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经济

2024-10-15

石林经济(精选9篇)

石林经济 篇1

近年来, 石林县紧紧围绕“旅游国际化”发展战略, 以创建世界一流景区、打造国际旅游胜地为目标, 不断加强景区建设、提升旅游品牌, 实现了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石林旅游业迅速发展, 成为石林县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剂。但是, 自2006年以来中国旅游业全面向外资开放, 抢占资源、分流入境市场客源, 给国内旅游市场造成巨大冲击, 必将给我国旅游业带来严峻的挑战。面对变幻莫测的国际国内旅游市场, 石林旅游经济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将迎接新的挑战。笔者试从完善各项配套设施、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建立市场竞争机制、保护旅游生态环境等方面对发展石林旅游经济提出一些建议。

一、石林旅游经济发展的优势

1. 交通条件

石林县是滇东南3市 (州) 18县进入滇中的必经门户, 是面向东南亚国家交通经济辐射走廊的主要接点。境内有324国道、326国道、昆 (明) 河 (口) 公路、及南 (宁) 昆 (明) 铁路, 为云南省东部的交通要冲。在建的石蒙高速、拟建的云桂铁路, 将使石林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2. 区位条件

(1) 省内区位。石林县距昆明市区仅87㎞, 处于昆明市1小时城市休闲旅游经济圈内, 是最重要的旅游板块。石林不仅是滇中旅游区的龙头, 也是滇中旅游区、滇东南旅游区、滇东北旅游区的重要交汇节点。

(2) 国内区位。石林位于南-贵-昆都市圈的边缘、昆河经济走廊中越通道上, 以西南出海通道、南昆铁路、重庆至湛江国道主干线为依托, 连接“泛珠三角”区域, 利用石林旅游资源优势, 必将促进旅游的腾飞。

(3) 国际区位。石林属于中越通道的一部分, 是连接“澜湄次区域”的纵向发展轴, 形成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泛南亚合作区的交通流散, 有利于旅游和文化交流合作, 将旅游产业向国际靠拢, 加快招商引资的步伐。

结论:良好的地理区位和交通条件不仅提高了旅游通达条件, 也为区域整体发展和区域外联动发展奠定了基础。加大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县域内的交通组织和县域外交通联接, 进行区域资源整合, 扩大区域合作范围, 将会为石林旅游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

3. 资源条件

(1) 自然资源。石林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以剑状、柱状高石芽最具代表, 具有很高的科学和美学价值, 被誉为“造型地貌天然博物馆”。石林县河流湖泊众多, 巴江是石林县的重要景观廊道, 月湖和长湖是石林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撑。石林的气候具有“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 四季如春、干湿分明”的特点, 舒适度指数为58, 适宜人居。

(2) 人文资源。石林县的民族文化和民间文艺极富特色, 素有“歌舞之乡”、“摔跤之乡”、“现代民间绘画之乡”之称。古老凝重的撒尼文学, 欢悦活泼热情的撒尼歌舞、多姿多彩的撒尼节庆、绚丽精致的撒尼民族服饰和手工艺品以及历史悠久的民间绘画, 成为石林县旅游的文化支撑和灵魂。

结论:奇特地质地貌和民族风情资源奠定了石林感知观光旅游的发展基础;世界自然遗产、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桂冠形成了良好的市场品牌效应;良好的气候环境、承载厚重文化的撒尼乡村、丰富的土地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 为认知旅游开发和康体休闲度假产品开发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二、石林旅游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对旅游经济发展的认识不足, 旅游设施和基础设施落后

对旅游经济发展的认识不足, 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前景认识不够, 缺乏市场观念, 使得旅游产品知名度低, 缺乏竞争力。很多地区对旅游经济的开发还处于传统旅游时代, 缺乏现代营销、管理及创新意识。另一方面旅游基础设施投入不足, 使得旅游设施落后, 相关的配套设施也不够完善。许多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由于交通落后, 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开发利用;另外在旅游旺季一些热线旅游地人满为患, 交通及相关的生活设施问题凸显, 严重阻碍了旅游经济的发展, 也给游客带来了诸多不便留下了不少遗憾。

2、旅游设施不配套, 服务质量差

由于我国对上述旅游经济设施仅有少量直接投资, 而利用外资方面, 有的项目开放, 有的不开放, 以致服务设施不配套。从总体上看, 外资主要局限于饭店宾馆, 其他旅游配套设施项目如交通、商业购物尽管也都涉及, 但比重很小, 投资十分有限。对景点建设, 除国家指定的度假区外, 外资不能插足, 因而景点内设施落后, 其中突出的是卫生条件差。此外, 服务质量差是旅游景点内的通病。收费往往缺乏统一标准, 且中外旅客有别。旅游消费品则品种单调, 缺乏高质量的新颖产品, 不能引导旅游消费。

3、旅游业组织结构不合理, 缺乏市场竞争机制

(1) 旅游产品不丰富。石林的旅游资源利用率低, 以传统观光旅游为主;承载彝族撒尼人传统文化资源的村寨、良好的气候环境、交通区位和旅游用地优势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旅游产品以景区观光为主, 占游客总量的95%以上;康体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生态旅游等类型游客稀少。单一观光产品导致游客逗留时间短, 旅游综合消费低。旅游与相关产业的联动作用有限导致全县旅游综合收入不高。

(2) 景区建设不均衡。大小石林景区是县域内唯一的成熟景区, 游客接待量占到全县接待量的95%;乃古石林、长湖、大叠水景区开发滞后, 年接待量还不足10万人次;圭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和月湖景区处于保护性开发阶段, 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未步入正轨。单一景区格局制约了石林旅游转型升级目标的实现。大小石林景区观光游客多集中于上午10时到下午4时之间, 高峰期景区各项旅游设施压力巨大, 景区容量处于超饱和状态, 影响了对景点资源的保护, 降低了游客观赏的满意度。

(3) 产业要素不齐全。便捷的交通和良好的区位是把“双刃剑”, 既便于游客进入, 也造成“过夜”游客较少, 为石林旅游业转型升级带来一定难度。游客对石林的认知仍停留在观光层次, 再加上主动拓展外地客源市场的能力较低, 高端市场号召力不足。石林旅游目前单一的观光型旅游, 决定了旅游转型需要同时建设集“吃、住、行、游、购、娱”所有产业六要素齐全的重大项目, 都需要大量的、多元化的投入作保障, 这些具有竞争性的旅游大项目建设投融资困难重重, 影响了石林旅游转型升级。

(4) 产业联动不紧密。产业联动发展对关联产业的要求高一方面要求关联产业自身发展水平要与旅游发展水平相协调另一方面要求对县域内产业进行整合开发, 形成旅游核心产业、延伸产业、关联产业的良好衔接模式。目前, 石林旅游产业链短, 缺乏高档酒店, 餐饮业档次低, 没有特色, 旅游购物场所规模小、布局分散, 经营产品种类少、同质化严重;尚未建设大型的旅游娱乐场所和开发大型娱乐项目。旅游乘数效应低, 产业带动作用小。旅游与对外开放、经济发展、城镇化进程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带动的格局尚未形成, 旅游产业结构离现代化产业结构还有很大距离。

(5) 体制机制不顺畅。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的角色定位不够清晰, 旅游业管理与景区管理政企合一, 过渡性“双重转轨”体制特征明显。旅游服务业国企占主导地位, 缺乏较强竞争力的骨干龙头企业带动旅游服务产业规模、档次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一些体制性障碍制约着旅游企业的发展, 使企业发育成长缺乏足够动力和活力。缺乏竞争、优化、发展的管理机制, 制约着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实施, 削弱了本身固有的竞争优势。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人才结构不合理, 高素质的管理人才稀缺, 本土人才合理使用和外来人才有效引进的机制不够顺畅制约了旅游快速发展。

(6) 文化旅游档次低。“自然石林”与“文化石林”融合还有待找到较好的突破口, 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联动有待加强。旅游休闲业发展单薄, 文化内涵有待挖掘, 文化产业项目有待落实推进, 民族民间文化工艺品发展缓慢, 主要以家庭式零散经营为主, 缺乏集中的展示、销售空间。旅游产品的文化创意能力不强, 旅游文化服务滞后, 难以满足不同旅游消费层次的需求。

三、发展石林旅游经济的建议

1、加强政府领导, 充分发挥县产业领导小组的作用

坚持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 强化旅游主管部门的管理和协调职能。一是建立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充分发挥县旅游产业领导小组把握发展发向、动员和协调各方力量的功能, 全面调动社会广泛参与旅游开发的积极性, 创造浓厚的旅游投资发展氛围。二是实施重大项目会议制, 定期召开会议, 及时研究、协调和解决重大建设项目、招商引资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 保障项目推进。三是加强与发改、城建、环保、国土、文化等部门的协调, 把好项目审批关加强旅游监察、城管执法、医疗防疫、工商管理、交通运输、公安等部门的协调, 把好旅游市场秩序运作监督关。四是建立完善旅游产业行业协会, 提高行业自律、自强意识。

2、构建辅助决策体系, 充分发挥外部支撑力量

充分利用外部力量, 形成石林旅游决策辅助体系。一是联合省内外资源保护和旅游管理方面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教授专家建立专家咨询库或智囊团, 建立定期联系的沟通合作机制, 借脑引智提高科学决策水平。二是定期召开专家联系会议, 利用专家库对重大项目进行咨询、讨论, 确保重大决策科学化、国际化;三是加强基础科学和应用项目研究的开展, 为石林旅游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四是与国内外知名景区建立“姐妹景区 (公园) 合作机制, 互通信息、互借经验, 资源共享, 提高管理保护和产业发展水平。

