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策略(精选12篇)
全国策略 篇1
近两年, 各媒体的两会报道做得越来越好, 机关报台在充分发挥导向作用和旗舰作用的同时, 积极创新报道内容和报道形式, 市场化媒体则侧重于开展各种专题报道, 既反映焦点热点又贴近社会民生。但是, 两会报道从选题、内容到报道形式, 总有些老套的痕迹, 语言枯燥、信息量少, 这些都是媒体应当着力避免的。如何才能改进两会报道、提高报道质量?笔者认为必须从选题、内容和版面设计等方面入手。
一、在选题上树立受众意识
两会的关键首先是个“会”字, 由此衍生出各种与之相关的内容, 包括会议日程、政府工作报告、各种发言、新闻发布会等, 但若真的把这些内容一字不差地堆积在一起, 恐怕受众是提不起半点兴趣的。
以往不少媒体经常全文照登相关报告、发言, 再配发评论, 对之进行简单解释, 但这样的报道一方面很是枯燥, 另一方面如此长篇累牍, 很难让人鼓起勇气读下去。因此, 要改变以往面面俱到的政府公报式报道做法, 同时选择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加以传播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 在今年两会期间, 《京华时报》为《政府工作报告》专辟了九个专版, 以“纵览”开头、“总结”收尾, 其他7个版都是紧跟热点, 每版一个重点话题, 包括GDP目标、保障房、小微企业、PM2.5、教育、校车安全以及改革等7个民众关心的问题。尤其是在校车问题上, 《京华时报》回访了甘肃校车事故的受害家庭, 不仅体现了校车问题首入“报告”的深意和必然性, 也体现对校车事件的持续关注。另外, 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在开新闻发布会时, 回应了PM2.5问题, 《京华时报》抓住周贤生回答的“为什么早不治理PM2.5”“为什么北京公布的监测数据与美国大使馆差异大”“为什么治理氮氧化物没完成任务”这三个网民一直以来质疑的问题做报道, 收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两会重要的是“议”, 如果一味进行一般的现场实录、会议纪要式的报道, 即使有些信息很有价值, 也可能淹没在大量无价值的材料中。一些会议和宏观政策看似与受众关联不大, 但并不说明这些政策没有报道价值, 而是恰恰表明需要媒体的解读, 告诉受众这些政策与日常生活的关联以及可能带来的变化。例如, 《北京日报》在报道刑诉法修改时, 以《侦查阶段嫌疑人可委托辩护人》《贪官外逃面临“人财两空”》《避免变相“上诉加刑”》《未成年人犯罪记录有望“封存”》以及《供诉案件和解绝非花钱减刑》五篇文章, 带着受众一一了解修改过后的变化, 而不是将修改全文丢给受众, 让受众自己去找变化。
因此, 做好两会报道的关键是要找准切入点、突出实用性, 将报道方式转移到对信息的解读上, 尤其要强化与受众有关联的信息解读。
二、内容上追求解读到位
好的会议消息总是给受众提供最新鲜、最有价值的内容, 而长篇累牍的空话套话犹如一只无馅的包子, 让人吃了半天也吃不到一点馅儿。所谓馅儿就需要媒体对会议和报告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 把真正与受众利益相关的新闻突显出来。
1. 注重深入解读和提炼新闻点
两会所涉及的内容实际上多是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 但是当这种相关性体现在各种决议、讲话、法案等形式上时, 就和公众有了距离, 这时候就要为他们提炼新闻点并进行解读, 或是为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指导, 或是以实用性的消息来满足他们的需要。只有对会议内容中所蕴含的现实意义进行通俗化、实用化的解读, 才能吸引受众, 而满篇枯燥的原文摘录, 不仅让受众摸不着头脑, 还会让人提不起阅读兴趣。
减少程式化报道, 增加两会新闻的含金量。所谓含金量就是新闻点, 要从受众的需要入手, 对会议内容进行过滤和取舍, 抓主要的、实用的、与其有直接关联的信息。事实上, 会议之所以出新闻, 不仅在于它是个巨大的信息源, 而且它也是个巨大的线索库。刑诉法是今年两会的热点, 那么为什么要修改、原法案有何不足之处、在修改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这些问题都需要逐层深入地帮助受众找到答案, 并从一个新闻点不断延伸, 将新闻做深做透, 包括及时提供新闻背景、对新闻内容提供解释、对公众可能产生的疑问约请专家和权威人士予以解答, 以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这种为受众提供信息、提供知识的组合式新闻产品很受欢迎。
2. 强调对信息的剥离分解
有人把会议报道看成是报道会议, 力求报道内容照顾到方方面面。而能将内容照顾全确实不易, 这个全不能是没有主次、不加分类的, 如一些程序化的报道自然是次, 即使是主要的新闻点也应该从中分解剥离出政策信息、经济信息、新闻信息等, 这样报道, 既可以使内容更加清晰, 也方便了受众进行选择性地阅读。在今年的两会报道中, 《北京日报》在《政府工作报告“回应”八大民生热点》一文中, 以小标题的形式列出会前媒体民意调查中的八大民生热点, 然后每个小标题下以“民意期待”“报告回应”“委员点评”三部分进行阐释, 既符合读者信息需求又清晰明了, 方便阅读。
3. 内容短小精练标题直指要点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 人们的阅读习惯也越来越倾向于弃长取短, 对于六七百的文字已经很少有耐心阅读, 因此要在有效的版面中缩短报道篇幅, 摒弃照录讲话、照搬材料、记流水账似的报道方式, 尽量做到言简意赅、短小精练, 这样既加快了节奏也丰富了内容, 有助于受众在有限时间里接受更多的信息。另外, 标题要实在, 要言之有物。例如, 今年3月9日, 《新京报》关于刑诉法的六个版面中, 每版一个大标题, 包括《危害国家安全被拘可不通知家属》《不得强迫任何人自证其罪》《贪官外逃面临“人财两空”》《严格监外执行避免花钱减刑》, 这些标题都直接点明刑诉法修改后的变化, 开门见山、直指新闻点, 这样做, 一方面能帮助读者快速阅读、了解最重要的信息, 另一方面能方便读者选择自己更感兴趣的方面进行深度阅读。
4. 综合使用多种报道形式
消息是两会新闻中使用最多的报道形式, 但其实可以运用更多的、更灵活的一些报道方法, 比如特写、通讯、侧记、人物专访以及花絮等, 更有利于提高关注度和接受度。关于热点问题可以考虑用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话的形式展现, 直接以一问一答的专访形式让读者看到代表委员们原汁原味的话语和意见, 让读者感觉更亲近、更贴近。
新闻要写得“抓人”, 离不开故事性、现场感和人情味。今年两会报道中, 《新京报》以剧幕的形式对某些问题讨论的场景进行了描述性报道。在《“吃喝安全解决不了, 还解决什么”》一文中, 通过四幕详细描绘了1个多小时有关食品安全的讨论过程, 代表们一一提出观点, 从消费者到执法者、从协调检查到对准生产源头, 整个报道展现了委员代表们是怎样通过讨论对问题层层深入地探讨解决方案的, 这种报道方式相比成文的提案更为人性化, 不仅让读者了解提案讨论的过程, 也让读者能身临其境地加入思考。
5. 少用政治话语
会议新闻之所以缺乏吸引力, 与其新闻写作中政治话语的使用过于频繁不无关系, 即使是在今天的两会报道中, 依旧可以看到“指出, 强调, 总结, 听取, 着重指出, 总结发言”之类的政治话语, 还有诸如八股式的“隆重召开, 胜利闭幕, 关键的大会, 胜利的大会”等等, 而在新闻中大量使用不为受众所熟悉和使用的政治话语, 想引起阅读兴趣是很不现实的, 尤其是以普通市民为目标受众的都市报, 在会议新闻写作中更应该注意新闻语言的大众化, 力求稿件精简、清新、生动、明快, 以增加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和亲近性, 实现报道效果。
三、精心设计和编排版面
在2012年的两会报道中, 机关报的版面通常比较严肃规整, 尤其是头版, 给人庄重有余又十分眼熟之感, 而都市报的版面大多灵活生动, 但是个别媒体也有些走极端了。因此, 科学理性地设计编排版面显得格外重要。
一方面, 强化版面的策划意识, 排版以准确表现主题为宗旨, 版面设计讲求视觉冲击力, 而这种冲击力一般来自于新闻的冲击力。因此, 在报道策划中应事先考虑到视觉效果, 不仅要优先考虑既有信息冲击力又有画面感的方案, 而且还要推测两会报道中的经典画面, 若是没有适当的机会或角度来展现新闻报道中的视觉冲击力, 那就考虑使用新闻图表。
另一方面, 应综合利用图片和图表, 注意与文字的合理搭配, 尤其是新闻图表, 它能够将新闻、数据、知识等用简明易懂的图形、明确直观的文字、鲜艳醒目的色彩进行展现。新闻图表的运用不仅使新闻传播更加一目了然、突出主要信息, 而且也给版面增添一丝活泼之感。事实上, 信息图表结合了新闻性、趣味性和易读性, 能让受众减轻阅读时的疲乏, 在轻松中获取信息。
两会报道因其内容的严肃性应适当注意排版的规整, 为了防止太过沉闷, 可以同时选择一些与内容有关的视觉元素来提高吸引力, 但是不能过于追求形式上的美感, 避免因为版面之间风格变化太大给人凌乱之感以及因为文章分隔得太厉害让读者难以把握阅读的顺序。
全国两会可以说是每年新闻报道工作的重中之重, 活跃和深化两会报道, 真正地做到既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又充分发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作用, 一直是新闻媒体不懈追求和努力的方向与目标。随着传播技术的进步和报道理念的成熟, 两会报道将会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夏岩青:《报纸版面设计视觉化的趋势》 (《新闻爱好者 (上半月) 》2009年9期)
王永亮、阎志英:《把会议新闻铸成精品》 (《记者摇篮》2003年第10期)
朱德泉:《从共享信息中寻求个性与差异——优秀会议报道对行业新闻运作的几点启示》 (《青年记者》2004年第10期)
吕文凯:《会议报道:走出“礼仪化”的藩篱》 (《新闻记者》2003年第9期)
全国策略 篇2
江苏省盐城中学 吴干城
2003届英语高考卷给今年高考考生带来一股清心凉风,给他们以巨大的自信心,让考生看到希望,看到了未来,增强了他们坚持考下去的信心。究其原因,我们想大家都知道,前一门——数学卷使考生们心灰意冷,感触甚多,相当多的学生认为,继续应试已是“亡羊”而“补牢”,又有何用?
