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定要求(共3篇)
评定要求 篇1
产品质量是一个企业的生命, 药品质量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安全。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 要确保药品质量安全, 就必须强化药品质量意识, 严格执行药品GMP管理规定。为了强化全过程监管, 消除药品安全隐患, 国家对高风险类药品开展再评价工作, 特别从注射剂类药品着手。新版GMP的实施给药品生产企业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只有严格执行药品GMP管理规定, 才能确保药品质量安全。要确保药品质量安全, 设备保障是至关重要的, 制药装备是否符合GMP的要求, 关系到制药企业实施GMP的质量。只有按GMP的规定, 在设计、选型、安装时考虑进去, 才能从设备保障的源头上, 将GMP的实施加以落实, 才能有效地在设备方面杜绝污染和由此带来的人为差错, 确保产品“安全、有效、稳定”, 以此生产出合格的让消费者放心的药品。
我国新版GMP实施在即, 这对任何一家制药企业来说都是生死攸关的大事, 是一种严峻挑战, 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也是制药企业淘汰落后、实现升级换代的必然。新版GMP将设3年过渡期, 制药企业逾期不达标的将被叫停。燃眉之急不待自言, 而实施GMP的真正目的:主要是防止药品生产中的混药、交叉污染和人为差错, 做到一切行为有标准、有记录、有监控、可追溯。设备的设计、选型、安装是符合GMP要求的关键, 笔者通过多年从事制药设备管理的经历, 就中药提取设备谈一点相关体会。
1 设备设计、选型、安装是实施GMP的内在要求
GMP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 质量源于设计 (QbD) , 药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 而不是检验出来的, 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人、机、料、法、环因素中, 机即设备, 药品生产是以设备为支撑的, 是制药企业实施GMP硬件的重要部分, 它直接影响到GMP的贯彻实施。要保证生产出“安全、有效、稳定”的药品, 设备设计、选型、安装必须严格按照GMP的要求, 为药品生产实施GMP提供可靠、有力的保障。
1.1 设备设计步骤
设备设计时, 首先要和有关工艺人员确定生产工艺, 必须以生产工艺的要求来确定设备设计的相关参数, 而不是随便设计, 请厂家按图加工制造, 使购回的设备适应具体产品的生产工艺;其次, 确定生产能力;再次, 根据具体产品的生产工艺及其需要的生产能力来确保生产设备;最后, 确定设计参数。
1.2 设备设计须进行验证 (DQ)
GMP验证的目的是对设备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和评估, 以期证实设备是符合药品生产要求的。就设备设计而言, 有些厂家认为由制造商自行验证就行了, 殊不知, 正是由于这一理念, 无法通过用户严格的验证审查, 对设备的设计未严格按照GMP的要求进行确认 (DQ) , 结果设计制造的设备在安装后发现有违背GMP之处, 给企业后续工作带来很多麻烦和潜在质量隐患。
设备设计须进行验证, 只有严格通过制造商和用户会商, 只有用户按照GMP要求进行严格审计, 切实按照GMP要求进行确认, 设备才能符合GMP。
1.3 设备选型的要求
(1) 要严格符合GMP, 遵循工艺适用、技术先进、运行可靠、维修方便、经济合理的原则。
(2) 易于拆洗、检修, 所用配件尽量标准化。
(3) 选型时, 特别要确保设备在运行中摩擦所产生的微粒不掉入药液中污染药液。
(4) 设备软件资料须齐全。
1.4 设备安装要求
(1) 按照GMP标准及设备的性能和结构, 根据设备作出工艺流程图、平面布置图、动力控制管线图。
(2) 通过设备安装后, 按GMP严格把关, 进行安装确认, 确认设备安装符合设计要求。
2 新版GM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对设备设计、选型、安装的要求
新版GM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 (讨论稿, 下简为评定标准) 在设备设计、选型、安装方面有以下几个重点要求:
评定标准3101:设备的设计、选型、安装应符合生产要求, 应易于清洗、消毒或灭菌, 应便于生产操作和维修、保养, 应能防止差错和减少污染。
