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中频治疗仪

2024-10-19

低中频治疗仪(精选7篇)

低中频治疗仪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1年1月产后康复治疗门诊成立以来到2011年10月在我院阴道分娩的产妇, 根据知情同意原则选择122例自愿选择盆底康复治疗的产妇, 根据产妇自愿选择分为电刺激治疗组63例, kegal法训练组59例。电刺激组年龄21~42岁, 平均年龄 (28.3±2.1) 岁, 新生儿体重2300~4100g, 平均体重 (3218.504+263.52) g;kegal法训练组年龄21~39岁, 平均年龄 (27.9±2.7) 岁, 新生儿体重2450~4000 g, 平均体重 (3246.165±271.32) g;2组孕产妇年龄及新生儿体重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1.2 方法

产后42 d由固定一名门诊医生对自愿进行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产妇进行盆底肌功能测定, 方法为:在医生的口令指导下收缩阴道, 并以收缩持续时间和连续完成次数来分级。I c级:手指感觉不到阴道肌肉收缩动作, 但不能区分是完全无收缩力, 还是病人不懂收缩。1级:能感觉到肌肉轻微收缩 (蠕动) , 但不能持续。2级:能明显感觉肌肉收缩, 但是仅能持续2 s, 并能完成2次。3级:肌肉收缩能使手指向上向前运动, 持续时间可达到3秒, 能完成3次。4级:肌肉收缩有力, 能抵挡手指的压力, 持续时间可达4 s, 能完成4次。5级:肌肉收缩有力, 能持续对抗手指压力达5 s或以上, 完成5次以上。测定完成后kegal法训练组教授产妇运动方法为:做缩紧肛门的动作, 每次收紧不少于3 s, 然后放松, 连续做l5~30 min, 每日进行2~3次;。电刺激组每天做kegal训练法, 并使用普林格尔YS-2治疗仪的阴道电极置入阴道内, 根据产妇耐受性调节能量, 进行中低频的电刺激治疗, 治疗1个疗程15次, 每3天1次, 做1~2个疗程。产后抑郁是根据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内容给产妇自己打分评价。两组产妇均每月复诊1次, 共3次复诊, 半年后门诊复诊或电话回访了解恢复情况。

1.3 评价方法

(1) 盆底肌收缩力的提高, 产妇进行盆底康复治疗后每个月门诊复诊检查盆底肌功能恢复情况。 (2) 性和谐满意度。复诊过程中对性生活中阴道的紧缩度、是否有疼痛、阴道是否干涩进行询问, 比较2组性生活满意情况。 (3) 两组产妇是否有压力性尿失禁及产后抑郁进行比较。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康复训练后盆底肌张力测定比较 (表1)

(Kegel训练组1例产妇3个月后复诊仅二级肌力, 追寻原因为自己不能坚持训练, 后转为电刺激疗法+Kegel训练法后2个月肌力达到4级) 。由表可以看出电刺激组盆底肌肌力恢复效果明显, 部分产妇几乎可以接近未孕水平,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产妇性生活满意情况比较 (表2)

产后3月电刺激组对性生活不满意占7.9%、满意占92.1%, 单一Kegel训练组不满意占30.5%、满意占92.1%。提示加用电刺激疗法后可以明显改善阴道松弛情况, 减少性交疼痛发生, 提高性生活满意度, 以上各项指标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5) 。

2.3 两组产妇尿失禁及产后情绪抑郁比较 (表3)

电刺激组尿失禁发生率略低于Kegel法训练组。产后抑郁发生率明显低于单一Kegel训练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5) 。

3 讨论

研究表明, 妊娠是对女性盆底功能构成影响的主要因素之一。产后早期进行盆底肌肉训练加低中频电刺激治疗具有重要的预防意义。

参考文献

[1]吴荣淋, 周训平, 汤勇.产后抑郁症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9, 1 (6) :1.

[2]李南, 曾彩芬.电刺激生物反馈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 2010, 10 (31) :20.

[3]徐芝灵, 徐静.综合康复治疗对产褥期妇女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0, 7 (32) :7.

低中频治疗仪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 .1 对象与分组我院2011 年1 月至2014 年12 月耳鼻喉科确诊的突发性耳聋患者128 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8 例分为3 组, A组43 例, B组44 例, C组41 例。三组患者年龄、性别及听力损失程度等大体一致, 详见表1。

1.2 病例选择突发性耳聋的诊断标准参照2005 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及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制定的关于突发性聋的诊断, 纳入标准如下: (1) 所纳入的病例均符合突发性耳聋诊断标准; (2) 符合低中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 即250、500、1000Hz中的任意频率下降15d B以上; (3) 患者就诊前未进行过系统性规范治疗; (4) 患者均能够完成听力学随访; (5) 发病在14 天内。入组患者均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1) 各种原因造成的咽鼓管堵塞者; (2) 头颅和内听道磁共振成像 (MRI) 扫描提示颅内及内听道病变者; (3) 不能耐受激素治疗的患者; (4) 未完成治疗, 脱落患者。

