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开发战略(共12篇)
沿海开发战略 篇1
江苏沿海北起苏鲁交界的绣针河口, 南抵苏沪交界的长江口, 包括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市所辖全部行政区域, 陆域面积3.25万平方公里, 海岸线长954公里。2010年末总人口近2000万人, 地区生产总值6835亿元。
1 江苏沿海地区的基本情况
1.1 区位优势
江苏沿海地区处于我国沿海、长江和陇海兰新线三大生产力布局主轴线的交汇区域, 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江苏沿海地区南部毗邻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 北部连接环渤海地区, 东与东北亚隔海相望, 西连新亚欧大陆桥和长江黄金水道, 是陇海兰新地区出海通道的战略要冲, 区位优势独特。由于历史原因, 尽管它仍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但却是我国东部目前最具发展优势、最具增长潜力的一块宝地。
1.2 资源禀赋
良好的资源条件。拥有约占全国1/4的海域滩涂湿地1031万亩和百万亩低产盐田, 而且每年以2~4万亩的速度持续淤长, 生物多样性丰富, 土地后备资源得天独厚;岸线资源优良, 具备在淤泥性海岸建设深水海港的技术条件, 连云港港可布局建设30万吨级航道和码头;海洋资源和风光电资源丰富, 据初步测算, 江苏沿海近岸-20米以上的海域面积4.2万平方公里, 水深-30米以上的海域面积7.1万平方公里。如果按照20%的浅海海域面积来规划风电场, 装机容量分别可达到4000万千瓦和7000万千瓦, 相当于3~6个三峡电站, 旅游资源独特, 拥有作为世界上重点湿地保护区之一的盐城东部海岸型湿地, 世界上第一个野生麋鹿保护区和国家级珍禽 (丹顶鹤) 自然保护区, 以及国家森林公园、花果山、圆陀角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等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 可建成以海洋为特色, 以休闲度假为主导的海上风光旅游景区;地势平坦, 雨量充沛, 气候温和, 水系发达;区域开发适宜性较好, 空间开发潜力较大。
1.3 产业基础
从兴灶煮盐到张謇围海造田植棉建厂, 从范公堤到海堤达标, 江苏沿海地区农业开发历史悠久, 生产条件优越, 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水平较高, 是黄淮海平原和江淮地区国家粮食主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呈现加速发展态势, 纺织、机械、汽车、医药、化工等产业具有一定的规模和配套能力, 区域产业分工格局初步形成;服务业发展水平逐步提升, 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模式不断创新。
1.4 发展条件
丰富的人力资源, 拥有各类人才133.2万人, 占总人口的比重达6.8%;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较为发达,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3%, 职业技术教育在校生超过32万人;拥有高等院校14所, 在校大学生16.7万人;劳动力素质总体较高。较完善的基础设施, 作为全国主要港口的连云港港及南通港、大丰港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 南通、盐城和连云港三个机场的运输能力快速增长, 新长铁路、沿海高速公路、苏通大桥等相继建成通车, 区域综合交通体系初步形成;能源结构逐步优化、供给充足;水利设施较为完善, 水资源供给和防洪保安能力显著增强。
2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意义
从沿海各地自身看, 江苏沿海地区是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经济洼地, 虽然目前经济相对薄弱, 但后发优势明显, 滩涂资源、风电资源、海洋资源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使江苏沿海增长空间和发展潜力巨大。
从全省看, 加快江苏沿海地区发展, 既为苏北振兴、苏中崛起注入强劲动力, 也为苏南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广阔空间, 给全省三大区域带来了共同发展的新机遇。
从长三角看, 可以有效拓展长三角地区新的发展空间, 缓解土地资源紧张状况, 促进产业布局优化升级, 进一步增强长三角地区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加快江苏沿海地区发展, 还有利于密切长三角与环渤海地区的经济联系, 促进两大区域在更高平台上开展合作, 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合理流动, 改革发展在更深层次上对接融合, 形成互动并进、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从全国看, 有利于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进一步完善全国沿海生产力布局, 尤其是依托铁路大通道和最便捷、最经济的东部出海口, 服务带动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逐步形成了“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加快江苏沿海地区发展, 既支撑了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提升了东部地区整体发展水平, 又可以增强陇海兰新沿线地区的进出海中功能, 有利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促进中部崛起战略, 进一步加强东中西的经济交流和良性互动, 为中西部地区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承接国际产业资本转移、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促进全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从世界看, 有利于强化我国与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及东北亚地区的合作, 提升江苏乃至全国整体对外开放水平。新亚欧大陆桥连接欧亚两大经济圈。加快江苏沿海地区发展, 加快建设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 将进一步提升江苏、广大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对外开放水平, 有利于加强我国与欧洲、中亚、东北亚国家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推动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3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的目标定位与指导原则
3.1 发展目标
到2012年,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40000元, 产业发展基础更加坚实, 先进制造业比重持续上升, 城镇化率达到55%左右, 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 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整体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到2020年,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或高于东部地区平均水平,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服务业比重大幅上升, 人民生活更加富足, 享有相对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 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 城镇化率达到65%左右, 到规划末期或更长一些时间初步实现现代化。
3.2 战略定位
立足沿海, 依托长三角, 服务中西部, 面向东北亚, 建设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 沿海新型工业基地, 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区, 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区, 成为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具体来说有四个目标:一是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以连云港港为核心, 联合南通港、盐城港共同建设沿海港口群, 进一步提高综合服务功能, 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陇海兰新沿线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和对外开放窗口, 逐步形成亚欧之间重要的国际交通枢纽。二是我国沿海新型的工业基地。依托深水港口资源和现有产业基础, 优先发展石化、造船等临港产业, 加快发展装备制造、新材料、新医药等优势产业, 推进传统产业全面升级, 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新型工业基地。三是我国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区。立足海域滩涂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 科学规划土地资源, 积极探索有效的开发方式, 合理划分农业、建设和生态用地空间, 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拓展长三角发展空间。四是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区。大力推进生态城镇建设, 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 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积极发展社会事业, 不断增强公共服务能力, 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打造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沿海宜居地区。
3.3 指导原则
一是坚持科学开发, 立足沿海地区的特点, 统筹推进港口建设、滩涂开发、产业发展, 注重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提高沿海地区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综合竞争力。二是坚持规划引领, 以规划为龙头, 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益开发, 做到下位规划与上位规划相衔接、专项规划与总体规划相配套、开发规划与生态规划相协调, 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法定性。三是坚持集约发展, 产业布局沿交通轴线展开, 城镇发展向临海地带拓展, 土地资源集约高效利用, 大幅度提高沿海产业开发的集中度, 提高单位面积的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四是坚持保护环境,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五是坚持开放合作, 大力提高对外对内开放水平, 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以大开放促进沿海大开发。
4 沿海开发下一步工作思路
国家《规划》给江苏沿海地区发展的战略定位是, 努力成为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 同时明确沿海开发“两步走”的实施步骤, 即到2012年沿海地区整体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到202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或高于东部地区平均水平, 初步实现现代化。现在必须着眼长远, 立足当前, 紧紧围绕国家的高定位和三年取得重要突破的总要求,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 以宽广的视野、创新的思路、更大的力度、务实的举措, 抓紧抓好国家《规划》的落实, 推动沿海地区实现更好更大的发展, 在先发效应和后发先至上同时取得长足的进步。
4.1 以基地型龙头型项目为重点, 着力构建最适宜在沿海地区布局的产业链
主导优势产业是沿海开发成功之基, 重大产业项目是沿海地区综合实力提升之源。我们在继续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 要更多地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构建沿海现代产业体系上来, 把突破大项目、发展大产业作为沿海开发的生命力、竞争力所在, 作为摆在我们面前最紧迫的战略任务。一大批龙头型、基地型项目和国家规划明确的重大产业项目落地之日, 就是沿海产业集聚效应彰显之时。沿海的港口、岸线、生态空间是招引重大产业项目独特的优势, 也是选商选资最大的本钱, 要摒弃传统工业化发展的老路子, 把招商引资和招商选资紧密结合起来, 项目要有选择, 产业要重特色, 不仅要选大进大出的产业, 而且要选高端高新的产业, 重点发展投资体量大、技术含量高, 港口运量大、污染排量小的最适产业;不仅要招龙头型、基地型项目, 而且要招上下游配套延伸项目, 通过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 使临港产业园区成为江苏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特色基地。沿海地区土地后备资源丰富, 大面积的围垦滩地和低产盐田, 为优化生产力布局提供了广阔空间。要抓紧编制沿海产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 配套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切实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要严把环保安全准入门槛, 相应抬高建设用地投入产出门槛, 利用倒逼机制推动沿海开发走科学开发之路。
4.2 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 积极探索沿海开发新模式
沿海开发的活力和动力在创新驱动。破解资金约束瓶颈, 要靠投融资体制的创新, 必须抓紧出台沿海开发系统性融资规划, 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 实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政策, 吸引国资、外资、民资向沿海集聚;要充分利用资本市场, 推动沿海优质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 以港口建设权、海域使用权、土地质押权扩大融资, 争取更多的银行在沿海设立分支机构, 加大对沿海开发信贷支持力度;要健全完善政府投融资平台, 壮大省沿海开发集团的资本实力, 尽快设立沿海产业发展基金, 积极为组建沿海地区发展银行创造条件, 支持连云港开展金融创新区建设, 促进沿海市县投资公司健康发展。加速产业大规模转移, 要靠合作共建园区模式的创新, 重点是推动南北联动和东西联动, 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整合资源, 统筹规划苏南的腾龙换鸟与沿海的产业集聚, 面向南方资本, 面向中西部地区, 面向日韩和港台, 吸弓J战略投资者, 在沿海合作进行土地的成片开发, 使沿海的共建园区成为外商投资优先选择的目的地和改造提升后产业转移的示范区。大面积滩涂围垦开发, 要靠多元投资开发机制的创新。攻克沿海开发技术难题, 要靠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实践。沿海开发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技术支撑作用, 对于提升沿海地区产业层次和发展水平至关重要。产业投资和技术投资要互动并进, 增强科技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功能, 加大涉海高等院校和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 大力培养引进沿海开发的高层次人才, 积极推动高校、科研院所面向沿海开发主战场, 促进产学研结合, 共同攻克共性技术和核心技术。鼓励企业设立研发中心和建立技术创新联盟, 通过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加速科技成果推广应用,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 依托科技创新高地建设沿海产业高地。
