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山风景区

2024-07-22

钟山风景区(精选7篇)

钟山风景区 篇1

一、旅游区景观文脉概述

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 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是保证其对旅游者持久吸引力的根本所在。[1]区域旅游的竞争本质上是区域文化的竞争, 而文脉是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升华, 旅游区景观的文脉整合已经成为旅游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内容。深挖旅游区景观文化的内涵, 整合内在的文化脉络, 可以提升旅游产品的品位, 彰显旅游形象的文化精神, 明确区域旅游发展的文化优势及其在更大区域中的地位。

“文脉”一词译自英文“context”, 原指语言环境中的上下逻辑关系, 也可表示事物发生的背景及条件, 现在普遍认为文脉就是事物与事物之间存在的时间与空间上的动态联系。[2]我国将文脉概念引申于旅游区景观的研究领域, 赵荣、郑国 (2002) 首先界定了“景观文脉”的内涵, 即指旅游目的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文化内涵及其有机联系, 是区域自然地理背景、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心理沉淀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四维时空组合。[3]

区域内自然景观之间、人文景观之间、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之间都存在着紧密的文化联系, 旅游区景观文脉整合就是基于对区域景观文化内涵的深刻了解, 分析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文化构成因子的有机联系, 整合成有内聚力的整体, 从而突出区域所在的文化特征和文化精神。

因为旅游区景观文脉具有无形性, 对其传承的过程也就是规范和强化的过程。景观文脉的传承必须不断丰富和发展景观的文化内涵, 依托具体的物化产品或某一动态的过程为载体, 以直观、可感、独特的形式和符合时代需求的面貌外显出来, 并对其进行推广和普及, 从而使景观文脉真正深入到更多需求层次的旅游者的体验中, 形成他们对旅游区景观文脉清晰的意境感知。

二、南京钟山风景名胜区景观文脉的整合

1、南京钟山风景名胜区景观文化的构成及内涵

位于南京市东郊的钟山风景名胜区, 包括以中山陵、明孝陵、灵古寺、白马公园、中山植物园、紫金山天文台等为主的中山陵园景区, 玄武湖公园和情侣园为主的玄武湖景区, 九华山公园、鸡鸣寺、台城、北极阁为主的九华山至北极阁古城区, 总面积约54平方公里。[4]钟山风景名胜区以六朝古都、十代都会的历史为精华, 区内自然景观优美、名胜古迹众多、历史文化深厚、生态体系完整, 分布着1处“世界文化遗产”, 42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余处各类文物古迹, 3万余亩森林景观, 蕴涵着强大的文化向心力与凝聚力。[5]

根据对钟山景观文化发展的时间序列和空间格局分布的整理和研究, 以六朝文化、明代文化、民国文化、佛教文化为主的历史文化形态和以山水城林文化、生态休闲文化为主的现代文化形态共同构建了完整的钟山景观文化。钟山景观文化是以钟山风景名胜区特定的地域环境与人文传统为依托, 反映不同时代产生的地域与文化的典型特征, 其内涵包括两个层面, 从广义来看, 是指在长期历史过程中钟山地域所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文物古迹、文化习俗、文学作品、文艺形式等, 也包括可以感觉但难以表达的文化氛围、文化气息等;从狭义上看, 则是指在此基础上所发展和积淀起来的文化精神。作为一种特定的地域文化, 无论是对其进行界定或研究, 这两个方面的内涵都是缺一不可的。[6]

2、南京钟山风景名胜区景观文脉的特征及提炼

文脉是文化的脉络, 文化是文脉稳定的躯体, 文脉决定了文化的个性与特质。钟山景观文化是因历史演变而形成的一种地域文化现象, 在历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古今文化交融与多元文化汇聚的文脉特征。

钟山具有古今文化交融的文脉特征。历史是文化之源, 文化则是历史之果。钟山蕴涵着丰富灿烂的各个时代的文化, 从六朝、明初到民国及尔后的历代文化, 都能从钟山找到它们的发展轨迹, 成为钟山文化的发展之源。同时, 钟山文化也是动态发展的体系, 不仅包括以钟山地域为主体的历史文化, 还包括近现代、当代乃至未来钟山区域内所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钟山文化在传承历史的过程中, 吸收了南京现代社会生活的时代气息和特质, 有力地彰显了南京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的古城特色。

钟山文化是多元复合的, 由多种文化形态构成, 这是许多地方文化及区域文化不多见、甚至不具备的特征。其它地域文化, 极少有如此丰富的内容, 而钟山文化的涵盖面极其广阔, 包含了历史、政治、民族、经济、文学、佛教、建筑、风俗、人物等众多文化因子, 正是在这些多元文化因子的持续互动合力作用下, 这一地域文化才日益丰富、逐渐定型且独具特色。钟山景观多元文化汇聚的文脉特征也最好地体现了南京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特质。

对旅游区景观文脉的提炼, 要求将区域景观的文化内涵及其相互联系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基于对钟山景观文化内涵的挖掘、景观文化形态的整合及景观文脉特征的分析, 将钟山景观的文脉提炼为“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山水城林独具特色, 博爱精神和谐天下”, 此文脉将钟山历史文化传统与现代文明发展结合起来, 提升了钟山景观文化的精神品格, 彰显了钟山景观文化在南京城市文化格局中的显著地位, 比较准确地反映了钟山的自然地理背景、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心理沉淀和经济发展水平。

三、南京钟山风景名胜区景观文脉的传承

1、坚定文化创新的方向, 丰富钟山景观文化的内涵

对钟山景观文脉的传承, 关键是要处理好文化继承和现代性创新的关系, 不断丰富和发展钟山景观文化的内涵。

每个时代的文化都有其特点, 但后代文化又总是从前代继承而来, 因此, 研究文化既要看到其时代性, 又要了解其传承性。[7]把握文化传承的脉搏, 必须对历史上延续下来的极具价值的文化形态进行认真梳理, 只有把这些历史积淀的文脉继承和延续下来, 才能在文化不断变化中, 依然保持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创新是文化生命力的源泉, 也是文化不断增强自身吸引力和感召力的重要途径。[8]钟山文化要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吸引力, 就必须积极进行文化创新。钟山文化既要立足于民族的、历史的、地域的特色, 发挥自身优势;又要放眼世界, 把握世界先进文化的共性和发展趋势, 吸收不同类型、不同区域文化的合理内核, 在继承中创新、在学习中创新、在实践中创新、在发展中创新, 使钟山文化更鲜明地体现当代的特色和风貌。

2、开发钟山文化资源, 打造旅游文化精品

钟山文化资源是钟山文化的宝贵财富, 对其合理开发和利用, 既能充分发掘钟山文化的内涵和历史价值, 又能籍此提高钟山景观文脉的现实价值。

在对钟山文化资源的开发过程中, 必须加大文化生态保护的力度, 尤其重视对历史文化氛围的保护。自然的绿色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 文化的绿色是民族得以延续的血脉。[9]要保护好钟山风景区特有的历史时空尺度, 对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史迹、古建筑、名人故居等名胜古迹, 应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和十分慎重的态度进行修复和重现。文化资源本身并不直接等同于文化品牌, 文化品牌是对文化资源长期有目的地选择、组合和凝练, 通过准确的市场定位、包装、销售、消费等环节, 逐步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精品。[10]以钟山景观文脉为基础, 打造富有时代特点和个性特色的旅游文化精品。可以开辟几条有代表性的文化旅游专线, 同时开发有文化内涵的特色旅游项目, 加大有特色、有文化韵味的旅游商品的研究和设计, 逐步形成有品位、有特色、有市场的旅游文化精品。