1.3 治疗方案基础治疗: (1) 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 (西比灵, 国药准字H10930003, 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5 mg , 每日1 次; (2) 口服维生素A胶囊 ( 国药准字H37023082, 青岛双鲸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2. 5 万U, 每日1 次; (3) 口服维生素E软胶囊: (国药准字H12020262, 天津市中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0.1g, 每日1 次。三组患者均进行上述基础治疗, 服用时限14 天, 分别通过不同方式给激素治疗, 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及安全性评价。A组: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 (国药准字H20103047, 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40mg, 耳后注射, 隔日1 次, 共注射3 次。具体位置:耳后中上1/3 交界处的骨面。B组:口服醋酸泼尼松片 (国药准字H23022389, 哈药集团制药总厂生产) 30mg, 每日1 次, 晨起顿服, 5 天后停用。C组: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 (国药准字H20103047, 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40mg, 鼓室给药, 隔日1 次, 共注射3 次。具体方法:鼓室表面麻醉后, 借助耳内镜进行穿刺, 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患者完成注射后保持平卧姿势, 平卧30 分钟并避免吞咽动作。

1 .4 疗效评定标准症状改善程度评价依据患者的感觉情况进行判定。治愈:症状消失;改善:症状程度明显减轻;无效: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改善或加重。治愈率+ 改善率= 总有效率。治疗后采用高频型电测听仪对患者进行听力检测。疗效标准参照2005 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及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制定的关于突发性耳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进行疗效分级。痊愈:受损频率听阈恢复至正常, 或达健耳水平, 或达此次患病前水平;显效: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高30d B以上;有效: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高15~30d B;无效: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改善不足1 5d B 。痊愈率+ 显效率+ 有效率= 总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 χ-±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等级计数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 非正态数据及方差不齐数据均采用非参数检验, P <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耳鸣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表2) A组在症状改善方面的总有效率高于B组、C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9.24, P < 0.01) 。

2.2 三组患者眩晕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表3) A组眩晕症状改善情况好于B组、C组, 三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6.38, P < 0.05) 。

2.3三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表4) A组临床疗效好于B组、C组, 三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9.90, P<0.01) 。

2.4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用药后A组2例 (4.7%) 出现不良反应, 眩晕、轻微困倦各1例;B组10例 (22.7%) 出现不良反应, 轻微困倦嗜睡5例, 口干4例, 食欲降低1例;C组5例 (12.2%) 出现不良反应, 耳鸣3例, 眩晕、鼓膜穿孔各1例。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6.18, P<0.05) 。

3 讨论

突发性耳聋发病急骤, 进展迅速, 多为单侧, 亦可双耳同时发病。患者年龄可见于18~77 岁, 其中65 岁以上为患病的高发年龄[3], 本病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 预后与其自身的全身情况密切相关。本病的治疗针对其病因发病机制设定, 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治疗方法[4]:用银杏叶制剂为代表的药物改善内耳循环;激素抗炎抑制渗出, 促进神经恢复;使用扩容、抗血小板聚集、降纤等方式改善血液黏度, 调节血流动力学异常;脱水, 改善膜迷路淋巴积水;借助高压氧, 抗氧化剂清除自由基, 调节局部神经离子通路的异常;给予神经营养药物, 减少神经损伤, 促进神经功能修复等。治疗方案的具体确定仍需结合患者的自身情况[5], 如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病, 根据老年、男性、吸烟、绝经后女性等危险因素进行个性化设定。

研究显示[6], 诊治时间与预后明显相关, 尤其是发病14天以内为关键的治疗时间窗。尽早选择行之有效的方案对本病的预后影响较大。糖皮质激素, 因其具有起效迅速、抗炎作用强的优势, 已成为治疗突聋的一线用药, 而被众多学者认可[1]。激素常见的给药方式有全身给药、耳后注射给药和经鼓室给药三种[1]。由于激素作用涉及面广, 靶向性作用差, 全身应用可导致患者出现诸如血糖、血压、血脂、蛋白质等多种机体代谢活动的紊乱和免疫紊乱, 对于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影响深远, 可能弊大于利。在内耳具有特殊的生理构造——血- 迷路屏障 (BLB) , 这使得激素在全身用药时, 无法完全透过该屏障发挥作用, 限制了局部药物浓度的上升, 导致疗效不理想。而经鼓室给药, 具有靶点明确、局部药物浓度高、起效快的特点, 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全身应用激素的副作用, 展现出一定的优势[7]。但它作为一种有创的操作, 也存在着感染、鼓膜穿孔、眩晕、听力损伤后遗效应等风险, 使其临床应用受限。耳后注射给药作为近年来常见的给药方式, 受到重视,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微循环网络结构。耳后血液回流至耳后静脉, 一部分经乳突导静脉汇入乙状窦, 乙状窦与淋巴囊远端通过结缔组织紧密相连, 内耳淋巴囊周围微静脉与内耳形成错综的网状结构。经耳后注射给药后, 药物可通过这一微循环网络直达病所, 发挥药物疗效, 具有局部给药作用。 (2) 避开BLB。耳后给药避开屏障的阻隔, 直达病所, 可减轻全身应用的副作用, 受益人群较广。 (3) 副作用小。耳后注射减少了穿刺的危险, 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严重感染、局部内耳损伤及副作用的后遗效应。

本文结果显示, 采用耳后注射激素治疗低中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较全身给药、鼓室给药疗效更为显著, 对于耳鸣及眩晕等症状改善更明显, 其安全性也高于其他两种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Sara SA, Teh BM, Friedl and P.Bilateral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review[J].J Laryngol Otol, 2014, 128 (Suppl 1) :S8.

