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机能

2024-11-01

免疫机能(精选8篇)

免疫机能 篇1

蝇蛆生活史短、繁殖力强、营养丰富并且具有独特的抗菌物质, 还可以提高动物的免疫功能, 是一种极其宝贵的蛋白饲料资源。以下从蝇蛆的营养价值、免疫活性物质及其应用来探讨蝇蛆对动物免疫机能调节的影响。

1 蝇蛆的营养价值

蝇蛆不仅蛋白含量高, 而且氨基酸构成合理。陈艳等[1]测定干粉蛋白质含量高达43.62%~55.26%, 氨基酸构成合理, 人体所需8种必需氨基酸含量高达45.48%, 超过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40%的标准, 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为0.83, 超出0.6的标准。限制性氨基酸如: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在蝇幼虫中含量都很丰富。此外, 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也很高。张泽生等[2]指出, 蝇幼虫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占68.2%, 必需脂肪酸占36% (主要为亚油酸) , 其所含必需脂肪酸均比花生油、菜籽油高。蝇蛆中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也非常丰富, 已测定有17种以上, 其体内所含的Cu、Fe、Zn 3种重要生命元素含量明显高于进口鱼粉和国产鱼粉的含量。蝇蛆粉中脂溶性VA和VD的含量极为丰富, 尤其VD的含量与鱼肝中VD的含量相当。水溶性维生素中B族维生素含量较丰富。综上所述, 蝇蛆营养成分全面, 且易被吸收, 能增强动物体质, 提高其抵抗力。

2 蝇蛆体内特殊免疫活性物质的研究

蝇蛆自身携带多种病原菌, 自身却不受到感染, 因为体内含有免疫活性物质。

2.1 甲壳素与壳聚糖

甲壳素/壳聚糖的应用领域已覆盖环保、生物医用材料、生物农药等诸多方面, 越来越多地被国内外研究者所重视。

甲壳素又名几丁质、甲壳质、壳多糖等, 是一种维持和保护甲壳动物和微生物躯体的线性氨基多糖。壳聚糖是甲壳素的N-脱乙酰基的产物, 主要存在蝇蛆的外壳中, 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 具有抗菌抗感染、降脂降固醇作用、抗病毒、抗肿瘤、抗辐射等作用。吴小勇等[3]研究得出, 壳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和假单胞菌的抑菌性能比苯甲酸钠好。周少平等[4]通过临床实践证明:壳聚糖在治疗胃溃疡方面有显著作用, 它具有止酸和修补疡面的作用。唐涛等[5]研究了羧甲基壳聚糖复合奥硝唑后对口腔厌氧菌的抑制作用, 发现复合奥硝唑后的羧甲基壳聚糖对牙龈卟啉菌的抑制性能有了明显提高。DerekHorton等证明氨基上含有SO42-的甲壳素衍生物对血液病毒有显著抑制作用, 李铃等[6]用壳聚糖分别对SD大鼠血清TC、TG、HDLC的影响和对SD大鼠肝脏TC、TG影响做了研究, 发现壳聚糖能降低血清、肝脏组织内胆固醇含量和脂肪水平, 对防治脂肪肝有良好效果。甲壳素/壳聚糖还可以用做饲料添加剂[7], 用于鸡饲料中可提高鸡的免疫力, 而且目前添加有甲壳素/壳聚糖的饲料已经实现产业化。

2.2 蝇蛆体内抗氧化物质的研究

刘彬等[8]报道:不同浓度的家蝇幼虫提取物对-OH与O2-均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同浓度的提取物对-OH的清除能力要稍高于对O2-的清除能力。家蝇幼虫提取物富含小分子生物活性肽、氨基酸、及糖类, 这些物质的存在均有可能加快自由基的清除速度, 起到抗氧化的作用。

2.3 蝇蛆体内免疫活性物质

(1) 抗菌肽。抑菌物质是对外界微生物感染产生的抵御性物质, 抗菌肽是防御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任国栋等[9]指出对家蝇幼虫的开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作为蛋白质饲料, 开发滋补保健品, 提取几丁质、抗菌肽等。Qiu等[10]从家蝇体内提取的抗菌肽能很好地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繁殖。抗菌肽用于呼吸道感染、癌症病人经高剂量化疗后并发口腔黏膜炎的临床治疗及口腔黏膜炎的预防性治疗,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11]。Wachinger[12]的研究结果表明, 抗菌肽还有抑制爱滋病毒HIV-1的作用。

(2) 尿囊素。尿囊素现已证明, 在昆虫体内的蛋白质分解代谢中能产生尿酸, 经尿酸酶作用后即产生尿囊素。其存在蝇蛆体外, 是消杀细菌的重要化合物, 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和动物病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13]。1876年香港中外出版社编著的《新英汉医学大辞典》解释很明确“用于伤口及溃疡, 以促进表皮的生成, 也用于治疗骨髓炎”。

(3) 凝集素。凝集素是一类能可逆结合特异单糖、寡糖的蛋白质, 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及微生物体内。凝集素在选择性凝集恶性细胞的现象被发现以后, 开创了凝集素研究的新纪元, 并取得了重大进展[14]。它具有凝集血红细胞、促有丝分裂、细胞识别、抗虫、病毒的毒力决定子等, 在农业、医药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凝集素本身有抗肿瘤作用[15]。Van der Knaap等人[16]认为凝集素能够结合细菌细胞壁上的糖链结构, 从而使细胞破壁, 达到杀灭细菌细胞的作用。

(4) 酚氧化酶。家蝇中的酚氧化酶 (PO) 在抵御外来入侵的免疫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存在于蝇蛆表皮中, 当病原生物入侵时, 通过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的级联反应 (PPO级联) 被活化, 参与机体的免疫防御反应。

3 蝇蛆在动物中的应用

吴建伟等报道, 将家蝇新鲜幼虫添加在饲料中饲养蛋鸡, 具有增强蛋鸡免疫功能的作用, 且效果优于鱼粉添加饲料组[17]。马彦博等 (2003) 报道, 鲜蛆替代鱼粉育雏鸡效果试验报道以鲜蛆替代饲料中的鱼粉养鸡, 从雏鸡的精神状态、发育情况、成活率、日增重、采食量、42日龄平均增重、饲料报酬等方面来看, 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18]。朗书源等发现将家蝇新鲜幼虫添加在饲料中饲养蛋鸡, 具有增强蛋鸡免疫功能的作用, 且效果优于鱼粉添加组[19]。贾生福等[20]报道, 肉用仔鸡饲料中添加5%的蝇蛆蛋白质饲料, 与添加同等水平的鱼粉进行饲喂对比试验, 结果表明, 蝇蛆蛋白质饲料饲喂肉用仔鸡增重效果明显, 经济效益高, 饲料利用率高。利用蝇蛆蛋白质饲料饲喂肉仔鸡, 可部分或全部代替鱼粉, 在肉鸡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覃容贵等报道, 蝇蛆蛋白粉能明显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 且可显著提高正常小鼠半数溶血值 (HC50) 增强其体液免疫功能, 而对吞噬指数 (α) 无影响;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HC50无影响, 但可显著提高其α值, 并使体液免疫功能恢复至正常水平[21]。王亚超等通过利用猪粪养殖的蝇蛆直接饲喂小鼠, 结果表明向小鼠直接投喂蝇蛆, 在试验期内亦未发现任何异常[22]。

4 小结

综合以上内容, 蝇蛆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完美的营养配比以及一些抗菌的免疫活性物质, 能提高动物的免疫机能, 增强其抵抗力, 在饲料中取代抗生素等药物有待进一步研究。