评定标准3201:与药品直接接触的设备表面应光洁、平整, 易清洗或消毒、耐腐蚀, 不与药品发生化学变化或吸附药品。
评定标准3206:原料药生产中难以清洁的特定类型的设备可专用于特定的中间产品、原料药的生产或贮存。
新版GM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3207:与中药材、中药饮片直接接触的工具、容器表面应整洁、易清洗消毒、不易产生脱落物。
评定标准3208:设备所用的润滑剂、冷却剂等不得对药品或容器造成污染。
评定标准3301:与设备连接的主要固定管道应标明管内物料的名称、流向。
评定标准3401:纯化水的制备、储存和分配应能防止微生物的滋生和污染。
评定标准3402:注射用水的制备、储存和分配应能防止微生物的滋生和污染, 储罐的通气口应安装不脱落纤维的疏水性除菌滤器, 储存应采用80℃以上保温、65℃以上保温循环或4℃以下保温循环。生物制品生产用注射用水应在制备后6 h内使用;制备后4 h内灭菌72 h内使用。
评定标准3403:储罐和输送管道所用材质应无毒、耐腐蚀, 管道的设计和安装应避免死角、盲管, 应规定储罐和管道的清洗、灭菌周期。
3 部分中药提取设备存在的一些不足
制药设备直接与药品、半成品和原辅料接触, 是造成药品生产差错和污染的重要原因, 制药设备是否符合GMP, 直接关系到制药企业实施GMP的质量。部分中药提取设备存在的一些不足, 令人担忧, 举例如下:
3.1 中药提取煎煮设备
现在有部分煎煮设备未设计、安装温控仪。如有些多能提取罐, 操作员工在煎煮时仅凭罐口所产生的蒸汽大小来判断是否煮沸或是否已达到工艺要求的微沸, 这就说明每批煎煮, 有极大的可能因员工的经验或误判而造成煎煮不完全, 致有效成分丢失。GMP要求所生产出的药品其批间应无差异, 确保均一性。如在设计、选型时考虑到安装温控仪, 用温度这一客观指标来判断其煎煮的实际情况, 就可规避这一问题。用温控仪的温度来控制煎煮, 是杜绝凭感官操作的有效措施。
有些多能提取罐在建造时, 用单汽缸对底盘进行启闭, 由于在设备设计、选型时, 未对产品工艺参数进行认真分析, 结果投入运行时, 因产品工艺不同, 要求所加溶媒量不同, 因压力或重力作用, 结果产生滴漏现象。GMP要求不得有抛、冒、滴、漏现象。如果在设计、选型时, 出渣门采用旋转式双气缸启闭式或三气缸旋转式安全门, 通过旋转锁紧圈将排渣门压紧密封条达到密封效果。由于两侧锁紧气缸和旋转槽的作用保证锁紧圈的自锁功能, 增加了排渣门的密封和安全性。或采用气压密封, 增加底阀的密封性和安全性, 保证了密封的可靠性。用气压密封能够很好地解决多能罐煎煮时漏液的问题, 避免密封圈长久使用后变形, 经加水检漏无滴漏现象, 而有内压时出现泄漏的问题。只有严格按GMP要求, 并将其要求逐一加以深度理解拓展, 才能在设备的设计、选型时, 从源头上规避这一问题。
有的多能提取罐在设计建造时, 因采用夹层加热提取, 发现煎煮放料时底部约有20万mL的药液是冷的。通过分析发现为其加热时, 罐内药液受热不均所致。评定标准3101:要求设备的设计、选型、安装应符合生产要求, 应能防止差错。如果在设计当初就进行了确认 (DQ) , 在设计上采用在出渣门上设有底部加热, 就会使药材提取更加完全。
3.2 中药提取浓缩设备
现在有部分浓缩设备其罐体与收集器的弯管是水平的。在浓缩过程中, 在关闭负压排去收集器里的溶媒时, 会让未冷却的溶媒反倒流入罐内, 会造成药液的污染。GMP要求设备设计、选型、安装不得污染药液。如果在设计当初就要求将弯管设计带有一定的倾斜度, 就会杜绝这一问题。
又如, 有的品种需浓缩无醇致规定的比重 (大约1万~2万mL) , 操作员工无法通过视镜观察到罐体底部的药液, 存在浓缩致干焦化, 造成整批报废的隐患。评定标准3101:设备的设计、选型、安装应符合生产要求, 应易于清洗、消毒或灭菌, 应便于生产操作和维修、保养, 应能防止差错和减少污染。如果严格按照GMP的要求, 在设计、选型时, 充分考虑应能防止差错这一要求, 把视镜设在罐体适宜的位置, 设计安装成带一定的倾斜度, 在实际操作中就能观察到罐体底部的药液, 由此防止差错的产生。
再如, 某一产品在工艺阶段需加入一定量的盐酸进行酸解, 其煎煮液及醇液在不锈钢的浓缩罐里进行浓缩, 结果经过几个月的生产后, 发现罐体有沙眼, 致夹层蒸汽进入药液, 造成整批药液被污染。评定标准3101:设备的设计、选型、安装应符合生产要求, 应能防止差错和减少污染;新版GM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3201:与药品直接接触的设备表面应光洁、平整, 易清洗或消毒、耐腐蚀, 不与药品发生化学变化或吸附药品。就其交叉污染、减少污染、耐腐蚀方面, 在选型 (选材) 时加以规避, 就会从本质上加以杜绝。目前, 有一些制药企业的设备技术人员及采购人员对所需的设备其选型 (选材) 未能从GMP的要求出发, 对选材处于迷迷糊糊的状况, 认为选了316L材质就符合GMP了。其实不锈钢在高温焊接时会产生大量的碳化铬, 其晶间形成了贫铬区, 由于工艺需加入盐酸, 其316L不锈钢材质与氯接触, 由钝化最薄弱处侵入, 与金属氯离子形成强酸盐, 引起点蚀。笔者就此向该单位建议:设计成搪瓷浓缩罐, 结果该单位在使用中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杜绝了整批药液的报废, 符合了GMP的要求。
