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放大(精选7篇)
音频放大 篇1
1 前置放大级
设计的功率放大器采用了多级级联的结构。第一级为输入缓冲和前置放大级, 如图1所示, 它由AD812设计成, 缓冲放大级的输入阻抗为50欧左右, 起到了阻抗匹配作用, 其输出接前置放大级, 它的放大增益通过高精可调电位器可进行调整。选用的AD812是双运放, 一片AD812便能同时作为输入缓冲和前置放大级, 其中的增益带宽积为150MHz, 压摆率1600V/us, 用它对5MHz以下的频率信号能进行20倍以上的放大。
2 驱动级
第二级为驱动级, 如图2所示, 由3个放大管组成, 其中2SD669构成共射放大电路, 它具有较大的电压、电流及功率放大作用且输入, 输出电阻适中, 由Q1 (2SD669) 和Q5 (2SD649) 及D4 (FR107) 和D5 (FR107) 组成甲乙类双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作为输出级, 其特点是电压放大倍数约为1, 但是效率高, 波形失真较小, D4和D5上的压降使得Q1和Q5一直处于微导通状态, 可以减小交越失真。第三级为场效应管功率放大级, 如图3所示, 由IRF640和IRF9640构成OCL电路, 其特点是是电压放大倍数约为1, 但是效率高, 波形失真较小。为了减小交越失真, 利用R18, R15和Q3构成微导通电路, 调节R18即可改变IRF640和IRF9640的导通状态, 该方法较直接利用二极管的固定偏压要好。采用这类三级结构, 具有如下优点:一是易于安排电路元件, 且可使级间的相互作用忽略不计。二是放大器之间可采用交流耦合, 各级放大器的补偿比较简单。实验发现, 该部分电路可将峰峰值0.1V的1MHz正弦信号放大到峰峰值48V且基本无失真, 最大输出功率可达100W以上。当ui=0时, 应通过调整静态工作点, 得到uo=0。
3 输出级
为了获得一个200V以上的输出信号幅度, 采用了1:6的升压变压器来放大输出幅度。采用这样的结构, 避免了用上百伏电压作为功放驱动电压时存在的一些问题, 例如需要实现一个上百伏的直流电源及电路调试较危险等。缺点是由于变压器属于感性元件, 需仔细调试输出匹配电路, 如图4所示。
4 电源
功放的电源采用了开关电源电路, 设计了基于继电器的短路保护电路, 它主要包括输出电流检测, 比较器部分, 继电器及其控制电路组成。为了减小电源噪声的影响, 采用了电感电容滤波电路。在元器件的布局方面, 尽量把相互有关的元件放得靠近一些, 在设计硬件的过程中, 电源线的布置除了要根据电流的大小尽量加粗走线宽度外, 在布线时应使电源线与数据线、地线的走线方向相一致, 在布线工作的最后, 用地线将电路板的底层没有走线的地方铺铜, 这有助于增强电路的抗干扰能力。功率放大电路实物如图5所示, 实验发现, 该功放电路能很好的放大测试信号。
5 结束语
功率放大电路是一种在大信号状态工作电路, 放大电路工作是否正常, 性能指标是否达到要求, 除要按照一定的工艺进行安装焊接外, 还要借助于仪器仪表进行调试和测试。
参考文献
[1]吴丽峰.基于互补推挽结构的MOS功率放大电路设计[J].电子科技.2011.10
[2]李圣清.一种新型功率放大电路设计[J].中南工学院学报.1998.6
[3]王文如.射频大功率放大器的设计研究[J].压电与声光.1987.4
[4]丁文明..一种压电陶瓷执行器动态驱动电源[J].压电与声光.2008.6
音频放大器的仿真与制作 篇2
1.1电路原理图(见图1)
1.2部分元件说明
图1中,U1为单运放NE5534负责电路的主要功能,Q1为NPN型三极管C2073,Q2为PNP型三极管A940。
2电路仿真及结果展示
2.1仿真电路图
图2中,由于Mutisim元件库里没有C2073和A940型号的三极管,故用性能参数相近的TIP41A和TIP42A代替做仿真。R16为单联电位器RP1,R17(32Ω) 为负载电阻(代替耳机),数字万用表XMM1测量输入信号幅度,XMM2测量输出信号幅度,示波器XSC1观察输出波形,扫描仪XBP1测量频率特性曲线。
仿真内容:测量电压放大倍数(电位器R16阻值调到最大);测量上限频率和下限频率;测量最大不失真功率;测量频率特性曲线;当电位器R16阻值调到最小时,测量输出端纹波电压(交流)。
2.2仿真结果展示(见图3)
3硬件电路的制作过程
