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鸭细小病毒(精选4篇)
番鸭细小病毒 篇1
鹅细小病毒引起的小鹅瘟是一种传播快、死亡率高、高度接触性、急性或亚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侵害1~20日龄雏鹅和雏番鸭。以肠道栓塞为其特征性病变是严重危害养鹅业发展的重要传染病之一。番鸭细小病毒引起的番鸭细小病毒病临床上主要发生于1~3周龄雏番鸭以腹泻软脚喘气为特征。在细小病毒成员中,二者同源性最高,在理化特性、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也非常相似,两者的血清也有一定的交叉保护性,临床上这2种细小病毒病常在同一地区流行,用常规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很难区分,鉴别诊断难度较大。
1 动物感染试验
可采用易感雏鹅和易感雏番鸭作感染试验。对5日龄左右的易感雏鹅和5日龄左右的易感雏番鸭分别攻毒。若雏鹅和雏番鸭均发病死亡,并且有小鹅瘟特征性病变,是小鹅瘟病毒感染;若只引起雏番鸭发病死亡,则感染了番鸭细小病毒。还可用鹅或番鸭的胚胎以及组织细胞培养物进行病毒分离,通过电镜直接观察或者通过抗血清中和试验来确定感染细胞内是否有该种病毒。还建立了过氧化物酶技术、反向间接血凝试验及琼脂扩散试验等,能够对分离病原进行鉴定。
2 血清学试验
血清学诊断技术有很多,比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琼脂扩散试验、胶乳凝集试验(LPA)和胶乳凝集抑制试验(LAPI)等。其中琼脂扩散实验应用较多,该方法可以对鹅细小病毒和番鸭细小病毒进行交叉反应,缺点是特异性不强。相比较而言LPA和LAPI特异性强,而且操作方便和判断直观。交叉中和试验可以鉴别GPV和MDPV抗体。王永坤等采用交叉免疫转印试验发现,MDPV的多抗与MDPV、GPV都出现了两条反应带VP2、VP3;GPV多抗和MDPV只有1条反应带VP3;与GPV出现3条反应带VP1、VP2、VP3;MDPV单抗仅识别MDPV和GPV的VP3,GPV单抗在识别GPV VP3和VP2的同时,还识别MDPV的VP3。
2.1 PCR-RFLP技术
万春和等根据GenBank登录的鹅细小病毒和番鸭细小病毒非结构蛋白(NS)基因特征,研究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对GPV和MDPV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用EcoR I酶对GPV和MDPV特异性胶回收产物进行酶切,建立了一种快速区别GPV和MDPV感染的PCR-RFLP(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方法。
2.2 PCR技术
刘家森等、季艳菊等根据GPV和MDPV基因组的非同源序列,分别设计了针对GPV和MDPV的引物但所设计引物仅能扩增特定病毒的核酸片段,对其他病毒核酸没有扩增。鲜思美等分别设计合成针对GPV非结构蛋白(NS)和MDPV NS2-VP1基因片段的2对引物GPVU/L和MDPVU/L,将GPV和MDPV提取核酸混合后作为模板,建立的双重PCR可用于GPV和MDPV的鉴别诊断和联合检测。范文胜等根据GenBank登录的番鸭细小病毒(MDPV)和鹅细小病毒(GPV)基因组的同源序列区域结构基因REP以及非同源序列区域结构基因VP3,设计了2对引物,建立了一种鉴别诊断MDPV和GPV的二重PCR方法。
2.3基因芯片检测技术