2003年英语高考卷无论是从题型还是难度而言,与去年相比均无太大的变化,给人一个平和温柔的感觉,不少考生反映说“这才是高考试卷,有一定的难度,但不失风范,这才是我们可以接受的”。
2003年英语高考试题总体上体现了稳中求发展,稳中有变的原则,该试卷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生活气息浓郁,实际应用体现浓烈,今年高考试卷较去年在难度上略有逊色,但它更加强调语言的运用理念,试卷内容也更具有时代气息,现就试卷几大题型分析如下:
一、听力。今年继承去年传统,再次以30分计入总分,强调了英语教学的实际应用,极大程度的纠正了一直困扰我们中学教学中的“聋子英语”现象。因为听力的分值使我们教师不再为学生“不肯听”而“伤”心“痛”骨。今年测试时间把握得很准,耗时18分钟,其语速恰当(较去年稍有回落),难度适宜。在设题上侧重考查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对所听的材料的反应能力和理解能力。录音由去年的美式英语改成了明显的伦敦英语,听力内容在选材上注意了生活这一源泉,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学生在应试时听起来感亲切,仿佛置身其中。
十段听力内容的安排是:
1、两人讨论——“room”稍有“a little hot”于是开窗。
2、秘书接电话、对方告知票已定好。
3、儿子想看球赛录像带,希望妈妈不要告诉结果,妈妈应允但说:你可能对结果很失望。
4、通知考试时间改变,并且具体讲述时间(一小时)。
5、本题涉及内容很多,真正有用的就是“office’s old number has changed”。
6、老板与秘书间上司对下属经常迟到表示不满。
7、问路。
8、公交系统服务问题。
9、老同学之间叙谈。
10、旅行计划。这十段内容整体难度一般。他们从不同侧面考查了学生的反应能力、理解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在这十段材料中设置了不少干扰项,但若能事先抓紧时间充分辨析每小题三个子题之间实质区别,做起来应是得心应手的。另外,平时学习中的积累在该项中反映明显。短语“give sb.a lift” 让某人搭便车;“fix up” 安排,若理解错误,答错,那是必然的。总之,听力应试,要充分准备,准确理解。
二、单项选择。2003年英语高考单项选择题部分,十五道题目极为平稳。没有出现偏题、怪题。严格遵循了既定的命题原则,极为成功。该项一鲜明特点是:突出运用,贴近生活。虽涉及面广,只要能静心在情境中分析,答案很容易得到,体现了高考“淡化语法规则,偏重阅读理解”的时代要求。
这份试卷中的单项选择题,注重实际运用,将对时态(24题、27题、30题)、连词用法(21题、29题)、代词(23题、33题)、非谓语动词(22题)、情态动词(28题)、冠词(26题)、词义辨析(25题、31题;副词23题)、倒装句(34题)等等的考查一一设置在某一特定情景之中,给每一小题注入了灵性,增添了活力。在情景中对语言知识进行考查,使解题有了依据。
三、完形填空。今年完形填空主要讲述了“I”和“my cousin”上周在经过一场短网拍墙球比赛“racquetball game”后,我的感慨。
racquetball game中racquetball是一生词,对中国学生而言,如平时没有接触,很难理解。其意思是:短网拍墙球,手球式墙球。其比赛规则和场地都与有四面墙场地的墙手球相同,但击球用以皮带拴腕的短柄球拍,球较墙手球略大而软。这种比赛在西方极为普遍,平时多看一些西方原文对我们是相当有益的。
文章第一句话讲述了事情及时间,第二句话表明了比赛之后我的感受,以后各句都是对此的补充、说明或佐证。今年完形填空在选材上体现了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心理感触。高考结束后与学生谈起高考试卷,有一学生对我说:“完形填空中的‘I’就是我,那racquetball就是高考,而my cousin 则为我身边的好多人与事,他像同学、又像我的身体,反正挺亲切的。”
在完成这一题时,应将文章先通篇看一下,然后再动笔。20小题中不少是从语篇角度设置的,如36题、38题、40题、42题等等,另一方面有些是在文章中选择正确的单词及短语,如39题、41题、45题、52题等等,只有了解了全文的主要意思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
四、阅读理解。2003年英语高考阅读理解选材新颖,具有时代感,E篇讲述了因因特网领域变革,打印机耗材及其与环境的关系。D篇介绍了外来词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对外来词的反映。B篇介绍了一种新颖而别致的增强自信心的简易方法。与此同时,在这份试卷中,阅读理解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是它的另一特点。
这五篇阅读材料都是没有改编的原汁原味的英语文章。它们体现了现代英语的特点,加大了内容的复杂程度,反映了现代科学及现代生活的新发展,新变化。如果没有坚实的阅读功底,良好的阅读素养和良好的英语语感,读起来就显得磕磕碰碰,做起来就费力费神了。同时阅读文章后问题的发问都具有较高的技巧,凝聚了较强的思维能力,因而有很好的测试效度和区分度。五篇文章的篇幅都比较长,没有出现以往那种篇幅短小而内涵丰富的广告和新闻片断的文章,这样安排就更好地增加了阅读量,从而发挥了阅读理解独特的选择测试功能的作用。从考查的题型看,今年阅读理解在设题中,考查了对文章的表层理解(surface understanding)能力,即对文章的主要意思理解。如59题、67题和75题及事实理解,如56题、58题、60题、66题、68题、69题、70题及72题至74题。对文章深层理解(full understanding)能力的考查有62题、63题;而61题、64题、65题、71题则是测试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的词意和句子词意转换理解的能力。影响学生阅读的主要障碍是对文章中的一些生词或一些句子的语意转换理解的能力,如61题。如学生不能结合上下文正确理解“be sold on sb./ sth.”(看中某人 / 某物)这一短语的含义,要想做对该题就难了。再如63题,该题失误率较高,理解关键是更准确理解原文中“David Grant has become a familiar face to millions of fans of animal Hospital.”及“Tales From Animal Hospital will delight all fans of the programme and anyone who has a lively interest in their pet, whether it be cat, dog or snake!” 另外,某些生活常识的细枝末节,平时虽不显眼,但在考试时却可以帮上大忙。如阅读理解第一篇中出现的Easter Island(复活岛),若对西方节日复活节Easterday(Easter Sunday)有所了解的话,该文章就容易理解了。再如第一篇文章每小节最后出现的ISBN及一串阿拉伯数字,如平时在看书、买书时多留点神就能猜出这是 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 Number(国际标准图书编号)的缩写。总之,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在这里得到极好验证。
五、短文改错。此项较为简单,与2002年高考题相比是容易得多了,讲述了我----一名学生“如何在老师的帮助与鼓励下学好英语”,所设错误均是学生所易犯的,考生在经过诸多练习后,改对应不是很费力。所设置错误三之处有:缺词一处、多词两处、改词六处(名词、冠词、动名词、时态等均有涉及)。
六、书面表达。今年高考题中书面表达可以说是一常规题型:向朋友介绍所找的一套住房的内设情况。但较2002年高考书面表达又略有提高,2003年高考书面表达将看图说话与写信两者融为一体,令人耳目一新。考生看完图很快就能掌握命题者的意图,知道要写的内容,但又有一定的局限性:考生自己发挥的空间有限,余地不是很大,而且在这篇文章中,一定要把握好动笔的切入点及先后关系,否则会给人语无伦次、杂乱无章的感觉,另外,文中地名的书写、连接词的使用、过渡句的选择则是得高分的关键。本项在命题的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完全贯彻了“更加重视对考生能力和素质考查”的命题指导思想。
综观2003年高考英语试题,要想在高考中取得自己满意的成绩,达到游刃有余,我们的感受与体会是: 首先,抓住高考中的高分值题——阅读。单项选择的理解、完形填空的应答、改错题的解决,其最基本的要素即是要读懂原句、原篇。练习阅读一是要坚持每天都做,切不可以心血来潮时一天做上若干,或者自以为其他功课作业多而没时间,几天不看一篇;二是要有时间的限制(限时阅读),不要以为反正是平时“练兵”,时间有的是,慢慢地“欣赏”,这样,考试时速度肯定上不去。在做阅读题时还要做到:不要一个字母一个字母的看下去;不要用笔或手指指着单词读下去;不要读出声;不要同时做其他不相干的事,如:耳中听着音乐、口中嚼着食物什么的、手中不停地转着笔,这些动作都有意无意地影响了速度、分散了精力。要通过广泛阅读提高能力,只有达到一定的阅读量,才能提高阅读的能力、理解的能力、解题的能力。结合国家英语新课程标准,一个普通的英语学习者在高中三年应该有20万字的阅读量;优秀的英语学习者则应该有40万字左右的阅读量。要把阅读英文报纸、英文杂志当作一种习惯,作为形成语言能力的一种必需。在平时的英语学习中一定要把英语作为一种像自己的母语那样进行认知和获得信息的工具,要把阅读英文报纸、英文杂志提升到作为获得信息的媒介的高度。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把握英语学习的现实感和成就感,才能真正无惧英语高考的阅读理解。
其次,练听力。平时操练可分两种:一种是精力集中听;一种是开着录音机,“他”读你听,培养语感、营造氛围。做这种练习可拿课文配套朗读带等进行练习,巩固对文章的理解、语感的培养、单词的复习。
再次,练习动笔能力—写作。对各种类型的作文都加以操练。做此类题,最好找有现成答案的练习操练。自己认真写过以后,仔细与范文进行比较,看看范文中有哪些好的结构、句型、短语,仔细理解其妙处,然后记住。自己写的习作丢开几天后,再拿出来,定有新的发现。综观近几年的高考题,基本都是看图作文。对待这种题型,关键是要抓住题干及图上所显现的文字,抓住事件的线索、主要情节。写时不可一味追求高质量的句子(有能力当然好),切不可画蛇添足。能做到每个句子都正确,句与句相连成篇则行。
最后,同学们在做题目时应时刻记住,操练是对自身而言的,切不可人云亦云。手头有一套不错的模拟题,只要自成一体就足够了。最后复习要以基础为主,高考试卷其基础题、提高题、难题区别明显,分值易见(一般为90—120分)。
还有,在最后有限的时间里,同学们应静下心来背点儿东西:(1)各种类型的作文范文(信函、假条、留言、口头、通知、书面通知、失物启示、招领启示等),掌握基本的格式。(2)英语中常用的基本句型结构。
在高考应试中,同学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听力部分:充分利用听录音前的时间和各节间的停顿时间,快速将题目浏览一遍,找出key words.看题目考查的到底是人名、地名、数值,还是原因、时间、方式,做到心中有数,思有侧重。如自己听力不是很好或速度较慢,则可在试卷发下看题时,先行将听力部分浏览一遍。做题时切忌烦躁,务须冷静。若有疑虑部分,勿纠缠,迅速进入下题,不可为了芝麻丢了西瓜。
单项选择:做题时要冷静、沉着,尽可能依“第一感觉”答题,复查时在没有足够证据时,不可轻意改动答案。
完形填空:应先通读全文,不可边看边做。边看边做看似节约了时间,其实不然。该题主要是阅读,然后才是逻辑推理,不可“先入为主”,搞不好会完全理解反了。应注意上下文的暗示信息,如短语搭配、句间逻辑关系。一时捉摸不透的,等会儿再作思考解答。
阅读部分:阅读前,可先粗看一下题目,“打有准备之仗”,带着问题阅读短文,这对于计算类、比较类、排序类题目,其效果尤为明显。
短文改错:首先也应通读全文,掌握文章的时态、人物关系、事情的原委、句间的逻辑,然后逐行逐句寻找错误。这时要注意词类的运用:名词可数与否;冠词用法是否恰当(尤其不定冠词an所饰是否是“元音音素”开头的词);形容词是作表语还是定语;连系动词后是表语,还是其他;副词所饰是否是形容词、动词或副词;原句是何种从句;从句结构是否有欠缺等等。
全国卷背景下的数学高三复习策略 篇3
关键词:高考数学卷;能力考查;三角函数 2016年福建省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数学试卷将不再由福建省自行命制,而改为由国家教育中心组织专家命制,我们高二下学期才确定了要考由国家教育中心统一命制的全国卷,这对于我们这一届师生来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变化。如何调整复习及学习策略,是高三年师生亟须直面的问题。老师利用暑假积极参加学习培训,研究学习了全国数学试卷的特点。
放完暑假回来老师的试卷命制风格开始出现了变化,试卷命制的风格上开始模拟全国卷。而对于这种变化,一向理科还算是强项的我有那么一点不适应了,开始感觉一张试卷会做不完。数学试卷除了压轴题做不出之外,还会有一两题时间不够做,这下我有点着急了。我开始主动去找老师,了解分析全国课标卷在能力考查及试卷命题特点上的变化,努力调整教学策略去适应这个变化。
一、高考数学福建卷与全国卷的异同点
(一)共同点
从考试内容上来说,几大主干板块像三角函数、数列、概率统计、立体几何、解析几何与导数等都仍是考查的重点,其他的非主干内容考查内容变化也不大。考试内容上没多大变化,不适应主要是由不同的能力要求变化引起的。
(二)不同点
1.试卷的结构分布及试题分值有些不一样
以前福建高考数学试卷选择题10题(每题5分),填空题5题(每题4分),解答题21题是14分,选考题是三选二(每小题7分),其他解答题都是12分,而全国高考数学试卷选择题12题(每题5分),填空题4题(每题5分),选考题是三选一(每小题10分),其余解答题每题都是12分。全国卷选填的总分达到了80分,比之前福建卷高出了10分。
2.送分题少了,中档题多了
全国高考数学试卷无论是选填还是解答题,它的送分题都减少了,中档题多了,很多题目都需要想想算算。
3.对一些章节的知识点及能力考查要求提高了
全国卷对立体几何部分的考查要求要比福建卷高,一是多考查了球的知识,二是三视图的考查难度也比福建卷高些;全国卷数列有时候也是会考解答题,和三角函数轮换着考,而福建高考数学卷很多年都没有命制过独立的数列解答题了。
了解及分析清楚了全国高考数学卷和福建卷之间的差异,我开始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学习及复习策略。
二、全国卷背景下的数学高三复习策略调整
1.强化选填训练,注意积累一些选填的解题技巧
针对小题的数量及分值均有提高的变化,我买了本“小题狂做”开始练习,并且有意识地积累及运用一些解选填小题的解题技巧,如排除法、特殊值法等,小题能不大做的,尽量就不大做。
2.注意限时训练,提高运算能力和解题速度
全国卷送分题少了,需要想想算算的题目多了,就导致整张试卷的运算量及思维量会增大这一特点。我听从老师的指导,在平时的作业和练习中开始有意识地进行限时训练,慢慢地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和速度。
3.针对变化,恶补一些新增的知识内容
全国课标卷对立体几何、三角函数(解三角形及三角恒等变化)、数列的考查要求提高了,那我在老师对这些章节进行一轮复习的时候就特别重视,紧跟老师的步伐,并且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多做些相关的补充练习。对于新增加的球的接切问题,刚开始做起来也感觉很吃力,经过复习,及自己在不断练习过程中的消化及整理归纳,渐渐找到了解题的感觉和门道了。
4.积极进行思维训练,提升解题能力
全国高考数学卷,在思维能力的考查层面上有不少题目的要求都提高了。针对这一变化,我们老师有心地在班级的学习园地开辟了“思维体操”栏目,每周会给出一两个相对比较灵活的题目供学有余力的学生探讨。我也积极加入到每周的挑战行列之中,通过这个栏目,我和不少同学经常利用课下时间交流思路及解题方法,有时候老师还会鼓励我们尝试对题目进行变式,让我们自己出题等,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了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一种挑战及探索的乐趣,也开阔了自己的思维,提升了自身的解题能力。
总之,在平时的学习中,关注到两者的差异之后,我在跟紧老师的复习步伐之余,开始有意识地多做一些题目,多进行限时练习。在学习及解题过程中,注意培养自己的数学能力,注意培养自己自觉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题的意识,使自己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能灵活运用,并在思维能力、解题能力等方便得到进步和发展,努力适应全国卷的题型和难度。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我发现自己的成绩也慢慢回升了。
在高兴自己实现了适应和过渡之余,我又向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三的学习之路,找对正确的复习策略,然后就要勇往直前!
