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居住供改造

2024-06-07

既有居住供改造(共9篇)

既有居住供改造 篇1

住宅节能改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围护结构保温改造和供暖系统的改造。

以下结合北京市既有非节能型居住建筑实施节能改造实例做如下分析。

1 原有建筑基本特征

案例A、案例B建造时间为上世纪80年代,是采用81MG1《高层大模住宅通用图集》(北京地区建筑标准图集)进行标准单元设计的。

1.1 建筑概况

1.1.1 案例A

案例A为一座通廊式板式住宅,建于1985年7月。该建筑地上14层,地下2层,地上部分建筑层高2.70m,建筑总高度37.8m,总建筑面积6 254.6m2。

该建筑长43.8 m,宽10.2 m,标准层建筑面积446.76m2,每层共有8套普通住宅,总户数112户。

改造前标准层平面如图1所示。

1.1.2 案例B

案例B为一幢短板式高层住宅,建于1980年6月。该建筑地上16层,地下2层,地上部分层高2.7m,建筑总高度43.2m,总建筑面积6 505.6 m2。

建筑平面呈π字形,长31.8 m,宽15.3 m,标准层建筑面积406.6m2,一梯7户,总户数112户。

改造前标准层平面如图2所示。

1.2 建筑热工特征

1.2.1 体型系数及窗墙比

案例A、案例B体形系数及窗墙比如表1:

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案例A、案例B的体形系数及窗墙比均满足现行《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1-602-2006)中规定。

1.2.2 围护结构构造及热工性性能

案例A、案例B于上世纪80年代建造,围护结构的做法相同,表2为外围护结构的构造做法。

北京市冬季室外平均风速为2.8m/s,冬季主导风向单层钢窗缝隙渗入空气量为5.2m3/(m·h)。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7-2002G)规定,其空气渗透性为1级。

1.3 采暖系统简介

案例A、案例B采暖系统热媒为区域锅炉房提供的95℃/70℃的高温水,采暖系统定压方式为膨胀水箱定压。

案例A(B)采暖系统按照上7层(8)层、下7(8)层划分两个分区,下7层(8层)采用下供上回单管顺序式,上7(8层)采用上供下回单管顺序式。低区采暖系统供水干管布置在地下设备层,高区采暖系统供水干管布置在屋顶管沟内,低区回水干管与高区回水干管平行敷设在7层(8层)顶板下。

案例A、案例B高区上供下回采暖系统原理如图3。

1.4 建筑物采暖能耗

建筑物设计热负荷:在采暖室外计算温度下,为保持各房间的室内计算温度,供热设备需向建筑物供给的热量。

注:以北京市为例,采暖室外计算温度为-9℃,室内设计温度为18℃。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q0:在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条件下,为保持全部房间平均室内设计温度,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需由室内采暖设备供给的热量。是用来评价建筑物能耗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建筑物的耗热量指标按下式计算:

式中,q0为建筑物的耗热量指标,W/m2;q1为单位建筑面积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W/m2;q2为单位建筑面积的空气渗透耗热量,W/m2;q3为单位建筑面积的建筑物内部包括炊事、照明、家电和人体散热的得热量,取3.8W/m2。

北京市地方标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1-602-2006,以下简称《标准》)中4.0.1条规定:建筑物耗热量指标的计算,应统一按照包括辅助房间在内的全部房间平均室内计算温度16℃、采暖期天数125天、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1.6℃作为计算条件。

根据改造前案例A、案例B围护结构的热工条件及上述各能耗指标计算的设定条件,案例A、案例B采暖系统各项能耗指标如表3。

2 现状存在问题

2.1 能耗大、冷热不均、热能浪费严重

案例A、案例B建筑建设年代较早,围护结构构造保温、隔热性能差,从而造成建筑物能耗很大。由表2及表3中数据可以看出,目前案例A、案例B的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与DBJ11-602-2006的规定有很大差距,如外墙传热系数是节能标准限值的2.35倍,外窗是节能标准限值的2.29倍,屋面是节能标准限值的2.13倍。

DBJ11-602-2006中5.3.4条规定外窗的气密性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选用,等级不应低于4级的水平,其单位缝长渗风量0.5m3/(m·h)<q1≤1.5m3/(m·h)。改造前的外窗单位缝长渗风量为5.2m3/(m·h),可见外窗的气密性很差,其渗风量为《标准》中规定的3.47倍以上。

另一方面住宅原有采暖系统为单管顺流式,无有效的调控设备,易造成水力失调,各户冷热不均,一些房间的室温低于设计要求;另一些房间则室温过高,需开窗降温,造成能源浪费。由于室内无调节设备,当居民外出或上班时,无法调节室内温度,造成热量浪费。

2.2 系统不易调节、不符合用户个性化要求

从图3原有采暖系统原理图可以看出,采暖系统为传统垂直单管系统,采暖

立管仅在顶部及底部设有调节阀门,用于调节整个采暖立管阻力及流量。现有的供暖体制已从福利型向消费型转变,住宅用户个性化提高,希望对供热量有一定的调控能力,而现有系统各散热器无可调节的阀门,用户无法对其进行调节[3]。

2.3 热量无法作为真正的“商品”

现有的采暖系统形式无计量仪表,无法做到分户计量,使热量不能真正作为“商品”,由用户按需取热。

由于现行的热用户热费基本上是按供热面积计取,用户对供热能耗的多少毫不关心,室温过高就开窗散热,甚至有盗用供暖系统热水的,用户没有热量是商品的概念,这也是造成热能浪费的重要原因。

3 改造方案

3.1 建筑改造方案

目前居住现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套内空间不完备;缺少起居室(厅);部分户型厨房间接采光通风;缺少储藏空间;75%的套型自然通风性差等。

建筑专业针对上述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以下三个改造方案。

方案1:通过增加储藏空间,间接地缓解套内面积的不足问题。

方案2:通过合并户型,局部调整、整合套内空间,使居住功能相对完善。

方案3:通过贴建的手法,扩大标准层面积,重新进行户型组合。调整垂直

与水平交通的方式,整体提高居住功能。

其中方案3改造最为完善合理,采暖系统改造分析以方案3作为分析实例。

3.1.1 案例A

建筑平面经过贴建及户型组合改造之后,各用户的房间功能有所变化,总建筑面积增加了2136.26m2。

改造后标准层平面如图4所示。

3.1.2 案例B

建筑平面经过贴建及户型组合改造之后,各用户的房间功能有所变化,总建筑面积增加了2058.08m2。

改造后标准层平面如图5所示。

3.2 外围护结构

3.2.1 外围护结构改造

建筑外围护结构是建筑室内空间的“外衣”,是室内外空间的一道屏蔽,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冷、热负荷,决定室内的小气候,因此,建筑外围护结构设计是建筑节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4]。外围护结构主要包括外墙、外窗和屋面。

改造后外围护结构构造做法见表6。

3.2.2 改造后围护结构构造及热工参数

综合考虑外围护结构传热性能影响因素,并结合DBJ11-602-2006中建筑热工的相关规定,对建筑物的外围护结构进行了改造,改造后各项参数如表4、表5。

从表4、表5可以看出,改造后的体形系数、窗墙比、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均低于《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规定限值。

改造后外窗采用双层塑钢窗,其气密性能等级满足《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中4级标准,符合DBJ11-602-2006中5.3.4条外窗气密性级别的规定。

注:表5传热系数限值为《标准》中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限值。

3.2.3 建筑物采暖能耗

建筑物外围护结构经过改造,增强了其保温、隔热性能,改善了外窗的气密性能。建筑物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q1,空气渗透耗热量q2大大降低。改造后建筑各项能耗指标如表6。

3.3 采暖系统改造方案

3.3.1 改造的技术原则

室温控制和按实际耗热量计费成为节约能源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1]。是既有建筑采暖系统的改造,涉及用户的直接利益,即要考虑现实,又要考虑未来的发展。采暖系统改造主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经济可行性。采暖系统的改造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可以追求一户一表的形式,在保证基本控制功能的前提下,尽量节省投资[5]。

2)系统应具有可调节功能。各用户可按需求进行调节,有利于节约能源,可调性是热计量的前提。

3)采用合理、实用、经济的方案方案。应多样化,因地制宜采用不同形式,对原有住宅供暖系统改造认真进行

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最优方案。

3.3.2 改造方案

根据案例A、案例B建筑改造方案及原有采暖系统的特点,提出以下两套采暖系统改造方案。

方案1:沿用原有单管系统,增设调节、计量装置

方案1改造原则是尽量保持原有采暖系统不变,在原有采暖立管上加设阀门来实现房间供热的可调节功能,并在散热器上设置蒸发式热量表来实现热量计量。

单管顺流式采暖系统,各散热器均加上三通锁闭阀,该阀门既可解决传统的单管顺流式散热器不能自主调节的问题,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采暖系统的垂直失调问题(见图6)。

散热器上增设蒸发式热量表,能准确计量房间用热量。但蒸发式热表安装数量多。分户用热量为几个或多个房间热量表计量之和,造成分户热量收费管理难度增大,同时改造费用比较高。此方案系统改造简单,改造施工对住户的影响最小。

