。长期家庭氧疗是目前公认可以有效给缓解期COPD低氧血症患者在家庭实施的方法。它可以改善COPD患者血氧浓度, 增加组织给氧, 减少呼吸肌做工, 提高患者运动耐力, 更好改善和维持COPD患者基础肺功能。

长期家庭氧疗是COPD缓解期治疗的较为有效的方法。观察中表明长期坚持家庭氧疗的COPD患者, 疗程在1年以上, 能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 FEV1在治疗后较前有明显改善, 说明动脉血氧分压较前可有效上升, 减轻组织、脏器的缺氧状态, 从而降低肺动脉压力、减轻心脏负荷。通过纠正低氧血症, 防止COPD患者肺功能的持续性损害加重, 增强活动耐力, 减少COPD患者病程的急性加重, 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因此, 长期家庭氧疗是COPD缓解期治疗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它能有效改善和维持肺功能中FEV1的比值, 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4]。

综上所述, 长期家庭氧疗对COPD患者可有效改善和维持基础肺功能, 临床疗效肯定, 患者能较好配合使用。所以应在COPD患者早期进行家庭氧疗, 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减轻患者负担。

摘要:目的:观察长期家庭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氧疗组21例COPD患者给予长期家庭氧疗, 氧流量为12L/min, 平均每日吸氧 (12.5±4.6) h;对照组20例COPD患者未予家庭氧疗。治疗1年后, 比较两组的肺功能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FVC无明显变化, 但氧疗组FEV11年内有明显提高 (P<0.05) 。结论:长期家庭氧疗可改善和维持COPD患者的肺功能。

关键词:长期家庭氧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 (2007年修订版) [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7, 30 (1) :8-17.

[2]蔡映云, 邓星奇.长期家庭氧疗在COPD缓解期治疗中的作用及其实施[J].当代医学, 2000, 6 (11) :56-59.

[3]陈玉玲.氧疗与慢性阻塞性肺病[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 1994, 14 (1) :18-20.

[4]Sarlt’Anna C A, Stelroach R, Zanetti Fdtfin M, et al.Eva-luation of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low-income patients with COPD recdvillg long-term oxygen therapy[J].Chest, 2003, 123 (1) :136-141.

[5]Hanania N A, Ambrosino N, Calverley P, et a1.Treatments for COPD[J].Respir Med, 2005, 99 (Suppl B) :28-40.

[6]蔡映云, 邓星奇.长期家庭氧疗在COPD缓解期治疗中的作用及其实施[J].当代医学, 2000, 6 (11) :56-59.

长期氧疗护理论文 篇6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9~2011年本院呼吸内科及中西科住院后门诊随访的患者60例:男36例, 女24例, 年龄51~82岁, 平均年龄71.4岁。均符合1997年全国COPD诊治规范中缓解期诊断标准[1]。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 每组30人, A组使用呼吸训练及LTOT维持治疗, B组使用呼吸训练, 仅在劳累、活动后使用氧疗, 使用时间≤2小时/日。观察时间3个月。治疗过程中注意定期随访, 指导吸氧方法及呼吸训练方法。测试治疗前后的肺功能及血气分析变化。

1.2 方法

1.2.1 家庭长期氧疗 (LTOT)

使用压缩氧气、双鼻管法, 每天吸氧时间≥15小时, 氧流量1~2L/min。

1.2.2 腹式呼吸

患者取站、坐、卧 (体弱者) 位均可, 全身放松, 静息呼吸, 将左右手分别放在腹部和胸部, 以感知呼吸时胸腹呼吸运动的起伏, 集中患者的注意力。先闭嘴, 用鼻深吸气, 同时尽力挺腹, 放于腹部之手随腹壁上抬, 然后用口缩唇呼气, 腹肌收缩, 同时腹部之手加压, 膈肌上抬, 缓慢呼吸及增加膈肌移动度, 增加肺泡通气量, 反复训练, 每日2~3次, 每次10~20min。

1.2.3 缩唇呼吸

用鼻吸气, 口呼气, 呼吸时用鼻深吸气, 呼气时将口形缩小似口哨状并发生轻微声响, 用力将气体自口中缓慢呼出, 呼吸时间比为 (2~3) ∶1频率为7~8次/分, 每次10~20min, 其作用是提高支气管内压, 防止细支气管提早闭合, 利于肺泡内气体排出。

2 结果

见表1。

3 结论

3.1 呼吸训练对慢阻肺患者有益处, 肺功能及血气分析均较治疗前好转 (P<0.05) , 呼吸训练的意义在于, 改变呼吸形态, 减少呼吸肌做功, 减少机体耗氧, 改善胸廓顺应性, 同时也有可能改善肺组织的顺应性, 有利于肺部炎症的吸收及肺组织的修复, 从而改善了氧气的摄入及二氧化碳的排出。