3、加快人才引进, 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

加强人才引进工作的力度, 制定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和人才引进计划, 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 促进优秀人才“走进来”、“留下来”。一是分期分批从省内高校、科研单位、机关选聘专业旅游管理人员充实到县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二是积极组织培训, 一方面从昆明各高校、各旅游企业聘请优秀教师和管理人员对在岗的旅游从业人员开展全员培训;另一方面积极鼓励、支持旅游企业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 提高员工技能和素质。三是分期分批派出旅游管理干部、企业管理人员到省内外考察、跟班学习、脱产进修, 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 借鉴、学习和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四是成立旅游人力资源培训中心, 不仅为石林旅游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 也为省内其它区域旅游发展培养人才。五是深化竞争上岗机制, 实现能者上、劣者下的用人新机制;建立能进能出的用人管理机制, 形成旅游人才的正常流动, 使优秀的人才向优秀的产业集中。

4、加快体制改革, 构建现代旅游企业制度

进行用人制度、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配套改革, 逐步建立起政事职责分开、法人地位明确、单位自主运营、政府依法管理的新型旅游产业体制。一是面向旅游竞争市场, 改革政企不分的管理体制, 将旅游局现行管理的政企合一的企业按照公司法独立, 实行政企分离、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体制改革;将投资建设管理的公司实行法人治理改革, 退出股份和投资, 竞争性企业实行民营化运行。二是面向现代企业管理, 建立高效精简、务实竞争的管理机制, 合并履职重复的旅游管理部门, 以职定岗, 以岗定责, 逐步建立岗位履职、效能分配制度。三是深化旅游行业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的管理与服务, 建立行业优质服务的管理体系。

5、加大资金筹措, 优化投融资环境

加大项目投资力度, 在加大县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投入的基础上, 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支持, 加快项目建设。一是成立石林旅游投资公司, 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导向”的资金运作机制, “以资源吸引资金, 形成优质资产, 从而促进市场融资”的产业资本投融资运作机制, 打造建设资金产业资本投融资平台。二是采用财政拨款、银行贷款、股份制融资、引进外地资金和集中社会闲散资金、非经营性项目PFI、BOT、PPP等不同的投融资方式, 拓宽旅游投融资渠道;多方吸引外资和民间资金, 争取有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旅游项目开发与建设, 形成全社会办大旅游的良好局面。三是深化旅游投融资体制改革, 培育多元化投资主体, 壮大旅游中介组织, 确立企业在投资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为旅游经济创造公平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推进旅游产业发展进程。

6、强化产业龙头地位, 促进产业联动发展

围绕旅游是立县之本和旅游是县域经济主导产业的战略方向, 进一步确立旅游产业的统领地位, 打破区域、条块界限和体制性障碍, 以旅游业的发展为依托整合其它产业的发展, 实现党委指导、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企业联动、社会参与、共同推进的大旅游、大产业发展格局。一是融合旅游与文化, 深度挖掘阿诗玛、彝族刺绣、大三弦等民族文化资源, 精心策划和组织民族节庆、民族饮食、民族歌舞、民族文学等文化产品, 创编具有民族特色、高品味的演艺节目, 丰富石林旅游产品内涵。二是推进旅游业态, 一方面积极发展台创园观光农业、民族工艺品生产工业旅游、圭山生态旅游、鹿阜古城旅游等产业交叉行业, 另一方面积极发展各类旅游商品制造加工业和相关服务业, 减少产业漏损, 增强旅游的辐射能力和旅游产业发展后劲, 进一步延伸旅游产业链条, 发挥旅游产业联动作用, 扩大就业。三是打造知名旅游企业, 积极指导帮助、鼓励扶持旅游企业的扩张发展, 在旅游六大要素的产业链中, 重点选择几个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 扶持一两个企业逐步打造成为省内知名、面向国内、走向世界的石林旅游知名企业。

7、强化“经营石林”意识, 拓展市场营销渠道

强化“经营石林”意识, 不断研究、提升石林旅游宣传营销主题形象, 创新宣传营销, 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石林旅游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一是加强与国内外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主要客源地旅游组织和旅行社的交流合作, 发挥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景区和民航、铁路等交通企业的宣传优势, 整合旅游、宣传、文化等资源, 开展联合旅游宣传营销。二是建立完善石林网络营销系统, 充分运用和发挥现代电子商务功能, 扩大石林旅游营销渠道。面向世界, 提高石林旅游的市场占有率。三是建立宣传营销奖励机制, 由县政府和县旅游局建立石林旅游营销创意奖励办法, 对创意新颖、成效显著的创意策划给予重奖, 对免费在报刊杂志上进行石林旅游宣传的给予一定奖励, 鼓励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宣传营销石林。

8、坚持保护与利用协调发展, 构建和谐发展环境

坚持保护与利用协调发展原则, 构建自然生态、人文环境和谐发展的社会局面。一是严格执行风景区的保护条例和各项规划, 新景点的开发建设都要进行可行性研究、论证, 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二是加大资源保护力度和投入, 不断推进全县的生态绿化工程, 构建旅游业发展的优美环境和全县人民的绿色家园。三是实施以旅哺农, 建立保护区资源保护激励机制、补偿机制和责任机制, 处理好旅游开发者、管理者与当地居民的利益关系, 调动当地居民参与旅游业的热情, 促进资源保护, 实现石林旅游可持续发展。

旅游经济涉及到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领域, 随着旅游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势必会引发更多的经济、社会、环境问题, 相信通过各方的努力协作我们一定能营造一个更加健康的旅游环境, 促进石林旅游经济的深入发展, 推动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

参考文献

[1]王良健, 邓琼芬.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区域差异研究.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7 (1)

[2]石林县“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

石林经济 篇2

为切实贯彻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明确党支部工作计划,加强年轻干部党性修养,3月29日下午,石林中学召集全体党员、中层干部开展支部党员大会。

会议中,党支部带领党员教师学习党工委2013年1号文件精神,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营造教育发展良好氛围。支部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支部工作计划,提出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安排。老校长罗明僚在党课《新形势下加强年轻干部党性修养的几点思考》中,结合实例,谈到年轻干部提高党性修养,需做到六个要:要“看形势”,要“站得正”,要“听进话”,要“学能用”,要“沉下去”,要“坐得住”。

“人和则校兴,心齐则事成”校长张学红鼓舞党员同志们团结一致,继续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讲大局,讲奉献,共同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石林经济 篇3

一、石林县农庄经济发展现状及意义

(一)石林县都市农庄发展情况

石林万家欢蓝莓庄园、石林锦苑都市农庄、杏林大观园、 云烟印象烟庄和统千香草园、石林县青泽农庄、石林景尚山水都市休闲农庄、云南业大园林绿化有限公司都市农庄7个项目,已经被石林县人民政府确定为石林县都市农庄规划点,七个已审定农庄总规划面积12 895.13亩,建设用地规划面积644.76亩,占总规划面积5%。服务设施用地根据各个农庄的详细性规划按用地审批程序报批。2012年启动了石林万家欢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石林万家欢蓝莓庄园项目和石林统一千州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云烟印象烟庄和统千香草园项目,2013年启动建设云南青泽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石林县青泽农庄项目、石林锦苑康乃馨有限公司的石林锦苑都市农庄项目和石林圣火药业有限公司的杏林大观园项目。到目前为止,5个已经启动建设的都市农庄累计完成投资72 495万元,其中2013年完成投资17 492万元,2013年以前完成投资55 003万元。

目前,已初步形成以锦苑花卉为龙头的花卉产业园,以万家欢为龙头的休闲观光农业园,以圣火杏林国际养生度假村为代表的休闲观光养生度假园。万家欢农业生态园是集节水增效示范、高床厩养示范、高校农业示范、旅游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农业科技生态园,园区建设主体由果园、苗木园、养殖园、休闲园组成,给游客带来了丰富的体验性,拓展了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杏林大观园项目,是一个以医药文化旅游为前导,集居住、医疗保健、文化娱乐、商贸、绿色农庄为一体的农庄式大型养老社区,通过植入与当地历史相关的人文元素,对自然景观进行美化,给与完善的养生条件配置,给入住老人和游客营造颐养天年的快乐空间,促进了康体养生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发展。锦苑花卉在石林投资建设了大型现代花卉产业园,通过整合花卉产业链,以花卉为亮点, 以农业产业为基础,搭建锦苑品牌的经营服务型公共平台。

(二)发展农庄经济对石林县旅游发展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农旅结合,推动旅游业和农业的融合发展。 台创园内的每一个都市农庄都有自己的主题,并且融吃喝玩乐购为一体,以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农业高新技术研发、农产品加工配送和生态农业休闲观光为重点,引领着云南农旅结合、低碳休闲的生活方式,每年都有40多万人次入园游览。第二,拉动石林旅游业发展,提高旅游综合收入。石林旅游目前仍然以观光游为主,过于依赖门票经济,因而需要探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而农庄经济正是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通过特色都市农庄依托石林的旅游资源,拉动石林的旅游业发展,真正做到“吃住行游购娱”, 让游客“留下来”,提高石林旅游综合收入。第三,有助于整合旅游资源,创新休闲旅游方式。农庄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把石林景区和台创园片区之间的路线串联起来,实现旅游资源整合利用,最大限度发挥旅游资源的效用。