参考文献:
[1]任亚楠,元丽丽.课标全国Ⅰ卷与福建卷的对比:以理科试卷为例[J].福建中学数学,2015(7).
[2]王钦敏,柯跃海.高考数学福建卷与全国课标卷的比较与对策[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5(8).
全国策略 篇4
从表中可以看出全国卷Ⅰ高考作文命题的三个特点:一是从命题形式来看每三年一大变;二是从开放程度来看遵循“开放———限制———开放”的发展曲线;三是从改革力度来看不断探索新的命题形式, 敢于弃旧迎新。根据这三个特点, 我们不妨作如下推测。
一、从命题形式来看, 大势所趋
全国卷一向是“稳中求变”, 这既强调了“稳”, 也同时强调了“变”。没有“稳”, 便会显得无所适从;没有“变”, 又会觉得停滞不前。所以最终选择了三年一大变、每年有所微调的方式。每三年一次的大变化有目共睹, 不必多说, 相信2009年全国卷一定会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即使是小变化, 每年的微调也有小规律, 以2006年至2008年这三年为例, 所选择的材料分别是“寓言型”“比喻型” (图画) 和“直述型”。材料不同写作要求当然也不同, “寓言型”可以不引述材料, 只要观点符合其材料含义即可;“比喻型”圈子缩小, 应该看到“摔了一跤”不过是人生挫折的一个比喻, 写作时需作引申类比;而“直述型”最好能引述材料, 至少也要在材料的含义内 (跟灾难有关) 写作, 否则将视为偏离题意。由此可知, 在全国卷大张旗鼓地“放开”审题的同时, 其实从来就没有放弃对审题的限制。这就是每年的“小变”。而2009年的“大变”将是什么样呢?我们拭目以待。
二、从开放程度来看, 艰难抉择
从全国卷自身的发展曲线来看, 应该向“限制”发展。不论是从这九年间的走向来分析, 还是从最近这三年的趋势进行研究, 都在表明全国卷在高呼“放开”的同时, 时时刻刻又在思考着如何“限制”。顺着这个思路探究下去, 2009年全国卷将向“思辨型”新材料作文发展。也就是说其审题难度将进一步加大。而采取的措施可以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给出一个本身有争议的材料, 就像2008年课标卷“小鸟放生”和2008年辽宁卷“道德调查”一样, 其本身不能就事论事说对错, 应该把它放在更宏观的视界或更具开放性的视角进行研究;二是给出几个材料, 进行对比对照, 从而发现本质推究本源;三是给出一些很虚的材料, 比如诗歌, 通过分析其含义探析题意;四是给出一些抽象的材料, 而不是以往感性的材料, 让考生用智慧和理性去面对。这些命题的大前提都是强调“思辨”, 需要考生全面地、辩证地、深入地去认识与发掘。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 比如从2008年上海卷的角度去分析, 现在高考作文的趋势正全面走向“放开”。以上海卷“他们”为例, 审题的门槛更低, 并且在立意上已经真正意义地走向“多元”, 立意完全发展为“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上海的改革有掌声, 也有质疑, 但确实让一些人看到了希望, 受到了启发。为什么高考作文不能向这个方向发展呢?从这个意义上说, 2009年的全国卷很有可能还会继续放开, 甚至会变化为“命题作文”也未可知。
三、从改革力度来看, 值得期待
全国卷2006年的改革是借鉴和修正了2005年湖北卷和2005年上海卷的材料作文体例, 从而开创了现在的新材料作文体例。其改革既能表现出敢于向省市卷学习的勇气和魄力, 也展现出善于提炼、点铁成金、高瞻远瞩的眼光与见识。所以2009年的改革就更会是一个未知数。
不妨作以下几种预测:一是继续新材料作文, 但变感性材料为抽象材料, 把新材料作文发展为思辨型新材料作文;二是借鉴上海卷“他们”的经验, 结合自己新的思考, 变新材料作文为新命题作文, 把命题作文推向一个新的高潮;三是既非新材料作文, 也不是命题作文, 而是一种新的命题方式, 比如出一个问题让考生来用作文回答;四是变单一型一个作文为选题型两个作文, 让考生选择的机会更多。其实, 选题作文早已有之, 像2007年江西卷“语文, 心中的一泓清泉”“语文, 想说爱你不容易”, 2008年浙江卷“触摸城市”“感受乡村”都是选题作文, 只不过这两个选题作文只着眼于立意, 没有着眼于文体。
2009年全国卷高考作文的“变脸”, 不可能照搬照抄2008年某一省市的命题形式, 但极有可能会借鉴某些省市极有创意的命题设计。所以分析2008年有代表性的作文是备考的一个重点。
不论2009年最终如何命题, 都值得期待。
四、从复习备考来看, 有的放矢
从整个高考作文命题的发展来看, 话题作文虽然还有省份偶尔会用, 但早已不再是原来三分天下甚至一统天下的情形了。所以全国卷也基本上不再会出现话题作文, 备考的重心应该放在新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上。
对于新材料作文,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努力:一是分析并掌握2008年课标卷和2008年辽宁卷的思辨型新材料作文;二是分析并掌握2008年湖南卷的诗句分析型新材料作文;三是分析并掌握2007年全国卷Ⅱ多个材料对举型的新材料作文。三种材料不同, 审题的方法也就不尽相同。
对于命题作文, 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努力:一是分析并掌握2008年上海卷和2008年江苏卷的词语类命题作文;二是分析并掌握2008年安徽卷句子类命题作文。这二类一个强调了“放开”, 一个强调了“限制”, 都有一定的典型性。
从思维训练来看, 应强化训练两种思维:一是发散思维, 二是聚合思维。发散思维为我们打开思路, 聚合思维为我们彰显层次、扣住中心。
从文体训练来看, 应侧重记叙文、议论文及常用应用文的训练, 讲究文体色彩鲜明, 不能把文章写得不伦不类, 更不能写成套话作文。
全国策略 篇5
这次的暑期到厦门参加培训活动让我们每位教师都受益匪浅,感慨颇丰、满载而归,不仅对教育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在教育理念上也有了许多的感受和体会,还开阔了眼界,解决了一些教育教学上的疑难问题,思考问题也有了更高的境界。
五天的培训学习,老师们认真聆听专家经验介绍和优秀教师的案例分析,我们积极参与组织的互动交流、现场考察。各位专家尽情地挥洒着各自对班主任教育、班级管理的真知灼见,简单易懂却能发人深省、让人为之心动的教育见解,运用大量的事例从不同角度为老师们传授了他们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和策略,更新了老师们的班主任思想观念和教育观念,这对提升班主任的专业素养,提高中小学德育创新和班级管理水平,引领班主任专业成长,增强班主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中,丁如许老师《打造魅力班会课》中提出,班主任工作当中,班会课是班主任的重要抓手,是班主任工作的有效载体。班主任应认真设计、积极实施、努力上好每一节班会课。让精彩的班会课成为学生美好生活的起点,成为学生幸福生活的回忆。
韩似萍老师的《家庭教育工作特征与家长教育工作管理》中提到:班主任要能够与家长进行平等而朴实的、真诚而虚心的对话;不会对家长教育观念的任何内容感到棘手、能够用讲授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方法应付自如;班主任要有一定的教养经验,能够与家长产生共鸣,或能够站在家长角度体谅人,但同时又有坚定不移的教育价值观;且能够非常清晰地把握住指导的目的及实施要点,不试图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不轻易否定别人,有强烈的同情心与认同感。
李楠老师的《让学生在公共生活中成功》中提出: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与学习成长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学习公共生活的真实情景。那么,在班级生活中,如何帮助孩子们学会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如何帮助孩子尊重他人、与人为善;如何帮助孩子了解社会、适应社会。人人都是班级团队的建设者,人人都是班级问题的解决者,人人都是班级成长的记录者,人人都是班级荣誉的贡献者,人人都是班级生活的抉择者。
俞玉萍老师的《百合课程》中提出:班主任要励以培养一个会学习的人,学会倾听;培养一个会阅读的人;培养一个活好当下的人;培养一个会爱的人为目的来管理班级。
非常感谢学校能够给我这次机会出去学习,受益匪浅,要是以后有机会还想多多出去学习。
全国策略 篇6
一、《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以下统一简称考纲)解读
2015年的高考英语命题照旧不拘泥于任何一个版本的教科书,而是依据课标和考纲,体现新的课程理念,重视题目中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与运用,重点考查考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今年我区将首次使用课标卷,依据考钢分析今年课标卷的命题特点,与往年的大纲卷和去年的全国课标卷相比,将有以下变化:第一,题型变化较大,去掉传统的“单项选择”,新增阅读理解“七选五”“语篇语法填空”以及与以往不同的“短文改错”;第二,词汇表的词汇量由2014年的3000个增加到2015年的3500个,并更正了原来的少量错误,完善了个别词汇标注;第三,阅读部分“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改为“根据上下文推断单词和短语的词义”;第四,语法填空部分的命题和答题要求发生了改变,题目要求是“在空白处填入适当的内容(1个单词)或括号内单词的正确形式”,而2014年要求填入空白处的词数不超过3个单词;第五,书面表达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鉴于以上变化,建议除了抓好传统题型的备考,在第二轮复习阶段,更要科学安排新题型的专项备考训练,使考生尽快适应新题型的变化,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二、高考英语卷的命题规律及2015年备考策略
2015年的英语高考仍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全卷包含第Ⅰ、第Ⅱ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其中第Ⅰ卷为60道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试卷总体难度适中。根据往年全国课标卷的命题特点,下面我们来逐一分析英语课标卷各题型的命题规律及2015年相应的备考策略。
(一)听力
1命题特点
听力的语言材料多数以对话和独白的形式出现,内容源于生活,通常是围绕日常生活中的某一个话题展开,且包含许多生活细节。话题涉及宾馆、饭店、商店、办公室、影剧院、家庭、车站等不同场所以及飞机、火车、轮船等不同的交通工具。对话有时是电话聊天,有时是面对面聊天。对话一般发生在两人之间,且两人为不同性别;相同性别时往往年龄相差较大,语音明显不同。独白的内容涉及天气预报、活动简介、课堂中授课的部分内容、自己或他人的一段往事等。
听力部分分为两节:第一节为较短的对话,谈论的内容较为简单,每段材料仅播放一遍;第二节为较长的对话或独白,每段材料播放两遍。
听力的语速中等稍快(2014年全国课标卷听力部分的平均语速约为每分钟150词),美式语音为主,总时长在18分15秒至18分50秒之间;录音文字稿的总词数在900词左右。
2备考策略
(1)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包括良好的心态、用英语思维、边听边记、带着问题积极倾听等。
这里特别提示一下英语思维和边听边记的技巧。
听力训练中一个常见问题是考生每听到一个英语句子或一个英语单词就习惯性地在心里把它译为中文。这种母语心译过程不仅减缓了大脑的信息加工速度,而且加重了听者的心理负担,极易出错。因此,考生在进行听力训练时一定要努力排除母语干扰,让自己逐步适应和接受英语的表达方式,如倒叙表达、记数表达等,不要一听到two hundred million就下意识地把它转换成“两亿”,而应直接按照“两百个百万”去理解记忆。
做听力试题,还要养成记主要信息的习惯,要边听边记。除了用脑袋记之外,就是用笔记。做笔记的最好方法是摘录,记主题和关键词,基本要求是快且准。英语中的实词具有表意功能,虚词多具语法功能,做笔记应以记实词为主,且尽量使用缩略语或符号;没有缩略语的词汇,字母较少的单词可完整写出该词,字母较多的单词可只写该词的前几个字母。比如用esp代替especially,用sth代替something,用apprec代替appreciation,用UN代表the United Nations,用70%代替seventy percent等。缩略语的书写不求规范、完整,只要能起到提示的作用、自己能看懂就行。
(2)精选听力训练材料,将精听和泛听有机地结合起来。
精听要求在听力练习中捕捉每一个词、每一个短语,不能有任何疏漏和不理解之处;精听的最佳练习方法是教材类听写练习,其特点是内容具有系统性并附有文字材料和答案。具体训练方法如下:①选择一段听力材料,不看原文,也不速记,先从头到尾完整听一遍,对材料有一个整体印象。②再听,边听边写,力争做到把每个单词都写下来,一直到自己对听不懂的地方实在无能为力了再停下来。③对照答案修订听力练习,再对照原文从头到尾听一遍录音,认真琢磨自己一度听不懂或出现错误的地方。
泛听以掌握文章的整体意思为主,听力材料中的某个词或短语甚至是某一个句子都听不懂也没有关系。泛听练习的选材和“听”的要求都不如精听那么严格,可以选择轻松有趣、难度适中、语言地道的英语材料来练习,学生只要能够尽量集中注意力、尽量理解大意即可。
(3)科学训练并不断提高自己的短时记忆力。
短时记忆力的训练方法如下:①复述记忆法。听完一篇短文后,立即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只要能回忆起所听内容的28%,记住主要内容,就算成功。长期训练,短时记忆力定会显著提高。②重点记忆法。在听故事、人物传记等题材的短文时,要重点记住文章中的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和情节(why,what,how)四大要素,掌握故事梗概。③关键词句记忆法。独白的关键句(topic sentence)往往位于文章或段落的开头,起着阐明文章或段落主题的作用。抓住关键句,并以此为线索捕捉其他相关内容,就比较容易记住文章的大意了。此外,抓住关键词,用简单符号、字母或简图来速记短文的主要内容等,也可以帮助提高短时记忆力。
nlc202309032233
(4)掌握基本的应试技能。
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讲应试技能,一是听前,二是听中,三是听后。
