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风景区(共5篇)
石林风景区 篇1
通过对旅游管理局各部门负责人进行访谈、对游客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石林景区旅游危机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发现石林景区旅游危机管理在旅游危机意识、旅游危机管理制度、宣传教育、旅游资源安全防控、旅游基础设施以及救援能力等方面存在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旅游危机事件的突发性、破环性,往往给人措手不及的感觉。旅游危机事件发生后,旅游景区会出现游客数量减少、旅游收入锐减、旅游设备设施闲置等不良影响,如何通过旅游危机管理减弱危机事件对景区的不良影响,保证石林景区稳定、持续的发展是很多专家、学者、管理人员共同思考的问题。石林景区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其旅游危机管理水平引人注目,是行业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石林景区旅游管理局各部门负责人访谈、对游客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石林景区旅游危机管理的一手资料,对资料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尝试性的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以期有益于石林旅游危机管理。
一、石林景区旅游危机管理现状
石林景区属于典型的政府主导型旅游管理模式,由石林风景区管理局统一对石林风景区资源保护、规划建设、旅游开发、社会治安、市场秩序、服务监督等进行管理。石林风景区管理局下设石林风景区派出所、石林交警中队、综治办、安全监督办、信息部等20多个处室。涉及到旅游危机管理的主要部门有:安全办、综治办、信息部、消防队、急救中心、风景区派出所,其中安全办、综治办和信息部在日常旅游危机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安全办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景区旅游安全生产法规的宣传教育及执行情况的督察工作,景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的修订、预案启动,景区安全检查及安全隐患的监督整改以及协调相关部门做好景区防火工作。
综治办是综合治理办公室的简称,负责配合各部门维持景区旅游活动的正常开展,综治办在维持景区治安秩序、日常的安全巡逻以及突发事件处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综治办根据安全办制定的应急处置预案制定有具体的综治办消防应急计划、医疗急救应急计划、扑救火灾应急计划以及游客疏散分流预案,对景区的旅游环境进行监督和管理。
信息部在旅游危机管理方面发挥的作用主要是利用监控系统对景区旅游环境进行流动的监控,通过紧急广播对火灾以及其他灾难进行报警、疏散以及指挥,通过卫星遥感对景区内的资源进行监测,运用可视距离远的设备对旅游资源进行保护,设立SOS救援电话以及呼叫中心,满足游客咨询、投诉、求救等多方面的需求。信息部的监控技术防范和综治办的巡逻人力防范综合使用对景区的旅游环境进行综合管理。
目前,石林景区管理制度中没有系统、健全的旅游危机管理方面的制度或规定。根据石林景区的特殊性以及实际情况,在事故应急处置、游客高峰时期的疏导分流、游客求助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措施,先后制定了《石林景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预案》、《预警信息发布标准》、《恶劣天气应急处置预案》、《森林防火扑火预案》,以及石林胜景、望峰亭、小石林等景区游客疏散分流方案、预案。旅游安全方面有:《安全检查、事故排查制度》《安全生产例会制度》《安全生产人员培训制度》《事故调查和处理制度》等9项制度。这些相关的管理制度或措施都是为了有效预防和及时处置石林风景区旅游突发事件,最大限度降低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危害,确保中外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石林”,促进石林旅游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而制定的。可见,石林景区旅游危机管理的相关规定仅仅是针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并没有形成系统的措施和规定。
二、石林景区旅游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
石林景区在旅游资源保护方面建立了严格的保护机制,形成“县、局、乡、村”四级保护,卫星定位遥感监测保护系统的人防、技防相结合的保护网络。成立旅游安全监督办公室、景区消防中队、景区卫生防疫站、景区事故隐患排查机制、旅游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每年与景区单位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组织专业队伍和干部群众开展应急大演练,构建和谐的旅游环境。虽然石林风景区的旅游以良好的态势发展,但是在这次实际的调研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尤其是在旅游危机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1、旅游危机意识不强
通过对各部门相关负责人的访谈得知,旅游者、旅游管理者的旅游危机意识不强。石林景区旅游资源的独特性以及高价值性并没有让旅游者知晓,虽然景区提供了一些警示牌、标识牌、游客须知以及安全注意事项,但是在景区之内还是有游客任意攀爬石柱、践踏草坪等行为的发生。在旅游旺季、黄金周时期,旅游人数众多,旅游景区制定的也只是旅游高峰时期疏导分流的方案,而没有采取休养生息的办法----限定每日游客进入量。石林景区为了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旅游从业人员的安全文化素质,采取送出去和请进来的培训方式,营造良好的旅游安全氛围,但是没有把安全意识上升到旅游危机意识的高度。
2、缺乏系统健全的旅游危机管理制度
目前,国内景区都存在着旅游危机管理制度有所欠缺的问题,石林景区亦是如此。相关的一些管理制度或规定都是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或者是关于旅游安全方面的规定和措施,并非是指向旅游危机管理的,使得旅游危机管理缺乏制度上的保障。
3、宣传教育不到位
