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旅游

2024-08-28

景区旅游(精选12篇)

景区旅游 篇1

1 前言

“智慧旅游”是一个全新的命题,是将物联网、云计算、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应用到旅游体验、产业发展、行政管理等方面,高度系统化整合和深度开发旅游物理资源和信息资源,用于服务公众、企业、政府等全新的旅游形态。智慧旅游,就是利用移动云计算、互联网等新技术,以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为载体,主动感知旅游相关信息,并及时安排和调整旅游计划。简单来说,就是游客与网络实时互动。

建设和发展智慧旅游,最终将体现在旅游管理、旅游服务和旅游营销三个方面。首先,对于游客来说,智慧旅游系统可以允许其足不出户,全方位地获取旅游信息,完成在线订票服务,并通过二维码进行交易;在旅行期间,游客可通过随身携带的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获取服务信息;旅行结束,可通过系统对过程进行评价,分享旅游体验,对旅游企业的服务产生影响。其次,对于旅游企业,旅游系统提供了展示企业形象,旅游市场营销的智慧,以及为客户提供实时的产品预订和销售的最佳平台,是游客和企业沟通的窗口,降低了营销成本,提高了游客满意度。最后,对于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智慧旅游导航系统、诚信监控系统、游客安全保障系统和其他子系统,全面掌握游客需要和意见建议,了解交通状况、景区容量等数据,为政府旅游公共服务的提供和管理职能的发挥创造了有利条件。

2 花果山景区智慧旅游的建设策略

2.1 推动智慧旅游平台建设

目前,国内已有不少城市进行智慧景区的建设,如四川的九寨沟景区已成功运行。我们可以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进行连云港市智慧景区的建设。我们主要通过手机APP软件以及门户网站来实现,游客可以在手机上下载安装“智慧连云港”的软件,通过线上完成门票预订、路线查询、天气查询等操作,同时可以获知景区当天的客流量、相关景点的介绍等服务,也可以访问门户网站来完成相关服务。同时,工作人员也可以通过该软件来进行数据统计,对景区进行实时监测,实现智慧化旅游管理。建设“智慧景区”发展智慧旅游,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实现旅游服务的智慧化。景区的旅游服务智慧化主要体现在导航自动化、导游智慧化和餐饮智慧化三个方面。第一,导航自动化。设置数字地图系统,根据游客所在地点,提供多种游览路线及最合适最便捷的路线供游客自主选择。第二,导游智慧化。设置旅游信息系统和实时信息系统,实时公布景区人流量及天气情况;设置自助导游讲解系统,根据游客所在景点,自动为游客讲解,同时游客可根据需要选择讲解语言;给景区内的动植物生成二维码名片,游客可通过扫描二维码来了解动物、植物的品种、习性等。第三,餐饮智慧化。设置旅游服务感知推送系统,利用互联网技术在购物点设置该系统,游客进入感知范围,即向游客自动推介商品;通过设置GPS导航系统,自动告知游客附近所设置的卫生间位置以及最近的就餐地点。

(2)实现旅游管理的智慧化。游客可在手机上预订门票,线上支付,支付成功后,系统自动生成二维码,在各景区内设置售检票系统,对售检票实行自动化、电子化,游客可在景区门口扫描二维码进入景区;设置旅游管理系统,用于实时统计车流、人流数据,便于管理者了解情况;设置数据分析系统,通过收集消费数据、客流量及车流量等相关数据,便于进行景区综合数据分析和旅游交易信息分析;设置监测预警系统,对山上可发生的火灾等灾害进行实时监控;设置评价系统,便于游客对景区服务质量的评价和景区对游客的信用评价根据游客提出的建议意见进行服务质量改善。

(3)实现旅游产品购买的智慧化。游客可通过手机在线支付购买景区的旅游纪念品,并生成支付码,在景区门口设置专门的取货点,由景区工作人员提前进行包装,当游客游览结束,可在出口处凭支付码取货;游客也可以在景区的纪念品专卖处购买纪念品,可以通过手机进行支付;系统还可以根据游客的需求,如送人或者是自己留念,进行礼品推荐,帮助游客选择他们需要的产品。

(4)实现旅游营销的智慧化。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系统对景区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研究客源市场对旅游产品的消费倾向,设计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旅游产品,并根据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进行针对性的营销推广;利用多媒体、3D动画技术设计景区广告进行宣传推广,让游客更深入地了解景区,吸引他们前来。

2.2 加强行业监管系统建设

政府管理部门通过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及时准确地把握游客的旅游活动信息和旅游企业的经营信息,实现旅游行业监管从传统的被动处理、事后管理向过程管理和实时管理转变,实现旅游管理的现代管理方式的转变。政府对行业进行监管,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2.2.1 完善旅游数据监测系统建设

旅游数据统计工作是旅游行业的一项重要工作。传统的数据统计方式工作量大、耗时久,数据不能够及时的公布,工作人员无法对后续工作进行预测。智慧旅游将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实时数据统计,分析预测客流量、车流量,工作人员可及时安排后续工作,有效提高行业管理效率,提升游客满意度。

2.2.2 加强诚信监控系统管理

诚信监控系统能将旅游企业资质查询、经营过程监控、从业人员档案、投诉处理意见、考核评价档案等多种信息进行数字化管理,帮助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时发现旅游企业经营服务中出现的问题,有效地推动政策规范的实施和完善,实现对旅游行业的有效监管,保证旅游行业正常、有序、健康发展。系统有助于企业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促进旅游企业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同时可以为游客出行提供权威的服务参考,为政府、企业和游客之间良性沟通提供一个有效的平台。

2.2.3 促进旅游安全保障系统建设

建设连云港市的旅游安全保障系统,就是要形成旅游安全预警系统和旅游紧急救援系统,实现防治结合。游客安全保障是旅游目的地需要承担的基本责任,意外事故的发生将会影响旅游目的地的自身品牌价值。意外事故发生难以避免,对已发生的意外事故的反应速度、解决能力和损失挽回都需要一套全程覆盖的信息保障系统,能够切实保障游客旅途安全。

参考文献

[1]吉嫱.常熟市智慧旅游发展模式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

[2]何翔.我国旅游产业电子商务发展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3]唐晨铭,李少游.基于智慧旅游的智慧景区打造研究——以柳州白莲洞遗址公园为例[J].桂林,2014(5).

[4]郑颖尔,等.智慧颐和园建设与智慧景区模式研究[J],智慧观察,2014(9).

[5]颜敏.基于物联网的南京智慧景区建设研究[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

景区旅游 篇2

目前青云谱区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如何发展八大山人梅湖景区,提升景区的后发优势,不一定非要走传统工业发展道路,我认为应在“文化旅游经济”方面下功夫。美国著名的旅游专家托马斯〃戴维森曾提出,旅游是关系到国民教育、社会进步、生态价值的社会经济综合体系。近年来我区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迅猛。虽然我区没有秦砖汉瓦,也没有九寨沟、西双版纳那样的大自然馈赠,但从我区的历史传统、生态环境与文化底蕴来看,以“文化经济”的视野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发展作为“无烟工业”的旅游业,既可以拉动第三产业,又可彰显文化特色,文化旅游业将会成为青云谱区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我认为要发展“文化经济”需做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推广景区品牌。推广景区品牌实质上是弘扬一个景区的文化精神,八大山人梅湖景区弘扬的就是一种文化艺术和廉政文化精神,八大山人被郑板桥誉为“名满天下”的一代画圣,呼唤着海内外无数的文人骚客;“梅福故居”“梅汝璈故居”呼唤的就是营建一个全世界廉政文化的教育基地。例如可举办生态旅游文化节,突出“弘扬廉政文化、打造旅游品牌”的主题,举办文艺演出、风筝大赛、文化表演、佛事庙会、摄影展览等大型活动,吸引游客,知名学者、艺术名人齐聚共赏美景,用他们的笔墨和镜头鲜活地反映优美的生态、淳朴的民风,这样全方位的宣传和推介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浓厚的文化底蕴,进一步扩大生态旅游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推进了文化、经济和旅游三者的有机融合,提高了旅游的档次和水平。着力发展诗词文化、竹艺文化、根雕文化、宗教文化等特色文化品牌,要打好景区的生态农业牌,开发出一系列优质生态的旅游产品。

二、美化景区建设。有文化品位的景区应该是“形神兼备”的景区,关键是要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绿化景观。景区应保护生态农业的绿色环境,着力打造以八大山人为核心,以传统文化为主轴,以梅湖生态美景为纽带的江南都市历史文化生态景区,这些都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和“休闲之城”必需的重要城市景观。

三、打造景区文化节庆。景区文化的特色往往在其文化节庆活动中可以相得益彰,国内不乏成功的范例。如大连的“服装节”,哈尔滨的“冰雪节”,山东潍坊的“风筝节”等等。八大山人梅湖景区作为文化艺术和廉政文化的中心,应精心打造一个让游客与市民都产生“认同感”、“归属感”的“世界文化艺术节”或“世界廉政文化节”,将文化旅游融入景区建设,以文化节庆进行文化营销,从而拉动酒店业、建筑业、休闲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四、挖掘景区传奇故事。江南都市历史文化生态景区必须拥有丰富多彩的故事,这是最能吸引游客前来考察观光的动力。韩国的“大长今”,江浙的“白蛇传”,不知吸引了多少游客好奇的目光。其实,青云谱的先民们当年辛勤耕作、艰苦创业的历程,不知蕴藏了多少可歌可泣的精彩故事,我区历史名人中国艺术史上划时代的画家八大山人、中国雕塑艺术家程允贤、新中国的缔造者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之一陈云、诤言直谏的西汉南昌县尉梅福和电影《东京审判》中国大法官原型梅汝璈等……又有多少饶有趣味的传奇素材,文人作家们大可以驰骋艺术想象力,创造出引人入胜的景区传奇故事来。

五、创造景区文艺精品。发掘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景区”离不开文艺精品。景区除了硬件建设以外还应该加强对软件建设的挖掘,大量的引进和发掘高品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南丰傩舞”、“赣剧”、“地方特色小品”等带有地方特色的文艺节目。同时我们也要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参与文艺创作。因此八大山人梅湖景区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吸引更多人才参与到“文化景区”的建设中来。

六、文化旅游发展思路。景区旅游开发必须规划先行。要立足于八大山人梅湖景区旅游资源的实际,树立大旅游、大市场的观念,制定出可行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突出重点,抓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交通、通信、接待等基础设施条件。在招商引资方面,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制定招商引资发展旅游的优惠政策,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吸引更

