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梦想》习作指导论文

2024-10-19

《我的梦想》习作指导论文(精选3篇)

《我的梦想》习作指导论文 篇1

《我的自画像》是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的一个习作练习。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普遍反映课难上, 文难写。那么, 习作起始阶段该如何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 从而打开他们的话匣子, 实现习作有效指导呢?下面的两个课例带给我们一些思考。

【课例一】

教师通过谈话揭示本次习作题目———《我的自画像》, 围绕“什么是自画像”引导学生讨论, 接着让学生反复读例文, 从例文中总结出写“我的自画像”的方法:外貌———性格———爱好 (教师板书在黑板上作为学生习作的提纲) , 最后让学生课后按照提纲, 自己写一篇习作。

第二天, 笔者翻阅了部分学生的习作, 记录如下:

生1:我有一对小眼睛, 我的耳朵很大, 我的腿很长。我很顽皮, 我爱好踢足球。

生2:我的鼻梁高高的, 架着一副眼镜, 头发很黑。我胆子很小, 我喜欢读课外书。

……

学生确实是按照老师在黑板上出示的提纲来写的, 可读起来却让人心里添堵。在和执教教师的交谈中, 我真切感受到了她的焦灼和困惑:“课堂上, 我进行了一系列的写作指导, 从审清题目要求到提供习作提纲, 我讲得口干舌燥, 满以为学生会写得很好。可没想到学生的语言这么干瘪, 思路这么狭窄。这到底是为什么啊?”

回顾、分析整个教学活动, 我们发现, 问题的症结在于学生习作主体地位的旁落。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追求的是“教师清清楚楚地讲, 富有理性地教”。于是, 在课堂上“教师清清楚楚地讲”换来的是学生混混沌沌地听记。“清楚”“理性”的背后忽视了学生的认知实际, 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于是习作的本真形态———“我手写我心”演变成“我手写师心。”他们的习作态度势必是低迷的, 习作内容也势必是干瘪、枯竭的。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 执教教师的教学目标也一下子明朗了起来:从学生实际出发, 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 激发他们的习作热情, 从而打开学生情感和语言的闸门。这位教师进行了第二次习作指导。

【课例二】

一、猜一猜

师:今天老师想和大家玩个游戏———“猜猜看”。老师说一段话, 请同学们仔细听, 猜一猜老师说的是谁。

我是三 (3) 班的一名小学生, 宽宽的肩膀, 高高的个子, 胖嘟嘟的, 走起路来全身的肥肉都会上下颤动, 妈妈说这是营养过剩的表现。我长得虎头虎脑的, 圆圆的脑袋, 大大的脑门, 里面充满着智慧。我有一双小而有神的眼睛, 笑起来常常会眯成一条缝。今天我穿着一身牛仔服, 看起来很帅气的哟!

(这段话刚说完, 同学们立即回答:“老师说的是时伟峰。”)

师:老师并没有提到姓名、性别, 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呢?

生:因为时伟峰就是全身胖嘟嘟的。

生:因为时伟峰眼睛小, 笑起来会眯成一条缝。

生:因为他今天穿着一身牛仔服, 很帅。

师:同学们, 其实刚才老师就是给时伟峰画像呢!我们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地方, 今天我们来给自己画画像好不好?

(游戏一结束, 课堂气氛顿时热烈了起来。课前的导入因为取材于学生, 使他们感受到“画像”的亲切、有趣, 个个兴致盎然, 跃跃欲试。)

二、画一画

师:大家读读例文, 再对照小虎的画像, 看他哪儿画得最好。然后拿出自备的小镜子, 仔细观察自己的外貌, 试着用画笔把自己的外貌特征画出来, 看谁画得最像。

(喜欢画画是每个孩子的天性, 这一环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为了突出自己的与众不同, 把自己的外貌特征表现得十分夸张:有的把眼睛画得很大, 有的把刘海画得整整齐齐, 有的画了一对大大的耳朵, 还有的在眼睛下方画了一颗大大的黑痣……一张张充满童真童趣的画像说明学生已抓住了自己的外貌特点。)

三、写一写

(画好像后, 教师让学生在自己的画像旁写一段文字, 把画中的自己介绍给大家, 比比谁写得最像。然后交流习作。)

生1:我又细又长的眉毛下长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 我的头发很黑而且打着卷。我最有特色的地方就是我的两颗门牙中间有条很宽的牙缝。

生2:我乌黑的头发里长着几根白发, 我的眼睛很小, 笑起来会眯成一条缝, 我擅长跑步, 因为我的腿很长。

(从学生的现场习作看, 少部分学生不仅能够抓住自己的外貌特征, 而且语言表达较丰富, 但大部分学生的语言仍然很简单。根据这种情况教师又进行了指导。)

四、改一改

师: (出示自画像) 能猜出是谁吗?