3.3 中药提取回流设备
有的提取回流罐的出渣门因要加网板, 厂家在制造时, 在底盘上焊了8根横梁, 便于支撑网板, 其焊接粗糙, 未进行细致打磨抛光处理。每次清洗给操作人员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且放料阀的位置未设计建造在出渣门的最低位置, 最后放料后, 总有3 000~5 000 mL的药液不能放出, 随药渣一起排掉。评定标准3201:与药品直接接触的设备表面应光洁、平整, 易清洗或消毒、耐腐蚀, 不与药品发生化学变化或吸附药品。可见其该设备不易清洗, 还吸附药品 (药液) , 显然与GMP的实施是不相符的。设计建造时, 将放料阀的位置设在底盘的最低位置及减少焊接的横梁, 就会杜绝不符合GMP要求的瑕疵。
3.4 中药提取调醇、调p H设备
中药提取调醇、调p H大多采用在不锈钢搅拌罐内进行, 有的搅拌桨用螺丝固定, 在经调醇或调pH后, 其药液及胶质会进入螺丝缝隙, 给清洗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如有个别工作疏忽的员工, 因换品种未清洗致净, 就会造成药液的污染, 造成整批报废。如严格按照评定标准3101、3201所要求的:设备的设计、选型、安装应符合生产要求, 应易于清洗、减少污染, 与药品直接接触的设备表面应光洁、平整、易清洗。在设计上采用焊接抛光处理, 就会在细节上将GMP的实施落在实处。
3.5 中药提取输送管道的安装
在药液的转运过程中, 多采用不锈钢管道输送, 而有的厂家在进行不锈钢管道焊接时, 其管道内焊接处有焊疤, 未进行内打磨抛光处理。结果在输送有胶质的药液时, 胶质就会吸附在焊疤处。而进行换品种清洗时, 又在一定程度上无法保证清洗致净, 极易造成药液的污染和药液的报废。又如, 与设备连接的管道未平直, 并与内容物的走向在安装上未带一定的倾斜度 (5%) 。在输送完药液经处理清洗后, 造成了水在管道内的滞留, 无法排尽, 使潜在微生物滋生, 以致后续处理不净而造成污染。再如, 在安装纯化水管道分别于2个或3个煎煮罐时, 安装成F或E型, 当1个或2个煎煮罐不进行连续煎煮, 那么其他的出水口就成了盲管。严格按照评定标准3101、3201、3401、3403所要求的设备的设计、选型、安装应符合生产要求, 应易于清洗, 纯化水的制备、储存和分配应能防止微生物的滋生和污染、储罐和输送管道设计和安装应避免死角、盲管, 那么就不会造成上述缺陷项。
3.6 中药提取热处理罐
在中药提取过程中, 有的品种在工艺阶段需要进行热处理。由于需要在高温高压下进行, 有的制药企业安装了卫生级磁力下搅拌。的确, 搅拌隔离套与罐体焊接可完全解决密封泄漏污染的问题, 但在实际操作中, 由于操作欠妥, 在搅拌过程中磨擦浆套内壁的情况时有出现, 致不锈钢磨损污染药液。按照GMP的要求, 则不得造成污染, 就此案例, 笔者向该制药企业建议:设计成磁浮型上搅拌, 从而在实质上全面杜绝其污染的可能发生。
4 结语
设备在制药行业生产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随着新版GMP的实施, 有的制药企业的一些设备仍然未能符合GMP的要求。本文从中药提取设备在实际生产中存在的一些缺陷出发, 就设备设计、选型、安装如何符合GMP的要求提出:提高实施GMP水平, 必须以GMP为基本准则, 按照GMP要求深度理解、拓展、延伸, 以是否符合GMP要求去验证、审计其设计、选型、安装。深信制药企业如能按照GMP要求去进行设计、选型、安装, 必将在实施GMP的舞台上展翅高飞!
评定要求 篇2
1、教学为主型
(1)任现职以来,专业工作能力应具备以下条件:
①任现职近5年来,系统担任1门公共课、基础课或2门以上专业课程的讲授工作,每学年至少讲授1门全日制普通本科生课程,且近三年未发生过教学事故,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科研等工作任务。
②专业课教师年均教学工作量不少于280学时(其中课堂教学工作量不少于160学时),基础课、公共课教师年均教学工作量不少于340学时(其中课堂教学工作量不少于260学时)。