多的资金投入景区旅游开发建设,从而真正做到谁投资、谁受益。聘请有资质的设计部门从规划到项目建议书到设计报告等,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把项目前期工作做好。将自然景观进行包装,使其更富有灵气和诱惑力,满足游客求新、求异,追求享受独特民风民情的心理,实现游中有景、有物、有得。另外要在宣传上下功夫,通过各种媒介把文化与旅游资源结合起来面向国内外宣传,增加景区旅游资源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到青云谱来,到八大山人梅湖景区来,促进景区旅游产业发展。

旅游景区资金管理 篇3

【关键词】旅游景区;资金管理;筹资;营业收入

一、营业收入管理

营业收入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而取得的货币收入。对于旅游景区来说,它的主要营业收入来源于门票收入和提供各种服务(如导游服务、观光巴士服务等)所带来的收入。营业收入是企业生产成果的货币表现。及时取得营业收入是补偿耗费、持续经营的基本前提;是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利用效果的重要环节;是及时实现利润、分配利润的必要条件。(1)营业收人的日常管理。一是合理定价,通过合理定价,能够保证企业在提供一定的商品和服务之后,取得合理的营业收入。二是做好营业收入的标准控制。做好营业收入的标准控制,包括做好营业收入预测、决策和预算。三是做好营业收入的日常控制。营业收入的日常控制是指以营业收入为对象,对营业收入的发生、计算、取得、汇总等一系列过程进行管理控制的活动。控制的基本点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保证营业收入发生的合法性,即所有的收入都必须有合法的手续、依据和凭证及合法的管理程序和规定;二是保证营业收入的完整性,即发生的所有各方面的收入都应一分不漏地收回;三是保证营业收入的及时性,即所发生的营业收入应尽快入库。(2)价格管理。价值包括已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即转移价值)、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剩余劳动创造的价值三个部分,用货币形式分别表现为物资耗费支出(即折旧费和材料费)、劳动报酬支出(即工资)、税金和利润。所以,产品的价格具体表现为成本费用、税金和利润。

二、利润管理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全部收入扣除全部支出后的余额(若为负数则为亏损),它是企业的经营成果,是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其性质是企业净资产的增值。企业的利润包括三部分:销售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销售利润又叫营业利润,是企业的销售收入扣除销售成本、销售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后剩余的部分;投资净收益是企业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扣除投资损失后的余额;营业外收支净额是营业外收入扣除营业外支出后的数额。目前,对于大多旅游景区企业来说,利润大部分来源于销售利润。

1.目标利润管理

(1)量本利分析方法。就是利用商品销售额与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之间的变动规律对目标利润进行预测的方法。具体做法:首先应在充分的市场预测的基础上。科学预测商品销售量(销售额);其次进行边际利润率、固定成本、变动成本的预测分析;最后进行测算。

(2)上加法。上加法就是企业根据自我发展和自我积累、改善集体福利、增加投资分红等需要,匡算企业税后利润,倒算利润总额。

(3)因素综合预测法。就是按利润的组成内容及影响因素分别进行测算,再综合得到目标利润。这种方法的基本思路为:在基期利润水平的基础上,考虑计划期商品数量、价格、结构的变动以及成本费用、税金、营业外收支等因素对利润的影响程度,从而求得目标利润。

(4)利润增长比率法。针对稳定发展的企业,根据上年度达到的利润水平和过去若干年(通常为近两年)利润增长率的变动趋势和幅度,结合预测期可能发生的变动情况确定预计利润增长率,求得目标利润。

(5)财务比率法。根据利润同有关部门财务指标的比例关系,通过取得相关财务比率来预测未来某一时期的利润。其中常见的比率有: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资金利润率等。

2.利润分配。利润分配是企业按照国家财经法规和企业章程,对所实现的净利润在企业与投资者之间、利润分配各项目之间和投资者之间进行分配的行为,主要是确定企业的净利润如何在分发给投资者和用于再投资这两方面进行分配。(1)利润分配的原则:依法分配原则、兼顾各方利益原则、分配与积累并重原则、投资与收益对等原则、盈亏自负原则。(2)利润分配的顺序。我国参照国际惯例,按交税一提留一分红的基本顺序规范了利润分配程序,并通过法律形式加以确定。按照《公司法》规定,企业当年实现的利潤总额t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作相应调整,依法交纳所得税,税后利润再按规定的顺序分配。一是依法缴纳所得税。二是支付被没收的财务损失、各项税收的滞纳金和罚款。三是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指超过用所得税前的利润弥补亏损的法定期限后,仍未补足的亏损)。四是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法定盈余公积金按税后利润扣除前两项后的10%提取,盈余公积金已达注册资金的50%时可不再提取。五是提取法定公益金。法定公益金按当年净利润的5%提取,主要用于职工住宅等集体福利设施支出。六是提取任意公积金。股份公司的任意公积金按照公司章程或股东会议决议提取和使用,其目的是为了控制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的水平及调整各年利润分配的波动,通过这种方法对投资者分利加以限制和调节。七是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或股利。净利润扣除上述项目后,再加上以前年度的未分配利润,即可供普通股分配的利润,若企业当年无利润不得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参 考 文 献

景区旅游 篇4

1 山地旅游研究现状

从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来看,山地有主要体现在:1)山地旅游的基础研究,如相关概念的界定以及构建山地旅游研究框架体系[2,3];2)发展山地旅游对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影响,国外特别注重研究社区参与山地旅游的程度、社区对发展山地旅游的态度与感知[4,5];3)山地旅游资源特征、规划及其管理[6];4)山地旅游市场的开发以及山地旅游者消费行为[7];5)山地旅游地的生命周期演化以及山地旅游发展模式的演变[8];6)山地旅游地环境的评价[9]。

从研究成果看,有关山地旅游的目前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远远不能满足山地旅游快速发展的需求,特别是针对山地旅游安全的研究更是远远落后于现实山地旅游发展的需要,对该类主题的研究就显得尤为迫切。本文以四川山地旅游为例,通过实证研究调查山地景区的旅游者和从业人员对旅游安全的感知与态度,以期对山地旅游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调查旅游者和山地景区从业人员对四川山地景区旅游安全的认知。调查游客的问卷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内容采用李克特的五级量表设计而成,1=“非常安全/好”5=“完全不安全/好”,调查旅游者对传统旅游安全和其他方面的认知,第二部分调查山地旅游安全问题的来源或存在的隐患;第三部分是关于游客的个人社会人口统计特征信息。对景区从业人员的调查主要设计了单选题和开放性问题供其选择。

调查时间从2010年2月开始,到2010年9月结束。由于四川省山地景区众多,因此本次调查地点通过抽样方法确定,主要集中在景区、在机场向散客旅游者发放以及通过导游向团队旅游者发放,共发放400份问卷,收回478份,有效问卷465份,有效率为93%。

3 调查结果分析

3.1 被调查者人口统计特征

被调查的旅游者中,50.7%的游客为女性,并以中青年为主,年轻人所占比例为74%;67%以上被调查者具有大专和本科学历,文化水平较高;家庭月收入4000元以上居多,所占比例达41.9%,21.7%的游客家庭月收入在3001-4000元之间,说明大多数游客收入比较高;家庭结构以已婚为主,占51.2%。

被调查的景区旅游从业人员中,男性占总数的52%、女性为48%,景区从业人员队伍年轻化,21-40岁占总数的58%。被调查者受教育程度相对比较低,本科及研究生学历的占总的20%,高中学历者占36%、大专占37%。结果显示,2份问卷的样本选择都具有代表性

3.2 旅游者对山地旅游安全的认知

3.2.1 旅游者的旅游安全关注度与安全意识状况

被调查者中有80%的游客“非常喜欢”或“喜欢”山地旅游,对山地旅游安全问题较为关注,有70%的旅游者表示“非常关注”或“关注”,表明旅游者对山地旅游安全的心理需求程度还是比较高,其对旅游安全关注度与旅游偏好成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499(Sig.=0.01)。但当问及来四川山地旅游之前,是否查询四川山地景区的安全问题,其均值为2.83,表明游客对此问题认知并不强烈,总体上处于中立态度即不怎么查选相关信息。有一半的人没想过或不查询相关信息(见图1),表明旅游者对山地旅游安全意识比较淡薄。旅游者关注旅游安全的程度与安全意识成正相关,其系数为0.488(Sig.=0.01)。

3.2.2 旅游者对“旅游六要素”的安全认知

按照传统的“旅游六要素”将其分为旅游饮食安全、住宿安全、旅行安全、游览安全、旅游购物安全和旅游娱乐安全6个方面[8]。综合国内外旅游安全事故,将旅游安全的表现形态主要表现在自然灾害、火灾、交通事故、疾病(包括中毒)、犯罪和其他意外事故。各种表现形态很难严格分清界限,有时候在旅游活动的各环节交替或同时出现。从表1的统计结果来看,旅游者对四川山地景区的旅游六要素的认知不容乐观,“不确定”和不太安全“所占比例之和只有交通安全和娱乐安全在50%以下。虽然旅游者的感知具有不确定性,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但从侧面反应了四川山地景区旅游安全存在的问题。

从被调查者的反应来看,有29%的旅游者认为四川山地景区饮食安全在于“食物不卫生”,26%的人认为“饮食环境不卫生”。在住宿方面,“安全”占42%,“不太安全”占42%,较大一部人认为“不知道”,旅游者最为担心的是人身伤害,其次是卫生条件。山地景区的交通方面,分别有39%的被调查者认为四川山地旅游的交通“安全”和35%“不太安全”。有一半的人认为山地景区的交通安全问题在于“拥挤”,15%的人认为“购不到票或等很久”。四川山地资源条件较好和知名度较高的景区都是高山和极高山,到景区内参加一般都要乘坐观光车和缆车,为此排队和拥挤的现象很多,长时间的等候可能引起游客之间的矛盾,从而引发其他问题。其他方面的安全认知也有类似的结果。对山地景区游览安全的认知,22%的被调查者认为不安全因素来自于“导游欺骗”,29%则认为不安全因素在于“游人太拥挤”。在购物方面,旅游者对四川山地景区购物安全最关注的是“物品与价格不相符”,占25%;其次是“产品假冒伪劣”和“导游诱导”,分别占24%和23%。对于娱乐安全的认知,34%的被调查者认为四川山地景区娱乐安全隐患最主要在于“人身财产伤害”,而31%认为娱乐安全隐患在于其他方面。四川山地景区所占比例较大,旅游开发所处阶段参差不齐,成熟的景区治安环境较好,而未成熟景区或有少数民族聚集的景区,由于游客稀少,当地治安环境相对薄弱,容易发生游客的人身财产受到伤害的事故。