[2]中国突发性聋多中心临床研究协作组.中国突发性聋分型治疗的多中心临床研究[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3, 48 (5) :355.

[3]Alexander TH, Harris JP.Incidence of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J].Otol Neurotol, 2013, 34 (9) :1586.

[4]游明瑷.突发性耳聋的治疗研究进展[J].现代临床医学, 2014, 32 (6) :406.

[5]赵璟, 桂晓钟.突发性耳聋预后的相关因素探讨[J].安徽医学, 2015, 38 (3) :313.

[6]Kuhn M, Heman-Ackah SE, Shaikh JA, et al.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a review of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prognosis[J].Trends Amplif, 2011, 15 (3) :91.

低中频治疗仪 篇3

图1所示电路采用ADL5535/ADL5536单端中频 (IF) 低噪声50Ω增益模块驱动16位差分输入模数转换器 (ADC) AD9268。该电路包括一个级间带通滤波器, 用于降低噪声和抗混叠。单端IF增益级后接一个变压器, 用于执行单端至差分转换。对于要求低噪声和低失真的应用, 这是最优解决方案。

ADL5535/ADL5536是高线性度 (190 MHz时, 三阶输出截取点OIP3=+45 dBm) 、单端、固定增益放大器, 可以用作高性能IF采样ADC的驱动器。ADL5535提供16 dB的增益, 能够轻松地将信号从约400 mVp-p提升到ADC所需的2 Vp-p满量程电平。ADL5535的低噪声系数 (190 MHz时为3.2 dB) 和低失真特性确保ADC性能不受影响。当需要20 dB的增益时, 可以使用ADL5536。

电路描述

图1给出了ADL5535/ADL5536驱动16位ADC AD9268的示意图, 其采样速率为122.88 MS/s。ADL5535具有50Ω的单端输入和输出阻抗。一个1:1阻抗变换器 (M/A-COM BA-007159-000000, 4.5 MHz~3 000 MHz) 与端接电阻、串联磁珠一起使用, 以向抗混叠滤波器接口提供50Ω负载。ADL5535与AD9268之间的滤波器接口是一个利用标准滤波器程序设计的六阶巴特沃兹低通滤波器。它提供以175 MHz为中心频率的50 MHz、1 dB带宽。六阶滤波器后接一个分流LC (72 nH、8.2 pF) 振荡电路, 用以进一步降低滤波器的低频响应, 使滤波器具有更多的带通响应。归一化宽带响应如图2所示。

对于170 MHz的输入频率和122.88 MS/s的采样速率, 单音性能如图3所示, 双音性能如图4所示。

常见变化

本文所述的应用电路可以针对ADL5535/ADL5536和AD9268工作范围内的任何中频频率进行修改。AD9640、AD6657或AD9644可以替代本应用中的ADC AD9268。

低中频治疗仪 篇4

关键词:中频治疗仪,直流导入,中药,腰痛疾患,疗效

腰椎间盘突出、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肌劳损是临床上常见疾病之一, 也是造成腰痛的主要疾患。由于腰部负重大, 肌肉制动较困难, 韧带、筋膜的血运相对差, 影响组织愈合修复, 给治疗带来困难。所以一旦受损, 轻则影响工作、生活, 重则丧失劳动力, 甚至生活不能自理。我们自2011年12月至2012年6月, 对145例腰椎间盘突出、123例急性腰扭伤、198例慢性腰肌劳损患者, 采用中频治疗仪直流导入活血化瘀、消炎镇痛中药治疗取得显著疗效, 治疗前后症状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腰痛486例, 其中腰椎间盘突出145例、急性腰扭伤143例、慢性腰肌劳损198例;男241例, 女245例;年龄16~79岁, 平均46岁。急性腰扭伤发病至就诊时间为12 h~3 d。椎间盘突出与慢性腰肌劳损病程6月~9年, 本次急性发作至就诊时间为1~7 d。本组患者均有腰部剧烈疼痛, 腰背部僵硬, 无法弯曲, 活动受限。需要借助臂力方可改变体位, 翻身或起身站立, 但行走艰难。本组均无四肢麻木或肌力减退等神经压迫症状。取仰卧体位肌肉放松时腰痛明显减轻, 活动或增加腹压时疼痛加剧。就诊时本组病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腰背强迫板直体位, 双下肢肌力、活动正常, 可自行板腰行走。体查时腰部呈板直彊硬, 生理曲线存在, 无侧弯。腰部压痛明显, 均有不同部位的剧烈压痛区,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角度<30°) , 站立弯腰试验阳性 (角度<15°) 。X线腰椎正侧位片检查, 全组患者均未发现椎体压缩性骨折、脱位, 未发现附件骨折及椎间小关节脱位等腰椎骨质性病变, 椎间突出患者其椎间隙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如有骨质器质性病变或有神经压迫症状的病例, 需要做特殊治疗者, 不列入本组。有严重心脏病、安装心脏起搏器、妊娠、恶性肿瘤、有出血倾向性疾病与、局部皮损或感染者为此治疗的禁忌证。