③任现职以来教学质量考核均为合格以上,且近五年来获学校教学质量考核优秀3次以上。
④组织课堂讨论、指导实习实训、社会调查及指导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各个教学环节的工作。遵循教学规律,能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积极改革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效果优秀。积极开展本学科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法研究,教学改革成绩显著。
⑤任现职期间有1年以上学生教育管理(班主任)或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经历。指导青年教师、进修教师学习1年以上,或协助指导过研究生。
(2)任现职以来,业绩与科研成果应具备下列条件的第①条,并同时具备②至⑥条之一:
①发表学术论文4篇以上(须含教学研究论文1篇以上),其中至少2篇(外语、音乐、美术专业至少1篇)发表在国内核心期刊上或被国外权威期刊收录;或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篇以上,且公开出版学术著作(含合著、编著或第一主编的教材)1部。
②主持完成校级教改项目1项,或参与省部级以上教改项目1项(限前3名)。
③获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项(排名前3);或作为负责人获校级教学成果奖1项。
④省级以上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的主要完成人(限前5名)。⑤获省级以上教学竞赛三等奖以上1项。
⑥指导学生参加专业竞赛获国家级奖(在指导教师中排前5名)、省部级奖二等奖1项或三等奖2项(在指导教师中排前2名)或厅局级一等奖1项(为第一指导教师);或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获省级以上优秀论文1项。
2、教学科研并重型
(1)任现职以来,专业工作能力应具备下列条件的①至④条,专职辅导员只需具备第⑤条: ①任现职近5年来系统担任1门公共课、基础课或2门以上专业课程的讲授工作,每学年至少讲授1门课程,且近三年未发生过教学事故,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科研等工作任务。
②年均教学工作量不少于200学时(其中课堂教学工作量不少于120学时)③任现职以来教学质量考核均为合格以上,且近五年来须获学校教学质量考核优秀1次以上或考核优秀1次以上。
④任现职期间有1年以上学生教育管理(班主任)或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经历。指导青年教师、进修教师学习1年以上,或协助指导过研究生。
⑤专职学生辅导员独立讲授1门以上相关思想政治教育课或专业课,年均教学工作量不少于64学时;指导学生就业和组织校级以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并取得较好效果。
(2)任现职以来,业绩与科研成果必须同时具备第①条中的一条和第②条中的一条:
①项目、奖励条件:
a主持完成厅(局)级科研项目1项。
b获国家级奖(限前7名),或省(部)级奖(一等奖限前4名、二、三等奖限前3名),或厅(局)级奖(限前2名)。
c艺术类教师在省(部)级音乐比赛、展演(画展、设计展、音乐会等)中获优秀奖以上,或在国家级音乐比赛、展演中获入围奖以上;或主持承担过厅(局)级以上大型项目设计。
d体育类教师任国家级赛事集体项目前6名运动队的主教练、单项比赛前3名的主教练;或任省级赛事集体项目前3名运动队的主教练、单项比赛冠军的主教练;或具有国家级裁判及以上资格并有主裁判经历。
e专职学生辅导员长期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且至少近3年在学生工作第一线。本人获得或所带班级、团支部等学生团体获得厅(局)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颁发的荣誉称号;或主持完成厅(局)级以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
②论文、著作条件
a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篇以上。b被国外权威期刊收录学术论文3篇以上。c公开出版学术著作(含合著、编著或第一主编的教材)1部,且有2篇学术论文发表在国内核心期刊上或被国外权威期刊收录。
