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能评定

2024-08-10

机能评定(共5篇)

机能评定 篇1

一、击剑运动员的形态及一般素质

击剑运动能培养灵敏、速度、力量、爆发力、耐力等素质和迅速判断周围情况的能力。具有对抗激烈、连续性强、用力突然等特点。这就决定了对击剑运动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及心理生理各方面的机能评定内容有较高的要求。

击剑需要身材高、体脂少、体重大及手臂长的运动员。男运动员在1.85—1.95m之间为佳;女运动员以1.75—1.83m为最合适。运动员要动作灵活、速度快、突破能力强, 身材可稍降低。击剑队员的上肢长度和力量在完成进攻技术中最为重要。

击剑队员的腿部力量大小, 与攻防应变能力有关, 要求男队员伸膝绝对力量>240Nm, 女队员应>125Nm;屈膝力量男队员应>150Nm, 女队员应>125Nm;肌肉的疲劳指数伸肌要在60%, 屈膝在50%。

击剑场上需要队员人剑合一, 灵活多变, 平衡稳定, 减少失误。

二、击剑运动员的心脏机能评定

1、心率

根据我们的经验, 击剑运动员的晨脉搏次数与技能关系如表:

晨脉与训练年限和运动水平等因素有关系。击剑专业训练5年以上的队员一般晨脉都在50次/分以下, 而年轻的运动员晨脉较快。

2、心率和血压

除测定安定静数值外, 还要测定运动员在训练中心率和血压变化。下表中式击剑运动员在不同机能转台下心率和血压的变化

另外, 重大比赛前队员的晨脉也较平时较快。运动员在激烈比赛时, 始终处于高度的应激状态, 心率达到160-190次/分;在快攻时心率可达到220-240次/分, 全场比赛的平均心率为174-18次/分。

3、心电图

30名女子击剑运动员的心电图测试显示, 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较多, 偶有心律不齐。

三、血红蛋白、血乳酸、肺活量及尿常规的测定

测定击剑运动员的血红蛋白、血乳酸、肺活量及尿常规对指导训练, 观察运动员的身体状态有重要意义。我们用这些指标评定击剑运动员的机能标准列于表中:

尿蛋白测定同样也能反映出队员的机能状态。运动员平日均不应出现尿蛋白, 大运动量训练或比赛后尿中出现蛋白质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经过短暂休息后, 一般在次晨自行消失。如长期出现蛋白质表明队员的机能状况下降。女子击剑运动员出现尿蛋白现象远多于男子击剑运动员。

击剑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时出汗多, 体液消耗大, 易造成体内微量元素丢失, 导致能力下降。在击剑队员的头发锌检查中, 在95µg以下机能较差, 105µg时机能状况较佳, 铜的含量应在8.5µg左右。

总之:击剑运动有许多基本动作, 根据现场情况灵活运用, 因此, 必须全面而巩固地建立这些运动技能, 使它们达到高度自动化, 通过训练, 视觉、听觉、本体感觉、平衡感觉等都可以得到提高, 如视野扩大, 眼球运动的协调改善、关节运动的灵敏性提高等, 这一切都离不开上述各项指标的保证。

康复机能评定实践教学研究 篇2

1 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康复机能评定课程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 也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 是实践性和技能性较强的课程。我们本着“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 对学生进行贴近岗位需求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 重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技能教学是康复机能评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在于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掌握康复机能评定基本理论的重要手段。

1.1 实践教学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历来被认为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主要运用讲授法, 通过对教材内容的讲解、阐述, 帮助学生接受、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而实验教学侧重理论知识的运用与专业技能的操作实践[3]。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由“以掌握知识为主”变为“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在实践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操作演示, 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康复机能评定的具体操作相融合, 不仅巩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也强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1.2 实践教学对学生医德的培养

医务工作者需有良好的医德、医风, 才能发挥医术的作用[4]。康复机能评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要求学生不但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 还要具备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 获得患者的尊重与信任, 主动参与治疗。实践性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习惯、医德、医风, 还可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使其具有不懈的求知精神, 提高综合能力和素质。