3、借助现代传媒和标志性的节庆活动, 宣传和推广钟山文化

文化是活的生命, 只有发展才有持久的生命力;只有传播, 才有影响力;只有具备影响力, 其文脉的传承才有持续的促进力。

钟山文化的传播需要现代传媒的介入, 要通过各种途径包装、宣传和推销钟山文化。首先, 南京的媒体要发挥导向作用, 成为从内容及形式上都能反映钟山文化的一个窗口;其次, 进一步开发钟山文化网站、创办钟山文化杂志、拍摄形象电视广告片等;再次, 采取新闻发布会、展览活动、策划“品牌形象大使”评选活动等, 打造一个钟山文化走向世界、世界认识钟山文化的最佳通道。向社会各个层面宣传、推广、灌输、渗透钟山文化, 其中影响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的方式之一就是节庆活动。[11]要善于借助已有的特色节庆活动, 如中国南京国际梅花节、南京国际桂花节、明孝陵文化节、白马桃花风筝节、“紫金之夏”纳凉节等, 不断扩大活动规模, 制造社会生活视觉热点, 在扩大钟山文化知名度及影响力方面发挥引导作用, 达到以文气聚人气增名气的效果。

4、建立钟山文化产业基地, 培养文化产业人才

立足钟山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通过旅游业等相关行业来发掘钟山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 同时通过文化产业的成功运作, 达到对钟山景观文脉的进一步提升和增值。完善现有的孙中山纪念馆、明孝陵博物馆、白马石刻艺术博物馆等文物博物馆的建设, 使其成为展示钟山景观文脉的窗口;同时开发具有钟山景观文脉特色的艺术品、纪念品市场, 如研究论著、画册、音像制品、邮品、工艺品、礼品等, 丰富钟山文化对外交流的途径。

人才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条件, 必须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可以依托高校和学术界的现有力量和资源优势, 培养一批从事文化产业的专门性人才。同时, 建立有利于引得进、留得住、用得活的激励机制。只有在文化人才队伍上形成优势, 才能在文化生产、经营、管理和发展上形成优势。

5、建立钟山文化建设机制, 扩大钟山文化建设的参与主体

要确立政府在文化建设中的角色和地位, 政府应该更多地充当文化建设的推动者、指导者和保障者的角色;要实现福利机制与市场机制互补, 走文化建设市场化、社会化相结合的道路;要建立起有效的文化激励机制, 要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 保障文化投资主体的合法收益;要健全文化建设的法律和制度, 保障文化建设向合理化、有序性发展。

钟山文化建设的主体应该是多元的, 既包括文化建设部门, 也包括各社区、居委会等, 更包括广大的市民。要提高社会成员的文化参与意识, 城市市民是文化建设的主体, 是文化的推动力量和受益者;要拓展钟山文化建设参与的广度与深度, 让城市市民可以通过决策参与、执行参与和监督参与实现自己的主体地位;要通过广泛开展科普教育、历史文化教育、钟山特色文化宣传等来提高城市市民的综合素质, 营造良好的钟山文化氛围和环境。

参考文献

[1] (加) Bob Mckercher, (澳) Hilary du Cros著;朱路平译.文化旅游与文化遗产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6:36-40.

[2]苗阳.我国传统城市文脉构成要素的价值评判及传承方法框架的建立[J].城市规划学刊, 2005, (4) :40.

[3]王铮, 李山.论旅游区的文脉[J].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4, (6) :65.

[4]董杰, 杨达源等.论近城风景名胜区保护的意义和价值——以南京市钟山风景名胜区为例[J].经济地理, 2006, (1) :138.

[5]王鹏善.钟山文化之旅[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7:2-10.

[6]王国聘.钟山文化的内涵特质及价值定位[C].南京:“钟山文化高层论坛”论文精选, 2008:8-10.

[7]高英彤, 刘彤.和谐世界理念下我国的文化战略[J].理论前沿, 2007, (23) :25.

[8]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楚文化研究所课题组.荆楚文化与湖北城市群文化生态圈建设研究[J].江汉论坛, 2004, (6) :117.

[9]丁永刚.西安构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战略思考[J].理论导刊, 2005, (7) :53.

[10]覃萍, 覃剑.打造柳州文化品牌新思路[J].改革与战略, 2004, (6) :61.

[11]刘湖北.关于南昌城市品牌形象定位与传播的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 2005, (2) :246.

钟山品牌管理研究 篇2

近年来作为一所民办高校, 钟山职业技术学院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遭遇了诸多“路障”和“瓶颈”, 即自身实力先天不足、政策乏力, 加上生源的困扰、资金紧张和外部条件的“雪上加霜”。为此钟山职业技术学院提出打造钟山品牌, 以“质量与特色”求发展, 以“稳定规模、规范管理、提高质量、形成特色”为办学方针, 继续寻找办学思路。

一般认为高校品牌有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从狭义的角度来讲, 高校品牌是指学校名称的标志 (例如学校牌子、校徽等) 。从广义的角度来讲, 高校品牌是指高校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即以学校的标识、声誉、技术等为表现形态的无形资产, 如校名、校徽、知名教授专家、高校的办学水平、学科建设、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等在公众心目中的总体印象和评价, 以及所持的满意及赞美程度。而品牌管理作为一种高校管理理念和实践, 已经得到高校的重视和实际运用。高校品牌管理是以高校顾客 (对高等教育服务有实际需求和支付能力的人或组织) 利益为指引, 以品牌质量为核心, 围绕高校品牌体系, 综合运用各种资源和手段, 以提高品牌竞争力为目标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统称。

新形势下, 钟山职业技术学院如何进行品牌管理, 以在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争得一席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一项课题。

本文在高校品牌管理基本要素的基础上, 结合钟山职业技术学院品牌管理的现状, 给出其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一、民办高校品牌管理的基本要素

民办高校品牌管理有七大基本要素, 它们的完美组合有利于提升品牌价值, 提高品牌效力、丰富品牌形象、扩大品牌影响。

质量。品牌从本质上说, 是销售者向购买者长期提供的一组有特色的特点、利益和服务的允诺, 传达了质量的保证。质量是民办高校对顾客的品牌承诺, 是民办高校品牌的灵魂, 没有质量, 也就没有品牌。因此, 质量是民办高校品牌管理的核心, 民办高校品牌管理要始于质量, 而又不仅限于质量。

文化。民办高校文化是民办高校的历史沉淀, 是一所民办高校赖以生存的精神动力。它给予民办高校品牌丰富的含义, 塑造了与众不同的品牌特色, 它是民办高校品牌最持久的根基, 并促进民办高校品牌的形成和提升。因此, 民办高校品牌管理离不开文化, 文化是民办高校品牌管理的基础。

人才。民办高校人才不论是指培养人才的人, 还是指被培养出来并获得社会认可的人, 他们与民办高校品牌及其质量紧密相关, 在品牌形成过程中都会起到积极作用, 只有提高人才的质量, 才能保证民办高校品牌的品质。因此, 人才是民办高校品牌管理的保障。

