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维修体系(共12篇)
农机维修体系 篇1
0 引言
近年来,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进一步实施, 尤其是农机具购置补贴的大幅度增加, 农民对农机具购置和农机作业的需求越来越强, 农业机械化领域不断拓展, 进入了一个提升质量、优化结构、加快发展的历史新阶段。农机化快速发展的过程, 同时也是农机维修业不断发展、提供服务保障的过程。随着农机具数量的增加、装备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化服务的发展, 对农机维修及其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1 农机维修及其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农机维修是指使用工具、仪器、设备, 对农业机械进行维护和修理, 使其保持、恢复技术状态和工作能力的技术服务活动。所谓“体系”是指若干有关事物或某些意识互相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整体。建设适宜的农机维修体系是最大限度发挥农机维修功效, 实现农业机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
1.1 做好农机维修及其体系建设工作是实现农机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
农机维修质量直接影响机具的技术状态和安全性能, 不仅关系到农业生产安全, 更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随着农机数量的增加, 农机结构和技术复杂化, 农机安全隐患增多, 事故频发, 因农机维修质量引发的事故和纠纷也越来越多。只有做好农机维修及其体系建设工作, 保证农机维修质量, 提高农机可靠性和安全性, 减少事故隐患, 才能保障农机安全生产, 从根本上提高广大农机使用者的利益, 促进农业机械化持续健康发展。
1.2 做好农机维修及其体系建设工作是推进农机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
目前, 我国农业生产消耗柴油约占全国柴油消耗量的三分之一。随着农机数量的增加、作业水平的提升和服务领域的扩展, 农机消耗柴油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农机节能减排在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节能减排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会越来越突出。据调查和比对测算, 因维护保养不到位和修理不及时, 能够导致农机平均马力小时耗油量增加5%~10%, 污染物排放增加10%~15%。因此, 农机维修是一项见效快、潜力大的节能减排措施。做好农机维修及其体系建设工作, 有利于推进农机节能减排,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3 做好农机维修及其体系建设工作是提高农机经营效益的重要手段
农机维修是维持农机技术状态完好的前提, 没有维修, 就不能维持机械的再生产, 就无法保证机械作业的效率和质量, 更无法保证经营农机的效益。近年来, 农民购买的高性能、多功能农机具越来越多, 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 机具性能日趋老化, 故障将越来越多, 作业效率会逐年降低, 维修成本将不断增加。据统计, 农机经营成本与费用中农机化作业能耗及维修费用超过60%。做好农机维修及其体系建设工作, 可以降低作业成本, 提高作业效率和经营效益, 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解决农民购买使用农机的后顾之忧, 保护和调动农民购机用机积极性。
1.4 做好农机维修及其体系建设工作是加快农机工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企业的竞争主要表现为技术、价格和服务的竞争, 产品售后服务对农机企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要, 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农机企业通过建立售后产品维修服务体系, 落实农机产品“三包”规定, 既可以履行好自身的义务, 满足农民需求, 实现可持续发展, 又可以借助于维修服务信息反馈, 进一步改进完善产品质量和性能, 促进技术进步, 对保障农机工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农机维修及其体系建设的发展历程
建国以来, 我国农机维修及其体系建设,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 大体经历了四个时期。
2.1 引进起步时期
20世纪50年代初, 我国主要从前苏联引进农业机械和农机维修工艺、技术, 学习借鉴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经验, 由国家投资开始兴办国营拖拉机站和农机修理厂, 推行定期保养和计划预防修理制度。
2.2 全面发展时期
20世纪70年代, 按照毛泽东主席“每个县都要有农机修理制造厂”和国务院“尽快做到大修不出县、中修不出社、小修不出队”的要求, 全国普遍建成了县农机修造厂, 形成了农机修理、旧件修复、配件生产供应三条线, 并积极帮扶社、队建设农机修理网点、培训维修人员, 由国家和集体投资构建了县、社、队三级农机修造网络, 基本满足了当时社会的需要。据统计资料显示, 1977年, 全国县农机修造厂达到2440个, 拥有职工43.3万人。
2.3 适应调整时期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农村改革和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行, 国营和集体经营农机的比例逐步下降, 户营农机迅速发展。农机修理个体户应运而生并快速增多, 遍布城乡的民营、个体农机维修点逐步取代国营、集体农机修造厂, 同时农机生产销售企业的售后服务承担了部分修理量, 农机维修经营机制和网络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农机维修方式由以计划预防为主, 变为以季节检修与故障换件修理相结合为主。
2.4 依法促进管理时期
进入21世纪, 特别是2004年以来, 以《农机化促进法》的颁布和国家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为标志, 中央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农机化促进法》、《农机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农机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和《农机维修管理规定》相继颁布和修订, 对从事农业机械维修应当具备的设施设备和职业技能人员条件以及维修质量责任做出规定, 同时进一步明确了农机维修管理的工作要求和法律地位。
3 农机维修及其体系建设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 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在加强农机维修管理, 促进农机维修体系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取得了重要成效, 为保障农机化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3.1 农机维修管理体系逐步加强
2004年以来, 随着国家有关农业机械化和农机维修的法律法规相继颁布实施, 各省 (市、区) 农机化主管部门积极争取地方人大、政府支持, 在全国29个省 (市、区) 出台的农机管理条例或促进条例中, 都对农机维修及其管理作了相应规定。目前, 全国各省、市、县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均明确了具体承担农机维修管理职能的机构和单位, 以及负责农机维修管理工作的人员, 农机维修管理体系得到逐步恢复和加强。
3.2 农机维修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经过多年的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 农机维修网络得到优化, 网点布局渐趋合理, 维修服务能力不断提高。2010年, 全国农机维修厂及维修点21.7万个, 一级维修点1590个、二级维修点8181个、三级维修点11.2万个、专项维修点8.4万个。全国农机维修人员89.8万人, 其中在维修厂 (点) 从业人员47.9万人。年维修各种农机具5941.1万台次, 年维修收入达到163.7亿元。与2000年比较, 维修厂 (点) 总数和一级点数分别减少和增加近十分之一。与十年前相比, 维修业务量增加了五分之一, 维修经营收入翻了一番。一个遍布城乡、多种类型、不同等级的农机维修网络已逐步形成。
3.3 农机维修技术规范日趋完善
农业部相继组织制定了《农机维修业开业技术条件》、《农业机械修理质量编写规则》以及《轮式拖拉机修理质量》、《玉米联合收获机修理质量》等标准, 编写出版了《农机维修节能减排十项技术》, 编制公布了农机维修合同范本、农机专业合作社维修间基本配置、农机维修设备选型结果。各地也制定出台了一些相关的农机维修技术规范和标准, 为农机维修及其体系建设规范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3.4 农机维修人员素质不断提高
