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调节能力(共8篇)
控制调节能力 篇1
一、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是幼儿健康的重要方面
所谓自我调节能力是指幼儿在认识、交往过程中, 当受到外界刺激影响而产生不稳定的心理状态时, 能利用自己的内因去有效地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 以最大限度地适应环境。具有良好自我调节能力的幼儿更易形成活泼、开朗、自信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二、培养幼儿良好自我调节能力的方法
1. 帮助幼儿学习正确评价自己, 树立自信心
正确的自我评价是幼儿树立自信心的前提, 也是幼儿能够进行适当的自我调节的基础。有了对自己较为客观、正确的认识, 幼儿才能对自我产生认同。这样, 在受到外界不良刺激影响时, 幼儿就能够依靠对自己的适当评价, 及时调整心态。为了帮助幼儿对自己进行正确、积极的评价,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对幼儿进行适当地鼓励和赞扬。幼儿心理处于初始发育期, 其心理状况对幼儿今后的心理发育有一定的决定作用。并且, 由于幼儿年龄太小, 喜欢根据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衡量自己, 因此老师的任何行为和语言都有可能对幼儿心理造成影响。这就要求老师要真正做到爱护、尊重每个幼儿, 肯定幼儿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
(2) 利用暗示法引导幼儿进行自我教育。幼儿年龄小, 自控能力差, 老师应尽量避免对他们动辄批评、而是要和颜悦色, 运用暗示的方法, 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教育, 从而获得成功。
2. 注重情感教育, 让幼儿学会用适宜的方式表达情感
(1) 重视幼儿对他人情绪、情感的识别。情绪和情感的识别是建立在幼儿与人交往的情感基础之上的, 例如, 让幼儿知道在交往中被同伴多次拒绝, 没有人愿意与你一起游戏, 就会成为孤独的人, 因而沮丧内疚等。
(2) 重视道德情感的培养。道德情感对幼儿的行为有巨大的推动、调节作用, 换言之, 培养幼儿正确的是非观念, 对幼儿的发展起巨大作用, 其中同情心和羞耻心对幼儿尤为重要。同情心可以使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更易让幼儿获得他人的帮助, 品尝成功的喜悦。羞耻心使幼儿对自己的不良情绪造成的不良后果或错误行为感到羞愧, 避免再次引起同样的不良情绪或行为。
(3)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兴趣。幼儿通过体验理解过程对事物投入主观情感后, 会产生“主动、积极”的态度, 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受到了吸引”。这种吸引使幼儿能够产生对活动的兴趣, 可以促使幼儿抑制在活动中的不良影响因素, 避免在活动过程中思想不集中或产生漠然消极的态度。
(4) 提供幼儿与他人交往的机会。让幼儿多参加集体活动并积极贡献自己的能力, 能够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感受到与他人之间的相互友谊、需要和依存关系, 并从中获得他人对自己的认同感, 从而提高自信心。
(5) 让幼儿体会到自身存在的价值。所谓自身存在的价值, 其实就是使幼儿感觉自己有用。当幼儿感受到自己的行为对社会、家庭、他人有用的时候, 他会产生一种对自身存在价值的认同感, 这种认同感正是幼儿培养自信心的重要催化剂。因此, 老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除了积极采纳幼儿的合理建议外, 还可引导幼儿多做对社会、对家庭、对他人有益的事情。
3. 提供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 使其在实践中提高自我调节能力
幼儿期是一个人思想、行为形成的关键期。幼儿能否适应环境, 用自己的力量去发现、解决问题, 将决定其今后的学习、生活状况及自信心, 以及独立性的形成。因此, 老师应该主动提供、创造机会, 使幼儿在实践中提高自我调节能力。
(1) 家园一致教育, 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对其所进行的教育必须是一个锲而不舍、长期的过程, 家园一致教育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幼儿园组织春游活动, 老师可让家长对幼儿的准备工作作一些指导, 如指导幼儿自己整理书包、准备物品、调好闹钟, 早上准时起床, 让家长明白培养幼儿独立性的重要性, 让幼儿迈着独立而自信的步伐面对人生。
(2) 提供幼儿实践机会。培养其自己解决问题和困难的能力。实践是提高幼儿自我调节能力的最好途径。在日常生活中, 老师应尽可能提供较多的实践机会给幼儿自己, 让他们学会解决问题, 提高自我调节的能力。当幼儿遇到问题和困难时, 老师可以采取两种态度, 一是亲自上阵帮助幼儿渡过难关, 这样虽然使问题得到很快解决, 但容易使幼儿产生依赖思想, 难以真正提高能力, 培养自信心;二是诱导幼儿开动脑筋, 倾听幼儿的想法和建议, 让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面临的问题, 这样可能使问题难以很快得到解决, 但是容易使幼儿感到自己的智能和潜力, 从而有效地培养自信心。毋庸置疑, 第二种方法是值得我们推崇并采纳的。
总之, 幼儿的自我调节能力是幼儿心理自我保护的重要方面, 可以培养幼儿对客观世界的积极态度及浓厚兴趣, 提高幼儿对社会大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从而保证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摘要:幼儿的自我调节能力是幼儿心理自我保护的重要方面, 可以培养幼儿对客观世界的积极态度及浓厚兴趣, 提高幼儿对社会大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从而保证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自我调节,培养,表达,情感,自信
控制调节能力 篇2
——概念、作用部分
[摘要]:文章主要介绍自我调节的概念和关于自我调节的三种不同观点以及自我调节的作用表现。同时在对自我调节及其与自我调节相关的概念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分析自我调节的过程。
[关键词]:自我调节 自我控制 班杜拉 社会认知观 三元模式 情绪管理 弗洛伊德 自我效能感
在所有物种之中,人具有最强的主观能动性,这种主观能动性不仅表现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上,更表现为改造自我。人改造自我的目的是为了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是适应自身素质、资源或条件的变化。在这里,人的这种自我改造就是现代心理学中所研究的自我调节能力。
自我调节是一种使个体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引导自己目标定向的内部处理机制,调节意味着个体能精细地、自动地使用特定的机制和机能来调整自己的认知、情感和行动。广义的自我调节,是指人改造自我的一切行为和意图,可以大致把它划分为目标选择、行动准备和行为控制三个过程①。包括心态调整、个性引导、知识更新、信息收集、方法优化、思想品德再造、修养提高、自我完善、体育锻炼、治疗补宜等。狭义的自我调节,研究者将其范围缩小为自我强化或者自我心理调节,以便更深入、细致的研究。
由于自我调节的复杂性,研究者对其解释一直没有达成一致见解。目前,较有影响的主要有三种观点:
一种观点把自我调节看作是一种图式,持该观点的研究者认为自我调节是一种知识结构,该图式的功能是控制自我和调节自身反应;并且进一步假定连续的活动可以改善自我调节,如果自我调节像图式或其他的知识结构那样起作用,那么自我调节的激活会有利于后来的自我调节。
二是把自我调节看作一种技能,该观点认为自我调节主要是通过学习获得的一种控制自我的能力。尽管技能是通过实践逐步形成的,但通过不断的实践,这种技能是趋向于稳定的。一旦这种技能稳定下来,它对个体以后管理自我活动的影响就会变弱,也就是说,一个人在自我调节活动上的成功很少或不会受到以前自我控制活动的影响。