1.2 方法

1.2.1 设备与材料

1.2.1.1 设备

我们选用中频治疗仪 (直流型) 。中频电叠加直流电输出, 频率可无档次调配, 中频区可选调2~8 KHz。输出电流波形有正弦波、方波、三角波、梯形波与微分波等可供选择。治疗电流强度可从50 mA~100 mA调节, 直流电电流强度可从0~20 mA无档次调节, 治疗时根据患者的感觉来调控。治疗时间可在10~30 min间选择定时。

1.2.1.2 材料

中药制剂的方组以及制作。 方组: 红花5 g、桃仁5 g、当归尾5 g、没药5 g、川乌5 g、荆芥5 g、赤芍5 g、牛膝5 g、川断5 g、独活5 g、自然铜3 g、血竭3 g、米酒适量。制作:将红花、桃仁、当归尾、川乌、荆芥、赤芍、牛膝、川断、独活、分别粉碎成中粉, 将没药、自然铜、血竭粉碎成细粉, 充分混合后加入米酒调成干糊状即可使用。

1.2.2 治疗方法

患者取俯卧体位, 将调制好的中药糊剂敷贴于疼痛敏感区两侧, 骶脊肌的外侧缘, 分别盖上治疗仪电极板。或将调制好的中药糊剂敷贴于疼痛敏感区稍上移, 盖上治疗仪电极板正极, 负极电极板用生理盐水涂湿置于骶尾区皮肤上, 如果患者疼痛偏侧, 负极也相应偏向对侧。对每例患者要因人施治, 根据病情、年龄、个人耐受程度而调配电流频率、波形以及强度, 时间取15~20 min。1次/d, 共治疗10 d。

1.2.3 治疗观察指标及临床症状评分标准

我们对本组病例的临床3项症状, 采用4等级, 3分法进行评分。症状评分标准见表1。

1.2.4 治疗效果分级及疗效评价标准

我们根据治疗后症状分值变化来评价治疗效果。本组病例采用4等级, 9分制来评价疗效。治疗效果等级及疗效评价标准见表2。

2结果

连续治疗10 d后, 本组患者疗效非常显著, 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减轻消失, 临床症状评分分值大幅度下降。治疗前后症状分值与病例分布情况见表3。

治疗前后症状分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表明此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急性腰扭伤与慢性腰肌劳损疗效显著。治疗前后症状分值比较情况见表4。

本组486例治疗10 d后总有效461例, 总有效率达94.86%;总显效410例, 总显效率达84.36%;治愈327例, 治愈率达67.28%;无效25例, 无效率5.14%。治疗效果见表5。

3讨论

腰部是躯干活动的枢纽, 运动幅度大, 负重力度强, 一不小心, 极易造成损伤。因此, 腰椎间盘突出、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肌劳损是临床上常见疾病之一, 也是造成腰痛的主要疾患。由于腰部肌肉制动较困难, 韧带、筋膜的血运相对差, 影响组织愈合修复, 给治疗带来困难。所以一旦受损, 轻则影响工作与生活, 重则会丧失劳动力, 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病情转为慢性, 甚至终身带病。临床上治疗方法五花八门, 往往疗效不够理想。我们设计一套治疗方案:选用活血化瘀、消炎镇痛的中药调酒用中频直流导入行局部治疗。操作简单可行, 疗效理想, 经济且无副作用。

