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

2024-09-29

磁共振成像(通用12篇)

磁共振成像 篇1

功能磁共振成像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 是磁共振成像系统的一种应用。所谓功能磁共振成像系统是指以功能成像为主要或重要应用方向的磁共振系统。由于fMRI采集的血氧水平依赖 (Blood Oxygenation Level-Dependent, BOLD) 信号的变化通常只有百分之几[1,2], 对系统稳定性的要求非常高, 因此fMRI的成像质量控制就成为fMRI系统维护的重要组成部分[3,4,5]。本文主要介绍本成像中心制定和使用的与fMRI序列直接相关的成像质量测试方法, 该方法使用的硬件和软件在大多数磁共振系统上都有配备, 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和可操作性;其他常规的MRI质量控制内容可以参考美国放射学会 (ACR) 的MRI质控手册[6]和美国电气制造商协会 (NEMA) 为MRI系统制定的相关标准[7]。

1 fMRI常见的图像质量问题

人在执行特定的任务时, 参与任务的脑区会消耗更多的氧, 人体的生理调节机制将增加该区域的供血量, 多供应的氧会超过消耗的氧, 造成该脑区血氧浓度的增加。血氧浓度的变化会改变该区域脑组织的驰豫时间T2*属性。fMRI实际上就是以固定的重复时间TR进行连续的平面回波成像 (EPI) , 得到一个三维的“录像”, 记录人脑各区域的T2*加权信号随时间的变化, 即血氧水平依赖信号。

EPI序列与其它常规的序列不同, 它利用梯度回波链在一次射频激发后采集一幅图像的所有K空间数据, 可以在几十毫秒内完成一幅断层图像的扫描, 在一两秒内实现全脑的T2*加权的成像。这种成像技术对磁共振系统的整体性能和成像环境的要求非常严格, 很多子系统的瑕疵都会在EPI成像中严重影响图像质量。例如, 磁场均匀性差会导致EPI图像的几何畸变或信号丢失;涡流补偿不好会产生严重的伪影或几何畸变;线圈的缺陷可能表现为EPI图像的信噪比下降;元器件接触不良或振动造成的放电会导致K空间数据点错误从而造成EPI图像中出现条纹或天鹅绒状的伪影 (Spike Noise) ;外界环境或电网的干扰也会产生各种伪影。另外, 脑区活动相关的血氧水平依赖信号变化幅度较小, 因此对EPI成像的稳定性要求非常高, 如果供电系统、梯度系统、射频发射或接受系统的稳定性存在问题, 由此产生的干扰可能将该信号淹没, 从而得不到真实的脑区激活信息。图1显示一些存在质量问题的图像。

(a) 磁体中一枚钥匙造成的几何畸变; (b) 典型的1/2视场处的EPI伪影; (c) 头线圈故障造成的SpikeNoise; (d) 供电波动造成的EPI稳定性问题, 测量信号的波动远大于正常BOLD信号。

2 fMRI质量控制方案的制定

fMRI质量控制方案的制定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考虑: (1) 确定测量项目和测量方法; (2) 对测量结果设定判别指标以及当系统不能满足指标时的应对措施。

2.1 fMRI质量控制的测量项目

fMRI质量控制最核心的测量项目是EPI的稳定性。常用的稳定性测量方法是利用水模 (Phantom) 进行较长时间的EPI扫描, 然后在水模图像中选取一个感兴趣区域 (Region of Interest, ROI) , 考察该区域中所有像素的均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以下简称均值曲线) , 并以该曲线的标准方差或峰峰变化值相对曲线均值的百分比作为EPI稳定性的测量值。Weisskoff提出用不同大小的ROI进行上述测量, 并把这些测量值与利用单幅图像得到的图像信噪比计算出的理想曲线相比较的方法[3], 该方法已经被很多fMRI场地采用, 西门子公司也将该方法作为系统维护工具应用在其MRI产品中。很多fMRI场地都制定比较系统的fMRI质量控制方法[4,5], 并给出测试结果可供参考, 但是这些方法的数据处理比较复杂, 需要使用专用的数据分析工具, 在其它场地很难直接应用。

在已有方法的基础上, 利用成像系统本身配备的水模、硬件和软件, 制定一套比较简单的fMRI质量控制方法。该方法每天进行一次10min左右的EPI扫描, 然后对中间层片在所有时间点上的数据进行分析, 提取EPI稳定性、伪影和噪声相关的测量。除此之外, 还要记录系统使用的中心频率和射频发射电压, 以及磁体的液氦消耗, 用来监测相关硬件的工作状态。

稳定性的测量是在图像水模信号的均匀区域选取一个尽量大的ROI, 以减小高斯白噪声对稳定性测量的干扰, 如图2 (a) 中的圆形ROI所示。稳定性测量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S = (Max1-Min1) / [ (Max1+Min1) /2]×100%

其中S表示稳定性, Max1和Min1为信号区域ROI均值曲线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如果信号有比较明显的低频漂移, 需要对上述的稳定性测量进行矫正, 将 (Max1-Min1) 替换成信号去除漂移后的估计振幅。

为监测EPI的伪影强度、 信噪比以及其他在背景区域有明显表现的伪影或干扰, 例如电网波动造成的伪影增强或Spike Noise, 我们在图像的伪影区域和背景噪声区域也各选取一个ROI, 如图2 (a) 中的两个矩形ROI所示, 并将两个ROI均值曲线的最大值相对信号区域ROI曲线均值的比值作为质量控制的测量项目:

(a) fMRI质控测量的三个ROI圆形为信号区ROI、大矩形为伪影区ROI和小矩形为背景噪声区ROI; (b) 圆形信号区ROI的均值曲线, 横坐标是fMRI的图像编号。

G = Max2 / [ (Max1+Min1) /2]×100%

B =[ (Max1+Min1) /2] / Max3

其中, G表示伪影的相对强度, B表示背景的相对强度, Max2和Max3分别为伪影区域和背景噪声区域ROI均值曲线的最大值, Max1和Min1为信号区域ROI均值曲线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2 测量项目指标的确定

测量项目判别指标的确定主要从以下方面考虑[4,5]:利用一段时间的测量数据建立基线;参考系统设计参数;参考其它MRI设备的测量结果;根据fMRI应用的需求确定指标。其中, 前三种方法有助于发现和解决fMRI系统的异常, 最后一种方法则更能体现质量控制的意义, 也是我们判断系统是否能提供可靠数据的重要依据。

在前面提到的测量项目中, 中心频率、射频发射电压和液氦消耗的指标主要通过基线估算确定, 以正负3倍方差为上下限。如果测量值超出此范围则重新进行测量, 若结果仍然越限则需要进行调研, 进一步寻找原因。