4.3 以陆海统筹为导向, 创造海洋经济发展新优势
海洋资源是战略资源, 海洋产业是战略产业, 海洋利益是战略利益。大国因海而兴、依海而强, 21世纪人类开始进入海洋经济新时代, 发展海洋经济, 捍卫海洋权益, 正成为世界性的新浪潮。中央在谋划“十二五”发展中, 把坚持陆海统筹,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提升到战略高度, 不仅顺应了国际大势, 更是反映了内在需要。海洋经济是我们已知更多是未知的新领域, 创建海洋经济试验示范区是东部沿海省份富民强省的必由之路, 也是科学发展的战略抉择。江苏海陆兼备、通江达海, 近千公里的海岸线, 近海近7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 蕴藏着巨大的资源潜力, 沿海地区更是具有沟通中西、联接南北的独特区位优势, 推进陆海统筹可以有效拓展江苏经济发展空间, 进一步凸显江苏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大局中的桥梁纽带作用。长江-12.5米深水航道建设, 不仅使沿海港口群得到广阔的腹地支撑, 更重要的是长江南京大桥以下的港口都将跃升为深水海港, 这种长三角地区与江苏沿海地区、黄金海岸和黄金水道双重叠加机遇, 不可多得, 不可错失。要把江海牌提升到中华牌, 放大江海地区综合开发效应, 带动长江中上游地区发展;发挥好连云港东方桥头堡的龙头带动作用, 以创新理念和思路办好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 积极争取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先导区获批, 增强连云港对陇海兰新线的辐射带动作用, 更好地服务于中西部地区发展。要在海陆联动发展的规划管理、产业布局、资源整合和基础设施建设上进行统筹, 着力增强海陆之间经济的整体性、产业的关联性、资源的互补性、生态的协调性。要坚定不移地把大石化、大冶炼、汽车、造船、风电与海工装备、海洋化工、海洋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临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向沿海地区布局, 同时要注重海陆产业链条相互延展, 实现海陆产业的一体化发展。大力发展海上运输、港口物流、国际贸易、海洋旅游等服务业, 努力打造新的增长点。
4.4 以软硬环境建设为支撑, 提升沿海地区竞争力
在市场经济体制机制逐步完善的情况下, 软硬环境建设成为沿海地区发展获得新优势的关键性一着, 也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要在继续推进以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为重点的沿海港口群建设的同时, 不断提升港口功能, 优化整合港口资源, 形成布局合理、错位发展的新格局。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继续加快集疏运体系建设。加快港城建设步伐, 提高港城服务能力, 提升三港联动综合效应。进一步加大现有政策落实力度,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充分发挥沿海开发政策的集成效应。要建立沿海地区重大项目联审的绿色通道, 切实提升政府服务效能, 制定并实施与“十二五”规划相配套, 与头三年行动方案相衔接, 与海洋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重大产业布局、重大基础设施、重大滩涂围垦、重大公共载体项目推进计划, 强化省相关部门支持和服务沿海的职能作用, 营造举全省之力共同推进沿海开发的浓厚氛围, 提高省级统筹协调能力, 建立沿海三市联席会议制度, 共同研究解决跨区域重大问题。
沿海开发战略 篇2
创新实干全力推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灌南县环保局(2010年2月22日)
同志们:
在全国人民欢度虎年新春佳节的美好时刻,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2009绩效管理总结表彰大会,首先我代表局党组向全体同志拜个晚年,衷心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身体健康,虎年吉祥!召开今天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省环保工作会议、县委九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和刚刚召开的全县绩效管理总结表彰大会精神,认真总结2009年工作,表彰2009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全面部署今年的各项重点工作,紧紧围绕县委确立的“争创苏北科学发展示范县、争当江苏沿海开发排头兵、争进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的奋斗目标,进一步动员和组织全局同志统一思想,开拓创新,抢抓机遇,扎实苦干,努力开创环保工作新局面。下面主要讲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坚持服务至上,落实监管为本,环保各项工作实现新的提升
2009年是环保工作在金融危机影响下面临严峻挑战的一年,是应对各级环保部门频繁检查、工作任务十分繁重的一年,也是
法行为,全面提升环境监管水平。一是环境监管形式灵活多样。化工园区环保分局采取多种监管手段相结合:实行分组自查互查,日夜值班巡查,杜绝偷排;坚持岗位练兵,提升执法监管素质;开展环保专项行动,集中整治突出环境问题;强化环境应急管理,防止发生环境突发事件。开发区环保分局坚持不放松对园区企业的监管,一方面要求企业加强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另一方面督促有环境违法行为的企业及时整改到位。县环境监察局强化园区外企业的监管力度,开展饮用水源环境隐患排查与整治工作、绿色护考行动、秸秆禁烧、餐饮业油烟集中整治、规模化畜禽养殖专项执法检查、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等环保专项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应急办组织开展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故应急演练,不断提升应对突发事件处臵能力。固废中心切实加强对固废危废的监督管理。在国家环保部、华东督查中心、省环保厅、省纪委、苏北督查中心等部门轮番检查、园区的互查,社会舆论的监督中,各监管部门不断创新监管手段和办法,环境执法监管能力得到了新的提升。特别是市创模验收检查中被国家环保部专家组充分肯定。二是以信访查处促进环境监管。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机制,把环境监管和环境信访结合起来,努力提升监管水平,降低环境信访发生率。各个监管部门都将环境信访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信访办及时督办跟踪,通过加大环境信访查办力度,及时解决所有信访件,把信访解决在萌芽状态,减少环境违法行为;通过加强监管来减少信访产生,较好地处理好信访问题。去年共接
对申报项目反复审核,充分酝量,确保项目申报的可靠性、可行性。09年全年申报获得了包括省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新污水处理厂、宏业化工等项目资金累计1397万元。三是集中推进企业“三同时”验收。为了完善园区企业环保手续,促进企业合法、健康发展,给企业的信贷融资、争取补助资金、申报品牌等事项提供便利,最大限度的服务企业,去年集中人力、集中时间组织对园区25个企业开展了“三同时”验收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四是强化对企业各种服务。实行重大项目帮办。专门召开连云港兴鑫钢铁有限公司核准试生产、金泉皮业、联合皮业、源泰皮业、新冠酒业等全县重大项目帮办会议,对全县重大项目实行特事特办、急事急办。认真落实环保联络员制度,环保联络员及时深入企业,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各种问题,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积极开展监测服务。监测站开展例行监测、验收监测、监督监测、委托监测等多项监测服务工作,启动了“助民助企”环境监测服务月活动,全力服务企业和市民的生产生活。五是全力推进饮用水源工程建设。北六塘河饮用水源监测站工程作为09年县政府为民办实事的一号工程,去年7月底全面启动,为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我局集中力量全力做好相关服务和工程建设工作。去年8月6日,在我局的努力下,苏北督查中心在我县召开北六塘河饮用水源地上游流域污染隐患整治座谈会,对北六塘河沿线污染源隐患整治工作作了全面部署。六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通过外出招商、以商引商、产业招商等多种方式,全力以赴开展招商引资,环保督察中心领导检查中提出的问题,开发区环保分局分别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全程督促整改,按期完成了阶段性治污项目。四是不断提升企业点源治理水平。通过执行严格的“三同时”制度,切实加强企业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对两大园区核准试生产及已通过验收的企业,督促做好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正常运行,达到接管标准方可排放。积极推广应用新的污染治理技术,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高点源污染的治理水平。
(四)生态创建工作实现新的提升。
一是加强生态文明宣传。从去年年初以来,不断创新宣传方式,多层面、大范围、重手笔开展生态文明宣传工作。围绕“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主题和环保“四进”工作相继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环境宣传系列活动。成功举办了“践行科学发展观、保护生态家园——大型公益环保图片展”宣传月活动、全县工业企业“环保杯”篮球比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纪念6〃5世界环境日,环保在我心中”演讲比赛等专题宣传活动。全年持续不间断地通过政务信息、新闻报道等手段在《灌南时讯》、灌南电视台等主要新闻媒体进行环保专题宣传教育,掀起生态文明宣传的热潮,在全县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全年共完成政务信息222篇,新闻报道32篇。二是积极开展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创建工作。按照生态创建序时进度开展工作,新安镇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孟兴庄和五队乡创建市级环境优美乡镇,公兴村、张庄村及沟东村创建市级生态村。在市环保局的指导和乡镇的共同配合
学习实践活动完成情况的检查。我局建立的环保联络员制度、主动服务沿海开发等重大举措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全面提升了全局领导班子党员干部思想文化素质。二是扎实开展环保法律法规知识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去年以来局办公室先后组织开展了五期环保法律法规知识竞赛,在全局掀起学法、懂法、用法的学习高潮,不断提高环保队伍的整体素质。积极开展业务学习和岗位练兵活动,进一步提高了环保队伍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化工园区环保分局还结合园区环保工作实际和近几年来园区环保工作实践经验,集体编写了《环境保护—化工园区管理实务》,此书对环境监管工作人员、企业环保管理者有很大帮助,大家可以相互交流学习,边学边干。三是严格督查全面执行局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值班、考勤、车辆管理、文书印发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督查,执行严格的督查考核制度,加大违纪处罚力度,从而提升了全局人员对制度执行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同志们,2009年的环保工作,在大家的团结拼搏、艰苦努力下,各项工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丰硕成果,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和上级环保部门的充分肯定,得到了全县企业等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得到了全县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广泛拥护。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在座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辛勤汗水和不懈努力分不开的。在此,我谨代表局党组向过去一年来为环保工作付出辛勤劳动和作出艰苦努力的全体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
实的各种挑战,把压力转化为动力,全面开创环保工作的新局面。
2010年,我局总体目标任务、工作思路主要围绕“一、三、五”来开展:“一”就是坚持监管服务并重这一总体工作原则,在服务中做好监管,在监管中强化服务。“三”就是提升三大工作水平,即提升服务沿海开发水平,把全局的工作重心、工作重点转移到服务沿海开发中来,创新办法,扎实苦干,努力使服务沿海开发工作水平在省市争先;提升环境监管水平,创新环境监管机制,确保以园区为重点的环境监管水平在省市领先;提升生态建设水平,切实加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建设,进一步擦亮“生态灌南”这块金字招牌。“五”就是重抓五项重点工作,即重抓饮用水源工程建设、重抓服务沿海开发、重抓污染减排、重抓生态创建和重抓环境信访工作。
根据上述工作思路,今年在具体工作中重点抓好五个方面,概括起来就是“五个全力以赴”:
(一)全力以赴推进饮用水源工程建设,确保城区人民早日饮用安全的地表水。
一是加快北六塘河饮用水源水质监测站建设。加快推进北六塘河地表水饮用水源工程建设,确保把北六塘河饮用水源监测站建成精品工程、民心工程,建成全省一流的高标准高水平的饮用水源监测站。监测站等部门要加强对饮用水源监测站的管理,利用先进的水质自动监测技术对饮用水源地的水质实施自动连续的全天候监测,实现监测数据的自动传输和实时接收查询,随时掌
1心环保窗口要主动靠前服务,提高项目审批效率,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畅通“绿色通道”,对重大项目进一步实行集体会审制度,全力投入、全程跟踪、全面服务,最大限度用足用好政策,加强指导、帮助和协调,与投资主管部门信息互通,超前做好重大项目环评审查咨询服务,确保所有符合条件的项目特别是重大项目尽快通过审批。
