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大开发

2024-10-22

沿海大开发(共12篇)

沿海大开发 篇1

摘要:从发展现状入手, 指出了东台市林业发展存在的不足, 立足沿海大开发, 主攻沿海林业建设, 提出了林业的主攻重点与关键措施。

关键词:林业,沿海大开发,问题,策略

1 基本情况

2009年6月10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 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 沿海大开发迎来新一轮战略机遇期。林业作为沿海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策应沿海大开发, 抬高目标定位, 再创林业辉煌, 必将大有作为。

东台市位于南通、泰州、盐城三市交汇处, 省属干线航道串场河、泰东河经纬交错。毗邻南通、盐城两座机场, 紧邻上海、南通两大港口。东西长77.8km, 南北宽48.3km, 市域总面积3307km2, 其中耕地面积11.06hm2, 拥有海岸线85km, 海堤内陆地面积2267km2, 海堤外滩涂面积1040km2, 占全省滩涂面积22%以上。

截至2010年底, 林木覆盖面积为50209hm2, 其中有林地23501hm2 (树种以杨树、水杉、刺槐等为主) , 特灌林地12544hm2 (树种以桑、柿等为主) , 四旁树折实14164hm2, 森林覆盖率为22.15%。近几年来, 先后获得全国森林资源和林政管理先进县 (市) 、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先进单位, 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 (市) 、全国绿化模范县 (市) 等荣誉称号。

2 存在不足

2.1 林种树种结构不尽合理

现有乔木林面积14260.27hm2, 占林地总面积16848.10hm2的84.64%。按面积, 杨树纯林面积占据的比例较大, 其次是银杏, 再次是水池杉;按蓄积, 杨树蓄积最大, 其次是水池杉, 再次是银杏。这三种树种是东台市森林资源的主要树种。东台市针叶树、阔叶树的面积比、蓄积比分别为12.86%︰87.14%和34.08%︰65.92%, 阔叶树面积、蓄积均占绝对优势。单一的树种结构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差, 生态功能整体水平下降, 森林生态功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2.2 村庄绿化不尽人意

东台市中心村建设已成为农村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许多中心村在建设中, 都把绿化、美化与住宅别墅化有机结合起来, 勾划出文明富庶的乡村田园画卷。但也有不少中心村没有把建设绿色家园的理念纳入其中, 未留置绿化空间。只见豪宅, 稀有绿荫。

2.3 林业产业化相对滞后

多年来, 林业经济效益没有得到应有重视, 林业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森林旅游业刚刚起步, 花卉等新兴高效林果产业化、林业二三产业开发相对滞后, 林业比较效益不高, 影响了干群投入造林绿化的积极性。

3 主攻重点

3.1 主攻沿海滩涂

东台市滩涂资源丰富, 并且平均每年以1km速度向东淤长。“建设沿海生态林、三年再造新林场”的号角已经吹响, 主攻沿海滩涂, 要结合沿海开展总体规划, 把生态湿地、滩涂、旅游空间做大, 把沿海生态林、防护林、商品林建设好, 狠抓“一园四区”规划, 即耐盐树博园、森林保育区、生态游乐区、森林宜居区和产品开发区的空间布局, 采取西连、东拓、南延、北扩的发展策略, 努力建成全省规模最大的平原生态园林和沿海绿色明珠。要按照营造生态林、发展商品林、开发风景林的思路, 实施进军滩涂战略。对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方, 鼓励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外来资本创办私营小林场, 大力发展经济林果;对新围垦的滩地, 在“三沟”水系配套的基础上, 改良熟化土壤后, 再因地制宜选择有发展前景的优良树种。

3.2 主攻农田林网

对未建林网的, 坚持高起点规划, 高质量建设, 一次性建成高标准林网。对断网缺株的补足补齐, 缺一段补一段, 缺一株补一株, 做到带不断、网不破。堤西地区, 充分利用圩堤、大中型河堤、生产河以及村组路道, 建成林网骨架, 确保网格面积控制在20hm2以内, 达到Ⅱ级以上林网标准;204国道以东中部地区, 沿条排沟、大中沟向两侧拓植发展, 主副林带由1~2行扩至3行树以上, 形成明显的主副林带, Ⅰ级林网达70%以上。黄海线以东地区全部建成高标准的Ⅰ级林网。全市农田林网达标率从现有75%提高到85%以上, 其中Ⅰ级网格达90%。

3.3 主攻集镇与村庄绿化

对集镇绿化, 按照“三、四、六”标准, 加快推进速度, 即老城区的绿地不得低于城市中心面积的30%, 新扩城区的绿地不得低于新城区面积的40%, 住宅小区开发的绿地不得少于60%的标准, 加快城市林业建设。台城和三区一园, 要立足高起点, 挥洒大手笔, 外环绿色拥抱城市, 主干道达到夏天林荫遮日, 冬天常绿相伴, 四季花草飘香, 活动憩园、休闲景点, 各具特色, 星罗棋布。村庄绿化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排排新楼的崛起, 构成了东台新农村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美中不足的是中心村绿量不足。“荷花虽好, 尚需绿叶扶持”, 建议在中心村周围调整出不低于30m公共林业用地, 栽植高品位、四季常绿的乔木, 形成围庄林带, 给中心村系上一条风光优美的“绿色围巾”, 做到外有大树掩护, 内有花草点缀, 让亮丽的楼房更美丽, 让居住者尽享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3.4 主攻森林旅游

东台位于泰州、南通、盐城三市交界处, 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 与上海也只有2h的车程, 市场覆盖半径大。要充分利用海滨森林资源丰富的优势, 加快沿海生态旅游的开发, 对省级黄海森林公园、江苏永丰农业生态和沿海金三角湿地风光进行优势整合, 努力打造全省沿海开发高档次的生态旅游胜地。在旅游景点的规划上, 坚持保护第一、生态优先, 点上开发、面上保护的原则, 兴建森林浴场、水上项目、狩猎、度假疗养、绿色食品生产、沿海树木园等项目 (区) , 真正体现沿海生态旅游特色, 让森林服务社会, 让市民走进森林。

4 关键措施

4.1 运用市场化的办法发展林业

突出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坚持公开招标、竞价拍卖、招标承包、租赁经营、股份合作等方式, 吸引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造林绿化事业, 鼓励城乡居民、科技人员、民营企业主、境外投资者等, 单独或合伙参与林业开发建设。切实落实“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的政策, 维护造林者的合法权益。加强森林、林地、林木的权属管理, 明确权属关系, 依法颁发林权证。加快推进森林、林地和林木使用权的合理流转, 建立健全森林资源资产评价评估体系, 制定和完善森林资源资产交易规划及操作规程, 逐步实现林业产权交易的法制化、规范化。

4.2 运用工程化管理办法建设林业

突出林业工程管理体系建设, 以工程来制定规划, 以工程来保证规划的实施, 以工程来落实各层各级的责任, 以工程来抓验收, 以工程来保证林业质量, 提高林业效益。改变以往的泛泛下达任务, 为逐层逐级的工程化管理, 各级各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每年要有自己的绿化工程, 工程建设规模、建设地点、栽植的苗木、质量标准、完成时间等均要有具体而明确的要求, 工程要有一张图、一张苗木资金安排表、一份施工方案说明书。

4.3 运用标准化的技术提高林业

质量是林业工作的生命线。大力引进培育名优新品种, 加强种质资源保护, 完善良种繁育体系。杨树要大力推广35杨、桑树大力推广“育71-1”、果树要推广“三水”梨等名优果品。大力推广林业定向培育、无公害果品标准化生产, 省力化养蚕、花卉苗木设施化栽培等新技术。鼓励林业工作者通过创办科技型企业、建立科技示范点、开展科技承包和技术咨询服务等形式,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对林业科研、新技术推广和新产品开发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给予奖励, 形成科技创新、科技兴林的浓烈氛围。

4.4 运用组织化的行政措施推动林业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 增强推进沿海林业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增强各级干部加快发展林业的责任感、使命感, 切实加强对林业工作的组织领导。认真实施本镇、本部门的林业总体规划, 层层落实工作责任, 把推进沿海林业建设的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和森林资源总量纳入到绿色GDP考核体系, 作为干部考核任用的依据。协调好建设 (园林) 、交通、水务、教育等部门的造林绿化工作。积极引导全社会各界力量, 积极投身绿色事业, 促进沿海林业工作再上新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定胜, 王永昌, 张永忠, 等.连云港市平原绿化建设几点思考[J].江苏林业科技, 2001, 28 (3) :53~57.

[2]杨晓敏.试析新形势下盐城市沿海林业大发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江苏林业科技, 2010, 39 (5) :51~54.

[3]许景伟, 马履一, 李传荣, 等.试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理念和发展趋向[J].山东林业科技, 2007 (4) :32~35.

沿海大开发 篇2

创新实干全力推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灌南县环保局(2010年2月22日)

同志们:

在全国人民欢度虎年新春佳节的美好时刻,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2009绩效管理总结表彰大会,首先我代表局党组向全体同志拜个晚年,衷心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身体健康,虎年吉祥!召开今天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省环保工作会议、县委九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和刚刚召开的全县绩效管理总结表彰大会精神,认真总结2009年工作,表彰2009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全面部署今年的各项重点工作,紧紧围绕县委确立的“争创苏北科学发展示范县、争当江苏沿海开发排头兵、争进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的奋斗目标,进一步动员和组织全局同志统一思想,开拓创新,抢抓机遇,扎实苦干,努力开创环保工作新局面。下面主要讲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坚持服务至上,落实监管为本,环保各项工作实现新的提升

2009年是环保工作在金融危机影响下面临严峻挑战的一年,是应对各级环保部门频繁检查、工作任务十分繁重的一年,也是

法行为,全面提升环境监管水平。一是环境监管形式灵活多样。化工园区环保分局采取多种监管手段相结合:实行分组自查互查,日夜值班巡查,杜绝偷排;坚持岗位练兵,提升执法监管素质;开展环保专项行动,集中整治突出环境问题;强化环境应急管理,防止发生环境突发事件。开发区环保分局坚持不放松对园区企业的监管,一方面要求企业加强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另一方面督促有环境违法行为的企业及时整改到位。县环境监察局强化园区外企业的监管力度,开展饮用水源环境隐患排查与整治工作、绿色护考行动、秸秆禁烧、餐饮业油烟集中整治、规模化畜禽养殖专项执法检查、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等环保专项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应急办组织开展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故应急演练,不断提升应对突发事件处臵能力。固废中心切实加强对固废危废的监督管理。在国家环保部、华东督查中心、省环保厅、省纪委、苏北督查中心等部门轮番检查、园区的互查,社会舆论的监督中,各监管部门不断创新监管手段和办法,环境执法监管能力得到了新的提升。特别是市创模验收检查中被国家环保部专家组充分肯定。二是以信访查处促进环境监管。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机制,把环境监管和环境信访结合起来,努力提升监管水平,降低环境信访发生率。各个监管部门都将环境信访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信访办及时督办跟踪,通过加大环境信访查办力度,及时解决所有信访件,把信访解决在萌芽状态,减少环境违法行为;通过加强监管来减少信访产生,较好地处理好信访问题。去年共接

对申报项目反复审核,充分酝量,确保项目申报的可靠性、可行性。09年全年申报获得了包括省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新污水处理厂、宏业化工等项目资金累计1397万元。三是集中推进企业“三同时”验收。为了完善园区企业环保手续,促进企业合法、健康发展,给企业的信贷融资、争取补助资金、申报品牌等事项提供便利,最大限度的服务企业,去年集中人力、集中时间组织对园区25个企业开展了“三同时”验收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四是强化对企业各种服务。实行重大项目帮办。专门召开连云港兴鑫钢铁有限公司核准试生产、金泉皮业、联合皮业、源泰皮业、新冠酒业等全县重大项目帮办会议,对全县重大项目实行特事特办、急事急办。认真落实环保联络员制度,环保联络员及时深入企业,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各种问题,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积极开展监测服务。监测站开展例行监测、验收监测、监督监测、委托监测等多项监测服务工作,启动了“助民助企”环境监测服务月活动,全力服务企业和市民的生产生活。五是全力推进饮用水源工程建设。北六塘河饮用水源监测站工程作为09年县政府为民办实事的一号工程,去年7月底全面启动,为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我局集中力量全力做好相关服务和工程建设工作。去年8月6日,在我局的努力下,苏北督查中心在我县召开北六塘河饮用水源地上游流域污染隐患整治座谈会,对北六塘河沿线污染源隐患整治工作作了全面部署。六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通过外出招商、以商引商、产业招商等多种方式,全力以赴开展招商引资,环保督察中心领导检查中提出的问题,开发区环保分局分别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全程督促整改,按期完成了阶段性治污项目。四是不断提升企业点源治理水平。通过执行严格的“三同时”制度,切实加强企业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对两大园区核准试生产及已通过验收的企业,督促做好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正常运行,达到接管标准方可排放。积极推广应用新的污染治理技术,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高点源污染的治理水平。

