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定研究(精选12篇)
评定研究 篇1
体育课的学习效果评价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 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 而传统的体育成绩评价形式比较单一, 多以“量化”指标来判断学生的成绩, 在某种程度上没有反映出学生学习的综合效果。模糊数学评判方法适宜于评价因素多、结构层次多的对象系统, 在学生成绩等评价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 本文采用模糊数学法对学生的体育成绩进行了综合评价, 主要目的为了减少人情分和印象分, 为学生体育成绩评定提供一种比较科学公正有效的方法。
一、模糊数学方法的建立
1. 评定方法
由5名评价人员组成评定小组, 对体育成绩中的学习态度、身体素质、运动技能、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四个因素进行评定, 并设4个等级见表1, 即优、良、及格、不及格。评价结束后, 收集评定人员的评定表, 进行统计分析。
2. 模糊数学模型的建立
以学习态度、身体素质、运动技能、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为因素集, 以优、良、及格、不及格为评语集, 根据评定结果, 建立4个单因素评价矩阵, 用模糊数学评定方法对其进行分析。
( 1) 体育成绩的因素集、评语集
因素集U = { 学习态度, 身体素质, 运动技能, 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 ; 评语集V = { 优, 良, 及格, 不及格} 。
( 2) 权重的确定
权重集X = { 0.10, 0. 30, 0. 40, 0. 20} , 及学习态度10分、身体素质30分、运动技能40分、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20分, 共100分。
( 3) 模糊关系综合评判集模糊关系综合评判集Y = X·R, 其中X为权重集, R为模糊矩阵。
二、学生体育成绩评定结果与分析
1. 评定结果
5名评价人员按照制定的评定方法和标准对一位学生的体育成绩进行了评定, 结果见表2。
由表2知, 学生体育成绩的模糊矩阵为R1。
2. 确定模糊关系综合评判集
其中Y11= ( 0. 10Λ0. 20 ) V ( 0. 30Λ0. 40 ) V ( 0. 40Λ0. 20 ) V ( 0. 20Λ0.00) = 0. 10 V 0. 30 V 0. 20 V 0. 00 = 0. 30
同理得Y12= 0. 40, Y13= 0. 20, Y14= 0. 00, 即Y1= ( 0. 30, 0. 40, 0. 20, 0. 00) , 得到模糊数学关系综合评判的峰值为0. 40, 与原假设相比, 得出该学生体育成绩的综合评定级别为良。
三、结论
本文采用了模糊数学法对一位学生的体育成绩进行了评价, 得出该学生体育成绩的综合评定级别为良, 该评价方法客观公正, 从而为学生体育成绩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摘要:采用模糊数学法对学生的体育成绩进行了综合评定, 结果表明, 一位学生的体育成绩的综合评定级别为良, 该方法能客观地做出评价结论。
关键词:学生,体育成绩,模糊数学法,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1]邓浩.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学生成绩评价操作方案的探索[J].运动, 2010, (02) :122-124.
[2]段立群.建立在模糊数学基础上的综合评估方法[J].煤炭技术, 2008, (10) :138-140.
[3]魏永义, 赵永敢, 王飞.模糊数学法在学生成绩评价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 2011, (08) :40-41.
[4]蓝琳, 朱建勇.基于模糊数学综合评价下的学生成绩评价研究[J].河西学院学报, 2011, (02) :40-43.
评定研究 篇2
研究生中期考核自我评定2007-02-10 16:47:50
本人林,男,xx年xx月xx日生,xx年9月进入xx学院xx部研究生队部队政治工作学专业学习,入学前任xx省xx市xx消防大队xx职务。入学以来,本人在有关领导、导师的关心、帮助及指导下认真完成各项课业任务,努力提高各种素质和能力,不断实现由部队在职干部向一名合格军校研究生的转变。研究生中期考核工作临近,为总结成绩、克服不足,现按首席导师要求,特从以下六个方面作个人自我评定如下:
一、思想政治和纪律作风方面
入学前虽然也学习过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但未能从总体上进行把握,理解得亦不够深刻。入学后,通过参与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课程的研究和讨论,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科学体系,她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断丰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以上认识上的深化进一步坚定了自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通过阅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100例》、《邓小平文选》(三卷)等5部教材和经典文献,全面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曲折历程以及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崭新风貌,进一步理解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性以及其与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内在一致性,进而增强了自己在政治、思想、组织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自觉性,特别是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能够全身心投入,积极撰写学习心得材料,其中一篇被学员队采纳并刊登在校园网上交流。
平时注意作风纪律养成,能够自觉遵守条令条例和研究生队的各项管理规定;入学后,很快探索出与导师、同学和谐相处的适宜方式,迅速适应了学习生活环境改变、身份变化的要求;尊重师长,团结同学,与人为善,力求做到待人接物谦和有序,礼节礼貌周到得体;在担任政工专业班长期间,认真履行职责,科学管理,热情服务,并保质保量完成领导和导师交给自己的各项工作任务;关心学院、学员队建设,努力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代为学员队撰写总结报告等公用文书,主动帮助年纪较轻学员搞好和领导与导师之间的协调与沟通。
存在的问题,一是在和地方的领导、朋友接触过程中,看到对方均已成为富人阶层,自己的奉献意识有所动摇,心中难免感叹军人收入太低,经常抱怨社会分配不公,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自己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和精力投入;二是平时由于长期在基层部队工作和任职,特
别是担任防火干部时间较长,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暴露出语言随意、不拘小节等毛病和缺点,说明自身素质离一个标准的纯洁的政工干部的要求相差深远,切不可盲目乐观。
二、专业课学习方面
入学前英语有一定基础,考研成绩为81分,位居全校第一;入学后,英语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英语各科成绩继续保持领先状态,一次性通过河北省英语学位考试,特别是听说能力取得飞跃性提升,在学院组织的学术会议上或在外事接待中与英美专家进行交流时运用自如,得到外籍人士的好评并受到有关领导的称赞。
军事思想、部队政治工作史、部队政治工作基本理论研究、心理学史等已开考的专业课程成绩均在良好以上,上述课程的学习使自身对部队政治工作基本原理、基础理论、相关理论有了较全面、系统的把握,为继一步深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学期开设的三代领导核心军事思想课程学习,特别是导师的讲解使自己深刻理解了我军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以及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战争样式之中的具体表现形态;其中渗透在毛泽东军事思想中的军事辩证法,使自己辩证思维的习惯和能力得到进一步强化,三代领导核心一贯强调的“军队是一所大学校”思想,更是对本人启发颇深,使自身深刻认识到,建设学习型消防部队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通过部队政治工作史的学习,全面掌握了我军政治工作的渊源和演进历程,对于部队政治工作在部队自身发展建设及履行职责完成各项急难险重任务中的地位和作用、部队政治工作对于坚持和实现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以及政治与军事的辨证关系等有了更加清楚、更加深刻的认识,特别是解决了对政治工作的历史沿革不熟悉、理论基础不扎实的问题,廓清了入学前认为政
治工作是一项“软任务”、“没有多少理论可言”等糊涂认识。这种对部队政治工作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也是自身不断强化从事政治工作责任感、使命感的心路历程,同时也使处在新的历史时期的自己有可能从更宽广的历史时空的角度来审视我军政治工作的改革和创新以及有新的作为等问题。
在已经结束的专业课程中,自己对中外心理学史、健康心理学、军人心理健康辅导等以前完全未接触过的心理学科目,给予充分重视。通过投入比他人更多的精力,深钻细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是对心理学发展的历史沿革以及各主要流派的主张和理论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或者说完成了心理学基础知识的补课,填补了本人在心理学专业知识上的空白,同时还对军人职业及心理特点以及开展军人心理健康咨询的一些具体操作原则、方法和技巧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今后更好地运用心理学专业知识服务于消防部队思想政治工作实践
进行了良好的铺垫。
此外,在专业课学习中注重自学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上课时,专心听讲,心无旁骛,积极参与讨论,大胆质疑,不唯上,不唯书,对问题深入思考,尽力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得到多位任课老师的积极评价;对导师安排的讲课机会分外珍惜,全力以赴,在为边防系本科生学员队、院务部基层干部、战士讲课之前,多方收集资料,精心制作课件,课堂上,毫不怯场,敢于发挥,善始善终,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主要问题是对自己感兴趣的英语、法语、法律、消防监督等技能性科目投入时间较多,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对政治工作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研究精力,今后需要做好综合平衡,最主要的就是要牢记自己是部队政治工作学的研究生,今后决不能再次放任“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这种现象发生。
三、读书情况
入学后很长一段时间,读书的目的性、针对性不强,读书的篇目比较多,涉及的内容比较杂,除了部分专业书籍外,更多的是非专业的或与专业关系不大的书籍,总有事倍功半的感觉;好在及时得到导师关于部队政治工作学研究生应该读什么书和如何读书的指点,重新认识到有些书是可以生吞活剥的,有些书是需要慢慢咀嚼的,而有些书则是需要充分消化的。在此原则下,很快与导师商定了30篇必读书目,这才纠正了自己在读书问题上的偏差,从而取得了较大的收获。截至今年10月8日,已阅读心理学、部队政治工作学、政治学、公共关系学、人物传记等政治工作相关书籍、典章共21本(部),拓宽了开展政治工作和进行政工理论应用研究的视野和思路。
经典文献。本人重点研读了《古田会议决议》、《谭政报告》等六篇在军队政治工作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历史作用的文献,并努力用简短的表述来概括其
精髓--其中《古田会议决议》是我军政治工作形成的重要标志,确立了党和军队建设的根本方针;《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也称《留守兵团报告》)是军队思想政治工作已经成熟的标志;60年军委扩大会议《关于加强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决议》虽有“左”的成分,但解决了人和武器结合的问题;78年中央军委《关于加强军队政治工作的决议》回顾了古田会议的优良传统,强调政治工作要保证部队出战斗力;86年军委《关于新时期军队政治工作的决定》解决了改革开放、商品经济条件下部队政治工作特点和规律的问题;99年军委《关于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军队思想政治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集中回答了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军队思想政治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体现了古田会议以来我军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对军队政治工作和现代化建设,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对这六篇重要历史文献,均一一撰写了
读书报告。在这六篇读书报告的撰写过程中,自己着力深刻体味我军政治工作从无到有、从模仿型、经验型到逐步理论化、科学化的既是历史的又是逻辑的发展脉络,深化了对我军政治工作阶级性和科学性高度统一的认识。
其它与专业相关的书籍。通过研读《政治学概论》,初步弄清了民族、国家、阶级、军队、群众、政党、领袖等这些基本范畴,深深领悟到我军是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执行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的本质,深切体会到消防部队开展政治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充分认识到那些只知一味强调消防部队的特殊性而幻想在其政治工作上“另起炉灶”的想法和念头都是十分荒谬可笑的;通读《健康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军人心理健康指导》、《成功心理素质训练》、《心境健康人长寿》等心理学参考书后,感到自己的心理学知识面明显拓宽同时在这个领域再也不用担心“无话可说”或者“说外行话”,并进一步明确了在部队思
