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2024-07-13

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通用5篇)

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篇1

摘要:资助工作中少不了金钱的分配和流动。从学生如何对待金钱, 如何使用金钱中分析金钱观的类别和根源, 并进而加强正确的金钱观教育。这是资助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关键词:高校,资助工作,金钱观,教育

高校的学生资助工作主要就是对一些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学生采取的相应的资助, 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业。资助工作中少不了金钱的分配和流动。金钱观是指人们对于金钱的认识、态度、观点和看法的总和, 包括如何看待金钱、如何获取金钱、如何使用金钱等, 它是人生观、价值观的一部分。从学生如何对待金钱, 如何使用金钱中分析金钱观的类别和根源, 并进而加强正确的金钱观教育是资助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在资助工作中常见的几种金钱观

(一) 资助的钱与己无关。现在有的家庭经济比较宽裕, 从来就不会在经济上缺少孩子的用度, 也有的父母自己从小生活贫困, 所以再苦也不想苦孩子。但不少家庭都缺少金钱观方面的教育, 甚至从来不说钱从哪儿来?怎么使用?在学校教育方面, 学校老师较多注重学生应试知识的学习, 很少涉及和教给学生金钱和理财这一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甚至有的学校为了赚钱, 还会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消费水平。这使得一部分同学不去思考钱的问题, 不会省钱, 不会有计划的理财, 更没有想过赚钱。有一部分同学甚至不知道有资助工作, 也不关心, 觉得怎么读书还有资助这回事?即使知道了, 也不屑于去争取, 觉得没有这个必要。这一部分同学还是大量存在的, 并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学生觉得资助这点钱不值得关注。这种状况使得一部分学生不关注资助工作, 觉得这个事情与己无关。但这部分同学并不代表就有正确的金钱观。

(二) 资助的钱再多也不嫌多。有些家庭即使并不困难, 也在申请困难资助, 甚至认为只要能拿到就是本事, 和打工赚钱是一样的。有些学生虚构自己的家庭经济困难情况或者是恣意扩大家庭经济困难程度, 而这种情况下, 当地行政部门和民政部门并没有给予严格的把关, 甚至有鼓励本地学生去拿这个资助款, 所以大部分都很容易获得盖章确认。再就是由于高校学生来自各地, 学校很难准确了解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 在没有人帮助、疏导和监督的情况下, 有些同学养成了利用装可怜、找借口甚至撒谎的方式获得资助的钱, 认为资助的钱不捞白不捞的错误价值观。现阶段, 高校国家助学金的资助金额以及比例在不断扩大, 这就要求相应的约束、激励机制也必须尽快建立起来。通过省级行政部门和教育部门的干预, 加强基层对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验证工作, 为学校的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提供便利。另一方面, 学校在资助工作中要收集各方面的资料, 要多方收集信息, 积极寻找措施来改善情况不明的状况。再就是这方面的思想教育还需加强, 加强艰苦朴素教育以便准确地做好资助工作。

(三) 自己是资助工作中的理所当然受益者。在资助工作中, 还有一部分这样的同学, 从小学开始就不断得到国家和学校的帮助, 久而久之他们觉得自己家庭经济一直困难, 得到国家、社会以及他人的资助是理所当然的事, 所以到学校后, 也没有想过缴纳费用, 甚至一些学校的自收自支的费用也没有想办法去缴纳。对于不资助感到受到了侵害一样, 滋生一种“等、靠、要”的心理。这里存在这样一个情况, 虽然国家社会的帮助和关心是需要的, 但作为个体既要感恩于这份关心和帮助, 又要积极去努力争取其他的方式解决自己的生存和学习问题, 如果形成国家社会的帮助和关心是理所当然的思想是可怕的。自立自强是未来学生必须要具有的优秀品质。