二是完善落实环保联络员制度。进一步完善环保联络员制度,坚持每周至少一次上门了解联系的重点企业的环保需求,认真做好记录,及时研究解决问题办法,做好跟踪服务,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环保问题和有关困难,全力服务全县经济发展。
三是积极帮助企业申报项目争取上级资金。进一步做好资金申报工作,及时掌握中央、省市加大环保投入的有关政策,抢抓国家、省加大环保投入的历史机遇,高水平做好项目储备、环保资金项目材料包装上报工作,及时指导企业完善项目申报材料,全力帮助企业争取更多的环保专项扶持资金。
(三)全力以赴强化环境监管,全面完成污染减排目标任务。一是深入开展污染减排工作。今年的总量减排工作,主要围绕确保完成省市确定的减排指标,确保超额完成“十一五”污染物减排目标。一要加强项目管理。做好项目进入的“守门员”,把好第一道关口,加快审批一批科技含量高、污染程度轻的产业链项目,淘汰一批环境污染重、工艺落后的项目。二要进一步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计划管理股、环监局要进一步理清排污许可
3处理厂第三方运营管理,出台相关考核办法,进一步加大对污水处理厂运行的监督管理力度,确保污水处理运营质量。探索企业环保管理员风险押金考核制度,提高对园区企业环境监管的效率。今年为了提高对局重大事项推进和环境监管的工作水平,经局党组研究,决定成立局重大事项推进和环境监管专门的稽查机构,抽调专门人员定期不定期对局重点工作、重大事项、重点企业环境监管等工作进行专题督查,及时发现工作推进中出现的问题,迅速抓整改抓落实。二要严格规范环保执法。不断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健全执法制度,完善执法规范,落实执法责任,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建立健全执法监督机制,实行重大行政处罚案件集体研究讨论,合理使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范执法卷宗,不断提升环保行政执法水平。三要强化固废管理。认真学习《江苏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2010年1月1日正式实施),全面推进固废环境管理工作,加强污泥处理和无害化处臵,加强危险废物企业日常监管和转移管理工作。四要加强环境应急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对环保执法队伍应急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加强环境应急设施建设和仪器设备投入,组织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建立应急值班制度,保证通讯畅通,全面提高突发污染事故的应急处臵能力,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臵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全力以赴推进生态建设,着力改善提升县域环境质量.一是深入持久开展生态文明宣传工作。加大环境新闻宣传力
5热点问题。
一是坚持环境监管与环境信访有机结合。在环境信访工作上,进一步探索信访工作机制,把环境监管和环境信访有机结合起来,坚持环境执法监察常态化,变被动查处为主动出击,由事后查处转为提前介入,主动加强环境监管,主动查找环境隐患,主动纠正违法行为,防患于未然,以优质服务、严格监管来控制信访数量。
二是创新环境信访调查处理机制。一要创新环境信访办理机制,建立局长大接访、信访接待制度,公布24小时投诉热线电话。推行办案责任制度、带案下访制度、督查督办制度、圆桌对话会议等一些行之有效的处理措施,妥善解决一些群众十分关注的环境信访问题。今年要特别解决好一些重复信访、越级信访等重大环境信访问题。二要创新查处机制,一方面坚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企业,另一方面坚持环境执法前移,强化快速反应能力,对群众投诉举报的违法排污等环境问题进行现场检查、并予以及时妥善处理。三要创新复查机制。认真处理好群众来信、来电和来访,开展环境信访案件回头看活动,将各种环境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使一些群众关心的环境污染问题得到妥善处理,从而化解矛盾,为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县域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更大努力。
三、强化队伍建设,锤炼工作作风,为全面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提供坚实保障
7提高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创新工作思维,只为成功做好每件环保工作想办法,不为失败找借口,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细节决定成败,要学会从小事做起,从细微细节处着眼,严格要求自己,高标准做好每项工作。严格遵循各项规章制度,强化监督和制约措施,有效防止决策失误、监管不力等问题。
三要优质服务。全局干部职工心中要有大局,全力服务大局,正确处理好服务与监管之间的关系,用环保优质服务来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把服务理念寓于环境监管之中,有效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找准环保工作定位,把握好节奏和力度,工作中要力求主动,方法上要提前介入,要以满腔热情为企业、为基层做好全程服务、优质服务、跟踪服务,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努力为全县社会经济发展多担责任、多作贡献。
(二)高端定位,大力弘扬争先创优的工作作风。
一要有敢争第一的目标追求。以“工作争第一、服务争第一、业绩争第一”为目标,干任何工作都要做到说干就干,干就快干,干就干好,在全局各个层面要掀起争先创优的热潮。要进一步强化目标绩效管理,把目标绩效完成情况作为干部提拔使用、年终考核奖惩的主要依据。各股室、分局要结合自身实际,选定比、学、赶、超对象,不仅要在系统内比,而且要跳出系统与县内其他部门比,与省、市同行比,努力在系统内部形成你追我赶、奋发向上的浓烈氛围。
9步解放思想,破除因循守旧、按部就班的观念,牢固树立超常思维、跨越式发展的思想,创新工作机制,创新服务理念,在工作中多动脑筋,多谋思路,把环保工作放在改革和发展的大局中谋划,跳出环保抓环保,打造环保局善于创新、勇于创新的特色品牌,在不断创新中谋求全县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今年各股室、分局都要完成至少一项创新特色工作,在今年底绩效考核中把创新特色工作作为单项进行专门考核奖励。
二要以实干为本。今年各股室、分局的各项目标任务,今天以《三政绩效计划书》的形式下发给你们。目标十分明确,关键在于抓细化、抓落实。全局上下在工作中要坚持务实苦干的工作作风,对市县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要迅速进行细化分解,落实到人,实行“周汇报、月分析、季通报、年终考核奖惩”扎实推进的督查办法,切实强化目标绩效管理,努力做到办一件成一件,对一些重点工作要拿出具体实施方案、月度推进计划,一天一天扎实推进,一项一项狠抓落实,确保今年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江苏沿海开发蓄势待发 篇3
——温家宝总理
加快推进沿海开发,对于促进江苏省苏北的全面振兴,完善长三角地区的整体布局,带动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
江苏沿海地区地处中国沿海、沿长江和沿陇海兰新线三大生产力布局主轴线交会区域,是长江三角洲的重要组成部分,区位优势独特,土地后备资源丰富,战略地位重要。在新形势下加快江苏沿海地区发展,对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优化升级和整体实力提升,完善全国沿海地区生产力布局,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加强中国与中亚、欧洲和东北亚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沿海开发规划之后,江苏省沿海三市——连云港、盐城、南通在上海密集举行合作推介活动,借势江苏沿海开发正式成为国家战略,集体接轨长三角龙头上海,谋划打造一个“黄金海岸”。
在上海举办的江苏沿海开发恳谈会上,500多位国内外知名企业和外国机构负责人以及各界代表参加恳谈会。海内外客商与江苏签署了50个重大合作项目协议,总投资达1340亿元。
江苏省沿海开发将重点发展四大产业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的战略定位是:立足沿海,依托长三角,服务中西部,面向东北亚,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沿海新型的工业基地,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区,成为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
江苏省委、省政府对推进沿海开发提出了重点发展四个方面的产业。
一是新能源产业,使沿海成为江苏重要的新能源基地。抓住国家能源布局调整的际遇,积极争取液化天然气发电、风力发电、核电等新能源项目,项目布局重点向苏北、向沿海有条件的地方倾斜。
二是基础产业,在沿海地区发展重化工业。但是,底线是不搞小项目,不上高污染项目,着力引进大项目、技术含量高的项目,严格把住环保准入门槛。力争在沿海形成炼油及后续加工一体化的发展格局,重点发展石油化工下游延伸产品,尽快形成石化产业集群。另外,积极发展船舶修造、纺织机械,强化产业配套和行业合作,争取建成国内外有影响的机械装备制造和船舶生产基地。
三是海洋产业,预计到“十一五”期末,总产值年均递增19%以上,到2010年达到2000亿元,跨入海洋经济强省行列。
四是现代物流产业,以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为契机,推动沿海深水港建设,加快形成功能完善、分工明确、定位清晰的沿海港口群,同步规划建设相关的航道、锚地、停泊区等水上功能水域。全力将连云港打造成亿吨国际大港;大力推进南通港建设,使其成为国际性、多功能、综合性近洋枢纽港;加快实施沿海中部港口建设项目,尽快把大丰港、射阳港和滨海港建成服务本地经济发展的专业性港口,打通沿海中部地区出海通道。
加快建设“东方桥头堡”和促进海域滩涂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将是重中之重
江苏954公里海岸线上,建设中的三大沿海港群正串珠成线,串出一个南融长三角、北联渤海湾、沟通中西部的江苏“黄金海岸”。
沿海开发,以港口为重。江苏按照“三极、一带、多节点”的开发思路,紧紧抓住大港建设的“牛鼻子”,一大批港口迅速建成通航。规划图纸最快地成为黄海之滨的现实景象——我省三大港口群正撑起沿海开发的“四梁八柱”。
此外,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另一大看点。江苏沿海横跨北亚热带和北温带两个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热充裕、无霜期长的特点,有利于发展绿色农业、盐土农业;江苏地处我国沿海经济带的中部,位于沿江经济带和沿陇海经济带的节点上,南有黄金水道长江,并受上海经济区辐射,北有连云港与新欧亚大陆桥相联系,东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交通发达。
目前,江苏的滩涂资源开发存在缺乏科学规划的指导、投入不足、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等问题,在今后的开发中一定要注意避免类似问题的出现。专家建议说,江苏沿海滩涂资源的开发应着重在五方面进行开拓:利用滩涂围垦增加耕地资源,重点发展精深加工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建设生态健康养殖基地、安全水产品生产基地和海洋捕捞渔业及海产品深加工基地;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型海洋产业等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湿地旅游、生态旅游、海岛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集中建设石化、钢铁、造船、能源等临港产业以及物流、配送、仓储运输等现代服务业。
沿海农业大开发把农民利益放在首位
江苏沿海开发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战略后,沿海农业大开发随之拉开大幕。江苏省沿海农业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沿海18个县市有16个是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县。
但是,沿海3市目前的农业产业化水平不够高,组织化程度有待提高,农产品加工业整体水平比较低。负责人说,沿海现代农业大开发战略实施后,沿海地区农业面貌、人民生活将取得显著进展。农业增加值每年增长4%。到2012年,沿海3市农村经济结构将不断优化,设施农业面积发展到320万亩,农业增加值将达到720亿元,该区域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9500元,2020年将达到1.8万元。
前景展望:
“立足沿海,依托长三角,服务中西部,面向东北亚,建设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沿海新型的工业基地,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区,成为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这是国务院对江苏沿海开发最新的战略定位。
承载着重大使命,新起点上,江苏沿海蓄势待发:
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早在2007年8月,《江苏省沿海开发总体规划》就已出台:江苏将利用10年时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万亿元。依托沿海大港建设,打造以新能源、海洋特色产业、现代物流业、临港大型石化产业为重点的沿海产业带,加速形成新型工业化基地和现代农业基地。
沿海开发战略是继沿江、沿沪宁线、沿东陇海产业带之后,江苏省又一次最重要的生产力战略布局。沿江开发战略实施以来,800里黄金江岸的沿江开发和沿江制造业基地,拉动了苏中地区的快速崛起;沿东陇海线的加工工业带和沿海产业带,正成为苏北振兴的先导拉动区;沿沪宁线高新技术产业带,已成为江苏新型工业化的先导区域。专家断言:“如果说江苏‘十五’发展是靠沿江开发提速,沿海开发则是江苏乃至中国东部地区发展的新增长极。”
海港建设拉动国际经济大动脉
打开中国地图,北至大连、南到广西北部湾,万里海岸线上崛起的港口群和城市带,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巨大引擎。然而,长期以来,坐拥新亚欧大陆桥“桥头堡”、衔接环渤海湾半岛和长三角经济圈之地利,江苏东部沿海却未获得与地理优势相应的发展。
江苏省经贸委权威人士指出,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推进了包括苏中苏北在内的多层次区域合作机制逐步形成。另外,随着国际区域合作的不断深化,全球经济正面临新一轮调整,机遇稍纵即逝,江苏沿海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机不可失。
这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同时面临着挑战……
国际金融危机正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经济秩序,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对江苏省保增长、促发展的大计来说,无疑又是一个重大利好。港口、城市与产业互动发展,加快开发和投入,沿海地区将在促增长促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与机遇同在的是严峻的挑战。发展模式怎样创新?怎样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怎样超越传统工业化的发展模式?科技创新能力怎样加强?体制机制如何进一步改革创新?这些难解的结,考验着江苏人气魄和智慧。■
政策链接
