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定方式(精选4篇)
评定方式 篇1
近十年来,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民办本科院校在发展进度上可分为四个阶段:1993年———2000年进度极为缓慢, 2001年———2003年稍微加快, 2004年———2012年空前提速, 2013年之后稳步增长。但未来十年民办本科院校的主要来源应是独立学院转设而成。在科类结构上, 民办本科院校走市场化道路,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但是目前的民办本科高校成绩评定方式存在很多弊端, 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实践性、动手能力、自觉性等。
1 民办本科高校考试评定方式的弊端
1.1 考试形式过于单调
当前, 民办本科高校的考试形式还是比较单调的, 在考试形式上大部分是闭卷考试, 而且以期末的笔试形式为主, 只有个别课程采用了开卷考试, 而像口试、操作性考试、能力和素质考试就是凤毛麟角, 更不用说是创新考试了。这种单调的考试形式也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变得单一, 思考问题变得狭隘, 不能以发散性、创新性的思维方式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从而失去展示学生自己才华和智能的机会。
1.2 考试内容过于理论化
统计我院以前各个专业课的试卷, 我们会发现大部分课程所考的内容都是以教材为中心, 考试题型也无外乎是客观题和计算题。而且在考试前, 大部分教师还会根据上课的内容, 依据教材给出重点和考试范围, 而考试内容也就局限在课堂笔记和教材上。这种情况就造成了学生死读书、读死书的现象, 学生考前死记硬背, 有时根本不理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考试结束后很快就忘记了, 经过一个学期下来, 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与不学的差距没有多大, 造成了高校的学习风气每况愈下。
1.3 一次性考试决定学生成绩有失公平
高校的课程考试大部分是以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共同构成的, 然而平时成绩只占很小的比重, 换言之, 期末考试成绩的分数成为学生学习该课程优劣的唯一标准。而期末的一次性考试首先从考试的范围来看, 很难覆盖一门课程的全部内容, 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仅用这一部分的成绩就反映学生学习的好坏是不公平的。其次从考试的时间看, 仅仅用两个小时的时间就决定一个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反映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也是很难达到的, 很多同学就是凭借记忆取得了高分, 对知识点的掌握是否正确也没能全面、客观地考察出来。
2 民办本科高校考试评定改革措施
2.1 以课程性质选择考试形式
在高等学校中课程的性质主要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或者是必修课和考试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角度来看, 针对不同的课程要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形式和考试方法。结合不同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通过一段时间的改革和摸索, 找出适合本课程特点的、形式多样的考试方法。
例如对于公式和定理较多的专业课程可采用开卷考试的方式, 使学生不是单纯地记忆公式和定理, 而是灵活地使用公式和定理去解决相应的问题。例如土木工程大部分是公式计算, 就采取了每人可以携带一张规定的小抄纸, 学生可以在这张纸上提炼这门课程的重点, 但只允许是自己手抄的, 不允许别人写或复印, 这样不仅使学生减少了硬记公式的苦恼, 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思考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2.2 以能力培养选择考试内容
民办本科教育和应试教育一样都是一种教育方式, 也需要有相应的考试来进行衡量和检测, 为适应应用型教育, 使考试内容能充分反映出学生独特的见解和能力, 考试内容要减少机械记忆的内容, 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综合运用的能力的内容, 从而引导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也从考试中体验到了自身能力的发挥, 而这样的题也不会有固定的答案, 能真正地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3 以平时成绩作为构建考试成绩的依据
为打破传统的以一次性期末考试来衡量学生学习情况的方式, 我们把平时成绩在总成绩的比重加大, 一方面使学生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考试, 而是以学习知识作为前提, 在平时通过上课的状态、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堂问题的回答情况、小组讨论以及专题演讲的参与及表现情况等来积累自己的平时成绩;另一方面学生也要通过平时成绩来获取自己参加考试的资格或者是免试资格。甚至平时成绩除期中考试成绩外, 还包含平时实训练习、课堂提问、学习态度、仪表仪容、沟通能力等。
3 结语
考试在某种程度上来说, 起到了教学“指挥棒”的作用, 所以民办本科高校的教学改革应该先从考试改革开始。而考试评定方式的改革又是考试改革中一项重要的任务, 对提出的改革办法很有借鉴价值, 为教学改革指引了前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梅迎军.高校专业课程考核现状及改革[J].宁波大学学报, 2009, (12) :46-47.
