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通车边施工(精选8篇)
边通车边施工 篇1
摘要:塔吊基础支承在基坑支护桩上,在土方开挖时易因土体位移发生安全事故,本文通过工程实例,介绍采用预应力锚索对塔吊基础加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塔吊基础,基坑,锚索,土体
1 前言
塔吊基础常由于客观条件限制需布置在靠近建筑基坑边,对于排桩式支护墙或地下连续墙,塔吊基础往往会座落在支护墙顶上,并在支护墙外侧另行布置桩基。在基坑开挖后,由于基础下桩的受力形态不同,且支护桩本身要承受较大的侧向荷载,从而使塔吊发生倾斜甚至倒塌的风险,因此在基坑开挖前,因对这类形式的塔吊基础采取加固措施。
2 工程施工实例
2.1 工程概况
本工程地处广州市越秀中路,工程建筑面积58453m2,地上30层,地下3层,基坑13深米;依据施工方案,本工程采用半逆作法施工,土方首次开挖至-7.5m,完成负一层结构后,再按照逆作法施工。本工程选用塔吊型号为QTZ100,臂长40.00m,首次安装高度39.00m,由于受现场客观条件的限制,塔吊基础只能设置在基坑边,承台平面尺寸为:长(a)=3.60m,宽(b)=3.60m,高(h)=1.50m;塔吊基础为四桩承台,其中有两条桩借用支护桩。
2.2 塔吊基础桩受力情况
经验算,基础承台尺寸、冲切剪切承载力、桩身截面强度、单桩抗拨承载力均满足要求,验算过程本文省略。
2.3 单桩桩顶作用力计算和承载力验算
2.3.1 偏心竖向力作用
按照Mx作用在对角线进行计算,
2.3.2 水平力验算
单桩水平力67.24k N小于302.26k N,满足要求。
2.3.3 抗倾覆验算
倾覆力矩:
抗倾覆力矩:
抗倾覆验算2.15大于1.6,满足要求。
2.4 基础加固措施
为保证塔吊基础及其下支护桩发生的水平位移不超过允许值(20mm)。采取以下加固措施:
⑴在塔吊基础位置增加两排锚索,每排两条,第一排型号为YM5×7Φ5,L=31m,Lf=6m,La=25m,锚索的抗拔承载力设计值600KN,预张拉锁定值YF=350KN,角度30°;第二排型号为YM4×7Φ5,L=24m,Lf=5m,La=19m,锚索的抗拔承载力设计值500KN,预张拉锁定值YF=200KN,角度30°。单桩水平方向锚固力为600×2×1.732/2=1039KN,远大于单桩水平力67.24KN。塔吊必须在预应力锚索张拉以后方可使用,并进行预应力监测,预留补加预应力的操作条件,当预应力损失过大时要补加预应力。
⑵待地下室负一层施工完毕后,在塔吊基础位置的支护桩同地下室外墙之间设置一道支撑梁,从而保证支护桩不发生水平位移,支撑梁长3.60m,高0.50m,宽1.00m。待支撑梁完成并在强度达到设计值的75%之后,方可开挖其下方土体。
⑶委托第三方对基坑监测,在各塔吊位置增设一个水平位移观测点。对塔吊及其附近的观测点进行严密监测,塔吊安装后一个月内,每天观测一次,一个月以后观测周期与基坑观测同步,严格控制位移不得超过塔吊基础变形允许值,允许值:每天位移极限值为5mm;水平位移不超过20mm;预警值为15mm。为避免塔吊基础桩发生不均匀下沉影响塔吊安全使用,在每部塔吊位置增设两个沉降观测点,进行不均匀沉降观测,沉降差不得大于3.6mm。
3 加固措施效果
⑴两台塔吊位置各选出一条锚索进行预应力监测,到目前为止,监测结果良好,两条锚索所受拉力均未超过设计值的60%。
⑵水平位移观测:根据第三方检测机构所出具的监测报告,塔吊安装使用90天后,两台塔吊累计水平位移分别为5mm、2mm。(允许最大位移20mm、预警值15mm)
⑶沉降观测:根据第三方检测机构所出具的监测报告,塔吊安装使用90天后,两台塔吊累计沉降差分别为0.06mm、0.03mm。(允许最大沉降差3.6mm)
4 总结
鉴于以上数据,本工程塔吊基础加固措施是成功的,水平位移及不均匀沉降值都得到有效控制,能够保证塔吊的安全使用。可以作为类似工程参考。但应注意:如果采用摩擦桩作为基础桩,由于靠基坑一边的排桩通过压顶梁连成整体,实际上由整排桩承受上部荷载,沉降量较小,而远离基坑一边的桩为单桩承重,沉降量较大,容易产生不均匀下沉的现象,应该采取相应措施,严格控制不均匀沉降量。
参考文献
[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2]《高层建筑施工(第二版)》赵志缙,赵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边通车边施工 篇2
高空临边洞口作业施工方案
一、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
1.项目经理对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总负责,并负责防护措施的具体实施。2.开工前,逐级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和交底,落实所有安全技术措施和防身防护用品、用具。高处作业中的安全标志、工具和各种设备,必须认真检查,确认完好,方可投入使用。
3.高空作业人员及搭设高处作业安全设施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及专业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4.雨雪天气进行高处作业时,采取可靠的防滑、防寒、防冻措施。雪水、冰霜均及时清除。
5.遇六级以上强风、浓雾等气候,不得进行露天攀登与悬空高处作业。暴风雪雨后,对高处作业安全设施逐一加以检查,发现松动、变形、脱落等问题,立即修理完善。
6.因作业需要,临时拆除或变动安全防护设施时,须经过施工负责人同意,并采取相应的可靠措施,作业后立即恢复。
7.防护棚搭设与拆除时,设警戒区,派专人监护,严禁上下同时拆除。
二、临边作业防护措施: A.临边高处作业防护设置位置:
1.基坑周边、尚未安装栏杆或栏板的阳台、料台与挑平台周边,无外脚手架的屋面与楼层周边及屋顶饰物等处,均设置防护栏杆。
2.二层楼面四周边,以及无外脚手架的高度超过3.2m的周边,均在外围架设安全平网一道。
高处临边洞口作业施工方案
3.分层施工的楼梯口和梯段边,须安装临时护栏。顶层楼梯口随工程结构进度安装正式防护栏杆。
4.井架物料提升机和脚手架与建筑物通道的两侧边,设防护栏杆。地面通道上部应装设安全防护棚。
5.垂直运输的接料平台,除两则设防护栏杆外,平台口还须设置安全门或活动防护栏杆。
B.临边防护栏杆杆件的规格及连接要求:
1.钢筋横杆上杆直径不小于16mm,下杆直径不小于14mm,栏杆柱直径不小于18mm,采用电焊或镀锌钢丝绑扎固定。