2009年6月1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始于上世纪90年代的江苏沿海开发战略终于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加快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要统筹城市与农村、陆地与海洋、经济与社会发展,坚持科学布局、合理分工、保护环境、开放合作。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把加快建设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和促进海域滩涂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作为发展重点,着力建设中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沿海新型工业基地、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区和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区,将江苏沿海地区建设成为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为此,按照“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提出如下原则和要求:
一要优化城镇、农村和生态空间布局,加快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个中心城市建设,集中布局临港产业,形成功能清晰的沿海产业和城镇带。
二要重点加强沿海港口群、水利、交通和能源电网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区域发展支撑能力。
三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稳定粮食生产,做强特色优势农业,提高现代渔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建设农产品加工产业基地。
四要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积极发展以风电和核电为主体的新能源产业。
五要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和南北地区差距,促进协调发展。
六要加强海域滩涂资源开发。围填海域滩涂要依法科学进行,并优先用于发展现代农业、耕地占补平衡和生态保护与建设,适度用于临港产业发展。
七要实施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强化自然保护区建设和重要湿地、饮用水源地保护;严把环境准入门槛,强化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和面源污染治理,切实加强环境监管。
沿海开发战略 篇4
1 积极抢抓沿海开发战略机遇
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盐城沿海滩涂开发由区域性自主式开发,上升为国家指导下的战略性开发,这是我市加快滩涂开发的历史机遇。在我们农业开发系统职责范围内的沿海开发,主要包括滩涂围垦和配套开发,同时还包括沿海现代农业的发展。滩涂开发主要在沿海五县,沿海现代农业发展包括全市所有县(市、区),这是一个大沿海的概念。所以,我们全市九县(市、区)的同志们,都要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要积极抢抓沿海开发的机遇,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把滩涂开发和沿海现代农业发展快速向前推进。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对国家规划、省实施意见的研究和对接,充分挖掘战略规划的优势,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努力争取国家级农业项目落户盐城,掀起沿海开发新高潮。
2 全力冲刺“跨越工程”三年目标
“跨越工程”是我市农业资源开发史上提出的第一个阶段性工程,该工程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主攻目标,把发展农业示范园区和高效农业基地建设作为抓手,着力推进规模开发、产业开发和集约开发。通过两年的建设,我们已完成了三年目标任务的80%,可以说“跨越工程”的思路正确,目标明确,措施得当,成效显著。今年是“跨越工程”实施的第三年,建设任务还相当重,我们一定要紧扣三年目标,按照排定的年度计划要求,把任务落实到每个县、每一个项目区、每一个责任人。要确保每个县、每个分项的目标都不折不扣地完成,这样才能保证全市跨越目标的实现。全系统的各位同志,一定要在成绩面前不自满,在任务面前不松劲,保持高度清醒的头脑,保持一如既往的干劲,确保圆满完成三年跨越工程的各项目标任务,使农业资源开发开创新局面、跃上新台阶。
3 全面提升项目建设管理水平
我们做农业资源开发管理工作,一方面是项目的争取,另一方面是项目的建设。项目争取追求量的扩张,项目建设追求质的提高。要提升农业资源开发的管理水平,就是要在质和量两个方面下功夫。盐城是农业大市,我市争取的农业开发项目的量在全省名列前茅,但我们在项目建设质量管理方面,与省、市领导的要求、与先进单位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今年的七期验收和国家审计期间,虽然我们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届时我们还是比较紧张,心里没底。这就反映了我们平时项目管理还存在着不足,没有好中求好,精益求精。科学管理和精细化管理是农业综合开发的立身之本,更是农业开发走向未来的立足之基,面对财政投入不断增加、管理人员交替频繁、项目建设主体日趋多元的新情况,农业资源开发的管理压力明显加大。为进一步提高全市农业资源开发项目建设水平,我们决定把2010年定为全市农业资源开发“项目建设质量年”。项目建设质量年活动,要从计划管理、招投标、工程实施、工程监理、审计验收、项目效益等各环节加强质量监管,努力提高项目建设管理水平。市局在吸收世行项目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对内资项目实行先审计后报账再验收的试点,效果不错,2010年要全面推广。我们将吸收各县(市、区)在项目管理中的成功经验,着力在全市面上进行推广。市局将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出台选项、招标、验收等一系列的项目管理意见和办法,希望各地、各单位在项目建设中严格执行。市局将成立项目建设质量年活动领导小组,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加强对项目建设质量年活动的领导。
4 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农业综合开发是一项联系党和群众的财政支农工程,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我们部分县的机构可能变化,但我们这支队伍不会解散,农业开发这项事业不会停止。面对沿海滩涂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新机遇和新任务,我们要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2010年,我们必须着力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党风廉政建设,突出重点环节和重点人员,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确保项目建设阳光廉洁。市、县局的领导班子成员,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加强农业资源开发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研究,提出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思路和措施,始终把握工作的主动权。我们要组织对具体负责项目建设业务人员的培训,增强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意识,提高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要组织项目单位负责人的培训,使他们熟悉和掌握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政策,努力提高项目建设质量。
5 2010年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
2010年全市农业综合开发的主要任务是:计划完成农业综合开发投资2.5亿元,改造治理农田15866.67hm2。其中,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10000hm2,高标准农田项目2866.67hm2,黄河故道改造项目和滩涂垦区配套项目3000hm2。实施产业化财政补助和财政贴息项目32个,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个。计划完成滩涂开发投资3.4亿元,完成滩涂围垦5800hm2。为高标准全面完成今年的工作任务。
5.1 积极组织实施滩涂开发项目
2010年是新一轮大规模滩涂开发全面推进之年,任务重、责任大。一是要尽快启动东台和响水两个滩涂围垦项目,确保在主汛期之前完成主体工程,打响“江苏第一围”的第一炮。东台方北垦区5066.67hm2,投资3亿元。响水新滩港垦区733.33hm2,投资4000万元。这两个项目目前还有很多协调工作要做,市县开发部门要加强沟通,争取省、市领导的支持,争取早日批准动工。与此同时,我们自己不能闲下来等待,要积极做好项目开工的各项准备工作,待项目批复后,确保在第一时间进入施工状态,为工程早日竣工争取时间。二是要科学规划百万亩滩涂综合开发试验区。经过我市的积极争取,经省政府主要领导现场会办,已经确定百万亩滩涂综合开发试验区,26666.67hm2在条子泥垦区,40000hm2在东台和大丰两市的已围垦区。试验区的发展规划由省统一制定,我们要积极协助省有关部门做好试验区规划的有关工作,努力为我市争取更大的利益、更好的环境。三是要着力引进沿海开发战略投资者,对滩涂存量资源进行综合开发。丰富的存量滩涂资源的开发是我市的优势,加强对存量滩涂资源的高层次开发,在时间上和效益上,更有利于提升沿海现代农业建设层次,展示沿海开发的新形象。沿海各地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着力在引进战略投资者方面下功夫,努力取得重大突破。四是要认真组织实施滩涂垦区配套项目。垦区配套项目要以培植沿海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已任,项目建设要抬高目标,在改善基础设施的同时,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加强农业园区建设,发展高效规模农业。
5.2 着力组织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农业综合开发事业面向未来的战略选择和现实任务,是在现代农业管理理念指导下,配套水平较高的农田基础设施、先进的农业技术措施和经营模式等要素的集成。全国、全省农业综合开发会议,都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今后农业综合开发的首要任务。2010年,我市将有4个县(市、区),立项建设2866.67hm2亩高标准农田。各地、各单位要按照黄省长在全省农业综合开发会议上提出的“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编制规划、统一组织实施”的要求,切实加强工程设计、工程施工、产业选择、经营模式、操作规程等管理,努力地把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成为全市高效农业发展的新平台。与此同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黄河故道开发项目和滩涂开发配套项目,也要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标杆,参照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标准,加大资金的整合力度,吸引各类支农资金和社会资金的投入,做大项目单体规模,全面提升项目建设水平。
5.3 积极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发展现代农业“三大载体”建设的要求,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的项目优势,把集聚集中建设项目的工作理念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要求紧密结合,努力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建成现代农业的示范区、先行区。全市立项的各类规模项目和高标准农田项目,都要按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标准组织实施,着力在园区的基础设施配套上发挥主导性作用。2010年,全市规模开发项目和高标准农田项目要新建1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一般土地治理项目、黄河故道开发项目和滩涂垦区配套项目新建20个333.33m2以上的高效农业基地。要整合农业开发各类项目,打造滨海S327、响水S308、盐都步湖路等高效农业示范带。同时,我们也应清楚的认识到,一个现代农业园区也不可能由我们农业开发部门一家来完成,我们农业综合开发的作用是搭建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平台。园区建设的经验告诉我们,农业开发平台搭好以后,必须要进行招商引资,吸引有实力的投资者进行再开发,这样高效农业才能发展起来。因此,在推进农业园区建设工作中,必须着力在招商引资上取得突破,借鉴社会和市场的力量来彰显农业开发的作用,提升农业开发项目建设的形象。
5.4 积极培植领军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随着产业化经营项目政策的改变,现在农业综合开发支持的龙头企业数量明显增加、领域也越来越宽。2009年,我市扶持38家龙头企业,2010年立项实施产业化项目的企业也达到了32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带动企业投资的能力大幅度提升。但同时也带来农业综合开发对单个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如原来那么大,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的推进力度受到了限制。对此,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农业综合开发做大龙头企业、做强主导产业的理念,着力在培植领军型龙头企业上求突破。我们要选择3~5家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发展潜力的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对这些选择扶持的重点龙头企业,我们不是仅仅给他们一点资金,要主动帮助企业制定战略规划,明确发展方向,研究发展动态,完善管理制度,整合各类要素,推动企业快速发展。努力通过项目的连续扶持,把他们打造成航母型企业,成为主导产业的领军型企业。
5.5 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
积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对运行健康、规范,产业特色和优势明显,管理能力强、素质高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加大支持力度。2010年,全市在土地治理项目和产业化经营项目中,重点支持10家农民合作组织,这是农业综合开发支持农民合作组织范围最大、内容最为实在的一年。我们要加强对承担项目的农民合作组织进行政策和工作指导,帮助他们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引导规范运行,推进项目顺利实施,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组织带领农民致富的积极作用。
5.6 扎实做好规划编制工作