活血化瘀、消炎镇痛中药调酒外敷, 加用中频治疗仪直流导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肌劳损起到下列作用:① 局部麻醉镇痛, 解痉制动作用。方中的川乌、独活、赤芍等。对局部末梢神经有麻醉, 对肌肉有解痉作用, 起到镇静止痛, 舒张肌肉, 使损伤部位松弛, 达到制动而利于愈合。例如川乌所含的乌头碱, 对神经肌肉接头活动和神经干复合电位, 首先是阻遏兴奋在神经末梢的传导, 高浓度也可使神经干完全丧失兴奋和传导冲动的能力[1], 从而达到麻醉作用。② 活血化瘀, 消肿止痛作用。方中的红花、当归尾、没药、赤芍、荆芥、牛膝、血竭等。能扩张毛细血管, 促进血液微循还, 加快瘀血和炎症水肿的吸收回流。起到消肿止痛, 促进愈合修复的作用。例如红花所含的红花苷、红花醌苷等, 有扩张血管, 改善微循环, 抗炎、镇痛等作用[2]。③ 消肿生肌, 续筋疗伤作用。方中的续断、没药、血竭、自然铜等。能增强肌肉的张力, 促进纤维组织的再生, 起到生肌续筋作用。例如自然铜含有大量锌、铜、铁、锰、钙等元素, 其中锌、铁、锰利于胶原合成, 铜能提高赖氨酸氧化酶的活性, 使胶原纤维韧性、胶原不溶性增大、增强生物力学强度[3], 从而加速组织的再生愈合。④ 用米酒调制药剂行局部外敷行直流导入, 酒精和电波有如下的扶助功效:能更有效地淬取中药中的有效成分, 有助药物有效成分向组织深层导入, 促进皮肤主动及被动吸收, 还有舒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作用[4]。⑤ 中频直流药物导入, 使局部有效药物浓度迅速提高, 达到口服或注射等用药途径的数倍, 形成药物“离子堆”, 不仅药理作用强, 而且持续时间长, 起到了高效的治疗作用。⑥ 电流波贯穿局部软组织,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激活神经末梢, 增强肌肉张力, 也起到了理疗作用。对疾病的治疗达到叠加作用。

本组病例采用中频直流导入活血化瘀、消炎镇痛中药行局部治疗, 疗效显著。总有效率达94.86%, 总显效率达84.36%, 治愈率达67.28%。全组均无不良反应。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减轻、消失, 治疗前后症状分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 。临床资料显示, 我们设计的治疗方案科学、合理、新颖、可行、有效, 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肌劳损的较佳方法, 临床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沈映君.中药药理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98.

[2]张廷模.临床中药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4:393.

[3]王锦鸿, 陈仁寿.临床实用中药辞典.北京:金盾出版社, 2003:309.

低中频治疗仪 篇5

1 临床资料

将168 例住院规范治疗的肺炎患儿纳入研究中,全部病例均符合第7 版《实用儿科学》中肺炎的诊断标准[1]。排除标准: 2 月龄以下婴儿,7 岁以上儿童,病程大于7 天,入院时即有明显腹泻,有哮喘、呼吸衰竭、结核感染、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脓毒血症、心力衰竭、免疫功能低下、营养不良等疾病。其中男89 例,女79 例; 年龄3 个月~ 6 岁。随机分为治疗组( 88 例) 和对照组( 80 例) 。两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 1 治疗方法

对照组根据病情给予抗感染、止咳化痰平喘及对症支持治疗; 治疗组经患儿家长签署知情同意,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体温正常第1 天开始应用北京华医新技术研究所生产的电脑中频药物导入治疗仪,贴片、药液均由该所制备提供。操作步骤: 1) 接通电源。2) 将输出治疗线的6 芯白色插头分别插入面板两端的插孔内。3) 温度选择: 常温: 适宜炎症的急性期;低温: 适宜夏季; 中温: 适宜春、秋、冬季。4) 根据患儿年龄调节时间和剂量( 见表1) 。5) 将两个贴片( 北柴胡、川贝母、麻黄、鱼腥草、石膏等加控释剂、透皮剂制成呼吸道贴片) 固定于两个电极上,分别置于患儿双侧肩胛骨下区皮肤肺俞穴,即第一胸椎棘突下两旁开1. 5 cm,按治疗键开始通过电刺激经皮给药治疗,每次20 ~ 26 分钟。6) 治疗结束后取下电极,关闭电源,贴片保留30 分钟,每天2 次,3 天评估1 次。

2. 2 观察项目

治疗前每组病例均填写相同内容的观察表,治疗开始后每天记录患儿体温、咳嗽、气促、中细湿啰音等症状体征变化情况。

2.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 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进行 χ2检验和t检验。

3 结果

3. 1 疗效标准[2]

显效: 体温正常后72 小时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减轻或完全消失; 有效: 体温正常后72 小时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减轻; 无效: 体温正常后72 小时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无好转或加重。

3. 2 实际参与研究例数

治疗过程中有部分患儿因发热、皮疹、腹泻、不配合等原因退出研究。治疗组实际参与研究例数为78 例; 对照组实际参与研究例数为67 例。

3.3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39例,有效39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显效32例,有效19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76.1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

3.4两组患儿症状、体征改善时间比较见表2。

与对照组比较△P<0.05

4 讨论

肺炎的发病机理主要是炎症、渗出、支气管痉挛、炎症造成的肺泡通气换气功能障碍等。因此,在抗炎治疗中重视改善肺循环,减少渗出,改善肺泡换气功能,解除支气管痉挛极其重要。有研究表明[3],肺俞穴的刺激可明显改善肺功能。

