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风景区保洁制度

2024-10-31

旅游风景区保洁制度(精选6篇)

旅游风景区保洁制度 篇1

湖南XX旅游风景区保洁制度

上班时间:春、冬季 上午8:30-11:30 下午14 :30-17:30 夏、秋季 上午8:00-11:00 下午15: 00-18:00 每天安排一位保洁员11:00-15:00值班

工作内容:

一:景区公共场所卫生

1、景区路面:干净卫生,无积水、纸屑及瓜果皮等杂物,道路畅通无阻。

2、景区内:公共财物干净整齐,建筑设施公共场所无异物、垃圾、灰尘、蜘蛛网和虫类。

3、园林:无枯朽树枝、杂支,无杂草,无杂藤,绿化景观树木、草皮定期修剪、杀虫、浇水。

4、工作区:工作区内无积水、无油渍、无异物,清洁整齐,用具摆放整齐有序。

5、垃圾箱:保洁人员应按要求每天清理景区所有垃圾箱,确保垃圾箱干净,美观,无污迹,无异味。

6、对已发现的乱刻乱画痕迹,可以清除的,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清除,暂时不能消除的,要及时上报部门负责人,采取相应措施在较短时间内进行清除。

7、对责任段内所有设施每天进行巡查,如有损坏现象及时上报部门负责人。

8、发现游客在景区乱扔杂物、乱刻乱画和抽烟等不文明行为时,环卫人员要立即上前制止,但态度要和蔼礼貌。

二:公共卫生间

1、无痰涕、纸屑,无堵塞,无污垢,无污泥、地面无积水,无蛆蝇、臭味,无积尘、蜘蛛网。

2、做到六净:墙壁、门窗净,间隔板抽水马桶净,立式小便器净,便池蹲位净,地面、立面净,公厕周围净。

加大日常清扫保洁力度。做到“五个一样”(有无接待任务一样,检查与不检查一样,平时与节庆一样,天气好与天气差一样,每天与365天一样),不搞临时突击,不搞应付检查,保持环卫管理常态化。

建立环卫管理长效机制,落实岗位责任制,实行环境卫生管理“考绩证”制度,对环卫管理人员和环卫工人实行量化计分绩效奖罚考核。

1、景区管理部负责人员定期检查,发现不符合标准的,给予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预期仍达不到标准的将处以20-100元/次的罚款。

2、工作积极、主动、热情周到,责任心强,有敬业爱岗和创新精神。及时完成工作任务,工作表现突出的将给予20-100元/次的奖励。

旅游风景区保洁制度 篇2

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和景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转让经营权逐渐成为我国一些风景名胜区管理和经营改革过程中引入企业化经营的一种制度创新模式[1]。自从1997年湖南省分别以委托经营和租赁经营的方式出让张家界黄龙洞和宝峰湖景区的经营权以来,随后四川省“碧峰峡模式”的成功运作,更使景区经营权转让“冒大不韪”而向前推进,成为全国各地盘活景区资源,发展地方经济的经验被大量推广与复制。然而,经过短短几年的实践,转让失败的景区比比皆是(表1)。贵州马岭河、山西乔家大院、湖南山良山、曲阜“三孔”等皆以转让失败而告终,进而引发了理论界对景区经营权转让问题新一轮的激烈争论。鉴于此,本文将以全国首个实行风景名胜区内项目特许经营管理的试点单位——贵州马岭河景区为研究个案,基于制度层面对马岭河景区转让失败的深层次原因进行探讨,并就如何规避景区市场化运作过程中的经营管理风险和负面影响提出相关对策,旨在为我国相关旅游地的开发提供有益的实践参考和理论借鉴。

2 马岭河景区转让失败的制度根源

贵州马岭河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由于在旅游开发中受资金缺口和管理瓶颈等因素的制约,景区一直处于低水平开发状态。在发展地方经济的迫切要求下,2004年2月马岭河景区作为全国首个实行风景名胜区内项目特许经营管理的试点单位被兴义市政府以3亿元价格将其50年经营权整体转让给浙江青鸟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青鸟集团”),然而此后仅1年便因经营权转让后出现种种问题而以青鸟集团的退出宣告结束。究其转让失败的深层次原因,制度层面尤为关键。

