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场建设(精选11篇)
养殖场建设 篇1
豪猪, 又称箭猪, 是啮齿目动物中的一类, 属国家三级保护动物, 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通过办理养殖许可证、经营许可证、繁殖许可证等相关手续, 可以对豪猪进行人工养殖。 养殖豪猪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明显, 作为特种养殖项目已经广泛被关注和重视, 在全国各地都得到了不同程度发展。 豪猪规模养殖场的建设原则: 科学、合理、经济、环保、适用、效益最大化。 现就豪猪规模养殖场的建设与各地同仁探讨。
1豪猪规模养殖场的选址
1.1 选择远离交通主干线1 000 m以上, 乡村公路500 m以外, 降低噪音、废气等对养殖场生产的影响。
1.2 远离乡村、村寨, 最好选择野外凹型地带, 以减少彼此影响和污染。
1.3 选择在水源点的下方, 远离人饮设施、设备。
1.4 远离工厂、工业化设施、 设备, 避开废气、废水、废渣的污染环境。
1.5 有足够的土地面积, 以便种植豪猪日粮中不可缺少的瓜、果、根、茎类饲料, 从而降低交通运输成本和劳动力开支。
2基础设施建设
2.1 豪猪圈舍建设应做到空气流通顺畅, 太阳光不能直射, 风向稳定, 方便防寒保暖、防暑, 排污通畅快捷, 圈舍容纳密度合理。一般种豪猪舍以1~1.5㎡/只, 商品豪猪可以根据养殖场存栏量决定面积的大小, 一舍建议不超过30只。每栋圈舍间距离保证在10 m以上。
2.2 养殖场进门处设消毒池, 保证进入的车辆、人员消毒进场;进入养殖区的门口要设消毒室, 任何人都必须通过彻底消毒后才可以进入养殖区域;每栋圈舍进门口也应设消毒池。
2.3设置独立的兽医卫生室, 保证有序、有效储放防疫设施设备、器件、药品, 同时建立规范、详细的养殖场台账。
2.4设置独立的隔离舍, 包括引进种豪猪隔离观察舍, 染病、不健康豪猪隔离观察、治疗舍。
2.5设置独立的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 对病死个体、及其污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2.6设置养殖场工作人员生活区域, 生活废物与生产污物分别排放处理。
2.7设置养殖场饲料加工、储存区域。
2.8根据养殖场规模修建水池, 架设输水管道及其相应的设施设备。输电设施设备安全可靠。
2.9 进行场内环境绿化, 栽培一些常青、抗虫、抗病、抗蚊子的树种。地面硬化, 不积污、不积水。
如何做好奶牛养殖小区建设 篇2
关键词:奶牛养殖;小区建设;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在奶牛的养殖过程中,小区建设对奶牛养殖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养殖户更多的是怎样增加奶量,对牛奶的卫生安全则未引起相应的重视,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对奶牛饲养、生产管理、疫病控制和卫生环境控制等造成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
1 奶牛养殖小区经常遇到的问题
1.1 在奶牛疫病防治和控制遇到问题
在奶牛的养殖过程中,选择牧场地址时要防止养殖场之间动物疫病的相互传播,自然间隔极其重要。如果人为地把养殖户奶牛集中在一个养殖小区内一起饲养,又不注意各方面的管理,也容易相互传播疫病。同时养殖人员素质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奶牛是各养殖户的,牧草各自种植或收购,饲料各自采购或加工,粪便各自处理,精粗饲料各自堆放,奶牛随意进出等等,有的个别脱绳奶牛相互跑动也时有发生,缺乏有效的管理,通过其他养殖户病牛引进和人、物、奶牛传播病原微生物机会明显增加。
1.2 奶牛粪尿对环境的污染问题
奶牛粪尿多用于牧草种植,为了及时清除这些粪尿,一般牛场采取外销的方式,可以当作肥料或者有机肥等。因奶牛集中饲养后规模扩大,奶牛饲养量继续增加,外销自销均成问题后,各养殖户不得不各自堆放,有的堆放到小区周围,很容易造成奶牛养殖小区和周边环境污染,更有甚者,发现有个别小区养殖户因牛粪便无处堆放,而倒入小区周围,成为很严重的环境问题。
1.3 其他经常出现的问题
在有些养殖小区中大多牛舍建筑过密,布局不合理,只考虑发展养殖头数,结果易造成牛舍之间疫病传播,奶牛运动场面积过小,牛粪处理困难和干草堆放困难,生活区与生产区相连,无明显的隔离和消毒措施等,从而影响牛场的整洁、奶牛生长和疫病控制。另外,由于小区内基础设施配套不全资金缺乏以及管理不善等原因,严重限制了养殖户对基础设施的投入与建设,最终导致养殖区污水处理设施不健全,牛粪堆放困难,缺少独立兽医室、牛场入口处消毒设施和外地购入牛、病牛的隔离观察舍,缺乏相应的消毒设备。
2 提升奶牛养殖小区标准化建设的措施
在建设的奶牛养殖小区过程中一定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对有一定资金和奶牛数量的养殖户宜提倡办独立的养殖场,发展的规模要适当,不能过快,要科学建立有利于疫病防控、牧草供给、粪尿处理和生产管理的奶牛规模养殖小区。做好整体规划,实现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真正有效地促进奶牛业健康发展。
2.1 奶牛养殖要科学选择小区地址
在选址时,要求地势高燥,地面相对平坦,但要有一定的坡度,便于小区内的排水排污,还要建立奶牛粪便、垫料消化的果园和牧草土地;同时要远离污染源,比如化工厂、造纸厂等,尽可能选择有自然隔离效果的地方,要避开交通要道,避免噪音对奶牛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还要保证小区周围牧草、农副产品来源充足。
2.2 奶牛养殖小区内部要进行合理的布局
奶牛养殖小区的布局要合理,牛舍应统一规划,保证奶牛有舒适的、卫生的生活生产环境,散养式牛舍、挤奶台挤奶可以更好地保证奶牛健康和原料奶质量;每个牛舍之间必须要有足够的距离,以保证奶牛有充足的活动面积和其他基础设施的储备空地,牛舍之间最好用绿化带隔开;生活区要与牛舍分离并保持较大的距离和隔离设施;奶牛养殖小区要有适当高度的围墙,入口处和各牛舍门口设置消毒池、紫外线消毒舍,牛舍下风处和小区外分别设立病牛治疗隔离消毒舍、外购奶牛隔离消毒观察舍。
2.3 奶牛养殖小区基础设施要配套完善
牛养殖小区基础设施对奶牛的生长和生产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因此,围绕奶牛健康和乳品卫生安全,要保证水、电、路三通和奶牛食用的水质良好;对畜禽粪便实行统一堆放,修建粪便污水处理设施,并进行合理的综合开发利用;要配备挤奶机、原料奶冷却罐、以及饲料加工与全混合日粮搅拌机等这些最基本的基础设施,为奶牛的生产创造出良好的环境;还要配备专门的兽医室和配种室和技术过硬的兽医和配种员,为奶牛的培育提供便利。
2.4 奶牛饲养与管理要科学
小区各个饲养户采用先进的饲养方式和管理理念,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要对奶牛养殖小区实行统一管理,落实自繁自养和隔离消毒制度,严格控制环境卫生和动物疫病。另外,兽医部门要加强监管,建立的奶牛小区卫生标准,通过《动物防疫合格证》的检查和审核,保证动物防疫制度化的建设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的道路。根据奶牛生长的自然要求和生产的需要,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传入和其他各种应激的影响,从而确保奶牛的正常生长和产奶。要坚持原生态的放牧,改变长期拴养的落后方式。大力推广牧草种植和青贮氨化工程,解决奶牛牧草不足问题。
由此可知,规模经营的奶牛养殖小区,具有一般经营风险外,还具有动物饲养的连续成本和传染性疫病的风险。因此,养殖户更要有风险意识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要树立现代企业的经营理念,养殖户依据奶牛生产和动物防疫的要求,进行危害性的分析与关键点的控制,运用安全体系理念,保证原料奶产量质量,做好生产成本的控制和动物疫病的防控等工作,促进奶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耿如林.北方地区奶牛养殖小区组织模式及温热环境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
[2] 赵希智,陈励芳.标准化肉牛养殖小区建设技术应用研究[J].中国草食动物.2011(01).
