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诊断报告(精选10篇)
社区诊断报告 篇1
关键词:社区,诊断报告
1 社区类型
城市社区为主,其中有色矿山职工60%。
2 人口构成
(1) 被调查总人数4351人,其中男性:2137人,占49.1%,女性:2214人,占50.9%。 (2) 户口人数:6050人。 (3) 0~14岁人口数:600人,比例:13.79%,其中男性:311人,女性:289人。 (4) 15~64岁人口数:3084人,比例:70.88%。 (5) 65岁以上人口数:667人,比例:15.33%。其中男性:356人,女性:311人。 (6) 出生人口:15人。 (7) 死亡人口:22人。
3 负担系数
少年负担系数:600/3084 (19.46%);老年负担系数:667/3084 (21.63%)。老年人口比例:667/4351 (15.33%)。
4 卫生机构资料
(1) 平均就诊人数:18~20人/日,年8000~10000人次。 (2) 留观床:6张,输液椅12张。 (3) 工作人员(附资料如下):执业医生临床:2人,中级1人,初级1人。药剂士:1人(初级)。执业护士3人(中级1人,初级2人)。
5 流行病学诊断
(1) 总患病率:32.6%~38.9%。 (2) 残疾(残障、智残)64人,(智残31人,听力残疾7人,视力残疾4人,肢体运动残疾22人)。 (3) 死亡人口:肿瘤6人,意外:1人,其他:15人。 (4) 主要疾病率:高血压、糖尿病信息情况(表1、表2)。高血压:422人(其中61人合并II型糖尿病)患病率:9698.92/10万;糖尿病:122人,患病率:2803.95/10万;慢阻肺:26人,患病率:597.56/10万;冠心病:28人,患病率:643.53/10万;脑卒中:14人,患病率:321.77/10万;肿瘤:39人,患病率:896.35/10万。
6 行为与环境诊断
6.1 个人习惯(生活方式因素)
抽烟占男性:22.18%,占总人口的11.34%;不合理营养及缺乏运动50~70%,饮酒习惯:10%;滥用药品及不良心理状态:3%以上,吸毒人数不明。
6.2 居住环境因素
(1) 居住条件:其中青山东村、青山新村及铜霞部分散户(15~20%)(居住平房及旧楼房)条件较差。 (2) 卫生设施:主要表现为平房、散户居民,20%左右家庭无厕所,无下水道。 (3) 饮用水:以自来水为主,属清洁用水。 (4) 空气污染:属狮矿矿区,主要工业废气为SO2, CO为污染为主。 (5) 经济指标:与全市平均水平比属中等,有色矿山职工为主,月收入1500~2000元。
干预措施:依据社区调查及健康体检情况,辖区内的卫生状况突出问题。 (1) 部分居民家庭卫生状况及高血压发病率,糖尿病发病率相对较高。 (2) 环境污染。
针对存在社区诊断中有关流行病学情况及行为环境卫生诊断情况提出干预措施。
6.2.1 居民卫生问题
加强健康卫生习惯的宣传和教育工作;辖区属城乡结合地区,旧房、平房住户存在圈养家禽问题,宣传有关传染病防治知识,城区内饲养家禽的有关规定。
6.2.2 加强慢性病管理,尤其高血压、糖尿病的干预
(1) 对高血压发病率相对高,主要因为目前调查辖区内居民,实际居民人口以退休及中老年人比例高,其二,属中等收入人口为主,其三饮食卫生习惯欠佳,高血压、、高血脂居民有一定比例。 (2) 高血压患者干预措施:加强高血压健康教育,如饮食、运动、合理用药等知识宣传;针对社区内35岁以上居民就诊必须测血压,并给予登记,建立档案;针对高血压病人:制定联系卡制度,定期指导,指导用药,执行双回转诊制度。 (3) 针对糖尿病干预措施:加强糖尿病防治健康教育,如饮食、控制、体育锻炼、血糖监测、药物治疗等知识。建立糖尿病病人健康档案,给予规范管理和监测。针对糖尿病患者,指导用药,预防并发症。 (4) 针对残疾病人进行康复指导:精神患者指导用药,指导家庭进行心理康复专科治疗。躯体残疾人,针对不同患者残退程度,残退部位进行康复技术指导。 (5) 针对流行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和防治宣传。如: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防治,夏秋季的胃肠道疾病及中暑知识的防治,以及冬春季节心脑血管病防治宣传等。
社区诊断报告 篇2
<进入微机管理部分> 万源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为掌握本中心辐射的燎原、古马儿、裕丰、新华、秦川5个社区居民健康状况及其有害健康的危险因素,查明社区人群主要健康和社区卫生问题,制定社区疾病控制和健康促进策略与措施,提高社区居民健康水平,特对这5个社区进行社区诊断。
一、相关资料来源
1、社区基本资料:由相关社区提供后汇总;
2、社会、经济、环境与人口资料来源于市统计局;
3、患病资料来源于对居民的健康调查及社区各医疗卫生机构的统计资料;
4、居民出生及死亡资料来源于社区生命统计资料;
5、居民危险因素和不良习惯通过对社区居民调查形成的健康档案资料;
二、社区的基本情况: 1、5个社区、户数14708、总人口数43029、涉及28条街道,总共3.5平方公里,中小学校3所(其中中学2所、小学1所),幼儿园11所,医疗机构8个,其中:中心医院1所,中医院1所,社区服务中心1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所,保健院1所,私立医院3所,个体医疗点有77个。社区中原来的几大企业厂矿如:万新铁厂、化肥厂、红旗水泥厂、烟登坡煤厂、陶瓷厂均已搬迁出城市居民居住区以外,消出了粉尘、噪声、有害毒气物对居民健康的威胁,有效的增进了人类与环境的和谐。但,本地小煤窑较多,水污染较严重,肉眼感官较差。
2、社区产业,经济状况: 本地区人群经济状况较差,属于国家级贫困地区,200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28.5069亿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6186元/年; 家庭月均收入842.52元,居住条件良好,平均住房使用面积73.05m2,人均居住面积为13.1m2。
3、居住环境卫生状况:居住环境卫生状况基本良好,但原万新铁厂家属院和红旗水泥厂家属院及化肥厂家属院蚊蝇较多,防四害设施较差;家庭餐具消毒保管还未普及,有家庭药箱的较少,购买健康教育书刊的较少,爱卫会每年均普及灭四害知识和给予灭四害措施1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当地群众提供可阅读健康教育书籍和健康教育咨询场所并发放健康教育处方。
4、风俗习惯:当居民出现健康问题和对健康的期望时,相信迷信的人还占相当比例。
三、社区人群一般情况及健康状况(一)、社会人口学的特征:
5个社区的基本情况 : 本次共调查到32754份个人资料,涉及8605个家庭,32754人,其中男性16025人、女性16729人、男女性别比为1:1.027,0-7岁儿童2346人,占调查人口的7.16%;妇女4031人,占调查人口的12.3%; 60岁以上3656人,占调查人口的11.16%,离退休人口所占比例为4.5%,残疾人175人,占调查人口的0.53%.低保3014人,占调查人口的9.2%,文盲率为1.9%,知识文化结构极不合理。慢病总人数:2101人,占调查人口的6.4%;
婚姻状况: 未婚:11653人,男6078人,女5575人.占调查人口的35.58%;已婚:20373人,占调查人口的63.5%;离婚:257人,男114人,女 1143人,占调查人口的0.78%;丧偶:471人, 男98人,女373人,占调查人口的0.14%;
文化程度状况: 文盲:615人,占调查人口的1.9% ;幼儿园:721人,占调查人口的2.2%;小学:8695人,占调查人口的26.5%;初中:12598人,占调查人口的38.4%;高中技校:6342人,占调查人口的19.3%;大专以上:1934人,占调查人口的5.9%。(还有其他的1849人, 占调查人口的5.8%;)文化总的情况:文盲率低,但小学和初中文化共占65.9%,其结构极不合理。
职业分布状况: 工人1389人;短工10585人,零工272人;农民:402人;行政干部:842人;教师:726人;医务工作者:108人;学生:7567人;家务:1872人;待业(无任何工作):611人;离退休:1487人。很大部分失业人员进入了短工、零工行业、部分家务人员,失业率无法统计。
(二)、社会自然环境状况:
1、本地区人群经济状况较差;家庭月均收入842.52元;本调查资料经济来源显示:单位工资5210人,占15.9%,临工工资10856人,占33.1%;低保3014人,占调查人口的9.2%,其中男1466人,女1548人,60岁以上410人;供养8455人,占调查人口25.81%,其中男3978人,女4477人,60岁以上408人.(供养又分子女供养645人,男196人,女449人,60岁以上369人;父母供养7408人,男3742人,女3666人;国家供养11人;其他如夫供养、收养等共计391人)。
2、居住条件良好,90%以上的居民住房为砖混结构。平均住房使用面积73.05 m²,人均居住面积为13.1 m²;居住环境卫生状况基本良好;
3、居民居住及生活环境基本良好,社区中原来的几大企业厂矿如:万新铁厂、化肥厂、红旗水泥厂、烟登坡煤厂、陶瓷厂均已搬迁出城市居民居住区以外,消出了粉尘、噪声、有害毒气物对居民的健康威胁,有效的增进了人类与环境的和谐。但,本地小煤窑较多,社区居民普遍使用煤作为取暖和炊饮燃料,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过高(未具体测定),且水质肉眼感官较差,空气和水污染较严重。
4、经济条件许可的家庭增设家庭药箱;
5、购买健康教育书刊;
6、社区居民能有效地接受到健康教育知识;
7、社区服务中心为当地群众提供可阅读健康教育书籍和健康教育咨询场所。
(三)、人群疾病谱及主要危险因子:
1、疾病谱排序(前10位):<1>
高血压284人,占调查人口的0.87%,男137人,女147人,60岁以上164人.吸烟64人,饮酒29人;<2>
糖尿病96人,占调查人口的0.29%,男46人,女50人,60岁以上50人,吸烟16人,饮酒2人;<3>
肺结核90人,占调查人口的0.27%,男62人,女28人,60岁以上17人,吸烟28人,饮酒17人;<4>
乙型肝炎82人,占调查人口0.25%,男52人,女30人,60岁以上11人,吸烟14人,饮酒10人;<5>、心血管疾病76人,占调查人口0.23%,男29人,女47人,60岁以上34人.吸烟11人,饮酒5人;<6>