EPI的稳定性、伪影和背景的相对强度也利用基线分析确定上限。如果测量值超出此范围, 则需要重测或调查原因。另外, 根据fMRI应用的特点, 如果稳定性测量超过1%, 系统将被认为不适宜进行fMRI实验, 需要联系厂家对系统进行调整和维护。

作为一个完整的质控方案, 还需要对测试数据进行定期的回顾, 分析测试数据在过去几周或几个月中的异常变化和整体趋势[4,5]。

3 总结

上述测试方法简单易行, 所用的硬件和软件在大多数磁共振系统上都有配备, 能够有效地监测EPI的稳定性、伪影和信噪比的变化, 发现电网、Spike Noise等随机出现的干扰, 具有很好的质量控制效果和实用价值。

本场地使用的设备为西门子公司的 MAGNETOM Trio A Tim System 3T MRI系统, fMRI质量控制测试中的EPI扫描使用系统标配的1900ml瓶装水模和12通道矩阵头线圈, 采用系统内置的MeanCurve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测试使用的主要成像参数来自场地常用的fMRI序列 (轴位成像, TR2000ms, TE30ms, 翻转角90°, 视场200mm, 成像矩阵64×64, 层厚5mm, 层间距20%, 层片数9, 接受带宽2520Hz/Px, 相位编码A-P) , 扫描时间为800s。

参考文献

[1] Ogawa S, Lee TM, Kay AR, Tank DW.Brain MagneticResonance Imaging with Contrast Dependent on Blood Oxy-genation,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990, 87:9868~9872

[2] Kwong KK, Belliveau JW, Chesler DA, et al., Dynamic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Human Brain Activity duringPrimary Sensory Stimulation,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992, 89:5675~5679

[3] R.M.Weisskoff, Simple Measurement of Scanner Stabilityfor Functional NMR Imaging of Activation in the Brain, Magnetic Resonance in Medicine, 1996, 36:643~645

[4] Simmons A, Moore E and Williams SCR, Quality Control for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using Automated Da-ta Analysis and Showchart Charting, Magnetic Resonance inMedicine, 1999, 41:1274~1278

[5] Friedman L, Glover GH, Report on a Multicenter fMRIQuality Assurance Protocol.Journal of Magnetic Resonancein Imaging, 2006, 23:827~839

[6] AC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Quality Control Manual, 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 2004

[7] NEMA.NEMA Standards Publication MS 1 to MS 12, Na-tional Electrical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

磁共振成像 篇2

1.下列情况的患者及家属,禁止进入检查室,禁止进行检查和陪伴患者检查:●体内已植入或留有任何金属物品(如:眼球内金属异物、血管结扎银夹等);●体内或体表安装有任何电子装置者(如:心脏起搏器、生物刺激器等);●体内或体表含有其他不明材质的物品者(如:假牙、节育环、化妆品、护发

剂等);

●病情危急需立即抢救者,但不能自主配合、不能保持安静不动者;●3个月内的妊娠妇女;

●有严重幽闭恐惧症者;

●核素检查(ECT)后3日内不宜做MRI检查,请合理安排好检查顺序。

2.有手术史者,必须如实告知,有无将金属或电子物品及其他材质的物品留

在体内。

3.病人及陪伴病人家属,不得将金属物品、电子产品、磁卡、存折、工资本等及有化学腐蚀性、潮湿、易燃易爆物品等及其他不明材质的物品带入检查室。4.MRI检查时间较长,所处的环境较幽暗、噪声较大,要有思想准备,不要急躁、害怕,要耐心配合检查;检查过程中切勿移动身体,并配合医生的口令做好吸气和闭气动作。

5.检查前需请病员和家属认真、详实填写《磁共振检查禁忌及注意事项》单,并要求家属或病员签字确认,以保证安全。

6.患者及家属不能带入检查室的贵重物品,请自理负责保管。

7.患者请带以往就医资料及影像检查资料,以参考对照。

8.MR预约及检查地点:磁共振室

磁共振成像 篇3

关键词:脑卒中;运动性失语;功能磁共振成像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motor aphasia after stroke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 of language function changes. Selection methods: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of 6 patients with cerebral apoplexy combined motor aphasia,at the same time from 10 cases of healthy control group,using the 3 t full-body scanners to collec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ata,records of two groups of fMRI brain activation area. Results: the control group in visible in multiple brain regions activated fMRI task,observation group 1 week,1 month,6 patients in Broca area activated or a small amount of activation. Conclusion: language features common to a wide range of cortex in complex language features,language center mainly for patients with cerebral apoplexy Broca area activated or a few,affect normal language.

Key words: cerebral apoplexy; Motor aphasia.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

【中圖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007-02

运动性失语指左侧额下回后部及附近区域病变所导致的一种非流利性失语?我国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约占脑血管疾病患者的70%,脑卒中后发生运动性失语的概率在20%-38%之间,因此,针对运动性失语的神经功能研究已成为脑科学研究领域中的热点课题[1]?为探讨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特点及患者语言功能区变化机制,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例脑卒中合并运动性失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0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例脑卒中合并运动性失语患者的临床资料,该6例患者组成观察组,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在47-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1±5.8)岁,同期选取10例健康无脑卒中病史者组成对照组,年龄在30-4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3±3.4)岁?

1.2入选标准 (1)患者经头颅MRI诊断扫描被确诊为脑卒中,且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晰;(2)为首次发作,病灶集中在额叶区;(3)发病时间<1周;(4)通过西方失语症检查法被确诊为运动性失语;(5)完全了解本次研究目的,且自愿配合本次研究所有检查?

1.3方法:对照组行常规fMRI检查?观察组于发病1周进行语言功能评价,采用西方失语症检查法,同时行fMRI检查,于脑卒中发病1个月之后再次进行上述检查?fMRI检查包括图片命名和动词联想两项任务,采用组块设计,分为静息状态期30s和任务状态期15s,两种状态交替出现,刺激任务结果采用脑功能成像系统呈现?

1.4数据采集 利用3T全身扫描仪收集磁共振功能成像数据,扫描参数TI 900ms,TR 2300s?平面回波成像扫描参数TR 3000ms,TE 30ms,扫描时间为350s?采集数据处理软件为SPM5,脑区分为B?A,对研究对象的图片?动词激活脑区进行系统坐标确定?

1.5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照组图片任务和动词联想任务激活脑区结果:对照组的图片激活脑区主要是BA18?左BA37?顶叶(BA7);动词联想任务激活区为双侧BA45?左侧基底节区?BA39?BA18?BA46?BA37,且伴有BA6辅助运动区激活?可见,对照组在图片任务和动词联想任务中,多个脑区均可见激活?