注:A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 B组治疗前后比较P<0.01

3.2 在加强呼吸训练基础上行LTOT, 可以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 增强运动耐力, 提高生存质量。COPD患者因长期缺氧导致微循环障碍, 并随病情加重而递增, 而LTOT可提高动脉氧分压, 改善全身的缺氧状态, 阻断或改善肺动脉缺氧性收缩反应, 逆转肺动脉高压。在与未进行LTOT的患者相比较, 行LTOT的患者第一、二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7.7%及71.8%, 与对照组的第一、二年生存率 (56.7%和42%) 有明显差别[2]。研究结果显示:长时间氧疗可以延长有低氧血症的COPD患者生存时间, 其寿命长短与吸氧时间有关 (每天不少于15h) [3]。

3.3 本实验中, 两组结果差异不明显 (P<0.01) , 考虑与如下因素有关: (1) 患者的依从性, 部分患者及家属对LTOT的重要性理解不够, 认为每日吸氧容易造成依赖, 即便开始能遵照医嘱执行, 后期也会在周围人群的影响下减少吸氧时间; (2) 患者及家属对治疗的信心不足, 认为即便吸氧亦不能改善COPD患者生活质量, 同样导致每日吸氧时间不够, 造成结果偏差。

3.4 重要的是相关人员的健康教育, 通过综合医院、社区医院的专业人员对相关人群的健康教育, 使社会接受肺功能受损患者长期氧疗, 定期随访, 定期监测肺功能等意识, 增加社会对COPD患者的包容, 使其增强信心, 保持健康, 减少复发率, 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7, 30 (1) :8-17.

[2]Budweiser S, Hitzl AP, Jvrres RA, et al.Impact of noninvasive home ventilalion on long-tern survival in chronic hypercapnic COPD: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J].Int J Chin Pract, 2007, 61 (9) :1516-1522.

长期氧疗护理论文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1月—2011年5月我院呼吸内科确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出院患者100例, 其中男56例, 女44例;年龄52~65, 平均 (56.35±4.50) 岁。所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呼吸病学会COPD诊治指南标准 (2007年修订版) , 符合长期家庭氧疗要求。尊重患者意愿, 将100例COPD患者分为干预组 (57例) 与对照组 (43例) ,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肺功能及血气分析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排除标准:酗酒、患有精神疾病或严重心血管疾病;存在语言沟通障碍;遵医依从性差。

1.2 方法

1.2.1 家庭氧疗实施方法

对照组出院后停止吸氧, 给予常规的抗炎解痉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庭氧疗, 采用双鼻导管氧气筒吸氧, 氧流量1~2L/min, 吸氧时间15h/d, 夜间尽量保证不间断吸氧, 保证患者静息状态下SO2升至90%和 (或) PaO2≥60mmHg, 总疗程1年。可向干预者患者提供呼吸操训练的健康教育辅导, 要求患者坚持每日9:00、15:00、20:00进行呼吸操训练, 3次/d, 10~15min/次。

1.2.2 评价指标

采用电话、复诊、上门随访等方法坚持随访1年。分别于出院前、出院后6个月、1年测定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及St.Geoige′s (SGRQ) 呼吸问卷评估结果。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 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组接受家庭氧疗后, 肺功能指标呈持续改善态势, 出院后1年肺功能指标较出院前得到明显好转,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SGRQ生存质量量表评分也提示, 出院后6个月、1年时干预组生活质量评分较出院前均有明显改善, 且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2) 。

3 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对于患者治疗效果的评价也由疾病转归过程逐步拓展向患者的整体生存质量评价。COPD属于呼吸内科的常见危重症, 致残率高、死亡率高, 呈缓慢进行性进展并对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存质量构成长久的困扰。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 家庭氧疗已成为目前得到医师、患者较为认同的一种肺疾康复治疗手段, 英国的肺功能康复与长期氧疗管理指南也指出:长期氧疗与科学管理的肺功能康复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COPD患者的生存质量[2]。从病理学角度来看, 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 受肺泡通气功能障碍、肺弥散面积减少及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等因素的影响, 长期低氧导致引起肺上皮细胞损伤和肺动脉高压, 并引起致使组织严重损伤及其他生理紊乱现象。通过家庭氧疗则能够有效地改善动脉血氧分压, 增加氧输送与组织氧利用量, 进而逐步缓解缓解肺动脉高压及心脏负荷, 延长肺心病病理发展进程和COPD患者的生存期[3]。

本研究采用SGRQ呼吸问卷对COPD患者生存质量进行量化评分, 随访观察证实, 经过1年以上的家庭氧疗, 治疗组COPD患者肺功能指标、生存质量均得到明显改善, 而对照组患者始终保持较差的生存质量, 肺功能指标呈恶化发展趋势, 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总体来看, 在配合药物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推广家庭氧疗, 对于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标, 延缓肺功能恶化发展, 改善COPD的远期预后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摘要:目的 分析长期家庭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COPD稳定期出院患者100例, 随访观察干预组 (57例) 与对照组 (43例) 的肺功能指标及SGRQ呼吸问卷生存质量评分。结果 干预组出院后1年肺功能指标、生存质量较出院前得到明显好转,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家庭氧疗对于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标, 改善COPD的远期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家庭氧疗,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预后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S].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7, 30 (1) :8-17.

[2]刘志高, 单正明, 余细勇.黄芪注射液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3, 23 (5) :351-353.

上一篇:Web数据挖掘研究下一篇:素质课程如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