结石(胆系和泌尿系)69人,占调查人口0.21%,男23人,女46人,60岁以上21人,吸烟10人, 饮酒4人;<7>
支气管炎50人,占调查人口的0.15%,男29人,女21人,60岁以上19人,吸烟15人,饮酒7人;<8>
骨质增生19人,男9人,女10人,60岁以上5人,吸烟3人, 饮酒2人;<9>
慢性胃炎6人;<10>
肾炎5人等;调查资料显示慢病总人数2101人,10位以后未作具体排位。
2、人群吸烟4218人,占调查人口的12.87%;饮酒2254人占调查人口的6.9%。
3、本地与高发的慢性病有关的主要因素:经济状况与生活习性.根据相关数据表明, 危险因素依次为:家境贪困,一般疾病大多到个体医疗点就诊,得不到有效规范治疗《(1)、临工10857人,占33.1%,很大部分失业人员从事短工、零工、家务行业,工作不固定和经济收入很不稳定;(2)低保3014人,占调查人口的9.2%;(3)供养8455人,占调查人口25.81%(4)残疾人175人,占调查人口的0.53%.》因贫致病,有病延治,小病变大病,因病更贫,如此恶性循环,故政府要着力解决贫困与疾病的关系问题。缺乏体育锻炼、吸烟、饮酒(吸烟4218人,占调查人口的12.87%;饮酒2254人占调查人口的6.9%。)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增快(本次调查60岁及以上老人为3690人,占调查人口的11.16%,大于全国水平10%和国际水平8%)。空气和水污染较严重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4、根据上述危险因素,除发展经济、增加收入外,提倡以戒烟、限酒、少吃盐、合理膳食、多运动为主要内容,利用各种场所和条件开展健康教育传播活动。
(四)、卫生资源分布及利用:
1、支付医疗费用的方式以自费为主,共30021人,男14199人,女15822人,60 岁以上的3124人,占调查人口的91.66%;自费比例过大。
2、其次是公费医疗共1873人,男1250人,女623人,60岁以上的385人,占调查人口人5.7%;医保共753人,男508人、女245人,60岁以上149人,占调查人口的2.3%;社保9人,男7人,女2人,60岁以上4人,占调查人口的0.07%;其他98人,占调查人口0.27%;公费和社保比例过少。
3、首诊和转诊机制不够完善,人群就诊单位以市中心医院为主,接下去依次为中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在这5个 社区中个体医疗点有77个,就诊人群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无法统计),这也是居民患病得不到规范化管理和治疗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应当进一步优化和调整一级转诊及首诊责任制。应加强本服务中心的宣传和内涵建设。
总之,卫生资源分布和利用很不合理。
四、老年卫生保健
本次调查60岁及以上老人为3690人,占调查人口的11.16%,男: 1791人,女: 1899 人。调查结果显示:11.27%的老人主要靠自己供养,其次为子女供养占1.9%;生活居住情况主要是与家人生活,独居生活的较少为0.39%;在大家庭生活的老人91.2%;有独立的房室,生活能够自理的为91.7%;有困难及不能自理的为8.1%;在料理有困难不能料理时,一般求助于配偶的为45.1%,其次为子女34.3%;12.6%的老人无自我保健措施,有自我保健措施的主要选择生活规律的;42.4%和体育锻炼(28.5%),其次为控制饮食(10.9%),吃营养药最少为2.5%;93.2%的老人每天吃三顿,其次四顿及以上者为3.8%;每天主食摄入量以6-8克为主的占47.8%;其次为〈6两为39.9%。5个社区肥胖老人为15.4%;健康状况差的为12.2%;仅12%的老人常在单位、街道做力所能及的社会工作。
五、社区妇女儿童保健
本次调查社区家庭六岁以下儿童有1879人;占调查人口的5.7%,男983人,女 896人;七岁以下儿童有2302人,男1183人,女1119人;5岁以下儿童1477人,男791人,女686人;3岁以下儿童800人,7岁以下儿童保健人数2346人,管理率为85%,3岁以下保健人数556人,系统管理率为80%。分别对三个幼儿园和散居儿童进行健康检查,共查出体弱儿12人,占儿童总数0.52%,健康指导和系统管理12人,管理率为100%;营养不良儿童77人,占儿童总数2.96%,进行营养指和系统管理77人, 管理率为100%;轻度贫血138人,占儿童总数5.38%,管理率为100%,进行健康指导和系统管理138人;龋齿30人,72颗,占总人数1.92%,并对龋齿患儿进行了指导和矫正。未查出佝偻病患儿。分别对体检的三个幼儿园进行体检诊断,将体检诊断报告分别送发给幼儿园,并要求幼儿园老师和家长按诊断要求定期到本中心接受健康指导。
本次调查5个社区女性总人数16729人,其中15-35岁4947人,35-60岁7992人,文盲率占0.51%,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8.67%,职业分布依次为工人、教师、家务、干部、农民等。对已婚妇女进行了妇科普查、普治工作,应查人数7296人,实查人数3462人,查出妇科病人数725,检查率为47.4%,占9.93%,滴虫性阴道炎64例,治疗64例,治疗率100%,宫颈糜烂173例。治疗78例,治疗率45.6%。调查出孕产妇总数46人,建卡并系统管理人数37人,建卡并系统管理率80%,早孕检查人数31人,检查率67%,住院分娩人数11人,产后访视人数11人,产后访视率100%,孕期检查时有经过医务人员孕期营养指导的占100%,孕期检查得到母乳喂养知识的占100 %。
分娩医院主要为市中心医院和保健院,其次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医疗机构分娩的、产后访视三次以上的占81.8 %,医生访视内容基本完全,在已经添加辅食的孩子中,4-8个月添加辅食的占51.5%,83.5 %的母亲知道纯母乳喂养延续应大于6个月。节育手术总例数107例,其中放节育器33例,占30.4%,人流术74例,占68.7 %,引产1例,占0.9%。
近两年内有过妇检的仅为31 %;主要为工作单位组织,最需要得到妇女保健服务是定期体检达57 %;得到这些服务最希望通过去医院检查的有48 %;最需要得到的妇女保健知识特别是妇女常见病防治占39 %;得到这些知识最希望通过医生咨询实现的占62 %。
六、社区优先干预内容和干预措施
(一)、根据本次调查社区优先干预的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它是社区疾病谱排位第一的疾病,又是造成社区居民潜在寿命损失的主要疾病,同时高血压病又是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因此,心脑血管疾病的干预特别是高血压病防治是社区首要的干预内容。
(二)、社区优先干预的健康危险因素排序,根据健康危险因素是否是明确的致病因素;是否定量评价;可否预防控制;有无明显健康效益;干预的可接受性和可操作性;干预费用等确定优先干预危险因素排序依次为:增加经济收入,改变因贫不治,因病反贫的恶性循环成了我们干预的首要任务。但,作为医疗卫生机构我们只能把重点放在加强运动、戒烟、限酒、控盐、降体重、不良卫生习惯和饮食方式、心理因素等方面。
(三)、根据上述的危险因素制定社区干预的措施,对高血压病的防治,根据引起社区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与缺少运动、吸烟等有关,将在社区内对不同的危险因子采取多方位服务的措施制定干预。首先利用各种传媒,因它可以有效地把知识导入到日常生活中,有效的传播是改变行为的关健。
1、分析目标人群对健康问题的态度,最佳传播渠道以及传播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制定传播策略:确立传播目标和传播渠道,根据传播的针对性,可及性,效果和费用等原则,首先确立能影响人们态度和行为的宣传主题,语言简单易懂,能为公众所接受;采用多种方式(广播电视、网络、散发宣传单,电视讲座等)多种渠道的传播战略;通过追踪评价传播的效果,重点评价人群的健康知识、信念、态度和行为方面的改变。
2、根据各种危险因子的干预措施
(1)、运动
提供一些简单的讯息让社区居民能够知道运动的重要性;环境的 支持;提供适当的运动器材和场地,由于社区有免费的运动健身器材和场地少,不能够满足广大居民的需求,建议在各个居委会能够在居民居住比较集中的地方多建一些健身场地。
(2)、合理膳食 政策支持(食品标签、食品供应要鼓励生产有利于健康的食品、学校供应营养餐、学校和全民的营养教育、建立国家食品和营养政策、卫生政策与农业和食品工业相结合);公共信息(膳食干预应以食物和传统烹调方式为基础、食物多样化、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吃油、盐、特别是动物脂肪)。(3)、高血压的防治
A、公共信息 高盐和肥胖是发生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正常人每年需要测一次血压、高血压病人应终身治疗。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
1、盐摄入量少于6克/天;
2、饮酒量少于1两/日(白酒);
3、控制体重在理想值内;
4、经常进行中等量的有氧运动;
5、对其他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脂,吸烟要更积极地干预;
6、避免口服避孕药。
B、政策 建立医院内科门诊35岁以上病人测血压制度;医院内可建立健康教育科,组织为病人开展高血压病防治课。
C、家庭保健服务包括测量血压 具体见本中心制定的《万源市太平镇居民高血压的干预措施》《高血压的社区护理干预》《高血压的健康教育干预》。
注:其它干预见《万源市太平镇居民冠心病的干预措施》、〈〈冠心病的社区护理干预〉〉、《万源市太平镇居民糖尿病的干预措施》、《糖尿病的社区护理干预》、《万源市太平镇居民乙型肝炎的干预措施》、《乙型肝炎的社区护理干预》。
七、社区干预评价