免疫机能 篇2

摘要:目的 观察太极拳运动对Ⅱ型糖尿病患者免疫机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测定太极拳运动锻炼前后免疫机能的变化。结果 太极拳运动后,补体C3、白细胞介素-2(IL-2)明显升高(P<0.05),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明显下降(P<0.05),淋巴细胞亚群辅助性T细胞CD4+明显升高(P<0.05)、CD4+/CD8+比值无明显变化。结论 太极拳运动锻炼有助于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机体的免疫机能。

关键词:太极拳运动;免疫机能;Ⅱ型糖尿病患者

中图分类号:G804.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7-0932-03

有关运动过程中躯体应激与免疫功能的研究已有诸多报道[1-2],人们对运动过程中不同运动强度和负荷对免疫机能产生影响的规律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其中,大量的研究发现,适度的中等强度的运动可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而长时间大强度的过度运动则可使机体的免疫机能受损,出现免疫抑制的现象[3]。尽管人们对运动与免疫机能变化的关系已经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探讨,但太极拳运动与机体免疫机能变化的研究至今还鲜有报道。太极拳运动项目具有非常强的特点,了解太极拳运动过程中机体免疫机能的变化规律,对丰富体育运动与免疫机能关系的系统知识,充分了解体育运动与健康的关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实验随机选取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糖尿病男性患者20名为实验对象。患者病情稳定,无肾脏等内脏器官的并发症,适宜运动锻炼。实验对象的自然情况如下表。

1.2实验设计

实验对象进行6周的太极拳锻炼,每周5次,每次40 min,反复重复24式太极拳套路动作。运动强度的制定依据“Jungmann”公式[4], 靶心率的制定:60岁以上,心率=170-年龄;60岁以下,心率=180-年龄。每次锻炼时心率达(170-年龄)次/min以上的时间大于5 min。运动过程中,依照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动作姿势的高低以调节运动强度和运动量。

1.3测定指标及测定方法受试者分别于实验前及最后一次运动结束后3 min安静状态下抽取肘静脉血10 mL,肝素抗凝,经离心后取上清液,用真空采血管制备血清后存放于-20℃冰箱,用于IL-2、S-IL-2R和TNF-α的测定。白细胞介素-2(IL-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定,试剂盒由美国Genzyme公司提供;补体C3、C4含量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采用意大利F7-2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试剂盒由四川迈克科技公司提供;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CD4+/CD8+比值的数量采用双色免疫荧光法流式细胞仪(FACScan, Becton Dicknson)进行测定。

1.4统计分析

采用SPSS10.0软件包,通过t检验对实验前后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显著差异水平为0.05。

2结果

2.1太极拳运动锻炼对Ⅱ型糖尿病及患者补体C3、补体C4、IL-2、S-IL-2R和TNF-α的影响实验对象在太极拳运动锻炼前后补体C3值均发生显著变化,与运动锻炼前相比明显上升,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运动后补体C4值也表现有上升的趋势,但运动锻炼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对象在进行太极拳运动锻炼后血清中IL-2 显著上升,S-IL-2R的浓度显著下降,与实验组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运动锻炼后血清TNF-α的浓度无显著变化(表2)。

2.2太极拳运动锻炼对Ⅱ型糖尿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CD4+/CD8+比值的影响实验对象在进行太极拳运动锻炼后CD3+无显著的变化。CD4+值在运动后明显升高(P<0.05),而CD8值在运动锻炼后也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由于CD4+、CD8+均升高,CD4+/CD8+比值在运动锻炼前后未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详情见表3。

3讨论与分析

3.1太极拳运动锻炼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补体C3、C4、IL-2、S-IL-2R和TNF-α的影响补体是指人与动物血清中正常存在的、与免疫有关的、并可具有酶活性的一组球蛋白。补体具有自我调控维持含量的能力等,公认是免疫反应中含量最稳定的物质,其变化一般认为与抗原刺激无关。补体系统具有溶菌、杀菌、细胞毒、调理、免疫黏附、中和及溶解病毒及炎症介质等生物学作用。其中补体C3是补体系统中含量最多、最重要的一个组分,它是补体两条主要激活途径的中心环节,有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因此对C3的研究日趋重视[4]。补体系统的稳定,对维持机体的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显示,经运动锻炼后血清补体C3、C4水平稳定,并有升高的趋势。提示,太极拳运动锻炼有助于免疫系统机能的稳定和提高,对促进和提高机体免疫系统的机能具有积极的意义。

IL-2主要由活化的TH细胞产生,IL-2和高亲合力的IL-2受体结合,从而使T细胞活化。因而,IL-2和T细胞表面的IL-2受体的产生是T细胞活化的重要标志,一般认为IL-2及其受体是T细胞应答的基础[5]。研究认为IL-2能够通过促进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生长因子的释放,增加胸腺的重量,提高胸腺中T淋巴细胞的数量以及T 淋巴细胞对PHA、Con A 的增殖反应来提高胸腺的功能[6]。IL-2水平高表明T细胞高活性。IL-2R在IL-2介导的免疫反应中有重要作用, S-IL-2R 能与IL-2结合,抑制IL-2与T细胞表面的IL-2受体结合,认为S-IL-2R是机体的一种重要的免疫抑制物质。因此在机体的免疫系统中了解S-IL-2R和IL-2的水平及变化,对把握整个免疫机能状态是至关重要的[6]。本实验结果显示,太极拳运动锻炼能提高机体IL-2的水平,降低S-IL-2R的水平,提示太极拳运动锻炼可通过IL-2和其受体的作用,使机体的免疫调节机能水平提高[7]。

TNF-α主要由LPS激活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其生物学活性相当广泛,目前已经证明过量的TNF-α与许多疾病的发展密切相关。但运动与TNF-α的关系还少有研究。有研究发现15名运动员力竭运动后1小时观察到血清TNF-α明显升高,而LPS诱导的TNF-α释放却被抑制[8]。本实验指标TNF-α值经在太极拳运动后未出现明显变化,提示太极拳运动锻炼有助于免疫机能的稳定,在太极拳运动刺激作用下机体没有免疫机能失调的现象。

3.2太极拳运动锻炼对Ⅱ型糖尿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比值的影响

太极拳运动后,CD3+未出现显著性差异,说明实验对象机体成熟淋巴细胞总量并未因运动应激刺激而发生变化。CD4+、CD8+是T淋巴细胞功能不同的两个亚群,CD4+的功能是在机体的免疫过程中起到辅助和诱导作用,而CD8+在机体免疫过程中的主要功能是杀伤和抑制作用。它们通过细胞间的直接接触或通过释放细胞因子,导致或抑制效应,使免疫应答在双向调控下表现出适当的强度。它们在免疫应答中分别发挥正、负调节作用,形成T细胞网络。免疫理论认为CD4+的下降说明该细胞对机体的免疫促进作用减弱, 而CD8+升高说明细胞对机体的免疫抑制作用增强,说明运动应激引起免疫抑制。正常机体的细胞免疫平衡主要由辅助和杀伤这两类细胞相互间的影响来维持,两者T细胞亚群若发生比例失调,就会产生机体的免疫功能失常,进而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对各种疾病易感性增加。因而在应激过程中CD4+/ CD8+比值的变化就显得比单项CD4+和CD8+细胞的变化更有意义[8],其正常比值在1.5~2.0之间[9,10]。实验结果显示,从事太极拳锻炼者的糖尿病患者CD4+和CD8+均增加,而CD4+/CD8+的比值又能保持稳定,提示太极拳运动锻炼能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太极拳运动是一种适度的温和刺激,有促进机体免疫功能增强的作用。研究显示,适度的运动有利于免疫功能的提高[11],抑制免疫功能的应激激素和亲炎性[12]、稳定或抑制抗炎性细胞因子(大强度代谢活动的标志)水平的提高[13],减少疾病的发生 。