鲜思美建立的DPV-GPV-GPMV基因芯片检测技术,特异性强,能检测出相应的病原,对芯片上的其它病原无交叉杂交;敏感性可达7.886ng/L,高于琼脂糖凝胶电泳;对实验临床样本的检出率高;可应用于鸭瘟病毒、鹅细小病毒、番鸭细小病毒和鹅副粘病毒的鉴定及其混合感染病例的检测。
摘要:鹅细小病毒(GPV)和番鸭细小病毒(MDPV)分别是引起小鹅瘟和番鸭细小病毒病的病原,20世纪90年代初才认识到番鸭细小病毒病是不同于小鹅瘟的独立疾病。这两种病严重危害水禽饲养业的传染病,临床上常在同一地区流行,甚至混合感染。虽然二者在大小理化特性等方面很相似,但疫苗交叉保护差,致病性明显不同。番鸭细小病毒仅见番鸭发病;而小鹅瘟病毒既可感染鹅也可感染番鸭,近年来番鸭小鹅瘟的流行也逐渐增强。在临床上用和常规的血清学方法很难将这两种病毒区分,本文简要介绍目前的一些主要鉴别诊断方法。
关键词:鹅细小病毒,番鸭细小病毒,鉴别诊断,方法
番鸭细小病毒感染的诊断 篇2
1 发病情况
2010年, 贵州省一养殖户从广西引进番鸭苗1 000只, 鸭苗出壳30小时后从广西启运, 约18小时后到达育雏地, 运输途中即有28只雏鸭发生死亡。鸭苗进入育雏室后, 部分鸭苗出现开食开饮障碍, 伏于育雏网拒食拒饮, 粪便细长呈粗丝状悬于网格间。育雏首日即死亡82只, 随着日龄增加, 死亡不断增加, 2~6天日均死亡24只, 7~9天日均死亡38只;10日龄时死亡率突然升高, 至13日龄, 4天共有467只死亡;14日龄后死亡率开始下降, 至20日龄病情基本稳定时只剩余雏鸭113只。整个育雏阶段病鸭死亡率高达88.7%。幸存鸭生长迟缓或不生长成为僵鸭。
2 临床症状
对剩余雏鸭进行称重, 平均体重仅190 g。鸭只死亡前, 先出现不食, 极少饮水, 离群呆立, 不时尖叫, 随后伏于网上不愿活动, 头向前伸, 死亡前身体反仰, 双脚无力来回划动, 最终转为无力抽动, 并很快死亡, 死亡前泄殖腔周围羽毛沾满水便。从出现症状至死亡, 大约经历20小时。除精神状态不正常外, 最为明显的是部分病鸭粪便灰白, 细长富有粘性, 常沾于泄殖腔周围, 粪便较稀, 内有絮状物及未消化的饲料糊状物。
3 病理剖检
对30只不同日龄病鸭进行解剖, 病理变化表现较为一致, 最为典型的病变是所有鸭肝脏颜色鲜艳呈蛋黄色, 略肿, 表面非均匀分布出血点或出血斑;腺胃严重膨大变形, 腺胃黏膜大面积脱落。 22只病鸭肠道臌气, 18只病鸭脾脏肿大并严重出血, 9只病鸭脾脏萎缩并出血, 9只病鸭心脏变圆、肿大。
4 实验室检验
4.1 材料
5只3日龄病番鸭心血、肝脏;DNA和RNA提取试剂盒及分子生物学诊断试剂 (购于大连宝生物有限公司) ;非免疫健康雏鹅 (购于贵州小鹅瘟非疫区农户) ;鸭瘟病毒DNA阳性对照、Ⅰ型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RNA阳性对照 (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惠赠) 。
4.2 方法
4.2.1 分子生物学检测
4.2.1.1 番鸭细小病毒核酸检测
将病鸭肝脏加适量生理盐水研磨后, 利用大连宝生物有限公司出售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DNA样本, 针对番鸭细小病毒VP3基因进行PCR扩增。上游引物P1: TAG CAT GTT CGC TCA TTC ACA;下游引物P2: CAT TTC GAG GTT CTT GTA GGT CT, 预扩增片段536 bp。PCR反应体系:DNA模板3 μl;10×PCR Buffer 5 μl, MgCl2 (25 mmol/L) 3 μl, dNTPs (10 mmol/L) 1 μl, Taq DNA聚合酶 (2.5 U/μl) 1 μl, 上下游引物 (20 μmol/L) 各1 μl, 灭菌双蒸水35 μl。反应条件:94 ℃预变性5 min, 再94 ℃变性30 s, 56 ℃退火30 s, 72 ℃延伸45 s, 35个循环, 最后72 ℃延伸5 min。反应结束后取5 μl产物电泳检测。