由于此项工作开展时间短,还无法评价。但,通过评价监测干预活动的进展情况和效果,进行信息反馈,以及时调整计划,达到预期目标。我们将把干预活动开展后的情况与制定的目标和工作计划相比较,检查计划执行的动态过程。每项干预活动的目标是否达到覆盖的人群及人群对活动的态度和满意度,以及干预活动是否按计划开展情况,是否有可行性,目标人群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的改变情况、政策出台情况、环境改变情况、费用、疾病及其危险因素的变化情况,经费效益比等近期效果和远期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八、社区诊断小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疾病谱和死因构成正在发生改变。为了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和健康知识及对危险因素的认识,并能够采取良好有效的措施予以预防。本中心决定进行社区基线调查,并作出社区诊断。本次的社区诊断共调查了8605户、32754人,历经二个半月才完成并进行了统计分析后,作出了以下的社区诊断。
1、本社区的主要卫生问题:
A、主要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乙型肝炎、心血管疾病、结石<泌尿系和胆系>、支气管炎、骨质增生、慢性胃炎、慢性肾炎等
B、主要危险因素:家境贫困、缺乏体育锻炼、吸烟、饮酒等。水污染较严重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2、环境支持系统现状: 社区政策、经济、社会环境有利于开展慢性病的综合防治工作,特别是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增加城市居民收入,是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务。政府领导,部门支持,卫生协调,群众参与,实现综合防治目标还任重道远。
变应性鼻炎诊断及社区防治 篇3
变应性鼻炎是指特应性个体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介质(主要是组织胺)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旧称过敏性鼻炎[1]。它是一种由基因与环境互相作用而诱发的多因素疾病,变应性鼻炎的危险因素可能存在于所有年龄段。据调查显示,鼻炎的发病率在10%~20%左右[2],并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是社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常年性过敏性鼻炎一年四季都有症状,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症状更加严重,每年固定季节发作,让患者苦不堪言,严重干扰患者生活,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工作效率降低、学习成绩下降,影响睡眠、娱乐。因此,社区责任医师应熟练掌握过敏性鼻炎的诊治知识,科学开展社区预防。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上虞市陈溪乡地处浙东名山四明山南麓,全乡地域面积43平方公里,下辖10个行政村,总人口1.02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2006年8月开始实施社区责任医师制度,现有责任医师10名。2011年全科门诊人次16836例,完成农民健康体检5468例。
1.2方法。对全科门诊和农民健康体检中发现的鼻炎患者进行单独记录,确診后由社区责任医师开展定期随访。
2结果
2011年1月~12月共确诊鼻炎患者237例,其中慢性鼻炎71例,占29.96%,慢性鼻窦炎39例,占16.46%;药物性鼻炎7例,占2.95%;萎缩性鼻炎31例,占13.08%;变应性鼻炎89例,占37.55%。其中变应性鼻炎的比例最高。
3讨论
本病通常分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和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前者多由尘螨、蟑螂等常年性致敏因素引起,常年发病;后者多由各种花粉及真菌孢子引起,一般在一年中的春到秋季发病。变应性鼻炎是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性疾病。变应原进入鼻黏膜后,经抗原递呈细胞传递抗原肽信号,引起T细胞反应之间的平衡出现Th1耐受而Th2高敏感(即Th2反应的优先)。Th2类淋巴细胞释放IL-3、IL-4和IL-5、GM-CSF等细胞因子,其中IL-4促进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从而在IgE的调节中起重要作用;而GM-CSF、IL-5在EOS祖细胞的产生、活化、募集、成熟及存活中起重要作用。B细胞产生的特异性IgE与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当同一变应原再次进入体内,通过与肥大细胞表面的IgE结合,激活肥大细胞,使其脱颗粒,释放炎症递质(组胺、激肽类、白三烯等)和细胞因子等,作用于鼻黏膜的血管和神经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这些递质和细胞因子也可作用于EOS,使鼻黏膜上皮及黏膜下EOS浸润、增多、活化,并释放ECP、MBP等递质。基本病理变化为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和腺体分泌增加以及嗜酸粒细胞浸润等。上述病理改变缓解期可恢复正常,反复发作,可引起黏膜上皮层增殖性改变,导致黏膜肥厚及息肉样变。如合并感染,可表现为黏脓涕或脓涕。
变应性鼻炎发生的必要条件有三个:①特异性抗原即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的物质。②特应性个体即所谓个体差异、过敏体质。③特异性抗原与特应型个体二者相遇。变应性鼻炎患者具有特应性体质,通常显示出家族聚集性,已有研究发现某些基因与变应性鼻炎相关联。变应原多来源于动物、植物、昆虫、真菌或职业性物质。其成分是蛋白质或糖蛋白,极少数是多聚糖。变应原主要分为吸入性变应原和食物性变应原。吸入性变应原是变应性鼻炎的主要原因。常见的主要是:①螨:在我国最主要的螨为屋尘螨、粉尘螨等。屋尘螨以人类皮屑为食,主要生活在床垫、床底、枕头、地毯、家具及绒毛玩具中。在20℃以上且相对湿度大于80%的环境中繁殖最快。②花粉:风媒花粉由于飘散量巨大且能远距离传输,因而可影响远离花粉源数百公里的人群。虫媒花粉只有直接接触才会致敏,花粉的致敏能力随季节、地理位置、温度和植物种类而变化。大多数花粉致敏者会患有结膜炎。③动物皮屑:动物的皮屑及分泌物携带致敏原。猫、狗变应原在室内尘土和家具装饰中广泛存在。④真菌变应原:霉菌向室内、外环境中释放变应原性孢子,湿热环境生长迅速。⑤蟑螂变应原:变应原见于其粪便及甲壳中,颗粒较大,不在空气中播散。⑥食物变应原:在变应性鼻炎不伴有其它系统症状时,食物变态反应少见。另一方面,在患者多个器官受累的情况下,食物变态反应常见。对婴儿来说,多数是由牛奶和大豆引起的;对成人来说常见食物变应原包括:花生、坚果、鱼、鸡蛋、牛奶大豆、苹果、梨等[3,4]。
变应性鼻炎的典型症状主要是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鼻塞和鼻痒。部分伴有嗅觉减退。喷嚏每天数次阵发性发作,每次多于3个,多在晨起或者夜晚或接触过敏原后立刻发作。大量清水样鼻涕,有时可不自觉从鼻孔滴下。鼻塞可间歇或持续,单侧或双侧,轻重程度不一。大多数患者鼻内发痒,花粉症患者可伴眼痒、耳痒和咽痒。检查可见鼻粘膜苍白、双下甲水肿,总鼻道及鼻底可见清涕或黏涕。
社区责任医师在下乡随访以及开展社区健康教育过程中,要根据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特征,指导患者科学开展社区预防。患者必须注重二个方面:一是积极锻炼身体,增加体质,提高免疫力;二是避免接触变应原,做好个人卫生和起居卫生。室内的尘螨数量最好控制在<20只/m2;维持居住空间相对湿度至50-60%。定期清扫地毯,清洗床上用品、窗帘。螨变应原溶于水,水洗纺织品可清除其中的大部分变应原;使用有滤网的空气净化机、吸尘器等,特别是空调滤网要定期清洗。相应花粉致敏季节,应规避致敏原,外出时可选择配戴口罩。对动物皮毛过敏的患者建议禁止饲养猫、狗等宠物。
参考文献
[1]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AR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2004年,兰州).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40(3):166—167
[2]刘志连,刘继文.变应性鼻炎现状分析[J].新疆中医药,2011,29(5):89-92
[3]余亚斌.变应性鼻炎发病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4(1):385
溪口镇社区现状及诊断探索 篇4
溪口镇位于奉化市西北部, 距宁波市35公里, 辖区面积379、6平方公里, 有54个行政村, 4个居民委, 2010年社区常住人口79057人, 其中男39948人, 女39109人, 男女比为1:0.97, 其中0-7岁儿童3651人, 占4.62%, 60岁及以上者13341人, 占16.87%, 社区已进入老龄化。
溪口社区主要慢性病发病以糖尿病为主, 占37.21%, 发病率为206.69/10万, 其次是脑卒中占34.48%, 发病率为191.48/10万, 男性发病第一位是脑卒中发病率为200.05/10万, 女性发病第一位是糖尿病, 发病率为206.69/10万。全社区年均死659.22/10万, 其中男性死亡率823.32/10万, 女性死亡率490.40/10万。男性脑血管死亡率居首位, 女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居首位;男女合计脑血管死亡率居首位, 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居第二位;女性男性及男女合计恶性肿瘤死亡率都居第三位。