(四) 想争取但不愿别人知道自己家庭状况。也有一部分真正困难的学生由于自尊心作祟, 宁愿夜里在垃圾箱捡剩饭, 也不愿意把自己家的情况告诉别人, 不愿去获取资助工作的钱。这部分贫困学生存在着这样一个心理, 认为贫困非常丢人, 认为接受学校的贫困资助会在同学中非常没有面子。特别是有时资助评定需要一些同学把自己家庭的情况说出来的时候, 有些同学怕别的同学知道自己家庭情况, 而选择放弃, 甚至有的同学宁愿过苦日子, 也不想让别人知道。这些贫困生强烈的生活体验, 常常使他们陷入对物质利益过早地陷入狭隘理解之中, 过重地看待自身物质上的贫困, 从而把“金钱”作为主要的价值尺度。很多这样的学生存在着多疑的心理, 认为争取资助, 会把家里的困难告知全班, 其他同学会议论自己, 瞧不起自己, 进而严重的影响到学生的自尊心。

二、如何在资助工作中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我们能否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对于大学生来说, 树立什么样的金钱观更是正确人生观的的重要基石。

(一) 人类应当是金钱的主人。人类应当是金钱的主人, 而不是金钱的奴隶。《茶花女》书中有一句名言:“金钱是好仆人、坏主人。”是做金钱的主人, 还是做金钱的奴隶, 这反映了两种不同的金钱观。改革开放以来, 人们的金钱观念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人们不再谈“富”色变, 谈“钱”色变, 而是在我们党和国家的政策允许范围内, 靠勤劳致富, 凭本事赚钱, 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然而有的人却“一切向钱看”, 视“金钱万能”“金钱至上”, 陷入了拜金主义的泥潭, 诱发某些人去贪污犯罪, 给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危害。金钱虽然是身外之物, 但是因为它对每一个人都有用, 所以我们仍要尽最大可能、以正当的方法赚取, 并且节约使用。对待金钱, 关键是看到它巨大的作用和亮点, 使之服务于我们, 帮助我们, 使我们更好地实现我们的目标。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我们的灵魂更纯洁, 道德更高尚, 人生更有意义。

(二) 消费要适度合理。花钱要有节制, 要有计划, 不盲目, 不攀比。物欲是没有止境的。惯于物质享受的人, 势必要放弃许多精神上的自由和心安理得的快乐。安于俭朴的生活, 不贪心, 不慕虚荣, 不妄想非分的享受, 生活中自然会有恬淡安适的乐趣。让大学生了解国情, 明白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而且经济形势还很严峻:经济建设尚未从困境中走出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面临着很多艰难瓶颈需要突破, 青年大学生要懂得艰苦奋斗的必要性, 明白幸福生活必须建立在辛勤劳动之上。

(三) 获取金钱要取之有道。传统文化中“君子耻于言利”的思想已经被认为过时了,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 对于年轻而幼稚的大学生们来说, 保持志向、洁身自好并非易事。对金钱的合理追求也是无可厚非的。但“君子爱财要取之有道”, 并要提倡把知识转化为物质, 既为社会创造财富, 也使自身受益。在部分不关注资助工作的同学和羞于争取资助的同学中, 就有部分同学认为助学金的获取是非正常渠道, 是不义之财, 他们鄙视那些家庭不困难而去争取的人, 认为如果争取到了, 自己的良心会受到谴责。在这方面也要加强教育, 指出国家资助也不是什么不义之财, 只要符合条件是可以争取的。家庭困难学生获取国家资助也不是丑事;但是如果家庭不是太困难, 依靠自己的努力, 可以生活无忧的当然鼓励通过自己的努力而生活, 要把资助的有限资金给予那些困难学生。每一次的资助工作, 就是一次正确对待金钱的洗礼, 这比那种空洞说教要来得实在。当然对于少数认为国家就是应该给于生活补助的同学, 甚至有“等、靠、要”思想的同学, 也要让他们明白劳动获取的收入更加光荣, 有能力的要靠自己的努力, 没有能力的要努力让自己拥有能力, 为社会和国家创造财富。懒惰、不劳而获的思想是要不得的。对于不少自尊心强的同学, 学校资助工作中, 要多设置一些劳动岗位, 让被救助的人, 在获得资助的同时, 得到了一种人格的尊严和力量。有偿资助的方式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 有益于培养大学生的健康心态。