听前(Pre-listening):要克服畏惧、紧张心理,稳定情绪。不能平静时可试着闭目深呼吸。平静下来之后,要尽量抓紧时间浏览相关的题干和选项,确定听音的重点,使听音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选择性,进而提高答题的准确率。如果选项中出现人名、地名、数字、年代等,尽量做好记录准备。
听中(While-listening):听音时尽量让视线离开题干和选项,以免顾得上看顾不上听,要让注意力高度集中于听力材料,并做到以下几点:①在倾听时,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每段话的中心及寓意;对于个别听不清的单词或单句要马上放弃,同时放弃相对应的题目,将注意力及时转移到下一段听力材料上。②把“听”的重点放在听关键词语以及与问题有关的内容上,特别要注意however,but等关联词语后面的句子,因为它们往往提示了问题的答案。对于细节题,如提问有关时间、地点、人名、数字、原因、目的、结果等的试题,既要以记、理解为主,又要稍作分析推理;涉及数字的题要做好记录,必要时还要进行计算;对more/less,late/early,fast/slow,before/after,borrow/lend,increase/reduce,start/leave等词不能忽视。③对事件发生的场所、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的职业、说话者的表达意图等,也要靠整体理解去推断,切不可受个别词语的误导,被表面现象迷惑。
听后(Post-listening):听完每段对话或独白后,应迅速整理和回忆所听内容,耐心核查,并在最短时间内对问题作出判断,给出唯一的答案。
(二)阅读理解
1命题特点
阅读理解所选阅读材料通常篇幅较短,不超过350个单词;材料来源广泛,图书、报刊及其他宣传资料都有;题材丰富,包括日常生活、科普、人物传记、史地知识等;体裁基本固定,有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
阅读理解题通常设定为多项选择题,要求考生从每题所给的4或7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考查的是考生对短文的整体和局部信息的理解和提取能力:整体信息指的是文中的主旨要义、作者的态度与意图、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等;局部信息则是指分散于文中的特定信息。
2备考建议
鉴于全国课标卷选择型阅读理解的文章体裁和题型已基本稳定,仍以三种文体为主,因此,2015年的应考能力训练可以近几年的全国卷真题为主,力争把每道题做懂、做透。另外,还可以从词汇、句子、逻辑和出题规律四个方面进行基础性备考:
(1)认真复习和巩固中学阶段全部词汇(考纲词汇),特别是人教版必修、选修英语模块教材(必修1—5,选修6—9)中的词汇,容许学生出现单词的拼写错误,但不能有不认识的单词。
(2)加强对课文的朗读,提高阅读速度。
(3)培养阅读能力和技巧,掌握快速阅读、扫读、导读、细读的方法与技巧;熟悉高考阅读题的考查项目及各自的特点,细节题要特别注意换形式表达(意译、释义、改写、转述)。
(4)鼓励学生课外广泛阅读各种不同题材、体裁的英语文章,巩固词汇,提高阅读速度,激发阅读兴趣。可以只是阅读短文,了解大意,不做题目;也可以将阅读短文与做题结合起来,对照答案研究题目与原文的关系,以此比较各个选项之间的差异,从而了解出题者的意图,积累做题经验。
(5)“七选五”阅读考查考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对篇章结构的分析能力。考生需注意观察设空位置,寻找规律。通常段首设空,是主题句或中心句;段中设空,不是承上启下,就是进一步补充说明;段尾设空,则是总结归纳本段大意,首尾呼应。
(三)完形填空
1命题特点
完形填空要求考生不仅能理解文字的含意,而且能结合上下文语境通篇思考,主要考查考生根据上下文语境正确使用词语的综合能力。2014年全国课标卷的完形填空所选文章是比较常见的记叙文。近七年也只有2012年选的是说明文。完形填空近些年的选文都比较注重体现人文关怀,弘扬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友爱,具有积极向上的意义。
2备考策略
(1)引导学生掌握“瞻前顾后、上下求索”的做题技巧。
(2)引导学生在拓展阅读时精读一些原汁原味、贴近生活、夹叙夹议的英语美文,注意其中的词语搭配、重点短语,并对其中所用的从句进行分析。程度好的学生还可以模仿完型填空的形式自行命题练习。
(3)引导学生在进行完型填空题训练时每完成一个练习都养成把选项填入原空、熟读文章的习惯,以强化学生对整个语篇的理解。
(四)语法填空
1命题特点
语篇型语法填空题旨在考查考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语法和语用的掌握情况,着重考查考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所谓“突出语篇,强调运用”。
此题型对语法的考查提高到语篇层面,且考查类型由选择型变为填写型,还要考查考生的精细阅读能力和单词拼写能力。就设题形式而言,给出括号中单词的有7个,以实词为主;不给词的有3个,以虚词为主。就考点而言,以动词考查为最多。
2备考策略
语法填空题是全国课标卷的新题型,取代了过去的“单项选择题”。要做好语法填空题,需做到以下几点:
(1)将学生学习英语的关注点转移到语言的社会功能和实际运用上来,强化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训练,多给学生创造语言输出和交际的机会。
(2)对学生强化语篇逻辑分析能力和精细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精读教学、课外阅读、写作练习等方式,促进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和对语言的理解和控制能力的发展。
(3)重视语言的准确性。将语法和词汇知识教学与真实的交际场景和语篇运用紧密结合起来。
nlc202309032233
(4)进行恰当的适应性训练,增强考生应对新题型的能力。语篇型语法填空题取代单句型语言知识运用题之后,基于语篇的针对性练习势必比句子层面的语言知识练习更能满足考生的需求和测试要求。建议向考生讲授如下语法填空题答题技巧:①名词形式变化——主要指单数、复数、所有格的变化。如:There are many (child)living at school,as their houses are all far from school.(答案:children)②动词形式变化——包括谓语动词的变化(时态、语态、语气)和非谓语动词的变化(不定式、动名词、现在分词、过去分词)。如:The talk (give)yesterday was a great success.(答案:given)③代词形式变化——通常是与人称变化有关的三大类五小类,即人称代词(主格和宾格)、物主代词(形容词性和名词性)、反身代词以及几个不定代词(如no one/none、other/another等)的形式变化。如:The king decided to see the painter by (he).(答案:himself)④形容词、副词比较级变化——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变化。要学生记住构成比较级和最高级的方式:加后缀
-er和-est,或在词前加more/less和most/least,且形容词的绝对最高级还要冠以the。如:I am (tall)than Li Hua. He is the tallest students in my class.(答案:taller)⑤数词形式变化——包括基数词、序数词(加后缀-teen、-ty),甚至还有作分母用的序数词的单复数形式,以及one/two的特殊变化形式once/twice。如:To my three sons I leave my seventeen horses.My eldest son shall take a half,my second son shall take a (three)…(答案:third)⑥词的派生——主要发生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当中,用以检测考生对词根、前后缀、派生词的掌握。如:Tom lost his wallet yesterday,so he was very (hap-
piness).(答案:unhappy)⑦固定短语结构
——根据句中横线前后及整句来判断横线前后是否构成一个固定短语,但有时要对横线前或后的几个单词“视而不见”才能命中答案。如:His boss was angry as to fire him.(答案:so)⑧从句引导词——主要检测考生对引导词的掌握程度。如:He did not do his father had asked him to do.(答案:what)⑨短语动词结构
——短语动词是以动词为中心的两个或多个词构成的短语,此类短语中往往是动词与介词或副词连用的多一些。如:The US consists fifty states.(答案:of)⑩连词、关联短语结构——常用的连词有and,as,or,but,so,for,while等,常用的关联短语有both…and,either…or,neither…nor,not only…but also等。如:Little Wang Jun could not go to school yesterday, he caught a bad cold.(答案:as/because)11冠词、介词和常用的副词——冠词只能是在a,an,the之间判断;常用的介词有in,at,on,before,during等,通常考查固定搭配;副词的量还是比较多,如however,never,yet,much等,但一般不会考查-ly形式的副词。如:Jackie likes to drive at
high speed.(答案:a)Old Tom’s granddau-
ghter used to visit him Saturday afternoon.(答案:on)Though my brother has been to the US for many times,I have been there.(答案:never)12上下文中出现的相关词——学生可以根据上下文关系和自己积累的知识,填入某个已出现的词,或其反义词,或其同类的某个词;答案的线索可能在本句,也可能出现在上下相连的一句,还可能出现在比较远的地方如上下段中与此段位置大体相当的地方。如果该横线出现在某段的首句,则线索可能在上下段的首句;如果横线出现在某段的末句,则线索可能在上下段的末句;依此类推。如:Tony travelling abroad,but dislikes staying home watching TV.(答案:likes)
(五)短文改错
1命题特点
短文改错题将基本词法和语法知识融入一篇学生习作,以短文的正确文意为前提,以短文内容为线索,着重考查考生从词汇、语法及叙事情节等方面发现和纠正错误的能力。2014年高考短文改错的选材以“梦想中的学校”为主题,短文内容与学生的学校生活紧密相关,涉及课程、活动、校园、教师等方面内容,是考生十分熟悉的话题。该短文共10句,所用时态基本上为一般现在时,句式简单,无主从复合句,很容易理解。改错中多词1个,缺词1个,其余8个为修改错误。2015年短文改错题错误的设置要求和去年一致。考点分析如下表:
2备考策略
短文改错旨在考查考生发现、判断语篇中的错词和把握语篇中的行文逻辑等综合能力。短文的选择注重语用功能,取材广泛。考生在解题时须遵循以下解题思路:①以词为中心,注意语义、行文逻辑和短语搭配;②以句子为单位阅读,整句研读,逐句改错;③对照考点,推敲难点;④通读全文,最后复查。
nlc202309032233
(六)书面表达
1命题特点
2014年全国课标卷书面表达的考查内容依旧贴近考生生活,要求考生以自己为主人公写征文,畅想十年后的自己,提示可从家庭、工作、业余活动三方面展开畅想。写作命题适应了当前我国社会的主旋律“中国梦与个人梦想”。题目给出了文字提示,但提示内容较少,基本是以要点形式呈现,所以考生需要适当添加细节。这是非常典型的半开放作文,而这样的作文模式也预示着课标卷的方向已经从去年开始转变,写作的内容对生活交际的考查变得更加有思想深度。
2备考建议
书面表达训练的重点应放在抓基础词汇巩固和五个基本句型的写作上,然后再以此为基础,灵活运用“五步法”(一审、二提、三联、四查、五写)展开写作,力求所用英语地道、通顺;正确使用表逻辑关系的关联词,使文章在结构上连贯、紧凑;运用较高级词汇和结构,提高文章档次。此外,考生还需多看往年的高考试卷,了解高考写作的类型,能背出5—8篇不同的范文。要定期围绕不同体裁、题材进行写作练习。强化答题和书写规范,训练卷面整洁。
书面表达训练建议采取分层教学。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要培养他们根据要点写句子的习惯,在课堂上加大对常用短语的听写力度,考前强化背诵考纲基本词汇,尽量用真实情感表述,加强书写规范。对于中等程度的学生,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从一般词汇向高级词汇过渡,从单一句式向复杂、特殊句式过渡,引导他们学会分层次、分段落,并规范书写,使卷面整洁。对于写作水平较好的学生,要求他们写作要有思想深度并观点新颖,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衔接要自然流畅、要点不疏漏。事实上,高分作文不在于文章的长短,而在于词、句、段的完美结合和书写工整规范。
三、补充建议
高考英语总复习一定要坚持以下总则:夯实基础,强化阅读理解、完形填空、书面表达(写作)及新题型的训练。词汇和语言知识的复习要防止过多、过细、过深,重点是将词汇放在不同的语言情境中灵活地运用相关的语言知识。建议考生在后期复习时每天坚持做2—3篇高质量的阅读完形训练,同时加强书面表达、阅读表达、语法填空及短文改错等新题型的专项训练。此外,特别提醒考生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牢牢抓住词汇不放松
2015年的高考英语词汇要求从过去的3000词升至3500词,这说明高考在阅读理解方面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然而,高中英语中80%以上的词汇只要懂得词义即可,拼写可记个大概、混个脸熟,即所谓“一会”;另外20%的词汇则务必做到“四会”(音、形、义、用)。加上初中英语词汇的“四会”——建议考生安排一定时间复习一下初中英语词汇,这对于提高写作水平大有裨益。
(二)强化语篇、语境、语义,灵活准确地运用相关的语言知识答题
只有正确理解语境、语义,才能准确把握文章脉络。阅读理解,要既能理解字面意思,也能理解深层含义,同时能根据所给材料进行合理的推理判断。每天做一些略高于自己水平的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题很有必要,题材和体裁要多样化。不要刻意去看时间,这样反而会打乱节奏,浪费时间;检验时间是否来得及,可以在做整套练习卷时用正常的速度检测。
(三)备考教学中应避免的几个问题
1教材复习过慢,语言点讲解过细。高考是选拔性考试,以技能为中心,高考复习应当以考试的技能与知识为纲,教材只是提供技能与知识的辅助材料,不应以教材的顺序与结构慢慢复习,教师要善于提炼教材中的精华文章及典型练习加以分析和加工。