2.2观察组动词联想任务激活脑区结果:观察组发病1周时,动词联想任务激活区集中在双侧辅助运动区?左侧缘上区?左侧下额叶?左侧前额叶,且左侧Broca区伴有少量激活;发病1个月后,动词联想任务激活区集中在双侧视觉皮层区?Broca区?BA22区?BA39区?BA6区?可见,观察组6例患者发病1周和1个月,均出现Broca区激活或少量激活?

3讨论

运动性失语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并发症,致病原因较为复杂,脑卒中是最主要的一种致病因素[2]?由于我国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因此,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几率也较高?fMRI是研究脑功能的重要辅助技术,该技术基于血氧水平依赖原理,可实现脑功能影像定位?操作原理为,当大脑皮层中枢处于活动状态时,血流量增加,耗氧量维持不变,导致血液中含氧血红蛋白的浓度增加,磁共振信号升高显著[3]?fMRI以其无创?简便的优势,逐渐成为语言功能区及其他脑功能区研究的重要技术,并得到广泛认可?

本次研究中对10例健康者进行了fMRI研究,结果显示,颞后部脑区?顶叶?基底节区为主要激活脑区,双侧Broca区均激活明显,且双侧底节区参与广泛,提示底节区同样参与语言功能的实现,或参与语言反射的传递任务,在图片任务中,枕叶激活区强度更加明显,这说明图片任务的接收处理需要视觉中枢细胞的兴奋?但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初期和1个月后,fMRI检查均出现Broca区激活或少量激活?可见,语言功能的实现是多个脑区共同参与的结果,脑卒中患者与健康者相比,当语言功能区受损后,部分语言功能由其他脑区代偿,且代偿方式不同,有发生镜像转移的可能,也可能发生Broca区周围区域代偿?

参考文献

[1] 何雅娜,张权,张云亭,等.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中枢的fMRI评价[J].磁共振成像,2010,1(3):6-10.

[2] 谢琪,石艺华,梁云燕,等.言语训练对脑卒中后Broca失语恢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2,27(4):252-254.

磁共振成像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4年—2008年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诊断为CVST的患者22例, 男10例, 女12例, 年龄19岁~56岁, 平均39.4岁。临床病史包括产褥期3例, 长期口服避孕药2例, 乳突炎5例, 高热1例, 外伤1例, 不明原因10例。

1.2 临床表现

头痛伴恶心呕吐11例, 头痛伴双眼外展差3例, 头痛伴视乳头水肿2例, 意识障碍、反应迟钝2例, 一侧肢体活动障碍3例, 视物模糊1例。病程1周至3个月不等。

1.3 检查方法

全部患者均使用PHILPS NT-5型0.5T磁共振扫描仪, 正交头线圈, 扫描层厚为5 mm, 间隔1 mm, 矩阵256×256。采用横轴位和矢状位SE序列T1加权相, 横轴位TSE序列T2加权像, 横轴位FLAIR序列。6例患者行MR增强扫描, 造影剂为钆喷酸葡胺 (马根维显) , 剂量为0.1 mmol/kg, 经肘静脉快速注入行横轴位、矢状位T1扫描。14例患者进行了相位对比法2D静脉血管成像矢状位、横轴位扫描。

2 结 果

2.1 病变部位

上矢状窦6例, 横窦9例, 上矢状窦、横窦同时累及5例, 乙状窦、横窦1例, 上下矢状窦、直窦、窦汇同时累及1例。

2.2 MRI表现

发病1周内检查2例, T1加权像为等信号, T2加权像为低信号。发病1周~2周检查11例, T1加权像、T2加权像均为高信号。1例治疗20 d后, 上矢状窦由T1加权像、T2加权像高信号转变为低信号, 流空效应重新出现。发病2周至3个月检查9例, T1加权像为等信号, T2加权像为高信号4例, T1加权像、T2加权像均为等信号5例。1例上矢状窦血栓形成, 1例上矢状窦、横窦同时血栓形成表现为双侧额顶枕叶皮层下出血性脑梗死;2例上矢状窦血栓形成出现左侧顶叶脑梗死;5例横窦、1例上矢状窦形成出现脑水肿, 其中局限性水肿灶2例, 弥漫性脑肿胀、脑沟变浅4例;16例均出现脑顶叶静脉迂曲扩张。6例脑内未见异常信号。6例患者注射造影剂Gd-DTPA后, 于矢状位T1加权像出现上矢状窦内强化, 而血栓部分不强化, 呈条带状或不规则低信号影4例, 仅见上矢状窦壁不规则增厚2例。其中1例出现小脑幕明显强化。

2.3 PC法2D静脉血管成像表现

矢状位:3例上矢状窦内高信号血流消失;1例上下矢状窦、直窦、窦汇内高信号血流消失;1例上矢状窦前区高信号血流消失。轴位:5例患者横窦内高信号血流消失, 1例横窦、乙状窦内高信号血流消失。轴位、矢状位:3例患者上矢状窦、横窦内高信号血流消失。

2.4 MRV与DSA结果对比

如病例1 MRV上矢状窦未显影, DSA显示上矢状窦前部充盈缺损, 造影剂停滞于作为侧支引流至大脑中浅静脉及深静脉的许多扭曲的皮层静脉;病例2MRV右侧横窦未显影, DSA显示右侧横窦充盈缺损伴扭曲的侧支引流静脉。

3 讨 论

3.1 病因、病理及临床特征

CVST是较少见的脑血管疾病, 发病急, 进展快, 男女均可发病, 其中以青壮年多见。起病形式多样, 但大多数亚急性起病, 部位以上矢状窦、横窦发病率最高[1]。上矢状窦因其解剖结构的原因是血栓的好发部位, ①横隔小梁结构, 呈高凝状态的血流容易在有许多小梁结构的上矢状窦内形成血栓;②大脑表面上部静脉分支的走行由后向前迂曲缓慢注入上矢状窦, 其血液方向与窦内由前向后的血流方向相反, 故减低了窦内血流速度并形成涡流, 形成血栓;③上矢状窦内凹凸不平, 血栓容易形成。CVST病因繁多, 大致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非感染因素导致血栓多见于上矢状窦, 感染性因素导致血栓多见于乙状窦和横窦[2]。文献报道凡是能引起静脉内壁炎症反应或渗出、静脉血流异常以及使静脉处于血栓形成前状态者均可引起CVST。该病的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与病变静脉窦的通畅程度及侧支循环是否有效建立有密切关系[3]。CVST的部位、范围及程度不同, 发病过程急缓不一, 临床表现各异, 最常见的症状为头痛、进行性颅内压增高、视物不清、癫痫发作、肢体瘫痪, 感染者伴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3.2 MRI及MRV的影像表现