今后,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的重点将转移到高标准农田建设上来,因此,我们要先行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规划工作。省局正在组织编制2010—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我们要按照省局要求,认真组织规划的编制工作。同时,要高起点谋划“十二五”农业开发工作。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摸清家底,对全市农业资源开发状况、资源条件作出客观评估。在此基础上,提出“十二五”农业资源开发的目标任务、基本思路和工作措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和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规划都要注意与各地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与主导产业发展规划相衔接,既要有超前性,也要有操作性,注重各类资源的整合,努力为高标准农田项目顺利推进争取良好环境。
启东市开发沿海滩涂的思考 篇5
21世纪是海洋世纪.位于长江入海口的江苏启东市茫茫4.4万hm2滩涂是该市最大的`一块土地后备资源.这对于土地资源紧缺,人均耕地不足1亩的启东来说,这是一笔无比宝贵的财富,是在新世纪的经济发展中不可多得的资源优势.面对中国加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新一轮的滩涂开发中,如何将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合理开发利用,切实保护资源,让荒滩变成活力四射的产业带,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作 者:袁雄雷 张建国 作者单位:袁雄雷(江苏启东市委宣传部)
张建国(江苏启东市国土资源局)
沿海开发战略 篇6
一、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江苏沿海地区包括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市所辖全部行政区域,地区生产总值4863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4760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江苏沿海地区区位优势独特,土地后备资源丰富,在提升长三角地区整体实力、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规划》的主要内容为:在发展目标方面,到202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或高于东部地区平均水平,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业比重大幅上升,人民生活更加富足,享有相对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城镇化率达到65%左右,到规划末期或更长一些时间初步实现现代化。在战略定位方面,立足沿海,依托长三角,服务中西部,面向东北亚,建设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沿海新型工业基地,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区,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区,成为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在重点任务方面,进一步调整优化空间布局,形成“三极、一带、多节点”的空间布局框架。
国家推动这一区域发展,有利于长三角地区产业优化升级和整体实力提升,进一步完善全国沿海生产力布局;有利于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服务带动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有利于强化我国与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及东北亚地区的合作,提升江苏乃至全国整体对外开放水平。
二、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实施对河南的主要影响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实施,对河南的开放和发展既有积极的作用,也会带来一定的挑战。
(一)积极方面
一是通过增强陇海兰新沿线地区的出海大通道功能,可以进一步加强河南与东中西的经济交流和良性互动。近年来,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合作不断加强,连云港相继与包括河南在内的陇海兰新沿线地区签订了跨区域合作协议,推动与中西部地区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领域的合作。随着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以及东部沿海地区深化合作内在需求的进一步增强,随着我国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国家以及东北亚各国的经济联系将更加紧密。《规划》提出加快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进一步搞好服务中西部地区和长江中上游地区的经济发展,为陇海兰新沿线地区提供最便捷的出海通道。这有利于加强我国与欧洲、中亚、东北亚国家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为中西部地区包括河南充分利用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承接国际资本转移、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二是通过加强以连云港港为核心的江苏沿海港口群建设,可以为河南提高进出口能力提供便利。连云港港是距离河南最近的港口,多年来,河南进出口商品主要是通过连云港港口进行的。随着以连云港港为核心的沿海港口群建设的加快和吞吐能力的提高,不仅有利于河南降低进出口运输成本,而且有利于加快河南企业“走出去”,为河南进一步扩大开放创造有利条件。
三是为河南区域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提供了良好氛围。中原崛起是河南实现强省富民的唯一选择。围绕这一重大命题,历届河南省委、省政府都进行了不断探索,提出了河南发展的战略思路和举措。这些发展思路和举措都是根据不同时期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但在新时期新阶段,还需要进行系统的梳理整合,不断完善提升,以此来统领中原崛起。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国家区域规划进入到深化阶段,先后有包括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在内的20多个区域发展规划出台并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样的宏观背景和发展趋势,对河南尽快提出并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与中部崛起规划相衔接、与中原崛起相适应的总体发展规划,并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分有利。
(二)面临的挑战
一是诸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对河南产生“坍陷效应”。目前在河南周边,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等区域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中部地区的安徽皖江经济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湖北武汉市两型社会试验区和湖南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都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而位于中间地带的河南省却还处于空白状态。河南成为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飞地”和盲区,这必然对中原崛起、中部崛起产生不利影响。
二是政策效应有可能减弱资本向河南的转移。江苏沿海开发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投资环境的改善,必将吸引更多的资本向这些地区集聚。上海、浙江濒临海港的资本,江苏沿江产业,韩国、日本、台湾、鲁南等距江苏沿海比较近的企业必将抢占先机,甚至珠三角企业也可利用廉价的海运挥师北上。如果河南不能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将会对吸引国内外资本产生暂时的不利影响。
三是对河南吸引和留住人才将产生一定的影响。江苏沿海开发需要大量的技术和人才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和集聚,河南作为内陆省份,如果在人才引进和利用方面没有更加积极优惠的政策,一些人才有可能向东飞。
三、加快河南开放和发展的对策建议
为了促进河南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加强与江苏沿海地区的合作,不断提高河南区域竞争力,笔者建议:
(一)加快制定河南区域发展规划并尽快上升为国家战略
经过多年的发展,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当前,正值国家和我省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关键时期,在国家加大统筹区域经济发展力度、深化全国区域发展布局的新形势下,河南省委、省政府正在积极谋划加快中原崛起的新思路。河南应认真研究当前区域发展布局的新形势,密切结合省情,加快制定河南区域发展规划,并努力将其上升为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以促进中原崛起、支撑中部崛起、呼应国家区域发展战略。
(二)加强与国内经济区的交流合作
当前区域经济发展,既存在竞争,又相互支持。河南要在竞合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加强与包括江苏沿海地区在内的其他经济区的双边和多边联系,建立多边合作体系,通过不断密切地区间的交往与合作,促进产业对接、市场对接,畅通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同发展。并发挥行业协会、地方商会的联络作用,为加强区际经济文化合作搞好沟通交流服务。
(三)努力建立承接产业转移的新机制
为积极承接境内外产业转移,河南要把招商引资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全局性和战略性的工作来抓。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调控相结合,发挥比较优势与促进互利共赢相协调,结合河南产业振兴规划,以国家级开发区、省级开发区和各类产业集聚区为主要载体,找准承接产业转移的结合点和突破口,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育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努力打造一批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为河南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进一步优化开放和发展环境
河南能否引进来省外的产业或企业,能否真正促进优势产业的发展,主要取决于河南的投资环境以及引进的产业(企业)能否与河南优势产业融合共生,和谐发展。要想达到这一目标,有关部门要研究好、落实好引进企业与河南本地企业合作的相关事宜,促进引进企业与本地企业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合作关系。同时,建立长效沟通机制,促进引进企业与本地企业的沟通和协调,实现优势互补。要建立有效的服务机制,支持引进企业在河南做强做大,优先提供基本生产要素和优惠的政策支持,全力做好服务保障,营造最佳的生产和经营环境,实现共同发展。
沿海开发战略 篇7
一是发挥特色优势, 打响生态品牌。生态优势是东台最大的优势, 生态品牌是东台最大的品牌, 生态环境是东台最大的竞争力。东台滩涂面积大, 拥有85千米海岸线, 10.4万公顷连陆滩涂, 全省10年滩涂围垦开发18万公顷滩涂计划中, 东台就占6.7万公顷, 是名副其实的“江苏第一围”。东台森林覆盖率高, 拥有江苏平原林地规模最大的黄海森林公园。东台将充分发挥生态优势, 把生态建设贯穿于沿海开发的全过程。
二是坚持错位发展, 走出绿色之路。绿色产业是东台最大的潜力和亮点。我们将继续实施绿色增长战略, 加快发展“绿色制造、绿色能源、绿色食品、绿色旅游”, 让东台沿海海碧天蓝。突出培育绿色制造。在已有食品机械、风电机械、头盔生产等基础上, 大力引进和做大育强制造业, 使东台沿海成为绿色制造业基地。加快推进绿色能源。充分发挥东台海域面积广、滩涂面积大、优质风力资源丰富的优势, 突出发展风电、光伏和海藻炼油等新能源产业, 致力打造“世界绿色能源之都”。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以建设“江苏农业现代化综合实验区”为抓手, 打造国家级绿色食品加工基地;以12万亩甜叶菊精深加工为重点, 打造“世界健康糖源之都”;以鳗鱼养殖加工为重点, 大力发展鱼虾贝、沙蚕、紫菜等绿色海产品加工出口。积极开发绿色旅游。依托东台沿海绿色自然风光美、生态湿地好的优势, 培育长三角地区绿色旅游休闲基地。
三是突出项目兴市, 拉长产业链条。围绕绿色产业定位, 重点拉长做粗5大特色产业链条。拉长风光电产业链, 按照“以风能资源培育风电产业, 以产业投资获得风场开发”的思路, 打造江苏沿海最重要的风电设备制造基地。拉长绿色食品产业链, 加快发展甜菊糖深加工产业, 加快形成从种猪到深加工于一体的肉制品产业链, 加快发展海产品深加工和出口, 形成绿色食品产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拉长新型材料产业链, 重点加快磊达钢帘线、中国玻璃等龙头项目建设, 尽快形成年产10万吨子午线轮胎专用钢帘线等主导产品规模, 做大做强新型材料业。拉长循环经济产业链, 加大久兴公司再生纸项目和秸秆造纸项目投入力度, 积极发展沼气和发电项目, 提高资源利用效益。拉长绿色旅游产业链, 充分发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品牌效应, 加快完善各项配套设施, 形成“东方湿地、生态家园、黄海明珠、全国百强”的城市名片。
加强海洋工作促进沿海开发 篇8
一、坚持服务沿海开发宗旨。
充分认识做好海洋工作的重要意义, 强化对海洋经济和海洋事务的综合协调和指导服务, 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主动介入沿海开发, 增强服务意识, 提高服务水平。合理开发与有效保护好海洋资源, 调整优化海洋产业结构, 促进海洋经济快速协调发展。健全完善海岸保护利用、海域使用、海洋产业、海洋科技等专项规划, 健全完善江苏省海洋管理“绿色通道”制度, 更好为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二、加强海域综合管理。
按照《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总体要求, 尽快修编海洋功能区划, 严格依据功能区划管海用海。建立健全海域使用权物权制度, 加大市场配置海域资源的力度, 最大限度地提高海域资源利用效率, 实现集约开发、节约用海。加强对围填海项目的论证和管理, 科学开发利用沿海滩涂资源, 把丰富的滩涂资源转化为现实的发展优势。
三、强化海洋环境保护。
认真贯彻《江苏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 坚持把保护环境贯穿于沿海开发全过程, 组织实施全省海洋环境保护规划, 全面落实海洋环境保护各项措施, 积极推进海洋生态建设, 组织实施海洋生态修复, 切实提高海洋保护水平, 为把江苏省沿海地区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区提供有力支撑。