在全国89.8万农机维修人员中, 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修理工有17.4万人, 其中达到高级资格的有5%。近年来, 以每年2万持证农机修理工的速度增长, 成为农业系统中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最大技能人才群体。农机维修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水平明显提高, 为农机维修及其体系建设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总体来看, 经过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农机维修及其体系建设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面对日益增加的农机具保有量、不断提高的农机化水平和不断扩展的农机服务领域, 农机维修及其体系建设还不能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 还存在诸如:农机维修经营规模小、技术水平低, 维修设备陈旧简陋、维修质量难保证, 维修行业监管手段缺乏、工作不到位等问题。究其深层次原因主要有:
(1) 农机维修体制机制不适应。原先由国家和集体投资兴办的县社队三级农机维修网络已几乎全部丧失功能, 以农机企业、服务组织和社会维修点为主体的新的农机维修市场尚未发育成型;原有的定期诊断、预防修理、维护保养等一些行之有效的维修制度无法实施。
(2) 农机维修经营效益低下。面对我国农村和农民的弱势群体服务对象, 农机维修经营没有汽车、家电维修等行业的利润高, 缺乏吸引力和投资价值;维修设备老旧、技术落后, 维修人员学习技术积极性不高。
(3) 缺乏政府的有力扶持和引导。多年来, 政府几乎没有针对农机维修的项目和资金投入, 缺少对农机维修设施设备建设和维修作业补贴等扶持政策;有些领导和主管部门, 对农机维修及其体系建设工作的认识不到位, 缺乏统筹规划和有力地督促监管, 这些制约着农机维修业的健康发展。
4 建设中国特色农机维修体系的探索
农机维修体系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 其发展与农村经济社会、农村改革政策、农业现代化建设等发展息息相关, 因此, 研究我国农机维修体系建设问题, 必须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 以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和深化农村改革政策为依据, 从我国基本国情和农业机械化的实际出发, 创新思维, 创新机制、体制和模式。
4.1 方针政策和国情依据
党的十七大, 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强调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要统筹城乡发展,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 不断促进劳动过程机械化, 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人口多、资源匮乏、现代化水平低;农村经济落后, 农业基础薄弱, 农民比重大、收入低、积累少, 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农情。近年来,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 农业经营集约化、产业化、规模化趋势明显, 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服务协会等新兴组织发展迅速;农机化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农机装备和技术水平日益提高, 农机社会化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机制不断创新;农机生产、销售企业实力不断增强。但由于历史、体制等多方面原因, 我国农机化发展还存在总体水平低、技术和产品有效供给不足, 农机社会化服务不发达、支持保障体系不完善等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农机维修体系作为支持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不发达、不完善。
4.2 国外主要国家农机维修体系特点
农机维修体系的结构形态和运转模式, 是农机维修内在运动规律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虽然它们在不同的国度里不可避免地带有本国社会、经济、历史的烙印, 但也都蕴含着农机维修的共同规律。
前苏联及东欧国家农机维修体系是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农机维修体系的源头, 其主要特点:政府设置管理部门, 对农机维修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农机维修的组织单元均为国有或集体所有;维修网络由工业生产性专业化修理企业、区域性综合维修企业和农业生产单位自我服务维修点三种类型单元构成。近年来, 随着国家和经济体制的变化, 这些国家也在积极探索农机维修体系的转变和发展, 广泛吸引私人经营, 消除制造、维修服务的分离和垄断, 建立农工综合体技术服务系统;由制造厂家与农工综合体维修企业及农业经营单位共同创办多功能技术服务中心或制造厂家服务中心;同时在不同类型农业经营单位的机械场院和维修站的基础上, 建立起独立的由小经销点组成的广泛网络。
美国的农机维修和配件供应主要由制造公司系统负责, 也有零散的独立于制造公司系统之外的总成、零件再生厂和零修店。德国的农机维修与用户服务系统关系十分密切, 日常维护保养和一般性修理由销售店利用农户 (场) 的维修间完成, 重要的修理送由销售商协会或制造公司建立经营的专业修理工厂。日本的农机维修主要由农机商业组合和农协两大系统承担, 农协系统建立的农机维修厂约占维修厂总数的25%。美、德、日等国家农机维修体系虽有各自特点, 但也有共同之处:政府对农机维修制定法律法规并采取扶持政策, 规定农机制造企业对维修服务的义务, 但不具体组织和建立农机维修企业;由制造厂、经销店、协会组织或社会自发形成;维修网点的类型, 有专业化修理厂、经销维修一体店, 也有像农协、农场自我服务的维修点;制造公司与代理商之间均定有合同, 公司有义务向代理商提供备件、咨询指导和培训, 代理商则有义务销售公司产品、提供技术服务, 并向公司反馈保修信息。
4.3 建设中国特色农机维修体系的构想
由于经济社会条件、现代化水平、农业经营形式、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以及农机维修业基础等不同, 决定了我国农机维修及其体系建设, 既不能走前苏联及东欧国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老路, 也不能照搬美德日等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做法, 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和农业机械化的实际出发, 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 遵循农机维修发展规律, 走自己的路, 建设中国特色农机维修体系, 这就是“三位一体、政府扶持, 市场引导、结构发展, 提高效益、提升能力”。建设中国特色农机维修体系, 体现了我国基本国情、农情和农业机械化实际的特色。
4.3.1 “三位一体、政府扶持”, 即以农机提供方 (农机生产和销售企业) 、农机使用方 (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农机作业协会等农机服务组织和农业经营组织) 和第三方 (社会维修网点) 为主体, 发挥各自优势, 共同发展农机维修业。农机生产销售企业应尽义务和责任, 农机服务和农业经营组织有自身需求, 社会维修网点有一定基础和发展空间。同时面对农村、农业、农民弱势群体和国家重点扶持对象, 各级政府应从资金投入和信贷、税收等政策方面予以扶持, 政府主管部门发挥职能作用, 依法培育和规范农机维修市场。
4.3.2 “市场引导、结构发展”, 即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作用, 以市场为导向, 农机生产销售企业、农机服务和农业经营组织、社会维修网点根据市场需求、市场原则自主经营和发展。同时政府主管部门应辅以政策引导, 鼓励三者之间的联合与合作, 统筹农机生产、销售、维修和使用各方利益, 促进以农机企业“三包”服务为骨干、社会网点维修为依托、农机服务和农业经营组织自我维修为支撑的农机维修服务格局发展, 在形成基层维修服务网络的同时, 强化区域性专业化维修服务中心建设。
4.3.3 “提高效益、提升能力”, 即通过创新机制、政府扶持和改善经营管理, 维修与销售结合“前店后厂”, 开展多种项目、多种形式的社会化服务, 提高经营效益, 逐步改善农机维修比较效益低下的状况, 吸引社会资本对农机维修的投入。鼓励各相关方加强维修基础建设, 购置设备仪器, 培育维修人员特别是高技能人才, 不断提高维修水平, 为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保障。
5 农机维修及其体系建设工作措施和建议
农机维修体系建设是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做好农机维修及其体系建设工作是国家赋予农机化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要以贯彻实施农机维修管理法规为主线, 坚持市场引导和政府扶持相结合, 充分调动农机生产销售企业、农机服务和农业经营组织、社会农机维修网点积极性, 逐步形成结构合理、优势互补、便捷高效、保障有力的农机维修服务网络, 保障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