2 提高康复机能评定实践教学质量的方法

2.1 开放实验室, 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

实验室是学校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实验教学的主要基地, 是有效完成实验内容的重要保障[5]。我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验室包括PT室、作业治疗室、言语治疗室、中国传统康复治疗室、康复评定室、理疗室等, 拥有心电运动系统、平衡检测仪、言语评定仪等较先进、齐全的康复评定大型仪器设备。我校实行实验室全天开放, 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多练习、多实践, 增强学生的操作技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2.2 应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实践教学中, 重点强调学生实际能力或职业能力的培养, 采取情景教学、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放映光盘等多种教学方法, 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实施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 强化学生能力培养。采用适当、合理的教学方法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2.3 强化实践技能考核

为了了解学生技能操作掌握情况, 加强实践技能考核。实行实验考试成绩单列, 由平时实验考试成绩和技能考核成绩组成。平时实验成绩由平时考勤、课堂提问、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和实验态度综合评定, 占总实验成绩的40%, 技能考核占总实验成绩的60%。这种考核形式, 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康复机能评定实验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求知欲和探索意识得到了充分发挥, 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得到了提高[6]。

3 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改革

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不仅仅针对教师的教学效果, 还可从实验课程的设计和实验教学过程、仪器及设备的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完善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不仅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而且对实践教学工作起到积极的督导作用, 保证了实践教学质量。

总之, 康复机能评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其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需在实践中完成。实践教学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积极探索康复机能评定实践教学模式和方法,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可以使学生熟练掌握康复机能评定操作技能, 真正成为一名应用型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惠萍, 于培兰, 贺旭, 等.开设生物化学实验第二课堂提高医学生综合能力[J].医学教育, 2005, 12 (6) :78~79.

[2]孙小斐, 沈维青.康复机能评定教学改革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 2010, 28 (19) :141~143.

[3]陈艳, 潘翠环, 罗爱华.康复治疗专业实验教学与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8, 14 (1) :99~100.

[4]方益敏.加强医学实践教学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7, 9 (24) :180~190.

[5]孙洪军, 于群.关于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几点看法[J].卫生职业教育, 2009, 27 (22) :122~123.

机能评定 篇3

关键词:女子拳击,身体形态,心肺功能,感觉机能

2009年8月, 女子拳击项目正式被奥组委列为2012年奥运会的项目之一, 这对于我国的女子拳击运动来讲既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如何取得切实的进步提高水平是摆在每个拳击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目前, 女子拳击运动飞速发展, 引起国内外拳击界的充分关注, 但由于女子拳击运动起步较晚, 在女子拳击运动的选材、训练和比赛方面的研究存在着许多待于深入研究和反复实践的运动规律。纵观拳击比赛, 绝大多数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 其自身的形态特点在本级别里都占有一定的优势, 女子拳击运动员性别的不同, 在训练中她们应受有机体解剖、生理发育、生理结构、运动适应能力诸因素的限制, 要求教练员根据女拳手这一特征, 应该采用科学的训练手段和方法, 即促进有机体内新陈代谢和机能的正常发育, 又要为掌握一定的高难度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宁波体工队女子拳击队14名队员, 其中8名为国家一级运动员, 其余为二级或无级别运动员。年龄 (19±2) 岁, 训练年限2~7年。所有运动员均身体健康, 都在测试前参加过有关试验流程的讲解培训, 对实验内容都很熟悉。

1.2 研究方法

1.2.1 测试方法

(1) 直接测试法:利用各种生理指标测试仪器采集运动员安静及运动中的各种形态生理指标。

(2) 测试内容如下:身高、体重、反应时、闪光融合、视深度、安静心率、基础心率、血压、最大肺活量、身体质量参数、体质百分比、腰臀脂肪比、Wingate无氧功测试、最大摄氧量测试;体能素质测试:握力、臂力、腿力、卧推 (绝对) 、卧推 (相对) 、深蹲、实力推、 (负荷/次) 、快平推、提拉、俯卧撑、引体向上、仰卧起坐。

(3) 测试仪器:基本形态生理指标测试:身高测试仪、体重测试仪、血压仪、肺活量测试仪、INBODY230人体成分分析仪

1.2.2 统计方法

原始数据由Micosoft Excel存储, 并建立数据库。

SPSS11.5, 单因素方差分析。所有数据采用Micosoft Excel的成对样本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 所有结果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 显著性水平为P<0.05。