3.2.3 旅游者对其他方面的认知

(1)旅游者到山地旅游景区旅游是否购买保险以及对警示牌的态度: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有67%的游客到山地旅游时选择购买保险,这一类游客重视旅途中自身的安全;21%的游客经常购买保险,9%的游客偶尔购买,仅3%的游客从来不购买保险。购买保险的总数比例占97%,表明游客关注自身在旅途中的安全,安全意识高,并且愿意购买保险。调查结果显示,所有的游客会遵守警示牌的警示,不会随意而视而不见。

(2)对景区未标明区域的态度以及旅游中遇到自然灾害的态度:对于山地旅游路线图未标明的的区域,24%的游客选择很好奇并试着探险;67%的游客选择好奇但不会行动;9%赶紧往回走,生怕迷路。从这一统计数据看来,共76%的游客不会参观游览景区未标明的区域,有24%的游客会进行探险,而这一部分游客则是容易发生安全事件的群体。假设在山地旅游时如遇风雪、浓雾、暴雨、强风等恶劣天气,50%的游客会停止行进,躲避在山崖下或山洞里,待气候好转时再走;44%的游客会加快速度原路返回;6%的游客会继续行进,沿着沟谷、河溪逆行而上,以免迷失方向,最终到达山顶。这说明游客在应对恶劣天气时均会采取个人认为最有利于自身安全的措施。根据相关应对恶劣天气的知识,原路返回是最危险的行为,而有44%的游客选择加快速度原路返回。

(3)旅游安全知识获取渠道以及是否知道旅游专用求救电话:统计结果显示,游客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旅游安全知识。从导游或景区工作人员、网络、电视广播获取安全知识最高,达21%;其次是亲身体验,20%;上学时的安全教育10%;书报杂志7%。这说明游客相信导游或景区工作人员的安全知识传播,而网络、自身经验和电视广播也是获取安全知识的主要途径。有71%的游客知道旅游专用求救电话112,而有29%的游客不知道。这说明,旅游求救电话还不像110、119报警电话那样深入人心。求救电话还应该加强宣传。

3.3 旅游从业人员安全认知

旅游从业人员安全认知包括旅游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培育与安全管理两方面,旅游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培训和安全管理认知是旅游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

3.3.1 景区从业人员参与岗培情况

在上岗之前,是否进行了岗位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岗位职责、工作空间、时间范围、安全技能等。不同的工种有不同的岗位培训内容,38%的从业者表示没有接受相关的培训,62%的从业者接受了相关培训。这说明景区在员工上岗之前的培训有待加强。

3.3.2 参加旅游安全讲座和救援技能培训的次数

调查结果显示,31%(124人)的从业者从来没有参加,同时29%(116人)的景区从业者参加了4次以上。这些从业人员大多来自旅游发展较成熟的山地景区,其他山地景区的调查结果令人担忧。每个景区对旅游从业者的安全培训工作不同,成熟的风景区在安全培训这一块的管理更加完善。对于参加安全事件救援的技能培训,或者是参加安全救援演习的次数,39%(156人)的景区从业者从来没有参加,参加过一次的较多,占36%(144人),4次以上的仅占13%(52人),这说明景区在安全救援技能培训方面还比较薄弱。总的说来,著名传统名山的救援演习、救援技能培训方面相对比较成熟。

3.3.3 发现游客在危险地段时和游客发生意外的态度

当发现游客在危险地段游览时,48%(192人)的旅游从业者会上前制止游客的游览活动,45%(180人)的从业者会口头提醒,两者相加达91%,这说明旅游从业者的安全意识较高。而有2%的从业者选择与我无关,这一点让人诧异。如果游客发生意外,67%的从业者会马上救援,26%的从业者会报告上级,7%的从业者找同事一起救援。从统计数据来看,景区旅游从业者的救援意识较强。从与被访者的交谈中得知,他们的选择是根据安全意外事件的紧迫程度或者严重程度决定的,若紧迫则马上救援,同事会一起参与救援,另外的同事则向上级报告。并且,在救援程序中,景区规定了救援的程序,若多人受伤,则先救援重伤者,若有老人和小孩,则先救援老人和小孩、妇女等。

4 结论与讨论

(1)四川山地旅游景区安全主要体现在火灾、交通事故、迷路、自然灾害。

根据问卷和访谈结果显示,火灾、交通事故、自然灾害、迷路、溺水、疾病是景区常见的安全事故,自然灾害包括泥石流、暴雨、暴风、大雪、树枝高空坠落、滑坡等。其中以火灾、交通事故、迷路、自然灾害是主要的安全事故。自然灾害属于不可抗力因素,旅游管理部门与相关单位或部门如气象、地质等通力合作,加强自然灾害的预防。各山地景区应规范景区的管理体制,重视商家导游人员的诚信建设、职业操守,加强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及时处理游客的投诉。针对游客的安全意识问题,旅游管理部门要加强游客的宣传教育、警告旅游危险,加强山地景区内的旅游巡视以减少旅游者的不安全旅游行为。与此同时,山地景区管理部门还应加强对旅游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设计良好的旅游线路并加强危险路段的防护;就旅游安全事故,既重视救援,也重视预防。山地景区可定期进行旅游安全事故的救援演练工作,以提升旅游安全救援能力。

(2)部分游客安全意识不高、旅游安全防范意识不够、安全知识有待拓展是四川山地旅游安全隐患的突出问题。大多数旅游者在前往山地旅游景区旅游时,安全意识较高,并保持一定的安全警惕,认识到山地旅游景区会存在自然灾害、人为灾害等安全问题。旅游者的安全知识有待拓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旅游安全知识获取渠道相对较窄,大多来自于在旅游过程中导游的提醒以及旅游景区从业人员的提醒,而平时积累的旅游安全知识相对较少。二是在旅游面对突发自然灾害时,处理措施还不是很妥当。

(3)景区从业人员对旅游安全的态度以及安全意识的培育忧喜参半。景区旅游从业者关注游客的游览安全,但不同景区对此关注度不同,处于旅游发展初期阶段的山地景区其结果不容乐观;不同间景区对旅游从业者的安全知识培训和救援培训存在差异,成熟景区培训机制相对成熟;景区对旅游安全从业人员的安全知识和安全保障技能培训比较全面。

(4)山地旅游景区保障机制以人防为主,制度防为辅;而对于高科技的运用比较少。

从与山地旅游景区的领导访谈,以及景区提供的安保体系来看,各个山地景区在安全保障(安全保障预警)机制突出体现了人防为主、以制度管人的思想。从景区安保工作人员到景区主管领导,以及对事故的后期处理等,处处体现了人防思想。而对高科技,如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搜救工具等的运用几乎没有。

参考文献

[1]程进,陆林丫,晋秀龙,黄剑锋.山地旅游研究进展与启示[J].自然资源学报,2010,25(1):162-175.

[2]Beedie P,Hudson S.Emergence of mountain-based adven-ture tourism[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3,30(3):625-643.

[3]Pomfret G.Mountaineering adventure tourists:A conceptualframework for research[J].Tourism Management,2006,27(1):113-123.

[4]Pignatti S.Impact of tourism on the mountain landscape ofcentral Italy[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1993,24:49-53.

[5]Nyaupane G P,Morais D B,Dowler L.The role of communi-ty involvement and number/type of visitors on tourism im-pacts:A controlled comparison of Annapurna,Nepal andNorthwest Yunnan,China[J].Tourism Management,2006,27(6):1373-1385.

[6]郭彩玲.我国山地旅游资源特征及可持续开发利用对策探讨[J].地域研究与开发006,25(3):56-59.

[7]保继刚,彭华.旅游地拓展开发研究:以丹霞山阳元石景区为例[J].地理科学,1995,15(1):63-70.

[8]陆林.山岳型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安徽黄山、九华山实证分析[J].地理科学,1997,17(1):63-69.

安平桥旅游景区旅游宣传标语 篇5

2、立体山水画,无言生态诗——安平桥景区!

3、千年历史长廊,一桥文化风情。

4、一桥千秋史,五里诗画卷。

5、游安平桥,走成功路。

6、安平桥,心灵的`生态家园。

7、安平桥,一个留住乡愁的地方!

8、中国石桥经典,安平文化地标。

9、品味古桥神韵,领略海丝风情。

10、寻梦安平桥,乐享好时光。

11、比画真实,比梦精彩——安平桥景区欢迎你!

12、一次爱的邂逅,一生美丽回忆——晋江·安平桥。

13、古韵悠悠海丝路,乡愁浓浓安平桥。

14、景秀安平,桥迎天下。

15、桥长天下无,风光我独有。

16、天下无桥长此桥——安平桥景区欢迎你!

