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保证体系

2024-06-23

设计保证体系(精选12篇)

设计保证体系 篇1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市场经济的开放性以及竞争性在建筑设计市场体现得较为明显, 建筑设计市场从稀缺逐渐走向饱和, 市场由占据主导地位的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 建筑设计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面对日趋激烈市场竞争, 不少建筑设计单位由于过分追逐产值和进度, 而忽视了建筑设计质量, 将“质量是企业生命”抛掷脑后, 造成无计划书进行设计、无地质勘察资料进行设计等内部管理混乱的局面, 使建筑设计质量面临严峻的形势[1]。为了提高建筑设计质量, 本文从建筑设计化的确定、设计输入和评审控制、专业互提资料管理、设计评审管理流程、设计文件审校等几方面来构建建筑设计过程和设计质量保证体系。

1 建筑设计计划的制定

建筑设计计划是保证建筑设计质量的基础保障。在制定建筑设计计划时, 要确定设计的总负责人、专业负责人、审定人、校对人以及相关专业负责人等, 之后要根据设计任务要求、范围以及基础资料, 对现场进行勘察, 将设计资料收集齐全。一个规范的设计规范一般有设计任务综述、设计进度、人员配置、技术标准等有效版本的配置和主要技术要点等诸多部分组成。在设计任务综述中, 要将概况、设计范围、设计阶段等进行阐述, 在设计进度中要将设计起止日期、评审时间、交图时间以及项目配合进度等进一步明确[2]。

2 加强对设计输入级评审控制

在设计输入内容方面, 由于设计输入内容一般分三个阶段, 即方案设计阶段、逐步计划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 因此要加强设计输入控制需从这三方面入手。首先在方案设计阶段, 要有项目建立批准文件、资金使用许可证、土地规划许可证、业主的设计任务、图样、专利产品、计算机应用软件、红线图以及相关的法律规范和技术标准等, 要对这些方面严格控制。其次, 在初步设计阶段, 要有确保规划方案批准文件、业主设计任务书、地质资料等资料齐全。再次, 在施工图设计阶段, 要确保初步设计批准文件、初步设计输出文件、详细的地质勘察资料等资料的齐全, 通过加强方案设计阶段、逐步计划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的控制, 来保障设计输入质量。在设计输入评审中, 要对规划方案、初步设计评定书等文件的表述进行评审, 如果表述不明确, 则予以修正, 之后遵照执行, 对业主设计任务书、图样等进行评审, 如果有违规行为及时解决, 对勘察的地质资料要对其准确性以及完整性进行评定, 以满足基础设计要求。此外, 要对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计算机应用软件等进行评定, 确保其有效性[3]。

3 专业互提资料管理

在专业互提资料管理上, 其传递形式必须以文件的形式进行传递, 提条件人要填写专业互提条件单, 所填写的专业互提条件单要经专业负责人审校之后并签字, 负责人签字之后还要经设计总负责人进行审核并签字, 然后由专业负责人开始组织实施。在专业互提中, 要使所提条件能明确表达各自专业的意图, 同时符合相关的规定。在初步设计阶段, 首先, 建筑专业向各相关专业提供的设计条件包括建筑物各层面图和剖面图, 其中各层平面图应标明轴线和柱网中心尺寸、墙体厚度、外围护结构热工参数等, 在剖面图中要将各层标高、屋面、楼面、地下室等构造标明, 并进行相关说明。其次, 水、暖等专业要向结构专业提出设备位置以及相应参数荷载。而结构专业应向建筑专业提供结构形式、柱梁的初步断面尺寸、剪力墙位置等, 水、暖等专业要向电气专业提出用电设备位置、电压等要求, 且相互提供用水、用热条件。暖通空调专业要向动力专业提出热媒性质、参数和热量条件。此外, 各专业要向建筑经济专业建筑项目平面、剖面、系统等图纸。在施工图设计阶段, 建筑专业要向各个专业提供的设计条件要包括建筑各层平面图、立体图和剖面图, 而各专业向结构专业提供设备位置荷载以及预埋件空洞尺寸和相关要求。结构专业应向有关专业提供结构形式、柱梁的初步断面尺寸、剪力墙位置等条件。在专业互提阶段, 要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和初步设计阶段没有变化时, 方可作为有关专业设计的基础资料和依据。在专业互提中, 要确保签字审核的力度, 对于没有签字的设计文件将不能作为基础资料, 对于互提条件的实施情况也要进行审查, 意识设计过程顺利推进[4]。

4 建筑设计评审管理流程

在设计评审管理中, 应根据策划的安排来进行评审, 评审要系统全面, 在评审过程中要对“设计评审记录单”进行填写, 在方案设计阶段, 专业设计评审人员要对设计人提出的方案草图进行评审, 对于复杂综合设计要进行综合评审。初步设计文件应由建筑工程师进行评审, 并对“初步设计文件评审记录单”予以填写。在施工图设计阶段, 当方案经过专业互提无需修改时, 则可进行评审, 对于修改的部分, 要由修改专业进行专业评审。当施工图设计文件在进行交付时, 要由各专业会审, 实现对施工图设计的综合评审, 同时要对“施工图设计会审、会签记录单”进行填写。

5 建筑设计文件审校

设计文件的审校是对设计成果的验证, 也是使设计输出与设计输入相符合得到有效保障的重要环节。在对设计文件进行审校的过程中要采取三级逐级审校的方式, 在审校的环节上主要有校对 (从图面上的差错和疏漏等方面入手) 、审核 (包括设计方案、标准、原则、使用需求等) 、审定 (方案原则和技术措施等) [5]。从校对上来说, 要对设计图图面上的差错和疏漏进行校对, 图面上的尺寸标注是否正确、画法是否有差错、图例是否准确、对应关系是否吻合、计算过程与结果是否有纰漏等, 从多方面来对图面进行严格校对, 在校对的过程中, 要对“设计文件校审记录单”进行填写;从审核上来说, 审核是设计文件校审的第二环节, 是校审环节中的重点, 在此环节中, 要加强对设计方案是否合理、设计标准是否规范、设计原则是否正确、使用需求是否能得到有效满足、规范是否执行到位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校, 在对图面校对的基础上进一步找出设计文件的差错和漏洞, 并对相关的记录进行认真填写, 如若审核人员有修改意见, 应由设计人员予以修改, 修改完毕之后由审核人员签字确认之后, 方可交由审定人员进行审校;审定环节是设计文件审校中的最后环节, 在此过程中, 审定人员要从设计文件的功能性、安全性、经济性、可信性、可实施性等几方面加强对设计文件的审校, 使设计文件的设计原则和技术措施具有较强的功能性和适用性。在设计文件审校过程中, 要对三级审校人员的素质严格要求, 对其资历和设计经验要提出高要求, 这样才能使三级审校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同时提高建筑设计质量和设计水平。

6 结束语

实践证明, 通过从建筑设计计划的确定、设计输入和评审控制、专业互提资料管理、设计评审管理流程、设计文件审校等几方面来构建建筑设计质量保证体系对优化建筑设计过程和设计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今天的质量就是明天的市场, 只有加强对建筑设计过程和设计质量体系建设, 设计出高质量、高水平的设计成果, 才能使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为了提高建筑设计质量, 文章从建筑设计化的确定、设计输入和评审控制、专业互提资料管理、设计评审管理流程、设计文件审校等几方面来构建建筑设计过程和设计质量保证体系。

关键词:建筑设计,设计质量,保证体系

参考文献

[1]尹成功, 王维芝.浅析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8 (11) .[1]尹成功, 王维芝.浅析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8 (11) .