5.1 认真贯彻实施农机维修管理法规
《农机化促进法》、《农机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农机维修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是开展农机维修及其体系建设工作的依据, 贯彻实施法律法规是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职责。应严格按照许可程序和《农机维修业开业技术条件》标准, 审定核发《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 把好维修市场准入关;应建立健全农机维修市场监督检查制度, 打击经营假冒伪劣农机配件和使用不符合安全技术标准的配件维修农机等行为, 维护市场秩序, 提高农机维修质量;应督促落实农机生产销售企业, 履行维修服务义务, 做好农机维修质量投诉受理和调解工作, 维护农机用户合法权益。
5.2 积极争取农机维修业发展扶持政策
建立健全扶持政策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农机维修体系, 促进农机维修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及其责任者应以贯彻《促进农机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为契机, 积极争取财政支持, 将农机维修设备购置和农机维修作业纳入财政补贴范围。努力争取国家和地方投入, 鼓励农机企业、服务组织和社会维修网点联合与合作, 建立区域性专业化农机维修服务中心。大力争取优惠信贷、税收等政策, 减轻农机维修服务组织的负担。加大农机专业合作社维修间建设投入力度。着力改善农机维修装备条件, 优化农机维修网络布局, 提高维修技术水平和经营效益, 提升农机维修服务质量, 促进农机维修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
5.3 大力推进农机维修人员职业技能培训鉴定
农机维修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水平是提升维修能力、保证维修质量的重要前提。结合“阳光工程”农机培训等项目, 整合利用各种资源, 广泛开展包括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企业“三包”服务等在内的农机维修人员职业技能开发工作, 提高其素质和技能水平。结合农机维修经营许可和农机修理工就业准入制度, 敦促农机维修网点从业人员参加职业技能鉴定, 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和从业资格。利用农机企业、科研教育等机构的技术资源和条件, 采取“政企联动”、“校企结合”等多种形式, 培养农机维修高技能人才, 优化农机维修技能人才结构, 提升高技能人才比例。
5.4 积极推动农机维修技术研究推广应用
农机维修业务专业性强, 涉及的知识面广, 技术含量高, 特别是随着高性能新型农机具的广泛使用, 对农机维修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强农机总成和整机修理质量标准、农机具及零部件报废标准等的研究制定, 完善农机维修标准体系。加强农机维修和诊断技术、设备的科研开发, 促进农机维修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应用, 加快农机维修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应用步伐。加强农机维修学术、技术交流, 搭建交流平台, 及时收集发布农机维修技术信息, 开展技术咨询服务。
5.5 支持引导农机维修体制机制创新
以市场为导向, 遵循市场规律, 尊重群众创造, 开展农机维修服务组织创新、机制创新和模式创新的探索试验。积极引导中国特色农机维修体系探索与建设, 发挥农机企业、服务组织和社会维修网点主体作用, 鼓励成立农机维修协会和合作组织, 促进行业自律。适时开展农机生产企业维修服务能力评价和农机维修网点文明星级创建活动, 树立行业品牌, 推进规范化建设。积极探索新时期实现农机定期诊断、维护保养、包修、冬修夏检等制度的有效途径, 组织做好农忙季节和跨区作业农机具检修服务工作。探索加强农机维修市场监管和质量监督的有效方式, 强化农机维修执法人员培训, 完善相应技术检测手段, 加强农机维修管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农机维修体系 篇2
李生菊
农机拆装维修技巧
1.巧拆拖拉机前轮
在缺乏工具的情况下,可将要拆的拖拉机前轮(以左前轮为例)的固定螺栓拧松少许,将拖拉机驶入右侧路边,使右前轮落入缓坡沟,直至前梁摇摆轴左侧部分与车架左梁之间的间隙为最小:在前横梁摇摆轴右侧部分与车架右梁之间垫一硬物,将拖拉机退回平地,左前轮随即离地悬空,这时即可拆卸。2.巧拆装胶质水管
需要安装水泵的胶质水管时,可将管口或交接口处涂一层润滑脂。这样,既便于安装、维修,又能防止水管损伤。在拆卸胶质水管时,可用热水浇一下,使胶管变软再拆,以防损坏。3.巧拆发动机气缸盖
当拆下铁牛-55 型拖拉机气缸盖螺母及配气机构后,有时仍难拆下气缸盖。这时可先用龙门吊架及吊葫芦骑跨在发动机上,用钢索固定2 个气缸盖吊环,把拖拉机前身吊起悬空,离开地面0.5~10cm ,用三角木卡住拖拉机后轮,使其不能前后滚动;然后用固定气缸盖的双螺母拧平第Ⅱ缸和第Ⅲ缸斜对角的机体螺栓,用下面的螺母固定上面的螺母,再用1 块宽厚适当的扁钢架在螺母上面;接着用大锤敲击扁钢,反复振动,即可使气缸盖与机体逐渐分离。
4.巧取气门座圈
气门座圈与座圈孔之间为过盈配合,难找到受力点,拆卸时比较困难。这时可找一根与座圈孔内径同样长的小圆钢,横在气门座中,靠近气门座两端用生铁电焊条焊牢,再利用旧气门从气门导管中冲击。
5.巧拆减速齿轮的外弹力挡圈
东风—12 型手扶拖拉机以及其他一些手扶拖拉机变速箱内的减速齿轮的外弹力拉圈损坏后,拆卸是十分困难的。这时可选用1 根细铁丝,一端穿过挡圈上的小孔后拧紧,另一端绕在一字旋具上,用手紧紧拉住;然后前后转动几下驱动轮,即可轻松地将挡圈拆下来。6.巧取针阀偶件
当喷油器针阀偶件烧死时,可将其放在机油中浸泡20h 左右,然后将机油加热至150 ℃左右后再浸泡2h 取出,将针阀尾部夹在虎钳上,用两把一字旋具分别撬住针阀体上平面,即可将针阀取出。
7.巧装小螺钉
当手不易到达安装小螺钉的地方时,可先将小螺钉固定在长条硬纸片上,借以送达到需要安装的位置,对准螺纹孔,再用旋具拧紧。也可在小螺钉头部和旋具端部粘上润滑脂,由旋具将小螺钉送至待装位置后再拧紧。8.巧查电缆断线
农机维修体系 篇3
关键词:农业生产;农机维修;使用寿命
在当前的农村改革建设的环境下,国家政策及资金的支持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户有能力购买农业机械,农业机械化水平也在随之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农业机械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定的故障问题,造成了农机使用的可靠性不断降低。农机维修技术在乡村农机维修中扮演的重要的角色,能有效提高农机的使用周期及使用寿命,从而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1.我国农机维修的现状
随着今年来农机维修业的迅猛发展,一个多种经济类型以、经营模式以及维修技术的农机维修大军逐渐兴起,并逐步形成了一个遍布城镇乡村的农机维修网络,为农村的农业生产活动及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伴随着农机维修业的发展,其存在的问题也日渐暴露出来。针对我国当前农机维修业的发展特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农机维修点规模小、低技术等级的修理点多、修理工人异地从业者较多等。另一方面,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出现大量的向外转移,不少农村青年在当地主动申请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但是在修理工取得技术合格证书后,往往会持证外出打工。以上种种问题都不利于乡村农机维修的发展。
2.农机维修在农业机械使用中的重要地位
农机维修作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环境污染并实现能源及资源的节约,是节省农业作业成本的重要途径。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农机维修所能做的不仅仅是保持农业机械的原有良好状态,更重要的是在维修过程中进行必要的改进,使原有农机设计能达到现代先进技术指标的要求,是一项绿色再造工程。农机维修是使农业机械保持良好状态的先决条件,也是农机使用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农业机械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
要想实现农业机械化向精度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的发展,农机维修就必须发展成为一门多学科、相互渗透并形成独立发展体系的应用软学科。农机维修对农业机械在使用过程中解决故障问题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提升农机维修技术、对农业机械进行分科学维护保养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做好农机维修工作,才能保证农业机械的良好技术状态,使其发挥出应有的效能。
3.农机维修技术在乡村农机维修中的应用策略
3.1加强农机维修网点建设