(四) 正确处理资助与几种品行之间的关系。除了上面提到的一些思想观点以外, 在资助工作的开展过程中, 还必须以思想教育为落脚点, 贴近学生、贴近实际, 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思想和需要, 解决好资助和几种品行之间的脱节问题, 把资助工作变成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一环, 使学生在资助过程中体会、思考和感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这样才能使大学生资助工作发挥更大的成效, 在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中形成更大的推动力。在部分学生中常常缺少一种感恩的思想和心理。感恩意识缺失往往容易造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依赖的个性, 认为自己只赋有权力而没有任何义务, 长期这样发展下去, 会导致他们在利益心的驱使下降低诚信度, 从而缺失社会责任感, 这样的情形, 不仅会降低资助者的热情, 同时也无益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长远发展。

资助与诚信的关系也是值得关注的。资助资源过多倾斜于贫困生身上, 无疑会刺激非贫困生为了分一杯羹而拉关系、造假以通过贫困生认定。当今社会, 随着交换关系的日趋复杂, 市场主体对诚信的需求也日趋强烈。不仅经济活动需要诚信, 而且政治活动、精神文化活动等一切社会领域都需要诚信。社会最普遍也是最基本的伦理价值需要。在向大家介绍国家关于资助工作相关政策、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 深化受助学生的诚信。

要正确处理好金钱与友情的关系。学习上, 我们相互激励, 生活中, 我们相互帮助。同学友谊是金钱所买不到的。不管人生浮沉如何, 同学之情永最珍贵。我们应该珍惜友谊, 珍惜同学之间的点点滴滴。

在资助工作中要加强正确的金钱观教育, 就是要处理好钱在同学们生命中的地位。金钱的考验, 品质的培养是长久的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可以说是资助工作中的核心功能, 只有这一功能的充分实现, 而且能够达到最佳的资助效果。

参考文献

[1][2]张慧玲.当代大学生金钱观探析.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2) :135~138.

[3]卢海标.同校贫困生资助异化现象分析及对策探索.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4, 3 (27) :59~60.

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篇2

1、把学习视为唯一选择,竭尽所能让孩子受到好的教育,因为犹太人坚信财富随知识而来。

2、培养孩子延后享受的观念,以便追求未来更大的回报。

3、热爱读书,热爱买书,培养孩子博学多闻求知习惯。

4、在受教育之前帮助孩子建立自我意识和自尊心,教导孩子了解家族和祖国的历史,让孩子学会自己做自己的领袖。

5、培养孩子国际观。

6、让孩子学会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不依靠任何人,包括父母。

7、帮孩子制定长期目标。

8、抑制体罚、用非惩罚的方式控制孩子,在家里允许彻底的讲话自由。

9、把孩子留在家中,减少和同龄人在一起的时间。(因为小孩子会不顾父母的期望,更容易采纳同龄人错误的价值观)