注:根据互联网、报刊、杂志等媒体的有关报道整理。

2.1 法制不完善,法律手段缺乏力度

目前我国旅游业立法不完备,对旅游资源的产权代理、产权实现形式及经营权转让各环节的法律法规制度不明确[2]。缺乏完善的资源使用的基本原则和标准,至今仍没有景区经营权转让方面的专门法规,究竟应由谁负责转让,哪些景区可转让,哪些只能部分转让以及对转让各方和代理主体的法律地位、权责范围、相互关系等均无明确规定,难免出现实践中的各行其事、不规范操作[3]。青鸟集团退出马岭河景区经营的根源之一便是目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从而导致对经营权转让前、中、后各环节监督和约束的法律力度缺乏而使然,这也是目前我国众多旅游景区经营权转让失败的根源所在。

2.2 景区产权紊乱,导致转让实践夭折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风景资源中自然风景资源的产权有两种形式:主体上是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风景资源另外也存在着集体所有制形式,如风景区的耕地、农民的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4]。从表面上看景区所有权似乎非常清晰,但现实的情况是,作为景区资产最终所有者的全体人民并不可能都去直接经营和管理景区资产,因此必然要寻找代理人,即所有者代表。从国务院部委到省市的厅局都可作为所有者代表管理景区资产。层层委托代理的公有产权制度使产权在实现过程中出现不同权利主体之间的责、权、利不对等,致使景区所有权“虚化”[5],为旅游景区转让失败埋下隐患。就马岭河景区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兴义市政府作为最基层的政府代理人,在加快地方经济发展的利益驱动下或追求“政绩工程”的心理中违背了终极所有权人的意愿,不加区别地将马岭河经营权整体转让,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原则在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权衡中大打折扣;②在签订马岭河转让协议时,完全是政府“包办”,而其他相关利益主体很少参与协商,因此很容易引起“寻租”行为;③在签订转让协议后,兴义市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削弱,存在“甩包袱”心理。当地政府视经营权的转让为所有权出让,放弃所有权人对资源占有的权力,对企业化经营中出现的破坏现象没有很好地行使执法监督权及必要的管理权等,最终导致马岭河经营权转让的流产。

2.3 政府规制不到位

在景区经营权出让的过程中乃至出让后,政府对受让企业行为的监管和规制面临较大困难。这主要是因为旅游景区的规制包括产权契约、进入、价格、资源环境等四方面内容,且各规制目标存在一定矛盾,因此政府规制很难实现预期目标[6]。就马岭河经营权转让问题而言,首先是产权契约规制、进入规制与资源环境规制之间存在矛盾。兴义市政府在出让马岭河经营权之前,既没有公开招标选择经营单位,也没有对受让企业的实力资信、管理水平以及开发、建设、保护景区原有文化氛围和资源环境等能力进行考察,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进入规制,并在产权契约规制中大开绿灯。当初签订转让协议时,兴义市政府给出的条件是投资方不承担债务进入,再加上资源使用费偏低(3亿元),企业责任机制的缺失等,造成了转让夭折。另外,在资源环境规制方面,当地政府出于经济诱因,往往做出种种容忍和让步,为景区资源破坏埋下隐患;其次,在价格规制上存在矛盾。景区价格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地方政府的利益,然而政府在定价时又因景区无形资产的价值难以评估而面临抉择,在马岭河转让中便出现了经营权低价出让,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况。第三,不同职能部门规制权利的分散化降低了规制的效果,出现管理真空,使政府规制难以到位,从而导致了马岭河转让破产。

2.4 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

马岭河经营权出让后,由于缺乏包括法律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在内的监督约束的硬机制,即没有一种机制使所有者来监督和约束所有者代表。因此,难以保证其按照委托人(国家)的意志对景区进行管理,“设租” 、“寻租”行为难以避免[7]。在马岭河经营权转让实践中,因为相关职能部门在约束缺乏、处罚代价成本较小的情况下,极易产生个人经济利益的动机,主动寻租,将本属于国家所有者权益的收益部分地转向给予他们回报的“寻租者”(青鸟集团),使所有者利益受损。马岭河景区的门票收入被兴义市政府不加区别地一并转让便是最佳例证。因此,监督约束机制的缺乏也是促成当地政府行政管理职能削弱、青鸟集团经营不善导致其退出景区的根源之一。