[2]谈炳发, 崔世海.普通高校专业课程考核方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 2013, (19) :57-58.
[3]王丽萍.高等教育大众化现状、问题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1, 10 (12) :61-62.
[4]张莉.浅析现行高校课程考试制度的改革[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0, (06) :41-42.
[5]刘强.本科高等学校学生课程考核多样化研究[J].职业技术, 2012, (01) :41.
评定方式 篇2
1现行考核模式存在的不足
我校一向重视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工作,为了保障教学效果,促进教学工作,达到教学目标,尽可能高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团结一致,努力探索和改进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实验考核模式。关于实验考核模式,最初我校通过平时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定学生的《大学物理实验》成绩,但在期末考试中呈现诸多弊端。最终决定注重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了相应的实验教学改革,其一,对实验项目教学任务的承担老师和指导方式进行调整。原来一个老师基本上承担一个行政班级的两个实验项目,并在两个相邻的实验室交错同批次指导两个实验项目,由于指导老师无法同时出现在两个不同的实验室,导致在指导老师不在本实验室的情况下,出现了很大比例的学生抄袭实验数据或根据他人的数据伪造实验数据的现象,但由于老师不在场不能及时发现这些现象,导致部分学生做完了实验还不知道怎么使用这些基本的实验仪器的现象,甚至老师觉得实验数据可疑的情况下,由于没有证据,导致在学生面前显得很被动,起不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甚至连最起码的诚信教育也达不到。也不能合理的评价学生的实验过程。因此,后来调整为一个老师只承担一个行政班级的一个实验项目,相应的同一时段一个老师只指导一组学生的实验,这样一来,指导老师能有效督促学生的实验过程,也能及时发现学生实验过程出现的问题,有效解决了部分问题。其二,实验成绩评定方式由原来的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的综合评价调整为平时成绩的综合评定方式。由于注重学生实验过程,对于每个实验的成绩又由实验过程成绩(占40%)和实验报告成绩(占60%)两部分综合评价给出。
上述这种实验教学组织方式和成绩评定方式,在一定意义上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独立。但也存在一定问题,如:有学生反映“谁谁抄了他(或她)的实验报告,但最终成绩比他(或她)高”,也有人反映“谁谁平时不认真做实验,但得到了比较好的实验成绩”等。究其原因,由于指导老师无法督促实验报告撰写过程,出现了部分抄袭的现象,这部分学生往往抄袭成绩比较好学生的实验报告,而实验报告成绩占的比例又比较大,因此出现了学生所反映的这些现象,造成成绩评定的不客观性和不公平性,助长了部分学生的惰性,也打击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笔者探索和改革《大学物理实验》成绩评定方式,提出由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30%)和自主实践考核成绩(占30%)综合评价的成绩评定方式。下述对该评定方式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2 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和自主实践成绩综合评定的成绩评定方式
2.1 平时成绩的评定
以我校2015 年下学期对某个专业16 学时的“大学物理实验(1)”为例说明平时成绩的评定方式。16学时开设5个实验项目,分别为:示波器的使用、电子元器件的判别与测量、在气垫导轨上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光的等厚干涉现象的观测和杨氏模量的测定(伸长法)。分别由5 个不同的老师承担,对每个实验基本做到了1学生1小组独立完成实验,每大组学生不超过15个学生。对单个实验,指导老师从学生预习情况(占10%)、基本的动手能力(占30%)、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占30%)、实验数据的准确程度(占20%)和完成实验之后整理仪器及搞实验室环境卫生的情况(占10%)给出实验的过程成绩,该成绩在学生结束实验时给出;指导老师再综合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程度、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及结果的准确程度、分析问题的透彻程度和实验报告的完整性几个角度给出实验报告成绩;综合实验的过程成绩(占60%)和实验报告成绩(占40%),5位指导老师各自给出所承担实验项目的成绩;根据5个实验项目的难易程度和数据处理的复杂程度,综合评定给出实验的平时成绩。本文所举的上述5 个实验项目中,“光的等厚干涉现象的观测”和“杨氏模量的测定(伸长法)”无论是仪器的调整还是具体的测量操作都具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光的等厚干涉现象的观测”的测量过程中视觉很疲劳),数据处理也比另外3个实验项目复杂,可以说这两个实验项目基本上起到了从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认为可以给这两个实验项目设置相对较高的平时成绩比例,基于此,设置上述各个实验项目成绩所占平时成绩的比例依次为:15%、15%、20%、25%和25%。