d艺术类教师有至少2篇学术论文发表在国内核心期刊上或被国外权威期刊收录;同时在艺术类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作品2件以上,或在省以上电台、电视台播放作品2件以上(须提供正式播放证书附带有台标的实况录像或音响资料),或由省级以上主管部门审批举办个人独唱(奏)音乐会、独舞专场演出、专场原创作品音乐会、歌舞剧、戏剧中演出主要角色、大型文艺晚会总导演1次以上,或2件以上作品参加省级以上有关部门举办的展览,其中至少1件作品为省文联下属的一级协会举办的届展或中国文联下属的一级协会各专业艺委会展览。
e体育类教师有至少2篇学术论文发表在国内核心期刊上或被国外权威期刊收录;同时在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全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等科学报告会上有墙报交流及以上文章1篇(限第一作者)。
f专职学生辅导员有至少2篇学术论文发表在国内核心期刊上或被国外权威期刊收录;或出版著作1部,且有1篇论文发表在国内核心期刊上或被国外权威期刊收录。
3、科研为主型
(1)任现职以来,专业工作能力应具备下列条件:
①具有系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技能,在丰富的学术实践基础上形成了较稳定的研究方向。能及时把握本学科领域前沿发展动态,对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有较深入的研究,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能力。
②每学年至少承担1门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或研究生课程的讲授工作,且近三年未发生过教学事故,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科研等工作任务。
③年均教学工作量不少于64学时,且任现职以来教学质量考核均为合格以上。
④任现职期间有1年以上学生教育管理(班主任)或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经历。指导青年教师、进修教师学习1年以上,或协助指导过研究生。
2、任现职以来,工作业绩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①至②中一条以及③至⑤中一条:
①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
②获国家级(限前7名)或省(部)级(一等奖限前4名、二等奖限前3名、三等奖限前2名)奖。
③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篇以上。
④出版学术专著1部,且有3篇学术论文发表在国内核心期刊上或被国外权威期刊收录。
⑤被国外权威期刊收录学术论文4篇以上。
4、社会服务与推广型
(1)任现职以来,专业工作能力应具备下列条件: ①具有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和生产实践经验,具有承担重大横向技术研究开发课题、开展技术咨询服务的能力,在成果转化、技术咨询与推广、艺术创作与推广、提供政策咨询等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力以及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②每学年至少承担1门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或研究生课程的讲授工作,且近三年未发生过教学事故,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科研等工作任务。
③年均教学工作量不少于64学时,且任现职以来教学质量考核均为合格以上。④任现职期间有1年以上学生教育管理(班主任)或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经历。指导青年教师、进修教师学习1年以上,或协助指导过研究生。
(2)任现职以来,工作业绩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中的2条,其中①为必须条件。
①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篇以上;或至少2篇学术论文被国外权威期刊收录。