想政治工作中引入心理学这门学科对于增强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提高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以及对于加强政工干部心理品质修养的意义。
由于初步把消防部队公共关系作为毕业论文的主攻方向,本人特地从学院图书馆、管理系资料室借阅了《公共关系:从理论到实务》、《军队公共关系》、《公共关系学》、《军队社会学》等4部专著。通过阅读,一般性地掌握了普通公共关系的原理和各种开展公关关系的手段方法,下一步将继续深入学习公共关系理论,为最终的相关研究和论文写作夯实基础。
另外还阅读了《毛泽东传》、《我的父亲邓小平》、《伟才雄略邓小平》、《江泽民传》、《林彪传》、《中国将帅录》、《林肯传》(英文版)等领袖人物、军队高级将领传记类文学作品,丰富了对政治工作及政治工作从业人员的情感积淀,也使自己对我军军史、政治及政治运作程序的理解更加具体化,深切认识到政治
及政治工作从来就不是抽象的泛泛而谈或官样文章,而是由一件件活生生的人和事有机构成的;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讲政治”无处不在。此外,在学院举办的“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暨国庆55周年百题知识竞赛”中获得一等奖。
问题是由于时间和能力所限,还有一部分书目至今未能借到,或虽然读了,也只是泛读,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因而难以形成自己的观点,也不利于长久的记忆和运用,特别是未能及时全部完成上述已读书目的读书笔记,不可避免地影响了读书的质量。
四、科研工作开展情况
暂未参与正式立项的科研项目;但积极参加学院、部系组织的各项科技论文撰写和科技知识普及、传播活动;05年7月参加中宣部编译局主办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在正式的论文报告会议上作交流发言;利用各种机会熟悉科研工作的一般程序和范式。
归纳起来,主要收获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
一是努力实现思维方式上的转变。主要是从理解接受型向研究探索型转变;不再仅仅关注对既有理论成果的学习和运用,而是逐步培养起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注意从理论发展创新的角度、从理论与现实结合的角度、从对已有理论的扩展和运用等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在此过程中逐渐明确了“军队是一所大学校”、“消防部队政治工作中的公共关系”、“消防部队公共关系构建”等重点研究思路,并得到导师的初步肯定。无疑,这种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对于本人今后有效地开展部队政治工作理论研究将是大有裨益的。
二是初步掌握了科研论文的撰写方法。与思维方法上存在的问题一样,由于自身条件限制,具体的工作实践比较多,理论的研究探索比较少,表现在研究能力上,一个比较明显的弱点就是长于撰写机关公文而不精于撰写论文,对理论研究文章的特点和具体写作方法掌握不够。经过一年多来的学习和锻炼,尤其是在撰写论文的具体过程中,在导师反复的指导和帮助下,逐步摆脱了机关公文写作的行文方法和思维方式,摆脱了固有的写作习惯的束缚,学会了开展理论研究、撰写理论研究论文的方法,这为以后开展研究工作打下了十分重要的工具性基础。
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研究能力不强,创新意识不够,归纳、综合、概括能力尚有待提高。
五、调研工作开展情况
入学前由于工作性质,职务等级所限,虽然并没有开展过专门的调查研究工作,但因为长期在支队机关工作而经常跟随支队领导或单独下到所属各消防大队、中队检查、指导工作,有机会针对一些具体问题在一定范围内与部队基层官兵进行座谈、讨论、交流,同时又有担任消防大队主官的经历,所以想当然地以为自己对消防部队特别是支队、大队、中队的情况比较熟悉,没有认识到在如何开展调查研究、怎样提高调查研究质量这个问题上自己需要提高和补课的余地还相当之大。
入学后经过导师的点拨,逐渐认识到自己对部队的了解具有明显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就是只知消防部队,不知边防、警卫部队;只知江苏消防,不知省外消防;就是对自己所在支队也存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问题。所以,一年来,在学习之余特别注意与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边、消、警部队同学、战友进行沟通、讨论、交流,开阔了视野,对其它地区边、消、警部队的状况也有了比较多的认识和了解,积累了一些经验和素材。此外,每逢寒暑假均深入所在支队政治机关和原大、中队了解公安消防部队政治工作最新动态,收集第一手资料;还经常登录《中国消防网》并主动寻找机会与部队各级领导接触、沟通和攀谈,以及时把握部队当前的中心任务以及热点、难点问题。
存在的问题,一是调研的时量不够、范围不广,致使难以彻底“解剖麻雀”和写出高质量的调查报告来;二是未专门到部局和总队机关进行过调查研究或者实习、见习,深感眼界不够开阔,想问题、办事情循规蹈矩,胸怀不广,气魄不大。
六、论文准备情况
在首席导师指导下,拟将消防部队公共关系研究作为学位论文的主攻方向,虽然具体题目尚未确定,但是对论文框架结构和主要内容均有初步的思考和设想,并有针对性地收集了一定数量的书籍资料,并通过自学提高普通公共关系的理论水平,为学位论文完成奠定基础。
根据导师介绍的经验,注意将平时的论文撰写与上述学位论文选题任务的完成结合起来,其中《消防部队政治工作中的公关关系》、《论和谐理念下消防部队公共关系构建》两篇论文已确定将于年内分别在学院学报及《中国教育探
索杂志》发表。
另外入学后,通过个人自学和向基础部有关老师请教,能更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进行文档编辑、课件制作以及文献检索,为最终完成学位论文做好工具性准备。
论文准备,虽然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但从总体上来说,还处在初期的知识积累和构思阶段,主要是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思路,并且思想上也还存在一些顾虑,主要是认为选题是一个全新的提法,实践性与理论性结合的要求相当高,必须建立在对于公共关系的深刻理解和对部队政治工作高度熟悉的基础上,难度比较大。面对这样的要求和挑战,深感自身的知识底蕴、专业素养以及综合概括、文字表达能力等多个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距,因而对于能否完成既定选题信心不足,显然还需要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做进一步的学习、研究,不断提高科研和写作能力,才能顺利完成学位论文。
以上自我评定,使自己看到了已取得的成绩,即无论是思想认识层面、还是实际研究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等各个方面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锻炼和提高,进一步增强了通过中期考核的信心。成绩固然令人欣慰,但更重要的是明确了自身的不足和今后的努力方向:一是本人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所取得的每一点长进和提高几乎都经过了一个逐步积累转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留下了不少经验和教训;二是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既有主观的因素也有客观的缘故,但主观方面较客观方面要多得多,而在所有这些原因中,思想认识问题又是最主要的矛盾;三是根据这些情况,结合自身的实际以及接下来的学习研究任务的要求,决心在接下来的有限时间里,以这次总结回顾、自我剖析为新的契机和起点,认真查漏补缺,多看书,看好书,勤学善思,只争朝夕,把以前没有完成的任务重新完成好,把浪费的时间补回
来,特别是要把主要精力和兴趣集中到毕业论文的准备上来,确保开题顺利,努力以更高的质量完成好剩余时间的学习、研究任务。
本人决心在各级领导、各位导师的关心、指导和帮助下继续努力,不断进步,力争顺利通过中期考核,完成高质量的论文答辩,最终圆满完成学业,争取为消防事业和消防部队自身的发展做出较大贡献。
评定研究 篇3
关键词:慢性酒中毒 自主神经功能 皮肤交感反应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3-0015-01
慢性酒中毒(酒精依赖症)是由于长期饮酒而形成酒依赖,从而引起神经系统及其它器官的严重损害的临床综合征,其中神经系统的损害最为多见,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在慢性酒中毒早期。我们对40例慢性酒中毒患者进行了皮肤交感反应(SSR)的测定,评定其自主神经功能,以期为临床诊断和进一步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择2008至2011年于我院神经科住院的慢性酒中毒患者40病作为试验组,均为男性,年龄(40.95±8.42)岁,饮酒时间(19.43±5.67)年,饮酒总量(1230.780±1207.206) kg,酒依赖年数(10.29±5.35)年,近1个月饮酒量(166.43±149.59) g/d,最多(5.22±3.50)次/d。所有患者均符合CCMD-II-R中慢性酒精中毒的诊断标准[1]。对照组为身体健康的正常男性30例,年龄(32.77±6.63)岁,排除各种器质性疾病。
1.2 仪器与方法:试验在受试者清醒安静、室温 22~25 ℃,记录点皮肤温度32~34 ℃的环境下进行。使用丹迪 Keypoint肌电/诱发电位仪。先记录被试者安静时的皮肤电活动为电静息状态,以确保患者未受任何刺激,再开始用脉冲电流单次刺激腕部正中神经,记录电极置于手足掌心侧,参考电极置于手足背侧,阻抗 5kΩ以下,四肢同时记录,刺激时限为0.2ms,刺激强度为10-30mA,放大器灵敏度为0.1- 2.0mV /D,带通0.1 - 100Hz,扫描速度1000ms/D。重复检测必须连续刺激两次,刺激间隔大于60秒,分别记录 2 次,观察其重复性,测量起始潜伏期(ms)和峰-峰波幅(mv)值。正常值为患者至少有一个肢体SSR潜伏期延长超过正常值X±2.58s或波形未引出均作为异常。
1.3 统计学方法:将数据录入 SPSS1.15统计软件包,运用卡方检验、t检验和秩和检验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试验组40例病人中3例 SSR值正常,37例SSR值异常。对照组30例病人中28例 SSR正常,2例 SSR值异常。经卡方检验,两组 SSR值有统计学差异。见表1。
2.2 试验组与对照组。SSR起始潜伏期比较,SSR值两组起始潜伏期对比有显著性差异。见表2。
2.3 试验组与对照组。SSR波幅比较,SSR值两组波幅对比无差异。见表3。
3 讨论
皮肤交感反应的检测在国外已应用于临床多年,是目前定量评价自主神经功能的敏感指标[2-4]。它是一种与汗腺活动有关的表皮电活动,是一种检测交感无髓鞘C类纤维的电生理方法,反映的是无髓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功能状态。常规神经电生理检查如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H反射等检查方法仅在有髓鞘的神经纤维受到损害时才有意义,而慢性酒中毒早期多为无髓鞘神经纤维的损伤,我们在试验中利用皮肤交感反应发现了慢性酒中毒患者早期临床下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我们检测慢性酒中毒患者的皮肤交感反应发现,与对照组比较,慢性酒中毒患者的SSR值起始潜伏期有显著性差异,表明慢性酒中毒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该结果表明长期饮酒可引起自主神经损害,尤其是在早期,与文献报道一致[5]。这与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维生素B1缺乏有关,维生素B1缺乏,焦磷酸硫胺素减少,致使神经细胞糖代谢障碍、神经供能物质缺乏,影响神经髓鞘物质磷脂类的合成与代谢,从而导致神经功能障碍。
实践证明,SSR是反映外周交感神经活性的可靠指标,为无髓交感神经纤维功能提供检测方法,能够早发现无临床症状及体征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方法简便、易操作、无创,对于评价交感神经功能障碍是非常实用的[6]。而对于慢性酒中毒患者及早发现临床下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可及早采取措施,为进一步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南京医科大学脑科医院.中国神经精神疾病分类方案及诊断标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49
[2] Levy DM,Reid G,RowleyDA.Quantitative measures of sympathetic skin response in diabetes:relation to sudomotor and neurological functi on[J].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1992,55 (10):902- 908
[3] 潘映辐.临床诱发电位学 (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65 – 168
[4] 王建军.交感神经皮肤反应[J].临床脑电学杂志,1999,8 (2):121 – 123
[5] Zambelis T,KarandreasN,TzavellasE,eta.l Large and small fiberneuropathy in chronic alcohol-dependent subjects[J].J PeripherNerv Syst,2005,10(4):375-381
康复机能评定实践教学研究 篇4
1 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康复机能评定课程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 也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 是实践性和技能性较强的课程。我们本着“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 对学生进行贴近岗位需求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 重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技能教学是康复机能评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在于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掌握康复机能评定基本理论的重要手段。