3 对策与思考

综上所述,马岭河景区转让失败的制度根源在于经营权转让后必然面临的法律法规缺失、景区产权不明、政府规制不到位以及监督约束机制的缺乏等。因此,要想在马岭河景区成功地推行经营权转让,就必须尽快采取措施,以便更好地规避景区市场化、产业化运作过程中的风险和负面影响。

3.1 加强法制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实行旅游景区经营权的转让,必须以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为保障[8]。然而,目前我国对这一领域的相关规定甚少。虽然国家建设部曾明确下达“禁令”,然而,地方政府在急功近利的“GDP政绩”冲动引导之下,依旧在地方经济利益与现行法律之间进行博弈,在国内掀起了景区经营权转让的狂潮。马岭河经营权的转让虽然最初得到了国家建设部的批准,但2005年建设部下达的“禁令”又成为了青鸟集团退出景区经营的原因之一。总之,马岭河景区经营权转让的失败暴露出了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因此,为了确保马岭河景区三权分离的改革能在规范的法律环境中正常运转,当务之急是要对有关景区经营权转让做出明确的法律规定,使景区经营权的转让能够有法可依,有据可循。

3.2 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保障各相关者的利益

层层委托代理的公有产权制度,造成了马岭河景区资产所有者代表的多元化和多环节化,致使产权在实现过程中出现不同权利主体之间责、权、利的不对等,使景区所有权“虚化”。因此,欲在马岭河继续推行经营权转让,就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使地方政府、受让企业、当地社区及其他相关者的利益实现帕累托最优[9],使作为经营主体的受让企业在相关法律法规的框架下进行合法经营,使具有监督管理权力与义务的地方政府、社区居民以及相关部门实现在保护景区资源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正式与非正式监督力量和监督管理职能,通过责、权、利制度安排来确保各相关者所应承担的责任、履行的义务以及获取合理的收益,体现“效率优待、兼顾公平”的原则,充分发挥利益的激励作用。

3.3 加强政府规制力度,确保景区转让有序

马岭河景区企业化运作失败,主要源于政府在产权契约、进入、价格及资源环境等规制方面存在较大困难而使然。因此,当地政府必须加强规制力度,方能确保景区转让的有序进行。首先,必须面向市场公开招标,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实行“招商选资”,确保受让企业的经营资格,严把景区进入关。其次,提升景区的产权契约规制,签订全面的转让合同,对企业的开发经营行为做出一系列明确细致的规定。如在合同中规定经营者必须交纳定期资金,用以维护景区资源,并对企业破坏景区资源的短期行为予以相应处罚,加强景区资源环境的规制力度。最后,建议尽快建立景区无形资产评估机制,科学评估景区资产价值,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3.4 建立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减少负面影响

在转让景区经营权时,建立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强有力的监督约束机制,不仅可以督促旅游企业完善经营管理机制,防范景区经营中的合作风险,更有利于优化景区开发经营的社会环境效应[10]。然而,马岭河经营权转让后,正是由于缺乏一种机制使所有者来监督和约束所有者代表,致使所有者代表无法对经营者进行有效的选择与监督,进而促成了景区转让的流产,并给景区管理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建议尽快组建由兴义市人大、政协、旅游学术界与当地居民代表共同组成的社会监督组织,从而加大对合同执行、生态环境保护和公益性状况的监督约束力度,将旅游开发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摘要:近年来,转让经营权成为一些风景名胜区管理和经营改革过程中引入企业化经营的一种制度创新模式。贵州马岭河作为全国首个实行风景名胜区内项目特许经营管理的试点单位,却在经营权转让后仅一年便以企业的退出而宣告失败。基于制度层面对马岭河景区转让失败的深层次原因进行探讨,并就如何规避景区市场化运作过程中的经营管理风险和负面影响提出相关对策,旨在为我国相关旅游地的开发提供有益的实践参考和理论借鉴。

关键词:景区经营权转让,失败,制度根源,马岭河景区

参考文献

[1]钟泓.从风景名胜区经营权的转让探讨风景名胜区开发和管理模式[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21-23.

[2]庞婷.风景名胜区管理法律制度分析[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4)∶20-23.

[3]谢茹.试论风景名胜区经营权的转让[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5(4)∶50-55.

[4]魏杰.现代产权制度辨析[M].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2∶77-80.

[5]张明新,姚国荣.旅游景区管理模式选择研究——基于景区资源产权关系[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24(7)∶661-662,672.

[6]张昕竹.论风景名胜区的政府规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2)∶76-81.