17、梦起海丝路,情醉安平桥。

18、游安平古桥,品海丝文化。

19、每一步有精彩,安平桥等你来。

景区旅游 篇6

清冷的玉龙雪山顶上,终年云雾缭绕,即使是在最晴朗的天气,阳光也很难穿透云层,传说每年秋分是日月交合同辉同映的日子,只有在特别偶然的时刻,才能看到有一米长的阳光照在山顶,而被这道阳光照耀到的人就能拥有一世不变的爱情。也许,这一瞬间的奇迹很多人一生也无缘得见,但丽江古城的美却是真实可感的

麗江是一个适合消磨时光的地方,利用一段闲暇,带着自己的恋人来这里小住些时日,在小旅馆的露台上相拥着看雪山环抱,牵手漫步四方街享受夏日午后慵懒的阳光,时光在不经意间柔软而逝,所谓神仙眷侣的生活也不过如此。

西湖纠缠千年的爱恋

中国最凄美的爱情大都发生在杭州,这样一个本身就充满了诗意的城市由于西湖的存在成为了许多恋人心中难解的结。究竟是因为西湖的美景,惹出了世间男女的痴缠,还是因为人世风月,使得西湖历经千年依旧妩媚依然,答案的本身已经不重要,只有这片涟漪的湖水,沉默着见证了无数次爱的际遇。长桥的十八里相送,许白二人的断桥重逢,在悠远的传说中,隐藏着西湖美丽的全部秘密。

和自己心爱的人泛舟西湖,相信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你能体验到一份久违了的古典美感与真情。

峨眉山锁住爱情的铜锁

峨眉山的上榜理由,除了名动天下的四大奇观"云海、日出、佛光、圣灯"之外,更因为在峨眉金顶,有一处不为人所熟知,却新颖别致的"同心锁"栈道。

从雷坪洞前往金顶的缆车上行,约摸五分钟,再通过一个长长的台阶,便可以到达金顶。在登顶台阶的扶手边,最吸引人的莫过于栏杆上那密密麻麻的镌刻了无数情侣名字的同心锁,这构成了峨眉山另一到独特的风景线。

据说,只要将锁锁上之后,把钥匙决绝的掷入旁边的万丈深渊,便可“情定终身,永不分离”。有趣的是,许多同心锁原本没有钥匙眼,这表示一旦订情,就无退路。当然,这只是一种美好的心愿,一把小铜锁可绝对没有锁住一份因缘的能耐。可是,面对爱情,我们都有着美好的憧憬,峨眉山的同心锁,便能见证这一份深情与忠贞。

珠海情侣路上缘定今生

这个城市,四季都有盛开的鲜花,有清新的空气,有恬静的生活,还有一片属于情侣的海滨,你是否愿意让爱在这里绽放?一条海滨“情侣路”当然不足以勾勒珠海这座既古朴又稚拙,既温情又躁动的城市,但她完全可以作为这个浪漫城市的标记。

珠海的“情侣路”很长,车未入珠海市区,沿海的路就可以算是情侣路了。情人拍拖谈情的路,当然是越长越好。夜色朦胧,温馨细语,漫步在夜色下的情侣路上,听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诺言,夫复何求?

西藏爱情盛放在高原天空下

旅游景区委托管理初探 篇7

企业托管的概念起源于德国, 具体是指以契约形式, 在产权暂时不变的条件下, 在一定时期内将企业的经营权委托给另一法人或自然人经营。而景区托管在国内上尚处于起步时期, 并没有明确的定义, 根据现有案例和旅游景区的自身特点, 笔者认为:景区托管是指旅游景区所有者将景区的部分或全部经营管理权, 通过契约形式委托给其他法人经营, 这些受托方要有较强经营管理能力并能够承担相应景区经营风险。

二、景区托管的形式

景区托管依据托管内容的范围大小可分为全面托管和部分托管;根据托管合同的长短又可分为长期托管和短期托管。以上四种托管形式各有特点和所适用的范围, 若选择得当, 将会使托管在景区管理实践中发挥出良好的作用。

(一) 按托管内容的范围划分

第一, 全面托管。全面托管是指旅游景区的所有者将全部的经营管理权限委托给受托方, 而所有者以合作的角色参与管理并主要起协助和监督作用。这种托管形式适用于:总体处于不佳处境, 如经营不景气、管理较混乱、盈利能力较差, 但发展前景较好的景区;此外, 全面托管还适用于新开发的景区, 由于新景区的各项工作都是从零开始, 全面托管有利于其快速步入发展的正轨。

浮梁古城就是通过全面托管而获得成功的例子。浮梁古城始建于唐朝, 距离景德镇市区仅8km, 内有全国唯一的五品古县衙和堪称世界一绝的历史文化长廊等景点, 当地政府从1995年着手于此景区的开发管理, 但效果不佳, 长期处于经营亏损状态, 2002年门票收入不到10万元, 而这已经几乎是全部的旅游收入。基于此种境地, 浮梁县政府选择旅游景区全面托管的方法挽救该景区, 从2003年1月起, 某旅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进驻浮梁古城, 全面负责景区的经营管理工作。尽管有“非典”的影响, 门票收入仍然超过了60万元, 经营利润近30万元, 并评选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04年经营收入近200万元, 同时由于游客量的快速提升, 景区项目招商工作也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第二, 部分托管。部分托管是指将景区中某几个环节或部分经营项目委托给其他单位经营, 如人力资源管理、市场推广、开发改良景区内部分项目等。景区部分托管与景区业务外包的定义十分相似, 他们在本质上都是在非核心部分寻求专业帮助, 关于二者的区别国内外学者专家均未给出较为清晰的解释, 而在具体应用中也是将它们混为一谈。理论上虽然没有明确的界定, 但在实际应用中我们无法忽略它的存在, 对于一些整体经营状况良好, 但某些环节或项目存在问题的景区就可通过部分托管来改善经营效果。

(二) 按托管时间的长短划分

第一, 短期托管。短期托管是指合作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景区托管, 除了开展日常的工作外, 通常还要为受托方培训各类人才, 目的是在与受托方合作终止后, 景区可更好地独立经营。短期托管适用于:景区的发展已有一定的基础并希望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提升自身层次的景区;同时新景区在挑选管理公司时, 也可以将一年的期限作为初步试验期, 检验受托方各项能力。

第二, 长期托管。与短期托管相对应的就是长期托管, 这是指合作时间超过一年的托管, 适用于存在问题较多, 且托管双方合作默契的情况。但长期托管因为营运管理周期长, 不可确定因素过多, 致使托管工作承受较大风险。

2001年1月, 曲阜市人民政府与深圳华侨城集团签约, 由后者对三孔景区开展长期的全面托管, 但是双方却没有将这一令人瞩目的托管项目运营成功, 由于“水洗三孔”事件的发生和各项权利的纷争, 导致该项目于2001年5月份流产, 突发事件的产生, 让所有的前期准备化为泡影。

(三) 小结

现在国内景区最常用的托管形式是短期全面托管。将景区的经营权管理权全面地委托给一家公司, 这样有利于受托方全方位地开展工作, 有利于成本的节约和景区综合实力的提高;相反, 如果同时与多家受托方合作可能会引起矛盾甚至内耗。此外, 在时间的选择上最好以一年为期限, 若短于一年通常无法完成托管任务, 不易于显现托管工作的效果, 同时一年的时间也是检验委托公司工作能力的最佳时间, 如果效果较佳双方可以续约继续合作, 反之终止合同。

周村古商城2004年开始对外开放, 起初由政府成立的全资国有公司负责景区的运营管理。但由于体制、人才等多种原因, 景区经营一直没有起色。针对这一问题, 周村区政府与某旅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于2006年12月签订托管合同, 由该公司全面接管景区的经营管理工作。从2007年初, 受托方全面介入营销、品牌、人资、财务等各方工作, 当年就晋级4A级旅游景区, 此后的几年景区收入连年增长 (见图1) 。

三、景区托管存在的问题

(一) 关于景区托管主体的选择

很多景区在选择受托方时, 将选择范围局限在景区托管公司, 而现在国内的正规景区托管公司并不多, 且绝大多数在北京市, 这就使委托方在选择合作伙伴时倍感局限, 同时使一些具备旅游景区托管能力的法人无法施展才能。实际上, 根据景区托管的本质要求, 只要具备相应的物力、财力和风险承担能力, 拥有从事几项或全部景区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就可作为受托方。因此, 除托管公司外, 有实力的旅游规划公司、旅游咨询公司, 甚至是相关行业, 如酒店、旅行社均应列在受托方的范围之内。

(二) 关于景区托管客体的选择

景区托管的目的之一是使被托管景区摆脱传统的经营机制, 增强景区的活力和市场竞争力。所以并不只有经营效益低下、亏损严重的景区才有必要进行托管。运营较好的景区也可利用托管来进一步提高景区效益、培养高素质人才、培育自己的品牌。

(三) 关于景区托管方式的选择

提到托管, 最先想到的就是全部托管, 这就使许多景区的所有者因为不想放弃全部管理权而放弃了旅游景区托管这一管理方式, 这不仅僵化了景区托管的形式, 使景区托管陷于流产, 还会导致一些运营良好的景区因认识的不足选择了全部托管, 而造成人力、物力、时间的浪费。

(四) 景区托管的法律问题

景区托管以托管协议为据, 无疑应遵照《合同法》的规定, 但是《合同法》的原则规定并不能完全满足托管的实践做法。至于景区托管的具体规范, 国内尚未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 所以各级政府应针对景区托管的特征以及景区景点的特性, 制定专属的法规及政策。

四、景区托管问题解决措施

(一) 规范选择景区托管的主体和客体

关于委托方的规范选择具体是指要根据景区的实际情况做出正确分析, 要充分认识到委托方的优劣势已及面对的机会、危机和宏观环境, 只有将内外部条件进行充分且准确的分析, 才能在下一步的托管工作中做出正确的决策。

对于受托方的选择就要更加的谨慎, 通常我们要考虑受托方的以下条件:风险承担能力、营销渠道资源、人才队伍以及派出团队质量的情况。只有当受托方同时具备这些的条件时, 景区才可以选择其来进行托管工作。此外, 在受托方的选择上还存在一种误区, 就是片面的追求名气, 这势必会导致成本的增加。

(二) 合理选择托管形式

经过科学的分析后, 我们要根据景区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托管方式, 托管双方要跳出思维定势, 不同的景区、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市场都要求选择不同的管理方式, 因此要求在托管工作开展前期要投入大量的调研工作, 并对景区开展动态监管, 灵活地制定、变通方案。

(三) 强调国有资产的管理权或者保护权

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来看, 旅游景区托管与工业企业的托管并不一样。在对旅游景区的托管工作中会牵扯到多方利益, 由于景区大多是事业单位管理体制, 分别属于林业、文物、建设、园林、水利等多个部门管理, 在执行过程中要顾及到各方权利。在管理过程中, 文物等国有资产的管理权、保护权以及自然风景的保护权往往被忽略或者虚化了, 而这势必会使景区面临灭顶之灾, 这是任何经营方法和管理手段都无法弥补的。所以在景区的托管中, 不可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要将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放在第一位, 而对于这部分权利的保护只有通过法律形式进行约束才可能起到相应的效果。

(四) 建立完善景区托管合同

首先,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合理设计托管契约, 明确受托方的责权利, 给予受托方最佳的行为激励, 促进其更好的完成托管工作;同时明确委托方的主要权利和义务, 迫使其承担起监督者的责任。

其次, 降低景区托管经营风险。将景区的管理权和经营权托管给其他法人, 势必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为了更好的保护委托方的权益, 可建立风险抵御机制, 如效仿旅游饭店等企业的管理模式, 收取受托方一定的保证金, 并在合同中明确规定相关部分, 以此来制约和规范受托方的行为让其更好地为景区服务。

再次, 有效约束受托方的各项行为。委托景区经营权的委托方有权要求受托方定期公布景区经营状况, 年终请专业机构进行财务核算, 以确保景区财务状况的真实性和景区国有资产、文物、自然风景的保值增值。对经营达不到规定目标及有弄虚作假和违法乱纪行为的, 应按法定程序终止托管契约。

(五) 制定和完善景区托管法律法规

景区托管执行的全过程都应受到相应法律法规的约束, 但是其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 并没有积累足够的经验。因此, 景区托管除需要进一步探索、总结经验教训外, 还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法律法, 做到有法可依, 保护好托管双方及相关者的权利;同时用法律法规来规范景区托管行为, 堵塞各种漏洞, 避免文物、遗产等在托管的招牌下被蚕食, 保障景区托管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罗丽英.关于国有企业托管的几点思考[J].湖湘论坛, 1997 (3) .

