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声敲开心灵之门

2024-07-26

音乐之声敲开心灵之门(共7篇)

音乐之声敲开心灵之门 篇1

摘要:音乐是一门个性极强的艺术, 每个人都可对音乐艺术有独特的理解。成人常习惯于从理性的角度去感受和思考音乐, 冷静但缺乏灵感;而幼儿常常用心灵去领会, 所以更容易与音乐沟通。如果让幼儿用特有的童心去感悟音乐, 那么, 音乐的世界就会在孩子们面前打开新的窗口, 展示新的内容, 使孩子们的心灵得到进一步升华。

关键词:音乐教育,心灵之门,感悟音乐

音乐是人类心灵的语言。表达人心灵最深邃、最聪明、最不可言传的情感、思维、意念、感觉, 是音乐之所长。

西方古代学者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也都曾一再指出:音乐在净化、美化人的心灵世界方面, 有着不可取代的特殊作用。在我国古代《论语》中有记载说:孔子在齐国听到了一种叫做《韶》的音乐以后, 三个月都不知道肉是什么滋味;高尔基在他的自传体小说《在人间》中谈到倾听音乐的体验时说:“奇妙的音乐在心灵深处引起的强烈感情可以使人忘记一切。”

音乐不仅触及成人的心灵, 使人与人之间产生共鸣, 而且对幼儿心灵的启迪、健康快乐的成长也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 我用优美健康的音乐为桥梁与幼儿沟通, 来开启他们的心灵之门。

一、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幼儿年龄小, 对事物的认识只是感性认识, 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差。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情感的艺术, 要想让孩子充分感受音乐的美, 并引起相关的情感体验, 惟有创造机会让幼儿充分地接触音乐。当然, 也许有的孩子只能直觉地感到音色悦耳, 他们会发现音乐有的舒缓、有的紧张;有的快乐, 有的忧伤;有的像在经历一个故事……有了丰富的体验, 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就会更浓, 他们就会自觉地通过音乐这一途径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如小班欣赏歌曲《小人书不要哭》这首歌, 采用拟人化的手法, 以小人书的哭和笑来表明小朋友行为的对与错。当幼儿听完这首歌后, 小人书为脸被撕破而哭和为小朋友把书补好而笑的生动形象就深深地印在了孩子们的脑海里。这样来引导幼儿体验小人书哭和笑的情感变化, 能有效地帮助幼儿明辨撕破和修补图书的是与非, 懂得应当爱护图书, 从情感体验中激发幼儿爱护图书的行为。又如大班歌曲《好孩子要诚实》这首歌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来表明小朋友行为的对与错。当听完这首歌后, 好孩子敢于承认自己错误的生动形象就活灵活现地出现在小朋友面前了。这样来引导幼儿体验歌曲里人物的情感变化, 能有效地教育幼儿要诚实, 有错就一定要改。

二、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音乐是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 促进个性发展的有效手段。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说:“音乐, 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 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 是陶冶性情的熔炉。”

在多年的幼教工作中, 我通过不断了解, 发现经常听音乐的幼儿性格普遍活泼、开朗, 愿意与人交往, 善于表现自己;偶尔听音乐的幼儿, 不善于表现自己, 遇事较为平静, 与人交往的主动性较差;不听音乐的幼儿性格则明显孤僻、不合群。因此, 我用优美的音乐为钥匙去开启幼儿封闭的心灵之门, 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 唤起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十几年来, 我无论带哪班, 都会遇到性格孤僻、不合群的孩子。在班里他们不仅排斥小朋友, 也排斥老师。我看在眼里, 痛在心里。于是就选择优美的音乐, 让孩子们走进音乐的世界。如吃饭时, 我让孩子们听门德尔松的《春之歌》、江苏民歌《茉莉花》等舒畅愉快的乐曲;哄孩子们睡觉时, 我会哼唱着《摇篮曲》轻拍着性格孤僻的孩子, 看着他们甜甜入睡;孩子们心绪不宁时, 我就用《四个小天鹅舞曲》、四川民歌《快乐的罗嗦》等活泼优美的旋律来平息孩子们烦躁的心情。在音乐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我尽量给性格孤僻的孩子多提供锻炼的机会, 让他们在音乐中表现自我, 释放自我, 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使他们从音乐中体验到乐趣, 把他们从孤僻的性格中拯救出来, 打开了他们关闭的心灵。

三、培养幼儿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音乐教育家玲木镇一也曾说过:“通过艰苦且持之以恒的学习音乐的过程, 可以使儿童获得坚忍不拔的意志和不懈追求既成目标的热情。”一部优美的音乐作品, 在老师恰当地组织活动中, 幼儿可以通过听、看、唱、跳等多种形式, 快速地积累起大量的集体体验。其结果不仅使音乐作品深受幼儿喜爱, 而且也辅助幼儿形成了对人和事的正确态度。

如歌曲《小娃娃跌倒了》 (小班) 、《好朋友》 (中班) 、《我来帮助你》 (大班) 、《一年过去了) (大班) 、《勇敢的小骑士》 (大班欣赏曲) 等这些音乐作品, 不仅有美的旋律, 而且歌词还有一定的思想内容, 贴近幼儿生活, 易使幼儿理解。对这些音乐作品, 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 我不是单纯地教唱, 而是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为他们编排趣味性强的音乐剧, 让幼儿在理解中表演, 在表演中加深认识, 从而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向上, 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实践证明, 在良好音乐熏陶下的幼儿能够在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表现得比一般儿童更具有目的性、坚持性和自制力。