②理工科类:主持单项横向课题到账经费120万元以上,或主持横向课题累计到账经费240万元以上,或主持单项横向课题经费到账75万元以上且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项以上,或科研成果转化后形成的产值、利润和经济效益突出,达200万以上。
人文社科类:主持单项横向课题到账经费75万元以上,或累计到账经费150万元以上,或政策咨询报告被厅级以上政府采纳或得到厅级以上主要领导肯定批示,或在艺术创作与推广方面产生公认的社会影响力。
③获国家级二等奖以上奖励(限前5名)或获省部级一等奖(限前3名)1项。
一、外语、计算机免试对象
(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人员,可免试外语:
1、具有省级以上政府教育、外事等主管部门认可的一年以上国外访问学者、留学经历,取得相关证书或证明,首次申报中高级职称的。
2、晋升副高级职称时外语考试成绩合格,申报正高级职称时外语要求属同一级别的。
3、公开出版过外文专著、或5万字以上译著(第一作者)的。
4、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者申报正高级职称;或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者申报副高级职称的;或全日制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者申报中级职称的。
5、参加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组织的全国工商企业出国培训备选人员外语考试(简称BFT),通过I级申报中级职称,或通过A级申报高级职称的。
6、国家、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或进入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或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或省政府专项津贴人员;或获国家科技奖三等奖以上或省科技奖(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以上或市州科技奖一等奖前4名人员;或专业工作能力业绩突出,在全省行业内或市州作出重要贡献,受到省部级以上本专业表彰人员,申报高级职称的。
7、在乡镇及以下单位(含在乡镇的县市及以上直属单位)工作,且从事专业技术工作10年以上,申报中级职称的。
8、男年满55周岁以上、女年满50周岁以上,且从事专业技术工作20年以上,申报高、中级职称的。
9、从事具有中国特色、民族传统的临床中医药、民族医药、文学创作、群众文化、艺术、工艺美术、古籍整理、历史时期考古等专业技术工作的(其中,临床中医药、民族医药、古籍整理、历史时期考古等应参加省组织的医古文或古汉语考试)。
10、外语专业全日制大专以上毕业,从事本专业工作,申报职称原有第二外语要求的;或外语专业全日制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者申报副高级职称的。
11、申报各系列初级职称的。
12、同级申报转换系列(专业)人员,晋升前一职称时已参加与现职称级别要求相同的外语考试,成绩合格的。
13、经组织选派,参加对口援外、援疆、援藏等援助工作,且在服务期间申报职称评审的。
(二)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免试计算机:
1、参加人事部组织的计算机软件考试,获得资格证书或水平证书者。
2、计算机专业中专及以上毕业者。
3、年满50周岁者。
4、在乡镇以下(含乡镇)单位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5、经组织选派,参加对口援外、援疆、援藏等援助工作,且在服务期间申报职称评审的。
1.艺术百家 2.2.艺术评论 3.3.民族艺术
评定要求 篇3
营运车辆的技术状况, 不仅影响汽车运输效率, 而且直接关系到我国道路交通的合理性、经济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加强营运车辆的技术管理, 通过综合性能检测, 对营运车辆技术状况分级评定, 可以促进和提高营运车辆技术状况, 以达到营运车辆高效、节能、安全和环保的目的。因此, 正确地实施JT/T198-2004标准意义重大。以多年在车辆检测第一线工作的经验和广大业界朋友共同探讨该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能解决的参考措施。
