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能力论文(精选12篇)
调节能力论文 篇1
一、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是幼儿健康的重要方面
所谓自我调节能力是指幼儿在认识、交往过程中, 当受到外界刺激影响而产生不稳定的心理状态时, 能利用自己的内因去有效地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 以最大限度地适应环境。具有良好自我调节能力的幼儿更易形成活泼、开朗、自信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二、培养幼儿良好自我调节能力的方法
1. 帮助幼儿学习正确评价自己, 树立自信心
正确的自我评价是幼儿树立自信心的前提, 也是幼儿能够进行适当的自我调节的基础。有了对自己较为客观、正确的认识, 幼儿才能对自我产生认同。这样, 在受到外界不良刺激影响时, 幼儿就能够依靠对自己的适当评价, 及时调整心态。为了帮助幼儿对自己进行正确、积极的评价,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对幼儿进行适当地鼓励和赞扬。幼儿心理处于初始发育期, 其心理状况对幼儿今后的心理发育有一定的决定作用。并且, 由于幼儿年龄太小, 喜欢根据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衡量自己, 因此老师的任何行为和语言都有可能对幼儿心理造成影响。这就要求老师要真正做到爱护、尊重每个幼儿, 肯定幼儿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
(2) 利用暗示法引导幼儿进行自我教育。幼儿年龄小, 自控能力差, 老师应尽量避免对他们动辄批评、而是要和颜悦色, 运用暗示的方法, 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教育, 从而获得成功。
2. 注重情感教育, 让幼儿学会用适宜的方式表达情感
(1) 重视幼儿对他人情绪、情感的识别。情绪和情感的识别是建立在幼儿与人交往的情感基础之上的, 例如, 让幼儿知道在交往中被同伴多次拒绝, 没有人愿意与你一起游戏, 就会成为孤独的人, 因而沮丧内疚等。
(2) 重视道德情感的培养。道德情感对幼儿的行为有巨大的推动、调节作用, 换言之, 培养幼儿正确的是非观念, 对幼儿的发展起巨大作用, 其中同情心和羞耻心对幼儿尤为重要。同情心可以使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更易让幼儿获得他人的帮助, 品尝成功的喜悦。羞耻心使幼儿对自己的不良情绪造成的不良后果或错误行为感到羞愧, 避免再次引起同样的不良情绪或行为。
(3)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兴趣。幼儿通过体验理解过程对事物投入主观情感后, 会产生“主动、积极”的态度, 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受到了吸引”。这种吸引使幼儿能够产生对活动的兴趣, 可以促使幼儿抑制在活动中的不良影响因素, 避免在活动过程中思想不集中或产生漠然消极的态度。
(4) 提供幼儿与他人交往的机会。让幼儿多参加集体活动并积极贡献自己的能力, 能够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感受到与他人之间的相互友谊、需要和依存关系, 并从中获得他人对自己的认同感, 从而提高自信心。
(5) 让幼儿体会到自身存在的价值。所谓自身存在的价值, 其实就是使幼儿感觉自己有用。当幼儿感受到自己的行为对社会、家庭、他人有用的时候, 他会产生一种对自身存在价值的认同感, 这种认同感正是幼儿培养自信心的重要催化剂。因此, 老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除了积极采纳幼儿的合理建议外, 还可引导幼儿多做对社会、对家庭、对他人有益的事情。
3. 提供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 使其在实践中提高自我调节能力
幼儿期是一个人思想、行为形成的关键期。幼儿能否适应环境, 用自己的力量去发现、解决问题, 将决定其今后的学习、生活状况及自信心, 以及独立性的形成。因此, 老师应该主动提供、创造机会, 使幼儿在实践中提高自我调节能力。
(1) 家园一致教育, 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对其所进行的教育必须是一个锲而不舍、长期的过程, 家园一致教育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幼儿园组织春游活动, 老师可让家长对幼儿的准备工作作一些指导, 如指导幼儿自己整理书包、准备物品、调好闹钟, 早上准时起床, 让家长明白培养幼儿独立性的重要性, 让幼儿迈着独立而自信的步伐面对人生。
(2) 提供幼儿实践机会。培养其自己解决问题和困难的能力。实践是提高幼儿自我调节能力的最好途径。在日常生活中, 老师应尽可能提供较多的实践机会给幼儿自己, 让他们学会解决问题, 提高自我调节的能力。当幼儿遇到问题和困难时, 老师可以采取两种态度, 一是亲自上阵帮助幼儿渡过难关, 这样虽然使问题得到很快解决, 但容易使幼儿产生依赖思想, 难以真正提高能力, 培养自信心;二是诱导幼儿开动脑筋, 倾听幼儿的想法和建议, 让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面临的问题, 这样可能使问题难以很快得到解决, 但是容易使幼儿感到自己的智能和潜力, 从而有效地培养自信心。毋庸置疑, 第二种方法是值得我们推崇并采纳的。
总之, 幼儿的自我调节能力是幼儿心理自我保护的重要方面, 可以培养幼儿对客观世界的积极态度及浓厚兴趣, 提高幼儿对社会大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从而保证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摘要:幼儿的自我调节能力是幼儿心理自我保护的重要方面, 可以培养幼儿对客观世界的积极态度及浓厚兴趣, 提高幼儿对社会大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从而保证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自我调节,培养,表达,情感,自信
调节能力论文 篇2
你带着宝宝到饭店参加同事聚会,因为有人还没到,所以大家只好聊天等待,而宝宝已经饿了,他要吃已经上桌的饭菜,你不允许,要求宝宝再等一会儿。这时,你的宝宝可能是什么反应?
①他生气地拍桌子或者踢椅子。
②他反问妈妈:“我饿了,为什么不让我吃?”
③他乖乖地坐在那里,什么事情也不做,什么话也不说。
④他开始翻妈妈的手提包,看看里面有没有好玩的东西。
⑤他盯着桌上的饭菜,禁不住吸吮手指。
⑥“妈妈说如果今天听话,明天就带我去游乐场。”他想了想,就自己出去玩了。
⑦他问妈妈要钱,自己到外面买了一个冰淇淋吃起来。
或许,宝宝还有其他表现,但是归结起来,都属于不同类型的心理调节策略。在人的一生中,会面临大大小小很多挑战,其中一个经常性的挑战,就是调节自己的心理平衡。不同的人经常采取不同的调节策略,而不同的调节策略不但导致不同的调节后果,还会影响宝宝行为习惯以及性格、人格特点的形成。
根据心理调节策略的性质,可以将之分为积极策略和消极策略。积极策略可以帮助宝宝调节自己的情绪反应,并采取相应的办法适应当前的新环境,从而改善自己的心理和人际关系。而消极策略则助长宝宝的不良反应,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也影响自己的心理健康发育。因此,家长要关注宝宝的心理调节策略,引导宝宝向积极方向努力,减少和避免消极心理状况不断升级。
宝宝常见6大心理调节策略
1.发泄 这是宝宝使家长比较尴尬和为难的极端方式,他会采取一些攻击性、伤害性、破坏性的情绪和行为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宣泄自己的愤怒。除了①所表现的捣乱和破坏之外,其他还有尖叫、哭闹、摔打、骂人等消极行为。
2.被动应付 宝宝不主动采取任何积极的措施来调节面临的矛盾,而是被动地承受,什么也不想、不说和不做,只是发呆。如③。
3.自我慰藉 宝宝会做一些无意义的重复动作来排解心中的焦虑,如⑤,或者说一些假想的话来歪曲现实以达到安慰自己的目的,如“这些饭菜不好吃”,这是类似“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酸葡萄效应)的调节策略。
4.主动解决 指宝宝积极主动地针对问题和困难采取相应的行为,尽可能地帮助自己减轻压力,摆脱困境。除了②所表示的要求妈妈给出解释以外,还有口头反对、提出疑问、摆出条件、寻求合作、自己尝试(如⑦)等行为。
5.替代活动 指宝宝自己想办法转移注意力,采取一些分心行为,以忽略自己的需求。除了如④所表示的主动寻找玩具以外,宝宝还会有主动找别人话说、自己唱歌跳舞等行为。
6.重新思考 指宝宝改变自己的观念和态度,对事物的价值重新做出判断和选择,最终调节心理平衡,如⑥,宝宝“想了想”妈妈的话,在暂时的“小痛苦”(现在饿一会儿)和明天的“大快乐”(去游乐场)之间进行权衡,最后判断后者更有价值,经过重新思考,他愉快地调节了自己的心理平衡。
6大心理调节策略的不同影响
在上述6大心理调节策略中,1和2属于消极策略,3属于中性策略,4、5和6属于积极策略。年龄大小相仿的宝宝在面临同一情境时,有时会采取差别很大的调节策略,这不但导致调节后果的差异,而且反映了宝宝思维水平的高低、思维方式的优劣,一旦形成思维习惯,将会影响宝宝的性格、人格以及修养、心理健康发展状况。
“发泄”
容易导致宝宝出现攻击和破坏等问题行为,养成抱怨、报复等不良心理倾向与行为习惯。虽然如此,有些年轻父母还是对此存在认识误区。他们认为发泄有助于释放消极情绪、排解心理压力。事实上,宝宝在释放和排解过程中是很不愉快的,他的情绪亢奋、行为过激,甚至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破坏和谐的人际氛围,之后还容易形成错误的思维模式,那就是“出现的问题都是由外在因素造成的”。但是,宝宝又不是通过积极营造良好的外在环境来调节心理,而是把外在环境变得更加混乱,通过两厢俱败扯平心理矛盾。显而易见,与其他几种心理调节策略相比,这种方式是消极的、不足取的,妈妈应该引导宝宝学习积极的调节策略,否则宝宝在心理调节能力上就落后于同龄伙伴了。
“被动应付”
这类宝宝的行为虽然不像“发泄”那样令人难堪,可能还显得比较听话,但是,宝宝比较被动,不善于动脑筋,遇到问题就发呆,属于不喜欢一直努力的消极策略,将影响宝宝形成主动意识、创新精神和进取人格。虽然如此,有些家长容易忽视“被动应付”的宝宝,因为他比较安静和乖巧,显得息事宁人,所以家长常常意识不到这样的宝宝还需要进一步积极引导。
“自我慰藉”
这是宝宝用逃避现实的方式来调节平衡的自我安慰行为,幼小儿童在遇到矛盾和困难的时候,很容易就使用这个策略,以暂时收到自我保护的效果。但是,如果宝宝对此依赖过多,就会养成幼稚、退缩、逃避的心理与习惯,不利于提高宝宝正确认识和分析问题、勇敢面对现实的能力。所以,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家长应该引导宝宝不断减少使用这一策略。
“主动解决”
这是宝宝正确面对现实、认真分析问题、自主尝试办法的积极策略,它是人一生都在发展和提高的能力。经研究发现,儿童从1岁就会出现这种策略与能力,并随着运动、语言和思维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但是,因为宝宝的经验有限,所以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不强,所以,他的主动解决策略有时不正确、有时不成功,这都需要家长的启发和帮助。然而,实际情况往往是家长忽略了宝宝的这种主动性,把其不正确和不成功的策略归为反叛、多动、固执和捣乱,因此采取否定、压制或者包办代替的管教方式,这无疑将阻碍宝宝主动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替代活动”
这是宝宝调节自己需求的积极策略,当宝宝的“主动解决”策略出现不利情形时,他就退而求其次,选择一个对自己比较有意义的其他行为,来暂时满足自己的需求,从而求得心理平衡。与倾向于逆来顺受的“被动应付”不同,也与倾向于逃避和歪曲现实的“自我慰藉”不同,宝宝选择“替代活动”的态度还是积极的,而选择的行为也是相对能吸引自己、并从中得到快乐的。因此,“替代活动”是培养宝宝心理调节能力的常用策略,有时宝宝能自己找到“替代活动”,有时需要家长的启发、提示、支持和帮助。
“重新思考”
培养幼儿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 篇3
关键词:自我调节 培养 表达 情感 自信
一、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是幼儿健康的重要方面
所谓自我调节能力是指幼儿在认识、交往过程中,当受到外界刺激影响而产生不稳定的心理状态时,能利用自己的内因去有效地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以最大限度地适应环境。具有良好自我调节能力的幼儿更易形成活泼、开朗、自信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二、培养幼儿良好自我调节能力的方法
1.帮助幼儿学习正确评价自己,树立自信心
