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职业院校

2024-12-10

全国职业院校(精选12篇)

全国职业院校 篇1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参赛学生获奖感言

指导老师梁明亮孙逸洁

李明:在短短两天共16个小时的比赛中要完成整个作品的设计与制作, 任务量大, 因此在比赛中不慌不乱、有条不紊的工作, 是比赛成功的前提。坚实的技术基础和高素质的专业技能是比赛成功的关键, 一是要有坚实的专业基础和扎实的专业技能, 我学习的专业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后转到铁道信号深圳地铁定单班) , 这次比赛涉及到的电子技术、单片机、电子产品检修等多方面的知识, 都是专业所学习的重点课程, 在学习中一定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二是积极参加社团活动, 作为学院无线电协会的会员, 在协会的学习使我有了较强的动手能力, 并且积累了很多电子电路和单片机应用方面的技术经验。三是比赛前学校组织我们进行了三个月的强化培训, 使我们更加系统的巩固了大赛提纲所要求的知识点和技能, 多次模拟比赛使我们及时发现了不足, 也对比赛时间和队员分工有了更好的把握。

葛立军:这次比赛我主要负责原理图绘制、PCB设计和电路板焊接调试工作。为了提高PCB设计的速度, 画图前我一般先把一些参数设置为既符合规范而且又适合个人的画图习惯;其次是记一些常用元件的封装, 记一些PCB设计要点及设计规范。在画图时尽量合理地使用快捷键, 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画图的效率。平时的知识积累和赛前的强化培训是比赛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作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 我认真学好电子技术、EDA、单片机等专业知识, 课余时间我一直在学院电子应用研究所辅助老师做一些实验项目, 从中积累了许多实践经验。赛前的强化培训安排地紧张有序, 节假日、双休日教练组的辅导老师照常来学校给我们进行指导, 我们学生也是起早贪黑, 争取利用好每一分钟时间。

王欢欢:这次比赛项目任务量大, 两天16个小时我们除了喝水和上厕所以外的所有时间都用在项目制作上了。第一天比赛结束我们回到住地后, 指导老师对我们第一天的工作进行了总结, 针对我们的问题设计了几套解决方案, 并对第二天的工作进行周密的部署, 等把上述工作完成已经接近凌晨2点了, 我们参赛选手必须休息, 因为明天还要比赛, 两位指导老师继续对第二天工作可能遇见的问题进行分析, 第二天一大早, 老师又召集我们开会, 对重点问题进行了强调。在第二天比赛中遇见的大部分问题都在前一天晚上准备的预案中, 所以解决问题特别顺手, 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 大学三年我加入了学院无线电协会, 我是一名非电子专业的学生, 从协会中我学到了许多电子理论和实践的知识, 丰富的科技创新活动使我在电子技术方面有了一技之长, 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都得了很到大的提高。

扎实有效的基础训练是取得大赛成绩的可靠保证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王成安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经落下帷幕,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三名同学代表辽宁省参加了“电子产品设计及制作” (高职组) 的比赛, 并取得了一等奖。面对闪光的奖杯和烫金的证书, 参赛的选手和负责指导的教师真是感慨万千。这个一等奖为辽宁省争得了荣誉, 改写了辽宁省在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从来没有一等奖的历史。

1.强化基本技能的熟练性训练

这次比赛的第一天是主要是PCB图的设计, 如果绘图的准确性不高, 绘图的速度不快, 势必影响全局。我校在培训期间, 多次进行模拟考试训练, 组织学生实际绘制了超声波测距仪、可控稳压电源、数字式毫伏表、数字频率计、数字式直流电压表等多种实际电路, 并且每次绘制PCB后, 都实际制版, 再进行产品制作, 从而发现了绘图方面的许多问题。在解决了这些问题之后, 每次的PCB设计的质量都逐渐提高, 准确性也大大提高。在比赛现场制作的电路板, 在第二天进行实际电路的安装调试时, 没有改动一根导线, PCB上也没有一根飞线, 得到了制版厂家的高度评价。

2.强化电子产品的生产工艺性训练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重点考察的是学生在实际生产环境下的实际电子产品制作技能水平, 并不像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那样, 重点考察电路设计和功能的实现。比如电路PCB板的设计, 即使绘图再准确, 电气连接完全能实现, 但PCB板的尺寸和形状不合适, 电路板不能在壳体中进行合适安装, 那也是一个失败的产品。所以我校在进行训练时, 就反复进行产品的工艺性训练, 使学生树立这样的认识:一块PCB板即使有错误, 进行修改后仍然可以使用, 但如果PCB板的尺寸不对, 放不进壳体中, 那就是一个废品。

3.强化团队合作精神的训练

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竞赛不是单个人的力量拼搏, 更重要的是团队的协作与配合。大赛要求三人组队参赛, 集体计算成绩, 这就使得三个人必须要互相配合、分工有侧重、团结一条心, 工作顺利时要相互提醒保持冷静, 工作遇到困难时要相互鼓励共度难关, 这样才能顺利完成比赛任务。

4.合理选择比赛期间的战术。

在两天的时间里, 要完成一个激光图形显示仪的设计与制作, 不但是技能水平的比赛, 还是心理承受能力的比赛。合理选择比赛期间的战术, 既能做到鼓舞士气, 又能起到震慑对手的作用。根据第一天对赛题的分析, 我们指导教师决定采取“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先取得局部胜利以鼓舞士气、再逐步取得全面战果”的工作方案。即在PCB板送来后, 先安装调试好电源电路、再做好LED数码显示, 使电子产品先有一个在感官上的显示。当这两部分电路成功后, 再进行电压放大电路和功放电路的制作, 逐步扩大成果。实践证明, 这个战术的效果相当好。首先是我校的参赛选手感觉到有了初步的成就感, 对完成下面的工作有信心。其次是对比赛场内的其他选手有震慑的作用。在第二天11点钟的时候, 我队制作的电路就有了数字显示, 在全场引起了轰动, 大家都说:辽宁队的结果出来了, 吸引了许多领导、裁判和工作人员过来观看。结果我队的激光图形显示仪制作一路顺利, 成果一步一步显示出来, 先是有了LED数字显示, 接着又有了示波器上合成波形的显示, 最后是激光图形的显示。到下午3点的时候, 激光图形显示仪电路已经完成, 开始进行整机产品的装配和工艺文件的完善了。“电子产品设计及制作” (高职组) 全国评审组长高林教授事后评价说:没有想到辽宁会杀出一匹有实力的黑马。毋庸置疑, 在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方面, 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具有最强的实力。而我校之所以能取得成绩, 确实反映出我校在高职教育方面, 是实实在在地做了一些工作, 培养了一批实实在在能工作的学生。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从学生参赛成绩的侧面, 反映了一个学校领导对高职教育的理念是否准确, 反映了学校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责任心, 也反映了学校的学习风气和学生的精神面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给职业院校的学生提供了培养创新、协作和钻研精神的平台, 是职业教育接受社会检验的试金石, 是职业学生迈向社会的成功之路。