2 研究结果

2.1 女子拳击运动员的基本形态生理指标的特点

本次测试, 我们对所有测试者的基本形态生理指标进行了系统的测定, 总体情况见表1。

由上面的表格可以得知宁波女子拳击运动员的BMI值在正常体重范围之内, 体脂百分比平均值为22.50% (标准差为0.04%) , 腰臀脂肪比平均值为0.81% (标准差为0.02%) 。

由表2可以得知14名队员的平均基础心率为55.43 (标准差为7.79) , 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平均值分别为109.66 (标准差为5.9 8) 和66.67 (标准差为4.1 2) , 肺活量的平均水平为3 2 5 7.7 1 (标准差为4 5 5.7 9) 。

由表3可以得知该女子拳击队的反应时较明显短于常人, 平均值在0.42 (标准差为0.04) , 闪光融合的平均值为42.45 (6标准差为6.15) , 视深度的平均值为4.5 (标准差为9.03) 。

本次研究女子拳击运动员体能素质取运动员的握力、背力、腿力、深蹲、提拉、快平推、引体向上、仰卧起坐、俯卧撑、绝对卧推及相对卧推等力量指标来测试, 测试结果表中所示, 握力平均值为32.68 (标准差为5.84) , 背力平均值为79.14 (标准差为18.52) , 腿力平均值为108.11 (标准差为32.56) , 深蹲平均值为61.90 (标准差为7.73) , 提拉平均值为70.49 (标准差为7.96) , 快平推平均值为20×20 (kg*次) , 绝对卧推的为30~50 (kg) , 相对卧推为30~40 (kg) , 引体向上的平均值为9.38 (标准差为5.24) , 仰卧起坐平均值为56.94 (标准差为5.73) , 俯卧撑平均值为3 1.4 7 (标准差为1 5.7 0) (如表1) 。

2.2 女子拳击运动员的有氧代谢特点

本研究采用ERGOSELECT100K功率自行车及其分析软件测试女子拳击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 由表5可以得知最大摄氧量的平均值为4 6.2 1 (标准差为4.6 3) 。

2.3 女子拳击运动员的无氧代谢特点

本次测试中, 测试者的无氧代谢能力情况见表5。

Wingate无氧功测试所得结果为:最大无氧功率平均值为344.52 (标准差为103.74) , 平均无氧功率的平均值为255.90 (标准差为58.29) , 疲劳指数的平均值为61% (标准差为24%) 。

3 分析讨论

身体成分是客观确定拳击运动员参赛体重级别、评定训练效果的重要指标。运动员维持适宜的身体成分是正常参加训练和比赛的重要前提。目前, 国内女子拳击运动员的身体成分的各项指标并无统一的标准。一般情况下优秀的拳击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要求是:身高、肩宽、胸厚、颈粗短、臂展长、围度大、身体结实、匀称。拳击运动员运动素质选材是整个选材的一个重要环节。拳击运动员运动素质选材要求备选者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快, 上肢击打力量大, 灵敏性好, 动态平衡性韵律节奏好, 专项耐力 (有氧无氧) 好, 相应关节的柔韧性好。拳击运动员耐力素质要求是比较复杂的, 拳击运动属于有氧与无氧耐力的混合型代谢, 需要有良好的力量耐力。

拳击运动竞赛规则要求参赛运动员在参加每一轮比赛前都要称量体重, 因此, 长期的体重控制必然成为拳击运动训练的任务。一般人群的正常BMI值的范围为18~25, 由本研究测试宁波优秀女子拳击运动员的基本形态生理指标可以得知, 本研究女子拳击运动员的BMI值在正常的范围之内;体制百分比为体脂百分比平均值为22.50% (标准差为0.04%) , 一般人群的取值范围为1 6%~2 5%。