宣传教育是实现旅游危机管理有效性的途径之一,不管是对旅游者而言,还是对旅游从业人员而言,只有进行有效的宣传教育,资源的独特性与重要性才能被感知,而目前景区对这一方面的宣传教育并未引起重视,与资源安全相关的宣传册很少,对游客也没有进行相关的宣传教育,使得很多游客无法掌握到景区旅游的安全注意事项。虽然景区定期聘请地质专家对导游人员进行地学知识培训,通过导游对游客进行石林地质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但还是缺乏对旅游危机意识、旅游资源安全和保护旅游资源相关知识的教育。在景区内可以见到一些温馨提示、警示牌或者是一些对游客的敬告,这些只是静态的宣传教育手段,教育效果不是很明显。
4、旅游资源安全防控的高技术要求
石林景区正在进行“数字石林”项目建设,目前已经投入使用的数字化建设项目有智能停车场、石林旅游网、基础通信设施、视频监控、LED和虚拟翻书。视频监控的视野范围也只是在旅游者比较集中的地方,在一些比较偏僻、视野范围比较空旷的野外,技术难度比较大,因此存在盲点。监控系统还可以对资源、地质等进行监测,但是在比较容易发生旅游危机事件的地方,由于地形地势的原因还没有采用有效的技术保护手段,依靠高科技手段对这些问题加以解决还有待对技术的进一步研究,现在所能做的只是在这些地方加强人员巡逻。
一方面,由于自然风化对岩柱的侵蚀作用,缩短了石林景区旅游资源的使用期限,怎样运用高科技手段保护旅游资源,延长旅游资源的使用期限,是现代高科技手段应该解决的一个问题。另一方面,在高科技手段应用方面还应该思考:高科技手段的运用是否会对旅游资源造成另外的损伤?因此,旅游资源安全防控对高科技手段的应用提出了高的技术要求。
5、旅游基础设施以及救援能力还有待提高
石林景区内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上是完备的,但是也存在一些盲点,在一些比较危险的路段,虽然配备“危险路段,禁止通行”的警告牌或者一些标识牌,但是没有采取有效的防护手段,比如说设立护栏。在一些路面比较滑的路段以及比较狭窄的通道旁没有设立警示标牌,景区内公厕的卫生问题也是游客反映比较多的一个问题,这些设施建设的盲点都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石林景区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配备有专门的消防队,消防队的人员以及设备齐全。在景区大门附近设有一个石林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医疗救护点,这是由县医院在景区内设置的,可以在发生旅游突发事件时采取急救措施,但是由于与县城存在的城市空间距离而出现的紧急救援能力不足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提升。
三、石林景区旅游危机管理的对策
针对石林景区旅游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石林景区的旅游危机管理水平:
1、动、静态宣传手段相结合,提高旅游者的旅游危机意识,降低因旅游行为而造成的危机事件的发生概率
旅游者对旅游危机的认识水平决定着旅游危机意识的浅薄,因此要提高旅游者的旅游危机意识,有必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旅游者对旅游危机的认识。目前石林景区的宣传手段仅仅是静态的警示标识牌、旅游宣传册和导游人员的口头提醒,缺乏动态的宣传。动态宣传指的是利用声、光、电技术的使用来对旅游者宣传一些旅游危机意识的宣传片或者是科学小知识的传播,充分体现石林数字化管理的特点。旅游者危机意识的提高,可以减少因旅游行为因素造成的旅游危机事件数量,降低旅游危机事件的发生概率。
2、加快数字石林建设,尽早完成调度中心建设项目,提高景区旅游危机监控管理能力,保证旅游资源安全防控的高技术要求,营造良好的安全的旅游环境氛围
调度中心是在视频、GPS监控指挥、应急处理系统等应用系统的支持下,利用电视墙、大屏幕设备,接入显示各监控点的视频,并利用多个大屏幕同时放大显示重要位置的视频和GPS监控电子地图。调度中心可以实现景区内资源的统一调度,协调各部之间工作的协调联动。在发生紧急的旅游危机事件时,工作人员可以更充分的了解现场状况,迅速的找出最佳措施,并及时向各职能部门发出指令,快速控制和处理危机事件,因此调度中心的建立,可以提高石林景区旅游危机监控能力和旅游危机管理能力,同时数字石林建设项目的完成将大大提高石林景区旅游资源安全的防控能力,利用高新技术来保证石林景区旅游资源安全的重要性,满足旅游资源安全防控的高技术要求,营造良好的安全的景区内部环境氛围,从而减少因旅游环境不安全状态引发的旅游危机事件数量。
3、与云南途安旅游安全保障救援中心合作,增强景区应急救援能力
提高旅游危机意识和调度中心的建立可以说是旅游危机事件的事前预防措施,而增强景区的应急救援能力则是危机事件发生后的应对措施。云南途安旅游安全保障救援中心是在旅游业抗风险能力严重不足以及安全保障机制薄弱的背景下成立的,以推出旅游安全组合保险和成立救援中心为标志,救援中心与云南省120急救中心签订救援救助协议,一旦发生旅游安全事故,云南省急救中心可在第一时间内投入抢救工作,确保伤员可以得到及时的救治,一旦发生旅游意外事故,事故救援和善后处理工作资金一律由承保保险公司全额垫付。救援中心负责全省旅游投保、统保工作,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医疗机构及其他救援机构,共同建立旅游救援绿色通道和旅游安全事故救援保障体制。它是旅游企业与保险企业之间的桥梁,以“有责赔付、无责垫付、负责追偿”为服务宗旨,在昆明、丽江、大理、西双版纳均设有救援中心工作站。
与救援中心合作,可以减轻石林景区旅游危机管理的压力,提高景区的应急救援能力。同时,有第三方管理机构的介入,在危机事件的处理过程中,可以提高旅游者对事件处理的信任度,协调因旅游者滞留处理而产生的费用问题,缓解景区救援资金和人力紧张的问题,有利于危机事件的处理,提高景区的旅游危机管理能力。
石林风景区 篇2
一奇:地理位置奇特。石林只应水乡有,草原难得见一回。而同和太石林坐落在辽阔草原上,它北依乌拉特中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海流图镇,并直通中蒙边境甘其毛道口岸和中蒙184公里边境线;东与德岭山水库蒙古大营相接,南临阴山山脉和抗战圣地乌不浪口烈士陵园;西靠海——五公路,黑色路面连通110国道和京包、包兰铁路线,交通十分便利。二奇:自然景观奇特。石林中的石头纯属天然形成,形态各异,栩栩如生,酷似各种动物,简直就是一座“石头动物园”。
每块石头随着光线的变化和观赏的角度不同,形态也各不相同。它还是《文成公主》、《白马飞飞》、《铁骑》等影视剧的外景拍摄地。三奇:形成过程奇特。据初步推断,这片石林大约形成于第二冰川期,距今已有二亿多年的历史了,详细的形成过程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民间传说,这片石林的总体形状很像天上的银河,是远古时代女娲补天时五彩石跌落而成,从而赋予了石林神奇的色彩。当我们看到这片石林时,会很容易地想到云南的石林。