CVST磁共振表现可分为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两方面。直接征象为血栓形成初期, 静脉窦被新鲜血栓所代替, 血流受阻, 在MR图像上栓塞静脉窦内流空效应消失, T1加权像为等信号, T2加权像为略低信号;1周~2周后, 栓塞静脉窦T1加权像、T2加权像均为高信号;以后随着血栓溶解静脉窦又重新出现流空效应。血栓形成各阶段与颅内血肿极为相似, 依赖于血红蛋白退化产物的顺磁化效应[4]。各期血栓在MRI上虽具有特点, 但亚急性期血栓因其鲜明的高信号最易识别和确认, 而其他时间血栓很容易与脑实质或流空信号混淆, 要明确急性期和慢性期血栓需要MRI具有良好的分辨率并结合MRV检查。间接征象为颅内高压、脑循环障碍所致的脑水肿、脑梗死、脑出血等表现。CVST引起脑静脉系统血容量增加, 脑脊液回流受阻, 导致脑内总容量增高, 引起颅内高压产生脑水肿、静脉性梗死, 最终血脑屏障破坏, 脑血肿形成[5]。脑梗死的特征为局限与皮层下而非主要动脉供血区, 常两侧对称。因而临床上见到这种与动脉分布不一致的脑出血、脑梗死, 特别是多种病灶混合存在时应高度怀疑CVST。这些脑实质改变作为CVST的间接征象有助于临床医生对病情和预后的判断。此外本组有16例MRI平扫可见脑凸面迂曲、扩张的静脉, 增强后发现静脉迂曲扩张更为明显。另有1例表现为小脑幕明显强化, 有文献报道, 小脑幕强化可提示直窦、上矢状窦后部的血栓形成或是慢性静脉窦回流障碍的征象之一[6]。MRV简单实用, 它利用流动血液与其周围静止组织在纵向磁化的差异, 可很好反映脑静脉窦血流状态和静脉窦形态。CVST时MRV显示为静脉窦闭塞、不规则狭窄和充盈缺损。本组采用PC法不仅可以清除背景的高信号, 且对慢血流显示优于TOF法。MRV对诊断各期血栓均有很高的敏感性。与常规MRI比较具有不受血栓形成时间的影响, 可经不同方向、角度来观察静脉窦病变的优点[7]。根据本组病例笔者体会MRV对CVST的诊断价值有以下几方面:①可进一步明确CVST的存在, 明确血栓范围及血管狭窄程度;②确定MRI不易诊断的急性期血栓;③治疗后随访, 可显示血管是否再通及血流恢复情况, 有助于疗效的观察。MRV诊断静脉窦血栓时需密切结合MRI, 两者结合使用对静脉窦血栓的显示率明显提高。

3.3 影像检查方法的比较

CT扫描在上矢状窦血栓形成者可见具有特征性的空三角征;直窦、横窦和乙状窦血栓可见条索征[8], 此征象特异性高但出现率低, 极易漏诊, 临床上大多用于排除颅内高压的其他原因。脑血管造影是确诊CVST的重要手段, 直接征象为受累静脉窦充盈缺损、闭塞或静脉窦壁不规则, 间接征象为动静脉循环时间延长, 侧支循环扩张或迂曲, 闭塞部位血液逆流。DSA对病变范围和细节的显示优于MRV, 但其属于创伤性检查, 因此有一定的危险性, 也难以显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后继发的脑水肿、脑梗死、脑出血。目前作为介入溶栓治疗的手段而不常规使用[9]。

MRI及MRV对CVST高度敏感, 可早期显示直接征象、间接征象, 反映病理演变及评价治疗效果, 两者结合是无创伤的、理想的诊断方法。加强对CVST的影像学认识, 合理选择不同的检查方法并结合临床, 将会对CVST的早期诊断和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 (MRI) 及磁共振静脉成像 (MRV) 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CVST) 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CVST患者22例。使用PHILPS NT-5型0.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 采用常规SE序列、TSE序列及PC法2D静脉血管成像。结果MRI可显示直接征象:静脉窦流空效应消失, 静脉窦内出现各期信号不同的血栓。间接征象:脑水肿、脑梗死、脑出血等。MRV可更好的显示阻塞静脉窦。结论MRI结合MRV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高度敏感, 可早期显示直接征象、间接征象, 反映病理演变及评价治疗效果, 两者结合是无创的、较理想的诊断方法。

关键词: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磁共振成像,磁共振静脉成像

参考文献

[1]Zaher K, Otrock Ali T, Taher Wael A.Thrombophilic risk factors among16lebanese patients with cerebral venous and sinus throm-bosis[J].J Thromb Thrombolysis, 2008 (26) :41-43.

[2]康立清.脑静脉窦血栓形成[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分册, 2005, 28 (5) :309-313.

[3]Wasay M, Azeemddin M.Neuroi maging of 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J].Neuroi maging, 2005, 15:118-128.

[4]石俊华.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研究现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8, 6 (1) :73-74.

[5]Shelly R.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J].Eur Radiology, 2006, 14:215-226.

[6]Masuhr F, Mehraein S, Einhaupl K.Cerebral venous and sinus thrombosis[J].Neuroradiology, 2004, 251 (1) :11-23.

[7]王秋艳, 李坤成, 高艳.MRI联合磁共振静脉成像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价值[J].放射学实践, 2007, 22 (4) :362-364.

[8]孟强, 董曼丽, 陈文利, 等.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学特点[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05, 16 (5) :245-248.

磁共振成像 篇5

病理改变,还能同时观察到脑皮层功能活动时的信息,可无创、实时地对大脑的功能活动进行成像。为法医学领域中所涉

及的人体损伤程度鉴定和伤残等级评估以及对法医精神病领域中认知功能的界定.从单一形态学研究到形态与功能相

合的系统研究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本文就人脑的功能活动磁共振成像的概念、原理、优势、临床研究状况及法医学

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关键词】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法医病理学

【中图分类号】d919.1: r445.

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9297(2004)04—0291—0

4technology of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brain and appucation prospects in forensic medicine. ca i ji一,0 tao,pan hong-fu,et .forensic pathology department,school ofleg~l medicine,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

61004

1【abstract】technology of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brmn(fmrib)is a new approach developed in the

resent years. it can not only show clearly and accurately the changes of tissues,autopsy and pathology of the brain,but also

show the information of the activity of the brain in time without harm. it can be widely used in forensic medicine such as injury

gradated evaluation,disability evaluation and cognition in forensic assessment in psychiatry providing a new method from pure

morphological study to morphology-function combination study.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fmrib conceptions,principles,advan—

tages,the conditions of clinical study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forensic medicine

【key words】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brain;forensic medicine

一、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的概念与原理

(一)概念

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ri,fmri1,是一种

新兴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它以脑功能活动时引起的血

氧浓度改变为基础,采用不同颜色直接实时地将脑功

能变化反映在mr图像上,突破了既往研究脑功能的黑箱技术,以往的影像学检查技术绝大部分是依赖于

被检组织形态学的改变,而功能性成像这一领域一直

为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v.