第三种观点把自我调节看作一种资源,而这种资源是有限的。该观点认为所有形式的自我调节都需要一些资源;最初的自我调节任务会消耗人们的调节资源,从而对随后的自我调节行为产生不利影响;自我调节的成功与否依赖于资源的可得性,可利用的自我调节资源越多,自我调节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同样的资源可用于各不相同的自我调节任务,包括认知和思想的调节、情感调节、冲动行为和欲望行为的调节以及外在表现的调节。上述三种观点都有一定的实验支持,但① 引自中国临床康复第10卷第26期(2006-07—15)《自我调节的跨文化特色》的引言部分
1劳动心理学期末论文
是大部分的实验研究倾向于支持第三种观点①。
自我调节问题是心理学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所以还有很多研究者在其他的工具书中对自我调节的解释进行了一些心得描述:
比如: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认为自我调节是个体受到环境的作用而促进原有心理状态的变化和创新以适应外界环境的过程。他从生物学、物理学和控制论中借用这一词汇, 以说明有机体在生长过程中对环境的适应过程。
再比如:庞发现在他所著的《人的自我开发》一书中把自我调节解释为人们在成长过程中,围绕成长目标对自身以及自身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所进行的调整。其目的是及时排除各种干扰,使自己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以便沿着正确方向迅速前进。客观世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要想适应客观世界发展变化的需要,就要不断地进行自我调节。等等。
在这里,我们主要应用美国心理学家、认知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班杜拉的自我调节理论来解释人的这种自我改造的行为。班杜拉认为自我调节是个人的内在强化过程,是个体通过自己对行为的计划和预期与行为的现实成果加以对比和评价,来调节自己行为的过程。他指出,个体总是以内在行为标准和期望结果来解释判断自己的行为,并由此不断的强化或惩罚自己。他认为自我调节不仅需要自我控制行为技能, 还需要在相关情境中操作这些技能的知识与个体动因,所谓自我调节就是为了设置并逐渐达到个体的目标,自我生成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过程。
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认为自我调节是个体、行为和环境三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并且具有循环性。因此,自我调节就包括了三个过程,如图1所示。
②
内隐的自我调节就是自我观察的过程,行为的自我调节就是自我控制的过程,环境的自我调节就是自我反省的过程。对应到社会认知观,自我调节过程及①
② 引自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4卷第2期(2008-03)《自我调节研究进展》资料来源B.J.Zimmerman,”A social cognitive view of self-regulated academic learning”,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81,1989
其伴随的信念就是这三个循环的阶段:预测、操作或意志控制和自我反省。①
预测指行为操作之前的准备与确定行动阶段的过程,包括目标的设置和自我动机信念。在人们能够有效地调节他们的行为之前,他们必须选择一个目标,确定他们想要做什么。在最普遍的水平上,人们的目标总是围绕他们想要成为的人来设定的。
操作或意志控制指发生在行为操作期间并影响注意和行为表现的过程,包括自我控制和自我观察。人们收集信息,根据可能的结果来构建情景,计划和预演多种行为过程,然后实施行为。
自我反省指发生在行为操作之后并影响个体对该行为操作经验反应的过程,包括自我判断和自我反应。个体在这一过程中会形成一种认知期望,他会因为他的成绩而体验到一种情绪反应,这些情绪反应能以多种形式出现,从骄傲和自我满足到失望和绝望,最后,基于他所形成的期望和他所体验到的情绪,个体将会相应地对他的行为做出调整,反过来影响对后继行为的预测。这样便完成了一个自我调节循环。
心身和谐是身心健康的基础,其关键就是自我调节作用。它作用于躯体时,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的体内动态平衡,有利于个体对环境的适应和协调。自我调节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个人对自己的行为、活动和态度的调控。比如:对情绪的控制、对意识的控制、对行动力的控制、对欲望的控制等等。
举例来说明一下:首先是对情绪的控制。自我调节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情绪的调节。情绪和心身健康关系密切,任何情绪活动总伴随着生理、生化的变化,控制和调节情绪状态对心身健康影响很大。情绪影响心理活动效率的典型例子是焦虑对学习效率的影响。一般而言,平时情绪稳定,不易过分焦虑的人比那些容易激动焦虑的人学习成绩好;稳定的情绪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高焦虑情境下的学习效率低下;适中的焦虑程度对大多数人可产生最佳的学习效果。再拿“冲动”来说。一些脾气暴躁或者易怒的人做事情一旦受外界不良影响,很容易造成情绪的波动,进而引起行为上的冲动,而冲动往往容易坏事,这也是一种自我障碍。自我调节在这时就起到很大的作用了:调节的好,这些人会慢慢恢复理智,冷静下来,冲动的行为会消失,进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引导事情的正常发展。这其实就是自我判断和自我控制的作用。
其次是对意识的控制,体现为积极性的加强或减弱。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觉:体验对自己能力程度的焦虑带来的不安全感,这便是一种自我意识障碍。有大批散漫的学生,对课堂参与或完成家庭作业表现出淡漠或无兴趣。因为这些学生对学习具有较低的自信心,并对其缺乏内在的兴趣,或者说是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不强导致他们对学习这一目标的低追求,一旦由于学习结果会受到过于严厉的惩罚时,他们就会很容易自暴自弃。这时,就需要采取积极的自我调节方法了。自我调节的好,就会积极主动学习,把学习设为主动追求的目标;反之,调节的不好,学习就会成为一项负担,随之自我效能感越来越差,就更不能积极主动学习了。这不仅是意识上的障碍也会造成态度问题。一个渴望自我发展的人必须主动克服这些自我障碍,进行积极的自我提升与自我尝试。
① 资料来源: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
再次是对行动力的控制,具体表现为行为的启动和制止以及动作的协调一致。这个可以简单理解一下,比如说公司员工接受领导检查,有的人容易紧张,而紧张的后果就是说话语无伦次,做事情手忙脚乱,甚至走路都“顺拐”。这些都是很常见的因心理压力或者情绪紧张受到影响而产生的身体反应,此时自我调节的作用就是缓解心理压力、纾解紧张的情绪。调节的好,心里平静下来了,协调性也就恢复正常了。
最后就是对欲望的控制。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包括人的原始冲动、各种本能和出生后所形成的与本能有关的欲望,这些冲动和欲望是心理的深层基础和人类活动的内驱力,它决定着人的全部有意识的生活,影响着人的行为。自我的作用就是调节进人到意识的各种印象,压抑心理中那些先天的、兽性的本能和欲望。这里就涉及到人格理论中的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的目的在于追求快乐,自我的目的在于追求现实,超我的目的则在于追求完美。自我服从超我的强制规则,它不仅必须寻找满足本我需要的事物,而且还必须考虑到所寻求的事物不能违反超我的价值观。这就是自我调节在人格理论中的作用表现。在通常情况下,自我协调着本我和超我,三者处于平衡状态,就保证了人格的正常发展。
总结:以上就是本文对自我调节的概念、作用以及自我调节的过程进行的简要论述。自我调节是心理学的重点研究课题,很多研究者仍在不断地针对自我调节进行各类实验各种探究以便找到更合理更贴切的解释,因此,人们对自我调节的探索仍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自我调节是维护身心健康的一项重要方法,它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尤其是对现代大学生来说,学会如何进行积极的自我调节已是必修课程之一。