(四)生态创建工作实现新的提升。

一是加强生态文明宣传。从去年年初以来,不断创新宣传方式,多层面、大范围、重手笔开展生态文明宣传工作。围绕“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主题和环保“四进”工作相继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环境宣传系列活动。成功举办了“践行科学发展观、保护生态家园——大型公益环保图片展”宣传月活动、全县工业企业“环保杯”篮球比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纪念6〃5世界环境日,环保在我心中”演讲比赛等专题宣传活动。全年持续不间断地通过政务信息、新闻报道等手段在《灌南时讯》、灌南电视台等主要新闻媒体进行环保专题宣传教育,掀起生态文明宣传的热潮,在全县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全年共完成政务信息222篇,新闻报道32篇。二是积极开展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创建工作。按照生态创建序时进度开展工作,新安镇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孟兴庄和五队乡创建市级环境优美乡镇,公兴村、张庄村及沟东村创建市级生态村。在市环保局的指导和乡镇的共同配合

学习实践活动完成情况的检查。我局建立的环保联络员制度、主动服务沿海开发等重大举措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全面提升了全局领导班子党员干部思想文化素质。二是扎实开展环保法律法规知识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去年以来局办公室先后组织开展了五期环保法律法规知识竞赛,在全局掀起学法、懂法、用法的学习高潮,不断提高环保队伍的整体素质。积极开展业务学习和岗位练兵活动,进一步提高了环保队伍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化工园区环保分局还结合园区环保工作实际和近几年来园区环保工作实践经验,集体编写了《环境保护—化工园区管理实务》,此书对环境监管工作人员、企业环保管理者有很大帮助,大家可以相互交流学习,边学边干。三是严格督查全面执行局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值班、考勤、车辆管理、文书印发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督查,执行严格的督查考核制度,加大违纪处罚力度,从而提升了全局人员对制度执行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同志们,2009年的环保工作,在大家的团结拼搏、艰苦努力下,各项工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丰硕成果,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和上级环保部门的充分肯定,得到了全县企业等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得到了全县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广泛拥护。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在座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辛勤汗水和不懈努力分不开的。在此,我谨代表局党组向过去一年来为环保工作付出辛勤劳动和作出艰苦努力的全体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

实的各种挑战,把压力转化为动力,全面开创环保工作的新局面。

2010年,我局总体目标任务、工作思路主要围绕“一、三、五”来开展:“一”就是坚持监管服务并重这一总体工作原则,在服务中做好监管,在监管中强化服务。“三”就是提升三大工作水平,即提升服务沿海开发水平,把全局的工作重心、工作重点转移到服务沿海开发中来,创新办法,扎实苦干,努力使服务沿海开发工作水平在省市争先;提升环境监管水平,创新环境监管机制,确保以园区为重点的环境监管水平在省市领先;提升生态建设水平,切实加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建设,进一步擦亮“生态灌南”这块金字招牌。“五”就是重抓五项重点工作,即重抓饮用水源工程建设、重抓服务沿海开发、重抓污染减排、重抓生态创建和重抓环境信访工作。

根据上述工作思路,今年在具体工作中重点抓好五个方面,概括起来就是“五个全力以赴”:

(一)全力以赴推进饮用水源工程建设,确保城区人民早日饮用安全的地表水。

一是加快北六塘河饮用水源水质监测站建设。加快推进北六塘河地表水饮用水源工程建设,确保把北六塘河饮用水源监测站建成精品工程、民心工程,建成全省一流的高标准高水平的饮用水源监测站。监测站等部门要加强对饮用水源监测站的管理,利用先进的水质自动监测技术对饮用水源地的水质实施自动连续的全天候监测,实现监测数据的自动传输和实时接收查询,随时掌

1心环保窗口要主动靠前服务,提高项目审批效率,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畅通“绿色通道”,对重大项目进一步实行集体会审制度,全力投入、全程跟踪、全面服务,最大限度用足用好政策,加强指导、帮助和协调,与投资主管部门信息互通,超前做好重大项目环评审查咨询服务,确保所有符合条件的项目特别是重大项目尽快通过审批。

二是完善落实环保联络员制度。进一步完善环保联络员制度,坚持每周至少一次上门了解联系的重点企业的环保需求,认真做好记录,及时研究解决问题办法,做好跟踪服务,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环保问题和有关困难,全力服务全县经济发展。

三是积极帮助企业申报项目争取上级资金。进一步做好资金申报工作,及时掌握中央、省市加大环保投入的有关政策,抢抓国家、省加大环保投入的历史机遇,高水平做好项目储备、环保资金项目材料包装上报工作,及时指导企业完善项目申报材料,全力帮助企业争取更多的环保专项扶持资金。

(三)全力以赴强化环境监管,全面完成污染减排目标任务。一是深入开展污染减排工作。今年的总量减排工作,主要围绕确保完成省市确定的减排指标,确保超额完成“十一五”污染物减排目标。一要加强项目管理。做好项目进入的“守门员”,把好第一道关口,加快审批一批科技含量高、污染程度轻的产业链项目,淘汰一批环境污染重、工艺落后的项目。二要进一步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计划管理股、环监局要进一步理清排污许可

3处理厂第三方运营管理,出台相关考核办法,进一步加大对污水处理厂运行的监督管理力度,确保污水处理运营质量。探索企业环保管理员风险押金考核制度,提高对园区企业环境监管的效率。今年为了提高对局重大事项推进和环境监管的工作水平,经局党组研究,决定成立局重大事项推进和环境监管专门的稽查机构,抽调专门人员定期不定期对局重点工作、重大事项、重点企业环境监管等工作进行专题督查,及时发现工作推进中出现的问题,迅速抓整改抓落实。二要严格规范环保执法。不断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健全执法制度,完善执法规范,落实执法责任,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建立健全执法监督机制,实行重大行政处罚案件集体研究讨论,合理使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范执法卷宗,不断提升环保行政执法水平。三要强化固废管理。认真学习《江苏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2010年1月1日正式实施),全面推进固废环境管理工作,加强污泥处理和无害化处臵,加强危险废物企业日常监管和转移管理工作。四要加强环境应急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对环保执法队伍应急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加强环境应急设施建设和仪器设备投入,组织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建立应急值班制度,保证通讯畅通,全面提高突发污染事故的应急处臵能力,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臵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全力以赴推进生态建设,着力改善提升县域环境质量.一是深入持久开展生态文明宣传工作。加大环境新闻宣传力

5热点问题。

一是坚持环境监管与环境信访有机结合。在环境信访工作上,进一步探索信访工作机制,把环境监管和环境信访有机结合起来,坚持环境执法监察常态化,变被动查处为主动出击,由事后查处转为提前介入,主动加强环境监管,主动查找环境隐患,主动纠正违法行为,防患于未然,以优质服务、严格监管来控制信访数量。

二是创新环境信访调查处理机制。一要创新环境信访办理机制,建立局长大接访、信访接待制度,公布24小时投诉热线电话。推行办案责任制度、带案下访制度、督查督办制度、圆桌对话会议等一些行之有效的处理措施,妥善解决一些群众十分关注的环境信访问题。今年要特别解决好一些重复信访、越级信访等重大环境信访问题。二要创新查处机制,一方面坚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企业,另一方面坚持环境执法前移,强化快速反应能力,对群众投诉举报的违法排污等环境问题进行现场检查、并予以及时妥善处理。三要创新复查机制。认真处理好群众来信、来电和来访,开展环境信访案件回头看活动,将各种环境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使一些群众关心的环境污染问题得到妥善处理,从而化解矛盾,为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县域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更大努力。

三、强化队伍建设,锤炼工作作风,为全面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提供坚实保障

7提高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创新工作思维,只为成功做好每件环保工作想办法,不为失败找借口,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细节决定成败,要学会从小事做起,从细微细节处着眼,严格要求自己,高标准做好每项工作。严格遵循各项规章制度,强化监督和制约措施,有效防止决策失误、监管不力等问题。

三要优质服务。全局干部职工心中要有大局,全力服务大局,正确处理好服务与监管之间的关系,用环保优质服务来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把服务理念寓于环境监管之中,有效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找准环保工作定位,把握好节奏和力度,工作中要力求主动,方法上要提前介入,要以满腔热情为企业、为基层做好全程服务、优质服务、跟踪服务,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努力为全县社会经济发展多担责任、多作贡献。

(二)高端定位,大力弘扬争先创优的工作作风。

一要有敢争第一的目标追求。以“工作争第一、服务争第一、业绩争第一”为目标,干任何工作都要做到说干就干,干就快干,干就干好,在全局各个层面要掀起争先创优的热潮。要进一步强化目标绩效管理,把目标绩效完成情况作为干部提拔使用、年终考核奖惩的主要依据。各股室、分局要结合自身实际,选定比、学、赶、超对象,不仅要在系统内比,而且要跳出系统与县内其他部门比,与省、市同行比,努力在系统内部形成你追我赶、奋发向上的浓烈氛围。

9步解放思想,破除因循守旧、按部就班的观念,牢固树立超常思维、跨越式发展的思想,创新工作机制,创新服务理念,在工作中多动脑筋,多谋思路,把环保工作放在改革和发展的大局中谋划,跳出环保抓环保,打造环保局善于创新、勇于创新的特色品牌,在不断创新中谋求全县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今年各股室、分局都要完成至少一项创新特色工作,在今年底绩效考核中把创新特色工作作为单项进行专门考核奖励。

二要以实干为本。今年各股室、分局的各项目标任务,今天以《三政绩效计划书》的形式下发给你们。目标十分明确,关键在于抓细化、抓落实。全局上下在工作中要坚持务实苦干的工作作风,对市县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要迅速进行细化分解,落实到人,实行“周汇报、月分析、季通报、年终考核奖惩”扎实推进的督查办法,切实强化目标绩效管理,努力做到办一件成一件,对一些重点工作要拿出具体实施方案、月度推进计划,一天一天扎实推进,一项一项狠抓落实,确保今年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江苏沿海开发蓄势待发 篇3

——温家宝总理

加快推进沿海开发,对于促进江苏省苏北的全面振兴,完善长三角地区的整体布局,带动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

江苏沿海地区地处中国沿海、沿长江和沿陇海兰新线三大生产力布局主轴线交会区域,是长江三角洲的重要组成部分,区位优势独特,土地后备资源丰富,战略地位重要。在新形势下加快江苏沿海地区发展,对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优化升级和整体实力提升,完善全国沿海地区生产力布局,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加强中国与中亚、欧洲和东北亚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沿海开发规划之后,江苏省沿海三市——连云港、盐城、南通在上海密集举行合作推介活动,借势江苏沿海开发正式成为国家战略,集体接轨长三角龙头上海,谋划打造一个“黄金海岸”。

在上海举办的江苏沿海开发恳谈会上,500多位国内外知名企业和外国机构负责人以及各界代表参加恳谈会。海内外客商与江苏签署了50个重大合作项目协议,总投资达1340亿元。

江苏省沿海开发将重点发展四大产业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的战略定位是:立足沿海,依托长三角,服务中西部,面向东北亚,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沿海新型的工业基地,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区,成为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

江苏省委、省政府对推进沿海开发提出了重点发展四个方面的产业。

一是新能源产业,使沿海成为江苏重要的新能源基地。抓住国家能源布局调整的际遇,积极争取液化天然气发电、风力发电、核电等新能源项目,项目布局重点向苏北、向沿海有条件的地方倾斜。

二是基础产业,在沿海地区发展重化工业。但是,底线是不搞小项目,不上高污染项目,着力引进大项目、技术含量高的项目,严格把住环保准入门槛。力争在沿海形成炼油及后续加工一体化的发展格局,重点发展石油化工下游延伸产品,尽快形成石化产业集群。另外,积极发展船舶修造、纺织机械,强化产业配套和行业合作,争取建成国内外有影响的机械装备制造和船舶生产基地。

三是海洋产业,预计到“十一五”期末,总产值年均递增19%以上,到2010年达到2000亿元,跨入海洋经济强省行列。

四是现代物流产业,以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为契机,推动沿海深水港建设,加快形成功能完善、分工明确、定位清晰的沿海港口群,同步规划建设相关的航道、锚地、停泊区等水上功能水域。全力将连云港打造成亿吨国际大港;大力推进南通港建设,使其成为国际性、多功能、综合性近洋枢纽港;加快实施沿海中部港口建设项目,尽快把大丰港、射阳港和滨海港建成服务本地经济发展的专业性港口,打通沿海中部地区出海通道。

加快建设“东方桥头堡”和促进海域滩涂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将是重中之重

江苏954公里海岸线上,建设中的三大沿海港群正串珠成线,串出一个南融长三角、北联渤海湾、沟通中西部的江苏“黄金海岸”。

沿海开发,以港口为重。江苏按照“三极、一带、多节点”的开发思路,紧紧抓住大港建设的“牛鼻子”,一大批港口迅速建成通航。规划图纸最快地成为黄海之滨的现实景象——我省三大港口群正撑起沿海开发的“四梁八柱”。