2教学中只做到了“举一反三”而不能“举三反一”。外语教学中,“举一反三”是辅,“举三反一”是本。“举一反三”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迁移和发散能力,这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学生不能回归到问题的原点,不懂得“举三反一”,找到问题的本质,同时找准自己思维的障碍所在,同样不能解决语言学习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
3题量过大,难度过高。教师要严格控制做题的数量,没有选择地做题或者练习题本身水平不高都是教师务必要避免的。高考的阅读文章,语法与词汇方面难度都不是太大。真正难做的题,在复习阶段也很难彻底解决,而且本身分值不高。
4缺乏甄别能力,盲目使用备考资料。某些教辅资料中往往存在明显的硬伤,譬如完形填空的文章首句设空、阅读理解的题干以及选项中有生词、短文改错的文章不是学生的习作等等。即使是高考真题也不一定都是高质量的。所以,教师在选择备考资料时,一定要仔细研究和处理。
5讲风太盛,“教”多“学”少。有些老师担心学生学不扎实,在陈述性知识即基础知识(语法、语言点)上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对技能的复习与训练在时间和量上却明显不足。
6只管教,不管学,缺乏对学情的了解和研究。要教会学生,教师必须对所教的每个学生学的情况进行了解,才能因材施教,大面积提高学生成绩,所谓“三分靠教学,七分靠沟通”。建议教师有计划地就高三英语学习问题与学生进行定期沟通,科学诊断学情,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并提出针对个体的改进建议。
7教学中缺乏练后静悟反思或自由讨论环节。不少教师习惯于把每个教学环节都安排得很满,用尽每节课的分分秒秒,甚至经常拖堂。要提高备考效率,办法之一就是尽可能每堂课安排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练后反思。这几分钟时间往往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总之,英语复习备考要注意抓基本题型,要求学生掌握基本词汇、基本句型,并在复习时突出重点。在第二轮复习阶段,要强化专题训练,建立错题档案,弥补知识漏洞,并适当加强对重点内容的强化训练和题后分析,提高“考点识别、寻找已知条件、排错求证”的思维能力,以有效提高高考成绩。
[本文为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桂林市新课程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研究”(2013C323)的研究成果之一]
(责编 白聪敏)
全国策略 篇7
1.认真分析研究全国卷考试大纲、说明和试卷, 调整备考观念和策略。
要全面地分析和研究全国卷的考试大纲及说明, 特别是与福建卷考试说明进行深入对比分析, 研究教学内容和能力要求, 明确已考什么、怎么考, 进一步思考和分析还能怎么考、还会考哪些内容。 加强对考点研究, 分清主次, 理清条理, 研究每一考点可能的切入点。 教师依据“考核目标与要求”对复习设定教学复习的难度, 重视学生专业素养, 提高学生学科能力, 实施“能力立意”“发展素养”的高三课堂教学, 提高复习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克服教学的盲目性和机械性。 对一些历史问题分析, 程度好的学校可适当拓宽、加深, 程度一般的学校掌握基本知识、基本要求即可。 在历史能力要求方面, 程度一般的学校重点训练“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应用知识”这两项能力;程度好的学校侧重于“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两项能力目标要求。
2.根据全国卷试题的能力要求和特点, 调整备考目标和训练方法。
由于全国卷和福建卷试题考题型情境素材、 问题设计特点等的不同, 因此要求考生所具备的历史基本知识结构和历史思维能力不同。 全国卷试题的专业性非常突出, 突出了“历史的学科性和完整性, 强调了学科能力和素养的考查”。 因此, 在备考中要加强历史思维能力的训练, 对学生进行应试能力训练和指导。 专题复习教学是知识与能力系统化、深刻化和规律化的过程, 要通过专题复习教学总结专题规律, 做到精选精练, 拒绝题海战术;经典试题, 反复训练;核心内容, 多角度、多形式训练;具体题型, 专项训练。 教师通过剖析例题、点拨思路、提炼方法、总结规律, 帮助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解题思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 包括思维方法、答题顺序、答题速度、答题规范化等。
历史论证题是全国卷的压轴题, 在复习中要加强对此种题型的解题指导。主要有历史阐释题和历史探讨题。 历史阐释题是对历史观点结论的说明, 需要考生选用具体的史实进行解释。 这类试题是对历史结论的阐释说明, 只要对观点进行解释和支撑性的说明, 能自圆其说即可。 历史探讨题是对材料和题目中所呈现的观点进行评论、探究, 既需要学生指出观点是什么, 更需要对观点进行论证和评价, 思维和论证含量要高于历史阐释题。 做此类型题目要提炼和确立观点, 作答时要深刻揭示材料的观点; 观点的确立与选择的论据是与观点关系最为密切、最能支撑观点的那些史实。 答案要体现“论证性”的特点, 做到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论证层次清晰, 逐级深入阐释, 实现抽象概括、理论升华。 教师在平时历史教学中要用多种史观解读历史, 将新的史学观点和成果渗透于历史教学之中, 强化学生的历史意识, 提升认识水平。
3.夯实基础, 突出三基。
基本史实、 概念和观点, 是历史学习和高考命题的着眼点, 也是历史学科能力的主要载体。 因此, 牢牢把握基本史实和概念, 理解基本历史观点, 才能奠定决胜高考的基础。
第一阶段复习, 专题史复习, 实现基于教材专题的 “纵通”, 梳理出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高考不强调覆盖面, 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中做到全、准、细。“全”即复习要全面, 全面地理解毎个知识点、考点, 以课本为依据, 对课本上的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地毯式清理, 在此基础上强化重点;“准”即对知识的识记、理解、阐释要准确, 按照《考试说明》的要求, 对各考点进行细化和落实;“细”即注重细节, 历史现象、历史概念的本质内涵, 教材本身纵横交错的网络化的知识结构, 等等。 复习中始终突出主干, 同时立足教材、依托教材、透析教材。 在历史知识复习时要注意知识体系的整合:①必修内容之间横向整合。②不同版本之间整合。③必修与选修内容整合。
第二阶段复习, 断代通史复习, 实现基于一定主题的“横通”, 包括同一时期政治、经济、思想等不同领域之间的相互联系, 也包括同一时期不同地区、国家之间的相互联系, 概括出一定时期的社会发展特征。 整合历史线索, 疏通历史脉络, 把握时代特征, 引导和帮助学生形成一个立体的历史知识体系, 构筑整体认识。
4.加强时政、史观教学, 开阔学生视野。
适应全国卷历史试题的特点和要求, 主动贯彻理论联系实际, 注重学以致用。 关注前沿研究动态与成果, 挖掘和利用其与教学内容的联系, 拓宽复习视野。
运用正确的历史观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历史教学的基本目标。 在复习中要重视史观渗透, 重视培养学生的“史论结合”的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正确史观解读历史现象的能力和意识。 让学生学会思考历史, 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思考问题, 做到历史和现实有机结合。
高三复习中要注重对新学术观点的学习和理解, 要用新视角和理念备考, 整合知识。 以“文明史”为总纲, 以“近现代化”为主线, 以“全球化”为导向, 结合近年来历史学术研究和学术观点的新变化, 根据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和不同历史事件的实际, 用几种不同的范式从多角度诠释同一历史阶段和同历史事件, 对教材知识从新的角度构建新的体系, 对重大历史问题运用新观点进行分析评价。 (1) 运用不同史观评价同一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 (2) 运用同一史观评价不同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 这样通过运用同一史观评价不同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 达到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的目的。
5.增强选修模块复习的针对性。
选修内容考查能力要求较高, 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而设计新问题, 考查学生提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及概括分析能力。 据统计分析, 四个选做题, 按照考生选作率和平均得分率由高到低的排序均是:第48题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第45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47题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46题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 针对选考内容及选考题的要求, 从选考指定的四个模块中选择一个模块。复习中要明确高考对必修、选修考查的内容和方式不同, 明确考查的方向和训练方式。 必修部分既要训练选择题, 又要训练材料解析题。 选修部分突出训练材料解析题, 重视培养学生的材料解读能力,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注重总结历史事件的发展规律。
摘要:自2016年起福建省普通高考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的全国卷, 高考试卷特点不同, 提出2016年高考文综历史教学建议。
全国策略 篇8
在这些研究中, 笔者认为, 只有在充分地掌握高考语文的各种题型, 才能做到“胸有成竹”, 才能做好好后续的考前冲刺研究。这所谓的“竹”, 就是一套高考语文试题会包含或应该包含的知识点, 就是试题中涉及到的各类题型及我们的备考策略。
一、高考语文题型解说
1. 客观题型类
本部分为选择题和填空题, 共35分, 其中选择题30分, 填空题5分。在这部分中, 又可以分成四大考点:语文基础知识, 社科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名句名篇的背诵默写。
●语文基础知识:
(1) 语音 (近年连续考查, 重点)
(2) 文字 (错别字的考查, 由于在作文中已对错别字扣分有明确规定, 所以, 近年以来一直没有在基础知识中出现这种题型)
(3) 成语或词语使用辨识题 (着重考查成语或熟语的使用)
(4) 语病辨识题 (2010年《考纲》规定的六大病句类型)
(5) 语句衔接题 (考查语言的连贯)
●社科文阅读:
(1) 概念理解、重要词语含义理解题型
(2) 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类题型
(3) 文意的把握类题型
(4) 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类题型
●文言文阅读:
(1) 重点实词虚词类题型
(2) 信息筛选类题型
(3) 归纳要点、概括中心类题型
(4) 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类题型
●名句名篇的背诵默写:
(1) 积累类题型
(2) 重点考查名篇
在以上所列举出来的这些题型中, 语文基础知识的 (4) 、 (5) 类题型, 社科文阅读的 (1) 、 (2) 、 (3) 、 (4) 类题型以及文言文类的 (2) 、 (3) 、 (4) 类题型属于能力类题型, 其它题型均为积累类题型。
2. 主观题型类
包括:文言文翻译题 (严格的说, 这种题型应该属于客观题型类) , 诗词鉴赏题, 现代文阅读题, 语言运用题, 写作题。
(1) 文言文翻译题:着重考查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翻译能力。
(2) 诗词鉴赏题。
a.鉴赏内容类题型 (写什么, 是什么)
b.鉴赏形象类题型 (是什么)
c.鉴赏手法类题型 (怎么写, 如何写)
d.鉴赏语言类题型 (怎么样)
(3) 现代文阅读题。
(1) “作用”“好处”类 (是什么, 为什么)
a.谋篇布局类 (思路结构类)
b.修辞手法的鉴赏
c.表现手法类类
d.人称变化类
e.写景作用类
f.表达方式类
(2) 作者意图或用意类: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或这样写有什么意图
(3) 概括文意类 (是什么)
a.特点类
b.文章内容归纳类
c.寻找原因类
(4) 句意理解类 (是什么)
a.结构复杂、意思隐晦甚至前后矛盾的句子;
b.使用辞格、内涵丰富且富有哲理的句子;
c.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
d.文眼或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句。
(5) 探究延伸类 (怎么样)
a.主题探究:探究文本的主题
b.写作特色探究 (材料组织、表达方式、语言风格和文章结构:开头结尾、铺垫照应等)
c.观点评价类题型
对以上“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种题型的简单解说:
“为什么”类:这属于原因类题型, 只要在前后文中寻找问题设置的原因, 然后归纳整合就行。
“是什么”类:这属于内容类题型, 做这类题型需要在原文的相关区域归纳问题设置的内容, 或整合文本信息, 最后分条阐述。
“怎么样”类:这属于手法类的题型, 做题时需要结合文本采用的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和表达左右来阐述该种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4) 语言运用题。
(1)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2) 句式变换