[3] 丛晓娣.奶牛养殖小区综合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7.
农牧结合建设流动式养殖场探析 篇3
到目前为止, 全国耕地质量大面积退化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 耕地质量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耕地质量退化主要表现在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氮磷钾失衡、化学成份偏高、土地污染、土地板结严重等。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农民几千年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生产正在发生着变化, 生活来源不单纯依靠耕种来获得, 改革开放使农民、走向市场, 外出打工赚钱, 过去精耕细种的耕地逐渐淡化, 农家肥施用量越来越少, 化肥、农药施用量越来越多所致。在转变方式、调整结构的战略思想指引下, 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 调整农牧业结构, 通过科技创新探索出有效的办法才能提升耕地质量, 这是提升耕地质量工作的重中之重。
2 农牧结合建流动式养殖场是提升耕地质量最有效的办法之一
增加农家肥施用量, 减少化肥及农药的使用量, 这样可以提升耕地质量, 从源头上确保国家粮食等食品的质量安全, 这已是专家的共识。但是, 到目前为止施用农家肥的具体办法还没有真正的找到和落实, 有人可能会提出异议,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 没有真正地找到和落实施用农家肥的办法岂不是成了笑谈,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和探讨农家肥及施用现状来得到答案。
2.1 养殖场现状
固定式、永久式养殖场占多数, 而且靠近村庄等住宅, 导致养殖场及周边粪肥堆积如山, 环境污染严重, 农家肥过剩;远离养殖场的耕地又得不到农家肥, 因运输较远, 运费较高, 导致大面积耕地施用农家肥少或干脆不用农家肥, 直接施用化肥。化肥生产厂家或经营化肥的商家为了扩大销售, 获得利益, 随叫随到免运输费为农民送货上门, 农民途的是省事、省时、省工, 途的是有更多的时间外出打工赚钱, 因此农民也就接受了用化肥种地和用农药防治病虫害的快捷途径。致使耕地越来越贫瘠, 大面积退化, 如不运用科学的办法施用农家肥、防治病虫害, 粮食安全将受到威胁。
2.2 解决这一难题的最有效办法是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
调整农牧业结构及布局, 实行农牧结合, 建流动式养殖场, 动物粪肥直接施于耕地中提升耕地质量, 促进农牧业协调发展, 建立循环式农牧业生产, 同时要采用科学的办法防治病虫害。①流动式养殖场建场期限的上限为5年。5年内能有效的提供给养殖场周边耕地粪肥, 足以提升周边耕地质量。5年期限到将养殖场移到新的地块上, 继续农牧结合, 改良土壤, 同时能有效的提高动物的健康状况及周边的环境保护。实例一, 农村猪圈、羊圈等搬走后的土地几年内不用上任何粪肥庄稼长势都好于周边的庄稼, 而且能抵抗病虫等自然灾害, 这是不争的事实。实例二, 草原的轮牧, 轮牧后的草原由于得到动物的粪肥休养生息后植被得到恢复, 长势茂盛, 这是成功的事实。实例三, 美国的轮耕, 轮耕后的耕地地力得到恢复, 这是国外的经验。②由于我国人均耕地少, 耕地后备资源少, 耕地质量偏低,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十分重要, 耕地是粮食安全生产的基石, 确保全国“18”亿亩耕地红线的同时, 提升耕地质量十分重要。可以坚定的说在广大农村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 调整农牧业结构, 实行农牧结合, 建设流动式养殖场十分必要, 不但能有效给耕地直接施用农家肥改良土壤增加地力, 而且还能给养殖业带来生机, 还能有效减少固定式、永久式养殖场给动物带来的疾病, 给周边带来的污染。③流动式养殖场的建立能扩大就业机会, 促进产业创新发展和协调发展, 不但能促进本地区农牧业有机结合共同发展, 而且还能解决剩余劳动力再就业, 既能安排本地区农民从事农牧业生产, 又可接纳城镇下岗职工从事养殖业, 还可招聘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 接纳农牧业大学生到流动式养殖场创业。④采用科学的方法防治病虫害, 包括已有的成功经验和需要创新的办法, 如: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稻田里放鸭养殖, 鸭子既能吃掉稻田虫, 鸭子粪肥又能肥沃稻田, 这是一个很好的农牧业相结合的好办法;还有稻田里养蛙、养鱼、养蟹等都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调动农牧业专家、学者和农民专家等进行农田病虫害防治的科技创新, 如:生物防治创新、农牧结合创新、光学杀虫创新等。逐步用科学的办法取代农药的使用量, 使农药、化肥在农牧产品中的残留毒素沿食物链的富集越来越少, 从食品的源头上把好关, 让人民群众吃上放心的绿色食品, 无论对增强人们的体质, 预防疾病, 还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人口素质意义十分重大。⑤随着农家肥施用量的增加, 生物防治病虫害等科学方法的运用, 耕地质量将明显提升。随着耕地质量的提升, 农牧业的健康发展, 农业将获得更大丰收, 畜牧业也将获得发展。由于有了绿色优质产品, 打入外地及国际市场不成难题, 能有效促进农业、牧业、农牧产品深加工业等行业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从而拉动地区仍至整个社会经济良性循环、健康有序的发展, 最终能实现经济、社会、环保、生态的全面丰收。
2.3 流动式养殖场的建设材料
以板房式、栅栏式等可移动式材料为主, 通道都用踏板式的, 也就是说不用砖石、水泥等永久性建筑材料, 便于移动, 利于耕种, 移到一处就能肥沃一片耕地;同时也能减少永久式养殖场给动物带来的疾病, 给周边带来的环境污染。流动式养殖场建设材料新的要求, 可推动建筑材料的创新, 使其向轻便型、环保型、重复利用型等方向发展, 从而又推动了建筑材料的革新。
2.4 流动式养殖场选址
最好选在耕地面积较大, 远离住宅, 有待提升耕地质量的中低产田改造及新复垦的耕地附近或最薄弱的耕地中, 养殖场粪肥直接施于耕地中。流动式养殖场选址要做到三个有机结合:①与提升耕地质量相结合;②与新兴的农牧业合作社相结合;③与设施农用地相结合。
3 签订合同建设流动式养殖场推动农牧业结合
养殖户与承包耕地户或农、牧业合作社之间要签订合同, 规定双方权利与义务。
(1) 农牧结合建设流动式养殖场要得到各级地方政府的支持, 特别是要得到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流动式养殖场的建立要得到政策保障与科学引导, 只有科技知识在农民群众中的推广, 才能达到农民科学种田、科学养殖、农牧结合。
(2) 要严格执行合同法、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3) 合同的签订要具体, 包括:①期限, 5年为上限;②双方权利与义务的规定, 保护耕地的权利与义务;③根据周边耕地数量确定养殖规模的权利与义务;④动物防疫的权利与义务;⑤动物粪肥直接施用于耕地中的权利与义务;⑥环境保护的权利与义务;⑦运用生物等科学方法防治病虫害的权利与义务;⑧建设材料用板房式、栅栏式、环保式、可移动式, 不允许用水泥、砖石等永久性建筑材料的权利与义务;⑨期限到按规定搬到新的地块的权利与义务;⑩相关费用的规定等。允许耕地承包户自家养殖改良自家土地的规定, 并严格执行5年为上限有关规定等。