1.1 实践教学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历来被认为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主要运用讲授法, 通过对教材内容的讲解、阐述, 帮助学生接受、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而实验教学侧重理论知识的运用与专业技能的操作实践[3]。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由“以掌握知识为主”变为“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在实践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操作演示, 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康复机能评定的具体操作相融合, 不仅巩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也强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1.2 实践教学对学生医德的培养
医务工作者需有良好的医德、医风, 才能发挥医术的作用[4]。康复机能评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要求学生不但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 还要具备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 获得患者的尊重与信任, 主动参与治疗。实践性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习惯、医德、医风, 还可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使其具有不懈的求知精神, 提高综合能力和素质。
2 提高康复机能评定实践教学质量的方法
2.1 开放实验室, 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
实验室是学校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实验教学的主要基地, 是有效完成实验内容的重要保障[5]。我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验室包括PT室、作业治疗室、言语治疗室、中国传统康复治疗室、康复评定室、理疗室等, 拥有心电运动系统、平衡检测仪、言语评定仪等较先进、齐全的康复评定大型仪器设备。我校实行实验室全天开放, 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多练习、多实践, 增强学生的操作技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2.2 应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实践教学中, 重点强调学生实际能力或职业能力的培养, 采取情景教学、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放映光盘等多种教学方法, 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实施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 强化学生能力培养。采用适当、合理的教学方法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2.3 强化实践技能考核
为了了解学生技能操作掌握情况, 加强实践技能考核。实行实验考试成绩单列, 由平时实验考试成绩和技能考核成绩组成。平时实验成绩由平时考勤、课堂提问、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和实验态度综合评定, 占总实验成绩的40%, 技能考核占总实验成绩的60%。这种考核形式, 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康复机能评定实验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求知欲和探索意识得到了充分发挥, 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得到了提高[6]。
3 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改革
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不仅仅针对教师的教学效果, 还可从实验课程的设计和实验教学过程、仪器及设备的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完善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不仅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而且对实践教学工作起到积极的督导作用, 保证了实践教学质量。
总之, 康复机能评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其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需在实践中完成。实践教学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积极探索康复机能评定实践教学模式和方法,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可以使学生熟练掌握康复机能评定操作技能, 真正成为一名应用型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惠萍, 于培兰, 贺旭, 等.开设生物化学实验第二课堂提高医学生综合能力[J].医学教育, 2005, 12 (6) :78~79.
[2]孙小斐, 沈维青.康复机能评定教学改革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 2010, 28 (19) :141~143.
[3]陈艳, 潘翠环, 罗爱华.康复治疗专业实验教学与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8, 14 (1) :99~100.
[4]方益敏.加强医学实践教学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7, 9 (24) :180~190.
[5]孙洪军, 于群.关于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几点看法[J].卫生职业教育, 2009, 27 (22) :122~123.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定细则 篇5
一、评选机构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领导小组(成员待定) 二、评选指标
由学校每年下达指标 三、评选对象
根据国家和学校的具体规定确定评选对象 四、参评基本条件
(一)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参评时未受纪律处分。 (三)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 (四)身心健康;
(五)按学校规定时间报到和注册。 五、参评对象排名确定办法
参评对象按博士和硕士两个类别分别按总分排名确定入围人选。总分计算办法为:总分=学习成绩绩点*10+论文加分+竞赛获奖加分+科研获奖加分+国家发明专利、外观设计、实用新型专利及软件著作权加分+社会活动加分
1、学习成绩绩点
学习成绩优异,所有研究生在参评时必须没有不及格科目,博士研究生平均绩点须达到2.7以上才能参评。
2、论文加分
由所发表的论文级别与篇数来确定加分总和。论文必须是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且以我校为第一署名单位发表。其加分分值见下表:
注:论文必须见刊方能作为加分依据(SCI源刊除外)。同一论文被不同期刊或不同会议
论文集收录时,按最高加分类别加分一次。如是第一通讯作者,必须在刊物上有注明。发表在增刊上的论文不加分。
3、竞赛获奖加分
注:所有奖项必须出具相关获奖证书或相关证明材料。所获奖项为个人奖时,加分分值为相应获奖等级的最高加分分值。所获奖项为团体奖时,团体内成员共同分配最高加分分值,排名第1、第2、第3名的`加分权重分别为75%、50%和25%,第4名及以后的成员加分权重为10%。所获奖项为团体奖,但排名不分先后的,所有获奖成员平均分配最高加分分值。同一项目重复获奖的,按最高类别计算。
4、科研获奖加分
注:所有奖项必须出具相关获奖证书或相关证明材料。所获奖项为个人奖时,加分分值为相应获奖等级的最高加分分值。所获奖项为团体奖时(只计本校研究生排名),团体内成员共同分配最高加分分值,排名第1、第2、第3名的加分权重分别为75%、50%和25%,第4名及以后的成员加分权重为10%。同一项目重复获奖的,按最高类别计算。
5、国家发明专利
以中南大学为第一授权单位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权的,加分总值为8分。排名第1、第2、第3名的加分权重分别为75%、50%和25%,第4名及以后的成员加分权重为10%。
6、外观设计、实用新型专利及软件著作权
以中南大学为第一授权单位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权的,加分总值为5分。排名第1、第2、
第3名的加分权重分别为75%、50%和25%,第4名及以后的成员加分权重为10%。
外观设计及软件著作权获得者加分比照实用新型专利的加分办法。 7、社会活动加分 (1)研究生干部加分
(2)党支部书记、组委、支委加分
注:研究生社会活动加分可累加,但加分上限不得超过3.5分。研究生干部加分由主管领导及辅导员考核加分,加分分值=职位最高加分分值*考核百分比(≤1)。党支部负责人参考院党委办公室出具的考核情况表,加分分值=职位最高加分分值*考核百分比(党办出具)。
8、前一次已获得国家奖学金的申报人,下一轮申报时,前一次申报日期之前的材料均不能作为加分的有效材料。
六、其他事项
评定研究 篇6
【关键词】不确定度;评定;汽车检测
一般的,汽车在使用过程中,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其零件逐渐磨损、腐蚀、变形、老化,以及润滑油变质等,致使配合副间隙变大,引起运动松旷、振动、发响和漏气、漏水、漏油等,造成汽车技术性能下降。而所谓的汽车检测,是指为确定汽车技术状况或工作能力的检查,检测后的测量结果对汽车的维修有着一定的作用。汽车检测中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大小,因此,合理评定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是检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本文就汽车检测中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进行了研究,以期能为类似的评定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1.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必要性
在汽车检测中,检测不确定度应用的场合很多。可以说,对于任何有数值要求的测量,原则上在给出测量结果的同时还应给出该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否则这一测量结果便是“不完整的”。特别是当测量结果在标准限值附近时,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合格或不合格的判定。因此,凡是需要对被测量进行合格性判断的场合,必须给出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一般说来,在检测结果的完整表述中通常应给出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
2.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量
测量结果中的误差可能来源于两个方面:在重复测量中由测量结果的变化所得到的随机分量,以及由于对系统影响的修正不完善所引入的系统分量。在任何情况下,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都应包括这两方面的因素所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
随机效应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是不断的变化的,即使在重复性条件下进行测量,其观测列也将分布在一定的区间内。因此随机效应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不能通过修正值或修正因子而消除。但是可以通过增加测量次数的方法来降低他们对平均值的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这一分量通过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来进行,我们通常称之为测量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
系统效应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导致在测量结果中引入系统误差,在重复性条件下多次测量时,这些误差大小保持不变。因此可以通过修正值或修正因子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对这一系统效应分量的分析计算我们通常称之为测量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
为了满足汽车检测的需要,通常要求给出对应置信概率为95%的扩展不确定度。扩展不确定度等于包含因子与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乘积。在测量报告中,在给出测量结果及其扩展不确定度的同时,还应对所选择的包含因子k加以说明。从原则上说包含因子的数值取决与被测量的分布,但对于汽车相关的绝大多数的测量来说,可以简单的取包含因子k=2,在被测量接近正态分布的情况下,它大体上对应于95%的置信概率。
3.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
3.1测量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
4.不确定度报告
下面结合上述评定方法就某汽车侧倾稳定角的检测进行不确定的分析,依据GB7258..2012《机动车安全技术条件》及其引用标准GBT14172..2009((汽车静侧翻稳定性台架试验方法》左、右侧各进行3次测量,每侧的侧倾稳定角为该侧3次测量的平均值。
4.1左侧侧倾角度的不确定度评价
4.2不确定度报告
5.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就汽车检测中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进行了研究,针对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必要性以及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量作了详细的介绍,提出了有关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并以此得出了不确定的报告。相信本文能为类似评定工作的开展有一定的帮助。 [科]
【参考文献】
[1]黎杰.基于机动车检测中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3(16).