四、加快科技兴海步伐。
深入贯彻科技兴海战略, 组织实施《全国科技兴海规划纲要》和《江苏省海洋科技发展规划》, 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江苏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成果集成工作, 为实施沿海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有效整合海洋科技资源, 密切产学研联结, 加强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加快推进国家级海洋科研机构落户江苏。完善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引进培养机制, 推动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快速发展。
五、提高海洋防灾减灾水平。
加快海洋观测预报、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强化海洋灾害应急管理, 完善海洋生态环境监视监测网络, 建立健全海洋预警预报服务和信息发布体系, 及时发布海洋水文、海洋预报信息, 修订完善各类海洋灾害应急预案, 逐步形成职责明确、统一高效的海洋防灾减灾体系, 切实提高防御海洋灾害的能力和水平, 为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
沿海开发战略 篇9
一、充分发挥政府人才工作各项公共服务职能
政府作为人才战略的主导者, 人才公共服务的提供者, 以及人才政策的推进者, 要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做好人才战略的制定、调整与优化工作。要根据河北沿海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制定有针对性的、充分体现河北省经济发展和产业特色的中长期人才战略, 并结合世界、中国及河北宏观环境来进行动态调整。要集思广益, 实事求是, 不断优化各项服务职能, 以更好地实现既定目标, 顺利推进沿海地区科学发展。二是充分发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 进一步做好人才服务工作。更好地发挥各种人才市场功能, 建立和完善各种行政职能服务通道和渠道, 为五湖四海人才来沿海兴业、创业提供优质、高效和完善的服务。要建立高效、准确、及时和广覆盖的人才信息发布渠道和网络, 以便使各种人才相关信息能够全面、高效、准确、及时送达人才需求方和供给方, 为市场要素合理、优质、高效配置提供平台。同时还要为各种各类人才提供便捷、高效的后续服务, 使其能够真正留人留心, 安居乐业, 无后顾之忧。
二、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式
沿海地区是最具成长性和带动力的发展区域, 也是对产业人才需求最旺盛的区域, 要结合沿海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发展方向, 加快调整高等院校学科和专业结构, 加强重点学科建设, 积极发展与沿海产业密切相关的学科专业, 进一步发展壮大优势学科专业群, 加大石油化工、金属冶炼、海洋工程、现代物流、交通运输、港口运营、农业种植等专业人才培养规模, 努力为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的合格急需人才。也可借鉴黄骅市与国家重点大学联合办学的做法, 由地方政府提供土地和基本生活设施, 校方出师资力量, 新建本科院校。高等职业院校要深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紧跟产业结构调整和传统产业升级的方向, 及时调整专业设置, 增设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中高技术含量的专业种类;要推进“校企人才合作”, 强化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功能, 建立完善高校、企业、政府三位一体的“校企人才合作”长效机制, 推动校企结成产学研联盟 (如燕山大学和河北钢铁集团就有条件结成产学研联盟) , 引导和支持高校根据产业发展需要, 加强学科研究、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
三、加大引进高层次人才智力力度
高层次人才是提升沿海地区自主创新能力、支撑主导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沿海地区必须高度重视引进高层次人才智力。围绕重点经济行业和领域, 加快引进对产业发展有重大推动作用、能带来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创新创业人才, 重点引进一批电子信息、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研发创新人才, 一批钢铁、石油化工、医药食品等传统产业领域研究开发新产品的顶尖专家。要发挥企事业单位人才引进主体作用, 通过多种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落实人才向沿海地区聚集的特殊优惠政策和措施, 加快引进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各领域特别是重点产业短缺急需人才, 促进人才向重点产业聚集。坚持“不求所有, 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思路, 全方位、多形式地宣传河北沿海地区人才引进政策, 推介人才资助项目, 联系人才技术合作, 加大招才引智、招才选智力度, 促进人才引进模式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创新型、团队型转变。海外高层次人才智力是目前各省市间争夺最为激烈的人才资源, 沿海区域也要更加重视。在引进国外人才智力方面, 要实施超乎寻常的投入和优惠政策, 进一步扩大国际人才智力交流与合作, 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开展人才智力引进工作。紧紧抓住中组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的有利时机, 以更宽的眼界、思路和胸怀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智力。通过国内外人才引进、技术交流、联合开发、合作研究和人员培训等多种形式, 实现人才智力资源的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每年有计划地引进一批沿海发展紧缺急需的专家学者与当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 以这些高层次人才智力为河北沿海发展助力。要注重引进京津人才, 重点从京津引进沿海产业发展急需的各类人才, 或通过柔性引进方式将京津人才引进来定期开展各项工作, 主动接受京津人才智力辐射, 实现京津高层次人才与河北沿海经济的有机融合。要根据沿海产业发展需求编制人才引进目录, 设立高层次人才引进专项资金, 重点用于引进拥有创新成果的高层次人才和团队, 对紧缺人才的引进给予特殊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加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 为各类人才搭建创业平台。
四、实现沿海人才与经济协调发展
河北沿海地区发展总体布局是有序推进人口和产业向城市化地区聚集和布局, 形成由滨海开发带和秦皇岛、唐山和沧州组团构成的“一带三组团”空间开发格局。人才开发要依托产业布局, 实现人才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滨海开发带要以沿海高速和滨海公路为纽带, 以建设北戴河新区、曹妃甸新区、沧州渤海新区为契机, 积极吸引冶金、材料、石化、临港经济、港口物流类专业人才;秦皇岛组团要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丰富和高技术产业基础较好的优势, 重点聚集电子信息、旅游、农业种植、文化等专业高层次人才;唐山组团要利用矿产旅游资源丰富、产业基础雄厚的优势, 依托大型企业、重点项目, 办好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和博士后技术创新中心, 加快博士、留学人员科技工业园建设步伐, 建设成为对各类人才具有强大吸引力和承接力的高密集平台, 聚集大批钢铁、矿产、装备制造业等行业高端人才;沧州应充分利用油气地热资源丰富、特色产业发达的优势, 优化发展石油化工、装备制造业, 加快发展优质林果、绿色有机蔬菜、特种养殖等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 需重点吸引石化、装备制造、电力能源、物流以及农业人才。“一带三组团”在人才战略选择上应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实行错位人才发展, 避免同区竞争。
五、建立健全扶持激励政策
沿海地区要出台坚持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的政策, 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重奖, 形成岗位靠竞争、报酬靠贡献的激励机制, 让优秀人才得到优厚报酬。逐步加大物质投入 (奖励) 的激励力度, 适当增加精神激励。实行技术入股方式, 吸引、促进高新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中可适当提高技术入股人获益比例。进一步完善高层次人才开发投入政策, 高层次人才资源开发中政府投入资金的政策要刚性化。对沿海三市设立的人才开发专项资金、科技经费等, 必须列入财政预算, 做到专款专用, 按不低于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比例逐年增加, 为各类人才开发提供资金保障。按照“以财政支持为引导, 企业筹集为主体, 吸引社会资金为补充”的原则, 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开发投入机制, 让稀缺人才和特殊专业人才充分发挥作用。要打破分配制度上的平均主义, 建立多元化的工资分配新机制, 让知识、管理、专利、科技成果参与分配, 真正体现知识价值、人才价值。要尽快构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人才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 推行社会化评估认定的职称聘用制度, 推行以工作实绩和人才价值为主导依据、人才价值由用人主体认定的社会化评估认定制度, 采取更加合理的职称评定晋升标准、成果评奖评定标准、重大课题立项审批审定标准等具体措施, 完善专业技术人才评定方法、程序和手段, 促使各类人才能够在岗位上尽快脱颖而出。对沿海的三个“人才特区”实行特殊政策, 真正体现其“特别之处”。要关注重点行业、主导产业和人才密集单位, 关注工农业生产第一线, 关注取得显著社会经济效益的各类企事业单位, 关注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不断引导和激励各类人才积极进行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探索科技创新人才年薪制和风险共担、收益分配形式的多元化、薪酬待遇的市场化机制, 实现一流人才, 一流贡献, 一流待遇。建立沿海地区拔尖人才激励机制。定期开展沿海地区优秀经营管理人才、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优秀高技能人才的评选工作。省人社厅在进行优秀人才选拔时, 对沿海地区在评选人数上要适当倾斜。
六、完善人才管理和服务机制
加快建立人才需求预测体系。定期向社会公布预测信息, 引导人才培养和引进, 指导人才培养结构调整。将人才管理作为一个高度专业化的领域来对待, 加强协调与统筹, 整合现有各类人才信息资源, 提高信息资源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建立动态、集中的人才信息网络;加大对人才管理的研究与开发投入, 快速提升沿海地市人才管理的研发水平, 使其在这一领域取得领先地位;着眼于强化立法约束和政策引导, 不断完善沿海地区人才市场体系建设, 提高人才资源的市场化配置程度。建成覆盖沿海地区的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的人才需求统计网络, 形成人才需求定期上报机制、分析机制和发布机制, 分析研究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和趋势, 对急需人才情况及时做出预测预报。以各级各类人才市场为依托, 建立中长期人才预测预报基地。推进专业技术人才职业资格国际互认。严格考核管理机制, 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实行聘用制管理, 因个人原因未履行工作合同或协议的, 用人单位应及时报告, 由沿海地区各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按有关规定处理。建立健全考核和绩效评价制度, 对考核评价不合格的, 按有关规定予以辞退, 终止其享受的相关待遇。
摘要:河北沿海地区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 使得这一区域面临着难得的重大发展机遇。要想实现规划中的目标, 必须注重沿海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 为此需要充分发挥政府人才工作各项公共服务职能, 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式、加大引进高层次人才智力力度、实现沿海人才与经济协调发展、建立健全扶持激励政策、完善人才管理和服务机制, 以此促进河北沿海地区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河北,沿海,人力资源,战略
参考文献
[1]李建国等.2012年河北人才发展报告[M].河北人民出版社, 2013年1月.
[2]薛志敏.河北沿海地区发展如何实现后来居上[J].领导之友, 2012 (01) .
沿海开发战略 篇10
关键词:沿海经济,比较优势,开发战略
自1990年底新中国第一次全国性海洋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以来, 沿海省市纷纷出台促进沿海经济发展的政策, 致力于海港建设和海洋经济的发展。江苏省于1996年提出“海上苏东”战略, 开始布局沿海区域开发, 但是主要以农业用途的滩涂开发为主。江苏省于2004年开始酝酿沿海地区发展规划, 2007年出台并下发沿海三市贯彻实施。江苏海洋经济的发展面临世界经济危机、国内经济转型等巨大挑战, 尤其是国内经济转型、节能减排将对临港重化工业扩张形成刚性约束。如何在新形势下, 依托沿海地区比较优势, 培育、壮大地方特色临港产业群, 提升区域产业核心竞争力, 加快沿海开发战略的实施, 对于海洋经济发展滞后的江苏沿海三市而言尤为关键。
一、江苏沿海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 发展机遇。
1.南向快速通道的贯通有利于承接上海、苏南的产业转移。受到用地指标、环保指标和国土空间的限制, 上海、苏南等经济发达地区产业北移趋势已经形成。2008年大桥通车后, 苏通大桥和沿海高速在江南产业北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在短时间内就建成苏通产业园和锡通产业园, 充分说明交通革命对于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2.江苏沿海开发战略升级为国家战略, 有利于重大项目审批过关。江苏省于2007年在沿海三市贯彻实施沿海开发战略, 主要着眼于发展临港重化工业。随着2009年上升为国家区域开发战略后, 国家在一些重大项目上也给予了倾斜支持。江苏沿海基础设施项目全面铺开, 沿海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和临港工业项目进展顺利, 但是目前沿海地区还缺乏百亿、千亿级别的重化工项目支撑, 缺乏成熟的产业链。
(二) 面临的挑战。
1.经济危机导致国内外市场需求不振。2007年以来的金融危机持续发酵, 与国内资源环境约束、劳动力成本提高相叠加, 中国国际贸易大幅下滑。因此中国在危机时代必须妥善处理好内需与外需的关系, 在推动经济全球化、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同时, 适当调整发展初期选择的出口导向型模式, 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振内需上。