[7]黄向,保继刚,Stephen Smith.我国自然旅游资源私有化后果动态管理研究[J].软科学,2008,22(4)∶88-92.

[8]阎友兵,赵黎明.旅游景区经营权转让探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88-89.

[9]郑向敏.旅游景区(点)经营权转让亟须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J].旅游学刊,2005,(3)∶13-15.

旅游景区安全设施管理制度 篇3

24.罗浮山风景名胜区安全设施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安全设施管理、保护,确保景区时单位转产及游客人身安全,特制定管理、保护措施如下:

1、景区内一切安全设施的设置、管理、保护、维修均由景区管理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景区内协调单位(商铺、酒店)应积极协助,并有义务、有负责配合共同做好景区的“四防”工作。

2、景区内所有大小建设工程项目须经专家论证,有关部门审批,上级领导同意后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施工建设,景区内任何单位及个人无权或随意乱拆乱建。

3、景区内各单位所设的饮食旅馆业、娱乐场所必须经有关单位(部门)严格审批,符合消防要求具备“四防”条件的准予经营。

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制度安排研究 篇4

制度安排及其作用的发挥是与其所处的环境相适应的。在景区未开发阶段,云台山不具备旅游业发展的背景和动力,没有专门的旅游管理机构,因此,也就未能产生保障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安排。

2.2 景区粗放管理阶段

在这一阶段,云台山景区处于起步阶段,景区的正式制度主要体现在管理体制和技术标准方面,还未能从法律层面提供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安排。

2.1.1 管理体制

在构建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制度时,政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黄少安认为政府以行政手段推进市场化进程是转型国家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①。并且政府为追求一定的政治和经济目标也必须通过制度创新来实现经济增长②。因此,在改革发展的初始阶段,制度以及制度变迁一般是由政府供给和推动。从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来看,政府不仅具有旅游资源配置的力量,而且也具有巨大的能力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障碍,换句话说,旅游业的制度变迁是政府以行政力量推动的强制性变迁过程。我们也可以通过云台山景区发展初期的政府行为得以验证,在云台山景区发展初期,没有与旅游经济相适应的市场主体存在,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出现市场主体缺位,市场机制的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因此也就需要政府的力量通过制度变革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1988年4月,云台山成立了最早的开发机构——修武县旅游筹备处,1989年1月更名为修武县旅游管理局。1989年4月,修武县委、县政府根据云台山景区的开发建设存在与地方事宜难以协调的情况,又把修武县旅游管理局更名为修武县云台山风景区管理局,并采取景(云台山景区)乡(岸上乡)合一的管理体制,将景区内的岸上乡党委、乡政府与景区管理局组成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合署办公。

云台山景区发展初期的“景乡一体”的管理体制的重要优势在于这种体制在制定政策和旅游发展目标时,有利于发挥政府在旅游发展以及环境保护方面的双重作用,有利于将景区开发和环境保护相结合。但是,在景区发展初期,这一制度安排还不能解决可持续发展的所有问题,如云台山景区的茱萸峰、子房湖、百家岩等景点仍分别隶属于林业、水利、文化等单位管理,还是会出现政令不畅、发展不均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景区的整体开发和环境保护。

2.1.2 技术标准

技术标准主要是指在云台山景区旅游规划开发以及景区管理中使用的相应技术,包括信息技术、环保技术等,技术因素在推动景区管理和产品不断创新与升级的同时,技术开发水平也促使了景区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1984年,云台山景区资源考察队开始旅游资源考察工:作,并在1987年12月,被河南省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1991年12月,完成了云台山景区的第一部总体规划——《河南云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它为此后云台山景区的各项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1993年5月,云台山被林业部命名为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1994年1月,河南云台山风景名胜区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5月,又编制完成了《云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总体规划的编制以及景区技术标准的不断升级,确定了景区开发建设的基本原则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思想。从景区开发与管理的角度来看的话,技术标准也代表了为景区的开发和管理提供了相应的制度安排。但是,在这一时期的开发过程中,景区的开发建设还更多地表现在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景区规划,以提高旅游的接待能力,但对景区生态环境的保护还存在不足。