此外,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另一大看点。江苏沿海横跨北亚热带和北温带两个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热充裕、无霜期长的特点,有利于发展绿色农业、盐土农业;江苏地处我国沿海经济带的中部,位于沿江经济带和沿陇海经济带的节点上,南有黄金水道长江,并受上海经济区辐射,北有连云港与新欧亚大陆桥相联系,东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交通发达。

目前,江苏的滩涂资源开发存在缺乏科学规划的指导、投入不足、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等问题,在今后的开发中一定要注意避免类似问题的出现。专家建议说,江苏沿海滩涂资源的开发应着重在五方面进行开拓:利用滩涂围垦增加耕地资源,重点发展精深加工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建设生态健康养殖基地、安全水产品生产基地和海洋捕捞渔业及海产品深加工基地;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型海洋产业等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湿地旅游、生态旅游、海岛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集中建设石化、钢铁、造船、能源等临港产业以及物流、配送、仓储运输等现代服务业。

沿海农业大开发把农民利益放在首位

江苏沿海开发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战略后,沿海农业大开发随之拉开大幕。江苏省沿海农业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沿海18个县市有16个是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县。

但是,沿海3市目前的农业产业化水平不够高,组织化程度有待提高,农产品加工业整体水平比较低。负责人说,沿海现代农业大开发战略实施后,沿海地区农业面貌、人民生活将取得显著进展。农业增加值每年增长4%。到2012年,沿海3市农村经济结构将不断优化,设施农业面积发展到320万亩,农业增加值将达到720亿元,该区域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9500元,2020年将达到1.8万元。

前景展望:

“立足沿海,依托长三角,服务中西部,面向东北亚,建设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沿海新型的工业基地,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区,成为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这是国务院对江苏沿海开发最新的战略定位。

承载着重大使命,新起点上,江苏沿海蓄势待发:

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早在2007年8月,《江苏省沿海开发总体规划》就已出台:江苏将利用10年时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万亿元。依托沿海大港建设,打造以新能源、海洋特色产业、现代物流业、临港大型石化产业为重点的沿海产业带,加速形成新型工业化基地和现代农业基地。

沿海开发战略是继沿江、沿沪宁线、沿东陇海产业带之后,江苏省又一次最重要的生产力战略布局。沿江开发战略实施以来,800里黄金江岸的沿江开发和沿江制造业基地,拉动了苏中地区的快速崛起;沿东陇海线的加工工业带和沿海产业带,正成为苏北振兴的先导拉动区;沿沪宁线高新技术产业带,已成为江苏新型工业化的先导区域。专家断言:“如果说江苏‘十五’发展是靠沿江开发提速,沿海开发则是江苏乃至中国东部地区发展的新增长极。”

海港建设拉动国际经济大动脉

打开中国地图,北至大连、南到广西北部湾,万里海岸线上崛起的港口群和城市带,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巨大引擎。然而,长期以来,坐拥新亚欧大陆桥“桥头堡”、衔接环渤海湾半岛和长三角经济圈之地利,江苏东部沿海却未获得与地理优势相应的发展。

江苏省经贸委权威人士指出,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推进了包括苏中苏北在内的多层次区域合作机制逐步形成。另外,随着国际区域合作的不断深化,全球经济正面临新一轮调整,机遇稍纵即逝,江苏沿海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机不可失。

这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同时面临着挑战……

国际金融危机正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经济秩序,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对江苏省保增长、促发展的大计来说,无疑又是一个重大利好。港口、城市与产业互动发展,加快开发和投入,沿海地区将在促增长促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与机遇同在的是严峻的挑战。发展模式怎样创新?怎样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怎样超越传统工业化的发展模式?科技创新能力怎样加强?体制机制如何进一步改革创新?这些难解的结,考验着江苏人气魄和智慧。■

政策链接

2009年6月1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始于上世纪90年代的江苏沿海开发战略终于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加快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要统筹城市与农村、陆地与海洋、经济与社会发展,坚持科学布局、合理分工、保护环境、开放合作。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把加快建设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和促进海域滩涂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作为发展重点,着力建设中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沿海新型工业基地、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区和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区,将江苏沿海地区建设成为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为此,按照“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提出如下原则和要求:

一要优化城镇、农村和生态空间布局,加快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个中心城市建设,集中布局临港产业,形成功能清晰的沿海产业和城镇带。

二要重点加强沿海港口群、水利、交通和能源电网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区域发展支撑能力。

三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稳定粮食生产,做强特色优势农业,提高现代渔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建设农产品加工产业基地。

四要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积极发展以风电和核电为主体的新能源产业。

五要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和南北地区差距,促进协调发展。

六要加强海域滩涂资源开发。围填海域滩涂要依法科学进行,并优先用于发展现代农业、耕地占补平衡和生态保护与建设,适度用于临港产业发展。

七要实施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强化自然保护区建设和重要湿地、饮用水源地保护;严把环境准入门槛,强化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和面源污染治理,切实加强环境监管。

沿海大开发 篇4

1.1海域概况与围填海历程

欧洲北海是一个陆架浅海水域, 北海平均深水90 m, 面积75万km2。北海是全球的一个大型海洋生态系统 (large marine ecosystems) 之一, 具有明显的海洋生物多样性[1]。瓦登海是欧洲北海海域东南部的一个近岸海域, 总面积约为1.5万km2, 海岸线穿越德国、荷兰和丹麦3个国家, 绵长1 500 km (图1) 。瓦登海在德国境内面积最大, 覆盖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西部沿海近25万hm2的面积。在这一区域, 春季平均潮差2~3.4 m之间波动, 易北河河口较大, 其边界为人工建造的高达7.5~8.8 m的海堤, 海堤前缘广泛发育盐沼湿地和潮滩地貌。这里的盐沼形成于冰后期海侵, 但是随着19世纪末密集的木桩栅栏促淤工程的实施, 盐沼规模进一步扩展。德国北部盐沼围垦始于11世纪, 对潮滩的围垦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4—1990年, 共有33 400 hm2的潮滩被围垦。同期, 在整个瓦登海范围内, 大规模的开垦也在进行, 但德国境内的围垦规模远远大于荷兰和丹麦的围垦规模, 这一期间共垦地近 45 000 hm2, 围垦区共计39块 (表1) [2]。沿岸各州筑堤工程止于20世纪90年代初。海岸环境保护及生态系统修复的展开和海平面上升、海岸防护等诸多的因素共同制约下, 瓦登海围垦结束成为必然。

荷兰毗邻欧洲北海海域, 是典型的低地之国, 1/4的国土在海平面以下, 最低点位于海平面以下6.74 m, 如果没有先进的堤防设施, 荷兰2/3的国土将受到洪水的危害, 洪水影响的这一区域的经济总量占荷兰GDP的70%。荷兰海洋工程的历史是与洪水抗争的历史, 在防御河流、海洋洪水灾害的进程中, 兼顾对土地资源的需要实施围海造地工程, 围海造地为荷兰创造了大量的土地资源, 拓展了荷兰人的生存空间;也大大改善了沿海低地的生存环境, 树立了国际围海造地的典范[3]。为了抵御风暴潮海洋灾害, 最大的工程项目是Zuider海海堤的围堵合拢, 这条长约30 km的高标准海堤在1927—1932年期间完成, 该海堤切断了堤内与北海的直接联系, 大大降低了洪水风险;在Zuider海项目完成后, 荷兰开始围垦海堤内陆一侧经过长期的围垦和土地开发, 形成1 650 km2的新生土地, 用于农业开发、休闲与城市扩张的需要[4]。荷兰在20世纪实施了巨大规模的围填海工程, 成为世界围填海项目的典范, 并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和技术, 历史上的围填海工程在抵御沿海风暴潮灾害的同时, 对围堤内的低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农业开发, 对河口地区的围垦与改造打造了莱茵河以鹿特丹为代表的世界级大型港群。以荷兰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围海造地、港口建设、疏浚、海岸工程、围垦区景观设计、海岸海洋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就[5]。荷兰20世纪大规模填海工程引发的严重生态环境问题引起社会和学术界的广泛的关注, 主要的问题表现为滨海湿地的大面积减少, 生物种群数量下降, 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在围垦区内出现的地面沉降以及土壤改良投入的成本过大等问题[6]。

1.2瓦登海的重要性和保护进展

瓦登海是欧洲最大最重要的海洋湿地, 由大规模的潮滩、盐沼、沙丘和岛屿组成的一个复杂的动态生态系统, 是世界最重要的潮汐生态系统, 是欧洲遭受风暴潮侵袭最严重的地区之一[7]。为保护瓦登海生态环境, 丹麦、德国和荷兰成立了瓦登海三方合作组织。目前, 瓦登海实施了3个国家合作保护和管理海域的三边合作框架。三边计划的核心是3个国家在保护瓦登海地区的主导原则、共同管理原则和共同目标等方面达成共识。瓦登海的管理模式已从地域性向多方合作的综合管理转变。

瓦登海保护和管理方案是建立在生态系统的基础上, 主要的目标是保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实现瓦登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瓦登海面积15 000 km2, 其中有12 000 km2都是三边保护地区, 成为瓦登海国际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瓦登海是一个近岸浅海区域, 沿着荷兰、德国和丹麦的海岸延伸, 并被岸外障壁沙岛环绕。瓦登海是一个动态的生态系统, 有潮汐汊道、砂质和泥质的潮滩、盐沼、海滩、海岸沙丘、4个主要的河口。瓦登海是海豹和大约50种鸟类的栖息地。当处理瓦登海沿海的跨国界的污染、生态问题时, 需要沿岸国家间的合作。

1974年荷兰、丹麦和德国发起了一个关于瓦登海的合作协定, 但到1982年才通过3国的法律程序被采纳。1987年涉及3国的瓦登海合作的共同秘书处成立。瓦登海的合作导致一些共同管理区的建立、相关海洋环境使用和活动的管理条例的出台。1991年之后3国定期召开瓦登海政府会议, 有关瓦登海的合作的内容日益广泛。但到1997年, 制订的瓦登海三方合作计划向合作迈向了坚实的步伐, 涉及的政策和管理方案目的是全面保护和管理、可持续地开发利用瓦登海。计划适用于以下区域:离岸3 n mile 和陆地上的防波堤 (包括从河口直到咸水深入内陆的最远点、岛屿和一些内陆沼泽地区) 。瓦登海质量情况报告 (QSR) 在三方监管及评估计划 (TMAP) 的基础上, 分别从海水、沉积物、生物;潮间带;盐沼;海滩鸟类;海洋哺乳动物及河口地区等几个方面制定了详细的保护措施。欧盟海岸带综合管理已将此提上议程。瓦登海的各项管理保护措施都是在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确保生态系统整体性的前提下制定的。虽然方案重点强调环境保护, 但对海岸带社会及经济的发展也作为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做了明确的阐述。

1.3瓦登海保护内容和取得的成就

瓦登海保护的具体内容主要涉及诸多方面。例如:自然和文化 (保护自然, 维持历史文化遗产的多样性) ;水和沉积物质量 (尽可能减少污染) 、盐沼 (维持盐沼的自然演化, 改良自然植被结构, 为鸟类的迁徙提供良好的环境) 、潮滩 (维持潮滩的地貌、生物、水动力等方面的自然演化, 提供良好的动物生活环境) 、沙滩和沙丘 (维持沙滩和沙丘的自然动力演化, 完善自然植被的演替, 为鸟类迁徙提供良好的环境) 、河口 (保护河口有价值的部分, 尽可能维护和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 、离岸地区 (维护地貌自然演化, 为鸟类提供食物, 增加动物的自然再生产能力) 、临近海域 (为动物提供良好的环境) 、鸟类 (为鸟类的迁徙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食物, 自然养殖, 创造不受干扰的生活环境) 、海洋哺乳动物 (提高各种海洋动物再生产能力) [8]。

多年来, 在瓦登海三边合作中, 意识到保护和管理瓦登海地区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并将其与海岸海洋人类活动联系起来共同管理。瓦登海三边政策的主导原则是尽可能获得一个自然、可持续的生态系统, 即使瓦登海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自然地演化。因此, 保护和管理的最终目的是维持和得到自然和动态发展的瓦登海, 保护和维持自然的动植物生活环境、鸟类和哺乳动物、沉积物和水的质量、自然和人文等方面多样性。瓦登海沿岸3国制定了相关的瓦登海保护和管理政策, 并将海岸保护、农业、工业和港口运输业、渔业、旅游和娱乐、油气开采、沙石开采等政策列入瓦登海海洋保护和管理计划中。瓦登海近4/5的面积被划为三方自然保护区及国家公园。2009年6月22日第33届世界遗产大会在西班牙南部城市塞维利亚举行, 会议审议批准新添世界遗产13处, 公布的世界遗产新名单上, 德国/荷兰瓦登海域和意大利多洛米蒂山是仅有的两处自然遗产。作为新的世界自然遗产地, 其潜在的旅游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难以估量, 在开发滩涂中保护滩涂资源、发挥滩涂资源的综合功能具有重要的科学与实践意义。