2.资源环境的刚性约束趋紧。改革开放30多年来, 投资与出口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 增长方式主要以粗放型的规规模模扩扩张张为为主主, , 资资源源消消耗耗巨巨大大, , 增增长长质质量量不不高高。。为为推推进进经经济济结结构构调调整整、、转转变变增增长长方方式式, , 建建设设资资源源节节约约型型、、环环境境友友好好型型社社会会, , 在在深深化化经经济济体体制制改改革革的的同同时时, , 我我国国““十十一一五五””期期间间出出台台““节节能能减减排排””规规划划并并实实行行目目标标责责任任制制管管理理, , 对对未未按按期期完完成成淘淘汰汰落落后后产产能能任任务务的的区区域域, , 严严格格限限制制国国家家安安排排的的投投资资项项目目。。因因此此, , 经经济济转转型型和和““节节能能减减排排””都都将将影影响响江江苏苏沿沿海海重重化化工工项项目目的的布布局局。。
33..江江苏苏沿沿海海工工业业发发展展面面临临周周边边同同类类型型产产业业的的竞竞争争压压力力。。与与江江苏苏省省相相邻邻的的浙浙江江、、上上海海、、山山东东等等省省市市海海洋洋经经济济在在区区域域经经济济中中占占有有重重要要地地位位, , 远远高高于于江江苏苏海海洋洋经经济济的的发发展展水水平平。。由由于于港港口口条条件件优优良良, , 其其他他省省市市临临港港产产业业发发展展较较快快, , 规规模模经经济济效效益益和和产产业业关关联联效效应突出, 大都已经进入产业升级阶段。起步不久的江苏省海洋经济生产总值达2, 527亿元, 占全省GDP的7.3%, 但是由于沿海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临海的重化工产业发展尚处在规模扩张的起步阶段。
二、江苏沿海三市发展现状和比较优势
(一) 发展现状。1900年以后的二十多年里, 以张謇为代表的南通士绅集团曾经以棉纺织业和垦牧植棉业为主导, 引领了沿海地区第一次具有现代意义的开发浪潮。近代时期的工业化运动和盐田垦殖运动极大地影响了沿海地区的发展轨迹, 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沿海地区的南通、连云港两极发展的格局。1996年江苏省实施建设“海上苏东”工程, 主要以发展滩涂农林牧业、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食品、海洋医药工业为着眼点。百万亩滩涂围垦工程收获了大量的耕地资源, 使得沿海地区粮棉油和海产品产量有了较大的提高, 初步改善了沿海地区基础设施条件, 但是对沿海港口和临港工业的发展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随着2007年以来江苏沿海基础设施项目的逐渐展开, 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较大发展成就。首先沿海港口设施、过江通道和沿海高速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 极大地改善了对外交通联系。区域交通条件、投资条件获得根本改善后, 江苏沿海地区在土地、劳动力等方面的低成本优势得以凸显, 外资、国资和民营企业大举进入, 区域经济总量显著提高。当然, 江苏沿海地区在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城镇化水平、基础投入、海洋开发层次、民营经济、开放意识等方面也存在不足之处。
(二) 比较优势。
1.共同优势。除了充足的耕地资源与初具规模的粮棉油种植和食品加工业以外, 江苏沿海地区最大的比较优势在于已开发和待开发的沿海滩涂。海洋滩涂围垦不仅能够创造充足的工业用地, 也为大农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因此, 江苏沿海三市应该以存量耕地、滩涂围垦土地的综合开发与利用为契机, 大力发展规模农业、养殖业, 在此基础上打造以禽蛋、肉制品、海产品养殖加工、粮油加工产业组成的轻工产业集群。目前, 南通和盐城在家禽、生猪养殖加工和绿色农业方面已有一定的产业积累。连云港港和南通港承担着粮棉油等大宗货物的中转、仓储功能。依托苏北粮棉油主产区和港口, 未来江苏沿海地区也将发展成为国家和长三角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农副产品供应储备基地、进出口基地。
2.南通特色产业。以造船为主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使南通正在成长为世界的“船谷”。南通掌握中国造船业订单的1/7, 掌握江苏造船业订单的2/3, 产业集群产值远超1, 000亿元, 因此受到意大利、美国、日本、德国、韩国以及英国劳氏等船级社和部分船用设备生产厂商的青睐。新加坡吉宝、日本川崎重工、美国高盛以及中国中远集团等先后落户南通, 建成了中国大陆最先进的造船企业之一的中远川崎, 最先进的修船企业之一的中远船务, 中国最具国际竞争力企业之一的南通中集。世界最大的港口机械生产商振华港机也落户南通。2010年, 南通船舶产业实现“1100万载重吨、1100亿元产值”的“双千”目标。目前南通虽然不具备完全核心技术优势, 但已形成以南通中远船务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为龙头, 由熔盛、惠生重工等一批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为支撑的国家、省、市三级技术创新体系。目前南通沿海地区正在成为长三角北翼石化和新能源基地。一方面, 中石油集团、新加坡金鹰集团和江苏省国信集团共同参股投资洋口港LNG接收站和LNG电厂项目已经运营, 未来将在洋口港建设大型石油、化工产品物流基地, 并建设炼化一体化项目, 形成与沿江化工产业集群优势互补的产业链。另一方面, 南通市新能源风电产业发展迅速, 已经形成火电、风电产业基地。吕四大唐电厂一期工程完成, 已经有四台机组并网发电。自2006年如东龙源风电场第一台风机正式并网发电以来, 南通风电产业迅猛发展。南通沿海已建成7个风电场, 风电总装机容量达120.598万千瓦, 年发电量达26.6亿千瓦时。2013年, 南通电网风力发电上网电量达到24.5亿千瓦时, 占地区全年供电量的7.8%, 相当于节省标煤85.75万吨。
3.盐城特色产业:汽车、风电及风电设备制造业。据盐城市发改委数据, 截至2011年盐城风电装机87万千瓦、光伏装机200兆瓦, 陆上风电并网发电已达70万千瓦。阜宁、射阳、大丰、响水四县跻身全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国内风电装备企业华锐、金风、上海电气等相继注资盐城。亚洲首台3兆瓦、5兆瓦、6兆瓦风机均在盐城下线, 国家海上风电装备研发中心、国家风电设备质量检测中心已投入运用。同时, 沿海滩涂的光伏电站建设也在积极推进。台湾鸿海集团、香港协鑫集团、中节能、北京吉阳等新能源企业进入盐城, 已建成滩涂地面光伏电站70兆瓦, 形成从硅原料制造到光伏组件生产的完整产业链。盐城市将充分利用沿海“风光”资源优势, 大力发展风电、光电、生物质能, 加快发展具有盐城特色的风电工业旅游, 初步形成新能源产业制造基地、研发基地、出口基地和应用示范基地。风电及风电装备产业已经成为盐城主导产业。自2002年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投产以来, 盐城市已形成了以整车制造为主, 集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汽车运输、汽车销售、售后服务等一体化的产业体系。据盐城经信委数据, 全市共有各类汽车配套生产企业270多户, 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3户, 整车生产企业3家, 已经成为江苏省最大的乘用车制造基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国家级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省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 工业产值超1, 000亿元。汽车产业成为盐城的第一大主导产业。
4.连云港特色产业:新材料、石化、海洋化工。近年来连云港市海洋化工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以连云港碱厂、德邦集团、新海石化、益海油化为代表的化工产业集群快速崛起, 初步形成石油化工、生物化工、农用化工、硅化工、海洋化工、精细化工6大产业链。新材料产业也是连云港市主导产业之一, 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0余家, 初步形成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电子信息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新能源材料、化工新材料6个特色产业群。目前, 连云港市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环氧模塑料生产基地、国内最大的碳纤维生产基地、国内知名的硅材料基地。其中东海县硅微粉、石英玻璃管、石英玻璃原料产量占全国80%以上, 压电石英晶体产量占全国60%以上。地方特色产业就是地方的主导产业, 通过关联效应进而带动关联产业和基础性产业的发展, 产生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 最终形成产业集群。这是国内外区域发展的通行模式, 江苏沿海地区的发展也不例外。
三、江苏沿海开发的新思路
(一) 国内外案例的启示。
1.近代江苏沿海开发。近代沿海开发的案例说明民营资本主导区域开发是可行的。只要政府在融资、社会秩序等外部环境提供服务, 在产业投资与地方根植性相融合的前提下, 具有地区比较优势的产业和产业区就能形成, 从而取得规模经济, 推动区域经济的跨越发展。同时近代南通沿海开发案例也揭示出市场经济下单个企业或企业集团引领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和教训, 即单一依靠企业的力量, 无法提供足够的基础设施供应。“企业办社会”很难成功。在后发国家或区域发展中, 政府应该主要在制度安排、融资、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当然民营资本群策群力, 以期“多企业办社会”应对资金瓶颈。
2.新加坡裕廊港与裕廊临港工业区。1961年10月, 新加坡政府为加快国家工业化进程, 规划建设裕廊工业区, 其发展分为两个阶段:1961年至1968年为起步阶段。政府开辟出14.5平方公里的土地, 重点建设港口、码头、铁路等基础设施, 并出台融资、税收等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资本投资。开发初期裕廊工业区有企业150多家, 大部分是本国资本。1968年新加坡政府实行中央和地方政府合一的直辖体制, 成立裕廊镇管理局, 专门负责经营管理裕廊工业区。一站式服务降低了交易成本, 提高了办事效率。裕廊工业区建设速度大大加快, 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到1970年代中期, 裕廊工业区面积已达50平方公里。到20世纪80年代上半期, 整体建设基本完成。经过30多年的发展, 2003年裕廊工业区企业总数已达7, 000家, 成为新加坡最大的现代工业基地。2004年裕廊工业区实现工业总产值约312亿美元, 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石油炼制中心和乙烯生产中心之一。尤其值得后来者效仿的是裕廊借鉴、吸收欧洲和日本临海工业区的经验和教训, 改变重化工业集中布局的局面, 保留10%的生态用地, 建成包括飞禽公园、中国式公园、森林公园等十多个公园绿地系统, 形成一个轻重工业合理布局, 公园和绿化带相得益彰的花园式城镇, 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应双丰收。
3.浙江宁波临港重化工业区。改革开放以来宁波产业演进大致经历三个“十年”:第一个“十年”, 是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时期;第二个“十年”, 是服装、文具、小家电等传统产业通过贴牌加工等形式开拓国外市场, 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时期;第三个“十年”, 是钢铁、石化、造船等产业依托港口迅速崛起的时期。宁波临港工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 已形成了包括北仑、大榭、镇海、市区沿江四个板块的沿海临港工业带, 产值占全市工业的1/3。2010年宁波工业总产值超过1万亿时, 主导产业主要有石化、能源、钢铁、造纸、汽车、服装、家电、电子信息八大类。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 临港工业已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工业转向资金和技术密集型工业。
总而言之, 近代江苏沿海开发的经验告诉我们, 在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优良的条件下, 民营经济也可以担当国土开发的主力军;新加坡裕廊工业区的经验在于重化工业并不意味高污染、高排放, 只要规划合理、措施得当, 完全可以消弭重化工业的污染, 实现可持续发展;临港产业群或者工业区的成功, 是在一个较长的经济发展周期中实现的, 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在管理体制上, 大多数工业区以国家为主导, 甚至举国体制, 从而保证高标准。因此, 省市两级政府要长远规划沿海港口和产业发展, 在工业区建设上最好采取“举省体制”和公司经营的双重经营机制。
(二) 理论借鉴。波特“钻石模型”认为影响一国开发其产业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有四项, 即生产要素、供需状况、相关产业及其企业战略与组织。国家的竞争优势来自于对它们的选择和搭配。国家竞争力来源于企业或者行业竞争力。竞争优势理论说明江苏沿海经济发展水平取决于企业或者行业的生产率水平, 因此区域开发的最高目标应该在于打造战略性的主导产业群;只有掌握战略性主导产业, 该区域才能获得高层次的竞争优势。因此, 江苏沿海地区需要打造具有地方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 “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制造业基地”的思路是沿海各市临港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四、江苏沿海开发的对策建议
(一) 管理体制和机制方面。
1.建立省属工业区管理体制, 强化省内、跨省和国家间协调机制, 以提高工业区层次。裕廊工业区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必须提高工业区的行政级别、建设标准和发展层次。石油化工、汽车、造船、新能源、粮油加工与储运等重大项目普遍具有较高的投资门槛和规模效益, 而且需要强大的产业配套, 因此需要江苏省政府在全省甚至跨省、跨国协调, 建立省属石油化工工业区、汽车工业区、造船工业区, 提高工业区的建设标准和行政效率, 才能建成媲美新加坡裕廊的世界级工业区。
2.沿海三市应淡化县对沿海开发的干预, 围绕工业区规划配套的民营经济产业园。沿海三市应围绕省属工业区规划民营经济产业园, 积极引导民营企业为上述主导产业提供产业配套服务, 促进主导产业集群化发展。沿海地方要淡化县级对沿海开发的行政管理, 坚决制止“八仙过海”式的开发, 避免企业沿海岸线低成本地遍地开花, 切实保护沿海生态环境不受破坏。
(二) 产业政策方面, 制定主导产业发展规划, 确立分期目标。在沿海地区, 按照现有优势产业的发展层次, 在二十年内培育、建设以造船为主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汽车三大主导产业群和新能源、粮棉油集散及加工两大基地。可以根据产业的发展层次, 边培育边建设, 按照十年一个主导产业群、一个基地的目标推进。从目前产业发展层次看, 南通修造船业已经具有国际影响力, 应该优先建设, 同时培育连云港石油化工产业群或盐城汽车产业群, 积极推进南通、盐城境内的以液化天然气和风力发电为主导的新能源基地建设, 推进以现代化大农场和粮油加工企业为中心的苏东粮油加工储运基地建设。