[2]刘娟, 刘振云.建筑工程设计质量优化管理[J].经营管理者, 2009 (4) .[2]刘娟, 刘振云.建筑工程设计质量优化管理[J].经营管理者, 2009 (4) .

[3]宋洋, 黄辉.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J].品牌与标准化, 2011 (8) .[3]宋洋, 黄辉.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J].品牌与标准化, 2011 (8) .

[4]王伟杰, 杨琦.建筑设计项目管理运用的探讨[J].建筑设计管理, 2007 (5) .[4]王伟杰, 杨琦.建筑设计项目管理运用的探讨[J].建筑设计管理, 2007 (5) .

[5]许振中, 朱发丁.浅谈如何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14) .[5]许振中, 朱发丁.浅谈如何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14) .

设计保证体系 篇2

鼎太风华项目部从2007年4月6日挖土施工以来,3#楼已经拆模,负二层、负一层、±0.00存在一些常见病,缺棱掉角、观感质量极差,主要表现特征:

1、剪力墙阳角漏浆、炸模;

2、模板拼缝凹凸不平;

3、上下接槎不整齐;

4、梁、次梁每层顶成腰鼓墙、梁;

5、楼梯无清扫口,锯木、夹渣现象;

6、模板不规格统一钻孔;

7、拉杆随意;

8、没有按作业指导书逐点检查。为了保证质量,做好以下工作:

一.分管施工员:严格按作业指导书进行交底,督促直接操作层,对不服从管理班组、员工进行专项再次技术交底和操作现场交底,确实无法挽救班组和员工,必要时清退处理。再次出现上述情况,追究分管责任,年终工资罚20~30%。

二.质量员:对操作层严格按质量要求进行管理与指导,保证项目逐点检查,或书面整改通知,哪些操作细节必须经验收后进入下道工序,特别管理外观质量。听之任之、随意操作,造成上述原因,罚年终工资20~30%。

三.幢号长:随时掌握质量操作情况,确保质量前提下抓生产,按时按质完成施工任务,随意放松纵容偷懒,造成质量极差,年终工资罚30~40%。

四.项目部定时不定时抽查,发现问题立即通知整改,每次浇捣前一天进行细致检查,不符合要求绝不放过,同意后浇捣砼,对质量不重视管理,班组、员工进行教育培训,仍达不到要求给予清退处理,工资按协定50%支付,总体达不到要求,项目部管理层年终工资罚40~50%。

为了保证质量管理体系落实,任何人思想不重视,效果达不到质量要求,按上述违约处理。

分管木工施工员:

质量员:

幢号长:

项目部责任人:鼎太风华项目部

加强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建设 篇3

通过建立施工质量保证体系,以现场施工管理组织框架为基础,通过质量管理目标的确定和分解,所需人员和资源的配置,以及施工质量管理相关制度的建立和运行,形成具有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能力的工作系统,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的概念

对于油田区域的建设市场,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既属于承包合同关系,也属于不同管理体制下的一个有机整体,所以既要符合市场规律,又要符合油田建设的整体利益,所以要建立施工质量以保障现场施工有序运行为主体,根据施工单位质量管理体系和项目质量控制总体系统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而建立。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的特点是:系统性、互动性、双重性。施工质量保证体系专指现场施工管理组织的施工质量自控系统或管理系统,即施工建设单位为工程项目进行的施工质量管理和目标控制,以现场施工管理组织框架为基础,通过质量管理目标的确定和分解,所需人员和资源的配置,以及施工质量管理相关制度的建立和运行,形成具有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能力的工作系统。

作为项目的建设施工单位,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应以质量计划为龙头,过程管理为重心,按照PDCA循环原理展开,即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置。工程施工质量牵涉各方面各环节工作,只有加强了对决定和影响工程质量的所有因素控制,认真把住每个环节,才能创造出优质工程。

目前项目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现在的工程项目的施工预算较为笼统,只对总的工程造价和要求有要求,对每个细节步骤的人工、材料、机械等费用无法做到成本目标过程控制。另一方面,由于各项目部门对核算重视程度也不尽一致,因此,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核算工作,是衡量项目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应按照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相结合的模式依次展开。这三大环节不是孤立和截然分开的,它们之间构成有机的系统过程,实质上也就是PDCA循环的具体化,并在每一次滚动循环中不断提高,达到质量管理或质量控制的持续改进。

加强施工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措施

施工质量预控是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的首要环节,包括确定施工质量目标、编制施工质量计划、落实各项施工准备工作以及对各项施工生产要素的质量预控等。项目人员素质,是项目管理的关键所在。项目管理的主体是“人”,而人的素质、能力、意识,直接影响到项目管理的全过程。现在项目管理力量不同程度地存在断层现象。有必须要按照优化和动态的原则组建项目管理专业队伍,对项目施工过程进行指导、检查、监督。同时,项目施工单位要加强和完善内部生产要素配置机制建设,建立和完善企业的“五大市场”,即:劳务人才市场、材料供应市场、机构设备租赁市场、资金使用管理市场、结算中心以及技术市场,促进公司资源的有序流动和优化组合。施工过程控制。项目成本的发生涉及到项目的整个周期,在每一阶段都要及时对实际成本和收入成本进行比对分析,如果实际成本大于收入成本就要及时查找原因,加强有效控制。

施工质量计划是施工质量控制的手段或工具。施工质量的计划预控,是以预防为主作为指导思想,在施工前,通过施工质量计划的编制,确定合理的施工程序、施工工艺和技术方法,以及制定与此相关的技术、组织、经济与管理措施,用以指导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工程开工后,进入全面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包括土建工程和设备安装工程中所有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作业过程(或工序)的质量控制。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是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具有量大、面广、交错、互动的特点,必须充分重视和应用长期施工实践所形成的许多行之有效的控制途径和方法进行过程控制。

施工质量的检验

施工质量检验方式主要有自检、互检、专业检验和交接验收,即前后工序或施工过程进行施工交接时的质量检查。施工质量检查方式主要有:日常检查、跟踪检查、专项检查、综合检查、监督检查等。施工质量检查的一般内容包括施工依据、施工结果、整改落实等。

施工质量检测试验简称“测试”,是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也是贯彻执行建设法律法规强制性条文的重要内容。工程检測试验必须委托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所提供的检测、试验报告才具有法律效力。

工程质量竣工验收及备案

单位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要求:具备独立施工条件并能形成独立使用功能的建筑物及构筑物为一个单位工程;建筑规模较大的单位工程,可将其能形成独立使用功能的部分作为一个子单位工程。单位工程质量验收也称质量竣工验收,是建筑工程投入使用前的验收,也是最重要的一次验收。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对工程竣工验收工作进行监督。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应在工程验收合格之日起15目内,向工程所在地的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备案部门在收到备案文件资料后的15日内,对文件资料进行审查,符合要求的工程,在验收备案表上加盖“竣工验收备案专用章”,并由建设单位进行存档。