4.2.1.2 鸭病毒性肝炎病毒核酸检测
将病鸭肝脏利用RNA提取试剂盒提取RNA样本, 针对鸭病毒性肝炎病毒VP1基因, 利用大连宝生物有限公司RT-PCR一步法试剂盒进行检测。上游引物P1:5′-CAGTTTACCGCCCCACTCTAT-3′;下游引物P2: 5′-TGGCTTCCACCTCCTCTTCAT-3′, 扩增片段699 bp。反应体系:PrimeScript 1 Step Enzyme Mix 2 μl, 2×1 Step Buffer 25 μl, 上下游引物 (20 μmol/L) 各1 μl, RNA 模板2 μl, Rnase Free dH2O 19 μl。反应条件:50 ℃预变性30 s, 94 ℃变性2 min后进入循环, 94 ℃变性30 s, 56 ℃退火30 s, 72 ℃延伸45 s, 共35个循环, 最后72 ℃延伸5 min。反应结束后取5 μl产物进行电泳检测。
4.2.1.3 鸭瘟病毒核酸检测
以肝脏DNA为模板, 针对鸭瘟病毒NP基因进行PCR检测, 上游引物P1: 5′-GGACAGCGTACCACAGATAA-3′;下游引物P2: 5′-ACAAATCCCAAGCGTAG-3′, 扩增片段498 bp。PCR反应条件:95 ℃预变性5 min, 再94 ℃变性1 min, 51.8 ℃退火1 min, 72 ℃延伸2 min, 共35个循环, 最后72 ℃再延伸5 min。反应结束后, 取PCR产物5 μl进行电泳检测。
4.2.2 与小鹅瘟病毒鉴别诊断
将病鸭肝脏匀浆液无菌处理后, 以5 ml/只通过消化道接种3日龄非免疫健康雏鹅, 每份病料接种雏鹅2只, 连续20天观察接种鹅生长发育情况, 以鉴别番鸭是否存在小鹅瘟病毒感染。
4.2.3 细菌分离
将病鸭心血、肝脏无菌操作接种鲜血琼脂培养基, 37 ℃分别进行厌氧和正常培养。
5 诊断结果
5.1 分子生物学检测
针对番鸭细小病毒核酸进行PCR扩增, 产物经电泳染色, 置凝胶成像系统观察, 结果见图1。
扩增结果表明: (1) 在检测的5只病鸭DNA样本中, 3只检测到特异性条带, 检出率60%, 条带大小536 bp左右, 与阳性对照一致, 与预期扩增相符, 而阴性对照未扩增出任何条带。 (2) 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和鸭瘟病毒除阳性对照扩增出特异性条带外, 检测样本和阴性对照均没有扩增出任何条带, 表明病鸭不存在鸭瘟和鸭病毒性肝炎感染。通过以上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表明, 鸭群已被番鸭细小病毒感染。
5.2 与小鹅瘟病毒的鉴别
10只试验雏鹅接种病料后, 生长发育正常, 始终未表现出任何小鹅瘟症状, 说明病鸭组织中不存在小鹅瘟病毒, 鸭群没有被小鹅瘟病毒感染。
5.3 细菌分离
病料接种后, 无论厌氧还是正常培养, 均无细菌, 说明病鸭无细菌感染。
6 小结
6.1 长期以来, 番鸭细小病毒病主要流行于广东、福建等地, 贵州省还未见该病的报道。近年来贵州省开始从浙江、广西等省引进番鸭进行饲养, 番鸭细小病毒随之入侵, 此次广西引进番鸭发生番鸭细小病毒感染即是证明, 应引起番鸭养殖者重视。
6.2 在引进鸭苗时, 最好选择在规范化、标准化、信誉较好的养殖场引种 (苗) , 以避免因引入病苗而造成损失。
6.3 番鸭细小病毒病毒病可通过种鸭和雏鸭接种弱毒疫苗进行预防。对发病鸭主要通过高免血清和卵黄抗体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辛朝安.禽病学[M] (第二版)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139~142.