(4) 由于地区间地理位置、耕地分布及周边环境等因素的不同, 流动式养殖场建设之前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进行试点, 获得成功经验后, 再全面开展。
(5) 对提升耕地质量, 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的好典型、好办法、好经验要嘉奖和表彰, 并总结经验加以推广;对违背提升耕地质量, 给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带来危害的要给予法律法规的制裁。坚决杜绝以建流动式养殖场之名, 行建设用地之实, 随意改变土地用途, 给保护耕地, 提升耕地质量带来的危害。
4 结语
流动式养殖场的建立, 改变了传统的农牧业相分离的发展方式和结构, 有利于促进农牧业有机结合, 特别是农家肥能有效的施于耕地中, 增强地力, 为农业现代化打下坚实的耕地质量基础, 同时又能促进畜牧业大发展, 带动相关行业的创新发展与协调发展, 起到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作用, 最终能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流动式养殖场建立的具体益处有以下几点。
(1) 动物粪肥能直接施于耕地中, 减少路程和运费, 农民乐于接受, 从而能有效改良土壤, 增加地力, 提升耕地质量,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2) 避免固定式永久式养殖场给动物带来的疾病以及给周边带来的环境污染。
(3) 有利于改善居民的生存环境, 提高生存质量。
(4) 能有效改变传统的农牧业相分离的发展方式和结构, 有利于促进农牧业有机结合。
(5) 促进农村经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
参考文献
[1]郧文聚.提升耕地质量重在健康产能建设[J].中国土地, 2015 (3) .
[2]马常宝.提升耕地质量夯实农业基础[J].中国农业信息, 2012 (11) .
养殖场建设项目策划书 篇4
信息一班李变变2411012
5《项目计划与控制》课程结课报告
一、项目建设背景
随着蛋鸡养殖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农户现代化意识的逐渐提高,规模效应和成本效应越来越成为制约养殖户发展的主要阻力,面临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小规模、高成本和低效益三大方面。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开始寻求多方经济资源,用融资、合资、独资等方式筹备大量资金,向标准化、规模化饲养模式转移,这样可以减少人力的成本,而且可以利用现代技术对养鸡行业进行技术性的提高。可以实现大规模的养殖。
再者就是农村的农业经济收入远远不能支撑整个家庭的开销,再加上这两年的家畜的价格一直攀升,虽然时不时有禽流感袭来,风险过大,但是一般来说还是容易赚钱。最后就是家里原来就有一个旧的养殖场,因为年数多久,设备设施损坏严重,房屋保暖措施不足,最重要的就是没有现代机械设备,投入的人力财力成本过高,所以通过各方面的调查,最后决定新建设养殖场。
二、建设流程图
养殖场建设WBS图2-
1工作清单之间排序
2单代号网络图2-
3双代号网络图
4甘特图2-
5甘特图的时间间隔是1天。
关键路径是1、2、3、6、9、12、14、16、17、18、19、20,因为他们的总时差为0,故为关键路径。没有优化的工期是72天,优化后的最优工期为52天。
三、资源清单
资源清单3-
1四、成本费用
成本费用4-
1在整个建设过程中,总的成本费用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建设前期的准备过程中的消耗费用,主要要地点选择、土地申请使用、筹集资金、选择材料等一系列过程的总的消耗,大约有6600元;另一部分就是在建设工程中需要的材料费用,包括砖、钢管、泡沫、水泥等的成本费用,大约是76095元,而总的成本费用=准备期费用+资源费用=6600+76095=82695。
养殖场建设 篇5
关键词:水产养殖 品牌专业
高职院校能否形成特色,关键在于其人才培养模式是否具有特色,能否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要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的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专业。经过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专业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水产养殖专业建设特色鲜明,于2010年我校水产养殖专业被评为辽宁省品牌专业。现将我校水产养殖品牌专业建设相关经验及成果作一总结,仅供大家参考。
一、理论教学课程建设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 要求教师除了能够做到生动、形象地讲授有关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以及基本技能外, 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
1、积极改革教学内容:
在水产养殖技术专业课程建设过程中, 结合生产实际情况从教学大纲、实践教学指导书等方面进行课程改革和考核方式改革。按照高职层次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积极补充水产养殖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在教学过程中, 特别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既注重基本理论知识知识的传授, 又重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加强实践性教学, 强化技能训练, 不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技能, 充分体现水产养殖技术专业高职层次的办学特色。
2、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讲授过程中教师不断对教学模式进行相关的改革,更多的运用案例式教学方式来授课,这样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更接近生产实践。通过教学方式的改革, 将教学重心从“教”转移为“学”, 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全面开展多媒体教学,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水产专业教师在制作网页与课件上精益求精, 不惜耗费大量时间精心设计制作电子课件。课件页设计新颖, 既美观大方, 又生动活泼, 同时又具有鲜明的课程特色。课件内容丰富, 图文并茂, 直观性强, 且通俗易懂, 有利于增强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实施任务驱动、启发引导、实物展示、现场讲解、操作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
3、教材及相关资料齐全:
本课程选用的是全国高职高专统编教材, 并配有实验实训指导书, 充分保证了水产专业学生教学的需要。教学大纲、电子教案、题库、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及鱼类图库等相关教学资料配套齐全。