2江苏沿海开发与保护

2.1江苏沿海概况

江苏地处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中部, 南接长江口, 北连东陇海, 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出海门户, 承南启北、贯通东西的区位优势为江苏省沿海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区位条件。江苏海域面积3.75万km2, 滩涂面积达76.2万hm2, 约占全国滩涂总面积的1/4, 拥有丰富的近岸海域风能、潮汐能以及油气资源, 海洋生物有300多种, 贝藻类资源在全国具有独特的优势, 为江苏省海洋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9]。江苏海岸线954 km, 可建万吨级泊位的深水岸段130 km, 已建和可建的大中型港址14处, 其中可以建设20万吨级以上的码头的有连云港、洋口港, 利用河口和潮流通道可建设5万~10万吨级的有吕四港、大丰港等。江苏沿海旅游资源丰富, 连云港拥有基岩海岸蔚为壮观的山海奇观, 盐城拥有东亚地区最大的滩涂湿地和著名的丹顶鹤、麋鹿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南通启东圆陀角附近有独特的江海景观, 吸引了大量游客每年到此游览。

2.2江苏围海造地与沿海开发

江苏拥有大陆标准岸线长954 km, 北起苏鲁交界的绣针河口, 南至长江北口, 其中砂质海岸30 km, 基岩海岸40 km, 粉沙淤泥质海岸884 km。在淤泥质海岸中, 除连云港大板跳至射阳河口、海门东灶港至启东蒿枝港两岸段的218 km海岸处于侵蚀状态 (局部有淤张现象) , 其余的666 km海岸均为淤长型岸段, 尤以射阳南部和大丰、东台滩涂淤长速度最快, 潮滩快速淤涨为江苏沿海滩涂围垦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9]。据统计, 江苏自1949—2004年底共围垦沿海滩涂2 524 km2 (表2) [10]。滩涂围垦为江苏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缓解人口增长压力、保持耕地动态平衡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注:数据来源于《江苏沿海垦区》及江苏省农业资源开发局滩涂处.

改革开放以来, 江苏海洋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连云港, 港口腹地、货物吞吐量以及临港产业发展相对薄弱, 在20世纪80年代公布的14个东部沿海开放城市中的总体实力排名落后;海洋经济发展停留在海水养殖、远洋捕捞、海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领域, 而对海洋新兴产业的认识不足。江苏省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与我国沿海其他地区相比反差较大。从全省看, 南通、盐城、连云港沿海3市人均GDP为9 330元, 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江苏沿海地带每平方千米的GDP是广东沿海地带的1/6, 山东的1/5, 浙江的1/4;与沿海其他省 (市、自治区) 相比, 江苏海洋产业总量较小、层次偏低。江苏海洋资源综合指数位居全国第4, 但海洋产业总产值仅列全国第7位, 分别相当于广东、浙江和山东的24%、24.6%和30%[11]。

总体上看, 江苏沿海地区是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低谷”, 2009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的《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 明确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 标志着江苏沿海省域规划已上升到国家规划,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已成为具有全局意义的国家战略。江苏沿海地区发展的战略定位是:立足沿海, 依托长三角, 服务中西部, 面向东北亚, 建设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 沿海新型的工业基地, 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 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区, 成为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江苏沿海开发以连云港为龙头, 实施三极 (连云港、盐城、南通) 、一带 (沿海地带) 、多节点 (即港区和城镇) 空间开发布局。

近期, 江苏沿海开发10个专项规划和3年实施方案公布。这些方案既描绘了沿海地区发展的美好蓝图, 也为江苏省提供了加快推进沿海开发的行动指南, 力争通过3年努力, 集中力量加快建设以连云港港为核心的沿海港口群, 完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努力把连云港港建设成为国家沿海主要港口、长三角北翼国际航运中心、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加快推进滩涂资源围垦利用, 实施沿海港口、二、三产业、农业和生态综合开发, 提高开发效益;着力加快沿海新型产业基地建设, 争取尽快启动实施一批重大产业;加快沿海城镇建设步伐, 促进沿海地区中心城市发展和城乡空间布局的优化[12]。

其中江苏沿海的围填海工程最引人注目。江苏滩涂总面积超过66.67万hm2, 约占全国的1/4, 让这一优势资源实现高效集约开发和可持续利用, 成为江苏省沿海开发的重点之一。《江苏沿海滩涂围垦及开发利用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中, 明确提出将在沿海滩涂规划建设21个围区, 按主要功能定位, 分为7个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区、4个生态旅游综合开发区、7个临港产业综合开发区和3个绿色城镇综合开发区;2010—2020年, 江苏沿海滩涂围垦总规模将达到18.17万hm2。

2.3江苏沿海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江苏高度重视沿海开发中的环境保护, 提出绿色生态环境是沿海地区的生命线, 也是沿海开发的高压线, 坚持保护式沿海开发。根据《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 江苏省先后编制了《江苏省沿海开发环境保护规划》和《江苏省海洋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加强入海河流水环境综合整治, 启动了沿海12条主要入海河流的水环境综合整治, 全面推进陆源污染的综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控制海水养殖业污染, 并开展大规模的海洋渔业资源的增殖放流活动, 建立了国家级江苏海门牡蛎礁海洋特别保护区、连云港海州湾海湾生态与自然遗迹海洋特别保护区、海州湾中国对虾种质资源保护区等海洋渔业种质资源保护区。“十一五”以来, 江苏加强海洋环境质量监测工作, 共布设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监测点24个, 入海河口监测断面26个, 直排海污染源监测排污口26个, 近海环境总体良好[13]。

但江苏沿海存在环境保护工作相对滞后, 监管能力不足, 监督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其中包括沿海化工园区较多, 存在较大海洋环境污染风险;部分涉海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有违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行为;部分企业偷排或不正常运行治污设备, 导致部分河段污染严重[14]。长期以来, 江苏沿海除了为数不多的自然保护区外, 对于潮滩盐沼湿地的保护处于失控状态,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大规模围垦让江苏沿海的盐沼湿地面积损失了50%以上。大规模围填海项目缺乏深入研究, 大规模围填海工程对海岸湿地与生态系统的影响缺乏足够的科学认识, 其潜在的影响评估和应对策略需要给予高度关注。

3瓦登海开发与保护对江苏沿海开发的启示

3.1瓦登海潮滩环境与江苏类似, 其开发与保护经验值得借鉴

瓦登海与江苏沿海近岸海洋环境有很大的相似性, 潮差大, 潮间带面积大, 潮滩地貌发育, 都经历过大规模的围海造地历程。在江苏沿海大开发背景下, 大规模的围填海工程可以借鉴瓦登海沿岸荷兰、德国的经验, 科学实施围填海工程, 服务江苏沿海经济发展的需要。

瓦登海沿岸的围填海工程结束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 以生态系统为核心的海岸海洋环境保护成为瓦登海沿岸国家的主要目标, 荷兰、德国、丹麦3国经过20多年的保护, 2009年瓦登海已经成为一个新的世界自然遗产地。在瓦登海沿岸, 对新的沿海开发活动则往往经过反复的科学论证后才能实施。例如:近期荷兰鹿特丹港口通过实施20 km2的围填海工程来实现向北海扩建, 此工程从20世纪90年代提出方案, 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估报告长达6 000余页, 一直到2008年才开始实施, 工程建设到2013年才能发挥作用。建设方案中包括有, 在港池的外海侧建设给游人休闲的35 hm2沙丘海滨, 此外还在邻近海岸带修整了750 hm2的休闲自然保护区, 并在邻近海域划出250 km2的生态保护区。这一马拉松式的围填海工程的论证和实施与现阶段中国的快速实施过程形成鲜明的对比。

3.2瓦登海的围垦进程缓慢, 利用自然泥沙过程促淤和围垦区内土壤改良经验值得借鉴

从20世纪瓦登海沿岸的围海造地历史中可以汲取成功的围海造地经验。荷兰、德国围海造地的进程相对缓慢, 在围垦规划的基础上, 在适宜围垦的滩涂上进行人工促淤, 主要是采用布设木栅栏的方式促淤, 在自然的泥沙输移过程中大量拦截泥沙, 提高潮滩地面标高。在实施围堤之后, 对围垦区内的土地进行挖渠排水、种植植物、硬化地表土壤等措施改良围垦区的土壤环境, 使其易于开发利用。同时, 在围垦区内保留了大量的水面, 荷兰须德海大型垦区内, 不仅围垦了1 650 km2的土地, 也保留了巨大的水域面积, 是荷兰当今重要的湿地自然保护区。江苏沿海大开发进程中如何科学地实施围填海工程, 应该一个系统的工程, 在围垦规划的基础上怎么围?围了以后怎么改造?在具体实施围海过程中将面临诸多的困难和挑战, 大型围填海工程整体的海洋生态环境影响也值得关注。

3.3瓦登海的保护是基于海陆统筹的综合管理与保护

根据最近半个世纪以来瓦登海沿岸的开发与保护, 瓦登海沿岸经历了兴修海堤、大规模围垦开发到全面保护为主的转变。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瓦登海保护是一个基于海陆统筹的综合管理与保护, 涉及荷兰、德国、丹麦3国的协调和通力合作。国际海岸带管理在20世纪90年代对海岸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加强, 依靠海岸软 (海滩养护) 工程解决海岸侵蚀问题得到学术界和社会的推崇, 瓦登海沿岸在大规模开发之后, 潮滩生态系统的保护置于重要位置, 从海岸带管理、海岸生态修复以及科学规划与管理人类活动的环境影响等多视角开展瓦登海的生态环境保护。值得一提的是, 瓦登海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在荷兰、德国、丹麦得到重视, 取得了很多的研究成果, 为瓦登海申报世界遗产地成功提供科学依据。江苏沿海开发进程中, 沿海3市之间在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协调, 应汲取瓦登海开发与保护中的经验。

3.4江苏沿海大开发中应协调滩涂开发与保护之间的诸多关键问题

最近10余年来, 伴随人类在海岸和海上活动空间的扩张, 欧美国家近期对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空间规划和海洋空间管理问题高度重视, 实施协调海洋环境可持续利用与人类活动、不同用海者之间的关系, 开展跨部门的海洋区域综合管理成为一种新的理念, 得到国际学术界和各国政府的关注。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管理 (ecosystem-based management) 受到重视, 开展跨部门的管理, 实现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但这一理想模式却很难实现。2006年以来, 海洋空间管理 (marine spatial management) 成为一种新的手段来实现海岸与海洋环境下EBM的健康持续发展, 海洋空间管理包括海洋空间规划 (marine spatial planning) 。海洋空间具有多用途性, 开发利用的价值巨大, 是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载体。传统的海洋空间管理多属于强化部门管理, 如渔业管理、生态保护区管理、港口-航道运输管理、海堤工程建设与管理等。尽管在过去数十年内海岸带综合管理的思想在学术界以及管理界得到普遍的重视, 但海洋空间部门管理的格局没有改变, 相互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依然存在, 对海洋生态系统整体的持续健康发展缺乏有效的评估与管理。

国务院通过的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是宏观、战略性的规划, 江苏省出台的一系列沿海开发专项规划是总体规划在行业领域的深化。但各个专项规划之间的协调是当今沿海空间开发利用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尤其是沿海不同类型开发活动之间及其与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之间的协调是十分突出的矛盾和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江苏沿海大规模开发中的最突出问题是大规模滩涂开发与海岸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之间的矛盾, 如何做好沿海开发中海岸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工作是一项艰巨又繁重的任务, 事关未来江苏沿海的可持续发展大局。

摘要:欧洲瓦登海沿岸潮差大、潮滩地貌体系发育、潮滩宽阔, 是世界围海造田历史中的典范之地。瓦登海沿岸在经历大规模围海造地之后, 对近岸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取得巨大进展, 已经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地。瓦登海沿岸与江苏沿海的潮滩环境有很大的相似性, 瓦登海的海岸海洋保护的经验, 值得江苏沿海开发进程中借鉴, 协调江苏沿海开发与海岸生态系统保护的关系, 实施基于生态系统保护的海洋空间规划和多目标开发利用, 合理地利用潮滩淤涨的自然规律, 可为发展江苏沿海经济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江苏沿海开发与环境保护战略研究 篇5

江苏沿海开发与环境保护战略研究

通过分析江苏省沿海开发过程中面临的压力和存在的不足,结合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目标,从环境保护角度探讨了沿海地区的`开发和建设.沿海地区需根据区域发展定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构建合理的生态空间新格局;实施保护式开发,明确禁止开发、限制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建立保护区与开发区之间的协调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加强开发中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从而在开发的同时有效保护区域内的人居环境、重要的陆地生态资源和海洋生态环境.