10、吹嘘自己的孩子不是件丢人的事。

11、尽力培养孩子优秀的表达能力,让孩子多问多说,因为口齿伶俐

是成功的基础。

12、让孩子懂得奢侈有选择,节俭有门道,该奢侈时绝不节省。

13、让孩子记住“助同胞而后同胞助你”。

犹太民族的教育传统 篇3

遭际塑造民族,教育成就民族

纵观犹太历史,特殊的民族遭际把犹太人塑造成了一个教育型的民族。在1800多年的流散中犹太民族在犹太教上帝雅赫维指引下找到了尘世中的上帝——教育。有人甚至更进一步称,犹太民族的信仰中同时存在两个上帝:在宗教精神世界信仰上帝雅赫维(在希伯来文本中上帝有3种称谓:JHVH、EL和Elohim,“耶和华”事实上是基督教对上帝一词的一种误读,其真正的读音已经失传);在现实世界信仰教育。系统的犹太教宗教教育维持了犹太民族对上帝雅赫维的信仰,犹太教成为维系民族生存的精神纽带。一刻不敢懈怠的宗教教育也奠定了犹太民族重视教育的传统,这一传统在近现代延伸到世俗教育领域,使得犹太民族成为当今世界受教育程度最高的民族。高等教育是培养精英和尖端人才的必需,作为一个流散民族,犹太人一直渴望建立自己的高等教育。1466年,在意大利西西里岛,连能够放下一只脚的地产也被禁止拥有的犹太社团向国王约翰二世(King John II)申请创建一所犹太大学遭拒。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以来,以色列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正如流散犹太人的命运一样充满了艰辛曲折。1924年成立的以色列理工学院和1925年创建的希伯来大学都是在尚未建国,并且不断遭到阿拉伯人暴力干扰和袭击的情况下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尽管如此,犹太民族高等教育之梦终于在“应许之地”变为现实并不断发展壮大。

以色列国土狭小,实际控制面积只有2.2145万平方公里,一半以上是荒山和沙漠。另外,以色列国还是一个贫油国,石油严重依赖进口。除了死海里的钾盐,其它自然资源亦极其匮乏,正如开国总理本-古里安说:“我们(只)拥有阳光、沙漠和人脑”,“我们要让沙漠开满鲜花。”这个国家西临地中海,北、东、南三面处于20多个阿拉伯国家的包围之中,自1948年建国以来,进行了5次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的中东战争,每一次都成为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案例。因战争之故,以色列国防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多年来一直位居世界前列。长期以来,世界的目光往往被巴以动荡的局势与和平进程吸引,研究主要关注的是以色列的时政、军事、经济、阿以冲突等方面,教育的成就几乎淡出研究者的视野。近年来,以色列这个建国只有60余年,人口仅有760万人的“小”国,先后有三位本土自然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以色列高等教育的价值日益凸显。

建国后,以色列作为世界上安全形势最为严峻的国家之一,在国防安全方面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尽管如此,以色列的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却多年保持世界第一,高等教育在国家生存、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我们很难用数据去估算。在选择大学管理模式时,以色列大学的创办者们选择了德国洪堡大学的办学理念——行政自治、学术自由,同时又吸收了英国和美国的高等教育的理念,并将犹太传统的教育思想也很好地融入犹太人自己创办的大学之中,从而形成了犹太高等教育的独特之处。

建国后犹太高等教育体系发展成为以色列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以色列政府为了强化高等教育职能,运用立法手段管理教育。1953年通过《国家教育法》,基本上从各党派手中收回了基础教育管理权;1958年,以色列政府颁布《高等教育理事会法》,将建国前已经成功运作的高等教育模式和理念用国家立法加以确立和保障。根据教育法,以色列国家是高等教育的投资主体。应该说,政府完全有实力和可能收回或者限制大学的自治权力,但是以色列政府选择了继续保持建国前的大学行政自治和学术自由传统,而且以国家立法的形式为大学的自治构建了法制安全网。很多研究者关注以色列政府高比例的教育经费的投入和高等教育的具体成就,而对以色列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传统的保持,以及国家的立法保护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高等教育的成功发展不仅仅是经费投入多少的问题,更是国家如何科学行使国家管理权的问题。高额教育经费的投入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可以使一个国家短时期内成为高等教育的大国,但不一定是高等教育强国。管理者必须按照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进行科学的管理,才能避免陷入高投入、大规模、低质量的怪圈。以色列作为一个教育型国家,在极其恶劣的地缘政治环境之中,以及沉重国防开支的重压之下,其对高等教育的管理为中国高等教育提供了借鉴的成功范例。