[2]、傅明.国有企业托管及法律规制[J].上海国资, 2005 (5) .

旅游景区形象规划研究 篇8

1 旅游景区形象及规划含义来源

1.1 景区形象的定义

景区形象是指风景旅游区通过自身行为得到社会认可的景区文化的综合反映和外在表现:即景区的服务质量、人员素质、景观品位、环境设施、公共关系在社会上和旅游者心目中总的印象。对内, 以唤起职工主体精神的新觉醒——群体强者意识和强者心态的萌生与强化, 对文明行为的主动追求, 正确处理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关系, 从而让职工释放出最大之潜能, 同心同德, 为景区美好未来去奋斗。对外, 以确立良好的社会形象——鲜明的景区特色, 优质的旅游服务, 科学的管理模式, 可持续发展的人力及景观资源。

1.2 含义来源

规划是对未来事务的合理组织与安排。应该说, 旅游活动产生之初并无规划可言。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 旅游业发展日新月异。经过数十年的发展, 我国的旅游业发展已经从城市拓展到乡村, 旅游需要规划的思想开始为更多人所接受, 旅游规划编制工作在理论和实践上开始深入发展。

2 旅游景区形象设计要素

2.1 宣传口号

在品牌的传播过车中, 好的宣传口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句“爱在此, 乐在此”把香港的旅游形象宣传得淋漓尽致。宣传口号的提炼通常是围绕品牌主题进行, 同时宣传口号的押韵和上口与否相当重要。

2.2 听觉包装

品牌听觉包装的常用手法, 就是“让旅游插上歌声的翅膀”。如日本著名歌星演唱的《无锡旅情》, 让成群结队的日本人按歌索景来到无锡;像风靡一时的《太湖美》、《太阳岛上》、《请到天涯海角来》、《我想去桂林》等都是旅游歌曲的佳作, 而这些歌曲在客观上令其所涉及的景区获益匪浅, 可谓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歌曲的这些作用逐渐显露出其市场价值。

2.3 味觉包装

味觉包装主要是就旅游六要素中的“食”加以品牌化的包装, 使之具有旅游目的地所独有的特点。例如房山项目策划中设计的“圣字”系列旅游商品———圣水、圣茶、圣果、圣酒、圣米等;在德阳项目中的“红白豆腐”等都是将旅游食品味觉化、品牌化包装。品牌味觉化包装在特定环境下可以构成影响游客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

2.4 意觉包装

意觉包装是指对品牌和产品进行情境化、体验式的包装。通过营造一种环境, 设计一种场景, 完成一个过程等来实现, 强调互动参与性与融入性, 为旅游者建立一种个性化、值得记忆的联系使旅游产品与旅游者之间建立起更加密切的关系, 并充分互动活化起来实现一种精神层面的感情诉求和亲和。柳州--程阳八寨项目中, 项目开发、产品设计和游憩方式等方面秉承互动体验的原则, 将风情场景化使旅游者在参与中进行自己的、唯一的、值得回忆的感受, 达到身临其境, 感同身受的效果, 实现侗族风情立体化的全面客户体验。

3 旅游景区规划的设计要素

3.1 旅游资源

景区规划, 旅游资源是基础。就长远来言, 旅游业已成为最具发展潜力和最有活力的新型产业。在人类价值取向、消费意识等呈现多元化趋势、个性化消费颇受青睐的情况下, 旅游资源出现了多元化趋势, 海、陆、空无所不在。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业, 已成为激活地方社会经济的“催化剂”。甚至在某些时期被认为是“穷乡僻壤”的贫困农村, 如今借助其相对良好的生态资源, 通过开展“农家乐”等活动, 也使其成为城里人热衷的度假地, 比如临沂汤头温全度假村是以温泉资源为依托的旅游景区。

3.2 产业间的整合

产业间的整合, 不仅包括旅游业同与其直接相关的交通、通讯、商贸等服务业规划的整合, 而更强调提高旅游业与地方传统一、二产业的关联度。进行旅游规划, 必须充分体现产业间的整合, 同时满足游客、供给者、旅游地居民等多方利益, 更符合全面小康、和谐社会等战略目标。要有利于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和当地经济的发展。

3.3 社会效益

规划经营的目的是为了取得效益, 理所当然, 首先直接受益的当是经营者。当前, 我国的旅游景区规划已经从城市发展到乡村、从大都市推广到小乡镇, 越来越多的地区把旅游业作为拉动地区经济增长、增加居民收入的一个有效途径, 尤其是对于那些具有相对优势资源但社会经济发展滞后的地区来说, 经济目标仍然是其制定旅游规划、发展旅游业的首要目标。

3.4 调查与评估

旅游景区规划, 必须进行资源调查和评价等前期工作, 没有调查、评价, 就谈不上规划。旅游业是一个地域性很强的产业, 生态旅游业发展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气候、交通区位等自然地理条件以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需要区域社会经济系统的大力支撑。要认真调查地方经济结构、社会文化、生态环境, 深入研究地方旅游业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同时, 在规划的区域范围、促销市场等方面, 尊重资源的完整性, 深化区域合作, 合理配置、充分利用旅游资源。

4 旅游景区形象规划的程序及营销

4.1 规划程序

就我国现有的旅游规划机构来看, 不同的行业及专业背景使其旅游景区规划各有侧重。对于一些拥有一定的特色旅游资源, 但经济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的落后地区来说, 通过旅游景区规划、整合地方资源, 并开展“农家乐”、农业观光等旅游项目, 把旅游业与地方农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具体步骤如下:

4.1.1 设计阶段。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进行调查分析, 确立初步的景区形象。

4.1.2 运作阶段。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明确旅游景区形象的特别要素, 对个性化要素进行推广传播。

4.1.3 评价阶段。该阶段是建立在手机员工和社会公众反映意见的基础上的, 有两个主要评价指标, 即知名度和美誉度。

4.1.4 总结阶段。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景区组织的自我评价和公众评价进行比较分析, 总结经验, 吸取教训, 然后对现有的景区形象进行再设计。

4.1.5 再设计阶段。该阶段与初步设计阶段的主要区别是分析的基础有所不同, 再设计往往以修正为主、以完善为目标, 当然, 也不排除重新设计的可能。

4.1.6 运作调整阶段。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再设计的目标, 采取相应的调整策略, 确定景区的个性化要素。

4.2 营销策略

旅游景区市场营销策略是旅游市场营销中的核心问题, 一般包括以下部分:

4.2.1 旅游产品策略。确定景区旅游产品的特点、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及其策略、旅游新产品开发策略、旅游产品商标策略、旅游产品组合策略。

4.2.2 景区价格策略。价格是市场营销中最敏感的因素, 直接受市场供求变化的影响。旅游景区在指定其价格策略时, 要研究旅游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各种影响因子;研究旅游价格的定位目标和方法, 以最终确定其定价策略。

4.2.3 旅游渠道策略。渠道是指景区产品销售的中间经销机构。旅游景区在进行市场营销时还应研究旅游营销渠道的类型, 各级中间商的功能, 以及营销渠道的最佳选择。

4.2.4 旅游促销策略。景区产品的流通是通过产品信息的传递和旅游者向旅游目的地的流动来实现的, 因而旅游促销活动尤为重要。旅游促销策略包括广告宣传、人员推销、营销推广、公共关系、促销策略的组合和制定。

参考文献

[1]谢飞帆.旅游地形象研究在西方的崛起[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景区旅游 篇9

1 研究综述

1.1 对旅游偏好的研究

国内外学者对旅游偏好研究成果丰富。戈尔达与怀特研究了英国人的夏季度假区偏爱地和城市旅游偏爱地类型, 证实游客群体空间偏好与现实旅游客流现状完全吻合[4];Rushton G、Fowkes T等提出空间偏好是人们对突出明显的空间构造的偏好, 与空间规模、知名度、引人注目程度等因素有关[5,6];Goodrich J N、Huybers T等研究了不同类型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选择偏好差异以及相关的影响因子[7,8];吴必虎、郑群明研究发现了中国城市和农村居民旅游地显示偏好[9,10];杨平、张文磊等分别对各细分市场的旅游偏好进行了实证研究, 得出女性、中小城市居民的旅游偏好[11,12,13]。

1.2 对可达性的研究

对可达性的研究渊源久远, 可追溯到古典区位论, 现在研究范围与应用越来越广泛, 但至今仍没有对可达性定义的一致意见。普遍认为, 交通系统将可达性的基本含义与个体在空间中移动的能力联系起来[14]。可达性是克服空间阻隔的难易程度[15], 是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接近的发展机会数量[16], 甚至可以是指人的交通能力[17]。靳诚等基于路网结构对南京市和长江三角洲的旅游景点可达性格局进行了研究[18,19]。可达性反映了区域与其他有关地区相接触进行社会经济和技术交流的机会与潜力[14]。游客群体对区域旅游景区选择偏好属于行为地理学中的旅游者行为与空间偏好关系范畴[20]。故交通弱势群体对旅游景区的选择偏好, 是检验旅游可达布局的一个重要依据。

综上所述, 在旅游可达性研究中较少考虑到游客因素, 尚无对旅游景区选择偏好与可达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本文关注交通弱势群体旅游的可达性, 强调基于公共交通系统的特殊人群的交通能力与出游意愿之间的矛盾。以西市安秦岭旅游景区为例, 探究了交通弱势群体 (以大学生群体为例) 的旅游偏好与可达性之间的关系, 旨在为优化交通弱势群体的旅游可达性提供实证依据。