2.钢管横杆及栏杆柱均采用Ø48X3.2mm的管材,以扣件或电焊固定。3.防护栏杆应由上、下两道横杆及栏杆柱组成,上杆离地高度为1.2m,下杆离地度为0.4cm。坡度大于1:2.2的屋面,防护栏杆应高1.5m,并加挂安全立网。横杆长度大于2m时,须加设栏杆柱。C.栏杆柱的固定要求:
1.在基坑四周固定时,采用钢管并打入地下50~70cm深。钢管离边口的距离不小于50cm。
2.在混凝土楼面、屋面或墙面固定时,可用预埋件与钢管或钢筋焊牢。采用木栏杆时,在预埋件上焊接30cm长的L50X5角钢,其上下各钻一孔,然后用 10mm螺栓与木杆固定。
3.在砖墙或砌块等砌体上固定时,预先砌入规格相适应的80X6弯转扁钢作预埋铁的混凝土块,然后用上述方法固定。
4.栏杆柱的固定及其与横杆的连接,其整体构造应使防护栏杆在上杆任何处,高处临边洞口作业施工方案
能经受任何方向的1000N外力。
D.防护栏杆必须自上而下用安全密目网封闭,或在栏杆下边设置严密固定的高度为18cm的挡脚板。接料平台两侧的栏杆,自上而下加挂安全立网。
三、洞口作业防护措施: A、洞口作业防护设施设置部位:
1.板与墙的洞口,设置牢固的盖板、防护栏杆、安全网或其它防坠落的防护设施。
2.入孔、管道井口等处,均应按洞口防护设置稳固的盖件。
3.施工现场通道附近的各类洞口与坑槽等处,除设置防护设施与安全标志外,夜间还应设红灯示警。
B.洞口设置防护栏杆、加盖件、张挂安全网的技术要求:
1.楼板、屋面和平台面上短边尺寸小于25cm,但长边大于25cm的孔口,必须用坚实的盖板覆盖。盖板能够防止挪动移位。
2.楼板面边长在25—50cm的洞口、安装预制构件时的洞口及缺件临时形成的洞口,用木盖板盖住洞口。盖板能四周搁置均衡,并有固定其位置的措施。3.边长在50~150cm的洞口,设置以扣件扣接钢管而成网格,并在其上满铺脚手板。也可采用贯穿于混凝土板内的钢筋构成防护网,钢筋网格间距不大于20cm。
4.边长在150cm以上的洞口,四周设防护栏杆,洞口下张设安全平网。5.井道和烟道,应随楼层的砌筑或安装而消除洞口,或参照预留洞口作防护,管道井施工时,除按上款办理外,还应加设明显的标志。如有临时性拆移,需经施工负责人核准,工作完毕后必须恢复防护设施。
高处临边洞口作业施工方案
6.墙面处的竖向洞口,凡落地的洞口、下边沿至楼板或底面低于80cm的窗台加设1.2m高临时防护栏杆,下设挡脚板。
7.对邻近的人与物有坠落危险性的其它竖向的孔、洞口,均予以盖没或加以防护,并有固定其位置的措施。
四、攀登作业:
现场登高应借助建筑结构或脚手架上的登高设施,也可采用载人的垂直运输设备。进行攀登作业时可使用梯子或采用其他攀登设施。作业人员应从规定的通道上下,不得在阳台之间等非规定通道进行攀登。
五、悬空作业安全防护:
A.悬空作业处必须有牢靠的立足点,并配置防护栏网、栏杆或其它安全设施。悬空作业所用的索具、脚手板、吊篮、吊笼、平台等设备,均需经过技术鉴定或检验方可使用。
B.模板支撑和拆卸时的悬空作业规定要求:
1.支模应按规定的作业程序进行,模板未固定前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严禁在连接件和支撑件上攀登上下,并严禁在上下同一垂直面上装、拆模板。结构复杂的模板,装、拆应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措施进行。
2.支设高度在3m以上的柱模板,四周应设斜撑,并设立操作平台。低于3m时,可使用马凳操作。
3.支设悬挑形式的模板时,应有稳固的立足点。支设临空构筑物模板时,应搭设支架或脚手架。模板上有预留洞时,在安装后将洞口盖没。混凝土板上拆模后形成的临边或洞口,按上述要求进行防护。拆模高处作业,应配置登高用具或搭设支架。
高处临边洞口作业施工方案
C.钢筋绑扎时悬空作业的规定要求:
1. 绑扎钢筋和安装钢筋骨架时,必须搭设脚手架。
2.绑扎圈梁、挑檐、外墙和边柱钢筋时,须搭设操作台架和张挂安全网。悬空大梁钢筋的绑扎,必须在满铺脚手板的支架或操作平台上操作。
3.绑扎立柱和墙体钢筋时,不得站在钢筋骨架上或攀登骨架上下。3m以内的柱钢筋,可在地面或楼面上绑扎,整体竖立。绑扎3m以上的柱钢筋,必须搭设操作平台。
D.混凝土浇筑时悬空作业的规定要求:
1,浇筑离地2m以上框架、过梁、雨篷和小平台时,须设操作平台,不得直接站在模板或支撑件上操作。
2.特殊情况下如无可靠的安全设施,必须系好安全带并扣好保险钩,或架设安全网。
E.悬空进行门窗作业时的规定要求:
1.安装门、窗,油漆及安装玻璃时,严禁操作人员站在樘子、阳台栏板上操作。门、窗临时固定,封填材料未达到强度,以及电焊时,严禁手拉门、窗进行攀登。2.在高处外墙安装门窗,无外脚手架时,须张挂安全网。无安全网时,操作人员须系好安全带;其保险钧应挂在操作人员上方的可靠物件上。
3.进行各项窗口作业时,操作人员的重心应位于室内,不得在窗台上站立,必要时应系好安全带进行操作。
六、操作平台安全防护:
1.操作平合由现场专业技术人员按现行的相应规范进行设计。
2.装设轮子的移动式操作平台,轮子与平台的接合处应牢固可靠柱底端离地面
高处临边洞口作业施工方案
不得超过80mm。
3.操作平台采用Ø48X3.5mm钢管以扣件连接,也可采用门架式或承插式钢管脚手架部件,按产品使用要求进行组装。平台的次梁间距不大于40cm;台面满铺3cm厚的木板。
4.操作平台四周必须按临边作业要求设置防护栏杆,并布置登高扶梯。
七、交叉作业安全防护:
1.支模、粉刷、砌墙等各工种进行上下立体交叉作业时,不得在同一垂直方向上操作。下层作业的位置,必须处于依上层高度确定的可能坠落范围半径之外。不符合以上条件时,设置安全防护层。
2.模板、脚手架拆除时,下方不得有其他操作人员。
3.模板部件拆除后,临时堆放处离楼层边沿不小于lm,堆放高度不得过重。楼层边口、通道口、脚手架边缘等处,严禁堆放任何拆下物件。
4.结构施工自二层起,凡人员进出的通过口(包括物料提升机进出口),均措设安全防护棚。高度超过24m的层次上的交叉作业,设双层防护。
5.由于上方施工可能坠落物件或处于起重机把杆回转范围之内的通道,在其受影响的范围内,搭设顶部能防止穿透的双层防护廊。
八、高处作业安全防护设施的验收:
临近地铁边深基坑开挖的施工技术 篇3
1.1 项目简介
君欣时代广场位于上海市杨浦区控江路以南、双辽路以西的控江路1677号地块内,总建筑面积73023m2。基坑开挖深度10.7m~12.75m,塔楼部位开挖深度为13.65m。
1.2 周边环境
君欣时代广场南面紧邻已完工并交付使用的一期住宅,3幢26层钢筋混凝土建筑;西侧紧邻三峰大厦,1幢“L”形31层钢筋混凝土建筑,与西侧基坑边线基本平行。北侧控江路下8m左右有一条已投入运行的地铁8号线鞍山新村—江浦路站区间隧道,地铁隧道下行线距基坑开挖边线8.53m~19.41m自西向东逐渐远离基坑。另外北侧控江路地面上沿基坑长度方向距基坑13m左右有一路110kV高压供电线路。