团队合作是获胜的关键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能学院徐书雨刘松

200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电子产品设计及制作”项目, 由我校承办。根据天津市教委“谁承办, 谁负责”的精神, 天津代表队的组建、集中强化培训工作以及最终参赛均由我校负责。在天津代表队全体成员共同努力下, 仅仅经过一个月的训练, 在比赛中天津一队获得一等奖;天津二队获得二等奖。面对如此令人可喜的成绩, 小结如下。

1.选手及指导教师的产生

根据教委相关文件, 本着公平、公正、公开以及天津市联合组队的原则, 我们于2009年5月24日进行了“电子产品设计及制作”项目天津市选拔赛。选拔赛共有来自天津市10所高职院校的42名报名选手参加。选拔方式为个人赛。通过选拔赛选出了9名参赛选手进行了为期一个月左右的集中培训。根据选拔的9名学生情况及对各校报名的指导教师情况, 确定了由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徐书雨任教练组组长, 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张绍忠、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曹金玲、天津职业大学卫俊玲任教练的指导教师团队。

2.集中强化培训

2009年5月27日, 开始了集中强化培训。我们通过认真分析大赛命题大纲及样题, 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 包括学生心理调节及团队精神的培训。并且根据各位老师的特长, 明确了指导教师的具体分工。最终, 按照制定的分工及培训计划, 开始了一个月的培训及强化训练工作。在本阶段, 我们把大纲涉及到的知识技能点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强化培训。并且我们把大赛官方提供的样题进行了仿真模拟, 除样题之外, 指导教师团队, 根据竞赛规则自行设计出若干个仿真赛题共选手训练。通过集中培训和仿真模拟训练, 使队员们提高了自己的技能水平, 加强了团队配合能力。

3.参赛阶段

在集中强化培训阶段, 根据队员的表现及各自的特长, 我们最终确定了参赛队如下:

天津一队:指导教师:徐书雨、张绍忠队员:葛建利、张珞、贺国栋

天津二队:指导教师:曹金玲、卫俊玲队员:沈庆绪、郑德里、钱潮铭

回顾大赛的整个过程, 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出色的成绩主要有以下几点经验:

(1) 学校及系里领导及同事的支持和帮助是我们的坚强后盾。

(2) 充分研究吃透比赛大纲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是成功的关键。

(3) 指导教师及参赛队员的努力及良好的团队合作是成功的保障。

以赛促教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宋荣肖迎春

2009年6月30日, 一年一度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天津这座历史与时尚相结合的城市落下帷幕。事隔一月, 再回顾这场比赛, 深感对学生、对学校、对中国的职业教育, 其意义深远。

对学生而言, 从省选拔赛到全国总决赛的过程, 是一场难得的经历, 是从大学生活踏入社会的一次考验。三千多名全国参赛选手经历了这场技能大赛, 相信他们无论成绩如何, 备战、比赛的过程都将令他们终生难忘, 当他们走出校门的时候, 都会因为自己经历过这场实战而更有信心、更有目标。对于学生, 经过比结果更重要。

对于各个参赛校而言, 比赛的结果有着更深刻的意义, 因为它检验了各个学校对教学模式的探索和改革, 检验了教学面向生产、贴合实际的紧密程度, 是各个学校教学水平的一次大展示和大比拼。两天的比赛, 学生在里面, 老师在外面, 围绕着赛题展开, 指导老师们就各个学校的课程设置、内容安排、教学方法等展开了热烈深入的讨论, 相信赛后, 每个学校都会认真地去思索、去总结, 通过分析自己的比赛情况和兄弟院校的比赛情况, 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弱点, 这对于以后的教学将产生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真正体现和实现了大赛“以赛促教”的理念。

对于中国的职业教育而言, 大赛也是社会对中国职业教育成果的一次大验收。从企业对我们学生的惊叹和赞许中不难看出, 我们的产品通过了大赛的验收, 现行的职业教育模式得到一次检验, 取得的成果, 更加坚实了职业教育的方向。

指导老师的心得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万冬

2009年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高职组“电子产品设计及制作”已经胜利地落下帷幕,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参赛队代表北京赛区在全国决赛中获得了一等奖。作为该参赛队指导教师之一, 我想谈一下对该项赛事的个人看法, 并将竞赛辅导中的收获和心得与大家分享。

1.竞赛的立足点是职业化

电子产品设计及制作项目检验了参赛选手在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与条件下实现对电子产品在规定设计方案下的工艺能力和职业素质。要求参赛选手具有常用电子产品制作工具的应用能力, 电子产品的加工方法和工艺的操作能力, 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能力, 现场问题的分析与处理能力, 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以及质量管理与成本控制、安全、环保等意识。这些技能和素养的考察已经超越了目前课堂教育范畴, 而更接近于岗位培训和职业培养要求。可以说, 该竞赛并不是看谁学习努力, 也不是看谁知识丰富, 而是看谁具有最突出的工艺技能、最全面的综合素质、最深厚的职业修养。

2.竞赛最突出特点是实战性。

从原理图的分析与绘制到电路板图的规划与设计;从元器件焊接与安装到产品调试与测试;从软件的编程与下载到工艺文件的编写与排版;从说明书的撰写到技术答辩与演示, 该竞赛全方位、多层次的考察了学生的综合技能和专业素养。每个参赛队的3名选手在短短16小时内, 完成了一个专业的电子产品研发团队的一套完整的项目流程。虽然该项目理论难度不大、产品设计任务较少、电路规模较小, 但要求学生对产品研发流程了如指掌、对工艺文件熟练掌握、对制板、焊接、调试的每一个环节融会贯通、而且团队的配合也非常重要。可以说, 该竞赛并不是看谁能完成, 而是在多数选手能完成的基础上, 看谁完成的质量好、速度快、效率高、节约成本、安全环保。