2 旅游交通弱势群体界定

旅游交通弱势群体是指不能自驾车旅游、没有公车出游, 甚至不能包车旅游, 只能依靠公共交通进行旅游的群体。此类群体具有以下特征:①典型特点是只能依靠公共交通进行旅游;②目前我国此类群体数目较大, 且其具有较强的出游意愿;③只有此类群体旅游的实现, 才能真正体现国民旅游的实质。基于对旅游交通弱势群体的界定, 应主要考虑公交网络这一特定的交通系统来反映研究区域与其他地区相接触的机会与潜力。故本文以交通弱势群体中的大学生群体为例, 对西安秦岭地区公交网络的旅游可达度进行实证研究。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为西安市行政辖区内的秦岭山地区, 东、西、南至西安市界, 北至环山旅游公路。西安市境内秦岭南北宽10—40km、东西长约200km, 西接宝鸡, 东连渭南, 南依陕南3市。西安秦岭地区位于秦岭山地北坡的中段, 为秦岭之中, 与其他区域交通连接相对便利, 但区域内交通相对较弱。西安秦岭地区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旅游景区类型多样, 数量众多, 具有优良级旅游资源的旅游景区共有41个。

3.2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3.2.1 交通弱势群体问卷设计与样本采集

选取交通弱势群体中的大学生群体为例, 2010年6月开始设计调查问卷, 经过课题组讨论分析, 于7月在西安市7所高校发放问卷500份, 回收问卷488份, 回收率97.6%, 有效问卷470份, 占回收问卷的96.3%。

本文主要关注的是大学生群体, 对西安秦岭地区41个旅游景区的实际出游情况 (现实偏好) 和倾向出游情况 (潜在偏好) 这两组数据进行分析, 得出了现实偏好度 (简称AP) 和潜在偏好度 (简称PP) 。

3.2.2 西安秦岭旅游景区公共交通可达度相关数据

从西安市公交网 (http://www.xbus.cn/) 2011年4月公布的数据中获得了三组数据:可达旅游景区的公交线路条数、每条线路乘车难易程度和站台距景区距离。可通达西安秦岭地区的公交线路共有27条, 乘车难易程度共分为极易、容易、一般、困难和极难5个等级, 站台距景区间距离共分为极近 (1km以下) 、近 (1—2km) 、一般 (2—3km) 、远 (3—4km) 和极远 (4—5km) 5个等级。

3.3 研究方法

3.3.1 旅游景区偏好度模型建立

在问卷中, 现实和潜在客源对旅游景区的到访率或意向到访率, 表示两类客源全体对西安秦岭地区众多旅游景区的偏好度。建立交通弱势群体旅游景区选择偏好度模型为:undefined。式中, Pi表示客源群体对第i个旅游景区到访率或意向到访率;ni表示到达或意向到达第i个旅游景区的客源群体人数;N表示填写有效问卷的总人数[20]。

3.3.2 旅游景区公共交通可达度模型建立

基于公交网络的旅游景区可达度, 主要受3个因素影响:可达旅游景区的公交线路条数、乘车难易程度和站台距景区间距离。我们对乘车难易的5个等级赋值, 1分表示极易、2分表示容易、3分表示一般、4分表示困难、5分表示极难;对站台距景区间距离的5个等级赋值, 1分表示极近、2分表示近、3分表示一般、4分表示远、5分表示极远, 从而构建旅游景区公共交通可达度 (PTA) 模型:undefined。其中undefined;undefined。式中, Si为第i个景区的公共交通可达度, Mi为通达第i个景区的公交线路条数, T′i为第i个景区的乘车难易程度, Ti为第i个景区各公交线路的乘车难易等级分值, D′i为第i个景区距站台距离远近程度, Di为第i个景区各公交线路站台距景区距离等级分值。

3.3.3 RBF插值法

RBF即所谓径向基函数 (Radial Basis Function ) , 就是某种沿径向对称的标量函数。通过基函数计算待估节点的一组权系数, 从而实现平滑插值。它们类似于克里格插值法中的变异函数模型, 通过调整基函数中的平滑因子可控制插值面的光滑程度与估值精度[21,22,23,24]。最常用的径向基函数是高斯核函数, 公式为:K (||X-Xc||) =exp{-||X-Xc||2) / (2×σ) 2) }。式中, Xc为核函数中心, σ为函数的宽度参数, 控制了函数的径向作用范围。在RBF网络中, 这两个参数往往是可调的。研究的分析和成果的展示是利用调查统计数据在ArcGIS平台上实现, 图像数据采集于西安市秦岭旅游专项规划图;然后将属性数据导入图像数据库, 建立完整的空间数据点集, 利用ArcGIS中的Geostatistical Analyst模块进行RBF插值分析。

4 研究发现与分析

4.1 旅游景区偏好度分析

利用ArcGIS 9.2软件进行RBF插值, 绘制出大学生群体对西安秦岭地区旅游景区的AP插值图 (图1, 见封三) 和PP插值图 (图2, 见封三) 。AP位于 (0.173, 0.451) 区间内, 形成高冠瀑布—秦岭野生动物园、翠华山—南五台—嘉午台、华清池—骊山3个高现实偏好聚集区;位于 (0.006, 0.032) 区间内, 形成周至骆峪—翠峰山、蓝田葛牌纪念馆—水陆庵—悟真寺—蓝田溶洞、周至保护区、周至老县城保护区—黑河森林公园4个低现实偏好分散区。在高、低现实偏好聚集区之间, AP在空间内呈现阶梯状变化。PP位于 (0.242, 0.339) 区间内, 形成华清池、高冠瀑布—秦岭野生动物园2个高潜在偏好聚集区;AP位于 (0.009, 0.046) 区间内, 形成周至骆峪—翠峰山、蓝田葛牌纪念馆—蓝田溶洞2个低潜在偏好分散区。在高、低偏好聚集区之间, PP度在整个研究区内分布均衡。

对比图1和图2可见, 研究区客源市场的AP和PP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AP和PP的高聚集区和低分散区基本吻合;AP在研究区内的阶梯状分布较明显, 而PP分布较均衡;在研究区内, AP在距离西安市区较近的范围内较高。随着与西安市区距离的增加, AP逐渐降低, 但PP分布均衡。研究区西部的PP高于东部;较高PP的覆盖面积大于AP, 说明交通弱势群体对西安秦岭地区的大部分区域有较高的PP。

4.2 旅游景区公共交通可达度分析

利用ArcGIS 9.2软件进行RBF插值, 绘制出西安秦岭地区旅游景区PTA插值图 (图3, 见封三) , 位于 (0.506, 1.316) 区间内形成华清池—骊山、金龙峡—秦岭野生动物园—东大温泉两个高公共交通可达聚集区, 是距西安市区最近的两个区域。随着距西安市区距离的增大, 研究区内的PTA成阶梯状逐渐降低, 位于 (0, 0.04) 区间内形成周至秦岭景区、蓝田秦岭景区两个低公共交通可达分散区。

4.3 旅游景区偏好度与公共交通可达度相关分析

利用AP、PP和PTA插值图, 进一步形成AP与PTA等值线图 (图4, 见封三) 、PP与PTA等值线图 (图5, 见封三) 。由图4、图5可见, AP、PP和PTA三者的高聚集区基本吻合;AP与PTA的吻合度高于PP与PTA, AP与PTA等值线的吻合区域明显比PP与PTA等值线的吻合区域。

由于旅游通达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游客与旅游景区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强度, 进而影响到旅游者的决策行为[25]。通过图4、图5可见, PTA对交通弱势群体AP的影响强于对PP的影响。邻近西安市区的区域, PP与PTA正相关, 而远离西安市区的区域, PP受PTA的影响不大, 说明提高公共交通的可达度, 可扩大交通弱势群体的出游范围, 更好地实现旅游的民生功能。

5 结论

研究表明, AP和PP都会形成高聚集区和低分散区, 且基本吻合;但其他区域两者都存在较大差异, AP呈现阶梯状变化, 而PP分布均衡。AP随着与中心城镇距离的加大而减弱, PP未表现出距离衰减。说明在远离中心城镇的区域, 虽然弱势群体的AP较低, 具有较低的现实出游, 但PP较高, 具有较高的出游意愿。

通过AP、PP与PTA三者的比较可见, 在PTA较高的区域, AP与PP吻合;在PTA低的区域, AP与PP存在较大差异;在AP与PTA的高聚集区、低分散区和递减规律均吻合。邻近中心城镇的区域, PP与PTA正相关;而远离中心城镇的区域, PP受PTA的影响不大, 公共交通可达度对弱势群体的旅游偏好度影响较大。

通过旅游交通弱势群体景区偏好与可达度研究表明, 提高区域旅游景区的公共交通可达度, 是将弱势群体的潜在旅游偏好转化为现实旅游偏好的主要手段,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旅游的民生功能。

摘要:针对交通弱势群体的旅游可达问题, 通过RBF插值法对秦岭景区大学生的偏好度与公共交通可达度 (PTA) 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①现实偏好度 (AP) 和潜在偏好度 (PP) 的高聚集区和低分散区吻合, 而其他区域的差异较大, AP呈阶梯状变化而PP分布均衡;②可达性较高区域中的AP与PP吻合, 而在较低区域中差异较大;③邻近中心城镇区域中PP与PTA呈正相关, 而远离中心城镇区域中两者的影响不大。因此, 提高公共交通可达度有助于实现旅游的民生功能。

景区旅游 篇10

1 旅游景区景点译名不一致常见现象一览

1) 景区内同一景点译名不一致

经过走访我们发现旅游景区里同一个景区名称居然会有几个不同的英语译名。比如, 西山风景区的“武昌楼”是鄂州市一个以三国时期吴王古都为特色的湖北省级风景名胜区, 可是该景区名称在景区几处地方被译成了几种不同的英语译名:Wuchang Tower (进门后的景区指示标牌上) , Building of Wuchang (景点附近的指示标牌上) ;停云馆:Pause cloud shop (景区大门外的“景区导游图”上) , Lingering Garden (进门后的景区指示标牌上) ;议政殿:Emperor Audience Hall (进门后的景区指示标牌上) , The Council Hall (景区大门外的“景区导游图”上) ;读书堂Study Hall (进门后的景区指示标牌上) , the Emperors study (景区大门外的“景区导游图”上)

2) 景区内设施译名不一致

《规范》要求, 公共场所双语标识的英文译法应符合国际通用惯例, 遵循英语语言习惯。旅游景区里各种设施的英语译名也常常不一致。以旅游景区里的一个重要设施“厕所”为例便足以让我们看出其译名的千差万别了, 我们统计到“厕所”在各大景区大概有如下几个不同的版本:W.C.;Male/Female;Men's Toilet/Women'Toilet;Male Toilet/Female Toilet等等。按照规定, 厕所、洗手间、卫生间统一应改译为Toilet, 涉及性别时, 男厕译为Gents/Men;女厕译为Ladies/Women。原本市民熟悉的公厕代名词“WC”将被彻底取缔, 全部换成“Toilet”。