3.1利用Protel DXP2004软件设计
3.2 PCB板制作过程
用热传印纸打印PCB图 →裁剪PCB图纸 →根据PCB图大小裁剪敷铜板→用细砂纸打磨电路板敷铜面→将剪好的PCB图纸贴在电路板敷铜面,用单面胶固定住一端→过板→等待冷却后用水冲取出热传印纸腐蚀→钻孔→去除电路板敷铜面上保护膜→ 修剪打磨电路板→均匀涂上松香水防止氧化→结束3.3电路板装接
(1)元器件质量的检测。(2)元器件引线成形加工。(3)印制电路板元器件插装。(4)手工焊接。
3.4电路板装接结果展示(见图4)
4整机简单测试
4.1仪器
指针万用电表(MF-10型)、低频信号发生器、模拟示波器(VP-5564型)、直流稳压电源等。
4.2测试内容方法和步骤
(1)调节直流稳压电源输出电压为:±15V,调好后关掉直流稳压电源,连线接入测试板。
(2)测量静态值。在输出端接入负载电阻RL(32Ω), 打开直流稳压电源,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测量输出端Q1和Q2中间点O到公共端的电压Vdo,调节多圈电阻RP2,使Vdo最小,一般应接近于0。如果仍较大,说明电路板还有问题,须重新检查。若Vdo正常,记录以下测量值:供电电压+VC和-VC;工作直流电流IC(直流稳压电源显示的电流值);输出端直流电压Vdo,填入表1。
(3)测量电压放大倍数。调信号发生器:使频率为fL=1k Hz,幅度为Vi=300m Vpp。将电位器Rp1(50kΩ)调到最大(顺时针旋转到底),打开稳压电源,利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如果波形无失真,用毫伏表分别测量输入端和输出端信号电压vi和vO(测得vO=5.290v), 计算电压放大倍数。
(4)测量最大不失真功率。在测量放大倍数基础上,慢慢增大信号发生器的幅度,使输出端出现最大不失真波形(只考虑正负半周波形,不看交越失真), 读出并记录此时毫伏表的数值Vom,计算最大不失真功率。
其中,负载电阻RL=32Ω,Vom=8.123v。
(5)测量上限频率fH及下限频率fL。给待测电路注入频率为f=1k Hz,幅度为Vi=300m Vpp的信号,用毫伏表测量此时的输出电压VO,计算并记下Vop=0.7VO值。
测量上限频率fH方法:慢慢增大信号发生器频率(大于1k Hz),使输出电压VO下降到Vop(由毫伏表读数可知),此时信号发生器频率就是所测量的上限频率fH。
测量下限频率fL方法:慢慢减小信号发生器频率(小于1k Hz),使输出电压VO下降到Vop(由毫伏表读数可知),此时信号发生器频率就是所测量的下限频率fL。
(6)测量残留噪声电压。将电位器Rp1(50kΩ)调到最小(逆时针旋转到底),用毫伏表测量此时的输出交流电压VS。
VS=0.290mv
5数据的比较分析
5.1数据比较(见表2)
5.2分析
通过表2数据的对比,发现仿真值和实际测量值之间除了电压放大倍数相差较小,其他数据均存在不同偏离。其中实际测量的最大不失真功率没有仿真的高,但上限频率、下限频率和残留噪声电压的实际测量数据要优于仿真值。两组数据的偏离,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理论和实际之间存在着差距。实际电路在制作过程中,电路板的布线、元器件之间的间距、元器件的实际性能以及电路板的装接等都会对整机电路的性能指标造成影响。
摘要:文章介绍一款基于NE5534芯片构成的音频放大器,通过软件仿真、制板、装接及测试几个步骤进行展示,最后对实测与仿真数据进行简单分析,整个操作过程对于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音频放大 篇3
在一些专业领域,如电视演播现场,需要几台摄像机同时工作,有的摄像机拍大景,有的拍特写镜头等。但场外观众通过电视看演出现场时,则是一会看到大景,一会又看到特写,这种几台摄像机之间的相互转换设备,就要用到视频切换台。再加上各种切换手段,如推拉、开启,淡入淡出等将成为一台特技切换台。
视频信号的瞬间切换,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场逆程的时间切换,另一类是随机性的。往往是在场正程时间切换,这是因为一场信号的征程为18.4ms,逆程为1.6ms。因此,随机对各路视频信号的转换往往发生在正程时间,这种随机性的视频切换,由于不是发生在场逆程期间(从电视原理上应知道场逆程期间,电视屏幕上是不发光的),因此往往使图像有所跳动。但是要使图像在逆程期间切换,设备变得十分复杂。因此,在一些要求不高的场合或为了节省投资,则可以用一种简易的非逆程切换设备。