作 者:王惠中 刘伟京 陈婷 焦涛 Wang Huizhong Liu Weijing Chen Ting Jiao Tao 作者单位: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36刊 名:环境科学与管理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年,卷(期):200934(4)分类号:X55关键词:江苏 沿海开发 环境保护 战略

美开发巷战攻击机欲突袭中国沿海 篇6

美国空军的矛头直指五角大楼推出的未来远程轰炸机开发项目。这种轰炸机具备航程远、载弹量大和隐身性能强的特点。

但美国空军认为,该轰炸机未必能对“亚洲地区大国”实施有效攻击。因为它突破敌方的外层防空网后,还要面对严密的内层防空系统,以及陌生而复杂的战场环境,无法确保对既定目标发动有效攻击。

戴维斯指出,美军开发的未来远程轰炸机也可能存在这种隐患。它们通过长途飞行抵达目标空域后,能突破外层防空网,却无法防范数量众多的对空雷达和武器系统,也不能在陌生且复杂的环境中对目标发动致命攻击。

美国《防务新闻》分析,美国空军所提出的要求在五角大楼看来完全合理。因此,美军的新一代远程轰炸机项目将进行调整,增加一种新的机型,以满足空军的需要。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与美国空军联合启动了开发计划,并取得了初步成果。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还负责与美国政府和国会进行沟通,为该项目争取更多的资金。美军正在研发的新装备,几乎都强调“满足亚太地区的作战需要”。戴维斯所称的“亚洲地区大国”指的是中国。美军的终极目标是“突入中国作战”,即突破解放军防御网并有效攻击目标。美军未来远程轰炸机项目衍生出的机型,被称为“巷战攻击机”,其主要任务是在中国沿海城市的复杂环境中充当“空中杀手”。

五角大楼拟定了巷战攻击机的基本设计方案。它是一种适合在太平洋沿岸地区使用的对地攻击机,集成美国先进的航空工业技术,除配备尖端雷达和武器系统外,它还加装干扰系统,以避免被敌方数量众多的防空雷达捕获。这种飞机的技术核心是“网络化联合作战”和“精确打击”。它要能突破敌方的高中低空防御系统,并适应现代城市巷战的需要,能在复杂的中国沿海城市中准确攻击目标。

有外媒指出,这种攻击机的作战能力与美军现役的AC-130对地攻击机相当。其对地攻击火力持久而猛烈,能对地面坚固目标造成较大的毁伤效果。不过它不像 AC-130那样笨重,美军为它开发了精密的火控和侦察系统,在确保性能的前提下大幅缩减机身重量。

美军可能为这种攻击机设计多种系统,包括激光武器、钻地弹和空射无人机系统。它所搭载的激光武器可用于拦截防空导弹,攻击敌机;它释放的无人机可在前方实施侦察,并干扰敌方的防空雷达;其搭载的钻地弹可用于摧毁敌方的地下目标。按照美国空军的设想,这种飞机将成为未来远程战略轰炸机的得力助手,以便“压制解放军反介入和区域拒止能力”。

美军新一代航空武器除了强调超远的航程,还特别重视速度,20倍音速的高超音速飞行器正在研发之中。这种飞行器能承受20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以及极大的空气压力。为此,美军正在全力开发新型耐高温和抗压材料。在解决一系列技术问题后,美军计划在2016年推出这种高超音速飞行器。

有分析人士表示,新型高超音速飞行器是美军重塑“战略优势”的重要装备。但这种飞行器与未来战略轰炸机一样,只强调速度和“全球到达”的优势,忽视了根据不同的战场环境灵活作战的能力。巷战攻击机项目可以弥补上述缺陷。美军可借鉴巷战攻击机的某些技术,完善高超音速战斗机的设计。

未来美军的全能型“超级航空杀手”将是一种无人机,除了具备航程远、速度快等特性外,它还能在陌生环境中灵活作战,完成攻击任务。?笪(刘辉)

加强海洋工作促进沿海开发 篇7

一、坚持服务沿海开发宗旨。

充分认识做好海洋工作的重要意义, 强化对海洋经济和海洋事务的综合协调和指导服务, 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主动介入沿海开发, 增强服务意识, 提高服务水平。合理开发与有效保护好海洋资源, 调整优化海洋产业结构, 促进海洋经济快速协调发展。健全完善海岸保护利用、海域使用、海洋产业、海洋科技等专项规划, 健全完善江苏省海洋管理“绿色通道”制度, 更好为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二、加强海域综合管理。

按照《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总体要求, 尽快修编海洋功能区划, 严格依据功能区划管海用海。建立健全海域使用权物权制度, 加大市场配置海域资源的力度, 最大限度地提高海域资源利用效率, 实现集约开发、节约用海。加强对围填海项目的论证和管理, 科学开发利用沿海滩涂资源, 把丰富的滩涂资源转化为现实的发展优势。

三、强化海洋环境保护。

认真贯彻《江苏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 坚持把保护环境贯穿于沿海开发全过程, 组织实施全省海洋环境保护规划, 全面落实海洋环境保护各项措施, 积极推进海洋生态建设, 组织实施海洋生态修复, 切实提高海洋保护水平, 为把江苏省沿海地区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区提供有力支撑。

四、加快科技兴海步伐。

深入贯彻科技兴海战略, 组织实施《全国科技兴海规划纲要》和《江苏省海洋科技发展规划》, 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江苏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成果集成工作, 为实施沿海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有效整合海洋科技资源, 密切产学研联结, 加强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加快推进国家级海洋科研机构落户江苏。完善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引进培养机制, 推动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快速发展。

五、提高海洋防灾减灾水平。

加快海洋观测预报、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强化海洋灾害应急管理, 完善海洋生态环境监视监测网络, 建立健全海洋预警预报服务和信息发布体系, 及时发布海洋水文、海洋预报信息, 修订完善各类海洋灾害应急预案, 逐步形成职责明确、统一高效的海洋防灾减灾体系, 切实提高防御海洋灾害的能力和水平, 为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

沿海开发战略在江苏 篇8

1 江苏沿海地区的基本情况

1.1 区位优势

江苏沿海地区处于我国沿海、长江和陇海兰新线三大生产力布局主轴线的交汇区域, 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江苏沿海地区南部毗邻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 北部连接环渤海地区, 东与东北亚隔海相望, 西连新亚欧大陆桥和长江黄金水道, 是陇海兰新地区出海通道的战略要冲, 区位优势独特。由于历史原因, 尽管它仍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但却是我国东部目前最具发展优势、最具增长潜力的一块宝地。

1.2 资源禀赋

良好的资源条件。拥有约占全国1/4的海域滩涂湿地1031万亩和百万亩低产盐田, 而且每年以2~4万亩的速度持续淤长, 生物多样性丰富, 土地后备资源得天独厚;岸线资源优良, 具备在淤泥性海岸建设深水海港的技术条件, 连云港港可布局建设30万吨级航道和码头;海洋资源和风光电资源丰富, 据初步测算, 江苏沿海近岸-20米以上的海域面积4.2万平方公里, 水深-30米以上的海域面积7.1万平方公里。如果按照20%的浅海海域面积来规划风电场, 装机容量分别可达到4000万千瓦和7000万千瓦, 相当于3~6个三峡电站, 旅游资源独特, 拥有作为世界上重点湿地保护区之一的盐城东部海岸型湿地, 世界上第一个野生麋鹿保护区和国家级珍禽 (丹顶鹤) 自然保护区, 以及国家森林公园、花果山、圆陀角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等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 可建成以海洋为特色, 以休闲度假为主导的海上风光旅游景区;地势平坦, 雨量充沛, 气候温和, 水系发达;区域开发适宜性较好, 空间开发潜力较大。

1.3 产业基础

从兴灶煮盐到张謇围海造田植棉建厂, 从范公堤到海堤达标, 江苏沿海地区农业开发历史悠久, 生产条件优越, 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水平较高, 是黄淮海平原和江淮地区国家粮食主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呈现加速发展态势, 纺织、机械、汽车、医药、化工等产业具有一定的规模和配套能力, 区域产业分工格局初步形成;服务业发展水平逐步提升, 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模式不断创新。

1.4 发展条件

丰富的人力资源, 拥有各类人才133.2万人, 占总人口的比重达6.8%;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较为发达,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3%, 职业技术教育在校生超过32万人;拥有高等院校14所, 在校大学生16.7万人;劳动力素质总体较高。较完善的基础设施, 作为全国主要港口的连云港港及南通港、大丰港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 南通、盐城和连云港三个机场的运输能力快速增长, 新长铁路、沿海高速公路、苏通大桥等相继建成通车, 区域综合交通体系初步形成;能源结构逐步优化、供给充足;水利设施较为完善, 水资源供给和防洪保安能力显著增强。

2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意义

从沿海各地自身看, 江苏沿海地区是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经济洼地, 虽然目前经济相对薄弱, 但后发优势明显, 滩涂资源、风电资源、海洋资源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使江苏沿海增长空间和发展潜力巨大。

从全省看, 加快江苏沿海地区发展, 既为苏北振兴、苏中崛起注入强劲动力, 也为苏南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广阔空间, 给全省三大区域带来了共同发展的新机遇。

从长三角看, 可以有效拓展长三角地区新的发展空间, 缓解土地资源紧张状况, 促进产业布局优化升级, 进一步增强长三角地区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加快江苏沿海地区发展, 还有利于密切长三角与环渤海地区的经济联系, 促进两大区域在更高平台上开展合作, 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合理流动, 改革发展在更深层次上对接融合, 形成互动并进、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从全国看, 有利于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进一步完善全国沿海生产力布局, 尤其是依托铁路大通道和最便捷、最经济的东部出海口, 服务带动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逐步形成了“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加快江苏沿海地区发展, 既支撑了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提升了东部地区整体发展水平, 又可以增强陇海兰新沿线地区的进出海中功能, 有利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促进中部崛起战略, 进一步加强东中西的经济交流和良性互动, 为中西部地区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承接国际产业资本转移、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促进全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从世界看, 有利于强化我国与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及东北亚地区的合作, 提升江苏乃至全国整体对外开放水平。新亚欧大陆桥连接欧亚两大经济圈。加快江苏沿海地区发展, 加快建设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 将进一步提升江苏、广大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对外开放水平, 有利于加强我国与欧洲、中亚、东北亚国家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推动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3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的目标定位与指导原则

3.1 发展目标

到2012年,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40000元, 产业发展基础更加坚实, 先进制造业比重持续上升, 城镇化率达到55%左右, 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 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整体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到2020年,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或高于东部地区平均水平,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服务业比重大幅上升, 人民生活更加富足, 享有相对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 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 城镇化率达到65%左右, 到规划末期或更长一些时间初步实现现代化。

3.2 战略定位

立足沿海, 依托长三角, 服务中西部, 面向东北亚, 建设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 沿海新型工业基地, 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区, 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区, 成为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具体来说有四个目标:一是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以连云港港为核心, 联合南通港、盐城港共同建设沿海港口群, 进一步提高综合服务功能, 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陇海兰新沿线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和对外开放窗口, 逐步形成亚欧之间重要的国际交通枢纽。二是我国沿海新型的工业基地。依托深水港口资源和现有产业基础, 优先发展石化、造船等临港产业, 加快发展装备制造、新材料、新医药等优势产业, 推进传统产业全面升级, 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新型工业基地。三是我国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区。立足海域滩涂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 科学规划土地资源, 积极探索有效的开发方式, 合理划分农业、建设和生态用地空间, 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拓展长三角发展空间。四是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区。大力推进生态城镇建设, 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 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积极发展社会事业, 不断增强公共服务能力, 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打造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沿海宜居地区。

3.3 指导原则

一是坚持科学开发, 立足沿海地区的特点, 统筹推进港口建设、滩涂开发、产业发展, 注重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提高沿海地区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综合竞争力。二是坚持规划引领, 以规划为龙头, 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益开发, 做到下位规划与上位规划相衔接、专项规划与总体规划相配套、开发规划与生态规划相协调, 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法定性。三是坚持集约发展, 产业布局沿交通轴线展开, 城镇发展向临海地带拓展, 土地资源集约高效利用, 大幅度提高沿海产业开发的集中度, 提高单位面积的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四是坚持保护环境,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五是坚持开放合作, 大力提高对外对内开放水平, 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以大开放促进沿海大开发。

4 沿海开发下一步工作思路

国家《规划》给江苏沿海地区发展的战略定位是, 努力成为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 同时明确沿海开发“两步走”的实施步骤, 即到2012年沿海地区整体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到202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或高于东部地区平均水平, 初步实现现代化。现在必须着眼长远, 立足当前, 紧紧围绕国家的高定位和三年取得重要突破的总要求,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 以宽广的视野、创新的思路、更大的力度、务实的举措, 抓紧抓好国家《规划》的落实, 推动沿海地区实现更好更大的发展, 在先发效应和后发先至上同时取得长足的进步。