2 诊断探索
2.1 与疾病有关的危险因素暴露率
2.1.1 不同年龄人群行为危险因素暴露率, 不同年龄段行为危险因素顺位, <20岁居前3位的分别是不运动、食盐摄入过多及超重, 20-59岁居前3位的分别为食盐摄入过多、超重及不运动;60岁及以上居前3位的分别是不运动、超重及食盐摄入过多。各年龄人群行为危险暴露率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0.01) , 见表1。
表1不同年龄人群行为危险因素暴露率[n (%) ]
2.1.2 不同性别人群行为危险因素暴露率。在男性中行为危险因素顺位居前3位的是饮酒、高盐、高脂, 女性中行为危险因素顺位居前3位的是饮酒、不运动、高脂。其中饮酒男、女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 , 其余危险因素暴露率男、女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0.01) , 见表2。
2.2 卫生资源诊断
2.2.1 组织管理和人力资源
溪口社区是奉化市社区卫生服务农村示范点, 市镇对该工作非常重视, 市卫生局抽调责任心较强的业务骨干到溪口社区工作, 优化人员结构, 下拔经费, 为卫生服务中心购置医疗设备, 镇政府成立了社区卫生服务领导小组, 协调组织定期研究和落实社区卫生服务的相关政策和措施。有明确的分工及防治网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有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医护人员137人, 其中中级职称94人;本科学历31人, 大专学历23人;责任医师17人, 每位责任医师服务人口为1518人。中心院内环境整洁, 占地面积17100平方米, 门诊大楼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 设有全科诊疗室、中医诊室、抢救室、康复治疗室等临床诊疗项目功能室, 配有检验室、药房、健康信息管理室、治疗室、处置室、观察室、消毒供应室、心电图室、B超室等医技科室, 能满足农村基本医疗、卫生防病、妇幼保健等服务项目的实施要求。中心下设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52名医护人员, 设有全科诊疗室、治疗室、处置室、预防保健室、健康信息管理室、药柜等, 设置健康教育专栏, 并配备与开展诊疗项目相应和出诊所需的设备设施, 平均建筑面积为850平方米, 能基本满足服务人口医疗卫生需求。
2.2.2 经济资源
作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示范点, 市卫生局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每人每年20元并按时足额到位, 确保了社区卫生服务长效经济补偿机制的运行。
2.2.3 信息网络资源
溪口社区实施了村公共卫生联络员制度, 全社区共有58名公共卫生联络员, 主要负责该行政村内流动儿童、农村家宴、死亡调查、儿童出生等信息收集及张贴发放宣传资料等工作, 每月收集1次, 每月在镇政府内召开公共卫生联络员会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收集的信息及时核实, 充分利用, 为农村公共卫生工作提供了积极的必不可少的辅助作用。
2.3 政策环境诊断
2.3.1 政策环境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 要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努力推动以社区为基础、家庭为服务对象, 以健康促进为主要手段的综合防治工作, 控制慢性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 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延长居民健康寿命。根据农村公共卫生三大方面十二项任务, 提高与完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为重点, 不断提高农民健康水平为目标, 坚持预防为主, 积极稳妥地实施“农民健康工程”。
2.3.2 社区服务中心管理环境
从转变卫技人员的思想观念抓起, 从原来坐着等病人转变为上门服务、改被动为主动服务。改变医院管理模式, 创新考核制度, 对中心的考核从原来单一的业务收入为依据改变为综合考核制度, 从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落实情况、业务收入、农民群众的满意度等各方面进行考核, 充分调动了中心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摘要:21世纪人类健康将主要面临着慢性病的挑战, 生活模式的现代化及人口老龄化, 人群的疾病谱和死亡谱也发生了变化, 老传染病、新发传染病与慢性病、意外伤害、环境与职业危害等并存的疾病模式构成危害农村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与主要死因。为确定社区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寻找造成这些公共卫生问题的可能原因和影响因素, 确定社区综合防治的健康优先问题与干预重点人群及因素, 为社区综合防治效果的评价提供基线数据, 本社区目前完成社区基线调查及相关资料整理和分析工作, 探索相应的社区诊断。
关键词:社区,公共卫生,问题,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冯国双, 郭继志, 周春莲.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全科医学, 2004, (07) .
[2]王志伟.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8.
社区诊断 篇5
什么是社区诊断
社区诊断
一、社区诊断的定义
①社区诊断(Community Diagno-sis)是借用临床诊断这个名词,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手段,收集必要的资料,通过科学、客观地方法确定,并得到社区人群认可的该社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的一种调查研究方法。
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社区诊断就是用定性与定量的调查研究方法,摸清本社区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分布情况,找出影响本社区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同时,了解社区环境支持、卫生资源和服务的提供与利用情况,为社区综合防治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③社区诊断是医学发展的一个标志。在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下,人类注重临床诊断,即以疾病的诊疗为目的,病人个体为对象;流行病学诊断则以群体为对象,以疾病的群体防治为目的,而社区诊断是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下的产物,以社区人群及其生产、生活环境为对象,以社区人群健康促进为目的。因此可知,三个诊断是现代医学发展的渐进层次,而社区诊断正是这一发展的体现。
二、社区诊断的目的①确定社区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②寻找造成这些公共卫生问题的可能原因和影响因素。
③确定本社区综合防治的健康优先问题与干预重点人群及因素。
④为社区综合防治效果的评价提供基线数据。
三、社区诊断的内容
(一)、社会人口学诊断
1、社区特点 ①社区类型:居民社区、企业社区、城市社区、农村社区;②地形、地貌、地理位置;③自然资源;④风俗习惯。
2、人口学特征 ①静态人口:a.人口数量:绝对数(户籍数);相对数(居住+流动人口);b.人口构成: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民族、就业人口、抚养人口、医学敏感人口。②动态人口:a.人口增长率: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社会增长率(迁入率、迁出率);b.构成变化率:人口发展趋势(如老龄化)。
3、经济状况 ①人均收入;②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和比例等。
(二)、流行病学诊断
①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各类伤害的死亡率、死因构成和死因顺位。②人口动力学角度分析人群中的主要健康问题及分布特征。
③居民疾病现患情况:人群慢性病现患率及其顺位;居民两周患病情况分析;年龄、性别别不同病因住院率与平均住院天数;年龄、性别别不同病因就诊率与日门诊量排序。
④疾病负担状况:不同病因的寿命损失年(YLLs);残疾生存人年(YLDs);残疾调整生存人年(DALY);残疾现患率。
⑤社区特殊健康问题:损伤与中毒情况;居民或病人的生活质量;心理健康状况;疾病的社会、家庭负担状况。
⑥卫生服务需求与群众满意度:居民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卫生服务的及时性、可达性和群众的满意度。
(三)、行为与环境诊断
①社区居民关于慢性病的知识、态度、行为现状。
②常见与慢性病有关的危险因素分布现况:吸烟、饮酒、超重、不参加体育锻炼,不合理膳食结构、高血压、高血脂、生活与工作的紧张度,性格特征等。
③自然环境:地理、地貌、自然植被、气象、生态、生物、自然灾害等。
④工作、生活环境:居住条件、卫生设施、饮用水、生活用燃料、工作环境的污染等。
(四)、教育与组织诊断
①社区行政管理组织、机构及其功能分工。
②各种组织、机构之间的关系如何。
③教育与文化环境:宗教信仰、传统社会风俗习惯,受教育水平与行为观念。