蛋白原料发酵后营养价值评定研究 篇7
通过现代生物发酵技术对粕类蛋白原料进行发酵处理,不仅可以脱去其中的有毒和抗营养成分,而且可以增加其中的有益成分,降解和软化粗纤维,改善适口性,并产生大量活性益生菌, 合成各种生物酶、促生长因子以及生物活性小肽类氨基酸,从而调节机体胃肠道微生态平衡和提高消化酶活性,促进饲料营养的消化、吸收和利用,提高饲料转化率和饲料报酬[4,5,6],甚至可替代日粮中控制腹泻的预防性抗生素,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畜禽养殖对动物性饲料原料的依赖,杜绝动物性饲料原料所带来的疾病传播,提高养殖业的安全与效益[6,7,8]。本试验通过开展发酵蛋白原料规模化生产工艺研究,优化出发酵蛋白原料最佳生产工艺,通过分析豆粕、棉粕及菜粕发酵前后营养成分及抗营养因子含量变化,为进一步开展发酵蛋白原料在生猪上的应用,研制开发生猪系列微生态活性饲料配方提供数据和理论基础。
1 试验材料
1.1菌种啤酒酵母菌(CCTCCAY93173)、凝结芽孢杆菌(CICC 10144)以及德氏 乳酸杆菌(CCTCCAB90021),实验室4℃冰箱保存菌种。
1.2菌种培养条件啤酒酵母:28~30℃,24~ 30 h;凝结芽孢杆菌:35~37℃,36~48 h;德氏乳酸杆菌:34~35℃,24~36 h。
1.3液体种子培养基啤酒酵母菌、德氏乳酸杆菌:玉米粉8%、葡萄糖2%、淀粉酶0.1%、糖化酶0.1%;凝结芽孢杆菌:豆粕10%、玉米粉10%、葡萄糖2%、硫酸锰0.5%、糖化酶0.1%。
1.4材料膨化豆粕由阳光油脂提供,菜籽粕由山西永康提供,棉粕由新疆汇昌提供。
2 发酵蛋白原料工艺优选
分别以一定重量的豆粕、棉粕、菜粕为原料, 按照8%~20%的接种量,发酵固体约38%~42%的含水量梯度接种试验,取一定量培养好的液体种子液 (取培养好的3种菌的液体种子体积比=1:1:1)加一定量的水进行接种混匀,置于32℃左右的条件下培养,前2 d翻料,后2 d不翻料。通过营养成分和抗营养因子含量测定与经济效益分析,筛选出发酵蛋白原料最佳生产工艺。
3 指标测定方法
粗蛋白 : GB/T6432-1994, 粗纤维 : GB/ T6434-2006,氨基酸:GB/T18246-2000,尿素酶活性:GB/T8622-2006,游离棉酚:GB/T13086-1991, 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凝集素:间接抑制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单宁: GB/T 27985-2011。硫甙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豆粕中小肽含量测定:GB/T2653-2004;菜籽肽含量的测定:参考大豆肽粉的测定方法测定菜籽肽的含量,酸溶蛋白的含量减去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即为菜籽肽的含量。
4 植物蛋白发酵后主要技术指标
4.1发酵豆粕主要技术指标颜色:均匀一致的浅黄色流动性粉末,随所用原料不同颜色的深浅有所变化。酸碱度:5<p H<6呈弱酸性。活菌含量:活菌数≥108CFU/g。气味:具有强烈的酵香味。粉碎细度:全部通过10目分析筛,20目分析筛上物不大于10%。有毒有害物质和杂菌含量:含铅Pb≤10 mg/kg;含砷As≤5 mg/kg;含氟≤60 mg/kg;沙门菌不得检出。
4.2发酵棉粕主要技术指标颜色:均匀一致的浅黄褐色,随所用原料不同颜色的深浅有所变化。酸碱度:5<p H<6呈弱酸性。活菌含量:活菌数≥108CFU/g。气味:具有强烈的酵香味。粉碎细度: 全部通过10目筛,20目筛上物不大于10%。有毒有害物质和杂菌含量:含铅Pb≤10 mg/kg;含砷As≤5 mg/kg;含氟≤60 mg/kg;沙门菌不得检出。
4.3发酵菜粕主要技术指标颜色:流动性咖啡色粉末,不结块,易于制粒,随所用原料不同颜色的深浅有所变化。酸碱度:4.8<p H<5.6呈弱酸性。活菌含量:活菌数≥108CFU/g。气味:具有强烈的酵香味。粉碎细度:全部通过10目筛,20目筛上物不大于10%。有毒有害物质和杂菌含量:含铅Pb≤10 mg/kg;含砷As≤5 mg/kg;含氟≤60 mg/kg;沙门菌不得检出。
5 发酵优化结果与分析
参考营养成分分析及抗营养因子含量检测,及发酵豆粕、发酵棉粕、发酵菜粕主要技术指标等综合分析,确定蛋白原料(膨化豆粕、棉粕及菜粕为原料)的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为接种比例为10:1,料水比例10:6.2,初始p H为6.0~7.0,发酵时间可根据具体培养温度及效果而确定。表1为膨化豆粕及发酵豆粕在最优发酵工艺条件下的常规营养成分及抗营养因子的测定结果。表2为棉粕及发酵棉粕在最优发酵工艺条件下的常规营养成分及抗营养因子的测定结果。表3为菜粕及发酵菜粕在最优发酵工艺条件下的常规营养成分及抗营养因子的测定结果。表4为发酵蛋白原料产品指标标准。
注:同行有不同小写字母者差异显著(P<0.05),有不同大写字母者差异极显著(P<0.01),相同字母者差异不显著(P>0.05)。下 同。
从表1可以看出,以膨化豆粕为原料生产的发酵豆粕,与发酵前相比,提高了膨化豆粕的营养价值,粗纤维降低了1.96%,粗蛋白、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蛋氨酸+胱氨酸、氨基酸总和分别增加了8.7%、19.8%、2.0%、1.1%、3.3%、11%,提高粗蛋白和小于1 000道尔顿小肽含量差异分别达显著 (P<0.05)和极显著(P<0.01),消除了膨化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发酵豆粕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凝集素均未检出。表明以啤酒酵母菌、凝结芽孢杆菌以及德氏乳酸杆菌为发酵菌种,通过发酵优化工艺参数生产中的发酵豆粕,具有改善营养成分含量、消除抗营养因子的作用。
表2结果显示,棉粕经过发酵以后,营养价值得到改善。与发酵前相比,粗纤维降低了14.85%, 粗蛋白、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蛋氨酸+胱氨酸、氨基酸总和分别增加了2.68%、7.38%、9.09%、3.23%、9.38%、4.41%,降低游离棉酚含量17.8%。我国是产棉大国,年产棉l 000万吨以上,棉籽经榨油后得到的饼粕中含蛋白质30%~40%,因其含有对动物有毒的游离棉酚,以及由于制油加工时不脱除皮壳,造成棉籽饼(粕)中粗纤维含量偏高、适口性差等,使其利用价值和使用量受到极大限制,棉籽饼粕在饲料的利用率不足30%,从而也制约着我国畜牧业生产的发展。本试验通过优选工艺生产的发酵棉粕使游离棉酚含量从478 mg/kg降低到393 mg/ kg,大大提高了棉粕的利用率。
表3试验结果表明,发酵菜粕与菜粕相比,发酵菜粕中粗纤维含量降低了24.58%(P<0.05),粗蛋白、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蛋氨酸+胱氨酸、氨基酸总 和分别增 加了8.75% 、40.8% 、36.4% 、3.62%、78.4%和7.28%,显著降低了抗营养因子含量,发酵菜粕中的硫甙和单宁含量分别下降了50.73%和80.1%,差异达显著(P<0.05)和极显著水平(P<0.01)。
6 讨论
6.1豆粕、棉粕、菜粕经过发酵处理以后,其蛋白质含量提高了,各种必须氨基酸含量也提高了,并含有大量的有益菌及其代谢产物(小肽等),这就提高了蛋白质的利用率,有利于动物对蛋白质的吸收利用。
6.2膨化豆粕、棉粕、菜粕经过发酵处理以后,小肽含量显著提高,抗营养因子含量基本消除和降低,显著提高了酵母菌、乳酸杆菌、芽孢杆菌和总菌数。
7 结论
堤防填筑质量检测与评定研究 篇8
关键词:堤防填筑,质量,检测
1 概述
为了堤防填筑质量检测与评定工作能够科学有效安全的进行, 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加强学习和领会。比如加强对土料质量、堤基处理质量、堤防填筑质量方面检测, 加强对外观质量、填筑质量、工程质量等级评定, 在提高自身素质和增加知识储备的同时, 提高堤防填筑质量检测与评定工作水平。堤防的填筑质量直接关系到堤防的防洪能力, 并且直接影响到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所以对堤防填筑质量的检测和评定工作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必须熟练正确的掌握检测与评定方法。本文结合实际工作情况, 分析和探讨了水利工程中对堤防填筑质量检测与评定的工作重点, 提高堤防工程质量, 提高堤防的防洪能力。
2 填筑土料的基本性质试验
2.1 室内物理力学试验
土的物理性质试验, 包括土的密度、比重、含水率、界限含水率、颗粒分析、击实特征参数等试验, 用于土的工程分类及判断土的状态。土的力学性质试验, 包括渗透性、压缩性和强度试验等。
2.2 现场质量检测
2.2.1 土的含水率试验, 土地含水率是土的一项重要物理性质, 含水率的多少会对土的物理性质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具体操作是将土置于一百一十度左右的温度下进行烘干, 这时土的含水量会逐渐减少, 最后烘干完成后将失去的水质量和最后的干土的质量相比, 便得出了土的含水率。
2.2.2 土的干密度试验, 土的干密度是单位体积的烘干土体质量。
堤防工程当中普遍会使用环刀法来做土的密度试验, 这种方法简单方便, 取一个体积固定的环刀, 将那些需要做试验的原状土或者扰动土样, 放置在环刀中, 在做好两端的平整工作后, 使刀刃向下, 放到土样上。用切土刀均匀的依据环刀外侧切成一个规则的大于环刀直径的土柱, 此时可以使环刀向下施加压力, 削与压的过程需要保持同步, 直到土样的顶面露出环刀后停止。出去两端余出来的土, 最后剩下来的土样便可以准确的得出其含水率, 做好环刀的清洁之后进行称量。
2.2.3 土的击实试验, 击实试验的目的是采用标准的击实方法, 测定特定土的密度和含水率的关系。
确定该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了解土的压实特性, 为工程设计和现场碾压提供土的压实资料。
3 现有堤防填筑质量控制
3.1 施工自检
施工自检是施工单位在完成每道堤防填筑施工工序后, 由施工单位质检部门对各工序的质量情况进行检测与评定。堤防填筑外观质量检测数量为每200米测4个测点。堤防填筑的质量检测取样工作, 需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 具体来说取样数量、取样方式要严格合理规范, 一般情况是每100至150平方米做一个取样, 有时候堤防可能过于狭长, 此时可以如果取不到3个样本, 那么也应该取3个。还有的时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压实质量和堤防的特点部位的抽样数量, 便需要按实际情况来选择。另外对于检测成果来说只可以是作为参考, 而不能当做质量评定的评定资料。