拳击运动由于项目的特殊性, 要求运动员的心脏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运动员长期的运动能引起迷走神经张力增强, 交感神经的张力降低, 安静时心率减慢, 心肌耗氧量减少, 心肌出现能量节省化。据文献报道, 有训练和无训练的年轻人, 非运动员安静时心率为75次/分, 由于长期的运动训练, 运动员心脏普遍表现为左室腔增大和左心室壁肥厚, 女子拳击运动员的平均基础心率是55.43, 明显低于普通人群。研究表明, 心率与运动强度、摄氧量、能量代谢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线性关系。在负荷递增至发最大的运动中, 随着负荷强度的逐渐增大, 能量代谢需求越来越高, 摄氧量越来越大, 心率也越来越高。运动员的训练 (比赛) 强度大多处在发最大强度内, 一旦运动强度出现变化, 心率便会随之发生改变。通过对心率实施监控可及时地、不间断地获取机体对运动负荷产生应激反应的生物反馈信息。拳击运动是一项高强度、快节奏的运动, 由于竞赛规则的要求, 在比赛中由剧烈运动迅速转为静止状态, 是拳击项目的显著特点。我国普通女性的相对最大摄氧量的范围为: (40~45) ml/kg/min, 而女子拳击运动员的肺活量平均值为3257.71, 本研究采用ERGOSELECT100K功率自行车及其分下软件, 得到该队测试结果均值为 (46.21±4.63) ml/kg/min, 可以得知该女子拳击队运动员的有氧供能系统良好, 有待于维持和进一步发展。这一指标明显高于同年龄段的其他青少年, 以上可以说明专项运动可以提高机体的心肺功能, 促进人体能量代谢机能的发展。

拳击运动对灵敏性要求很高, 运动员通过中枢神经系统以及视、听、触和本体感觉等各种器官的协调配合, 实现在复杂情况下的应变。本研究选取反应时、视深度、闪光融合等指标来反映女子拳击运动员的感觉机能系统的发展水平, 拳击要求运动员身体或身体某部能快速、准确、协调的对复杂条件下刺激做出各种变换运动。通过以上指标的考查, 能够了解运动员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 对时间和空间的感觉, 准确地判断能力和快速的反应速度, 掌握动作技能的数量和熟练协调程度等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女子拳击运动员的反应时、闪光融合、视深度的均值都较普通人好, 符合拳击运动的专项要求, 对于拳击运动员而言反应灵敏、动作迅速准确非常重要。

力量是指人体或身体某部分肌肉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力量是所有项目运动员最基本、最重要的运动素质。因此, 它又被称为基础素质, 在运动选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力量素质受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影响。体型、肌肉生理横断面积, 肌肉原长度、合理动作的肌肉收缩力等因素对力量素质有较大影响。拳击运动员的速度力量、最大力量、力量耐力在选材中尤为重要, 拳击运动员在选材时以最大力量为主。速度力量指快速克服阻力的能力。常用测定在相对较短或最短时间内, 发挥最大作用力的能力。速度力量对拳击运动员有效快速而有力的各种拳法有着直接影响。在速度力量的选材方面常采用运动性功率测量, 即最大用力时使身体或投掷物体通过的最大距离或空间等计算。力量耐力指肌肉相对较长时间工作克服阻力的能力。力量耐力又分为很多种类。拳击运动员所需要的主要是动力性耐力。因为在拳击比赛或实战中, 运动员需要根据自己的技术水平、体能分配来安排战术, 在选择拳法出击时是需要力量耐力支撑的。最大力量在拳击运动员的运动素质中也占有主要地位, 想要重拳将对方击倒该运动员就必须具有较强的最大力量。

通常, 一般人上肢的爆发力的力量为30kg左右, 而拳击运动员可达200kg以上, 世界优秀拳击比赛分为四个回合, 每个回合时间为两分钟, 进攻与防守的转换十分频繁, 运动员既要完成单一拳法的进攻与防守, 又要完成组合拳法的进攻与防守, 不同拳法的变换也十分复杂, 因此拳击运动主要是以无氧供能系统为主。无氧代谢能力 (AnaerobicCapacity.AC) 是指运动中人体肌肉的无氧代谢供能系统提供ATP的极限能力, 它表示肌肉在磷酸原和糖酵解供能条件下的做功能力。检测与评价运动员的无氧能力对于客观地分析与评价运动员的身体运动能力、检测运动训练的效果以及深入探讨AC对运动训练的适应规律和特点均具有重要意义。运动实践中, 无氧功是评定运动员机体无氧代谢能力的主要指标。

4 结论和建议

本研究对优秀宁波女子拳击运动员的基本身体形态机能的测试结果显示该队的队员基本形态适合拳击运动的要求, 在上肢力量方面欠佳, 待于进一步发展提高, 无氧供能系统与高水平女子拳击运动员之间还有一定差距, 有氧供能系统较好。

建议教练员和运动员在训练时注重上肢力量的提高;教练员及科研人员应对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进行一个多指标、多层次、多因素的整体评定, 对测试结果做出客观、全面、科学的综合评定, 从而科学地掌握和指导运动过程, 有效地提高训练效果。

参考文献

[1]冯连世, 冯美云, 冯炜权.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方法[M].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3.