在进行农机维修网点建设时,首先应对当地的耕地面积、作物种类以及农机装备总量进行统计,从而制定农机维修网点的相关发展计划,做到网点建设与农业生产实际相符合。其次加大对农机维修网点的扶持力度,对农机维修网点的建设状况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从而确定扶持的内容和扶持的方式。通过网点维修管理力度、基础设施建设、维修网点发展环境等多方面的扶持,加强农机维修网点的建设工作,从而提高农机维修技术水平。
3.2建立农机维修技术综合监督管理制度
针对目前农机维修市场的无政府状态,应建立起农机技术状态综合监督管理制度,从而实现农机技术状态完好且农机实施技术、组织和监督措施等有机结合。具体可以通过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技术监督、思想教育以及咨询服务等方式,使整个农机修理市场能管而不死、活而不乱。
3.3加强农机维修技术工人的管理与培训
由于近年来不少新型农机机械设备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应用,其设备科技含量较高,不少农机维修网点对其不能进行维修调整,所以一旦出现故障问题,农户必须等待生产商派人进行修理,在一定程度上挫伤的农户购机的积极性,所以应加强对维修技术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培养高新农机具的维修人才。同时农机维修技术人才的培育应面向市场化和服务内容市场化,树立正确的市场观念,积极探索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机成人教育改革,从而提示农机维修网点的农机维修技术水平。
4.农机维修技术在农机维修中的具体应用
4.1在拖拉机电器系统故障中的应用
此种故障的主要表现为拖拉机直流发电机不能正常发电,所以可以运用农机维修技术,检查器电枢线圈是否完整以及其能否导电,并观察期整流器绝缘云母是否损坏,同时对激磁线圈短路或者断路情况进行判定,另外注意检查发电机轴承是否磨损严重。一般的拖拉机电器系统故障主要就是以上几个方面,只要运用农机维修技术对以上几个部分的问题进行检查,就能确保拖拉机故障问题得到解决。
4.2在播种机维修加工上的应用
播种机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出现地轮滑移率较大、不能播种或者开沟器堵塞的情况,致使播种不均匀、漏种、播种行距不一致的问题出现。以上问题都可以通过农机维修技术进行处理。如果是地轮滑移率较大,可能是由于播种机的传动机构受阻造成的,可以通过改变播种机上的拉杆长度来进行维修处理。如果是开沟器堵塞,则可能是农具在降落时没有进行升起倒车或者是土壤湿度较大造成的,可以将农具升起并使其处于停止作业的状态,对其堵塞问题进行清理工作。
4.3在拖拉機液压系统保养上的应用
拖拉机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时,液压系统容易混入一些较小的固体杂质,给液压系统带来一定的危害,从而致使液压系统精密零件受损,使系统难以发挥出正常的作业效率。由此应高度注意拖拉机液压系统的维修与保养工作,对于液压系统的维修,技术人员应对液压系统构造及工作原理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并按照其构造原理采用相关的农机维修技术进行维修工作。
4.4在联合收割机维修加工过程中的应用
作为农业收割的重要工具,联合收割机维修及保养过程中可以通过维修技术对收割机的铆合件以及易损件进行检查。
参考文献:
[1]宋玲.试论农机维修技术在乡村农机维修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5):179-179
[2]周振军.浅析乡村农机维修网点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南方农机,2010(5):10-11
农机维修体系 篇4
一、强化组织领导
市农机局与工商局联合成立了“宁国市农机经营市场监管整治领导组”, 下发了《关于印发〈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贯彻实施方案的通知》, 要求各乡镇农机管理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农机维修管理规定》的规定和要求, 根据各自的职责权限, 认真抓好落实。强调农机、工商部门要加强协作形成合力, 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 把这项工作做好, 做扎实, 并长期坚持抓下去, 从根本上提高农机维修质量、经营服务质量, 规范农机市场秩序, 使全市的农机市场管理工作逐步纳入法制化和规范化轨道。
二、认真做好调查摸底登记
各基层农机干部对辖区内各农机维修和农机配件经营点的设备和从业人员情况进行摸底登记, 认真填写了相关报表, 及时上报到市局, 同时也做好相关政策咨询解答工作, 增强了工作的透明度。梅林农机中心站通过与工商所联合向农机维修经营网点发放《致农机维修经营者的一封信》, 详细地向农机经营者宣传了相关的法律法规, 使农机从业人员提高了认识, 积极配合农机、工商部门的管理工作, 与此同时, 与工商部门联合对所在辖区内的农机维修网点进行专项检查活动, 规范农机维修网点, 效果比较好。
三、认真做好申报服务工作
根据调查登记的情况, 帮助农机维修经营者严格按照《农业机械维修业开业技术条件》和《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等所规定的条件和标准, 补缺补差, 达到规定的标准。帮助农机维修经营者填写书面申请表, 备齐需申报的相关材料, 及时上报到市局管理科。
四、做好集中换发证件
市农机局严把准入关, 本着公开、便民和提高工作效率的原则, 公布《农机维修经营许可审批程序》, 根据《规定》和《农业机械维修开业技术条件》规定的具体条件及标准, 对农机维修经营许可申请材料初审后, 组织农机工作人员深入各农机维修点对申请人的开业条件进行实地审查和资格评定, 严把许可审批关, 认真做好《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的换发工作, 并及时上报发放记录。对于已经取得《技术合格证》和工商营业执照的农机维修经营者, 达到规定的标准后, 换发新的相应类别和等级的《技术合格证》;对于未取得《技术合格证》的农机维修经营者, 限其在一个月内按《规定》的要求申领《技术合格证》, 凭《技术合格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工商注册登记手续;对少数法制意识淡薄、不服从行业管理的农机维修经营者进行了打击, 净化了农机维修市场。全市共清理整顿维修网点28个, 农机供应网点20个, 核 (换) 发《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28本。
五、做好农机维修人员的职业技能鉴定
加强对农机维修人员的职业技能鉴定, 2007年初, 市农机局积极与“市阳光办”联系, 把农机维修相关工种纳入“阳光工程”培训范围。2007年4月份, 市农机推广站组织对维修网点33名从业人员进行免费培训, 重点培训了农机维修常识和《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对15名新从事农机维修人员进行职业技能鉴定, 核发农机维修业相关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证书, 极大地提高了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守法意识。
六、与工商部门密切配合
张店区农机维修情况调查 篇5
近年来,随着农机化促进法的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地方政府补贴农机化发展的力度不度增大,张店区大型农机具装备数量大量增加。农机化的迅速发展对农机维修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提高农机维修行业工作水平是农机化工作的重要保障。为了更好地履行好农机维修管理职能,不断满足农机化发展的需求,区农机局利用冬季农机具保养入库及休机时间,积极开展农机维修情况调查,尤其是近几年来享受国家补贴政策的大型现代化农机具的维修问题重点展开调研,探讨如何做好维修服务工作,写出调研报告,为农机管理同仁和各级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和建议。
一、农机经营现状
张店区现有耕地7.3万亩,其中粮田面积6.8万亩,种植作物以小麦、玉米轮作为主,小麦的耕种收已全部实现机械化,玉米收获已基本实现机械化,玉米播种受气候、种子、种植模式等方面的影响处于半机械化状态。
我区现有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57740千瓦,亩均动力2.1千瓦。大中型农机具1819台套,大中型拖拉机487台,其中80马力以上拖拉机200台,玉米联合收割机194台,还田机281台,深耕犁、深旋机等耕整机械583台,免耕播种机37台。
二、积极开展玉米收获机械质量调查
近几年来,张店区玉米联合收割作业是实现种植作业全过程机械化的关键环节,通过农机部门积极推广、积极扶持本地机械生产厂家,以及各级政府、多方部门的大力支持,积极利用购机补贴政策,积极引导和调动广大农户用机、购机积极性,使联合收割机械质量及推广工作走出低谷并实现了快速发展,不断提高
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在机械质量和售后服务、农机推广工作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对此我们以山东省农机鉴定站玉米收获机械满意度调查为契机,积极开展玉米收获机械质量调查20余台次,积极为厂家提供机械技术质量反馈,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同时为上级农机主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张店区现已配备玉米联合收割机137台投入联合收割作业,其中自走式较少,多为披挂式;2行式较多,多行式甚少。在调查中发现:一是玉米收获机械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质量问题,如:有的机械加工和安装精度不够,致使收割台出现卡穗落料现象严重;有的机械机架较轻,致使出现工作不稳定,影响收割质量;有的机械传动链条质量不过关。二是厂家售后服务质量较差且不及时,服务技术不过硬,服务人员少在三秋大忙季节供不应求,使农机户驾驶员只能自行解决机械故障,为此会耽误收获黄金时间。三是新购机农机户驾驶员缺乏新型技术再培训,致使机械作业中操作不当出现故障,影响机械的使用效果和工作效率。