(3) 选用仿用句式及选词填空题
(4) 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5) 语言表达的准确、鲜明生动
(6) 连贯得体简明
(7) 综合改错类题型
(5) 写作:命题半命题作文、新材料作文、漫画类作文、话题作文。
以上是高考语文的题型, 我们只有对这些题型了然于心, 才能做到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的复习备考, 才能让学生复习起来不再盲目。
二、高考语文备考策略
1. 客观题型的备考策略
(1) 认真研究学生两次省统测、一次市统测反映出的典型问题, 集中突破。
(2) 狠抓语音训练, 着重抓常用字字音、特殊字音、多音字字音的训练, 重点归纳习惯性误读字字音。集中训练六大病句类型, 注意成语正误辨识的方法总结。
(3) 注意引导和归纳社科文阅读的方法。
(4) 加强文言实词虚词的记忆和运用。
(5) 加强名句名篇的记忆, 特别注意记忆的准确性。
2. 主观题型的备考策略
(1) 加强文言文翻译训练, 教会学生掌握翻译“得分点”。“得分点”指的是:固定句式、特殊句式、词类活用、重点实词虚词和成分的省略。
(2) 诗词鉴赏, 培养学生全面分析诗词的能力, 尤其要掌握各种手法的运用;着重教会学生从诗歌的“内容”、“手法”和“情感”三方面鉴赏诗歌, 着重规范各种题型的答题步骤。
(3) 现代文阅读题, 指导学生归纳整合题目类型, 细化每种题目类型的答题步骤, 做到答题规范工整。
(4) 语言运用类题型, 回归高考真题, 归纳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
3. 作文备考策略
之所以把作文的备考独立出来, 是出于我对作文的重视, 就结合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谈谈作文备考策略。
(1) 典型错误。
(1) 书写差, 卷面不整洁;
(2) 不会整体把握材料含义, 曲解或误解材料的含义;
(3) 不会深入分析问题, 论点不鲜明, 论据不充分;
(4) 行文中不会紧扣材料, 放任自流;
(5) 只把材料简单的进行扩写或进行幼稚的改编;
(6) 作文没有亮点, 有些作文语言枯燥乏味甚至逻辑不清。
(2) 备考策略。
(1) 加强训练学生对材料的归纳和概括能力, 夯实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 教会学生审题时抓住命题者的意图来进行立意;
(2) 鼓励学生多阅读, 多做读书笔记来积累作文素材, 并要求学生用感动中国人物评语的方式重新构建材料, 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加强学生的书写练习, 特别是标点符号的规范使用;
(4) 进行文章内容建构训练, 突破作文“内容”的得分点;
全国策略 篇9
关键词:接地气,叙事策略,立主脑
三幕话剧《工会主席》置于“5·12”地震背景, 以周展宏被任命为总工会主席的事件开始, 聚焦企业与社会农民工问题, 以图卷式全景展现、焦点人物设置 (周展宏、丁寡妇、钱老板) , 展现工程老板、农民工、工会间的关系, 这种接地气的叙事策略在呼唤真善美的同时, 让观众品味社会百态中的浮躁、真诚与责任。
一、主脑事件作为开端
戏剧家李渔认为戏曲创作要“立主脑”:“古人作文一篇, 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非他, 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传奇亦然。”“一人一事, 即作传奇之主脑也。”《工会主席》塑造了周展宏这一工会主席的形象, 他从私企工会主席到被总工会任命为工会主席, 这一转变中有个关键性事件, 即周展宏被私企建筑商钱老板开除, 让观众看到了一个接地气的工会主席。他生根农村、扎根城市, 有着狗儿爷般的执着, 但又与狗儿爷不同, 狗儿爷对土地执着, 视土地如命, 他则是对权利维护, 坚持权利是生而平等。如果说狗儿爷对土地执着是对物欲的占有, 那么跟钱老板据理力争, 为农民工争利益的强硬作风, 则使周展宏对民主与平等的执着得到了极致表现, 更使他在政治表达、人身权利的地位上得到了从未有过的提升。
当然, 作为社会中的一份子, 他也知名表、名车是建筑商钱老板的行头, 所以他提出以房产作为抵押的建议, 在钱老板表明已抵押房产为农民工发放工资的现状后, 他又阻止钱老板卖车, 可见其热心却绝不偏私、强硬却又处世圆滑。剧本并没有把他表现为一个“高、大、全”的英雄形象。他作为工会主席, 八面玲珑又不失为一个英雄的模范, 更接地气。
二、图卷式的全景展现
话剧以建筑工地为表演空间, 无花俏的舞美设计, 以绿色围纱布的建筑工程楼为背景, 左右各以工人休息场地和石凳为表演区域, 形成错落的前后表演空间。“树企业形象, 建精品工程”的竖立告示牌与“进入施工现场, 必须戴安全帽”标识的工人头像画, 接地气且充满艺术气息。
再者, 三幕场景以三幅条幅作为场景转换的标识, 颇具新意。“争创金牌工人、星级员工”、“有困难找工会, 维权找工会”、“向丁思明同志学习”, 简单明了地表明了话剧的叙事段落和进程。
最后, 该话剧以图卷式的全景展现、前景中景后景的布置在视觉上给观众观感上的直观印象。这种全景式的人物罗列, 不再是单一人物大量的对白, 整个工地的各色人物都得到了充足的表现。它并不是单纯的人物线性调度, 整个表演空间都有着足够的戏份, 比如表现“向丁思明同志学习”中小芳被父亲逼迫嫁人一场, 后景休息场地中的支书周老爷子, 中景中的丁思明母子、钱老板与周展宏, 前景中的小芳与父亲, 和围观的众人组成了一个广角空间环境, 纵深有戏, 错落有致。到此, 表演空间和舞台人物排列并没有成为混乱的场面, 反而得到了强化。
三、焦点人物设置更接地气
这出戏的焦点人物有很多 (丁傻子、丁寡妇、周展宏、钱老板等) , 若从戏剧的基本特征来看, 集中于演员在语言和外部形体动作上的展开程度, 毫无疑问, 丁寡妇这个老太太最为出彩。
语言上的陕北方言和生活化俚语, 外部动作上寻死觅活的夸张化表现与舞蹈化处理使丁寡妇鲜活起来, 甚至比周展宏更光彩照人。黑色粗布服饰、红腰带、黑头巾、罗锅造型的农妇装扮使她的语言更真实, 甚至面部表情都演绎得淋漓尽致。外部形体动作上, 丁寡妇有两场戏表现得尤为突出, 一场是为儿子向钱老板索要拖欠工资和医药费的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泼妇行为, 农妇的泼辣、身为母亲的无私、身为女人的精明, 魅力无限。再者, 最后一场以丁寡妇的快板表演作为话剧的高潮, 将民间艺术样式融入话剧表演, 不仅是单纯说唱, 而是从演员在舞台的整体场面调度使丁寡妇具备了农村女性的动感。说唱表演中丁寡妇大有夺主角风采的架势, 其他演员包括周展宏在内都成为最称职的配角。话剧在丁寡妇的说唱表演中戛然而止, 一方面显得结尾处理得很急, 周展宏的形象虽然最后并没有像传统话剧中对主角得到强调, 但另一方面又不失为一个巧妙的结局。
《工会主席》表面看来是一出传统的主旋律话剧, 但又与传统的主旋律话剧不同, 它更为接地气, 从观众最熟悉的生活角度切入故事, 呼唤真善美, 体现社会百态中的浮躁、真诚、责任与真实。另外, 喜剧精神充斥着整个表演空间, 不悲不伤, 却感动人心。不管是叙事内容还是外在形式的处理方式, 该剧都给中国话剧以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出自李渔:《闲情偶寄》词曲部结构第一。
[2]狗儿爷, 出自《狗儿爷涅槃》。
[3]文革样板戏对于人物形象塑造的要求与标准。
全国策略 篇10
参加此科目学习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在校的大学生,有的学生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有的不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相对于非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可能学习此科目相对要容易些,但也不是说简单地学学就能通过的,也就是说无论有没有相关的计算机底子,并不是太重要,关键是要看你有没有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有没有认真地去学。因为计算机的学习本身有这样的一个特点:很多知识都有自己的独立性。就以VFP来说,它实际上就是对一个相对独立的数据库开发软件的学习,其中除了SQL内容外基本上都是不需要太多的计算机基础就能学会的。之所以有些同学感觉比较难,尤其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存在“我没有底子,能学会吗”的想法,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对这门课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或是没有找到一个正确的学习思路和方法。下面谈谈搞好学习和复习的要点,以帮助广大考生顺利通过考试。
首先,在学习或复习过程中对于一些概念知识不要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要注重理解。由于二级考试,笔试考题中只有选择题和填空题,不考简答题,因此我们在复习过程中不用花过多的时间去一字不漏地背概念,而是要注重理解。对于某些概念不求问你一个名词你能背出它的解释,只要能做到给你解释或描述的时候你能答出它是什么就可以了。比如试题问:“用网状结构表示实体及其之间关系的模型称之为什么?”只要答出是“网状模型”就可以了。同时在学习相关控件的时候由于各个控件的属性比较多,而且很多控件的属性虽然名字相同,但其表示的意义却大不相同,很多同学都感觉很难区分而且很容易混淆。对于这个问题,除了要多看、多记外,我们可以把一些主要并且容易混淆的控件及其属性单独汇总到一个表上,把各个属性的含义都填在表中。这样不但能够把知识进行汇总,而且可以通过这个表使得容易混淆的知识形成一种对比,这样对于加深自己的记忆会有很大的帮助。
其次,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在繁琐而复杂的知识中总结出规律。可以说在学习VFP的过程中能否掌握好SQL的相关知识是能否顺利通过考试的关键。这部分内容是整个考试内容综合应用的核心内容,所以学好这部分内容至关重要。当然,对于这部分内容很多同学都觉得很难掌握。实际上这部分内容的确是有些难度的,但只要大家能够掌握它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结构,就能够学好它。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学习掌握这部分内容,一是牢牢记住它的功能及基本结构,二是弄清楚它有哪些编码结构。总结起来,我们在运用SQL进行编码的时候主要是运用了它的查询、操作及其定义功能,而用得最多,难度最大的就是它的查询功能。对于查询功能我们可以把它细分成两种查询结构:一是只涉及单表的简单的查询结构,实际上大家可以发现它的机构始终是select from where或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的这样一个结构;二是涉及多表的查询结构,而对于这种查询又可以归结分为连接查询和嵌套查询两种类型,对于这两种查询类型我们只要能够分清楚什么是连接查询,什么是嵌套查询就行。换句话说,能够搞清楚它们的基本结构分别是什么样的,什么条件下用哪种查询也就可以了。先来看看它们各自的结构,连接查询的基本结构为select(查询内容)—from(查询涉及的各个表的名称)—where(必须有表与表之间相同字段的连接代码)。嵌套查询的基本结构是将分别对两个表进行select查询的语句用in或not in等进行连接起来的结构。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查询语句中内查询的查询字段一定是与外查询作为连接条件的字段名一致的,也就是一定要找两个表中都含有的字段进行查询连接。如何判断用哪种查询结构的思路?我们首先要分析最终查询的字段需要从哪些表中进行查询,如果是从一个表中查,一般用简单查询就可以了。如果是从两个表中进行查询,那么就要进一步分析这些需要查询的字段是否都包含于同一个表中,如果包含在同一个表中,那么就用连接查询的结构编写代码;如果查询的字段分别包含在不同的表中,那么就用嵌套查询的结构进行编写代码;如果查询涉及两个以上的多个表进行查询时,一般就可以直接采用连接查询的结构编码模式。
二级VFP考试是一项综合技能测评的考核,我们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除了要搞好基本知识的学习外,还要把握好考试的重点、难点,把所学的知识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链,同时还要加强上机实践练习,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我们预期的结果,顺利通过考试。
参考文献
全国策略 篇11
依据考纲,近几年高考全国课标卷政治试题的结构相对稳定,表现为:题型方面,选择题一共12道题,非选择题一共5道小题;知识内容方面,经济生活、生活与哲学、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四个知识板块的分值比重是30∶30∶24∶16。主观题涉及四门学科的综合,一般情况下,第38题为《经济生活》与《政治生活》的综合,第39题为《文化生活》与《生活与哲学》的综合。
(一)考试内容相对稳定
近几年,考纲中的政治学科变化不大,2015年高考政治知识考点一共有251个,其中经济生活考点81个,生活与哲学考点79个,政治生活考点51个,文化生活考点40个。此外,年度国内外重大时事(上年度4月至考试当年3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总体来看,考纲公布的考点与去年相比没有太大的变化。
(二)能力要求较为稳定
培养能力是高考命题的指挥捧,也是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要求。考纲要求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四个方面的能力,而近五年的试题基本上是考查这四种能力,并且以主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三)考核内容选材广泛,关注时事
试题材料涉及文字、图表、诗词、漫画、古文,反映近年来发生的重大时事及热点问题,关注民生及国家大事,充分体现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四)高考命题的目的、性质、要求、内容和指导思想具有稳定性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从德、智、体等方面进行衡量,择优录取。高考试题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强调对政治、经济和哲学知识的整体、综合把握。高考既反映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又注重从多层次多角度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的考试形式、试卷结构不变,题型相对稳定,试题中的容易题、中等难度题与难题的分布比例是7∶2∶1。