正确的自我评价是幼儿树立自信心的前提,也是幼儿能够进行适当的自我调节的基础。有了对自己较为客观、正确的认识,幼儿才能对自我产生认同。这样,在受到外界不良刺激影响时,幼儿就能够依靠对自己的适当评价,及时调整心态。为了帮助幼儿对自己进行正确、积极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对幼儿进行适当地鼓励和赞扬。幼儿心理处于初始发育期,其心理状况对幼儿今后的心理发育有一定的决定作用。并且,由于幼儿年龄太小,喜欢根据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衡量自己,因此老师的任何行为和语言都有可能对幼儿心理造成影响。这就要求老师要真正做到爱护、尊重每个幼儿,肯定幼儿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
(2)利用暗示法引导幼儿进行自我教育。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差,老师应尽量避免对他们动辄批评、而是要和颜悦色,运用暗示的方法,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教育,从而获得成功。
2.注重情感教育,让幼儿学会用适宜的方式表达情感
(1)重视幼儿对他人情绪、情感的识别。情绪和情感的识别是建立在幼儿与人交往的情感基础之上的,例如,让幼儿知道在交往中被同伴多次拒绝,没有人愿意与你一起游戏,就会成为孤独的人,因而沮丧内疚等。
(2)重视道德情感的培养。道德情感对幼儿的行为有巨大的推动、调节作用,换言之,培养幼儿正确的是非观念,对幼儿的发展起巨大作用,其中同情心和羞耻心对幼儿尤为重要。同情心可以使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更易让幼儿获得他人的帮助,品尝成功的喜悦。羞耻心使幼儿对自己的不良情绪造成的不良后果或错误行为感到羞愧,避免再次引起同样的不良情绪或行为。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兴趣。幼儿通过体验理解过程对事物投入主观情感后,会产生“主动、积极”的态度,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受到了吸引”。这种吸引使幼儿能够产生对活动的兴趣,可以促使幼儿抑制在活动中的不良影响因素,避免在活动过程中思想不集中或产生漠然消极的态度。
(4)提供幼儿与他人交往的机会。让幼儿多参加集体活动并积极贡献自己的能力,能够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感受到与他人之间的相互友谊、需要和依存关系,并从中获得他人对自己的认同感,从而提高自信心。
(5)让幼儿体会到自身存在的价值。所谓自身存在的价值,其实就是使幼儿感觉自己有用。当幼儿感受到自己的行为对社会、家庭、他人有用的时候,他会产生一种对自身存在价值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正是幼儿培养自信心的重要催化剂。因此,老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除了积极采纳幼儿的合理建议外,还可引导幼儿多做对社会、对家庭、对他人有益的事情。
3.提供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使其在实践中提高自我调节能力
幼儿期是一个人思想、行为形成的关键期。幼儿能否适应环境,用自己的力量去发现、解决问题,将决定其今后的学习、生活状况及自信心,以及独立性的形成。因此,老师应该主动提供、创造机会,使幼儿在实践中提高自我调节能力。
(1)家园一致教育,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对其所进行的教育必须是一个锲而不舍、长期的过程,家园一致教育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幼儿园组织春游活动,老师可让家长对幼儿的准备工作作一些指导,如指导幼儿自己整理书包、准备物品、调好闹钟,早上准时起床,让家长明白培养幼儿独立性的重要性,让幼儿迈着独立而自信的步伐面对人生。
(2)提供幼儿实践机会。培养其自己解决问题和困难的能力。实践是提高幼儿自我调节能力的最好途径。在日常生活中,老师应尽可能提供较多的实践机会给幼儿自己,让他们学会解决问题,提高自我调节的能力。当幼儿遇到问题和困难时,老师可以采取两种态度,一是亲自上阵帮助幼儿渡过难关,这样虽然使问题得到很快解决,但容易使幼儿产生依赖思想,难以真正提高能力,培养自信心;二是诱导幼儿开动脑筋,倾听幼儿的想法和建议,让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面临的问题,这样可能使问题难以很快得到解决,但是容易使幼儿感到自己的智能和潜力,从而有效地培养自信心。毋庸置疑,第二种方法是值得我们推崇并采纳的。
总之,幼儿的自我调节能力是幼儿心理自我保护的重要方面,可以培养幼儿对客观世界的积极态度及浓厚兴趣,提高幼儿对社会大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从而保证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调节能力论文 篇4
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情绪问题
情绪是生活中每个人每时每刻都会经历的一种状态或过程, 它是影响人类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1994年, 美国心理学家Davies和Cummings首次提出“情绪安全假设”理论。理论认为保持安全的感觉是个体的一项重要目标, 这种目标会组织个体的情绪调节、活动趋向以及对自身威胁的评估。在实践过程中, 教师情绪问题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教学情绪上的强迫症
教师在教授新知识的过程中, 急于求成, 想把所学知识都教给学生, 由于上课次数的有限性, 知识的学习多以重复性教学为主。学生不愿意学, 教师逼着学生学, 就会产生情绪上的失调, 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的情绪, 强迫自己教学, 在教法上得不到创新。特别是女性工作者, 多在给自己施压, 教学效果不理想, 这就让解决问题的办法变得狭窄, 情绪越积越多。
2、教学情绪中的人际关系敏感
体育教学是知识和技术交流的过程。教师技术好并不一定教的好, 教的好技术不一定好。但是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教学往往是缺乏交流的, 对孩子们的态度多以教育为主, 缺乏交流。特别是体育后进生和身体肥胖的学生, 教师往往采取放弃的态度, 这样就在成绩上有不理想的情况, 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更给期望值较大的教师以情绪上的困惑。
3、教学情绪上的抑郁
体育学习本来就是不断重复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经验上, 更是一年一年重复的积累过程。体育教师在新方法、新知识的获取上, 学校没有及时给予关注, 导致教师的很多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不但积极性消散, 而且很多有创新的想法会被扼杀, 造成情绪上的抑郁。
二、情绪的调节
近年来, 对教师职业倦怠研究是一个热点问题。因此, 如何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使教师保持健康的情绪, 促进教育工作健康发展, 是每一位高校领导者深思的问题。
1、基本的情绪调节
情绪的调节是具有个人差异的, 情绪的调节与个人的健康息息相关。情绪已成为我们生存的工具、行为的力量、监测的系统、交流的手段。
基本的情绪表达有三个方面:面部表情、姿态表情、语调表情。一般认为, 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 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2、情绪表达应该多样性
教师一般被期待要“面带微笑, 每天要显得有朝气和活力”, 但研究结果显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情绪工作。教师既要控制自己的情绪, 又要不断的变化情绪, 面对不同的学生性格特征和动作学习特征, 给予不同的情绪表达。这种角色的扮演, 不仅要求有表情行为, 而且对内心感受都要进行管理。
三、中学体育教师情绪的管理与适应
1、情绪的管理
情绪的管理是建立在基础知识能力过硬的基础上的, 只有教师具备了基本的教学组织能力, 和健康的心理意识, 才能更好的和学生进行交流, 才能在教学内容上有先进性和科学性。
积极的心态来自教师教学过程中, 教师任务的制定和目标的完成以及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情况。合理的运用教学方法, 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中找到学习的乐趣, 并让这种乐趣带动教师寻找更多的方法来教育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
2、情绪的适应
现实生活中, 情绪是主观的, 但有些情况下情绪也是可以改变的。所以在教师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努力适应不断变化的情景状态和学生心理特征, 针对特殊情况, 把握教师角色的转变。我们把情绪的调节用十五个字概括为:多角度关注;多方面入手;全方位运作。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师职业生涯。
四、结论
开展情绪测量工作。在现有水平上, 应该要求教师每天给予情绪测量, 让教师在测量的基础上互相交流, 彼此合作, 做好课堂教学的情绪训练活动。
开展心理卫生知识的传播。学校应该针对教师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出现的情绪问题做到问题的早发现、早诊断, 以便有效的解决。
改变教学观念。体育教师在教学上存在教学经验主义上的局限, 要让教师们真正做到为孩子们的身体健康而参与体育, 而不仅仅是为了考上更好的学校而强迫孩子们去学习体育。
摘要:本文针对中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情绪问题, 找到情绪调节的一些办法, 从而提高中学体育教师在工作上的适应能力, 找到提高中学体育教师工作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师,情绪调节,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乔建中:《情绪研究:理论与方法》,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
调节能力论文 篇5
“美丽、活泼、有着一颗童心”是外界对幼儿教师的一直以来的认识,“带着孩子们玩耍,没有教学成绩的压力,工作没有技术含量,教师素质不用太高”仍是不少人对幼教职业的评价,但幼儿教师工作的艰辛程度,幼儿教师述求、幼儿教师所承受的各方面的压力却鲜为人知。
频频出现的幼儿教师虐童事件,将幼儿教师这一职业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在人们批判、指责这些幼儿教师过激行为的同时,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幼儿教师的心理自我调节能力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一、幼儿教师自我调节能力的重要性
(一)、幼儿教育主体特殊性要求幼儿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入园的幼儿为2~6岁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更是缺乏。家长把幼儿送到幼儿园,把幼儿交给了老师,老师就担负起了教育和保育的双重责任,负责幼儿的吃、喝、拉、撒、睡、玩、学。再加上现在的幼儿多数为独生子女,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幼儿转,给幼儿惯出了不少的坏毛病,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差,教师工作量大。幼儿好动,自我保护能力弱,在幼儿园难免发生一些小意外,部分家长将所有的责任都推给教师,不依不饶,安全工作成了幼儿园教师长期紧绷的神经,久而久之,工作的繁重、繁琐,精神的高度紧张,对教师的身心健康存在极大的威胁,迫使教师要积极的自我调节。