教育型民族成功之经验

犹太民族缘何如此重视教育,教育又缘何发展得如此成功呢?可以说,这既有历史传统的因素,也有现实的考量。

(一)知识分子在历史上长期占据领导地位

公元70年,罗马军队攻破了圣城耶路撒冷,拆毁城墙、焚毁圣殿。罗马人按照既定军事战略,将数万青壮年犹太人卖作奴隶,大批犹太人因此离开耶路撒冷,开始了历史上的“大流散”。中东地区因处欧亚非交界地,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历史上战争不断,少数民族的生存处境因军事征服变得异常艰难。曾经活跃在中东历史舞台上的很多民族都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犹太民族在国亡、殿毁、民散的历史境遇之下,原有的世俗政权和犹太教高级祭司阶层掌控民族生活的状况不复存在,犹太民族出现了领导力量上的真空。就在群民四散、局势几近失控的历史瞬间,犹太高级知识分子作为时代精英和民族拯救者,以言论作号召、以知识为力量,迅速重新组织起犹太民族生活。约翰兰•本•撒该(Johanan Ben Zakkai)在贾布奈(今巴勒斯坦地区靠近地中海的一个小镇,古代著名的贾布奈经学院所在地)一所不起眼的经学院内,召集一批犹太教高级知识分子,以知识分子的行为方式展开一场静悄悄的文化改革,呼吁犹太人研读经文,回归宗教生活,坚定一神教信仰,史称“贾布奈革命”。

“贾布奈革命”在流散状态下帮助犹太人找到了精神和文化统一性的力量,由此也找回了濒临灭绝的犹太身份。这场革命使得拉比(犹太教神职人员,同时也被认为是犹太人中最有知识、最博学的人)阶层开始登上犹太历史舞台,并承担起民族教育和监护人的角色。在以后近2000年的大流散中,以拉比为主体的犹太知识分子一直在领导着世界各地的犹太社区,并行使着宗教、教育和文化方面的管理权。对于这个失去地理疆域的民族来说,知识分子的领导主要体现在精神疆域之内,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主要有:宗教经典《塔纳赫》(TANAKH)的编撰、正典化,《塔木德》(Talmud)的编撰,灵活诠释各种经文以适应现实需要,编纂各类犹太生活法典以指导民族生活,回答来自社区内部及社区以外犹太人提出的种种问题。拉比和知识分子阶层逐渐在社区获得了崇高威望,直

接影响了整个犹太民族的重视教育的价值取向。

(二)教育神圣和至上的传统

要让每一个民族个体都恪守犹太教规,首先要让民族个体受到教规内容的教育。因此,学习犹太教律法和传统几乎成为每一个犹太人的必修课。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极不发达的古代社会,把教育的义务和责任赋予神性,这无疑是一个具可行性的做法。犹太知识分子以上帝雅赫维之口教导以色列人:“以色列啊,你要听!耶和华我们神是独一的主。你要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你的神。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话都要记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训你的儿女,无论你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也要系在手上为记号,戴在额上为经文;又要写在你房屋的门框上,并你的城门上。”(《圣经•申命记》第6章第6节)《圣经》的《箴言》第1章第7节中说“敬畏耶和华是知识的开端”。《圣经后典》的《便西拉智训》讲到:“智慧即是律法,这律法实际上也就是至高上帝的圣约,由摩西向我们颁布,成为以色列人的传家宝。”

在工业化时代,人们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常常带有强烈的世俗功利性,这无可厚非。但一味追求世俗功利,将会使教育变得淡然无味,最终丧失其本质。在以犹太教为民族宗教信仰的犹太民族思想中,教育在具备世俗功利性的同时,又被赋予了神圣性,“也要殷勤教训你的儿女”是宇宙中唯一的神雅赫维与他的选民——以色列人立下的神人之约。这一约定将犹太民族带入了非同凡响的境界。

犹太民族坚信“世界只是因为学童的呼吸而存在”,“即使为了重建圣殿,也不应终断了对孩子的教育”,“没有学童的城市将遭毁灭”。在以色列卫国战争(第一次中东战争)的硝烟刚刚散去之时,以色列百废待兴,新生的以色列议会中,个别议员认为在国家生死未卜的时刻,应该暂缓实施义务教育。不过,绝大多数议员和民众中都认为,无论在什么时候,教育都应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在独立战争的隆隆炮声中,负责教育事务的两名官员开始起草《义务教育法》,在亡国威胁尚未完全解除的境况下,1949年9月国会审议通过了《义务教育法》,规定5岁以上的儿童必须接受强制的免费教育。在国家面临强敌威胁之时,以色列国会通过的第一部法律是《义务教育法》,而不是别的应急法律。可见,以色列将教育视为关乎民族生存的大计。教育至上、教育神圣性的观念塑造了一个教育型的民族——犹太民族,也塑造了以这个教育型民族为主体的教育型国家——以色列国。