④慢性病防治工作中需要依靠的主要组织、机构是哪些,理由是什么。
⑤开展慢性病防治工作会遇到阻力的组织、机构是哪些,理由是什么。
⑥卫生防疫、防病机构、人员的现状分析。
(五)、管理与政策诊断
①现有社会经济发展政策。
②现有社区卫生政策。
③现有社区发展政策。
④现有和需要制定的慢性病防治政策。
⑤政策的受益面及实际覆盖面,政策的受损面及可能。
⑥卫生防病资源及可利用的状况分析。
三、社区诊断的工作步骤
第一步:确定所需要的信息:社会人口学;流行病学;环境与行为;教育与组织;管理与政策。
第二步:信息的收集:利用现有资料(整理与分析);定性方法收集资料(专题小组讨论、访谈、咨询);定量方法收集资料(抽样调查、普查);摄影法。
第三步:分析所获的信息:简单的卫生统计分析;流行病学分析;归纳综合分析。
第四步:社区诊断报告:社区优先卫生问题;社区重点干预对象;社区重点干预因素;社区综合防治策略与措施。
四、社区诊断资料的收集
4.1 收集现有资料包括统计报表、经常性工作记录和既往作过的调查,现简单归纳如下表。
[table=98%][tr=#eeeeee][td]可能的来源[/td][td]内容[/td][td]注意事项[/td][/tr][tr=#eeeeee][td]防疫站[/td][td]生命统计资料[/td][td]标准的一致性[/td][/tr][tr=#eeeeee][td]公安局[/td][td]出生、死亡资料[/td][td]死因诊断依据[/td][/tr][tr=#eeeeee][td]卫生局或医院[/td][td]疾病现患率资料[/td][td]分母的定义与范围[/td][/tr][tr=#eeeeee][td]防疫站[/td][td]疾病监测资料[/td][td]覆盖人口面和代表性
[/td][/tr][tr=#eeeeee][td]企事业单位、学校[/td][/tr][/table]
利用现有资料应首先对其进行资料质量评价,经确定为可靠、可用资料后再进行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得出项目所需的信息。[color=#ff0000]
[/color]
社区卫生
4.2 定性资料的收集
4.2.1 访谈 又称记者采访法。就是调查人员带着问题去征求某些人的意见和看法。
访谈对象:社区领导者、医务人员和/或专家。调查对象选择标准:①是本社区行政领导中的关键人物;②是本社区卫生事业的主管领导;③本社区医疗卫生事业的专家与学者;④在本社区享有声望,能在疾病综合防治中起关键作用;⑤热心支持社区活动。
调查内容:①您认为社区中主要的疾病和健康问题是什么;②您认为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③您认为怎样才能减少这些问题;④您认为这些问题中应首先解决哪几个问题;⑤在解决这些问题中,社区中的关键人物和关键部门是哪些;⑥您是否支持和参加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
记录内容:①被调查者的年龄、性别、职务;②被调查者回答问题时的态度(积极热情、一般、消极应付);③被调查者在社区中的角色;④被调查者在本社区已工作的年限;⑤被调查者的主要意见和建议。
访谈步骤:①确定访谈名单,面愈宽,人愈多愈好;②列出访谈提纲;③采用开放式问卷方式;④认真做好记录。
4.2.2 专题小组讨论 根据调查目的,确定讨论主题,一小组调查对象在一个主持人的带领下,用1.5个小时的时间,围绕主题进行讨论、并由记录员现场记录,这种形式的调查就是专题小组讨论。
对象:①本社区医疗、卫生工作人员;②本社区的居民代表;③本社区的行政管理工作人员;④一般8~10人一组。
调查内容:①与访谈内容基本相同;②您认为改善现状需开展哪些工作,提供哪些服务;③您个人或家庭中常见的健康问题是什么;④您认为社区疾病防治中最大的困难和负担是什么。
主持人:①受过专门的人际交流技能训练,并有一定的经验;②熟悉本项目工作,了解当地的基本情况;③能鼓励和启发大家讨论;④能随时调整和控制讨论的内容与进度;⑤善于发现重要信息,并深入探索;⑥能认真倾听,不妄加评议;⑦善于运用非语言性行为(如目光、点头、微笑等)。
记录:①参加人数及人口学特征;②座谈会的时间与地点;③座谈对象参与讨论的态度;④讨论中提出的主要问题和建议;⑤必要时进行录音;⑥记录讨论中非语言性行为(情绪变化)。
4.3 定量资料的收集
4.3.1 资料收集的方式 ①面访调查:就是面对面的访谈,收集所需的信息和资料。这种调查具有灵活性大,应答率高,有非言语行为佐证,能控制调查环境,记录的完整性好等特点,但不足是入户难,且耗费时间多,耗人力、物力和财力。②通讯调查:就是邮寄调查问卷。这种调查具有省费用,省时间和匿名效果好,且问卷措辞标准化等优点,但不足是回收率不高,且无法观察是自发回答还是理智回答。③电话调查:这是目前发达国家比较流行的方法,关键是简单、方便,问卷内容也要求简单明确,其不足是容易单方终止调查。④自我管理式调查:就是由调查员集中发放问卷,解释调查目的,说明填表要求,集中填写,统一回收。它结合了面访和通讯调查的优点,克服了各自的不足。但由于这种调查要求被调查对象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所以多用于知识分子人群的调查。
4.3.2 调查的方法 ①抽样调查:从社区全体人群(总体)中抽取一定数量且具有代表性的人群(样本)进行调查,用调查得到的结果来推断全社区人群的状况。②普查:就是对项目社区的全体人群进行调查,以了解该社区的健康状况。5 社区诊断资料的分析
对收集到的社区诊断资料,在开始分析之前应先完成收集资料的质量评价工作。也就是说,先评价收集到数据的可靠性,并通过数据的整理,逻辑检错,垃圾数据处理等手段,把数据变为可供分析的数据库。数据收集的来源不同,质量评价的内容也各异。
①现有资料的应用时应注意评价:a.不同年代的资料所选择的诊断标准是否一致;b.原收集资料的目的是什么,与本次社区诊断目的是否一致,收集资料有无先天缺陷,如缺失指标或缺失数据;c.现有资料的完整性;d.数据覆盖人口面和代表性等。
②定量资料在应用时应从调查表设计,调查员质控,被调查者应答态度和调查环境控制四个方面进行评价,以确定收集到的数据质量是否合格,可靠。
③定性资料的评价应比较简单,重点是否看访谈对象的态度与合作程度,访谈环境,主持人访谈技巧及记录的质量,以此来评价访谈资料的质量。在数据质量评价的基础上,就可以进行数据分析了。这里介绍的数据分析方法重点介绍定量资料的数据分析。
六、确定社区的疾病防治重点和健康优先问题
(一)利用社区诊断所获得的资料发现本社区的主要健康问题
①引起大量死亡的疾病或死亡顺位中的前几位。
②潜在寿命损失的主要原因和疾病。
③本社区发病、死亡情况严重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疾病。
④与这些疾病和死亡相关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行为和非行为危险因素。
(二)确定优先干预的内容
1、依据对人群健康威胁的严重程度排序 该病致残、致死率高;该病受累人群比例大;与该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分布广;该行为与疾病结局关系密切。
2、依据危险因素的可干预性排序 该因素是明确的致病因素;该因素是可以测量、定量评价其消长的;该因素是可以预防控制的,且有明确的健康效益;该因素的干预措施是对象所能接受的,操作简便的;该因素的干预费用应是低度的。
根据上述工作内容,就完成了社区诊断的任务,并进一步据此制定出社区为基础的综合防治规划。
怎样进行社区诊断? 【全科医疗讨论版】
医师看病,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诊断,才能开出处方。要起为社区提供良好的卫生健康服务,首先也应有完整的社区诊断在开展社区诊断以前,必须掌握大量的社区资料,包括生命统计,家庭结构,人口结构,社区居民的保健意识,卫生资源,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等。通过这些资源寻找出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矛盾,然后制订出优先处理的顺序。社区诊断,是社区卫生保健工作发展周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资料来源 :医 学 教 育网。现将该周期简称为“社区保健周期”。其组成共分四个步骤:社区诊断优先顺序--目标--组织--评价。社区诊断一旦成立后,再制定目标,确定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改善卫生服务。在实施过程中,要了解所制定的计划是否有效,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其后,又可回到社区诊断,再一次寻找新问题。如此往复,不断推动社区卫生工作的开展。社区诊断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确立社区健康问题的主要渠道。
1、通过群众调查、家访、收集体检资料,进行分析。
2、访问社区负责人、医务工作者,了解社区的健康问题。
3、查阅社区相关文献记录及卫生统计资料,人口普查资料,医院病案资料等。
4、社区的疾病普查,居民周期性体检,获得该区的营养状况,基础保健,疾病,死亡等社区健康资料。
(二)确定社区诊断的主要目标
1、辨明社区需要与需求。
2、判明造成社区健康的原因,同时了解其解决总是的能力。
3、提供符合社区所必须的卫生计划资料。
(三)确定社区诊断内容目标确定后,需要开展社区诊断,根据不同的目标选择不同的内容。可供选择的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1、社区健康状况,人口数、年龄、性别分布,人口消长趋势,平均年龄,发病情况,疾病谱,死因谱,健康行为,主要危险因子,以及社区居民对健康的认识,信念和求医行为等。
2、社区自然环境状况,如自来水普及率,环境污染情况,家庭和工作地点的卫生状况等。
3、人文社会环境状况,如教育水平,经济结构,家庭结构分布及休闲环境等。
社区诊断报告 篇6
关键词:糖尿病,社区,综合干预