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

项目成本超支,是项目管理难点中的难点,这与未能建立完整且行之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法或制度有关,只是各类型的管理人员单独作战,这导致管理失误,权责不明,采购劣质材料,工人培训不充分,材料消耗增加,效率低,工序混乱,事故、返工等。从而又表现出项目部在组织协调上的不一致,由于施工生产的单件性,参与施工人员流动性大,需采取特殊的流水方式,组织量很大。由于施工在露天进行,工期长、需要资源多,还由于施工活动涉及到复杂的经济、技术、法律、行政关系和人际关系,施工项目管理中的组织协调工作最为复杂、多变,必须采取强化组织协调的办法才能保证施工顺利进行,这就需要优秀的项目经理、高效的调度机构,并配备称职的人员、建立动态的控制体系。

合同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建设效益的有效途径。相关人员应抓好合同管理的攻与守,检查施工方履行合同的进展效果,以防止被对方索赔。同时要研究合同条款,寻找向对方索赔的突破点,及时办理相关手续和签证。搞好工程结算。结算过程能够反映项目管理水平的高低,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好坏与最后阶段工程结算编制息息相关。项目工程的结算,需要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一一对应,认真对照图纸、施工日志、已完工程内容,特别是隐蔽工程等,要及时检查签证单,核对结算汇总,按实际发生内容调整结算额度。

总之,工程项目管理的重点在是保证工程质量、提升工程效率、保障工程如期完工,及时结算。在施工项目管理不断加强的今天,我们就更应该把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加强项目管理,在按质保期竣工的前提下作为工作的中心,以更加稳妥的布局推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为油区建筑施工市场作出积极贡献。

设计保证体系 篇4

一、一级成本核算体制下的ABC组织保证体系设计

(1) ABC组织机构设计 (图1)

首先, 成立成本管理委员会。企业应该成立必要的类似ABC成本核算管理委员会的最高成本管理机构, 进行有关ABC成本核算的政策制定、成本核算、成本考核、成本分析、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等活动。该管理机构可由企业财务主管领导、成本会计主管、成本核算人员、生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劳模等组成。财务主管领导在宏观上进行把握, 协调内部各成员之间、内部与外部的关系。成本主管是ABC成本核算的业务指导。成本核算人员是ABC成本核算工作的具体完成者。生产管理人员主要优化生产组织活动。技术人员主要是协助成本核算人员划分作业中心、分析成本增减原因、优化价值链。劳模主要是作为职工参与成本管理活动的标志, 使增收节支的先进理念深入人心, 并促使每期的成本控制计划能顺利贯彻落实。

其次, 财务部专设ABC成本会计员。财会部专设的ABC成本会计员, 负责全厂ABC成本核算工作, 并在ABC成本管理委员会与车间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 一般应该由具有会计师及以上职称的人员担任。

(2) 工作流程设计 (图2)

第一, 自下而上收集信息资料。车间ABC信息员向财会部ABC成本会计员呈送车间有关作业成本核算的所有信息资料, 经过财会部ABC成本会计员进行会计处理, 形成账簿与报表, 并写出相关的可行性建议后, 呈送给ABC成本管理委员会。图中用实箭头表示这一过程。第二, 自上而下式逐级下达成本考核指令与奖惩决定。ABC成本管理委员会将财会部呈送的当期生产成本情况及可行性建议进行分析研究, 最后形成对当期成本考核情况的最终奖惩决定与下期的成本管理目标指令, 然后下达给财会部ABC成本会计员。财会部ABC成本会计员接到这一指令及奖惩决定, 及时下发给车间ABC成本信息员。图中用虚箭头表示这一过程。

二、两级核算体制下的ABC组织保证体系设计

两级成本核算体制下, ABC成本核算组织保证体系分为厂部层次的组织保证体系和车间内部的组织保证体系。

(1) 厂部ABC组织机构设计 (图3)

首先, 成立ABC成本管理委员会。然后, 财务部设专门负责ABC成本核算工作的人员 (作业成本主管) 。其直接上级为ABC成本管理委员会, 接受并执行ABC成本管理委员会的指令, 向其汇报各车间ABC成本核算情况, 并向其请求援助。其直接下级是各车间ABC成本核算小组, 对各个车间ABC成本核算小组工作执行情况进行督察, 具体包括给予车间ABC成本核算小组业务技术支持、检查各车间ABC成本核算工作质量、督导其工作态度。

(2) 厂部ABC工作流程设计 (图4)

各车间ABC核算组将车间核算的结果呈送给财会部ABC主管, 财会部ABC主管进行汇总后形成全厂的ABC成本核算资料, 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呈送给厂部ABC成本管理委员会。ABC成本管理委员会对财会部呈送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形成下期的成本管理目标指令和当期奖惩决定, 然后将这些信息传递给财会部ABC主管。厂部ABC主管再将这下信息下发给车间ABC成本核算组。图中实箭头表示自下而上逐级上报核算信息。虚箭头表示自上而下逐渐传达管理指令和奖惩决定。

(3) 车间内部ABC组织机构设计 (图5)

首先, 成立车间ABC成本核算组。为了配合财务部ABC成本核算工作, 车间成立ABC成本核算组, 负责组织车间ABC成本核算工作。其直接上级为财务部ABC成本核算主管, 接受并执行财务部ABC成本核算主管指令;向其汇报车间ABC成本核算结果, 并请求业务技术指导和有关援助;向ABC主管提出车间ABC成本考核建议并执行考核指令。

其次, 车间ABC成本组的人员组成、分工及其任职资格。车间ABC成本组成员由车间作业中心主管、车间成本核算员、作业成本信息员组成。车间作业成本主管是车间核算小组的最高负责人, 一般由车间主任担任。其具体工作主要是根据本车间成本核算员的建议, 对各个作业中心的成本进行控制, 在车间成本核算员的建议下, 向ABC主管提出本车间成本考核建议, 并支持成本核算员执行考核指令。车间成本核算员为车间ABC成本核算的具体操作者, 一般由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初级及以上职称的会计人员担任。其工作主要是在财务部ABC主管和车间作业成本主管领导下, 对产品的作业成本进行核算。具体包括:根据作业成本信息员提供的成本动因数据资料以及自己掌握的资源成本资料, 进行凭证填制、账簿登记、报表编制等工作;在一定时间向车间作业成本主管汇报成本核算情况, 并提出考核的可行性建议。作业成本信息员负责成本动因资料收集工作, 并适时向作业成本主管和车间成本核算员汇报, 确保成本动因资料得到及时传递。每个车间应至少选拔1名具有较强业务能力和思想品质的人员担任作业成本信息员, 信息员可在现有车间管理人员中筛选, 经过培训后让其兼任;也可配备专门的作业成本信息员。

(4) 车间内部ABC组织机构工作流程设计 (图6)

车间ABC信息员从各个作业中心收集有关当期成本核算需要的信息资料;将收集到的信息资料呈递车间作业成本主管, 请求签字确认;再将车间作业中心主管确认的信息资料取回;然后将经过车间作业成本主管确认的信息资料传递给核算员;核算员向车间作业成本主管呈送当期核算结果并提出有关成本管理的可行性建议。图中实箭头表示自下而上逐级上报核算信息, 虚箭头表示自上而下逐级下达并落实成本考核指令及奖惩决定。