[资料来源]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
中国临床康复第10卷第26期(2006-07-15)《自我调节的跨文化特色》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4卷第2期(2008-03)《自我调节研究进展》
伊犁教育学院学报第18卷第4期(2005-12)《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综述》
庞发现著《人的自我开发》,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B.J.Zimmerman,”A social cognitive view of self-regulated academic learning”,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81,1989
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知多少 篇3
这样的场景,爸爸妈妈也一定十分熟悉。面对问题和矛盾,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情绪反应:有的情绪爆发,大吵大闹;有的情绪失控,大哭一场;有的收拾情绪,重新开始。这与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有关。
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与孩子的成长息息相关。情绪调节能力弱,遇事用消极情绪处理的孩子,同伴交往常常受阻;而情绪调节能力强,善于控制情绪的孩子(如邀请“肇事者”重新搭建),则更容易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获得快乐。幼儿时期是孩子情绪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此时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大有裨益。
情绪调节能力很重要
情绪调节能力是指个体能够引发、保持、抑制、改变、调控与情绪有关的行为能力。情绪调节能力主要通过调节策略来体现。情绪调节策略可以划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无为的三种。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被认为是儿童期社会情绪发展的核心,是一种很重要的社会情绪能力。早期的情绪调节体验被认为是后期情感和人格发展的基础,并对个体的认知能力、心理健康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情绪失调会使个体心理系统受损,阻碍认知活动,导致个体出现不良状态。因此,幼儿时期,培养孩子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显得尤为重要。
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阶段
孩子不是生来就具备情绪调节能力的,情绪调节能力有其发展的阶段性和规律性。
阶段一:2岁以前,幼儿尚不具备情绪调节能力,依赖成人支持
2岁前的孩子尚不具备情绪调节能力,主要依靠成人的支持,如孩子大哭时,母亲耐心的抚摸和安慰,有助于孩子慢慢平复情绪。研究表明,从婴儿期起,孩子就可以依据大人的表情线索(如微笑、平静、恐惧等面部表情)调控自己的行为。例如,孩子犹豫着是否要接受陌生人的礼物,若看见母亲点头微笑,则会伸手接受;若母亲表情严肃、摇头,孩子则会缩手拒绝。
阶段二:2至3岁,幼儿情绪调节能力开始萌芽
“我再哭一会儿就好”
睡觉前,妞妞想喝水,妈妈说:“今天晚上你已经喝了很多水了,不能再喝了。”妞妞不依,开始哭起来。妈妈没办法,说:“好了好了,你别哭,又没多大事,我倒水给你喝。”可妞妞似乎止不住眼泪,抽泣道:“妈妈,我不伤心了,但要让我再哭一会儿,再哭一会儿就好。”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大脑结构不断发育,慢慢开始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但这时的情绪调节能力弱且不稳定,仍然需依赖成人的支持。案例中的妞妞已有初步的情绪调节能力,但因年龄较小,情绪调节还需更多时间。此时,父母不应强制要求孩子马上停止哭泣,而应给孩子充分的时间来平复情绪。再如,新生刚入幼儿园时,小班幼儿几乎哭声一片。离开家庭,来到幼儿园,孩子心理的各种不适应显露,自己难以调节。但是,经过家长的配合、鼓励和安慰,孩子能慢慢适应并喜欢上幼儿园生活,若在幼儿园想妈妈时,很多孩子会边哭边安慰自己说:“我不哭,我不哭,我喜欢幼儿园。”可见,这一阶段的孩子,开始逐渐识别、体验自己的情绪,并能想办法使自己摆脱消极情绪。孩子这种边哭边进行自我安慰的情况,就是他们尝试自己控制情绪的萌芽。
阶段三:4至6岁,幼儿具备一定的情绪调节能力
“听妈妈的,明天吃”
一天,邻居韩阿姨要给成成一块糖,妈妈因成成吃糖太多,说:“可以拿韩阿姨的糖,但要明天吃。”成成因不能及时满足吃糖的愿望而特别不高兴。但是,过了一会儿,他自言自语道:“糖吃多了会牙疼的,牙疼了还要去医院,听妈妈的,明天吃。”说完,他又活蹦乱跳地去玩了。
4岁以后,基本上每个孩子都具备了一定的情绪调节能力,且似乎知道不少直接或者间接改变悲伤和愤怒的方法,如通过做游戏让自己开心,做些有趣的事情让自己感觉好一些。这一阶段的孩子,开始走出自我中心,对自身和他人的情感体验更为深刻,开始识别和理解各种情绪,并能通过各种方式来调节自己的情绪。案例中,成成的自言自语就是对自己消极情绪的一种“安慰”,或者说是通过改变自己的“认知”,从不能吃糖果的失落中“解脱”出来。
爸爸妈妈的功课
建立温馨和谐的家庭情绪氛围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家庭情绪氛围的主要创造者。如果父母之间互敬互爱、和睦共处,善于处理好自己的情绪,使得家庭情绪氛围轻松愉快、积极向上,那么孩子也会逐渐形成积极情绪,学会理解和处理各种情绪。相反,剑拔弩张的家庭关系,会使孩子焦虑不安、自卑、恐惧。因此,父母要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争吵,即使有负面情绪,也要善于表达并妥善解决,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建立平等融洽的亲子关系
父母和孩子之间经常进行情绪交流是提高孩子情绪调节能力的有效途径。研究表明,父母和孩子经常进行有关情绪的谈话,可以提高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在交谈过程中,父母要帮助儿童梳理情绪、表达情绪。这种积极且有意义的情绪交流就建立在平等融洽的亲子关系上。父母的爱应是理解、尊重、理智之爱,这样,孩子才能把自己的情绪告诉父母,父母才能理解孩子的想法和情绪,有效帮助孩子进行调节。
教给孩子调节情绪的策略
在学前期,如果家长能教给孩子一些正确且适合他们调节情绪的方法,这对情绪调节能力薄弱的幼儿来说,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遇到情绪困扰时,告诉孩子合理发泄,哭一下或者到外面跑几圈;在情绪不安时,帮助孩子转移注意力;想要发怒时,让孩子默数“1、2、3”,从而缓冲内心的紧张程度,等等。
行动起来吧
积极的情绪可以分享,消极的情绪需要倾诉。但孩子的情绪表达能力有限,常常不知道如何与父母倾诉,如何分享喜悦。没有关系,通过情绪小游戏,爸爸妈妈可以轻松地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快乐和悲伤。
游戏名称:情绪椅子
准备:椅子一张
玩法:说童谣,抢椅子。童谣说完后,抢到椅子的人,可以和大家分享快乐或不快乐的一件事。
童谣:大风吹,吹什么?吹今天特别高兴的人,吹今天想要发脾气的人,吹今天笑眯眯的人,吹今天流眼泪的人。
意义:通过游戏,可以让孩子讲出自己内心的开心与不开心的事情,让家长更了解孩子的想法。
角色表演是深受孩子喜欢的游戏方式,家长可以让孩子通过模仿相关角色的语言和行为而获得一些情绪调节的方法,感受与同伴的相处之道。如情境表演《乐乐的故事》,可以让孩子体验到主人公乐乐的情感情绪变化,培养孩子的移情能力,并让他们懂得愉快情绪对于健康的重要性。再如角色扮演《好心的艾米》,可以让孩子学着像艾米一样,在照顾好自己的同时,又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心理学家发现,音乐能够提高情绪智力。音乐通过各种要素,如节奏、旋律等营造一种“感情印象”,人们利用这种“印象”来理解自己、理解他人,从而提高情绪智力。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性格,选择不同的音乐。例如,易于激动的孩子,可以听旋律悠扬的轻音乐;缺乏勇气的孩子,可以听激昂铿锵的进行曲;情绪低落的孩子,可以听轻松明快的歌曲。听音乐时,家长可引导孩子想象:音乐那么美,像风儿一样把不快乐都吹跑了,我现在慢慢快乐起来了。