该系统由于是用户手动调节,节能效果有限,同时影响立管的阻力系数,易造成系统水力失调。

方案2共用立管分户独立计量系统。

2)建筑改造方案3通过贴建的手法,扩大标准层面积,重新进行了户型组合。改造后建筑平面布置为分户计量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单元采暖供、回水立管可布置在贴建后的公共管井内。每户的采暖供、回水从管井内的供、回水立管分别引出,管井内各用户引出的供水管上安装热量表和阀门。

以上分式双管系统为例分户计量采暖系统原理如图7。

户内系统应根据建筑平面和层高、装饰标准和使用要求、管材和施工条件等因素,采用以下两种供暖管道的布置方式。

(1)上分式户内系统

采暖系统改为上供上回式,户内采暖供、回管沿墙敷设于户内顶板下。

改造后建筑某单元采暖平面图如图8。

此方案由于户内采暖供、回管沿墙敷设于户内顶板下,需考虑建筑装饰以使其美观,建筑装饰做法参见图10。

(2)下分式户内系统

采暖系统改为下供下回式。采暖供、回水管敷设于本层地面上或镶嵌在踢脚板内,但此方案由于采暖管道过门处较多,且系统需进行泄水及放气,对户内空间及美观影响较大,此方案不多做叙述。

下供下回式采暖系统采暖管道可布置在本层地面下的垫层内。

改造后建筑某单元采暖平面图及系统原理图如图11。

户内采暖管道埋地敷设做法如图12。

此方案户内采暖管道埋地敷设,对户内空间无影响;但由图12可看出此方案建筑地面做法需增加至少50mm,同时增加了结构荷载,结构专业需要楼板加固增加了建筑和结构专业的改造费用。

3.3.3 方案分析

既有建筑采暖系统的改造,在技术上要先进,在经济上要合理。

方案1沿用原有采暖系统形式,可实现房间供热量的独立调节,以达到控制室温度的目的。由于是在原有系统基础上的改造,各散热器增加三通调节阀后,各阀门调节后容易造成水力失调。此方案通过在各散热器上设置蒸发式热量表来实现热量的计量,可实现热量的分户计量,但由于各用户散热器数量较多,热计量表较分散,不便于集中管理,增加了分户计量的管理难度。

方案2改变了原采暖系统采用了共用立管分户独立计量系统。此方案投资相对较高,但系统改造彻底,能真正实现分户计量、分室控温,达到最好的节能效果,且计量收费方便可行。改造后的采暖系统完全符合DBJ 11-602-2006要求。

综合以上分析,方案1、方案2从经济和技术方面考虑,各有利弊。

4 节能分析

北京地区的建筑节能工作,居国内领先水平,但与国际上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北京市明确提出了全国率先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包括建筑节能。DBJ11-602-2006中3.0.1条规定,北京地区住宅建筑冬季采暖的节能目标是:在1980年住宅通用设计采暖能耗基准水平的基础上节能65%。

北京市1980年基准水平标准煤耗煤量指标是25.2kg/m2,在此基础上节能65%,即应降低为8.82kg/m2。

采暖耗煤量指标qc:是指在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条件下,为保持全部房间平均室内设计温度,单位建筑物面积在一个采暖期内需要消耗的标准煤量。采暖耗煤量指标按下式计算:

式中,qc为采暖耗煤(标准煤)量指标,kg/(m2.a);q0为采暖耗热量指标,W/m2;Z为采暖期天数,d/y;η1为室外管网输送效率;η2为锅炉运行效率;q为标煤热值,取8.14kW·h/kg。

北京市地方标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1-602-2006中4.0.1条规定:建筑物耗热量指标的计算,应统一按照包括辅助房间在内的全部房间平均室内计算温度16℃、采暖期天数125d/y、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1.6℃作为计算条件。建筑物耗热量指标计算的规定条件是用于计算和比较建筑采暖能耗的统一计算条件,为了与1986年和1995年两个节能的行业标准相衔接,沿用了原有的计算条件。采暖周期延长或采暖期的室外平均温度下降以及设计标准较高的住宅,其室内设计温度较高时,实际耗热量和标准耗煤量会相应增加。但作为检验节能水平,仍按此统一比较标准。

标准耗煤量指标是按最不利情况考虑的,即锅炉平均运行效率为0.68,管网输送效率为0.9。为了便于改造前、后建筑物各项能耗指标的比较,改造前与改造后耗煤量指标计算中锅炉平均运行效率,室外管网输送效率采用统一标准。

案例A、案例B外围护结构经过改造后,其保温、隔热性能得到很大改善。

依据上述计算标准,改造前后案例A、案例B采暖耗煤量指标及改造后与改造前节能对比如下表7。

从表7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案例A、案例B经过节能改造后,耗煤量指标分别为6.16 kg/m2、5.93kg/m2,均低于DBJ 11-602-2006中8.52 kg/m2的规定值。改造前后节能效果非常明显,节能率分别为69.6%、70.6%,均高于DBJ 11-602-2006中3.0.1条规定节能65%的目标。

5 结语

本文以两个既有采暖居住建筑的改造案例作为分析对象,分析对比了改造前、后围护结构的构造做法、热工性能及建筑物能耗。

针对原有采暖系统的不足,并依据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原则,本文对现有采暖系统的提出了两种改造方案:(1)沿用原有单管系统,增设调节、计量装置;(2)共用立管分户独立计量系统。本文对两种改造方案的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比较。

围护结构的节能改造,大大降低了建筑物的能耗。改造后建筑物能耗均降低了65%以上,达到了DBJ 11-602-2006中3.0.1的节能目标。采暖系统的改造,为实现将热量作为“商品”来计量收费创造了条件,从而提高了运行管理上的节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仅对改造后的采暖耗热量做了数据分析,改造后的节能效益应同时考虑冬季供暖和夏季空调的全年节能。

总之,大范围的既有采暖居住建筑的节能改造对我国的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同时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任务十分艰巨,特别是居住建筑涉及面广、难度大,政府应尽快制定相应政策,推动大范围既有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开始。

摘要:介绍了以北京市既有非节能住宅案例A、案例B节能改造对象,分析了其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能耗指标、采暖系统的特点及不足。通过围护结构节能改造,建筑物能耗,可达到65%的节能目标。通过采暖系统分户计量改造,采暖系统可实现运行管理节能。

关键词:节能改造,围护结构,采暖系统,分户计量,温度控制

参考文献

[1]郁文红.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分析[J].节能,2004(1):41-44.

[2]罗豫军.加快实施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推进供热体制改革[J].节能,2006(12):6-7.

[3]马爱华.住宅集中供热系统的几种节能供暖方式[J].洛阳工学院学报,2001(31):41-44.

[4]鲍学芳.可持续发展与建筑节能[J].安徽建筑,2003(1):20-22.

[5]吕铭辉.住宅建筑计量供暖的节能技改方案[J].应用能源技术,2005(3):37-39.

既有居住供改造 篇2

施工技术导则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二〇一〇年六月二日

一、技术依据:

1、GB50210-2001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程》

2、GB50345-2004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3、JGJ129-2000 《既有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4、JGJ132-2001 《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

5、JGJ144-2004 《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

6、DBJ01-26-2004 《建筑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规程》

7、DB22/T278-2005 《聚苯乙烯(EPS)板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

8、DB22/T164-2007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节能50%)》

9、DBJ01-63-2002 《外墙外保温用聚合物砂浆质量检验标准》

10、DBJ01-79-2004 《住宅建筑门窗应用技术规范》

11、DBJ01-97-2005 《居住建筑节能保温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

12、DBJ01-602-2004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13、GB50300-200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二、施工准备 l、材料准备:

(l)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2)专用胶粘剂(底胶)(3)聚合物砂浆(面胶)(4)耐碱玻纤网布(5)塑料胀栓(6)聚苯乙烯泡沫棒(7)水

2、工具准备:

(1)电热丝切割器或壁纸刀(2)手锯(3)墨斗(4)2米靠尺(5)直尺(6)木方(7)卷尺(8)电动搅拌器(9)抹子(IO)阴阳角抿子(ll)塑料搅拌桶(12)粗纱线(13)2米拖线板

3、技术准备

(1)根据施工墙面的具体情况画出排块图和布钉图(2)根据施工图和排块图制定出施工交底

三、施工条件

1、施工现场应具备通电、通水的施工条件,并保持清洁的施工环境。

2、面层施工时现场的风力不大于5级。

3、面层砂浆施工时,应避免阳光直射。必要时可在施工脚手架上搭设防晒布,遮挡施工墙面。

4、雨季施工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雨水冲淋墙面,否则不得施工。

5、施工脚手架宜采用与墙面分离的双排脚手架,或符合安全要求的吊篮。

6、施工前必须认真检查基层墙面的垂直度和平整度,并达到下表要求:

四、工艺流程

1、基层检查处理

2、配专用粘结剂,预粘翻包网格布

3、粘聚苯保温板

4、钻孔及安装固定件

5、保温板面打磨、找平

6、配聚合物砂浆

7、抹底层聚合物砂浆

8、埋帖网格布

9、抹面层聚合物砂浆IO、质量验收

五、施工工艺

1、基层处理

(1)首先清除所有附墙管线、改装阳台、防护网等障碍。应对原基层上由于拆除、冻害、析盐或侵蚀所产生的损害予以修复。

(2)表面与基底结合不牢,尤其是墙面基层空鼓、开裂部位应彻底清除干净。局部清理后,表面用适宜强度的水泥砂浆找平。(3)清洗油渍和灰尘。

(4)不平的表面应用适宜强度的水泥砂浆抹平。(5)墙面上的缺损和孔洞应填补密实。(6)墙面及屋面上的雨水管卡、预埋铁件、设备穿过管道、空调支架及新门窗等应重新安装完毕,并预留出保温层的厚度。