生: (全班齐声) 张老师!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你戴着一副小眼镜。

生:你的鼻子左侧有颗黑痣。

生:你的肚子很大。

师:看来老师的这幅自画像画得挺成功啊, 同学们一眼就认出了我。根据这幅画像我也写了一段自我介绍:我的脸上架着一副小眼镜, 鼻子左边有颗黑痣, 我的肚子大大的。

同学们, 对于我的介绍你们满意吗?

师:你为什么不满意呢?

生:你的眼睛很大, 可为什么还架着眼镜呢?没说清楚。

生:你的肚子为什么这么大呢?

生:你喜欢你的这颗痣吗?

师:经大家这么一说, 看来张老师的自我介绍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我得好好改一改。

(教师读改后的习作。)

师:我是大马路小学的一名语文老师。我的鼻翼左侧有颗黑痣, 有人曾对我说:“这颗痣太影响你的五官美了, 还是打掉吧。”可我却不这么想, 知道吗?它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美人痣”。听老年人说这是有福气的象征, 所以我一直保留到现在。我戴着一副近视镜, 看起来挺斯文的。现在, 我最大的变化就是肚子大, 我走起路来已是大腹便便了。知道为什么吗?我要做妈妈了, 每天感受着肚子里的小生命, 那滋味别提多开心了! (全班鼓掌)

师:这回我写清楚了吗?

生:我觉得这次写得很生动。

师:同学们, 有句话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你们能不能也把自己的习作改一改?让自己的“画像”更丰富, 更像自己。

(学生修改习作。以下是课例二“写一写”提到的两个学生修改后的习作。)

生读:我是一个长相很有特点的女孩子, 细长的柳叶眉下嵌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 再加上一头乌黑的卷发, 同学们给我起了很好听的名字叫“芭比娃娃”。我最有特点的地方就是两颗门牙间有条很宽的牙缝, 每次吃东西时, 牙缝中总会塞满食物, 所以我叫它“黑风洞”。为了打扫干净“黑风洞”, 我养成了勤漱口的习惯。

生读:我有一头乌黑光亮的头发, 平时我喜欢把它扎成马尾辫, 这样看起来很有精神。但如果你仔细看会发现这乌黑的头发里夹杂着几根白发, 奶奶说这叫“少白发”, 是聪明的象征。我的眼睛很小, 笑起来会眯成一条缝, 但我的视力很好, 坐在教室的最后看黑板仍很清楚。我擅长跑步, 因为我的腿又细又长。

师:同学们写得真好, 你们让老师看到了你们的进步, 了不起!为了让大家能够更加全面、深入地认识你, 除了自己的外貌外, 我们还可以介绍一下自己的性格和爱好。下节课我们进一步来完善自己的画像。

《我的梦想》习作指导论文 篇2

《我的成长故事》习作指导 开远市东城小学

李莉

习作目标:

写出自己成长中的一件记忆深刻的事(高兴的、满意的、感动的、有趣的、后悔的等),要写得清楚具体。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本组课文内容引出课题导入新课。

二、明确习作内容及要求

1、请同学读习作要求:写自己的成长故事,要写得清楚具体。

2、请同学们找找习作要求中的关键词,明确要求。

三、指导学生习作

1、指导选材:“成长”大家谈。我们的生活经历中那些事算是成长?

2、明确本次习作的体裁:记叙文。

3、明确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4、范文引领学生明白怎样把句子写具体。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写的具体的句子。思考:作者是抓住什么把句子写具体的?

(2)、全班交流:你认为哪些句子写的好?作者是抓住什么把句子写具体的?

(3)、指导学生明白:事不离人,人不离事。我们在写文章时一定要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来描写。

四、小组交流

1、交流要求:

创意组:叙事清楚、经过具体 超越组:叙事清楚、经过完整 腾飞组:经过清楚、语句通顺 请同学们按要求交流:

我想写 的故事,事情是这样的: 这事使我体会到。

2、各组同学一名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五、指导同学们给自己的习作取题目。

六、出示习作要求,学生习作。

1、出示要求请各组同学起立齐读要求。

创意组:题目新颖、叙事清楚、经过具体、语句精彩 超越组:题目符合要求、叙事清楚、经过具体、语句通顺 腾飞组:题目完整、语句基本通顺、叙事基本清楚、经过基本完整

2、学生习作。

七、展示学生写的优秀的开头。

《我的梦想》习作指导论文 篇3

“我的一次科学尝试”教学设计

自贡市蜀光绿盛实验学校 钟华

一、激趣导入:

(一)实验演示

1、出示一根普通吸管和一个土豆:谁能将吸管插进土豆?(请学生上台试试)

2、老师演示,学生观察:老师的方法有什么特别之处?(拇指封住吸管口)

3、学生再试。

4、科学原理:在插吸管时要用大拇指按住吸管的一头,吸管里的空气密闭,吸管变硬,硬到可穿土豆。

5、习作欣赏

一次科学尝试

——用吸管穿透土豆

给你一支吸管,一支普通的用来喝果汁的吸管,再给你一个土豆,一个刚从菜市场买来的拳头大的土豆。请问:你能用吸管穿透土豆么? 不能!——大概你会这样说。那么再给你一个辅助工具——杯子,情况又会怎么样呢?