二、石林县农庄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政策还不够完善

云南省2014年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庄园的意见》,主要是为了鼓励“老板下乡”、“资本下乡”、推动资源的优化配置。从石林县的实际看,政府在资金扶持、用地审批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但缺乏有关农庄经济发展的规划性政策文件,指导性不强,庄园发展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模仿性。由于政策不完善,使得农庄的优势难以发挥,市场前景分析、 庄园规模定位不清。同时,发改、农业、林业、交通、金融、质检等部门在部门联动、项目建设、信息共享、整合资金方面统筹协调不够。

(二)农庄规划及选址和建设存在矛盾

石林县已经启动建设的5个都市农庄,有4个在云南昆明石林台湾农民创业园内,石林台湾农民创业园选址在石林风景名胜区二、三级保护区之内,而石林风景区的总体规划在石林台湾农民创业园选址前就完成了,所以园区的选址不符合石林风景区总体规划,建设用地批下来后,园区入园项目建设在办理选址意见书时没有依据,无法办理项目开工的前期手续和相关证照,造成建设上的实际困难。由于4个都市农庄的项目和部分规划地点在石林风景区保护范围内,在办理环保、水保、住建等部门的审批手续时难度大。此外,建设用地及5%以内的设施用地难以落实。

(三)农庄土地占用导致农民权益受损

由于农庄项目的特殊性,石林县各大农庄在建设初期的占地及规划面积都较大,平均每个农庄的面积超过1 000亩。农庄建设用地大,难免要占用到周边农民的土地,尽管目前石林县的农庄规划用地主要集中在石林台湾农民创业园、石林旅游度假区、国家圭山森林公园、九石阿旅游专线附近,但都难以避免要占用到农民土地。农庄经济目前主要通过企业要推动,因此农庄开发商在运营过程中必然要以盈利为主,加之没有相关的政策法规约束,因此处于实际的垄断地位,在农庄内打工的农民工资低、报酬少,利益分配不公;在土地补偿方面,政府的土地政策也没有明显的倾斜,农民获得的补偿有限;而一些失去大部分土地的农民没有稳定生活来源,加剧了生活困难。农民权益受损,就会导致石林旅游资源和人力资源、土地资源不能实现很好的融合发展,也阻碍了石林旅游转型升级的步伐。

(四)农庄经济运行机制不畅

由于资金、经营管理能力等因素的制约,石林县的农庄开发商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管理规范、经营不善、违规操作等问题。例如:有的开发商经营管理能力较弱,导致农庄管理不规范,营销手段匮乏,难以实现预期收益;有的开发商在经营过程中经营转向,违背了农庄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一些开发商的服务体系不全,因而导致庄园发展受到制约。基于上述因素, 促进土地、资金、管理、技术、人才、市场、信息等生产要素尚未在石林县农业庄园集聚和合理流动,农庄经济运行机制不畅。 农庄经济运行机制不畅,导致了各农庄收益盈利模式的不稳定,影响了农庄经济在市农林旅游综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三、推动石林县农庄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出台农庄经济的政策和意见

庄园经济既是一种经济模式,又是一种发展战略和规划思想,更是一次深刻的改革创新,各级政府是推动其大力发展的责任主体。石林县应根据云南省和昆明市政府出台的发展都市农庄(农场)的相关政策,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和建设标准,确保“政府主导、龙头带动、多措联动”的措施得到保障,使都市农庄建设质量、速度、效益并重,得到健康发展并发挥其应有的效益。通过农庄经济发展政策或意见的出台, 指导石林县农庄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在资金、税收、用地、 体制、机制等方面给予明确支持。

(二)完善农庄的规划编制

在编制农庄规划时首先要考虑分片区、分类型、分特色进行开发建设,避免大部分农庄出现模式单一、风格雷同、缺少独特创意等问题。通过农庄经济的深入调查研究,建立和完善石林农庄在项目用地、资金筹措、农民工安置、产品和服务开发等方面的机制,确保农庄规划的科学编制。其次,整体布局、统筹安排,避免单纯企业行为导致农庄的盲目建设,确保政府主导、监管到位。最后,因地制宜,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农庄发展方向和目标,要充分体现“一庄一品”的独特魅力, 并让农庄建设和乡村旅游规划、农村土地规划、农业产业规划等衔接,促进石林县旅游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合理组织供地,发挥农民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

农庄项目选址确定后,由项目所在县都市农庄发展领导小组根据项目规划组织土地(林地)流转和依法办理征占用手续, 并负责实施项目基础设施配套工作。提倡和允许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采用转包、转让“、反租倒包”、股份合作和出租等多种形式进行有偿转让,促进农村土地依法、有偿合理流转。上级政府应给予安排配套设施建设专项用地指标和专项扶持资金。

在此基础上,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规范农庄用工报酬标准,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创造性地发展多样化的现代农庄。石林县政府可以实行差别化政策,鼓励各农庄因地制宜开发不同的产品与服务体系,打造特色乡村旅游体系。各农庄应加强对村民的旅游专业培训, 邀请更多村民参与到农庄的建设中,实现人力资源、土地资源和旅游资源整合,更好地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四)构建良性的农庄经济运行机制

云南石林游记作文 篇4

一大早,乘大巴从昆明出发近一个小时的路程直达石林景区。听导游说,大约在2亿多年以前,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沉积了许多厚厚的大石灰岩。经过了后来的地壳构造运动,地表逐渐增高,岩石露出了地面。约在200万年以前,由于石灰岩的溶解作用,石柱彼此分离,又经过常年的风雨剥蚀,形成了今天这种千资百态的石林,呈现给了当今的人们。

一条不很平整的路把我们引入石林景区,在一片绿色的掩映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镶嵌在一块巨石中间的两个红色大字“石林”,导游说可以在这留影,人们便下车争先恐后拍照。石林早已名不虚传,从正在拍照的人群可以看出,来自世界和祖国各地的人都有,有黄皮肤、白皮肤、黑皮肤,方言四起,南腔北调,惊讶、赞叹声此起彼伏。

登高一点可以一览石林全貌。异形巨石错落与地面,尖峰直竖,密不可分,相映似林,故名“石林”。整个石林呈灰白色,导游说下雨就变成了深灰色,而日光一出又恢复原样。沿着一处狭窄的空间进入石林内部,顿生惊恐之意,怪状巨石的尖端直破青天,高悬于神灵之上,又如无数巨人肃目挺立护卫着你。绕过巨石,来到两山夹一石,那块石头似乎就要掉落,真有“千均一发”之称,如果不快速通过就会生被砸中之感,所以叫“且住为佳”。大石缝隙中只能走过一人,游人鱼贯而入。抬眼望离地约二十米大石之上有一石洞,可以窥见对面的奇石。奇石表面刻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无欲则刚”字样。右侧有一汪池水,水中“浮”一巨石,上写“剑锋石”,据说是1983年地震震落掉入水中,一股微风袭来,石头像在水面飘动。往前走,但见一株大树生于石上,根却直扎入石缝然后裸露于自然中,无序缠绕,盘根错节,分散插入地表,整个根部的长度几乎与树干等长,看树视根,妙不可言。

为了供人们更好更全面观赏石林,修筑了登石观林的千级台阶,弯曲如游蛇,使各处景点历历在目。过了“且住为佳”,来到莲花峰。莲花峰雄踞剑峰池旁,高出水面约30米。峰顶巨石横卧,石片上翘,宛如盛开的莲花。登上莲花峰,俯瞰四周,沟壑纵横,深不见底,令人惊恐万分,也许我有恐高症,双目闭之不及。看那似刀尖样山峰,直刺兰天,游客仿佛坐在刀峰剑丛之上,稍不留意有被刺中之感。“莲花峰”下就是“剑峰池”,是石林最低的地方,池的四周群峰高耸、密如刀丛。剑峰池水若隐若现,蜿蜒于石缝之间。抬头蓝天一线,白云朵朵;俯瞰池水,天光云影,石峰倒映。往前走,便可到达望峰亭。登上望峰亭,大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这里是俯看石林全景的好地方。幽径曲折,形若缠蛇,景色变化,神奇莫测;仰天俯地,便可看到“双鸟渡食”、“犀牛望月”、“象踞石台”、“千年寿龟”、“凤凰梳翅”等景点,它们都各有一段故事一段意境,栩栩如生、令人目不暇接。出景区听见鼓乐声,原来是少数民族正在向游人表演舞蹈。

石林一游,美景终生难忘,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功,给人们留下这般奇石美景,供万代观赏。

石林旅游营销策略研究 篇5

近年来,石林旅游业成为石林县域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作为一项“无烟产业”和“朝阳产业”,它对石林县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石林旅游业虽然发展迅速,但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上升及发展空间还很大,从营销宣传的角度来看,对石林旅游业营销策略进行分析探索非常有必要,优秀的旅游营销策略可以使石林旅游业发展更上一层楼,也能提高石林城市知名度,并能助推石林县经济发展。