太极拳运动是民族体育之宝,通过调整人体阴阳,疏通经络,和畅气血,起到增强体质、祛病延年的作用。研究证实太极拳运动能对人体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等均产生良好影响,运动时通过改变神经系统的控制,调整不同中枢的兴奋水平,降低人体的紧张和忧虑,愉悦身心,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14]。在免疫抑制机制中有糖皮质影响机制,当糖皮质激素大量分泌时可加深免疫抑制[15],研究显示,太极拳运动能缓解患者的紧张和焦虑,可能通过降低HPA轴的激活程度,减少糖皮质激素的分泌[16],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7]。

4小结

1) 太极拳运动锻炼可使Ⅱ型糖尿病患者的C3、IL-2和CD4+的水平升高,S-IL-2R的水平下降。

2) 太极拳运动锻炼能稳定和提高Ⅱ型糖尿病患者机体免疫系统的机能。

参考文献:

[1] 陈佩杰.运动免疫学研究进展.运动生理学进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154-168.

[2] 邓树勋,王健.运动生理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193.

[3] 王耀光.运动、免疫机能与病毒性感染[J].浙江体育科学,1997,19(4):39-41.

[4] Nieman DC, Henson DA, Sampson CS, et al. The acute immune response to exhaustive resistance exercise. Int J Sports Med, 1995,16(5):322-328.

[5] 段展峰.IL-2R结构及功能研究的进展[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1993,5:225.

[6] 富宁,等.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及其生物学意义[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1989,12(5): 225.

[7] Weidemann MJ, Smith JA, Gray AB, et al. Exercise and the immune system. Today's Life Sci, 1992,23(5):24-33.

[8] Weinstock C, et al. Effect of exhaustive exercise stress on the cytokineresponse. Med Sci Sports Exerc,1997 Mar,29(3):345.

[9] Tvede N, Steenberg J, Basllund J, et al. Cellular immunity in highly trained elite racing cyclists during periods of training with high and low ntensity. Scand J Sci Med Sport,1991, 3:1632-1661.

[10] Hong S, Johnson TA, et al, Attenuation of T-lymphocyte demargination and adhesion molecule expression in response to moderate exercise in physically fit individuals.J Appl Physiol,2005,98(3):1057-1063.

[11] Nieman DC. Immunonutrition support for athletes. Nutr Rev, 2008,66(6):310-320.

[12] Yamamoto Y, Nakaji S, Umeda T,et al. Effects of long-term training on neutrophil function in male university judoists. Br J Sports Med,2008,42(4):255-259.

[13] Salman F, Erten G,Unal M,et al.Effect of acute maximal exercise on lymphocyte subgroups in type 1 diabetes. Acta Physiol Hung,2008,95(1):77-86.

[14] 王雪芹,陈士强,罗海燕.太极拳的生理医学效应[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5, 24(6):757 -760.

[15] Kwon DK,Hwang KH, Kim YK,et al. Effects of swimming exercise and soybean supplementation on the immune functions of rats fed a high-fat diet. Clin Exp Pharmacol Physiol,2008,35(5-6):638-642.

[16] S-H Yeh, H Chuang, L-W Lin, et al. Regular tai chi chuan exercise enhances functional mobility and CD4CD25 regulatory T cells. Br J Sports Med, 2006, 40: 239-243.

免疫机能 篇3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及分组

试验选择35日龄的长白猪 (购自哈尔滨市北郊明林养殖场) 200头, 随机分成2组, 每组100头, 试验组添加2%红酒香菇多糖, 对照组不添加任何药物。试验期为35 d。在整个试验期间所有试验猪饲料中不添加任何抗生素和促生长药物。试验猪于42日龄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2头份进行免疫接种, 于56日龄用猪用高致病性蓝耳病灭活疫苗1头份进行免疫接种。

1.2 疫苗与药品

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和蓝耳病灭活疫苗, 购自哈尔滨维科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猪用红酒香菇多糖, 购自蓝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 试剂盒

猪瘟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 购自北京爱德士元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蓝耳病抗体检测试剂盒, 购自深圳市康百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4 测定项目

1.4.1 日增重

分别于试验开始日和结束日早晨空腹称重, 计算试验期猪平均日增重。

分别于35, 42, 49, 56, 70日龄时, 随机选择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头猪称重, 观察各阶段仔猪的体重增长情况。同时每日记录各组猪群的采食、饮水和粪便情况。

1.4.2 血清抗体效价

分别采集免疫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后7, 14, 21天的血清样品及接种蓝耳病灭活疫苗后7, 14天的血清样品, 采用间接ELISA方法分别检测猪瘟抗体和蓝耳病抗体效价。

2 结果与分析

2.1 红酒香菇多糖对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免疫后猪瘟抗体的影响 (见表1)

注:同列数据肩注大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极显著 (P<0.01) ; 小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 (P<0.05) , 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 (P>0.05) 。

由表1可知:免疫7天时, 试验组与对照组抗体差异不显著 (P>0.05) ;免疫14天时, 试验组抗体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免疫21天时试验组抗体极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 。说明猪用红酒香菇多糖能增强免疫效果, 使机体产生高而强的抗体水平。

2.2 红酒香菇多糖对蓝耳病灭活疫苗免疫后抗体的影响 (见表2)

注:同列数据肩注大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极显著 (P<0.01) , 小写字母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 (P>0.05) 。

从表2可知:免疫7天时, 试验组与对照组抗体差异不显著 (P>0.05) ;免疫14天时, 试验组抗体极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 。说明猪用红酒香菇多糖能提高机体对蓝耳病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 增强抗病力。

2.3 红酒香菇多糖对试验猪死亡率的影响

对照组猪45, 48, 52日龄时分别有3头猪发生死亡, 经临床诊断和剖检证实, 其中2头 (48, 52日龄死亡者) 为典型的大肠杆菌病所引起的腹泻, 另一头猪为典型的沙门菌引起的腹泻。

2.4 红酒香菇多糖对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见表3)

注:同行数据肩注大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极显著 (P<0.01) , 小写字母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 (P>0.05) 。

由表3可知, 试验开始 (35日龄) 时, 试验组与对照组猪体重差异不显著 (P>0.05) ;49日龄时, 试验组猪体重略高于对照组, 但差异仍不显著 (P>0.05) ;70日龄时, 试验组平均体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 ;试验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 ;试验组料重比极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 。说明猪用红酒香菇多糖饲喂能促进仔猪的生长发育, 提高日增重, 降低饲料消耗率, 提高经济效益。

此外, 通过观察与统计, 70日龄前, 2组猪排粪便量基本一致;但70日龄时, 试验组粪便明显少于对照组, 且粪便细膩, 看不到未消化的饲料, 而对照组猪的粪便中有少许未消化的玉米颗粒。说明红酒香菇多糖可以提高仔猪对饲料的消化利用率。试验第1周, 2组采食量差异不显著 (P>0.05) ;第2~3周, 试验组采食量略高于对照组;4周以后, 2组采食量差异不显著 (P>0.05) 。

