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诊断

2024-06-23

磁共振诊断(共10篇)

磁共振诊断 篇1

本文就MRI在丘脑肿瘤的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讨论。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或外院手术的丘脑肿瘤患者35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所有参与调查研究的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并确诊为丘脑肿瘤[1]。3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9~67岁,平均年龄是(41.1±2.5)岁。患者的病程在5 d~1年,平均病程为(2.8±1.1)个月。根据患者肿瘤位置的不同可将其分两类,位于右侧的患者有19例,位于左侧的患者有16例。

患者的临床症状较多,按照其首发症状与主症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感觉障碍、运动障碍、颅内压升高、不自主运动等四个大的类别[2]。本文涉及的35例患者中,属于感觉障碍的有4例,临床表现为感觉麻木或者感觉异常;属于运动障碍的患者有10例,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肢体活动障碍、共济失调以及偏瘫;属于颅内压升高的患者有20例,主要临床表现是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以及视乳头水肿;属于不自主运动的患者1例,主要表现是患者无法自行控制肢体的活动。

1.2 检查方法:

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Verio的3.0 T超导型磁共振检查仪。扫描过程中选择头部线圈,对患者行矢状面、冠状面以及横断面的扫描。患者取仰卧位,行T1WI(TR/TE=250 ms/2.5 ms)和T2WI(TR/TE=9000 ms/94 ms)成像扫描,具体扫描参数设置为:层间隔0.9 mm、层厚3~4 mm,矩阵为256×256。

所有病例均给予静脉注射靶向对比剂Gd-DTPA作增强扫描,对比剂的注射计量为0.2 mL/kg。在需要的情况下,可以在后期对患者行DTI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扫描[3]。使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回波脉冲序列进行扫描,DTI的成像参数设定:层厚为2 mm,层间隔0 mm,矩阵112×112。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35患者患者经MRI诊断并按照组织病理分型对其分类,可见星形细胞瘤17例,生殖细胞瘤10例,转移瘤和室管膜瘤各3例,畸胎瘤和淋巴瘤各1例,其主要的分布位置见表1。

不同组织学分型的丘脑肿瘤的MRI影像学表现都有一定的特征。从表1中可见,星形细胞瘤的发生位置以背侧丘脑和上丘脑为主。等级不同T1WI和T2WI的表现不同。6例Ⅰ级和Ⅱ级的患者,其T1WI的表现多为低信号,T2WI则多表现为高信号,且周边水肿程度较轻。对患者行增强扫描之后,主要表现为轻度增强。11例Ⅲ级和Ⅳ级患者T1W和T2WI的信号高低与Ⅰ、Ⅱ级患者相同,但信号表现不均匀,且T2W的信号周围的水肿程度扩大;经增强扫描,强化明显。

10例生殖细胞瘤的患者,肿瘤的发生位置同样以背侧丘脑和上丘脑(近松果体区)为主,经MRI扫描,T1WI主要表现为等低信号,T2WI则表现为不均匀的高信号。经增强扫描后,中度强化,无明显的占位效应。

转移瘤多发于背侧丘脑,MRI表现为长T1、长T2的类圆形信号改变,增强扫描后表现为小环形强化,无显著占位效应轻。

室管膜瘤3例,T1WI表现为低信号,T2WI表现为高信号,且水肿范围大,经强化扫描显示强化不均匀,且有显著的占位效应。

畸胎瘤和淋巴瘤各1例,均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的特点,强化明显。

3讨论

丘脑肿瘤是颅脑肿瘤的一种,发病率占到所有颅脑肿瘤患病人数的1%[4]。由于丘脑在脑部结构中的位置较深[5],且肿瘤的组织病理学分型比较多,因而在治疗方法的选择上需要进行综合考虑。加之,丘脑周围的核团丰富,与许多重要的神经纤维束之间的关系都比较密切,虽然手术治疗的肿瘤清除效果更好,但是全切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致死率和致残率也比较高[6],这就需要在确定丘脑肿瘤的分型和病灶详细情况之后才能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医疗诊断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本文对确诊为丘脑肿瘤的患者行磁共振扫描,可见发病类型最多的是星形细胞瘤和生殖细胞瘤。在临床鉴别的过程中,以囊性星形细胞瘤和囊性生殖细胞瘤的鉴别为主。二者的发生位置接近,通常囊性星形细胞瘤的出血、囊变坏死都比较多见,但是钙化率较低,MRI诊断可见病灶周边有较为明显的水肿且占位效应十分显著;而囊性生殖细胞瘤临床上多见偏瘫、智力或行为异常的症状,且检查中多可见肿瘤的弥漫性生长,占位效应轻,出血少但钙化率高。