2.2期末考试成绩的评定
目前,我校每上半年和下半年大概各有1000多学生和400多学生陆续进实验室做大学物理实验,一般情况下每个实验项目只能同时接纳15 个学生实验,因此难以在短期内公平公正的进行操作考试;其次,我校很注重实验过程,在各个实验过程对每个实验给出了基本合理的过程成绩。因此,实验的期末考试仍然以理论考试为准,主要考核学生对已做实验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情况和数据处理的能力,在考试中统一给某一个实验的测量数据,让学生处理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由于理论考试不能很好地体现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所以期末考试成绩不应占过高的比例,笔者认为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30%比较合理。
2.3自主实践考核
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和专业培养目标,提出增加自主实践考核的思想,具体方案是:首先,由每个班的理论课老师给学生介绍实验室的基本条件和现有的实验仪器;然后,实验室统一开放两周时间,在这两周内学生通过查询文献资料或书籍资料,自行确定实验项目,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到实验室独立完成实验。自拟的实验项目可以是再现某一物理现象或测量某一物理量,在现有的实验条件不能满足学生设计方案需求的情况下,允许及鼓励学生做仿真实验;最后,学生通过撰写科技报告,论述自己实验项目的实验原理及设计方案,并对自己的测量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对自己的实验进行合理评价,给出结果。
该过程的每个环节都由学生独立完成,要求每学生1个实验项目,俩俩之间不能有相同的情况,并且不能选本学期开设过的实验项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及创新能力等,能全方位考核学生,能有效体现出学生之间的差距,能让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差异,以便因材施教,有效促进教学效果,可以说是最高层次的考核方式,但由于《大学物理实验》本身是基础性实践课,照顾大多数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的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其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不应过高,基于此,认为占总成绩的30%比较合理。
3结束语
教学过程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实施过程,而学生成绩的评定则是对学生对知识及技能掌握程度的评价,也是对教学效果的总结,合理的考核模式和成绩评定方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的主动求知欲望,促进教学活动。本文的考核模式和成绩评定方式侧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习过程给予更多肯定的评价,力争客观、公平公正的评价学生的学习,给出合理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李海金,刘义,孙文斌,等.大学物理实验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物理实验,2012,25(1):75-77.
[2]赵云芳,罗积军,李育新,等.大学物理实验考核的探索[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1,16(S2):154-156.
[3]朱红,王伟,原所佳.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考核方式的探索和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9(4):108-111.
[4]徐雅琴,白靖文,徐宝荣.多元化化学实验考核体系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12(28):110-111.
[5]张春平,初建崇,胡慧.大学物理实验多元化考核方式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4):223-225.