3.竞赛引领教育教学改革

“为什么要赛学生的职业化水平?”“为什么竞赛不看学习只比实战能力?”“对于学生来讲这些要求是不是过高?”可能有些教育者会提出这些问题。我知道, 与学生的测验与考试相比, 本竞赛不但完全“超纲”, 更是“强人所难”。但是, 请大家想一想, 职业教育的目的不正是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 将学生塑造成职业人士吗?当前教育体制只重视知识基础和理论架构正是应试教育遗留的弊端。现在的教育改革已经将实操技能培养摆到了突出的位置, 但这还不够, 远远不能满足学生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的需要。本竞赛通过真刀真枪的实战比拼, 让我们充分认识到逻辑思维、设计理念、创新能力、心理素质、团队精神、环保意识等各项修养的重要作用, 引领我们更加重视职业素质的培养, 引领我们的教学向企业生产过程转变, 引领我们真正以就业为导向, 去培养高技能型应用人才。

因此, 要想备战职业技能竞赛, 单纯的理论灌输远远不够, 必须以实践课程为基础、以社团和第二课堂为支撑、以赛前专门集训为突破。

(1) 以实践课程为基础

我院电子工程系三年来积极进行《实用电子电路设计与制作Ⅰ、II》的课程改革, 强调以工作过程作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手段, 采用项目教学法, 融教、学、做为一体, 让学生“在学中做, 在做中学”, 通过实际分析、设计、制作和调试实用电子电路, 使学生真正掌握现代电子技术专业技能, 培养了大量具有一定实践工程经验的学生, 为竞赛奠定良好的实践基础。

(2) 以社团和第二课堂为支撑

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 电子类社团为学生创造了更广阔的实践空间。我院共有专业社团10余个, 每学年都举行专业讲座数十场, 开放实验室数百小时, 社团活动15000余人次。与其他的娱乐性社团相比, 专业社团是课堂教育的延续、是实训场地的拓展、是学生自我提升的自由空间。本次比赛中我院三位参赛选手刘嘉、刘双、冯雪就都来自于无线电社团。

(3) 以赛前专门集训为突破

我院每年暑期都会专门组织专业教师、申请设备和资金、提供实践场地进行电子设计竞赛集训。三位选手都参加了去年暑期的集训, 并获得北京市电子设计竞赛二等奖。本次竞赛前, 学院专门对参赛选手进行了20余天的停课集训, 巩固实践课程和社团中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全面激发他们的潜力, 为他们稳定发挥提供充分的保证。

全国职业院校 篇2

在诸城技工学校举行

新华网山东频道(傅汝强 李芳)6月15至17日,“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模具制造技术比赛”在山东省诸城市福田汽车职业中专(诸城市技工学校)举行。本次大赛由教育部、天津市政府、山东省政府等32个单位主办,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山东省教育厅等6个单位承办,诸城市福田汽车职业中专等14个单位协办,有来自全国35个省市(含计划单列市)的40支代表队参赛。

比赛内容包括加工中心机床操作、工艺编制、手工与CAM编程、程序传输、模具零件加工、模具部件装配与调整等。本次竞赛,全面考察参赛选手加工制造技术与模具制造相关技能;适应行业现状及技术发展趋势,搭建校企合作育人平台,引领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模具制造及相关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据了解,作为全国百强县市的山东诸城,重视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和培养人才,强化常规管理和技能培训,积极参加承办各类技能大赛,以赛促练,为服务经济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人才保障。诸城现已形成了职教中心和技工学校两大职教“航母”,年输送毕业生达5000人,基本满足了全市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全国职业院校 篇3

关键词 技能竞赛;职业能力;能力矩阵;能力模块;制件到制件;职业院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32-0091-03

一、问题的提出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下简称国赛)已经举办了多年,在校企紧密合作、应用企业新技术、大赛技术规范、组织管理方面获得较大提高和发展。但是,与世界技能竞赛相比,国赛仍有提升的空间与潜力。国赛的试题与评分标准都着力于反映选手“做出了什么”,即达到竞赛项目的功能性要求。部分国赛的赛项注意了选手“怎么做的”,如注意技术操作规范、安全防范、文档规范,但很少关注选手“为什么而做”,如选手是否有节约成本的考虑、是否有人性化设计的考虑,是否有事故预防的考虑、是否有环保的考虑等。如果选手没有这些考虑,那么即使达到了行动目标而且按照规范行动了,也不代表职业能力水平高,因为他的行动只是习惯与固化的结果,这种固化行为难以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因此,如果国赛不注重选手“为什么而做”的考查,那么很容易变成单纯的技能测试,这也是不符合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要求的[1]。

二、两种竞赛目标的比较

(一)世界技能竞赛的目标

世界技能竞赛的目标是培养选手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是完成工作任务需要采取的行动或策略,包括动作技能和智慧技能。其内涵包括:第一,人的职业能力只能通过实际“行动”来获得和发展,职业能力需要通过完成具体的真实任务来培养;第二,职业能力与相应的职业领域是紧密相关的,职业能力的获取不能脱离职业情景;第三,职业能力是人的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其各个能力要素不能被割裂而应作为整体综合的进行培养;第四,职业能力强调在完整的工作任务中解决问题,既需要掌握具体的专业知识,又需要具备通用的思考能力。

世界技能竞赛共设计了8项职业能力指标:一是直观性/展示。通过语言或文字描述,利用图纸和草图,条理清晰、结构合理地向委托方展示完成任务后的结果,是工作交流必不可少的能力。二是功能性。解决方案要想满足任务要求,实现功能是最基本、也是决定性的要求。三是使用价值导向。职业行动、行动过程、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始终要以顾客为导向,因为顾客的利益代表了工作成果(产品)的使用价值。四是经济性。职业工作受到经济成本的影响。这是一个专业人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高低的表现。在工作中,需要不断估算经济性并考虑各种成本因素。五是企业生产和工作过程导向。以企业生产流程为导向的解决方案会考虑与上下游过程之间的衔接,还要考虑跨越每个人工作领域的部门间的合作。六是社会接受度。人性化的工作设计与组织、健康保护以及其他超越工作本身的社会因素,例如委托方、客户和社会的不同利益。同时也要考虑劳动安全、事故防范以及解决方案对社会环境造成的影响。七是环保性。环保性对所有工作过程和生产流程都是一个重要指标(无害的材料、节约能源和废物回收、再利用等)。八是创造性。创造性是评价解决方案的一个重要指标。完成任务预留的高度的设计空间。