1.3 基础围护形式及支撑体系
本工程围护结构体系采用钻孔灌注桩加地下连续墙、三道支撑(第一道、第二道支撑为钢筋混凝土支撑,第三道支撑为型钢支撑)。东侧围护体为φ900mm@1100mm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南侧围护体为φ900mm@1100mm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西侧围护体为φ900mm@1115mm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北侧围护体为800mm厚地下连续墙;应地铁监护公司要求,本基坑16轴处设一道600mm厚(南北向)地下连续墙将基坑分为东西两个区。本工程止水帷幕均采用φ850mm@600mm(3)轴水泥搅拌桩。北侧坑边7000mm范围内裙边加固采用φ850mm@600mm(3)轴水泥搅拌桩。其余三侧坑内裙边加固采用φ700mm@500mm高压旋喷。基坑呈长方形,采用2道钢筋混凝土支撑,局部挖深部位另加设一道H型钢支撑,由于施工场地狭小,现场只有一个出入口,支撑周边利用栈桥贯通,便于施工道路通畅。支撑栈桥平面布置见图1。
1.4 施工难点
本工程位于繁华市区中心,且紧邻地铁8号线区间隧道,地铁隧道的安全保护等级为一级,这给土方开挖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现场出入口只有东侧双辽路一个,车辆进出组织和行驶安全是一个难点。为了减少土方开挖后基坑变形对地铁造成的影响,坑内裙边、坑底按地铁监护公司要求设置了较多水泥土搅拌桩、旋喷桩加固,岩芯抽样检查已知其强度达到1.4MPa以上,随着龄期增加,其坚硬程度会继续发展,开挖会越来越难,因北侧紧邻地铁隧道,土方开挖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控制施工速度及工艺,将土方开挖对地铁的影响降到最低也是一个难点。
2 基坑施工组织
2.1 降水施工
本工程采用基础底板以上降水采用48口疏干深井,东区基坑内共布置疏干井18口,西区30口;东区坑内外各设观察井1口西区坑内外各设观察井2口。落深基坑设置10套轻型井点,东区4套,西区6套。当土方开挖接近坑底,发现土体潮湿时,临时增设轻型井点若干,确保降水满足开挖要求。承压水头埋深3m,开挖最深不到14m,开挖场区内无承压水危害。
2.2 土方工程施工
2.2.1 开挖原则
考虑基坑工程的“时空效应”,本工程的土方开挖采用分层、抽条、盆式开挖,总原则应严格实行“分层分段、大抽条、小盆式、留土护壁、限时开挖及时形成支撑”原则,严格按照土方开挖分区图纸中分区编号大小的顺序从小到大依次施工,编号相同区域需要同时施工。开挖与支护相匹配,随挖随撑,开挖段无支撑时间不得超过48h,以减少围护结构的变形。
2.2.2 总体流向
遵照地铁监护公司指导意见,为了减小基坑敞开面长度,本工程以16轴分隔地墙为界分成东、西两个区(东块、西块),首先开挖西区土方,待西区基础底板完成后,再开挖东区土方。由于本工程只有东面双辽路一个进出口,且场地狭小,场内施工道路依托于基坑内栈桥,东区支撑及栈桥需先于西区施工而晚于西区拆除,故东区第一层土方开挖及支撑、栈桥施工于西区土方开挖前完成,第二层土方开挖及支撑施工待西区基础底板完成后再开始。
2.2.3 土方分段分层开挖
第一层土方开挖施工要点(现场实际平均标高为0.650m左右)。在基坑内地下水位最高点降至开挖底面以下0.5m~1.0m之间,并排除第一层明水后,开始第一层土开挖。由于场地地面标高与第一道支撑面标高高差不大,土方开挖对地铁的影响甚小,故第一层土方开挖采用大开挖。
第二层土方开挖施工要点(3.000m~7.900m)。在第一道支撑贯通、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而且坑内降水维持正常,基坑监测值在警戒范围以内的情况下,开始第二层土方开挖;第二层土方开挖顺序必须按照图2中的编号顺序依次开挖,编号相同者须同时开挖,盆边按1:1.5放坡。内支撑形成顺序与土方开挖顺序一致。盆边土限时对称开挖,限时对称施工支撑。从盆边土开挖到支撑贯通形成对撑,施工时间控制在48h以内(盆边土方开挖完成后20h内完成支撑混凝土浇筑)。
第三层土方开挖施工要点(7.900m~10.700m)。第三层土方开挖方法(见图3)类似第二层土方开挖,不同之处是本层土方开挖厚度较薄,仅2.80m,东区塔楼区开挖厚度也只有3.50m,因此开挖分区面积较第二层土方开挖时大,开挖分区减少。西区自西向东划分为5个区,东区自西向东划分为3个区。每个区为一个施工段,土方开挖仍按盆式开挖原则施工,底板垫层浇筑及局部机械停车库所设第三道支撑受力混凝土边梁施工均紧随土方开挖进程尽快完成,盆边被动土开挖完成后48h内完成底板有筋垫层浇筑(当为机械停车区时,尽快完成钢支撑安装)使之形成南北对撑以抵抗坑壁侧向力减少坑壁围护体位移,同时,有筋垫层浇筑完成也相当于完成基础小底板浇筑,起到压住坑底土方抵抗坑底隆起的作用。
第四层土方开挖施工要点(10.700m~12.750m)。第四次土方开挖时,在栈桥取土点布置长臂挖机,从坑内取土装车;在基坑内布置台数挖机,负责挖土并将坑内土方转运到栈桥挖机的取土点下方附近,运土车辆全部在栈桥上行驶。随着土方开挖的不断加深,坑底隆起,侧壁位移变形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此时应加大基坑监测的频率,全面关注整个基坑及周边环境的安全,各项应急预案处于备战状态。
3 施工期间控制地铁隧道变形的措施
1)建立地铁监护单位、基坑及周边环境监测单位、地铁运营单位、基坑围护设计单位、业主、工程监理单位以及地铁保护专家组等工程建设参与各方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机制,采取信息化施工。
2)综合地铁运营公司确定的地铁结构水平位移、地铁结构沉降报警值,与基坑围护设计方、地铁运营公司一起制定工程分阶段的目标控制值,实时监测,实施过程控制。
3)在工程施工的某个阶段如果出现监测项目的变形值超过本阶段的控制值,则必须在其后续阶段立即采取减小或减缓该监测项目的变形值的措施,确保每一个监测项目的变形值最终控制在有关方容许的范围内。
4)由于地下室开挖深度为10.7m~12.75m,除了坑内地基加固和采用“时空效应”原理进行土方开挖等措施外,还有必要在基坑围护与地铁隧道间的土层进行土压力与变位测试(土体测斜和分层沉降),实行信息化施工。