pet)所独有。随着mr技术的发展,fmri能在特定的脑功能活动时或血液动力学变化时对脑组织进行实时的功能成像,对人脑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功能活动

进行有效的评价。其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均较高,一次成像即可同时获得解剖和功能影像,是目前人们

用mr方法研究大脑皮层功能活动的最主要方法

ri为脑科学研究提供了直观有效的研究手段.为医

学影像学的研究和临床开辟了全新的领域 lli

(二)基本原理

神经活动与血流动力学变化之间的密切关联是

ri的基础。人体各种生理活动都由相应的大脑皮层

[作者简介] 蔡继峰,四川大学华西基础与法医学院病理教研室在读研究生,tel;+86—28-89592918:e-ma11:cj f-j1feng@163

. com

磁共振成像 篇6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肝癌;介入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5.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5-0125-01

介入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主要方式,也是晚期患者最佳治疗方式[1],具有一定效果。在对肝癌患者采取介入治疗时,影像学评估则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可有效评估患者治疗效果。笔者以52例患者为例,采取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DWI),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中52例肝癌患者在2013年9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到我院接受介入治疗,患者肝癌属于Ⅲ期;无腹腔积水;患者均知情此次研究,并签署研究同意书;男39例,女13例;年龄30~76岁,平均年龄(57.3±12.4)岁。

1.2 方法 52例肝癌患者均接受肝动脉选择性化疗栓塞介入治疗,使用表阿霉素、超液化碘油混悬液为栓塞剂。患者在介入前及介入后第7天采取DWI诊断。采用西门子1.5T超导型核磁共振扫描仪对患者肝脏行T1WI、T2WI轴位及T2WI冠位扫描,并行扩散加权成像扫描。患者取仰卧位,使用八通道相控阵柔软体部线圈和呼吸门控装置,在患者深呼吸后以不同扩散敏感系数扫描。扫描参数:层厚8mm,层间隔2mm,矩阵128×128,扫描视野(36×36~45×45)cm,NEX 1,TR 6000ms,TE37.4~90.2ms。TE值随扩散敏感系数b值变化而变化。根据患者DWI信号通过成像软件形成ADC图像,与经验丰富影像医师评估图像,测定病灶ADC值。

1.3 统计学处理 此次研究中在对需要处理的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肿瘤组织体积比较 治疗前肿瘤组织体积(215.2±105.8)mm3,治疗后(134.7±107.9)mm3,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治疗前后不同b值ADC值变化情况 b值为50s/mm2、100s/mm2时,治疗前后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值为1000s/mm2、1300s/mm2时,图像质量差,无法准确测量ADC值。b值为300s/mm2、500s/mm2、700s/mm2时,ADC值则增加(P<0.05)。见表1。

3 讨论

肝动脉选择性化疗栓塞介入术是目前临床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主要方法,是其最佳治疗方法。介入治疗可促使肿瘤凋亡,阻断其供血,效果显著。弥散在人体生理功能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能够反映生理功能的物理过程,展现体内物质转运方式[2]。通过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对水分子布朗运动敏感性高,通过机体组织水的运动情况进行弥散系数检测,可反映组织内部微结构变化情况,因此对肝癌患者采取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诊断,可展现肿瘤细胞增殖、坏死和凋亡。在此处研究中,治疗前肿瘤组织体积(215.2±105.8)mm3,治疗后(134.7±107.9)mm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介入治疗可明显缩小肝癌患者肿瘤体积,对肝癌治疗有显著效果。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临床诊断时,经三个互相垂直方向进行弥散敏感梯度场,降低组织弥散各异向性的影响,充分显示病灶变化。而肿瘤细胞的变化,其细胞膜通透性及细胞内外水的黏滞度也会影响活体组织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5]。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同弥散梯度值(diffusion gradient factor,b值)下,ADC值的稳定性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寻找最佳b值,能更为清楚地显示出ADC值。一旦ADC值稳定,其受微循环的影响就会降低最低,便于更好反应组织内水分子的扩散运动,以此准确判断肿瘤微观变化。因此,选择合适的扩散敏感梯度值,能得到较好的信号对比度,从而全面观察患者细胞密度、肿瘤血管密度等,对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的相关病理生理变化进行反映,以准确评估治疗效果。

此次研究中,b值为50s/mm2、100s/mm2时,治疗前后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值为1000s/mm2、1300s/mm2时,图像质量差,无法准确测量ADC值。b值为300s/mm2、500s/mm2、700s/mm2时,ADC值则增加,且治疗前后ADC值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可见,当b值在300~700s/mm2时,ADC值稳定性较高,受微循环影响较小,可清楚显示肿瘤微观变化,为肿瘤介入治疗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总之,肝癌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疗时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应用价值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若成,李春艳,杨兵,等.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8):94.

[2]侯毅斌,王忠富,戴志京,等.肝癌介入治疗中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的作用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 2015, 13(2):40-42.

[3]王缉胜,郭泽波,黄柳明.肝癌介入治疗中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的作用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13(7):69-71.

磁共振成像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鞍山医院就诊的13例腹盆腔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均经腹腔镜手术、经腹切开引流手术以及局部穿刺置管引流术等确诊为腹盆腔脓肿。其中, 男4例, 女9例;年龄16~74岁, 平均 (48±5) 岁;病程2周至3年, 平均 (1.0±0.4) 年;临床症状包括发热、腹部包块和腹痛, 其中6例患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升高, 1例患者CA-125升高。

1.2 检测方法

扫描方法:采用1.5T磁共振扫描仪 (Siemens Avanto) , 检查平面以横断面为主, 以冠状面为辅, 均采取T1WI、T2WI、I2加权脂肪抑制和DWI检测。 (1) 横断面:FLASH T1WI, TR 124 ms, TE 4.8 ms;TSE T2WI加上FS, TR 4000 ms, TE 108 ms;视野 (30~40) cm× (30~40) cm, 矩阵 (200×256) ~ (256×512) , 间距2 mm, 层厚7 mm。 (2) 冠状面:TE 84 ms, SE、T2WI、TR 1000 ms, 均予以呼吸触发。 (3) DWI:对SE-EPI序列行单次激发处理, TR 3900 ms, TE 94 ms, 视野30 cm×40 cm, 层厚7 mm, 矩阵156×192, 间距10 mm, 激励次数为4次。检测者可在X轴、Y轴、Z轴3个方向上进行扩散敏感梯度场, 其中b值取50 s/mm2、400 s/mm2与800 s/mm2, 使用50 s/mm2、400 s/mm2的DWI图合成表观扩散系数图, 无需屏息。图像分析:由两位经验丰富的影像学诊断医师对图像进行分析。