3 讨论

3.1 红酒香菇多糖的组方及作用分析

1) 红酒香菇多糖是以香菇和红酒发酵物为载体, 接种黑曲霉菌经7 d发酵培养而成的。它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分解酶、淀粉分解酶、蛋白分解酶、脂肪分解酶及未知促生长因子和微生菌等, 可有效保持仔猪整个消化道内的菌群平衡, 减少猪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 并可提高猪对饲料的消化利用率[4]。

2) 红酒香菇多糖中含有大量的菌体蛋白, 消化吸收率接近100%, 可有效补充饲料中的蛋白不足, 能节省部分植物、动物蛋白。

3) 红酒香菇多糖中含有香菇多糖和果糖酸, 其中多糖可刺激机体产生干扰素, 能提高机体抗病力。果糖酸即能有效调节肠道内的pH值, 使肠道的pH保持在酸性状态。有利于肠道内有益细菌如乳酸菌等的生长, 激活胃蛋白酶从而促进各种蛋白质的吸收, 使动物肠道内始终保持菌群平衡状态, 有效减少各种肠道细菌性疾病的发生, 起到开脾健胃增加仔猪采食量的作用;同时可以有效地防止仔猪腹泻的发生[1]。

4) 由于红酒香菇多糖可以提高猪对饲料的消化利用率, 能有效减少粪便中的氮含量, 可减少畜舍内氨气的含量, 有效防止猪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3.2 红酒香菇多糖的作用

由于红酒香菇多糖以香菇和红酒发酵物为载体, 接种黑曲霉经过7 d发酵而成, 内含大量生物活性酶、促生长因子、多种有益菌和植物多糖类物质, 故在使用过程中显示出如下功能:1) 补充肠道有益菌, 调节肠道菌群平衡, 减少肠道疾病的发生。2) 在发酵过程中, 黑曲霉产生大量生物活性酶, 如纤维素酶、蛋白酶、脂肪酶等, 可以提高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利用率, 节省饲料, 提高养殖效益。3) 内含大量植物多糖, 这些多糖类物质可以刺激动物机体免疫器官的发育, 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防止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发生, 有效提高动物的抗病能力, 减少疾病的发生[2,3]。

在本试验过程中, 2组猪在同等饲养条件下, 对照组有3头猪因感染大肠杆菌和沙门菌发生腹泻而死亡;而试验组没有发生腹泻和死亡现象。说明红酒香菇多糖能有效防止仔猪腹泻的发生。

4 小结

由于本试验2组猪群是在同等条件下进行, 故本试验的有关数据和资料不受外界环境因素和猪品种等内因的影响。

红酒香菇多糖是以香菇、红酒发酵物为主原料, 接种黑曲霉菌经发酵而成, 内含大量蛋白质、氨基酸及各种生物活性酶, 作为动物饲料使用, 不但能有效减少猪的疾病发生, 减少猪在生产过程的用药数量, 从而减少猪酮体内的药物残留, 有利出口和保护人类健康;而且还可减少粮食的用量, 有效降低动物和人类争夺食物的矛盾。在土地日渐减少、粮食价格日渐上涨的当今社会, 开发此种饲料有着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高学军, 李庆章.黄芪多糖和香菇多糖对雏鸡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0 (1) :69-71.

[2]楼月琴, 杨菲菲.香菇多糖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7 (10) :53-54.

免疫机能 篇4

选用250只健康AA肉雏随机分成5个处理组, 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基础日粮+金霉素、基础日粮+植物提取物 (300克/吨) 、基础日粮+植物提取物 (500克/吨) 和基础日粮+植物提取物 (800克/吨) 5种日粮, 以研究不同浓度植物提取物对46日龄肉仔鸡脾脏指数、法氏囊指数、胸腺指数、T淋巴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转化率、白细胞吞噬印度墨汁率等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提取物有提高肉仔鸡日增重、成活率及饲料报酬率的趋势, 且不影响肉仔鸡的正常生长。日粮中添加不同浓度植物提取物能够增加免疫器官指数, 具有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淋巴细胞 (增殖) 转化率显著增高, 延长抗体水平持续时间, 对肉鸡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有明显促进作用。而在日粮中添加500克/吨的提取物比添加金霉素对仔鸡免疫力有更好的作用。

免疫机能 篇5

关键词:营养补充,女子,武术套路,运动员,免疫

大量实验证明,了解各项运动的代谢供能特点和运动员的膳食情况,针对性的给予营养支持是合理、可靠的方法之一。本文以武术套路运动为例,就糖、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麦胚粉等在提高运动员免疫机能方面的影响做如下综述。

1 武术套路运动能量代谢和供能特点的基础研究

1.1 武术套路能量代谢特点的研究

从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的角度研究武术运动的能量代谢点,对准备把握运动负荷和武术的科学化训练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温力在论文中最早提出武术运动能量代谢特点主要依靠无氧代谢的乳酸能供能,平均强度在400米~800米之间。邱丕相从运动时间、动作变化节奏、动作特点等角度对武术自选套路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运动生理、生化原理,提出武术自选套路意思由三种能量代谢参加,无氧代谢约占75%-80%,有氧代谢约占20%-25%。姜传银在其毕业论文中谈到长拳套路演练后,成年运动员血乳酸值峰值可达到15.43±3.23m Mol/L,是以乳酸代谢供能为主的项目。潘冬、陈秀英、李卫民等对武术运动员的能量代谢特点的研究中将血乳酸作为评定武术运动员无氧糖酵解供能水平的有效生化指标。武术套路运动能量代谢以无氧糖酵解供能为主,约占75%-80%,通过逐级递增分级测定长拳类套路演练的血乳酸值得出其峰值达到15.43±3.23m M/L,最高心率可180-190次/min。以有氧代谢供能为辅,约占20%-25%,其比例为61.4%:38.6%,接极近6:4,所以糖酵解供能是武术运动合成ATP的重要无氧供能系统。

1.2 武术套路运动的供能特点研究

马彦君、刘雅媚、李志雄等关于武术套路运动供能特点和科学化训练的研究谈到武术套路的演练时间一般在1min20s到1min40s之间,平均心率可达186~198次min,通过对心率和需氧量之间关系的观察和分析得出,长拳练习首先消耗的CP的高能物质,同时糖酵解过程被激活,肌糖原迅速分解生成乳酸,因此武术套路演练时间和用力方式决定它的供能方式是以糖酵解供能为主,有氧氧化供能为辅。潘东等人在评定武术套路运动员无氧供能水平的试验中通过检测专业武术运动员血乳酸(HL)、峰值功率(PP)、平均功率(MP)、30秒功率下降率(%)等无氧代谢指标判定长拳类自选套路属短时间高强度运动,机体缺氧程度高。因此糖酵解供能能力是反映武术套路运动员速度耐力水平的重要标志。

2 运动员营养状况调查与研究

周丽丽、杨则宜等总结中国运动员膳食主要存在6个方面的问题:(1)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2)脂肪和蛋白质摄入过多。(3)部分维生素摄入不足。(4)三餐热能分配不合理。(5)微量元素钙、铁、锌摄入不足。(6)运动中脱水和补液不科学。苟波、王启荣、赵光圣概括上海市散打队运动员膳食调查时发现,运动员碳水化合物摄入均不足,脂肪摄入全部超标,维生素A、B1、B2和C出现摄入不足,矿物质中钾、钙、锌、镁摄入也有所缺乏。刘燕、陈勇等对湛江师院武术运动员的膳食营养调查中提出对总能源物质、维生素、无机盐摄入的严格要求。调查显示:男女武术运动员中总能量和蛋白质摄入均明显低于标准值,脂肪供给基本满足身体需要,维生素B族和钙的摄入量明显低于膳食推荐量。胡冬梅、王芳华等总结出:速度性运动机体高度缺氧应多补充易吸收的糖和维生素B1、维C、磷和蛋白质,增加体内碱储备。耐力性运动应补充充足的糖、维生素B1和C。力量性运动需要多食含维生素B2和镁、钾、钙、钠等微量元素的食物。灵敏性运动膳食热量不宜过高,应加强神经系统的营养,多供给含磷和维生素的食物。