总之,磁共振成像技术应用于丘脑肿瘤的诊断中能够清晰地显示病变的位置、范围等,为疾病的临床准确诊断、鉴别与合理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研究探讨磁共振在丘脑肿瘤的临床诊断中的临床影像学表现以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或外院手术病理证实的丘脑肿瘤患者35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和磁共振诊断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本组35患者患者经MRI诊断并按照组织病理分型对其分类,可见星形细胞瘤17例,多发于背侧丘脑及上丘脑,Ⅰ级、Ⅱ级强化较轻,Ⅲ级、Ⅳ级强化显著;生殖细胞瘤10例,多发于背侧丘脑和上丘脑,中度强化,无明显的占位效应;3例转移瘤呈小环形强化,无显著占位效应;室管膜瘤有占位效应;畸胎瘤和淋巴瘤各1例,强化明显。结论 磁共振成像技术应用于丘脑肿瘤的诊断中能够清晰地显示病变的位置、范围等,为疾病的临床准确诊断与合理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关键词:丘脑肿瘤,磁共振诊断,临床鉴别

参考文献

[1]廖可立,王汉东,史继新,等.丘脑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0,15(11):641-642.

[2]刘国清,黄信华,许乙凯,等.丘脑肿瘤的核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7,27(9):1441-1442.

[3]黄信华,许乙凯,吴元魁,等.丘脑肿瘤的MRI鉴别诊断[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8,27(2):151-153.

[4]史继新,杭春华,潘云曦,等.丘脑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J].西部医学,2010,22(10):1825-1826.

[5]朱剑波.核磁共振在丘脑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1,9(6):435-436.

[6]林晓风,余汉辉,李炎稳,等.弥散张量成像对丘脑肿瘤手术的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1,16(5):274-275.

磁共振诊断 篇2

笔者自2009年起从事核磁共振机的操机及诊断阅片工作以来,一直在注意总结关于MR平扫对膝关节损伤的诊断意义的经验。作为基层医疗单位的辅助科室,我院MRI室内有一台GE 0.35T的低场磁共振机。本文系统性回顾分析2009年3月至2013年4月笔者值班期间诊断的膝关节损伤病例598例,其中237例X光片及CT检查结果阴性而MR平扫结果阳性。本次经验总结的研究对象就是这237例由低场磁共振扫描确诊(X光片、CT未见阳性结果)的病历资料。对其影像学及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样本对象

选取2000年3月至2013年4月笔者操机诊断的237例X线、CT诊断阴性,低场磁共振扫描结果阳性的膝关节损伤患者。对其影像资料方面的研究分析。

本组患者男130例,女107例;年龄在13岁到81岁之间,平均48.2岁;所有患者均有明显的外伤史,且有关节肿痛等的临床症状。行MRI之前或者之后均進行了CT及X线检查而未见阳性影像学结果。

1.2 检查方法

选用型号 GE 0.35T 的永磁型开放式磁共振机。嘱患者取平卧位,将患侧膝置于膝关节正交线圈,呈15度到20度的外旋位状态,常规扫描矢状位、矢状位短TI脂肪抑制术、冠状位,必要时扫描横断位。

扫描参数如下:T1WI SE TR/TE=364 ms/16ms;T2WI FSE TR/TE=3200 ms/87 ms;T2WI STIR TR/TE=3800 ms/42.2 ms; T2WI CRE TR/TE=340ms/12ms。

2 结果

对研究对象的结果进行汇总如下。11例为髌骨骨折,35例为胫骨平台骨折,37例为股骨远端骨折,50例为膝关节骨挫伤,20例为交叉韧带附着区受间接外力引起的撕脱性骨折。12例为外侧副韧带损伤,21例为内侧副韧带损伤。87例有半月板损伤,内、外侧半月板损伤分别为57例几30例。20例为交叉韧带附着处的撕脱骨折中前、后交叉韧带撕裂分别为13例和7例。

3讨论

膝关节是人体中相对较大的关节,其结构复杂,主要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髌骨,半月板,交叉韧带以及周围的肌肉肌腱组织构成,膝关节损伤一般为前交叉韧带损伤和半月板损伤,根据信号的形态判断半月板损伤可分为3级。I级信号异常多为半月板退变所致,采用关节镜检查时发现患者并无半月板撕裂,半月板组织内见局限性增高信号影,并无实际的临床诊断意义[1]。II级和III级信号异常多为有外伤史患者,一般诊断为半月板撕裂。当半月板出现退变或者撕裂时.在MRI上表现为平形,斜形不规则异常信号,主要表现为TIWI,T2WI表现为高强度,主要因为退变区内黏多糖成分增加,异常信号达到远端关节面是诊断撕裂伤的重要依据,然而,在检查序列中,常规TIWI、T2WI并不十分敏感,需常规加做T2FFE序列以提高检测的精准性,在该序列中,半月板损伤可表现为更强的高信号[2]。

MRI是诊断半月板损伤的重要影像技术,对软组织有很高的分辨率,并且可以多平面、多参数成像,与x片及CT相比有显著的优势,其与关节镜的相互补充能够发挥最佳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膝关节损伤患者以前交叉韧带损伤和撕裂多见,半后交叉韧带撕裂并不多见,主要原因是后交叉韧带较为粗大,非暴力伤不易撕裂口,MRI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准确性达到95%左右,是诊断韧带损伤的重要手段。正常情况下关节韧带在序列上均表现为低信号,当前交叉韧带部分性撕裂时,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边缘增粗不规则,但是韧带连续性存在。当韧带完全撕裂时表现为边缘明显增粗和扭曲或者附着处出现团块影,韧带连续性部分或完全中断[3]。