2 旅游景点名称翻译易犯的错误例析

在西山风景区中的“西山广场”被翻译成为“Plaza of Wes hill”。同样被称为广场, 但不都译为“Plaza”。其中, 商业性写字楼群或购物中心译为Plaza, 如中华广场Zhonghua Plaza;而一般在城市中用作花园或休闲场所, 周围被街道和建筑物环绕的四方形开放区域则译为Square, 如文化广场Culture Square。可见, 商业性质的广场应该译为Plaza, 非商业性质的才译为Square, 经考证有关历史史实, “西山广场”应改译为:West hil Square。在走访调查的过程发现更为离谱的是景区指示牌上居然将“避暑宫”:译为“The Summer Palace”, 这无疑会使去过北京“颐和园”游玩的外国旅客产生疑问, 众所周知“The Summer Palace”是北京“颐和园”景区的专用术语。因此, 在翻译时不能将其它景区的地点名与之混为一谈, 以免误导外国游客, 所以我们建议将西山风景区的“吴王避暑宫”译为:“Mountain Resort of Wu King”。

在翻译旅游景点等名称时, 容易犯的一个错误首先是对号入座式的逐字直译。同一类关于地名“亭”的翻译居然会出现不同的版本, 例如“望楚亭”被译为:Pavilion of Wang Chu而却将“望江亭”译为:Wang Jiang Pavilion, 两种译本居然同时出现在同一个指示路标上使人看着极不协调, 所以建议景区将它们统一译为关于“亭”的所属结构, 即将“望江亭”改译为:Pavilion of Wang Jiang。对于景点名称的翻译, 不仅要观其名, 而且还要知其实, 切忌望文生义。景区中“停云馆”, 被直译成了“Pause cloud shop”使外国游客很是不解, 应结合具体文化背景将其意译为Lingering Garden。“流音亭”的文化背景是声音离亭子远去了, 译为“Flow Sound Pavilion”很难将原文要表达的意思正确传达给外国游客, 应改译为:Pavilion of LiuYin, 采用英译法, 并在简介中附上相应的文化背景解释, 方便游客了解文化内涵。

“小心碰头”是旅游景区里最常见的一句提示语, 经过我们详细统计, 它在中国很多旅游景区均被翻译成了“Take Care of Your Head”, 而在西山风景区的武昌楼中却被翻译成了“Be Careful About A Meeting”, 经过实地咨询外国游客, 许多外国人都表示他们不是很理解它的真实意思, 很多外国游客认为那条提示语是用来提醒他们上楼梯小声点, 以为上面有人正在开会, 更有甚者直接认为是要当心跟别人见面了, 闹出了很多笑话。

"游客止步"被误译为“No Visitors”, “Off Limits to Visitors”, “Visitors are forbidden”, 有的景区甚至把它译为“Passengers/Visitors Stop Here”或“Tourists Stop The Steps”, 外国游客见到的译文Passengers/Visitors Stop Here”或“Tourists Stop The Steps”后, 不知所措, 在该标牌前停步不前。经过查阅相关资料, 我们发现这条公示语在英语国家中有现存的公示语“No Entry”或者“No Admittance”可以借用。“游客止步”也可被译为“Staff Only”或“Private”。值得注意的是在照搬洋文时使用习惯与风格要统一, 最好选取旅游公示语使用比较规范的西方国家作为参照。

3 结束语

首先, 按照常理推测一个景区、景点或景区设施本应只有一个译名, 这一点是不言自明的, 但是在各大旅游景区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译名不一致的现象, 反映出了翻译工作者的粗心大意, 最终定稿马虎没有回头再仔细推敲看是否出现译名不一致的现象;其次, 指示牌上大量拼写错误的出现, 无疑向我们反映出了标牌制作者的业余, 一名合格的标牌制作者应该具备点外文功底, 不然就容易犯些低级的拼写错误。制作好的指示牌样品只有经译者或译介机构审核无误后才可以使用。再次, 翻译工作者在翻译公示语的时候应尽量借鉴英语国家中现存的公示语, 这样一来可以有效地避免翻译过程中产生的文化歧义, 最终定稿时应该尽量先咨询英语国家的权威人士的意见和感受。最后, 希望中国的翻译工作者, 翻译机构和标牌制作机构们能够通力合作, 实现翻译信息互通, 资源共享, 有效的保证公示语译文的质量,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公示语预期的交际目的和功能, 只有这样才能让外国游客更好的欣赏旅游景区文化, 从而让中国的旅游业有一个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王颖, 吕和发.公示语汉英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 2007:13-18.

[2]王秋生.旅游景点翻译亟待规范[J].中国翻译, 2004 (3) :77-79.

[3]贺红云.跨文化交际与公示语的汉荚翻译盯[J].浙江社会科学, 2008 (7) :122.

发展生态旅游 建设诚信景区 篇11

几年来,景区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创建诚信旅游示范单位的要求,以“规范化建设”、“细微化服务”和“人性化管理”为工作重点,不断强化措施,开拓创新,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景区知名度不断提升。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诚信(窗口)单位、省级文明诚信单位、省级旅游细微服务示范企业、省级“青年文明号”和省级“巾帼文明示范岗”,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一、以规范建设为基础,努力提高诚信服务意识

健全管理机制,加强诚信基础建设。围绕满足游客需求、打造诚信品牌的目标,提出了“有情有义、细微细致、诚实诚信、公正公平”的管理理念,在工作中始终自觉践行。以“一流的环境、一流的秩序、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作为工作目标,努力争创一流海滨景区。结合实际,先后制定了《万平口海滨风景区管理办法》、《景区文明公约》、《诚信经营公约》、《职工岗位目标管理办法》、《入区经营业户百分制考核办法》等规章制度,对景区实行规范化、人性化的管理。专门成立了创建旅游诚信示范单位领导小组,一把手亲自任组长,将诚信景区的创建纳入制度化的轨道当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加强职工培训,提高诚信服务意识。将诚信意识的培养当作职工教育的中心工作来抓,不断探索建立和完善建设高素质职工队伍的培训机制。工作中,我们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一方面组织职工分批赴北京、上海、西安、深圳、九寨沟、云台山、世博园等优秀地市和景区参观考察,将先进的管理模式、管理经验引入景区,提高了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聘请专家、老师定期对职工进行英语、计算机、普通话、着装礼仪和导游知识培训。几年来,先后有16名职工被管理服务中心派出到上级部门、兄弟单位和著名景区长期带薪学习,其中12名已经学成归来。这些职工归来后,表现出了极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已经成为各自岗位上的中坚力量。在经营业户中间开展了诚信经营教育活动,将业户服务水平和素质的提高,与摊位设置、评先评优等挂钩,提高业户诚信服务意识。经过几年的努力,景区的职工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已有23名职工通过参加继续教育,取得了大专以上学历证书;有19名职工取得二级乙等以上普通话等级证书;4名职工取得英语4级证书;有5名职工取得救护证书;有8名职工取得执法证书;有17名职工取得驾驶证;另有4名职工通过了导游员资格证书考试。现在职工日常交流全部使用普通话,部分职工已经能够使用外语与外宾进行简单交流,是日照市为数不多的全部实行普通话服务的景区之一。

完善激励措施,提高诚信服务水平。不断完善诚信旅游服务措施,深入开展“创争”活动,引导职工在工作中自觉树立主人翁精神,争当学习型、知识型、技能型、专家型职工。同时将培训范围扩大到在景区从事经营活动的经营业户,在一线服务科室和经营业户中设立党员示范岗,开展“征求游客意见周”活动,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经营业户的整体素质和思想境界不断提高,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其中业户孔凡红捡到现金和信用卡价值18万元归还失主,业户李慧茹捡到价值6000余元的摄像机交到管理服务中心等等…,受到了游客的高度赞誉。在去年的爱心捐助活动中,十几名职工提出捐助困难学生,19名在景区经营的个体经营者也主动参与,共捐助五莲县许孟镇37名贫困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表现出了良好的精神面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以细微服务为保障,不断丰富诚信旅游内涵

始终坚持软硬件建设同步推进,协同发展,始终把游客内在需求作为人本化服务的首要工作来抓,苦练内功、深挖内涵,深入落实“细微服务”理念。近年来,景区相继开展了以“形象效益年”、“改革创新年”、“管理服务品牌建设年”、“生态管理效益年”、“旅游细微服务年”和“诚信旅游服务年”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班子成员按照“三个体系”建设的要求,团结协作、分工明确,躬身力行,广大职工也积极转变工作作风,深入管理一线开展工作,服务质量明显提高。逐步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努力为游客营造一个舒适优美的旅游环境。不断加强对景区管理人员、入区经营业户的职业道德、诚信、文明经商、文明服务教育。作为一个以海滨生态旅游为主的景区,搞好景区的环境整治非常重要。工作中,我们结合景区实际,创造了“五勤六扫”(脑勤、眼勤、嘴勤、手勤、腿勤,特殊天气及时扫、车辆多时插空扫、人流高时绕着扫、摊点面前轻轻扫、复杂地段来回扫、任务重时集中扫)文明保洁法,实行了区域包干责任制,确保环境卫生达到“七无”(无痰迹、油污、口香糖迹、无瓜果皮核、无塑料包装袋、无烟头纸屑、无污水、泥污、无沙土、砖瓦石块、无杂草)标准,做到“三个满意”(让领导满意、游客满意、市民满意)、“四个一样”(淡季旺季一个样、有无接待一个样、晴天雨天一个样、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在园林绿化中将责任落实到人,实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目标,为游客创造了和谐优美的游览环境。深化“亲情服务”理念,专门设立医疗室和救护中心,配备了各种常用药品,在游客咨询服务中心等游客集中的地方设置手机加油站,配备针线包、打气筒等常用物品,给游客带来极大的便利。不断强化服务监督管理机制,建立三级服务监督体制,加强社会监督和游人监督力度。在景区醒目位置设立征求意见箱、公布游客投诉电话,对于游客的合理化建议第一时间落实并及时向游客反馈落实结果,受到了游客的一致好评。印制了20万份诚信名片,将景区的服务内容和各种服务电话纳入其中,通过停车场、各经营业户、宾馆饭店和市内各大旅行社对外发放。实行公开承诺制度,提出“凡在景区购买海产品、绿茶等日照特色旅游产品发现假冒伪劣现象给予三倍赔偿;举报景区内有欺客宰客、尾随、兜售现象的给予举报人200元的奖励”,在景区显要位置予以公示,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不断提高服务技能,推行规范化服务,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文明竞赛和文明评比活动。不断加强对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坚持不管淡季旺季,服务热情不减,服务标准不降。一系列的措施,把景区倡导的细微服务落到了实处,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三、以文明经营为核心,精心打造诚信旅游品牌