3 营养补充对运动员免疫机能影响的研究

3.1 当今营养制品的种类

不同项群运动员的营养需求各有不同,魏守刚、段桂华、刘秀根据营养品的功能和特殊作用分成营养型和保健型。营养型包括:营养配方食品,特殊营养食品,营养强化食品。保健型食品是专门为运动员研制开发的运动营养补剂。

3.2 运动营养品发展现状和成果

陈亚军、Nieman等报道运动员赛前补充高CHO有降低抑制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以及淋巴细胞的增殖,并降低运动后即刻和恢复IL-6增殖的幅度。同时有效保持血糖浓度和降低血浆皮质醇反应。秦素荣、关璐、李跃敏等的研究中发现长时间运动时优质蛋白质为骨骼肌提供能量供应;促进蛋白合成和肌肉增长;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性;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和延缓中枢疲劳。Bill强调补充蛋白质不仅安全,还可以通过增加蛋白分解和合成代谢率,增加瘦体重,加速训练后运动员免疫机能的恢复来提高对训练强度的适应。Melvin报道补充氨基酸有增加促蛋白合成类激素的分泌,保证运动中能量供应,有效预防过度训练和疲劳等积极作用。Moriguchi发现机体补充外源性谷氨酰胺可抑制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反应,对延缓疲劳,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有一定的意义。吴秀琴、李广英、Claudio报道维生素C、E、B族等抗氧化维生素可以通过增加骨骼肌抗氧化酶加强氧化应激能力,保持较低的脂质过氧化和肌酸激酶水平,提高肌肉组织的氧利用率。吴玲、陈吉棣等针对性的研究发现补充硒等微量元素能明显提高抗氧化酶活性,起到保护膜结构和功能的作用。

4 改善免疫机能的营养干预研究

陈欢欢、李雷的研究显示高CHO饮食运动员训练后的CD3+%、CD4+%、CD4+/CD8+明显高于训练前,Ig A、Ig G水平显著提高,提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得到改善。Bassist等研究发现赛前补充BCAA使运动员的感染率降低26%,表明补充BCAA有助于预防运动性免疫抑制,加速运动后免疫功能恢复。常波等发现谷氨酰胺在运动免疫中通过提高血浆谷氨酰胺为糖异生提供原料,避免了淋巴细胞功能损害,提高了辅助性T淋巴细胞增殖活化能力,降低了抑制性T淋巴细胞活性,从而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官凌菊、黄园等观察补充动物和植物蛋白可以通过升高T淋巴细胞浓度、减少体内自由基生成,提高GSH-Px活性等作用提高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董少斌认为补充番茄红素可以提高运动员的NK细胞水平、CD4+%、CD8+细胞水平和CD4+/CD8+水平,防止大强度训练导致的免疫能力下降。张更荣、赵文华认为人体补充赖氨酸面粉后T细胞总数,血清白蛋白前体,Ig A、Ig G、Ig M明显升高增强了机体免疫机能。姚烨等对L-赖氨酸在低缺血、低氧状态下保护神经细胞,钙离子超载造成的脑细胞损伤方面进行了探讨。李锋等认为补充维生素E、锌等外源性非酶性抗氧化剂能够通过影响体内氧应激状态,降低体内自由基的水平,能够有效的减轻脂质过氧化,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营养素的储备水平。喻卫红等人通过多方面实验研究对麦胚在营养、保健及医疗等方面的应用展开了深入研究发现麦胚含有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维生素、多种矿物质和8种必需氨基酸,合理食用具有调节人体血压,增加微血管弹性,降低胆固醇脂化反应,对提高机体免疫力,有强大的抗氧化作用

5 结语

免疫机能 篇6

本试验研究酵母多糖对S180荷瘤小鼠抗氧化机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抗肿瘤机制,为酵母多糖在肿瘤防治方面的应用提供试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酵母多糖:由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瘤株:小鼠S180瘤细胞引自第二军医大学中医学实验室。注射用环磷酰胺(Cy)为江苏恒瑞医药公司产品。

1.2 动物与分组

试验用健康雄性昆明种小鼠,体重20±2 g,由第二军医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标准啮齿类动物饲料喂食,实验动物分笼饲养,每笼10只,适应性喂养3 d。动物饲养实验室符合国标清洁级,室温20~24℃,相对湿度50~60%,空间50 m2,室内照明控制在12 h/12 h光暗周期节律。

试验前称小鼠体重,按体重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设正常对照组(NC)、肿瘤对照组(TC)以及Cy组、酵母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和酵母多糖高剂量+Cy组。

1.3 方法

1.3.1 S180荷瘤小鼠模型的建立及试验设计:

在无菌条件下抽取腹腔保种7 d的S180小鼠腹水,用生理盐水制成细胞数每毫升为1×106的细胞悬液,每只小鼠右前肢腋皮下接种0.2 mL。

按试验设计每日灌胃1次,每次0.4 mL,连续给药7 d,NC组、TC组给等量生理盐水灌胃,Cy组给予腹腔注射给药。采用自由饮水、采食的饲养方式。试验第7 d接种S180瘤,第19 d后全部处死。每组10只小鼠的肝组织用于测定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小鼠的肿瘤组织用于检测IL-2、TNF-α、TGF-β1的含量。

1.3.2 体内抑瘤试验:

第7 d接种肿瘤,19 d试验结束。试验小鼠处死后,剥离完整肿瘤块,称重,计算抑瘤率。肿瘤抑制率(%)=(对照组平均瘤重-试验组平均瘤重)/(对照组平均瘤重)×100

1.3.3 免疫指标测定:

按小鼠IL-2、TNF-α、TGF-β1定量PCR试验所需试剂盒 (5×逆转录buffer, dNTPs, MMLV, DEPC处理水, 5×定量PCRbuffer,Taq酶, ddH2O,上游引物F,下游引物R, TaqMan probe)说明书操作检测IL-2、TNF-α、TGF-β1含量。PCR试剂盒由广州达晖生物公司提供。

1.3.3.1组织总RNA的抽提

将所试验的标本按序排放在管架,依次将各组肿瘤组织转移至5 mL玻璃试管中,依次每一管中加入1 mL预冷Trizol,8000 r·min-1电动匀浆器处理30~45 s,每标本间处理后用酒精棉球擦拭, DEPC处理水清洗,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提取RNA。所提RNA用DEPC处理水20 μL溶解,-20℃冰箱保存待用。

1.3.3.2逆转录(RT)反应合成cDNA

将经过稀释后的RNA样本进行RT,反应体系为:5×逆转录buffer 4 μL,上、下游引物各0.4 μL,dNTPs 0.2 μL,逆转录酶(MMLV)1 μL,DEPC处理水10 μL,RNA模板4 μL,总体积20 μL。反应条件:37℃ 1 h;95℃ 5 min,灭活MMLV。