四、联系与歌曲内容相关的知识, 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 提高唱歌的兴趣

幼儿歌曲来自幼儿生活, 反映幼儿生活。引导幼儿了解与歌曲内容相关的知识, 不仅可以拓宽幼儿的知识面, 结合歌曲内容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 还有助于对歌曲内容情绪的理解与感受, 提高歌唱的兴趣性和表现力。如在教《泡泡不见了》这首歌曲之前, 教师为幼儿制作多种不同形状的三角形、梯形、圆形等小模型, 系上小绳, 让幼儿放在装有肥皂水的盆里进行实验, 取出后, 一个个小模型像镜子一样透明, 立体感强。然后启发幼儿动脑想想, 什么东西加上水能吹出泡泡来, 并做实验, 得出的结论是肥皂、洗衣粉、洗发水、洗涤灵加上水, 都能吹出泡泡来。然后让幼儿拿着自己制作的玩具, 玩吹泡泡, 在此基础上学习《泡泡不见了》, 既拓宽了知识, 感受到自己动手做玩具的成就感, 又感受到唱《泡泡不见了》, 这首歌的欢乐情绪。这样, 应用多种手段有机的结合, 互相渗透, 提高了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使幼儿多方受益。

音乐是一门个性极强的艺术, 每个人都可对音乐艺术有独特的理解。成人常习惯于从理性的角度去感受和思考音乐, 冷静但缺乏灵感;而幼儿常常用心灵去领会, 所以更容易与音乐沟通。如果让幼儿用特有的童心去感悟音乐, 那么, 音乐的世界就会在孩子们面前打开新的窗口, 展示新的内容, 使孩子们的心灵得到进一步升华。幼儿教师是幼儿美好心灵的塑造者, 优美的音乐是滋润幼儿心田的甘露, 让我们在孩子的幼小心灵上播下美好的种子, 让优美音乐伴随幼苗茁壮成长。

让童话故事敲开幼儿的心灵之门 篇2

一、简要分析童话故事对儿童的价值

王富仁先生在《把儿童世界还给儿童》一文中曾指出,“儿童不但要生活在成人的世界中,还要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儿童在成人的世界中接受教育,获得更快的成长,但也要在自己的世界中获得自己,感受生活的乐趣,体验世界的美和人生的美。”

作为儿童文学的基本形式,童话也有其基本功能——审美、教育、娱乐及认知的功能。前人把审美性作为儿童文学的第一属性。审美在儿童文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儿童“阅读”童话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美感的发掘过程。它使儿童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培育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儿童的爱美情感。娱乐性是儿童文学的基本属性。愉悦是儿童的一种内在和谐的象征,是儿童期的生理和心理的自然需求。儿童在阅读接受儿童文学的过程中获得愉悦和消遣,得到心灵上的欢乐和满足,并在这种欢乐和满足中提高思想认识增进知识和能力。教育和认知与儿童文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它是儿童文学的重要属性。它是作家在生活中获得有深切感受的人和事物,经过精巧的艺术构思,用生动的语言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幼儿在与童话产生“共鸣”的过程中,从中得到熏陶感染,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二、在一日生活中多元化地提供语言环境

幼儿园内童话欣赏课程主要是通过课堂来进行,由于时间的关系可能孩子每阶段接触的童话故事比较少。应该充分利用一日生活中分散的时间,随时提供语言的环境。比如:在用餐前、午睡前,利用适当的时间讲给幼儿听,可以老师讲述也可以播放录音磁带,这样既能安抚孩子们情绪,也能让孩子们更多去吸取童话故事里优美的情节和语汇。在课堂教学中也可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主动感觉并接受故事中美好的画面和形象。童话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富有想象、自由的、美丽的世界。这里蕴涵着许多的良好品格形成的范例,让幼儿通过与教师的交流,感受到诚信、勇敢、善良的重要。什么是美,什么是恶,在幼儿幼小的心灵里有个模型。这为他们在未来的人格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在活动室创设与幼儿互动的童话环境

幼儿园室内环境布置很重要,可以挂些童话故事图片,摆放童话故事图书、画报,以及幼儿自己动手绘画、剪辑的连环画等,使幼儿更加积极地参与童话的讲述活动。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感觉出他们的兴趣点,把那些受幼儿喜欢的经典童话故事剪切下来,贴在室内外的墙上,让幼儿每天一入园就可以感觉到故事中的美好事物,重温那喜与悲的情感共鸣,展开幻想的翅膀,在愉快中学习。幼儿园的图书环境将渗透到其心理环境中去,渗透到幼儿与教师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去。

四、幼儿园童话教学活动案例及反思(采用现场记录的方式)

案例一(一次失败的实践及反思):

1.活动时间:(现场实录,2009年9月14日,小班下学期)

2.活动名称:《冬天里的弗洛格》

3.活动准备:阅读《冬天里的弗洛格》;展示平台活动描述:

4.活动过程:

教师在展示台上直接向幼儿呈现故事,并告知幼儿故事的名称。(师:今天我们讲的故事的名字叫……)

在正式讲述前,教师引导幼儿观看了几个故事的小主人公以引起幼儿的兴趣。(师:我们来看一下,故事里都有谁?)故事的内容依靠展示台,在幼儿可以完整地欣赏到画面的情况下讲述。问题的设置依然被放到了讲述作品内容的过程中。(师:穿上新毛衣后,青蛙弗洛格感觉怎么样?青蛙倒在了雪地里,朋友们是怎么帮助它的?大雪纷飞,青蛙觉得非常冷,为什么朋友们不怕冷?)