(7)墙外侧的管道、线路应拆除改装。

(8)外保温层在外墙散水以下部分,施工时应剔除散水,完成保温和防水后恢复。

(9)既有外墙面装饰层是否清除,应根据与墙面结合牢固程度决定。应通过检测确认其基层与所用胶粘剂是否具有良好的附着力,粘接强度不低于0。3Mpa,并且粘贴面脱开面积不得大于50%;

(10)当外墙原有饰面保留时,应对基层墙面进行涂抹界面剂处理。

(11)如果基层墙体的附着力不能满足要求,应会同设计、监理等研究制定基层处理方案。(12)若原有墙面为涂料饰面,必须对其进行凿毛处理,凿毛率不小于50%,涂刷界面剂后粘结保温板。

(13)当原墙面为扒拉灰或水刷石饰面,如墙面结合牢固,可保留原墙面,并对墙面饰面层进行彻底清洗后按上述相应规定进行。

(14)当原墙面为干粘石饰面,应对基层与胶粘剂粘接强度进行检测,如检测结果不满足要求,应将饰面层清除至结合牢固基层。(15)当原墙面为瓷砖或马赛克饰面,首先应检验瓷砖或马赛克与基层拉拔力是否能满足要求,如达不到要求应将瓷砖或马赛克饰面层清除,如满足要求,应对饰面层进行清洗后满涂界面剂,然后粘贴保温板。

2、配制专用粘结剂

(1)施工使用的粘结剂分为专用粘结砂浆及面层聚合物抗裂砂浆。

(2)施工时用手持式搅拌机搅拌,拌制的粘结砂浆应根据使用说明按重量比进行配制。搅拌时间不少于5 min,搅拌必须充分、均匀,稠度适中,并具有一定的黏度。

(3)砂浆调制完毕后,静等5min,使用前再次进行搅拌,拌制好的砂浆应在1小时内用完。

3、粘贴苯板

(1)施工前,根据建筑物外墙立面的设计尺寸编制排版图,以达到节省材料。提高施工速度的目的。苯板以长向水平铺贴,保证连续结合,上下两排板须竖向错缝l/2板长,局部最小错缝不得小于200mm。(2)弹控制线

根据建筑立面设计和外墙外保温技术要求,在墙面弹出外门窗水平线、垂直控制线及伸缩缝线、装饰缝线等。挂基准线:在建筑外墙大角(阴阳角)及其他必要处挂垂直基准钢线,每个楼层适当位臵挂水平线,用以控制苯板的垂直度和平整度。(3)粘贴苯板时,板缝应挤紧,施工时控制板间缝隙不得大于2mm,板间高差不得大于l。5mm。当板间缝隙大于2mm时,须用苯板调填塞满,不得用砂浆或胶结剂粘结。板间平整度高差大于1。5mm的部分应在施工面层前用木锉、粗砂纸或砂轮打磨平整。(4)按照事先排好的尺寸切割苯板,从拐角处垂直错缝连接,要求拐角处沿建筑物全高顺直、完整。

(5)用抹子在每块苯板周边涂50mm宽专用聚合物粘结砂浆,要求从边沿向中间逐渐加厚;注意在苯板下侧预留50mm宽的槽口,以利于贴板时将封闭在板与墙体间的空气溢出,中间部位采用点粘方式涂抹粘结砂浆。(6)苯板按要求上墙后,用2m靠尺反复压平,保证其平整度及粘贴牢靠,板与板之间要挤紧,不得有缝,板的缝隙间不得有粘结砂浆,否则该部位则形成冷桥。

(7)网格布包角:从拐角处粘贴大块苯板后,遇到阳台、窗洞口、挑檐等部位须进行耐碱玻纤网格布翻包,即在基层墙面上用聚合物粘结砂浆预粘贴网格布,翻包部分在基层上粘结宽度不小于80mm,且翻包网格布本身不得出现搭接。

(8)在门窗洞口部位的苯板,不得用碎板拼凑,需用整幅板切割,其切割边沿必须顺直、平整,尺寸方正,其他接缝距洞口四边应大于2Oomm。

(9)在窗口位臵的板块之间搭接缝要考虑防水问题,在窗台部位要求水平粘贴板压立面板,即避免迎水面出现竖缝,并作出流水坡度,在窗户上口,要求立面板压住横板。

(10)在遇到脚手架连墙件等突出墙且以后拆除的部位,按照整幅板预留,最后随拆除随进行收尾施工。

4、安装固定件

(1)对于依靠粘贴墙面固定的苯板,其粘贴牢靠后,应在8-24h内安装固定件(视气温因素掌握时间),按照方案要求的位臵用冲击钻钻孔,要求钻孔深度进入墙体5Omm(不包括抹灰厚度)。

(2)固定件个数按照要求放臵(横向位臵居中,竖向位臵均分),任何面积大于0.1m2 的单块板必须加固定件,且每块板添加数量不少于4个。

5、打底

苯板接缝处表面不平时,需要衬有方木的粗砂纸打底,打磨动作应为园周方向轻柔旋转,不允许沿板缝平行方向打磨,打磨后用刷子清理表面碎屑。

6、滴水槽

(1)在所有外窗洞口侧壁的上口用墨线弹出滴水槽的位臵,并依据窗框进行校核。

(2)按照弹好的墨线在苯板上安好定位靠尺,用开槽机将苯板上切出定位凹槽,成品滴水槽尺寸为10mm x 10mm,考虑到面层砂浆厚度为5mm—7mm,为保证凹槽内塞入成品滴水槽后与面层砂浆高度一致,故切凹槽尺寸为8mmx13mm,差值尺寸是为粘结砂浆预留空间,成品滴水槽塑料条用抹面层砂浆粘贴。

7、设计伸缩缝

为减少外墙保温系统温度应力影响,应按设计设臵外墙保温系统伸缩缝。施工时预先用墨斗弹出伸缩缝的位臵线,并用水准仪或注满水的塑料管进行校核伸缩缝的水平度。

8、抹第一遍面层聚合物抗裂砂浆

(1)在确定苯板表面界面剂晾干后进行第一遍面层聚合物抗裂砂浆施工。面层控制在lmm—2mm之内,不得漏抹。

(2)第一遍聚合物抗裂砂浆在滴水槽处抹至滴水槽口边即可,槽内暂不抹聚合物砂浆。(3)伸缩缝内苯板端部及窗口苯板通槽侧壁位臵要抹聚合物砂浆,以粘贴翻包网格布。

9、埋贴网格布

(1)所谓埋贴网格布就是用抹子由中间开始水平预先抹出一段距离,然后向上向下将网格布铺平,使其紧贴聚合物砂浆。

(2)门窗洞口内侧周边及洞口四角均加一层网格布进行加强,洞口四周网格布尺寸为300mm x 200mm,大墙面粘贴的网格布搭接在门窗口周边的加强网格布之上,一同埋贴在底层聚合物砂浆内。

(3)将大面积网格布沿长度、水平方向绷直绷平。注意网格布弯曲的一面朝里放臵,开始大面积的埋贴,网格布左右搭接宽度为100mm,上下搭接宽度为80mm。不得使网格布褶皱、空鼓、翘边。要求砂浆饱满度为100%,严禁出现干搭接。

(4)在伸缩缝处,须进行网格布翻包。网格布预粘在墙面上的尺寸为80mm,用网格布和粘结砂浆将苯板的端头包住,大墙面粘贴的网格布盖在搭接的80mm网格布之上,一同埋贴在底层聚合物砂浆上。

(5)在墙身阴、阳角处必须从两边墙身埋贴的网格布双向绕角相互搭接,各搭接宽度为不小于200mm。

(6)墙裙勒脚沿饰面部分加挂加强镀锌钢丝网,并用专业机械固定件进行固定。

10、抹面层聚合物抗裂砂浆

(l)抹完聚合物抗裂砂浆并压入网格布后,待砂浆凝固至表面基本干燥,不粘手时,开始抹面层聚合物砂浆,抹面厚度以盖住网格布且不出现网格布痕迹为准,同时控制面层聚合物抗裂砂浆总厚度在3mm—5mm之间。(2)滴水槽做法

先将网格布压入槽内,随即在槽内抹数量足够的聚合物砂浆,然后将塑料成品滴水槽压入苯板槽内。塑料成品滴水槽塞入深度应综合考虑完活后面层高度,这样才能保证成品滴水槽与面层聚合物抗裂砂浆高度一致,确保观感质量。苯板槽内砂浆必须填塞密实并确保安装滴水槽时槽内聚合物粘结砂浆沿槽内均匀溢出。滴水槽凹槽处,须沿凹槽将网格布埋入底层聚合砂浆内,若网格布在此处断开,必须搭接,搭接宽度不小于65mm。注意,滴水槽凹槽处需附加一层网格布,网格布搭接80mm。

(3)所有阳角部位,面层聚合物抗裂砂浆均应做成尖角,不得做成圆弧。(4)面层砂浆施工应选择施工时及施工后24h,没有雨水的天气进行,避免雨水冲刷造成返工。(5)在预留孔洞位臵处,网格布将断开,此处面层砂浆的留槎位臵应考虑后补网格布与原大面积网格布搭接长度要求而预留一定长度。面层聚合物抗裂砂浆应留成直槎。