4、实验条件不断完善
为满足学生校内实验专业技能培养的要求,学校要加大实验实训投入力度,成立了饵料培养实验室、水质分析实验室、循环系统养殖实验室、生物标本实验室、病害防治研究实验室等,不断完善校内实验教学条件,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训能力。同时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技能大赛,不断提高实践操作技能。
二、实践教学课程建设
生产实习教学是水产专业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它是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的有机结合。生产实习是学生在生产实习基地,在教师指导下按照教学大纲和指导书,直接参与生产过程的一系列实践教学活动。它是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和中心课题。学校通过校企、校地合作,加大校外生产实习基地的建设力度,在质量和数量上保证学生生产实践实习的需求。
近年來,辽宁沿海地区掀起了海参养殖热潮,从而推动了海参苗种生产的快速发展。刺参育苗生产时间在5月份就开始准备工作,各育苗场急需水产技能人才和小水体的技术人员。我校水产养殖教研室根据辽宁沿海水产养殖行业发展趋势和对水产技能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从2006年对水产养殖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每年春季新学期开始,给学生重点讲授《鱼类增养殖技术》、《虾蟹增养殖技术》、《海水贝类增养殖技术》和《名特优水产养殖技术》等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在学生进入生产厂家之前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水产专业技能操作的集中综合实训,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进入企业后学生带薪上岗,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工作热情,在企业的真实生产环境中学生就是企业的员工,学生把企业看成自己的企业,学生按照企业安排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由校内教师和厂家技术人员共同在真实的生产过程中完成生产实践任务,并改革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考核。
水产养殖行业实践性和季节性很强,作业条件相对艰苦,而且管理非常严格。学生进企业实训后,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由稚嫩走向成熟。经过在企业艰苦的磨炼,锻炼了坚强的意志,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精神,认识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消除了许多不切实际的想法。尤其是刺参人工育苗生产过程中学生们参与育苗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项工作。在专业教师和企业内部技术人员的鼓励和指导下,团队意识、主人翁精神、心理素质、协调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幅度提升,对从事水产行业充满信心,为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在职业岗位上顶岗训练,接受企业化管理,绝大部分表现优秀,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企业的首肯,为学院赢得了声誉,扩大了学校水产养殖技术专业的影响,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学生生产实习期间对企业生产情况、岗位要求、工资待遇、个人发展空间等情况有了较全面的了解,有些学生通过实习找到了比较满意的工作。
三、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教师的数量和质量, 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教育质量和专业人才规格目标的实现。因此, 本校水产养殖教研室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建立起一支实力雄厚、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水平的“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对教师教学及实践做出明确任务,提出要求。一方面鼓励教师不断增强专业理论学习,一名教师已考取了全国水产执业兽医师资格。另一方面鼓励大家积极深入生产实践。由于教研室青年教师数量较多,学校要求青年教师作为实习指导教师必须跟班下企业蹲点,必须对学生实习方案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同时在生产车间收集教学案例,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用以指导课堂教学。
四、水产养殖技术品牌专业建设成效
随着我校水产养殖技术品牌专业的发展,不断推动水产养殖各项教学基本建设、促进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使水产养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更符合水产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使学生的成长更符合职业成长规律;实现校企互利双赢,为水产企业培养急需的技术人才,使学生能直接在企业就业,并为一些小水体育苗场培养技术员,更好地实现水产养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文琳.浅谈水产专业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河南水产,1998,4:37~40.
[2] 郝瑞荣,王伟伟.提高水产专业教学生产实习质量的探讨.科教文汇,2009,5:91.
[3] 邹社校.加强水产专业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154~155.
[4] 董志国,程汉良,阎斌伦.构建实践教学“四化”模式培养水产养殖专业应用型人才.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1:141~143.
养殖场建设 篇6
一、选址适宜, 布局合理
(一) 养殖场 (小区) 选址位于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禁养区以外, 通风良好, 给排水相对方便。
(二) 距主要交通干线和居民区的距离满足防疫要求, 有供电稳定的电源。
(三) 在总体布局上做到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 净道污道分开, 正常猪与病猪分开, 种猪与商品猪分开。
二、设施完善, 设备配套
(一) 圈舍朝向、规格合乎标准化要求, 饲养密度合理。
(二) 有猪栏、食槽、自动饮水装置、通风系统、降温和采暖设施设备。