MRI可以观察X片和CT片上无法显示的细微骨折,它可以显示轻微的骨挫伤[1],骨挫伤的基本病理变化为骨小梁骨折,伴有软组织出血、水肿,而相应的骨皮质正常,一般X线平片、CT检查结果正常, 而MRI检查表现为局限性或者弥漫性异常信号影,无明显骨折线,其信号变化为TIWI信号减低,T2W2信号增高[3]。

综上所述,MRI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可以多方位,多参数,多序列成像,与CT和X线相比具有较强的优势,其对膝关节的诊断和鉴别以及对疾病的预后估计有着举足轻重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闫瑞芳, 李玉侠, 韩东明, 等. MRI诊断55例膝关节损伤的临床分析[J]. 重庆医学, 2013,42(2):154-155, 159.

[2]张亚林, 房文皓, 罗伟, 等. 膝关节损伤的MRI诊断[J].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2,28(2):237-239.

磁共振诊断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07年1月至2012年8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中枢神经细胞瘤的患者15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8例,年龄21~58岁,平均为36.7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视物模糊等颅内高压症状。病程在2~16个月,平均病程为7.5月。

1.2 检查方法:

MRI检查采用Philips公司1.5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全组15例均行磁共振(MR)T1WI、T2W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横断面平扫,T1WI序列TR 450 ms,TE 15ms,层厚为5 mm,层间距1.0 mm,矩阵256×256;T2WI序列TR 4800 ms,TE 90 ms,层厚为5 mm,层间距1.0 mm,矩阵256×256;DWI采用SE-EPI序列TR 5000 ms,TE 100 ms,b=0、1000,层厚为5 mm,层间距1.0 mm,矩阵256×256。MRI增强扫描采用钆喷酸葡胺注射液(Gd-DTPA)0.2 m L/kg,肘静脉2 m L/s注射后,行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T1WI扫描。

2 结果

15例肿瘤均位于侧脑室透明隔靠近室间孔处,其中7例位于右侧侧脑室,4例位于左侧侧脑室,4例跨透明隔向两侧侧脑室生长。15例肿瘤均与透明隔关系紧密;6例同侧脑室明显扩大,9例双侧脑室扩大;11例肿瘤位于一侧侧脑室者,可见透明隔明显受压向对侧移位。肿瘤呈类圆形或不规则状,边界清楚,可见不同程度分叶。肿瘤大小(左右径×前后径×上下径):最大者约42 mm×56 mm×35 mm,最小者约16mm×23 mm×21 mm,平均约为33 mm×39 mm×25 mm。

肿瘤信号不均,实质部分T1WI呈等信号(图1),T2WI呈等或高信号(图2),图像呈等或高信号(图3),ADC图呈低信号。15例肿瘤内均可见大小不等囊变区,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图像低信号、ADC图高信号。3例肿瘤边缘可见流空血管影,1例瘤内可见小片状T1WI高信号出血灶。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均见轻度至明显强化(图4),囊变坏死区不强化,所有肿瘤内均见不同程度囊变。其中8例病灶内见多发小囊变区,囊变之间的间隔明显强化而呈“蜂窝状”改变。3例肿瘤边缘血管影明显强化。

3讨论

中枢神经细胞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分化程度较高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属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Ⅱ级[2]。好发于侧脑室内,多起源于透明隔和侧脑室旁残余的胚胎性基质,肿瘤细胞分化介于神经节细胞和神经母细胞之间,以室间孔附近多见,也可累及胼胝体、穹隆和丘脑等。早期临床症状较轻微,肿瘤堵塞脑脊液循环通路时,可引起梗阻性脑积水导致颅内压升高,表现为明显的头痛、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和共济失调等。本组病例均位于侧脑室室间孔附近,表现为头痛、呕吐、视物模糊等颅内高压症状,与文献[3]报道一致。

中枢神经细胞瘤好发部位比较特异,MRI表现有一定特点。肿瘤生长缓慢,发现时一般较大,边缘不规则多呈不同程度分叶状,边界清晰,主要见于侧脑室前部,以宽基底与透明隔相连且分界不清,多位于一侧侧脑室,肿瘤亦可跨越透明隔生长于双侧侧脑室[4]。

本组15例中7例位于右侧侧脑室,4例位于左侧侧脑室,4例跨透明隔向两侧侧脑室生长。侧脑室内的中枢神经细胞瘤多为囊实混合性[5],完全实性肿瘤少见,部分肿瘤可见血管流空、钙化或出血等。肿瘤实质部分T1WI多呈等低信号,T2WI呈等或高信号;囊变区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更高信号。本组所有肿瘤均为囊实性病灶,病灶内可见不同程度囊变坏死。