一、石林县现在游客接待情况及综合效益分析

(一)石林县2013年游客接待情况

2013年,全县接待游客4402132人次(其中,境内游客4238611人次,占游客总数的96%,境外游客163521人次,占游客总数的4%),接待游客总数基本与上年持平;旅游及相关产业综合收入290905.25万元,同比增5%;旅游及相关产业创造增加值100667.56万元,同比增4.9%,占GDP的15.5%;旅游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达14027人,同比增8%,占全县从业人员的8.35%。2013年,旅游综合收入增幅放缓,增幅较上年下降13.9个百分点。

(二)石林旅游营销现状

为吸引更多游客到石林观光旅游,全方位带动石林经济发展,2013年石林开展了系列旅游宣传营销活动。

(1)主题活动宣传。2013年9月,围绕“爱在金秋石林·相约乃古花海——中秋国庆浪漫之旅”等系列活动,在新华网、人民网等知名网站进行了旅游品牌宣传推广。

(2)旅游交易促销。组织联盟景区以“云南精品旅游线景区(战略)联盟”参加2013中国国际(国内)旅游交易会,赴韩国、泰国开展的旅游促销活动取得良好效果。

(3)旅游形象品牌宣传。在北京首都机场、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昆明火车站、昆石高速公路等交通要道和人流集散区,进行旅游形象品牌宣传,石林景区的知名度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石林旅游综合效益分析

在“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行业中,景区游览业收入占22.5%,同比增23.2%;批零业占17.3%,同比增20.9%;农业占13.4%,同比增32.5%;交通运输占12.6%,同比增2.7%。四个产业占65.9%,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说明我县旅游业收入主要还是来源于游、购、行三个部分,还处于观光旅游阶段。

六要素中处于旅游核心层的餐饮业占7.1%,同比增31.4%;旅馆业占2.8%,同比增15.5%;其他服务业占7.8%,同比增19.7%;旅行社业占0.3%,同比增64.2%,四项仅占综合收入的17.9%,较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说明石林县旅游留客难的问题依然存在。

针对石林旅游营销现状及综合效益分析,石林旅游业正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石林有着得天独厚的营销优势,同时也显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分析并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石林旅游营销的优势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石林旅游业营销优势

(1)自然资源。石林是世界喀斯特地貌的精华,拥有世界上喀斯特地貌演化历史久远、分布面积最广、类型齐全、形态独特的古生代岩溶地貌群落,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石林风光汇集奇石、瀑布、湖泊、溶洞等自然风光,由大小石林、乃古石林、芝云洞、奇风洞、长湖、月湖、大叠水、圭山森林公园等八个风景游览区组成,素有“造型地貌天然博物馆”之称。

(2)文化资源。石林是中国阿诗玛的故乡,以阿诗玛为代表的彝族文化内涵丰富,影响深远,涵括石林彝族的语言文字、服饰衣着、饮食习俗、居室建筑、生产生活、节日庆典、婚丧嫁娶、歌舞乐器等诸多领域,其中最有影响的请参见表1。

(3)品牌声誉。石林旅游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凭借独有的自然资源和传奇的民俗文化,取得了许多国际国内顶级品牌和荣誉称号,提升了自己的知名度,具备了发展石林旅游业的品牌优势。参见表2。

(二)石林旅游营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旅游基础设施有待改善,接待能力不强。石林目前有四星级酒店1家,三星级3家,二星级酒店16家,没有五星级酒店;从交通旅游情况看,虽然景区内有环保车,但景区间只有大小石林和乃古石林有专线旅游车,大小石林到其他景区没有专线旅游车。从娱乐设施看,石林各景区周边的娱乐设施非常少,完全满足不了游客需求;从购物看,缺乏大型购物场所,旅游商品专卖店今有家。因此,旅游接待能力的严重不足,还不能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的需求,导致营销策略更多侧重于景区宣传,而没有对旅游六要素进行全方位宣传。

(2)营销队伍整体素质不高,营销人才紧缺。目前,石林县旅游人才供需矛盾仍然很突出,高素质、懂营销的的旅游营销人才严重不足。本土人才合理使用和外来人才引进机制不够顺畅,制约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3)职工参与营销意识淡薄,营销水平低。员工是石林旅游业的代表,也是熟悉石林旅游不同层面的营销人员,然而,石林旅游产业链上的大批员工只局限于做好自己分内工作,缺乏参与营销的意识,营销水平低,没有积极参与石林旅游的营销。

(4)促销方法单一,宣传力度不够。纵观上年的营销现状,石林旅游侧重于景区宣传,大多采用主题式宣传,宣传缺乏方式创新、内容创新,这种传统落后的旅游促销,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旅游的发展和游客搜索信息的需求,制约了旅游业的综合发展。

(5)网络营销力度不够。除了推出的少量主题活动以外,石林几乎没有应用其他网络进行营销,没有建立网络展览站,仅有的宣传网站其宣传内容简单没有吸引力;搜索引擎没能更好地进行优化设计。例如:百度中搜索“石林旅游”,排名靠前的信息大多数是旅游指南网上的关于石林景区的介绍,信息量少且更新缓慢,比如排名第一的“纯粹游”网站上的石林介绍更新时间为2009年4月22日。

(6)宣传缺乏整体性。过多注重景区风光特别是大小石林景区风光宣传、独自主题宣传,没有以石林为一整体,全方位对石林各特色产业进行宣传。

三、石林旅游营销策略探索及建议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并延长全县旅游线路

多年来,在石林风景名胜区获得无数殊荣、游客接待大幅增长、旅游直接收入大幅增加的同时,长湖、大叠水等风景优美的景区和周边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仍然“藏在深山人未识”,未能得到广大游客的深入了解和关注,到这些景区游览的游客不多,当地农家乐、民族工艺品加工销售等旅游行业发展慢,旅游产业的综合带动作用还不明显。旅游基础设施是旅游业发展的生命线,加强石林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是让石林旅游业充满活力,进一步向外界营销石林的保障,石林旅游应围绕旅游六要素,聚焦旅游服务区、生态工业集中区,加强旅游景点、饭店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并对旅游线路进行清晰规划,延长旅游线路。完善的基础设施,合理的旅游路线会让游客留下来,住下来、消费起来。游客同时也具有营销者的身份,他们会带动自己的亲人朋友再次光临石林,从而解决石林旅游留客难等问题。

(二)加强行业队伍建设,提升营销服务质量

石林管理局现有工作人员近1000人,管理人员62人,占职工总数的29.5%;专业技术人员64人,占职工总数的30.5%;普通工人70人,占职工总数的33.3%,其余均为临时工作人员,高级管理人才、营销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奇缺。石林旅游营销要提升,必须解决人才紧缺问题,广泛招揽营销人才,加强石林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适当补充文化知识,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出发,来挖掘员工的潜质,贯穿“顾客就是上帝”理念,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以提高旅游服务队伍的整体水平和营销质量。

(三)做好全员营销,提高旅游宣传水平

“全员营销”是让员工由被动到主动,由不自觉到自觉参与营销的一个过程。首先是树立全员营销观念,要在平时例会当中不断的宣贯,让员工从心理到实际行动都要“全员营销”。比如,旅行社的内务人员也可以建博客,宣传自家旅行社的线路和花絮照片。对于旅游景区来说,电话接线员做的就是电话营销,服务员做的是服务营销,网络维护员做的是网络营销,最终使整个石林县成为一个有强战斗力的营销整体。其次,要完善激励机制,有奖有罚,全面促进全员营销的落实。比如说,酒店就可以建立员工积分奖励制,对服务表现好的员工奖励积分,公开表扬员工,每月评选服务明星等。

(四)整合促销方式,加大宣传力度

由政府统一协调,由旅发委牵头,整合石林的宣传资源,对现有的旅游相关产品和服务做统一集中策划、宣传,既可以满足游客的多方位需求,又能向外界树立一个全新的、完整的石林形象,一是公共关系促销方面,可以邀请目标市场的旅行社、有影响力的新闻媒体来参观游览,在客源地举办石林文化资源交流会、学生报告会、新闻发布会等。二是广告宣传方面,充分利用大众化媒体进行宣传(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开辟石林旅游专题栏目,制作整体形象广告和风景、民俗文化、饮食特产、住宿等全方位宣传片,拍摄以石林景区为背景的电影、电视剧。三是节庆日促销方面,例如:火把节(被誉为“东方狂欢节),做好节日前期大力宣传,营造节日气氛,对节日后期成果及时展示让游客向往,增强旅游吸引力。四是网络促销方面,建立石林旅游门户网站,利用网站宣传石林形象及旅游产品,做好包括旅游资源、旅游线路、旅游产业等信息的旅游网页,发挥对外宣传促销、横向组团接待和旅游信息交流的作用,通过网络,让旅游者预先了解石林旅游相关产业,预定旅游路线、预定酒店、预购石林特色产品、寻找旅游伙伴等。此外,还可以与其它虚拟旅游企业形成企业联盟,互换链接方式,共同推出促销活动等。同时设置网络展览平台,通过该网站平台,以视频、图片的形式介绍石林旅游产业,让游客未到达石林前就能体验到石林景点的美丽、住宿的舒适、饮食的特色、文化的诱惑等,从而增强到石林出游的欲望。