当信息逐级上报后, 财会部ABC主管及成本管理委员会将形成下期工作指令和本期的奖惩决定, 并逐级下达, 前面已经详述, 此处不再解释。

参考文献

品质管理保证体系 篇5

一、有合适的质量流程监管,以确保产品的稳定性

1、我们公司已在2002年建立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每年通过公证行SGS监督审核认证,质量体系持续改善并有序运行。

2、工厂设QE/QA/QC品管人员共86多人,QE主要负责工艺设计、工艺改进、产品功能性的测试,QA主要负责品质纪律、标准执行;QC主要是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出货检验,原材料合格后投入生产,工序生产前做小样确认合格后才可批量生产,生产过程定时检查,及时发现,及时隔离、及时改进,成品出货检验合格才可发货。

3、我们公司有设置实验室,可以测产品的化学性能和物理性能,有ICP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X-射线荧光分析仪,做重金属含量测试,有盐雾机做金属产品氧化测试,有各种拉力机、强力机测各类强力、拉力,高温、低温机,有干洗机和多种类型的水洗机等,各类产品经测试合格才可发货,产品安全性有保障。

二、生产过程中原材料跟踪问题

1、仓库:按原材料的批号进行储存,做到先进先出。

2、进料检验做好每批原材料的检验,做好原材料检验报告,包含原料厂家、批号、生产日期,质量状况等,并做好保存。

3、车间第一道工序,领料后在暂放区做好原料批次标识,记录表上记录原料的名称和批号。

企划部

设计保证体系 篇6

【关键词】信息质量 监督 规范

近年来,军队会计信息质量问题日趋严重,不但困扰着军队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更是严重阻碍了军事经济效益的提高,弱化了军事资源配置效率。为此,针对军队会计信息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因素,全面系统地提出治理对策,对优化军事资源配置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军队会计信息质量现状分析

现行军队会计工作通过一系列控制制度,确保生成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其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既有军队会计体系自身的因素,也有外在环境方面的影响。现行军队会计信息工作中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军队会计核算基础不符合现实需要、军队会计监督力度不大、军队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不科学和军队会计法律环境不完善

二、军队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机构成

会计信息从原始资料转化为有用的会计信息需要经过资料辨识搜集(输入)、分类整理(处理)和信息传导报告(输出)三个基本环节,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对会计信息的最终质量产生影响。为保证军队会计信息质量,必须从军队会计信息的理论基础、生成过程及监督检验等方面加以控制,形成全方位的质量保证体系。

1、加强理论研究,完善军队会计规范

会计规范是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的主要法定依据,也是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查证的主要标准。因而绝大多数研究人员都将会计规范作为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现实标准,认为不按会计规范提供的或不符合会计规范要求的会计信息是失真的会计信息,只要单位按会计规范的要求来加工和提供会计信息,相关的会计信息就是真实可靠的。

2、全面综合治理,保证信息生成质量

会计信息生成时的质量控制的目的在于保证军队各单位加工处理形成的最终会计信息符合军队会计规范要求的质量标准。会计信息质量的劣化主要产生于信息的加工生成阶段。因此,这是会计信息质量保证的重心所在。

(1)完善军队会计环境,进一步增强会计人员的独立性。增强会计人员独立性有多种途径。第一,可参照《会计法》,对《中国人民解放军会计规则》加以补充,制定条款明确规定,对本单位领导授意进行的违法违规行为,会计人员有拒绝办理和纠正违反会计事项的权利,并应及时向上级主管单位报告。第二,对相关违法人员的惩处应具备追溯性,不管违法人员现身居何位,只要查出曾参与或从事违法活动,均要加以处罚,不能因职务调动而一走了事。第三,改变会计人员的管理权限,保证会计人员的依法工作不受打击报复,比如将会计人员调配权限改为由上级财务部门决定,最大可能地保证军队会计人员的独立性。

(2)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对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完善检验监督,确保信息综合质量

(1)尝试开展军队会计信息质量检验工作。军队会计信息质量检验就是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会计规则》的要求,对军队会计信息生成过程及结果进行对照检查,检查的内容取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会计规则》的内容,凡是作了规定的项目都应属被检验的范围。从检验对象的特征来看,有过程检验和最终结果检验之分。过程检验就是对军队会计信息生成过程的质量进行的检验,而最终结果检验则是对军队会计信息披露情况进行的检验。通常情况下,二者是相互配合进行的。

(2)强化军队会计监督。军队会计监督是指军队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根据国家财经法规和军队财务管理规定,采用一定的方法,对本级和供应单位经济活动及其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进行的监督,是军队会计的一项基本职能。会计监督的方法比较多,从军队会计工作实际情况看,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审核法、分析法、验证法和考核法等。通过会计监督,可以及时发现并矫正军队会计工作中出现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避免产生低质量的甚至是虚假的会计信息。

【参考文献】

[1] 唐国平:“会计信息质量控制:环境、制度基础与制度创新”.《时代财会》,2003年第8期

[2] 范年茂:“会计信息质量的经济学分析”.《生产力研究》,2003年第2期

[3] 曹伟:“披露质量不容忽视”.《中国财经报》,2004年1月29日

[4] 樊进科、王凤英:“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研究”.《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第15卷第3期

[5] 朱连清、方正起:《军队会计专题》.第1版.北京.海潮出版社.2003年

设计保证体系 篇7

2013年4月1日至4月15日, 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和田至民丰标段围绕“创国家优质工程”掀起百日劳动竞赛热潮。工程按照“6·30”完成验收、“7·30”顺利投产目标, 以超过98%的焊接合格率优质高效完成进度的64%。

2013年是塔里木油田重点产能地面工程建设攻坚年。塔里木油田将质量保证体系覆盖工程设计、物资采购和工程建设全过程, 强化质量监测, 加强属地管理, 严格落实单元责任制和质量终身负责制, 以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严守工程质量生命线。

目前, 塔里木油田创新投运前安全审查等工作质量管控模式, 形成《塔里木油田地面设计原则》等16项标准规范, 涵盖油气集输与处理9个专业306项内容。各基层站队推出项目管理节点控制法和全员审图考核奖励机制, 初步探索出一条全生命周期、全过程工程质量管理之路。大化肥工程项目2012年获得中国石油优质工程金奖, 2013年1月14日又摘取国家优质工程银奖和全国建设工程优秀项目管理成果一等奖。

设计保证体系 篇8

一、java程序设计课程内容分析

Java作为一款面对对象的编程语言, 具有方便、快捷、安全的编程程序, 因此这一部分的教学重点就是教会学生实践运用Java语言, 结合实际的操作软件, 熟练掌握类、对象等概念的使用方法, 掌握Java输入输出类的应用以及图形图像用户界面的编辑, 能够使用Java编写Socket网络程序以及数据库访问程序。

二、民办高职院校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2.1教师自身水平较差

java程序设计课程属于专业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 要求教师必须拥有丰富的Java语言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以外, 还要丰富的教学经验, 能够熟练驾驭课堂。但是一些民办高职院校所聘请的Java课程教师, 自身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扎实, 课堂教学能力差, 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导致学生对Java语言产生厌恶、恐惧之感。

2.2课程结构陈旧

现在民办高职院校采用教学材料中的课程结构往往跟不上时代变化的脚步, 甚至远远落后与当前的研究形式。而且在讲授Java这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选择的教学方式非常陈旧, 以教师为中心的被动化课堂模式, 无法显示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这种教学模式根本无法诠释Java语言的精妙之处。