设施园艺环境调节与控制技术 篇4
1 环境因子
设施园艺小气候环境因子主要包括光照、温度、湿度、气体、土壤5个方面。
1.1 光照
植物的生命活动与光照密不可分,在生产中,主要是通过调节设施内的光照强度与合理光分布来实现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增强或改进光照强度的管理措施包括:(1)选用防雾滴且持效期长、耐候性强、耐老化性强等优质多功能薄膜、漫反射节能膜、防尘膜、光转换膜,有条件的可选用PC板材。(2)保持屋面透明干洁:使塑料薄膜屋面的外表少染尘,经常清扫以增加透光,内表面应通过放风等措施减少结露(水珠凝结),防止光的折射,提高透光率。(3)在保温前提下,尽可能早揭晚盖外保温和内保温覆盖物,增加光照时间,在阴天或雪天,也应揭开不透明覆盖物,时间越长越好(同样也要在防寒保温的前提下),以增加散射光的透光率。双层膜温室,可将内层改为白天能拉开的活动膜,以利光照。(4)合理密植,合理安排种植行向,目的是为减少作物间的遮荫,密度不可过大,否则作物在设施内会因高温、弱光发生徒长,作物行向以南北行向较好,没有死阴影。若是东西行向,则行距要加大,单屋面温室的栽培床高度要南低北高,防止前后遮荫。(5)加强植株管理,高秧作物及时整枝打杈,及时吊蔓或插架。进入盛产期还应及时将下部老化的或过多的叶片摘除,以防止上下叶互相遮荫。(6)选用耐光品种。(7)地膜覆盖,有利地面反光以增加植株下层光照。(8)利用反光,在温室北墙张挂反光幕(板),可使反光幕前光照增加,有效范围达3m。(9)人工补光,人工补光的目的有2种,一是人工补充光照,用以满足作物光周期的需要。二是作为光合作用的能源,补充自然光的不足。
1.2 温度
温度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最重要的环境因子,与其它环境因子比较,温度是设施栽培中相对容易调节控制的环境因子。对于日光温室来说,温度是通过吸取太阳光照来获得的,光照强,则室内温度高;光照弱,则室内温度低。在生产实践中,光照比温度相对重要,如遇到连续阴天,为维护作物生长发育,在保证作物不受到冻害的情况下,要尽量揭开不透明覆盖材料,让作物接受散射光。
设施内温度的调节和控制包括保温、加温和降温3个方面。这里只介绍日光温室生产中最常用到的保温措施:(1)采用隔热性能好的保温覆盖材料,提高设施的气密性。(2)根据当地最大冻土层,合理增加后墙与山墙厚度。(3)在温室前底角内(或外)设置一条宽30cm,深与当地冻土层相当的防寒沟,沟中填入稻壳等保温材料。(4)合理通风,减少通风换气量。(5)增加保温覆盖的层数,棚内套一层或两层小拱棚,或在小拱棚上再盖草帘。(6)增大保温比,适当减低温室的高度,缩小夜间保护设施的散热面积,有利提高设施内昼夜的气温和地温。(7)增大温室的透光率,使用透光率高的薄膜,正确选择温室方位和屋面坡度,尽量减少建材的阴影,经常保持覆盖材料干洁。(8)减少土壤蒸发和作物蒸腾量,增加白天土壤贮存的热量,土壤表面不宜过湿,进行地面覆盖也是有效措施。
1.3 湿度
设施内的湿度环境,包含空气湿度与土壤湿度2个方面。
1.3.1 空气湿度。
是由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植物体内水分的蒸腾,在设施密闭的情况下形成的。高湿,是园艺设施湿度环境的突出特点。从环境调控的观点来说,空气湿度的调控,主要是防止作物沾湿和降低空气湿度2个直接目的。防止作物沾湿是为了抑制病害,实际上作物沾湿如能减少2~3h以上,即可抑制大部分病害。降低空气湿度的目的包括促进蒸发蒸腾、防止徒长、防止结露、防止生理病害等等。
除湿的方法:(1)通风换气。一般采用自然通风,从调节风口大小、时间和位置,达到降低室内湿度的目的。(2)增温除湿。适当提高室内温度是有效措施之一。湿度的控制既要考虑作物的同化作用,又要注意病害发生和消长的临界湿度。保持叶片表面不结露,就可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和发展。(3)覆盖地膜。(4)适当控制灌水量。采用滴灌或膜下浇水,节水增温减少蒸发、降低空气湿度。
1.3.2 土壤湿度。
因为设施空间或地面有比较严密的覆盖材料,土壤耕作层不能依靠降雨来补充水分,故土壤湿度只能由灌水量、土壤毛细管上升水量、土壤蒸发量以及作物蒸腾量的大小来决定。
在设施环境调控中,土壤湿度的调控是最重要、最严格环节之一。土壤湿度的调控应当依据作物种类及生育期的需水量、体内水分状况以及土壤湿度状况而定。目前,我国设施栽培的土壤湿度调控仍然依靠传统经验,主要凭人观察感觉,调控技术的差异很大。
1.4 气体
园艺设施内的气体条件不如光照和温度条件那样直观地影响着园艺作物的生育,往往被人们所忽视,但随着设施内光照和温度条件的不断完善,保护设施内气体成分和空气流动状况对园艺作物生育的影响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设施内空气流动不但对温、湿度有调节作用,并且能够及时排出有害气体,同时补充CO2对增强园艺作物光合作用,促进生育有重要意义。
1.4.1 CO2浓度的调节与控制。
在半封闭或完全封闭的园艺设施内,作物不断地从有限的空气中吸收CO2,同时外界大气中又不能及时补充,造成设施内浓度很低,不能充分满足作物生育需要而减产。因此,采取通风换气或人为补充浓度(气体施肥),不但可以增产,也有早熟和改进品质的效果。经济又有效的CO2浓度,对于一般蔬菜而言,约为大气含量的5倍,CO2施肥量适宜浓度与作物自身和其他环境因子有关,一般应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逐步提高CO2用量。CO2的施肥时间必须在一定的光强和温度下进行,即在其他条件适宜,而只因CO2不足影响光合作用时施用,才能发挥其良好的作用。一般温室在上午随着光照的加强,CO2浓度因作物的吸收而迅速下降,这时应及时进行CO2施肥。冬季(11月至翌年2月)CO2施肥时间约为上午9时,春秋2季可适当提前。中午设施内温度过高,需要进行通风,可在通风前0.5h停止,下午一般不施用。在温室生产中,增加室内CO2浓度的方法很多,最为常见的为增施有机肥与CO2发生器(碳酸盐和强酸反应产生CO2)。
1.4.2 预防有害气体。
一般从2个方面来进行:一是改进栽培和施肥方法,使用抗性强的品种,提高作物的耐受能力。二是进行通风换气,以利排除有害气体和换入新鲜气体。在温室生产中,越是在寒冷的季节越需注意通风换气,而通风换气与防寒保温往往是有矛盾的。每天清晨温度比较低,为保温,原则上不应通风,但此时是设施内空气湿度最高、有害气体最多和CO2最缺少的时刻,应当打开通风口,一方面可以排出有害气体,降低湿度减轻病害,同时又可以换入新鲜空气以补充CO2。
1.4.3 土壤气体的调节。
生产中一般是施用腐熟有机肥或用作物秸杆改进土壤的透气性,由于透气性变好,其他物理性状如保温性、保水性和透水性都变好。施有机物时,能提高土壤的保肥性和减少肥料对p H的影响。孔隙多、透气性好的土壤氧气含量高,有充分的氧进行呼吸作用,使根系发育好,也促进地上部的发育。
1.5 土壤
土壤是园艺作物赖以生存的基础,园艺作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与水分,都需从土壤中获得,所以园艺设施内的土壤营养状况直接关系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是十分重要的环境条件。
设施土壤的肥沃主要表现在能充分供应和协调土壤中的水分、养料、空气和热能以支持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土壤中含有作物所需要的有效肥力和潜在肥力,采用适宜的耕作措施,能使土壤达到熟化的要求,并使潜在肥力转化为有效肥力。通过耕作措施使土层疏松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土壤结构和通透性能良好,蓄保水分、养分和吸收能力高,微生物活动旺盛等,都是促进园艺作物生长发育的有利土壤环境。
1.5.1 土壤环境的调节与控制。