三、农机维修市场现状及特点
随着我区综合经济的快速发展,拖拉机运输作业在经济市场中的地位乘快速下降趋势,而随着农机购置补贴力度的不断加大,大型拖拉机及农机具迅速发展,维修市场与农机化快速发展相比表现为极大的不适应性。
1、维修机构。公有农机维修机构解体,主要由个体户承担;由于农机维修行业的微利性,农机维修懂行人才大量流失转行,很难找到有一定规模的维修机构,有的维修点转入汽车修理行业。
2、维修从业人员素质。年龄普遍偏大,大多凭经验手摸、眼瞄、锤敲,就近就便开个小店,赚点小钱贴补家用,缺乏系统技能培训及知识更新,对高新机具只能望机兴叹,动不了手。
3、维修设备。大多是过于老旧,以电气焊为主服务于农村机械的缝缝补补,适应不了现在高新机具维修精准要求,亟待更新。
4、从业收入。维修效益低下,市场前景收入都不看好,维修机构根本无力进行扩大再生产投资。
5、农机部门。区级农机配件和维修机构由于受各方因素的影响现已名存实亡。从调查掌握情况看,目前农机维修市场处于无序自发状态,农机部门只是趋于形势上证件管理,明显滞后于农机化发展需要,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区农机局正视现实,主动服务,积极组织购机户进行培训,借助厂家及经销部门的技术力量解决简单使用维修保养问题,并督促厂家及时解决常用配件供应、高新机具维修难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维修市场面临的困难和矛盾。
四、农机维修市场发展探讨或建议
随着我区新农村建设和都市农业的快速发展,农机维修服务作为一种市场需求仍然是“三农”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按市场规律运行的同时,要根据各地具体发展情况进行调节,需要国家在政策上象购机补贴一样进行扶持和倾斜,并依法进行监管。因此,农机维修市场发展要坚持因地制宜、扶持搞活、规范经营的原则,大力发展农村农机服务合作组织建设,努力实现小修不出村,大修不出镇,疑难问题由市区协调解决的目标。针对目前调查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加大培训力度。充分利用阳光培训工程,加强对农机操作手和维修网点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使农机操作手全面撑握基本的使用维修保养知识,减少由于使用不当造成机械故障的发生频率。对于新型机械或新技术要让维修网点技术人员得到知识的及时更新,使维修能够及时跟踪服务。
2、实行优惠政策。建议将农机维修设备、设施列入农机化工作补贴范围,提升维修硬件装备水平;对农机维修行业在税收、就业上实行优惠政策,提高维修效益,以吸引更多人才,稳定和充实维修队伍。
3、扶持引导维修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建设区级农机维修中心。与生产厂家进行合作,利用农机项目建设选择达到一定条件的维修机构共建区级农机维修中心,在人力、资金、技术上进行倾斜,重点解决大型农机具的维修,以及高新技术机具维修难的问题。
农机维修八忌 篇6
2.三角皮带忌单根换。利用三角皮带传动,大多是多根,要求新旧、长短、型号一致,以便“同心协力”。如果其中一根损坏,要全部进行更换。若新旧搭配使用,会吃力不齐,极易损坏。
3.配制电解液忌方法不当。配制蓄电池的电解液,只能在耐酸的玻璃或陶瓷器皿中进行。要先将蒸馏水倒入容器,然后将硫酸慢慢倒入,边倒边用玻璃棒搅拌。绝不可将蒸馏水倒入硫酸里,以免引起强烈化学反应,使硫酸飞出伤人。
4.忌压边钢圈不安牢。拖车车轮上的压边钢圈,是用来固定轮胎的。拆后重装时,要使压边钢圈可靠地嵌入槽内,然后才能给内胎充气。否则,充气时钢圈很易窜出伤人。
5.忌用旧活塞环刮瓦。旧活塞环的棱角虽然锋利,但用其刮瓦不准确,会把瓦刮伤。刮瓦应用刮刀。
6.忌单片更换支重轮。拖拉机支重台车的某一只重轮片损坏时,与其相对应的另一片要一同更换。否则会因高低不一使台车倾斜,加速平衡轴的磨损,导致平衡臂折断。同理,更换支重台车时,也要左右同时更换,以免左右高低不一,使车架倾斜而变形。
7.忌气缸垫上抹黄油。在安装气缸盖时,为了使气缸密封良好,有的机手常在气缸垫上抹黄油,企图保持其棉软性和消除接触面的不平,弥合缝隙。其实这样做无济于事,因黄油受压后马上会被挤出,受热熔化进入气缸,反而会增加积炭。要使气缸密封良好,应在上紧气缸盖螺丝时,按照规定的顺序,扭力均匀并达到标准;气缸垫及气缸盖接触面之间无脏物;气缸套凸出机体上平面合乎规定,不过高也不过低;气缸垫破损或失去棉软性应更换。
加强农机合作社维修服务体系建设 篇7
一、农机合作社维修服务落后的根源
1.开始政府未能较早地把农机合作社的维修服务功能列为重要内容。特别是随着连续九年的购机补贴政策、连续多年的农机合作社发展奖励政策等, 虽然在购机入社方面, 有效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但在农机维修服务功能建设方面, 因没有相应的投入和政策拉动, 无形当中被忽视, 因而导致了维修功能的滞后。
2.有些入社社员的初衷, 未把农机合作社维修服务项目摆上应有位置。多数加入农机合作社的社员是带机入社, 且其入社目的主要是为了克服跨区作业所遇到的诸多困难。这类作业组织相对来说比较松散, 加之建社时他们往往更注重场地库房建设, 因而维修服务功能被轻视了。
3.有关部门争取的力度不够, 未能引起上级机关对农机合作社维修服务功能的重视。作为以提供机具作业为主要形式的经营服务组织, 其作业质量、作业效率和效益至关重要, 而且更多地反映到机具技术状况的发挥。假设没有平时对机具的维护、维修作保障, 如果机具出了故障不能及时地排除和修复, 就会直接影响到农机合作社的发展, 这是农机合作社内部相互依赖关系决定的。一方面, 对维修服务功能认识上有差异;另一方面, 由于有关部门争取上级相关政策的扶持力度不够, 致使农机合作社及社会性的农机维修服务功能都没有得到相应的协调发展。
4.过分依赖产销商对售后服务的宣传, 使农机合作社自身忽视了维修服务功能的建设。购机前至购机后的“三包”服务期内, 由于听到更多的是三包服务的宣传和承诺, 对于维修是否方便, 并没有具体的概念。而事实上靠三包维修往往远水不解近渴, 出了三包服务期的维修更麻烦。而依靠社会上的维修网点, 又往往难以满足维修服务需要。
二、具体措施
为了在农机合作社原有基础上, 逐步建立和加强农机维修服务功能, 根据实际情况, 本着少投入、见效快的原则, 可以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1.加强农机维修服务功能与提升技能素质结合起来。
作为拥有一定规模和数量的农机合作社, 一方面, 应设法建立和加强自身的维修服务功能, 确保自身农机维修的及时性和整体效益;另一方面, 也是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 就是做好社内的规范管理, 大力提高机手的责任心和使用维修技能, 及时对作业机具进行正确的维护保养, 消除隐患, 减少故障率。
2.建立严格的维修保养制度。
一方面, 机具有了故障要及时修复;另一方面, 平时也要按规定的维修保养制度, 按计划、按厂方提供的说明书对机具进行保养。
3.开展自身维修服务与开展对外承修业务相结合。
在重视维修服务功能、满足社内自身维修服务的同时, 可以借助自己维修能力、配件供应等有利条件, 延伸自己的服务链条, 使之成为社会上农机维修的医院和配件供应点。这样, 农机合作社的服务就不再受作业季节所制约。
4.壮大维修服务功能与壮大合作社的整体服务水平相结合。
作为农机维修服务为主的农机合作社, 可以吸纳社会上的有机户或作业合作社, 建立更有实力、有竞争力的合作组织;农机维修服务功能暂时还不够强的农机合作社, 也可以吸纳有维修能力的维修网点, 建立服务功能更齐全的合作组织。而且, 他们都可以通过政府出面, 搭建“政企社联动”的服务平台, 特别要调动农机生产企业在农机维修功能建设方面, 发挥配件、维修技术及培训乃至专用维修设备方面的积极性, 使之既整合社会维修资源, 又通过市场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生产企业也可以把信得过的合作社作为自己产品的定点维修单位。
三、 结束语
农机维修体系 篇8
但是从青冈县农机维修体系的实际情况看, 发展明显滞后, 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所以, 加强基层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 加快农机维修网点的升级改造, 提高维修能力, 是各级农机管理部门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基层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青冈县现有农机销售网点75个, 农机维修网点89个。三级网点16个, 其他均是四级点或专业维修点。全县仅有5家能够承担中小型农机的售后服务。从维修人员素质上看, 工程师3人, 助理工程师8人, 维修技术员174人, 其从业人员均为初高中文化水平, 技术等级以初、中级为主。从维修设备上看, 全县农机维修网点共有大型设备31台, 其他维修设备480台。全年可以维修大型农业机械304台 (套) , 小型农机具2385台 (套) , 纯收入400万元。主要从事农业机械的维修保养, 维修方式以换件为主, 手工维修、露天维修占85%以上。
二、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2001年县级农机各公司, 农机一、二、三修造厂, 各乡镇农机供应部和修理厂相继解体以后, 企业技术人员逐渐外流, 设备变卖, 导致农机维修、销售行业一蹶不振, 步入低谷, 销售能力和维修能力急剧下降。近年来, 在中小型农机具的维修技术上, 虽然有所突破, 但是仍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主要原因是:
一是农机维修网点技术人员文化素质低。尤其是乡镇级农机维修网点, 专业毕业人员较少, 有的仅有初中文化, 更没有经过专业培训, 接受新知识新技术过程缓慢, 所以在农机具维修上主要以更换零部件为主。
二是农机维修设备简陋。所有的大型农业机械维修设备均是20世纪80年代购置的, 技术落后, 状态极差。如老式车床、刨床、燃油试验台等。小型设备非常简陋如:电焊机、气泵、台钻、吊车、油压机、铰刀等。在农机修理过程中, 由于缺少必要检测设备和检测手段, 农机具维修质量难以保证。
三是农机维修行业数量少, 还没有形成规模, 技术人员素质低, 维修能力差, 同时缺少大型修理设备, 难以承担大型农业机械的保养和维修。农民机具出现故障, 只能等待厂家技术人员或到几十公里外的县城修理, 不但浪费大, 而且影响机械正常作业, 减少收入。所以, 在各农忙季节出现农机户“修车难”的问题。
三、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对策
农业机械是农业科技实施的载体, 而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则是农业机械正常进行生产作业的关键, 为此, 各级政府和农机主管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 加大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力度, 投入资金, 扶持农机维修行业升级改造, 提升维修能力, 解决农民修车难的问题, 为农机化生产提供强有力保障。
一是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推进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步伐。财政部门应当考虑从大型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中划拨出部分资金投放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上, 用于大型修理设备补贴, 促进维修行业设备的更新换代, 升级改造, 加快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步伐。重点扶持县级, 逐步健全乡级。优化发展一批设备先进、功能齐全、规模较大、信誉良好、有一定修理能力, 并自愿接受农机部门管理的高新农机具维修服务中心, 使之成为当前农村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加强基层农机维修队伍建设, 提高农机维修人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加强基层农机维修队伍建设, 各级政府和各级主管部门应给予高度重视。尤其是在大型农业机械的选型购置过程中, 应组织农机维修人员入厂或各大经销公司参加观摩学习, 了解引进的大型农业机械结构原理、使用性能、维修保养和故障排除等技术。厂商应当减免一定的费用, 提供最好的技术培训。这样才能让基层农机维修人员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解决农民修车难的问题。同时, 也可节省厂商在售后服务上设立维修站或派出技术人员等车船往返费用, 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浪费。可谓一举两得, 互利双赢。
农机维修体系 篇9
截至目前, 全县农机总动力达146.1万k W, 拥有拖拉机41.1万台, 其中大中型拖拉机达到3444台, 拖拉机配套农具7.5万台, 小麦联合收割机620台, 秸秆还田机1797台, 玉米收获机662台, 免耕播种机达到2250台, 深松机92台, 农用运输车36 375台, 农业机械原值达到9.87亿。这些大型、新型、先进适用农机具的迅速普及, 为加快农机化发展、建设现代农业提供了物质保障。农机维修行业是农机服务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须及时调整发展思路, 优化产业布局, 以适应农机化新形势的发展要求。
1 现状和做法
河北省沧县目前共有农机维修厂点120个, 从业人员207人, 其中, 绝大多数为三级维修点, 基本满足农机维修的需求。2014年共维修拖拉机1.25万台次, 维修其他农机具1.6万台次。
1.1 健全维修服务网络, 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在乡、村建立起维修各类农机的维修厂点和专项修配点, 并提升其服务能力和水平。
1.2 加强农机维修市场管理, 提高维修人员业务水平
(1) 认真贯彻《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 严格按标准核发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 对于不符合条件的一律不发。
(2) 组织农机维修工人培训, 重点培训法律法规和维修技术知识。
(3) 与工商部门密切配合, 对农机维修厂点进行全面检查, 并公布举报、投诉电话, 维护农机维修市场秩序。
1.3 落实亲民惠农政策, 实施免费维修减负
一些维修站每年对机手的农业机械实施两次免费 (工时费) 维修服务, 切实为农机手解决后顾之忧。
1.4 创新农机维修思路, 扶持农机合作组织发展
(1) 在“三夏”、“三秋”季节, 组织农机技术人员, 建立农机维修服务小分队, 深入乡村开展农机维修服务。加强宣传, 让农机户认识到农机维修的意义, 做好自我检修工作, 保证机具处于良好技术状态。解决维修疑难问题, 使机具顺利得到维修, 处于良好技术状态。
(2) 鼓励机手参加合作社等农机服务组织。目前, 全县基层农机合作组织已发展到15家, 有的合作社为社员和机手提供维修服务。例如, 沧县建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坐落于沧县李天木乡北阁村, 于2010年7月正式成立, 并进行了注册。目前合作社从事维修服务生产设备50台套, 维修配件原值53万元, 并有生产车间、维修车间各一处, 共400 m2。合作社配备专业农机维修服务人员22人、农业技术人员16人, 可以同时开展各种农业机械的生产、改造与维修。每年维修改造播种机2400台, 维修大中拖拉机400台, 小麦、玉米联合收获机600多台, 年配件收入21万元, 维修收入38万元, 受到了当地机手的欢迎。
2 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的作用
近几年, 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 全县农机总动力和农机保有量增长迅速, 农机维修行业的发展, 保障了农业机械具有良好的技术状态, 促进了农业生产各个阶段农机作业的顺利开展, 为农业生产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3 存在的问题
3.1 农机维修人员业务水平低
农机维修厂点的农机维修人员文化不高, 技术水平较低。部分维修技术人员仅凭眼看手摸来进行农机维修, 没有经过系统的维修技术培训, 维修水平低, 维修方法比较落后, 成为农机维修行业的突出问题。
3.2 缺少农机维修设备, 维修技术手段较落后
农机维修厂点普遍缺乏农机维修工具和检测设备, 设备配备不全, 发现农机故障, 一般采用更换零配件的方式维修机械。部分配件质量差、性能差, 影响了农业机械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3.3 农机手对农机的日常维护保养不重视
活多时, 驾驶员怕耽误赚钱, 有了小故障不及时维修, 严重威胁着农机安全生产。
3.4 农机维修效率不高
虽然部分生产厂家提供了三包维修点, 但由于维修服务点少, 影响了农机故障的正常维修和农民农田作业的经济收入。现有的维修点没有配备专用维修工具, 维修质量差, 效率低。
3.5 农机维修管理经费不足
农机维修服务点申请开业, 农机管理部门只核发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 不收任何费用, 而且财政部门没有专项资金支持, 农机管理部门经费不足,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
4 加强体系建设的对策
4.1 加强农机维修行业的常规监管
严格按照国务院《农业机械安全管理条例》, 农业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的核发条件, 给农机维修厂点发放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 保障市场规范运作。
4.2 提高农机维修人员综合素质
构建一支优良的基层农机维修队伍, 对基层农机维修厂点技术人员进行系统培训, 不断提高维修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
4.3 加强对机手的安全教育
使机手重视日常维护保养, 发现机车故障及时维修, 防止机车带病作业, 造成农机安全事故。
4.4 构建农机维修网点监管机制
农机部门要加强与工商、技术监督部门的配合, 加强对维修网点的管理。
4.5 督促厂家搞好农机三包服务
生产企业要建立更多的售后服务站点, 不断提高维修质量, 及时提供维修技术服务。企业要充实三包人员, 备足零配件, 出现故障及时排除, 以免贻误农时。
4.6 对规模较大的维修厂点进行重点扶持
国家要不断完善农机维修设备购置补贴政策, 帮助农机维修网点实现设备的更新, 改扩建维修厂房, 引进先进科学的维修检测设备及技术, 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摘要:2004年以来, 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和力度的不断加大, 农民购买、使用农机的热情空前高涨, 大型、复式、高技术含量农机大量增加。河北省沧县农机结构在不断调整优化的基础上发生了巨大变化, 呈现出新的特点, 以往的农机修配布局、设施和技术已明显滞后于农机快速更新换代的形势要求。