HY - DO1 型电脑中频药物导入治疗仪是利用现代科技与中国传统医学结合的集靶向给药、经皮给药、电脑中频于一体的药物导人治疗仪,选择配套的一次性肺炎贴片贴到肺俞穴,贴片( 中药) 主要成分具有宣肺解表、消炎退热、止咳平喘、理气化痰等作用,通过离子导入法使药物渗透皮肤,到达肺脏,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营养代谢,使水肿及渗出易于吸收、消散,从而达到改善机体代谢、杀菌、消炎的作用[4]。本仪器将治疗药物直接导入到病变部位,即靶向给药,这种给药一方面避免了口服药物在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的降解破坏[5]; 另一方面该疗法使局部组织增温,毛细血管扩张,增加皮肤通透性,促进血液循环,以利于药物吸收,明显地提高了病灶区药物浓度,延长了药物作用时间,从而提高了药物疗效。

本文使用的电脑中频药物导入治疗仪,配套的肺炎贴片仅用于体温正常者,部分病例会出现发热、局部皮疹等反应,停用后即可消失。本文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方面明显短于对照组,而且该仪器简单易行,无创无痛,减少了静脉穿刺等侵袭性操作,避免了口服、注射等给药途径引起的药物副作用,减少持久使用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值得儿科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堂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174.

[2]陈吉庆,吴升华.实用儿科诊疗规范[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80.

[3]孔素平,单秋华,董安梅,等.肺俞募配穴对肺功能的协同或拮抗作用的观察[J].中国针灸,2004,24(12):840-842.

[4]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281.

中频理疗仪的控制系统 篇6

中频理疗仪是根据高压电界健康疗法和负离子疗效的原理,将交流电变换处理转换成对人体有益的负电位能量或脉动超能量电场,具有活化细胞,促进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和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作用,可以预防疾病、延缓衰老的作用[1]。中频理疗仪是一种疗效高、见效快、安全、使用方便和用途广泛的医疗保健器械,其性能稳定可靠,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价格低廉。

2 中频理疗仪的工作原理

中频理疗仪由五个部分组成,即电源部分、控制系统、负高压产生部分、中频能量产生部分和波形显示部分,其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图1中,控制系统是利用单片机灵活的控制性能,采用硬、软件结合的方式,完成中频理疗仪的各项控制、显示和输出等功能;中频能量产生部分将输出频率为75 k Hz,峰峰值为2 000 V,波形为正弦波或三角波、方波的中频电压;波形显示部分以LED阵列显示输出中频电压波形,同时还以倒计时方式显示剩余时间;负高压产生部分则输出-10 000 V的直流电压;电源部分则向上述各部分提供所需的电源。

在使用中频理疗仪时,用户可以通过面板上的按键来选择功能和设定参数。当用户根据需要按下能量输出和时间设定的按键时,单片机控制相应的部分通电工作,用户得到设定的理疗能量,同时,波形显示部分显示相应的波形、数码管显示剩余的时间。到了设定的时间,理疗仪将自动切断中频能量产生部分或负高压产生部分的输出,且响起蜂鸣器的响声以提醒用户。

显然,中频理疗仪是依靠控制系统来控制和协调其他部分工作的,因此控制系统是中频理疗仪的关键部件。本文只对控制系统作简单的介绍。

3 控制系统

针对控制内容多与显示形式多的特点,中频理疗仪的控制系统采用以单片机最小系统构成的硬件电路,并配合软件完成各项功能[2]。

3.1 硬件电路

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框图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电路以单片机最小系统为核心,实现人机对话,并对各个电路进行控制。其中,单片机采用自带E2PROM的89C52芯片,键盘输入电路主要由多个按键开关组成,显示电路由双数码管及驱动电路组成,接口电路使控制输出等电路与单片机之间的电平匹配,看门狗电路由专用看门狗芯片MAX813L组成。

当程序运行正常时,看门狗电路不断地接收到显示电路送来的信号,此时它不输出信号,即不干涉单片机工作;当程序运行出现异常时,显示电路没有信号送出,看门狗电路在1秒钟内接收不到信号时,立即给单片机一个复位信号,使理疗仪复位,切断各种形式的输出,使其处于等待状态。

3.2 软件编程

控制系统的软件编程框图如图3所示。理疗仪接通电源后,程序首先对各部分进行初始化,初始化结束后,时间显示为默认值“30”分钟,且单片机不断地检查有没有键被按下(即仪器处于“等待”状态)。当单片机确认有键按下时,它将判断是什么键,并将分别作出不同的反应。

若按下的是“参数设定类”键,则单片机按照该键的定义进行相应的参数设定,显示新设定的参数,设定结束后,程序返回等待状态,(图3中的左下部分)。

若按下的是“执行类”键,单片机进一步判别是“光波(即波形)启动”键还是“电位启动”键。若按下的是“光波启动”键,则单片机控制“光波”按照设定的频率“高或低”输出,并显示所输出的波形(正弦波或方波、三角波),显示所剩的时间(即倒计时),一旦倒计时结束,单片机切断“光波”输出,同时蜂鸣器报警15秒钟,程序返回到等待状态。若按下的是“电位启动”键,则单片机控制“负电位”按照设定的“高或低”输出,并显示“负电位”输出所剩的时间(即倒计时),一旦倒计时结束,单片机切断“负电位”输出,同时蜂鸣器报警15秒钟,程序返回到等待状态(图3中的右下部分)。