只有整合所有的促销方式,加大石林旅游的宣传力度,才能加快石林旅游产业的发展与转型。

(五)围绕旅游六要素,全方位宣传石林旅游

早在十年前,石林县政府就提出要让游客能“进得来,住一晚,吃一餐,购一包”。云南旅游歌曲《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是石林撒尼人的原创,也是石林喊了多少年的口号,盼多少年的心愿。现在石林游客数量逐年增多,特别是申遗成功后,注重品牌建设,加强管理和营销,石林的品牌效应越来越明显。但是游客数量的增多只是增加了门票收入,游客很少在石林消费,旅游六要素中只有“游”发展很好,其他“吃、住、行、购、娱”只占很小的比重,旅游业对石林县整体经济带动不明显。因此,从营销角度来说,营销必须以石林县为一个整体,整合石林旅游资源,围绕旅游六要素(游、吃、住、行、购、娱)进行全方位宣传。宣传旅游景区,让远方的客人想来游;宣传住宿环境,让远方的客人留下来;宣传石林美食,让远方的客人舌尖动起来;宣传民俗文化,让远方的客人娱起来;宣传特色产品,让远方的客人带着走。总之,全方位的宣传就是让游客全方位体验石林,享受石林优质服务。同时全方位宣传刺激了游客消费,带动了石林其它产业发展,从而达到盘活全县经济的目的。

(六)加强区域联动,提升石林品牌。

石林经济 篇6

(一) 旅游资源

石林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既有以“天下第一奇观”美誉的石林风景名胜区自然景观, 又有以举世闻名的撒尼族阿诗玛民族文化人文景观。石林风景名胜区自然景观由大小石林、乃古石林、长湖、大叠水、圭山森林公园等景区组成, 其中特级保护区45平方公里, 一级保护区70平方公里, 二级保护区122平方公里, 三级保护区113平方公里。石林喀斯特地貌以雄、险、奇、秀、幽、旷, 闻名遐迩, 与吉林雾凇、长江三峡和桂林山水并称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石林风景名胜区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国家地质公园、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

(二) 旅游业发展持续升级

石林县以旅游资源本身的稀缺性、独特性为依托, 借助强大的金融支撑为旅游业的发展插上强有力的翅膀, 不断提升旅游品位。近几年借助金融信贷资金不断对景区的基础设施进行改建、扩建和绿化、美化, 并取得长足的发展: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世界地质公园管理的要求对石林地质公园进行有效的保护与管理, 设置了石林地质遗迹环境保护卫星监测预警系统, 完善了各类标志标识牌以及保护区界碑, 建立了游客接待中心及地质科学博物馆等;完成石林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环境整治工作, 扩容改造增强了景观效果, 拆迁有碍景观的服务设施, 拆除了石林景区内的商铺歌舞表演场、景区老摔跤场等有碍景观效果的建筑设施共计11500平方米, 生态修复景观面积12100平方米。景区游览面积由原来的4.1平方公里增加到现在的12平方公里。完成遗产申报核心区内约1万亩耕地的退耕还林;完成石林申报国家5A级景区项目建设, 建立石林国家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管理监管信息系统, 建立游览安全防范系统, 景区道路交通和游路设施的改造, 景区供水设施建设, 景区电力和通讯线路入地, 厕所改造和建设等。完成了数字石林建设工作, 提升管理水平。项目先后被列为国家建设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数字化建设全国22家试点之一, 国家科技部“数字旅游服务示范工程”八家试点景区之一。

(三) 旅游业已成为石林县重要的支柱产业

一般来说, 一个行业的生产总值占G D P的比重达到8%以上就称为支柱产业。石林旅游业快速发展, 旅游收入持续增加, 2008年-2012年旅游直接收入年均增长16.36%, 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占比基本保持在10%以上:

2008年全县旅游直接收入2.97亿元, 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0.88%。

2009年全县旅游直接收入3.66亿元, 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1.9%。

2010年全县旅游直接收入4.19亿元, 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1.38%。

2011年全县旅游直接收入5.06亿元, 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1.32%。

2012年全县旅游直接收入5.4亿元, 占地区生产总值的9.64%。

二、石林旅游业当前的主要融资方式

(一) 银行融资

多年来石林县辖各金融机构均把旅游业作为重点行业、优势行业和支柱行业进行金融信贷支持。不断增加信贷投入、多渠道、多方法支持旅游业发展的合理资金需求, 信贷投入保持持续稳步增长, 对管理局的贷款基本做到有贷必放, 金融机构融资是石林县旅游企业主要的资金来源, 是无法替代的融资渠道。

1. 额度保障。

2008年~2012年金融机构对石林旅游风景名胜区管理局贷款余额均保持在12亿元以上, 贷款年均增长7.12%, 保障了石林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的资金需求。截止2012年末, 石林县共有5家经营性金融机构, 其中有4家与石林旅游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有信贷关系。

(单位:万元)

2. 利率优惠。

实行优惠的利率政策支持旅游业的发展。金融机构对石林旅游业实行信贷政策倾斜, 在保障合理的信贷资金需求下, 各金融机构还执行利率优惠政策, 实行利率执行国家基准、少浮或下浮利率。总体上全县金融机构对旅游企业的贷款利率执行相对较低的水平。

3. 贷款授信。

采取授信方式保障旅游信贷资金的快速到位。县辖各金融机构均对我县旅游企业进行了评级授信, 近几年来全县金融机构对旅游企业的授信额度均保持在20亿元以上, 保障旅游信贷资金快速到位, 并承诺满足合理的信贷需求。

4. 创新金融服务, 拓宽旅游企业融资渠道。

石林县各金融机构均采取景区门票收入质押贷款业务方式, 拓宽旅游企业融资渠道。由于石林景区建设资金投资大, 回报期较长, 但资产价值难以评估出现了融资瓶颈, 为积极支持旅游业的发展, 根据实际情况相关部门与金融机构达成共识, 采用了以门票收入作质押, 通过人民银行提供“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公示系统”平台进行登记, 一方面降低了贷款的风险, 另一方面为企业增加了融资渠道的同时也为企业减少了财务费用。逐渐成为旅游业发款的主要方式。

(二) 信托贷款

石林县旅游企业不断探索新的融资方式, 2013年石林县风景名胜区管理局首次采用信托贷款的方式融入资金3亿元, 信托贷款业务的开展, 增加了旅游企业的融资渠道和新的金融产品。

(三) 跨地区融资

近年来石林县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在通过当地金融机构融资出现困难的情况下, 采用向异地金融机构贷款的方式, 截止2013年9月末通过跨地区贷款的方式融入资金余额逾3亿元。

三、石林旅游融资存在的困难

(一) 银行融资遭遇瓶颈

1. 资产负债率过高。石林风景名胜区管理局自有资金有限, 融资方式主要是靠金融机构贷款, 加之管理局近几年代政府承贷的贷款较大, 造成该单位负债高居不下, 不符合信贷准入的基本条件, 各家金融机构想给予信贷资金支持难度加大。

2. 偿贷资金来源单一, 贷款潜在风险加大。表面上看, 石林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的第一还款来源是充足的。但其负债较大, 资产负债率较高, 仅银行贷款余额近几年均保持在10多亿元。尽管有相对固定的旅游门票收入来源, 在短期内偿还贷款仍存在较大问题。从现欠的银行贷款来看, 大部分贷款是多次转贷。县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到石林县的基础设施中, 资金的部分来源就是石林门票收入, 在财政吃紧的情况下, 资金不能随时保证到位, 还款来源存在一定问题。在自然风险方面如果再次出现诸如“非典”、地震等类型的突发因素, 对旅游收入将形成较大的冲击, 还款来源将基本消失。

3. 体制设置, 影响信贷投入。石林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属县政府下属机构, 集行政职能、事业管理、企业经营为一体的格局, 存在政企不分, 以政代企的问题, 这种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不符合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制度, 对其融资造成一定的影响。

4. 抵押物难以落实。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由于未取得土地使用权等不被认定为有效的抵押品。部分景区属于公共景区, 经确权后, 地方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门不能作为承贷方来要求借款, 这都影响了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

5. 由于旅游业贷款回收的长期性, 审核此类贷款的多为银行的省级分行甚至总行, 而县域旅游的许多景区项目远达不到其核准的最低限要求。

(二) 其他融资方式的困境

1. 跨地区贷款融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难度。

金融机构跨地区贷款一般考虑跨地区贷款面临的信息获取困难或缺陷給贷款带来的风险和跨地区贷款相对增加的经营成本问题, 多数金融机构实行贷款属地管理, 因此企业通过异地获取贷款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难度。

2. 信托贷款等其他融资方式难以快速发展。

由于经济金融发展水平过低, 县域普遍存在金融产品稀缺问题, 企业融资基本通过金融机构贷款, 另外信托贷款作为县域相对较新的金融产品, 一方面由于当地没有信托机构, 业务发展较滞后。另一方面综合费率相对较高导致成本加大, 优质企业不太乐意接受, 再者对新产品的业务生疏也影响包括信托等新融资方式的发展。

四、建议

(一) 保障金融对旅游的持续投入

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投入是石林旅游业的主要资金来源和发展基础, 是其他融资渠道无法替代的, 必须有效建立旅游企业与金融互惠发展的战略合作关系。企业必须时时掌握金融政策的调整情参与到旅游项目的前期考察、总体规划与后期开发的全过程中, 目的在于形成旅游信贷支持与金融风险控制方面的长效机制;项目投资的规模、期限与结构要充分考虑到实际可获得的信贷支持的能力, 对于政府前期投入资金的旅游项目, 相应金融支持应及时跟进, 避免由于配套资金不足而使项目陷入停顿并可能导致的半拉子工程的形成。