最后,由教师总结,将故事主题升华。(师:小朋友你们帮助过别人吗?受到别人的帮助心里是什么感觉?我们应当学会关爱、帮助别人。)

我的反思:

《冬天里的弗洛格》对小班幼儿来讲篇幅稍长,文字较优美、生动。教学重点放在让幼儿感受作品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及知道关爱他人的道理。

此次教学活动采用边讲述边呈现图片的方式进行,幼儿能把握故事的基本情节,但其审美功能与价值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原因在于,教师在童话教学中采用的提问没有充分地把握时机;《冬天里的弗洛格》篇幅较长,情节紧凑,但我在作品欣赏的过程中对幼儿进行了提问,这样就破坏了作品的连贯性,分散了幼儿的注意力。幼儿对故事情节记忆不够清晰,难以理解故事大意,忽略了感知作品文字的优美。

康德曾说过,“童话作品是情感、想象力联系于悟性的在优美形式中的自由的协调运动”。童话是写给儿童读的,好的童话都非常注意语言的优美。教学中应该恰当地把握向幼儿提问的时机,注意不因过多的回忆性提问而破坏作品的童趣之美。避免幼儿对作品产生厌烦心理,进而对作品失去兴趣。让幼儿自我感知童话作品中的氛围,体验其中的情感,领略其中蕴涵的深刻思想。

案例二(一次成功的教学活动实例分析):

1.活动时间:(现场实录,2010年10月12日,小班下学期)

2.活动名称:《小熊,醒来吧》

3.活动准备:教师脱稿口述;故事情节图片6张;

4.活动过程:

教师首先出示小熊睡觉的图片(师: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什么?它在干什么?)以此引出故事教学内容;

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教师以边讲述边向幼儿呈现图片的方式进行。笔者注意到在故事讲述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中断的现象。(要求幼儿和老师学说象声词,如:吱吱吱、叽叽喳喳、啪嗒啪嗒、砰砰砰)在一遍故事讲述结束后,教师采用讨论的方式加深幼儿对故事主要情节的理解。(师:为什么其他小动物都没有叫醒小熊,而熊妈妈只是轻轻地说了一句,小熊就醒来了呢?你们每天是被谁叫醒的?对小熊来说妈妈的声音是最熟悉的……)最后,教师采用的是请幼儿表演故事的方式结束活动。

教师的反思:

《小熊,醒来吧》整个作品篇幅较短、对话性强,句式多重复,语言较生活化,教学的重点是让幼儿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学说象声词。

从童话的认知价值实现来看,此次教学活动采用边讲述边呈现图片的方式进行,幼儿基本理解故事情节,知道并会说象声词;从童话教育及娱乐价值实现来看,教师以讨论法、故事表演法的方式将幼儿的已有经验与故事情节相结合 ,幼儿基本知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来表达对妈妈的爱;从审美价值实现来看,以童话本身的特点其审美作用似乎不够明显。但授课教师用图片弥补了这一不足,使幼儿的视觉感受非常生动化。

在幼儿园童话故事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是多样灵活的。提问法是童话教学中应用较多的一种方法。在童话教学的过程中向幼儿提问可以帮助幼儿回忆、理解故事情节,但问题的提出应根据作品自身的特点而定,对于篇幅较长的作品在故事讲述的过程中,提问会打断作品的连贯性。尤其对那些文字较优美、故事情节紧凑的童话作品更不宜,那样会分散幼儿对作品审美欣赏的注意力。

五、幼儿园童话教学活动建议

一个好的童话作品是童话教学的前提,它有饱满的情绪和深的思想;它色彩鲜明、音律和谐,带有诗一般的意境。结合自己对童话价值的认识和实践经验,下面仅从幼儿园童话教学角度来探讨如何使童话发挥其价值促进幼儿的成长。

(一)明确开展童话教学的目的

童话是幼儿园故事活动中幼儿最易接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其活动意义是多方面的。主要集中在童话的认知、教育、娱乐及审美的价值对促进幼儿成长的意义。但在实际的童话教学中应根据所选的作品自身特点决定此次教学活动的目的,有重点地突出童话某几方面对促进幼儿成长的价值。

(二)选择适宜的童话作品

在作品思想内容健康的前提下,综合考虑作品的可读(听)性、教学的单元主题、幼儿的年龄阶段等因素。作品的可读(听)性涉及故事语言的难易程度、语言结构的复杂程度、故事情节的精彩程度及故事篇幅的长短等因素。

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克拉申关于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幼儿是通过理解略高于其现有水平的语言输入进行语言习得的。因此故事的难易程度应控制在略高于幼儿水平内。我们可以通过图片或教师的体态语言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主要情节。从故事的篇幅长短来看,选为课堂教学的作品不宜过长,因为,幼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太长的故事反而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失去对故事的兴趣。

其次,教学主题和幼儿的年龄特征也是童话教学作品选择的重要依据。教师应根据单元教学主题及幼儿的年龄特征选用恰当的童话故事进行教学。对年龄较小的幼儿可以选择一些篇幅较短、对话性强、句式多重复、语言较生活化的童话故事,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提高教学效果。

(三)遵循童话教学活动的基本规律

合理地运用适合幼儿的方法与途径的本身,就是遵循其规律的具体体现。

在幼儿园童话教学中涉及的方法主要有:提问法、讨论法、悬念法及角色表演法,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作品。

提问法,是童话教学活动中最常见的一种方法,主要可分为:回忆性的提问和体验启发式的提问。提问法一般出现在故事教学开始时,以引出作品多为回忆性的提问,以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为讲述故事内容做铺垫。二是教师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主要情节,多为体验启发式提问。三是在故事结束时,教师为了让幼儿知道故事的主旨内涵而采用的启发式提问。但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过多地使用回忆性提问,因为这种提问大多会集中在“小朋友们,故事里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结果是什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等公式化的问题上,很容易让教学变得呆板不生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回忆性提问体验性提问和启发式提问结合起来,将呆板变得灵活;其次,教师还应把握提问的时机和技巧。对于那些语言优美、情节内容紧凑的作品就要把握住提问的时机,否则就会破坏作品情节的完整性,分散幼儿的注意力,难以收到好的效果。