11、细部及特殊部位做法(1)预留孔位臵(破损处)的处理

进行大面积苯板粘贴施工时,在遇到外脚手架的连墙杆时,苯板只能甩槎处理:在外墙保温施工完毕后拆除过程中,对此部位进行修补处理。

(a)用干硬性水泥砂浆将脚手眼填充紧密,表面抹平。(b)按照预留空洞尺寸裁截一块尺寸相同的苯板并打磨边沿部位,使其能够严密封填于孔洞处。(c)将上述预裁好的苯板背面涂上粘结砂浆,将其镶于孔内。

(d)涂抹底层聚合物抗裂砂浆,切一块网格布(面积大小应与周边已施工好的网格布搭接80mm)。埋入网格布,并涂抹面层聚合物抗裂砂浆与周边平整。(2)建筑物首层保温做法

首层墙体外保温做法与标准层规定相同外,为提高面层的抗冲压能力,要求外加一层加强网格布。

12、苯板与基层应有可靠的结合,苯板与基层粘结面积不小于40%,其结合强度应通过检测,且不得低于0。1MPa。

13、外装饰面层:应在外保温系统施工完成并验收合格后进行,饰面层腻子宜采用与外保温系统配套的柔性耐水腻子,饰面层涂料宜采用涂料。

14、既有建筑改造不应破坏原有结构体系,不损坏除门窗以外的室内装饰,不影响使用功能。

15、门窗的位臵应尽量接近外墙。窗框外皮和保温层里皮一至。窗周边与保温层交接处,应按设计进行密封处理。窗框与墙体之间的缝隙宜采用高效保温气密材料加弹性密封胶封堵。

16、窗安装必须牢固可靠,在砖砌体上安装时严禁用射钉固定,应用膨胀螺钉固定且不得固定在砖缝处。

六、质量验收

1、围护结构保温改造工程验收应以《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及相应设计文件进行施工质量验收。

2、围护结构外保温工程应在全部完成并提交下列文件和记录后进行验收。(1)建筑节能改造工程的施工图、设计说明及其他设计文件。

(2)材料的产品合格证、性能检测报告和进场验收记录、复验报告。(3)隐蔽工程验收记录。(4)施工记录。

(5)各分项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记录。

3、验收的组织形式:

验收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单位项目负责人参加,质量监督部门对验收进行监督。

4、主要检查内容:

(1)质量控制资料齐全、完整。(2)保温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3)保温板粘贴面积应符合要求。

(4)粘贴保温板外保温系统现场检验保温板与基层墙体拉伸粘结强度应不小于1。0MPa,并且应为保温板破坏。

(5)抹面层和饰面层施工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规定。

七、安全措施

1、在进行外脚手架搭设时,应考虑外墙保温施工荷载,在外墙保温施工作业层搭设连续五步的脚手架,每步两块跳板。

2、在外脚手架操作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持有国家劳动部门颁发的特种作业证件持证上岗

3、工人在脚手架上作业必须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必须佩戴安全带,将保险钩挂好后方可进行施工。

4、若存在交叉作业的施工情况,在外保温施工区段的上方,必须用跳板加密,并对安全网进行全封闭,确保外架作业人员的安全。

5、安装锚固件前,打眼用电锤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末级开关必须配有漏电保护器,工人必须戴绝缘手套进行操作,派持有电工上岗证的电工进行接线。

6、在外脚手架上操作的人员须穿防滑鞋,有恐高症、心脏病的人员禁止上架,严禁酒后上架施工。

八、文明施工及成品保护

1、裁切下来的苯板碎板条,必须随手用袋子装好,禁止到处乱扔,随处飘。

2、在涂抹苯板粘结砂浆时,注意不要污染门窗框,被污染的门窗框必须及时用湿布擦洗干净。

3、粘结上部苯板时,掉下来的粘结砂浆可能会污染下部苯板和网格布,必须及时清理干净。

4、拆除脚手架时要做好对成品的保护工作,禁止你用钢管等重物撞击苯板墙面。

5、严禁在苯板上进行电气焊作业。

6、施工用砂浆必须用小桶拌制,用完水关好水管阀门。

7、进场的苯板必须堆集成方,做好防雨、防火保护。

8、每一施工楼层内必须设有小便桶,禁止随地大小便,从措施上保证工人能按章操做,杜绝不文明现象发生。

9、在现场的所有施工人员应服从甲方及监理人员的管理和监督。

九、成本降低措施

1、施工中应依据配板图裁切苯板,减少浪费。

2、对个人进行交底,使其熟悉节点部位的做法合理利甲边角料:

3、控制好砂浆的拌制量,特别在施工停歇前应汁算好砂浆使用量,防止砂浆超时无法使用造成浪费。

4、通过样板层的施工,准确掌握每个部位网络格的规格、尺寸,做到定型加工,定点使用。

十、环境保护措施

1、涂刷苯板的界面剂,必须集中堆放在地面已硬化的仓库里,严禁界面剂撒入土层中。

既有居住供改造 篇3

建筑节能概念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 最初是指减少建筑中能量的散失, 现在则普遍称为“提高建筑中的能源利用率”。生态建筑是建筑节能的典型, 最早由鲍罗·索勒里提出, 其核心内容是将生态学同建筑学相结合, 用符合生态原则作为新城市模式的最高准则, 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 消除城市无节制扩张引发的各种城市问题。阿科桑底新城的规划建设, 是生态建筑第一次应用于设计实践。生态学家约翰·托德、德国建筑师托马斯·赫尔左格分别对生态建筑理论进行了丰富和完善[1]。

就中国来说, 建筑能耗是社会能耗的三驾马车之一, 而既有建筑能耗是建筑能耗最大的组成部分。目前, 我国每年城乡新建住房建筑面积近20×108m2, 其中80%以上为高能耗建筑;现有建筑近400×108m2, 95%达不到节能标准;我国住宅的能源消耗大约相当于同纬度欧洲国家的2~4倍, 是节能潜力最大的用能领域[2]。因此, 通过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大力发展生态建筑, 是中国建筑节能的未来发展方向。

2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概念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是指对已经投入使用的居住建筑, 在保证为使用者提供稳定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前提下, 降低使用能耗, 使其符合国家节能标准。主要通过应用高新节能技术及产品, 提高运行管理水平, 使用可再生能源等途径来完成。

3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经济性分析

3.1 外部性的概念

外部性或外部效应, 是指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 (无补偿) 的影响, 根据影响结果不同, 可以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两类。正外部性与外部经济是同一个概念, 指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为其他经济主体带来了经济利益, 但没有获得对方的任何回报;负外部性与外部不经济是同一个概念, 指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为其他经济主体造成了经济损失, 却没有向对方支付任何补偿[3]。

当外部效应存在时, 市场会失灵, 这时的均衡结果是无效率的, 社会总福利并没有达到帕累托效率准则所要求的最优状态。

3.2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经济性分析

3.2.1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具有外部经济性

在生态节能改造前, 既有居住建筑舒适性差, 资源能源耗费高, 对环境造成较大负担, 因此, 具有外部不经济性。如图1所示, MSC为保有居住建筑的社会边际成本, MPC为保有居住建筑的私人边际成本, MB为保有居住建筑的边际收益。由于既有居住建筑具有外部不经济性, MSC位于MPC的上方。从社会来看, 当MB=MSC时, 均衡的产量和价格为Q2、Pc。从个人来看, 当MB=MPC时, 均衡的产量和价格为Q1、Pa。显然个人决策的产量大于社会决策的产量, AB表示既有居住建筑给社会造成的外部成本。

在节能改造后, 既有居住建筑成为生态节能建筑, 除了给个人带来舒适性改善、能源费用节约等效用外, 由于资源能源耗费有效降低, 对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都有贡献, 因而具有外部经济性。如图2所示, MSB为对既有居住建筑进行节能改造的社会边际收益, MPB为私人边际收益, MC为边际成本。由于节能改造的正外部性, MPB在MSB的下方。从社会来看, 当MC=MSB时, 均衡的产量和价格为Q2、Pc。从个人来看, 当MC=MPB时, 均衡的产量和价格为Q1、Pa。显然个人决策的产量小于社会决策的产量, AB表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给社会带来的外部收益。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是减少外部不经济性, 增加外部经济性的一项社会活动, 对全社会来说十分有益, 这也正是政府大力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根本原因。

3.2.2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中的“市场失灵”

按照经济学观点, 当一个市场存在外部性时, 市场机制会失去其应有的调节价格和配置资源的作用, 亦即市场失灵。由于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具有正外部性, 对整个社会带来了收益, 但没有得到任何补偿, 造成实际节能改造低于社会需求, 整个社会福利无法达到最大化。

4 减少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外部性的对策建议

4.1 减少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外部性的理论依据

经济学理论认为, 解决经济外部性主要途径有政府干预和产权界定, 代表人物分别是庇古和科斯。庇古法则的根本原则是通过收益和成本调整, 使经济活动的边际社会收益与边际社会成本相等[4]。科斯认为, 在产权清晰和保护严格的条件下, 外部性并不会引起市场失灵, 市场均衡能够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5]。对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科斯定理是可以解决的, 但前提是必须满足定理的前提假设, 科斯定理的前提是产权明确和交易成本足够小。在现实社会中, 这些假设是难以被满足的。