石林风景区 篇3
(一) 卓越绩效模式
卓越绩效模式是当前国际普遍认同的一种组织绩效管理的有效工具。模式来源与美国波多里奇奖评审标准, 以顾客为导向, 追求卓越绩效管理理念。包括领导、战略、顾客和市场、测量分析改进、人力资源、过程管理、经营结果七个方面。该评奖标准逐渐被世界发达国家与地区所采用, 成为了卓越的管理模式, 即卓越绩效模式。卓越绩效模式作为世界上成功企业公认的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也是我国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下努力的方向。该模式适用于企业、事业单位、医院和学校等租住。世界各国许多组织纷纷导入实施, 其中施乐公司、通用公司、微软公司、摩托罗拉公司等世界知名企业都是运用卓越绩效模式取得良好的经营结果的代表。在我国,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 (GB/T19580-2004) 于2004年9月正式发布, 标志着我国质量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最新标准为GB/T19580-2012) 。引进、学习和提升国际上公认的经营质量标准——“卓越绩效模式”, 对于我国企业和组织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新形势, 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 云南石林风景区
云南石林风景区地处云南东部高原, 距省会昆明78公里, 保护区面积350平方公里, 是世界唯一位于亚热带高原地区的喀斯特地质地貌奇观, 素有天下第一奇观、石林博物馆之美誉。景区1931年建园, 1950年开发建设, 1978年对外售出第一张门票, 经过八十余年的开发建设, 现已对外开放大小石林、乃古石林、长湖、大叠水景区。
石林是云南景区的形象代表, 是全国知晓、世界闻名的旅游名片。石林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是世界喀斯特地质地貌的精华, 石林景观汇集了奇石、瀑布、湖泊、溶洞、森林等自然风光。同时, 石林拥有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 以阿诗玛文化为代表的彝族文化内涵丰富, 与奇特的自然风光交相辉映、互融共存。独特的自然景观及醉人的彝族风情, 吸引了中外游客的驻足观光, 石林现已成为云南省乃至全国最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得到了国际友人及国内外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先后荣获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国家首批五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全国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二、应用过程
在建园80余年的建设管理中, 云南石林风景区探索形成了“统一管理为前提, 法规制度为后盾, 综合治理为龙头, 行业监督为骨干, 群众自律为基础, 目标责任为保证, 承诺服务求信誉, 宣传促销助发展”的石林管理模式。2007年, 石林引入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开始探索质量与景区旅游管理服务的融合之路。2012年, 石林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正式建立并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 从高层领导至普通员工, 由单一的服务、环境、安全质量逐步向包括“产品、服务、工作、过程、经营、发展质量”等在内的大质量理念转变。
(一) 建设企业质量文化
质量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对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认识和界定, 企业质量文化是以质量为中心, 建立在物质文化基础上, 与质量意识和质量活动密切相关的企业的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的总和。石林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提炼总结了石林景区二千多年的品牌文化, 以及管理机构变迁、景区管理经验, 确定了景区使命、愿景、价值观, 构建景区物质、行为、精神文化三位一体文化体系, 并得到了景区员工、从业人员、上级部门及合作单位等的支持和理解。
(二) 领导层提升观念、确立战略目标
推行卓越绩效模式是一项战略决策, 高层领导统一思想, 认识到卓越绩效模式大多的要求是针对高层领导的, 高层领导的观念是推行卓越绩效模式能否成功推行的关键。高层领导确立了形成了使命 (保护喀斯特地貌景观, 传承阿诗玛民族文化, 合理利用自然人文资源, 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愿景 (创建世界一流景区, 打造国际最佳旅游胜地) 、价值观 (石林是我家, 美丽靠大家) 、同时不断通过[提升旅游景观质量, 增强石林旅游综合竞争能力 (加强生态修复, 保护地质遗迹;完善基础设施, 提升游览品质;挖掘民族文化, 构建文化品牌)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塑造石林优质服务旅游形象 (实施“四项”网格化管理综治网格化、反恐安全网格化、森林防火网格化和石资源保护网格化管理;坚持旅游环境长效管理;坚持旅游从业资格管理;推行旅游服务标准化管理) 提升旅游发展质量, , 并按时间、部门等进行任务分解, 逐步实施。
(三) 标杆企业的树立
石林风景区选取安徽黄山风景区为标杆企业, 黄山风景区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 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获得首届黄山市市长质量奖之后, 积极导入卓越绩效模式, 不断追求卓越, 持续改进, 2013年成功入选第二届省政府质量奖, 2014年成功入选首届中国质量奖企业提名奖。黄山风景名胜区, 是山岳型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是国家五A景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等。黄山风景区2014年接待游客297.11万人次, 增长8.18%。
(四) 开展管理诊断
石林风景区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 并抽调人员成立办公室, 办公室负责制定方案和计划, 帮助各部门建立和实施卓越绩效模式, 并督促、检查各部门的工作。