本组结果显示肿瘤实性部分图像呈等或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该表现与其病理学特征有关,光镜下肿瘤由大小均匀的密集簇状排列的小圆形细胞构成,细胞簇间可见呈片状分布的无细胞核的神经元纤维基质网及呈枝芽状的血管,肿瘤细胞间组织液少,而被血管分支和纤维基质分隔成团状[6],导致肿瘤内水分子弥散受限,DWI呈高信号。中枢神经细胞瘤血供较丰富,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多呈轻度至明显强化,肿瘤内部或边缘可见大小不一的多发囊变区不强化,囊变之间可见细网状分隔而酷似“蜂窝”状或“丝瓜瓤”样改变[7],是其特征性表现。本组15例肿瘤增强后均出现轻度至明显强化,8例肿瘤呈“蜂窝状”改变,3例肿瘤可见强化的血管影。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MRI表现虽具有一些特点,还需与其他好发于侧脑室的肿瘤如室管膜瘤、脉络丛乳头状瘤、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等相鉴别[8],结合患者的发病部位、年龄、影像学表现对其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室管膜瘤:多见于儿童,90%位于第四脑室,40%位于幕上,发生于侧脑室者侧脑室三角区较常见,沿脑室塑形生长,常有出血和囊变增强后呈不均匀显著强化。脉络丛乳头状瘤:好发于侧脑室三角区和第四脑室,前者多见于儿童,后者多见于成人;表面分叶呈多个乳头状实质性肿块,增强后明显强化,因过多产生脑脊液而导致交通性脑积水[9]。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与结节性硬化有关,多见于20岁以下,好发于室间孔附近,边缘清楚,信号较均匀,增强后呈较显著均匀强化。

综上所述,尽管中枢神经细胞瘤的发病率较低,但该肿瘤大多数行手术切除后复发率低,预后良好,术前明确诊断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价值。因此,对于发生在侧脑室室间孔附近的肿瘤,应仔细分析其MRI表现特点,考虑到中枢神经细胞瘤的诊断。

参考文献

[1]Schmidt MH,Gottfried ON,von Koch CS,et al.Central neurocy-toma:a review.J Neurooncol,2004,66(3):377-384.

[2]程华,戴建平,李少武,等.中枢神经细胞瘤的影像学研究.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5,16(10):541-543.

[3]Chen CM,Chen KH,Jung SM,et al.Central neurocytoma:9case series and review.Surg Neurol,2008,70(2):204-209.

[4]Beltrán-Marín M,Riaguas-Almenara A,Mazas-Artasona LV,et al.Central neurocytoma:findings from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computerised tomography.Rev Neurol,2009,49(7):383-384.

[5]杨家斐,余新光,胡淼淼,等.中枢神经细胞瘤的磁共振影像学分析.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8,13(5):261-263.

[6]Jaiswal S,Vij M,Rajput D,et al.A clinicopathological,immuno-histochemical and neuroradiological study of eight patients with central neurocytoma.J Clin Neurosci,2011,18(3):334-339.

[7]Peltier J,Baroncini M,Le Gars D,et al.Central neurocytomas of the lateral ventricle.A series of35cases with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Neurochirurgie,2011,57(4-6):215-219.

[8]Rades D,Fehlauer F.Treatment options for central neurocytoma.Neurology,2002,59(8):1268-1270.

磁共振诊断 篇4

关键词 中耳乳突炎 并发症 肥厚性硬脑膜炎 磁共振成像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243

肥厚性硬脑膜炎(HCP)临床较少见,属中枢神经系统慢性无菌性炎症,常继发于中耳乳突炎[1],病理主要表现为硬脑膜的纤维性增生及炎性反应,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表现头痛、恶心、呕吐及颅神经损伤症状。国内文献报道较少,随着磁共振技术的发展,报道有增多趋势,收治耳源性HCP患者6例,以探讨其磁共振表现。

资料与方法

2005~2011年收治耳源性HIP患者6例,男4例,女2例,年龄22~59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及中耳乳突炎症状,其中1例伴有视力下降,1例伴有伸舌左偏,6例均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史0.5~30年,实验室检查脑脊液均正常。临床给予激素、抗生素等治疗后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

使用GE Signa EXCITE 1.5T磁共振成像仪,6例均行平扫及增强检查,平扫序列:FRFSE-XL(TR 4840ms/TE 112.3ms),T2Flair(TR 8429ms/TE 136ms/TI 2106ms),T1Flair(TR 1922ms/TE 23.6ms/TI 720ms);增强序列:SE(TR 460ms/TE 14ms)。便用磁显葡胺(20ml/瓶)对比剂,用法:0.2ml/kg静注。

结果

MRI平扫:3例颞叶底部脑沟、脑池消失,T1WI脑沟内呈低信号影,与皮质无分界,白质信号正常,T2WI上呈条片状高信号(如图①),与皮质分界欠清楚,T2Flair高信号更明显;矢状位上6例均可见一侧颅底硬脑膜及小脑膜增厚,以脑干前方、桥小脑角区脑膜增厚明显,以T1WI显示较清楚,呈等或略低信号,T1WI因脑脊液掩盖,显示不清,T2Flair显示为略高信号影(如图②)。