学术。学术包含名师、特色专业、精品课程与研究成果等。民办高校品牌的影响要素之一是其学术内容及其质量, 它丰富了品牌管理的内容, 推动了品牌管理的效力, 对提升民办高校品牌价值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学术是民办高校品牌管理的动力。

服务。民办高校功能之一就是社会服务。一所民办高校对社会的服务能力取决于其培养的人才为社会创造的价值及其自身为社会服务的质量。民办高校的社会服务能力越强, 品牌管理的活动空间就越大、社会效益就越显著。因此, 服务是民办高校品牌管理的活力。

规范。品牌的形成是一个过程, 其中质量、文化、人才和服务等都会对品牌形象产生重大影响。缺少规范的品牌管理不易达到民办高校的办学目标, 容易造成品牌行动与其向顾客传播的形象和价值不一致。因此, 规范是大学品牌管理的要求。

竞争力。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民办高校直面竞争。民办高校品牌管理如果没有对品牌竞争力的持续关注, 就容易丧失竞争优势, 给民办高校竞争造成不利影响。因此, 竞争力是民办高校品牌管理的目标。

二、钟山职业技术学院在品牌管理的基本要素中体现

结合民办高校品牌管理的要素, 钟山职业技术学院的品牌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坚持以能力为本, 突出实训技能教学———质量、人才、服务

钟山职业技术学院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在对就业市场调查的基础上, 以市场为导向, 加快实习实训教学建设, 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启动专业条件建设工程, 加强实验室 (实训基地) 的管理, 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完好率, 重视技术等级考试与技能竞赛, 组织申报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 已有一些专业在培养人才方式、打造专业品牌上形成特色。

2、重视教研科研, 积极培育教学成果———学术 (教材、课程、专业)

钟山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发现、挖掘、利用、完善、提高已有的教学改革元素和成果, 加以精心培育, 让它们系统化、深度化, 精品化, 培养出一些标志性教学成果。比如各院系的课程教学模式和教法的改革实践, 专业群或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内容改革, 精品课程、精品教材或系列教材的建设, 自主研发的具有较强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实验 (实训) 项目的软硬件等等。

3、优化师资队伍, 提高学校综合竞争力———学术 (名师)

根据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对师资队伍的相关指标要求和学院实际, 师资队伍建设的原则是:引进高起点, 培养抓提高, 专兼结合, 协调配置, 提高素质, 优化结构, 稳定骨干, 造就名师。实施“蓝青工程”, 重视培养、认定双师型教师, 有计划地选派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培训, 合理确定双师型教师的构成比例;发挥民办优势, “不求所有, 但求所用”, 加强对兼职教师的使用和管理。

4、重视建章立制, 规范管理———规范

学院优化资源配置, 使学校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规章管理制度。并正在为不断提高学院综合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 增强办学活力发挥作用。

三、钟山职业技术学院在品牌管理中应需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对于钟山职业技术学院来说, 人才质量是其品牌质量的灵魂, 是其品牌社会效益的保证。因为高质量的毕业生可以为社会创造更高的价值, 产生更高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更被社会认可;而低质的人才进入市场, 不被社会认可, 就必定会对高校品牌产生负面影响。而稳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质量承诺得以兑现的过程保障, 它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

因此, 钟山职业技术学院品牌管理要紧紧抓住人才质量这条主线, 采取人才过程管理的培养模式, 即从新生入学到学生毕业的全过程管理, 也是向学生实现品牌承诺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必须牢牢抓住以下基本环节:招生宣传 (广告) ———招生 (进原料) ——在校教育 (加工生产) ———毕业考核 (产品检验) ———毕业就业 (出厂) ——用人单位的使用及毕业生信息反馈 (质量跟踪) 。

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钟山职业技术学院在打造品牌专业、创立品牌教师、建设精品课程、规范管理等方面已经有所体现。要做好品牌管理,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我们认为还需进一步完善以下方面。

1、建立校企合作的品牌战略

战略是对学院如何发展的统筹规划。而对于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职业技术学院来说, 校企合作的战略理念尤为重要, 而且与校训“励学躬行”相吻合。校企合作的理念应该体现在专业的设立、课程设置、教师的选择、培养及考核、教学方法、学生考核及毕业评定等方面。校企合作的方法很多, 比如与企业合作培养学生, 学生得到企业的实习认定证书;利用校内的平台锻炼学生, 校内的实验室或者校内很多运行过程让学生参与, 得到校内的实习认定证书;更好地利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2、建立“品牌研究所”

“品牌研究所”成员主要由学院高层领导组成, 中层领导参与。主要负责对品牌管理工作的筹划工作, 确定学院的办学目标、办学层次、发展战略等工作, 品牌建设情况作为其年终考核的一部分依据。

3、塑造品牌毕业生

一所民办高校培养的毕业生的就业范围和就业层次是衡量其办学质量高低的尺度, 品牌管理的重要内容就是要大力培养品牌毕业生, 以期获得社会的高度认可。民办高校培养的是高级应用型技术型人才, 它是一种智能型的操作人才, 品牌毕业生需具备宽泛的专门知识面, 更强调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即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 由于技术型人才所从事的生产现场的劳动常常是协同工作的群体活动, 因而在人际关系能力、组织好群体的能力、交流能力等关键能力方面也有很高的要求。

打造品牌毕业生, 学院应建立“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 建立毕业生追踪、回访和宣传的一套完整体系, 并以此不断激励在校大学生, 形成良性循环。

4、加大品牌推广

学院除了要积极管理品牌, 形成品牌优势外, 还要积极推广品牌, 要改变“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 利用各种机会介绍、推广品牌形象, 使自己的品牌为社会公众所认知、所熟悉、所喜爱。主要可以采取以下两种策略:一是通过广告促销。在广告媒体对社会大众影响日趋广泛的今天, 高校应充分利用广告媒体介绍、促销品牌形象。学校应设立专门的机构对学校的品牌形象进行包装设计, 在每年的预算中划拨出一定的比例作为广告促销费用, 并确定广告促销目标, 选择广告媒体, 在广告促销中应重点突出并强化高校的品牌优势。二是借助公共关系。应根据自身在目标市场上的定位, 从社会公众角度对自身形象进行设计、规划, 使之符合社会公众要求, 并积极利用各种传媒向社会公众介绍学校动态和重大举措。同时还可以通过积极举办各种活动如校庆、学术研讨会等等来加强与社会的联系, 而对公益事业的关心也能使学校在社会中形成良好的形象。以此增加给我校提供生源的合作中学的数量, 增加接收毕业生合作企业的数量与知名度。

5、进一步完善人性化管理

品牌学校之所以能受到信任, 就是因为有严格的过程约束和规范限定, 我们建设品牌, 必须使学校的管理规范化、科学化。钟山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民办院校, 管理是第一位的, 管理上不去, 一切都无从谈起。管理文化链条是“制度规 (下转第41页) (上接第32页) 范行为———行为培育传统———传统积淀文化———文化润泽制度”, 从一项制度抓起, 从一间宿舍抓起, 从一个班级抓起, 既注重制定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 又注重培养一支高效务实的管理队伍, 让每一件事都有章法可循。

学校管理的宗旨是调动人的积极性, 促进人的发展, 因而离不开激励, 院领导实施领导的过程, 应该是一个激励的过程, 要让学校的规章制度不仅有规范和约束功能, 更要有引导和激励功能。

6、进一步打造品牌文化, 推动学校持续发展

品牌管理是一个系统、长期的过程, 各个系科、部门都要开展“品牌钟山, 我欲何为”的讨论, 在品牌定位的基础上, 制定出系科、部门的品牌建设规划, 夯实品牌管理的基础, 通过每一个单位的品牌建设构成学院品牌。品牌文化是对学院富有个性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加以提炼和塑造, 是社会公众对品牌大学的一种总体认知。品牌文化是经全体师生员工认同与实践所形成的, 是品牌大学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钟山职业技术学院应按照人才培养的主线, 提高质量, 通过整体形象展示, 传达给社会公众, 从而提升学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参考文献

[1]张锐, 张赕.高校品牌研究:回顾与展望[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07) .