2.3教学内容编排存在问题

现阶段民办高职院校的Java程序语言课程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和落后, 教学过程中, 教师主要讲解一些Java理论性的知识。学生在学习了Java语言这门课程之后, 往往对Java只是一个宽泛性的概念理解, 对Java语言的实际操作的强大功能没有切身领会和感受到[2]。

三、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构建

3.1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要有效提高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质量,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首要途径。Java语言的授课教师必须立足自身的优势和缺陷, 取长补短, 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 增强专业技能, 更新教学观念, 引入创新的教学方法, 积极主动参与Java实训活动, 这样才能在Java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

3.2改革课程结构

课堂教学过程中, 遵循“教师为引导, 学生为主体”原则, 选择与学生知识水平相符合的教学课程, 课程结构要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紧密结合, 以培养学生的上机实操能力为主, 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体, 积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动手能力, 提高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比如在讲授类、图形用户界面设计、网络编程等内容时, 笔者特意将教科书的章节打乱, 实际教学时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讲解, 适当增加直观化、生动化的案例解析。

3.3优化教学内容

Java程序设计课程作为一项跨学科、知识面广的学科, 在课程教学内容上要进行合理优化组合, 以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际生活为主, 利用网络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Java程序设计课件、Java案例解析、Java学习论坛等[3]。

四、结束语

民办高职院校中java语言课程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操作实践能力为主, 建议采用教、学、做相结合的模式, 让理论与实践得到有机的结合, 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动手能力为主, 让学生在丰富自身知识积累的同时, 提高他们的应用创新能力, 为社会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奉献力量。

摘要:在计算机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时代, java程序设计作为一门当今使用最为广泛的编程语言, 在互联网时代占据重要地位。民办高职院校顺应时代需求, 陆续创办学习JAVA程序设计的课程, 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感觉授课难度大, 学生感觉学起来很费劲, 教学效果不明显, 教学质量较差。本文详细分析民办高职院校java程序设计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提高民办高职院校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质量的有关办法。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java程序设计,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姚明, 彭志平, 李启锐.教学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Java教学之我见[J].计算机教育, 2011, (4) ;51-55

[2]张静, 苏锦.应用型本科教育中.lava课程的教学探索[J].科教文汇, 2011, (1) :98-99

设计保证体系 篇9

一、开放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内在要求

开放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就是为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在成人培养过程中建立各种规则、制度, 采取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方法手段, 对开放教育的全部环节进行监控, 使教育质量达到规定标准以及不断提高, 并形成一套对质量进行全面及全过程的监督系统。因此, 开放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是一个整体、一个系统, 既是静态的, 又是动态的;既包括目标要求, 又包括过程控制。开放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动态和静态结合的整体, 要满足系统性、整体性、全面性、渐进性等多方面的特征。

1. 质量保证体系应体现发展质量观的要求

人才培养质量是开放教育生存的根本, 质量的标准和要求是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大众化及市场经济条件下, 开放教育需要一种新型的质量观。这种质量观必须满足社会和个体的需求, 只有社会需求的满意度和个体需求的满意度有机统一, 整合协调, 才是高质量的开放教育。只要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适应社会和个体的一定需求, 就应该说达到了开放教育质量标准。因此, 质量保证体系应体现发展的质量观的要求, 要正确认识发展与质量的关系。不同的历史时期, 对成人高等教育质量有不同的要求和标准, 并且这种要求和标准是随着发展不断完善和提高的。

2. 质量保证体系应体现多样性质量观的要求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伴随着新技术的发展, 客观上促进了人类拥有超大量的信息, 知识更新频率明显加快, 新行业、新岗位不断出现, 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也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来的强烈, 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呼唤和迫切需要各种层次的人才。人们也日趋将吸纳新知识、学习新技能作为自身生存、发展的重要手段。这一格局的出现, 必然促使成人及社会对开放教育的主客观需求日趋丰富多样, 并因此对现有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性提出新的要求, 从而促使开放教育质量多样性。因此, 开放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管理制度等都应体现多样性的要求, 而这些环节同时又是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内容。

3. 质量保证体系应体现适应性质量观的要求

开放教育人才培养的显著特点就是适用性, 能否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能否适应人的全面发展对教育的需求, 是衡量开放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学习型社会及终身教育体系的逐步建立, 开放教育必须通过教育过程来实现社会的要求和人的愿望, 必须通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环节等, 来实现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来满足个人对开放教育提供优质服务的要求。而开放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正是开放教育达到上述目标的重要手段。

4. 质量保证体系应体现特色性质量观的要求

打造品牌, 创造特色, 是体现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方式, 也是成人高等教育更好生存的必要条件。在激烈的竞争中, 成人高等教育不仅要以质量取胜, 而且要以特色领先, 没有品牌, 没有自身的特色和优势, 生存必然出现危机, 甚至逐步被淘汰。随着开放教育生源竞争的进一步加剧, 开放教育办学单位必须充分发挥开放教育本身的特点和优势, 尤其是充分发挥各自领域内得天独厚的硬件条件和自身优势, 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在专业设置、目标培养、师资建设、教学安排、组织管理等方面创造独特, 创立自己的品牌优势和特色。上述目标的实现必须以质量保证体系做保障, 同时又是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内容和要求。

二、开放教育三维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

全面的质量保证体系应包括三个体系, 即开放教育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开放教育的管理质量保证体系、开放教育的质量监控保证体系。

1. 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开放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是指开放教育教学直接实施者及其教学实施的全过程。而教学过程的实施是由教学的各种条件和要求来具体实现的。因此, 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主要由下列几个子项构成:专业设置 (专业规划、专业特色、专业优势等) 、培养方案 (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设置等) 、师资队伍 (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术水平等) 、教材建设 (教材选用、教材编写、自学指导书等) 、课程教学 (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 及实践环节 (课程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等) 等, 各子项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提高, 同时每个子项又包含各自的内容、指标及要求, 它们共同构成了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并在体系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任何一个环节的失控, 都会对教学质量产生消极影响, 进而影响整个体系的有效发挥作用。

2. 管理质量保证体系

开放教育管理质量保证体系是指开放教育管理部门, 包括开放教育管理职能部门 (教务处、教学处、教育学院) 、各学科学院、各教学基层单位及开放教育教学指导小组 (包括论文指导小组、答辩委员会等) , 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依照国家教育政策和规定, 结合开放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和开放教育的实际情况, 而采取的一系列的管理措施, 包括在何种管理观念指导下的管理机制、制定的各种管理规章制度、配备的管理人员及素质、使用的管理手段、提供的物质条件等, 从而更好地推动开放教育各环节的顺利实施, 积极发挥管理职能作用, 保证开放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3. 质量监控保证体系

开放教育质量监控保证体系的内容、范围即是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和管理质量保证体系的总和, 同时质量监控保证体系又是动态的, 是通过对教学和管理的全过程实施监控活动来实现质量保证的。建立自我评估体制, 制定自我评估指标体系, 成立自我评估机构, 是实现质量监控的有效手段。通过自我评估机制, 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发展、以评促提高的目的, 从而不断完善开放教育的自我发展、自我监督、自我提高的教育管理体制, 进一步加强对开放教育的宏观监控、目标管理、过程指导及质量跟踪, 以保证和提高开放教育质量, 促进整个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实施。