增强扫描:中后颅窝底及小脑幕弥漫性显著强化,脑膜增厚程度不一,中颅窝底脑膜最厚3例,桥小脑角区最厚2例,小脑幕前端最厚1例,矢状位上小脑膜均呈前端最厚,后端最薄表现,5例见分层征象,呈“夹心饼”征,其中3例“饼心”呈相对低信号,上层与中颅窝底相连续,2例“饼心”中间强化最明显,呈最高信号(如图③),1例无分层呈均匀强化,颅底脑膜强化均匀,增厚明显处亦见“夹心饼”征。2例在T2Flair上显示单侧乙状窦信号增高,增强呈明显强化(如图④)。

中耳乳突炎表现:平扫T2WI呈单侧(5例)或双侧(1例)蜂窝状高信号,T1WI上呈等或略高信号,增强明显强化。

MRI诊断:3例右侧中耳乳突炎合并同侧HCP,其中2例伴发右侧乙状窦栓塞;2例左侧中耳炎合并同侧HCP;1例双侧中耳乳突炎合并右侧HCP。

讨论

急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可并发颅内多种病变,HCP是严重并发症之一,临床上和其他并发症表现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中耳乳突炎症状、颅内压增高症状及颅神经症状。临床中HCP常因误诊而延误病情,确诊时常硬脑膜已弥漫增厚。本组6例硬脑膜增厚较广泛,均因早期未引起足够重视,行CT平扫检查时又因颅底伪影显示较差[2],造成漏诊。

巖骨呈尖端向内的三角形结构,内充满蜂窝状气房,当气房发生化脓性感染时,脓液如能引流致乳突窦或鼓室,则预后较好,一般不易并发颅内病变,如引流不畅感染突破岩骨向其前后发展,则会引起硬膜外脓肿、硬脑膜炎、软脑膜炎、脑内脓肿等颅内并发症。HCP是因硬脑膜刺激后发生纤维性增生及炎性反应、肉芽组织形成等,造成硬脑膜增厚,可引起颅内压增高,脑组织水肿,因中后颅窝有多条颅神经穿过硬膜脑,常可引起Ⅱ~Ⅷ颅神经损害[3],本组有2例表现为Ⅱ、Ⅲ、Ⅶ颅神经损伤症状,由于硬脑膜增厚,可并发静脉窦闭塞,以乙状窦和直窦较常见,本组有2例出现右侧乙状窦闭塞,但未见明显静脉性水肿表现。

磁共振检查具有无骨髂伪影,可见多方位,多参数检查等优点,高场强磁共振检查甚至能清楚显示颅神经的解剖结构,与CT相比显示颅底结构具有明显优势。本组病例均进行了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并同时行横、矢、冠三方位检查,结果显示T1WI和T2Flair序列平扫部分病变,以T1WI增强检查最佳,矢状位显示最为直观,小脑幕可见特异性征象,本组5例可见“夹心饼”征,此征象可见能与纤维性增生及肉芽组织形成有关。

耳源性HCP的鉴别诊断:①中后颅窝底及小脑幕脑膜瘤:一般呈局限性肿块,仅肿瘤周围脑膜增厚,并不伴中耳乳突炎,呈等T1等T2信号,T2WI上肿块周围可见环状脑脊液征象,增强可见“鼠尾”征,易与HCP鉴别。②脑膜转移瘤:脑膜增厚不均匀,强化亦不均匀,无HCP表现的“夹心饼”征,可以多发,硬脑膜呈多发不连续增厚,可伴有邻近骨质破坏表现,患者可有肿瘤病史,而无中耳乳突炎病史,无中耳乳突炎影像表现。③软脑膜炎:临床上表现与HCP无法临鉴别,磁共振表现为弥漫软脑膜增厚,而硬脑膜无增厚,平扫常见脑组织水肿表现,也可见颅底脑池闭塞,增强可见软脑膜呈弥漫性线状显著强化,磁共振检查易与HCP鉴别。

总之,磁共振在HCP的检查中具有明显优势,当中耳乳突炎患者临床可疑HCP时,应首选MRI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参考文献

1 de Dues-Silva L,Zanardi Vd VdeA,et al.Hypertrophic pachymeningitis:case report [J].Arq Neuropsiquiatr,2003,61:107-111.

2 张忻宇,隋庆兰.耳源性肥厚性硬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和CT、MRI特点[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7,23(3):370-373.

3 黄光,刘兴洲.特发性肥厚性硬脑膜炎[J].中华内科杂志,2006,45(1):67-68.