(五) 确定工作目标, 开展指标考核
石林风景区根据卓越绩效模式要求, 结合现行目标和考核办法, 重新梳理并完善各部门和景区整体绩效考核评价和考核办法, 特别强调根据组织战略实现的整体绩效评价和考核。
(六) 开展自我评价
在目标确定并对指标分解后, 收集数据, 进行汇总分析, 确定达到目标的过程, 并对过程进行分析优化, 建立并整合完善流程, 然后组织实施。各部门根据部门自身工作要求和完成目标情况, 进行自我评价, 并提出存在问题和整改办法。
(七) 适时申报质量奖
石林风景区2007年导入卓越绩效, 2012年开始全面梳理, 开展自我评价, 撰写自评报告, 申报第二届昆明市市长质量奖, 通过申报工作的开展来进一步改进和提升, 2013年荣获第三届昆明市市长质量奖。2015年荣获云南省第二届政府质量奖。
(八) 持续改进
通过导入卓越绩效模式和申报质量奖工作的开展, 石林风景区找到了自身的发展优势和存在问题, 优势主要有:1、景区文化适合自身企业2、积极开头市场, 保持良好增长形势;3、有效建立整体质量体系, 符合自身运营发展, 4、基础设施建设符合战略发展目标实现。存在问题主要是1战略规划布置缺乏系统性2知识管理系统有待完善3需加快体制机制改革, 适应市场变化4、文化品牌建设还需加大力气进行挖掘开发。
三、实效
自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 实施质量兴企、质量强企战略以来, 石林风景区未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未发生重大破坏旅游资源现象, 石林旅游实现安全、质量、秩序、效益“四个统一”。石林风景区2011年接待游客320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5.1亿元, 综合收入23.3亿元;2012年, 接待游客335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5.2亿元, 综合收入27亿元, 2013年, 接待游客362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5.6亿元, 综合收入30亿元。2014年接待游客390万人次, 旅游直接收入6.8亿元, 综合收入29.8亿元。
四、结语
2012年, 国务院下发了《质量发展纲要》 (2011年—2020年) , 强调了质量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战略问题, 其中特别明确了服务质量目标, 要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卓越绩效模式是国际公认的引领质量管理新发展的管理潮流。2014年, 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 旅游景区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门, 其发展直接关系到旅游业的发展好坏。将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应用到旅游景区的管理中, 有效的推动了旅游景区的全面质量提升, 扎实提升旅游景区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戚维明;在导入和推进过程中追求卓越绩效模式的应用价值.中国质量, 2006 (5)
[2]陈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应用和实践探究——以广东省电力设计院为例.科技创业月刊, 2013 (2)
[3]中国质量协会, 卓越国际质量科学研究院,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务 (第二版) [M].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2年
云南路南石林风景区导游词 篇4
作为一位尽职的导游,通常会被要求编写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员在游览时为口头表达而写的讲解词。那么什么样的导游词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云南路南石林风景区导游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云南路南石林风景区导游词1路南石林位于云南石林彝族自治县,石灰岩长期风化形成一片片石柱、石芽,怪石林立,千姿百态,犹如莽莽林海,以“雄奇险秀幽奥旷”著称,这里具有世界上最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即岩溶地貌)景观,被誉为“造型地貌天然博物馆”,是传说中阿诗玛的故乡。
石林以形成历史久远、类型齐全、规模宏大、发育完整,在世界地学界享有盛誉。它形成于2。7亿年前,发育经漫长地质演化和复杂的古地理环境变迁才形成了现今极为珍贵的地质遗迹;它涵盖了地球上众多的喀斯特地貌类型,成为“世界喀斯特的精华”,仿佛分布世界各地的石林都汇集于此,有马来西亚的石林、美洲的石林,在相差不到500米的高差上有着最丰富的类型:石牙、峰丛、溶丘、溶洞、溶蚀湖、瀑布、地下河,错落有致洋洋洒洒,是典型的高原喀斯特生态系统最丰富的立体全景图。
景区范围广袤,气势大度恢弘。有奇石组成的石头森林,梦幻般的溶洞,秀丽的高原淡水湖泊,飞流奔腾雄伟壮观的瀑布。进入石林如入迷宫,峰回路转,别有洞天。奇峰异石或如母子偕游,或如爷孙闲坐,或如灵芝,或如利剑,还有称为阿诗玛的奇石,背着竹篓亭亭玉立惟妙惟肖。于石林胜境仿佛步入时间的隧道,像千军万马,又似古堡幽城,如飞禽走兽,又像人间万物,构成一幅神韵流动、蔚为壮观的天然画卷。
石林风光,观赏角度不同,景物展现的形态就不同。石林就像一片刚出土的幼苗,绿树红亭把灰黑色的石林点缀得俏丽秀美。大自然最美丽动人的景色,与这里的彝族风情交融辉映。
1982年,路南石林以云南路南石林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云南路南石林风景区导游词2一次,我们全家到云南省石林风景区游览。中午,我们来到了石林。一走进石林,就好像走进了仙境,我们就像仙人在仙境里遨游。石林里的石头可多了,有的像高大的树木,有的像挺拔的竹笋,有的像一把闪闪发光的利剑刺向天空,有的像美丽的仙女在摘仙桃,有的像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在散步,还有的像一只只小巧玲珑的小猴子在欢蹦乱跳,又有的像一群群活泼可爱的小孩子在做游戏······石林里的石头千奇百态,还有许许多多叫不出名字的呢!
走着走着,我们不知不觉地来到了石林的后花园。啊!花园真美!人山人海,热闹极了。这些快乐的人群中,有的穿着美丽的民族服装在“阿诗玛”面前照相,有的提着摄像机把上石林的美景拍下来,有的在导游的带领下手拉着手围成一个大圆圈唱呀跳呀!载歌载舞······热闹非凡!