(三) 区域政策方面, 依托港口打造南通、连云港两大区域增长极和区域物流中心。对地方经济发展而言, 无论是谋求长期的区域发展, 还是实现短期的经济增长, 都要协调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南通和连云港分别位于长三角北翼和陇海经济带的门户地带, 应该作为区域经济中心重点建设。连云港市依托港口打造以海铁联运为主体的集疏运体系,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打造陇海经济带和亚欧大陆桥的门户港和物流中心;南通依托江港、海港, 打造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和江海物流转运中心。
(四) 结合江苏海洋主体功能区划, 优化沿海产业空间布局。沿海滩涂资源是江苏土地储备的主要来源。为了科学开发滩涂资源, 必须推进主体功能区区划, 根据区域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 形成人口、经济、环境相协调的国土开发格局。目前对于江苏沿海地区而言, 就是依据江苏海洋主体功能区划, 集中布局产业项目, 坚决遏制沿海地区“村村点火, 户户冒烟”的低水平重复开发状态。另外借鉴裕廊工业区的经验, 除了江苏海洋主体功能区划中规定的禁止开发区域外, 在工业区和居民区周边留有足够的生态用地, 建立一定规模的生态隔离带和绿地系统, 增强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功能。
(五) 坚持新型工业化和可持续发展道路, 打破“先污染, 后治理”的恶性循环。坚决贯彻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 通过行政措施抬高企业进入沿海地区的资本、技术、环保门槛, 拒绝生产工艺落后、高污染、高耗能产业进入沿海地区, 同时建设高标准的污水、废气、废渣处理厂等环保设施, 避免“先污染, 后治理”的苏南模式再在江苏沿海重现。
(六) 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和综合发展,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土地制度改革是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沿海地区通过滩涂围垦、整治和农村集中居住, 可以形成大片的农田, 有条件建立各种所有制并存的现代化大农场, 极大地提高农业的规模收益和现代化水平。农业的综合发展也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的重要路径。目前以农业观光、都市农业、农业生态园等形式存在的乡村旅游有了较快的发展, 极大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七) 倡导振兴地方实业的企业家精神, 支持地方民营经济的发展。创业文化、企业家精神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最核心的软环境。近代时期以张謇、沈云霈、许鼎霖为代表的江北名流以振兴地方实业, 推动地方自治为己任, 掀起了第一次沿海开发的浪潮, 极大地促进了沿海国土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在计划经济时代, 这种振兴地方实业的企业精神随着苏北私人企业的消失而消失。因此, 地方应该重点培育企业家精神和创业精神, 激励企业自主创新和自主创业, 营造全民创新和创业的社会风气, 大力支持地方民营经济的发展。
(八) 借鉴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模式, 推动行业核心技术的研发。整合省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科研力量, 与造船、化工、新能源和汽车龙头企业组成研发联合体, 加速科技成果的市场化, 增强企业研发力量和核心竞争力。
(九) 大力发展海滨观光、休闲度假旅游业。目前江苏沿海地区海滨休闲度假旅游有了初步的发展, 已经建成11个风景旅游区、20个度假旅游区。但是盐城、南通滩涂海岸的旅游开发在产品种类上有待于进一步推进。
沿海开发战略 篇11
一、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
一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近年来,盐城新兴产业虽然发展较快,但规模偏小,对工业增长支撑带动能力不强。要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开展新产业3年倍增、5年双倍增工程,重点围绕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海洋产业以及航空装备,每年推进一批龙头引领型重大项目。大力度推进千万千瓦风电、千兆瓦光伏为重点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加快海上风电场建设进程,打造“海上三峡”。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建设省环保产业基地、省大气污染防治产业创新基地,着力打造国内领先的环保科技城。坚持轻量化主攻方向,推动新能源乘用车加快发展,尽快实现20万辆以上产销规模,建设国内一流的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基地。积极实施新产业标杆引领发展行动,培育一批示范企业,建设一批特色基地,创树一批产业标杆,引领新产业经济快速发展,加快形成工业经济新的支柱和重要增长极。力争到2020年,新兴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达40%。
二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传统产业并不代表落后产业,关键是要提升发展层次。要实施传统产业高端发展行动。以高端高效、清洁循环为方向,调整完善传统产业高端发展规划,每年重点推进30项高端拓展类重大项目、500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和100项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项目,改变传统的增长依赖,大幅压减产业低端环节,加快向产业链高端攀升。
三是提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适应互联网经济发展潮流和制造业服务化最新趋势,重点支持大数据、网络经济、工业设计、现代物流、制造业服务化和新型服务业发展,全力推进城南大数据产业园、东方1号创意产业园、电商快递产业园等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和重大项目建设。瞄准部分新兴领域和重点环节,加快发展“互联网+”新业态,打造网络经济发展示范区。以节能环保成套装备、重大新能源装备、智能照明系统为突破口,实施制造业服务化试点示范,引领和撬动生产型制造加快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抢占工业转型发展制高点。
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
一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业为方向、市场为导向、人才为支撑的创新体系,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加快建设国家高新区、智慧科技城、大学科技园和各类创新创业孵化器。发挥创新创业引导基金作用,培育10家创新型领军企业、100家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企业双创双自工程,建立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机制,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支持企业创建自主研发机构、创报自主知识产权,力争通过5年努力,推动规模企业市级研发机构全覆盖,其中省级以上研发机构占比提升至10%。深化与全国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和科技型企业合作,建设产业公共研发创新平台,加快实现新产业、新业态和传统优势支柱产业的全覆盖,其中“4+3”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部达到省级以上水平。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积极承担省级以上重大研发任务,争创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二是大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现代企业一定是信息化武装起来的,要靠智能设计、智能制造、智能营销、智能管理。要高度重视智能制造,实施智能制造推进计划,开展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装备、生产线示范应用,加快建设100个智能车间、智能工厂,争创智能装备制造示范城市试点。扎实推进新产品开发“185”计划,实施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十百千”工程,重点抓好智能网络型产品开发、离散型传统产业产品向中高附加值产品升级,促进企业从加工零部件向生产组件、模块件、成套件提升,新产品销售收入占工业经济销售收入的比重要每年提升1个百分点。启动实施“四新”技改示范工程,通过支持企业实施“机器换人”,促进“机器换人工”、“自动换机械”、“成套换单台”、“智能换数字”,实现企业提质增效。积极推动工业企业商务转型,鼓励企业开展软件硬件一体化、设计+制造+服务、“交钥匙工程”等商务模式创新,提升电子商务应用水平,重点是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网络销售全覆盖,力争今年中小企业上网销售面提高到30%以上,大中型企业提高到60%以上。
三是大力汇聚创新创业人才。扎实推进“515人才引进三年行动计划”,每年引进5万名大学生、1万名专门人才和500名领军人才。启动实施盐城产业人才育鹰计划,培养引进集聚1万名信息网络产业高端人才、1万名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高端人才、1万名节能环保及智能装备产业高端人才,10万名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技能产业人才。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加强招才引智载体建设,加快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高水平管理人才、高技能实用人才,重点引进国内外研发团队和科技领军人才,努力以人才高地支撑产业高地建设。
三、坚持集聚集约发展,优化工业经济布局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加快修订完善全市工业发展规划和空间布局规划,重点推进“两城两区”新产业高地建设,支持城南新区、市开发区加快发展大数据、云计算、软件及信息服务、物联网、电子商务以及互联网经济,形成智慧全产业链条,打造智慧发展综合体和网络经济发展高地。大力实施绿色产业培育工程,重点发展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智能装备等四大绿色产业群,加快形成绿色产业“引领全市、领跑全省、闻名全国”的新格局。
二是强化开发园区带动。全力推动市开发区、盐城高新区等18个重点园区错位竞争、特色发展,进一步明晰产业定位和主攻方向。注重加强对县域工业发展的分类指导,支持东台、大丰争创国家级开发区。切实抓好化工产业及园区转型升级三年行动,打造“绿色园区”、“高端园区”、“安全园区”。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形势,支持各省级开发区、新区规划建设科技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园,进一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支持各地依托现有产业园,围绕电子商务、智能终端、航空航天、汽车零部件等领域,进一步延伸壮大特色产业链条,提升特色竞争优势。
三是强化节约集约用地用能。抓紧出台工业园区绿色发展和企业亩产效益评价体系,严格执行工业用地投资强度标准,鼓励企业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土地容积率。要抓内部挖潜,重点加大闲置土地、低效用地的处置和盘活力度,把腾出来、挤出来、争取来的土地资源更多地向产业大项目倾斜。
四、壮大工业主体力量,夯实工业强市基石
一是突出抓好大企业大集团培育。要深入实施大企业(集团)培育计划,建立大企业(集团)发展绿色通道,鼓励企业实施重大技改,加快重组步伐。全市龙头骨干企业要顺势而为,主动转型,围绕市场做创新,围绕市场做产品,围绕市场抓资本。支持悦达、德龙等优势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增强品牌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加快形成以千亿元级企业为龙头、50亿元级企业为主体、10亿元级企业为基础的大企业群。
二是精心扶持中小企业成长。要认真落实税收优惠、工商登记改革等政策措施,扎实做好创业贷、科技贷、成长贷各项措施的细化落实,建立健全中小企业金融顾问制度,有效帮助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行业小巨人”。
三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要引导各种所有制企业创新管理理念和经营模式,积极推进“企改股”、“股上市”工作,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断释放企业发展活力。大力推进品牌强市战略,组织实施质量强企行动,全面推进企业信用管理“千企贯标、百企示范”工程,鼓励支持更多企业进入世界级、国家级品牌行列。高度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优秀的企业家队伍。
盐城:谱写沿海开发新篇章 篇12
一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沿海开发。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在保护中开发, 在开发中保护。确定了节点式开发模式, 实行港口、港城、临港经济区的“三港”联动, 节点之间留下大片生态走廊。
二是坚持规划引领沿海开发。先后编制了战略规划、5个节点规划和9个专项规划, 形成了沿海开发综合规划体系。
三是大力推进沿海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招商。加快“7路1港2航”重点工程的建设, 到2009年底连接沿海节点的7条横向快速通道有5条可全部贯穿。大丰港和盐城国际机场建成国家一类开放口岸, 滨海港10万吨航道、射阳港航道正在紧张建设。同时, 风电、造船、沿海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培育发展上取得了很大突破, 风电装机容量位居全省第一。
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 是盐城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 也是盐城振兴的希望。全市上下正在深入学习贯彻《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 精心谋划, 抢抓机遇, 扎实苦干。
一是重新审视盐城的角色定位, 拓宽视野, 抬高目标, 在沿海开发中找准位置, 重新认识沿海、研究沿海、聚焦沿海、融入沿海, 在更高起点、更大空间、更宽领域谋划盐城未来发展, 举全市之力开发沿海。
二是调整思路, 顽强拼搏, 迎头赶超。《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对江苏沿海地区发展目标很明, 要求很高, 盐城的差距很大、责任很重, 必须采取超常措施。
三是扬长避短, 错位发展, 以特取胜。充分发挥盐城资源丰富、腹地广阔、生态独特的优势, 实施综合开发, 大力发展沿海现代特色农业、先进制造业和沿海湿地旅游, 科学布局需要较大腹地的沿海产业, 高效开发利用海域滩涂, 坚持城乡统筹发展, 走生态路, 打绿色牌, 创出一条具有盐城特点的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沿海可持续发展之路。站在江苏沿海开发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两个国家战略的交汇点上, 左右逢源, 互动共进, 把沿海开发与接轨上海结合起来, 在沿海开发和融入长三角中实现优势叠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