(二)、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特殊性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幼教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特殊性。幼教学科为综合性学科,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必须成为综合性人才,弹、唱、跳、画是每个教师必备基本素质,组织教学、掌握现代的教育教学手段、教育科研也是每位教师的必修之课,除了每天的正常的保教工作,还有很多案头工作需要完成,如:制定教育计划和书写教案,写幼儿观察记录和幼儿成长档案,写教育笔记和教学心得,制作教玩具,写听课笔记和活动分析,写论文、计划、总结,写家园联系册等等。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比赛活动:每年、每学期,甚至每个月,幼儿园都有对外公开课、观摩比赛等活动,幼儿一日生活观摩、活动设计比赛、教玩具制作比赛、课件制作比赛、赛课、说课等各项技术技能比赛等,还有根据一些节日活动开展的文艺比赛、演讲比赛等。这一系列的活动在无形当中延长了幼儿教师的工作时间,让教师应接不暇,疲于应付,工作激情大大减弱,也迫切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三)、社会现实要求幼儿教师应具有极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小学、初中、高中教师之所以被人所尊称,因为他们有显著的教学成绩,有分数去衡量他们的能力,而幼儿教师,在很多人眼里,只要愿意去当,都可以,很多人都不太愿意用“教师”这个称号称呼幼儿教师,而是用“阿姨”。社会地位低,工作环境相对封闭,成天跟幼儿打交道使得人际交往能力差,生活环境单纯导致思想意识与社会现实脱节,长期细致的工作致使过度敏感、、、、、、越来越多的社会现实要求对幼儿教师健康心理提出了挑战,迫使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二、幼儿教师自我调节能力的策略
(一)、加强师德修养,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把爱融入工作。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学习的榜样,教师要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教育就是以心灵塑造心灵,以人格造就人格的神圣事业。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具备了良好的师德,就会萌发出对自己工作的热爱,才会对幼儿发自内心的爱,有了爱的注入,一切工作压力、一切困扰都会引刃而解,一切都会理所当然,枯燥的工作就会变得生动,烦躁的情绪也会得到有效遏制。
(二)、培养积极的创新精神和较强的科研能力,使自己工作游刃有余,享受工作乐趣。
社会和家长对幼儿能力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幼儿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成了评价幼儿发展的新地标准,这也就要求幼儿教师要争做创造型的教师。一个具有创造精神的教师首先要深深地热爱、甚至迷恋教学工作,只有保持这种积极主动的态度,灵感才会闪现,创造性思维才能发挥作用。其次,创造型教师应多参与充满不确定性、高挑战性的活动,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而不是借助外力来达到目标。第三,顽强的意志也是创新活动必不可少的。要将创新过程进行下去,没有顽强的意志力是不行的。同时,教师要实现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科学研究能力也是重要素质之一。教师要运用科研方法、掌握教育教学理论,并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这些理论服务于教学实际;同时要不断调查研究教学过程,分析总结经验,改进教学,并将其中成功的经验上升为新的理论,以指导实践。变过去的被动接受工作、应对工作方式为主动工作,感受工作轻松工作的乐趣。
(三)、培养广泛的兴趣,增添工作生活乐趣。
在教学中随着现代化脚步的加快,新事物的不断涌现,儿童的兴趣范围越来越广,所提的问题也越来越深刻。这对幼儿教师的知识储备有了更高的要求,幼儿教师不仅要专业素质过硬,还要了解天文、地理、人文、历史等各方面的知识,要有广阔而浓厚的求知兴趣和虚心好学的态度,不仅要向书本学,还要向儿童学习,这也要求教师应具有广泛的兴趣,同时广泛的兴趣的培养,对教师生活方式单一化有很好的调节,具有广泛的兴趣,幼儿教师就会走出那个封闭的教学环境,关注的事物不断增加,不断接受新的观念,紧绷的神经得以放松,沉浸在幼儿教学环境中的思维得以转移,有效缓解繁重工作带来的压力。
(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豁达的胸怀
社会关系特别是人际关系对于个人在社会中的成长、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在教育行业中,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教师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全身心地投入教育工作的有力保障。幼儿教师只有不断地与社会交往,保持自身与社会的平衡,将自己和谐地融入社会之中,才能保证健康的心理。良好的课堂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最佳心理状态形成的基础。教师必须具备爱心和同情心,宽容、豁达,乐于接纳幼儿,不仅接受幼儿们的长处和优点,还要能容忍、接受他们的不足和缺陷。凡事存一颗宽容之心。从某种意义上说,宽容实际上就是对自我的一种超越,是丰厚文化底蕴和良好修养的体现。
(五)、培养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耐受挫折的能力 幼儿教师的成长过程决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不仅要适应坦途的挑战,更要适应挫折的打击。良好的耐受挫折的能力,是幼儿教师心理素质结构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幼儿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难免遇到各种挫折,关键问题是怎样面对挫折。首先,幼儿教师应正视现实、淡泊名利,要看到这一职业的崇高和无可替代性,保持心理平衡。其次,如果遇到挫折应选择合理的方式宣泄,或是向他人倾诉,还可以通过丰富的文化生活来转移情绪,如打球、听音乐、看电影、旅游等,经常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豁达的人生态度。最后,提高自我效能感,自我建构一套客观的认知评价体系,不因他人褒贬而或喜或悲,始终以一种乐观、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
(六)、适时进行心理健康检查和心理咨询
正视心理健康问题,有效利用网络平台、心理健康书籍、心理专家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检测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发现问题及时矫正治疗,坦然面对。
调节能力论文 篇6
关键词:留守儿童;学习情绪;调节;自我控制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161-01
一、引言
留守儿童是我国目前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避免所出现的群体,其具体是指由于父母因进城务工等原因而不在孩子身边,而孩子依然居住在户籍地并由爷爷、奶奶等亲属对其进行抚养的14岁以下认同。对于这部分留守儿童来说,其自主生活的能力还较低,不能够依靠自己的能力照顾自己,从而往往在生活以及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一定的问题,如何帮助这部分孩子提升自身的情绪调节以及自控能力,则成为广大教育者们最为关注的问题。
二、提升留守儿童学习情绪的调节与自我控制能力的方式
1、帮助学生自我提醒
对于教师来说,应当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习自我提醒的能力。当发现学生的学习情绪存在问题、或者出现不能自控的情况时,就能够想到应当以正确的方式对自身进行提醒。比如我国的著名作家鲁迅,由于其在小时候经常迟到,为了能够对这种情况进行控制,其就在课桌上刻了一个“早”字,并将其作为座右铭时时刻刻的对自身进行提醒,进而提升自我控制的能力。而对于这种方式来说,其对于小学生往往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方式。对此,教师则可以安排学生对于自身的条件进行联系,并通过名人名言的应用等等将其更好的融入到自身的思想之中。通过这种形式,则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时时刻刻通过这部分名言警句鼓励、提醒自身,进而逐渐培养出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
2、帮助学生自我反省
对于留守儿童学习情绪的调节来说,自我反省也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方式,能够较好的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控制能力。通过自我反省,则能够使学生能够及时的对自身情况进行总结、自我思考,并在不断的思考、总结过程中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省、改进。对于部分学生而言,其由于自身年龄的特点往往不能够完成这项工作,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及时的对学生提供帮助,并在对学生自身长处进行肯定的同时帮助学生寻找自身的不足以及缺点。其中,写日记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通过安排学生每天写日记,则能够使学生在日记中对今天一天的言语举动等等进行反思、总结,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完善以及反省自身的行为举止。
3、帮助学生养成自我独立的习惯
自我防范、自我独立,就是指由于留守儿童在实际生活的过程中缺少家长的监管,这就需要其应当能够养成一种自我独立以及自我防范的好习惯,从而避免因为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缺少家人的管束而对自身行为进行放松。同时,也应当教育其坚决不做缺乏道德的行为,并在此基础上对自身的学习情绪以及自我控制能力进行不断的调节以及规范。
4、发挥优秀学生的榜样作用
由于小学生自身好动性强、精力旺盛的特点,使得很多学生虽然知道应当良好的控制自身的情绪以及行为,但是却往往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够对其进行良好的遵守。而这则正式学生自身自我控制能力差的重要表现。对于不烦你学生来说,其非常不善于对自身的学习情绪进行调节,而这也会进一步的影响其学习的控制能力。对于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师能够发挥出班级中优秀学生的模范作用。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是一样,通过良好榜样的树立,则能够很好的帮助这部分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学生逐渐以榜样形成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
同时,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树立榜样,还能够帮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可以说,这种榜样的影响对于学生来说是方方面面的。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应当注重树立榜样的方法以及手段,避免由于方式上的问题使学生产生一种互相嫉妒或者互相攀比的心理,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不但不会产生我们想要的效果,反而只会使学生出现急功近利、失望丧气等后果,对于学生的学习情绪调节以及未来的健康发展都是十分不利,而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在实际榜样树立的过程中不断的改进、优化。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我国留守儿童问题逐渐突出、愈发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形势下,更需要我们能够对这部分留守儿童的学习进行关注。在上文中,我们对于小学留守儿童学习情绪的调节与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进行了一定的分析,而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要教师能够良好的联系课堂实际,从而更好的做好此项工作。
参考文献:
[1] 孙慧玲.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07):101-102.