讨论法,也是故事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在中大班应用较多。其目的多为让幼儿更好地理解童话作品的内涵。在讨论中常常会配合使用其他的方法如:情景体验法等,让幼儿设身处地了解作品中主人公,和作品形象产生共鸣,从而深刻地理解作品内涵。如:在《小熊,醒来吧》教学中对幼儿如何理解“为什么其他小动物都叫不醒小熊,而熊妈妈只轻轻地说了一句:‘小熊,快醒吧,小熊就醒了”的问题上,授课教师采用的就是情景体验法。在讨论法的使用中教师还应注意引导幼儿进行归纳总结,让幼儿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同时在讨论中应充分调动幼儿积极性,引导幼儿练习用完整的语言表述内心的想法。

有时教师会在一些故事情节扣人心弦处设置悬念,让幼儿猜想,培养其想象能力。这时就需要运用中断法。在幼儿园,教师大多将中短法和其他方法结合使用,如故事《小熊,醒来吧》教师对幼儿如何学习象声词的处理。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小主人公,体验小熊妈妈对熊宝宝的爱,又在学说象声词的过程中获得了快乐。情景表演法是深受孩子喜爱的一种童话故事表演形式,在幼儿园童话教学中也常常为老师选用。幼儿在故事设置的情景下,扮演着故事中的小主人公,乐此不疲。在儿童的世界中,有种状态最值得我们成人珍视,那就是超现实,超现实的状态对于儿童有着巨大的意义,它使得儿童的世界美丽而绚烂。童话是儿童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是儿童生存的需要和表现。情景表演或许正是这样的一种需要和表现形式。

(四)创造条件激发幼儿创编童话故事的热情

如果说好的童话作品,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力,使幼儿的心灵和情感受到良好的熏陶,那么,创造条件让幼儿编、讲故事,则可以发展幼儿的语言、思维能力,养成幼儿大方、乐观、自信的开朗性格。在我的实习生活中,我的指导老师在班级设置了“故事小明星”这样一个活动,让幼儿走到家长、老师和小朋友的面前来当一回“故事小明星”。这样,不仅调动了幼儿的情绪,家长也很积极参与,积极为自己的孩子选取各种优秀的童话作品,争当小明星。我觉得,这也是发挥童话价值,促进幼儿成长的一个很好的途径。此外,在内容的选择上,家长和老师可以为幼儿选择一些具有时代特点、接近幼儿生活,为儿童所喜爱的内容。这样,激发幼儿创编童话故事的热情,发挥童话在促进幼儿成长中的价值。我们的幼教工作者,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要擅于观察和捕捉,勤于笔耕尝试为幼儿创编一些幼儿喜爱的童话故事。

童话的重大价值,就是作用于儿童的精神世界,它带给儿童的是想象和情感。儿童的超现实精神是最值得我们成人珍视的。正确认识童话,正确认识儿童。

用兴趣敲开写作之门 篇3

一、让学生明白作文很重要

学生不喜欢作文, 甚至厌烦作文, 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 不知道作文的目的, 这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另有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 重理轻文, 在作文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有限, 造成作文能力的滞后;还有一部分学生, 认为自己又不想成为文学家、诗人, 没有必要用功去学习作文。为了让学生懂得作文是人人都要掌握的本领, 本人安排了一次实践调查活动:让学生调查家长在近一段时间的工作中都写过什么东西, 或到书店中调查书的作者的职业。通过调查, 学生认识到在日常生活和各行各业中都要用到作文, 人人都应该掌握这种本领, 他们学习作文的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让学生认识作文并不难

学生作文时, 常常感到无从下手、无话可说, 进而产生畏难情绪, 甚至厌烦作文。要消除学生的这种畏难情绪, 我们要改变作文中高年级教学任务的片面认识, 从低年级抓起, 注重口语交际的训练, 加强各年级说话、写话的教学, 把口语交际与作文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 做到先想后说, 先说后写, 充分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为其书面作文夯实牢固的根基。要通过作文实践, 使学生认识到作文不难, 作文就是把我们看到的、想到的、说过的人和事按一定的方法写出来, 让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作文学习中去。

三、让学生享受到作文成功的喜悦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缺少这种力量, 教育上任何巧妙的措施都无济于事。” (苏霍姆林斯基) 要激发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 就要让学生享受到作文成功的快乐。语文教师重视写作前的指导, 也不应忽视作文后的讲评。按照激励为主的教育教学原则, 作文讲评课要把重点放在介绍、交流本班学生好的习作方面。从整篇到某个段落, 从精彩的句子到优美的词语, 只要符合本次作文的要求, 尽量多给一些好评和赞扬。对那些较好的作文, 教师要精批细改, 让学生用作文稿纸誊写或打印, 贴到教室里展览, 或向学校、向杂志、报社投稿。看到自己受到好评, 他们的小脸就会露出笑容, 就会感到成功的欢乐, 从而使他们能够以更大的热情从事作文写作。

四、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发展兴趣

丰富多彩的活动,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 丰富作文内容,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还能全方位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口头、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比如组织学生春游———写游记, 演讲———写演讲稿, 参观访问———写访问记, 调查———写调查记录。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会逐渐养成勤观察、善思考、多动笔的好习惯。由于学生兴趣盎然, 有话可写, 感到作文并不难, 逐渐就会熟能生巧, “下笔如有神了”!

靠优雅谈吐敲开顾客之门 篇4

●语言魅力不容忽视

只有风度和气质得到周围人的承认才可称为魅力。

推销员的魅力, 就在于能够说服顾客, 使其购买自己的产品。在推销过程中, 只能通过短时间的接触和谈话来取得对方的好感。因此, 要想以自己的魅力征服顾客, 达到推销的目的, 推销员的语言艺术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但是, 作为一个推销员, 你做到下面几点了吗?