2008年1月至2009年4月我社区对辖区内40岁以上人群进行血糖监测, 筛查 (工具为美国雅培公司提供的雅培快速血糖仪) 。对确诊病人, 进行健康教育宣传和治疗指导, 取得了显著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包头市昆区前进道办事处惠民社区卫生服务站对辖区内的40岁以上人口进行快速血糖筛查, 参加人数367人, 男性170人, 女性197人, 平均年龄61岁。其中已知糖尿病者43人, 新诊出者14人, 男性24人, 女性33人。随机分为2组, 干预组29例, 男12例, 女17例, 平均年龄61.8岁;对照组28例, 男12例, 女16例, 平均年龄62岁。
2 方法
根据WHO和IDF1999年诊断标准;先对参加者进行空腹血糖测定, 发现空腹血糖受损 (IFG) 者6例, 即血糖值在6.1~6.9mmol/L之间;糖尿病 (DM) 53例, 即空腹血糖≥7.0mmol/L。为进一步确诊, 对血糖值>6.1的, 通过糖耐量试验进一步确诊, 最后诊出糖尿病57例 (其中已知糖尿病者43例, 新诊出者14例。对于干预组病人 (1) 实行慢病系统专案管理; (2) 进行健康教育宣传:利用宣传栏, 健康教育处方以及专题讲座的形式, 力求以病人最容易接受的方式, 反复强化.对于就诊病人, 进行个体交流与沟通, 从知, 信, 行三方面让病人了解糖尿病的更多知识; (3) 进行干预: (1) 心理上, 让病人了解自己的病情, 消除紧张和顾虑, 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 提高医从性; (2) 行为上, 戒烟, 明确指出, 吸烟危害健康.限酒, 最好戒酒; (3) 饮食治疗;因人而异, 定时定量, 以低盐低脂, 高维生素, 高纤维素食物为主, 控制总热量, 合理搭配, 平衡膳食; (4) 运动治疗;每天最少2次, 快步走, 慢跑, 骑自行车, 做广播操, 等时间要>45min, 最明了的就是“管住嘴, 放开腿”; (5) 药物治疗:一定要定时, 定量合理使用。对于使用胰岛素的患者, 要让其了解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 坚持长期使用, 强化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6) 定期进行血糖监测;二型糖尿病人尤其要进行餐后血糖的测定, 并作详细记录, 对照组仅给予药物治疗。
血糖控制标准: (1) 显效:餐后2h血糖降低2~3个单位; (2) 有效:餐后2h血糖降至正常; (3) 无效:餐后2h血糖无变化。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输入Foxbase数据库, 使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 经频数分布, t检验, χ2检验。
3 结果
随访1年, 通过健康教育, 健康促进和综合干预, 干预组不良生活方式明显改善 (P<0.01) ;而对照组则无明显改变 (P>0.05) , 见表1, 餐后2h时血糖控制情况。2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干预组血糖下降幅度以及血糖控制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1) , 见表2。
组间比较:P<0.01, 干预前后比较:P<0.01, 对照组入选前后比较:P>0.05。
4 讨论
社区糖尿病防治的关键是做好社区诊断, 对社区居民全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对高危人群进行针对性干预, 以改变其高危状态从而降低发病率。对糖尿病人进行综合干预, 指导, 合理膳食, 低盐, 少酒或戒酒, 戒烟, 饮食控制, 适当运动, 尤其是餐后, 长期以来, 饮食因素一直被认为与糖尿病有关, 糖尿病治疗必须通过饮食控制, 与运动疗法、药物治疗三者有机结合才能达到控制血糖减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最终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1]。通过本次研究表明, 普及、完善、健全糖尿病健康教育, 把科学的糖尿病防治技能深入浅出地教会糖尿病患者和家属, 作为社区卫生服务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的一个内容的拓展和深入, 让糖尿病患者接受系统的常规治疗和全方位、连续性的管理, 特别是对糖尿病患者饮食干预, 适应糖尿病患者的需要, 让糖尿病患者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自我监护, 自我保健, 掌握平衡饮食, 合理摄取营养, 控制血糖水平[2], 对血糖控制差的病人, 进行个体化药物治疗的指导, 提高药物依从性, 已达到控制血糖, 减少靶器官 (心, 脑, 肾) 的损害, 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降低死亡率,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利用社区优势资源, 对社区糖尿病病人进行社区诊断, 实行健康教育和综合干预, 可提高糖尿病的控制率和治疗率, 减少并发症, 降低医疗费用, 其干预和检测方法简便易行,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孙键.对380例糖尿病患者实施个体化教育的初探[J].实用糖尿病杂志, 2000, 8 (1) :43~44.
社区诊断报告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104例为五家渠市青湖南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年来门诊社区患者, 男性62例, 女性42例, 年龄范围16~68岁, 腹痛发作至社区就诊0.5~24h。
1.2 临床方法
对前来就诊腹疼患者进行门诊综合分析处理, 观察腹疼变化及并发症, 常规化验血、尿常规, 按患者症状表现行胸片、彩色B超辅助检查, 并采取留院观察及分诊办法处理, 针对化验及功能科检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2 结论
2.1 104例社区门诊患者都有性质和程度不同的腹痛, 伴有少量放射疼, 可有恶心、呕吐。其中右上腹痛12例, 上腹部疼痛18例, 右下腹痛29例, 左上腹痛13例, 明显转移性右下腹痛21例, 中下腹部坠痛23例, 腰痛13例;伴血尿4例, 合并放射至大腿内侧痛6例, 右下腹疼痛伴发热8例, 伴恶心呕吐18例, 尿频尿急4例, 胸闷咳嗽2例, 部位不定2例。2.2辅助检查急诊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10.0mmoL/L者42例, 拍X线片示肺炎2例, 腹部平片发现结石3例, 肉眼及镜下血尿24例, B超提示输尿管结石6例, 肾结石18例, 胆囊结石12例, 胆管结石2例。
2.3 诊断结果急性阑尾炎28例, 占26.9%;泌尿结石24例, 占23%;胃痉挛及溃疡20例, 占19.2%;胆结石14例, 占13.5%;痛经7例, 占6.7%;妇科疾病7例, 占6.7%, 大叶性肺炎2例, 占1.9%;其他不明原因2例, 占1.9%。
2.4 综合治疗及预后所有急诊患者均采取积极对症处理, 大部分患者采取抗感染、输液、留院观察、门诊分诊、转院等方法, 无明显误诊及耽误病情, 患者均得到及时治疗, 其中转院手术治疗38例, 内外科保守治疗66例。
3 讨论
急腹症 (acuteabdomen) 是指腹腔内、盆腔和腹膜后组织和脏器发生了急剧的病理变化, 从而产生以腹部的症状和体征为主, 同时伴有全身反应的临床表现, 最常见的是急性腹痛。急腹症以急性腹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发病表现包含多种疾病, 病情急而涉及面广, 要求及时作出正确的判断, 以免延误治疗甚至危及生命。通常将急腹症划归外科范畴, 因多数急腹症为外科疾病, 且外科急诊中急腹症也最多见。但确切说, 急腹症实际上是多种急性腹痛疾患的总称, 包括内、外、妇、儿、骨、神经和精神等多科室的疾病, 需各科室协作。对于急腹症患者要全面分析腹痛特点, 详细询问病史, 女性患者应该询问月经史及婚育史[1]。急腹症按传统分为两类: (1) 器官性腹痛。为腹部脏器本身病变引起的腹痛, 即内脏痛。疼痛特点是缓慢、持续、定位不精确, 并可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等植物神经反射的症状。 (2) 感应性腹痛。腹内各脏器病变刺激, 可以发生冲动感应在体表, 造成躯体性疼痛, 称感应性腹痛。由于感应性腹痛有一定的分布区域, 有助于病变部位的诊断, 类似于上述的牵涉痛。本组104例急性腹痛患者中, 以外、内、妇科疾病为主[2]。本组104例患者分析结果显示, 多数急腹症为外科疾病且外科急诊中急腹症也最多见。但确切说, 急腹症实际上是多种急性腹痛疾患的总称, 包括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急性阑尾炎、肾结石多见;其次为内科疾病, 以胃痉挛、急性胃炎、胃溃疡、急性肠炎、急性胰腺炎多见;妇科疾病多为急性急性附件炎、盆腔炎、痛经等, 以上分析与国内其他有关腹疼分类报道相似。针对急腹症患者, 我们不仅要详细询问病情, 体格检查, 选择运用适当的临床辅助检查确定诊断并不困难, 但同要注意不典型临床表现的患者诊断。本组病例中, 急性阑尾炎患者, 有16例有典型转移性右下腹疼痛症状, 有10例伴有右下腹压痛及反跳痛;在诊断为输尿管结石6例患者中, 疼痛原因为较小结石在输尿管壶腹狭窄内, 导致管道平滑肌痉挛, 并伴有向外阴和大腿内侧放射疼。本组病例中确认大叶性肺炎2例, 大叶性肺炎是急腹症患者诊断中容易漏诊的疾病, 可通过胸部X线确诊。门诊急诊医师处理急腹症的关键在于诊断, 力求正确、及时, 由于引起急腹症的病种繁多, 表现复杂, 有时很难作出病因诊断但应尽可能对学科分类作出判断至少也应判断有无急诊手术适应证或可暂时观察一段时间不能满足于对症处理止痛, 掩盖真实病情, 贻误治疗。同时临床医师一定要仔细询问病史, 认真进行体检检查, 开具相应的辅助检查, 必要时申请科室主任会诊,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尽快明确诊断, 减少误诊漏诊, 及时准确治疗。