[2] 胡艳丽,汪洋.建设农村留守儿童快乐成长家园[J].决策,2011(07):I0017-I0017.
调节能力论文 篇7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20世纪90年代以来, 自我调节学习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学会学习”成为教育教学领域的热门话题。“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的报告中也指出, “未来的文盲, 不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近年来人们在对“学会学习”的研究中认识到自我调节学习是优化教学、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和潜质的有效途径。而今“器乐学习热”引起了国内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由于器乐学习练习过程相对比较枯燥, 在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同时, 需要学习者提高自我调节学习能力。传统的器乐教学中“填鸭式”的教育方式, 只注重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 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本文从教育心理学角度出发, 探讨器乐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培养。
2. 自我调节学习的内涵和相关研究
自我调节学习 (self-regulated learning, 简称SRL) 的概念首先由Zimmerman提出, 他认为, SRL是指学习者在一定程度上从元认知、动机和行为方面积极主动地参与自己学习活动的过程。Zimmerman将自我调节学习分为动机、方法、时间、表现、环境与社会六个维度[1]。自我调节学习者必须具备的条件有:能够自己确立成就目标;能够意识到自己拥有的学习策略并确信它们对学习的有效性;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自我调节学习, 即具有适当的学习自我效能[2]。Carver则认为SRL是指一个减少理想和期望行为之间差距的反馈回路[3]。Zimmerman研究发现, 学生自我调节策略的使用情况与学业成就有很高的相关性, 并能很好地预测学业成就的分布, 准确率可达93%[4]。Erisson研究表明, 许多做出卓越成就的人在其成长过程中, 都有很多共同的社会学习和自我调节学习的特征, 较强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5]。我国学者周国韬等的研究也表明, 自我调节学习策略与学业成就的高低有密切的联系[6]。可见自我调节学习能力是个体有效学习, 获得优异成绩的必要条件。
3. 器乐教学中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培养
3.1 调动学习兴趣, 激发内在学习动机。
自我调节学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内在动机的作用。教师应使学生感到所学知识的有趣性。如在器乐学习的初级阶段, 许多学习者会感到好奇, 这时教师不要一直忙着给学生讲解乐理知识和指法, 可以先介绍乐器的历史背景、有趣的音乐典故等。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使学生对乐器的基础知识有所了解, 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3.2 良好的归因训练, 提高自我效能感。
Schunk认为有效的自我调节依赖学生是否做出能增强自我效能感和动机的归因[7]。如果学生对成功做出外控的归因, 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就低, 而如果将成功归为能力、努力和有效的策略, 就会产生较高的自我效能感。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比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更多地运用深加工认知策略和自我调控的学习策略[8]。Chunk认为自我效能感与自我调节学习是相互作用、互相促进的[9]。当学生为自己设定具体的、近期的学习目标, 并朝着目标努力时, 感觉到自己在学习上所取得的进步, 就会增强自我效能感。器乐教学中, 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 采取弹性教学的方法。可以把“先讲后学”的教学顺序变为“先学后讲”, 每堂课下课时, 安排课堂练习的同时, 要求学生先预习下节课所要学习的新的乐曲, 让学生先自己钻研。这样既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 提高学习效果, 又能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还能使教师有较充裕的课余时间对指法的难点和乐曲的重点部分详加讲解和指导, 以及关注学生良好指法技巧和音乐情感表达能力的提高。
3.3 明确学习目标, 制定学习计划。
学习目标会影响自我调节学习。当学生认为学习是重要的、有价值、有意义时, 会主动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 积极投入学习。成就目标理论将学习目的分为掌握目标和表现目标两类。掌握目标是指学生为了理解和掌握知识而学习, 表现目标则指学生为了证明自己的高能力或避免表现出低能力而学习。具有掌握目标的学生通常愿意付出努力, 运用各种自我调节学习策略, 对学习进行深加工。具有表现目标的学生通常对学习进行表层加工, 并以用最小的努力取得最大的成功为荣[10]。当前器乐学习领域“考级风”盛行, 有些家长不了解艺术教育规律, 让孩子将考级作为学习的主要目标, 潜意识似乎器乐学习中只有考级才能表明学习效果。殊不知这种速成式的教学方法往往使不少天资不错的学生学习半途而废。在器乐学习过程中, 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合适的学习目标, 技法学习与情感教育及综合素养的培养同步进行, 使学生了解到学习器乐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能力, 陶冶情操, 加强个人素养, 纠正“考级论英雄”的错误观点。教师教育学生把目标按时间顺序划分为不同的子目标, 使之具体化, 并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目标设置和学习计划应根据学生的资质和具体情况而定。对时间的管理也是自我调节学习的重要内容。学生要了解自己, 如哪个时间段学习效率最高等。在估计学习任务所需时间的基础上, 灵活安排练琴时间。器乐学习练习最忌一曝十寒, 每天抽出一小时左右的练习时间是比较理想的。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 将集中练习与分散练习同步进行。
4. 结语
总之, 培养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 对提高器乐学生的音乐才能和综合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器乐学习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有更多主动参与的机会, 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摘要:近年来, 国内“器乐学习热”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器乐教学的关键问题。本文从教育心理学角度分析自我调节学习的内涵, 探讨在器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 以提高器乐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器乐教学,中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Zimmerman B J.Models of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M]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1989:1-25.
[2]Zimmerman B J.Self-regulated academic learning and achievement[J].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1990, (2) :173-201.
[3]Carver C S, Scheier M F.A utonomy of self-regula-tion[J].Psychological Inquiry, 2000, 11, (4) :284-288.
[4]Zimmerman, B.J., &Martinez-Pons, M.Development of a structured interview for assessing student use of self-reg-ulated learning strategies.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23:614-628.
[5]Zimmerman, B.J.&Bonner, S.&Kovach, R著.姚梅林译.自我调节学习[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1:38-60.
[6]周国韬.初中生自我调节学习策略的运用与学业成就关系的研究[J].心理科学, 2001, (5) .
[7]Schunk, D.H.Self-regulation of self-efficacy and at-tributions in academic settings.Issues and educational appli-cations, 1994:75-100.
[8]Bandura, A.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1986:335-453.
[9]Schunk, D.H..Social cognitive theory and self-regu-lated learning: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1989:83-110.