笔者制作的这款四选一视音频切换器是经小批量生产后的改进型。可用于小型闭路系统、会场、电教、婚礼等场合,具有图像输出电平可调、声音清晰、无串扰多路输出等特点。
线路共分两部分:图1为视音频切换电路,图2为视音频分配放大电路。
图1中,用四D触发器CD40175 (IC1)作切换控制,控制信号控制三极管BG1~4和BG6~9, BG1~4作视频开关,BG6~9作音频开关,BG5视频射随器的作用主要是减小视频输入耦合电容的容量和使输出端所接输入设备易于阻抗匹配。CD40175的 (2) 脚、 (7) 脚、 (10) 脚、 (15) 脚任一脚为高电平时,将分别使开关管BG1和BG9、BG2和BG8、BG3和BG7、BG4和BG6任一路饱和导通,视频信号经三极管集电极到发射极,再经一级射随器BG5后,输出该路信号。音频信号经三极管集电极到发射极,将直接输出某一路音频信号。如当K1按下时, (2) 脚输出高电平,BG1和BG9导通,视频信号V-IN1经BG1集电极、发射极送至BG5基极,经放大后从发射极输出;音频信号A-IN1经BG9集电极、发射极输出。
电路之所以未用CD4066四路模拟开关,是因为用其作开关时,发现当伴音信号输入电平较大时(如VCD机的音频输出),产生了较严重的串音,估计可能是其内部模拟开关距离较近的缘故。
C3为开机清零用,电路中K1~K4为单按钮开关。
音频放大电路部分用TL084高速四运放,其中一组作前置预放,对输入信号只放大3倍左右,其他三路均当作输出射随器使用。
图2所示视频信号放大电路中BG3和BG4要求配对使用,RW1作图像输出电平调整。输出至少可接三个电视负载,一路送至调制器,一路作现场监视,一路作备用。
音频放大 篇4
基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与特点, 那么高职教育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怎样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综合素质, 使教学与专业培养目标一致, 从而达到其培养目标呢?
在高职教学中, 根据职业岗位与岗位能力要求把课程教学项目化, 整合教学内容, 根据内容设计课程项目, 每个项目基于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流程进行设计, 每个项目下分若干任务, 通过任务的完成达到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
本文就是在此前提下介绍电子技术项目化教学的其中一个项目, 基于分立元件构成的简易音频放大电路, 重点阐述了电路的组成、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及电路的调节, 对高职教学以及电子技术初学者来说, 不仅掌握了元器件的特性及相关电子技术知识, 而且培养了初学者的兴趣与动手能力。
1 电路总体设计思路
(1) 电路组成:
简易音频放大电路的总体电路如图1所示。它是由差分放大电路、共射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和电源电路四部分构成。
(2) 电路工作原理:
220正弦交流电压经带有中间抽头变压器输出12.8 V电压, 经整流桥 (4~6 A) 整流, 再经25 V/4700 uF电解电容滤波输出大约正负16 V的直流电压, 为电路提供直流电源.音频信号经差分放大电路输入抑制零点漂移, 再经过共射放大进行放大, 最后由功放电路输出。
2 音频放大电路制作
(1) 音频放大器的组装:
各器件的型号参数已在图中注明。选择时, 对电阻应注意其额定功率, 对电容, 应注意其容量及耐压。安装焊接前, 先对各器件进行质量检查。将元件按照原理图元件的位置安装在万能板上, 然后按照连接关系, 将元件的每个引脚连接起来, 然后再检查一遍元件引脚的连接是否正确, 并修改其中的错误为保证放大器的性能, 焊接安装时, 应注意几个问题: (1) 电线的颜色要有所区别。如正电源用红线, 负电源用蓝线, 地线用黑线, 信号线用其他颜色的线。接线要短, 电路之间要共地。 (2) 注意各器件管脚的功能, 不要接错。特别是电解电容、二极管、三极管, 应该注意其极性不能接反。 (3) 为了便于散热, 大功率管必需加散热片。