评定方式 篇3
关键词:小儿,过敏性紫癜,治疗方式,疗效评定
过敏性紫癜是临床常见的微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1]。致病原因包括多种因素导致的过敏, 例如花粉过敏、食物过敏等。高发人群为儿童群体[2]。如果不进行合理有效的治疗, 将会对患儿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等方面造成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该研究以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在该院儿科进行治疗的7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为研究对象, 探索分析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治疗方式, 并进行疗效初步评定,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在该院儿科进行治疗的7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为研究对象, 所选患儿均依据《实用儿科学》[3]中有关标准进行确诊,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5例, 观察组:5~11岁平均 (8.6±2.0) 岁, 平均病程 (3.2±1.1) d (0.8~5 d) , 男性19例, 女性16例, 由上呼吸道感染致病者20例, 由食物过敏致病者11例, 其他原因者4例;对照组:6~11岁平均 (8.7±2.1) 岁, 平均病程 (3.5±1.2) d (1~5 d) 男性20例, 女性15例, 由上呼吸道感染致病者19例, 由食物过敏致病者11例, 其他原因者5例, 所选患儿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该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发热、关节疼痛、腹痛等, 两组患儿的性别, 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 患儿出现典型紫癜样皮疹 (大小不等, 对成分布等特征) ; (2) 伴发腹痛, 关节肿痛现象; (3) 部分患儿出现血尿、蛋白尿; (4) 经病理检查出现Ig A沉积。患儿必须满足第一条标准, (2) 、 (3) 、 (4) 作为辅助诊断标准。
1.3 方法
对照组患儿进行禁食、卧床休息, 并予以H2受体阻断药、维生素、消化道黏膜保护药等治疗药物进行常规对症支持治疗[4]。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静滴氢化可的松 (国药准字H20113038, 规格为2 m L:10 mg) , 5~10 mg/kg·d, 观察患儿临床症状, 缓解后改为口服泼尼松 (国药准字H41022036, 规格为5 mg/片) , 0.5~1.0 mg/kg·d, 依据患儿情况逐渐降低药量, 2组患儿以4周为1个治疗疗程, 共治疗3个疗程。
1.4 观察和评定指标
治疗过程中观察皮疹、消化道出血、关节症状的缓解时间, 评定2组患儿的疗效, 疗效分为显效 (症状.体征显著改善, 内镜见消化道出血停止) 、有效 (症状、体征有所改善, 镜检出血减轻) 、无效 (治疗前后无变化) ,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方法
采取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汇总数据分析和处理, 计数资料采取[n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取平均值±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缓解时间
观察组各症状缓解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如表1所示。
2.2 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2。
3 讨论
过敏性紫癜是临床常见的儿童炎性疾病, 过敏源刺激患儿机体, 加之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导致毛细血管出血。临床表现以皮疹、发热等为主[5]。部位严重患儿伴发关节疼痛、肿大、腹痛等症状[6]。严重威胁患儿健康和生活质量。
针对小儿过敏性紫癜尚无特效药物, 临床常规治疗多以卧床休息, 禁食, 并采用抗生素、钙剂类药物等进行综合的对症支持治疗为主。该研究中, 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 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1.4%, 与王东盛[7]报道的80.0%相近。可见, 常规治疗疗效往往不理想, 因此, 研究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治疗方法, 对提高患儿的疗效、生活质量意义重大。研究采用的泼尼松、氢化可的松是2种临床常用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糖皮质激素是一种能够广泛作用于人体的药物, 对机体多个脏器都能起到良好的药理效果, 大量临床事实证实了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治疗过敏性紫癜时疗效显著, 分析其原因,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 能够有效的抑制物理性炎症、化学性炎症、其他炎症反应; (2)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良好的抗免疫作用, 不但能够抑制体液免疫, 同时能够抑制机体细胞免疫, 研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首先给予对照组患儿静滴氢化可的松, 观察记录患儿的症状, 待症状缓解后口服泼尼松, 并依据患儿的治疗效果调整药物剂量, 泼尼松、氢化可的松都能够减少免疫复合物形成, 并且提高机体对免疫复合物的清除效率, 起到有效的抗免疫、抗炎作用, 根据研究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7.1%, 这与有关研究人员[8]报道的96.7%相符。研究进一步比较了常规治疗和泼尼松、氢化可的松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各症状的缓解时间, 根据研究结果, 观察组消化道出血缓解时间、关节疼痛缓解时间、皮疹缓解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依次为9.162、13.252、20.267, P<0.05) , 证实泼尼松、氢化可的松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 小儿过敏性紫癜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泼尼松、氢化可的松治疗, 疗效显著, 具有临床推广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高凤涛.氯雷他定糖浆佐治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 6 (8) :241-242.