番鸭细小病毒 篇3
1 临床特征
福建省某区域养殖专业人士经常在果树中放养草鸡、肉鹅、番鸭等家禽。于2015年6月购入苗番鸭2 000只, 使用平养地面垫料方式育雏, 饲养6日龄病番鸭前后防渗疫情。病鸭主要出现羽毛蓬松、两翅膀、下垂、厌食、呼吸困难、离群和不同程度的腹泻等行为, 养殖人员服用罗红霉素等治疗并未取得明显效果, 病鸭数量不断增加, 且闭目呈昏睡状态, 行动困难、羽毛蓬松、长期侧卧。后期张口呼吸, 鼻腔内流出浆状液体, 口流稀液, 表现为棕褐色或绿褐色。濒临死亡前双脚麻痹, 且死亡率较高。图1所示为病鸭张口呼吸图。
2 剖检病变
刨检病理发现, 病死番鸭主要出现肝囊充盈、脾脏与肾脏肿大等问题;胰腺肿大且表面经常散布针尖大小的灰白病灶;病死番鸭肠道出现不同程度的炎症, 且伴有不同程度的充血与点状出血;十二指肠与直肠后黏膜较严重;少数番鸭在盲部肠端出现不同程度的膨胀与质地坚硬等现象, 类似香肠状, 肝脏肿大容易碎, 色淡, 表面被纤维蛋白所浮着;部分出现番鸭心包膜增厚等现状, 腹腔内出现黄色积液[2]。
3 实验室检查
3.1 收集并处理病料
无菌收集濒临死亡的番鸭的脾、肝脏和胰腺等组织, 并将其制作为冰冻切片进行检测。
3.2 检测番鸭细小病毒和小鹅瘟病毒
进行免疫荧光抗体检查。使用长谷冰冻切片机将收集并处理好的病料切成5μm厚度的薄片, 并将其贴在脱脂较好的载玻片上, 干燥后在丙酮室内固定12 min, 并将载玻片放置于30℃的染色架上进行水域, 同时向组织切片滴加2/1 000稀释好的荧光抗体进行染色处理, 0.5 h后取出。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 并加入1∶50倍稀释的FITC-羊抗小鼠Ig G, 孵育0.5 h, 再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 之后加入PBS-甘油封片, 进行镜片检查。结果番鸭细小病毒和小鹅瘟病毒均显示出亮绿色荧光灶。
3.3 检测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番鸭呼肠孤病毒和鸭肝炎病毒
取出250 m L的病料匀浆样品, 使用TRIzol产品, 试剂抽提RNA, 并按照实验室方法进行RT-PCR, 扩增产物可以在10 g/L的琼脂糖浆胶上进行电泳鉴定。电泳试验实现, NDRV、DHV与MDRV等均为检出特异性片段。
4 诊断结果
根据病理学分析及上述检测结果, 可以确诊番鸭细小病毒和小鹅瘟病毒主要为混合感染。
5 防控措施分析
经过上述分析, 人们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该病的病原, 并及时对没有发病的雏鸭和病鸭进行了隔离处理, 同时对鸭舍、鸭用具等进行了彻底清理和消毒。饲养鸭子时还给其饮用水中添加了电解多维, 给其肥料中添加了恩诺沙星, 主要目的是提高机体自身的抵抗力, 防止继发性感染, 同时结合效果较强的双黄连及情瘟败毒散等中药对疑似发病鸭进行了治疗, 之后控制了番鸭饲养区域的病情传播, 减少了养殖场的经济损失, 取得了很好的控制结果。
6 研究体会
第一, 雏番鸭鹅细小病毒感染也可以称之为雏番鸭小鹅瘟, 是侵害雏番鸭的严重特定性传染疾病, 主要病原为鹅细小病毒, 通常雏番鸭和雏鹅常发此病。经过本次分析发现, 串养雏鸭和番鸭最容易感染此种疾病。因此, 在实际生产和养殖中, 必须重视雏番鸭和小鹅瘟之间的相互传染, 积极做好免疫预防等工作, 及时对幼小或免疫功能较弱的雏番鸭注射防疫育苗, 防止感染。
第二, 鹅细小病毒具有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等特点, 给番鸭养殖造成了很大危害, 在实际工作中, 必须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 尽早诊断, 尽早实施对症治疗。临床上通常将雏番鸭鹅细小病毒与雏番鸭小鹅瘟相混淆, 但雏鸭小鹅瘟肝脏、肾脏及脾等不会出现白色坏死点。
第三, 番鸭细小病毒和小鹅瘟病毒在分类学上均属于病毒科细小病毒。两者的病毒形态、结构蛋白、大小、核算类型及理化特征等非常相似, 而且流行病学、病例变化和临床症状等也非常类似, 所以临床上经常会混淆两种病。现阶段相关研究表示, 番鸭细小病毒和小鹅瘟病毒的单克隆抗体和血清等方面存在差异, 已成为当前检测这两种病原的主要方法, 具有诊断快速、简单和特异性等特点, 具有较广的诊断意义。