(三) 大门口有车辆消毒池、人员消毒室和高压喷枪等消毒设施;有兽医室、常规防疫检测设备。
(四) 有污水排放、粪便堆放及无害化处理设施。
三、防疫严格, 管理规范
(一) 有生产管理制度、防疫消毒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和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操作规程。
(二) 养殖场从业人员无人畜共患传染病。
(三) 建立规范的档案和生产记录, 内容包括猪的品种、来源和数量、繁殖情况、生产性能、饲料来源及消耗情况、淘汰情况、发病用药情况、疫苗免疫种类及免疫时间、死亡率及死亡原因、无害化处理情况、生猪销售记录等, 记录资料应保存2年以上。
(四) 小区内部应尽量推行自繁自养、单栋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 其品种应大体一致, 外购种猪应从有《种畜禽经营许可证》的种猪场进。
(五) 仔猪、育肥猪销售出场时有动检部门出具的检疫证明, 病死猪能够使用锅炉焚烧或深埋处理。
四、废污利用, 排放达标
(一) 养猪场污水和粪便应进行集中处理, 其处理能力、有机负荷和处理效率应根据建场规模计算和设计, 处理后应符合GB 18596规定。
(二) 猪场粪污无害化处理工艺应根据养殖规模、清粪方式和当地自然地理条件, 选择达标排放技术模式或综合利用技术模式。宜采用沼气工程对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 经济发达、土地紧张、没有足够的农田消纳粪污的地区宜采用达标排放技术模式;具备可利用污水的地区宜采用综合利用技术模式。
养殖场建设 篇7
1 构建优质生物安全的环境控制体系
1.1 科学选址
选址要地势高燥、开阔、背风向阳, 在村庄的下风向。远离旅游区、工业区、河流水源、居民楼、学校、医院和其它养殖区500m以上, 离交通要道有足够的防疫间距。水源洁净充足, 周边环境条件良好。同时养殖场周边建立围墙, 入场及场内道路硬化。栏舍防暑防寒, 室内空气流通良好。栋距8~10m, 便于排水排污。场内净道污道分开, 人员通行及货物、畜禽运转采用单向流转制, 避免交叉感染。
1.2 环境控制
大环境通风, 小环境保暖。大环境通风是减少呼吸道病重要手段。畜禽舍要保持清洁卫生、干燥通风、冬暖夏凉, 最适温度为18~22℃, 相对湿度为60%~70%。禁止混养动物, 防止相互传染疫病, 影响畜禽的安全。
1.3 建立健全科学的动物防疫制度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动物防疫制度是提高规模养殖场经济效益的关键措施之一。这些制度包括按动物防疫法规建立健全的引种申报防疫监督制度、定期清洗消毒制度、按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制订的免疫注射制度、外来人员消毒制度、饲养管理人员进出场消毒制度等;这些制度不仅要装贴上墙, 还必须让场内所有人员熟记于心, 落实到行动上去, 按制度规定去做, 一切制度化。
1.4 减少应激
转群、免疫、温度等是最常见的应激源, 在转群、打疫苗时切忌对畜禽粗暴, 做好转群计划, 减少转群次数, 喊少非必要免疫, 优化免疫。适当应用抗热应激剂如小苏打、Vc、吡啶羟酸铬, 供给充足饮水, 饮水器流量应达2L/min, 给畜禽创造个舒适、安静环境, 降低饲养密度, 减少惊吓。换料要缓, 有一周的过渡期。
2 构建严格卫生消毒体系
进入养殖场的所有交通工具必须通过消毒池, 并进行喷雾消毒, 池中的消毒药水定期更换;养殖场工作人员自身在传播疫病中的作用易被忽视, 尽量避免闲杂人员进入生产区, 巡查畜 (禽) 舍、接种疫苗和注射药物都有可能传播疾病, 进入畜 (禽) 舍前必须更换专用工作服, 并进行全面消毒, 如紫外线照射, 鞋、手套浸泡消毒液等。落实好以下消毒措施: (1) 空栏 (笼) 消毒。栏舍进畜 (禽) 前, 全面清洗后彻底消毒。 (2) 定期预防性消毒。栏舍、通道、墙面、食槽、饲养用具等每周一次消毒, 生产区内环境、运动场每半月消毒一次, 消毒剂每季度换一种, 做好消毒记录。 (3) 临时紧急消毒。发生传染病时, 严格采取封锁、隔离、扑杀等措施外, 疫情期间在全场全面消毒, 1次/d。疫情停止后, 全场进行彻底消毒。进畜 (禽) 前一切用具要严格消毒。
3 落实健康安全引种措施
小区应坚持自繁自养, 必须引进时, 应从取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和《动物防疫合格证》的种畜禽场引进。在引种前, 要对引种场的资质进行考察, 从疫病控制工作完善的场引种, 对一些重要疾病要进行免疫学检测, 确认无相关病原后方可引种。新引进的兔至少要隔离饲养20~30d以上, 经兽医卫生检疫, 确认无病后方可与本场种畜禽配种或混群饲养。为防止引进呈隐性感染的动物, 在隔离期内可与数只健康的易感动物一起饲养, 观察易感动物是否发病。
4 建立完善的用药体制
兽药在保证畜禽成活率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动物在长期使用兽药的过程中易产生兽药残留, 危害人类的健康, 所以正确诊断, 准确用药并根据流行病学, 临床诊断, 病理学诊断和实验室诊断, 查清病原, 有的放矢地选择药物。所选药物要安全、可靠、方便、价廉, 切勿自以为是, 不明病情, 滥用药物, 特别是抗菌药物。
正确配伍, 协同用药, 熟悉药物性质, 掌握药物的用途、用法、用量、适应症、不良反应、禁忌症, 正确配伍, 合理组方, 协同用药, 增加疗效, 避免拮抗作用和中和作用, 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要辨证施治, 综合治疗, 经过综合诊断, 查明病因以后, 迅速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同时要严格遵守兽药的“休药期”。
5 建立科学的免疫方案
养殖场 (小区) 要聘用专业兽医和防疫人员。改变“重养轻防, 轻防重治”的思想, 要对防疫人员进行专门培训。所用疫苗要保质保量, 并建立相应的动物免疫制度。动物疫病防控机构定期或不定期对养殖场 (区) 的动物进行免疫抗体监测和重大动物疫情监测, 每场每年至少监测一次, 做到以监测结果决定免疫时间和免疫对象, 完善免疫程序。落实淘汰、治疗、清群和净化措施, 检出的阳性动物按疫情处理规定处置。种畜场、大型养殖场在一般情况下少用和不用活 (弱) 疫 (菌) , 待动物出栏时补免, 产生免疫力并抽检抗体合格后出售。需接种多种疫苗时, 应当分期注射, 避免免疫麻痹和疫苗间相互拮抗影响抗体的产生。
6 做好规范养殖档案记录
建立规范的养殖档案和生产记录, 对保障生产正常运转、动物及其产品安全和疫病防控非常重要, 记录应保持完整、整洁, 有相关人员的签名, 并保存2年以上。养殖档案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是生产资料。比如畜禽的品种、来源、数量、繁殖、生产性能、淘汰、销售等情况。二是疫病防治资料。比如免疫程序、免疫疫苗种类及免疫时间、抗体监测、疫苗进货保管和使用记录, 发病用药、死亡率及死亡原因、无害化处理等情况。三是投入品使用资料。比如兽药、饲料进货和使用记录, 购货证件 (证书复印件) 、发票等。
7 疫病控制和扑灭体系
养殖场建设 篇8
1 设计依据
(1)《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规范》(农业部)。
(2)《畜禽场场区设计技术规范》(NY/T682-2003)。
(3)《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NY/T388-1999)。
(4)《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NY5027-2008)。
(5)《无公害食品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NY5032-2006)。