1.3 观察指标

统计患者腹盆腔脓肿所在位置及形态特征, 分析腹盆腔脓肿的信号特征。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腹盆腔脓肿的位置

本组13例患者共有21个腹盆腔脓肿, 主要位于右结肠旁沟, 其次是膈下, 见表1。

2.2 腹盆腔脓肿形态特征

注:相较于右结肠旁沟, a表示χ2=6.42, P=0.011;b表示χ2=9.98, P=0.002;c表示χ2=15.67, P=0.000

21个腹盆腔脓肿中, 形态为圆形者占66.7% (14/21) , 有包膜者占90.5% (9/21) , 有分隔者占28.6% (6/21) 。其中出现网膜、小肠聚拢和渗出现象3例, 低信号气体影1例, 腹盆腔中有少量积液1例。

2.3 腹盆腔脓肿信号特征

本组13例患者中, 早期脓肿6例, 共9个病灶, 在T1WI上, 脓腔表现为低信号, 在T2WI上表现为高信号;其中4个病灶DWI表现为高信号, 5个为低信号;包膜T1WI表现为等信号或者低信号, 而T2WI表现为低信号。中期或后期脓肿7例, 共12个病灶, 脓腔T1WI表现为低信号, DWI和T2WI则表现为稍高、高信号;T1WI、T2WI包膜均表现为低信号。

3 讨论

腹盆腔脓肿分为继发性与原发性, 其中继发性腹盆腔脓肿较常见[3], 往往由腹部手术、胃肠道穿孔、盆腔炎性疾病和妇科手术等所致, 可急性发作, 同时也有慢性病例, 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因此, 早期、准确诊断腹盆腔脓肿十分必要。目前, 临床上用于诊断腹盆腔脓肿的影像学方法较多[4], 其中腹部X线片对于本病的诊断效果有限, 仅小部分膈下脓肿表现为膈面模糊、膈肌抬高以及胸腔积液等;超声具有无创、操作方便、经济实惠等优势, 然而腹盆腔脓肿的超声声像图无特异性[5], 易受检测者的技术影响, 且图像视野较小、不够直观, 胃肠道内气体、过于肥胖等可对诊断结果造成干扰;CT对于诊断病灶中气体的敏感性较高, 且检测快捷, 是诊断腹盆腔脓肿的有效方式, 然而CT对软组织分辨率较低[6], 需增强扫描提升软组织密度, 且定性、定位效果欠佳。MRI对于软组织的分辨能力极高, 对病灶的定性、定位价值显著, 相较于上述影像学检查法, 是临床诊断腹盆腔脓肿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DWI属于新型磁共振成像技术, 其利用水分子无序、随机的热运动原理成像, 是检验水分子扩散运动的极敏感成像方式。有报道称, 腹盆腔脓肿的DWI信号特征取决于脓腔物质构成和脓肿临床分期[7]。脓腔形成前期, 由于组织坏死、化脓, MRI的主要表现为片状模糊长信号;在脓腔形成后期, 其脓肿壁则表现为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 但其信号形成过程机制尚未明确。对此, 有学者称腹盆腔脓肿的DWI信号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8], T1WI脓腔在总体上是低信号, 且强度呈逐渐升高趋势, 信号改变曲线不明显。T2WI脓腔总体是高信号, 在脓腔后期达最高, 随后逐渐降低, 这与脓腔物质从液态变成凝胶状、坏死碎片增加相关, T2WI脓腔信号与腹盆腔脓肿的病理性改变一致, 可准确反映腹盆腔脓肿的病理变化过程。同时, 还有观点认为, 在腹盆腔脓肿形成早期, 其脓腔主要由渗液、炎性细胞组成, 其扩散不受限制, 黏稠度较低, DWI呈低信号;在腹盆腔脓肿形成后期, 其脓肿可产生脓腔纤维化、脓腔壁, 限制水分子扩散形, 因此腹盆腔脓肿后期也表现为DWI高信号[9]。

本研究结果亦证实, DWI结合常规MRI对于腹盆腔脓肿的定位准确率达100.0%, 可为穿刺引流等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准确信息;同时, DWI扫描速度极快, 一般数10 s即可;DWI视野较大, 且冠状面的扫描图像较直观, 信号对比明显, 易发现病灶, 避免漏诊、误诊[10]。本研究结果显示, 腹盆腔脓肿好发部位为右结肠旁沟、膈下, 形态以类圆形和圆形为主。其中, 腹盆腔脓肿的病灶位置即脓液凝聚部位, 受力学影响, 胆道手术、胃肠穿孔、阑尾化脓性感染以及脾脏切除后所形成的脓液可沿患者腹膜腔解剖分布, 在重力和胸腔负压引力下, 自高处流至低处。患者卧床疗养时常保持仰卧位, 因而膈下、肝周间隙等较低位置脓液凝聚并形成脓肿。因此, 腹盆腔脓肿往往分布于膈下、肝周间隙、子宫直肠陷窝等较低位置, 病灶形态则与所处解剖位置相关。

综上所述, 磁共振DWI结合常规MRI对于腹盆腔脓肿诊断效果确切, 对病灶的定性、定位价值高, 信号特征明显。

摘要: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DWI) 结合常规磁共振成像 (MRI) 在腹盆腔脓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鞍山医院就诊的13例腹盆腔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T1WI、T2WI、DWI扫描, 对患者的磁共振DWI结合常规MRI影像学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 分析其病灶位置、形态特征以及信号特征。结果 本组13例患者共有21个腹盆腔脓肿, 主要位于右结肠旁沟, 其次是膈下;21个腹盆腔脓肿中, 形态为圆形者占66.7% (14/21) , 有包膜者占90.5% (9/21) , 有分隔者占28.6% (6/21) ;本组13例患者中, 早期脓肿6例, 共9个病灶, 在T1WI上, 脓腔表现为低信号, 在T2WI上表现为高信号, 其中4个病灶DWI表现为高信号, 5个为低信号, 包膜T1WI表现为等信号或者低信号, 而T2WI表现为低信号;中期或后期脓肿7例, 共12个病灶, 脓腔T1WI表现为低信号, DWI和T2WI则表现为稍高、高信号, T1WI、T2WI包膜均表现为低信号。结论磁共振DWI结合常规MRI在腹盆腔脓肿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确切, 信号特点明显, 能准确确定患者腹盆腔脓肿位置、形态特征, 可作为腹盆腔脓肿临床检查的首选诊断方法。

关键词: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磁共振成像,腹盆腔脓肿,临床诊断

参考文献

[1]菅丽岩, 刘蕊, 侯庆香, 等.腹腔镜与超声介入治疗盆腔脓肿62例疗效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5, 23 (6) :411-414.

[2]李幼生, 尹健一.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高压和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与合理治疗[J].腹部外科, 2013, 26 (3) :151-152.