顾客从你对他所关心和感兴趣的事物所表现出的共鸣, 感觉到你的魅力并产生好感。

由于所要争取的顾客的职业、兴趣、年龄、人生观、性格等, 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看都千差万别, 所以, 你必须明白顾客所关心的事情、感兴趣的事情也千差万别。

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接触, 你能够用自己的语言魅力获得顾客的青睐, 从而将商品售出。

谈话的内容, 与其求深, 不如求广。

小昭和小辉都是公司业绩较好的推销员。小辉浑身上下带着乡土气息, 是个朴实的人, 也就是说他有一种气质, 使得顾客对他不抱有戒备而十分放心, 并且一看到他便想起童年的故乡。与他相比, 小昭是一个典型的城市青年, 他的魅力就是他能进行话题广泛的谈话。

一天, 小昭说:“经理, ××先生说, 马上就要签订合同了, 请您去做最后的决定。”

“呀, 我这次倒要领教一下你的语言艺术了。”经理向他说, 并一起来到一个顾客的家。

在顾客家中, 使经理感到惊讶的是小昭与主人正以飞碟射击为话题, 热火朝天地谈论着。经理与小昭共事已经两年了, 关于飞碟射击的议论, 经理一次也没听他说过, 他一直认为小昭对飞碟射击不感兴趣。事后, 经理问他:“我怎么不知道你对飞碟射击如此感兴趣?”

“这可不是开玩笑, 上次, 我到他家时, 看到枪架上挂着的枪和刻着他名字的射击纪念杯, 回来后便马上做准备。”总之, 经过一夜, 小昭准备好了这番话题。

这就是优秀推销员的魅力之一———自如地与顾客就各种话题侃侃而谈。

●把高帽子给顾客带上

我和船上的外科大夫, 在轮船抵达直布罗陀后, 上岸去附近的小百货店购买当地出产的精美的羊皮手套。店里有位非常漂亮的小姐, 递给我一副蓝手套。我不要蓝的。她却说, 像我这种手戴上蓝手套才好看呢。这一说, 我就动了心, 偷偷地看了一下手, 也不知怎么的, 看起来果真相当好看。我想将左手的手套戴上试试, 脸上有点发烧———一看就知道尺寸太小, 戴不上。

“啊, 正好!”她说道。

我听了顿时心花怒放, 其实心里明知道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我用力一拉, 可真叫人扫兴, 竟没戴上。

“哟, 瞧您肯定是戴惯了羊皮手套!”她微笑着说, “不像有些先生戴这种手套时笨手笨脚的。”

我万万没有料到竟有这么一句恭维的话。我只知道怎么去戴好手套。我再一使劲, 不料手套从拇指根部一直裂到手掌心去了。我拼命想遮掩裂缝。她却一味大灌迷魂汤, 我的心也索性横到底, 宁死也要识抬举。

“哟, 您真有经验 (手背上开口了) 。这副手套对您正合适———您的手真细巧———万一绷坏, 您可不必付钱 (当中横里也绽开了) 。我一向看得出哪位先生戴得来 (照水手的说法, 这副手套的后卫都'溜'走了, 指节那儿的羊皮也裂穿了, 一副手套只剩下叫人看了好不伤心的一堆破烂) 。”

我头上给戴了七八顶“高帽子”, 没脸声张, 不敢把手套扔回这天仙的纤手里去。我浑身热辣辣的, 又是好气, 又是狼狈, 戴上美女的高帽后心里还是一团高兴, 恨只恨那位仁兄居然兴致勃勃地看我出洋相。我心里真有说不出的害臊, 嘴上却说:“这副手套倒真好, 恰恰合手。我喜欢合手的手套。不, 不要紧, 小姐, 不要紧, 还有一只手套, 我到街上去戴, 店里头真热。”

店里真热, 我从来没有到过这么热的地方。我付了钱, 好不潇洒地鞠一躬, 走出店堂。我有苦难言地戴着这堆破烂, 走过这条街, 然后, 将那丢人现眼的羊皮手套扔进了垃圾堆。

这个故事出自美国著名大作家马克·吐温的《傻子出国记》。作家以第一人称的手法, 诙谐、夸张而又淋漓尽致地描述了推销中心理力量的精彩一幕。这位小百货店的美丽小姐, 为了说服顾客买她的羊皮手套, 恰到好处地利用人们心理和情感等方面存在着的人性弱点, 抛出一顶顶“高帽子”, 让顾客洋洋得意, 跨入她设置的陷阱。

而这位爱面子、好虚荣、重尊严的顾客, 宁死也要识“她”的抬举, 于是在被灌了一肚子"迷魂汤"后, 在心里"害臊"和面上“开开心心”的矛盾下, 戴着这堆“丢人现眼”的破烂羊皮手套走人。

这里, 漂亮的店员小姐紧紧抓住顾客的人性弱点步步进攻, 导致顾客不能作出最好的选择而臣服在她的脚下。

人人都有虚荣心, 都喜欢听恭维的话。在推销过程中, 适当的给顾客戴顶“高帽子”, 让顾客在陶醉中就会很轻易购买你的东西了。

大多数人都喜欢听漂亮话, 喜欢被人赞美, 有时候明明知道这些赞美之辞都是言不由衷的话, 但仍喜欢听。因为人都有虚荣心。在推销中, 如果能适当地恭维顾客, 给他一顶“高帽子”戴戴, 一旦他飘飘然, 那你的推销就一定会成功。

●直击推销语言艺术

推销过程中有几个环节很关键, 做好这些关键环节以后, 你也能做得很好, 轻松掌握推销语言的魅力就不再遥远。

在推销过程中的谈话, 有些属于较为正式的, 其言语本身就是信息;也有些属于非正式的, 言语本身未必有什么真正的含义, 这种交谈只不过是一种礼节上或感情上的互酬互通而已。例如我们日常生活见面时的问候以及在一些社交、聚会中相互引荐时的寒暄之类。当你与客户相遇时, 会很自然地问候道:“你好啊!”“近来工作忙吗, 身体怎样?吃过饭了吗?”此时对方也会相应的回答和应酬几句。这些话常常没有特定的意思, 只是表明:我看见了你, 我们是相识的, 我们是有联系的, 仅此而已。