花园里种满了绚丽多彩的花朵,红的如火、白的如雪、黄的如金······盛开的就像一个个小姑娘在哈哈大笑,没盛开的就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一片片花瓣就像一只只美丽的小蝴蝶。
云南路南石林风景区导游词3石林位于昆明市东,是世界罕风的风景名胜,是大自然鬼斧神工杰作。在路南广达40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遍布着上百个黑色大森林一般的巨石群。有的独立成景,有的纵横交错,连成一片,占地数十亩,上在亩不等。只见奇石拔地而起,参差峥嵘,千姿百态,巧夺天工,被人们誉为“天下第一奇观”。
石林的主要游览区李子箐石林,面积约12平方公里,游览面积约1200亩。主要由石林湖、大石林、小石林和李子园几个部分组成,游路5000多米,是石林景区内单体最大,也是最集中、最美的一处。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石林四周的彝、汉等各族群众都要从四面八方汇集到石林欢庆佳节。人们在白天举行摔跤、爬杆、斗牛等比赛活动,夜晚则燃起熊熊篝火,耍龙、舞狮、表演民族歌舞。阿细跳月、大三弦舞则是最受欢迎的传统节日。
外石林
外石林主要指位于大小石林之外的周围风景区。这片风景区方圆数十里。在野岭荒山,鲜花绿树丛中,又有许多奇峰怪石点缀其间。这些异石个体庞大,形象生动,加上周围环境生机勃勃,视野也较为开阔,游览又别有一种情趣和感受。
乃古石林
乃古石林位于“石林”以北13公里处,也叫新石林或摩寨石林,占地5000多亩,新辟游路6公里多。与“石林”相比,这里又是另外一种特色和风格。
进入乃古石林,只见黑森森的一片怪石如大海怒涛冲天而起,气势磅礴,又像壁垒森严的古代战场,令人思绪万千。景区内还有神奇瑰丽的地下溶洞,人们称之为地下天宫或水晶宫,属地下岩溶地貌。来自导游站
大叠水瀑布
大叠水瀑布位于路南县城西南20公里,有公路相通至叠水电站,舍车步行二三公里便可到达。瀑布的水源系南盘江的.支流巴江,落差88米,最大流量达150立方米/秒。洪水季节,只见飞流直下,气势磅礴,声震山野,数里之外可闻其声。干旱季节,飞瀑则分两股下泻,有如银链垂空,纤秀柔美。
长湖
长湖位于路南县城东15公里的维则村旁,系岩溶湖泊。湖长3公里,宽仅300米,故名。湖中有蓬莱岛,湖底布满参差错落的石笋、石柱。长湖深藏在圭山的怀抱里,故又称“藏湖”。
芝云洞
芝云洞位于石林之西北约5公里处,又叫紫云洞,由大,小芝云洞,大乾洞、猪耳朵洞组成,总面积约2.55平方公里,它是岩溶地貌的地下奇观之一。
云南路南石林风景区导游词4石林,在云南石林彝族自治县。
从远处看,石林像一个迷宫。迷宫里石头既是障碍物,也是路标。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你在里面走,时不时的会被石头挡住。但是,你只要一直跟着石头走,它就会把你带到下一个景点。
我们慢慢走进石林,不由得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真不愧是石林!石头如雨点一样多,最高的竟有几十米!最低的也有七八米。石头有的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有的像一只温顺可爱的狮子狗,还有的像一头任劳任怨的公牛。真是千姿百态,让人看得眼花缭乱,恨不得多长几双眼睛!我左右转头、东张西望。一会儿跑到这儿,一会儿跑道那儿。两只脚不知疲倦地跑着。忽然,我眼睛一亮,喊出了一个字:“哇!”看见一块巨石上刻着两个字“石林”,我再一看,这块巨石得有八十米高,黑黑的石壁上刻着两个鲜红的大字“石林”。我还发现,石壁上有两只鸟在筑巢咧!