上述三个子体系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开放教育质量保证体系, 成为开放教育质量保证体系不可或缺的三个组成部分, 三个组成部分之间既相互独立, 又相互促进、相互补充, 只有三个子体系都在质量保证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时, 开放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才能实现其目的, 才能具有最大完整性和有效性。在这三个子体系中, 开放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是整个质量保证体系的基础和核心部分, 开放教育教学工作本身是开放教育工作的中心, 其他各项工作都要围绕教学工作来开展, 开放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开放教育质量的提高, 因此, 开放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运行, 对整个质量保证体系来说具有决定性作用。开放教育管理质量保证体系是开放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得以实现的关键, 事实上, 开放教育管理工作贯穿于开放教育教学工作乃至开放教育工作的全过程, 同时它作为一个开放教育的软件条件, 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开放教育质量监控保证体系的内容正是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和管理质量保证体系的内容和运行过程, 通过对前两个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监督、检查、评估、指导, 实现对整个开放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保障和推动作用。

摘要:电大开放教育以其相对宽松的入学形式, 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 内容丰富的学习支持服务和广泛的系统优势获得了广大社会成员的欢迎。在持续发展后, 我们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于开放教育的教学质量保证。提高教学质量是个综合性的工程, 但要在根本上保证教学质量一定要依托于一套科学、有效、反映办学实体自身特点和实际的质量保证体系。

关键词:成人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电大开放教育

参考文献

[1]袁义山, 王永庆.构建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质量保证体系[J].继续教育研究, 2006, (3) .

[2]夏建如.影响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的几个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 2006, (6) .

[3]张明.高校成人教育导入全面质量管理研究[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6, (6) .

[4]王正东.基于TQM的开放教育质量保证体系[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 (4) .

设计保证体系 篇10

1 防疫体制建设

1.1 健全管理体制

为加强对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工作的管理, 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 促进养殖业的发展和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安全, 靖边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网络已开通。

1.2 经费保障

将乡镇兽医人员, 村级防疫员的防疫经费已列入财政的预算, 且不断增加, 解决了防疫员的后顾之忧, 提高了防疫工作积极性。防疫密度和抗体水平得到大幅提高, 动物防疫密度常年保持在90%以上, 抗体检测合格率保持在78%以上, 畜禽死亡率大幅下降。

1.3 组织领导

政府是一乡之主, 乡村是防疫的重点, 如没有政府的组织领导, 防疫工作难以深入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疫法》中规定“政府保密度, 业务部门保质量”的防疫政策, 实施了责任分工制和责任追究制, 明确了政府领导为防疫工作第一责任人。

1.4 基层防疫队伍是工作的主体力量

《动物防疫法》中乡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群众协助做好本辖区动物防疫预防与控制工作, 乡村防疫员具体实施各乡村动物的防疫工作, 乡级政府和村防疫员是防疫工作成败的关键因素。

1.5 加大对乡村防疫员的管理

各级政府应拔出专款, 由业务部门定期对防疫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 保证防疫员的强有力的专业技术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需求。实施奖惩制度, 在每年春秋防疫结束后, 对防疫员的工作业绩、工作作风和服务态度综合考评、惩差奖优, 促进防疫员的工作积极性。

1.6 加大乡镇畜牧兽医人员编制

每个乡镇兽医工作站人员少、办公设施差、经费少, 致使乡镇兽医站不能很好的承担起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职责。在业务上要有重点, 以有利于动物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

2 防疫工作重点

在畜牧业迅速发展的今天, 搞好重大动物免疫工作是保证畜牧业健康发展的前提。虽实行长年防疫, 但在动物免疫过程中, 经常会发生动物免疫失败现象。致使畜禽传染病时有发生, 并有蔓延之势, 从而影响畜牧业的建康发展, 为减少动物疫病的发生, 传播和流行就动物免疫失败原因进行分析, 总结出对策措施。

2.1 动物免疫失败的原因

一是一些养殖场和养殖大户没有根据自身实际制定防疫程序, 生搬硬套别人的免疫程序, 从而导致免疫失败。二是一些地方政府组织不力, 导致村级防疫员单打独斗, 对动物不能有效保定, 使之接种部位不当, 有些为图省事, 免疫程序不规范, 方法不当, 不严格按操作要求接种, 致使免疫失败。三是疫苗的用量不准或疫苗保存不好效价低, 造成动物体内免疫抗体水平不达标或无抗体。

2.2 疫苗问题

疫苗失效, 经解冻稀释后的疫苗不能及时或在限制时间内用完, 冻干苗没有在限制的温度下保存, 保存运输不当导致疫苗失败。接种疫苗期间, 动物使用抗生素使疫苗效价降低, 接种部位涂擦酒精过量, 导致疫苗活性降低, 使免疫效果失败。

2.3 饲养管理不当

消毒卫生制度不健全, 圈舍不经常杀菌消毒, 病死畜禽不按常规严格处理, 造成菌毒扩散污染。动物在接种免疫时, 畜禽在使用药物治疗或在日粮饲料中拌有添加剂, 抑制了免疫活性细胞的生成, 使动物免疫力降低, 丧失抵抗传染病的侵袭能力。

3 防疫对策措施

针对动物防疫后效果不佳因素, 要根据现有免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对策措施, 抵制疫病猖獗泛滥。

3.1 科学制定免疫程序, 规范免疫操作

制定免疫程序时, 应根据当在传染病的流行情况疫苗种类等综合考虑, 严格按照疫苗使用说明书制定免疫程序。同时加大对防疫员的兽医技术培训力度, 让防疫员掌握各种疫苗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操作技术, 确保动物最佳免疫效果。

3.2 保障疫苗质量, 确保动物免疫效果

在动物免疫过程中, 合理的疫苗保存才能确保动物免疫效果。开展动物免疫期间, 要完善疫苗运送、保存等冷藏设施, 保证疫苗在免疫有效期内应用, 根据畜禽数量准确稀释疫苗当日及时用完, 严把注射关, 不能有漏针、脱针, 影响免疫效果。

3.3 加强饲养管理

积极推行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健康养殖, 饲料营养、饲喂程序要科学化。加强消毒灭源, 净化疫病, 定期对圈舍、环境、用具等进行消毒。

设计保证体系 篇11

关键词:MBA;教育质量;体系

自从哈佛商学院于1908年推出了工商管理硕士(MBA)项目以后,世界各国便陆续效仿推出这种培养项目。MBA教育从诞生之日起,它的培养目标定位就是为工商企业界培养有责任感、有道德的一流经理人才。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企业急剧增多,对高级管理人才的需求迅猛增长,在这种背景下,1991年MBA教育被引进中国,首批九所高校试办MBA教育,到现在我国MBA教育经历25年的发展,累计招生40余万,授予学位20余万,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为改革开放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巨大贡献,同时,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但不得不承认,现阶段我国MBA教育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