[2]王瑞元, 孙学川, 熊开宇, 等.运动生理学.人民体育出版社[M], 2002 (9) .

[3]归予恒, 冯连世, 崔富国, 等.亚高原训练对优秀拳击运动员专项运动能力的影响[J].体育科学, 2009, 29 (3) .

机能评定 篇4

科学、有效、适宜的运动员机能评定越来越受到重视,羽毛球专项学生机能评定的研究较少,这与羽毛球项目属技能型项目有关,掌握学生运动中机能变化的规律,科学地组织和安排羽毛球训练,科学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已成为极为迫切的需要。

1、研究对象与实验方法

以辽宁师范大学研究生学院11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共6名同学,其中男生3人,女生3人,身体健康,实验期间没有服用药物。

1.1、测试指标与实验方法

测试研究生羽毛球专项学生的尿十项,血乳酸等指标,实验运动方案:受试者利用采血装置取安静时的指尖血液,然后分别取3min和5min以及运动后10min以及恢复后5min。血乳酸采指端血,然后将血液放在载血片上,放人血乳酸分析仪进行分析,采取一次性尿杯收集尿液利用FA-100尿液分析仪进行。

1.2、数据处理

用spss13.0将所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根据需要对数据进行了组内分析和组间差异性检验。

2、结果与分析

2.1、羽毛球专项学生的血乳酸的变化情况

由表2明男女学生的随着时间增加,乳酸前后变化呈一致趋势。血乳酸急剧升高之前的段落,可以看出主要是磷酸盐供能,因此,可根据羽毛球的强度负荷和血乳酸值评价羽毛球运动的机能状态,合理安排课时内容。运动过后恢复5min可以发现男女血乳酸成下降趋势,且男生比女生快。乳酸生成率与运动项目、运动强度、时间、环境温度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作者认为血乳酸指标可以作为监控与评价运动训练重要指标。

2.2、羽毛球专项学生的尿十项的变化情况

由表3、4,可以发现尿蛋白变化较为明显,可能源于上节课时运动量较大的原因,机体不能得到及时的恢复。男生2号、女生5号的尿胆原发生了变化,提示该学生机能状态不能适应运动强度以及负荷。然而大负荷运动量有时会引起男女尿酮体有明显变化,因此建议调整运动强度。尿酮体与尿蛋白两个指标能够有效评价疲劳,表3、4中的尿比重与PH能够略有所变化,两个指标是反应学生体内酸碱平衡,建议运动中应该适量补充水,同时加强营养补充。

3、小结

血红蛋白对运动状态的调整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因此监测该项指标有利于合理安排运动量。尿素指标监控营养状况,羽毛球专项学生营养需要补充碳水化合物以及少量的脂肪。本次检测的羽毛球专业学生的尿蛋白、尿酮体阳性检出率较高,部分学生尿比重和PH值处于正常值范围内。羽毛球专业的学生的肉类和蛋类等酸性食物不要摄人过多,而蔬菜、水果等碱性食物应该增加且在运动前后注意补充体液。

摘要:通过对多项科学的身体机能评定指标的测试和分析,客观地评定羽毛球专项学生上课状态、运动性疲劳的程度、机体恢复的情况.对科学地调整竞技状态、合理安排运动训练负荷、预防过度训练和运动损伤有其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羽毛球专项学生,身体机能,身体机能评定

参考文献

[1]李佑发.优秀羽毛球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评定[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5.(19).

[2]郭吉强.血乳酸对运动强度的影响[J].体育学刊.1997,(2).

[3]刘巍.浅析羽毛球运动员的疲劳消除与营养补充[J].竞技.论坛,2012,(3).

[4]程勇民.金花.羽毛球体能训练中血乳酸指标的价值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0,(3).