(1)平衡施肥减少土壤中的盐分积累,是防止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有效途径。过量施肥是蔬菜设施土壤盐分的主要来源,目前我国在设施栽培尤其是蔬菜栽培上盲目施肥现象非常严重,化肥的施用量一般都超过蔬菜需要量的1倍以上,大量的剩余养分和副成分积累在土壤中,使土壤溶液盐分的浓度逐年升高,土壤发生次生盐渍化,引起生理病害加重。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根据土壤的供肥能力和作物的需肥规律,进行平衡(配方)施肥。(2)合理灌溉降低土壤水分蒸发量,有利于防止土壤表层盐分积累。设施栽培土壤出现次生盐渍化并不是整个土体的盐分含量高,而是土壤表层的盐分含量超出了作物生长的适宜范围。土壤水分的上升运动和通过表层蒸发是使土壤盐分积聚在土壤表层的主要原因。灌溉的方式和质量是影响土壤水分蒸发的主要因素,漫灌和沟灌都将加速土壤水分的蒸发,易使土壤盐分向表层积聚。滴灌和渗灌是最经济的灌溉方式,同时又可防止土壤下层盐分向表层积聚,是较好的灌溉措施。(3)增施有机肥、施用秸秆降低土壤盐分含量。设施内宜施用有机肥,因为其肥效缓慢,腐熟的有机肥不易引起盐类浓度上升,还可改进土壤的理化性状,疏松透气,提高含氧量,对作物根系有利。施用作物秸秆是改良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有效措施,不仅可以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而且还能平衡土壤养分,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降低病原菌的数量,减少病害。(4)换土、轮作和无土栽培。换土是解决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有效措施之一,但是劳动强度大不易被接受,只适合小面积应用。轮作或休闲也可以减轻土壤的次生盐渍化程度,达到改良土壤的目的,如蔬菜保护设施连续使用几年以后,种一季露地蔬菜或一茬水稻,对恢复地力,减少生理病害和病菌引起的病害都有显著作用。当园艺设施的土壤障碍发生严重,或者土传病害泛滥成灾,常规方法难以解决时,可采用无土栽培技术,使得土壤栽培存在的问题得到解决。
1.5.2 土壤消毒。
土壤消毒的目的是为了消灭病原菌和害虫等有害生物,主要包括药剂消毒和蒸汽消毒两种方法。
2 设施园艺的综合环境管理
2.1 综合环境调节
设施园艺的光、温、湿、气、土5个环境因子是同时存在的,综合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它们具有同等重要性和不可代替性,缺一不可又相辅相成,当其中某一个因子起变化时,其他因子也会受到影响随之起变化。所谓综合环境调节,就是以实现作物的增产、稳产为目标,把关系到作物生长的多种环境要素都维持在适于作物生长的水平,而且要求使用最少量的环境调节装置(通风、保温、灌水、利用太阳能等等各种装置),既省工又节能,便于生产人员管理的一种环境控制方法。这种环境控制方法的前提条件是,对于各种环境要素的控制目标值(设定值),必须依据作物的生育状态、外界的气象条件以及环境调节措施的成本等情况综合考虑。
如对温室进行综合环境调节时,不仅考虑室内、外各种环境因素和作物的生长、产量状况,而且要从温室经营的总体出发,考虑各种生产资料的投入成本、产出产品的市场价格变化、劳力和栽培管理作业、资金等等的相互关系,根据效益分析进行环境控制,并对各种装置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测、记录和分析,以及对异常情况进行检查处理等,这些管理称为综合环境管理。从设施园艺经营角度来看,要实现正确的综合环境管理,必须考虑上述各种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
2.2 综合环境管理的方式
综合环境管理初级阶段可以靠人的分析判断与操作,高级阶段则要使用计算机实行自动化管理即物联网技术。
2.2.1 依靠人进行的综合环境管理。
单纯依靠生产者的经验和头脑进行的综合管理,是初级阶段,也是采用计算机进行综合环境管理的基础。依靠人脑实行的综合环境管理,对管理人员的要求较高:一是要具备丰富的知识;二是要善于并勤于观察情况,随时掌握情况变化;三是要善于分析思考,能根据情况做出正确的决断,集思广益;四是能让作业人员准确无误地完成所应采取的措施。
2.2.2 采用计算机的综合环境管理。
风力发电的调节控制技术发展 篇5
在起动阶段,通过调节变桨距系统控制发电机转速,将发电机转速保持在同步转速附近,寻找最佳并网时机然后平稳并网;在额定风速以下时,主要调节发电机反力转矩使转速跟随风速变化,保持最佳叶尖速比以获得最大风能;在额定风速以上时,采用变速与桨叶节距双重调节,通过变桨距系统调节限制风力机获取能量,保证发电机功率输出的稳定性,获取良好的动态特性;而变速调节主要用来响应快速变化的风速,减轻桨距调节的频繁动作,提高传动系统的柔性。变速恒频这种调节方式是目前公认的最优化调节方式,也是未来风电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先进的控制技术应用到风电领域,并网运行的风力发电控制技术得到了较快发展,控制方式从基本单一的定桨距失速控制向变桨距和变速恒频控制方向发展,甚至向智能型控制发展。作为风力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加快了风电技术领域的自主开发与研究,“十五”期间,600kw风力发电机组开始产业化实施,兆瓦级失速型。兆瓦级变速恒频的风力发电机组国产化已列入国家“863”科技攻关顶目。本文针对当前并网型风力发电机组的几种功率凋节控制技术进行了介绍,并指出其各自的优缺点。
1定桨距失速调节型风力发电机组 定奖距是指桨叶与轮载的连接是固定的,桨距角固定不变,即当风速变化时,桨叶的迎风角度不能随之变化。失速型是指桨叶翼型本身所具有的失速特性,当风速高于额定风速69,气流的攻角增大到失速条件,使桨叶的表面产生涡流,效率降低,来限制发电机的功率输出。为了提高风电机组在低风速时的效率,通常采用双速发电机(即大/小发电机)。在低风速段运行的,采用小电机使桨叶县有较高的气动效率,提高发电机的运行效率。失速调节型的优点是失速调节简单可靠,当风速变化引起的输出功率的变化只通过桨叶的被动失速调节而控制系统不作任何控制,使控制系统大为减化。其缺点是叶片重晏大(与变桨距风机叶片比较),桨叶、轮载、塔架等部件受力较大,机组的整体效率较低。变桨距调节型风力发电机组 变奖距是指安装在轮载上的叶片通过控制改变其桨距角的大小。其调节方法为:当风电机组达到运行条件时,控制系统命令调节桨距角调到45”,当转速达到一定时,再调节到0“,直到风力机达到额定转速并网发电;在运行过程中,当输出功率小于额定功率时,桨距角保持在0°位置不变,不作任何调节;当发电机输出功率达到额定功率以后,调节系统根据输出功率的变化调整桨距角的大小,使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保持在额定功率。随着风电控制技术的发展,当输出功率小于额定功率状态时,变桨距风力发电机组采用OptitiP技术,即根据风速的大小,调整发电机转差率,使其尽量运行在最佳叶尖速比,优化输出功率。变桨距调节的优点是桨叶受力较小,桨叶做的较为轻巧。桨距角可以随风速的大小而进行自动调节,因而能够尽可能多的吸收风能转化为电能,同时在高风速段保持功率平稳输出。缺点是结构比较复杂,故障率相对较高。主动失速调节型风力发电机组 将定桨距失速调节型与变桨距调节型两种风力发电机组相结合,充分吸取了被动失速和桨距调节的优点,桨叶采用失速特性,调节系统采用变桨距调节。在低风速肘,将桨叶节距调节到可获取最大功率位置,桨距角调整优化机组功率的输出;当风力机发出的功率超过额定功率后,桨叶节距主动向失速方向调节,将功率调整在额定值以下,限制机组最大功率输出,随着风速的不断变化,桨叶仅需要微调维持失速状态。制动刹车时,调节桨叶相当于气动刹车,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机械刹车对传动系统的冲击。主动失速调节型的优点是其言了定奖距失速型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变桨距调节,提高了机同频率后并入电网。机组在叶片设计上采用了变桨距结构。
其调节方法是:在起动阶段,通过调节变桨距系统控制发电机转速,将发电机转速保持在同步转速附近,寻找最佳并网时机然后平稳并网;在额定风速以下时,主要调节发电机反力转矩使转速跟随风速变化,保持最佳叶尖速比以获得最大风能;在额定风速以上时,采用变速与桨叶节距双重调节,通过变桨距系统调节限制风力机获取能量,保证发电机功率输出的稳定性,获取良好的动态特性;
模拟训练7调节与控制(一) 篇6
A. HIV主要攻击T细胞,致使患者丧失免疫功能
B. 从感染HIV到发展为艾滋病患者,一般经过2~10年的潜伏期
C. 患者(或携带者)的血液、精液、唾液、乳汁等均可能含有HIV
D. HIV不仅可以通过血液或血液制品传播,也可通过皮肤接触传播
2. 有人测定了苹果、柑橘等果实成熟过程中激素的动态变化(如下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在幼果生长时期,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的含量减少
B. 在果实发育初期,脱落酸含量最高,而果实衰老时期,乙烯含量达到最高峰
C. 在果实成熟过程中,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与乙烯5类植物激素,都是有规律地参加到代谢反应中
D. 生长素、赤霉素、脱落酸、细胞分裂素主要是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而乙烯主要是抑制生长和发育