(1)MBA教育定位问题

MBA教育是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和能力方面的学习与训练,基本是一种职业教育。事实上,除此以外,仍然需要大量的理论知识的教育,应该是通识教育。通过这种教育,要使学生能够有更加宽广的国际观、全球观,学到当前国际上先进的企业管理理论知识。从更高一个层面说,我们还需要加强学生的理想道德教育与社会责任教育,使学生的格局跳脱狭隘的纯粹的物质利益的追求,具有更加宽广的大视野。另外,办学目的的定位还要考虑到学校本身的特色。鲜明的特色既是成功培养职业经理人的必要条件,又是突出本校与别校的差异从而开拓市场的关键。

(2)选拔机制问题

在国外,MBA教育是一个成熟的职业教育,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强调其应用性和实战性。面试是选拔MAB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MBA面试过程来发现真正那些具备企业家素质的人。在国内,面试分值在总成绩中比例不大,虽然有学校通过提前面试或设置A、B线等方式加大面试比重,但对于多数院校,联考成绩还是起着决定性作用。

(3)师资队伍问题

与其他类型专业学位教育相比,MBA教学更注重应用性和实践性;注重案例教学和师生互动;注重有效的教学组织和实践引导。这就要求从事MBA教学的教师的基本条件和素质要高于从事传统研究生教学的师资水平。目前,按照教指委要求,各培养院校符合条件的师资水平差距较大,参差不齐,这些教师“学院派”居多,理论功底雄厚,但缺少对企业微观层次的掌握,实践经验缺乏,由这样的师资很难担起MBA教学工作的重任。

(4)培养模式问题

当前,国内MBA培养模式与管理类硕士研究生的模式基本相同,其教学方式仍然沿用普通硕士的授课方式和内容,课程体系存在“大而统”的现象,课堂教学仍采用“满堂灌”的方式,过于学术化,忽视了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此外,教学案例照搬国外多,缺少原创性的本土化的案例。这导致MBA学员眼高手低、会说不会做,理论分析与实践相脱离。

我国具有MBA招生资质的院校已经达到237家(共十批)。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这是MBA教育的市场机遇,如何抢抓机遇,更新观念,重构模式,以新的面貌参与竞争,更好地为市场经济建设服务,是MBA办学中值得思考的问题。结合国内MBA教育的现状,各培养院校应重新调整办学定位,从师资建设,教学资源整合等多个角度全方位提高MBA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不断总结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独具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教育质量保证和持续改进体系,以促进我国MBA教育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1)以准确的定位为引领

要把MBA教育办好,首先就应有明确的办学理念。各培养院校应依托自身的优势领域、优势学科,充分发挥地缘优势或行业优势,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对管理人才的需求,立足实际。坚持特色,准确制定差异化的办学定位,才能立信于市场。

(2)以优选的生源为前提

各培养院校应根据对MBA生源质量的要求,组织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和优秀企业家,设计出既能考察考生基础理论知识,又能反映考生实际工作能力的面试办法,适当加大面试在录取成绩中的比重,调整招生门槛,向工作经历和管理实践经验丰富的考生倾斜。根据生师比,适度控制招生规模。

(3)以精选的师资为保障

构建了多元、动态的“双师双能”师资选拔机制。由校内外知名学者与企业高管共同组建高水平、梯队式专业课程团队,建立常规化与动态化考核的调整策略;同时依托学校师资交流学习平台,建立促进教师能力提升的长效激励机制。鼓励任课教师积极投身实践、参与企业研究和咨询活动,以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4)以科学的模式为依托

课程架构方面体现时代最新发展的要求,凸显先进性、系统性和前沿性,构建体验式教学模式,打造以战略思维和管理思辨为引导,理论夯实为基础,实践能力提升为主线,校企联合共创课堂的课程体系,增加选修课程,满足学生在未来成长中的个性化职业发展需求;

教学手段方面推动“互联网+教学”改革,培育慕课、微课、移动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学生工余时间,逐步达到“集中授课、分散吸收,深入理解、融会贯通”的目的。

案例教学方面采用讨论式、启发式、研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教师自编案例来完善案例库建设,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形式方面将课堂讲授、案例研讨、现场调研企业考察、实战模拟、角色扮演、专题研讨、移动课堂等灵活多样的实践项目有机结合,以真实的企业问题和实践场景检验学生课堂所学,力求知行合一。

论文创作方面强调MBA学员要在导师指导下把学科方向前沿的理论和实际工作紧密结合,既解决了学生在工作和学习之间的矛盾冲突,保证了学习时间和论文质量,也提高了论文的实用性和应用价值。在管理上强化质量意识,加强过程管理,实施“节点控制”,建立严格的质量审核标准与保障机制。

(5)以优质的服务为特色

各培养院校应将学员的职业生涯设计与整个教学内容的选择有机融合,在充分了解学员工作背景、未来求职意向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校友网络,帮助学员整合和拓展社会各方资源;举行职业规划研讨会以及职业规划培训,尽最大可能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职业发展指导和帮助。

(6)以畅通的反馈为路径

建立由“学院内部自评—专业督导评估—学生意见反馈—用人单位回访”构成的内外双重监督的多渠道反馈机制,以保证教育质量的持续改进。

设计保证体系 篇12

一、校企合作引入高职外部质量保证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分析

校企合作是指高职院校和技术服务类企业之间以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定向培养为目的建立起的长期协作模式。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外部质量保证体系, 本质上是以院校和企业共同主导的双轨评估, 辅以政府指导和社会监督。以理论、实践双中心;学生、教师双本位;院校、企业双主体三个维度, 三管齐下。

(一) 紧跟发展步伐, 顺应教育民主化发展趋势

从1985年5月27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到1990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 再到1993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均鼓励用人单位、教育界、知识界在党政机关领导下共同参与高职院校的质量评估工作。高职教育外部质量保证体系构建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教育活动从其浪漫主义层面来看, 是培养人的精神解放与灵魂自由, 使每个人都能够成为自己, 从而彰显个体的存在及独特价值。从其现实层面来看, 教育活动却又无时不受到社会政治文化的控制, 从而使得其自身也演变成社会控制系统的工具。如何使高职院校的教育活动既实现学术争鸣又满足社会需求?校企合作下的高职教育外部质量保证体系不仅符合中央对于完善高职院校质量评估工作的总体要求, 而且其多方共商的机制倡导决策民主化、社会化, 为高职院校教育民主化引航。

(二) 创建校企共赢, 架设教育及时化沟通桥梁

高职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培养模式刻板守旧;人才结构乖张畸形……面对社会公众日益膨胀的质疑, 企业的参与将使外部质量保证体系更具公信力, 有效化解社会舆论施加的重压。企业, 作为行业甚至是整个社会的代表, 直接成为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 对高职院校的教育进行细致监管及公正反馈。校企合作下的外部质量保证体系既是院校与社会沟通的桥梁, 也是调整高职院校与社会关系的重要策略。

对企业而言, 参与高职教育外部质量保证体系, 是企业获得优秀的人才与先进的技术的新途径。《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 (2010~2015年) 指出, 加快推进校企合作机制体制创新, 以促进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目标的实现。在政策引导下, 企业可从自身长远发展考虑, 向高职院校提出切实的人才培养方案、科技实验项目。使高职院校的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形成良好衔接, 实现合作共赢。

(三) 实现资源优化, 打造教育高效化运作模式

校企合作下的外部质量保证体系能推动校企间形成相对稳定的双向流动的资源市场。在人力资源方面, 促进人才流动、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第一, 技术理念入校门, 保证学生和教师在校接受与时俱进的先进理论知识, 避免时间上的滞后性。第二, 为学生和教师充分提供提升实践操作技能的实战演练机会, 剔除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第三, 技术人员入校门, 为院校师生传授操作技能的同时, 增强企业技术人员的理论开拓力, 为企业进一步创新发展储备理论力量。