(6)《无公害食品家禽养殖生产管理规范》(NY/T5038-2006)。
(7)《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NY/T1168-2006)。
(8)《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GB16548-1996)。
(9)《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
(10)有关建筑设计规范及各方面专业资料。
2 工艺设计
2.1 品种特性
闽东山羊是福建宁德特有地方家畜品种,具有适应性强、体质结实、肉质好等优良性状,2009年经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获得国家畜禽新品种证书。闽东山羊头略呈三角形,耳平直,弓形角,成羊髯较长;体毛较短有光泽,尾短上翘;白芦色被毛、白眉、白腹等体貌特征明显区别于其他地方品种。主要繁殖性能参数,公羊9~12月龄、母羊6~8月龄开始配种,常年发情,春秋发情配种较多,平均发情周期19.5d,妊娠期150d,经产母羊产单羔率18.4%、双羔率63.2%、三羔率15.8%、四羔率2.6%。
2.2 工艺流程
2.2.1 生产工艺流程
根据闽东山羊养殖畜群周转规律,采用两年三产繁育模式设计,参数选择:年平均产羔1.5胎、受胎率96%、分娩率98%、产羔率203%、羔羊成活率95%。种羊年淘汰率20%。生产工艺流程见图1。
2.2.2 粪污处理工艺流程
2.2.2. 1 田园利用技术模式(沼气工程)
根据羊场污水排放特点,采用田园利用技术模式处理液体粪污,工程采用“固液分离、厌氧消化产气、氧化塘生物处理”工艺技术线路设计,工艺流程见图2。
工程采用沉砂集水池和水解酸化池去除污水废渣;厌氧消化池为沼气系统核心设施,采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SR)设计;采用中间沉淀池、氧化塘对污水进行后续净化处理;采用沼液管道输送沼液灌溉农田、茶果园;回收沉砂集水池、水解酸化池、厌氧消化池、中间沉淀池等设施污泥,集中堆肥车间生产有机肥初级原料;回收沼气用于满足养殖场及附近居民生产、生活部分能源需求。沼气设施要求距离生产区50m以上,各工艺参数见附表。
2.2.2. 2 堆肥发酵技术模式
通过建设堆肥车间等设施,采用堆肥好氧发酵技术,对固体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制成初级有机肥,以供茶果园、农田、园艺施肥利用;堆肥设施要求距离生产区50m以上,并设计防渗设施、分隔结构;堆粪容量需可存贮全场7d以上羊粪;工艺流程见图3。
3 建设方案
3.1 选址规划
3.1.1 场址选择
选址应符合当地农牧业生产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发展规划、城乡建设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发展规划。禁止在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风景名胜、自然保护、旅游和环境污染、畜禽疫病常发区域选址。场址位于当地居民区常年主风向下风向区域,畜禽屠宰场、交易市场上风向区域。场址距离动物隔离场所、无害化处理场所3000m以上;距离生活饮用水源地、动物屠宰加工场所、动物和动物产品集贸市场、其它家禽养殖场及化工厂等易产生污染企、事业单位1000m以上;距离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研等人员集中区域及公路、铁路等主要交通干线500m以上。场址避风向阳、地势高燥,地下水位埋深2.0m以上,最大坡度≤25%,历史无地质灾害发生。隔离条件较好便于组织防疫,水源充足,水质符合畜禽饮用水标准;要求周围有足够面积土地消纳养殖污水;电力供应可靠,通讯基础设施良好;交通便利,易于组织大宗饲草饲料、畜产品运输管理。
3.1.2 规划布局
按管理区、生产区、饲料区、隔离区和粪污处理区规划布局。各区功能界限明显,联系方便。功能区间、羊场周围设绿化隔离带。管理区设常年主导风向上风向及地势较高处,包括办公设施、生活设施、与外界联系密切生产辅助设施等。管理区与生产区严格分开,保证50m以上距离。生产区包括羊舍、运动场和羔羊舍,生产区相对独立。饲料加工区与生产区分离,位置应方便车辆运输。场内设置草场以方便运输,配套建设青贮设施。隔离区和粪污处理区设在生产区下风向位置。羊场与外界通过专用通道与交通干道连接。
3.2 羊舍设计
3.2.1 设计原则
根据标准化肉羊养殖场建设规范,要求羊舍保温、隔热、通风、透气、采光,冬暖夏凉;地面、墙体建筑材料耐酸耐碱,便于清扫、冲洗、消毒和排污。
3.2.2 羊舍建筑
羊舍朝向坐北朝南或南偏东≤15°。母羊舍采用半开放双列对头式,中间走道2.0m,羊床宽4.0m;育成舍(后备舍)舍采用半开放双列对头式,中间走道2.0m,羊床宽4.0m;育肥舍为半开放双列对头式,中间走道2.0m,羊床宽3.0m;接羔舍采用密闭式,设母羊舍一头。各类羊舍面积按成年母羊1.0m2/只、妊娠分娩母羊2.0m2/只、种公羊4.0m2/只、育成羊1.0m2/只、育肥羊0.8m2/只建设,产羔舍面积按母羊舍建筑面积25%计算。羊舍长度根据场地地形走势、建筑结构材料、饲养规模综合考虑。羊舍屋顶采用双坡、不等坡式结构,檐高3.7~4.0m,双坡屋顶跨度6~10m;屋面要设置隔热层。为满足采光、保温、降温、排湿及通风换气,羊舍南、北墙需开设窗户,南墙通风面积不低于舍内地面面积10%,北墙通风面积取南墙50~60%。羊舍地面采用竹板、木板、塑料板或水泥预制板漏缝地板,羊床漏缝宽度1.0~2.0cm,离地面高度1.2m。羊舍南侧设置运动场,面积为羊舍建筑面积2倍,运动场地面作硬化或透水处理,地面坡度3~5°。
3.3 工艺设备
3.3.1 选型原则
按标准化养羊场建设要求进行仪器设备选型配套。仪器设备选型按照“高效、节能、先进、实用”和“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卫生防疫,有利于节水节能,有利舍内环境控制、观察和管理,满足粪污减量化、无害化处理环保技术要求”的原则进行,并充分考虑设备先进性和适用性。
3.3.2 羊舍设备
3.3.2. 1 饲槽
舍内设专用饲槽,运动场设补饲槽,饲槽固定、活动式,铁皮或塑料材质,槽体高15~25cm、内径20~25cm、深15~20cm。长度按成羊25~30cm/只,羔羊20~25cm/只计算。
3.3.2. 2 草架
舍内或运动场设草架,钢、木或竹材质,长度按成羊30~40cm/只、羔羊20~30cm/只计算,宽度30~60cm,隔栏距8~10cm。
3.3.2. 3 饮水
采用自动饮水器饮水。
3.3.2. 4 围栏
镀锌钢管材质或其他坚固材料制作,羊舍栏高1.2~1.8m,运动场栏高1.2~2.0m。
3.3.2. 5 栏圈
活动栏圈分移动、固定式,长度视用途而定,栏圈高度成羊1.5~2.0m、羔羊1.0~1.5m。
3.3.3 供应设备
根据养殖规模配备饲料粉碎机、饲料混合机、割草机、切碎机、拖拉机等加工、运输设备。饮水设备根据实际情况购置给水管、自动饮水器及管件。
3.3.4 试验设备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显微镜、保温箱、消毒柜等化验、检测设备。
3.3.5 其他设备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负压风机等通风降温设备,接羔舍购置和安装隔热保温吊顶等保温取暖设备设施,配备足量消毒设备。
3.4 饲养管理
3.4.1 饲草饲料
配套草场,种植苜蓿、象草、青玉米等优质牧草。贮备充足干草供枯草期使用,贮备量按1.0~1.5kg/d·只计算,每批备足4~6个月需要量;干草进行铡短或粉碎加工,秸秆进行青贮、微贮或氨化处理,考虑经济适用性,青贮设施一般采用青贮池或青贮窑。精饲料按每批满足羊群3~4个月需要量贮备,玉米、黄豆等颗粒料需粉碎加工,精饲料加工与使用应符合安全卫生及营养需要标准要求。