图① T2WI图像,左侧颞叶长T2信号(小箭头示)。图② T2Fair图像,右侧桥小脑角区硬膜呈等信号。图③ 矢状T1WI增强图像,小脑幕呈“夹心饼”征。图④ T1WI增强图像,右侧乙状窦闭塞。

肌肉骨骼磁共振成像诊断 篇5

(高元桂张爱莲程流泉主编2013年1月出版)

本书共计180多万字、MR图像2636帧, 分11章, 第1章介绍磁共振成像的物理基础和与肌肉、骨骼有关的磁共振成像技术新进展。其中6章为骨盆、髋关节和大腿, 膝关节, 小腿、踝和足, 肩关节和上臂, 肘关节和前臂以及腕关节和手。该部分内容主要介绍这六个部位的肌肉、肌腱、韧带、软骨和关节囊的正常MRI表现, 这些微细解剖结构和组织的外伤和与运动有关病变的MRI表现和诊断。关节镜和微创外科的迅猛发展, 希望影像学清晰地显示上述微细解剖结构的正常表现和病变。而在各种影像学方法中, 只有MRI能满足上述要求。另有4章讲述骨和软组织肿瘤、感染、关节病变和骨髓病变。本书体现了肌肉、骨骼磁共振成像诊断和技术国内外新进展, 图文并茂, 实用性强。适合于从事影像学诊断的专业人员、临床医师及医学院校师生学习参考。本书定价:398.00元;书号:978-7-5091-6323-8。

肌肉骨骼磁共振成像诊断 篇6

(高元桂张爱莲程流泉主编2013年1月出版)

本书共计180多万字、MR图像2636帧, 分11章, 第1章介绍磁共振成像的物理基础和与肌肉、骨骼有关的磁共振成像技术新进展。其中6章为骨盆、髋关节和大腿, 膝关节, 小腿、踝和足, 肩关节和上臂, 肘关节和前臂以及腕关节和手。该部分内容主要介绍这六个部位的肌肉、肌腱、韧带、软骨和关节囊的正常MRI表现, 这些微细解剖结构和组织的外伤和与运动有关病变的MRI表现和诊断。关节镜和微创外科的迅猛发展, 希望影像学清晰地显示上述微细解剖结构的正常表现和病变。而在各种影像学方法中, 只有MRI能满足上述要求。另有4章讲述骨和软组织肿瘤、感染、关节病变和骨髓病变。本书体现了肌肉、骨骼磁共振成像诊断和技术国内外新进展, 图文并茂, 实用性强。适合于从事影像学诊断的专业人员、临床医师及医学院校师生学习参考。本书定价:398.00元;书号:978-7-5091-6323-8。

全国新华书店和医学专业出版社有售。为方便读者购买, 出版社可以邮购。邮购联系人:王兰, 电话:01051927252。

肌肉骨骼磁共振成像诊断 篇7

(高元桂 张爱莲 程流泉 主编 2013年1月出版)

本书共计180多万字、MR图像2636帧, 分11章, 第1章介绍磁共振成像的物理基础和与肌肉、骨骼有关的磁共振成像技术新进展。其中6章为骨盆、髋关节和大腿, 膝关节, 小腿、踝和足, 肩关节和上臂, 肘关节和前臂以及腕关节和手。该部分内容主要介绍这六个部位的肌肉、肌腱、韧带、软骨和关节囊的正常MRI表现, 这些微细解剖结构和组织的外伤和与运动有关病变的MRI表现和诊断。关节镜和微创外科的迅猛发展, 希望影像学清晰地显示上述微细解剖结构的正常表现和病变。而在各种影像学方法中, 只有MRI能满足上述要求。另有4章讲述骨和软组织肿瘤、感染、关节病变和骨髓病变。本书体现了肌肉、骨骼磁共振成像诊断和技术国内外新进展, 图文并茂, 实用性强。适合于从事影像学诊断的专业人员、临床医师及医学院校师生学习参考。本书定价:398.00元;书号:978-7-5091-6323-8。

全国新华书店和医学专业出版社有售。为方便读者购买, 出版社可以邮购。邮购联系人:王兰, 电话:010-51927252。

肌肉骨骼磁共振成像诊断 篇8

本书共计180多万字、MR图像2636帧, 分11章, 第1章介绍磁共振成像的物理基础和与肌肉、骨骼有关的磁共振成像技术新进展。其中6章为骨盆、髋关节和大腿, 膝关节, 小腿、踝和足, 肩关节和上臂, 肘关节和前臂以及腕关节和手。该部分内容主要介绍这六个部位的肌肉、肌腱、韧带、软骨和关节囊的正常MRI表现, 这些微细解剖结构和组织的外伤和与运动有关病变的MRI表现和诊断。关节镜和微创外科的迅猛发展, 希望影像学清晰地显示上述微细解剖结构的正常表现和病变。而在各种影像学方法中, 只有MRI能满足上述要求。另有4章讲述骨和软组织肿瘤、感染、关节病变和骨髓病变。本书体现了肌肉、骨骼磁共振成像诊断和技术国内外新进展, 图文并茂, 实用性强。适合于从事影像学诊断的专业人员、临床医师及医学院校师生学习参考。本书定价:398.00元;书号:978-7-5091-6323-8。

全国新华书店和医学专业出版社有售。为方便读者购买, 出版社可以邮购。邮购联系人:王兰, 电话:010-51927252。

磁共振诊断 篇9

【关键词】 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前列腺癌;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4-0010-02