4.1 以基地型龙头型项目为重点, 着力构建最适宜在沿海地区布局的产业链

主导优势产业是沿海开发成功之基, 重大产业项目是沿海地区综合实力提升之源。我们在继续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 要更多地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构建沿海现代产业体系上来, 把突破大项目、发展大产业作为沿海开发的生命力、竞争力所在, 作为摆在我们面前最紧迫的战略任务。一大批龙头型、基地型项目和国家规划明确的重大产业项目落地之日, 就是沿海产业集聚效应彰显之时。沿海的港口、岸线、生态空间是招引重大产业项目独特的优势, 也是选商选资最大的本钱, 要摒弃传统工业化发展的老路子, 把招商引资和招商选资紧密结合起来, 项目要有选择, 产业要重特色, 不仅要选大进大出的产业, 而且要选高端高新的产业, 重点发展投资体量大、技术含量高, 港口运量大、污染排量小的最适产业;不仅要招龙头型、基地型项目, 而且要招上下游配套延伸项目, 通过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 使临港产业园区成为江苏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特色基地。沿海地区土地后备资源丰富, 大面积的围垦滩地和低产盐田, 为优化生产力布局提供了广阔空间。要抓紧编制沿海产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 配套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切实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要严把环保安全准入门槛, 相应抬高建设用地投入产出门槛, 利用倒逼机制推动沿海开发走科学开发之路。

4.2 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 积极探索沿海开发新模式

沿海开发的活力和动力在创新驱动。破解资金约束瓶颈, 要靠投融资体制的创新, 必须抓紧出台沿海开发系统性融资规划, 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 实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政策, 吸引国资、外资、民资向沿海集聚;要充分利用资本市场, 推动沿海优质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 以港口建设权、海域使用权、土地质押权扩大融资, 争取更多的银行在沿海设立分支机构, 加大对沿海开发信贷支持力度;要健全完善政府投融资平台, 壮大省沿海开发集团的资本实力, 尽快设立沿海产业发展基金, 积极为组建沿海地区发展银行创造条件, 支持连云港开展金融创新区建设, 促进沿海市县投资公司健康发展。加速产业大规模转移, 要靠合作共建园区模式的创新, 重点是推动南北联动和东西联动, 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整合资源, 统筹规划苏南的腾龙换鸟与沿海的产业集聚, 面向南方资本, 面向中西部地区, 面向日韩和港台, 吸弓J战略投资者, 在沿海合作进行土地的成片开发, 使沿海的共建园区成为外商投资优先选择的目的地和改造提升后产业转移的示范区。大面积滩涂围垦开发, 要靠多元投资开发机制的创新。攻克沿海开发技术难题, 要靠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实践。沿海开发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技术支撑作用, 对于提升沿海地区产业层次和发展水平至关重要。产业投资和技术投资要互动并进, 增强科技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功能, 加大涉海高等院校和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 大力培养引进沿海开发的高层次人才, 积极推动高校、科研院所面向沿海开发主战场, 促进产学研结合, 共同攻克共性技术和核心技术。鼓励企业设立研发中心和建立技术创新联盟, 通过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加速科技成果推广应用,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 依托科技创新高地建设沿海产业高地。

4.3 以陆海统筹为导向, 创造海洋经济发展新优势

海洋资源是战略资源, 海洋产业是战略产业, 海洋利益是战略利益。大国因海而兴、依海而强, 21世纪人类开始进入海洋经济新时代, 发展海洋经济, 捍卫海洋权益, 正成为世界性的新浪潮。中央在谋划“十二五”发展中, 把坚持陆海统筹,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提升到战略高度, 不仅顺应了国际大势, 更是反映了内在需要。海洋经济是我们已知更多是未知的新领域, 创建海洋经济试验示范区是东部沿海省份富民强省的必由之路, 也是科学发展的战略抉择。江苏海陆兼备、通江达海, 近千公里的海岸线, 近海近7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 蕴藏着巨大的资源潜力, 沿海地区更是具有沟通中西、联接南北的独特区位优势, 推进陆海统筹可以有效拓展江苏经济发展空间, 进一步凸显江苏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大局中的桥梁纽带作用。长江-12.5米深水航道建设, 不仅使沿海港口群得到广阔的腹地支撑, 更重要的是长江南京大桥以下的港口都将跃升为深水海港, 这种长三角地区与江苏沿海地区、黄金海岸和黄金水道双重叠加机遇, 不可多得, 不可错失。要把江海牌提升到中华牌, 放大江海地区综合开发效应, 带动长江中上游地区发展;发挥好连云港东方桥头堡的龙头带动作用, 以创新理念和思路办好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 积极争取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先导区获批, 增强连云港对陇海兰新线的辐射带动作用, 更好地服务于中西部地区发展。要在海陆联动发展的规划管理、产业布局、资源整合和基础设施建设上进行统筹, 着力增强海陆之间经济的整体性、产业的关联性、资源的互补性、生态的协调性。要坚定不移地把大石化、大冶炼、汽车、造船、风电与海工装备、海洋化工、海洋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临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向沿海地区布局, 同时要注重海陆产业链条相互延展, 实现海陆产业的一体化发展。大力发展海上运输、港口物流、国际贸易、海洋旅游等服务业, 努力打造新的增长点。

4.4 以软硬环境建设为支撑, 提升沿海地区竞争力

盐城:谱写沿海开发新篇章 篇9

一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沿海开发。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在保护中开发, 在开发中保护。确定了节点式开发模式, 实行港口、港城、临港经济区的“三港”联动, 节点之间留下大片生态走廊。

二是坚持规划引领沿海开发。先后编制了战略规划、5个节点规划和9个专项规划, 形成了沿海开发综合规划体系。

三是大力推进沿海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招商。加快“7路1港2航”重点工程的建设, 到2009年底连接沿海节点的7条横向快速通道有5条可全部贯穿。大丰港和盐城国际机场建成国家一类开放口岸, 滨海港10万吨航道、射阳港航道正在紧张建设。同时, 风电、造船、沿海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培育发展上取得了很大突破, 风电装机容量位居全省第一。

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 是盐城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 也是盐城振兴的希望。全市上下正在深入学习贯彻《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 精心谋划, 抢抓机遇, 扎实苦干。

一是重新审视盐城的角色定位, 拓宽视野, 抬高目标, 在沿海开发中找准位置, 重新认识沿海、研究沿海、聚焦沿海、融入沿海, 在更高起点、更大空间、更宽领域谋划盐城未来发展, 举全市之力开发沿海。

二是调整思路, 顽强拼搏, 迎头赶超。《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对江苏沿海地区发展目标很明, 要求很高, 盐城的差距很大、责任很重, 必须采取超常措施。

三是扬长避短, 错位发展, 以特取胜。充分发挥盐城资源丰富、腹地广阔、生态独特的优势, 实施综合开发, 大力发展沿海现代特色农业、先进制造业和沿海湿地旅游, 科学布局需要较大腹地的沿海产业, 高效开发利用海域滩涂, 坚持城乡统筹发展, 走生态路, 打绿色牌, 创出一条具有盐城特点的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沿海可持续发展之路。站在江苏沿海开发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两个国家战略的交汇点上, 左右逢源, 互动共进, 把沿海开发与接轨上海结合起来, 在沿海开发和融入长三角中实现优势叠加。

辽宁沿海旅游整合开发研究 篇10

1旅游整合的理论依据

1.1系统论

所谓系统就是由若干要素 (子系统) 以一定的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旅游是一个完整的大系统, 作为一个整体, 其要素众多, 吃、住、行、游、购、娱各子系统以一定的结构构成具有观光、休闲、度假等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论的基本思想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 当做一个系统, 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规律, 以优化系统。整合作为一种运作, 存在于系统从无到有的生成过程, 存在于系统的生存存续过程, 也存在于系统的演化发展过程。有系统就有它的整合运作, 谈系统就要谈它的整合问题[1]。旅游整合的目的在于调整旅游系统结构, 协调各要素关系, 使旅游系统达到优化目标, 系统论为区域旅游整合提供了有效的思维方式。

1.2区域结构由点-线-面-网络的演进理论

旅游经济是多地点经济, 旅游发展以一定的空间为载体。旅游整合遵循区域结构演变规律, 由“板块型点”, 即各个旅游地区的关系泾渭分明, 过渡到“渗透型面”, 即各旅游增长极和新增旅游地沿着旅游发展轴 (线) 进行旅游整合, 逐步形成能够反映局部整合的旅游新形象和吸引力更大的旅游产品, 之后进入“融合型网络”, 即在旅游发展轴的不断延伸情况下, 区域旅游发展要素通过全面整合, 逐步形成一个能代表区域整体的旅游新形象和影响力更大的旅游产品, 最终形成完整的区域旅游整合体。

1.3规模和多地点经济性理论

规模经济是由于一定的产量范围内, 固定成本可以认为变化不大, 那么新增的产品就可以分担更多的固定成本, 从而使总成本下降。换句话即经济活动因区位优势、合理集聚而获得良好的发展机会, 由此而引起规模增大所产生的收益[2]。多地点经济性是规模经济一般理论在旅游产业中的具体表现形式, 也是旅游经济内在规律在旅游产业运动中的外部表现。旅游发展的整合恰恰是在旅游业的市场投入、交通运输、专业化协作、产品联合推介等方面, 将要素资源和产品资源集中起来, 以获取规模经济[3]。

1. 4竞合理论

“竞合 (coopetition) ”一词最早由Brandenburger和Nalebuff在1996年提出, 并认为竞合现象反映了一种基本的关系二元性, 即创造价值必然是一个合作过程, 而获取价值必然是一个竞争过程。对旅游业来讲, 旅游资源的有限性和分布的不平衡性导致地区间或旅游地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因此, 在竞争中合作, 在合作中竞争, 促进对称性兼容和一体化互惠共生, 已经成为重塑新型旅游区域关系的关键。把竞合观念渗透到旅游领域, 就是将具有相似性的同类旅游资源, 通过整合产生规模效应;将具有互补性的异类旅游资源, 通过优势互补, 创造更强的整体竞争优势。这就要求区域旅游地在承认竞争和利益冲突的前提下, 通过内部结构的重组实现区域旅游一体化共生[4]。在区域旅游资源整体优势的基础上打破行业部门、行政区域的界限, 在空间上聚集、形象上统一, 实施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全面整合。

2辽宁沿海旅游发展的问题诊断

2.1辽宁滨海旅游特色不突出, 省内外同质化竞争激烈

从旅游产业发展现状来看, 辽宁滨海各地掀起发展旅游的热潮, 但旅游资源浪费、破坏和污染, 资源同化, 对市场机会分析不足, 在没找到合理开发模式前盲目开发等现象, 一方面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 效益不佳;另一方面破坏了资源。虽然辽宁滨海各地旅游均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但各地旅游特色不明显, 发展效果欠佳。辽宁海洋旅游资源与周边地区具有一定的同质性, 其他滨海城市成熟的滨海旅游产品与辽宁滨海旅游存在同质化竞争。北方滨海旅游城市主要集中在渤海湾、辽东湾, 属于一类热点滨海旅游城市的有青岛、秦皇岛;属于二类次热点滨海旅游城市的有烟台、威海等, 这些城市发展旅游相对于除大连以外的辽宁滨海各市来说较早, 滨海旅游发展已经具有相当规模, 其旅游产业的发展规模和城市的影响力也远远超过辽宁, 在这样一个区域里, 不可避免地形成了滨海旅游产品同质化的激烈竞争。

2.2辽宁滨海6市行政界限明显, 竞争有余、协作不足

辽宁沿海6市旅游产业发展呈局部、分散状况。辽宁沿海6市应发展旅游及城市运营之需, 都在竭力挖掘自己所辖空间的旅游潜力, 各地更多关注地域旅游的自足性, 尤其是可变现为旅游资源或城市形象亮点的部分, 全然不顾沿海旅游一体性, 许多产品具有雷同性, 造成市场间的不良竞争, 陷入6个1相加小于6的误区。

在旅游发展各要素之间、旅游相关行业之间、各个相关管理部门之间在旅游规划、发展、营销和管理上的协作有限;旅游业缺乏有效的行业协会组织与活动;与区域内外的旅游合作未能有效展开, 旅游竞争能力有限。辽宁沿海各板块只强调本行政区域内的旅游发展, 注重与区域内外的竞争, 较少关注相互协作, 市、县、区各自为战, 旅游发展要素尚未整合, 难以形成合力。在项目设立、产品开发、资金投入、资源保护、宣传促销上缺乏统一协调机制, 这必然会导致旅游发展的无序状态。

2.3滨海旅游产品以观光类为主, 缺乏参与体验性

辽宁滨海旅游产品吸引力不够, 一方面是产品雷同造成产品本身吸引力下降;另一方面产品开发处在初级阶段, 产品的核心吸引力小;尚未盘活全方位旅游效益, 旅游效益东强西弱等造成辽宁滨海整体旅游效益不佳。