[2]曹静.基于品牌研究—来塑造高校教学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 (19) .

[3]汤瑛.学校品牌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 2008, (02) .

[4]谢祁.论高校品牌管理[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职业教育版) 2006, (02) .

[5]钟国华.大学品牌管理模式探析[J].北方经贸, 2007, (02) .

《石钟山记》中的苏轼 篇3

在教学过程中, 笔者透过 《石钟山记》 有了如下感悟。

勇于探究考证的严谨学者。一个地点的命名, 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依其形状;二是有关的历史传说故事;三是名人的原因。对石钟山命名的来由, 郦道元、李渤和苏轼都是从声音上对其考证。既然是声音, 那么这个地方 (石钟山) 定会有类似钟的声音, 关键在于这种声音从何而来, 也就是找到为何会出现这种声音的物理现象的原因。阅读文本, 我们会有这样的认识:一是李渤, “得双石于潭上, 扣而聆之, 南声函胡, 北音清越, 枹止响腾, 余韵徐歇”, 很显然, 这种方法不科学, 而且太片面, 毕竟只有两块石头, 不能代表全体, 况且这种声音由人工敲击产生的, 具有偶然性;二是郦道元和苏轼, 都认为是“水石相搏”, “噌吰”, “窾坎镗鞳”, 这和海浪拍击礁石的情景类似, 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 这种说法也容易接受。苏轼通过自己的亲自考察, 详细描述了夜泊石钟山的情形, “叹郦元之简”而丰富其学说, 对前人的定论提出质疑并验证, 他的这种实践求知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胸襟旷达的文人。联系苏轼当时的处境, 熙宁年间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 反对变法, 因此请求外调, 仕途上开始走下坡路。又因元丰二年被人弹劾被捕入狱 (乌台诗案) , 差点丢了性命。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继而又被贬为汝州团练副使, 官场的失意, 政治的排挤, 前途未卜等等困扰着他, 面对这些困难, 苏轼仍抱着旷达的胸襟,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寄情山水, 以一个文人学者的身份, 对自然现象和前人学说进行考据探究, 当找到石钟山得名的原因时, 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所以“因笑谓迈曰”, 此刻, 政治上的沉浮顷刻间化为了乌有, 表现出了一个洁身自好的知识分子和仕途失意的官员难能可贵的旷达胸怀, 这些都是常人难以做到的, 我们不由得发出赞叹之声。

考证目的的偶然性。文中说道“元丰七年六月丁丑, 余自齐安适临汝, 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县, 送之至湖口, 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可以看出, 苏轼此次是因为机会巧合, 才能到石钟山去看看, 带有一定的巧合性。苏轼之前也说到对前人的说法表示怀疑, 这次正好去验证一下, 所以目的并不是很纯。

不应该对郦道元和李渤进行贬低和讥笑。郦道元是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他酷爱自然, 有意探寻祖国的山川美, 通过实地地观察、体验, 对自己踏足的每一景点 (包括石钟山) 都作了认真、细致的记录, 写出了富有生命力的 《水经注》。李渤为写 《辩石钟山记》 也前来石钟山进行考察, 虽然他的结论具有片面性, 但他也是为了论证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而经过实地考察的。所以且不管郦道元和李勃考察结果的正确与否, 详细与否, 其注重实地考察的精神都是值得我们后人学习的。苏轼前来此地亲自考察石钟山得名的原因, 其实也是借鉴了郦道元和李勃的考察结果, 在前人考据的基础上进行再论证, 所以苏轼不应该“叹郦元之简, 而笑李渤之陋”, 苏轼这里有点借他人肩膀抬来高自己的感觉。

写这篇文章有些多余。关于石钟山的命名, 郦道元已经很明确的表达了出来, “下临深潭, 微风鼓浪, 水石相搏, 声如洪钟”, 十六个字清楚明了。而苏轼的记述也没有离得开这十六个字的范畴, 反而还不如郦道元表述得简明。

文章中所暗含的政治隐喻。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请求外调 (实际上是遭贬谪) 从此开始了宦海沉浮的一生, 在外任职的过程中, 苏轼亲自接触到了底层老百姓的生活, 因此对王安石和司马光的变法, 都存有意见, 但又因自己个人力量的渺小无法对抗强大的政党集团, 所以只能在文章中发出自己的呐喊和哀怨,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意思好像在说:士大夫们不肯深入基层, 了解百姓疾苦和社会真实状况, 变法没有针对性;而百姓 (我) 虽然知道变法带来的种种问题, 但哪里有发言权呢?

俱往矣, 苏轼是一代文豪, 他的诗词书法文章, 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不管怎样, 他都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历史背景、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探究, 透过文章表面发掘背后的隐义, 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 形成自己的观点, 全面地了解文章和作者, 这是我们语文教师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应该具有的精神和责任。

摘要:《石钟山记》为历史名篇, 苏轼的那句“事不目见耳闻, 而臆断其有无, 可乎”, 强调眼见为实、注重实地考察、严谨求证的精神为后人津津乐道, 在实际教学中, 我们一方面在欣赏文章的文辞语句并对苏轼表示赞赏的同时, 另一方面也要对文章的内容、背景和作者做一番探究, 以此来形成新意。

解读石钟山命名之“疑” 篇4

《石钟山记》是一篇游记兼议论性的散文, 全文围绕一个“疑”字来写。元丰七年, 苏轼离开湖北黄州赴汝州上任, 兼送长子赴德兴县。他亲临了石钟山, 想把延续了多年的石钟山命名之争探个究竟。先是写景记游, 然后发表议论。笔者试着从四个方面来解读石钟山命名之“疑”。

一、人常疑之———对郦道元说法的叹息

文章的开头, 作者引用《水经注》中关于石钟山的地理位置的论述。郦道元认为石钟山命名的原因是因为“水石相搏, 声如洪钟”。然而这种说法, 众人都感到怀疑, 况且人们都已经试验过, 即使是有大风浪也不能使其发声, 更何况是石头呢?这一个说法看上去人人都明白, 而对于特地来考究石钟山命名原因的苏轼来说, 自然也不例外。更值得一提的是《水经注》一书的出处也有待考证。一说是汉代人桑钦所著, 一说是晋代人郭璞所著, 究竟是谁?苏轼也表示怀疑。

因此, 苏轼在开篇就引用《水经注》中的说法, 不囿陈说, 他更想突出表现“人常疑之”的所在。正如人们怀疑郦道元当初的说法, 怀疑他没有亲自考察过一样。这些都体现了宋代诗人为文时善于发表议论的特点。他们关心生活, 善于从生活的一些琐事中挖掘深刻的哲理。这恰恰是苏轼写作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二、余犹疑之———对李渤说法的讥笑