1.3.3.3 引物设计

IL-2的上下游引物分别为:5′- ACTCCATGCACCGAGATGTTT-3′和5′- CTGGAAGCCCTGCAGATGAG -3′,合成片段长度为145 bp;TNF-α的上下游引物分别为5′-GGCTGCCCCGACTATGTG -3′和5′- TGACTTTCTCCTGGTATGAAATGG -3′,合成片段长度为169 bp;TGF-β1的上下游引物分别为:5′-GCTGCTGACCCCCACTGAT-3′和5′-TGCCGGACAACTCCAGTGA-3′, 合成片段长度为151 bp。

1.3.3.4 FQ-PCR反应

将制备好的cDNA进行PCR扩增,PCR反应体系总体积为50 μL。PCR循环条件为:95℃10 min,1个循环;95℃ 0.25 min,进行40个循环反应,最后60℃退火、延伸1 min。试验采用的Real-time检测仪(美国ABI-7300)。

1.3.4 酵母多糖对肝组织抗氧化指标的测定:

试验结束后,取出试验小鼠肝组织,用冷生理盐水冲洗、拭干,准确称取肝组织重量按1:9的比例加入生理盐水,制成10%的匀浆。2500 r·min-1,离心10 min,取上清组织匀浆,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和丙二醛(MDA)含量。上述指标的测定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测定方法按试剂盒进行。

1.4 统计方法

试验结果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所有数据用均数±标准差undefined表示。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有显著差异;P<0.01认为差异非常显著。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荷瘤小鼠的瘤重和抑瘤率的影响

由表1结果可见,TC组平均瘤重>1 g,说明造模成功,肿瘤生长良好。zymosan-L、M、H组小鼠的一般状态比TC组好,小鼠活动自如,毛皮光滑,瘤体外观苍白,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易于剥离。各组与TC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着酵母多糖水平的提高,酵母多糖抑瘤作用具有明显增强的趋势。20 mg.kg-1.d-1的Cy治疗组抑瘤率为69.41%,当同时使用Cy和酵母多糖时,抑瘤率增加至71.46%,与TC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

a:P<0.01 与肿瘤对照组相比

2.2 对荷瘤小鼠体内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由表2可知,TC组SOD 活性较NC组降低,酵母多糖给药组中荷瘤小鼠肝脏的SOD活力都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大,呈现剂量-效应关系,且zymosan-H组SOD活力达到了239.36 u/ml,高于NC组,zymosan-H灌胃联合Cy腹腔注射组活力达到了242.28 u/ml,明显高于NC组和单独使用Cy治疗组,说明酵母多糖联合使用化疗药物有很好的自由基清除效果。

a : P<0.01 , b : p<0.05 与正常组相比;C:P<0.01 肿瘤对照组相比;d : P<0.01 , e : p<0.05与正常组相比;f: P<0.01 肿瘤对照组相比

除zymosan-H +Cy治疗组,各给药组和TC组小鼠肝脏GSH-Px活力与NC组都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Cy治疗组和zymosan-H治疗组(P<0.05)。与TC组相比,酵母多糖给药组均表现出了一定的抗氧化活性,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且Cy治疗组、zymosan-H治疗组及二者联合使用组GSH-Px活力较TC组显著提高(P<0.01)。

与NC组相比,各组荷瘤小鼠肝脏MDA值均有升高,其中TC组升高最为显著(P<0.01),其次为zymosan-L治疗组(P<0.05)。与TC组相比,除了zymosan-L治疗组无显著性差异外,各给药组MDA生成量均低于TC组(P<0.01),说明酵母多糖能很好的抑制荷瘤小鼠肝脏中MDA的生成。

2.3 对荷瘤小鼠肿瘤组织TNF-α、IL-2和TGF-β1 mRNA表达的影响

从图1、图3发现荷瘤使小鼠TNF-α和IL-2 mRNA表达水平极显著地下降,但各给药组肿瘤组织中检测到TNF-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TC组(P<0.01),IL-2 mRNA表达水平在Cy组与TC组之间无显著差别,在酵母多糖用药组IL-2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TC组(P<0.01),且在一定范围内,随酵母多糖剂量增加,TNF- 和IL-2 mRNA表达水平提高,Cy组也可一定程度提高荷瘤鼠TNF-α和IL-2 mRNA表达含量,但明显较酵母多糖用药组低(图2和图4)。酵母多糖对肿瘤组织中TNF-α和IL-2 mRNA表达水平的增加以zymosan-H组最为明显,与Cy组和T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zymosan-H联合应用Cy组IL-2 mRNA表达水平与单纯应用zymosan-H治疗组无显著差别。

由图6可知,TC组TGF-β1 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在酵母多糖用药组TGF-β1 mRNA表达水平有明显的下降,尤以zymosan-H组下调最为显著(与TC组比较,P<0.01)。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酵母多糖在100~400 mg·kg-1剂量范围内抑瘤率为26.63~57.02%,与环磷酰胺合用抑瘤率可达71.46%,说明酵母多糖与环磷酰胺联合抗小鼠S180瘤具有协同作用。

酵母多糖抑制小鼠S180瘤生长的同时,能提高荷瘤小鼠的抗氧化能力,减少脂质的过氧化作用。与TC组相比,高剂量的酵母多糖对荷瘤小鼠抗氧化机能的改善作用不仅表现在提高肝脏中SOD活力,而且各个剂量组的酵母多糖均显著提高GSH-Px活性。SOD和GSH-Px是机体抗氧化系统的重要抗氧化酶,其中SOD是生物体中主要的自由基清除酶,GSH-PX是机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种催化过氧化氢分解酶,具有清除过氧化氢(H2O2)、脂类过氧化物的作用,其解毒功能将H2O2还原为H2O和O2,保护细胞免受氧自由基的损害,两者在体内的主要作用是还原过氧化物并及时清除体内过量的可使机体衰老、降低免疫功能并导致癌变的自由基[10,11],从而缓解肿瘤的发生。在荷瘤小鼠体内,肿瘤的发生会导致组织内氧自由基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脂质过氧化物增多[12],反应终产物MDA的含量也会上升。本试验中酵母多糖与环磷酰胺联合治疗较TC组显著降低了肝脏中MDA水平,认为该多糖的抑瘤活性可能与增强机体抗氧化作用有关。

研究表明,多糖成分对肿瘤细胞无直接抑制作用,大多是通过提高宿主的免疫功能而发挥作用。TNF-α1 和IL-2是宿主BRM(biological response modifiers,BRM)系统中具有抗肿瘤作用的细胞因子,具有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13,14]。TNF-α在肿瘤机体免疫功能中是非常重要的细胞因子,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其可以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如通过作用于胞膜磷脂酶、蛋白酶和核酸酶途径杀伤肿瘤细胞;还可以通过间接途径杀伤肿瘤细胞,如阻断肿瘤细胞血液供应,增加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凝血活性,使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以及抑制血管内皮细胞迁移等[15]。IL-2是T细胞分泌的,是T细胞增殖的信号,可以促进T细胞大量增殖,此外还可促使自然杀伤(NK)细胞的活化增殖,也可促使B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合成抗体。因此,TNF-α、IL-2是目前公认的两种重要的抗肿瘤作用细胞因子。本试验结果也表明酵母多糖不仅有明显抗肿瘤作用,且在体内抗肿瘤有效剂量下,明显增强荷瘤小鼠肿瘤组织中TNF-α、IL-2 mRNA的表达,这可能是酵母多糖抗肿瘤作用的机制之一。