寒暄, 既然是非正式的交谈, 所以在理解客户的话时, 不必仔细地回味对方每一句问候语的字面含义。现实生活中, 常常由于对别人的一句一般的礼节性问候作出错误的回应, 而误解对方的意思。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就更易发生这种误解。比如中国人见面喜欢问“吃过饭了吗”, 说这句话的人也许根本没有想过请对方吃饭。但对一个不懂得这句话是一般问候语的外国人而言, 就可能误以为你想请他共餐, 结果会使你很尴尬。两个人见面, 一方称赞另一方:“你气色不错”“你这件衣服真漂亮”, 这是在表示一种友好的态度, 期望产生相悦之感。在中国人之间, 彼此谦让一番, 表示不敢接受对方的恭维, 这也是相互能理解的。但是对一个外国人来说, 可能会因你的过分推让而感到不快, 因为这意味着你在拒绝他的友好表示。

寒暄本身不正面表达特定的意思, 但它却是在任何推销场合和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在推销活动中, 寒暄能使不相识的人相互认识, 使不熟悉的人相互熟悉, 使单调的气氛活跃起来, 你与客户初次会见, 开始会感到不自然, 无话可说, 这时彼此都会找到一些似乎无关紧要的“闲话”聊起来。闲话不闲, 通过几句寒暄, 交往气氛一经形成, 彼此就可以正式敞开交谈了。所以寒暄既是希望交往的表示, 也是推销的开场白。

寒暄的内容似乎没有特定限制, 别人也不会当真对待, 但不能不与推销的环境和对象的特点互相协调, 真所谓“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古人相见时, 常说“久闻大名, 如雷贯耳”, 今天谁再如此问候, 就会令人感到滑稽;外国人常说的“见到你十分荣幸”之类的客套话, 中国人却不常说。我们在推销开始时的寒暄与问候, 自然也应适合不同的情况, 让人听来不觉突兀和难以接受, 更不能让人觉得你言不由衷、虚情假意。

除了问候和寒暄之外, 还要注重推销中的对话。

作为推销场合的谈话, 既不同于一个人单独时的自说自话, 也不同于当众演讲, 而是推销双方构成的听与讲相配合的对话。对话的本质并非在于你一句我一句的轮流说话, 而在于相互之间的呼应。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儿童的交谈方式分为两种:当一个儿童进行社交性交谈时, 这个孩子是在对听者讲话, 他很注意自己所说的观点, 试图影响对方或者说实际上是同对方交换看法, 这就是一种对话的方式。但作为儿童的自我中心式的谈话, 孩子并不想知道是对谁讲话, 也不想知道是不是有人在听他讲。他或是对他自己讲话, 或者是为了同刚好在那里的任何人发生联系而感到高兴。七岁以下的儿童就常沉溺于这种自说自话中, 且看两位四岁的儿童是怎样交谈的:

汤姆:“今晚我们吃什么?”

约翰:“圣诞节快到了。”

汤姆:“吃烧饼和咖啡就不错了。”

约翰:“我得马上到商店买电子玩具。”

汤姆:“我真喜欢吃巧克力。”

约翰:“我要买些糖果和一双皮鞋。”

这与其说是两人在对话, 倒不如说是被打断了的双人独白。在推销双方的交谈中, 有时也会出现这种现象。有的人习惯于喋喋不休, 急于要把心中所想的事情倾吐出来, 而不大顾及对方在想什么和说什么, 以至于对方只能等他停下来喘口气时才有机会插进几句话。如果推销双方都是各顾各地抢着说话, 那么真正听进对方的话都很少, 白白做了许多都是无效的劳动罢了。

真正的推销对话, 应该是相互应答的过程, 自己的每一句话应当是对方上一句话的继续。对客户的每句话作出反应, 并能在自己的说话中适当引用和重复。这样, 彼此间就会取得真正的沟通。

敲开小学生课外阅读之门 篇5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外阅读,教师引导

一、推荐阅读书目

新课标中推荐了一些经典篇目, 还给教师留下了推荐的空间。笔者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经验, 进一步有计划地开列出符合课程标准“建议”的富有特色的篇目清单。选书的前提是要求有较大的选择面, 除了名著等经典书目, 笔者还在平时关注出版动态, 留意报刊杂志, 关注当前的热点图书但又不被媒体左右, 关注获奖作品又要考虑学生的阅读实际, 找到真正优秀的并能与学生兴趣点结合的作品。笔者还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 让学生参与选书, 师生一起来商定课外阅读的书目, 这也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保证阅读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激发阅读兴趣

犹太人被全世界公认为是智慧者, 他们有这样一个习俗:在孩子小的时候, 母亲就会把《圣经》翻开, 在上面滴蜂蜜, 让孩子去舔。这无非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牢记:书是甜的!阅读是甜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能让学生们从中领略到读书的乐趣, 让书籍引领他们健康成长, 是笔者的最大愿望, 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第一,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内容, 以激发其阅读兴趣, 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 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 以此激趣。

第二, 告诉学生读书对他们有多么的重要, 它可以使我们的精神获得满足。同时通过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的成才之道, 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平时, 笔者也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 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也是不能低估的。

第三, 充分利用教材中好读书的例子把读书的益处展示在学生的面前, 学生明白了古今往来, 凡对人类有作为的, 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