摘要:目的 通过近二年来社区门诊就诊患者中急腹症的临床特点, 总结经验, 为今后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近二年来社区门诊104例急腹症患者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针对104例急性腹痛患者诊治依次为:急性阑尾炎28例, 占26.9%;泌尿结石24例, 占23%;胃痉挛及溃疡20例, 占19.2%;胆结石14例, 占13.5%;痛经7例, 占6.7%;妇科疾病7例, 占6.7%, 大叶性肺炎2例, 占1.9%;其他不明原因2例, 占1.9%。诊断主要根据患者病史、症状、检验、B超、X线等辅助检查。结论 急腹症是社区门诊急诊常见疾病, 它是腹部疾病的临床表现形式, 临床医师应加强综合治疗手段, 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协助诊断及时治疗, 以免贻误病情。
关键词:社区急腹症,临床诊断,分析
参考文献
[1]邵孝鉷, 蒋朱明.急诊临床[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5:257-276.
社区诊断报告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市近3年来5个社区门诊通过超声波诊断脂肪肝的患者共120例, 其中男92例, 女28例, 年龄22~78岁, 平均年龄为 (52.3±1.7) 岁。
1.2 检查方法
根据患者的不同需求采取不同的体位进行超声切面探查。B超诊断的标准包括:轻度:患者肝脏的形态与大小均正常, 边缘锐, 肝脏表面尚清晰。中度:患者的声像显示在轻度与重度之间, 其肝脏的右叶肋下方斜径有增大的表现, 且肝脏边缘钝, 回声细密增强, 其后缘的轮廓勉强可见。重度:患者肝脏明显增大且形态饱满, 回声细密增强明显, 且边缘有明显变钝的现象, 其后缘轮廓不清晰, 且胆囊壁的回声与肝脏回声的融合显示不清晰[2]。在进行B超检查后, 对每位患者再使用B超结合体重指数 (BMI) 进行二次检查。
1.3 评价标准
比较2种检查方式的诊断效率, 以此来判断采用超声结合体重指数诊断脂肪肝的优劣性[3]。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2.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与检验, 对超声结合体重指数的诊断率使用ROC曲线进行分析。
2结果
对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检查的结果进行比对, 单独超声进行诊断的符合率为71.0%, 采用超声结合体重指数诊断的符合率为82.3%, 具体数据详见表1。使用ROC曲线对超声结合BMI诊断脂肪肝的价值进行分析, 其面积标准误差为0.032, 可信区间为 (0.843, 0.944) 。
注明:使用SPSS 12.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与检验, P<0.05, 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脂肪肝在临床上主要是指患者的肝脏内脂肪含量高于肝脏重量的5%, 在临床上, 早期的脂肪肝患者其症状一般不明显, 但是不采取任何措施进行控制, 患者的病情就会发生恶化。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均与过去有了很大的变化, 这也导致肝脏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呈现上升的趋势。脂肪肝是我国第二大肝脏疾病, 仅次于病毒性肝炎。
就目前临床上对脂肪肝的诊断而言, 尚未发现特异性强而敏感性高的诊断方式。肝脏穿刺活检是脂肪肝诊断的黄金标准, 但其具有创伤性, 一般来说不容易让患者及其家属接受。CT检查费用高且具有放射性, 故在临床上的使用也具有局限性[4]。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提高, 其无创伤、低费用、简便操作等优点也逐渐使其成为脂肪肝诊断的首选方法。但超声诊断因其检查结果的主观性而要求医师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所以能够找到低成本高效率的诊断脂肪肝的方法对于政府、人民、社区医疗、公共医疗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就超声结合BMI对脂肪肝进行筛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可知, 采用该方法其符合率明显高于单纯使用超声检查的符合率高, 这也说明在社区使用超声结合体重指数对脂肪肝进行筛查是具有很高的可行性且费用低、患者易于接受的诊断方法。在执行该方法的前提下, 在社区进行定时的健康宣教, 帮助普通居民改善生活习惯与饮食方式, 保障膳食吸收与适宜运动, 能够为降低脂肪肝的发病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超声结合体重指数诊断脂肪肝的效果较好, 但因为各个地区的饮食习惯与人种差异, 人们的体重指数也会受上述因素的影响, 故对该方法应进行更大范围的研究, 以提高检察指标的效能。
摘要:目的 分析与探讨在社区采用超声结合体重指数对脂肪肝患者的筛查优缺点。方法 对本市5个社区近3年来通过超声诊断显示出脂肪肝的患者共120例, 分别采用超声结合体重指数与超声单独诊断, 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效率。结果 采用超声结合体重指数诊断符合率与单用超声诊断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采用超声结合BMI诊断的效率更高。结论 随着我国脂肪肝患者数量的增多, 在社区使用超声结合体重指数诊断脂肪肝, 不仅能够方便患者, 还能提高诊断率, 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社区医疗,超声诊断,体重指数,脂肪肝,诊断效率
参考文献
[1]张蔚, 杜兵, 罗克文, 等.健康体检中脂肪肝发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临床医学, 2009, 5:56.
[2]张建炜, 汪天富, 胶杰, 等.基于B超图像多重分形谱的脂肪肝严重程度识别, 中国医学影像学技术, 2009, 25 (7) :34.
[3]王占耀.现代肝病诊断与治疗.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168.
社区诊断报告 篇9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间因头晕在本院门诊就诊检查患者123例。其中男性46例, 女性77例。年龄32至76岁, 平均年龄 (53±5.2) 岁。
1.2 方法
所有患者就诊后均由医生仔细询问病史, 并进行各种常规检查, 如:常规生化, 血常规, 心电图等。部分症状明显且病史特别患者针对情况选择进行经颅多普勒 (TCD) 、磁共振成像 (MRI) 、断层扫描 (CT) 以及CT血管成像 (CTA) 、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 等检查。针对患者病因进行对症治疗, 若发现合并脑血管疾病等严重症状及时转到相关科室进行治疗。对以上所有患者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2 结果
所有患者中, 属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78例, 属因精神障碍引起头晕36例, 因脑血管疾病引起头晕9例。所有患者通过检查后均得到确诊, 并均获得有效治疗。少数查明因严重脑血管疾病头晕患者均行有效转诊。
3 讨论
头晕被美国心脏协会定义为人体身体感轻、不稳、虚弱或头部感轻的症状。其症状主要分为头昏与眩晕两种, 头昏主要表现为头重脚轻、身体不稳, 而眩晕则表现为对自身及周围环境出现各种幻觉。常见的病因主要有前庭神经系统疾病、脑皮质疾病、心血管疾病、人体代谢疾病以及感染、中毒、贫血等。据相关研究表示,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 是头晕的第一病因, 而非特异性头晕的首位病因则是精神障碍相关性头晕[1,2]。
在现今医院的门诊中, 因头痛、头晕而就诊的患者非常常见。但是因我国全科医疗系统问题及医生对头痛、头晕症状的忽视, 致使很多此症患者得不到有效的诊断及治疗。在现今的大量社区医院中, 由于多数辅助检查项目的不健全, 医生的临床能力有限, 患者头晕症状多数不易查明病因, 导致此问题的发生更为严重[3]。
因为头晕涉及多个学科, 其包括耳鼻喉科, 神经内科, 心内科, 骨科, 眼科, 血液科等等。临床医生要有效的鉴别诊治头晕症状就必须要做到多方面的工作。首先, 因为头晕是患者的一种主观感受, 其无法通过任何客观检查来诊断, 那么医患之间详细的沟通就成为了诊断的关键。在初期诊断时应注意患者症状与眩晕、晕厥前、失衡等之间进行仔细的鉴别诊断。临床医生应对患者各方面病史进行仔细的问讯, 对患者的各种系统疾病史以及精神状态做到详细了解。其次, 医生自身必须具备丰富的临床知识, 熟悉头晕的各种病因。虽然社区医院的辅助检查具有缺陷, 但是医生可以通过综合查体, 体检, 及有限的辅助检查等多项检查结果来正确判断患者的病因, 从而第一时间进行正确的治疗, 以及发现严重疾病及时转诊[4,5]。据本次专项研究结果表明, 本组所有患者中, 属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78例, 属因精神障碍引起头晕36例, 因脑血管疾病引起头晕9例。所有患者通过检查后均得到确诊, 并均获得有效治疗。少数查明因严重脑血管疾病头晕患者均行有效转诊。
综上所述, 对于头晕患者, 患者各种症状必须得到重视。社区临床医生可以通过详细的问诊, 查体, 体检及有限的辅助检查等多项检查中得出正确的判断, 并给予病人及时的正确治疗与及时的转诊。
参考文献
[1]季伟华, 邹静, 李颖, 等.3270例门诊头晕患者的病因分析[J].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09, 6 (1) :9.