本次研究中主要使用RT-PCR与IFA等方法检测出番鸭细小病毒和小鹅瘟病毒的病原。经过分析发现, 鸭群会率先感染番鸭细小病毒, 而且其肝脏等组织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损伤, 降低了免疫力, 由于没有引起重视, 导致之后感染了番鸭小鹅瘟病毒, 混合感染病毒疫情较严重, 给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必须加强防控, 提高养殖安全。
7 结语
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 我国番鸭细小病毒发病数量不断增加, 而且临床上番鸭细小病毒和小鹅瘟病毒混合感染较常见, 具有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等特点, 主要侵害免疫功能较弱的幼龄雏鹅和雏番鸭。为了提高养殖安全, 扩大养殖规模, 必须及时利用科学方法诊断并防治疾病, 避免对水禽饲养造成影响。
摘要:番鸭细小病毒和小鹅瘟病毒都是引起小鹅瘟和番鸭细小病毒的主要病原。由于疫苗保护性差, 所以致病性不同。小鹅瘟病毒既会感染鹅也会感染番鸭;番鸭细小病毒仅仅发病于番鸭。基于此, 系统地介绍番鸭细小病毒与小鹅病毒混合感染的诊治, 以期给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关键词:番鸭细小病毒,小鹅瘟病毒,混合感染诊治
参考文献
[1]杨旭东, 王刚.鹅细小病毒和番鸭细小病毒鉴别诊断方法[J].中国畜禽种业, 201 (59) :136.
一起雏番鸭细小病毒病的诊治 篇4
1 发病情况
柳州市柳城县某养殖户经长途运输购回2日龄雏番鸭500只, 常规饲养至10日龄时雏番鸭开始发病。主述:雏番鸭精神沉郁, 缩颈垂翅, 后躯向下弯曲, 无力而不愿走动, 拉黄色和绿色稀便, 消瘦;发病3 d, 死亡70多只, 未用药物治疗。
2 临床症状
患鸭消瘦, 精神萎顿, 食欲降低或废绝, 不愿活动, 严重下痢, 排灰白色和青绿色稀粪, 临死前出现角弓反张 (颈向背弯曲, 两脚后伸, 抽搐而死) 。
3 剖检病变
肝肿大, 质脆;胆囊充盈;胰腺有针尖大坏死点;肾呈花斑状;肝脏轻微肿胀;肠道出现严重炎症, 肠黏膜不同程度地充血和出血 (严重者肠道黏膜脱落并形成“肠栓”) , 盲肠和直肠充血、肿胀、出血;泄殖腔扩张、充血、肿胀, 有黄褐色稀薄内容物。
4 临床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 诊断为雏番鸭细小病毒病。
5 治 疗
1) 紧急免疫。
将发病番鸭挑选出来, 隔离饲养, 并使用高免抗番鸭细小病毒血清进行紧急免疫接种, 每只雏鸭1 mL。病重者24 h后重复1次。
2) 辅助措施。
全群使用痢可灵 (杨树花口服液) 和维他补 (多种维生素) 混饮, 痢可灵0.10 mL/只、维他补0.05 g/只, 全天药量分早、晚2次饮用, 连续投喂7 d。养殖场地带鸭消毒, 饲养用具彻底消毒, 将病死鸭及废弃料进行无害化处理。
3 d后回访, 整群番鸭病情得以控制, 病鸭的采食和精神都基本恢复正常。为了巩固疗效, 建议继续投喂4 d药物。
6 体 会
1) 雏番鸭细小病毒病, 根据发病情况和临床症状较易作出确诊, 合理给药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2) 发生疫情后, 养殖户未给予重视, 没有及时采取隔离、消毒等措施, 造成大量番鸭感染, 以致引起70多只番鸭死亡, 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教训是深刻的!
【番鸭细小病毒】推荐阅读:
综合诊治犬细小病毒病06-05
宠物犬细小病毒病防治07-02
犬细小病10-22
幸福从细小出开始教案设计08-15
给狗狗治疗细小的经验09-08
轮状病毒:诺如病毒05-13
病毒和亚病毒因子07-26
一个Linux病毒原型分析病毒防范07-01
猪圆环病毒与猪瘟病毒混合感染的诊治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