(三)紧迫的现实需求

1800多年的流散史,犹太民族遭遇了形形色色的反犹主义,对犹太人的种种限制、随意驱逐、掠夺与屠杀时有发生。一个寄居在其它主体民族屋檐下无家可归的民族,随时随地都有被任意处置的可能。近现代以来,随着解放运动的开展,犹太人开始接受主流价值观念,以期成为散居国平等的公民。与此同时,放弃犹太教和犹太身份,选择文化同化的趋势在加强,这对现代犹太民族的生存再次构成挑战。但无论何种情况下,教育似乎成为犹太人一种重要的生存方式,不间断的、世代相传的宗教教育既是维系民族自信心、凝聚力的无形力量,也是使犹太民族免于被同化命运的强力纽带。生存的诉求使得大流散中的犹太民族成为古代识字率最高的民族,成为历史上最典型的崇学尚智的民族。

紧迫的现实需求和丰厚的教育回报使得以色列政府坚信:“教育的投资就是经济投资”(以色列第5任总统伊扎克•纳翁语,卸任总统后,出任教育部长,兢兢业业,传为美谈); “犹太历史的基本内容只有一条,即没有教育就没有未来”(以色列开国总理本-古里安语,他是极具个性色彩的以色列社会活动家、政治家)。

当代的以色列,国家生存安全是第一需求。国防的现代化、高精尖武器的国产化,特别是核武器的研制和成功制造,使得人口、国土面积、自然资源占绝对劣势的以色列,得以在阿拉伯国家的包围之中生存、发展,并跻身发达国家行列,成为“世界上最小的超级大国”。应该说,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所进行的人才培养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最为关键的作用。1973年“十月战争”中,以色列初战失利,武器弹药库存仅能维持四天;而法国出于穆斯林世界的政治压力,对以色列实行了军事禁运。结果使得以色列在战争中显得非常被动。好在当时以色列已经拥有核武器,对阿拉伯国家形成了威慑力量,才促使埃及于10月22日,叙利亚于10月24日接受联合国安理会“关于中东问题就地停火”的“338号决议”。须知,在以色列核武器以及其他先进武器的研制和生产过程中,犹太复国主义以来发展起的高等教育为之提供的科学技术、人才资源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第4次中东战争的教训使得以色列认识到,进一步发展自己独立、发达的军事工业之必要性。此后,政府对大学军事教育和科研方面的投入都大大加强了。今天的以色列,因教育带来的科技和人才产出效应使得以色列已经跻身世界科技和军事强国之列。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犹太研究所

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篇4

关键词:犹太文化中的教育思想,中国传统教育思想

犹太民族和中华民族都是历史悠久的民族, 这两个民族对东西方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也为人类的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犹太文化与美国文化的融合过程中虽然受到美国文化的一些影响, 但其固有的文化特点并没有改变, 尤其是它的教育思想。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在中华文化地位根深蒂固, 然而在21世纪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毋庸置疑的是这两个民族都特别重视教育, 然而他们的教育思想既有共性也有差别, 下面就两个民族在教育思想上的相同点与差异进行比较。

一、犹太文化的教育思想与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相同点

(一) 犹太文化的教育思想和中国传统教育思想都有浓厚的民族色彩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民族特色。犹太文化的教育思想展示了丰富的民族性, 显示出了犹太民族精神的独特性。犹太民族性和民族精神又具有多重性, 这主要受犹太教教义的影响。犹太教育铸造了犹太人, 培育了犹太民族性和犹太人的民族精神。尽管犹太文化与美国文化不断进行融合, 然而犹太文化却不失其民族性。