物质资源是二者实现资源交互的另一点。2005年, 温家宝在全国职教会议上明确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发展职业教育的一项主要任务是:“以就业为导向, 努力提高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质量。”要达到这一目标, 就不能忽视高职院校对于硬件设施和科研技术的要求。校企双方以合约为保障, 进行场地车间、硬件设备、科研项目或知识产权的交互, 具体有租赁与免除租赁两种形式, 介入外部质量保证体系以实行监督监管。既为校企双方的合作提供保障, 也为可能出现的问题实行预估评判。

二、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教育外部质量保证体系中的权力

(一) 政府权力———宏观管理与过度管理的对立性

政府的宏观管理既为参与校企合作的院校、企业提供可以信赖的保证;也提高了外部质量保证体系可信度和公信力。但同时, 也要强调外部质量保证体系的独立性。只有保证外部质量保证体系充分享有政府支持且独立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 才能保证其监督有效、公正。高等教育是学术自由的领域, 政府的过度管控只会抑制高职教育的开展。

纵观国外先进经验, 不难发现其各自建立的外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共同点是:国际通过立法、拨款自助建立或扶持一个独立、自治的评估机构, 对学校、专业、课程进行外部评估。随着教育的商品属性日益得到彰显, 以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独立第三方质量保证机构从外监督监管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与活动有利于高职院校面向世界教育潮流。为未来我国高职院校可能开展的国际间的交流合作、国际比较研究与国际教育竞争奠定质量基础。

(二) 社会权力———积极问责与过激问责的把控度

高职教育外部质量保证体系作为第三方评估机构, 代表了社会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关切。评估过程中, 企业代表、教育家等第三方人士公正地对高职教育提出合理的质疑与问责, 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办学水平, 也为其指明努力的方向。

但外部质量保证体系并不等同问责制。问责制意味着高等教育机构回应外界、参与者和支持者的要求。外部质量保证体系的主要职责是针对院校教育教学活动和实践操作活动进行合理监督, 并提出合理化建议。高校在外部质量保证体系下是“有则改之, 无则加勉”。若保证体系内的第三方社会人员偏离客观的质量保证轨道, 那么沦陷为社会问责工具的外部质量保证体系将失效于质量保证, 同时可能引起高职院校内部的混乱无序。

(三) 管理权———标准管理与多样管理的统一性

校企合作下的外部质量保证体系势必形成一套标准的、规范的管理制度, 才能对高职教育进行指导和梳理。这既保障自身指导水平, 也确保体系内成员的日常工作有序。由此, 体系内成员的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而其公布的结果具有横向对比的可行性, 形成高职院校间的良性竞争。

另外, 企业充分参与下的外部质量保证更应该注重不同地域间经济环境的作用。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不同, 对与企业深度合作的高职院校的教育也提出了多样性的要求。顺应其区域经济形势, 适度调整外部质量保证体系是在标准管理的共性中发挥个性。

三、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教育外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的几点思考

(一) 以理论、实践双中心为教育理念, 避免政府过度管理

政府之所以对高校进行行政管控, 一来, 是行政权力上的划分;二来, 是对高校教育质量的把控。2013年11月19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文公布, 其中包括了高校去行政化。这符合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的定向培养目标下, 以理论、实践双中心为教育理念, 既是顺应社会需求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指引;同时符合学生、家长、社会多方面的内在需求。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2012~2020) 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定位于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所以,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 必须明确其高等教育的性质和根本任务。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既要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 但也不能忽视理论知识的灌输。全盘理论令其背离培育直接面向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力资源的定位, 而将实践操作视为唯一重点也令其高等教育的地位弱势化, 与中专技校的功能同化。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程度将是高职教育外部质量保证体系的考察重点。

(二) 以学生、教师双本位为教学原则, 避免社会过激问责

社会力量作为外部质量保证体系的一员, 在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做出合理评价的同时, 也可能对其造成不实的负面评价。学生、教师是完全参与教育教学过程的两大主体, 这两类人对教育整体或是细节具有绝对发言权。以此二者为教学“指导员”, 不仅有利于提升教育民主中的个体参与度;而且有利于促进双方主体认识观的形成和培养;更重要的是, 面对社会过激问责时, 学生和教师的切身体会才是明确教育质量好坏的最佳依据。

人才培养质量保证工作是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核心, 而这必然以学生本位, 同时兼顾教师。只有这样, 开展的质量保证工作才能真正负担起保证和提高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目的。一则, 针对学生本位, 为其全方位的理论实践学习提供支持和保障, 为营造优质育人环境积极落实人才培养“第一责任人”制度。二则, 针对教师本位 (包括院校编制内的正式教师和担任临时讲师的企业一线技术人员) 为提高其师资水平营造良好的在职培训环境, 并凭借优良的师资队伍带动良好的教学风气。

(三) 以院校、企业双主体为管理主力, 避免管理专制化

高职教育环节中缺失的正是与企业联动的动态机制。以上海某印刷专科学校为例, 构建和实践基于企业需求的COD模式 (Cooperation On Demand) 既提高学生就业率也顺应出版行业最新发展。并于2014年荣获上海市教学成果奖 (职业教育) 特等奖。该项目实施以来, 共培养1514名毕业生, 毕业生就业率为100%, 签约率由2011年的63%增加到2013年的89%, 年增长近19%。显而易见, 在高职教育中突显企业的主导地位将大大提升高职教育质量。

确立企业代表在高职教育外部质量保证中的主导性, 一方面, 高职院校以自身特点和教育目标为出发点, 确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及优化、理论课程教学与实践能力教学体系等问题方案。另一方面, 相关行业分享其发展动态, 为高职院校提供质量保证的衡量标准和依据, 使构建个性化的质量保证体系成为可能。校企合作下的外部质量保证是针对社会、市场需求主动出击, 多渠道地进行高职教育质量管理, 制定符合市场导向的教育方案。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一环, 高职教育更贴近社会经济的实质发展。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将助推高职教育外部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另外, 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高职教育外部质量保证体系适应不断革新的高职教育变革, 为高职学生成功走向社会保驾护航的同时, 也为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人力资源。建立高职教育外部质量保证体系, 正是为高等职业教育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办学提供制度保障;也为学生和社会适度参与高职教育监督管理提供可行方案。

参考文献

[1]徐祖胜.试析推进教育民主化[J].中国教育学刊, 2011 (11) .

[2]邓志新.中国高职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继续教育, 2012 (01) .

[3]温家宝.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5 (34) .

[4]任居庆.国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比较及对我国高职高专教育质量保障的启示[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职业教育版) , 2004 (02) .

[5]柳亮.高等教育问责制:内涵、缘起与实践[J].现代教育管理, 2010 (02) .

[6]田恩舜.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模式的建构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 2006 (07) .

[7]阙一帆, 包新慧.论本科院校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J].中国成人教育, 2003 (11) .

[8]马宽斌.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政府、企业与学校的角色定位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 (31) .

[9]朱泓.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保证模式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09) .

上一篇:磁共振诊断下一篇:英美文学与英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