调节能力论文 篇8
关键词:语文教学,小学生,情绪调节
序言:情感是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之间沟通的桥梁。在教学过程中插入情感教学, 不仅仅能让整个课堂教学气氛更加融洽, 还能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 教师是在跟学生的心灵进行沟通, 要让学生在情感上跟教师和书本产生共鸣, 小学生通过对课本中文章的阅读, 体验到阅读的快乐, 尤其是在进行感情阅读的时候, 从声音, 节奏以及情感和态度上都能提高学生的兴趣, 并且学生能够从情感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文章所要表现出来的情感, 从而真正的理解文章。
一、小学语文教学情绪激发的原则
学生在小学期间, 因为年龄比较小, 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只有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 提高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学习兴趣, 才能让学生学好语文科目。但是在进行情感激发的过程中并不是盲目的, 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基础, 课堂教学要建立在平等并且相互信任的情况下, 所以, 教师必须要充分的尊重学生, 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情感教学, 也只有从情感出发, 才能完成教学目标【1】。
2. 帮助学生体验情感
课堂教学是一个帮助学生认知的过程, 也是学生对知识的吸取和理解的过程,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要营造一种跟学生实际情况相符合的学习氛围, 帮助他们体验情感, 让他们从内心跟教师以及课本内容产生共鸣, 调动其学习兴趣, 从而加强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
3. 对学生进行互动式的启发
小学生的世界很简单, 他们所表达出来的情感也非常的真挚, 教师在课堂上要用真正的情感来引导学生的求知欲, 满足学生求知的欲望, 用热情来带动学生, 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启发下得到高涨的学习兴趣, 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方法探讨
1. 在教学的过程中营造氛围
我们都知道, 小学生的情感真挚, 但同时也是比较肤浅的, 教师完全能够从学生平常的表情或者是动作就能够了解学生的想法, 所以教师要不断的观察学生的状态,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动学生的情绪。通过对学生心理情感的引导, 结合教材, 让课堂充满情趣。比如在语文课本《长城砖》一文中, 利用文中的寓言故事让学生感受到自卑情感, 让他们理解自卑情感的产生以及如何去调节。学生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不仅能够获取相应的文化知识, 还能找到调节自卑情感的方法, 能够很大限度的帮助学生提高情绪调节的能力。
2. 在教学中开展角色扮演活动
小学课堂上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对课文的情感阅读, 情感阅读是小学教学的基础, 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情感, 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目标大力提倡的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在语文教学中, 另一种好的方法就是角色扮演, 对文章中的任务进行剖析, 然后教师组织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角色扮演的游戏中。其中角色扮演中最简单的就是进行分角色朗读, 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 有感情的将自己所扮演角色的内容阅读出来, 这样学生就能更好的理解到文章中各个角色的情感, 从而更好的理解整个文章, 最终达到提高调节情绪能力的重要目的【2】。另外一种角色扮演就是让学生真正的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通过他们自己的理解, 然后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生动的表现出来。通过这样的角色扮演, 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文章的情感内容, 还能够切身的感受到角色的情感变化, 有效的调节自己的情绪。
3. 在教学中展现语言魅力
在小学课堂中主要是以说为主, 所以语言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所涉及到的知识和情感都需要依靠语言表达出来, 所以在对学生进行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时也需要用到语言,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要充分的展现语言的魅力, 实现对学生情感的熏陶。在学习某一篇文章时, 教师要通过优美的语文来展现一幅美丽的画面。例如在《三亚落日》中, 教师需要通过语言描绘出三亚落日的美丽, 蓝天碧海, 夕阳西下, 海鸥在振翅飞翔, 海浪拍打着海滩, 不时有人在沙滩追跑嬉戏。整篇文章都让学生沉浸在一幅美丽的画面中, 学生能够从情感上感受到三亚落日的美轮美奂, 从而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学生也会随着课堂气氛的起落产生情感上的落差, 这样就会让学生感受到情感的重要, 提高学生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3】。
4. 在教学中展现真实的情感
教师是课堂的引导力量, 教师对课堂和学生的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老师的一个动作或者是一个简单的表情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情绪, 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展现出真实的情感, 无论是从动作还是表情, 都必须透露出教师真挚的情感。所以教师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用热情洋溢的状态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教师身上富有渲染力的情感。只有教师的情感真挚, 学生才能感受出来并且也会热情的去学习, 能够从教师和课本内容中感受到真切的情感, 调动自己的情绪, 从而提高学生的情绪调节的能力, 有效的达到培养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目标。
三、总结
总之, 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 教师要不断的发现学生的需求, 从学生全面素质教育中来发掘学生的情感诉求, 通过对学生心理的认知和掌握, 从学习、生活, 以及人际交流中将学生的情感作为重要的媒介,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来投人到语文的学习中【4】。到目前为止, 小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工作并不是非常的完美, 但是在相关人员的不断努力中, 小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有了质的提高, 遵循知、情、意、行相统一, 让学生在丰富的情感教学中, 实现德、智、审美素养的综合提升。
参考文献
[1]何克杭.新课标下对小学语文课堂情感教学的思考[J].课堂教育研究.2011 (03)
[2]李克东, 张健.小学语文课堂情感教学该如何发展[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9 (05)
[3]张屹, 祝智庭.如何做好小学语文课堂情感教学工作[J].语文教育研究.2012 (01) .
调节能力论文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情绪,调节能力
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 往往以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来衡量学生语文能力的强弱。而现代很多小学生受到家庭过分溺爱、教育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情绪非常容易失控, 但是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很少对学生情绪调节能力加以培养。这与现阶段提倡的素质教育并不相符。对此, 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在教育中明确培养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重要性, 并在教学中采取相应的方法, 来提升学生自我情绪调节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 不仅符合现代素质教育需求, 也是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一种手段, 有助于小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健康的心态。近些年来, 一些小学生因为课业负担比较沉重或者是禁受不住教师批评而做出极端行为, 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从这些事件中也能够看加强小学生情绪调节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小学生无论是在生理上, 还是在心理上都还不够成熟, 如果在语文教学中, 能够适当的对其情绪调节能力加以培养, 对小学生良好心理状态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另外,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 着重培养学生情绪调节能力, 不但能够丰富语文教学内容, 还能够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感生兴趣。因此, 综合以上因素, 可以看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情绪调节能力非常有必要。
尽管培养小学生情绪调节能力, 已经得到了很多教师的一致认可, 但是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情绪调节能力呢? 在此,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培养学生情绪调节能力。
一、教师按照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
我国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都是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来选编的, 而语文教师恰好可以利用这一点, 精心的选择一些内容, 尤其是带有积极意义的内容, 让学生通过教学内容的学习, 逐步地树立积极的价值观。
二、注重课程教学氛围的营造
课堂教学氛围越加积极, 学生的学习情绪也会就越高昂。在这样的氛围中, 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知识, 也能够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 面对问题能够勇于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并且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倡导平等, 给予每个学生最大程度的尊重, 这样即便学生有负面情绪, 也不会出现过激的行为。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小学生之所以容易出现负面情绪, 主要是因为存在以自我为中心, 不懂得分享, 不懂得合作的问题, 当遇到困难时, 不懂得寻求帮助。对此, 教师在讲解内容时, 可以将学生分为各个小组, 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 从而使学生逐步意识到合作与分享的重要性。
调节能力论文 篇10
Brenner&Salove研究[1]认为:情绪弹性与个体调节能力有关,情绪调节能力一方面反映个体主要心境特点的具体情绪;另一方面对情绪的强度、稳定性、维持和恢复力等方面进行调节。本研究选选用在校大学生篮球队员为样本,研究情绪弹性二个变量因素(积极恢复能力与积极情绪能力)对情绪调节能力的影响,研究假设:篮球运动员情绪调节能力是情绪弹性的预测变量。相信:情绪调节能力对情绪弹性二个变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江苏省14所本科院校20支篮球队。
2.2 研究方法
2.2.1 问卷调查法
回收有效问卷231份,其中男165份、女66份。
2.2.2 数理统计法
对收集好的问卷,通过SPSS17.0对量表进行验证因子结构分析,对多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利用回归方程由自变量的值估计预测因变量。
2.2.3 测量量表
量表为经过我们编篡的《情绪调节能力量表》和《大学生篮球队员情绪弹性量表》。
《篮球队员情绪弹性问卷》:主体是引用张敏发表在2010年33期《心理科学》的《青少年情绪弹性量表》,对量表的主词条进行了修改。试卷共11道题,积极的情绪能力测量是第1.3.4.8.9题,测量情绪恢复能力是第2.5.6.7.10.11,采用六点记分法。
《情绪调节能力》运用本次调查数据验证原始量表的因子结构,结果发现:产生6个因素,而不是3个因素,并且部分题项在两个因子上存在交叉。按照因子分析的一般做法,每次删除一个在多个因子上存在交叉的题项,然后再进行因子分析的做法,按照步骤删除相关题项获得4个因素,并且各个数据良好,决定保留22道题。对这四个因素分别重新命名并给予操作定义,分别是“接受调节能力”:明显强调事件负面性的想法;“积极重评调节能力”:个体所经历过的事件赋予积极意义想法;“主动调节能力”:个体为适应内外环境需求或由有关不良情绪而做出的认知努力;“回避调节能力”:对已产生的负面情绪或对产生负面情绪的对象予以接受。最终结果是:22、19、25三道题是测量回避调节能力,23、20、6、10、7五道题是测量主动调节能力,2、1、17、15、4、29六道题是测验积极重评能力,5、18、14、27、24、16、30、11八道题是测量接受调节能力。
以积极情绪能力、情绪恢复能力为自变量,主动调节能力、积极重评能力、接受调节能力、回避调节能力为因变量进行分析。
3 结果
从表1的方差分析可以看出,回归模型有较好拟合优度,在0.001水平上显著性。主动调节能力、积极重评能力、接受调节能力、回避调节能力对情绪弹性具有较强的预测作用,并且在0.001水平上具有显著性(p<0.001)。
从表2的回归系数分析可以看出,主动调节能力、接受调节能力和积极重评能力的系数对情绪恢复能力在0.05-0.001(p<0.05,p<0.001)的水平上呈显著性;积极情绪能力对接受调节能力、积极重评能力,情绪恢复能力对回避调节能力均无显著性。
4 分析讨论
4.1 对量表的分析讨论
对量表修订按照因子分析的一般做法,进行了六步删题,每次删除一道题目并重新进行因子分析,最后保留了22道题,对原始数据方差的解释率分别为15.336%、14.469%、11.190%、9.824%。四个因子对原始数据方差的总解释率为50.819。验证四个因子与理论假设一致,负性情绪调节量表构成要素是合理的,各种指标是符合心理学统计要求。情绪弹性量表与篮球队员情绪调节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表明具有良好的校标关联效度,各种指标都符合心理学统计要求。
4.2 情绪弹性与主动调节能力、积极重评能力的分析讨论
情绪弹性两个因子中的积极恢复能力与主动调节能力之间存在着高度相关,回归分析得知,接受调节能力和情绪弹性因子中的积极恢复能力具有显著的回归关系。Brotheridge&Grandey[3](2009)研究表明经常压抑负性情绪,根据组织需要过多的体验积极情绪而忽视情绪恢复能力与个人的成就感无关。建议队员需要注意的不仅要使用情绪恢复能力,同时,不能忽视从负性情绪中体验到积极的情绪能力,否则我国大学生的篮球水平很难提高。对情绪弹性因子中的积极的情绪能力不存在相关。本研究支持了国内路涛(2009)[2]研究军人情绪调节方式与焦虑之间的关系观点:从负性情绪中寻找意义并给予合理化,对情绪恢复能力是比较成功的,个体的自我肯定与焦虑得分都会越低,他们的情绪弹性就越高。但是运用积极重评调节能力,从负性情绪中体验积极情绪能力就比较低。
4.3 情绪弹性与接受调节能力、回避调节能力的分析讨论
情绪弹性两个因子中的积极恢复能力对,接受调节能力对积极的情绪能力之间都存在着高度相关,并且回归分析显示,情绪弹性因子和接受调节能力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本研究发现,篮球队员情绪调节能力与情绪弹性之间存在显著性关系,情绪弹性与调节能力的积极性有高度的正相关。篮球队员运用接受能力可以较好地节省心理资源的调节。就本研究而言:篮球队员运用回避调节能力对情绪弹性的积极调节能力起到了正向预测作用。但是对负性恢复能力有着一定的反向预测作用。
5 结论
5.1 情绪调节能力的构成要素对篮球队员负性情绪调节量表结构具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可以用于测评本研究的量表工具。
5.2 情绪弹性因子对接受调节能力,情绪恢复能力对主动调节能力、积极重评能力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5.3 积极情绪能力对主动调节能力、积极重评能力,恢复能力对接受调节能力,二个因子的情绪弹性对回避调节能力均无显著性影响。
参考文献
[1]Salovey,P.&Sluyter,D.J.(Eds.)Emotionaldevelopmentand emo-tional intelligence:Educational implications.New York:Basic Books,1997.