(二)国赛的目标

国赛更注重“技能”的评比,而不是职业能力的评比。技能是指生活或从事某种工作所需要的能力,主体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经过练习形成的对待某种任务的活动方式,就是一种产品加工制造出来的能力。

三、两种竞赛设计理念的比较

以世界技能竞赛中“塑料模具工程”赛项和国赛中“模具制造技术”赛项为例,加以说明。

世界技能竞赛中“塑料模具工程”赛项设计是按照“制件到制件”国际流行最佳模具教学理念设计的。“制件到制件”模具教学方法为:学生在学习模具课程前,教师给定学生一个制件,学生根据这个制件学习模具理论和技能,并设计出模具;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模具图,选择机床,并加工出所需的模具零件;再根据自己设计模具装配图,把模具零件组装成模具;学生把模具安装到成形机上,操作成形机,进行试模;学生成形加工出指定的制件;教师对两个制件进行比较,并评定出学生的成绩。赛项体现了模具设计、制造以及成形的全过程。而国赛模具类竞赛达不到覆盖整个产品的生产过程,只是产品生产的间断过程或几个生产的片段[2]。

四、与国际竞赛接轨的策略

(一)解决“做出了什么”的问题

对国内近百家现代模具企业进行调研,得到第一手资料,即“岗位能力矩阵”。“岗位能力矩阵”是由企业制定的每个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能力,把各个工作岗位所需的能力汇聚在一起,形成了“矩阵”,就是“岗位能力矩阵”。依据相关工种的国家职业标准,经过综合分析,得到模具设计、制造和生产的“岗位能力矩阵汇总图”,见图1。

从图1可见,模具生产经历四个过程,也就是需要四个模块的能力,即造型与分析能力(1模块)、模具设计能力(2模块)、模具成形零件加工能力(3模块)和模具装调维修能力(4模块),才能完成模具设计、制造和生产的任务[3][4]。

运用“岗位能力矩阵”分析方法,确定四大能力模块。对于中职学校和技工学校主要选择模具成形零件加工能力(3模块)和模具装调维修能力(4模块),根据这两个模块岗位能力,设置相应的课程;对于高等职业学校和职业本科主要选择造型与分析能力(1模块)和模具设计能力(2模块),根据这两个模块岗位能力,设置相应的课程,课程设置能与企业岗位能力对接,培养出的人才能力能满足企业生产需要。

(二)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在国赛赛项中,增加编写制造说明书环节,并在评分标准中充分体现。

1.注射模具制造技术竞赛

参赛选手根据赛场给定的塑料制件图和半成品注射模具,完成该制件测绘数字建模、成形零件数字建模设计和加工,完成模具装配、调试、试模等任务,最终成型加工出合格的塑料制件,并编制注射模具制造说明书。

2.冲压模具制造技术竞赛

这是一项在2014年模具制造技术赛项基础上新增的分赛项。参赛选手根据赛场指定的金属制件图和半成品冲压模具,完成该制件测绘数字建模、需要加工的成形零件数字建模设计和加工,完成模具装配、调试、试模等任务,最终成形加工出合格的金属制件,并编制冲压模具制造说明书。

3.三维数字化建模与3D打印竞赛

这是一项在2014年模具制造技术赛项基础上新增的分赛项。参赛选手使用三维扫描仪扫描指定工件,逆向建模并进行数字模型创新设计,用3D打印机将参赛队创新设计的产品加工出来。选手还要根据给定的制件图纸,手工制作与产品相配合的制件手板,并编制产品与制件制作说明书。

(三)解决“为什么而做”的问题

在国赛赛项中,设置理论考核和答辩环节,设立若干道综合性的题目,如选手要考虑节约成本、人性化设计、事故预防、环保性、可扩展性等问题。要求选手在比赛结束前完成。在评分标准中,根据8项职业能力指标,增加了职业能力评价的比例。在策划和设计赛项时,还引入大量的现代模具企业运用的高新技术,如精密测量技术、数字建模技术、3D打印技术、模具数字建模设计与制造技术,以及精密数控加工技术、精密电切削加工技术和精密磨削加工技术等。通过国赛,引领职业院校的课程体系改革,将这些高新技术注入到专业课程和实训教学之中。

参考文献:

[1]庄榕霞,赵志群,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测评的实证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周明星.职业教育学通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

[3]洪如瑾,等.模具设计师国家职业标准[S].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7.

全国职业院校 篇4

今年大赛由2009年的12大类35个项目增加至14大类42个项目, 其中高职组比赛项目4大类7项 (增加3项) , 中职组比赛项目10大类35项 (增加了4项) 。通过学校申报, 天津市教委考察和评审, 分别确定6所高职学院为高职7个赛项的承办单位, 2所高职学院和8所中职学校 (或教育局) 为在津举办的中职31个赛项的承办单位, 并确定了17个比赛赛场, 其中13个赛场设在各承办单位校内, 4个赛场设在国展中心 (高职3个) 。

在举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期间还举办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产品展洽会”、“职业教育国际论坛”、“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文艺作品调演晚会”等四项规模较大的活动。特别值得关注的是, 教育部已经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商定, 今年的比赛有10个赛项直接与职业工种和职业资格标准对接, 中、高职将有10个大赛项目列入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系列, 因此, 大赛中有10个赛项的获奖选手将同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高职组“嵌入式产品开发”竞赛专题

6月24日下午, 201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优利德”杯“电子设计——嵌入式产品开发”竞赛项目举行开赛式。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处副处长林宇、市教委副主任刘欣、市教委高职处处长叶庆出席开赛式, 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本次竞赛项目执委会指挥长高林出席并讲话, 承办方天津现代职业学院院长李国桢致欢迎词, 执委会常务副主任、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温希东主持开赛式, 相关支持企业领导参加开赛式。