本文按照庇古的政府干预理论, 对消除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外部性作定性探讨。根据庇古法则, 政府可考虑采取措施对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给予补贴, 增加私人节能改造收益, 使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相同, 提高私人进行节能改造的积极性[6]。

4.2 推动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政策建议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难点主要是投资大, 改造技术不够完善, 住户积极性差[7]。由于外部经济性的存在, 节能改造不可能自发地开展, 难以通过市场调节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迫切需要政府部门制定相关的政策来予以调节和推动。

1) 健全法律体系。建筑节能改造的推广必须有完善的法律体系作为保障, 这样推广才有依据和强制力。目前, 我国建筑节能方面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 操作性不强, 缺少强制性措施, 落实困难。要加快建筑节能法律体系建设, 强化法律责任, 提高法律法规的强制力, 运用法律手段推动既有居住建筑生态节能改造。

2) 完善政策体系。完善推动节能改造的强制性政策和激励性政策, 坚持法律强制推动和经济利益引导双管齐下, 推广节能建筑。加快制定节能建筑补贴政策、信贷支持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 对节能建筑的生产者和使用者给予多种优惠。对非节能建筑产品的生产者实行高标准、高强度的税收政策, 提高其生产成本。同时, 对进行节能技术和节能材料开发的科研机构和研究人员给予资金和多方面的支持, 以推动节能技术的发展[8]。

3) 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各级政府要加大对节能改造的投入, 整合现有的各类补贴资金建立节能改造专项资金, 明确筹资渠道。要强化业主在筹集节能改造资金中的地位和责任, 调动企业和开发商参与的积极性, 通过政府出一部分, 业主拿一部分, 企业垫付一部分, 形成多元化的节能改造投融资渠道, 使业主只花很少的钱或者不花钱就能够达到节能效果。

4) 设立评价和监管体系。要完善节能建筑的评估、认证、标识等制度, 要求各类建筑公布能耗数据, 根据能耗标准对节能建筑进行认定, 并发放节能建筑标志。要建立多部门共同参与的监管体系, 定期对社会建筑节能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及时公布检查结果, 让建设者接受社会的监督。

5) 建立宣传推广体系。要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与监督作用, 大力宣传开展建筑节能改造的重要意义和成功经验, 提高全民的建筑节能意识和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 努力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既有建筑节能的良好氛围。

5 结语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是降低社会总能耗、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但节能建筑改造的外部性会导致“市场失灵”, 使节能改造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影响社会福利最大化。因此, 政府应当履行职责, 调整利益关系, 纠正市场失灵, 使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外部收益内部化, 外部成本内部化, 并在健全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建立节能评价体系、加大投入和宣传推广力度等方面有更大的作为, 推动节能改造工作深入开展。

摘要:论述了建筑节能和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概念, 针对节能改造领域存在的外部性问题, 运用经济学理论解释外部性的概念, 分析了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外部经济性。最后, 根据外部性有关经济学理论, 提出了加快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建筑节能,节能改造,外部性,市场失灵,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绿色建筑研究中心.绿色建筑[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1999.

[2]韩喜林.节能建筑设计与施工[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08.

[3]保罗·萨缪尔森.经济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

[4]曼昆.经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5]周惠中.微观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6]尹波, 等.建筑节能领域市场失灵的外部经济性分析[J].科技大学学报 (城市科学版) , 2005 (4) :65-68.

[7]仇保兴.建筑节能的十大对策[J].住宅科技, 2007 (4) :1-4.

既有居住供改造 篇4

关于既有居住建筑采暖分户改造工程户内供热设施技术指导意见

发文日期:2011年06月07日

为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提高集中供热普及率,实现节能环保目标,更好地指导用户完成既有居住建筑分户改造工程的户内供热设施(暖气片采暖系统)工程,现提出如下技术指导意见:

一、政策依据

依据《关于实施城市集中供热有关政策》(张政办【2010】72号),室内分户改造供热设施按照供热企业统一要求及技术标准由用户委托相应资格的专业队伍完成。

二、执行技术标准

设计、施工应当符合《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建筑节能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411-2007、《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97等相关国家规范和验收标准。

三、设计参数

供回水温度暖气片采暖80/60℃,设计压力等级由并入热网的采暖系统高度决定,一般情况下选Pn=1.0MPa,特殊情况选Pn=1.6Mpa,设计前联系供热企业确定。

四、改造范围

用户完成室内供热设施暖气片系统分户改造工程,户内管网改造至用户楼梯间墙体外150mm处,与楼梯间供暖主管对接。

五、散热器的选用

1、散热器应符合《住宅设计规范》关于“体型紧凑,便于清扫,使用寿命不低于钢管的型式”的要求,承压应能满足采暖系统工作压力的要求,保证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安全可靠。

2、钢制和铝制散热器不应在同一供热采暖系统(或采暖分区)中应用。

3、尽量利用现有散热设备,每个房间的既有散热器能够正常工作可保留,但必须由专业设计人员对每个房间的既有散热器片数进行校核确定。

六、阀门要求

1、室内采暖系统每组散热器应加装质量可靠的手动放气阀。

2、每组散热器前应安装三通型控制阀实现分室调温。

七、采暖系统设计 室内住宅采暖系统采用按户分环设计,户内管道系统宜采用下供下回水平单管式,供回水管道沿地面敷设,见系统设计参考附图。如有条件的用户可采用水平双管式系统。

八、户内管道材质及其管径大小

室内采暖系统散热器立支管可采用热浸镀锌钢管或热水用PP-R塑铝稳态复合管等符合国家规范要求的管材,过门下翻埋地管可采用PE-X管或PP-R塑铝稳态复合管。采用PP-R塑铝稳态复合管的连接方式为热熔连接,采用PE-X管的连接方式为通过专用的金属管件(卡套式、卡箍式)夹紧连接。户内管材应满足耐温不小于90℃、耐压不低于0.8MPa,根据设计压力等级确定。

管网管径大小可参考如下附表,应根据房屋用热负荷由专业设计人员进行校核确定。

九、施工要求

1、采暖系统管道施工时应与土建专业互相配合,在管道穿越墙、楼板基础时,必须予埋钢套管,套管管径较相应穿越管管径大两号。安装在楼板内的套管顶部应高出地面20mm,底部与楼板顶棚平齐;安装在墙内的套管其两端应与此墙饰面平齐;穿越厕所等潮湿房间管道套管之间应用油麻填实。入户穿墙套管至楼梯间立管的分户三通接口之间管道长度应大于1.5米。

2、采暖管道遇给排水立管应绕行安装,同时应注意散热器与电气专业的插座等设备错开布置。

3、管道安装时不能出现水封、气塞以及水击现象,以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4、埋地段严禁有接头。

5、立管管卡与散热器的安装、滑动支架及固定支架的制作参照标准图集05N1。

十、水压试验

每组散热器组装完毕和单户采暖工程施工完毕后,应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水压试验,试压参见《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第8.6.1条执行。水压试验前向供热企业联系确定试验压力。

十一、需向热力公司提供的资料

分户改造室内采暖图(电子版和复印图纸)、分户水压试验记录各1份。

十二、附系统设计参考附图

既有居住供改造 篇5

1 分户独立循环系统改造方案分析

分户独立循环系统改造需要在既有住宅采暖系统的基础之上完成, 因此, 不论是设计方案方面, 还是在施工方案方面, 或者是在组织协调方面, 均需要解决一系列的难题。单纯地从技术角度分析, 解决分户独立循环系统容易出现的水力工况不平衡问题是重点和关键。

第一, 认真完成系统改造设计方案, 做好系统调试工作。我们知道, 分户独立循环系统改造是在既有住宅采暖系统的基础之上完成的, 因此, 在改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问题。当前, 在某些居民小区内, 存在着部分楼栋进行分户独立循环系统改造, 而其他楼栋不进行分户独立循环系统改造的情况, 完成相关改造的楼栋会因为室内供热系统管网阻力系数的增加而出现流量不足的情况, 最终导致单元较高层住户的供暖系统不热乃至整个单元供热系统不热。科学合理的前期设计是彻底解决该问题的重要途径, 以破解整个供热系统平衡为突破点, 从设计的角度重新考虑调整整个供热系统。另外, 在调试过程中做好系统调试工作也非常重要。建议:一般情况下, 位于供热系统近端的用户均存在温度偏高的情况, 可以通过适当调小阀门流量的方式来增大整个系统的扬程, 进而提高分户独立循环系统的单元资用压差, 增加分户改造单元的用水量。

第二, 减小系统垂直失调, 协调用户资用压差。传统供热方式的室内供热系统通常都是采用上供下回式, 所使用的散热器的散热片数依照楼层由高至低的顺序逐层递增。进行分户独立循环系统改造之后, 总干管的热水首先会流入到楼栋的底层用户室内, 加之改造之后应用了异程式系统, 相比以前, 顶层用户的资用压差会大大小于底层用户的资用压差, 最终导致了该系统的垂直失调 (最主要表现就是底层过热而顶层不热) 。根据水力平衡的基本原理, 我们知道, 可以通过适当调小底层用户热水流量的方式来增加高层用户的热水流量, 将系统的垂直失调问题降到最小, 或者是采用调整不同楼层用户室内散热器散热片数的方式来减小系统的垂直失调。