(2) 音频放大电路的调试:
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 再接通电源, 观察电路板是否有明显变化 (如冒烟、严重发热等) , 如有上述现象, 应当立即切断电源, 检查电路的故障, 再通电实验, 如没有出现上述现象, 可进行下一步操作;用手碰触电路的输入端, 如扬声器声音输出明显变化, 则基本可判断电路已经正常工作, 如果没有声音, 则是电路的连接或者元件安装出现错误, 修正错误后再进行通电调试。
电路的调试过程一般先分级调试, 最后进行整机调试。分级调试又分为静态调试和动态调试。调试的过程中, 可先用电阻器代替扬声器。
静态调试时, 将输入端对地短路, 用万用表测试电路中各点的直流电位, 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判断电路中各元件是否正常工作。
动态调式时在电路信号输入端输入适当的信号, 用示波器观测各级电路的输出波形及工作情况。单级调试后, 可进行级连调试。将前级的输出信号作为后级的输入信号进行调试。此时注意级间的相互影响。
在调试的过程中若发现声音失真, 调整输入信号, 或调整电源电压, 改变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则可消除失真。
(3) 音频放大器的故障及故障排除:
(1) 只要在制作过程中认真仔细, 一般情况下会一次性成功, 不需要过多的检测和调试。 (2) 可能产生振荡而不能很好地进行工作。 (3) 为了降低高频情况下的电源阻抗, 去耦电容尽量靠近晶体管来安装。 (4) 输出端的相位补偿用。在输出端虽然可以接扬声器, 从电性能上看扬声器, 它不是纯粹的电阻。它是由电感成分 (线圈) 及纯电阻构成的, 发生相移, 电路的工作容易变得不稳定。用电容器来补偿。
3 结语
本文介绍的简易音频放大电路具有电路简单、直观效果好、调节方便等特点, 适合无线电爱好者自行制作及高职学生电子实训。
参考文献
[1]谢自美.电子线路设计.测试[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2.
[2]胡宴如.模拟电子技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音频放大 篇5
在录音、会议、演出等场合下,由于不同性能的传声器或声源而导致输入音量大小的不一致,需结合听觉通过手动调整前置放大器的增益来平衡各声部,以满足音量匹配的需要,这样不但操作麻烦,而且音量控制精度低。因此,设计了一种自动增益双通道音频前置放大器,它无需人工操作,可自动匹配各声部音量,从而简化调音,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1 系统结构
本音频放大器具有2个独立的传输通道,A、B通道结构相同,如图1所示。一个通道音频信号A输入INA133差分放大后分为2路,一路进入INA2332主放大级,另一路进入峰值保持电路,驱动LED(发光二极管)照射光敏电阻,这个光敏电阻串接在另一个通道的INA2332主放大级的增益控制网络中,控制另一个通道的增益[1]。这样,一个通道的输入音量决定着另一通道的增益,使得两路放大后输出的信号强度大小基本一致,以实现音量的均衡。OPA2335作为输出级,输出差分信号以供后级录音或扩声。
2 系统实现
由于本音频放大器2个通道的结构与功能相同,在对其硬件分析时,就只对其中的一个通道加以分析研究。
2.1 输入级电路
本设计输入级采用INA133,它是一个具有高速、高精度的差分运算放大器,带宽为1.5 MHz,转换速率为5 V/μs,供电电压范围为±2.25 V~±18 V,内部具有匹配的电阻网络,共模抑制比高达90 dB。设计中采用了该IC内部负反馈电阻网络,这样所设计的电路具有精度高、共模抑制比高等优点,适合差分信号输入。
2.2 峰值保持及LED驱动电路
这部分电路是系统增益控制的关键,因为一个通道的增益取决于另一个通道信号的峰值大小,因此在该部分电路设计中采用了高输入电阻的运算放大器,同时运用电流反馈控制。