全国职业院校 篇5

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年规划(2013—2015年》,确立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宗旨和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分工和健全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大赛的运行,加强赛事管理,推进大赛制度化建设。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执行委员会办公室在总结历届办赛经验、广泛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对大赛现行制度进行了梳理与修订,修订编制了《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制度汇编》。

“汇编”的各项办法与规定涵盖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从筹备到总结整个过程的各个主要环节,适用于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冠名的大赛、主赛场以及各赛区举行的各项比赛及活动。“汇编”的各项规定与办法的最终解释权归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执委会。

全国职业院校 篇6

关键词:职业院校技能比赛反思

日前,教育部向社会公布了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拟设赛项,意味着2014年度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又将全面展开。那么,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个什么性质的比赛?有什么样的特点?对职业教育有哪些启发?笔者对以上问题逐一探究,希望能与各位同仁共同讨论。

一、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简介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紧密结合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进程,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展示职业院校学生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风采和熟练的职业技能,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2008年6月下旬在天津市进行了首次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首次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由教育部、天津市人民政府和中华职教社等12个部门联合主办。2008年度的比赛分为中职学生组和高职学生组2个组别,其中中职学生组设计算机应用技术、数控技术等七个专业类别的项目。高职学生组则设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三类4个比赛项目。在随后的2009 年-2013年又相继在天津主赛场及河北、山西等分赛区连续举办了5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比赛主办单位和比赛项目也不断增加,到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拟设赛项98个,其中:已有赛项84个,新增赛项14个。同时为充分体现校企合作、社会参与、充分开放的大赛理念,教育部邀请了浙江亚龙、天煌教仪等众多企业参与合作、协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二、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特点

(一)深化了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

通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各职业院校都在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专业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采用贴近职业岗位的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树立在“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同时,促进教师全面掌握行业企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及相关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形成师生同赛、教学相长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格局。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深化了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

(二)突出了学生职业道德与团队协作精神的考核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很多竞赛项目都是以项目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时间一般都是3个小时,比赛选手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竞赛项目,除了要有过硬的技能水平,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很重要。同时技能大赛强调学生的职业素养要求,要求做到认真、细致、耐心、守纪、客观、整洁,突出了学生职业道德与团队协作精神的考核。

(三)提升了中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得到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同时,职业技能大赛面向社会开放,每次大赛时都组织企业、高职院校观摩团等进入赛场观看比赛,安排多家媒体现场采访、宣传报道,同时建立了官方网站,这些措施有效地推动了大家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加快了中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步伐,提升了中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

三、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的思考与启发

笔者最近2年来,一直在参与指导学生技能竞赛训练,从近几年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情况来看,笔者还是发现存在以下问题,希望能与各位同仁共同讨论。

(一)部分职业院校教学内容与现代企业的生产实际结合不够紧密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基本反映了行业、企业对职业教育教学的时代要求,比赛采用的是现代企业的新设备,新技术、新流程,部分职业院校参赛选手不能适应新设备,新技术、新流程,或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完成比赛任务,这说明了现存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与现代企业的生产实际结合不够紧密,甚至脱节。像笔者所在院校某专业限于实习实训条件,在去年参加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时,参赛选手对比赛采用的设备平时都没有练习过,参赛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针对这种现象,笔者建议学校积极与企业合作,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同时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一线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专业能力,积累实践经验,使教学质量达到预期效果。

(二)技能大赛热潮背后强烈的功利性影响学生后续发展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使各职业学校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但是,有个别学校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只看重奖牌和名次。学校将仅有的资源全部投到职业技能大赛的准备上,教师也将主要精力放在了辅导个别有希望参加大赛获奖的同学的培养上,而忽视了大多数的普通学生,“精英教育、应赛教育”现象严重。集训的学生也具有很多“特权”,可以不用去参加正常的上课,甚至不用参加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这其实对正常教学秩序的冲击是不言而喻的。如何将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与各项学习相融合?笔者认为主要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进行。1、职业技能大赛要与教学进程相结合,建立长效机制。像笔者所在学院,不仅参加每年的职业技能大赛,还设置“学院技能节”,使技能比赛成为一种常态融入到日常教学进程中。2、职业技能大赛要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推进融合深度。3、职业技能大赛要与课外学习相结合,扩大融合广度。

参考文献:

[1]徐晓云让大赛更良性、让学生可持续[J]商场现代化,2013

[2]夏丰等职业技能竞赛与教学活动的实践与探索[J]现代企业,2012

[3]李文等职业技能大赛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启发[J]职教论坛,2010

[4]刘琴等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看职业教育改革方向[N] 中国教育报,20087

全国职业院校 篇7

前不久, 2015 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天津主赛区) 各项比赛陆续开赛, 这是继2008 年在天津举办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之后的第八届大赛。

2015 年, 大赛共设置76 个大项, 天津作为主赛区承接了其中26 个大项的比赛项目。今年的大赛旨在树立“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人才观, 引导建立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人才评价体系。本届大赛呈现出六大特点。一是紧贴产业结构调整。赛项设置在对接先进制造业的基础上, 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环保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等均有所布局, 符合国家对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需求。二是产教对接深度融合。本届大赛行业、知名企业参与赛项超过八成, 比赛内容设计深度对接产业发展, 使用技术与企业前沿深度融合。三是服务人才资本战略。大赛已经成为选拔优秀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渠道, 赛项涉及专业覆盖面超过80%, 进一步拓宽了人才资本储备的渠道。四是打造多元开放模式。大赛为选手提供多元开放的展示平台, 同时设计了丰富多元的同期活动、成果展示、参与环节等。五是提升赛事管理水平。加强规范管理, 正式出台《2015 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制度汇编》, 适时启动大赛未来五年发展规划, 以进一步提升赛事管理水平。六是重推成果资源转化。成果资源转化是大赛内涵发展的关键环节, 本届大赛主题之一就是推进成果转化, 此项工作对于促进大赛引领教学将起到积极作用。

全国职业院校 篇8

1 大赛介绍

1.1 本次大赛规格高、意义大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起, 联合相关部门、行业组织和地方共同举办的一项全国性职业院校学生技能竞赛活动。大赛作为我国职业教育工作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 深化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推动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促进了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的结合, 扩大了职业教育的国际交流, 增强了职业教育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参加本次护理技能大赛的有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教育部门及兄弟院校的领队、指导教师和参赛选手500余人。