(二) 进一步探索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旅游管理体制

石林旅游特殊的管理体制为石林县提供了稳定的财政资金来源, 对保障石林政府机构运转和全县社会发展规划的实施奠定了基础。石林旅游管理体制, 历史上多次变化, 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政企不分、以政代企的问题。当然,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 确实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使政令畅通, 能够集中政府的财力进行建设。但是,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 这种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不适应景区的运作, 难以引进资金和技术, 在景区也难以建立有效运行机制, 景区市场竞争力势弱。石林旅游业要有一个大发展, 必需实施高投入高产出的资本战略。除积极争取省、市对景区创品牌重大项目的资金扶持及利用银行贷款外, 还应积极探索景区经营权转让、出租等方式引进国内外资金。

(三) 发展银团贷款

随着旅游发展区域合作趋势的加快, 新的区域合作方式形成, 金融资源跨区域流动加快, 发展跨行跨地区银团贷款将为旅游业发展带来活力。在做好项目评估论证的前提下, 金融机构要积极尝试对一些大项目的银团贷款。

(四) 组建石林旅游投资财务公司

由政府、银行注入资本, 采用金融业管理模式, 专业服务于旅游业, 解决融资问题。同时在石林旅游待开发区域, 政府充分利用民间资本, 鼓励民营企业、个人开发小型风景区;多方筹资、努力改善旅游设施。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 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的办法争取资金。

(五) 拓宽融资渠道

一是鼓励争取旅游企业债券融资。发行债券是企业融资的重要手段和方式, 与其他融资方式相比较, 企业债券的融资成本较低, 且具有主动性。积极利用债券市场产品, 实现融资渠道多元化、融资结构最优化。二是鼓励私人投资进入旅游基础项目的开发, 扩大旅游建设资金来源。三是加大项目招商引资等方式增大旅游业筹资能力。四是继续做好收费权质押贷款业务。采用了以门票收入作质押, 通过人民银行提供的“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公示系统”平台进行登记, 一方面降低了贷款的风险, 另一方面为企业增加了融资渠道的同时也为企业减少了财务费用。

参考文献

[1]《石林年鉴》, 云南民族出版社, 2009~2012年.

[2]周艳萍, 刘贤伟.《石林旅游业发展探讨》.互联网, 2010年.

[3]马建宇.《石林县旅游业创新发展的思路和实践》.

石林撒尼彝语语序分析 篇7

当从语法来说:“人类语言中常使用的语法手段一共有三种: (1) 语序或词序, (2) 虚词, 特别是表示结果关系的虚词, (3) 形态, 即词形变化。汉语缺少形态, 也还有两种语法手段好用。即使把虚词除去, 单靠语序来表示句子的关系, 也未必就说语序在汉语中是十分刻板的, 丝毫没有变化的余地。”再者“作为交际单位的句子可以分为主位和述位两个部分, 一般是主位在前, 述位在后, 因为语序决定于人们思维活动的顺序。”从而可见语序在句子中的重要地位。在现代汉语中, 其标准的语法规范都规定了主语、谓语、宾语和定语、状语、补语的用法和在句子中的语序位置。这些固定的用法在石林彝语———撒尼语 (以下除特殊说明外, 均用此称谓) 中, 语序和用法与现代汉语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因为“石林彝语语序固定, 没有主格助词也没有宾格助词, 语序担当了较多的语法功能。”下面分别从主语、谓语、宾语和定语、状语、补语几个方面在句子中的语序和现代汉语相关内容进行比较分析。

一.主语

“就次序而言, 汉语是比较典型的SV O型语言, 即主语在动词之前, 宾语在动词之后。由于受到逻辑事理和语言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汉语的词序有其相对的固定性, 主语和宾语一般是不可以直接易位的。”可见语序有其固定性, 不能随意改动。现代汉语中, “大多数句子都有主语。在句子中表明谓语是‘谁’或‘什么’问题的词或词组, 是主语。一般情况下, 主语的位置在前。”例如:

(1) 我吃饭!。

(2) 爷爷抽烟!斗。

(3) 公鸡吃虫!子。

(例句中标有“=”的词或词组是主语, 标有“_”的词和词组是谓语, 标有“~~~~”的词或词组是宾语, 标有“ () ”的词和词组是定语, 标有“[]”的词和词组是状语, 表有“〈〉”的词和词组是补语, 以下均同)

这三个句子中, “我”“爷爷”“公鸡”都是主语, 都放在了谓语之前。在石林撒尼语中, 主语的位置和用法和现代汉语基本相同, 一般都是放在句首, 也是表“谁”或“什么”的问题。就如以上例句中的主语“我”、爷爷”、“公鸡”在撒尼语中也是放在同样的位置。唯一有区别的是例 (3) 的主语“公鸡”在撒尼语中的表述应为“鸡公”。这是由撒尼语特定的构词方法造成的。由于早期撒尼语多为单音节词, 后来随着社会发展, 需要用大量的词汇来表述自然界与社会上各种不同的名称, 于是撒尼先民在原有的单音节词的基础上, 用一定的构词法构出了许多新的词汇。

也就是说, 例 (3) 中的主语“公鸡”是一个偏正式, 在撒尼语中就应该表述为“鸡 (正) 公 (偏) ”式。还有动宾式如“吃 (动) 饭 (宾) ”在撒尼语中就应该表述为“饭 (宾) 吃 (动) ”式。

在撒尼语中还有一种特殊的形式。例如:现代汉语中“山花映红了姑娘们的脸”一句, 用撒尼语表述就有以下两种形式:

(1) 山花 (把) 姑娘们的脸映红了。

(2) 姑娘们的脸 (被) 山花映红了。

从这组句子我们不难看出, 现代汉语的主动句式, 用彝语表述之时就可能成为被动句式, 也可能成为主动句式, 用被动表述时就改变原句中句子成分的位置, 也就是改变了语序。如例子中原句的主语“山花”, 在撒尼语中就与两种情况, (1) 中的“句首”和 (2) 中的“句中”, 这乍一看就像现代汉语中的主被动互换, 其实这是撒尼语一种特有的用法。如:句 (1) 中之所以和现代汉语“把”字句相同, 是因为在撒尼与中定语“姑娘们的”和宾语“脸”的语序位置都被提前了。 (在以下的“宾语”和“定语”中再详细分析)

二.谓语

在《现代汉语》这本书中, 谓语被定位为:“谓语和主语相对, 表达陈述的内容, 能回答‘怎么样’‘是什么’之类的问题。”但是在撒尼语中, 虽然谓语的用法和现代汉语基本相同, 但它在句中的位置通常不是放在主语之后, 而是放在宾语之后。其语法形式为典型的:主———宾———谓式, 语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例如:

(1) 他吃饭!。 (现代汉语)

他饭!吃。 (撒尼语)

汉语) (2) 我爷爷抽烟!斗。 (现代语) 我爷爷烟!斗抽。 (撒尼

在这两组句子中, 谓语“吃”和“抽”用现代汉语表述时都放在了主语之后, 宾语之前, 而在撒尼语中就是放在了宾语之后。当然它们不管放在什么地方, 所修饰的还是主语, 并没有因为在撒尼语中换了位置而改变其功用, 只不过是语序变化罢了。

谓语从其构成材料看, 有名词性的, 动词性的和形容词性的。这三种形式的谓语句型, 如果不带宾语, 撒尼语中谓语还是放在主语之后。例如:

他石林人。 (现代汉语)

他石林人。 (撒尼语)

在撒尼语中还有一种特殊形式, 就是“是”字句, “‘是’用在一般的动词、形容词谓语前, 表示强调, 有确实、实在、的确”的意思。撒尼语中的“是”字句。其语言结构同现代汉语相同, 也是主———谓———宾式, 并没有改变语序。例如:

(1) 他的爸爸是 (一个) 老!师。 (现代汉语)

尼语) 他的爸爸是老!师 (一个) 。 (撒

(2) (我们连的) 任务是

阻击。 (现代汉语)

! (我们连的) 任务是阻!击!。 (三撒.宾语尼语)

“宾语是动词性成分后边表示人物的成分, 能够回答:谁/什么之类的问题, 宾语跟动词性成分相对待。”典型的动词性成分是动词, 但是也可以是比词大的单位短语。宾语在撒尼语中, 通常是放在主语之后, 谓语之前。通常情况下, 有以下几种形式。

1.当宾语是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时, 其动词谓语句语序为典型的主——宾———谓结构。例如:

汉) (1) 我[星期天][要]洗!被!子。 (现尼) 我[星期天]被!子!洗[要]。 (撒

(2) 我主张加!入。 (现代汉语)

我加!入主张。 (撒尼)

2当宾语表示处所、表示工具、表施事时, 其动词谓语句和常规的撒尼语法相同也是主———宾———谓结构。例如:

(3) 代表团[明天]到达北!京。 (现汉)

尼) 代表团[明天]北!京到达。 (撒

(4) 我爷爷抽烟!斗。 (现汉)

我爷爷烟斗抽。 (撒尼)

3.当宾语!是代词时, 其动词谓语句和现代汉语语序相同, 不作改变。例如:

(5) 这本书给他!。 (现代汉语)

这本书给他!。 (撒尼语)

(6) 爸爸打小!明。 (现代汉语)

爸爸打小明。 (撒尼语)

4.当宾语!是双宾语的时候, 其句子的语法结构也是主———宾———谓式, 但是间接宾语一般放在直接宾语之前和谓语之前, 和现代汉语正好相反。

汉语) (7) 我骂了他!一!句。 (现代

(直宾) (间宾)

语) 我一!句骂了他!。 (撒尼

(间宾) (直宾)

(8) 他送我一枚纪念章。 (现代

!!!!!