免疫机能 篇7

近年来, 运动免疫研究已经成为全世界运动科学领域内最热点的前沿课题之一。各国专家学者在重点探讨运动性免疫抑制机理的同时, 也试图探讨降低运动性免疫抑制效应的有效措施。这些措施主要集中于通过营养补充改善免疫机能方面, 整体效果不很理想。因此, 我们的研究目的为: (1) 观察女子400m跑专项比赛前后运动员免疫机能的应答与恢复特征, 为安排训练课及课间间歇提供依据; (2) 观察女子400m运动员在连续训练影响下运动员免疫机能发生的适应性变化, 为安排中长周期训练提供依据。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系陕西省田径队女子400m跑运动员8名, 其中健将级3人, 1级3人, 2级2人。平均年龄17.25±2.43岁, 体重58.37±6.8kg, 身高1.71±0.08cm, 训练年限3.87±1.19年。

2.研究方法

实验设计为:①大运动量训练课中, 分别于赛前、赛后即刻、恢复3小时及恢复24小时采集静脉血样, 观察运动员免疫机能对负荷的应答性反应;②女子400m专项比赛, 观察运动员免疫状态的改变;

3.测定的免疫指标

测定的免疫指标包括:血乳酸;免疫细胞:白细胞总数、及其三大亚类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嗜细胞数及% (采用血细胞自动分析仪) ;免疫球蛋白IgA、IgG、IgM;补体C3和C4 (采用放射状免疫扩散法) 。

4.测试仪器与材料

免疫球蛋白 (IgA、IgG、IgM) 和补体 (C3、C4) 的免疫单扩散定量检测板 (北京华夏科海医用检测试剂开发研究责任有限公司) ;YSI-1500 SPORT血乳酸自动分析仪;全自动血球分析仪 (美国.MET BC-2000) ;CH-B14S-T型生物显微镜 (日本产) ;LXJ-II型离心沉淀机 (上海医用分析仪器厂) 。

5.实验步骤及条件

取安静时、运动前、运动后即可、恢复3小时、恢复24小时, 肘部静脉血样8毫升。其中20微升用于测试血乳酸, 3毫升用无菌抗凝测定血细胞, 其余血液自然凝固后离心提取血清, 冷冻备用。为减少系统误差, 测试全部选用同一批运动员, 同一批号试剂, 同一套仪器, 同一方法, 同一批操作人员。

6.数据处理

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两种运动安静时、运动后即刻、3小时、24小时各指标进行统计和T检验。

大运动量、大强度训练的强度和主要内容

测试结果

1.大运动量、大强度训练血乳酸的变化 (表2略)

2. 大运动量训练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变化 (表3略)

3. 大运动量训练免疫细胞的变化

注:与安静状态相比

讨论与分析

1.大运动量、大强度训练血乳酸变化的主要原因。

(1) 大运动量、大强度负荷对运动员机体的刺激程度均很大, 以致骨骼肌等组织中乳酸生成速率加快, 故血乳酸值大幅度增高;

(2) 大运动量、大强度训练后, 引起的血乳酸值升高, 符合采用高乳酸训练提高优秀400m跑运动员成绩的思想;

(3) 大运动量训练由于在长时间较大强度下持续运动, 因此, 比一次性短时间大强度训练对运动员机体代谢产生的刺激要大, 故机体产生的乳酸要高, 恢复时间也长;

(4) 两种不同训练引起的血乳酸的变化及恢复情况说明测试对象具有一定的训练水平。

2.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对大运动量、大强度训练的免疫应答及恢复特征。

免疫球蛋白有IgG、IgA、IgM、IgD和IgE等五种, 其中IgD和IgE含量非常少, 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总含量的2%, 且部分功能未明。因此, 本研究主要选取IgG、IgA、IgM三种主要的免疫球蛋白作为体液免疫的代表性指标。

(1) 此结果与Pedersen (1988) 等研究报道, 运动可暂时改变机体的体液免疫状况基本一致。Gameron (1989) 等研究结果相反。剧烈运动能提高淋巴液的转运, 而淋巴液中存在大量的免疫球蛋白, 它们可随淋巴液进入到血液中。所以大运动量、大强度训练后免疫球蛋白水平的提高可能来自于血管外蛋白和淋巴液。IgA、IgG、IgM在运动后3小时、24小时基本恢复, 这与运动员经过专项训练机能能力得到提高, 使免疫球蛋白处于较稳定的正常状态及适宜的运动负荷和合理的营养改善免疫系统的机能水平有关。

(2) 补体对大运动量、大强度训练的免疫应答及恢复特征补体系统有20余种成分组成, 研究选取了其中生物作用最突出, 在补体两条途径中起关键作用, 且在血清中含量最高的C3和C4作为补体系统的代表性指标。

通过免疫细胞对大运动量、大强度训练变化比较发现, 单核细胞在大强度训练后增高幅度高于大运动量训练, 而中性粒细胞则相反, 即大运动量训练后即刻高于大强度训练, 白细胞、淋巴细胞在大运动量、大强度训练后变化不明显。

结论

1.大运动量训练后IgA、IgM及C4增高明显, IgM在训练后的恢复且具有滞后性。

2.大强度训练后即刻IgM、IgA升高, 其中IgM升幅最高。

3. 大运动量训练白细胞总数增加且以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增多为主, 单核细胞则变化不大。中性粒细胞在大运动量训练后可持续升高达3小时。

4. 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在大强度训练后均都增高, 免疫细胞对大强度训练的反应强于大运动量训练, 尤以单核细胞突出。

5. 大运动量、大强度训练引起的免疫反应是暂时的, 24小时后则可恢复。

参考文献

[1]沙继斌:运动、白细胞、免疫调节,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1998, 3:7-12

[2]郝选明等, 红细胞免疫功能对有氧运动适应性变化特征, 体育科学, 1999, No.6

免疫机能 篇8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动物及原料

选用( 31 ± 1) 日龄的杜长大保育猪( 来自广西农垦永新畜牧集团西江有限公司) 225 头,猪体重为( 7. 50 ± 0. 25) kg,分为3 组,1 个对照组和2 个试验组。

L - 苏氨酸,白色结晶粉末。

黄芪多糖粉,为浅黄色或黄色粉末; 益生素,由高效性抑菌型的两株枯草芽孢杆菌B + N、两株乳酸菌LP和PP、丁酸梭菌Cb - 2、海洋红酵母Y - 69 及其抑菌代谢产物、载体组成,活菌总数≥3 × 109cfu / g,抗菌肽CEC - 38 含量不低于100 000 单位/g。

1. 2 试验设计与基础日粮

采用多因素完全随机化试验设计。每组3 个重复,每个重复在1 个栏内饲养,每个栏25 头猪。试验预饲期为5 d,正试期为30 d。日粮组成和营养水平见表1。

1. 3 饲养管理

试验前,对整个猪舍、猪栏、地面及饲养器具进行冲洗、消毒,空栏7 d以上。猪只自由采食和饮水。试验期间按照猪场的日常管理要求进行生产管理,记录各组耗料量。

1. 4 样本的采集及测定项目

1.4.1血液指标

在试验第25天,每个重复随机挑选2头猪于前腔静脉采血10 mL,平均分为2份,1份用离心机2 5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用于血清生化指标、免疫指标等的测定;1份制备无菌EDTA抗凝血,用于血液生理指标的测定。采集好抗凝血后立即进行血液生理指标的测定,以免影响测定结果。