景区旅游 篇12

一、传统模式下旅游景区管理的弊端

(一) 旅游景区的票务服务技术滞后。

传统的旅游景区售票方式多为人工售票, 而门票种类主要以纸质、IC卡、ID卡、光盘等为主要形式。虽然目前旅游景区门票系统正在向电子控制系统普及, 但是大多数没有真正与景区销售网络系统有机联系起来, 在技术识别和票务预约服务管理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尤其在旅游旺季景区票务工作十分繁重, 不仅影响了票务人员的工作情绪, 更影响售票秩序和游客体验感知。另外, 由于持有特殊证件的游客存在投机取巧、蒙混过关等现象, 单纯凭借景区售票和验票人员的肉眼判断很难辨别真伪, 因此也造成了景区门票收入的损失。据著名旅游景区黄鹤楼公园统计, 每年平均问题证件的数量占22%, 每年在门票方面的损失达百万元。[1]可见, 传统的票务服务难度大、效率低, 易于与游客产生争执, 可造成经济损失, 甚至严重影响旅游景区的旅游形象和游客满意度。

(二) 旅游景区容量控制的可行性低。

环境容量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 旅游景区在某一时段内, 其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所能承受的旅游及相关活动在规模、强度、速度上各极限值的最小值。[2]从环境容量的类型来看, 卡口容量是最脆弱的控制点, 主要集中在核心景点、游览要道等区域, 不断扩大的大众旅游需求和旅游景区有限的承载力间的矛盾在景区卡口显得尤为突出。据统计, 2013年我国居民的出游意愿第一季度为87.4%, 第二季度为85.23%, 第三季度为86.05%, 第四季度为85.4%。[3]不难看出, 随着国民旅游意愿的不断增长, 旅游景容量控制的难度也将越来越大, 景区经营管理模式如何迎合大众旅游的发展时代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 大多数旅游景区在旅游旺季均采取分时段流量控制、团队游客和散客游览线路分流等方法, 在时间和空间上对旅游景区进行容量控制, 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难免出现人力资源投入较大、依赖性强、游客配合度低等现象。

(三) 旅游景区服务资讯的传播途径单一。

由于旅游活动的异地性和暂时性等特点的制约, 旅游者在到达旅游景区之前对景区缺乏真正的了解, 对景区的服务项目、消费情况、旅游线路等服务资讯的了解主要通过电话咨询、旅游网站查询等方式。而对于旅游景区来说, 对游客的服务诉求更多依托于景区的历史统计数据和常年的对客服务经验来判断和预测, 时效性和科学性并不强, 因此容易造成游客期望值与体验值之间的差距, 进而直接影响旅游景区的游客满意度。尽管规模较大或级别较高的旅游景区会建设和维护官方的景区网站, 但网站信息更侧重于展示性和通告性, 而非互动性和即时性, 不能全方位为游客提供最新的、最全的景区旅游资讯。尤其在优惠消费信息层面, 旅游者查到无效信息的情况时有发生, 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和争执。

二、基于智慧旅游的旅游景区经营管理改进

(一) 旅游景区门票系统的智能化管理。

景区的智能化是智慧旅游构建中的重要内容, 是实现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将旅游景区门票网络预售与二维码智能门票结合使用, 既缓解景区售票窗口的排队购票压力又可提高景区入口售票、验票工作的效率, 同时也实现了景区门票无纸化的低碳模式发展。而利用射频技术、指纹识别等技术进行的景区入口处的ID卡身份识别, 更有利于防止人为逃票、倒票、违规二次进入等旅游行为。我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河南省焦作云台山景区运用指纹识别技术进行游客身份认证识别, 有效防止了空间开放的自然景区存在的逃票、违规重游等现象, 充分显示了景区智能化发展模式下电子门票系统的优势。

(二) 旅游景区容量的科学化控制。

与传统的旅游景区数据统计模式相比, 智慧旅游背景下的数据统计更加细致和精确, 能够较为全面、精准地计算出旅游景区的客流高低峰期、旅游资源的利用情况和景区环境承载能力等, 便于旅游景区及时掌握实时的游客数量及分布情况, 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景区容量调控, 尤其便于旅游景区在旅游旺季进行科学的容量扩容。如利用热力图搜索引擎可预知热点旅游景区的人流量, 每隔一刻钟或半小时更新一次数据, 使旅游者通过手机服务终端就可以实时掌握景区游览动态, 合理安排游览时间, 避开拥挤人群, 享受旅游的乐趣。因此, 综合利用MIS、GIS和RS技术, 全方位、立体化地监测景区内部环境, 充分利用景区空间要素和时间要素, 突破景区卡口瓶颈, 结合门票预约系统、门禁系统和旅游资讯平台, 做好客流的合理分流、排队等时、游览路线引导等服务, 对景区旅游资源进行科学整合, 实现旅游景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实现智慧景区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三) 旅游景区信息资讯的多元化展示。

2011年国家旅游局发布了《中国旅游公共服务“十二五”专项规划》, 该规划确定了旅游公共服务建设的重要性, 把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作为提升旅游公共服务的切入点。[4]旅游景区通过网络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与游客的信息接收终端 (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播放器、车载移动设备) 相连接, 使景区旅游资讯更加翔实、高效、方便、贴心、生动、多元, 游客即便没有在游览前做好相关资讯准备, 也能在游览过程中借助电子数码设备实时查询、筛选景区旅游资讯, 不仅节省了旅游活动的先期准备时间, 也可以合理安排游览行程, 提高旅游体验质量。同时, 旅游景区通过LED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智能寻址技术、调频技术等加强视觉、听觉、触觉的信息传递, 实现立体化、多元化、智能化的景区即时旅游资讯互动展示, 不仅提高了景区信息传播的效率, 也缓解了景区游客中心的接待工作压力。

三、“智慧景区”管理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一) 旅游景区网络信息安全的维护。

旅游景区的“智慧”管理需要依托各种硬件设备和应用软件, 需要借助互联网、物联网等无形网络, 因此, 景区网络信息安全保障是维系景区正常管理和运营的首要条件。第一, 应对游客基本信息资料实施加密, 尤其是在身份证件识别、指纹识别、手机银行交易等环节, 更应加强保密管理技术, 对员工加强保密培训, 也要在景区明显位置设置提示牌, 提醒旅游者输入正确网址、下载官方软件等。第二, 对景区网络系统实行定期检查、维护, 对电子终端设备进行防毒防入侵设置, 防止网络黑客恶意入侵破坏应用系统。第三, 在景区热图等需要电子眼监测的公共信息环节, 需要特别注意电子眼安装的位置, 谨防涉猎游客隐私行为的暴露。总而言之, 旅游景区应做好旅游公众信息的散布与整合, 做好隐私信息的管理和保护, 在安全的基础之上搭建“智慧”的平台。

(二) 旅游景区服务“人本关怀”的展现。

“智慧”时代并不等同于“机器”时代, 旅游景区的服务水平的高低并非依赖于智慧景区的搭建, 而是依赖于景区服务人员的素质和修养。机器设备是冰冷的, 但人的笑容和语言是可以传递温暖和真诚的。因此, 即便是在技术已经成熟的条件下, 景区管理及服务人员仍然要明确岗位责任, 针对新型景区服务的发展特点, 努力提高服务素质, 以人为本, 尤其对老年旅游者更应该表现出爱心和耐心, 普及智慧旅游理念。同时, “智慧”时代也并非“自助”时代, 而是更高层次上的一种信息、行为上的个性化互动, 强调订制化的旅游服务。因此, 既要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参与主动性也要激发景区服务人员的服务提升积极性, 既让旅游者体验到高科技所带来的便捷与乐趣, 也要让旅游者体验到被关怀和被尊重的温暖与感动。

(三) 旅游景区经营交易秩序的监管。

传统的旅游交易具有现时性、同时性等特点, 但智慧旅游背景下的旅游交易可以在景区之外进行, 电子商务平台空前发达, 无论是门票还是其他各种旅游商品都可以通过电子终端来完成交易。如果监管不力则容易出现商品质价不符、售后服务零保障、恶性竞争等情况。比如在旅游旺季某些旅游景区对于通过电子渠道购买的优惠门票进行消费时段的限制或降低服务价值, 背离了智慧门票应有的个性化、便捷化、高效化的特点, 也影响了智慧旅游的健康发展进程。因此, 旅游景区可通过设立专门监管部门和申请依法处理权等方式对景区交易平台进行管控, 确保智慧旅游支持下的公平交易与诚信经营。可见, 发展“智慧景区”必须扬长避短、切实监管, 使旅游活动更加具有互惠性与和谐性。

四、结语

智慧旅游的发展是旅游景区改进信息管理技术、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的契机, 在科技当先的时代背景下, 旅游景区应打破传统经营管理模式, 走科技创新道路。智慧旅游是双向互动的新型模式, 随着各种终端支持设备的普及, 越来越多的旅游者能够体验到其带来的惠民性。无论是旅游经营管理者还是旅游消费者都应做好迎接“智慧时代”的准备, 实现旅游资源、信息的高效整合, 共同构建科学、时尚、健康的大众旅游。

摘要:旅游景区是旅游四大基础部门之一, 其管理水平直接影响游客满意度, 进而影响旅游地形象塑造。因此, 在智慧旅游的应用和发展基础之上, 分析传统模式下旅游景区的管理弊端, 提出建设智慧景区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借助智慧旅游理念提升旅游景区的管理水平, 适应当今游客的旅游需求发展, 增强旅游景区的综合竞争力。

关键词:智慧旅游,旅游景区,管理模式,信息技术,智能化

参考文献

[1] .彭萍, 王建权.景区 (景点) 服务[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11:68~70

[2] .王昆欣.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8:86~87

[3] .戴斌.2013年中国旅游经济运行分析与2014年发展预测[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14:31~32

上一篇:医药行业市场营销策略下一篇:关系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