中国文化的民族色彩主要体现在儒家思想影响下的文化特征。孔子的教育理念几乎垄断了中国教育, 传统文化教育思想中儒家因素波及整个民族, 这也为儒家思想的传播打下了坚实的民族心理基础。因此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民族色彩主要体现在儒化思想这方面。

(二) 犹太民族和中华民族都重视教育

犹太文学在美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中之所以取得如此令人瞩目的成就主要在于犹太民族重视教育。犹太人崇尚知识、尊师爱教的观念深深地扎根于犹太民众之中, 成为犹太民族的优良传统。教师在犹太人中享有极高的地位, 在他们心目中,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犹太人的生活中不能没有拉比。在希伯来语中拉比的第一个涵义就是老师。这与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相一致。在中国从古至今教育备受关注, 老师在中国也被称为“圣人”“先生”。从这些称呼上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对教师的尊重, 更有谚语“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由此可见, 这两个民族都尊师重教育。

(三) 犹太民族和中华民族都为世界科学史作出巨大的贡献

犹太文学不仅为当代美国文学及科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也为世界文学、科学史作出了巨大贡献。犹太人人数不多, 但在知识界、文化界和科学界的地位举足轻重。据统计, 在诺贝尔获奖者中, 犹太人就占据了15%, 有利地证明了犹太民族对全世界科学界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中华民族作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之一也同样为世界文化和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到如今华人在各个知识和科技领域所作出的贡献, 我们都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

二、犹太文化的教育思想与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不同点

(一) 宗教对教育影响不同

犹太教是犹太教育的基本点和统帅, 因此重视教育是犹太教的支撑点。犹太教育中深深地弥漫着犹太教思想, 因此犹太教经典的传授成为犹太教育的主要内容。而中华民族的传统教育思想主要受儒家、法家、道家三个主要教学流派的影响, 其中尤以儒家思想为重。儒家教育理念主要以君子的榜样为学习典范, 德育优于智育, 以圣人人格为教育的培养目标, 强调成人的教育理念。

(二) 教育普及程度不同

12世纪的犹太哲学家迈蒙民德说:“每个以色列人, 不管年轻还是年老, 强健还是羸弱, 都必须专研《托拉》。甚至一个靠施舍度日和不得不沿街乞讨的叫花子, 一个养家糊口的人, 也必须挤出一段时间来钻研。”而在中国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才重视教育, 国民素质得到了一定程度提高。可见, 教育对一个民族的发展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只有树立普及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观念一个民族才能发展和取得进步。

(三) 教学重点的不同

犹太人更注重谋生手段的培养, 职业教育是犹太人教育的基本内容。教育不是一味地教授书本的知识, 而是当做生活中的一种训练, 通过实践达到教育的目的。而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教学方式只侧重书本知识的学习, 严重地忽视了实践环节, 由此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重理论而轻实践。

犹太文化和中华民族文化在世界文明长河中源远流长, 这不得不归功于这两个民族对教育的重视。正是开放性的教育铸造了两种文化的熔炉, 形成这两种文化精神。两个民族重视教育的传统及其所取得的成果雄辩地证明了教育的巨大力量和永恒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陈来.论儒家教育思想的基本理念.北京大学学报, 2005年, 第5期.

[2]张倩红.犹太文化的几个特征.西亚非洲, 2003年, 第2期.

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篇5

世界上犹太人的数量大约有一千六百万人。如果以世界人口五十亿来计算的话,他们不过占了百分之零点三。但是在世界政治、艺术、科学和思想各领域,十个领导性的人物中就有一个是犹太人或犹太后裔。

仅以诺贝尔奖获得者为例,迄今为止,三百多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犹太人就有一百多位,2004年十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有三名犹太人。犹太人每千人发表的科学论文数量为109篇,远远高于世界其他民族,高居世界第一。

各种数据表明,全世界最有钱的企业家中犹太人占近一半,福布斯美国富豪榜前40名中有18名是犹太人,美国名牌大学中1/5的教授是犹太人,犹太人几乎在所有的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并改变世界的成就。