1.2 本次大赛赛项特色

本次比赛参赛队54支, 216名选手, 首次采用团体赛的形式, 并引入标准化病人, 技能操作赛室为急救护理、心电监护、输液治疗、气道护理技能站4个递进式的技能考查站点。

团体赛就是每支代表队4名选手, 每个选手抽取上述4个操作中的一项, 4名选手的单项成绩之和为参赛队团体总成绩。标准化病人 (SP) , 指那些经过标准化、特殊训练后, 可以模拟临床疾病或真实病人的正常人 (或病人) , 一般为非医务人员[1]。选手要根据病例及实际操作中遇到的病人的情况进行与之相符的操作和交流, 重点考查参赛选手的知识应用能力、临床思维能力、技能操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与人文素养。

1.3 本次大赛公平公正

1.3.1 比赛实况直播

(1) 赛场内配备无盲点录像设备, 实时录制并播送各赛场情况。

(2) 赛场外有大屏幕, 同步显示赛场内竞赛状况。

(3) 制作优秀选手视频资料, 为宣传、仲裁、资源转化提供全面的信息资料。

1.3.2 竞赛观摩

比赛过程在公平和不干扰比赛选手的前提下向各参赛队开放。各参赛队的领队、指导教师及随行人员只可以在本参赛队比赛的时间段凭证件进入赛场进行观摩, 其他比赛时间段谢绝进入。

1.3.3 评分严谨

裁判员由来自全国三级医院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临床护理人员和高等院校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护理教育人员承担, 他们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很高的职业素养。

(1) 严格遵守评委守则。大赛执委会发放评委守则, 要求准确执行比赛执委会的各项决议, 严格掌握评分标准, 以真实的实力和技术水平作为评判的唯一依据, 严格遵守纪律, 自觉接受比赛监审等, 并签字以示负责。

(2) 评分方法: (1) 每一操作赛室有一个裁判组, 每组的裁判员不少于5人, 依据评分标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最低分, 取其余裁判给分之和的算术平均值为参赛选手技能操作得分。

(2) 为避免不同评委评分的差异性, 采用各赛道单独评分的方式, 如输液治疗赛道, 54支代表队的输液赛项均由一组裁判评判, 减少了不同赛道裁判评分的差异。

(3) 为了保证公正裁判, 避免裁判的主观性, 专家组对裁判进行了培训、分组, 并让其他学生 (不是选手) 进行演示, 裁判模拟评分, 各赛道对各操作的评分标准进行解析, 并对各组裁判进行分工, 保证裁判打分的一致性, 做到公正裁判。

1.4 赛场人文

选手进入赛场后, 由裁判组组长与选手交流:“选手您好, 您有1分钟准备时间。”让选手熟悉赛场、检查用物, 裁判站立评判, 在操作过程中不议论、不评价, 在观察选手细节动作时和选手保持适当距离, 以免增加选手紧张度。在选手离场时, 对选手说:“辛苦了!”

赛场上选手的精彩表现和良好的精神面貌让评委为之震撼, 评委对学生的关爱也让选手为之感动。

2 大赛的启示

2.1 规范指导

选手的操作水平反映了学校的整体护理教学水平, 指导教师必须认真把握各项操作规程和细节, 仔细研读评分标准, 与临床相衔接, 合理设计, 操作到位, 不违背操作原则。比如吸痰操作时需要无菌操作, 很多选手在戴一次性无菌手套时, 将撕开的内有吸痰管的包装又重新放回无菌盘内, 这就违背了已经取出的用物不可再放回的无菌操作原则。指导教师要逐条推敲评分标准, 规范操作细节, 多与临床一线护理人员交流, 与兄弟院校交流, 及时发现问题, 做到细致规范。

2.2 用物规范

学生平常练习的用物应是大赛指定的示教人和物品, 防止因不熟悉用物而出现状况。比如心肺复苏模拟人, 不同厂家生产的模拟人因为材质等不同, 所显示的按压深度及吹气量不一样, 这就从客观上影响了选手心肺复苏操作成绩。

训练过程中的用物也要做到规范使用, 防止习惯性错误的发生, 比如赛场中一名选手在吸痰操作中需用无菌生理盐水时竟准备了矿泉水, 原因就是平常练习时一直用瓶装水代替生理盐水, 结果出现了原则性错误。而这种错误不管是比赛还是在临床操作中对病人的安全都是致命的。

2.3 科学训练

比赛中除了操作规范、熟练外, 选手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也至关重要。下面就操作中几个问题做详细分析。

2.3.1 超时问题

比赛中超时是最容易出现的问题, 很多选手和指导教师都很疑惑, 为什么在校练习时从不超时, 而比赛中却出现超时现象。

原因如下:

(1) 场地、用物不熟悉。 (2) 计时开始的时间把控不好。比如比赛时选手报告参赛号码, 裁判已经宣布了计时开始, 有的选手还在按照训练中不紧不慢的语速问:“评委老师好, 所有用物准备齐全, 请问可以开始了吗?”比赛是有规则的, 必须按章行事, 很多选手没有把握好时间, 跟不熟悉比赛规则有一定关系。 (3) 紧张度高、认知能力下降, 动作变形、迟缓。此次比赛规则中有一项3分钟提示时间, 就是操作结束前3分钟计时员会提示“还有3分钟”。很多选手听到后立马开始手发抖, 变得慌乱, 导致后面的操作不能规范完成。 (4) 操作设计不合理, 语言太啰嗦, 多余动作多。

针对以上原因, 选手平常要进行针对性训练。

2.3.2 障碍设置训练

此次比赛首次引入标准化病人, 这种教学和考试方式能有效解决临床病人缺乏问题, 增加学生接触病人的机会, 并可提供标准统一、客观公正的教学评估, 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行为举止和人际沟通技巧[2]。这就对选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即你所护理的不是不会说话的示教人, 你需要与他交流, 他也会根据自己的病情对护士提出疑问, 比如输上液体为他调好滴速后, 病人突然说心慌, 那就要重新调整滴速并做好解释和相应处置工作。这就是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 所以除了学好相应的专业知识及技能操作外, 训练中还要注意技巧的运用、障碍的设置。