第三, 努力做好热源方面的水力工况平衡。在热源方面, 建议对供热系统的供水出口阀门进行合理调节, 改变供热系统的热水流量和扬程, 实现供热均衡的目标。同时, 对总阀门和外网阀门、单元阀门进行调节, 做好供热系统的水力平衡和初调节工作, 努力实现整个供热系统的水力工况平衡。

第四, 解决系统排气和掉水问题, 实现系统高效运行。相对于传统的单管上供下回顺流系统, 分户独立循环系统在排气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传统的单管上供下回顺流系统想要排除系统当中的空气一般是通过系统高点的集气罐和膨胀水箱的集中排气来完成。但是实现分户独立循环系统改造之后, 因为系统采用水平串联方式, 某个散热器内部的空气排除一般只可以借助散热器上的跑风排出, 因此因素的排气难度便增加不少, 非常容易导致整个供热系统不热。

2 单管上供下回跨越式系统改造方案分析

实行供热计量收费的前提是室内采暖系统能够按户计量、分室控制, 这就需要对我国大量传统的室内上供下回单管顺流式系统进行改造。为了节省改造资金和尽量避免改造时扰民, 一般都在单管顺流式系统散热器前的供、回水的水平管之间加跨越管, 在每组散热器上加装自立式恒温阀, 并安装热分配表实现热计量。另外, 经过技术经济比较, 从减少初投资及减少运行管理费用分析, 对于新建建筑仍可采用带闭合管的单管室内采暖系统。加装了恒温阀后, 由于用户的行为调节和恒温阀自身的技术节能, 使得散热器中的流量发生变化。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普遍认为需要在一栋楼或一个门栋的热力入口处设置一个自立式流量控制阀或压差控制阀, 并且应根据户内系统流量的变化特性选择调节范围合适的控制装置。对于双管系统而言, 其变流量特性已得到广泛的认同, 但是传统的单管顺流系统改造为跨越式系统, 并且在散热器前安装了恒温阀后, 当恒温阀调节使得散热器内流量发生了变化时, 跨越式系统的总体流量也会出现相应变化。

对于单管跨越式系统, 随着恒温阀的调节使得负荷增加或减少, 散热器进流量随之增加与减少, 而旁通流量相应地减少或增加, 最终系统流量变化不大, 但系统温差变化显著, 因此一般认为, 从工程角度可以将单管跨越式系统视为定流量系统。如果调节用户的数量相同, 则楼层数越高, 用户所在立管的流量变化越不明显。同时, 进流系数对于立管的变流量特性有着很大的影响。实际情况下用户不可能全部调节, 散热器也不能全部关死则用户调节造成的立管流量的变化会更小, 因此, 用户调节造成的所在立管的水力特性变化是很有限的。

3 结语

作者曾经实际参与了一个6层砖混住宅的单管上供下回顺流系统改造成分户独立循环系统的工程。依照现有规范, 因为分户独立循环系统再投入大、扰民、管道需重新布置等, 不推荐使用, 而推荐单管上供下回顺流系统应首选改造为垂直双管或单管上供下回跨越式系统。但是, 依照作者个人经验, 垂直双管或单管上供下回跨越式系统存在着不宜计量的缺点。有鉴于此, 本文分别分析了分户独立循环系统和单管上供下回跨越式系统这两种改造方案的优缺点, 建议设计者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之后确定选择何种改造方案。

摘要:结合工程案例, 对分户独立循环系统和单管上供下回跨越式系统两种供热系统改造方式进行了分析, 探讨了两种改造方案的优缺点, 并研究了各种方案的适用性, 以提高供热系统的运行效率。

关键词:供热系统,分户独立循环,单管上供下回跨越式,改造

参考文献

[1]张慧琴.对已有建筑实现供热计量收费的方案简介[J].山西科技, 2009 (6) :142-145.

[2]丁藏银.浅谈住宅供暖分户热计量及节能改造[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 (7) :48-49.

[3]郝存忠, 王美萍.供热系统水力失调原因分析与解决措施[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 (24) :58-59.

[4]刘玉国.小区住宅楼供暖设计[J].科技致富向导, 2009 (14) :144-145.

[5]孙艳秋, 陈士龙.浅析集中供热系统温度控制及热量计量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 (15) :58-59.

既有居住供改造 篇6

在全球能源危机的背景下, 我国作为能耗大国, 节能减排迫在眉睫。其中, 既有建筑能耗相当严重, 尤其是年代较久远的建筑。目前, 关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研究, 多集中在经济效益、融资研究、服务体系和技术研究等方面, 而对其进行技术经济评价的研究较少。

笔者以北方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项目作为评价对象, 对其在改造前所制定的各个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评价, 从而选择最优方案。通过本研究, 希望能降低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失败的风险, 避免选择既不经济, 又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节能的改造方案。

北方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项目

技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笔者遵循系统性、合理性、综合性、应用性的原则,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并参照了《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指南》、《民用建筑节能条例》、《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建筑气候规划标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相关行业标准, 根据实际状况选取评价指标。

2.确定指标权重

使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其权重系数, 其特点是在对复杂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之后, 构建一个层次结构模型。然后, 运用较少的定量信息, 把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 从而为求解多目标、多准则, 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其步骤:一是构造层次分析结构;二是构造判断矩阵;三是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四是层次单排序;五是层次总排序;最后是做出决策。[1]

笔者通过运用MCE软件和Excel, 将专家打分通过软件输入, 选取层次分析法求取权重, 结果如表1所示。

北方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项目评价模型构建

通过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原理和公式, 建立适合北方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项目技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模糊综合评判。

1.建立因素集

第一层为:A={B1, B2, B3}。

第二层为:B1={C1, C2}, B2={C3, C4}, B3={C5, C6, C7}。

第三层为:C1={D1, D2, D3, D4, D5, D6}, C2={D7, D8, D9}, C3={D10, D11}, C4={D12, D13, D14}, C5={D15, D16}, C6={D17, D18}, C7={D19, D20}。

2.建立评价指标的评语集

为北方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项目技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评语集, 其含义有两点:一是此方案的选择是否能达到满意的效果;二是此指标值对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实施的推动作用是否能达到满意效果, 如项目检测指标中的围护防水效果。

V={v1, v2, v3, v4, v5}={非常满意, 满意, 中, 差, 非常差}3.确定权重

权重的最终确定值是通过层次分析法的计算来求得, 此任务已完成。第三层权重记为wDi, 第二层权重记为wCi, 第一层权重记为wBi。

4.分层作综合评价

以调查问卷的形式, 请10位专家对评价指标体系中的第三层进行单因素评价, 得到模糊评判矩阵如下:

RCi (i=1, 2, 3, …, 7)

单级综合评判BCi=WCi莓RCi。其中, WCi={wD1, …, wDi}

5.最高层综合评判

权重W={wB1, wB2, wB3}, A={B1, B2, B3}, 最高层综合评判为:

实例分析

北方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项目技术经济评价, 是在项目改造前对各个方案进行评价, 从而选取最优方案。本文以河北省唐山市河北一号小区509号楼为例, 对其进行技术经济评价。以下项目介绍中的数值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评估报告》[2]中给出。

1.项目概况

该项目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所建楼之一, 具有很强的抗震性。509号楼有5层、3个单元共45户, 建筑面积为2156m2。

该建筑没有地下室, 楼宇门已不存在。原有平屋面为钢筋混凝土楼板, 局部的保温层已湿透。预制外墙板为11cm厚的钢筋混凝土、12cm厚轻质混凝土夹心层, 外加4cm厚的砂浆层。原来的单玻空腹钢窗大部分被换成了铝合金或塑钢窗, 或在外面又装了一樘窗, 有些是单玻窗, 有些是双膛窗。整个外围护结构存在许多问题, 包括不密封、结露和防水失效。采暖系统为垂直单管系统, 并且没有温度调节手段。

下面根据评价指标体系, 对该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介绍。

(1) 技术性指标。第一项, 项目改造指标。专家拟定的具体方案为:对窗的改造主要采用塑钢中空内平开窗, 使用low-e玻璃;对外墙的改造主要是采用10cmE PS薄抹灰系统;对屋面的改造主要采用是14cmP U暖屋面。供热计量方式主要采用热计量收费;采暖系统采用的是垂直双管和自动温控阀。对楼宇门的改造主要采用双扇保温钢板门, 将门墙缝里内外均以硅胶密封, 并带有自闭装置。第二项, 项目检测指标。改造前, 对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进行测定, 主要包括对屋面、外墙、外窗、底板的测量。其传热系数分别为:1.3W/m2k、2.0W/m2k、4.5W/m2k、2.8W/m2k。经过专业人员检测, 该项目防水效果较差。

(2) 经济性指标。第一项, 预估指标。该项目总费用为606.1元/m2, 即约为131万元;节能相关费用约占改造总费用的28%;节煤量为33.72吨, 按每吨为500元计算, 共计16860元。第二项, 效果指标。设本项目的项目期为30年。

净现值=-131×28%+1.686 (P/A, 5%, 30) =-10.75

用内插法求取内部收益率。其计算过程为:

设i=2%, 经计算, 净现值=1.301

设i=3%, 经计算, 净现值=-3.716

(3) 社会性指标。第一项, 环保性指标。该项目改造前采暖消耗量为219592.2k Wh/a, 建筑面积为2156m2, 即每平方米采暖消耗量为101.85k Wh/a。改造后, 采暖消耗量为141696.6k Wh/a。同理, 其每平方米采暖消耗量为65.72k Wh/a;该项目有害物质减少量, 是通过其节煤量来计算的, 按工程建设标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规程》, 每吨标煤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量包括:二氧化硫为1.4千克、粉尘为11千克、氮化物为9千克、烷烃类为0.5千克、二氧化碳为2.6吨。经计算, 该项目所减少的有害气体量为:二氧化硫0.047吨、粉尘0.371吨、氮化物0.303吨、烷烃类0.017吨、二氧化碳87.672吨。第二项, 舒适性指标。该项目在改造前室内温度为16度, 改造后会达到20度以上;其霉变结露现象较为严重。第三项, 支持度指标。唐山市政府出资370元/m2、中央政府出资54元/m2、德国技术合作公司出资140元/m2、居民出资42元/m2。

2.项目技术经济评价

笔者请10位专家对该项目三级指标进行投票, 投票结果如表2所示。

对该项目进行技术经济评价的结果为:

由此可知, 该项目评价中存在稍微不经济现象。

结论

本文对该项目的评价结果, 符合项目改造后的实际情况。所以, 笔者构建的北方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项目技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是合理的, 能够甄别改造方案的优劣, 对选取改造方案具有实际意义。

当然, 由于笔者专业的局限性, 在技术性指标中提出的项目改造指标和项目检测指标所列的改造项目和检测项目还不完善, 目前还处在对改造方案选取的探索之中。因此, 以后需要进一步补充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所涉及的相关知识, 以完善本指标体系, 使其能够更加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杜栋, 庞庆华, 吴炎.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精选 (第2版)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既有居住供改造 篇7

目前, 热计量改造是我国节能改造中热改的重点。本文主要针对唐山市既有居住建筑的改造示范工程为实例, 来对分户热计量采暖系统的改造效果进行探讨。

1 工程项目概况

为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推广, 唐山市对某小区进行分户热计量改造示范, 对三栋住宅楼的采暖系统做了改造, 此住宅楼共五层, 每栋三个单元, 每个单元三户。其改造前采暖系统形式为单管顺流式系统无热计量装置, 改造后三栋楼分别为垂直双管系统、水平分环系统和单管跨越式系统。但改造后加上了热计量及温控装置。将该小区改造楼分别设为A楼、B楼、C楼, 另外有一栋楼为对比楼, 未对其进行改造, 取名为D楼。

2 室内采暖系统热计量改造形式

1) 垂直双管系统。

双管系统在国内也占有重要的份额, 具有良好的调节稳定特性, 供回水温差大、流量对散热量的影响较大, 容易控制温度, 改造工作量较单管小, 恒温阀需要预设定。

A楼一单元系统图如图1所示。

2) 单管跨越式系统。

国内的老式住宅室内系统主要是垂直单管系统, 因此在示范工程中被改造成单管加旁通跨越管的新单管系统。旁通管通常比立管管径小一档, 与散热器并联, 在散热器一侧安装两通的散热器恒温阀, 或是直接安装三通的散热器恒温阀。国内部分城市实验了这种新单管系统, 得到了解决垂直失调, 实现室内温度调节, 降低不同朝向户间温差等结论, 但节能效果并没有具体数据支持。本工程C楼采用单管跨越式采暖系统形式, 楼栋用总热量表计量总耗热量, 住户每个散热器上装有蒸发式热分配表, 以此来对住户收取相应的热量费用。C楼系统图见图2。单管跨越式系统特点:新单管系统的最基本单元由一组散热器、供回水管和旁通跨越管组成, 其水流分配、阻力情况、热力工况与原来的旧系统有很大的不同。入口单元由多根新单管系统单元组成了新单管系统热网入口单元, 各种可能的工况使供热外网会有很大的水力热力工况上的改变, 水力、热力方面的影响直接影响到热源外网的运行工况。这种动态工况需要得到有效控制。

3) 适合户用热计量的水平分环式采暖系统。

目前国内在新建建筑中开始普遍采用一种每户单独分环的水平双管系统, 户与户之间有公共立管, 立管为垂直双管并联系统。在进入每户的支管入口处安装热量计和控制装置, 这样就构成了名副其实的分户热计量装置, 且相对于热力公司来说, 收费及管理都较为方便。温控方式采用每组散热器加温控阀或是在中央集中温控。在既有居住建筑中, 若改造为水平分环系统, 从投资成本和节能效果来说, 并没有经验数据可参考。本工程正是从此处插手而对老式建筑进行水平分环采暖系统改造, 来验证其对既有建筑的节能情况。如图3所示即为B楼 (单元一) 水平分环式采暖系统的改造方案图。

3 对三种系统做基础数据分析

为了便于分析, 做如下说明:A楼——垂直双管式系统;B楼——水平分环式系统;C楼——单管跨越式系统。未改造的对比楼为D楼——单管顺流式系统。在近三年的供暖期间对4栋楼进行了热计量。A楼采用楼栋总热表+散热器安装分配表的形式对用户进行分户热计量;B楼采用楼栋总热表+户用热表+电子式热分配表;C楼采用楼栋总热表+蒸发式热分配表。

设计参数如下:1) 改造后, A, B和C楼的热负荷指标分别为31 W/m2, 35 W/m2, 36 W/m2。2) 冬季供热室内设计温度居室20 ℃、厨房15 ℃、卫生间和过厅15 ℃。3) 供热热源仍旧由原小区热力站提供。通过2006年供热核实, 示范建筑冬季供热供水平均温度为68 ℃, 供热回水平均温度为55 ℃。

在三年的采暖期间楼栋总耗热量的数据见表1。

GJ

由于在同一采暖期, 热力外网工况近似, 先将其三栋改造楼以D楼为改造前数据, 算出每栋楼的节能率 (见图4) , 此节能率只是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计算得出。

通过对三年采暖期耗热量的实际数据比较分析, 可以看出采用热计量后三栋楼的耗热量明显低于未进行热计量改造的D楼, 并且A楼耗热量明显低于其他三栋楼, 说明采用热计量改造后节能效果很明显, 且采用垂直双管采暖系统的A楼节能效果优于水平分环系统及单管跨越式系统;从节能率来看A楼节能效果也非常突出, 节能率高达51.7%, 此条件是只针对既有住宅建筑的节能效果分析。

4 讨论

从采暖系统热计量改造节能效果及可行性进行分析:1) 单管顺流改为单管跨越系统:把原有单管顺流式系统改为带跨越管、恒温阀的可调节系统, 是旧系统改造极易可行的一种方式。一般有加两通恒温阀和三通恒温阀。单管系统由于其自身的特点, 上下层用户调节相互影响大。从理论分析结果来看, 若保证用户不受其他用户调节的影响, 可提高用户入口处的资用压头, 就能使立管的流量保持恒定。2) 改为按户水平分环系统:可理解为可按户设置热表的室内采暖系统。按户设置热表指每户系统相对独立, 每户入口设置热表, 户内各散热器相互串联或并联。供回水立管设在楼梯间, 采用垂直双管系统。此系统类型相对既有建筑来说, 改造难度大, 且增加控制设备太多, 投资太大。3) 改为垂直双管系统:此热计量采暖系统形式改造难度也较为简单, 且不容易出现水力失调, 通过对改造后能耗分析, 节能效果较为明显, 且单用楼栋总热表和分配表的方法, 既简单易行, 又能实现分户计量, 推行较容易。4) 示范改造工程意义:对示范工程改造后的室内平均温度在20 ℃以上, 比改造前的14 ℃提高了6 ℃多。

本节能改造工程也带来极大的社会意义:示范工程改造前后的实测结果表明, 在热源、输送管网同步进行节能改造的情况下, 示范工程耗煤量指标从32.2 kg/m2降到了10.2 kg/m2, 节能率达到70%左右, 每年每平方米可节约22 kg标准煤。

5 结语

在既有居住建筑中, 唐山市采暖系统多以单管顺流式系统为主, 单从改造难度来考虑, 应推行垂直双管和单管跨越式系统。若综合改造成本、节能效果来分析, 改为垂直双管系统更为经济适用, 带来的直观经济效益更能体现国家所推行的建筑节能政策, 综合三种计量采暖系统改造形式, 建议在推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时, 采暖系统形式宜主推垂直双管系统。

摘要:介绍了我国常见的采用分户热计量的采暖系统方式有垂直双管系统、水平分环系统和单管跨越式系统, 以唐山市某小区实际工程为例, 对三种系统做了综合分析, 以此来评价何种采暖系统最适合既有住宅建筑的分户热计量改造。

关键词:分户热计量,建筑节能,采暖系统

参考文献

[1]何向远, 孙文泉, 魏巧丽.老式住宅楼供热计量改造工程若干问题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 2005 (5) :38-39.

[2]郭竞芳.谈几栋住宅楼供暖系统的改造[J].山西建筑, 2007, 33 (1) :190-191.