前列腺癌作为老年人的常见病,随着国人人均寿命延长发病率显著升高,早期发现及早期治疗对于前列腺癌的预后有重要影响[1]。同时,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提供了更加好的技术手段,前列腺特殊的组织结构及稳定的毗邻环境使3. O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这项先进技术得以完美应用;前列腺癌中的自由水分子扩散受阻明显,其表观扩散系数(ADC)会相应下降[2];3. OT磁共振成像对前列腺疾病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尤其对前列腺癌能够进行准确的分期,对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总结了76例前列腺增生((BPH)和前列腺癌患者的磁共振DWI及表现扩散系数(ADC)值资料,探讨DWI在前列腺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行磁共振(MR)扫描的33例前列腺癌及43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磁共振图像,76例病例均经穿刺活体组织检查及手术病理证实。所有患者MR扫描后取得病理结果不超过1个月。前列腺癌患者年龄65-81岁,平均年龄(72士2)岁,前列腺增生患者年龄60-76岁,平均年龄(70士3)岁。

1.2 检查方法

采用西门子3.0 T Verio机型16通道腹部相控阵线圈覆盖盆腔区域,患者适度充盈膀胱,扫描范围包含前列腺及精囊腺,行常规磁共振平扫+弥散加权成像(DWI)扫描,常规扫描序列包括小范围前列腺轴位T1, T2,T2+压脂,大盆腔矢状位T2,大盆腔冠状位T2+压脂。T1WI:重复时间(TR)/回波时间(TE):500 mA/11 mA,T2WI:4600 mA/123 mA,矩阵:256x256,NEX=3,FOV=250 mm,层厚4 mm,层距1 mm,压脂采用反转恢复及频率饱合相结合的SPAIR技术。DWI采用轴位单次激发自旋平面回波成像。b值取0,300,800 s/mm?, ADC图为DWI序列计算机自动计算生成。

1.3 病理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均有穿刺活检及手术病理切片结果,以病理标准记录癌结节及增生结节的情况。

1.4 图像处理方法

结合病理结果,在磁共振工作站上DWI序列及自动生成得到的ADC图上对癌结节及增生结节进行分析,记录ADC值。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前列腺癌结节区,增生结节区所得到的ADC测量值进行分析,分别计算前列腺癌组和BPH组的ADC平均值,以 ±s 表示,采用方差检验,再行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理及影像结果

76例前列腺病变患者均经病理穿刺及根治术后大病理证实,其中BPH 43例,前列腺外周带在DWI上信号均匀,中央腺体信号不均,大部分基质增生区信号略高于腺体增生区;ADC图信噪比强于DWI,外周带与中央带分界清楚,外周带信号高于中央腺体,基质增生区信号强度略低于腺体增生区。前列腺癌33例,癌结节共有42个,均表现为T2WI上的低信号灶,边缘欠清晰,其内信号欠均匀;中心坏死结节13个,癌灶位于外周带25例,位于中央带5例,外周带及中央带均有病灶3例,骨转移17例,盆腔淋巴结转移10例,突破包膜19例,侵犯精囊腺及膀膀胱16例,癌灶在DWI序列表现为不同程度高信号,于ADC图上呈低信号,可以直观显示肿瘤范围。受累的精囊、转移淋巴结和骨转移灶,在DWI上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

2.2 ADC值分析结果

对增生组及癌组行方差齐性检验,证实2组总体方差相同,然后对2组通过t检验分析癌区与增生区结节的ADC值差异,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区ADC值低于增生区,癌区ADC值约为(0.62士0.18)×10-?㎜?/s,增生区ADC值约(1.43士0.14)×10-?㎜?/s。

3讨论

3.1 DWI序列的特点

DWI是目前唯一可无创反映活体组织内水分子扩散的功能成像方法[3],通常称作弥散加权成像,它采用EPI成像方法,EPI在频率编码方向上采用一系列反向梯度,在单次激发后产生多个回波信号,对每个回波信号进行相位编码,然后填充到相应的K空间,与快速自旋回波比较相同之处是一个TR间期内获得多个回波信号,每个信号相位编码后填充一条K空间,不同之处是回波产生的方法[4]。EPI采用梯度回波,产生快,省时,快速自旋回波用1800聚焦脉冲产生回波,相对时间长。DWI序列成像时间短,不需要用自肠内线圈,患者耐受程度好,无需造影剂,不存在患者过敏问题及肾功能不良的影响,后处理及相关测量简单易行。

3.2 ADC值的原理

ADC图是根据DWI序列自动计算出来的图像,ADC值高反映了水分子的扩散能力强,ADC值低反映了水分子的扩散能力弱,ADC值主要反映了细胞密度及血流状态[5],前列腺癌肿瘤细胞增加迅速,排列紧密,内部结构明显改变,新生肿瘤血管密度明显升高,新生血管密度增加及细胞的高密度会导致高血流[6],而ADC值自接反映了由于高血流及高细胞密度所致的自由水扩散受限,在DWI序列中b值越高则更贴近弥散的真实状态[7],图像的T2加权成分就越少,癌灶表现为高信号灶,相应ADC值下降,癌区的ADC值低于增生结节的ADC值。不同厂家不同场强的机器,所使用的参数设置不同均可能使前列腺癌的实际ADC值与本组研究不同。