我久久地注视着石壁,沉浸在石壁的雄伟壮观里。直到妈妈叫了一声“明明!”我才回过神来,匆匆的回去了,我最后看了一眼石林,依依不舍……
云南路南石林风景区导游词5路南石林是云南著名的景观,位于云南石林彝族自治县,距昆明72公里,面积约40多万亩,是传说中阿诗玛的故乡,石林是由喀斯特地貌形成的。
云南昆明路南石林风景名胜区,有奇石组成的石头森林,梦幻般的溶洞,秀丽的高原淡水湖泊,飞流奔腾雄伟壮观的瀑布。大自然最美丽动人的景色,都集中在350平方公里的保护区里,与居住在这里的彝族风情相辉映,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
石林风光,观赏角度不同,景物展现的就不同。远近高低各不同,这是石林景观的真实写照。登高远望,扩大视野,石林就像一片刚出土的幼苗。绿树红亭把灰黑色的石林,点缀得十分秀美。远观石林没有遮挡,石林又像层层叠起的积木,疏密有致。
游人感叹到:这是电影里见过的龙宫!这像大海的海底世界!这就是真实的海底。站在高处看瀑布、气势磅礴的大叠水瀑布隐藏在万绿丛中,在脚下翻腾跳跃,响声如雷灌顶,水花纷飞如扬花吐絮。从高处往下行,有要去海底观龙宫的喜悦油然而生。
路南石林位于距昆明市东100公里的路南县境内。20___年6月27日路南石林与贵州荔波、重庆武隆“捆绑”申报的“中国南方喀斯特”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
云南路南石林风景区导游词6石林的主要游览区李子箐石林,面积约12平方公里,游览面积约1200亩。主要由石林湖、大石林、小石林和李子园几个部分组成,游路5000多米,是石林景区内单体最大,也是最集中、最美的一处。乃古石林位于“石林”以北13公里处,也叫新石林或摩寨石林,占地5000多亩,新辟游路6公里多。与“石林”相比,这里又是另外一种特色和风格。进入乃古石林,只见黑森森的一片怪石如大海怒涛冲天而起,气势磅礴,又像壁垒森严的古代战场,令人思绪万千。
景区内还有神奇瑰丽的地下溶洞,人们称之为地下天宫或水晶宫,属地下岩溶地貌。长湖位于路南县城东15公里的维则村旁,系岩溶湖泊。湖长3公里,宽仅300米,故名。湖中有蓬莱岛,湖底布满参差错落的石笋、石柱。长湖深藏在圭山的怀抱里,故又称“藏湖”。
芝云洞位于石林之西北约5公里处,又叫紫云洞,由大,小芝云洞,大乾洞、猪耳朵洞组成,总面积约2。55平方公里,它是岩溶地貌的地下奇观之一。
奇风洞位于李子箐石林东北5公里处。它由间歇喷风洞、虹吸泉和暗河三部分组成。每年8至于11月,会时有大风从大小数十厘米的喷风洞吹出,安静的大地顿时呼呼风响,尘土飞扬,并伴有隆隆的流水声。2、3分钟后,一切复原,数分钟后又再次喷风。雨季间隔15至30分钟喷一次风,旱季约隔一小时。
路南石林是一处有着坚硬石灰岩床的区域。它经地壳运动抬升,断裂后,部分岩石被水溶解、冲刷而形成。这一大片石林位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东南约120千米处,面积约5平方千米。
有些岩石确实酷似树木,但其他的则像刀、鸟、兽、蘑菇、庙宇和山、许多岩石都有名称,便如莲花峰、大叠水瀑布、狮子亭和凤凰灵仪等。有些则形成为开然桥和拱门。最矮的石柱约有一个人那么高,最高的达30米—————相当于8层楼的高度。
岩石之间有水池和过道,有些还有树和灌木。附近遍布着红色、粉红色和紫色的杜鹃花和山茶花。
每年6月,住在该区的彝族人都要举行一次火把节。在一个跳舞节目中,由两个男子扮成的一只老虎威胁着采水果的女人,男人们手拿干草叉把它赶走。
石林风景区 篇5
一、石林旅游经济发展的优势
1. 交通条件
石林县是滇东南3市 (州) 18县进入滇中的必经门户, 是面向东南亚国家交通经济辐射走廊的主要接点。境内有324国道、326国道、昆 (明) 河 (口) 公路、及南 (宁) 昆 (明) 铁路, 为云南省东部的交通要冲。在建的石蒙高速、拟建的云桂铁路, 将使石林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2. 区位条件
(1) 省内区位。石林县距昆明市区仅87㎞, 处于昆明市1小时城市休闲旅游经济圈内, 是最重要的旅游板块。石林不仅是滇中旅游区的龙头, 也是滇中旅游区、滇东南旅游区、滇东北旅游区的重要交汇节点。
(2) 国内区位。石林位于南-贵-昆都市圈的边缘、昆河经济走廊中越通道上, 以西南出海通道、南昆铁路、重庆至湛江国道主干线为依托, 连接“泛珠三角”区域, 利用石林旅游资源优势, 必将促进旅游的腾飞。
(3) 国际区位。石林属于中越通道的一部分, 是连接“澜湄次区域”的纵向发展轴, 形成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泛南亚合作区的交通流散, 有利于旅游和文化交流合作, 将旅游产业向国际靠拢, 加快招商引资的步伐。
结论:良好的地理区位和交通条件不仅提高了旅游通达条件, 也为区域整体发展和区域外联动发展奠定了基础。加大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县域内的交通组织和县域外交通联接, 进行区域资源整合, 扩大区域合作范围, 将会为石林旅游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
3. 资源条件
(1) 自然资源。石林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以剑状、柱状高石芽最具代表, 具有很高的科学和美学价值, 被誉为“造型地貌天然博物馆”。石林县河流湖泊众多, 巴江是石林县的重要景观廊道, 月湖和长湖是石林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撑。石林的气候具有“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 四季如春、干湿分明”的特点, 舒适度指数为58, 适宜人居。
(2) 人文资源。石林县的民族文化和民间文艺极富特色, 素有“歌舞之乡”、“摔跤之乡”、“现代民间绘画之乡”之称。古老凝重的撒尼文学, 欢悦活泼热情的撒尼歌舞、多姿多彩的撒尼节庆、绚丽精致的撒尼民族服饰和手工艺品以及历史悠久的民间绘画, 成为石林县旅游的文化支撑和灵魂。
结论:奇特地质地貌和民族风情资源奠定了石林感知观光旅游的发展基础;世界自然遗产、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桂冠形成了良好的市场品牌效应;良好的气候环境、承载厚重文化的撒尼乡村、丰富的土地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 为认知旅游开发和康体休闲度假产品开发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二、石林旅游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对旅游经济发展的认识不足, 旅游设施和基础设施落后
对旅游经济发展的认识不足, 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前景认识不够, 缺乏市场观念, 使得旅游产品知名度低, 缺乏竞争力。很多地区对旅游经济的开发还处于传统旅游时代, 缺乏现代营销、管理及创新意识。另一方面旅游基础设施投入不足, 使得旅游设施落后, 相关的配套设施也不够完善。许多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由于交通落后, 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开发利用;另外在旅游旺季一些热线旅游地人满为患, 交通及相关的生活设施问题凸显, 严重阻碍了旅游经济的发展, 也给游客带来了诸多不便留下了不少遗憾。