5)在盆中土开挖后、南北向钢筋混凝土对撑施工前或施工过程中,若北侧地墙变形超过对应阶段的位移控制值,则采用φ609mm×16mm钢管对撑并施加预压应力撑住北侧地墙,钢管对撑南端顶在基坑南侧的维护钻孔灌注桩上。
6)必要时在基坑靠隧道侧,采用跟踪、分层、双液、速凝填充注浆纠偏措施,以保证地铁隧道的安全。
7)在自下而上施工主体地下室结构过程中,逐层做好支撑置换工作,在本层换撑构件达到围护结构设计单位所要求的强度后,再分段拆除对应部位的围护结构内支撑,将换撑过程中基坑及地铁M8号线隧道的变形控制在设计容许的范围内。
8)如果发生地铁隧道振陷,则与地铁公司协商在紧靠隧道或隧道内进行注浆控制。
4 结语
由于本工程开挖顺序安排合理、组织科学、基坑保护措施有力,直至土方开挖完成,支撑梁顺利拆除、传力带土成功置换,土体水平位移变化基本稳定,整个基坑施工安全圆满完成。
参考文献
[1]刘建航,侯学渊,等.基坑工程手册[K].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超短边跨V型刚构桥的设计及施工 篇4
设计荷载:城-A级,人群荷载按CJJ 77—1998《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取值;地震动峰值加速度采用0.05g。河道常水位为1.27 m,控制高水位为1.57 m;规划河底标高为-1.90 m。梁底标高受河道通航影响,要求≥3.43 m。
超短边跨的V型刚构桥结构纤细,一跨而过;斜腿从脚底到梁,断面由小到大,与梁衔接柔顺,梁底流线型使结构强劲有力。由于该桥边中跨比值远小于常规设计值,对于这种超静定结构,温度、收缩徐变产生的附加内力比常规设计更复杂。
1 结构设计
1.1 上部结构
主桥为预应力混凝土短腿刚构桥,主桥全长90.75 m,主跨70.06 m。桥梁与河道正交,桥面设R=1 500 m竖曲线,两侧设2.95%的双向纵坡。车道设1.5%外横坡,人非混行道设1.5%内横坡。
主梁为左右并列的双幅箱梁。梁底纵向为抛物线,横向水平,桥面横坡通过腹板高度调节。中跨跨中最大梁高为1.802 m,边跨跨中最大梁高为1.602 m,斜腿支点处最大梁高为2.50 m。
中跨采用单箱三室箱梁,顶板宽20.15 m,厚25 cm;底板采用变厚度,跨中底板厚25 cm,支点处加厚至50 cm。
跨中边腹板厚55 cm,中腹板厚45 cm,支点处腹板均加厚至65 cm。为了保证有足够的空间布置预应力弯起束,边跨梁体增加平衡配重,以改善因边跨过短造成的受力不合理现象,故17.6 m的边跨及V型墩主梁全部采用实体段。
1.2 下部结构
本桥下部结构采用V型墩支撑。靠边跨的斜腿定义为斜腿A,靠中跨的斜腿定义为斜腿B。对于V型支撑的桥梁,结构总体尺寸较小,桥梁外观显得轻盈美观。但当桥梁的刚度太大时将对结构受力不利,从而造成桥梁本身的投资反而加大。若V型墩身厚度过大、墩高过小会造成桥梁结构的温度内力过大;基础沉降造成结构的次内力大大增加[1,2]。因此,本桥在斜腿和桩基设计时作了充分的考虑,尽可能利用桩基的柔性增加桥墩的柔性。
斜腿A横桥向等宽度,与承台固结,其中设置15Фs15.2 mm预应力束。斜腿B横桥向变宽度,与承台铰接,以减少结构超静定次数。基础采用四排准120 cm钻孔灌注桩基础,3 m厚度矩形承台。
2 结构计算分析
2.1 群桩等效模拟
宁穿路桥的主梁与斜腿固结,斜腿A与承台固结,斜腿B与承台铰接,为高次超静定体系。为了减小预应力次内力、收缩、徐变和温度变化对梁体内力的影响,设计上采用柔性桩基础减小V型墩的抗推刚度。
在桩基的结构计算时,采用∏形双梁法[3,4]等效模拟简化群桩计算。将承台以下群桩模拟成2根短柱,柱底固结,柱顶与承台相接形成一“Π”形结构。
使群桩和等效模拟的两根短柱所产生的单位水平位移、竖向位移和转角时所需施加的外力相等。群桩等效模型如图1所示。
2.2 有限元计算模型
采用平面杆系单元建立桥梁结构的分析计算模型进行施工及使用阶段的有限元计算,如图2所示。全桥共划分为108个平面梁单元,168个节点,并采用只受压弹簧支撑单元模拟实际施工中的满樘支架。
分6个步骤模拟实际满樘支架法施工阶段的内力及变形6个阶段。
1)浇注斜腿A、B和墩顶部位的主梁。
2)张拉斜腿A预应力束。
3)浇注边跨合龙段和中跨部分梁体。
4)张拉部分主梁预应力束。
5)浇注中跨合龙段,张拉余下的预应力束。
6)施工桥面系。
在分析使用阶段的内力及变形时,主要考虑了恒载、预应力、汽车荷载、人群荷载、支座不均匀沉降1 cm、整体升温35 K、整体降温25 K、上下梁温差14~5.5 K和混凝土收缩与徐变等荷载。根据计算得到各阶段组合内力和应力,调整箱梁截面尺寸和预应力钢束的布置,使预应力钢束和混凝土的应力满足规范要求。表1给出了由桥梁专用商业软件MIDAS计算得到的该桥控制断面在使用阶段的应力情况。
3 施工特点
采取合理施工顺序,确保预应力作用的充分发挥是本桥施工的重点[5]。本桥施工考虑以下3个因素。
1)主梁与斜腿A刚性连接之前张拉斜腿A的预应力。原因在于若主梁与斜腿A刚性连接后才张拉斜腿A的预应力筋,则该预应力筋提供给斜腿A的预压力会按梁体刚度与斜腿A的刚度比进行分配,使得斜腿预应力得不到有效发挥。
2)中跨部分的梁体在支架上浇注并张拉部分预应力。这样的施工顺序可以减少边跨、斜腿对中跨的约束作用,降低预应力产生的二次内力,提高预应力的使用效应。
3)施工时采取先合龙两个超短边跨,再合龙中跨的顺序。由前述的分析计算知道,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引起的内力在结构的内力中占相当大的比重。混凝土收缩和结构整体降温将引起桥梁向结构几何中心缩短,而外侧斜腿A与主梁、基础形成刚构,从而在斜腿A根部将产生很大的拉力和弯矩。
采用该合龙顺序,先期在支架上浇筑的混凝土其收缩变形已大部分完成,这样就可以减少混凝土收缩引起的斜腿A根部的拉应力,减少后期收缩对结构的不利影响。
合龙段施工选择在夜间温度12~15℃之间进行,尽可能消除梁体高温合龙后降温产生的温度应力。本桥已通过成桥检测。各试验工况下的实测应力、变形均与理论计算吻合较好[6]。
4 结语
宁穿路桥受通航、附近道路、城市景观限制,选择了超短边跨的V型刚构桥。在构造上,为了改善超短边跨引起的内力不合理现象,边跨及V型墩主梁17.6 m全部采用实体段;靠边跨斜腿张拉预应力筋;并采用桩基柔性方法改善了桥梁结构受力。
摘要:以宁波市宁穿路桥为例,通过采取增加边跨梁体平衡配重,改善因边跨过短造成的受力不合理,采用桩基柔性的方法来改善桥梁结构受力,分析了超短边跨V型刚构桥在设计和施工方面的特点。
关键词:V型刚构桥,超短边跨,结构设计,施工
参考文献
[1]苏高裕.东莞市石龙镇南三桥主桥V型墩连续刚构设计体会[J].广东公路交通,2007(1):35-37.