峰值保持以及LED驱动电路如图2所示。设计中U1、U2、U3、U4采用TL072运算放大器,该运放为JFET输入,具有输入电阻大、对取样点电压影响小的特点。U1从INA133的输出端得到音频信号,进行适当倍数的放大后输入U2同相端。U2的反相端通过10 kΩ电阻接于二极管1N4148上,提供一个负的管压降,使输出端的二极管1N4148微导通,有利于后级LED驱动运算放大器响应微弱的信号,提高灵敏度。U2、U3和U4构成的电路具有峰值取样的功能,U3同相输入端对地并联RC网络和U4构成的电路,使输入音频信号消失后LED亮度缓慢下降,提高增益互调的平滑度。U3驱动LED发光,采用电流控制。实验表明,LED发光强度在一定范围内与其电流成正比,LDR(光敏电阻)的阻值与峰值保持电路的输入信号电压的乘积为常数,该特性为本放大器实现2通道增益互调提供了可能。
2.3 主放大级电路
设计中主放大级电路采用INA2332,它是一个单电源、低功耗、高精度的CMOS仪用放大器,它具有2.0 MHz的带宽、5 V/μs的转换速率,特别适合于音频放大。主放大级的电路如图3所示。在本放大器的一个通道中,R1是一个被另一通道峰值保持电路驱动LED照射的LDR,2个通道的LDR受一个双联电位器同步控制,与LDR共同决定电路的增益G,即
2.4 输出级电路
输出级电路用OPA2335构成电压跟随器和反相器。从INA2332主放大级输出放大后的音频信号进入2个输入端并联的电压跟随器,其中一个电压跟随器直接通过电容耦合输出同相信号,另一个电压跟随器输出信号进入OPA2335构成的反相器,输出反相信号,通过电容耦合输出。由于OPA2335为单5 V电源供电,所以静态电位偏置为2.5 V,以获得最大的交流电压动态范围。
3 系统性能测试与分析
通过对实际电路进行测试,本放大器可将2路大小不同(幅差<20 dB)的音频信号调整至音量基本相同后输出。以下对放大器相关性能进行测试分析。
3.1 共模抑制比
放大器采用固定增益(用固定电阻代替光敏电阻,电压增益为40 dB),分别在输入端输入1 kHz、10 mV(rms)的正弦波差模信号和共模信号。差模放大时输出电压约1.012 V(rms);共模放大时在输出端观察到只有约4 mV的底噪,无明显的1 kHz正弦波,这与INA133运算放大器的器件标准CMRR为90 dB相符。
3.2 最大输出电压
放大器采用固定增益(用固定电阻代替LDR, 电压增益为40 dB),输入1 kHz三角波,逐渐增大输入信号幅值,使输出信号达到最大但不出现削顶失真。此时三角波峰峰值为:A通道Vomax=3.55Vp-p,B通道Vomax=3.76Vp-p。
3.3 增益测试
用COOL EDIT软件进行性能测试。放大器工作在自动增益状态,打开COOL EDIT软件,从声卡输出并作一定的衰减后输入放大器,放大器输出信号返回声卡的Line IN接口,在COOL EDIT中边放边录,观察、试听录下的音频,并分析增益调整程度。
1) 使用幅值相差10 dB的正弦信号进行测试
输入信号为声卡输出的440 Hz正弦波,左声道-0.23 dB,右声道-10.23 dB;输出信号为440 Hz正弦波,左声道-0.25 dB,右声道-0.34 dB。测试结果如图4所示。
测试结果表明,本放大器将两个幅值相差10 dB的440 Hz正弦波调整到幅值相差0.09 dB,达到了增益互调效果。
2) 使用幅值相差10 dB的音乐信号进行测试
输入信号为声卡输出音乐信号,峰值为:左声道-9.99 dB,右声道0 dB,进入本放大器调整后输出至声卡Line IN端,使用COOL EDIT录下,再进行电平标准化,观察结果如图5所示。峰值为:左声道-1.09 dB,右声道0 dB。
测试结果表明,本放大器将2个幅值相差10 dB的音乐信号调整到幅值相差1.09 dB,听觉上已无差别,适合实际音频应用。
3) 使用幅值相差20 dB的正弦信号进行测试
输入信号为声卡输出的440 Hz正弦波,峰值为:左声道-0.01 dB,右声道-20.01 dB,进入本放大器调整后输出至声卡Line IN端,使用COOL EDIT录下,再进行电平标准化,观察结果如图6所示。峰值为:左声道-0.07 dB,右声道-1.20 dB。
本放大器将2个幅值相差20 dB的440 Hz正弦波调整到幅值相差1.13 dB,缩小了信号的幅值差距。
4) 使用幅值相差20 dB的音乐信号进行测试
输入信号为声卡输出音乐信号,峰值为:左声道-19.99 dB,右声道0 dB,进入本放大器调整后输出至声卡Line IN端,使用COOL EDIT录下,再进行电平标准化,观察结果如图7所示。峰值为:左声道-1.51 dB,右声道0 dB。