机能评定 篇5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实验对象为我国优秀男子56kg级举重运动员李争,基本情况为:体重61kg;身高1.54m;训练年限11年;专项成绩:2006年世锦赛冠军;2007年世锦赛抓举第一,总成绩第二;2008年奥运会预赛第二;长期进行平均每周5~6天的训练。

1.2 研究方法

1.2.1 实验设计

本研究选定的生化指标为:血红蛋白、血清肌酸激酶、血尿素、血清睾酮、血清皮质醇、血清睾酮/皮质醇值。

根据李争的训练周期安排,进行3年训练阶段的生化指标跟踪测试和监控,每周星期一清晨测试HB、CK、BU等值,并连续监控2006年世锦赛、2007年世锦赛、2008年奥运会3个集训期间赛前1个月的各指标。为了排除伤病对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影响,实验安排在日常训练中进行,但伤病期间不做任何实验。

1.2.2 样本的采集

每周星期一清晨,采2mL肘静脉血,20μL动脉化耳垂血,分别置于肝素抗凝的试管内。样本迅速37℃血清皮质醇水浴、离心,提取血清,并置于-5℃保存待测。每次抽血前,均进行体质检查,确定无心、肝、肾、肺等器质性病变和遗传病史。实验前均征得受试者本人同意。

1.2.3 生化指标的测定

血红蛋白-氰化高铁法;血清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偶联试剂盒法;血尿素-脲酶法;血清睾酮和皮质醇-放免法。

1.3 统计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每项指标进行三训练阶段赛前1个月的纵向比较,数据以undefined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spearman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李争三赛季赛前1个月的HB、CK、BU、T、C指标的比较

*2006、2007与2008 P<0.05

从表1可知,三赛季赛前1个月HB水平有下降趋势,其中2006年赛季与2007年赛季的基本一致,2008年赛季的有所下降。经T检验,2006、2007与2008 的HB 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1)。CK、BU、T总体均为“M”走势,但无显著性差异。三赛季赛前1个月C水平依次下降,但也不具有显著性差异。T/C值则与C值相反,为依次上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1)。

2.2 各生化指标与成绩、运动能力的相关性显示

从表2可知,2006、2007世锦赛赛前1个月血红蛋白与血清睾酮/皮质醇水平与比赛成绩显著正相关性。

3 分析与讨论

3.1 各项生化指标的比较分析

3.1.1 血红蛋白

国内外对举重运动员HB变化的报道较多,且研究结果大体一致。主要结论是:运动员于大负荷阶段HB有所下降。赛前阶段运动员个体HB的相对高低,可判定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是否完全恢复,以预示在比赛中能否获得好成绩[2,3]。HB上升说明运动员的机能改善,竞技状态得到提高,正是身体机能状态的最佳期;HB下降说明该运动员运动状态下降,调整期未能有效地将运动员的良好竞技状态表现出来。国家男子举重队2006~2008年HB水平为(153.9±9.5)g/L,范围为122~199 g/L[4]。李争三赛季的赛前1个月HB在145.5~159g/ L,比以上要高一些(见表1),结合在2006世锦赛取得了冠军,在2007世锦赛也取得了挺举第一的好成绩,说明此时李争的身体机能恢复,机能状态最佳,运动能力最好。李争HB在159g/L时,发挥出最佳身体机能状态的原因可能是:李争的有氧代谢能力较好。举量运动是以无氧代谢为主混合供能的运动项目,有氧代谢能力直接影响优秀举重运动员的无氧代谢水平,无氧代谢能力依赖有氧代谢水平的提高而发展。提高有氧代谢能力是巩固和发展无氧代谢系统和高能磷酸化系统的前提条件[5]。2008奥运会成绩不佳,这时HB含量下降到(149.5±4.51)g/L,也提示HB能正确评定李争的运动能力,且HB与比赛成绩有正相关性(见表2)。

3.1.2 血清肌酸激酶

血清CK值是评定肌肉承受刺激和了解骨骼肌微细损伤及其适应与恢复的重要敏感的生化指标[6]。定期检测CK活性,能使教练员掌握肌肉对训练负荷的适应水平和技能状态,以确保科学训练和安排好各类比赛。对于以发展力量和爆发力为主的举重项目来说,CK值高低的监控意义尤其重大。一般认为,大强度举重训练对运动员CK活性的变化产生显著影响,随着运动员对强度刺激适应能力的提高,CK活性下降[2]。也就是说,血清CK值是机体内对运动训练强度重要敏感的生化指标之一[7]。同时CK活性也是赛前进行机能评定的一项重要指标,在赛前必须使运动员的血清CK值调整到一个适宜的水平,这样才能使运动员在比赛时表现出良好的竞技状态[7]。CK常与HB结合使用,良好状态是,HB值逐渐上升,CK活性逐渐下降[1]。李争的HB先稳定后下降,CK活性下降再恢复。2006年赛季CK值最高,但HB较高(见表1),提示2006年赛季运动强度较大,有肌肉疲劳的可能。2008年赛季HB最低,CK值较高,提示李争2008奥运会肌肉疲劳的可能性较大。李争三赛季赛前1个月的CK值在226~268 mmol/L,而赵鹏等[4]的研究表明:国家男子举重队2006~2008年CK水平为(460.4±354.6)mmol/L,范围为41~11052 mmol/L。本实验与赵鹏的研究不一致,但与冯连世[1]所研究的结论相符合,提示CK这一指标可以对举重运动员的训练进行量化。