[2]周成昀,陈正,黄宁.无桥台斜腿刚架桥在武汉绕城公路上的优化应用[J].世界桥梁,2002(3):45-46,51.
[3]史福明,李宏瑾.桩基础分析计算的若干问题[J].桥梁建设,1996(3):69-71.
[4]邬晓光,邵新鹏,万振江.刚架桥[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5]欧阳永金.湖里立交桥有限元分析[J].甘肃科学学报,2002,14(1):50-53.
边通车边施工 篇5
紫金矿业集团青海有限公司德尔尼尾矿综合利用循环经济项目二标段建安工程, 为6个10000t硫酸储罐制作安装。单台储罐最大直径φ16.8m, 采用16Mn R钢板焊接制造, 单台重约210t。每台储罐投入倒装提升装置20t电动葫芦16个, 先铺设底板, 然后安装顶盖及最上层壁板, 再从上至下逐层安装壁板, 最后安装楼梯与栏杆。
2 主要施工技术
2.1 工艺流程
(1) 储罐底板组焊完成后, 在储罐壁板位置, 每隔1~1.5m点焊H型钢作为罐体临时座垫 (便于进入储罐施工, 亦有利于后期清洁施工环境卫生) , H型钢上表面焊接壁板的定位卡 (见图1) 。
(2) 组焊储罐最上层或最上两层壁板 (见图2) 。
(3) 吊装储罐顶盖 (见图3) 。
(4) 安装电动葫芦提升装置 (见图4) 。
(5) 电动葫芦提升储罐上升, 完成与下一带壁板的组焊。
(6) 重复上述 (2) ~ (5) 动作, 直至各带壁板组焊完成。
2.2 操作要点
2.2.1 提升装置选择
(1) 选用电动葫芦, 计算葫芦数量。电动葫芦数量计算详见2.2.2。
(2) 根据葫芦数量选择配套提升杆材料, 根据提升高度计算提升杆长度。在储罐内周边, 按提升杆数量均布作为提升点。提升杆距罐壁的距离应以电动葫芦不碰内壁为准。提升杆安装必须保证垂直, 并焊接牢固。提升杆长度计算详见2.2.2。
(3) 每根提升杆之间顶部用连接杆相连, 并设一根斜撑。提升杆上端焊一个吊耳, 挂上葫芦。
(4) 胀圈用槽钢滚弧制成, 曲率半径与储罐内径相同。在电动葫芦正下方的胀圈上焊接下吊耳 (注:吊耳只能焊接在胀圈上, 不得与罐壁相焊, 以免提升时电动葫芦的倾角拉力造成罐壁下侧向内受拉变形) , 挂上葫芦的吊钩。在胀圈上边缘的壁板上焊上限位, 每隔1.5m焊一个, 特别在胀圈吊耳两侧应各焊一个限位装置。
(5) 电动葫芦用电需专线。每台电葫芦线路与控制柜连接, 并调试合格。
2.2.2 电动葫芦数量及提升杆长度计算 (受力模型见图5)
(1) 受力分析, 确定电动葫芦数量。
(1) 根据现场施工工具选用20t电动葫芦, 单台额定起重量20000kg。
(2) 提升最大重量G=Gb+Gd+Gf=206000kg
式中:Gb为储罐壁板182000kg;Gd为储罐顶盖16000kg;Gf为加强圈及附属件8000kg。
(3) 电动葫芦最大受力总和N=μG/cosθ
式中:μ为电动葫芦的安全系数1.5;θ为电动葫芦与壁板的夹角, θ越大N越大, 即电动葫芦受力随着提升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按最大提升高度计算。
θ=arctan (L-L1-L2) / (H-H1-H2-H3) ;L为立柱中心距壁板内侧距离600mm;L1为立柱中心距上吊耳中心距离180mm;L2为壁板内侧距下吊耳中心距离220mm;H为立柱高度4000mm;H1为临时座垫高度300mm;H2为最大壁板高度 (亦是最大提升高度) 2200mm;H3为下吊耳高度400mm
经过计算θ=arctan (L-L1-L2) / (H-H1-H2-H3) =arctan (600-180-220) / (4000-300-2200-400) =arctan200/1100=10.3°, 从而得出N=μG/cosθ=1.5×206000kg/cos10.3°=314061kg
(4) 电动和葫芦数量计算n=N/Ge
式中:Ge为电动葫芦额定起重量;得出n=N/Ge=314056kg/20000kg=15.7, 取整为16。
(2) 提升杆选用及其稳定性校核。提升杆的稳定性是关系到施工安全的重要因素。提升杆受径向和轴向力。横向拉杆及斜撑杆力N径向平衡了电动葫芦的水平分力 (N×sinθ) , 故提升杆受力可近似考虑为竖直压力, 故提升杆受到外力为轴向压力。
(1) 提升杆受力P=G/n=206000kg/16=12875kg
(2) 提升杆临近力Plj=π2EI/L2
式中:E为弹性模量。碳钢弹性模量为210×109N/m2;I为压杆最小惯性矩。钢管I=π (D4-d4) /64, D为钢管外径, d为钢管内径;L为压杆长度。此提升杆为一端固定, 一端自由, 取L=2H。
通过计算, 得出部分常用无缝钢管临界力见表1。
(3) 为保证提升杆稳定, 需Plj≥μP
式中:μ为安全系数, 一般取2.5~5;故Plj最小为Plj=μP=2.5×12875kg=32187.5kg。
(4) 通过受力分析, 在确保安全稳定的情况下, 考虑施工成本等因素, 选用无缝钢管φ168×7。
2.2.3 主要施工操作要点
(1) 提升前, 检查提升杆、斜撑、吊耳及限位装置的焊接是否牢固, 这些部位的焊接必须由专职焊工进行。检查电动葫芦链条是否灵活、限位装置反应是否灵敏, 链扣不得有裂纹。上述检查工作需在每次提升之前由专人再次检查。
(2) 提升前必须进行提升机试验。在空载状态下, 启动控制开关, 查看所有葫芦升降是否一致以及升降顺序是否与单个控制开关顺序相同。检查有无扭卡现象以及提升步调是否一致。一切正常方可进行作业。
(3) 提升刻度应明显、准确, 每次提升刻度不得大于100mm。并应随时检查提升是否同步, 受力是否均匀。
(4) 操作程序:根据工艺要求进行合理分工, 认真地做好技术交底, 确定各口负责人, 分关把口, 各专业操作人员应根据各自的操作程序进行操作, 并听从统一指挥确保提升安全。
3 安全措施
(1) 认真贯彻“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的方针,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条例, 结合施工单位实际情况和工程的具体特点, 组成专职安全员和班组兼职安全员以及工地安全用电负责人参加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 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 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 抓好工程的安全生产。