[3]孙海珠, 路莉, 陈秀慧, 等.盆腔脓肿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4, 30 (7) :573-576.

[4]殷艳, 韦业平.抗感染治疗后盆腔脓肿患者腹腔镜手术时机的临床研究[J].微创医学, 2016, 11 (1) :9-11.

[5]王海宁, 崔智飞.比较超声和腹部X线平片对于诊断儿童急性肠梗阻的实用价值[J].临床研究, 2016, 24 (2) :70-71.

[6]潘丹, 陈鑫, 姜彦, 等.迭代模型重组设置对不同辐射剂量下肝脏增强CT图像噪声及质量的影响[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5, 49 (3) :173-178.

[7]应明亮, 许顺良, 肖文波, 等.弥散加权成像对肝脏脓肿及坏死囊变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 25 (1) :102-106.

[8]计学文, 孟凡荣.磁共振DWI信号及ADC值在肝脏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4, 37 (3) :42-44.

[9]段丽.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盆腔脓肿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连续型电子期刊) , 2016, 16 (40) :47-48.

肌肉骨骼磁共振成像诊断 篇8

本书共计180多万字、MR图像2636帧, 分11章, 第1章介绍磁共振成像的物理基础和与肌肉、骨骼有关的磁共振成像技术新进展。其中6章为骨盆、髋关节和大腿, 膝关节, 小腿、踝和足, 肩关节和上臂, 肘关节和前臂以及腕关节和手。该部分内容主要介绍这六个部位的肌肉、肌腱、韧带、软骨和关节囊的正常MRI表现, 这些微细解剖结构和组织的外伤和与运动有关病变的MRI表现和诊断。关节镜和微创外科的迅猛发展, 希望影像学清晰地显示上述微细解剖结构的正常表现和病变。而在各种影像学方法中, 只有MRI能满足上述要求。另有4章讲述骨和软组织肿瘤、感染、关节病变和骨髓病变。本书体现了肌肉、骨骼磁共振成像诊断和技术国内外新进展, 图文并茂, 实用性强。适合于从事影像学诊断的专业人员、临床医师及医学院校师生学习参考。本书定价:398.00元;书号:978-7-5091-6323-8。

全国新华书店和医学专业出版社有售。为方便读者购买, 出版社可以邮购。邮购联系人:王兰, 电话:010-51927252。

肌肉骨骼磁共振成像诊断 篇9

(高元桂张爱莲程流泉主编2013年1月出版)

本书共计180多万字、MR图像2636帧, 分11章, 第1章介绍磁共振成像的物理基础和与肌肉、骨骼有关的磁共振成像技术新进展。其中6章为骨盆、髋关节和大腿, 膝关节, 小腿、踝和足, 肩关节和上臂, 肘关节和前臂以及腕关节和手。该部分内容主要介绍这六个部位的肌肉、肌腱、韧带、软骨和关节囊的正常MRI表现, 这些微细解剖结构和组织的外伤和与运动有关病变的MRI表现和诊断。关节镜和微创外科的迅猛发展, 希望影像学清晰地显示上述微细解剖结构的正常表现和病变。而在各种影像学方法中, 只有MRI能满足上述要求。另有4章讲述骨和软组织肿瘤、感染、关节病变和骨髓病变。本书体现了肌肉、骨骼磁共振成像诊断和技术国内外新进展, 图文并茂, 实用性强。适合于从事影像学诊断的专业人员、临床医师及医学院校师生学习参考。本书定价:398.00元;书号:978-7-5091-6323-8。

全国新华书店和医学专业出版社有售。为方便读者购买, 出版社可以邮购。邮购联系人:王兰, 电话:01051927252。

肌肉骨骼磁共振成像诊断 篇10

本书共计180多万字、MR图像2636帧, 分11章, 第1章介绍磁共振成像的物理基础和与肌肉、骨骼有关的磁共振成像技术新进展。其中6章为骨盆、髋关节和大腿, 膝关节, 小腿、踝和足, 肩关节和上臂, 肘关节和前臂以及腕关节和手。该部分内容主要介绍这六个部位的肌肉、肌腱、韧带、软骨和关节囊的正常MRI表现, 这些微细解剖结构和组织的外伤和与运动有关病变的MRI表现和诊断。关节镜和微创外科的迅猛发展, 希望影像学清晰地显示上述微细解剖结构的正常表现和病变。而在各种影像学方法中, 只有MRI能满足上述要求。另有4章讲述骨和软组织肿瘤、感染、关节病变和骨髓病变。本书体现了肌肉、骨骼磁共振成像诊断和技术国内外新进展, 图文并茂, 实用性强。适合于从事影像学诊断的专业人员、临床医师及医学院校师生学习参考。本书定价:398.00元;书号:978-7-5091-6323-8。

全国新华书店和医学专业出版社有售。为方便读者购买, 出版社可以邮购。邮购联系人:王兰, 电话:01051927252。

磁共振成像 篇11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急性脑梗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265

脑梗死虽然不及脑出血凶险,但是患者大多年老体弱,诸多慢性病缠身,在治疗上有许多谨慎用药的情况,加之梗死区可以在短时间内扩大,还会发生许多合并症,故如何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热点。然而由于超早期脑梗死患者临床表现及形态学表现常不典型,常规MRI、CT对超早期脑梗死病变常无阳性发现,而PET能够早期发现且定量进行脑血流分析,但设备复杂、昂贵、耗时较长不适合在急症患者中常规使用。随着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广泛应用,DWI技术日益受到临床的关注,使得在脑梗死超急性期显示梗塞灶的部位与范围已成为可能。本文旨在对DWI技术的急性脑梗死中临床应用价值作初步探讨。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11年2月~2011年8月收藏治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其中男43例,女17例,年龄50~78岁,平均62岁。根据症状出现到MRI检查时间分为超急性期(<6小时)12例,急性期(6小时~3天)25例,亚急性期(3~7天)15例,慢性期(>7天)8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病突然、剧烈头痛,眩晕,耳鸣,吞咽困难,恶心,呕吐,半身不遂,意识丧失、失语、视觉障碍等。

方法:所有患者就诊时均首先行颅脑CT平扫,除外脑出血后,进行MRI平扫和弥散加权成像(DWI)扫描,所用设备为德国西门子公司MAGNETOM Avanto 1.5T高场强磁共振成像仪。所有患者均常规做T2WI、T1WI、T2FLAIR,DWI采用单次激发EPI脉冲序列轴位扫描,TR/TE=4800ms/90ms,矩阵为128×128,FOV为230cm×230cm,层厚为5.0cm,间隔为1.0cm,弥散敏感系数为0、500、1000s/mm2。