3.3 主要技术指标

(1)电源要求:电压DC(5±0.25)V,电流不小于200 m A。

(2)定时时间:10~90分钟任选,计时误差不大于0.5%。

(3)输出电平:标准TTL电平。

(4)输出功能

理疗仪有直流(负电位)和交流(正弦波或方波、三角波)输出两种,其中交流输出又称为光波动输出,直流和交流可以单独输出,也可以同时输出。在直流输出时,其电位有高或低两种选择;在交流输出时,其频率也有高或低两种选择。

(5)显示和指示功能

该理疗仪有倒计时的时间显示(单位为“分钟”,同时“秒”闪烁指示),波形显示(正弦波、方波、三角波三种波形流水显示),光波动频率高或低的指示,负电位高或低的指示。

4 控制系统的操作方法

由于中频理疗仪是依靠控制系统来控制和协调其他部分工作的,因此它的操作方法就是控制系统的操作方法。

4.1 接通电源

接通电源后,理疗仪处于“定时30分钟、正弦波,高电场、低光波动输出”的默认状态,它处于等待状态。

4.2 设置

用户根据需要,可以设定定时时间,选择负电位的高低、输出波形的类型和光波动频率的高低。

(1)设定定时时间:有10、20、30、40、50、60、70、80、90分钟9种。

(2)负电位高低的选择:按“高”键则为高的“负电位”输出,按“低”键则为低的“负电位”输出,且高和低是互锁的。

(3)输出波形的选择:有正弦波、方波、三角波3种输出波形。

(4)光波动频率高低的选择:按“高”键则为高的“光波动频率”输出,按“低”键则为低的“光波动频率”输出。

以上设置可以不按照次序操作,且可以选其中的一项或几项,也可以一项不选直接进入下一步的操作。

4.3 启动

按“负电位”、“光波动”任何一个启动键,仪器开始工作,此时秒显示灯闪烁,定时显示开始倒计时,输出波形以流水灯形式显示(负电位启动时不显示)。注意,负电位、光波动启动键可以随时操作;当倒计时为“00”时,仪器停止工作,且报警15秒钟后恢复原设定的分钟数显示,仪器处于等待状态。

5 研制过程中解决的主要问题

中频理疗仪在研制过程中,克服了许多困难,获得了成功,研制人员体会最深的有下述几点。

5.1 采用看门狗电路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在中频理疗仪中频控制系统中,由于其控制对象的高压和频率都很高,因此电路经常有干扰信号串入,它可能使程序处于失控状态。为了保证系统的正常工作,采用了看门狗电路,当干扰信号使程序运行出现异常时能够自动复位,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5.2 采用分压、取样和补偿等技术来测试中频高压的性能指标

在测试中频理疗仪的性能指标时,中频输出的频率为75 k Hz、峰峰值为2 000 V这一指标很难直接测量。为此我们采取分压、取样和补偿等技术,解决了这一测试难题。

为了降低测试时的电压,可采用分压和取样技术,其测试原理如图4所示,图中,1为信号输入端,2为测试端,R2为负载电阻,R1=1 MΩ为取样电阻。由于中频信号源的输出电压很高,但输出的电流却非常小,因此负载电阻R2的阻值必须很大,可取1 000 MΩ,这样R2两端的分布电容C1会影响测试结果,故必须在R1两端并接一个补偿电容C2,由理论得知,当其电容量C2=R1C1/R2时,才能得到正确的测试结果。

由于分布电容C1的值很小,很难确定其正确的数值[3],则补偿电容C2的值无法计算。为此,可采用调试的方法来得到。即在图4中的1端加一个1 k Hz的方波信号,再用示波器观察2端的波形。改变C2的电容量,2端的波形有如图5所示的三种情况,其中图5(a)图属于过补偿,说明C2的电容量大了;图5(b)图属于欠补偿,说明C2的电容量小了;图5(c)图属于临界补偿,此时C2的电容量满足C2=R1C1/R2。

5.3 改进和完善了生产工艺

为了使中频理疗仪符合生产的要求,研制人员除了在仪器的性能指标上达到设计标准外,并改进和完善了许多生产工艺,例如,安装LED阵列时,由于对其高度、位置精度要求很高,普通工艺很难做到,为此,我们制作了两套专用的装配夹具,这样既保证了安装精度,又提高了装配效率。又如,由于连接线经常受到拉扯而断线,为此采用了打孔穿线的方法,加固了连接线的接点强度,解决了线头常断的问题,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摘要:介绍了中频理疗仪的工作原理,控制系统的技术指标、控制原理和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该系统具有性能稳定可靠,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价格低廉,易实现产品化等优点。

关键词:理疗仪,单片机,可靠性,工艺

参考文献

[1]张丽敏.基于FPGA的多频电疗仪的设计[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93-94.

[2]何立民.单片机应用技术选编[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3.