3. 如果将人脑比成森林,那么神经元就是一棵棵大树,有趣的是,这些大树都只有一根“树根”——细长的轴突;但都拥有许许多多的“树枝”——树突,而神经元之间就是通过树突来连接成网络的。为什么会只有一根“树根”?中科院上海神经研究所的研究,证明了蛋白质的局部降解与神经元“长相”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神经元含有线粒体,能进行有氧呼吸
B. 轴突末端含有大量线粒体
C. 树突末端含有神经递质
D. 蛋白质的局部降解与只有一根“树根”有关
4. 以下有关内环境的稳态及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析内环境的成分可推知某种疾病的发病风险
B. 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C. 寒冷环境刺激可使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增加,机体散热减少
D. 当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后,突触后膜上的电位都表现为外负内正
5. 下面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②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③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在下丘脑产生冷觉和热觉 ④血糖低时,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可以促进肾上腺和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 ⑤内环境渗透压的增高,使下丘脑某部位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④⑤ D. ①④⑤
6. 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含量最高,在血浆中含量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这项事实可作为下列哪项结论的证据( )
A. 内环境是不稳定的,其稳态是不存在的
B. 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C. 稳态的动态变化将不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
D. 内环境的稳态不受细胞代谢过程的影响
7. 甲状腺激素的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CH—CH2— —O— —OH][H2N][HOOC][I][I][I][I]
A. 甲状腺激素在核糖体中合成,由内质网加工,通过高尔基体分泌
B. 正常人过量摄入碘,会导致下丘脑、垂体的分泌量下降
C. 切除垂体,甲状腺细胞中各种代谢活动也将随之停止
D. 与正常值相比,碘的摄入量太低时,会引起下丘脑、垂体的分泌量增加
8. 下列关于内环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人体体液中细胞内液的含量约是细胞外液的2倍
B. 细胞外液中含量最多的两种无机盐离子是Na+和Cl-
C. 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可以包括:葡萄糖、胰岛素、神经递质、Ca2+、抗体等
D. 属于体液的液体:组织液、淋巴、细胞核内液体、线粒体基质、叶绿体基质等
9. 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在饥饿状态下,若a表示小肠的细胞,则B端的胰高血糖素含量高于A端
B. 在寒冷状态下,若a表示甲状腺的细胞,则B端的甲状腺激素含量高于A端
C. 在皮肤过敏状态下,若a 表示过敏处的皮肤细胞,则B端的血浆蛋白含量低于A端
D. 在正常状态下,若a表示肝脏的细胞,则B端的尿素含量高于A端
A. 兴奋的传导方向是E→D→C→B→A
B. 刺激B点或D点,刺激点两侧均有电位变化
C. 刺激D点,B点有电位变化,刺激B点,D点也有电位变化
D. 此图表示的反射弧不能用来表示缩手反射
11. 现象Ⅰ:小明的手指不小心碰到一个很烫的物品而将手缩回;现象Ⅱ:小明伸手拿别人的物品被口头拒绝而将手缩回。两个现象中的缩手反应比较见下表,正确的是( )
[选项\&比较项目\&现象Ⅰ\&现象Ⅱ\&A\&反射弧的完整性\&不完整\&完整\&B\&是否需要大脑皮层参与\&可以不要\&一定需要\&C\&参与反射的神经元数量\&多\&少\&D\&缩手相关肌细胞数量\&多\&少\&]
12.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等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春夏季。该病毒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内后,机体可以对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有( )
A. 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抗体消灭
nlc202309030808
B. 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抗体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消灭
C. 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抗体消灭
D. 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干扰素消灭
13. 下列关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属于特异性免疫
B. 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的攻击目标是已经被抗原入侵了的宿主细胞
C. T细胞和浆细胞都能产生免疫活性物质
D. 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都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14. 有关“通过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的实验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说明了生物材料具有缓冲物质H2CO3/NaHCO3
B. 根据所得实验数据,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pH为横轴,以酸或碱的量为纵轴
C. 本实验每一组都进行了自身前后对照
D. 在研究生物体维持pH稳定机制的实验中,用生物材料处理的结果与缓冲液处理的结果完全相同,与自来水处理的结果不同
15. 下列现象能反映出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具有两重性的是( )
①植物生长的向光性 ②植物生长具有顶端优势 ③去除种子后植物果实停止发育并枯萎脱落 ④带有芽的扦插枝条容易存活 ⑤横放的植物,根向地生长而茎背地生长
A. ①②④ B. ③④
C. ①④⑤ D. ②⑤
16.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生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植物激素都直接参与细胞内的各类生命活动
B. 赤霉素能促使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
C. 脱落酸能促进细胞分裂与果实的衰老脱落
D. 合成乙烯的部位只是果实,乙烯利能加快番茄的成熟
17. 为了研究胰腺的分泌活动的调节机制,研究人员对实验动物做了下列实验。
[实验\&处理方法\&胰液分泌量\&①\&用适宜的电流刺激通向胰腺的神经\&增加\&②\&切断通向胰腺的所有神经,食物经胃进入十二指肠中\&增加\&③\&切断通向胰腺的所有神经,从另一些动物的胃中取出少量部分被消化了的食物,导入十二指肠中\&大量增加\&④\&切断通向胰腺的所有神经,把一些相同成分的食物不经过胃而直接引入十二指肠中\&不增加\&]
根据以上实验,下列推断最合理的是( )
A. 胰液的分泌既受神经支配又受体液调节
B. 胃内消化的食物直接刺激胰腺分泌胰液
C. 引起胰液分泌量增加的物质是盐酸
D. 胃酸刺激神经,使胰腺分泌量增加