[2]吴慧, 陈小红, 周胜, 等.小剂量雷公藤多苷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紫癜性肾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4, 34 (1) :104-107.
[3]卢先锋, 杨晓丽.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56例临床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4, 14 (1) :115-116.
[4]田华.孟鲁司特钠片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60例临床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 2013, 25 (4) :235.
[5]孙金平.西咪替丁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疗效观察[J].辽宁医学院学报, 2015, 36 (1) :36-37.
[6]马艳华.孟鲁司特钠治疗82例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3, 24 (3) :308-309.
[7]王东盛.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 10 (1) :114-115.
评定方式 篇4
1.1 测量依据:JJG 52-2013《弹性元件式一般压力表、压力真空表和真空表》
1.2 计量标准:
L4-Ⅱ型二等标准补偿式微压计,测量范围为(0~1500)Pa,最大允许误差为±0.8Pa,测量范围为(15000~2500)Pa,最大允许误差为±1.3Pa。
1.3 被测对象:测量范围为60Pa到2500Pa的微差压表,根据量程,分度值为2Pa至50Pa不等。
1.4 测量方法:
由于微差压表没有检定规程,所以参考JJG52-2013《弹性元件式一般压力表、压力真空表和真空表》进行校准。测量时,现将被测仪器竖直安装,在校准环境下放置两小时以上,再调好零位,将被测微差压表连接二等标准补偿式微压计、当系统达到平衡时,根据标准和被测微差压表的读数,计算即可得到被测微差压表压力示值误差。
2 测量模型
微差压表的测量模型:
式中:△P———被测微差压表示值误差;
P———被测微差压表的压力示值平均值;
Ps———标准补偿式微压计的压力值。
3 不确定度传播率
4 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取一只DWYER 4级(0~60)Pa、分度值为2Pa的微差压表,进行不确定度评定。
4.1 由标准补偿式微压计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u1。
标准补偿式微压计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来源于二等标准补偿式微压计的压力示值最大允许误差,该不确定度分量服从均匀分布,属B类不确定度评定,其允许示值误差为±0.8 Pa。
4.2 由测量重复性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u2。
对被检微差压表,在标准器30 Pa处进行重复测量10次,得到测量列为30.0,30.4,30.0,30.0,30.0,30.0,30.0,30.4,30.0,30.0:单位为Pa:
平均值的实验标准偏差为
4.3 由测量值的估读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3。
按JJG52-2013,读取微差压表的示值时,读数应读到分度值的1/5。根据实际指针宽度较宽和估读人员视差因素,估读误差不可靠性按1/5分度值估计,该误差遵从均匀分布,则由读数的估读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3
由于重复性分量包含人员读数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为避免重复计算,只计最大影响量u3,舍弃u2。
5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5.1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计算。在计算合成不确定度时,u2、u3只取其中较大的分量。
5.2 扩展标准不确定度计算。取k=2,则扩展不确定度为:U=k×uc=2×0.476≈1.0
6 对使用二等补偿式微压计标准装置校准微差压表的测量不确定度评估
6.1 根据JJG52-2013,常规校准应对微差压表的任意刻度值的测量点进行校准时,标准器的允许误差不变,被检仪表的分度值在量程范围内不变.测量不确定度则也为1.0 Pa。
7 校准和测量能力(CMC)
参考文献
[1]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2]ILAC-P14:11/2010《ILAC对校准领域测量不确定度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