3.1.3 血尿素

血尿素是评定运动员机能的灵敏的生化指标之一,也是评定训练后身体恢复状况的良好指标。当运动负荷的时间超过30min时,BU水平明显上升。短时间运动时,BU变化不明显[1,8]。在运动强度和运动量这两个因素中,BU变化幅度对运动量更为敏感,次日晨起BU值恢复也较慢。BU升高的主要原因有:①体内蛋白质代谢旺盛,尿素生成增多;②长时间大强度运动,肌肉中AT P不能迅速合成时,生成的AMP在肌肉中脱氨基转化为尿素增多;③ 长时间大强度运动时肾脏供血量减少,功能下降,使BU的清除速度减慢[1];④与运动员机能状态有关,当运动员机能状态好时,完成定量负荷,BU生成减少;反之,当运动员机能状态欠佳,适应性差时,则尿素生成增多。另外,高蛋白饮食或控体重等因素都可能使BU的安静值升高。因此,在评定时应考虑到这些因素,并结合其他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赵鹏等[4]的研究表明国家男子举重队2006~2008年BU水平为(6.20±1.23)mmol/L,范围为2.12~11.19 mmol/L。李争BU水平在5.20~5.80mmol/L,在冯连世[1]研究结果的正常范围之内,但与赵鹏的研究结果不符。

3.1.4 血清睾酮、血清皮质醇和血清睾酮/皮质醇

在运动训练中,尤其是对运动成绩的影响中,雄激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测定运动员的血清睾酮有着重要意义。T是评定举重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身体机能良好时,举重运动员T水平变化不大或有升高的趋势。而在疲劳、过度训练或机能状态不好时,T水平会下降。C进行机能评定,常与T、BU、CK配合使用。在人体内,T是促进蛋白质合成,有利于运动能力提高的激素。而C减少蛋白质合成,降低运动能力的激素。赵鹏[4]等的研究表明国家男子举重队2006~2008年T水平为(611.90±153.69)μd/dl,范围为151.17~1351μd/dL。 国家男子举重队2006~2008年C水平为(14.2±4.08)μd/dL,范围为0.11~26.25 ud/dL。T水平在571.15~579.25 μd/dL,比赵鹏的研究的低一些。C水平在10.71~4.62 μd/dL,与冯连世[1]等人C水平在10 μg/dL以下运动员的机能状态好的结论不一致。T/C的比值反映了运动员体内蛋白质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的平衡状态,是目前公认的评定和监测过度训练疲劳恢复状况的最灵敏指标[4]。T/C比值高时,是机能状态好,对运动负荷适应的表现[5],当身体疲劳或对负荷不适应时其比值下降[9]。本文研究结果中,T/C依次上升,但机能状态依次下降,与洪雷[9,10]研究结果相矛盾。

3.2 生化指标的综合评定及与运动能力、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三赛季赛前1个月的各指标值都较高于正常参考值,均没有超出冯连世[1]等报道的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参考范围。三赛季相比,2006赛季的HB、CK、T、C最高,T/C值最低,BU较低(见表1)。HB含量高,说明结合氧量多,但不能认为越高越好。有效降低CK值可减少肌肉疲劳,有利于创造好的运动成绩[1]。BU变化幅度对运动量更为敏感,运动量越大,BU增加越明显。身体机能良好时,举重运动员T水平变化不大或有升高的趋势。提示2006年赛季赛前运动能力较好,运动量适中,身体对训练安排是适应的,身体机能良好,未出现疲劳症状,恢复较好。2006年世锦赛举重冠军,这一比赛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但CK最高,有骨骼肌细微损伤的可能。李争的T/C值最低,与其它大多数的研究相矛盾,表现在:T/C值低时,机能状态好,T/C值高时,机能状态不太好。2007赛季CK、BU、T最低,C较低,HB仍最高,提示2007年赛前身体对训练安排是适应的,运动能力较好,但Bu最低,说明身体还可承受较大的运动量,运动量安排不够合理,运动量较小,总体上身体机能良好,但没有大的提高。2008赛季,T/C值、BU最高,HB含量下降,HB下降说明了运动员运动状态下降[5],BU升高表明运动量过大,身体有疲劳的症兆。总之,从本研究的监控结果看,2006年世锦赛赛前训练期的训练负荷安排比较理想,2007年世锦赛赛前训练的训练负荷较小,2008奥运会赛前训练负荷较大,结合李争三次取得的成绩,赛前训练与调控是成功的。