1.4.2 LPS免疫应激试验

在试验第30天,对于第25天采血的猪只按体重腹膜注射100μg/kg的LPS(LPS,大肠杆菌血清型O55︰B5,Sigma公司产品,注射时用生理盐水配成含LPS 500μg/mL的溶液),注射3 h后所有试验猪进行前腔静脉采血,具体方法同上。

1.4.3肠黏膜免疫指标的测定

试验结束时,每个重复随机抽取1头试验猪进行屠宰。取空肠和回肠黏膜,将组织匀浆后3 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测定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 g A),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肠黏膜sI g A。

1.4.4仪器和试剂盒

采用AU400型奥林巴斯(O-LYMPUS)生化分析仪测定相关生化指标;采用上海劲马生物工程研究所生产的试剂盒测定白细胞介素-1β(IL-1β)、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

1. 5 数据的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处理后,再用SPSS16. 0 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用邓肯氏法进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 1 断奶仔猪肠道s Ig A含量测定结果( 见表2)

μg·mL-1

注: 同行数据肩标大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极显著( P < 0. 01) ,小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 P < 0. 05) 。

由表2 可知: 苏氨酸+ 益生菌组s Ig A含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组( P < 0. 01) ; 而苏氨酸+ 黄芪多糖组s Ig A含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 P < 0. 05) 。

2. 2 仔猪血清Ig G含量测定结果( 见表3)

g·L-1

注: 同行数据肩标大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极显著( P < 0. 01) ,小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 P < 0. 05) ,小写字母相同或无肩标表示差异不显著( P > 0. 05) 。

由表3 可知: 应激前苏氨酸+ 黄芪多糖组Ig G含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组( P < 0. 01) ; 应激后仍以苏氨酸+ 黄芪多糖组Ig G含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组( P < 0. 01) ,各组含量均比应激前有所下降。

2. 3 仔猪炎性细胞因子含量测定结果( 见表4)

注: 同列数据肩标大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极显著( P < 0. 01) ,小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 P < 0. 05) ,小写字母相同或无肩标表示差异不显著( P > 0. 05) 。

由表4 可知: 应激前对照组TNF - α 值最低,与其他两组比较均差异极显著( P < 0. 01) ,而苏氨酸+ 益生菌组值最高; 应激后各组TNF - α 值均不同程度上升,无论是应激后TNF - α 值还是应激前后差值均以对照组最高,且与两组比较差异极显著( P <0. 01) 。

应激前3 组间IL - 1β 含量差异不显著( P >0. 05) ; 应激后3 组IL - 1β 值均不同程度上升,其中对照组上升的幅度最小,无论是应激后IL -1β 值还是应激前后差值与苏氨酸+ 黄芪多糖组、苏氨酸+ 益生菌组比较均差异极显著( P < 0. 01) ,而苏氨酸+ 黄芪多糖组应激后的IL -1β 值和应激前后差值均为最高。

3 讨论

3. 1 苏氨酸和免疫增强剂的互作对仔猪肠s Ig A指标的影响分析

本试验中,2 个试验组的各项试验测定数据均不同程度高于对照组。说明苏氨酸与黄芪多糖、益生菌的互作均能调节肠道,促进s Ig A的分泌。进一步对比发现,苏氨酸+ 益生菌的组合效果要极显著优于苏氨酸+ 黄芪多糖组合,这说明益生菌在调理肠道、改善肠道黏膜免疫系统方面的作用显著优于黄芪多糖。这跟苏氨酸与益生菌很好的互补作用有关。一方面益生菌不断刺激肠道上具有抗原识别部位的淋巴组织,从而活化肠黏膜内的相关淋巴组织,使s Ig A抗体分泌增强,提高免疫识别力[1]。另一方面小肠黏液蛋白是黏液层的主要成分,它可以影响小肠微生物区系、营养利用和肠道免疫功能,而黏液蛋白却主要是由富含苏氨酸的肽合成。而黄芪多糖在这方面鲜有报道。

3. 2 苏氨酸和免疫增强剂的互作对仔猪免疫球蛋白指标的影响分析

本试验中,应激前苏氨酸+ 黄芪多糖组Ig G含量最高,与其他两组比较均差异极显著( P < 0. 01) ,而苏氨酸+ 益生菌组最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 P > 0. 05) ,这说明在互作效果中,苏氨酸在调节血液Ig G方面无明显的促进作用,而黄芪多糖起到主导作用。此结果与前人的一些研究矛盾。苏氨酸是Ig G中含量最高的氨基酸,侯永清等[2]研究表明,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适宜水平的苏氨酸不仅能促进机体抗体和血浆Ig G的生成,还可提高胸腺、脾脏等免疫器官重量,增加淋巴细胞数量。因而结果的矛盾可能是试验动物种类、动物自身的生理反应及状况的差异所致。而侯伟革等[3]研究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0. 05% 黄芪多糖的断奶仔猪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 G提高了24. 48% ( P < 0. 05) 。而本试验中应激后苏氨酸+ 黄芪多糖组Ig G含量仍极显著高于其他两组也进一步证实了此结论。

3. 3 苏氨酸和免疫增强剂的互作对仔猪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分析

在本试验中,应激前苏氨酸+ 黄芪多糖和苏氨酸+ 益生菌组的TNF - α 值均极显著大于对照组,而IL - 1β 值仅在数值上略大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这说明在试验条件下该两组试验猪机体免疫系统处于轻微的激发状态,而应激是由黄芪多糖和益生菌的抗原性质引起的。因TNF - α 是机体应激反应产生最早和最起核心作用的炎症介质,故而机体产生量较大; IL - 1 是巨噬细胞分泌的主要细胞因子,局部低浓度条件下具有免疫调节功能,促进B细胞增殖和分泌抗体,所以3 组间差异并不大。

而急性应激后,血液中TNF - α 和IL - 1β 含量均显著上升,说明试验猪只的免疫系统处于完全激发状态。本试验在TNF - α 方面,苏氨酸+ 黄芪多糖和苏氨酸+ 益生菌组的差值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 而在IL - 1β 方面,两组的差值却极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苏氨酸与黄芪多糖、益生菌的互作一方面能有效调动IL - 1β 因子激活免疫系统以缓解应激,同时又能抑制应激所导致的TNF - α 的过度产生。而对比黄芪多糖与益生菌的效果,均差异不显著,说明在调节炎性因子方面苏氨酸起主要作用。

4 结论

综上所述,苏氨酸与黄芪多糖、益生菌的互作在维持机体稳定、促进免疫系统生长发育及改善其功能等方面均具有积极的作用。它们既能独立发挥作用,又可协同产生更好的效应,其中在改善机体体液免疫和抗应激方面苏氨酸发挥着主导作用,黄芪多糖、益生菌起辅助作用;而在肠道健康方面,黄芪多糖、益生菌发挥主导作用,益生菌的效果更优于黄芪多糖。因此在生产实际中,从仔猪保健和促进胃肠道免疫系统发育方面来看,以添加苏氨酸+益生菌的效果为佳;而从调节机体体液免疫、抗应激等方面,要以苏氨酸+黄芪多糖为优。

参考文献

[1]李丽红,郭宏,马秋刚,等.芽孢杆菌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J].中国畜牧杂志,2005(9):48-49.

[2]侯永清,呙于明,周毓平,等.日粮蛋白质、赖氨酸、蛋氨酸及苏氯酸水平对早期断奶仔猪免疫机能的影响[J].中国畜牧杂志,2001,37(4):18-20

上一篇:土地开发策略下一篇:肩周炎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