在这一部分中, 苏轼首先阐明自己的观点:“对郦道元的说法持有怀疑的态度。”接着引用李渤的说法:“得双石于潭上, 扣而聆之, 南声函胡, 北声清越, 桴止响腾, 余韵徐歇。”在这里李渤只是探访其遗踪, 并没有实地考察。他只是带回来两块石头, 通过敲击发出的声音像敲鼓一样, 鼓锤停了, 而声音还在慢慢地传播。犹如大钟一般, 发出的声音不断向四周萦绕, 钟鼓不绝。所以李渤还以为自己找到了石钟山命名的真实原因。其实不然, 作者用一个反问句, “石之铿然有声者, 所在皆是也, 而此独以钟名, 何哉?”恰似锤头大棒, 为作者的质疑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将文章的结构推向更深的一层。

从作者的这次疑问来看, 较前者更加突出, 更加急切, 更加深刻。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作者留给读者的思考。同时, 文章顺着这样的思路对石钟山命名的原因及长期以来人们对石钟山命名中产生的一些误解进行了仔细的分析。

三、笑而不信———对“疑”的不懈探寻

反复吟诵《石钟山记》一文, 我们不禁会被文中独特的描写以及作者复杂的心情所感染。在课文中, 作者以一个“探寻者”的身份出现, 而不是以一个“探访者”的身份出现。同时他又是一个叙述者, 石钟山的一些美好的景物都是通过他的叙述来展现出来的。

首先, 作者的神态和动作都体现了“疑”的精神。作为一个探寻者, 本身就应该具备这些特点。看到和尚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发出声响“崆崆焉”。这不正是李渤的说法吗?如果作者只是按照这个线索来探寻的话, 那也只不过是拾人牙慧, 也只是“过其门而未入其室”。但事实不是这样, 作者苏轼通过“笑而不信”就已经鲜明地表现出来。于是就有了“莫夜绝壁”。作者通过仔细的观察和细心的刻画, 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冷清、凄凉、怪异甚至恐怖的夜景图。但作者最终要说明什么呢?这就不得不关注作者本身了。

作者这次来石钟山, 不是一个旅游者, 也不是一个过路人, 而是一个带着问题在思考的探寻者。但是作者在这里“笑”什么呢?而且不止一次的“笑”。第一次是:“余故笑而不信”;第二次是:“因笑谓迈曰”;第三次是:“盖叹郦元之简, 而笑李渤之陋也”。如果我们稍微注意观察一下, 苏轼这次亲自莫夜探寻绝壁之下所得到的结果, 我们就不难发现, 先前的“崆崆焉”已经变成了“噌吰如钟鼓不绝”、“有款坎镗鞳之声, 与向之噌吰者相应, 如乐作焉”。如果说李渤的说法较浅薄的话, 那么苏轼的说法则可以让很多没有莫夜至绝壁之下的人都叹为观止, 心服口服。因此, 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他的“笑”是有理由的。而在“笑”的背后, 又进一步地将读者心中的疑问化解。

四、作者之疑———对“疑”的重新诠释

苏试写作此文时, 应该说心情是相当复杂的。一来是因为自己想把石钟山命名的真正原因考察出来;二来是因为长子苏迈即将走上仕途, 顺便想让他从这次的探寻中得到一些启发。

那么, “诗人之疑”还体现在什么地方呢?通过学习本文, 我们还应该注意到文章与诗人写作时的心情是密切相关的。苏轼想通过这次实地考察的过程, 告诫长子苏迈做官的一些道理。特别是文章的末尾, 对郦道元和李渤的“一笑一叹”更能体现出来。但这个疑问在作者的笔下, 最终都没有得到解决。可以这样说, 他唯一解决的就是把郦道元和李渤的说法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说得具体化了。而石钟山命名的真实缘由, 对作者来说仍然是一大疑问。但我们作为读者, 可以从他的考察中, 隐隐约约知道一点:古人称这山为“石钟山”的依据都是抓住它内部自身的特征, 都是从声音的角度来阐述的, 而没有从它的外型特征来考察。

中国的诗文, 自古以来就因写山水文化而著称, 很多山和水的背后都隐藏了许多属于它自身文化的秘密。石钟山的命名自然也不例外。苏轼去石钟山的时间是农历六月, 正值鄱阳湖洪水季节。只有在秋冬季节洪水才退, 这样石钟山下才有部分石块露出水面, 才能更清楚地考察石钟山的外形。

摘要:苏轼的《石钟山记》一文, 因其对前人关于石钟山命名的说法的质疑和他敢于夜泊绝壁之下实地考察而成为千古名篇, 苏轼也因而倍受世人敬仰。文中的多处质疑, 同样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

电视人钟山走红的原因探析 篇5

一、话题贴近生活, 敏感度高

首先, 信息大爆炸时代, 海量的信息不仅让受众应接不暇, 同时也会给从事信息加工的媒体带来困扰, 在有限的时段里或者版面上, 媒体常常选取他们认为新闻价值相对较大的事件报道。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媒体行业开始体制转型并逐步走向产业化道路。在这一过程中, 媒体的工作重心由单纯的任务性宣传转向了如何确保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受众也不再是单纯的宣传对象, 而是作为信息接收者和媒介产品的消费者存在, 并且这种“接受”和“消费”是一种能动行为。因此, 电视节目作为一种媒介产品, 要想赢得观众的兴趣, 需要生产出适合受众消费的媒介产品, 选题自然成了重点。相对于高端的G20峰会、神九上天等话题, 受众更愿意将注意力投放在诸如食品安全、子女升学就业、物价上涨等与自身比较贴近的话题上面。《钟山说事》所说之事, 像“大学生卖米”、“长沙一块钱的公交去哪儿了”、“学生营养餐调查”、“高考”等, 都是与受众比较接近的话题, 选取这一类事件进行评说, 能够引起公众感情上和心理上的共鸣。

其次, 一个事实的新闻价值越高就越能引起人们的关注, 那些新闻点明显、话题敏感的事实往往具备较大的新闻价值, 就像“地沟油”、“三聚氰胺”、“皮革胶囊”、“XX门”等, 这些话题往往很容易挑起民众乃至整个社会的敏感神经, 从而引起极大的关注度。高考作为中国每年都有的一项考试, 新闻价值相对较低, 媒体关于高考前后的报道也为我们所司空见惯。但是, 钟山所做的关于高考的报道却引起高度关注, 原因在于钟山选取了独特的报道视角, 抓住了新闻敏感点, 挑起了受众的敏感神经。高考作为目前中国选拔人才相对公平的一种机制, 为当下大多数学子所向往, 也为众多家长所高度重视, 因为, 对于中国大多数家庭来说, 高考是改变命运的一棵重要稻草。但是钟山却向这一人才选拔机制提出质疑。质疑高考的公平性, 并以北大、复旦两所高校的生源为例, 一针见血地指出部分高校存在赤裸裸的践踏公平的地方保护主义;质疑国内高校的运作机制, 以香港科技大学为例, 剑指国内高校存在严重的官僚主义;质疑国内高校的人才培养机制, 以大学生就业难为切入点批评国内高校的灵魂缺失。这些观点无论对于了解实情的知识分子还是不知实情的普通民众来说, 都具有相当高的敏感度。于前者:多数人对于这样一件大家心知肚明的事实通常选择沉默的态度, 而钟山却高调地披露了这一制度缺陷, 说出了多数人想说而又不敢说的话;于后者:曾经信赖的东西遭到批判, 原有的价值观和态度被颠覆, 势必引起强烈的关注。