3.2 监理抽检
监理抽检是施工单位在完成每道堤防填筑施工工序后。由监理单位对各工序的质量情况进行抽检与评定。土方填筑质量、堤防填筑外观质量抽检的数量为施工单位抽检数量的三分之一, 且需满足规范要求的最少抽检数量。
3.3 第三方检测
第三方检测是在对已建工程质量有重大分歧时, 项目法人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质量检测单位进行检测的行为。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权威和公正, 第三方的检测单位的资质要有一定的保证, 其自身不应与施工以及监理单位存在任何的隶属关系, 而且第三方的检测手段方式一定要成熟标准, 并且保证结果的准确、真实、可靠。对于检测数量如何划定, 一般由第三方的单位来自行选择, 但是要通过该项目的法人以及质量监督单位的许可之后才能够进行检测工作。
3.4 竣工验收检测
竣工验收检测是工程全部完成后, 项目法人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检测的行为。先由工程的监督单位来选择工程抽检项目以及抽检的数量, 具体抽检的操作方法是对填筑工程的干密度和外观尺寸进行一系列的检测。做到每2千米抽检一个断面, 而且在抽检断面是每个断面抽检2层。每层抽检要大于3个点, 并且不能到堤防的顶面抽样。基本上, 每个单位工程对抽样的点数总和的控制上应该以最低20个为宜。
4 堤防填筑质量检测内容及方法
土料质量, 土料质量检测采用以现场目测、手测为主, 辅以简易试验的方式, 鉴别筑堤土料的土质及天然含水率。发现料场土质与设计要求有较大出入时, 应取代表性土样做土工试验复验。堤基处理质量, 堤基处理质量检测根据堤基处理措施的相应技术标准要求确定质检的项目来确定相应的检测方法。堤防填筑质量, 堤防填筑质量检测主要采用环刀法检测土料干密度, 根据室内击实试验测得最大干密度, 计算土方填筑压实度。堤防填筑外观质量, 堤防填筑外观质量检测主要采用量测法。
5 堤防填筑质量评定
5.1 外观质量评定
堤防填筑外观质量合格标准应按《堤防工程施工规范》和《堤防工程施工质量评定与验收规程》规定执行。
5.2 填筑质量评定
填筑质量评定合格标准根据堤防等级确定, 1级堤防压实度不应小于0.94, 2级和高度超过6米的3级堤防压实度不应小于0.92, 3级以下及低于3级堤防不应小于0.90。
5.3 工程质量等级评定
施工自检和监理抽检阶段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按合格率分为不合格、合格和优良3个等级。通常来讲, 对于工程的外观质量评定如果其合格率在70%以下应该定为不合格, 合格率介于70%与90%之间的我们可以定为合格, 至于合格率在90%以上的应当评定为优良。一般情况第三方的检测以及竣工验收的检测力度通常比施工自检和监理检测的力度小, 而且在具体执行中, 第三方对该工程的合格率的评定是比较复杂困难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 为了保证堤防填筑质量检测与评定工作的顺利实施, 必须加强对检测方法和评定工作具体内容的学习和研究。努力提高检测水平, 保证堤防填筑质量检测与评定的工作的准确、可靠, 提高堤防工程质量安全。在提高每位工作人员技能水平的同时, 加强工作人员安全责任意识尤为重要。为了提高堤防填筑质量检测与评定工作的工作质量, 我们需要对土料质量、堤基处理质量、堤防填筑质量方面加强检测, 对外观质量、填筑质量、工程质量等级加强评定。堤防工程是防洪体系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提高对堤防填筑的质量检测和评定水平, 提高堤防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阈下抑郁的评定与干预研究 篇9
一、阈下抑郁 (Subthreshold Depression, SD) 概念
在20世纪20年代德国的精神病学家Kraepelill提到过存在一种非常轻微的抑郁状态, 该描述似乎可以看作是对阈下抑郁症状的首次阐述[1]。1989年, Well及其同事最早报告了阈下抑郁会带来明显的心理社会功能损伤。1993年, 美国精神病学协会 (APA) 召开以“抑郁症:新亚型和治疗挑战”为主题的专题讨论会, 定义了阈下抑郁。随后, 研究者们对不同群体进行了阈下抑郁的研究, 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见解。到目前为止, 对阈下抑郁的评定和操作性定义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是, 各类观点中, 比较一致同意的是:阈下抑郁是指不符合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 (DSM-IV, 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of Mental Disorders) 重症抑郁发作症状指标 (具有9项指标中的5项以上) 和病程指标 (至少2周) , 但与抑郁症一样, 会损害个体社会功能, 增加医疗费用, 它是抑郁症的一种新的亚范畴。从概念中可以看出, 阈下抑郁是指有抑郁状态和抑郁情绪的表现, 却又无法达到抑郁症的临床诊断标准, 但是阈下抑郁会增加重度抑郁发作的危险。
二、阈下抑郁分类
(一) 内源性阈下抑郁和外源性阈下抑郁
内源性阈下抑郁:是指由个体自身特质所致的抑郁;
外源性阈下抑郁:抑郁情绪是由来自外在的压力引起的。
(二) 微笑型阈下抑郁、勤勉型阈下抑郁、隐匿性阈下抑郁
微笑型阈下抑郁:个体内心感到痛苦和压抑, 但是在别人面前, 却若无其事, 面带微笑;
勤勉型阈下抑郁:表现为“工作狂”或者“学习狂”。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使自己处于忙碌的状态, 最怕“闲下来”。
隐匿性阈下抑郁:把抑郁症状和情绪“隐藏”起来, 常常以躯体不适为主要表现。
三、阈下抑郁发病率
已有的国外文献报道中, 一些学者认为, 阈下抑郁发病率为7.3-23.1%, 而有一些学者认为, 阈下抑郁发病率为5%-24%, 研究结果的不同可能是由于各国对症状的界定、评估量表、调查样本选择及调查时间的不同而造成的。Cuijpers总结了瑞士、德国、荷兰、英国、澳大利亚和美国等国家共20项研究, 提出SD的平均发生率为14%[2]。我国学者杨娟等认为阈下抑郁的终生发生率为22.9%[3]。
四、阈下抑郁的评定方法
对阈下抑郁主要的评估量表是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 (Centre for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 CES-D) 。该量表为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院 (NIMH) 的Radloff于1977年编制, 主要评估抑郁症状水平, 着重于抑郁情感和心境。共20道题, 其中4个为反向计分, 要求被试者用0-3级评定最近1周内出现症状的频率, 总分为0-60分, 通常使用16分作为分界点。测量内容包括四个方面:抑郁情绪、积极情绪、躯体症状、人际关系。
由于阈下抑郁作为抑郁的一个新亚型, 所以, 阈下抑郁除了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评定外, 一些临床上评定测量抑郁症的量表也适合于阈下抑郁的检查与评估。比如: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 、抑郁自评量表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贝克抑郁问卷 (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 BDI) 等。
除了以上量表外, 一些访谈问卷也用于评估阈下抑郁。常用的访谈问卷包括Mini国际神经精神病访谈问卷、诊断访谈问卷等。
五、阈下抑郁的影响因素
(一) 性别差异。
已有的研究发现, 女生的抑郁发生率一般高于男生。由于男、女生生理、心理因素的不同, 女生在面对一些事情时, 承受力和适应力较差, 对一些事件的处理缺乏对策。另外, 女生一般都心思细腻、敏感多疑, 情绪控制力差、缺乏自信、关注外界对自己的评价, 这些因素更易诱发抑郁情绪。
(二) 负性生活事件
负性生活事件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 负性生活事件越多, 抑郁发生率越高。李彤的研究中, 将与抑郁的相关程度高低排列了对大学生抑郁影响的生活事件六方面:学习压力、其他 (包括厌学, 恋爱不顺或失恋, 与人吵架, 遭父母打骂等四个项目) 、人际关系、受惩、健康适应及丧失[4]。范恒山等的研究表明:负性生活事件常与抑郁第1次发作相关, 而与其后的发作无相关性。这些负性生活事件主要包括离婚、守寡、重大疾病、居丧、退休、失业等, 其中分离和死亡事件特别重要[5]。
(三) 个人特质
大学生抑郁症状与积极心理品质呈显著负相关, 即积极心理品质得分越高, 抑郁程度越低。这些积极心理品质包括:希望、好奇心、勤奋/毅力、自制力、乐观等[6]。宋震等的研究, 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 (MMPI) 对100例抑郁症患者进行测试, 结果表明:抑郁症的发生与个性有关, 抑郁症患者的癔病 (Hy) 、精神衰弱 (Pt) 、疑病 (Hs) 、妄想狂 (Pa) 、精神分裂 (Sc) 、社会内向 (Si) 的得分均高于中国常模, 其中, D (抑郁) 分值最高[7]。
六、阈下抑郁的干预
(一) 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辅导是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在团体中, 成员通过观察, 学习新的行为方式。通过经验与感受的分享, 产生“和别人一样”的体验, 减少恐惧、无助和失望。另外, 团体成员的相互支持和接纳, 团体中温暖安全的氛围, 都有助于个体宣泄情绪, 战胜当前的困扰, 积极的面对生活。团体心理辅导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国内各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目前已经有学者将团体辅导运用于阈下抑郁的干预中, 如张静对24名阈下抑郁学生, 进行了8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结果发现, 团体辅导对阈下抑郁青年学生干预效果明显[8]。
(二) 制定目标