(2) 施工现场做好防火、防风、防雷、防洪、防触电等安全工作。
(3) 随时检查提升装置的自身质量问题。
(4) 倒装机械提升时, 必须专人指挥, 同步提升。
(5) 各工种遵守各自的安全规章制度。
4 结语
目前, 大型储罐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各个行业, 但在安装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位置狭小、空间不足等问题, 无法采用大型起重机 (汽车吊) 直接吊装。本工程结合多年施工经验, 采用电动葫芦边柱提升倒装法施工, 克服了上述问题, 顺利完成6个10000t硫酸储罐的制作安装工作。此方法工艺措施简便、操作相对安全、资源配备节省, 故有明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SHT3530-2001, 石油化工立式圆筒形钢制储罐施工工艺标准.
[2]GB50128-2005, 立式圆筒形焊接油罐施工及验收规范.
[3]刘鸿文.材料力学 (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边通车边施工 篇6
某商务办公楼项目,地上部分14层,地下室2层,基坑几何形状较为规则,顶板相对标高为-0.35m,中楼板相对标高为-4.35m,基坑开挖深度9.50左右,局部开挖深度9.40m或9.70m,基坑长、宽分别为160m和95m左右,开挖面积约达1.6万㎡。施工场地中存在很多市政地下管线,同时周边的临近建筑物较多,另外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较高。因此本次超大深基坑项目的施工难度较大,经过反复商讨,超大深基坑项目采用了坑边逆作、中央顺作的施工方式,最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工程地质条件
本项目施工场地标高一般在4.04~4.81m范围内,场地稳定,地势平坦,适宜建筑。此外项目场地内的浅部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潜水,潜水位主要受大气降水的影响,含水层的渗透性较弱,含水性较差,根据地质勘查结果,该施工场地地质条件主要如表1所示。
3总体设计思路
本项目中,基坑开挖深度和开挖面积均较大,并且周边环境复杂,因此对支护结构的要求较高。经过设计人员以及各方的反复商榷,最终本次超大基坑项目的支护形式采用坑边逆作、中央顺作的形式,在坑边逆作法施工中将主体结构的板、柱、梁作为支撑体系。
3.1水平支撑系统
在本项目的坑边逆作法施工过程中,基坑开挖阶段的水平支撑系统即为坑边主体结构梁板,这样可以有效控制水平变形,具有足够的支撑刚度,并且无需设置大量的临时支撑,便于施工,可以节约资源。由于实际施工中需要在首层结构梁板上设置堆载场地以及施工车辆运行通道,因此在首层结构梁板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根据施工荷载情况,严格进行验算,合理制定加固措施[1]。
3.2竖向支撑系统
本工程中竖向支撑系统采用临时格构柱以及永久格构柱两种形式,其中临时格构柱为一柱多桩形式,永久格构柱为一柱一桩形式。当逆作施工结束之后,永久格构柱要外包混凝土,进而用作主体结构柱,当地下室施工完成并且地下室强度满足设计标准之后,即可拆除临时格构柱。
3.3维护墙体
本项目中,超大深基坑四周的围护墙体采用Φ900钻孔灌注桩,外侧设置止水帷幕,止水帷幕采用Φ800高压旋喷桩。
4坑边逆作法施工技术
4.1划分施工流水段
根据时空效应原则将本次超大深基坑工程共分为16个施工流水段,并且根据坑边逆作,中央顺作的施工方式,又可以将16个施工流水段划分为两个部分:其中I部分为坑边区域,采用逆作法施工;Ⅱ部分为中央区域,采用顺作法施工,流水段划分情况大致如图1所示。
4.2基坑降水
本次超大深基坑施工中,基坑降水采用了真空深井降水与轻型井点降水。基坑降水施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坑边逆作区域以及基坑浅层土体的降水施工,此阶段中采用真空深井降水与轻型井点降水相结合的形式;第二阶段是基坑中心顺作区域以及基坑深层土体的降水施工,该阶段采用深井降水。当水位降低到每层土体开挖面以下1.0m时,开始进行开挖施工,而且在开挖施工过程中要保持降水不间断,始终将水位控制在土层之下。此外在降水的同时还要严格控制坑外水位高度,避免降水过量而加大坑外结构的变形和沉降[2]。
4.3坑边逆作法施工
在坑边逆作法施工实际开始之前,首先要做好场地平整等前期准备工作,当硬地坪施工完成后即可开始立柱桩、钢立柱施工,同时进行Φ900钻孔灌注桩(围护墙体)、Φ800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以及冠梁的施工。
上述环节完成后,开始第一层土方的开挖施工,采用盆式开挖的方式,开挖深度为1m,挖至-1.350m标高,然后进行首层坑边逆作区域的梁楼板浇筑施工,浇筑完成之后采用型钢混凝土传力带将冠梁与浇筑好的梁楼板相连,进而形成深基坑内的第一道水平支撑。
当坑边逆作法施工区域的首层梁楼板结构满足设计强度之后,即可继续开挖坑边土体,本层开挖深度4m,挖至-5.350m标高,然后进行地下一层坑边逆作区域的梁楼板浇筑施工,浇筑完成后采用型钢混凝土传力带将浇筑好的梁楼板与混凝土围檁相连,进而形成深基坑内的第二道水平支撑。
地下一层坑边逆作区域的梁楼板满足设计强度之后,再开挖下一层土体,本层开挖深度4.5m,挖至-9.850m标高,然后进行坑边基础底板的浇筑施工,再进行坑边逆作区域地下主体结构施工。
当坑边逆作区域的地下主体结构施工完成之后,即可开挖中心岛土体,然后采用顺作法来施作中央区域的地下主体结构,最终完成整个地下结构的施工。为了保证施工质量,本项目中严格对施工工艺进行控制,要求各环节施工活动必须严格遵守施工流程。
5结束语
目前,城市超大深基坑施工项目越来越多,建设时应注意保证超大深基坑工程的施工质量。文章分析了坑边逆作法在超大深基坑项目中的应用,旨在促进超大深基坑施工水平。
参考文献
[1]张玉成,杨光华,胡海英,钟志辉,温勇,陈富强.多种支护型式在超大深基坑工程设计中的组合应用[J].岩土工程学报,2014,S2:198-204.