旅游开发的主体和渠道较窄、产品较单一, 仍然以低收入型的观光类产品为主, 对休闲度假、娱乐健身、寻奇探险以及绿色生态等参与性、娱乐性强的旅游项目开发力度不够, 对旅游产品的组合效益认识不足, 产品的开发布局不科学、不合理, 没有正确的规划指导, 盲目建设, 造成资金浪费, 环境资源破坏。

2.4辽宁滨海旅游等客上门, 营销有限

辽宁滨海旅游长期注重资源导向, 有什么卖什么, 秉承“酒好不怕巷子深”的理念等客上门, 缺乏主动营销海洋旅游的意识, 虽然大连的海洋旅游名声在外, 但依然处于单打独斗的局面, 辽宁沿海旅游的整体拳头产品没有, 形象模糊, 整体营销尚处于空白。

3辽宁沿海旅游整合开发策略

3.1辽宁沿海旅游整体打造“全域旅游”和“大城小镇”式发展模式

辽宁滨海城市中虽有蜚声中外的龙头——浪漫之都大连, 但是缺乏像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实力雄厚的民间经济基础和像京、津地区的老牌大城市基础。直面辽宁滨海公路沿线, 经济基础薄弱、人口较少、城镇密度低等劣势, 利用辽宁沿海良好的人居环境:环境优美、山海相连, 气候宜人等优势, 应该突破传统、化零为整谋划辽宁滨海旅游, 采用“全域旅游”和“大城小镇”发展模式[5], 既能秉承浪漫之都大连、中国最大的边境城市丹东等“大城”的旅游发展成就, 同时还能开创路海沿线熊岳思拉堡温泉小镇等特色“小镇”, 形成滨海“全域旅游”。

3.2辽宁滨海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挖掘整合现有资源, 因地制宜打造旅游精品

辽宁沿海各市旅游管理部门、旅行社、旅游景区要充分分析各自旅游资源特色, 精心规划设计组合旅游产品, 推出特色旅游线路;应该对旅游开发进行外延拓展, 增加一些满足市场需求的特色体验项目;沿路各地要整体评价各自拥有的垄断旅游优势, 整合挖掘各自旅游旅游资源价值, 准确定位各自旅游特色、找准旅游发展的模式, 在沿路各地形成特色鲜明、自成体系的“北方黄金旅游海岸”精品, 并创立品牌进行推广。

3.3加强沿海各地区域内外的旅游合作, 变“互代”关系为“互补”关系

辽宁滨海公路沿线各市在旅游发展过程中转变原来“同质互代”发展模式, 在区域内加强各市之间合作, 区域外加强与环渤海区域、东北腹地合作, 整合旅游资源, 互换客源, 形成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互补”发展模式, 形成资源、市场、利益共享格局, 促进区域旅游业一体化发展, 达到合力最大化。

3.4加强规划, 准确定位旅游形象, 打造旅游品牌, 理顺管理体制

就原来漫长海岸线上各自为政的旅游发展现状, 成立旅游辽宁滨海旅游协调机构, 整体规划, 深度开发旅游产品, 把滨海旅游产品串联起来, 创立精品, 推广品牌, 塑造“北方黄金旅游海滨”形象。理顺多头管理的机制, 政府主导加强合作, 联合营销;调动旅游景区、旅行社和大企业参与开发旅游市场的积极性, 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加大远程市场开发力度, 通过完善与客源地旅游交通的便捷性和信息交流的技术平台, 进行联合营销, 打造一体化的中国北方滨海旅游新形象, 提高区域旅游竞争力。

摘要:文章以辽宁沿海旅游为研究对象, 基于旅游整合的相关理论, 在诊断辽宁沿海旅游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辽宁沿海旅游整合开发策略。

关键词:辽宁沿海,旅游整合,开发

参考文献

[1]苗东升.系统科学精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2]李小建, 李国平, 曾刚, 等.经济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3]李建丽.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研究[J].中国发展, 2009 (4) :81-84.

[4]PERRU O.Cooperation strat egies, signals and sym-biosis[J].Comptes Rendus Biologies, 2006, 329:928-937.

沿海大开发 篇11

摘 要: 浙江省土地资源十分紧缺,而沿海县市人口密度高于省内平均水平,人均耕地面积更为稀少,当地淤积滩涂成了沿海县市的重要的土地储备资源。为科学利用滩涂资源,合理开展滩涂围垦工作,需要对沿海县市滩涂围垦进行优先排序。本文以县域(市、区)为基本评价单元,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从当地耕地面积、滩涂资源总量、滩涂土壤质量、围垦开发度、滩涂淤涨速率等变量因子中,提取了社会驱动、资源驱动和经济驱动三大主成分因子,对滩涂围垦优先度展开分析与讨论,并进一步根据主成分分析法的分类功能,将评价单元划分成若干类型,进行优先度排序。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滩涂围垦;优先度评价;浙江沿海

中图分类号:F30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09)01-0051-05

浙江省是一个人多地少的省份,土地资源十分紧缺。据2006年底统计数据显示,浙江省的总耕地面积仅为159.44万公顷(浙江统计年鉴,2007),只有全国人均耕地的三分之一,远远低于联合国确定的人均耕地面积的警戒线,而沿海地区的人均耕地面积为0.034公顷,更是低于全省人均耕地水平。然而,浙江全省拥有滩涂资源约26万公顷,滩涂资源十分丰富,成为沿海县市非常重要的土地资源。滩涂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有效地缓解了浙江全省的土地供需矛盾,实现了省内动态的耕地占补平衡,为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浙江省滩涂开发利用,始于西汉时期海盐县利用海涂做盐场而发展的海水煮盐业。1996年11月,浙江省人大审议通过了《浙江省滩涂围垦管理条例》;2002年7月浙江省政府同意批准了《浙江省滩涂围垦总体规划》;2007年浙江省国土资源厅作了关于滩涂围垦省统耕地占补平衡的工作报告,切实加强耕地占补平衡机制,保证重点建设项目的实施,从而使得浙江省的滩涂围垦事业得到了进一步的科学管理与发展。围垦地区所获得的耕地资源以种植、养殖业为主,如生产粮食棉花、油料、水果蔬菜、瓜果等农产品。截止2005年底,浙江省历史围垦滩涂资源共17.47万公顷,为省内增加耕地面积、增强农业渔业发展后劲、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就业机会等作出了积极贡献,有力地促进了沿海县市经济的发展。

当前,鉴于滩涂资源的重要作用和开发价值,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滩涂围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史英标、徐承祥、马育军、卢晓燕等对沿海滩涂的历史与回顾、开发强度与动态平衡、海图对比、淤涨速率进行了探讨。[1-4]李侠、慎佳泓、李九发等人研究了滩涂资源的形成机理、滩涂养分含量对周边生态的影响。[5-7]王灵敏、卢晓燕、刘瑶等学者则从动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滩涂围垦同区域经济、滩涂围垦同周边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了实证分析,建立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展开滩涂围垦与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详细论述。[8,9]近年来,滩涂资源的合理利用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笔者认为,除了动态开发与保护、维持同周边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外,还可以从区域的角度考虑沿海县市滩涂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结合沿海沿江县市当地滩涂资源的特点,进行区域滩涂资源围垦开发优先度的研究,是当前省内滩涂资源围垦亟待研究与解决的问题。

一、研究方法

(一)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是把多个指标综合为少数几个潜在指标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10]主成分分析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用有限个不可观测的潜在变量来间接解释原变量的相关性,二是对变量或样本进行分类。或者说,通过主成分分析找出几个综合因子来代表原来众多的变量,使这些综合因子尽可能地反映原来变量的信息量,而且彼此之间互不相关,从而达到简化的目的。影响沿海县市滩涂围垦优先度评价的相关因素很多,比如耕地面积、财政收支、人口变动情况、滩涂资源质量、自然条件情况等都会对滩涂围垦产生影响。同时这些指标之间可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主成分分析法可将众多指标综合起来,克服了指标间的相关性,进一步根据主成分的得分情况,对滩涂围垦优先度进行分类排序。

(二)研究技术线路

滩涂围垦优先度研究需结合沿海沿江县市的实际,在进行翔实系统的资料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优先度评价的指标体系;通过因子特征根和累计贡献率的计算,提取滩涂围垦优先度的主成分,进一步根据因子荷载图,对主成分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并对提取的主成分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命名;最后根据提取出的主成分的贡献率,以此作为权重,加权计算各评价单元的得分,并根据评价单元的得分,进行滩涂围垦优先度的分类与评价。具体路线如图1所示。

二、滩涂围垦优先度研究

(一)评价指标的选择

评价指标的选择在充分考虑滩涂围垦内涵的同时,必须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本文以浙江省沿海沿江县市为例,确定以地方县(包括县级市、区,下同)为基本评价单元进行研究。位于浙江沿海及河口的主要有嘉兴、杭州、绍兴、宁波、台州、温州、舟山等7市所属的沿海沿江县共32个,其中慈溪市已100%开发,永嘉与鹿城没有任何滩涂资源,故本文剔除该3个的评价单元,重点对其余的29个县市进行优先度研究。根据沿海当地的社会经济、滩涂资源、自然条件等实际情况,确定了农业人口、耕地面积、当地粮食产量、人均GDP、滩涂资源总量、历史围垦数量、围垦开发度、土壤肥力等级、滩涂质量等级、自然淤涨速率等10个作为滩涂围垦优先度的评价指标。根据国土资源部门和统计部门的相关数据,搜集整理出滩涂围垦优先度评价指标数据,如表1所示。

相关评价指标的获取过程及内涵如下:

围垦开发度(E),公式表示为:

E=历史围垦数量/滩涂资源总量;

土壤肥力等级(F):根据分析获取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土壤全磷及速效磷、土壤全钾及速效钾在滩涂土壤中的含量等级,再进行加权计算获得,肥力等级分为一至六级,土壤肥力依次递减;

滩涂质量等级(Q):根据滩涂地层岩性、干湿度饱和度等地质水文条件及工程地质条件,确定滩涂的质量等级分为一至四等,滩涂质量等级依次递减;

自然淤涨速率(R):指滩涂因自身的区段位置、潮汐强弱、流速大小等因素而形成的自然淤积的速度,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滩涂再生能力的大小,根据自然淤涨的速率划分为一至四等,速率依次递减。

(二)主成分的提取及命名

将表1中的数据导入SPSS统计软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载荷因子相关系数矩阵,得到各因子的特征值与累计贡献率[11-13](见表2)。由表2可知,因子1、因子2、因子3的特征值均大于1.0,且累计贡献率已经超过70%,所以选取因子1、因子2及因子3作为主成分因子,作进一步分析。

把原先评价指标(变量因子)与所选取的主成分因子的相关性作进一步分析,得到相关性系数表如表3由变量因子与主成分因子相关性系数表(见表3)可得,主成分因子1同农业人口、耕地面积、当地粮食产量呈较强正相关,同滩涂质量等级、自然淤涨速率呈较强负相关,因此命名为社会驱动因子;主成分因子2同滩涂资源总量、历史围垦数量等呈较强正相关,同土壤肥力等级呈较强负相关,因此命名为资源驱动因子;主成分因子3同人均GDP、围垦开发度等呈较强正相关,同滩涂质量等级呈较强负相关,因此命名为经济驱动因子。

原先评价指标(变量因子)与主成分因子的相关性关系,如图2所示。

(三)结果与分析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的计算得分功能,计算出各评价单元的主成分得分并根据各评价单元的得分投影到因子1、因子2、因子3组成的二维坐标上,可以很清楚得看到各评价单元与因子的相关性程度;同时,按照主成分各自的贡献率(见表2)作为权重,也可以进行加权求取评价单元的综合评价得分(需要说明的是,评价单元得分是经过数据标准化处理生成,分数正负并无实际意义,只是相对地反映了各评价单元在驱动因子方面的强弱与大小)。

根据评价单元在主成分因子上的得分情况,把社会、资源、经济主成分因子得分均分成高(H)、中(M)、低(L)三种类型,通过进一步综合分析评价单元在各主成分因子所得分数,从而将各评价单元滩涂围垦优先度进行分类处理,见表4所示。

三、结论

当前沿海县市滩涂资源的围垦开发,主要侧重于滩涂资源的形成机理、资源再生、动态平衡,滩涂资源的生态作用,以及滩涂围垦同周边环境、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本文从浙江省沿海区域的视角,整体上对沿海县市滩涂围垦的优先度进行分析评定,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将沿海沿江29个县市划分成三大类型,有所先后地进行滩涂资源的地区围垦作业,以期能够发挥地域范围效益,达到科学、合理利用资源,有序开展沿海地区的滩涂围垦工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史英标,倪勇强,韩曾萃,等.沿海滩涂开发强度与维持平衡的临界阈值探讨[J].海洋学研究,2006,24(B07):35-48.

[2] 徐承祥,周柏水.浙江滩涂围垦的现状与展望[J].东海海洋,2004,22(2):53-58.

[3] 马育军,黄贤金,许妙苗,等.江苏省沿海滩涂开发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响应研究[J].中国土地学,2006,20(4):28-34.