低中频治疗仪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10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200例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年龄20~48岁, 平均35岁。根据患者临床表现:有子宫内膜, 宫体, 附件等炎性病变, 下腹及腰部胀痛, 病程迁延反复发作的病例。随机选择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

1.2 研究方法:

观察组100例患者进行在接受西医抗生素等对症治疗的同时进行中频脉冲电治疗与中药灌肠结合治疗, 10 d为1个疗程。对照组100例患者接受西医抗生素等对症治疗, 10 d为1个疗程。

1.2.1 根据患者不同症型, 根据《中药治疗盆腔炎临床指导原则》对患者进行具体的辨证分型后, 用红藤30 g, 蒲公英30 g, 银花30 g, 苡仁15 g, 苍术20 g, 赤芍15 g, 桃仁15 g, 丹参15 g, 三棱15 g, 莪术15 g, 香附15 g, 元胡15 g水煎剂药物组成, 带下黄秽臭减苡仁15 g, 苍术20 g, 加败酱草30 g, 紫花地丁30 g以解毒利湿;气滞血瘀、少腹胀痛者减苍术20 g, 银花30 g, 加乌药15 g, 枳壳15 g;寒湿凝滞、腰腹冷痛, 自带色自量多者, 减银花30 g, 丹参15 g, 加艾叶30 g, 乌药18 g;气虚血瘀、腰腹隐痛、白带清稀量多者, 减银花3 g, 赤芍1 5 g, 加艾叶30 g, 黄芪15 g;盆腔有炎性包块、卵巢囊肿等湿热痰瘀互阻者, 加夏枯草30 g, 皂角刺15 g破瘀散结[2]。煎剂保留灌肠, 煎剂灌肠温度控制在39~41℃, 灌肠液量不超过200 m L。取适当卧位, 臀部抬高10 cm。嘱患者深慢呼吸, 轻轻插入肛管15~20 cm, 液面距肛门不超过30 cm, 缓慢灌入药液。拔出肛管后嘱患者至少保留药液1 h以上。10次为1个疗程, 经期暂停。

1.2.2 中频脉冲电治疗采用北京产翔云电子设备厂8832t50HZ输入功率<60 VA。患者取平卧或半卧位, 下腹部至腰骶部对置。下腹部以沙袋压迫固定, 以患者耐受量为限。每次20 min, 1天2次, 10次为1个疗程, 经期暂停。

1.3 评价方法。

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 (1) 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妇科和B超检查均正常, CRP及WBC恢复正常。 (2) 显效:临床症状较轻, 妇检子宫压痛减轻。B超复查附件包块有明显缩小, CRP及WBC基本恢复。 (3) 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减轻, CRP及WBC未恢复。 (4) 无效:临床及体征无改善。痊愈加显效及有效为总有效。

2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 对照组为79%, 经χ2检验两组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见表1。

3 讨论

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的疾病, 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 盆腔腹膜发生炎症的总称。根据发病过程及临床表现可以分为急性盆腔炎和慢性盆腔炎。由于反复发作, 慢性炎症刺激导致器官周围粘连, 抗菌药物不易进入, 而且患者往往难以坚持长期药物治疗[3]。我科采用中药灌肠配合中频脉冲治疗仪治疗慢性盆腔炎, 具有效果好, 不良反应少, 价格低, 安全性高等特点。二者相互协调, 故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所用中药具有清热解毒, 行气止痛, 活血化瘀, 消肿散结的药理作用。用温热药液保留灌肠后通过肠黏膜吸收直接进入盆腔组织, 使盆腔部位药物浓度达到较高水平。同时辅予盆腔部位中频脉冲电疗, 促进盆腔局部血液循环, 有利于炎症吸收和消退, 提高了慢性盆腔炎的治愈率[4]。且患者感觉舒适、无不良反应、易接受。虽然该方法增加了护理工作量, 但同时亦增加了护患之间沟通的时间, 护士可以利用做治疗同时向患者加强健康宣教, 提高患者的满意度[4]。对于提高患者治愈率、缩短治疗周期和提高护理质量都有重要而积极的意义。总之, 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抗生素治疗的对照组。因此, 此方法简便、疗效好, 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方法, 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灌肠配合中频脉冲治疗仪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方法 选取200例盆腔炎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患者, 采用中药灌肠配合中频脉冲治疗仪的治疗方法;对照组100例患者, 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方法。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而对中药灌肠配合中频脉冲治疗仪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通过两组患者2个疗程的治疗后, 观察组100例患者治愈38例, 44例显效, 12例有效, 6例无效, 总有效率94%;对照组100例患者治愈18例, 33例显效, 30例有效, 21例无效, 总有效率79%。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两种治疗方法有显著性差异, 有可比性 (P<0 05) , 且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 有效的综合治疗措施, 对提高慢性盆腔炎的治愈率, 缩短治疗周期及降低复发率有重要而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中药灌肠,中频脉冲,盆腔炎,疗效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49-252.

[2]程翠萍, 邱文萍.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100例[J].医学信息, 2009, 22 (8) :1665-1666.

[3]钱秀红.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0, 22 (5) :439-440.

上一篇:矿区环境污染与修复下一篇:库尔勒香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