18. 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体外迅速扩增DNA片段的技术。PCR过程一般要经历30多次下述循环:95℃条件下使模板DNA变性、解链→55℃条件下复性(引物与DNA模板链结合)→72℃条件下引物链延伸(形成新的脱氧核苷酸链)。下列有关PCR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变性过程中破坏的是DNA分子内碱基对之间的氢键,也可利用解旋酶实现
B. 复性过程中引物与DNA模板链的结合是依靠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完成的
C. 延伸过程中需要DNA聚合酶、ATP、4种核糖核苷酸
D. PCR与细胞内DNA复制相比,其所需要酶的最适温度较高
19. 组织液大量积累在组织间隙会导致组织水肿,下列各项不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
A. 肾小球肾炎导致蛋白尿
B. 食物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
C. 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D. 花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20. 一位科学家用高浓度的糖溶液饲喂一只动物,在接下来的3小时内,每隔半小时检查该动物血液中糖的浓度,下表是这项试验的结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食用糖后的时间/分\&0\&30\&60\&90\&120\&150\&180\&糖的浓度/10-2毫克.毫升-1\&75\&125\&110\&90\&75\&75\&75\&]
A. 该动物血糖浓度的变化过程是激素调节的结果
B. 食用糖后120分钟,血糖浓度降至75×10-2毫克/毫升,这主要是胰岛素分泌增多,促进血糖利用和转化的结果
C. 食用糖后180分钟,血糖浓度依然维持75×10-2毫克/毫升,这主要是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促进肝糖元分解的结果
D. 动物正常的血糖浓度是75×10-2毫克/毫升
21. 下列图中A、B为人体内两种不同组织处的毛细血管,①②③示某些化学物质。请据图回答:
22. 请根据下列图解内容回答问题:
(1)图解中的A在人的幼年时期分泌不足时,就会引起“侏儒症”,则合成A的细胞器是 ;图解中的B代表 。
(2)请根据图解回答:
①在促进生长发育方面, 和 表现为协同作用;
②在寒冷环境中, 和 都能促进机体的物质代谢,产热量增多,维持体温恒定,二者表现为协同作用;
③ 和 都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升高血糖浓度,表现为协同作用;
④在血糖调节方面,胰岛素是唯一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胰高血糖素(或肾上腺素)能够升高血糖浓度,二者表现为 作用。
(3)图解中的①②是指由下丘脑分泌的两种促激素释放激素,③④是相应的促激素。如果①和③是对应的,则①是 激素;③的生理作用是 。
23. 下图表示突触结构及神经纤维上膜电位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分析回答:
nlc202309030808
(1)在图一的结构中,1的形成主要与 (细胞器)有关,3的化学本质是 ,它对递质的识别起着重要作用。神经冲动由A→B的过程中,信号转换的具体过程是 。
(2)图二表示神经纤维上膜电位的变化情况,据图可知BCD段表示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为 。BC段电位变化的原因是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 通透性增加并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产生电位差。
(3)乙酰胆碱酯酶能催化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水解,使神经递质在完成神经兴奋的传递任务之后,尽快分解。许多有机磷杀虫剂能专门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在有机磷杀虫剂的作用下,昆虫的乙酰胆碱不能很快分解,神经细胞就会处于持续兴奋中,表现为震颤不已,直到死亡。为验证有机磷杀虫剂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具有抑制作用,请依据所给材料,补充完成下列实验。
实验材料:剥制好的两个相同的青蛙神经-肌肉标本、适宜的放电装置、有机磷杀虫剂、任氏液(可以保持离体两栖动物的组织器官具正常的生命活动,相当于人类的生理盐水,是个等渗溶液)、培养皿等。
本实验的实验变量是 。
实验步骤:
①取两个培养皿,编号1、2,各加入适量等量的任氏液,分别将青蛙的神经-肌肉标本浸泡在任氏液中。
②同时给两个神经-肌肉标本的神经纤维施加适当的电刺激,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③ 。
④一段时间后,同时给两个神经-肌肉标本的神经纤维施加适当的电刺激,观察到的现象是 。
实验结论:有机磷杀虫剂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具有抑制作用。
24. 下图表示人体代谢中物质的转变和血糖调节的途径。其中①~⑤表示生理过程,⑥~⑩表示调节途径,A、B分别代表人体中某个器官。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血糖的稳定对人体的健康有着重要作用。血糖的主要功能是 ;若途径⑧作用于①生理过程,则血糖调节的主要途径是 ,(用序号按调节途径顺序表示);图中参与血糖调节的器官除下丘脑外还包括 (填名称)。
(2)当血糖浓度升高,A分泌 与组织细胞表面的 结合,改变细胞的代谢,促进组织细胞 ,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3)剧烈运动后肌肉感到酸痛是肌糖元分解产生乳酸在肌肉组织中积累的结果。酸痛的感觉中枢位于 。
锅炉汽包液位自动控制调节 篇7
锅炉汽包液位自动调节系统的作用是使给水量适应锅炉的蒸汽量, 并使汽包液位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因此, 水位是被调量, 而引起水位变化的主要扰动是蒸汽流量和给水流量。为了使汽包水位在较小范围内变化, 生产上常采用蒸汽流量、给水流量为前馈信号, 而已汽包液位进行反馈调节, 这样组成一个前馈加反馈调节系统。
2 汽包液位调节原理
锅炉汽包液位自动调节原理具体描述为:该逻辑回路属于串级调节控制系统, 该系统有主调节器和副调节器。其中主调节器主要任务是通过副调节器对水位进行校正, 使水位保持在给定值, 一般采用PI和PID调节。副调节器主要是接受主调节器输出信号, 还接受给水流量信号和蒸汽流量信号。通过内回路进行蒸汽流量和给水流量的比值调节, 并快速消除水侧和汽侧的扰动。主、副调节器作用方式均为反作用。自动调节投入前, 需要对锅炉液位实测值进行一阶惯性滤波, 设置测量值的高低限设定。设定偏差处理后的数据设置偏差报警值, 选择锅炉汽包液位控制模式和设定给定值变化率限制值。在自动调节过程中, 先将汽包液位自动调节投入自动, 输入汽包液位设定值。主调节器功能为主蒸汽流量作为主调节器的前馈, 汽包液位设定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 差值进行偏差处理, 送入PID调节器中进行偏差计算 (通常只有PI) 。偏差计算值输出作为副调节器的设定值, 副调节器的测量值为主给水流量, 通过偏差计算值和给水流量测量值进行偏差计算, 去控制主给水调节门的阀位开度, 最终达到偏差为零, 从而达到控制液位的目的。
当实测液位低于设定值液位时, 主调输出值大于主给水流量值, PID调节器的调节指令指挥主给水调节阀增加阀门开度。反之, 主给水阀门减小阀门开度。
在该自动调节中, PID主调节器模块引入主蒸汽流量作为前馈的目的是当扰动产生和出现虚假水位时, 前馈部分先进行粗调, 压制住被调量较大的变化, 闭环部分则进行细调校正, 减小或消除偏差或者因虚假水位引起的误调。当出现汽包液位测量值在设定的高限值或者低限值范围之外, 通过手动/自动控制站的判断, 将自动方式切换为手动方式, 由运行人员通过手动操作对汽包液位进行控制。
3 技术指标
(1) 该PID调节所包含的测点仪表、执行器、变频器的回路接线符合率应大于95%, 正确率100%。
(2) 绝缘电阻符合《验标》热控篇。
(3) 硬件组态符合设计要求。
(4) 供电电源电压偏差±10%。
(5) I/O模件调校 (开关量、模拟量) 符合设计要求。
(6) PID静态参数设定符合工艺流程要求。