今天中午我在看科普杂志,看到一篇《用吸管穿透土豆》的文章。我觉得很不可思议。土豆是硬的,而那弱不禁风的吸管怎么能„„想着想着,我想起了那句经典广告词“一切皆有可能”。于是我便怀着扳倒这一说法与见证奇迹的心理,准备实验。说实话,我的内心矛盾极了,更多的还是认为不可能。但眼见为实,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找来了杯子,土豆,吸管。

我先将土豆架在杯子上,接着用右手四指紧抓吸管,再用大拇指扣紧吸管的顶端,最后用力扎下去——吸管霍然穿过土豆。

我不敢相信地揉了揉自己的眼睛,但眼前依然保持着吸管在土豆中优美的姿态。我仍然不相信,联想到了魔术,它在提醒人们亲眼目睹也会有假象。我已经不相信我自己的眼睛了。我叫来了妈妈,她也不相信,但我们换了吸管,土豆,杯子,又实验了好几次,结果都是一样的,我不得不相信,这是真的。

后来我明白了这个实验的关键是:要用拇指扣紧吸管顶端。这样一来,被隔绝了空气流动的吸管变得异常坚硬,足以穿透土豆。

我不得不承认,实验前我的“想当然”有多么可笑。一支纤细的吸管真的有能力穿透一个土豆。

这小小的实验令我觉醒。人生中,有多少“不可能”,只存于脑中而不存于现实世界里。而我,又因为心中的“不可能”而错过了多少尝试的机会啊!

当吸管穿透土豆时,它也穿透了我心中所有的成见。科学就在身边,我们要学会试着相信!

(二)周记展示

周记一则:冻书

邹文艺

今天,我看了一本课外书,其中有一个内容讲:将已经打湿的书放在冰箱冷藏室冷冻两个小时,拿出来时书会变得十分平整。我心里想:“什么冻书啊,放在冰箱不都成了冰书了!”我感到十分好奇,决心做个实验。

我痛下决心,把我的一本书故意弄湿。看着这已经湿透的书,纸页都黏到一起了,我赶紧将它放入冰箱,希望它有一个美的结局。

我的心一直砰砰地跳。想去看,但又必须忍住不看。一分一秒„„两个小时终于到了,我以最快速度冲向冰箱,打开冰箱拿出书一看,让我意想不到的是书没有湿度了,感觉每一页都十分地平整。

怎么样,冻书是不是很神奇?你们要是不相信,可以像我这样亲自实验一下。

周记一则:浮蛋的秘密

甘国润

今天,我做好了作业,拿起一本书,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其中有一个实验使我十分感兴趣,所以我决定试一试。

实验开始了,我往杯里倒了水,然后往里边放了一个蛋,蛋就直直地沉了下去,我往里加了些盐,可它没有浮起来,我嘀咕着:“是不是盐放少了?”我索性又加了三勺盐,只见鸡蛋慢慢悠悠地摆动着它那肥胖的身子,最后露出水面,活像一个游泳的小娃娃。我想,这是为什么呢?我看书上,原来是因为清水的浮力小,盐水的浮力大,所以鸡蛋就浮在了水面上。

这次实验我成功了。

(三)谈话过渡

同学们一定都有一颗好奇心,都有着和邹文艺、甘国润同学同样的经历吧,今天,就让我们把自己的科学尝试写下来和大家分享。

二、习作指导

(一)写法指导一

自读读教材72页,思考本次习作提出了哪些要求?

1、话题:我的一次科学尝试(题目自拟)

2、体裁:叙事记叙文

3、内容:

(1)一次科学小实验、一个小制作、一个小窍门,成功、失败都可以写。(2)写清楚过程。(3)写下收获。

(二)写法指导二

结合以往习作经验,思考:

1、写作顺序?

(1)顺序(2)倒叙(3)插叙

2、怎样把过程写具体?

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细节描写

(三)写法指导三 怎样修改本次习作?

1、过程是否完整、具体?体会是否真实?

2、文章条理是否清楚?语句是否通顺?是否有错别字或用错的标点符号?

(四)习作点评

出示两篇周记,学生评价。

三、完成习作

1、想一想:回忆自己记忆中印象深刻的一次科学尝试。

2、说一说:和同桌说说这次科学尝试的过程和收获。

3、写一写:按照习作要求,把这次科学尝试详细具体地写下 来。内容不少于450字。

上一篇: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下一篇:学术批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