农机维修体系 篇10
1 加快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1.1 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是加快农机发展进程迫切需求
第一, 农机维修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农机化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越来越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 特别是大型机械在农业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农机化的发展成为推动农业发展进步的关键因素。
第二, 行业规则对农机购置的补贴规模逐渐增加, 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大大激发了农业生产者进行购买使用的积极性, 并促进了农机化的普及进程。
第三, 随着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壮大, 主要粮食作物生产过程的关键环节机械化向全程机械化延伸, 大量的联合收割机水稻插秧机、精细播种机等高性能农业机械得到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
第四, 由于农业产业的结构的不断调整, 粮食生产的方向也在向优势经济作物靠拢, 并且农业种植业也在向副产品进行进军, 社会的生产需求促使农机技术的需求有产中向产前、及产后扩展, 也大大促进了农机化给农业生产提供的技术支撑。
第五, 国家政策的转变是农机化发展建设的最大推动力, 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适度流转的政策大大促进农机设备设施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农作物的集中生产及管理可以使大型农机具发挥用武之地, 并且这种成套技术设备的推广大大节省了人力资源及时间资源。
1.2 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是改变农村现状的迫切要求
目前, 农村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 转移到二、三产业, 而滞留农村的农民文化水平相对较低, 加上不少农民购置农业机械成为新的农机手, 一时半载难全面懂得农机技术知识。在农业生产过程中, 农机一旦出现故障, 需要农机维修服务体系作后盾, 及时帮助修复, 让农民购农机放心, 用农机舒心, 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起到了后勤及保障作用。
1.3 加快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是节能增效的需要
农机维修的根本目的就是保持良好技术状态和较高利用率。农业机械使用过程中必然造成机件自然磨损、配合间隙变化等现象, 使机具的性能下降、油耗增加、故障产生。据有关实践证实:维修一台拖拉机的能源消耗仅为制造一台拖拉机能源消耗量的7.9%。可见农机维修业是最经济的二次开发产业。农机的旧件修复代替更换新件, 会大大降低维修费用, 从而降低成本节约能源。因此, 农机维修业具有节能、节材、提高使用效益的作用、加快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是节能增效的需要。
2 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2.1 使用群体对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不够重视
农机维修及服务体系的建设, 不单是农业生产顺利进行的前提, 更加关系到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所以只有不断对农机维修服务体系进行完善才能够保障农业生产的高效快速发展, 并发挥农业机械设施在生产过程中的优势作用。现阶段对农机维修服务体系普遍缺乏重视, 农民自身对农机维修服务体系的认识也不够专业, 这就严重影响了农机维修管理部门和农机维修站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特别是大型农机具在使用过程中更加需要维修服务。
2.2 基层农机维修服务站的管理方式不够严格
由我国目前农业生产发展的现状可以看出, 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整体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 由于重视程度、管理水平及资金能力有限, 就导致了农村基层农机维系服务点的工作管理不够严格, 缺乏专业化的管理模式及管理团队。农机维修体系的建设需要一定数量的专业维修人才, 目前我国相关人才储备, 特别是大型机器维修的人才储备远远不能够满足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并且服务站点的规模也没有形成专业化、集中化的统一管理。
2.3 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进行生产和维修进行约束
特别是在三包期间的农机设备, 农民由于缺乏相关权益意识和法律常识。很多厂家和部门疏于自身责任的实现, 导致农民农机使用难、保养难、维修难的现状。现阶段农民在要求进行保修维护时往往遭遇的门槛过高, 一些列繁复的手续导致农民没有了维权活动的积极性, 相关法律法规的匮乏让很多生产商及维修站点钻了空子, 大大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2.4 政府没有大量的资金进行扶持
政府及农机管理部门对农机维修网点建设既没有政策扶持, 又没有资金投入, 处于自生自灭状态, 很难促进农机维修业进一步发展。农机维修服务体系的建设问题亟待解决, 但政府没有给出明确的调整方向, 也没有足够的资金做技术支撑, 给农机维修服务体系的完善带来了很大困扰。
3 加快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3.1 国家应尽快出台农机维修设备购置补贴扶持政策
政策扶持及资金补贴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提升维修服务企业的内部竞争力, 能够提供相应的先进的维修器械, 并且培养一部分高水平的技术服务人员, 这样不仅仅能够提升了维修服务的质量, 而且保证了工作过程的安全性。
具有先进维修设备, 具有掌握先进维修技能维修人员的维修服务体系。这样能够促进整个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在一个健康有序的环境下进行发展建设, 并且有助于提升行业的带动力, 吸引人才流向农机维修服务行业。
3.2 加快发展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步伐
按照“重点扶持, 逐步健全, 积极扩大, 区域优化”的发展思路建设一批功能齐全、设备先进、有一定维修能力的高新农机具维修体系, 以推进农机维修服务体系社会化、专业化、产业化为目标, 使农机维修服务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增长点。
3.3 努力提高农机维修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
由于农机的维修服务属于高技术要求产业, 所以对人员的专业素养同样要求很高, 特别是大型农机具的使用及维修更加需要能力技术过关的人来进行操作及维修, 才能确保工作效率的提高及机械的使用寿命延长。所以要保证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 首先要保证不断提高维修服务操作人员的专业素养。
3.4 农机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农机维修体系的监督管理
加强对农机维修体系的监督管理, 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及要求进行对农机维修服务网点, 特别是大型的农机维修站点进行全面的监督检查工作, 包括制定相应的规则对技术修理人员进行考核、对维修质量服务体系进行监管等等。并且在进行监督管理工作的过程中, 要不断根据新的理念进行工作观念及工作态度的转变, 加大技术工作人员的法律宣传及教育。以及根据实际工作的状态及效果, 进行工作审核, 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合理的人员工作及绩效评定机制, 从而提高技术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及热情的工作态度。
摘要:目前我国的农机化进程已经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为农业的建设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技术支持, 但大型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并没有像农机化发展的那么快速, 存在着严重的滞后现象, 跟不上农机现代化发展的需求。主要分析了加快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及找出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以便总结出提升大型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的方法措施。
关键词:维修服务体系,大型机械,建设思路
参考文献
[1]关盛富.新时期农机维修工作的探讨[J]湖南农机, 2010.