结果

急性脑梗死的T2WI,FLAIR、DWI及ADC图的表现:超急性期(<6小时)12例,所有病例DWI信号明显增高,ADC图上明显低信号,在常规T2WI及FLAIR上信号强度无明显改变。急性期(6小时~3天)25例,T2WI和FLAIR上均表现为高或稍高信号,且FLAIR序列上病灶比在T2WI上显示较为清楚。但这两种序列上病灶信号强度均不及DWI序列上的信号强度高,有5例DWI显示的病灶范围更大。ADC图上均为低信号。亚急性期(3~7天)15例,DWI序列上病灶信号较高,但随着发病时间的加长较前两期有所下降。而在T2WI及FLAIR序列上病灶信号明显增高。慢性期(>7天)8例,T2WI上均明显为高信号,FLAIR上大部分为高信号,但部分病灶中间变为等或者低信号。DWI序列上病灶呈混杂信号、等信号或低信号,ADC图呈等或者高信号。

DWI参数选择对图像的影响:对60例患者分析采用b=0,b=500,b=1000s/mm2作DWI成像,研究发现b值越高,产生的弥散梯度场强越强,水分子弥散越好,病灶显示越清晰。同时,还发现由于水分子各向异性,弥散全方向比单方向显示病灶更清晰,尤其是位于脑白质处的病灶。

讨论

弥散是物质的转运方式之一,是分子等微观颗粒由高浓度向低浓度区随机的微观移动,即布朗运动。DWI是利用水分子的弥散运动特性进行成像的。其成像原理是常规SE序列叠加EPI序列而构成的特殊成像技术。目前常规采用的成像技术是在SE序列中180°脉冲两侧对称地各施加一个长度、幅度和位置均相同的对弥散敏感的梯度脉冲,当质子沿梯度场进行弥散运动时,其自旋频率将发生改变,结果在回波时间内相位分散不能完全重聚,进而导致信号下降。用相同的成像参数两次成像,分别使用和不用对弥散敏感的梯度脉冲,两次相减就剩下做弥散运动的质子在梯度脉冲方向上引起的信号下降的成分,即由于组织间的弥散系数不同而形成的图像,称为DWI。DWI中的信号下降取决于弥散系数(ADC)及梯度强度。ADC=-ln(Sn/So)/(bn-bo),因此,DWI的程度受b值大小强度的影响。b值越高产生的弥散梯度场越强,造成信号下降越大,对病灶显示更清晰。本组病例分别选用b=0,500,1000s/mm2成像,结果b=1000s/mm2比b=500s/mm2时显示的病灶范围大,显示更加清晰,尤其是对皮层区的较小梗死灶。另一方面,DWI的程度还受弥散的各向异性影响。水分子弥散在脑内受空间方向性介质如脑白质纤维限制,在不同弥散方向上具有不同的弥散程度。如白质纤维束垂直于梯度方向,则水分子弥散受限,DWI呈高信号,而弥散全方向成像是3个单方向的相加像,因此可以更好的显示各向性的弥散程度,显示病灶更加清晰。故高场MRI机均采用三个不同的弥散梯度来消除各向异性效应。本组对60例病例分别采用相位编码、频率编码、层面选择3个方向成像,结果全方向比单方向的DWI图像效果好,尤其是位于脑白质处的病灶。

DWI是目前惟一能在活体内检测水分子弥散特性的方法,可以显示常规T2WI不能显示的早期梗死。超急性期时,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细胞膜离子泵转运防碍,细胞外水分子减少,而细胞内水分子增加,导致细胞毒性水肿。但组织总含水量无明显变化,因细胞外水分子弥散速度下降,因此DWI上表现为高信号。但随着病情发展,梗死进入急性期,缺血区血脑屏障破坏,出现血管源性水肿,缺血组织总含水量增加,由于细胞毒性水肿和血管源性水肿同时存在,DWI、T2WI及FLAIR均可显示梗死病灶,且信号强度不断增加。之后血管源性水肿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因而限制性弥散减少,而自由弥散增多,导致T2WI及FLAIR序列上信号逐渐升高,而DWI上病灶信号逐渐降低,ADC值的变化则为先降低后逐渐回升,在亚急性期,ADC值多数降低。随着时间的延长,病变区可出现细胞溶解,最后出现软化灶。本组中,超急性期所有病例在常规T2WI及FLAIR上信号强度无明显改变,但在DWI上出现异常高信号,ADC图上明显低信号。有5例发病6~12小时患者DWI上均出现明显高信号,ADC图上为低信号,结合DWI,在T2WI和FLAIR上隐约见稍高信号。而对于亚急性后期及慢性期脑梗死,DWI的诊断意义不如T2WI及FLAIR。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较高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可判断并积极抢救缺血半暗带,使该区域脑组织及时恢复功能,并能为治疗效果及预后评价提供重要的信息,而传统的CT、MRI一般不能在超早期确定病灶的部位与范围,使临床诊断困难。DWI及FLAIR技术的运用与结合能非常准确可靠地诊断早期脑梗死,从而指导临床溶栓灌注治疗,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

参考文献

1 赵天平.磁共振弥散灌注加权成像对超急性脑梗死的诊断研究及进展[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3,11(5):382-383.

2 周林红,沈天真,陈星荣.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应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36(3):215-218.

3 杨梅莉.DWI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4,4(19):150.

4 王颖,欧阳雪晖,梁秀琴.磁共振弥散加权和灌注加权成像在超急性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3,35(4):324-327.

5 陈建新,张同华,徐正道.DWI与FLAIR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对比研究[J].当代医学,2009(27):95-96.

肌肉骨骼磁共振成像诊断 篇12

本书共计180多万字、MR图像2636帧, 分11章, 第1章介绍磁共振成像的物理基础和与肌肉、骨骼有关的磁共振成像技术新进展。其中6章为骨盆、髋关节和大腿, 膝关节, 小腿、踝和足, 肩关节和上臂, 肘关节和前臂以及腕关节和手。该部分内容主要介绍这六个部位的肌肉、肌腱、韧带、软骨和关节囊的正常MRI表现, 这些微细解剖结构和组织的外伤和与运动有关病变的MRI表现和诊断。关节镜和微创外科的迅猛发展, 希望影像学清晰地显示上述微细解剖结构的正常表现和病变。而在各种影像学方法中, 只有MRI能满足上述要求。另有4章讲述骨和软组织肿瘤、感染、关节病变和骨髓病变。本书体现了肌肉、骨骼磁共振成像诊断和技术国内外新进展, 图文并茂, 实用性强。适合于从事影像学诊断的专业人员、临床医师及医学院校师生学习参考。本书定价:398.00元;书号:978-7-5091-6323-8。

全国新华书店和医学专业出版社有售。为方便读者购买, 出版社可以邮购。邮购联系人:王兰, 电话:010-51927252。

上一篇:多维关联规则下一篇:外国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