[2]路涛.军人认知情绪调节方式的特点及其与抑郁的关系[D],2009.
调节能力论文 篇11
关键词:自我调节能力;初中化学;化学学业成绩
文章编号:1005–6629(2015)1–0023–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问题的提出
自我调节学习是自主学习的一种形式,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达到学习目标而主动地调节认知、情绪和行为的过程[1]。新课程改革以来,教育部大力提倡教学是生成的,新形势下的教育要构建新型教育,强调提升学习者对认知、情绪和行为的调节,以期学生做到自我调节学习,获得自我调节能力。所谓自我调节能力,是指学生通过元认知监控、行动意志控制、自我动机信念调整来掌握策划、启动、实施、监控、调节及评价学习等有关技能,包括自我评价能力、自我监控能力、自我计划能力以及自我总结能力[2]。我国学者朱智贤(1979)、林崇德(2007)在对青少年认知发展的研究中均指出:青少年的演绎推理能力、辩证思维能力以及信息加工能力都在7~11岁开始出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发展,初三是青少年认知能力迅速发展的阶段,也是重要转折点,高二有85%的学生认知能力已接近成人,因此,初中阶段易培养学生自我调节能力。
自我调节能力是增强学习者化学学习效果的关键,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习惯于填鸭式传输知识,对于化学知识,往往直接采用讲授式给予规则[3]。学生根据教师所给规则,进行重复的训练,只停留于机械记忆的阶段,没有锻炼自身的自我调节能力,也没有将化学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认知,从而渐渐失去了学习化学的信心,最终在化学学习中被“落下”。面对应试教育,初中生自我调节能力具有哪些特点?学生自我调节能力有哪些影响因素?自我调节能力是否对学生化学学习存在影响?怎样促使学生自我调节能力的生成?现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调查与分析。
2 研究设计
2.1 调查对象
利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某市内不同程度的初三学生作为被试进行自我调节能力调查,共发放250份问卷,剔除不合格问卷,实际回收245份,回收率达98%。
2.2 问卷设计
本调查主要研究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化学学习的关系,调查工具为初三化学期末测试卷和“化学学习自我调节能力问卷”。初三化学期末试卷以百分制计分,其中包括物质的分类、基本的实验现象与操作、化学符号及方程式、溶解度曲线、物质的鉴别与除杂、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化学计算七个部分。
“化学学习自我调节能力问卷”由两部分组成:个人信息与“化学学习自我调节能力量表”,旨在调查学生的个人信息及其化学学习自我调节能力。个人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对化学学习兴趣的自评(要求被试在“好”、“一般”、“不好”中做出唯一选择);化学学习自我调节能力量表是依据自我调节能力的构成要素及化学学科特点自行编制。此问卷共有30题,从“自我评价”、“自我监控”、“自我计划”、“自我总结”四个维度进行调查。评分采用五点计分法,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得分分别记为1、2、3、4、5分)。利用SPSS21.0软件分析量表的信度和效度。
分析表1可知,内部一致性系数α为0.872,总量表中各维度信度均符合研究需要(1≥α>0.7),具有进一步研究的可信性及必要性。
表2是对总量表中各维度内部结构的相关分析。根据量表编制的指标体系,将各维度相应的问题得分加和,计算各维度相应的总分,之后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各维度间存在相对独立性,且均与量表总体存在显著性相关,提取的因子方差累计贡献率为64.46%。该量表具有一定的结构效度。
运用主成份分析法对30个项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其中KMO值为0.872,巴特莱特球形检验统计值为1.084,显著性水平sig=0.000(小于0.01),说明该数据适宜作因子分析。
3 结果分析
3.1 学生自我调节能力不同维度的得分概述
学生自我调节能力各维度所得均值间存在一些差距(见表3):初中生在自我监控、自我评价两个维度中的得分均较低;在自我计划与自我总结两维度中的得分均较高。说明初中生在自我计划、自我总结方面表现的更为优秀,而并不擅长自我监控、自我评价。
表4、表5分别呈现的是在本次调查中初中生得分较高以及得分较低的几个单项内容。
分析表4、表5可知:在化学学习中,初中生乐于尝试为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并且认为自己能够较好地安排自己的生活,表明初中生有着强烈的自控欲。然而在这阶段,初中生在自我评价、自我监控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3.2 自我调节能力与学生学习兴趣的相关分析
对自我调节能力与学生学习兴趣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6所示。
分析可知,初中生化学学习兴趣和自我调节能力总分值相关性显著(r=0.381,p<0.01),且与自我评价、自我总结两项分值均呈现显著中度正相关,其中初中生化学学习兴趣与自我评价能力的相关性最高(r=0.431,p<0.01)。然而,初中生化学学习兴趣和自我监控、自我计划两项分值相关性不显著,这似乎意味着无论初中生对化学学习是否有兴趣,他们的自我监控能力与自我计划能力都处于同一水平(普遍偏低),学习兴趣并未影响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和自我计划能力。
3.3 自我调节能力中男女学生差异性分析
通过对初中生自我调节能力中性别的独立样本差异分析,发现男生和女生在自我调节能力的四个维度中存在差异(见表7)。
分析表7中的数据得出:(1)整体来看,男生的自我调节要高于女生,差异达到显著水平。(2)在自我评价与自我计划方面,男生均值显著高于女生;在自我监控方面,女生均值显著高于男生。(3)在自我总结方面,女生均值略高于男生,差异不明显。
可见,性别因素对于自我调节能力存在影响。男生智力发展以逻辑为主,而女生智力发展以记忆为主[4]。从发展心理学的视角看,男生更善于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客观世界间接地反映,能够更加客观地对自己做出评价,同时给自己制定相应的计划;女生在社交、行为和认知方面均高于男生[5],更善于运用直观形象和表象解决问题,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合理的监控。在统计本次化学测试成绩时,发现男生的成绩要高于女生成绩,这与初中阶段男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于初中阶段女生有关。
3.4 自我调节能力与学生化学成绩的关系分析
对所得学生成绩数据进行统计,并计算本次测试的优秀分数线(∑各个学生成绩/245×85%)80分与及格线(∑各个学生成绩/245×60%)60分,将60分以下(44人)划为低分组、60~80分(142人)划为中分组、80~100分(59人)划为高分组,研究发现化学测试成绩呈正态分布。在此基础上,将本次化学测试成绩与初中生自我调节能力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见表8)。
表8中体现出的多元回归方程为:
因为做了标准化变换,排除了量纲不同的影响,所以可根据标准化回归系数的大小评价自变量对化学成绩的贡献大小。β1>β4>β2>β3,所以可以认为:自我调节能力中各维度对化学测试成绩(Y)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自我评价(X1)、自我总结(X4)、自我监控(X2)、自我计划(X3)。初中生自我调节能力常数项的显著性概率sig=0.002(小于0.01),说明学生自我调节能力与化学成绩存在极其显著的相关。
4 结论与教学建议
针对本次调查的分析结果,结合日常教学提出以下教学建议,以期培养初中生自我调节能力,从而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
4.1 对于整体偏弱方面的教学建议
调查表明,初中生化学学习成绩与自我调节能力显著性相关,特别是自我评价能力与自我监控能力方面,然而初中生在这两方面还存在不足,教学活动中,要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调节能力,教师应提高对这些方面的关注度。
自我评价是自我调节能力的根基,不同的自我评价能力会导致初中生不同的学习态度,自我监控是初中生学习时较为重要的自我调节能力,这两部分是学生在学习中较难掌握的能力。若希望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自我监控能力得到相应的内化,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引导初中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通过合理的自我评价促进学生对自己学习上取得的成绩感到欣喜,对自己的弱点有客观的认识[6]。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实时监控,例如:在化学学习中,有些学生对一些基础的化学知识(如:化学符号的书写)并没有足够的重视而导致失分时,教师应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如:纠错手册)引导学生对自身实时监控,从而影响学生的认知。
4.2 对于学习困难学生的教学建议
在以往的研究中,许多学者证实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其对学科的兴趣有关,缺乏学习兴趣多表现出学习困难。本次研究发现:初中生对化学的兴趣与自我调节能力显著相关。
根据本研究的分析结果,教师应注意:对待化学学习兴趣强的学生,需要在评价和总结能力较强的前提下,强调自我监控和计划能力的训练,使学生不仅拥有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更掌握学习化学的计划和方法;对于自我评价能力和总结能力较低的初中生,教师应注重帮助他们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与总结,找出自己在化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加以克服,从而对化学学习转厌烦为热爱,提高化学成绩。
4.3 对于男女学生的教学建议
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因素是初中生自我调节能力的影响因素,且男女生在自我调节能力上存在着显著的不同,男生在自我监控上意识较为薄弱;女生往往不能做出合理的自我评价与计划。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从不同的方面下手,分别提高男女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对于男生,应警惕他们对自己盲目计划而不实施监控的行为,教师可以采用由教师监控、同学监控逐渐转化为自我监控的方法,循序渐进,如:成立学习合作小组、自我监控板报等;对于女生,教师应尽量指导她们在学习知识前先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并长期坚持,寻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形成自己设计学习策略的能力,教师还应引导她们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价,以便对症下药,如:建立属于她们自己的评价档案袋。
5 结语
针对自我调节学习,许多一线教师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方法:例如导学案、探究学习等,这些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都相应取得了一些教学成果,然而受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部分教师将此类方法设定为课前作业或机械学习的工具,并未真正做到提高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学生进行自我调节是一个长期内化的过程,教师应循序渐进,并引导学生将其恰当地与各学科特点相结合,真正提高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
参考文献:
[1] Zimmerman B. J.. Student Differences in Self-regulated Learning [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0,(82):51~59.