二、主持人风格个性化

个性化主持人往往具有很强的号召力、粘合力、拉动力和感染力, 他们的个人魅力具有无可代替的名人效应和广告效应。一旦他们与观众建立起良性的“收视习惯”和“约会方式”, 他们和栏目将一起吸引大批忠诚观众的目光。【1】钟山作为一名电视人, 在坚持社会责任感的同时, 充分展现了自我鲜明的个性, 敢于揭露社会阴暗面、针砭时弊, 敢吐他人不敢吐之言, 敢为他人不敢为之事。在当今的媒体环境中, 由于受经济利益和政策环境的影响, 多数媒体人在面对社会比较棘手的问题或者现象时, 通常会选择“曲线报道”或者不报道, 而钟山选择了直言不讳, 张扬中显露睿智的个性为自身和节目带来了极大的关注度。

(一) 语言表述酣畅而犀利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 在电视节目中, 语言是节目内容得以展现的重要载体, 同时也是意义表达的重要形式。主持人作为沟通节目和受众的中介, 其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 直接关系到意义传达的畅通与否, 进而影响节目本身的传播效果。《钟山说事———高考天问》中, 钟山开篇就用了排比式的表述方式列举了高考过程中“令人心酸的事情”, 随即采用了“我不知道一个高考有多么重要+实例”的表述方式发出了气势如虹的“高考天问”。这种酣畅淋漓的言语表达方式与栏目本身有机契合, 抑扬顿挫, 有张有弛的表现博得了受众心理上的认同。

《钟山说事》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事实性的信息, 更多的是通过对事实性信息整合向受众传达出鲜明的意见, 并且这种建立在犀利的言辞基础上的意见是一针见血的。《钟山说事——高考天问》中, 开篇简要罗列了“为除蛙声毒死一池青蛙”、“为儿子安心高考隐瞒父亲去世”等七起事件, 随后便做出了斩钉截铁的论断:“别人看到了感动, 我看到的却是人性的扭曲!”接着钟山论证了高考的不公平、大学教育中灵魂缺失、行政大于科研等乱象, 进而推导出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最后尖锐地指出:人性之所以扭曲, 罪魁祸首是当下的高考制度。钟山犀利而恳切的言辞和鲜明的立场让受众对于当下的高考制度和大学教育有了重新的解读, 他很大程度上引导了受众的思维, 改变了受众的立场, 获得了受众的认同。

(二) 肢体语言激进而真实

单纯的语言表达是有一定限度的, 将手势、表情、眼神、动作等体态与语言有机地加以结合, 能够表达更丰富的意义, 也能传达一个更丰富的自我。【2】《钟山说事》中, 除了主持人气势如虹的语言表达, 吸引我们注意的就是钟山冷峻的面部表情和夸张的肢体动作, 整个讲述过程中, 主持人的肢体动作和语言形成了有机的配合, 挥手、握拳、摇头、身体前倾等一系列动作构成了主持人的“第二语言”, 对其话语表述进行了有效的补充和强调。这种夸张的肢体动作在《新闻1+1》中是很难见到的, 相比白岩松淡定而从容的姿态, 钟山的评论形同一场精彩的个人表演, 极大地吸引了受众的眼球。

三、评论选题善于抓住受众心理

目前我们国家正处于重要的社会转型期, 在转型期内, 社会民众不成比例地承担了社会改革的成本, 而在利益的分配上又滋生出了一系列的不公平、非正义的现象, 这些现象拉远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 当理想与现实产生了巨大的空隙, 宣泄情绪便有了需求。丹尼斯·麦奎尔在《受众分析》中说, 作为一种有价值的、丰富多样的资源, “媒介有助于我们处理社会问题和个人问题。就后者而言, 我们可以将媒介视为这样一种手段:它为我们营造某种心境, 让自己振作起来, 带我们走出自我, 激发我们的感受, 帮助我们记忆、反省和遗忘”。【3】于是, 我们看到很多人愿意坐在电视机前, 与屏幕上的人一起分享宣泄的快乐。

《钟山说事》因为其独特的风格不自觉地充当了民众心理宣泄的方式之一。主持人钟山在节目中说话常常是一气呵成, 有时候甚至因为情绪激动而拍案怒吼。钟山之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自爆说:“我常常拍桌子, 还扔过铃铛, 各种表现情绪的方式都使用过。”恰恰是这些举动让很多观众大呼过瘾, 有网友评论就如是说:“这个主持人太牛了, 我从来没看到过愤怒到拍桌子的主持人!非常非常非常解气!”在这个过程中, 受众在心理上把自己想象成电视上的钟山, 钟山拍桌子或怒吼的时候, 就像自己也在做这些动作, 就此完成了一次心理宣泄。所以说, 《钟山说事》很聪明地抓住了受众这种需要发泄的心理, 给节目定了这样一种风格, 让主持人钟山代替受众去愤慨去拍案。

四、互联网提供了广阔而快速的传播平台

网络传播的即时性、交互性、自主性等优势是电视媒体所无法企及的, 在消息类事件的报道上, 电视媒体总是落后于互联网。并且, 由于受到节目的时序等因素的影响, 电视很难摆脱线性的传播模式, 受众一旦错过了时间点, 很可能再也无法看到当天的电视节目。而互联网的传播具有延时性, 能够成为电视媒体信息资源的储存库, 为电视节目的重复播放提供了保障。

然而, 互联网在一些深度报道方面又逊于电视, 原因在于, 电视拥有相对专业的节目制作团队, 相比互联网上多元化的制作主体, 电视节目的制作更专业, 节目质量更高。因此, 电视节目在面临互联网等新媒体冲击的同时, 依然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传播平台, 将优质的电视节目上传至互联网, 供更多的受众观看。《钟山说事——高考天问》在湖南经视播出时, 虽然节目质量很高, 但由于电视本身的缺陷, 并没有得到很高的关注度, 自从被西安网友“熊出没or一枫”通过微博发出后, 迅速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并不断地被转发。如此, 在当下传媒格局中, 传统的电视媒体可以加强与互联网的联系, 积极利用互联网这一传播平台, 与互联网形成有效的联动反应, 可能会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五、结语

良好的传播效果是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技巧、传播对象综合反应的结果。传统的“皮下注射论”、“子弹论”等受众观念逐渐被学界和业界忽视, 受众作为一个能动的群体在左右媒介产品生产和影响传播效果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 作为一档电视节目来说, 如果节目本身没有实质性内容, 即使主持人有着超凡的个人魅力, 也很难取得良好的收视效果, 反之, 如果主持人缺乏个性, 无法与节目内容有机契合, 也注定无法长远发展。另外, 在当下的传媒环境中, 互联网这一平台也要引起传统媒体的高度重视, 必要时, 借助这一快捷的发布平台将优质节目带给更为庞大的受众群体。这对于主持人和节目本身都是大有裨益的。