3.4.2 配种饲养管理
配种前1个月让母羊处于适宜体况,不宜过肥。配种前3周补充VA、VD、VE,逐渐增加混合精料喂量。配种前2~3周放入试情公羊,配种前1~2个月接种地方性流产疫苗。配种期青年母羊与成年母羊分饲,加强营养,提高日粮营养水平,提高公羊日粮蛋白质水平,保证精液品质和公羊性欲,保证交配质量,以迅速扩群。配种后,加强怀孕母羊饲养管理,以保证胎儿正常生长发育,并注意饲料和饮水卫生和放牧管理,以防流产。配种14d后观察返情,40d使用超声波进行早期妊娠诊断,以提高受胎率。
3.4.3 产羔饲养管理
妊娠期最后3周,为保证胎儿生长,注意给母羊补充营养,注重补充VA、VD、VE。闽东山羊平均产羔率200%以上,补充营养有利于羔羊生长,特别有利于多胞羔羊生长发育,以提高羔羊成活率。做好产羔前准备工作,备好产栏,做好羊舍和环境卫生消毒工作,安排专人值班,对母羊和羔羊进行护理、接产,对难产母羊及时进行助产,以期羔羊全活全壮。羔羊抗病力弱,出生后要及早哺足初乳,注意哺乳卫生,羔羊10日龄开始训练采食混合精料和优质干草,以促羔羊前胃发育,实现2月龄早期断奶技术。
3.4.4 育成饲养管理
育成前期,因为刚断奶羔羊,生长发育快,瘤胃容积有限且机能不完善,对粗饲料的利用能力较差,日粮应以精料为主,并能补给优质干草和青绿多汁饲料,日粮粗纤维含量15~20%。育成后期羊瘤胃机能基本完善,可以大量采食牧草和青贮秸秆。日粮粗饲料比例可增至25~30%,同时添加精饲料或优质青贮、干草。育成期管理直接影响早繁殖,要实现当年羔商品种母羊100%可配种繁殖,育成期至关重要。
3.4.5 育肥饲养管理
羔羊生长发育快、饲料报酬高、肉质较好。羔羊育肥,着重在断奶后加强补饲和运动,满足供给青、干草,补饲混合饲料,每只每日补给量为体重3%左右,拌料饲喂,避免吸入干粉造成呼吸系统疾病。补饲时要注意补充食盐和微量元素添加剂。成羊育肥按公母、大小、体质强弱进行及时分群转饲,改善日粮配方,提高育肥效益。成羊育肥设置10~15d预饲期,而后根据育肥计划和生长要求正式育肥,选用不同日粮,定期进行称重,检查育肥效果。自由采食,观察采食活动情况、精神状态,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勤打扫饲料槽,定期对羊舍及周围环境进行消毒。认真做好日常防疫、驱虫。
3.4.6 生长性能测定
初生公羔平均初生体重1.89kg、母羔平均体重1.73kg。舍饲条件下,3月公羊龄平均体重15.35kg、母羊平均体重12.56kg,5月龄公羊平均体重23.28kg、母羊平均体重19.75kg,8月龄公羊平均体重31.22kg、母羊平均体重26.50kg,成年公羊平均体重43.22kg、母羊平均体重36.62kg。成年公羊平均体高61.7cm、体长68.6cm、胸围79.7cm,母羊平均体高56.8cm、体长69.8cm、胸围78.6cm。
3.5 卫生防疫
建设无害化处理、化验诊断室和隔离舍等兽防设施,无害化处理、化验诊断室和隔离舍设置与生产区保持50m以上距离,并配备有关设备、仪器和药品;场区设围墙、防疫沟、绿化隔离带;大门及生产区入口处消毒池,并设防疫标志;生产区入口设更衣淋浴室和消毒走廊,羊舍入口处设地面消毒池。预防羊体外寄生虫病,建设浸浴式水泥药浴池,药浴池出入口设围栏,出口设梯步,并设回流台、滴流台;装卸台设置与生产区保持50m以上距离,出售商品羊仅允许装车外运,禁止返回。羊舍按批次实行全进全出管理,场区定期消毒。此外,严格按照兽医卫生防疫要求,制定合理免疫程序,及时根据疫情流行情况分别进行免疫接种,坚持进行抗体水平监测,做到定期观察,及时诊疗。
3.6 配套设施
3.6.1 饲料供应
按要求配置饲料供应设施与建设规模相适应,并配以主、辅料仓库等必要设施;饲料加工间和饲料、草料仓库及青贮窖配置要求达到符合保证生产、加速周转和合理储备原则,饲料供应设施建设应在距离羊舍20m以上侧风向位置。
3.6.2 道路交通
生产区道路分净道和污道。净道用于生产联系和运送饲料、产品,污道用于运送粪污、病死畜。场外道路不与生产区的道路直接相通。场内道路路面设计坡度1~5%,设计路宽≥4.0m,转弯半径≥8.0m,道路上空净高4.0m内无障碍物,道路两侧为绿化带、排水沟,集中进出山羊道路交叉口设活动栏杆。
3.6.3 给排水
一般采用自有供水系统,供水量按存栏成羊20.0kg/d·只设计,供水压力要求1.5~2.0kg/m2。场区采用地下暗管排污,雨水明沟排放,两者分开;采用粪尿沟排污,沟底坡度≥0.6%,上覆格栅盖板。管理与生活区给水、排水按民用建筑有关规定执行。隔离区单独设置污水处理设施。
3.6.4 电力供应
电力负荷等级3级,按《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B-2009)标准配套建设供配电设备。
3.6.5 场内消防
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8)规定配备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消防措施,严格执行消防设施建设。
3.6.6 场内通讯
场内应设置固定电话及移动通讯设备。
3.7 环境保护
3.7.1 场区绿化
场区绿化结合场区与羊舍隔离间距、遮阴及防风需要进行。可根据当地实际,选择种植高大常绿乔木与草本花草相结合,确保场区绿化覆盖率>20%,以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同时起到防疫隔离作用。
3.7.2 无害化处理
浅谈畜禽养殖场隔离舍的建设要点 篇9
隔离舍包括隔离观察舍和病畜隔离舍。隔离观察是为避免调入的畜禽把病源带入养殖场而采取的临时的隔离饲养措施, 是养殖场在调入畜禽时, 通过观察诊断的方式, 获得的一层防疫屏障。隔离病畜是为避免病畜携带的病源继续向健康畜禽传播的有效方法, 能够保护健康动物免受病源的侵扰, 保障大群畜禽的安全。通过笔者多年的观察和实践, 认为建设隔离舍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1. 隔离舍的建设位置
隔离舍应建设在养殖场的下风方向, 距离生产区应达到30~50 m, 并与生产区建立起明显的隔离屏障。周围有符合防疫要求的围墙和绿化缓冲带, 在入口处设明显的警示标志。病畜隔离舍应在隔离观察舍的下风方向, 两者距离20 m以上, 可用兽医室将两者直接隔离开, 以便于兽医人员开展工作。饲料运输通道与病畜运输通道应明确区分开来。
2. 隔离舍的建设标准
隔离舍进出口应设立专门的消毒通道。
隔离观察舍在圈舍结构方面, 原则上要与生产区圈舍一致, 以通过隔离观察后, 更快让调入的畜禽适应本场的生存环境。但更要注重消毒的条件与效果, 更要拓宽饲养的局限性, 能随时更换饲养设备, 适应各年龄段、不同用途畜禽的饲养。建议舍内的设施设备, 在安装上采用活节, 方便拆卸;在温度、湿度、通风等控制上, 采用电力自动化设备。
病畜隔离舍应采用小单元隔离模式, 以防止病畜间的相互感染。面积大小应达到生产区圈舍面积的十分之一以上。在温湿度、通风控制方面要优于生产区圈舍。一般要安装全自动雾化消毒装置。要有密闭式的粪污通道, 连接向无害化处理井。
3. 隔离管理制度
养殖场必须建立严格的隔离管理制度。
引进畜禽应从非疫区引进检疫合格的畜禽。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车辆、物品进入隔离区, 严格遵守入场消毒程序。引进畜禽前, 使用2%火碱喷洒地面、墙壁, 1小时后冲洗掉火碱液, 并用0.3%过氧乙酸或氯制剂1∶400-800进行整个隔离观察舍的喷雾消毒。引进商品畜禽后, 应在隔离舍观察2周以上, 引进种用、乳用畜禽必须隔离观察30~45 d, 确认无疫方可进入生产区。畜禽从隔离舍调出后, 须进行彻底清洗、消毒, 圈舍应空置2周以上后, 方可引进下一批畜禽。
患病畜禽应及时送病畜隔离舍, 进行隔离诊治或处理。病畜隔离舍应坚持疾病相同的病畜在同一单元饲养。兽医进出不同的单元应更换鞋与服装。坚持每天一消毒。病畜死亡后, 要及时用密闭尸体袋装运到焚尸炉、化制车间或尸体处理井进行无害化处理。严禁在病畜隔离舍进行尸体解剖。病畜经治疗, 达到健康状态, 须对排泄物进行病源微生物检验, 合格后, 方可并入健康舍。