二、2015年备考策略
目前,高考备考已经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政治学科的备考指导思想是构建知识网络,强化基础知识;注重能力培养,明确时事重点;研究高考真题,训练答题技巧。
(一)立足课本,吃透教材,夯实基础
1.考纲是依据,教材是根本,正确处理考纲与教材的关系
2015年考纲所列的考试内容,以现行高中教材章节中的黑体字标题为单位,个别以框题内容或章节为单位,复习时要充分把握考纲提到的内容,按照考纲进行系统的复习。但是考纲毕竟不是课本,考纲所列的考试范围要点并没有对考点进行详细的解读,因此,我们要处理好“纲”与“本”的关系,做到既抓“纲”又务“本”。考纲是高考命题的方向,我们必须根据大纲,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既要全面复习课本知识,熟练掌握基础知识以应对试题的变化,又要在后期复习时回归课本,把每一课的知识点按照顺序、结构进行整理,建立清晰的知识结构。
2.夯实基础,以本为本,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落实
从近几年高考来看,考查的知识点大多数是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2015年高考政治学科考查的知识点一共有251个,我们围绕这些考点进行综合训练时,必须回归课本,弄清楚高考的基础点、能力点,挖掘提高点和突破点,有层次、有针对地进行复习,防止遗漏知识点,杜绝出现知识盲点。
3.构建知识体系,把握答题模式
在复习阶段,教师要将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组,打破教材原有的顺序和框架结构,进行优化组合,选择最有利于该知识运用的角度,跨框、节、课甚至跨知识体系进行梳理,结合热点专题开展复习,厘清知识要点,做到灵活运用。以企业取得成功的经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竞争中求生存)为例,从教材出发,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点:第一,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转变生产发展方式,绿色、低碳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转变营销方式;调整生产规模;调整产品结构;调整经营方向,如拓展海外市场、跨国经营、坚持多元化发展战略等。第二,企业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在科技、管理、创新、产品质量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第三,企业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除了课本上的这三点,我们还要考虑以下几点:一是提高生产经营者的技能和素质;二是实施兼并策略,强强联合后形成规模经营;三是实行“走出去”战略,调整产品结构,同时利用世贸组织规则,解决贸易摩擦问题,维护企业的合法利益。将知识点构建成为一个知识体系,无论试题如何变化,考生都能够做到心中有数,游刃有余。
4.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冲刺阶段的复习重点是把知识点融会贯通,将零碎的知识形成体系,用知识成片、知识成网、知识成体系的模式进行复习。下面,笔者介绍几种复习方法。
(1)必修一《经济生活》的复习方法。方法一:教师可以按照理论和人类再生产的四个环节进行复习,将课文分为基本理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对外经济关系(超越国家界线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几个部分,然后介绍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二:教师可以围绕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提高这一核心问题展开分析。经济效益是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而资源配置方式有计划与市场两个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必须搞好国家宏观调控,充分利用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三种发展动力,提高经济效益。方法三:从主体方面进行复习。①从国家主体方面进行思考,包括:四个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我国的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劳动合同制度)、国家制定的各项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价格政策、税收政策、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及我国的对外经济政策)以及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手段等。②从企业主体方面进行思考,包括:企业的含义、地位、作用、形式;企业的发展,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正当竞争和不正当竞争,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市场交易的原则等;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国的维权机构,消费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途径等;劳动者主体,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劳动合同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nlc202309032233
(2)必修二《政治生活》的复习方法。方法一:从试题特点来看,我们一般采取主体复习法,即政府、政党、人大、公民、人大代表、主权国家,复习时从每一个主体“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全面准确地把握知识点。方法二:中心复习法,以国家为核心,把课本的知识点串起来复习。方法三:主线复习法,政治常识有很多条主线贯穿全书,比如:民主主线(国体、政体、政党制度、民族政策等);经济主线(政治的基础是经济,所有的政治制度都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都是为我国的国家利益服务,落脚点均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阶级性主线(任何政治现象都有阶级性的);历史主线,(任何政治现象都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最后是全面的、辩证的方法分析政治现象等。
(3)必修三《文化生活》的复习方法。文化生活这部分知识的复习显得有些“乱”,对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复习。第一,从文化生活的整体内容来看,首先要明确内容设置的理由,即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在整体框架的统领下分析和研究具体内容,不断加深理解,提升能力。第二,围绕文化的作用是文化生活的主线和核心这一内容进行复习:第一单元是文化对社会、对民族的作用,文化对经济政治和综合国力的作用,文化对人的作用;第二单元是文化多样性的作用,如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的作用,文化交流传播的作用,传统文化的作用,外来文化的作用,文化创新的作用;第三单元是中华文化的作用,民族精神的作用;第四单元是坚持文化指导思想一元化的作用,发展大众文化的作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作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作用。第三,把握重点知识,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复习重点知识。第四,从规范答题方面进行复习。
(4)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的复习方法。从理论上把握知识容易,但要获得高分很难,因为知识点较为固定,试题较为灵活,考生理解起来比较难,所以不易得分。为此,我们可以用以下方法来复习。方法一:按照课本章节进行复习。方法二:按照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人生价值观这四部分内容来复习。方法三: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个角度来复习。方法四:列出不同的哲学观点,按照原理、方法论、反对什么、重大时事四个方面来复习。方法五:通过选择一些富有哲理的古诗词、漫画、名言警句等来复习。
教师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复习,是为了让学生有新鲜感,保持学习的热情,目的是让学生在全面系统地把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能力,从而取得好成绩。
5.善于总结,把握易错知识点
2014年全国课标Ⅱ卷政治试题有11道四选二的组合式选择题,其中第12、16、17、18、19、20、21、22、23题均有两个选项本身就是错误的,考生只要掌握了基础知识,不需要看任何材料就能够选出正确的答案,而考生的基础知识不牢是拉开成绩差距的主要原因。因此,考生要认真复习易错知识点。
(二)研究高考试题,突出重点知识,提升应变能力
1.研究近五年的高考试题,把握命题特点,做到学与考相结合
我们从近三年全国课标Ⅱ卷政治试题可以看出如下命题特点:第一,选择题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考生掌握了课本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获得高分就不难。第二,主观题考查经济生活的试题难度较大,既要求考生全面掌握课本知识,又要求灵活分析试题材料,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而哲学生活和政治生活、文化生活这部分内容的试题设问虽然明确,但是要有较高的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得高分不容易。第三,突出考查课本重、难点知识。
2.把握重点、难点和常考点
研究近五年的高考试题,便于考生更好地把握考试方向,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下面是近五年高考试题涉及的知识点及考试内容。
(1)《经济生活》。这部分内容主要考查第二、三、四单元,包括:个人就业、企业经营、政府的宏观调控;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党和国家的宏观政策(综合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产品质量、经济增长方式、效率与公平问题等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稳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对外开放。近五年考查过的知识主要有消费问题、企业的兼并重组、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及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措施和意义、收入分配(从存在的问题和措施两个角度进行考查)、企业成功的经验、城镇化的作用、贯彻科学发展观、消费的特点及作用。试题综合性较强,一般以表格题、图形题和材料题的形式出现,考查是什么并说明这样做的原因,或者如何解决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2015年高考注意国家宏观调控在解决经济问题中的作用,重点把握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科学发展观、影响价格的因素、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财政的作用、增加农民收入、农业地位作用、生产与消费关系、国际经济合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等。
(2)《政治生活》。这部分内容主要考查第二、三单元,设问主体明确,政府和人大、人大代表是高频考点。考过的主观题有政府的责任和职能、政府宗旨、原则以及行政问责的意义、人大代表和人大的职权及其作用、人大代表等。2015年要注意党的领导、国际关系、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依法治国、民族团结、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等,继续关注人大和政府,特别是政府的职能、责任、权力的行使与监督等考点。
(3)《文化生活》。这部分内容主要考查第一、二单元,比如:保护文化遗产;文化的作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的作用及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的传承和文化的交流;科技在传承中医药文化中的作用;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文化创新的途径。设问方式既有为什么又有怎么办。2015年高考考生要注意结合国家提高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的举措、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热点,注意文化与综合国力、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作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华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