摘要:《钟山说事》作为湖南经视的一档民生类节目, 以“脱口秀”的形式评论新闻事件, 让观众耳目一新。第20120611期节目《钟山说事——高考天问》播出后, 通过微博被广泛转载, 主持人钟山迅速走红网络, 被网友誉为“最有血性民生时政主持人”。在当下的传媒环境中, 话题的高敏感度、主持人风格迥异、受众的宣泄心理、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构成了钟山走红的原因。

关键词:钟山走红,《钟山说事》,电视节目,主持人

参考文献

[1]曾志华:《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文化影响力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年, 第152页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年, 第87页

钟山风景区 篇6

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是生理、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 同时也是各种心理问题的高发阶段, 而抑郁则是青少年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 全球抑郁症的发生率约为3.1%, 在发达国家接近6%, 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疾患, 到2020年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第二大疾患。在患有躯体疾病的住院患者中, 伴有抑郁心境者高达20%~40%, 而且抑郁症患者是自杀的高危人群, 有10%~15%的抑郁症患者会因此而自杀。因此, 青少年抑郁的研究对学校、医院及整个社会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近30年来, 国内外学者关注于研究青少年抑郁的问题, 不少结果显示青少年期为抑郁发展的关键阶段。抑郁作为常见而严重的心理问题, 越来越引起卫生、教育、社会工作者的重视。本调查旨在了解广西钟山县青少年抑郁症状及相关因素, 为预防和干预青少年抑郁情绪工作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1. 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的钟山县青少年共401名。接受调查者401人, 收回有效问卷378份, 其中男142份, 女236份, 有效回收率94.26%。

2. 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采用的是Beck抑郁问卷 (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 BDI) 13项版, 该版是Beck于1974年推出的新版本, 经实践认为新版本品质良好。BDI只有单项分和总分两项统计指标。Beck提出, 可以用总分来区分抑郁症状的有无及其严重程度, 0~4分 (基本上) 无抑郁症状, 5~7分轻度, 8~15分中度, 16分以上严重。调查内容包括性别、性格、成就目标、父母教养方式、参加体育运动的情况等, 调查时先由研究者向调查对象讲明填写调查表的要求。要求每个调查对象在10分钟内独立完成。问卷收回后由研究者输入电脑,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

1. 钟山县青少年抑郁症流行率

在调查所得的378份有效问卷中, 结果显示有抑郁症的人数为268人 (大于4分) , 占总人数的70.90%, 其中男101人, 女167人。在这268例抑郁症青少年当中, 轻度为107人, 占调查人数的28.31%;中度为127人, 占33.60%;重度为34人, 占8.99%。具体分布如图1所示。

2. 不同水平抑郁症状的性别差异

在回收的378份有效问卷中, 结果显示有抑郁症 (大于4分) 的人数为268人, 占总人数的70.90%, 其中男生101人, 占总人数的26.72%, 占男生数的71.13%;女生167人, 占总人数的44.18%, 占女生数的70.76%, 男女性抑郁症得分差异不显著 (t=-0.177, df=230, P>0.05) , 见图2。

3. 不同成就目标水平在抑郁得分上有显著差异

根据成就目标的高低, 将青少年分为低成就目标、中等成就目标、高成就目标三类, 其人数和得分如表1所示。

对不同成就目标水平学生在BDI上得分做单因素方差分析, 其结果如表2所示。

注:**P<0.001。

由表2我们可以看出, 青少年由于成就目标的不同, 其抑郁得分也不同, 且高成就目标和低成就目标、高成就目标和中等成就目标在抑郁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 P≤0.001。也就是说, 成就目标越高, 抑郁得分越高。

4. 不同体育运动水平在抑郁得分上有差异

在调查的378人当中, 他们参加体育运动及BDI得分的情况如图3所示。

对不同体育运动水平学生在BDI上的得分做单因素方差分析, 其结果如表3所示。

注:**P<0.001。

由表3可以看出, 不同体育运动水平的学生在BDI上的得分是不一样的。进一步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可以发现:很少参加体育运动和适量参加体育运动的青少年与参加很多体育运动的青少年在BDI上的得分差异显著 (P<0.000) 。

5. 不同性格的学生在抑郁得分上有差异

在378名被试当中, 性格内向117名, 性格外向261名, 均分分别为8.56±5.46和7.30±5.18。做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我们可知:F=0.005, Sig=0.943, 方差不齐性;t=2.11, df=213。不同性格青少年BDI得分差异显著, 即内向的青少年比外向的青少年更容易患抑郁症。

四、分析与建议

1. 当今青少年抑郁流行率较高但重度型很少

刘贤臣对高中生抑郁情绪用SDS进行了测评, 结果发现抑郁发生率为25.14%。但未见报告中度抑郁流行率之高。而冯正直采用BDI和Zung氏抑郁量表双限定的方法与判断标准, 结果发现中学生抑郁症状流行率为42.3%, 其中轻度抑郁症状流行率为14.6%, 中度为15.3%, 重度为12.4%。本研究采用BDI进行调查判断, 在调查所得的378份有效问卷中, 结果显示有抑郁症的人数为268人 (大于4分) , 占总人数的70.90%, 其中轻度为107人, 占调查人数的28.31%;中度为127人, 占33.60%;重度为34人, 占8.99%。比例高于其他的调查结果, 但是重度型很少。这不禁引人深思, 大多数青少年的抑郁流行率的上升, 这一大部分人群将会对社会产生潜在的影响。众所周知, 青少年是冲动、半成熟、半幼稚的高危人群, 一旦遇到无法承受的刺激或不准确的引导, 将会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伤害, 许多青少年犯罪事件就证明这绝不是偶然和捏造。

因此, 加强青少年情绪调节的教育和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当今广西钟山县青少年抑郁流行率较高, 达到70.90%, 这一部分青少年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他们因抑郁引发的心理疾病及极端行为将会对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可大可小, 一旦发生意外将是不可挽回的悲剧。因此加强青少年情绪调节的教育和训练是必不可缺的课题。学校应该开设心理辅导课和开设心理辅导室为需要帮助的青少年提供帮助。只有未雨绸缪, 潜移默化, 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健康才能得以保证。

2. 抑郁症状在性别上的差异

很多研究都显示, 抑郁症状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 但是冯正直、张大均研究却发现, 中学生抑郁症状在整体上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 但初二学生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本次调查结果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如今社会的发展, 男女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 2005年超女李宇春大受欢迎, 就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中性时代的到来。而广西钟山县的男女平等的氛围特别浓厚, 同时如今的青少年思想开放, 乐于接受新事物。而这时期正处于多梦多思的季节, 男女意识虽然具备, 但在行为上、思想上的差异仍不明显。

学校和家长应敲响警钟, 抑郁并不是女孩子的事, 也不只是男孩子的事, 男女青少年这时是花季雨季的时节, 其心思多变, 敏感多疑, 他们都有其不愿告诉他人的秘密, 同时青少年与家长、老师的代沟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青少年的抑郁情绪。

3. 抑郁症状在成就目标上的差异

此次调查对象包括学生与社会青少年, 对于学生, 成就目标用学业要求来衡量, 对于社会青少年, 则以收入目标来衡量。不管是学生还是社会青少年, 成就目标愈高, 对目前状况愈容易不满。对目前状况愈不满的人, 愈容易产生焦虑、烦闷等不良情绪, 进而有可能反过来影响自己的进步, 给自己造成较大的压力, 抑郁由此而生。如果处理不好, 他们就会陷入恶性循环中。故而引导青少年进行正确的目标定位, 使他们充分认识自我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成就发展都非常重要。