[2] Zimmerman B. J.. (2000). Attaining Self-regulation: Asocial Cognitive Perspective. In M.,Boekaerts & P. R. Pintrich(Eds.),Handbook of Self-regulation(pp.13~39). SanDiego: Academic Press.
[3]鞠东胜.高中生化学自主学习能力现状调查[J].化学教学,2012,(12):18~21.
[4]杨桂方.浅谈制约初中女生物理成绩提高的原因及解决策略[J].中学物理,2013,(31):41~42.
[5]焦小燕,盖笑松.儿童自我调节能力的性别差异[J].中国特殊教育,2011,(3):79~82.
调节能力论文 篇12
这些不一致的理论观点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将供应商地理分布的多样性对于产品创新的影响简单地归纳为促进或阻碍可能并不恰当,相关研究需要深入讨论地理多样性影响产品创新的边界条件。由于不同外部环境下跨地理异质性知识对企业所产生的价值不尽相同,同时,企业自身能力也会显著影响企业搜索和整合利用跨地理异质性知识的效率[15],因此企业要边界条件。为此,本文重点关注环境层面的技术不确定性、市场竞争、企业内部的技术能力和组织柔性对于地理位置多样性与产品创新的关系的调节作用。本文基于我国209家制造企业所购建的供应商网络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多元回归的分析方法,对于相关假设进行了检验。
1 理论与假设
1.1 地理多样性与产品创新
近年来,伙伴地理位置和企业创新的关系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一方面,部分学者基于知识的观点,强调地理分散化所带来的差异化知识对企业产品创新的促进作用,认为地理临近导致企业与其伙伴的知识构成趋于一致,知识冗余增多[16],伙伴所提供的异质性知识减少[17];与之相对的,供应商网络地理分散化能为企业提供丰富的当地知识[5,9],知识差异化程度大,企业可以通过整合这些新知识以实现产品创新。另一方面,部分学者基于组织经济学的观点,关注企业地理分散化对知识获取、吸收整合所带来的成本,认为地理多样性形成的地理距离增大了企业搜索异质性知识的经济成本[12],指出吸收和整合跨地理知识过程中可能出现信息失真等问题,不确定性较高[10],企业吸收和整合的跨地理异质性知识的成本较高[8],因此,认为地理多样性不一定促进企业产品创新,甚至可能起阻碍作用[10,11]。
上述研究理论的争议引发对两种理论发挥作用的边界条件的进一步探讨。大量研究发现,外部环境因素和自身能力因素对企业产品创新有显著的调节作用[18,19]。具体而言,从外部环境来看,技术不确定性和市场竞争程度显著影响企业对异质性知识搜索、整合的投入[20],可能改变供应商网络对于产品创新的价值。从企业自身能力来看,技术能力是企业知识水平和吸收能力的反映[21],不仅影响企业产品创新过程中所搜索知识的异质性程度,还能影响产品创新中企业吸收外部信息与知识的效率;战略柔性能够通过协调、合理配置企业内部资源以提高企业整合与运用新知识的效率[19]。上述两者均对企业产品创新有重要影响。因此,本文重点关注企业技术不确定性、市场竞争程度以及技术能力、战略柔性对供应商地理多样性与企业产品创新的关系的调节作用。
1.2 外部环境的调节作用
外部市场环境往往是企业进行产品创新的重要驱动因素。作为市场环境的两个基本属性,不确定性和竞争对企业创新的直接影响已被学者广泛研究。本文主要研究技术不确定性和市场竞争程度两个因素对企业供应商地理多样性与产品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
技术不确定性被定义为技术发展的不稳定性、复杂性和对重大变化的不可预知性[18]。外部技术环境不确定性越高,供应商地理多样性对产品创新的价值越大。一方面,技术不确定程度较高的环境中,新知识和新技术在市场中不断涌现,企业现有知识有迅速变得陈旧的风险[18]。此时,企业亟需通过供应商网络获取新知识和新技术,而供应商的地理位置多样化恰好能为企业提供差异化的、非冗余的技术知识,促进企业更较有效地开展产品创新。与之相反,当技术不确定性较低时,行业主流技术和设计已经成熟并趋于稳定[22],而此时供应商给企业带来的知识可能不再新颖、创新价值降低。这些知识并不能推动企业的产品创新,甚至还会增加企业的认知负担[14],对产品创新产生阻碍作用。另一方面,有研究表明企业更倾向于采用先动的竞争性的战略来应对高不确定性[23],即企业更倾向主动进行产品创新来应对高技术不确定性以获取竞争优势。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说,高技术不确定性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产品更新压力。此时,供应商所提供的差异化知识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可以不断吸收新知识并整合供应商提供的这些异质性知识并将其快速转化为产品创新,以获取竞争优势。综上所述,对企业产品创新而言,在高技术不确定性下,地理多样化分布的供应商网络所带来的异质性知识的价值更能得到凸显,技术不确定性能加强地理多样性对产品创新的作用。
然而,作为衡量企业在所处行业里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大小的指标,市场竞争程度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外部环境因素。处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的企业成本压力大、风险承受能力弱[24],且亟需快速地开展产品创新活动以获得竞争优势。市场竞争负向调节地理多样性对产品创新的作用。一方面,高水平的竞争强度意味着行业内的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化和标准化,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降低成本往往成了企业获胜的关键[11],因此企业在开展搜索活动时会面临较强的资源约束。虽然地理多样化的供应商网络能为企业带来异质性知识,但其构建和维护成本较高[8],同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企业承受新知识吸收和转移过程中信息失真风险的能力下降[6,25],此时,地理多样性给企业产品创新带来的净价值显著降低。另一方面,激烈的竞争促使企业开展更加快速的产品创新活动[23]。相较之下,企业整合利用现有技术与知识进行产品创新的速度快、周期短,而通过搜索并吸收地理分散化异质性知识进行产品创新花费的时间长。因此,当市场竞争激烈时,企业更倾向利用现有知识进行快速的产品创新,地理多样化的异质性知识对实现企业快速产品创新的贡献并不突出。据此,提出假设:
假设1:技术不确定性正向调节地理多样性和产品创新的关系。
假设2:市场竞争程度负向调节地理多样性和产品创新的关系。
1.3 企业能力的调节作用
企业能力体现企业获取知识、吸收整合和适应环境的效率[15],能为企业实现产品创新提供坚实基础。本研究主要关注企业自身技术能力和战略柔性两个因素对供应商地理多样性与产品创新关系的边界作用。
技术能力是企业自身的关键能力之一,其本质是企业现有知识的总和,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企业整合和运用内外部知识以创新的能力[26]。本研究认为,技术能力能负向调节地理多样性对产品创新的作用。首先,从获取新知识的角度来看,自身技术能力强的企业知识和技术存量丰富,且处于行业前沿[27]。相对于技术能力较弱的企业,它们对知识的新颖性程度要求更高。随着企业技术能力的提高,原本地理分散的供应商网络能为企业所提供的异质性知识可能变得不再新颖,因此,企业获取“新”知识的难度增大,地理多样性通过提供异质性非冗余知识而实现产品创新的可能变小。其次,从知识获取的成本角度来看,随着技术能力的提高,企业对异质性知识新颖程度的要求变高,企业必须加大在供应商网络中的搜索范围和力度才可能发现符合要求的异质性知识。这一举措使企业的新知识搜索成本增大,从而减小了地理多样性的异质性知识对企业产品创新的净价值。同时,随着技术能力的提高,企业现有的知识水平提高,其整合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也提高[15],企业可以对现有知识进行再次整合以进行产品创新,这也一定程度上减小了跨地理异质性知识对企业产品创新的价值。
除此之外,企业战略柔性也是衡量企业能力的重要指标。战略柔性是指企业在变化的外部环境中识别并应对变化、合理投入和运用资源的能力[28,29]。战略柔性越强,地理多样性对企业产品创新的影响越大。一方面,战略柔性强的企业具有前瞻性强,能更好地判断市场走势和行业未来趋势[30]。这部分企业往往更善于灵活地结合市场情况和自身特点调整产品创新活动,也更清楚自己能从供应商网络中获取何种异质性知识以促进产品创新。从基于知识的观点来看,介于对市场发展的良好前瞻,战略柔性强的企业更清楚市场需要什么新产品,在跨地理搜寻中较其他企业更容易发现可能促进产品创新的异质性知识。从搜索成本角度来看,较强的前瞻能力能帮助企业在搜索过程中有的放矢,降低企业新知识搜索成本。另一方面,战略柔性强的企业资源协调能力较强[31],能快速协调、合理配置企业内部的知识和技术资源,灵活调整内部流程[19],能创造最合适的内部学习氛围以促进企业对跨地理异质性新知识的吸收和整合[20]。此外,企业内部资源的合理配置也大大降低了企业吸收和整合新知识的成本。因此,当企业战略柔性强时,其对供应商异质性知识的吸收和整合效率提高、成本降低,企业的产品创新绩效也得到提升。据此,提出假设:假设3:企业技术能力负向调节地理多样性和产品创新的关系。假设4:企业战略柔性正向调节地理多样性和产品创新的关系。
2 研究设计
2.1 问卷及数据搜集