本放大器将两个幅值相差20 dB的音乐信号调整到幅值相差1.51 dB,大大地缩小了2个路音频信号幅值的差距。听觉上也无明显差别,适合实际音频应用。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放大器输入的2个通道音频信号幅值差异在20 dB以内,通过放大器的调整,输出音量几乎一致,听觉上无明显差别。进一步测试了2路相差40 dB的输入音频,通过本放大器也能大大缩小它们的差距,适合实际音频应用。本放大器具有结构合理、成本低等特点,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摘要:介绍了一种具有自动音量增益匹配的双通道放大器。它一个通道的增益由另一通道的输入音量所决定,使两通道信号经放大后输出的强度基本一致,从而最大程度地消除音量失衡。测试表明,两个幅值相差20dB的语音信号经放大器调整后幅值相差1.51 dB,听觉上已无差别。本放大器的这种功能给立体声拾音、扩声带来了最大的方便,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双通道,自动增益,音频,前置放大器
参考文献
音频放大 篇6
2010年5月18日, 德州仪器 (TI) 宣布推出一款单位通道功率为3.2 W的立体声D类音频放大器及一款3 W单声道D类音频放大器, 这两款产品均支持快速增益提升SmartGain TM自动增益控制 (AGC) 与可编程动态范围压缩 (DRC) 功能。为了在提高扬声器音量的同时避免增加峰值电压, TPA2028D1与TPA2026D2整合了DRC, 以自动提高软音量, 从而使设计人员能够通过压缩音频动态范围来匹配扬声器动态范围。面向手机、笔记本电脑以及便携式DVD播放器的设计人员可充分受益于这种更小巧的低成本放大器, 可在提高音频音量与清晰度的同时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TPA2028D1与TPA2026D2的主要特性与优势:
(1) 这些器件输出功率高于业界领先的同类竞争产品, 可提供更高的音量;
(2) 失调电压锐降为1/10, 大幅降低咔嗒声, 可实现更清澈的音频;
(3) 可编程SmartGain DRC支持可选压缩比, 增益高达30 dB, 可在不增加峰值电压的情况下大幅提高音量。
供货与价格情况
TPA2028D1采用1.63 mm×1.63 mm、0.5 mm间距的9焊球WCSP封装;TPA2026D2采用2.2 mm×2.2 mm、0.5 mm间距的16焊球WCSP封装。这两款产品现在均已开始供货。
音频放大 篇7
2008年金融海啸席卷全球, 电子行业也在经历着严酷的考验。Intersil公司却在此时连连出手, 并购了业内三家知名企业。2 0 0 9年3月, 本刊采访了该公司的集团市场传讯总监Adam Latham、亚太区业务副总裁Kent Chon (照片左) 和中国区总经理陈宇 (右) 。
逆势而上, 进行抄底收购, 不仅令风险投资公司跃跃欲试, 也是一些中小半导体公司迅速成长的策略之一。A d a m说:“此时一些公司的价值被大大低估, 正是蓄势待发公司大肆扩张的机会。”Intersil公司在过去的一年里采取了大胆的收购行动, 把D2Audio、Kenet和Zilker Labs三家公司归于麾下, 使该公司把市场延伸到高品质D类音频放大器、高速低功耗A D C、数字电源领域。
如今, Intersil发展态势良好。在刚刚结束的2008财年, 该公司取得了7.7亿美元的营业额, 同比增长2%, 完成了连续四年超过模拟半导体总体市场增长率的计划。“这证明了Intersil业务模式的成功之处, 并且预示着Intersil将继续在模拟领域保持增长。”A d a m说, “相信这三个大胆的步骤, 将有力推动Intersil在2011年实现成为10亿美元公司的目标。”
据悉, Intersil花了不到4500万美元购买了上述三家公司。这三家公司不仅给Intersil带来了能赢得这些市场份额的能力, 而且还为该公司现有的50个模拟和混合信号产品线带来了额外的支持机会。 (详情请看本刊网站博客:半导体业抄底收购迎来黄金时期, h t t p://wangying1.spaces.eepw.com.cn/articles/article/item/40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