边通车边施工 篇7
城市开发与建设的管理者们一直以高层建筑建设作为城市规划, 在开发的土地资源上进行高层建筑的建设, 地上高层建筑林立, 但是仍然不能满足当前我国的住房使用要求。因此, 大量的地下空间得以开发和建设。地下建筑在社会生活当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有着十分重要的职能。超大深基坑坑边逆作法是应用于地下工程建设的技术手段, 对地下工程建筑施工的安全稳定性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1 坑边逆作法应用的重要意义
随着地下空间的大幅开发, 地下工程建设进程正逐步加快, 地下建筑已经发展成一定的规模, 并投入使用, 发挥着重要的职能。比如地下仓库、停车场、商场、地下室以及地铁等重要基础设施, 在社会生活当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发展到现阶段, 对于地下空间的开发程度正在逐渐加大, 深基坑工程呈现规模化的发展。根据实际需要, 越来越多的大型地下建筑开始兴建起来, 于是就形成了超大深基坑工程。由于地下深基坑工程的面积与深度较大, 加上地下土层结构较为复杂, 在施工建设当中存在着不小的技术难题。在施工过程当中, 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问题。
传统施工办法往往采取基坑支护的办法, 该办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深基坑工程的安全稳定性。但是这种施工办法会消耗大量的建筑材料, 并由于支撑材料会使地下施工结构更为复杂, 增加了施工的难度。由于处于地下这一特殊环境, 深基坑工程的安全稳定性就变得极为重要, 稍有不慎, 就会影响整个地下建筑的安全性, 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威胁。因此, 采用有效的技术措施, 来改善当前超大深基坑工程的安全稳定性。坑边逆作法是很好的选择, 针对深基坑工程的特点, 适用于大规模、深度大以及环境复杂的施工结构当中。可以有效的节约能源, 避免支撑结构的搭建而给施工造成困扰, 更加节能、有效, 对超大深基坑工程安全有序的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1]。
2 坑边逆作法的技术特点
2.1 土方开挖效率高
在超大深基坑工程施工之前, 需要进行土方开挖。由于挖掘规模和深度都非常大, 在挖掘过程当中很有可能会给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如果出现操作上的失误, 甚至可能造成土地的塌陷。不仅会影响工程的顺利进行, 而且还会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另外, 在土方开挖的过程当中, 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土方挖掘设备的, 土方挖掘效率低, 延长工程施工周期限制, 增加成本, 影响施工质量。坑边逆作法能够有效提高土方开挖的效率。在土方开挖的洞口搭建斜向栈桥, 以便于土方开挖设备的顺利作业, 以及运输车辆及时地将挖出的土方运出, 避免影响工程施工, 提高土方开挖效率[2]。
2.2 节约成本
在超大深基坑工程当中, 往往会采用大量的钢筋混凝土等建筑材料来搭建支护结构。支护结构只是在土方开挖过程当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维持用方结构不发生变形。但是大量的材料消耗会极大的增加工程投入的成本。另外, 在超大深基坑工程开始施工时, 需要对支护结构进行拆除, 造成材料的浪费, 形成一定的损失。坑边逆作法下的超大深基坑工程是不需要进行任何支护条件的搭建, 利用坑的四周的地下主体结构, 并将其作为支撑结构, 对深基坑进行防护支撑。同时由楼板和梁柱作为辅助支撑的作用, 将压力分散, 缓解支撑结构的承载压力。对于施工设备施工设备施工造成的压力, 也只需要对支撑结构进行简单的加固处理。以坑边逆作、中间顺作的支护方式, 在保证施工稳定性的同时, 极大地节约了成本, 提高了施工效率。
2.3 空间的整体性
坑边的逆作区域的结构框架受到荷载压力的影响, 会发生一定程度的位移。但是由于各结构框架的荷载承受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并且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制约, 使各框架之间的位移不明显, 形成更加完整的空间结构。坑外的土体会发生水平位移, 在坑边逆作法的作用下, 水平位移会受到离基坑侧壁距离变化的影响, 以维持深基坑空间的整体性。另外, 坑边逆作法的应用, 能够缩短楼板的浇筑时间, 在土方开挖完成之后, 立即进行下层楼板的浇筑, 避免坑底土的隆起。在四周逆作区的施工进行时, 对中央顺作区保留土体, 在进行中央顺作区的的施工时, 在进行土体的挖除。通过这种方式, 可以有效避免坑底土隆起而导致支护墙体的变形, 有效地保证了深基坑空间结构的整体性[3]。
3 坑边逆作法的应用
坑边逆作法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完善之后, 形成了系统规范的的施工应用技术, 并得到广泛的应用。坑边逆作法的应用还受到了地理环境以及建设环境的影响。
3.1 高层建筑的应用
现代高层建筑的建设, 也离不开坑边逆作法施工技术的应用。随着高层建筑的逐渐增多, 其安全稳定性一直得到关注。除了加强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之外, 还要从施工技术方面进行研发和拓展。利用坑边逆作法, 可以有效的增强高层建筑的安全稳定性。在进行工程施工时, 可以先对地下工程进行施工, 或是地上、地下同时进行施工, 以提高施工的效率。利用地下室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墙板作为地上建筑的承重结构, 减少了不必要的工序, 有效缩短施工工期, 大幅节约了成本。大多数的高层建筑, 以坑边逆作法作为建筑技术核心, 开始采取主楼顺作、裙房逆作的施工模式, 建筑效率高, 整体空间性良好,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 具有良好的安全稳定性。许多著名的高层建筑都是以坑边逆作法作为施工技术建设完成的, 例如高492米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3.2 地下建筑的应用
坑边逆作法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当中, 但随着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 坑边逆作法得以应用在地下建筑工程当中。当前, 地铁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种交通方式, 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作为最具代表性的超大型深基坑工程, 几乎所有的地铁建设都是以坑边逆作法作为施工技术, 有效的保证了地铁站建筑的安全, 为地铁交通的安全畅通提供了保障。
坑边逆作法被大量应用于工程实践当中, 并充分展现出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城市开发与建设当中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并产生了重要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以及社会效益。随着超大型深基坑工程的发展, 坑边逆作法不断的完善, 在未来的城市建设当中, 依然会得到更为广泛地应用。
4 结束语
超大型深基坑工程为地下空间资源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坑边逆作法施工技术的应用, 使大量的高层建筑和地下工程建筑被建设起来, 并发挥着重要的社会职能。结合坑边逆作法的技术特点和实际当中的应用, 对超大深基坑工程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未来的超大型深基坑坑边逆作法施工技术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摘要: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 城市的规模日益扩大, 大量的土地得到开发和利用。但是有限的土地资源需要承载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 住房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城市开发与建设的难题。随着人口增长带来的巨大压力, 城市建设者们开始着眼于地下空间的开发, 地下建筑如雨后春笋般被建设起来。随着地下工程的深入进行, 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得到重视。文章结合当前地下建筑工程的发展, 对其施工技术进行分析, 研究超大深基坑坑边逆作法在地下建筑工程施工建设当中的应用。
关键词:超大深基坑,坑边逆作法,施工技术
参考文献
[1]赵翔, 王杰光.逆作法施工技术在大型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J].土工基础, 2014, 6:1-5.