2、旅游设施不配套, 服务质量差
由于我国对上述旅游经济设施仅有少量直接投资, 而利用外资方面, 有的项目开放, 有的不开放, 以致服务设施不配套。从总体上看, 外资主要局限于饭店宾馆, 其他旅游配套设施项目如交通、商业购物尽管也都涉及, 但比重很小, 投资十分有限。对景点建设, 除国家指定的度假区外, 外资不能插足, 因而景点内设施落后, 其中突出的是卫生条件差。此外, 服务质量差是旅游景点内的通病。收费往往缺乏统一标准, 且中外旅客有别。旅游消费品则品种单调, 缺乏高质量的新颖产品, 不能引导旅游消费。
3、旅游业组织结构不合理, 缺乏市场竞争机制
(1) 旅游产品不丰富。石林的旅游资源利用率低, 以传统观光旅游为主;承载彝族撒尼人传统文化资源的村寨、良好的气候环境、交通区位和旅游用地优势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旅游产品以景区观光为主, 占游客总量的95%以上;康体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生态旅游等类型游客稀少。单一观光产品导致游客逗留时间短, 旅游综合消费低。旅游与相关产业的联动作用有限导致全县旅游综合收入不高。
(2) 景区建设不均衡。大小石林景区是县域内唯一的成熟景区, 游客接待量占到全县接待量的95%;乃古石林、长湖、大叠水景区开发滞后, 年接待量还不足10万人次;圭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和月湖景区处于保护性开发阶段, 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未步入正轨。单一景区格局制约了石林旅游转型升级目标的实现。大小石林景区观光游客多集中于上午10时到下午4时之间, 高峰期景区各项旅游设施压力巨大, 景区容量处于超饱和状态, 影响了对景点资源的保护, 降低了游客观赏的满意度。
(3) 产业要素不齐全。便捷的交通和良好的区位是把“双刃剑”, 既便于游客进入, 也造成“过夜”游客较少, 为石林旅游业转型升级带来一定难度。游客对石林的认知仍停留在观光层次, 再加上主动拓展外地客源市场的能力较低, 高端市场号召力不足。石林旅游目前单一的观光型旅游, 决定了旅游转型需要同时建设集“吃、住、行、游、购、娱”所有产业六要素齐全的重大项目, 都需要大量的、多元化的投入作保障, 这些具有竞争性的旅游大项目建设投融资困难重重, 影响了石林旅游转型升级。
(4) 产业联动不紧密。产业联动发展对关联产业的要求高一方面要求关联产业自身发展水平要与旅游发展水平相协调另一方面要求对县域内产业进行整合开发, 形成旅游核心产业、延伸产业、关联产业的良好衔接模式。目前, 石林旅游产业链短, 缺乏高档酒店, 餐饮业档次低, 没有特色, 旅游购物场所规模小、布局分散, 经营产品种类少、同质化严重;尚未建设大型的旅游娱乐场所和开发大型娱乐项目。旅游乘数效应低, 产业带动作用小。旅游与对外开放、经济发展、城镇化进程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带动的格局尚未形成, 旅游产业结构离现代化产业结构还有很大距离。
(5) 体制机制不顺畅。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的角色定位不够清晰, 旅游业管理与景区管理政企合一, 过渡性“双重转轨”体制特征明显。旅游服务业国企占主导地位, 缺乏较强竞争力的骨干龙头企业带动旅游服务产业规模、档次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一些体制性障碍制约着旅游企业的发展, 使企业发育成长缺乏足够动力和活力。缺乏竞争、优化、发展的管理机制, 制约着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实施, 削弱了本身固有的竞争优势。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人才结构不合理, 高素质的管理人才稀缺, 本土人才合理使用和外来人才有效引进的机制不够顺畅制约了旅游快速发展。
(6) 文化旅游档次低。“自然石林”与“文化石林”融合还有待找到较好的突破口, 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联动有待加强。旅游休闲业发展单薄, 文化内涵有待挖掘, 文化产业项目有待落实推进, 民族民间文化工艺品发展缓慢, 主要以家庭式零散经营为主, 缺乏集中的展示、销售空间。旅游产品的文化创意能力不强, 旅游文化服务滞后, 难以满足不同旅游消费层次的需求。
三、发展石林旅游经济的建议
1、加强政府领导, 充分发挥县产业领导小组的作用
坚持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 强化旅游主管部门的管理和协调职能。一是建立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充分发挥县旅游产业领导小组把握发展发向、动员和协调各方力量的功能, 全面调动社会广泛参与旅游开发的积极性, 创造浓厚的旅游投资发展氛围。二是实施重大项目会议制, 定期召开会议, 及时研究、协调和解决重大建设项目、招商引资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 保障项目推进。三是加强与发改、城建、环保、国土、文化等部门的协调, 把好项目审批关加强旅游监察、城管执法、医疗防疫、工商管理、交通运输、公安等部门的协调, 把好旅游市场秩序运作监督关。四是建立完善旅游产业行业协会, 提高行业自律、自强意识。
2、构建辅助决策体系, 充分发挥外部支撑力量
充分利用外部力量, 形成石林旅游决策辅助体系。一是联合省内外资源保护和旅游管理方面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教授专家建立专家咨询库或智囊团, 建立定期联系的沟通合作机制, 借脑引智提高科学决策水平。二是定期召开专家联系会议, 利用专家库对重大项目进行咨询、讨论, 确保重大决策科学化、国际化;三是加强基础科学和应用项目研究的开展, 为石林旅游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四是与国内外知名景区建立“姐妹景区 (公园) 合作机制, 互通信息、互借经验, 资源共享, 提高管理保护和产业发展水平。
3、加快人才引进, 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