肖艳丽等在她的文章中总结了一些调节和治疗阈下抑郁的方法。她指出, 人的心理结构中存在着天然修复的功能, 可以通过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符合自身实际的目标来启动这种修复功能, 激发心理自愈能力[9]。同时, 她还谈到心理咨询的老师可以用认知疗法帮助来访者找到抑郁情绪的原因, 教给来访者一些调节情绪的方法, 帮助来访者建立一些新的情绪条件反射, 从而消除来访者的抑郁情绪。
(三) 药物治疗
李一云等在一项对SSD (阈下抑郁的一种) 研究中应用了丙咪嗪和氟西汀进行干预, 结果发现进行干预的这部分人群减少了因疾病造成的经济损失, 降低了复发率。由此证明了药物对阂下抑郁的治疗及预防复发都是有效的[10]。
(四) 生物反馈治疗
袁丽等应用脑电生物反馈对60例符合阈下抑郁诊断标准的受试者进行干预, 结果显示生物反馈治疗组SDS评分明显下降, 表明生物反馈治疗可以用于阈下抑郁的干预和治疗[2]。
(五) 意象对话技术
高职院校职称评定指标体系研究 篇10
一、高职院校职称评定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在设计高职院校职称评定指标体系时, 应把握以下两个原则。
1. 教学为主、科研为辅。
在职称评定体系中, 应以教学为主、科研为辅, 体现教学工作的重要性。教学工作是高职院校的中心工作, 是“人才强校”战略的客观需要, 是学院生存和发展的有力保障。因此, 在职称评定中应加大教学工作的考核力度, 尤其是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 引导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提高教学水平上。在中级职称评定中, 教学分值应高于科研分值;在高级职称评定中, 教学分值可以与科研分值相当。
2. 重视“双师素质”考核。
高职院校的任务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这就要求高职教师首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熟练的操作技能。“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是彰显高职特色、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二、构建高职院校职称评定指标体系
1.“政治思想”考核指标。
思想政治考核是十分重要的考核内容。如果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就不可能在教书育人工作中以身作则。这个指标有利于教师严格要求自己, 端正工作态度, 减少由于人际关系不和谐造成工作态度懈怠的事情发生, 对于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积极的作用。同时, 有利于教师心态平衡, 使评上的顺气, 未评上的服气。
2.“教学工作”考核指标。
教学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心, 它是科研工作和社会服务工作的基础。一线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实践技能、创新意识等决定了教师队伍的结构和水平。这就需要高职教师树立“终身学习”意识, 与行业、企业发展同步, 不断地学习前沿知识, 并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授给学生,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来说, 应包含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三个二级指标。其中, 理论教学考核指标要求教师必须达到规定的教学工作量, 教学方法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 教学设计做到“教、学、做”一体化, 重点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考核指标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实习或实训达到规定的教学工作量, 教学态度好, 教学能力强, 教学效果好;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考核指标要求教师能够与行业、企业合作, 基于工作过程共同开发高职高专专用教材, 能够及时把行业企业最新的标准、技术、工艺融入课程, 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3.“科学研究”考核指标。
科研水平的提高, 能够反过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通过科研可以帮助高职院校筹集办学经费、改善办学条件、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应该鼓励教师从事科研工作, 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为企业提供培训服务等。高职教师应协调好科研与教学两者之间的关系, 不能顾此失彼, 更不能因为搞科研而影响教学工作。高职院校只有为社会提供更多直接、实用、丰富的服务, 才能为自身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具体来说, 科研工作包括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应用研究两个方面。其中, 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主要是各级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研究, 创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应用性研究主要指参与企业技术攻关、帮助企业解决关键技术难题、取得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等。
4.“社会服务”考核指标。
高职教育的社会服务职能是要在教学、科研中具有前瞻性, 开发新课程、研究新技术、传播新技能, 为企业、为社会提供广泛、实用、超前服务, 与此同时, 为高职院校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实现学校、企业、社会三方共赢。具体来说包括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训与培养、提供技术创新和推广、传播和辐射先进文化等, 使高职院校成为本区域的技术技能培训中心、新技术研发和推广中心、区域学习型社会中心。
三、结语
总之, 职称评审是一把“双刃剑”, 运用的好可以激励教师;反之, 则会挫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国家人事、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尽快改革高职院校现行的职称评审体系, 设置不同于普通高校的独立职称评审政策, 使高职院校的教师将工作重点引导到提高教学质量和实践技能上来, 推动高职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和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评定研究 篇11
摘要:从训练监控和机能评定角度探讨现代五项运动员高原训练。结果表明八一队女队员相对最大摄氧量显著高于备战2004年奥运会的国家队女队员(59.06±4.98 mL/kg.min和 51.9±3.8 mL/kg.min, P<0.05)。且经过高原训练后,血乳酸-速度曲线右移,无氧阈提高。八一现代五项队员越野考核后,血乳酸值远低于国家队队员比赛后值。本次高原训练阶段,运动员血红蛋白和肌酸激酶值高于平原。建议在训练中常采用生化指标监控训练课,提高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增加糖酵解供能的短距离间歇性训练,提高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
关键词:现代五项;高原训练;训练监控;机能评定
中图分类号:G8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3-0428-03
高原训练是利用独特的环境缺氧,使运动员承受环境和训练负荷缺氧的双重刺激,提高运动员运动能力的一种训练方法,始于20世纪50年代,几十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广泛的认同,作为一种有效的训练方法在多个项目中被积极采用。同时高原理论也不断完善,高原训练的模式也在不断被突破。针对不同的运动项目,具体的训练负荷安排、运动员状态的把握、下高原出成绩的峰值等关键环节都需要从事各项目的教练、科研等相关人员去积极探索,积累经验,摸索项目自身的高原训练规律。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八一现代五项队运动员共8名,其中男队员4名,平均年龄(20.5±3.70)岁,平均身高(186.25±4.86)cm,平均体重(76.38±4.68)kg,训练年限为2~6 a。女队员4名,平均年龄(20.5±3.70)岁,平均身高(170.25±2.06)cm,平均体重(57.75±2.25)kg,训练年限为2~4 a。
1.2研究方法
1.2.1测试指标在高原训练前、中、后期,根据训练周期及运动员具体情况对有氧代谢能力、血红蛋白、血尿素、血乳酸、肌酸激酶等指标进行监测。
1.2.2仪器YSI-1500血乳酸分析仪, ECOM-F6124 eppendorf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北京中生生物工程高技术公司生产的肌酸激酶、血尿素试剂盒。
2结果与分析
2.1训练负荷安排这次现代五项队总共安排为期9周的高原训练(上高原前2周、4周高原训练、3周下高原训练),高原训练地点为昆明海埂基地,海拔高度1 890 m。上高原前2周以有氧训练为主,无氧训练为辅;上高原后训练计划以每4天为一个小周期(3 d半训练半天调整),共计6个周期,训练负荷小幅度快频率渐进式上升。最初5天安排适应性训练,主要目的是让运动员机体尽快适应低氧的自然环境。第2个小周期开始递增训练强度,直到上高原后第4个小周超过平原训练强度;下高原后1周不进行高强度训练以适应平原环境,第2周开始循序渐进递增训练强度,直到下高原第3周达到个人训练的最高强度。整个高原训练阶段注意防止运动员出现过度疲劳。