2.3 景区规范经营阶段

2.3.1 管理体制

这一时期,云台山景区进入飞速发展的阶段,而这又是由这一阶段的制度安排所推动的。首先,在,修武县确定将旅游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旅游兴县”战略推动了云台山景区跨入了飞速发展的轨道。其次,景区“景乡合一”进而“景政合一”的管理模式,政府为景区发展充分授权,使景区在市场主体、企业运作的过程中,得以政令畅通,在最大程度上享有了政府资源配置的诸多优势。这样,云台山景区在各方面都拥有很大的主动权,可以将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景区持续发展上,为景区在内部与外部都创造了良好宽松的发展秩序和环境。最后,除了政府给予景区充分自主权之外,为整合全县旅游资源,进一步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5月,修武县政府将云台山和青龙峡两个景区合称“云台山风景名胜区”。209月,修武县委、县政府进一步采取“景政合一”的管理模式,将国家森林公园、子房湖水库、百家岩、青龙峡景区管理局等纳入到云台山景区管理局统一管理框架下,实现了人才、资金、资源、建设、管理上的统一调配、合理使用。11月,又将峰林峡景区纳入云台山风景区管理。这一阶段的改制使云台山景区大大提高了景区的影响力,更加有利于景点间的协调开发和景区的整体环境保护,为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体制上的保证。

2.3.2 技术标准

这一时期,云台山景区的规划和开发也不段升级,其中,较多地体现在对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上。以来,云台山风景区管理局重新编制了《云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云台山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云台山旅游深度开发规划》等系列开发规划。按照规划,为了加强景区环境保护,实现持续发展,对景区经营饭店等所有污染项目进行了集中整治,彻底取缔了不安全、有污染燃料,切断了可能污染水质的污染源;对采矿业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关闭取缔了117家采矿点,在景区全面实施了退耕还林;从年7月开始,引进先进的液体喷播技术,对景区破坏山体进行了绿化、美化,并投资安装了喷灌系统,由专人负责绿化养护,使景区周边资源及生态环境得以有效保护。除了硬件建设之外,更把软件(服务)的提升看做是打造云台山品牌的核心,在景区全面实施了ISO9001和IS014001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开展了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创建工作,这些技术标准都有助于提升景区的管理水平和景区形象,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2.3.3 行业管理

云台山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整个旅游产业的发展。但是,随着宾馆饭店的剧增,对旅游相关行业的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势必造成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进而导致服务水平和质量的下降。为此,修武县旅游局先后制定了《修武县旅游定点饭店等级标准》和《修武县旅游定点饭店暂行管理办法》,明确了旅游饭店的硬件设施和服务标准,规定只有取得定点资格后,方可接待旅行社组织的国内旅游团队业务,同时,还制定了《旅游定点宾馆饭店行业诚信经营自律公约》,要求行业内部之间严禁恶性竞争。行业管理规定从制度上保证了行业的经营规范,营造了良好的经营环境和旅游服务质量,为游客提供满意的旅游服务,促进了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2.4 景区可持续发展阶段

2.4.1 法律法规

在经历了景区的飞速发展和人选世界地质公园之后,标志着云台山的资源保护丁作已经走上更高的层次,保护意识逐渐强化,保护措施更加健全,保护力度越来越大。而可持续发展制度的确立则需要强有力的法律来加以维护和实施,但是,在我国的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旅游立法明显滞后于旅游产业的发展。因此,云台山景区依据《环境保护法》和《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景区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关于加强云台山风景区资源保护管理的规定》等规章制度,从法律层面做好资源保护工作。同时,按照“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对景区建设进行科学规划,每次规划都将资源保护作为重要内容,从而保证景区资源保护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

2.4.2 运作模式

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政府所采纳的旅游发展战略,其核心是在坚持政府对旅游经济起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重视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①。云台山景区在发展起步阶段就确立了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相协调的运作模式,在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充分发挥政府在资源调配和环境保护上的优势作用,确立保护性开发的基本原则。而在景区山水旅游品牌的营销上,则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政府主导加市场机制的运作模式在云台山发展初期,既提高了云台山水的知名度,也使景区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而在旅游业发展成熟期,应该实行以市场主导、政府调控为特征的市场主导型发展战略模式,这种转变是体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也是适应新的发展形势,进一步发挥和加大宏观调控作用的客观要求②。同时,旅游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随着市场机制的逐步完善,政府主导的发展模式也需要向有限政府主导模式转变。对于云台山景区而言,在可持续发展阶段,云台山也进入成熟期,也需要由政府主导模式向市场化模式转变,12月,云台山景区以焦作云台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和青龙峡旅游服务有限公司为主体,整合神农山索道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青天河游船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和云台山国际旅行社为子公司,组建成立焦作云台山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营范围涵盖了“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六大要素。云台山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说明了云台山景区的发展充分发挥以企业为市场主体的运作模式,云台山景区在规范的公司运作模式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公司规范化运营。这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体性作用,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将提升景区的旅游形象和核心竞争力。