参照Zaheer等[30]的研究,首先依据两个标准建立了一个制造行业中企业的名单:(1)企业年龄大于2年;(2)非大型国有企业。通过与名单当中的企业进行电话或邮件沟通,确定232家国内制造企业愿意参与研究,研究人员对企业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剔除无效问卷后得到209份有效问卷。研究样本数据为分布在中国19个地区的209家制造企业的基本数据,以及其国内外944家供应商的相应数据。统计发现,209家制造企业中混合所有制企业占41.63%,民营企业占29.19%,国有企业占17.22%,其他企业占11.96%;企业的平均年龄为16.58年,员工数量平均值落在600~1 000区间;供应商企业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且大多为大中型企业。研究样本分布良好。
2.2 变量度量
参照以往研究文献,研究中所有问题都使用7级Likert量表打分。问卷用“1~7”来衡量问题描述与实际情况的吻合程度,其中1表示完全不符合,7表示完全符合。
因变量:研究采用5个题项测量产品创新:企业近两年来开发出了“具备很强创新性的新产品”“打破了产业的传统思路的新产品”“给产业带来新思路和新理念的新产品”“令消费者和竞争对手很感兴趣的新产品”和“给企业带来新思路和新理念的新产品”。
自变量:参照Phelps[32]对技术多样性的度量,对供应商网络的地理多样性进行测度,计算公式为:
其中,gi代表供应商网络的地理多样性,n指供应商的数量。lij是企业i和供应商j的地理差异,并对两者的地理差异进行了序数测量,同省取1,相邻省取2,非相邻省取3,不同国家取4。sj指供应商j相对于其他供应商的地理独特性,研究人员分别比较该供应商是否和其他4个供应商在同一省份,取值为与该供应商同省的其他供应商个数,范围为1~4之间的整数。在所有计算中,自治区和直辖市当作省份处理。
调节变量:在企业自身能力方面,以技术能力和企业柔性作为调节变量。其中技术能力用与竞争对手相比“公司在技术开发方面做得更加出色”、“公司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更高”、“公司在新产品开发方面更加出色”、“公司的研发投入更高”、“公司往往能提前完成各种技改和研发项目”和“公司往往能更快地完成各种技改和研发项目”等6个题项进行测度;企业柔性用“公司能比较容易地调整产品线”、“公司能比较容易地从现在主营市场切换到新的目标市场”、“公司能比较容易地对现有产品进行修改以适应客户新的需求”、“公司能较迅速地调整内部资源的使用方式”和“公司能较容易地将内部资源由现有的应用重点转移到其他领域”等5个题项进行测度。
控制变量:参照Sidhu[5]和Shankar[1]的研究,对公司年龄、伙伴规模以及与供应商合作时间进行了控制。同时,在公司资源与能力方面,本文对公司专有化投资、信息化能力和财务资源进行了控制;在公司战略与组织特征层面,引入顾客导向、企业家导向创新作为控制变量;在制度规范方面,对和银行关系、和政府关系、规范进行控制。
2.3 变量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本文对问卷的信度和效度都进行了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除企业家导向创新的Cronbach系数为0.790,其他Cronbach系数都在0.8以上,表明各变量的各个题项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信度通过检验。各个变量的平均方差萃取值(AVE)均大于0.6,最小值为企业柔性的AVE (0.614);组合信度均大于0.8,最小值为企业家导向创新组合信度0.867;变量测量的聚敛效度良好。同时,所有变量的AVE平方根值均大于该变量和与其他变量的相关系数,各个变量之间的区分效度通过检验(见表2)。
3 实证分析结果
本文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整理得到的样本相关数据,使用SPSS21.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和回归分析。为了避免分析交互作用产生的共线性问题,该研究先对相关变量进行了中心化处理并计算形成交互项之后再进行分析。首先对各个变量的平均值、标准差以及两两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了统计。如表2所示,所有变量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都在临界值以下,说明数据结构合理,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表3是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包括4个回归模型。其中模型1检验地理多样性与产品创新的关系;为了检测模型稳定性,模型2和模型3分别分组引入调节项,分开检验企业外部环境变量(技术不确定性和市场竞争程度)和内部环境变量(企业技术能力和战略柔性)对地理多样性与产品创新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旨在检验模型的稳定性;模型4为全模型。各个模型的VIF值都在3以下,均远远小于10,表明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模型1分析表明,地理多样性对产品创新的影响并不显著(β=-0.103,P>0.05),这个结果也从侧面证实了本文进一步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因素调节作用的必要性。结合模型2和模型4来看,技术不确定性与地理多样性交互项的系数为0.172 (P<0.01),市场竞争程度与地理多样性交互项的系数为-0.148 (P<0.05),说明技术环境不确定性对企业地理多样性与其产品创新的关系有加强作用,而市场竞争程度对企业地理多样性与其产品创新的关系有削弱作用;假设1和假设2均成立,且全模型和分组模型结果都显著,
注:1)*为0.05水平显著,**为0.01水平显著,***为0.001水平显著;2)对角线上的值为平均方差萃取值(AVE)的平方根
产品创新的关系有削弱作用;假设1和假设2均成立,且全模型和分组模型结果都显著,结果稳定。结合模型3和模型4的分析结果来看,企业技术能力显著地负向调节地理多样性与产品创新之间的关系(β=-0.205,P<0.05),假设3成立。企业战略柔性显著地正向调节地理多样性与产品创新之间的关系(β=0.192,P<0.05),假设4得到支持。调节项在分组引入模型和全模型中均显著,且显著水平相当,模型定性良好。
3) N=209
注:1)标准化回归系数,括号内为标准误差;假设检验系数为单尾检验,控制变量系数为双尾检验;2)+p<0.1,*p<0.05,**p<0.01,***p<0.001;
4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与贡献
近年来学术界纷纷开展有关地理多样性和企业产品创新的研究中,学者根据不同理论推导出来二者之间的理论关系并不一致。同时,相关实证研究也存在不同甚至对立的结果。本文针对现有研究的理论争议,结合基于知识的观点和组织经济学的观点,以中国209家制造业企业及其供应商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企业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能力在地理多样性对产品创新的影响中发挥的边界作用,形成以下几个研究结论:
第一,地理多样性对企业产品创新的作用受到企业外部环境因素和自身能力的调节,企业产品创新是供应商地理多样性与外部环境、自身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二,就外部环境而言,当企业面对较高的技术不确定性但市场竞争程度较低的环境,构建一个地理分布多样化的供应商网络对于企业的产品创新具有推动作用。相反,在技术环境较为稳定但市场竞争程度较高的环境下,供应商网络的地理多样性对产品创新的作用变得不明显。第三,就内部能力而言,当企业技术能力并不突出但战略柔性较强时,供应商网络的地理分散化对企业产品创新的价值被放大,供应商网络的地理分散化能显著促进企业产品创新;而当企业技术能力较高战略柔性较弱时,这种作用变得不明显。
本文的主要理论贡献是从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能力两个角度探索了供应商网络地理多样性促进企业产品创新的边界条件。针对当前对于地理多样性与企业产品创新的理论争议,基于知识的观点和组织经济学观点,对技术不确定性、市场竞争程度、技术能力和战略柔性等4个因素在地理多样性与企业产品创新的关系中发挥的边界作用进行研究,并探讨了4个因素的调节机制,为解决现有文献的争议提供了一种思路,也加强了读者对现有理论的理解。
此外,本研究也有一定的实证贡献和实践启示。首先,基于企业供应商网络层面从多边的角度开展对地理多样性与创新关系的研究,突破了传统双边关系(一个企业和一个伙伴)的研究思路,拓展了现有研究对地理多样性的测量和研究,验证了现有理论的效力。其次,本研究结论可以指导国内企业根结合部环境和内部能力建立供应商网络的地理多样性:当外部环境中技术不确定性高而竞争强度低时,或者企业技术能力一般而战略柔性强时,企业可以通过构建地理多样化的供应商网络来推动产品创新。
4.2 局限性与展望
【调节能力论文】推荐阅读:
控制调节能力08-12
调节补偿论文07-03
文化调节论文10-03
动态电压调节论文09-03
集中供热运行调节论文07-21
情绪调节的研究概述论文08-07
营养调节与仔猪腹泻论文12-05
大学生情绪调节论文06-10
调节阀的正确选型论文05-24
体育教师课堂教学情绪调节策略论文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