3.3 DWI和ADC对前列腺疾病的鉴别诊断

前列腺外周带和中央腺体的腺泡与导管的形态、分布不同,间质比例不等,腺上皮细胞的大小、形态也存在差异。因此,两者的水分了扩散也会不同,表现在DWI和ADC图上即为信号的差别。本研究中的BPH病例外周带在DWl上信号均匀,与基质增生区信号相似,在ADC图上信号高于中央腺体,中央腺体区在ADC图上信号欠均匀,基质增生区的DWI信号较腺体增生区略高,ADC图上信号略低,但部分腺体增生DWI信号高于基质增生,考虑可能与穿透效应有关[8]。前列腺癌的ADC值与其细胞密度及恶性程度有很高的相关性,通常高度恶性肿瘤细胞密度较高,ADC值低。细胞密度越大、高核浆比和细胞外液减少都可能是恶性肿瘤水扩散受限致使ADC值减低的因素。本研究发现前列腺癌均表现为DWI高信号,ADC图低信号,约有23%的前列腺癌起源于中央腺体,应用常规MRI扫描误诊率高,因为中央腺体增生的病理变化大,MRI信号多不均匀,常规MRI难以从增生的中央腺体中分辨出前列腺癌病灶,中央腺体内前列腺癌的ADC值低于非癌组织兴趣区。前列腺癌水扩散运动受限的原因可能与前列腺癌组织过度增生,取代了富含水分了的腺泡结构有关。另外,前列腺癌细胞浆、细胞器增大、胞质减少、核浆比升高,可能是水分了扩散受限的另一原因。

前列腺癌多数起源于外周带,小部分起源于中央带,多数为多发病灶[9],外周带及中央带病灶于T2WI上表现为斑片状及结节状低信号灶,但是前列腺炎、疲痕、前列腺增生、纤维化、放射治疗后改变等均可在T2WI上表现为低信号灶,仅靠常规序列难以鉴别,但无论癌灶位于中央带或外周带,其ADC值均明显下降,而炎症、增生、疲痕、纤维化、放射治疗后改变的ADC值均较前列腺癌灶高。通过常规3.0T磁共振扫描结合DWI及ADC值的测量能更准确地诊断前列腺癌。

参考文献:

[1]顾方六.现代前列腺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291.

[2]王希明,自人驹,赵新.扩散加权成像鉴别前列腺癌及良胜前列腺增生的价值. 中华放射学杂志[J],2006. 40 (7) : 690-694.

[3]任静,宦怡.常英娟,等.DWI在正常前列腺及前列腺疾病的初步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7. 23(5):748-751.

[4]郭雪梅,王霄英,吴冰,等.前列腺外周带癌扩散加权成像诊断标准[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9. 25(7):1235-1238.

[5]王霄英.中国前列腺癌的MR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6. 40(7):677.

[6]刘金刚,王锡臻,王滨,等.MR扩散加权成像评估前列腺癌细胞密度的应用价值[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08. 31(4):221-223.

[7]李世杰,王金坤,王佳,等.高h值DWI对前列腺癌和前列腺炎的鉴别诊断价值[J].中U学影像学杂志,2012.20 (12):887-889

[8]李飞宇,工宵英,许玉峰.良性前列腺增生的ADC值定量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7,23:661-663.

[9]Hom JJ.coakley FV.Simkp JP, et al. High-grade prostat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in patients with prostate cancer: MR and MR spectroscopic imaging features-initial experience[J]. Ra

肌肉骨骼磁共振成像诊断 篇10

本书共计180多万字、MR图像2636帧, 分11章, 第1章介绍磁共振成像的物理基础和与肌肉、骨骼有关的磁共振成像技术新进展。其中6章为骨盆、髋关节和大腿, 膝关节, 小腿、踝和足, 肩关节和上臂, 肘关节和前臂以及腕关节和手。该部分内容主要介绍这六个部位的肌肉、肌腱、韧带、软骨和关节囊的正常MRI表现, 这些微细解剖结构和组织的外伤和与运动有关病变的MRI表现和诊断。关节镜和微创外科的迅猛发展, 希望影像学清晰地显示上述微细解剖结构的正常表现和病变。而在各种影像学方法中, 只有MRI能满足上述要求。另有4章讲述骨和软组织肿瘤、感染、关节病变和骨髓病变。本书体现了肌肉、骨骼磁共振成像诊断和技术国内外新进展, 图文并茂, 实用性强。适合于从事影像学诊断的专业人员、临床医师及医学院校师生学习参考。本书定价:398.00元;书号:978-7-5091-6323-8。

全国新华书店和医学专业出版社有售。为方便读者购买, 出版社可以邮购。邮购联系人:王兰, 电话:010-51927252。

上一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研究下一篇:设计保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