训练中注意设置障碍, 比如更换床号、姓名, 更换腕带的左右手位置, 培养学生的查对意识。操作中将用物撤走, 看学生如何应对。操作中不按设定程序来。举例:“输液时间较长, 您需要去卫生间吗?”答:“需要。”“您想在哪只手上输液呢?”答:“左手。”“点滴通畅, 没有什么不舒服吧?”答:“针眼处有点疼。”“滴速调节好了, 是每分钟20滴, 不要随便调节。”答:“太慢了, 您还是调快一点, 没事的。”如此等等, 既训练了学生的反应能力, 又提高了学生的应变和沟通能力。

2.3.3 心理素质培养

选手的心理素质对比赛的发挥至关重要, 有的选手紧张度太高, 床号明明是39床, 却念成93床, 导致核对错误, 所以选手应心理素质好、反应灵敏、灵活性高。同时为了提高选手的心理素质, 可以用以下方法进行训练。

找班上学生、教师和领导观摩, 观摩可在乱较的环境中, 故意说话干扰学生, 也可在较安静的环境中;有时离他很远, 有时又离他很近;有时拿相机在其旁边录像、拍照……让学生学会适应各种环境, 提升心理素质。

2.3.4 职业防护意识、人文关怀意识培养

用后的锐器及时处理, 接触病人前后要规范洗手, 接触病人的体液、血液等物质要戴手套, 操作中关爱病人, 不要有过多的暴露等。

通过这次担任大赛裁判, 笔者感触最深的是:本次大赛首次引入标准化病人, 在奖项设定上更加注重团队协作和整体实力, 达到了以赛促教的目的。以“贴近临床、关爱病人”为原则, 积极引导选手加强与标准化病人的沟通, 及时为病人解决问题, 更加注重技能操作的专业性, 积极引导参赛选手由技能操作向解决问题转化。

参考文献

[1]卢舜飞, 朱满连, 叶挺梅.简易标准化病人在高职护理临床病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07, 22 (10) :891-893.

全国职业院校 篇9

据了解, 大赛共设12个专业类的95个比赛项目, 于5月31日至6月27日, 在天津主赛场和北京等12个分赛区举行, 其中天津主赛场举办35项比赛, 12个分赛区举办60项比赛。今年大赛参赛选手逾万人。与往年大赛相比, 今年大赛按照“稳定规模、提高质量、完善制度、规范办赛”的总体办赛思路。

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赛项占比超过三分之一

据介绍, 今年大赛赛项设置强调与产业结构升级和高新技术发展同步, 开设了三网融合 (4G网络) 、云安全、三维建模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水环境监测与治理、智能家居、飞机发动机装调与维修等32个赛项, 占全部比赛的34%, 体现了服务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 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结合的办赛理念。

竞赛项目专业覆盖面超过80%

据介绍, 在国赛的带动下, 各地省赛、市赛和校赛广泛开展, 全国28个省 (区、市) 、4个计划单列市都开展了省 (市) 级比赛, 举办技能竞赛总量超过2000场次。其中, 13个省市的赛项数量均超过100项。大部分地区还举办了极具地方特色的比赛, 一些省市实施了在校生“普赛制”试点。各级竞赛的中、高职专业类覆盖面超过了80%, 竞赛已成为提高学生技能学习兴趣、评价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校校有比赛, 层层有选拔, 全国有大赛”的技能大赛体系基本形成。

赛事组织专业化水平再上新台阶

据介绍, 今年大赛将加强制度建设, 并修订形成了18项管理制度, 对赛事全程相关工作做了较为全面、明确、具体的规定。加强赛事过程管理, 进一步规范了赛项和合作企业遴选程序, 强化办赛全过程约束监督。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 成立了职业技术教育学会院校技能竞赛工作委员会, 并依托其组建大赛专家库、裁判库和监督员库。加强大赛资源转化, 要求将各赛项竞赛过程中的技术文件、竞赛平台、试题库和视频资料等各类资源, 转化成满足职业教育教学要求的共享性教学资源, 使大赛更有效地为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服务。

全国职业院校 篇10

1 以大赛内容为引领, 促进高职口语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口语大赛从院校级的初赛到省级、国家级的复赛和决赛共涉及职场陈述、职场描述、情景交流、职场考验和即席辩论等环节。比赛内容涵盖了复述职场应用性语篇;对反映行业、企业业务发展或社会经济热点问题进行口头描述和观点阐述;与外籍主试官进行一对一的现场问答式交流;根据某职场场景内可能发生的各种情景自行设计职场角色, 内容、形式自由发挥, 通过组内团队合作, 以英文短剧的形式进行呈现;以及“即席辩论” (正反PK) 等。大赛内容体现了当前高职英语发展的趋势, 反映了最新的英语职业技能要求和行业对高职技能型人才英语能力的需求。职业院校应该以口语大赛内容为指导进行高职英语口语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紧随时代步伐, 才可能在大赛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更为重要的是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和企业需求的高水平高端技能型人才。

1.1 借鉴口语大赛比赛内容, 整合口语教学内容, 让大赛内容进入课堂

深度挖掘大赛知识型、技能型实用训练知识, 与口语教学内容相结合, 整合为知识型专题和技能型专题, 并应用在教学实践中。例如, 将大赛内容与口语教学内容整合为科技、环保、教育、就业、消费、健康、职场、行业等知识型专题, 把统计图表的趋势描述和分析, 商业广告的快速理解和互动交际, 职场交际和职业描述等列为技能型训练专题, 两者相互融通, 交叉往复, 使高职口语教学内容更具时效性、实用性。

1.2 开发基于大赛的立体化口语教学资源, 完善口语大赛资源平台, 让更多学生受益

系统开发基于口语大赛的立体化教学资源, 把口语大赛作为学习案例纳入口语教学内容, 将大赛特色融入高职特色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教法和学法中, 并反映到以教材为主体的教学资源中去, 让更多的高职学生受益于大赛转化成果。

完善口语大赛资源平台, 扩大口语大赛的思想、理念对学生积极影响作用, 让大赛涌现出的优秀人才激励广大学生的学习动能, 为广大学生提供大赛赛场外的口语展示和交流平台, 让众多学生分享到大赛的优良资源。

2 以大赛考核技能为引领, 创新口语教学模式

2.1 聚焦口语大赛考核核心技能, 在口语教学中逐步渗透培养

口语大赛检验了职业院校对学生英语技能培养的教学模式的有效性。竞赛过程中学生的记忆力、理解力、临场反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逻辑思辨能力都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示和发挥, 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实用性、针对性和开放性, 反映了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英语素质和能力的要求。