3.3 李争个性化竞技状态与生化指标的比较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李争在良好竞技状态出现时,HB、T/C指标均显示出良好水平。2006赛季、2007赛季赛前1个月的HB、T/C较高,表现良好的机能状态。而2008赛季这2个指标值降低,表现为机能状态不佳。这与2006-2008所取得的运动成绩相符合。因此这2项指标可作为李争对竞技状态的个性化定期监测指标。2008年赛季BU值最高,T/C值也高,反映出身体机能状态不佳,与2008奥运会所取得的运动成绩相符合。因此,BU、T/C值可在整个训练中作定期检查,以保障运动员在训练周期中不同阶段训练量及强度的合理性。而CK在运动员良好竞技状态时并未表现出其有效性,但可在整个训练中作不定期检查,以监控运动员在训练周期中的不同阶段力量训练及大强度训练。

4 结论

4.1 采用HB、T/C指标可以作为评定李争机能状态水平提高的定量指标。T/C值低时,机能状态好,T/C值高时,机能状态下降。

4.2 采用个人纵向比较法,避免了个体差异带来的结果不准确性,可以确定出李争个人机能水平最佳时的HB为159g/L、T/C值为0.05。这也为我国其他优秀举重运动员提供参考。

4.3 三赛季赛前1个月的生化指标都与个人成绩进行了相关性分析,血红蛋白、血清睾酮/皮质醇的值与运动成绩密切相关。

4.4 在个人化竞技状态的生化指标监控方面:HB、T、C三项指标为李争监测竞技状态的有效指标。

摘要:分别在2006年世锦赛、2007年世锦赛、2008年奥运会三个赛季集训期间对我国优秀男子56kg级举重运动员李争进行三个训练阶段血红蛋白、血清肌酸激酶、血尿素等6项生化指标的跟踪测试,以赛前一个月测得的各生化指标进行身体机能的综合评定;同时进行个人纵向比较,得出个人化竞技状态的生化指标监控。结果发现:(1)各指标均在正常范围之内,但血清睾酮/血清皮质醇值低时,机能状态好,比值高时,机能状态下降;(2)血红蛋白、血清睾酮、血清皮质醇三项指标可作为监测李争个人竞技状态的有效指标;血尿素及血清睾酮/皮质醇值可作为保障训练合理性的有效指标;血清肌酸激酶可作为力量训练及大强度训练的不定期检测指标。

关键词: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生化指标,赛前,身体机能

参考文献

[1]冯连世,冯美云,冯炜权主编.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方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7

[2]张丽芳,周越等.血红蛋白和BU指标在运动员机能评定中的比较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2(2):12-13

[3]顾建仁,邵慧秋,马胜.大强度举重训练队女运动员CK、BU、HB指标的影响[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4.12

[4]赵鹏,李清正,路瑛丽.备战2008年奥运会国家男子举重队运动员亚高原训练效果评价[J].体育科研,2008(6)

[5]谷忠德,李珊秀,张盛荣,等.优秀举重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对无氧代谢能力影响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9(1):21-26

[6]许豪文.肌酸激酶和运动员的机能评定[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87,6(3):164-167

[7]关北光,张贤松,谢海峰.第28届奥运会自行车选手张俊英赛前血清肌酸激酶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1(3):87-89

[8]谢敏豪.专项训练、运动能力与血激素水平的关系[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3,12(1):7-13

[9]洪雷,郭子渊,等.国家男子举重队赛前训练期生化参数分析[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4,23(6):669-670

上一篇:非计划性的拔管下一篇:SI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