汉语)

(直宾) (间宾)

他一枚纪念章送我。 (撒尼

!!!!!!

语)

(间宾) (直宾) 四.定语

定语是“名词性成分前边起修饰作用的成分, 表示‘谁 (的) /什么样 (的) /多少’等意思。常带‘的’, 跟定语相对的成分是定语中心语。”定语一般在主语、宾语前起修饰限制的作用。据资料显示:“D ryer、M athewS.在对61种SV O语言的调查中, 发现惟有汉语是定语前置性的语言。”

但在撒尼语中, 定语根据不同的词性, 修饰主语或宾语时, 其语序的位置就不相同。具体表现如下:

1.当定语是由名词或代词充当时, 一般放在中心词之前。例如:

(1) 山花映﹤红了﹥ (姑娘们的) 脸。 (现汉)

山花 (姑娘们的) 脸!映﹤红了﹥。 (撒尼)

代汉 (2) 语 () 小明的) 爷爷抽烟!斗。 (现尼) (小明的) 爷爷烟!斗抽。 (撒

2.当定语由数词或量词充当时, 一般放在中心词之后。例如:

(3) 我吃了 (一碗) 饭!。 (现汉)

我饭! (一碗) 吃了。 (撒尼) (现汉 (4) ) (两个) 老头[在]晒太!阳。尼) 老头 (两个) 太!阳晒[在]。 (撒

3.当定语由形容词充当时, 在句子中一般放在中心词之后。例如:

(现代 (5) 汉 (语美) 丽的) 姑娘[在]绣围!裙。 (撒尼姑) 娘 (美丽的) 围!裙绣[在]。 (现代 (6) 汉姑语娘) [在]绣 (漂亮的) 围!裙。 (撒尼姑) 娘围!裙 (漂亮的) 绣[在]。

4.当定语由不带“的”的形容词充当时, 这样的定语在句中有的放在中心词前, 有的放在中心语后。如:

(7) 队长告诉大!家 (一个) (好) 消息。 (现代汉语)

!队长 (好) 消!息 (一个) 告诉大!家!。 ( (8) 撒 (尼这) 样的) (!烂!) !鱼[不]买它! (现代汉语) 。

(撒尼 () 这样的) 鱼! (烂!) !它[不]买。

5.形容词、数量词组定语共同修饰名词时, 数量词后置。

(9) (一朵) (漂亮的) 花。 (现代汉语)

(漂亮的) 花 (一朵) 。 (撒尼语)

五.状语

句子中, “谓语前边的附加成分是状语。状语在谓语前, 从时间、处所、情态、目的等方面修饰谓语。状语表示“怎么样/几时/哪里/多么”等意思, 或者表示肯定或否定。”就语序而言, “状语的位置有两种:“状语在句子中是对中心词起修饰限制作用, 位置一般紧靠着中心词 (主语之后) , 有的还可以用在句子的开头 (主语之前) 。”

但在撒尼语中, 状语也和定语一样, 根据状语词性的不同, 其在句子中的语序也不尽相同, 具体表现如下:

1.当句子中的状语由助动词充当时, 其一般在中心词之后。例如:

(1) 我[要]洗被!子。 (现汉)

我被!子洗[要]。 (撒尼)

语) (2) 老头[在]晒太!阳。 (现代汉

老头太阳晒[在]。 (撒尼)

2.当句!子中的状语由数词或量词充当时其用法和现代汉语相同, 一般放在中心词之前。

汉) (3) 他[一顿][能]吃一!斤。 (现

他一斤[一顿]吃[能]。 (撒尼)

3.当!句子中的状语由名词或动词充当时, 也同现代汉语一样, 放在中心词之前。例如:

汉) (4) 我[星期天][要]洗被!子。 (现语) 我[星期天]被!子洗[要]。 (撒尼

(5) 队长[关心地]说…… (现代汉语)

队长[关心地]说…… (撒尼)

4.当状语位置提前为句首状语时, 也和现代汉语用法相一致, 也是状语前置。例如:

(现汉 (6) ) [星期天], 我[要]洗被!子。尼) [星期天], 我被!子洗[要]。 (撒

六.补语

在《现代汉语》中, 补语被定位为:“补语是动形性词语后边起补述作用的成分, 表示‘怎么样/多久/多少次’等意思, 或者表示程度, 常常由‘得’引出。补语跟补语中心语相对待, 补语中心语一般为动词或形容词。”

在撒尼语中, 补语的作用和现代汉语相同, 但语序也和做定语, 状语一样, 根据词性的不同而不同, 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当句子中的补语由数词或数量词充当时, 其放在中心语之前。例如:

(1) 眼睛眨了﹤一下﹥。 (现代汉语)

眼睛﹤一下﹥眨了。 (撒尼语)

(2) 教练打了﹤一拳﹥。 (现代汉语)

教练﹤一拳﹥打了。 (撒

尼)

当然, 在现代汉语中数量词做补语时还有一种特殊的形式, 那就是当“数量词做补语时, 如果宾语是代词, 那么就需要用‘述———宾———补’式, 如果宾语是指人名词, 则‘述———宾———补’式比‘述———补———宾’式更为常见。”也就是说, 当数量词做补语时, 如果宾语是代词或指人名词, 则一般的语序形式为‘述———宾———补’式。”这就有和撒尼语的语法习惯不谋而合。

2.当句子中的补语由时间词来充当时, 或者其它情况下, 补语通常放在中心语之后, 其语序跟现代汉语相一致。

(3) 你来﹤多久了﹥? (现代汉语)

你来﹤多久了﹥? (撒尼语)

(4) (小明的) 作业做﹤完了﹥。 (现代汉语)

(小明的) 作业做﹤完了﹥。 (撒尼语)

通过以上六个方面的比较分析, 我们不难看出, 充当句子主语、谓语、宾语和定语、状语、补语的各种成分, 石林撒尼语的语序比现代汉语的语序要复杂得多, 也特别得多。这就是石林撒尼语语序在句子中的重要所在。

摘要:石林彝语语序固定, 没有主格助词也没有宾格助词, 语序担当了较多的语法功能。在现代汉语中, 主语, 谓语, 宾语和定语、状语、补语一般都有比较规范的定位, 其语法形式为:主——谓——宾式, 且语序也比较固定。但在是石林彝语中, 这些句子成分则比较特殊, 除语法形式为:主——宾——谓式外, 定语、状语、补语的用法也比较活跃。

全国多地成立了石林协会 篇8

2013年9月, 北京市通州区石材商会筹备成立大会在北京通州区举行, 北京通州区委统战部等相关部门领导出席大会。会上, 会员单位审议并通过商会筹备工作报告、《章程 (草案) 》和《会费收缴管理办法》, 选举产生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和监事长。通州区委统战部领导与通州区工商联领导共同为商会成立揭牌。北京通州区石材商会是经该区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核准登记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 首届会员企业50家。通州区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王振成在会上表示, 希望商会要充分发挥积极作用, 认真履行商会职责, 扎实有效开展工作, 通过多种方式提升服务质量, 不断加强石材行业内部管理和与外界的共同合作, 着力促进行业自律, 建立行规行约, 倡导遵纪守法, 诚信经营, 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2013年9月, 位于新疆昌吉州奇台县城南工业园区东侧的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石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体工程成功封顶。该工程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州、奇台县2013年的重点项目, 由县政府无偿划拨土地13 332m2筹建, 建筑面积为5 068m2, 计划投资1 200万元。

2013年10月8日, 甘肃省敦煌市石材协会正式成立。甘肃省敦煌市石材协会将认真研究扶持石材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在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上动脑筋、想办法, 围绕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交流和培训服务。同时, 加强会员企业之间的交流沟通, 共同树立敦煌石材行业的良好形象。

石林经济 篇9

1.1 薪金福利方面

首先从工资收入看出石林县民办幼儿教师总体收入较低维持在1200-1800之间, 而石林县小学教师平均月收入在2500元左右, 并由县教育局财政统一拨付, 与公办教师相比, 民办幼儿教师收入差距在800元左右。这种经济上的差距导致很多教师不愿意长时间就职于民办幼儿园。其次工资满意度方面, 在调查的五十位教师中有86%的教师对工资不满意。而满意的14%的老师是属于民办幼儿园里的公办教师, 他们的工资由教育局发放, 工资待遇比民办幼儿园自主招聘的教师工资高。再次, 福利方面, 包括养老保险, 失业保险, 住房公积金等, 只有是公办教师身份的老师才有, 其余均没有。见表1。

1.2 师资培训管理方面

通过调查,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 石林县民办幼儿园的教师参加进修培训的机会甚少, 园领导对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都不太重视, 有30%的园长认为没有必要进行继续教育, 而大多数的教师即使有机会参加培训, 学到的也是一些理论知识, 且是表面的东西, 更深层次的知识他们没有办法获取, 这表明教师的实际需求与培训内容相距甚远。