三、指导阅读方法

阅读分类的标准有多种。根据阅读时细密和简约的情况, 阅读可分为精读和略读。精读是对阅读材料做全面、精细、深入的理解, 对作品的思想内容、人物事件、篇章结构等彻底通晓, 即一字一句也不能放过, 是完全性阅读, 通过细读、反复等形式, 推敲、琢磨文句, 求的是知识的深度。略读是不完全性的阅读, 它的特点是提纲挈领地把握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主要思想和技法, 把注意力集中在需要关注的问题上, 通过浏览、跳读等形式, 舍去无关紧要的部分, 省略了逐字逐句, 乃至逐章逐篇的阅读过程。在阅读时间不变的情况下, 它可扩大学生阅读的量, 扩充学生的知识面。略读前可先让学生找一些有关作品的内容梗概、名家评点来读读, 这样学生便可先粗知大体内容。略读时笔者特别注意训练学生的速度, 要让学生养成默读的习惯, 真正达到“阅读一般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的速度要求, 并且要逐步提高, 力争做到“一目十行”。另外, 笔者还指导学生尝试运用“三遍阅读法”, 茅盾说:“读名著起码要读三遍, 第一遍最好很快地把它读完, 这好像在飞机上鸟瞰桂林城全景;第二遍要慢慢地读, 细细地咀嚼, 注意到各章各段的结构;第三遍, 就要细细地一段段地读, 领会、运用, 这时要注意到它的炼字炼句。”像这类名人的读书方法将会使学生终生受益。

四、养成独立阅读的习惯

语文的学习贯穿小学、初中和高中, 不同阶段的学习侧重点不同。笔者认为, 在小学阶段, 有了一定的词汇量以后, 在阅读一篇美文时, 更重要的是对文章的整体把握, 理解作者的意图, 体会文章的意境, 而不是在教师引领下对文章的肢解性解读。而无论是提到整体把握, 还是大量的课外阅读, 都不得不依赖于学生的独立阅读。

独立阅读并不是对教师的要求松懈, 相反, 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 首先要求教师有精确的讲述, 巧妙的引导, 能帮助学生对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作出补充, 或者对其进行调整和修正。阅读教学中, 教师必须有自己的创造性阅读, 并且这种创造性阅读在一定程度上要能驾驭学生的创造性阅读, 但教师不能以自己对文章的感知代替学生对文章的感知, 不能以自己的体验代替学生的体验, 完全将学生的探索过程包办, 要让学生运用自己的阅读能力, 结合自己的接受水准去独立自主的阅读, 并能填补文章中的隐含意义, 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的阅读层次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其次, 学生不可独立阅读不适合的文章, 否则, 将导致阅读的谬误, 使其阅读误入歧途。故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 除了让学生发挥创造性, 充分感知以外, 笔者也适时给学生提供必须的教学支持。尤其是在学生出现“误读”时, 教师给予学生的支持尤为重要。著名语文教师李镇西也说过:“教师并不是以真理的垄断或是非的仲裁者自居, 发表一锤定音的‘最高指表’, 而是充分行使自己也同样拥有的发言权, 以富有真理性的真诚发言, 为学生提供一些更为宽阔的思路、更广阔的视野、更加丰富的选择”。笔者的发言虽然是“仅供参考”, 但由于笔者的发言闪烁着智慧火花和思想的光芒, 笔者的言论会在很大程度上打动学生的心灵, 使他们的阅读体悟更深一层。只有这样, 学生才不会出现方向性的错误, 学生的独立阅读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看古人怎样用仿写敲开写作之门 篇6

从富兰克林的习作之路中, 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很好的启示, 那就是:要写好文章固然少不了一定的天赋, 但行之有效的习作方法也相当重要, 那就是“模仿”。下面, 为了更有力地证明笔者的观点, 且看古人怎样模仿他人。从写作学习的一般规律来讲, 模仿是写作学习的必要的初级阶段。本着借鉴前人的成功经验, 少走弯路, 较快掌握写作规律的目的, 模仿当然是必要的。但当今文坛, 浮躁弥漫, 媒体不时传出“80后才子郭某抄袭他人小说”、“高考满分作文系抄袭之作”的新闻。因此, 了解古人是怎样正确地模仿他人, 对于中小学生学习提高写作水平, 也许不无裨益。

一、直接挪用

例如, 翁宏的《春残》:“又是春残也, 如何出翠帏?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寓目魂将断, 经年梦亦非。那堪向愁夕, 萧飒暮蝉辉。”晏几道的名篇《临江仙》中, 创造性地挪用了翁宏这两句诗, 他写道:“梦后楼台高锁, 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苹初见, 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 曾照彩云归。”这两句恰恰是词中的精华所在, 成了谭献誉为“千古不能有二”的“名句”。

晏几道是宋朝大词人, 翁宏唐朝小诗人。晏对翁的模仿挪用, 之所以没有被后代评论家和读者认定为抄袭, 是晏把挪用的这两句, 变成了自己词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与全词其他句子妙合无痕, 共同构成美好而伤感的意境。若非专家点出, 我们普通读者怎知这两句的原始作者?

建议:可以借别人家的砖瓦, 但不能把人家的整栋房子说成是自家的。

二、学习思路

例如, 白居易的《惜牡丹花》:“惆怅阶前红牡丹, 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 夜惜衰红把火看。”白居易此诗一出, 后人争相模仿, 李商隐的《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后, 更持红烛赏残花。”在残花枯红中寄托人去筵散的伤感, 比白诗写得更加绮丽含蓄, 情调也更凄艳迷惘。而在豁达开朗的苏东坡笔下, 与高烛相对的花儿则像浓妆艳抹的美女一样娇懒动人:“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烧高烛照红妆。” (《海棠》) 惜花的惆怅已经消融在诗人优雅风趣的情致之中。李商隐和苏东坡这两首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当人们陶醉在李商隐、苏东坡所创造的优美意境之中的时候, 自然会记起白居易把火看花的创举。

一种独特新颖的艺术构思, 正像自然科学中开创性的发现和发明一样, 其价值是弥足珍贵和积久不灭的。白居易的把火看花, 正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比尔盖茨的视窗系统, 对后人的启发和影响是无法否定的。从后人的角度讲, 李商隐的“凄艳迷惘”、苏东坡的“优雅风趣”之所以能超越白居易, 是因为他们采用了“学习思路”而不是“直接挪用”的更富有创造性的模仿方法。