加强人才引进工作的力度, 制定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和人才引进计划, 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 促进优秀人才“走进来”、“留下来”。一是分期分批从省内高校、科研单位、机关选聘专业旅游管理人员充实到县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二是积极组织培训, 一方面从昆明各高校、各旅游企业聘请优秀教师和管理人员对在岗的旅游从业人员开展全员培训;另一方面积极鼓励、支持旅游企业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 提高员工技能和素质。三是分期分批派出旅游管理干部、企业管理人员到省内外考察、跟班学习、脱产进修, 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 借鉴、学习和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四是成立旅游人力资源培训中心, 不仅为石林旅游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 也为省内其它区域旅游发展培养人才。五是深化竞争上岗机制, 实现能者上、劣者下的用人新机制;建立能进能出的用人管理机制, 形成旅游人才的正常流动, 使优秀的人才向优秀的产业集中。
4、加快体制改革, 构建现代旅游企业制度
进行用人制度、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配套改革, 逐步建立起政事职责分开、法人地位明确、单位自主运营、政府依法管理的新型旅游产业体制。一是面向旅游竞争市场, 改革政企不分的管理体制, 将旅游局现行管理的政企合一的企业按照公司法独立, 实行政企分离、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体制改革;将投资建设管理的公司实行法人治理改革, 退出股份和投资, 竞争性企业实行民营化运行。二是面向现代企业管理, 建立高效精简、务实竞争的管理机制, 合并履职重复的旅游管理部门, 以职定岗, 以岗定责, 逐步建立岗位履职、效能分配制度。三是深化旅游行业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的管理与服务, 建立行业优质服务的管理体系。
5、加大资金筹措, 优化投融资环境
加大项目投资力度, 在加大县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投入的基础上, 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支持, 加快项目建设。一是成立石林旅游投资公司, 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导向”的资金运作机制, “以资源吸引资金, 形成优质资产, 从而促进市场融资”的产业资本投融资运作机制, 打造建设资金产业资本投融资平台。二是采用财政拨款、银行贷款、股份制融资、引进外地资金和集中社会闲散资金、非经营性项目PFI、BOT、PPP等不同的投融资方式, 拓宽旅游投融资渠道;多方吸引外资和民间资金, 争取有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旅游项目开发与建设, 形成全社会办大旅游的良好局面。三是深化旅游投融资体制改革, 培育多元化投资主体, 壮大旅游中介组织, 确立企业在投资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为旅游经济创造公平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推进旅游产业发展进程。
6、强化产业龙头地位, 促进产业联动发展
围绕旅游是立县之本和旅游是县域经济主导产业的战略方向, 进一步确立旅游产业的统领地位, 打破区域、条块界限和体制性障碍, 以旅游业的发展为依托整合其它产业的发展, 实现党委指导、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企业联动、社会参与、共同推进的大旅游、大产业发展格局。一是融合旅游与文化, 深度挖掘阿诗玛、彝族刺绣、大三弦等民族文化资源, 精心策划和组织民族节庆、民族饮食、民族歌舞、民族文学等文化产品, 创编具有民族特色、高品味的演艺节目, 丰富石林旅游产品内涵。二是推进旅游业态, 一方面积极发展台创园观光农业、民族工艺品生产工业旅游、圭山生态旅游、鹿阜古城旅游等产业交叉行业, 另一方面积极发展各类旅游商品制造加工业和相关服务业, 减少产业漏损, 增强旅游的辐射能力和旅游产业发展后劲, 进一步延伸旅游产业链条, 发挥旅游产业联动作用, 扩大就业。三是打造知名旅游企业, 积极指导帮助、鼓励扶持旅游企业的扩张发展, 在旅游六大要素的产业链中, 重点选择几个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 扶持一两个企业逐步打造成为省内知名、面向国内、走向世界的石林旅游知名企业。
7、强化“经营石林”意识, 拓展市场营销渠道
强化“经营石林”意识, 不断研究、提升石林旅游宣传营销主题形象, 创新宣传营销, 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石林旅游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一是加强与国内外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主要客源地旅游组织和旅行社的交流合作, 发挥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景区和民航、铁路等交通企业的宣传优势, 整合旅游、宣传、文化等资源, 开展联合旅游宣传营销。二是建立完善石林网络营销系统, 充分运用和发挥现代电子商务功能, 扩大石林旅游营销渠道。面向世界, 提高石林旅游的市场占有率。三是建立宣传营销奖励机制, 由县政府和县旅游局建立石林旅游营销创意奖励办法, 对创意新颖、成效显著的创意策划给予重奖, 对免费在报刊杂志上进行石林旅游宣传的给予一定奖励, 鼓励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宣传营销石林。
8、坚持保护与利用协调发展, 构建和谐发展环境
坚持保护与利用协调发展原则, 构建自然生态、人文环境和谐发展的社会局面。一是严格执行风景区的保护条例和各项规划, 新景点的开发建设都要进行可行性研究、论证, 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二是加大资源保护力度和投入, 不断推进全县的生态绿化工程, 构建旅游业发展的优美环境和全县人民的绿色家园。三是实施以旅哺农, 建立保护区资源保护激励机制、补偿机制和责任机制, 处理好旅游开发者、管理者与当地居民的利益关系, 调动当地居民参与旅游业的热情, 促进资源保护, 实现石林旅游可持续发展。
旅游经济涉及到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领域, 随着旅游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势必会引发更多的经济、社会、环境问题, 相信通过各方的努力协作我们一定能营造一个更加健康的旅游环境, 促进石林旅游经济的深入发展, 推动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
参考文献
[1]王良健, 邓琼芬.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区域差异研究.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