[4] 卢晓燕,曾金年.浙江省滩涂资源的动态变化分析[J].海洋学研究,2006,24(B07):67-72.

[5] 李侠,于明坚,慎佳泓,等.杭州湾滩涂Na元素含量对植物多样性和优势度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7,27(11):4604-4611.

[6] 慎佳泓,胡仁勇,李铭红,等.杭州湾和乐清湾滩涂围垦对湿地植物多样性的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6,33(3):324-328.

[7] 李九发,戴志军,应铭,等.上海市沿海滩涂土地资源圈围与潮滩发育演变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7,22(3):361-371.

[8] 王灵敏,曾金年.浙江省滩涂围垦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海洋学研究,2006,24(B07):13-19.

[9] 刘瑶,金永平,周安国.浙江省滩涂围垦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及策略初探[J].海洋学研究,2006,(24):73-82.

[10] 胡永宏,贺思辉.综合评价方法[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11] 唐功爽.基于SPSS的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的辨析[J].统计教育,2007(2):12-14.

[12] 李朝峰,杨中宝.SPSS主成分分析中的特征向量计算问题[J].统计教育,2007(3):10-11.

江苏沿海滩涂开发利用对策研究 篇12

1 江苏沿海滩涂的特点和开发利用现状

1.1 资源概况

江苏省海岸滩涂具有面积大、淤长快、沙脊多、可再生、围垦易、潜力大、区域好等优点。江苏省海岸北起赣榆绣针河口,南至长江口,海岸线总长888.9 km。未围滩涂总面积为50.02万hm2,约占全国未围滩涂面积的1/4,相当于全省现有耕地面积的1/7,是海岸滩涂资源最丰富的省份。江苏省的海岸滩涂多为淤泥质海岸滩涂,属于可再生资源,且大部分为淤长型,平均每年以33 km2的速度向海淤长。中部近岸浅海区还发育有南北长约200 km,东西宽约90 km的南黄海辐射沙脊群。这里蕴藏着土地、各种矿产、生物、风能以及旅游等资源,与我国六大后备土地资源相比较,经济价值最高,开发利用潜力最大。同时,江苏省的海岸滩涂地处长江三角洲北翼,拥有长江三角洲的经济、文化、交通、人才等便利,开发条件优越[2]。

1.2 围垦开发利用情况

江苏沿海滩涂开发历史悠久。经历了兴海煮盐、垦荒植棉、围海养殖、临港工业等为主要利用方式的多个阶段,滩涂围垦开发规模较大。自11世纪范公堤修筑以来,共开发了近200万hm2沿海滩涂,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进行了大规模的围海造地,江苏滩涂开发呈多元化、快速发展之势,共围垦16.8万hm2。

20世纪80年代以后,江苏沿海滩涂围垦开发活动主要经历了5个阶段[3]:①商品生产基地阶段建立了初见成效的粮棉等十大商品生产基地;②百万滩涂开发工程阶段使滩涂围垦对沿海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和支持作用越发强大[4];③新一轮百万亩滩涂开发工程阶段计划匡围滩涂1.33万hm2,新增耕地面积1万hm2,复垦和改造升级已围滩涂3.33万hm2,新增潮间带和高涂养殖面积2万hm2[2];④港口、临港产业及沿海工业基地建设阶段以增加工业建设用地为主要目标,围垦滩涂主要用于港口、临港产业、港城发展、工业基地、生态旅游等建设用地[5];⑤270万亩滩涂围垦规划阶段将沿海滩涂建成新型港口工业区、现代农业基地、新能源基地、生态休闲旅游区和宜居的滨海新城镇,将江苏沿海地区建设成为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据遥感卫片显示,2010—2014年,江苏沿海边滩和沙洲匡围面积约为5.58万hm2。具体到各县(市、区)沿海滩涂围垦的空间分布如图1所示。

从围垦的区域分布来看,目前江苏省共围垦滩涂面积约33.67万hm2,垦区主要分布于南通市的如东,盐城市的东台、大丰、射阳和响水,连云港市的连云区。其中,围垦面积最大的是大丰市,占江苏省总围垦面积的18%左右。而2010—2014年新增围垦面积主要集中在如东和东台,其中,位于盐城市东台的条子泥促淤导堤工程,建成效果明显,加速了该区域的促淤增滩。目前,条子泥已完成一期匡围,面积约为0.67万hm2。

2 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滩涂围垦虽然有效缓解了人地矛盾,大力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2.1 滩涂围垦开发利用效率有待提高

沿海滩涂围垦开发多为传统的种植、养殖业,开发层次、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不高,利用方向单一。①开发理念上重建设轻规划。滩涂围垦开发利用方式简单,开发层次偏低,未形成规模效应,部分地区滩涂围垦后仅用于低经济效益的养殖,不利于滩涂资源的高效集约利用。②缺少科技支撑。沿海滩涂围垦利用的科技研发水平亟待提高,沉降、盐土改良等技术有待进步,许多地方还在沿用过去的低等级匡围,浪费严重。③缺乏政府主导。由于滩涂围垦开发投资大、风险高、效益低、投资回收期长,金融部门很少参与投资围垦,主要靠政府引导,吸纳社会资本投入。同时,由于江苏沿海地区南北跨度大,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产业布局分散,大大制约了滩涂围垦综合利用水平的提升。

2.2 滩涂围垦开发利用机制有待完善

沿海滩涂围垦开发缺乏总体规划引领,政府调控力度不够,管理不规范,有效的投融资机制尚未建立。①陆海统筹机制不健全,导致重复建设、滩涂利用率低、匡围成本高等后果,不利于垦区开发建设。②行政审批手续多、时间长,不利于项目落户。③在开发资金上缺少财政来源和融资后援。匡围资金需求巨大,政府资金只能有限作为;缺乏市场融资渠道,没有创立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模式;政策上尚未明确其他资金进入滩涂开发的政策,对于吸收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国外资本进入偏向保守。④沿海渔民的生产生活保障措施不够健全,缺乏法律保障。政府对渔民的渔业用海进行一定的资金补偿,但低标准的经济补偿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专业渔民的生产生活保障及老渔民的社会养老保障问题。

2.3 沿海生态环境保护有待加强

沿海滩涂开发行为会破坏生态环境,滩涂围垦及用地类型会对物种多样性产生影响。沿海滩涂围垦在加速港城发展、临海工业化进程的同时,也带来了陆源污染物的大量排放,围垦区的生物多样性不断降低。目前,对围垦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重视不够,保护措施不力,近海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对滩涂资源的持续利用和滩涂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直接影响。

3 对策与建议

沿海滩涂开发应遵循“依法、科学、适度、有序”的原则,按照先规划后围垦、先定位后建设、先试点后推广的总体思路,与“一带一路”战略、沿海开发战略和长江经济带三大国家级战略统一规划,统筹推进港口、产业、城镇、社会和生态建设,全面提高沿海滩涂开发的规模效应和产出水平,把江苏沿海地区建成我国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区。

3.1 针对开发理念,陆海统筹,规划先行

a.沿海滩涂开发应按照先规划后围垦、先定位后建设、先试点后推广的总体思路,依托沿海滩涂,面向腹地纵深,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特色。统筹海陆联动发展的规划、产业、资源整合和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增强海陆之间经济的整体性、产业的关联性、资源的互补性、生态的协调性。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严格按规划围垦、开发,以科学规划引领沿海滩涂开发建设。

b.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法规,解决陆海统筹和陆海衔接的问题。尽快明确海陆界限,将已经成陆的海域尽快纳入土地管理,及时调整海岸线,并探索陆域土地和新围垦土地统筹利用机制。为推进项目落户速度,制定相关配套法规,对于尚未换取土地证的成陆海域,可以提前进行开发建设。建议政府成立陆海统筹的改革试点,通过实地调研,在南通滨海园区的通州湾江海联动开发示范区建立改革试点,探索、总结成功经验,并推广陆海统筹改革措施。

3.2 制订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开发政策

a.找准政府在沿海滩涂围垦开发中的角色定位,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实行政府投资与市场投资的结合,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将政府投资的撬动作用与吸纳国内外资金特别是苏南地区投资有效结合起来。

b.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适当增加省补资金。继续整合沿海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沿海地区的重大基础设施和省级以上滩涂围垦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同时建议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对已围垦区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给予一定的支持,提高对已围滩涂的综合开发利用程度。针对不同的用海方式,适当调整补助标准,并以先期拨付补助资金或暂停启动资金等办法,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引进社会资金,加快滩涂围垦工作。

c.强化金融支持,引入市场运作机制。建立市场化投融资平台,增强投融资能力,加快滩涂围垦开发进程,鼓励发行债券。尽快出台《基准价评估技术规范》,以解决地方海域基准价的核算问题,引入市场化投入,减轻地方财政压力,建立围绕市场化、多元化的滚动开发利用机制,这不仅可以调动地方投资的积极性,也可以引入市场投资,进一步将滩涂资源变活。同时,推动沿海地区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积极稳妥地推进海域使用权证抵押贷款制度,争取设立沿海发展银行,支持沿海实体经济发展。

d.提高审批效率,将较小规模的海域使用权限下放。依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海洋局的规定,将已围滩涂海域使用权证直接换发土地使用权证。建立省级层面的沿海滩涂围垦开发项目审批协调小组,探索试行重大项目联审绿色通道。除国家规定必须由省级或市级审批的事项及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审批外,全部下放到沿海县(市、区)或试验区管理委员会。

3.3 不断提升技术,实现高效开发

a.江海联动,实现高效综合开发。以重点港口建设为龙头,促进港口、产业、城镇联动,推动江海、南北联动,做大做强沿海开发的重要节点;以滩涂围垦综合开发试验区为平台,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和资源集约利用,加速崛起一批港城和特色城镇,提高滩涂围垦开发的综合效益;以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为方针,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港则港、宜城则城、宜林则林,优化农业、生态、建设三类空间布局,突出主体功能建设,以经济结构的合理性提升开发的总水平。

b.统筹兼顾,绿色发展。坚持把环境保护贯穿于沿海开发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沿海滩涂综合开发要经得起实践检验,让人民得到更多实惠。围海造地要充分考虑海洋生态环境,围要立足于用,用要立足于高。已经围垦的地块应采用合理的方式分期分批建设,并为未来的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同时要加强盐土绿化技术的攻关、推广、普及,努力建设绿色园区。

c.提高沉降、盐土改良等围垦技术,实现高效综合开发。目前江苏滩涂围垦开发利用涉及的围垦技术、施工工艺、装置设备都很发达,为了实现沿海滩涂资源的科学开发与高效利用,吹填后的沉降、盐土的改良、绿化这三方面技术的科技研发水平亟待提高。

d.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统筹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用地,产业选择要优先考虑生态环境容量和园区环境承载能力,绝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真正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切实增强沿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4 建立健全法制、创新管理的开发体制

a.省级层面要加强滩涂围垦综合开发试验区的设立、开发规划的编制审批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统筹协调力度,以解决相关行政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无序开发及重复建设等问题。

b.海域征用涉及沿海基层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要创新补偿机制,使滩涂围垦开发成为民心工程。沿海滩涂试验区可借鉴赣榆异地置换的办法,将养殖用海迁向外海,既便于解决开发用地,又解决了渔民就业安置问题。徐圩新区区级为主、市级统筹的补偿机制,拓宽了单纯依赖项目补偿的思路。河北曹妃甸围垦开发规划一出台,就启动补偿机制的做法,也大大降低了后期的补偿成本。

c.健全完善相关法规政策,为依法合理治涂提供保障。建议修改《江苏省海域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针对不同的用海方式,适当调节30%海域使用金的上缴比例,并进一步明确海域使用金返还后的使用范围及具体使用要求。建议尽快出台《江苏省海洋工程生态补偿资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使江苏沿海各市县在生态补偿金的征收与使用方面可以做到依规范行事。

d.围垦工程兼顾渔民生活用海,使渔民生产生活得到保障。建议针对渔民用海补偿、民生就业、社会保障三大问题,制定一个长期有效的对策方针。提高用海补偿标准,建立经济补偿制度,提取自留地;提供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建立失海渔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构建渔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6],完善渔民医疗保险和就业保障政策。专业渔民的利益得到保障后,对围垦工程的推进及渔业区的和谐稳定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冲,杨同军.江苏沿海滩涂资源利用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J].港工技术,2014,51(1):43-45.

[2]章志,宋晓村,邱宇,等.江苏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5,32(3):45-49.

[3]张晓祥,严长清,徐盼,等.近代以来江苏沿海滩涂围垦历史演变研究[J].地理学报,2013,68(11):1549-1558.

[4]袁汝华,王震.江苏沿海滩涂开发模式选择[J].开放导报,2011(3):93-96.

[5]陈君.江苏沿海滩涂的围垦开发与管理[C]//中国水利学会滩涂湿地保护与利用专业委员会.中国水利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滩涂利用与生态保护).北京:中国水利学会,2006:5.

上一篇:剖宫产瘢痕妊娠下一篇:现状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