不同成就目标水平在抑郁得分上有显著差异, 成就目标越高, 抑郁得分越高, 因此, 老师教育时一方面应尽可能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技巧和能力, 另一方面还应注意引导高成就目标的学生调节其情绪和行为, 特别是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成绩突然下滑, 而且一段时间都没进步, 这时该生是需要心理辅导的。在教育青少年树立目标的同时, 教师和家长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建立适当的目标。作为学生, 在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努力后目标仍遥不可及时, 学生心理应该做适当的调节。

4. 抑郁症在不同体育运动水平有差异

大多数的体育运动要求参加者的身体和心理活动处于一定程度的兴奋激活状态, 这一运动兴奋状态对心理焦虑、忧郁有显著的调节和治疗作用。例如North、Lafontaine等人对成人的研究结果已经证明了体育运动 (包括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 对“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状态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并对焦虑症和抑郁症等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曾芊、张琴等人的研究亦证实体育活动对抑郁具有调节和治疗作用。本调查结果抑郁症在不同体育运动水平有差异就支持这一结论。

所以, 青少年进行适量的体育运动是有益的。学校的体育课程应多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在调查的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女生不大爱运动, 在中学, 女生不喜欢体育课尤为明显。上体育课时, 许多女生围在一起吃零食、聊天、学习等, 在运动会上女生参与的积极性也不高, 有些是被逼无奈才上阵的。除了老师、家长要鼓励学生做适量的体育运动外, 作为青少年也应该有意识地锻炼身体。

5. 抑郁症在不同性格上有差异

本研究发现内向的青少年更容易抑郁, 这主要是内向的青少年遇到不顺心的事, 更容易放在心里, 同时在人际关系上也更为敏感。而外向的青少年则相反, 有什么心事喜欢说出来与朋友分享, 在说的过程中情绪可能得到缓解, 外向的青少年人际关系较为和谐, 遇到困难时倾向于寻求帮助, 同时也更容易得到帮助, 这为抑郁的发生降低了可能性。

因此, 作为老师和家长, 给予外向的青少年关怀与呵护的同时, 我们应更多地关注内向的青少年, 给予他们成长的帮助, 做他们的朋友, 用心交换心, 做他们的良师, 指引方向。

钟山风景区 篇7

钟山现有贫困村45个, 贫困户13 593户60 132人, 贫困发生率为15.26%, 45个贫困村90%以上没有主导产业的局面, 农村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与脱贫任务重, 是全市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脱贫任务目标为:2016年脱贫贫困村11个, 贫困人口1.76万人;2017年为22个, 1.93万人;2018年为12个, 1.4万人;2019年为0.92万人。产业扶贫发展目标是确保如期实现全县45个贫困村特色产业全覆盖, 优势特色产业覆盖60%以上贫困户, 帮助贫困群众快速、稳定和长久脱贫。

二、特色产业助推精准扶贫的主要做法

充分发挥资源、生态优势, 合理规划产业发展, 强化帮扶举措, 拓宽帮扶平台, 实行产业精准到户、产业政策到户和产业对接到户, 着力推进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发展, 有效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 突出政府主导, 强化政策导向;第二, 加强统筹整合, 落实资金保障;第三, 坚持因地制宜, 规划产业布局;第四, 注重基地打造, 凸显品牌效应;第五, 强化主体引领, 发挥带动作用;第六, 探索乡村旅游, 拓宽增收渠道。

三、特色产业助推精准扶贫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目前, 钟山县特色产业发展助推精准扶贫取得一定成效, 但是还存在一些客观问题和困难, 亟需引起重视。

1. 组织化程度不高, 产业规模相对零散。

受市场经营主体不多、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户分散经营和农村劳动力不足等诸多因素叠加影响, 相当部分农业产业规模不大, 以贫困户小零散种植为主, 集约、规模发展程度较低。

2. 特色产业链条不长, 产品附加值不高。

缺乏农产品精包装、深加工的市场经营主体, 农业产品结构层次不多, 加上贫困户销售门路不广, 大部分产品是自行现卖和依托实体店现卖, 农产品附加值较低, 产业链条不长, 难以发挥特色产业的最大效益。

3. 利益联结不够紧密, 产业发展关联不多。

由于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健全, 农业企业、合作社与贫困户的利益连接不够紧密, 多以劳务用工带动为主, 带领贫困户发展产业的企业、合作社比较少, 部分还停留在季节性用工、零散用工等松散的结合上。

4. 监管机制仍待完善, 金融风险保障不够。

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 对贷款和承接入股的企业以及市场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的协议签订监管不足。对无固定资产抵押贷款的企业缺乏监管机制。

5. 贫困户内生发展能力不足, 脱贫存在自身障碍。

部分贫困户内生发展的能力不足, 缺技术、缺劳力和无门路, 获取市场信息能力有限, 对需要一定技术的种养项目较难接受。

四、充分发挥特色产业助推精准扶贫作用的对策思考

根据特色产业助推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 结合钟山实际, 并借鉴外地经验, 现就充分发挥特色产业助推精准扶贫作用提出如下对策。

1. 推广高效生产模式, 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

要进一步加强政府引导扶持力度, 强化对农业企业、合作社以及产业基地的财力物力扶持, 大力推广“企业 (合作社) +基地+贫困户”的生产合作模式, 让更多技术、信息和项目等生产要素流向贫困户, 促进贫困户“抱团取暖”、互助发展。

2. 延长特色产业链条, 拓宽产品溢价空间。

产品不经过加工包装宣传, 就难以产生附加值。要用足用好“互联网+”优势, 建立和完善农村电商平台, 支持农业企业、合作社自建农产品线上销售平台, 鼓励引导种养大户、普通农户借助生态健康以及养生长寿招牌发展特色网店, 通过“互联网+”跳板提升产品溢价空间。

3. 加大利益捆绑力度, 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

参照该县公安镇大田木耳基地的有效做法, 大力提倡推广“市场经营主体发包种养项目和技术+贫困户承包生产+市场经营主体收购销售产品”的模式, 通过发包、承包与收购过程, 将一部分产品利益转移到贫困户身上, 既解决贫困户缺技术缺门路的困境, 又有效拓宽贫困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的平台。

4. 建立健全风险管控机制, 切实保障贫困户利益。

政府层面加快建立风险管控机制, 最大限度降低风险。建立承接巨额贷款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法人档案入备公安系统, 降低“携款外逃”隐患。由金融机构特设扶贫专户, 确保贫困户在年底拿到至少8%的分红。

5. 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 保障产业更好发展。

多渠道、多层次和多元化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机制, 是克服农业保险成本大、风险高的根本出路。参考浙江等地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经验, 建立一个以政府主导、成本分担和风险分散的政策农业保险机制, 采取“共保经营” (保险公司以商业保险运作模式组成“共保体”, ) “互助合作” (镇或村建立互助社, 互助联社履行管理、协调与统筹等职能, 负责为村级互助社提供产品设计、资金管理、核保理赔支持等方面的服务) 等方式, 分担特色产业投入成本, 分散农业产业发展风险。

6. 积极培训新型农民, 增强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

上一篇:优秀毕业生论文下一篇:建设工程文件档案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