既有居住供改造 篇8

1 石河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石河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按照节能50 %设计标准进行改造, 改造范围为20 世纪80 年代以后建设的结构完好、符合安全要求的既有非节能建筑。“十二五”期间, 石河子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面积约324 万m2。改造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建筑外围护结构节能改造, 其中包括外墙、屋面、地下室顶板、外门、外窗、外挑阳台底板等构件的节能改造; (2) 热源及供暖管网改造, 其中包括热源 (换热站) 水泵变频、气候补偿改造、热计量表和自动调节控制设备安装, 供热管网水力平衡改造, 供热系统监测改造等; (3) 建筑室内供热计量及温度调控改造, 其中包括建筑物热力入口安装楼栋热量表、水力平衡装置、过滤器、关闭阀等设备, 室内安装计量温控设备等。笔者对供热公司及石河子市区1~34 号住宅小区的既有居住建筑进行了现场调研, 通过调查发现, 石河子冬季供暖热源及供暖管网改造投入资金大、改造进度快、效果好, 仅2015年投入资金2 800万元进一步对老旧二次管网和换热站进行改造, 改造管线长度约16km, 改善了市区近26个小区的供暖质量。

同时, 通过对既有居住建筑的调查, 发现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存在以下问题:

a.建筑外围护结构节能改造不彻底。根据现场调查, 已改造的既有居住建筑中, 约70 %的建筑只对外墙、屋面进行了节能改造, 其外窗、地下室顶板、外门等构件均未进行节能改造, 改造工作不彻底。

b. 绝大多数既有建筑在进行节能改造时没有进行室内供热计量及温度调控改造。根据调查, 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设计时, 都进行了供热计量及温度调控的改造设计。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 受到改造成本和施工进度的限制, 绝大多数既有建筑在进行节能改造时没有进行室内供热计量及温度调控改造。这些建筑由于没有计量设备和调节手段, 住户无法进行自主调节, 冬季取暖费无法采用按照用热收费, 仍然实行的是按采暖面积收取。因而不仅造成了用热浪费的现象, 也无法解决节能不节钱的问题, 无法调动广大居民节能改造的积极性。

c.节能居住建筑与非节能居住建筑共存的小区浪费了大量的热能。通过调查发现, 在一个供热区域既存在节能居住建筑又有非节能居住建筑, 在采暖期内, 供热单位为保证非节能建筑室内温度不得不通过提高供暖温度来满足这些建筑的需要, 而节能建筑只能通过冬季开窗来降低室温, 从而造成节能建筑不节能的现象, 同时也造成了供暖热量的浪费。

2 石河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措施浅析

2.1 以换热站负责的供暖区域为单位, 合理规划改造区域

目前, 石河子绝大多数小区采用冬季集中供热, 由城市集中供热热源产生热量, 经由各换热站进行热量交换, 最终将热量传递到用热端。对既有居住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时, 首先要合理规划改造片区, 应以换热站负责的供暖区域为单位, 区域内所有既有居住建筑应一批次全部进行节能改造, 以避免出现一个供热区域既存在节能居住建筑又有非节能居住建筑, 为了保证非节能居住建筑的室内温度, 从而造成节能建筑不节能的现象以及供暖热量的浪费。

2.2 全面、彻底地对既有居住建筑外围护结构进行节能改造, 最大程度降低围护结构能耗

对既有居住建筑外围护结构的节能改造, 主要包括外墙、屋面、外门窗、非采暖地下室顶板等围护结构的保温改造。建筑的能耗中, 围护结构的热传导和冷风渗透是造成建筑能耗的主要原因。由于建筑外窗和非采暖地下室顶板所处的位置及作用, 其能耗占建筑总能耗的40 %左右。节能改造时, 对建筑外窗和非采暖地下室顶板进行节能改造, 降低其传热系数, 对建筑能耗的控制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 对既有居住建筑外围护结构进行节能改造时, 改造工作一定要全面、彻底, 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降低围护结构能耗。

2.3 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改造必须与外围护结构节能改造同时进行, 以实现最大节能效果

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改造是将热量进行了商品化, 运用价格杠杆作用, 解决节能不节钱的问题, 调动居民节能的积极性, 全面关注和参与供热节能的实施。因此, 对既有居住建筑外围护结构节能改造的同时, 必须对室内供热计量及温度调控进行改造。通过供热计量和温度调节的控制, 使建筑节能效果真正反馈到热源端, 在保证经济、舒适、高效的供热基础上, 最终实现居民节约供暖费用、供热单位节约能源的双赢目标, 以实现最大的节能效果。

2.4 建立适合本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融资模式, 从根本上解决既有居住建筑改造不彻底地问题

从目前石河子的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现状来看, 根本问题还是缺乏改造资金。目前, 石河子进行既有居住建筑的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的资金绝大部分来自国家和地方财政, 供热企业、产权单位及个人出资较少。庞大的改造资金是导致既有居住建筑的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作不彻底、不全面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 通过借鉴和分析具有代表性和参考价值的国内外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融资模式, 扩大融资对象、增加融资渠, 建立适合本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融资模式, 调动全社会积极参与到融资中来, 是推进既有居住建筑改造的根本途径之一。

3 结束语

既有居住建筑的节能改造, 不仅节约了能源, 减少了污染物排放, 而且延长了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增加了建筑的附加值, 提高了居住环境的舒适度, 是我国推进节能减排、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和措施。在实施改造过程中, 要充分挖掘建筑节能潜力, 调动改造相关主体积极性, 全面、彻底地实施改造工程, 使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真正取得明显成效。

参考文献

[1]涂江峰, 苏辉, 李显刚.寒冷地区围护结构对建筑能耗影响分析[J].洁净与空调技术.2014 (3) :65-67.

[2]马德宁, 陆红梅.兵团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融资模式研究—以第八师为例[J].工程与建设.2014 (2) :233-235.

既有居住供改造 篇9

鉴于以上情况, 本文对北方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项目, 构建技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希望有更多的人认可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 了解其不但能节约能耗, 还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重大意义。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1.构建原则

为使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和研究性, 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应遵从以下原则:

(1) 系统性原则。在构建技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之前, 首先应对评价对象———北方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项目进行系统分析, 从总体上把握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方向。在这个总体前提下联系实际, 分析对其产生影响的各个因素, 找出重点,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2) 合理性原则。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 要联系北方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现实情况, 避免所构建的指标体系脱离实际。这也是合理性的体现, 构建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不仅可突出反映所评价的北方既有居住建筑是否具备改造条件, 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工作量。

(3) 综合性原则。在研究北方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项目技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时, 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除了技术和经济两方面的因素外, 还有社会因素等) 。对北方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项目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 能够使评价指标体系更加合理完善。

(4) 应用性原则。在构建北方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项目技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前, 要明确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否具有应用性。本文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 是为了对北方没有节能改造的既有居住建筑进行综合评价, 研究其是否具有改造的条件,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约国家能源, 降低施工风险。

2.北方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项目评价指标体系

笔者所选取的评价指标是根据《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指南》、《民用建筑节能条例》、《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建筑气候规划标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相关的行业标准, 并结合实际状况挑选评价指标。

笔者所构建的北方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项目技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共分为3类, 即技术性指标、经济性指标和社会性指标, 并根据其所对应的内容依次分为二级和三级指标, 具体如下表所示。

评价指标测量方法

1.技术性指标

技术性指标所涉及的评价指标是从客观和主观角度进行选取的。所谓主观角度选取, 就是通过用看、询问和翻阅建筑记录的方式来进行评价。客观指标主要有气密性和围护结构热工缺陷。其中, 气密性是通过鼓风门法进行检测的, 而围护结构热工缺陷是通过热成像法进行分析的。

2.经济性指标

(1) 支出指标。因为本评价指标体系是从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前的角度来挑选评价指标的。所以, 对于改造费用和维护修缮费用都是预计的。

(2) 收益指标。主要包括静态投资回收期指标和净现值。静态投资回收期, 是反映北方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的经济性与风险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 它也是预计该项目在何时能收益的一个重要参考值。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CI为现金流入;CO为现金流出;NCFt为第t年的净现金流量;Tj为静态投资回收期。其判别准则为:设标准投资回收期为Tb, 若Tj

在计算静态投资回收期时, 当所预计的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累计净现金流量表中不出现等于零的点, 这时的计算方法为:

收益指标中的净现值, 是反映北方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项目投资盈利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公式为:

式中:i为给定的折现率, 通常选取行业基准收益率 (ic) ;n为方案的计算期, 等于方案的建设期、投资期与正常生产期数之和。判别标准为:若NPV≥0, 则方案可行, 反之, 则方案不可行。[2]

3.社会性指标

社会性指标包括环境性指标、舒适度指标和支持度指标。其中, 环境性指标中一般是通过现有测量值再进行估算所得, 它所反映的是改造前与预计改造后之差, 即所节省的能源消耗量;舒适性指标一般是通过测量和观察所得;关于支持度指标, 则是通过统计调查所得。

结论

笔者所构建的北方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项目技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是从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前的角度进行评价指标设计的, 它所体现的是前期调查与预测的内容, 评价目标明确。在进行对评价指标分类的过程中, 关于技术性指标的划分主要是从其功能上进行的分类, 减少了指标的重复性。此指标体系的建立, 能够反映未被节能改造的既有居住建筑是否需要进行节能改造, 在一定程度上能确保该项目的顺利进行。

当然, 本文还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 所选取的评价指标并不能适用于所有北方既有居住建筑, 比如, 带有地下室的既有居住建筑, 若该建筑用于此评价指标体系, 结果可能会出现偏差。

参考文献

[1]财政部新闻办公室.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对北方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支持力度.http://www.mof.gov.cn/zheng wuxinxi/caizhengxinwen/201203/t20120315_635397.html.2012-3-15.

上一篇:慢传输型下一篇:规避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