农机的保养与维修 篇11
农机就是指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各种机械设备的统称,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各种机械设备统称。是指:大小型拖拉机、平整土地机械、耕地犁具、耕耘机、插秧机、播种机、脱粒机、抽水机、联合收割机等设备。农机具的保养与维修工作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为了确保农机日后使用时不出现故障意外,我们应注意农机的维修与保养。农机操作、维修以及保养技术是每个农机手应该学会重要知识。
一、农机的保养
1.清洁。
每班农机作业后必须及时清理农机具,特别市在恶劣环境下作业的农机,还有将要长期闲置时更应做好农机具的清理、保养和维护工作。
2.良好的润滑。
要按照农机具保养维护规则,对农机具按时加油、换油,特别是油质要符合不同农机具和不同部位的零部件要求,要定期清洗农机具的各润滑系统,确保润滑油路畅通。
3.正确保养农机具,要注意检查。
一是清除污垢、泥土和缠绕在工作部件上的杂草等;二是检查工作部件的状态和各部分安装调整的正确性;三是檢查农机具各零部件有无丢失,检查并紧固所有螺帽;四是对需要的部位按要求添加润滑油(脂);五是更换失效的易损零部件。
4.机油要注重质量减产。
长期使用的机油中含有大量的氧化物和金属屑,发动机要按照规定的周期定期更换机油。还要注意清除排气管道及消声器积碳,燃烧恶化。还有水垢的清除,虽然冷却水很足,但冷却效果却很差,从而引发多种故障。
二、农机的维修
从农业机械维修的技术方面,无维修设计是其理想的目标,即使需要维修也是很简单的,基本上不花费时间费用。但现实情况无维修设计只能是在一定范围内的。按一定的时间周期进行大修或更换部件,而维修周期都是基于过去的统计数据确定下来的,这种叫定期维修。根据状态进行维修的方法叫预知维修。但是,如果缺乏用以确定缺陷的检知方法,或者设备诊断所需的费用大于设备诊断所得到的收益,则不宜采用预知维修的方法。设备运行到一定时间要进行修理,这样才能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农机维修注意以下几点:
1.忌将螺钉和螺栓使劲拧紧。
拖拉机传动箱、气缸盖、轮毂、连杆和前桥等重要部位的螺钉或螺栓,其使用工具和拧紧力矩在说明书中有专门规定,如人为拧紧会造成螺钉和螺栓折断,或螺纹滑丝或拨扣而引起故障。普通螺钉或螺栓,其拧紧力矩一般可按4倍于螺纹直径的拧紧力矩来拧紧。
2.忌更换润滑油不清洗油道。
很多农机手缺乏维修常识或懒惰,在更换润滑油时不清洗油道,自己为自己埋下安全隐患。要知道,润滑油经过使用后,油中机械杂质残留很多,即使放尽润滑油,而油底壳及油路中仍存有杂质。尤其是新的或大修后的机车,试运转之后杂质更多,倘若不清洗干净就急于投入使用,很容易引起烧瓦、抱轴等意外事故。
3.忌不按季节选用润滑油。
很多农机手不注意按季节选用润滑油,冬季使用夏季润滑油,夏季使用冬季润滑油,不管质量如何,廉价就买,结果造成机车启动困难和烧轴瓦等不良现象。希望农机手要选用经过质量检测和适用气温标号的润滑油。
4.忌安装活塞用明火加温。
活塞各部位薄厚不匀,热胀冷缩度不一,容易引起变形。如用明火加温活塞达到一定高温,自然冷却后金属组织会遭到损坏而降低耐磨性,其使用寿命会大大缩短。
5.忌安装气缸垫时涂黄油。
很多农机手在安装气缸垫时习惯涂黄油,认为这样可增加气缸的密封性,但不知如此做法恰恰适得其反。因为黄油遇高温后部分流失,缸垫、缸盖与机体平面之间产生缝隙,高温高压燃气易从此处冲击,毁坏缸垫,造成漏气。
另外在进行农机的维修与保养时务必注意安全,不要对自己以及其他人造成意外伤害,注意工具的使用,另外还要注意机油、柴油等的管理,尤其是农民朋友在进行农机检修时不要吸烟或有其他明火。
农机维修体系 篇12
1 我国农业机械设备维修服务体系建设当前现状
无论任何机械设备, 在长期的运转使用过程中都难免会出现磨损、失灵等技术问题, 此时就需要相关人员对设备进行及时的修复与检查, 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作, 这对于农业机械设备同样也是如此。当下较多农业机械设备使用区为了能够保证设备的长期运行, 都在就近区域建立起了一些农业机械设备的相关维修服务站点。但从实际的执行效果来看, 由于农村基层的农业机械设备维修站的维修水平并不是很高, 所以站点在更多情况下一般也只是从事对于设备的简单维护, 而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机械问题便束手无策, 这很难满足农业设备日益精密化的发展势头。
2 农业机械设备维修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监管难度较大
由于现如今的人们还是没能从过去的错误观念中转变过来, 所以对于农业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依旧没能重视起来, 而很多地区的农村生产基地中建立的农业机械设备不但维修站点数量相对较少, 而且分布也较为分散, 使得管理十分困难。再加上对于设备维护的投资经费欠缺, 就使得很多基层的农业机械维修站点难以维持日常的运营, 对损坏设备的维修也是进度缓慢, 这些问题对于基层农业机械设备维修服务体系的建设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2.2 维修人员的业务技能较差和文化素质较低
在我国农村基层的农业机械维修站工作的从业人员中, 很多都是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的专职专科或当地技术人员, 这些人虽对农业机械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由于学习能力不足使得他们对于农业机械的维修水平长期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且无法得到及时的更新与提高, 维修人员的整体维修能力偏低, 极大地限制了基层农业机械设备维修服务体系建设的快速发展。
2.3 维修设备较为落后
受到投资经费与相关技术的制约, 才得很多基层农业机械设备维修站点所配备的维修工具与设备都已经跟不上机械维修的要求。并且很多维修站点缺少高精度的检测仪器, 使得维修人员在面对问题设备时一味的通过更换零件来寻求解决故障的方法, 而从未想过通过检测的手段来诊断问题的原因,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零件浪费。对于一些较为大型的农业机械设备的日常养护工作, 在小型的维修站点根本难以得到实现。
2.4 管理经费不到位
目前我国在对于农业机械设备维修方面出台的相关政策规定, 农业机械设备管理部门只能对基层农业机械设备维修服务站点提交的开业申请做出行政许可, 而不得私自收取任何形式的费用。但是在服务站点提交申请后, 农业机械设备管理部门要想做出批示就需要对申请对象进行调查认证, 在这期间所产生的费用由于没有政府的扶持就必须依靠农业机械设备管理部门自行承担, 这种极大的经济压力大大阻碍了农业机械设备管理部门的审评进程, 也对基层农业机械设备维修服务体系的快速建设带来的阻碍。
3 加强农业机械设备维修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3.1 加强农业机械设备维修网点的监管
尽快督促农业机械设备维修站点的从业人员通过技能鉴定取得技术等级证, 从而在源头上完善农业机械设备维修网点的经营资质;通过整顿维修质量, 来推进维修双方农业机械维修合同制, 从而保证即使在维修过程中发生维修质量纠纷时, 也能严格依照合同及国家相关律法规予以裁决;为了保证维修之初的质量, 必须要诉请维修网点的假冒伪劣零配件;与质监部门和工商形成良好的监管合作, 综合提高维修网点的监管水平。
3.2 提高农业机械设备维修人员的基本素质与业务能力
对于基层农业机械设备维修服务队伍的建设问题, 要认识到设备维修人员的基本素质与业务能力对于整个维修管理的重要性, 只有具备良好的维修技艺与技术水平, 才能够充分发挥出维修站点的维修效率。于是就需要按照“科教兴农”的发展方针, 对农业机械设备维修服务人员的教育培训进一步加强, 极力提高维修人员的整体素质, 使得农业机械设备维修服务的工作可以进入到一个健康且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
3.3 提高基层农业机械设备维修设备性能
尽快制订并完善农业机械设备维修设备购置的相关补贴政策, 并着重对一些大型农业机械设备进行补贴, 大力扶持维修企业来提高维修质量, 确保农业机械设备在日常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生产。
3.4 加强经费补贴与管理
对于农业机械设备管理部门的经费花销也要做到科学的补贴, 杜绝审查费用自行承担的怪病, 大力促进管理部门对于维修网点的审批力度, 提高他们的整体工作效率。
4 结语
农业生产加工设备的机械化对于我国的农业发展是极具意义的未来发展策略, 也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因此, 国家相关部门需要不断加大对于农业机械化投入的支持力度, 积极完善农业机械化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设, 使“三农”问题得到最为有效地改善。
参考文献
[1]张玉美.搞好农机维修服务保障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J].农机使用与维修, 2009 (5) :75-77.
[2]张晓燕.基层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17) :237-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