1.3 工作的成就感, 职业的社会声望方面

从表3中看出76%的民办教师不喜欢现在的工作。认为在民办幼儿园上班工作繁琐, 累, 找不到自身的价值和成就感, 社会认同度低, 自我效能感低。其次, 教师们普遍认为从事这个职业很难发掘自身能力, 体验不到幸福感, 更有教师出现了严重的职业倦怠。再有, 在调查中74%的教师认为民办幼儿教师社会地位一般, 占整个百分比的比重大, 这也是教师频繁流动的主要原因。

2 石林县民办幼儿园师资队伍不稳定的原因分析

2.1 政府管理层面

从石林县民办幼儿园的调查分析看出, 政府对民办幼儿园的重视力度不够, 这种不重视主要体现在几方面: (1) 监管不到位, 放任一部分没有教师资格证的教师或学历层次不够的教师到民办幼儿园任教, 对民办幼儿园缺少系统的管理, 都是办园人自我管理幼儿园, 没有一些有力的措施来保证民办幼儿园的发展。 (2) 各种关于民办幼儿园的法律法规和有利政策宣传不到位, 人们对民办幼儿园的误解大, 认识不全面, 间接导致了民办幼儿园师资队伍不稳定。 (3) 对民办幼儿园的拨款少, 甚至有的幼儿园根本没有拨款, 民办幼儿园的拨款没有预算在政府的财政里, 缺少资金来源, 让民办幼儿园没有享受到地方财政的补助待遇, 而民办幼儿园的资金很多来源于自身筹集, 地方财政又没有对其进行资助, 这就造成了民办幼儿园发展困难的局面。

2.2 幼儿园管理层面

1) 办学资金单一, 民办幼儿园大多数是私人创办, 自己集资, 资金来源于幼儿每学期的学费和办园人自己的筹集, 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但是, 对于一个规模一般的民办幼儿园来说, 筹集资金的能力是有限的, 所得资金不仅要发放教师工资, 还要维持幼儿园的日常开销, 更要保证幼儿园的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转。所以能给教师的工资就很低, 因而大部分人开始选择工资相对高的幼儿园, 在50位调查者中, 有47位认为工资低, 福利待遇低是其考虑跳槽的主要原因。这就表明经费是制约民办幼儿园发展的关键。

2) 管理观念落后, 在民办幼儿园的管理中, 首先, 管理者观念落后, 沿用旧式的传统管理方法, 民主管理意识不强, 实行专制型的园长集权管理, 并且管理者目光短浅, 只注重眼前利益, 不顾长远发展利益, 以经济利益为导向, 不愿意了解教育的最新动态, 也不提供机会让教师了解, 只注重工作而忽视教职工的身心, 这导致了教职工与管理者之间的矛盾。其次, 对教师的管理制定了苛刻的规章制度, 重罚不尊重人性, 动辄处与小到10元大到100元不等的罚款, 更有甚者做开除处理, 缺乏一个人性化的管理, 不会或者不愿意采用现代先进的管理方式, 这种消极的管理方式, 让教师缺少一个温馨舒适的工作环境, 让幼儿教师没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不愿意积极地投身到工作中[1]。

3) 培训进修机会少, 在石林县民办幼儿教师中, 90%的教师有偶尔参加培训的机会, 经常参加的只有6%。他们得到培训的机会少, 很多教师知识不够, 不能适应发展, 所以纷纷选择转行。在教师任教的过程中, 先前经验和知识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发展的需求, 他们渴望学习到新的知识和技能, 但是, 幼儿园领导的不重视, 让他们愿望落空, 所以在有机会的前提下他们选择跳槽到更高的平台工作。

2.3 幼儿教师层面

1) 对民办幼儿教师职业的认同低, 在提到为何选择幼儿教师这个职业的时候, 大部分人说是为了生计, 他们认为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低、工作时间长、老师的压力大。认为他们从事的职业没有价值, 没有意义, 从工作中找不到乐趣, 他们在幼儿园工作只是为了拿钱, 工作的成绩的好坏对他们并无影响, 干的好和坏都拿一样的工资, 教师几乎没有职业认同感, 所以有更好的条件时他们就选择离职, 师资队伍难以保持稳定, 而这些流出的教师中, 大都是素质较好的年轻教师。

2) 教师自助学习能力差, 没有意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在民办幼儿园中, 存在这样的问题, 很多教师进行教育反思仅仅是为了应付学校交给的任务, 而没有真正意识到反思对自身专业素养的重要性。一方面是自身学历不高, 缺乏专业的教育理论知识, 另一方面教师因为没有职业认同感, 对自身的要求不高, 认为得过且过就行了, 不去学习了解有关知识, 根本没有从根源上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缺乏一个长远的发展目标, 不明白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 没有职业追求, 处于被动模式, 缺乏自我约束, 不会合作学习, 所以民办幼儿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3 促进石林县民办幼儿园师资队伍良性发展的对策

3.1 国家管理层面

1) 实施财政资助, 增加民办幼儿园教育经费的投入, 多渠道加强民办学前教育资金投入, 改善民办幼儿园教育环境, 提高幼儿教师待遇, 是石林县政府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解决石林县民办幼儿园资金紧缺的问题, 财政部门可以采用我出钱, 你出力的方式扶持民办幼儿园, 把民办幼儿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里, 给民办幼儿园一定的拨款, 但是管理方面让幼儿园自己做, 只靠民办幼儿园自身筹集资金维持幼儿园的正常运转是一件十分困难是事, 只有政府给与一定的财政帮助和支持, 民办幼儿园才会更好发展。

2) 承认民办幼儿教师的身份, 当前为促进教育公平, 石林县政府应建立健全民办幼儿教师身份相关的政策规定, 落实民办幼儿教师的户籍管理和人事档案制度, 确保其应有的教师身份得到承认, 让民办幼儿教师有“定心丸”, 这样他们才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3) 切实提高民办幼儿教师待遇, 由于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 幼儿教师尤其是民办幼儿教师远没有享受到与中小学教师同等的待遇。切实提高民办幼儿教师的待遇首先要做的就是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如确定民办幼儿教师的最低工资保护, 对不依法给教师购买社会保险的民办幼儿园给予惩处等[4], 提高民办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 其次要完善民办幼儿教师的各种社会福利保障。只有最低层次的物质需求解决了, 才能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追求。

3.2 幼儿园管理层面

1) 制定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制度, 合理的薪酬激励制度必不可少, 民办幼儿园首先应该在教师教学能力日益进步的时候给予表扬和鼓励, 提高他们的工资水平;其次应将教师的工资待遇与岗位职责, 工作数量和工作绩效挂钩;再次要坚持按劳分配, 多劳多得, 并保障工资按时足额发放[5]。

2) 实行资格准入制度, 现实中由于民办幼儿园教师准入标准不够明确与严格, 导致了人员出入随意。所以民办幼儿园在聘用教师是应该择优选用有教师资格证的教师持证上岗, 对没有教师资格证但又是幼儿园在职教师的要支持和鼓励他们参加资格考试, 幼儿园定期对幼儿教师进行思想方面, 学术方面的考评, 对能力卓越的教师加以表扬, 而对那些不思进取, 业绩不合格的教师进行批评。

3) 不断提高民办幼儿园园长的管理水平, 幼儿园园长作为一个集体的中心人物, 应不断更新管理理念, 处理好效率利益之间的关系, 提高自身的学历和专业水平,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儿童观。只有这样幼儿园在园长的带领下, 才会越走越远, 办学质量才会也来越好。

4) 创建和谐平等的工作环境, 民办幼儿园在建设师资队伍时要考虑为教师创建一个和谐人性的工作环境, 为实现教师的自我提供基础, 努力为教师提供一个适宜于生活、工作和学习的良好环境, 做到薪资留人、环境留人、工作留人、感情留人, 培养教师对幼儿园的家庭归属感而不是营造一个让教师感觉到压力大, 工作没有成就感的幼儿园, 只有让教师有归属感, 有一种在自己家的感觉, 他们才会从内心里喜欢并接受幼儿园。

3.3 教师层面

1) 增强职业认同感, 做为幼儿教师, 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 就要把它做好, 努力让自己爱上这个职业, 把它当做自己的事业, 发现这个职业的闪光点和可爱之处, 不要觉得在民办幼儿工作就低人一等, 存在即合理, 每个职业的存在都有其价值, 关键是怎样去发现和发掘它的价值和意义。民办幼儿教师要真正投身到幼教事业中, 对职业充满热情和动力, 随时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它, 而不是抱怨自己的工作有多不好, 有多累人等等。

2) 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民办幼儿园教师, 一方面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在根源是教师的自我发展, 把外在的要求转换为自身的内在追求, 转换为自我发展的动力, 不断给自己增加压力, 把自己的潜能开发出来, 另一方面, 要学会跳出教师职业看待与评价自己, 审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之处, 适时的制定生涯规划和发展目标, 这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 不学习, 就可能被淘汰, 所以民办幼儿教师要不断学习来给自己充电, 重视培训, 主动研习, 积极反思, 提升学历和丰富教学经验。

参考文献

[1]丁海东.我国幼儿教师的职业困境及出路[J].中国教师, 2010 (9) .

[2]唐淑.中国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与变革[J].学前教育研究, 2005 (6) :1-2.

[3]吴畏.民办教育的改革与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12) :177.

[4]吴岚葭.民办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困境及出路[J].福州安顺学院学报, 2012 (6) :3-4.

上一篇:员工凝聚力下一篇:配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