建议:深入到思维层面的模仿是更艺术的模仿。

三、套用形式

例如, 曹邺的《捕鱼谣》:“天子好征战, 百姓不种桑。天子好少年, 无人荐冯唐。天子好美女, 夫妇不成双。”以“官仓老鼠大如斗”著称的曹邺, 如果生于现代, 很可能是个优秀的杂文家。他的诗从民间歌谣吸取营养, 美刺比兴。本诗从表面看, 似是汉乐府《城中谣》仿作, (“城中好高髻, 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大袖, 四方全疋帛……”) 但两者只有形式的似点。《城中谣》是顺向推导, 把同类现象从外部加倍放大, 产生正比的讽喻效果;《捕鱼谣》则为逆向反讽, 突出相反事物之间的内在因果关系。《城中谣》批评“上有所好, 下必甚焉”竞尚效仿的奢靡风气, 矛头向下;《捕鱼谣》则锋芒指向最高统治者“天子”, 揭露社会祸乱所由因。《城中谣》富于喜剧色彩;《捕鱼谣》则充满悲剧意味。在封建社会, 作为“大中进士, 官祠部中, 洋州刺史”的曹邺, 竟敢如此冒天下之大不韪, 也可说是石破天惊了。

文学理论认为, 形式是有意味的。一个好的意思在找到合适的表达形式之前, 是未最后成形的。曹邺对汉乐府的模仿,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 实际上是为自己的内容找到了一个最合适的形式。这无疑是一种高超的模仿。王勃《滕王阁序》中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模仿北周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 杨柳共春旗一色”;今人仿刘禹锡《陋室铭》而作的《教室铭》、《考试铭》、《贪官铭》等, 也属此类。

建议:形式有意味, 模仿兴味浓。

四、巧妙化用

例如, 韩偓的《偶见》:“秋千打困解罗裙, 指点醍醐索一尊。见客入来和笑走, 手搓梅子映中门。”李清照《点绛唇》云:“蹴罢秋千, 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 袜划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李词显然化用了韩诗。联系二人的其他作品, 也可看出, 李清照对韩偓非常欣赏, 她受韩的影响深刻。

化用应该是模仿的最高境界了。在韩诗李词中, 写少女的娇羞是一致的;但李词更细腻, 更巧妙地摹写了女性的心态, 这多少是因为李的女性身份呢?其实, 可以看出李对韩诗的点化, 这就是模仿;更能看出李的生活体验和词人匠心, 这就是创造了。

音乐之声敲开心灵之门 篇7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前沿探索,整合策略

一、信息技术为教师教学提供了课堂依据和参考资料

1. 为教师备课提供参考

每一个学科都需要教师的提前备课,小学数学也不例外.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我们课堂备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拓展了我们上课的思路,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丰富了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

2. 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现代教育体系

需要学生自己来主动获取相关学习资料,增强其对信息资源的分辨、筛选,从中找到自己所需的有用素材和价值信息.

3. 丰富课堂教学模式

创设充满美感和智慧的学习氛围,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教学创设带来新的兴奋点,使学生学习有了兴趣,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考虑到小学生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信息化创设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动力,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

4. 教学内容的创新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场现代化的教学大革命.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进行结合,编写的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和动画,将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氛围,激发了学生内心的求知欲,同时,多媒体技术也为教师提供了教学评价和信息反馈的途径.

二、加强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

将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数学相整合,实施学科信息化教学,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思路

“整合”不是把学科教学整合到信息技术中,而是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学科教学中,并实现支持学科教学.如何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如何把现代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从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与人合作来完成任务,从而获得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

小学数学课程主要分为概念课、习题课以及和数学有关的选修课等,在讲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整合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课程特点、内容要求、学校实际、学生层次等进行划分和综合比较,可采用的教学模式主要有:

(1)对问题的探究式教学,让学生自己动手,寻找问题的根源,从而查找并解决问题.

(2)设置专题式教学,以小组形式对数学专题进行研究式学习.

(3)增加角色互换式教学,由学生自己进行讨论教学,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4)习题式教学,充分利用题库资源,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3. 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

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解决教学问题的同时,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整合,依据思维认知的规律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为学生提供了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的机会.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地位,有目的地设定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使得每个学生都有主动参与的可能,各得其所,各得其乐.

(3)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和合作精神.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与他人协同的合作精神.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策略

俗话说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路上,始终将先进教育理念摆在首要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确立“教学要发展,信息要先行”的理念,对新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组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信息技术对学科课程的理论支持.

2. 优化教学设计,重在落实教学实施.树立系统观念和课程融合的思想,改变过去重“教”轻“学”的传统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将教学过程中的各要素全面的融合到教学设计里,重新定位师生角色,切实实施教学计划.

3. 多渠道优化教学资源.注重信息化教学资源和教学配套环境建设,从多方面整合资源,改善信息化教学环境.

4. 对信息化教育资源的优劣选择.当前网络资源的繁杂和一些负面影响,为信息化教学提供丰富资源的同时也增加了教师的担忧,教师要树立正确的网络信息取舍观念,积极引导学生获得有益、有用的信息资源,对诸如信息污染、信息安全、及其他不良信息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止.

5. 做好信息资源整合的教学评价.利用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进行相应的评价,如对教学设计、教学准备、教学活动、教学总结及课外实施结果进行有效合理的评价,来促进教学实施.

6. 强化教师的信息化技能培训.重视教师信息化技能培训,包括软件、硬件及技能学习,如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软件、教学课件等技能的学习,提高整个师资队伍的信息化水平.

上一篇:3D引擎方法下一篇:新浪微博开放平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