[2]张素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发病机理、临床诊断与治疗[J].继续医学教育, 2009, 20:16.
[3]李焰生.增强临床技能, 提高对头痛头晕疾患的诊治水平[J].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09, 6, (1) :1.
[4]冯智英, 李颖, 季伟华, 等.手法复位治疗垂直半规管性良性阵发性变位性眩晕的疗效分析[J].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09, 6:21.
社区诊断报告 篇10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榆垡镇辖区内7岁以上村民。
1.2方法
采用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心卫生院、派出所的有关资料, 到各村人群中进行访谈, 收集资料。同时对村民生活方式疾病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问卷调查, 根据典型抽样原则分别选取榆垡卫生社区站所辖2所小学、1所中学、10个村委会, 在所选单位内分别随机抽取210名小学生、230名中学生、1 198名村民、201位60岁以上老年人, 对以上人群用统一调查表进行面对面调查。
1.3统计学方法
对深入调查访谈的资料进行定性资料整理分析, 调查问卷现场回收, 经数据整理核查后, 用EP15软件建立数据库, 进行相关资料分析及处理。
2结果
2.1概况榆垡镇坐落于北京市最南端, 占地面积173 km2, 有58个村委会, 辖区内有一所公立医院一级甲等榆垡镇中心卫生院, 下设1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企事业单位89个;教育文化事业有2所大学、2所中学、10所小学、12个托幼园;中小型餐饮业65家, 商场超市4家, 宾馆1家, 文体娱乐单位3家, 洗浴2家, 金融机构2家, 农贸市场1家, 美容美发25家, 辖区人口48 965人。
2.2社会人口诊断社会增长率:迁入率为1.00%, 迁出率为1.12%, 辖区内常住人口25 847人, 占服务人口的52.78%, 其中男48.80%, 女51.20%;村民文化结构:小学占46.10%, 初中占28.06%, 高中占21.00%, 大专占4.84%。
村民以汉族为主, 占97.20%, 其他为回族、满族, 常住人口村民中行政干部占9.86%, 离退休占16.42%, 农民占32.10%, 学生占13.20%, 商业服务占11.50%, 其他占16.92%, 60岁以上占10.83%。
2.3流行病学诊断从榆垡镇派出所2000年~2006年村民死亡资料及榆垡镇CDC工作站年志了解情况, 村民死亡率为2.45‰, 死因及顺位见表1。
社区服务门诊看病者中男性占53.40%, 女性占46.60%, 疾病顺位依次为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脑血管病、糖尿病、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泌尿系感染、颈椎病、骨关节病、胃炎、胃溃疡、胆囊炎、失眠、老年性便秘。见表2。
社区村民就医一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另一部分是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治疗。
榆垡镇25 847名村民生活方式疾病及行为危险因素调查, 见表3。
榆垡镇社区村民生活方式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调查, 见表4。 (1) 高血压危害知晓率占43.21%; (2) 营养不良知晓率占37.22%; (3) 对高血压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的知晓率占39.78%; (4) 在什么情况下不能饮酒知晓率占21.35%; (5) 对酗酒危害知晓率占38.16%; (6) 对咸盐饮食与哪些疾病有关的知晓率占21.43%; (7) 肥胖危害知晓率占22.54%; (8) 对生活方式与某些癌症关系知晓率占19.15%; (9) 对哪种人应监测血脂知晓率占11.43%; (10) 对高血脂与疾病关系知晓率占9.56%;○11吸烟危害因素知晓率占5.74%。
2.4心理健康问题已是影响村民健康的主要问题, 为了找出村民主要健康问题, 从而提出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 针对暴露的主要生活方式和行为危险因素, 组织了村干部、村民代表、医院领导、社区工作人员、慢性病患者代表等人员参加座谈会。由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是近几年一直干预的主要问题, 本次调查显示高血压、高血脂、肥胖、心理健康问题是直接影响村民身体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因此, 针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检测次数少, 不能参加锻炼及心理健康比较突出问题, 做进一步调查了解。
村民血脂高、体重超重多数是因为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人员平时只看病, 对健康指导较少;其次村民个人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饮食结构发生变化, 长期摄入高脂肪, 运动量少, 超重及肥胖人员不断增加。针对体育锻炼, 年青人认为身体好, 不需要锻炼, 存在侥幸心理;中年人常参加农田劳动, 自认身体健康;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无力参加运动, 可能受场地限制等原因。高血脂的监测受经济条件限制, 多数人做不到按时、定期进行复查, 另外受传统因素影响, 个人有病不外扬, 许多患者有了心理问题不知到何处去咨询。
社区的地理环境:如楼房、商业、餐饮业、村民生活水平、文化层次、接受新事物能力、饮食结构、居住条件、工作环境等都是直接影响村民身心健康的问题。
2.5开展健康教育与组织诊断
2.5.1榆垡镇中心卫生院具有“六位一体”的功能, 资金来源为差额拨款。以人为本, 以家庭为单位, 以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半径, 积极开展社区健康教育, 促进健康活动。
2.5.2完整的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及内容, 每年年初榆垡中心卫生院与1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一同制定社区促进健康内容, 每年有6次大型健康讲座, 每月1次小讲座, 责任落实到人。
3讨论
3.1对1998年~2006年社区村民疾病死因以及对7岁以上村民生活方式疾病及相关行为危险因素的分析发现, 影响榆垡镇地区村民健康的主要生活方式疾病为: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肥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主要死因构成前三位是:脑血管病、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 其中脑血管病、循环系统病以中老年为主, 呼吸系统病分布于各年龄段。
3.2导致村民生活方式疾病的主要行为危险因素是:嗜咸、缺乏体育锻炼、吸烟、过量饮酒、超重、高脂血症患者不能坚持定期检测血脂等, 这些行为危险因素的发生除了与社区村民生活方式改变有关外, 与日常健康教育知识了解掌握得少有一定关系[2]。
3.3榆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领导、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根据以上结果综合分析认为, 村民健康的主要问题是由于不良生活习惯方式引起, 村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低, 而一些行为危险因素如嗜咸、缺乏体育锻炼、超重等流行水平较高, 这就提示我们榆垡地区村民主要卫生服务是在人群中加大生活方式疾病等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 特别是向村民提供健康生活方式的具体指导建议, 提高村民掌握健康生活方式的技能。
3.4村民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的人数偏少, 可能有医保政策上的原因, 也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本身的原因。随着我国医疗体制不断改革深化, 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医疗发展的重要方向, 将成为社区村民最基本的医疗保健和卫生服务主体,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不断调整工作范围和服务意识, 加强宣传社区卫生服务功能, 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继续做好中老年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宣传慢性病防治工作, 将村民日常生活方式疾病及干预活动逐渐扩大, 从而预防社区村民慢性病的发生及发展。
3.5今后工作重点是充分利用健康促进三级医疗保健网, 对社区村民高发的生活方式疾病, 积极开展社区卫生综合防治, 加强村民心理卫生、疾病传播途径和传播效果分析及评价。将慢性病防治工作列为社区医疗保健、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点, 全面深入抓好社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提高村民自我保健意识, 改善不良生活行为, 降低消除危险因素, 减少生活方式疾病的发生, 提高村民对疾病的知、信、行水平, 达到全民健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社芬.社区健康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 187 ̄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