[2]关雪梅.大型深基坑逆作法施工中的若干工艺技术问题研究[D].同济大学, 2008.
边通车边施工 篇8
关键词:空间结构,群落形态,自主建筑观
1 原广司的早期影响及细胞城市理论
山本理显是一位极有个性的建筑师。他早年曾参加原广司工作室组织的海外聚落调研,这一经历对其设计生涯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建筑师二十几岁时的考察旅行足以使人生质变,这几乎成为经典现象)。山本理显对于北非阿拉伯聚落的织物状的空间结构格外着迷,对此他曾经有过回忆:“所有的公路、过道、小广场、公共饮水池、商业街都凑在一块,纵横交错,有时候行人稍不留神就被引入清真寺。它们并不只是一个流通的场所。”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称之为聚落形态建筑观,或者是某种更具地域性的结构主义。在职业生涯的初级阶段,山本力求将其对聚落建筑的特质的理解反映在大量实验性的建筑实践中;另一方面,他在设计实践中又都极为注重现代主义建筑的某些基本原则:追求简洁洗练的建筑形态、偏爱现代化的建筑材料、以及对工业化的构造节点的着迷等等。对于山本理显而言,由元素自由组合构成的阿拉伯聚落体现了某种可能性:那就是反权威的、非线性的、即兴的、永远处在完成状态和过程状态的悖论中的迷宫般的细胞城市的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正是对于乌托邦式的现代主义整体式规划的一种反动。他的建筑作品强烈体现了技术美倾向的新现代主义建筑的特征,正是在这一点上,山本理显和西方保守主义倾向的的同行们分道扬镳,建构了日本建筑师的独特贡献。
2 自主建筑观
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完成的玉立大学无疑是体现山本理显聚落形态建筑观的杰作。两座长长的玻璃建筑相对而立,中间是一片开阔的室外平台。然而实际上,这室外平台正是两座主体建筑之外的另一座建筑。通过精巧的空间组织,山本理显巧妙地将各种庭院、天桥、绿地、突出构筑物在这个室外平台里组织成一个精密的空间肌理,完美地再现了其对阿拉伯聚落的迷宫般结构的印象,既充分消解了典型现代主义建筑的自我中心的权威式品格,又赋予了该建筑以崭新的空间感受,传递了建筑与环境之间不卑不亢的某种姿态。山本理显关注聚落元素的纯洁性。体现了山本理显作为新现代主义建筑师在把握城市空间问题上的杰出的平衡感。这一点在北京建外SOHO住宅有了更好的说明。
3 实例解析玉立大学
隔离与交融,以及从观看的建筑到使用的建筑。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日本十分重视建筑的外观,包装建筑师应运而生。山本理显的设计依然运用简约的风格,但他并不将形式与功能必然地联系在一起,而是用简洁的造型容纳日益复杂的功能,从而在设计中表现出更多的灵活性和适用性。这是一所旨在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并发展综合的“集体责任感和凝聚力”的民众健康和福利知识的大学。
同样,校园平面不是被分割成大块的建筑群,而是将整个大学连成一个建筑物。但与未来校区的线形地貌和广岛消防站的立体交通不同,琦玉县立大学的平面接近平均,没有使用在前两个作品中起统一作用的屋顶,而是引入了能够直接看到天空的院落关系。在其中的次属设施(实验室、车间)之间形成一种松散的联系,从而使每个系也以一种松散的联系结合在一起。其中一个被称为“媒体画廊”的中院贯穿了整个建筑,这个中院和谐地创造了每个工作室之间的联系,并成为各系之间的交流场所。教室和实验室被联结成一个网络。同样,在二层覆盖着草皮的木甲板之下,是各系的工作室。人们能够从中厅或二层与之水平相临的甲板上看到每个工作室。“媒体画廊”和“二层甲板”,是一个供学生学习和可以看到其他专业学生学习的地方。在学校建成一年之后,人们便将这块区域称赞为“交流的起点”。
在他的玉立大学中,建筑几乎消失,成为一种大地景观。而国立函馆未来大学中,形式、立面也似乎不重要了。他关注建筑建成后的使用方式,人与人在其中的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
建筑的空间关系处理则始终是他的最核心的设计内容。山本理显反对建筑与环境的隔离以及与生活的距离,主张建筑与环境的交融和共存。他认为建筑与制度的关系是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或不愿提及的,在强调制度对建筑的制约作用的同时,大胆地提出了建筑对制度的反作用,从而希望超越制度,走向建筑学的自主性。
4 结语
山本理显对他的职业保持着严肃的态度,拒绝媚俗,反对成为“包装建筑师”或“自动翻译机”式的建筑师,坚持走以建筑设计反映未来社会变革需求的道路。在他各个阶段的住宅设计中,始终关注日本社会结构的变化,将社会责任而非纯时尚意识性的东西赋予建筑。随着现代化生活方式的演变,他认为没有必要建造一栋能够在人们自己的居住空间里满足每个人的所有需求的住宅。他将这种关于居住的理念扩展到作为一个社区的整个地域中去,以建造一个服务于工作和居住的场所,打破工作和居住之间的界线。山本理显首先采用“基本单元”一词,而不是用“住宅”来形容这种建筑。而在北京设计的SOHO住宅同样反映出这种认识。可以看出,山本理显关注得更多的是建筑内涵而非建筑形式,是空间与制度的关系而非审美与外观的问题。他追随的是时代性,而非时尚性;而他的作品体现的是自主性,而非某种含糊不清的纪念性。
参考文献
[1]张永和.作文本[M].北京:三联书店.
[2]Kenneth Frampton,Modern Architecture:a Critical History.
[3]A.Tzonis,L.Lefaivre,Critical Regionalism.
【边通车边施工】推荐阅读:
通车11-05
公路竣工通车典礼致辞06-05
直通车托管协议07-03
通车典礼筹备方案请示07-16
工程通车业主领导讲话06-26
广深港高铁福田站通车07-20
农村公路竣工通车庆典致辞08-18
“兼职直通车”策划书10-12
315直通车工作规划10-20
交通车上下班方案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