2.2训练监控探讨科学的训练监控是科学化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训练监控是对训练手段方法的研究,其从源头上探讨提高运动员运动能力的方法,是解决科研训练相结合的关键,是科研工作的难点,却又常常被大家,包括科研人员自身在内忽略的环节。
人体生命活动需要消耗能量,体内能量供应包括磷酸原、糖酵解和有氧氧化3大供能系统,3大系统供能时间依次增加、而输出功率依次递减[1]。磷酸原供能系统维持时间最短,输出功率最大;糖酵解供能系统输出功率约为磷酸原的一半;而有氧代谢供能系统输出功率又仅为糖酵解的1/2,但它维持运动的时间最长。
运动使得能量消耗大大增加,目前运动训练中,能量代谢学说成为安排训练负荷的原则。训练监控的主要手段也是从能量代谢角度对训练方法进行分析。乳酸在供能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糖酵解供能系统的终产物,又是有氧代谢供能系统的重要氧化基质[2]。在运动实践中,训练中体内血乳酸低于4 mmol/L定为有氧能力,5~9 mmol/L之间为混氧训练,10 mmol/L以上为无氧训练。
2.2.1训练课针对性分析教练员的训练计划是解决运动员“练什么?怎么练?”的问题,但计划的针对性如何?客观而简单的方法是通过血乳酸的测试来检测。
高原上3名女队员完成5 km跑后以无氧阈速度进行4×1 600 m间歇跑,完成速度相同,训练结束后测定血乳酸,队员A为6.06 mmol/L;队员B为3.9 mmol/L ;而队员C则为2.8 mmol/L 。可见运动员机体在承受该训练计划过程中反应极为不同,队员A进行的是混氧训练,而队员C机体受到的刺激最低,仅是一般有氧训练。教练设计这堂课的目的是进行有氧训练,从乳酸的数据上显示,除队员B达到训练目的外,另2名队员,一个练过了,一个没练到。与上高原前的训练相联系,队员A从国家队归队后休假调整,没有经过几周的系统训练直接上的高原,出现了跟课都困难的现象。这堂课完成后,教练强化了每堂训练课的个体针对性,队员A增加有氧耐力训练,而不急于上强度。下高原后,我们注意观察队员运动能力能否有峰值的出现,发现下山后第30~40 d,队员A在训练中出现了明显的能力高峰。看来这次高原训练对队员A而言,以有氧耐力为主,辅以混氧训练的原则是正确的。
2.2.2训练课有效性分析以血乳酸变化客观评价训练课的有效性是科研监控的重要内容。高原训练中,由于环境和训练两方面缺氧,给机体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游泳、跑步的距离、组数、间歇时间等与平原皆有差异。为了观察训练效果,我们加大了训练课的监测密度,这里我们以一堂典型混氧课和无氧课对训练课的效果进行分析(表1、表2)。
游泳混氧训练一般血乳酸达到6~8 mmol/L,队员C游后血乳酸在此范围,该堂课训练有效,同时注意到队员C实际游速高于教练要求,提示教练给她安排混氧课游速需提到1(12(/100 m左右才能达到训练效果。而男队员D没有按规定时间游完,乳酸没有堆积,没有达到训练效果。
这堂课的训练内容包含有氧、无氧和混氧3个方面的训练,重点是3×400 m,要求运动员尽全力跑,血乳酸冲到最高值。从数据上分析:队员D 3组400 m完成后10 s心率为33次也非常高,但其血乳酸过低,队员显然没有完全尽力。队员E心率达到36次/10 s,最高乳酸为15.5 mmol/L,表明其无氧能力不错。文献研究表明,对于优秀运动员其竞技能力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因素不在心血管系统功能的改善,而骨骼肌代谢能力的改善很可能起重要作用。建议教练员经常采用高强度、高度专项化的训练,即血乳酸值达到15 mmol/L以上,或即刻心率达到175次/分以上的训练,将有助于运动员肌肉代谢能力的改善。
无氧代谢能力高的运动员机体能充分调动体内糖酵解供能系统,能以较大的能量功率输出来维持机体的高速运动来获得好成绩。在这堂课中,队员C 10.2 mmol/L的血乳酸,是目前若干次测试中测得的最高值,训练效果达到,但总体而言其无氧代谢能力偏低,而通过跑台测试显示其有氧代谢能力优秀,这与教练员观察一致。建议对她要加强无氧代谢能力的训练。但怎样去提高?在有氧训练的基础上逐渐增加多少混氧和无氧训练的比例为最佳?这是我们要与教练员合作解决的问题。
2.3运动员机能评定运动员机能评定包括运动员运动能力的评定和运动员机体承受负荷的应激反应和疲劳状况的判断,运动身体机能评定重在探究训练课引起运动员身体机能变化,探讨的是训练的“结果”。
2.3.1运动员运动能力评定
2.3.1.1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在高原训练前期,对运动员进行了跑台的有氧代谢能力测试,其结果与2003年测试的备战2004年奥运会国家队女队员数据进行比较(表3),从数据上可以看出:虽然目前八一队女运动员绝对最大摄氧量、最大通气量、氧脉搏与前国家女运动员相比没有明显不同,但相对最大摄氧量较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这批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高于前国手。
2.3.1.2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现代五项运动员游泳比赛后血乳酸超过11 mmol/L,越野比赛后超过14 mmol/L[3]。这表明现代五项中200 m的自由泳和3 000 m的越野无氧糖酵解供能比例较高,均要求有较高的无氧代谢能力。而且在比赛中比的是速度,要在一定的跑、游距离内,使得机体尽可能维持高功率的能量输出,即提高机体的无氧糖酵解能力,是提高成绩的关键。八一队下高原3周后进行考核,对游泳和越野后血乳酸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游泳后血乳酸均值为10.18 mmol/L,越野后为9.35 mmol/L,均低于文献中报道的比赛后值,一是表明考核的强度远低于比赛,另外也说明我们队员的无氧代谢能力整体上也低于前国手。
2.3.1.3训练周期运动员运动能力变化分析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是否有提高,除了运动成绩是最终的说明外,运动员有氧和无氧代谢能力的变化也可以分析观察。血乳酸-速度曲线可以评定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的变化,该曲线右移表示该队员通过这一阶段的训练有氧代谢能力有所提高,曲线左移则反之。我们在2005年3月和10月进行了2次跑步递增负荷的血乳酸测试,训练6个月之后(其中包括1个月的以体能项目为重点的高原训练),比较2条曲线变化,可见曲线右移(图1和图2),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队员D两条曲线有重叠的部分,但他血乳酸为4 mmol/L时对应的速度增加,也表明其无氧阈的提高,有氧能力利用的百分比上升。
图2队员D跑步无氧阈(2005)
高原训练前后对运动员200 m自由泳进行了考核,队员C成绩提高了0.5 s,而游后血乳酸下降了0.4 mmol/L,伴随成绩略长,血乳酸出现了下降,这种现象表明,随着运动员有氧能力的提高,一方面改善了运动员完成相同负荷时有氧供能的比例,同时更重要的是有氧供能在更短时间内完成更高负荷的能力。针对队员C目前测得的最高乳酸而言,显示运动员还有完成更大负荷的优势和潜能。队员D高原前后游泳成绩没有变化,但乳酸值从11.4 mmol/L下降到了9.63 mmol/L,同样出现了能量节省,一方面表明运动时有氧供能能力提高,另一方面标志着完成更高强度时机体无氧供能所占比例下降,缓冲乳酸的能力增强,使机体可以承担更大的运动负荷与强度,即在更短时间可完成更大的负荷。
2.3.2高原训练期间运动员机能状态与疲劳情况评定整个高原训练阶段,随着训练计划每个小周期监测运动员血红蛋白、肌酸激酶和血尿素,以观察运动员机能和疲劳状况,防止过度疲劳的发生。由于高原空气中氧含量低,检测血红蛋白反映运动员机能状况较平原更为灵敏。女子上高原前和高原期间血红蛋白均值分别为:11.9±0.49和13.0±1.2 g/dL,男子为13.9±0.41和15.45±0.80 g/dL,可以看出运动员血红蛋白水平比平原高1-2 g/dL。这是人体对高原缺氧的代偿性反应,也保证运动员能上量上强度。
整个高原训练阶段,随着训练计划每个小周期监测运动员血红蛋白、肌酸激酶和血尿素,以观察运动员机能和疲劳状况,防止过度疲劳的发生。高原期间队员B在一个小周期结束后经半天调整,血红蛋白却由12.4 g/dL下降到次日晨的11.6 g/dL,结合其相应的CK值由371IU到252IU,表明其机能状态尚为恢复,且有继续下降的趋势。把监测的结果和看法与教练交流后,随后开始的一个小周期对其个人训练计划稍做调整,强度下降,耐力训练比例升高。这也反映该队员疲劳恢复能力较差,整个高原训练阶段,对她在训练强度上有所控制,避免出现过度疲劳。下高原3周后的考核中,队员B越野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反映高原训练对她而言是有成效的。
肌酸激酶与训练强度关系密切,在强度课后,肌酸激酶会出现明显的升高,若该值过低,表明训练负荷对机体刺激不够,训练效果可能并不理想。在本次高原训练中,教练在重视耐力训练的基础上,也提高了混氧和无氧训练比例,即训练强度提高。队员C在高原期间CK处于高值,多维持在300IU左右,一方面反映训练强度大,另一方面也可能是高原上肌肉对负荷的反映增大。注意到某日队员CCK为313IU,调整半天后CK为318IU,并没有下降。表明半天的时间队员没有得到恢复,从这个数据分析,4天一个小周期的计划有一个缺陷,即在恢复上不如自然周的安排。对比这2天的血红蛋白值,分别为12.5 g/dl和12.4 g/dl,维持稳定。在新一个小周期开始后,她的训练照原计划执行而没有进行调整。
3小结与建议
3.1结论
1) 八一现代五项队女队员相对最大摄氧量显著高于备战2000年奥运会的国家队女队员,且经过半年的系统训练后,血乳酸-速度曲线右移,无氧阈提高,有氧代谢能力增强。
2) 八一现代五项队员越野考核后,血乳酸值远低于国家队队员比赛后值,糖酵解供能能力不强。
3) 本次高原训练阶段,运动员血红蛋白水平比平原高1-2g/dl,且肌酸激酶数值也高于平原,运动负荷较高。
3.2建议
1) 在训练中常采用血乳酸等指标监控训练课,提高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体能项目训练中增加糖酵解供能的短距离间歇性训练,提高机体无氧代谢能力。
参考文献:
[1] 冯炜权.运动训练生物化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2] 冯炜权,等.血乳酸与运动训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3] 张长存,等.国家现代五项队调控训练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4,17(1):79-83.