口语大赛对选手的技能考核是综合性的, 在口语教学中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我们可以将其作为培养目标, 将各项能力分解细化到每堂课或每项任务培训中, 以“任务教学”、“项目教学”等方式集中重点训练, 由浅入深, 逐步使学生形成较强的口语综合表达能力。

2.2 研究选手在大赛中反映出的问题, 反拨作用于口语教学

通过历届口语大赛, 我们发现参赛选手在语言知识方面表现出的共性问题:英语基础薄弱, 听力较差, 知识面狭窄;能力方面的共性问题:心理素质不稳定, 临场反应能力欠缺, 思辨能力匮乏。参赛选手在大赛中反映出的问题也是高职学生在口语学习中存在的普遍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思考, 把大赛涉及的问题转变成专题研究, 在教学实践中寻找解决方案, 并有意识加大强化训练的力度, 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口语技能培养教学模式, 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口语教学。

3 以大赛评价标准为引领, 改革口语考核评价体系

口语大赛对选手的评价标准制定原则:客观反映选手的英语口语实用交际能力。突出强调语言的应用技能。个人赛每个竞赛环节基本依照“内容、逻辑、条理、语言、举止”五个方面进行评定。团体赛从“内容、语言、协作、表现力”四个方面评定。

口语大赛评价标准十分注重英语的应用性和职业实用性, 重点考核选手以语言能力为依托的个人能力和组织协作能力。大赛指导我们在高职口语考核评价改革中应该坚持应该以下方向:在考核内容上, 知识目标侧重于对知识运用的考核, 能力目标用项目或任务完成效果进行考核。考核方式上, 除了一对一的口语测试, 还可采取演讲、比赛、答辩等形式, 根据学习内容灵活运用适合的考核方式。无论采取何种考核方式, 都要做到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在成绩评定上, 采用“分项考试、分项评定、综合评价”的方法。通过平时考核、阶段考查、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成绩的评定“注重学生语言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 注重过程评价, 建立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4 以大赛活动为引领, 拓展口语课程形式

口语能力的提高需要大量、反复的实践, 要搞好英语口语课的教学, 不能只局限于必修课的有限课时, 还要创造条件开展形式多样的选修课和丰富多彩的二课堂活动, 使学生有更多的英语实践机会。例如:1.开设基于口语大赛的口语综合实训课程或口语选修课程, 补充必修课时不足, 为对口语感兴趣的学生提供学习机会, 也可将此作为大赛选手的遴选池。2.以全国、市级和学校三级口语大赛为契机, 积极组织好各级别口语大赛, 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和交流的平台。3.积极开展英语口语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与国际企业开展志愿者英语口语联谊活动, 义工活动等形式拓展学生口语实践机会。

5 以大赛指导教师培养为引领, 推进高职英语师资队伍建设

虽然口语大赛形式上单个选手的角逐, 实质上, 在每个选手身后都有一个强大团队。团队成员有指导教师, 还有陪练和备赛选手。站在台上的选手展现的不仅是个人的综合能力, 实际上也体现了整个团队的实力, 其中指导教师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由于备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大部分院校的指导教师也是以团队的形式承担着大赛任务。经过带领一轮完整的大赛, 不仅能极大的锻炼指导教师团队的教学水平、带队水平、丰富教师的大赛辅导经验, 对教师的个人综合能力提升也非常有好处。

以组建口语大赛培训教师团队为契机, 分期分批让更多的英语教师参与团队和团队建设。通过老带新, 传帮带等形式, 开展形式多样的业务培训, 扩展教师国际化视野, 争取学校给予政策上的激励, 鼓励教师开展口语大赛的教育教学研究。以大赛指导教师培养为引领, 为教师搭建一个探索教学改革、交流教学经验、展示教学能力、提升教师英语教学综合素质的平台, 积极推进高职英语师资队伍建设。

梳理口语大赛的成果, 并嵌入常规教学中, 实现大赛对高职英语教学尤其是口语教学的引领作用和在高端技能人才培养中的辐射作用, 突出对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的培养, 切实形成“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赛结合”的长效机制, 促进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不断贴近社会对高职英语教育多样化的需要, 学生求知、求技、求职、求升等多方面的成长需要和英语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

摘要:推动口语大赛成果转化成为当前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具体做法:以大赛内容为引领, 促进高职口语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以大赛考核技能为引领, 创新口语教学模式;以大赛评价标准为引领, 改革口语考核评价体系;以大赛活动为引领, 拓展口语课程形式;以大赛指导教师培养为引领, 推进高职英语师资队伍建设。

关键词:口语大赛,成果转化

参考文献

[1]李玉萍, 闵阅.高职高专英语口语大赛综述及其对教学改革的启示[J].当代外语研究, 2013 (5) .

全国职业院校 篇11

农业部科教司副司长刘艳、教育部职成司副巡视员谢俐、农业部科教司调研员张景林、副处长靳红、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处长文承辉、教育部职成司农村处副处长陈亚伟、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杨湘宁、江苏省农委副主任蔡恒等领导亲临大赛赛场。

本次大赛分中职、高职两组进行。中职组为个人赛,设种子质量检测、艺术插花(创意插花、礼仪插花)和农机维修3个比赛项目;高职组为团体赛,设植物组织培养、园林景观设计、鸡新城疫抗体水平测定和农机维修4个比赛项目。共有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个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36支代表队参加了比赛,参赛选手达589人,其中高职396人,中职193人,参赛选手的数量为历届比赛最多。经过激烈角逐,大赛共决出一等奖62人,其中中职组20人,高职组42人;二等奖115人,其中中职组39人,高职组76人;三等奖181人,其中中职组57人,高职组124人;40位老师获得优秀指导老师称号。

全国职业院校 篇12

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职业教育在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职业教育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 还存在各种影响和制约其健康发展的因素, 除了制度、政策、传统观念等之外, 还缺少一个让职业教育充分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从一定程度上说, 这与职业院校长期以来的自我封闭、缺乏公开有关。

联席会旨在打造职业院校与权威新闻媒体沟通交流的平台, 以此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 促进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本届联席会的主题是“职业教育新闻眼———与媒体共赢, 让公众知情”。

上一篇:生物化学记忆方法下一篇: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