关于实施JT/T198-2004《营运车辆技术等级划分和评定要求》标准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 JT/T198-2004标准的强制性问题
JT/T198-2004标准是交通部的部颁行业标准, 是属于推荐性的标准, 从标准原则上讲是可以执行也可以不执行的, 但交通部于2005年相继发布了6号令《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9号令《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和10号令《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3个部令。因为这三部规定要求货运车辆、危险品运输车辆和旅客运输车辆必须符合行业标准JT/T198-2004《营运车辆技术等级划分和评定要求》的有关技术等级要求, 否则不允许从事营运。由于交通部令是强制性要求, 所以JT/T198-2004标准也就成了强制性标准。因此在具体工作中, 就应严格按照JT/T198-2004标准要求, 认真做好车辆技术等级评定工作。
2 关于“规范性引用文件”的问题
JT/T198-2004标准第2章所列文件应是规范性的引用方式。所谓“规范性的引用”是指该文件的最新版本。在实施JT/T198-2004标准时, 应引用规范性引用文件最新版本中的条款, 若引用标准没有最新版本, 也应考虑引用标准中个别条款的时效性问题。
例如:JT/T198-2004标准引用了GB18565-2001标准, 而GB18565-2001标准引用了GB7258-1997标准, 现在GB7258-1997标准已作修改, 以2004版替代了1997版, 其中有许多重要技术指标作了改动 (台试检测制动力、路试检测制动减速度要求、灯光检测、车速表检测) , 因此实施JT/T198-2004标准引用了GB18565-2001标准的个别条款, 就已不合时宜, 应引用GB7258-2004中的最新的条款。
3 关于技术等级评定规则的问题
原JT/T198-95标准技术等级评定有5项指标, 分别是年限、分级项、关键项、项次合格率、保留条件, 原标准中的指标体系不合理, 严的过严, 松的过松。例如:年限指标, 原标准规定:一级车的使用年限必须在七年以内, 否则就不能评为一级车。这种规定对于有些日常注意维修保养, 经过七年使用, 技术状况依旧良好以及利用率很低, 行驶里程较少的危险品货物运输车辆来讲, 不能评为一级车, 以致不能营运, 是很不公平的。营运车辆的技术状况等级划分的主要依据应为车辆本身的技术状况和性能的变化, 即车辆的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可靠性及污染物排放的状况, 来确定车辆的技术状况。
JT/T198-2004标准取消了年限、关键项、一般项和项次合格率的规定, 而直接规定各等级车辆应达到的技术要求, 这种评定方法比较科学合理, 也与标准引用的国家强制性标准GB18565-2001等的规定取得了一致。
4 关于外观检测的问题
JT/T198-2004标准中外观检测项目的比重有所增加, 在规定的40个小项目中, 有23个外观检测项目, 占总项目的57.5%, 而原标准中只有10个是外观检测项目, 只占25个小项目的40%, 这说明JT/T198-2004标准更加突出了外观检测的作用, 因此, 要加强外观检测人员的责任心, 严格把好外观检测项目关, 做到在程序的检测和制度的考核中, 谁授权、谁检视、谁负责。同时对于定量检测的外观检测项目还应配置经过计量检定合格的专用量具。另外T/T198-2004标准个别外观检测项目的技术要求阐述不具体, 操作困难。
例如:标准中3.1.3条款车门、车窗中玻璃项目, 二级、三级车要求玻璃不得有缺损。而在实际检测中, 发现车窗玻璃经常有裂纹现象, 裂纹大小不一, 且经过修补, 不会对行车安全产生影响, 这种裂纹算不算缺损, 不好判定。
标准中3.1.2条款车架、车身中面漆、锈迹项目, 一级、二级车要求表面无锈迹、无掉漆, 三级车没作要求, 若车辆车身大面积脱漆、锈迹或车辆车身只有小量仅可观到的锈迹或脱漆, 如何评判, 不好界定。因此, 建议标准中的个别外观检视项目应具体化, 以便操作。
综上所述, JT/T198-2004《营运车辆技术等级划分和评定要求》标准作为交通行业的推荐性部颁标准应该强制执行, 在实施过程中应正确理解标准条款要求, 并合理解决好一些问题, 才能确保标准的顺利实施。
摘要:论述了JT/T198-2004《营运车辆技术等级划分和评定要求》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