评定研究 篇12
从去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情况来看, 中等职业教育组的比赛项目最多, 但是就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类来说, 能参加比赛的项目只有两项:工程测量和工程算量。作为建筑工程类中等职业学校的一名建筑测量课教师, 我也非常关心这次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工程测量技能竞赛, 并且还仔细研究了一下技能竞赛的竞赛规则, 结合最近这几年我参加的数次工程测量技能竞赛, 有省里的比赛也有市里的比赛。在这些比赛中, 有关于水准仪的, 光学经纬仪的, 全站仪的, 各种比赛内容都有, 但是就其比赛规则、评分标准来看, 却都不是那么令人满意, 有时甚至还会由于比赛规则、评分标准的不同理解而引起争吵, 其根本原因就是比赛前期工作没做好, 比赛规则、评分标准制定的不合理, 甚至显得比较随意, 可操作性差。针对这些情况, 我觉得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该出台相应规章制度, 来规范技能大赛的组织活动, 使其更加公开、公正、公平, 以利于这项活动的健康发展。
作为建筑工程类中等职业学校的一名建筑测量课教师, 我也经常在思考一些关于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的问题, 怎么才能够把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办的更加圆满一些?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这么几个方面:组织程序的设计;比赛内容的确定;成绩名次的评定;承办学校与一般参赛学校的关系等。
1 工程测量技能竞赛的组织程序来说, 应该有如下步骤:
应该由举办单位先提出大赛的比赛内容和初步方案 (草稿) , 并确定出来承办单位, 然后及时通知相关学校报名参赛。
在确定了参赛学校的数量后, 就应该根据承办单位的仪器设备能力和比赛场地的限制, 制定出详细可行的比赛方案 (草稿) , 及实施细则, 包括主要技术要求、比赛规则、评分标准等内容。并及时下发给所有报名参赛的学校。
在确定的比赛时间前3-4周时, 通知所有报名参赛的学校在规定的时间派代表到承办单位确定的比赛场地, 在进行现场踏勘后, 由比赛方案的编制人, 来回答参赛学校提出的, 关于比赛方案的某些质疑问题, 并在所有参赛学校代表无异议的情况下修改和最终确定比赛方案及实施细则, 包括评分标准。定稿后, 再次将修改后的比赛方案及实施细则, 下发给所有报名参赛的学校。
回去后, 各参赛学校就可以以定稿后的比赛方案及实施细则, 来组织参赛选手进行训练, 以迎接测量技能竞赛。
到确定的比赛时间后, 就按照预先制定的比赛方案及实施细则进行比赛。
2 在确定比赛的内容上, 应该考虑以下两点因素
2.1 建筑工程的实际需要
我们举办技能竞赛, 不能是为了竞赛而竞赛, 如果出一些偏的、怪的内容, 以及现在已经过时的内容, 就会偏离了建筑工程的实际需要, 因为这些竞赛内容就有点像高考的指挥棒, 特别是省级、国家级的技能竞赛方案内容, 更是能直接影响到中等职业学校操作实训内容的侧重方向。
2.2 技能竞赛的等级
技能竞赛的等级一般可以分为市级、省级、国家级三个等级, 各等级的主要参赛学校也是不同的。一般情况是, 县里的中职学校以参加市级、省级的比赛为主要目标, 市里的中职学校以参加省级、国家级的比赛为主要目标, 而省会城市里的中职学校则以能参加国家级的比赛为主要目标。要考虑到各个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 其拥有的测量仪器设备和师资力量也是不一样的, 所以在确定竞赛内容时应该考虑各参赛学校的仪器设备拥有情况, 例如, 在以县里的中职学校为主角的技能竞赛, 就不能以全站仪的操作为竞赛内容, 因为现在全站仪还没普及到一般的县里, 甚至有的任课教师都没用过, 更别说是参赛了。
3 成绩评定的方法应该是公开、公正、公
平, 这就要求技能竞赛的评分标准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在测量技能竞赛中, 常用的评分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
在固定的比赛时间内, 看谁测量出的精度高。比如, 在用经纬仪测量水平角的比赛中, 可以规定在十五分钟的时间里, 用测回法测量一个任意的角度, 不论测几个测回都可以, 只有不超过比赛时间就行, 最终决定名次的只是看精度, 谁的误差小, 谁的名次就靠前。
在精度达标的情况下, 看谁测量的速度快。比如, 200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工程测量竞赛规则中的评分标准就属于这一类型, 该评分标准中规定, 排列选手名次, 以用时多少来决定, 用时少者名次列前、多者名次列后。至于测量精度只要达标就行, 不论其高低。
以比赛速度和比赛精度的数据为依据, 套入一个计算公式, 计算出最终成绩。比如, 在水准路线测量竞赛中, 可以以速度成绩占40%, 精度成绩占60%, 除去时间或精度超标的数据后, 用比例内插法计算出速度成绩, 再以误差理论公式计算出精度成绩, 最后两者相加就可以得到总成绩了, 以参赛者的分数来排列名次。
先以精度划分等次, 再以速度确定本等次中的名次。比如, 在水平角测量的比赛中, 首先把精度划分为三个等次, 0″-3″为一等, 4″-9″为二等, 10″-24″为三等, 当参赛者的比赛精度不在同一等次时, 不论速度的快慢, 等次高的名次靠前, 如果在同一个等次内的, 则看谁测量的速度快, 谁就在本等次内名次靠前。
这几种评分标准各有各的优缺点, 至于采用哪种评分标准, 则应该由举办单位和比赛方案的编制人, 根据比赛内容和参赛队伍的水平来共同确定。
最后, 是如何看待承办学校与其它参赛学校公平竞争的问题。中等职业技能竞赛的举办单位, 一般都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但是, 由于他们对专业技术的陌生, 所以一般都会把编制竞赛方案, 制定详细的比赛规则、评分标准等工作委托给承办单位, 而这些承办单位又大都也是参赛学校, 在这种情况下, 如何来保证比赛的公开、公正、公平, 就成为了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了。作为承办单位的参赛学校也应该避免这种瓜田李下的嫌疑, 例如, 在测量技能竞赛中的一些比赛放样数据, 就可以在竞赛前十分钟, 由第三方, 在给定的范围内, 任意确定一个或一组数据。对于测量技能竞赛中那些待测的控制点, 则也应该在竞赛前十分钟, 由第三方, 在给定的范围内, 任意在场地上确定一个或一组待测点位。这样, 对谁都是公平的。有些承办学校会提出, 由于不知道最可靠值, 没有办法来判断参赛选手的测量精度。对于如何快速的测量出最可靠值, 以保证测量技能竞赛的顺利进行的问题, 可以由承办单位准备一些高等级的测量仪器, 在比赛结束后马上组织优秀人员进行测量, 以保证在短时间内测量出最可靠值, 并以此为标准来判断参赛选手的测量精度。
结语
总之, 应该重视工程测量技能竞赛的组织程序和测量技能竞赛成绩评定方法的研究, 在保证测量技能竞赛能顺利进行的前提下, 使其更加公开、公正、公平。以吸引更多的中职学校参加竞赛, 从而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测量技能训练和比赛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