(7) PID动态参数设定符合工艺流程要求。
(8) 执行机构阀方向符合调节要求。
(9) 调节器方向符合调节要求。
(10) 手自动跟踪误差小于1%。
(11) 手自动切换允差小于1%。
(12) 超限报警动作正确。
(13) 手/自动切换正确。
(14) 偏差报警指示正确。
(15) 状态显示正确。
(16) M/A站操作、CRT操作, 执行器方向、开度应正确。
4 技术交底内容
4.1 调试应具备的条件
(1) 现场的安全设施齐全、照明符合有关标准。
(2) 系统电源、气源、接地及环境条件符合有关标准。
(3) 控制系统已经正常受电。
(4) 各项联锁条件和保护定值准确可靠。
(5) 系统电缆 (包括控制电缆和信号电缆) 安装接线完成、并查线正确率100%。
(6) 涉及汽包液位调节PID的相关执行机构、仪表测点等已经完成单体调试。
(7) 涉及汽包液位调节的DCS组态逻辑正确可靠。
(8) 调试所需各种资料及调试文件齐备。
(9) 要求工器具齐全、有相关资质的人员到位。
4.2 调试范围
汽包液位自动调节所需的汽包液位变送器1、汽包液位2、主给水压力、主给水流量、主给水温度、主给水调节阀、主给水电动门、给水泵、给水泵在再循环调节门的控制回路和信号回路的检查, 以上测点对应的I/O通道检查。主给水调节阀、主给水电动门、给水泵再循环调节门、给水泵的传动试验。该调节系统的DCS组态检查。
4.3 调试内容
(1) 对汽包液位自动调节PID所需的仪表测点、执行器、变频器信号进行处理 (计算、选取、滤波、死区) 。
(2) 跟踪、无扰切换。
(3) PID调节方向的确定, 参数的预设。
(4) 超驰、闭锁条件, 且手动条件。
(5) 前馈项目的选取及参数设置。
(6) 控制方案的审查、完善。
(7) 接口通道检查。
(8) 画面操作端与逻辑一致性检查, 是否满足控制系统要求检查。
4.4 调试步骤程序
(1) 主给水调节阀、主给水电动门、给水泵再循环调节门、给水泵遥控手操联合传动试验。
(2) 检查和设定汽包液位设定值信号量程和主给水调节门输出量量程及相关参数。
(3) 检查和预设汽包液位自动控制回路的调节参数, 主要包括PID模块的比例积分微分参数、调节死区、调节速率、调节作用的参数预设和检查。
(4) 对汽包液位自动调节回路进行静态仿真试验。
(5) 汽包液位自动调节的控制对象特性获取。
(6) 自动投入工况选择, 以及方案和参数适应性。
(7) 配合锅炉专业进行锅炉给水系统分系统试运。
5 质量标准
(1) 手/自动切换试验:按设计要求达到无平衡、无扰动切换, 扰动量应小于±1%阀位量程。
(2) 跟踪精度试验:手动状态时, 有积分作用的调节器输出信号应跟踪手操信号。跟踪精确度应小于±1%阀位量程。
(3) 软手操时的输出保持性检查:环境温度20±5℃时, 2 h内不应大于±1%, 环境温度50℃时, 2内不应大于±2%。
(4) 系统开环试验:给调节系统输入模拟信号, 检查系统的调节功能和运算功能, 输出信号应符合设计要求。
(5) 参数整定:参数静态参数按设计要求整定, 动态参数根据经验或计算结果设置。
6 危险源分析
汽包水位是否在许可的范围内运行, 是锅炉安全运行的重要标志之一。因为汽包水位过高将减小蒸汽重力分离行程, 破坏汽水分离效果, 使蒸汽带水造成过热器中盐类沉积, 恶化过热器的工作条件, 严重时还可能发生汽轮机水冲击恶性事故;水位过低就有可能破坏锅炉水循环, 甚至出现水冷壁断水过热损坏。因此, 必须确保汽包水位在合适的范围内运行。水位保护的作用是当汽包水位超越高限或低于低限时, 迫使锅炉保护系统切换主燃料, 紧急停炉, 以避免发生设备损坏事故。所以汽包液位自动调节效果必须要求准确、可靠。
参考文献
[1]杨海瑞.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设计理论与设计参数的确定[J].动力工程, 2006
[2]路春美.循环流化床锅炉设备与运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7.
[3]张俊奎.循环流化床物料平衡的影响因素[J].山西电力, 2004, 5:18-20.
控制调节能力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情绪调节;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学生和老师交流的中间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插入情感,能够有效地改善教学环境,同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情绪调节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调节能力的一些原则
小学生,由于年龄偏小,各方面都不成熟,所以,只有通过老师在课堂上的正确引导,才能激发出学生学习的情感,在激发学生学习情感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这么几个原则:对学生保持足够的尊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整个语文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平等互信的过程,因此,老师要尽量地尊重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情感教学;课堂教学是一个使学生理解和提高的过程,老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学习氛围的营造,使学生热爱语文学习,增加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
二、实施方法探讨
小学生的情感比较真挚、幼稚,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观察,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所学课文的意境感到快乐或者悲伤,老师在这个时候就要适时地去引导学生,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文的情感阅读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采用适当的方法来使学生的理解更深入,例如,在学习课文的时候,老师让学生之间进行分角色阅读,每个人扮演不同的角色,创造出课文的意境来,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语文的教学中,以说为主,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地展现出语言的魅力,实现学生情感熏陶,学生的情感会随着课堂氛围发生变化,使他们体会到情感的重要性,提高情绪调节能力;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老师的每一个动作或者每一句话都可能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老师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展现出真实情感,使学生能够感受到那种真切,从而提高情绪调节能力。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对于一个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老师要不断地发现学生的需求,从各个方面提高学生情绪调节的能力,希望本文对教育者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邵景进,张大均,王金良,等.小学语文教学中改善学生情绪调节困难状况的实验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04):390-394.
[2]李春秀.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情绪调节能力[J]. 才智,2013(05):129.
【控制调节能力】推荐阅读:
自动调节控制01-01
变阀控制调节05-12
运行控制与调节05-27
系统调节及控制01-07
PID闭环调节控制01-05
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06-11
调节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说课稿05-26
调节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教学设计12-07
调节能力论文05-16
市场调节与生态调节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