(4)《生活与哲学》。这部分内容主要考查第二、三、四单元,其中辩证法这一内容相对较多,意识问题、认识问题、价值观问题、矛盾问题作为高频考点几乎每年都出现在客观题中。其余知识点包括: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联系,内外因,人生价值观,历史唯物主义,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辩证否定观、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观,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理想、实践、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价值等。设问方式一般是“运用××原理分析××问题”。2015年高考考生要注意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科学实验、发展观、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系统优化关系原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创新意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意识的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社会发展规律、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等内容。
nlc202309032233
3.明确时事重点,关注现实、民生和人生
政治是一门具有强烈时代性的学科,高考政治试题特别关注现实、民生和人生,绝不回避热点,2015年高考考生要注意以下时事政治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新的理论、新的观点)、改革开放35周年、海上丝绸之路、农业一号文件、经济转型升级、生态环保、扩大内需、新兴产业发展、农业问题、社会公平等。
(三)提高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审题能力和答题技巧的培养
1.客观题的判断与选择能力
(1)提升审材料和题干的能力。一是审题型,要明确是单项选择题、组合式选择题,还是正向选择题、逆向选择题;二是审题意,明确试题的指向性,不可断章取义;三是审范围,即试题属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哲学生活、文化生活的哪一个范畴;四是抓关键词,如范围关键词、内容关键词、形容词关键词、动词关键词等。
(2)提升审题肢的能力。一是采用排除法,先排除本身有错误的选项,然后排除与题意无关的选项;二是采取直接选择法,即从题干和选择项中直接选出正确的答案;三是用代入法,即把选项代入题干相应的地方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得出最佳的答案;四是用肯定法,即肯定本身无误并与题干要求相关的选项,如果还剩下两个相近的选项,就采用比较法选出最合题意的一项;五是采用求证法,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立场、观点和方法说明正、误之理由,确保答案正确;六是采用排除法,如果题干与题肢属于因果关系,那么就要弄清楚谁是因、谁是果,有无因果,无因果者排除,因果关系颠倒者排除,同义反复或者题目意思重复的排除。
2.主观题的判断与答题能力
(1)考生答题存在的问题。一是无法很好地分析材料和设问,搞不清楚解题的方向,盲目动笔,思维出现严重的偏差;二是不明确设问主体、活动及结果等信息,导致答题思路不清、方向不明;三是不懂抓题目材料的关键信息,也不懂与所学的知识对应起来;四是答案组织层次不清、条理不明,不会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角度,或者微观、宏观的角度组织答案;五是分析不够深入,不懂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和解答。
(2)提升主观题的答题能力。第一,加强审题,主观题的审题一定要先审问题,再审材料,这样有利于带着问题审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审问题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一审材料,二审范围,三审主体,四审角度,五审对象。试题材料的呈现方式有诗词、著作、漫画、图表等;试题范围包括三个方面即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哲学常识;主体即国家、企业、政府、党、公民、消费者、经营者等;审题的角度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对象就是要说清楚的问题。第二,对学生加强答题方法的指导。不同题型有不同的答题方法,题型一般分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类,而每一类试题的答题方法都不一样。通常原因试题一般可以从必要性和重要性两个角度来回答,必要性是“存在的问题、事物本身属性或规律的客观要求”,重要性即“作用、影响或意义”,从问题、要求、作用三个角度进行分析,然后整理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如果设问中有指向明确的“行为人”,考生在答题时还应当补充“这是‘行为人’职责”。比如提问“党和国家为什么如此重视就业问题”,设问中的“行为人”即党和国家,答题时除了回答“必要性”“重要性”,还应当补充:党这么做是由党的地位、性质、宗旨决定的;国家这么做是由国家的性质、国家机关职能、组织和活动的原则决定的。
(四)强化训练和测试,加强辅导和讲评
基础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前提,能力的形成体现在平时的练习中,因此,考生要加强训练,只有不断练习才能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笔者建议教师:每个星期对学生进行一次练习或测试;对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加强辅导,直至他们真正掌握基本知识点;对试卷进行筛选,将重点时事或新颖的试题进行整理后再发给学生进行练习;反复训练重难点知识,查缺补漏;重视试卷讲评,多角度分析试题,力求举一反三。
(责编 欧孔群)
全国策略 篇12
一、立足“双基”、夯实基础、构建知识体系
高考题目年年都有变化, 但考查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一直都没有变化。全国卷高考政治命题具有明显的“试题既关注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又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考查”的特点。学过的知识究竟有哪些?这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个很严峻的问题。我在复习中采取了如下做法:
以2015 年考纲中第四部分 《生活与哲学》 (三)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联系观考点知识的教学复习为例, 我是用如下方式给学生归纳和展示的, 教学中特别强调原理有哪些?观点是什么?对应的方法论意义是什么?课堂板书设计以原理名称、原理内容、方法论三部分逐一展现, 给学生以清晰完整的认知。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原理名称】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从宏观天体到微观粒子, 从无机界到有机界, 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 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原理名称】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 (1) 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 既不能被创造, 也不能被消灭。 (3) 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 改变事物的状态, 调整原有的联系, 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方法论】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 切忌主观随意性, 具体地分析事物间的联系。
【原理名称】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 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等。
【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 既要注重客观条件, 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 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 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原理名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1)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 整体统率着部分, 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2)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3)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应当树立全局观念, 立足整体, 统筹全局, 选择最佳方案, 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 搞好局部, 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原理名称】系统优化方法的原理。
【原理内容】 (1) 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2) 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3) 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 从整体出发, 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 统筹考虑, 优化组合, 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构建知识网络图, 便于揭示单元内各考点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分课时系统讲解相关知识, 有利于帮助学生夯实基础, 整合高频考点。
二、贴近生活、关注热点、培养人文精神
“身在校园, 心系天下”是青年学生的高尚情怀。“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 作为一名即将成年的高中生, 他们有着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 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热情。如何引导学生理性地认识分析问题又能保护他们的热情。为此在教学中我结合“全国卷高考政治试题命制以社会热点、焦点和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立意, 强调了基础性和应用性相结合、学科性和综合性相渗透, 寓能力考查于知识考查之中”这一命题特点, 在班级布置一项作业, 【即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本记录本, 每天坚持收看“新闻联播”“新闻30 分”或上政府网站, 留意国际、国内时事, 边看边动手摘抄记录重大事件, 每节课安排一名学生用2-3 分钟作新闻播报及事件分析。】
布置前我还担心学生会以时间紧为由拒绝, 但出乎意料的是学生们非常乐意地接受了这项作业。近半年的教学实践也有力的证明了, 课前2 分钟左右的时事分析环节的设置既锻炼了学生提取重要信息, 组织语言表达的能力, 也培养了学生关注身边生活实际, 了解省情、国情的人文意识。
三、研究真题、精讲精练、提升解题能力
高考真题卷由专家命题, 科学性强, 如客观题:难度适中, 规范性强, 主观题, 设问角度巧妙、设问间联系密切, 答案紧扣题意, 应用双基分析问题既全面又突出重点、逻辑性强, 特别是到了第三轮复习阶段 (高考前一个月左右) , 应告诫学生慎选或不再做新的模拟题, 但应该选做一些近3 年的高考真题, 以便进一步明确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和方式, 也可以检测一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在审题、解题的能力方面是否还有欠缺, 以便最后的复习巩固。
高考是备受学生、家长、社会关注的焦点, 提高高三复习课的有效性是每位高三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一线教师, 如何将教科研软任务硬做?我始终认为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 要勤于动脑动手, 勇于乐于进行教学研究, “有效复习、科学备考”一文就是我教学实践不成熟的心得体会, 请大家批评指正。
摘要:进入高三了, 不少学生一方面急切地想把成绩提高, 但另一方面却存在着对政治这门课不知道怎么学习, 更有甚者还产生了畏惧情绪, 心理压力很大。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焦虑, 进而提高学习效率、效益?
关键词:有效复习,科学备考,命题特点,复习策略
参考文献
[1]《2015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文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