爱因斯坦、马克思、弗洛伊德、海涅、萧邦、门德尔松、卓别林、比尔盖茨、格林斯潘、索罗斯、摩根、洛克菲勒、尤伯罗斯、迪斯尼、华纳兄弟、毕加索等都是犹太人,犹太伟人在各个领域都不胜枚举。

为什么犹太人有这么多天才呢?答案很简单,因为犹太人的幼儿教育进行得非常好。

我们把这个教育模式概括为犹太人“教子三宝”:

一、熟读经典

犹太人从小就培养孩子诵读乃至背诵经典的好习惯,而且已成为世代不变的教育法则,他们认为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给他们灌输代表了民族最高智慧的经典,为其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文基础。

许多犹太孩子从两三岁就开始背诵经典。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也是犹太人的后裔,七岁的时候就能熟背3万多字的《圣经》马太福音,其字数相当于六本《老子》字数的总和,并且在后来的生活中深受其启发。(中国的《易经是2.4万字)

当犹太人的孩子到了三岁时,他们就会被带到类似私塾的地方,教导他们希伯来语。等到他们会读之后,就开始拿著有希伯来文的书本来教育他们如何写字。

接下来他们会让小孩背诵像般若心经一般的祈祷文,他们不要求他去了解文章的意思,只是教他去读书,而且以背诵为目标。

犹太人认为这个时候如果没有建立起记忆力的基础的话,那么往后就没有办法学到其他的知识。

到了五岁,她们就开始背诵圣经、摩西律法。

在七岁前他们必须背诵摩西五书当中[创世纪、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他们配合著作旋律,反复地朗诵几百遍。

到了七岁则学习旧约圣经剩下的部分,以及犹太教法典。犹太人在满十三岁接受成人典之前,就已经全部会背诵最基本的学问了。

犹太教徒早上的.礼拜祈祷书大约有150页,每天早上都必须要朗读,在这朗读过程中,每一个人都能背诵。

不可思议的是,一旦脑部这种大容量的记忆系统完成之后,接下来就很容易吸收各式各样的知识,完成了高机能的电脑式头脑。

如上述,犹太人就是这样背下所有重要的知识的。

有一次海歇尔老师向弟子借一本非常珍贵的书,二、三天之后他就很有礼貌的奉还:“非常谢谢你,我已经全部背起来了。”他并没有拷贝一份,但是只花了二、三天的时间就把这本书完全背诵下来了。

这么优秀、这么独创性的思考是从那里产生的呢?资讯的来源越是丰富,就越能产生优秀的发明及独创性的思考。优秀的发明或发现只能从贮藏在头脑当中的优秀知识来创造。记忆的容量越大,越容易产生新的发明以及发现。犹太人之所以有很多天才,就是因为犹太人是记忆的民族。

二、保护孩子的创造力

犹太人认为,创造力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能力,这种创造力自幼就应得到精心的呵护,家长应不断对孩子进行赏识与鼓励。

三、培养良好的习惯

犹太人认为,好习惯必须从幼小就开始培养。在上述的犹太人教子三宝中,熟读经典被列为首当其冲的教育内容,因为他们知道经典是智慧和经验的结晶,任何教育只有深深的扎根于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中才能显现出生机与活力。事实上,这也是犹太人为什么数百年来散居世界各地而不被其他民族所同化的重要因素,只有让孩子的成长扎根于高度智慧的文化,即经典教育,才能从中获得能供给孩子一生能量及智慧的活水源头。

育心经典推广的“累积式读经法”,和犹太人的教子方法,从内容到形式,是多么惊人的相似啊!

国学经典育儿交流群:164888216

★ 汽车美容店简介范文

★ 汽车美容店员工守则

★ 高档汽车美容店起名

★ 麦当劳成功之道

★ 苹果成功之道

★ 可口可乐成功之道

★ 小米成功之道

★ 三星的成功之道

★ 中国好声音成功之道

上一篇:任职教育改革下一篇:糖尿病饮食治疗原则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