2.4.3 技术标准

,云台山人选世界地质公园。因此,在新的发展阶段就要求云台山景区的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不断加以提升。为了降低游客和车辆尾气排放对景区环境和植被地貌的破坏,,景区建成了一个集主体山门、售验票房、游客中心、购物中心及大型绿色生态停车场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区,并投入使用150辆尾气排放达到欧Ⅲ国际标准的豪华绿色观光巴士,建立了环保高效的内部交通网络,积极规划和实施了环境监测等数字工程系统,实时监控生态环境变化。针对景区的环境保护,10月重新编制完成了《云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根据规划,景区保护规划将景区分为三级保护区,并确定了每一级的保护标准。一级保护区:即游客对云台山产生景观特征总体印象的主要游览区域,严禁建设与风景无关的设施,自然资源必须保持其原有风貌,人文资源设置必要的保护设施和进行必要的维修,严格控制游客量等;二级保护区:在保护区内,可以安排少量的旅宿设施,但必须限制与风景游赏无关的建设,限制机动交通工:具进入,严禁开采山石,并控制游客量;三级保护区:要有序控制各项建设与设施,并应与风景环境相协调,严禁对景区造成污染的各种生产和活动。除此之外,云台山景区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学习吸收世界先进经验,将云台山的资源保护工作与国际接轨,这些措施都为景区的可持续发展确定了新的技术标准。

2.4.4 社区参与

旅游风景区保洁制度 篇5

保洁员工拾金不昧 景区文明之花常开 狼山景区保洁员工王志英拾金不昧,这是景区在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迎查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又一文明新风典型。

8月15日下午13点半左右,狼山景区保洁人员王志英顶着酷热,在自己的责任区域进行保洁。突然,她发现离自己不远的石凳上有一只粉红色的女式皮包。王志英心想肯定是哪位游客粗心把皮包拉在了这里,于是她边在石凳周边清扫,边等丢包游客前来寻找。足足半个小时过去了,却迟迟不见失主。考虑到丢包游客一定很着急,于是王志英将皮包交给了景区执法队员,希望帮忙尽快找到失主。为方便寻找失主,景区执法人员立即打开皮包,发现包内有2011年南通大学录取通知书一份、身份证件三张、手机一部及现金六百余元。经查,失主名叫徐娟。根据手机内存储的电话号码,景区执法人员终于和失主徐娟取得了联系。十几分钟后,失主赶到了管理科办公室。经清点,包内物品无误。徐娟一家人一边自责粗心大意,保管财物不当;一边对保洁员工王志英和景区执法队员表示感谢,感慨在狼山景区遇上了一群好心人!

麦积山风景区旅游营销策略研究 篇6

麦积山风景区是甘肃省非常著名国家“5A级”景区, 景区规划总面积达到了215平方公里, 其风景点多达180余个之多, 其中仙人崖、麦积山、街亭温泉是其最为著名的两大景点, 特别是石窟文化保存完好。景区内有非常丰富的动植物, 其有着独特的气候和地质地貌, 这使得景区不仅呈现出秀丽的风光, 同时人文景观星罗棋布, 既有着非常深厚的人文内涵, 更是为游客带来了非常独特的南秀北雄风光。但如何发挥麦积山风景区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打开旅游市场, 赢得更多的客源成为了研究重点。本文结合麦积山风景区的实际情况, 对麦积山风景区旅游营销提出如下几点策略。

一、大力整合旅游资源

1.旅游景区、景观、景色、景点资源整合

(1) 在麦积山风景区现有的旅游景区基础上, 对景区资源进行整合, 进一步优化旅游景区。

(2) 对目前市场游客群体进行分析, 打造不同的主题旅游景点, 并将其作为重点推广项目。

2.旅游文化资源整合

(1) 将景点与景区纳入到甘肃省发展的相关计划中。在甘肃省“十三五”整体发展规划中, 将麦积山风景区纳入其中;在甘肃省“国家园林城市”建设中, 将麦积山风景区作为实现宏伟目标的重点建设项目。

(2) 发掘少数民族文化特色, 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天水市麦积区分布着32个少数民族, 其中以回族最多, 其他还包括维吾尔族、满族等。少数民族本身有着非常丰富的民俗活动。麦积山风景区可将回族民族文化特色旅游产品作为重点挖掘对象, 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现别开生面的旅游文化, 只有民族的, 才是世界的。回族有三大节日:开斋节 (大尔迪) 、宰牲节 (小尔迪) 、圣纪节, 同时其婚丧习俗也颇有特色。麦积山风景区可对回族独特的文化元素进行整合, 以更加丰富的形式进行展现, 对回族人们的日常生活画面进行还原。

3.旅游客源地及旅游形象资源整合

麦积山风景区的交通便利, 这使得麦积山风景区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 为此, 可加大本地游客与过境游客的促销力度, 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的内涵, 以此来吸引更多的游客。

二、深度开发特色产品

1.健身养生产品

麦积山风景区与市区距离较近, 加之在经过长期的建设, 其交通非常便利, 景区中茂盛的植物, 使得景区有着较高的负氧离子, 并因此获得当地人“天然氧吧”的称号, 可以说是健身养生的好去处。麦积山风景区应充分利用这项优点, 对健身养身产品进行开发, 例如:建设网球场、露天游泳场、高尔夫球场等, 还可对中医保健按摩, 以及森林浴游步道等特色产品进行开发, 同时对广大游客和市民推出以健身养生为主要目的的套票, 这不仅能够吸引更多周边的游客, 同时也能够吸引更多本地游客[1]。

2.举办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

在景区内积极开展各项主题活动, 拉动景区消费内需, 弥补景区旺季与淡季游客源落差问题, 同时还可提升景区的趣味性和知名度。麦积山风景区可结合不同季节的特点, 邀请专业的旅游策划机构, 结合国内热点事件, 策划一系列的主题活动。例如:高空走钢丝等精彩刺激的活动。

3.开发夜间旅游市场

麦积山风景区属于大陆半湿润季风气候, 夏无酷暑, 冬无严寒, 四季气候温和, 市民经常进行各种“夜间活动”, 但麦积区的市民夜生活相对来说较为贫乏, 多为宵夜或者酒吧等为主。麦积山风景区可充分发挥其优势, 在节假日推出精彩丰富的夜间旅游活动, 例如:露天音乐台、实景演出、啤酒音乐节等, 让市民能够在白天享受天然氧吧带来的轻松惬意, 夜间又可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

三、麦积山风景区旅游促销策略

1.热点事件促销策略

在麦积山风景区宣传中, 新闻媒体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媒介, 加之, 新闻媒体往往具有较高的公正性、权威性和广泛传播性, 若能够合理运用, 不仅无需支付高昂的旅游宣传费用, 同时还能够达到较好的旅游产品宣传效果。麦积山风景区可充分运用新闻媒体热衷于追逐新闻的特点, 制造一些热点事件, 并通过媒体扩大宣传, 使旅游服务和产品的美誉度和知名度都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在旅游行业中塑造良好的形象。

2.异业联盟促销策略

异业联盟主要是指, 其他行业与旅游企业以活动或者产品的形式合作, 以此来扩大或者创造市场, 达到双赢的效果[2]。旅游企业通过与其他企业建立联盟的关系, 这不仅能够提高两者之间的影响力, 同时还可有效降低经营成本, 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惠的价格, 从而达到多方共赢的效果。例如:麦积山风景区可与地方商场达成异业联盟, 并通过消费积分赠送旅游服务或者产品等, 这样一来, 可达到实现商场、景区, 以及消费者共赢的效果。同时, 麦积山风景区还可与具有影响力的旅游活动策划公司或者演出公司达成异业联盟合作关系, 由麦积山风景区提供管理和场地, 由合作方提供活动方式和内容。

四、结论

总而言之, 麦积山风景区在进行旅游营销中, 应把握机遇, 充分发挥各方面优势, 将麦积山风景区引向世界, 扩大其知名度, 推动麦积山风景区旅游事业能够更加蓬勃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玉, 魏莉.基于节事旅游的旅游营销策略研究——以武汉东湖风景区为例[J].商场现代化, 2010, (27) :94~95.

上一篇:学校团支部书记培训心得体会下一篇:纠风工作实施情况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