4. 隔离舍档案的建立
无论是隔离观察舍还是病畜隔离舍, 都应建立管理档案。引进畜禽档案要载明畜禽来源、检疫证明、引进日期、畜种、数量、隔离观察情况、调出数量、调出时间等, 同时应建立日常隔离观察记录, 并对畜禽健康状况作出科学分析。病畜隔离档案要载明病畜年龄、来源、发病日期、发病症状、诊断结论、治疗方法、治疗结果、处理方法等。
5. 其他注意事项
(1) 保障充足的水电供应, 水质要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 必要时配备一定的发电机组。
(2) 应建设相应的饲料、饲草贮存场所, 隔离观察舍和病畜隔离舍的饲料应分开存放, 两者不能在取料环节发生交叉污染。
(3) 应具备防鼠、防盗、防火设施设备。
(4) 有对动物采样和处理的场地, 必要的安全保定设施。
养殖场建设 篇10
关键词:畜牧;养殖小区;建设
中图分类号:F32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4-0275-1
随着畜牧业的迅速发展和规模的逐渐扩大,畜牧业养殖小区建设逐步开展起来,极大地推动了畜牧业的发展和规范化进步,为养殖户的增产增收和生活水平的改善提供了相应的发展模式,对新农村的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养殖小区的建设逐步成为畜牧业发展的方向和主要趋势,有利于畜牧养殖的规范化生产,形成规模效益,然而在目前的畜牧养殖小区建设和管理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影响了畜牧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1 畜牧养殖小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畜牧养殖小区建设不规范
畜牧养殖小区的建设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建筑的随意型(性)较大,养殖小区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不合理,影响了畜牧养殖的科学健康发展,甚至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养殖小区的建设大部分靠近居住地和工厂,容易造成环境的污染和疫病的传播,除了选址的不合理,养殖小区的建筑也未形成统一的模式,养殖场大小不一,建筑形式多样,但大体上较为简陋,甚至为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场地将养殖场建的密不透风,不利于科学健康养殖。
1.2 畜牧小区养殖设施不齐全
畜牧养殖小区的建设未形成统一规范的标准,养殖的条件和设施也难以达到相应的养殖规模的水平。部分养殖户依然采用传统的养殖办法进行养殖,没有形成动物排泄的专门通道和清理方式,而是任其在养殖场内随意排放,加上有些养殖场建设与居民居住地靠近,对环境的污染较大,影响了养殖的健康发展,影响了附近居民的身体健康,同时这样的畜牧产品上市也难以令消费者放心,影响了畜牧养殖的持续发展。
1.3 畜牧养殖小区防疫体制不健全
养殖小区的防疫体制不健全,养殖户依旧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养殖,对养殖小区的消毒和防疫工作不重视,消毒清洁的卫生工作未真正落到实处,只成为了一种形式上的清洁和消毒,这样的消毒形式只是给养殖户增添了一些心理安慰,并不能起到实际的效果。加上养殖户对动物的防疫方式不科学合理,甚至为图省事不对动物进行防疫,动物对疫病的免疫程度低、馆舍无定期消毒的防疫体制,一旦疫病传播则很难得到控制。
1.4 畜牧养殖小区组织管理混乱
畜牧养殖小区形成规范合理的组织管理制度,养殖小区大部分都为自发组织建设,小区管理缺乏相应的养殖管理和调节机制,养殖小区并未形成统一而规范的协调程度和事故处理机制,小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缺失,各养殖户之间的相互独立和恶性竞争,致使畜牧养殖小区并未起到相应的规模效益。
2 应对畜牧养殖小区建设发展采取的措施
2.1 规范畜牧养殖小区建设
畜牧养殖小区的建设应合理规范,符合养殖小区建设的基本要求和相应规模的基本条件,以科学建设合理规划为建设原则,合理选址科学布局,建立专业合理的养殖小区,从而规范养殖小区的建设,促进养殖小区的合理健康发展。
2.2 完善畜牧养殖小区设施建设
在规范畜牧养殖小区建设同时应完善小区的内部设施建设,建立无环境污染无公害的养殖小区,重视养殖小区的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和相应的规划。推行对动物排泄的规范和再次处理,达到循环利用的良性发展模式,建立动物粪便的处理模式,如建设沼气池或对粪便进行发酵处理从而作为肥料再度利用,不过应设立专门的处理场地,不能将养殖小区和排泄物的处理场地合在一处,以免造成再次污染和疫病的传播。
2.3 建立健全的畜牧养殖小区防疫体制
乡镇的卫生防疫站应对养殖小区的疫病防疫进行定期检查,同时进行疫病基本知識和危害的相应宣传,提高养殖户对疫病的防疫意识,促进养殖的健康发展。建立完善健全科学合理的卫生消毒机制,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养殖小区的卫生情况和防疫情况,建立完善的疫病预警机制。
2.4 规范畜牧养殖小区组织管理
可成立专门的畜牧养殖小区的管理机制和协调机制,建立规范而统一的畜牧养殖小区和市场流通机制,促进养殖小区的良性竞争和科学发展。在规范和畜牧养殖小区的基础之上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按照制度的规定来考量和协调,改变养殖户的传统养殖观念达到科学发展养殖的目的,最终促进畜牧养殖的科学发展和持续发展。
总之畜牧养殖小区的建设不仅仅是场馆的建设,要形成科学合理持续健康的养殖小区需要在实际建设和发展中进行规范和科学管理,才能实现畜牧养殖小区规模效益。
参考文献
[1] 刘万洪.畜牧养殖小区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农村实用技术,2009(04).
[2] 李春艳.畜牧养殖小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养殖技术顾问.2010(04).
[3] 孙海岩.关于畜牧养殖小区建设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现代畜牧兽医.2009(11).
[4] 刘瑞雁.浅谈畜牧养殖小区建设[J].养殖天地,2010
(07).
规模养殖场规划建设的几点体会 篇11
1严格选址
要远离居民密集区至少500米以上, 远离其他相关场所。
2做好功能区规划
养殖场一般分三个功能区。
(1) 生产区:包括畜舍、饲料贮存、加工、调制建筑物。
(2) 管理区:包括与经营管理有关的建筑物、畜产品加工、贮存和农副产品加工建筑物以及职工生活福利建筑物与设施等。
(3) 病畜管辖区:包括兽医室、隔离舍。
三区排列顺序:结合风向、坡度, 顺主风向、坡度, 在居民区下方:生产管理区→生产区→粪便尸体处理区。整体设计目标是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3强化主要防疫条件建设
(1) 场区要有围墙, 大门口设立消毒池, 各栋舍入口要有小消毒池。
(2) 各功能区之间要有隔离设施, 如墙、植树的绿化隔离带等, 净道污道分开, 有单独固定通道, 防止出现厂区内的直接污染。
(3) 要有污水污物处理设施。建立污水排放管道和污水处理井, 经处理后排放;建立与养殖规模相适应的粪便堆积发酵场, 粪便处理后使用。
(4) 建有病死动物处理池。要石混或钢混结构防渗漏, 大小与养殖规模相适应, 及时处理病死动物。
(5) 配备兽医室及设备、病畜隔离舍, 按要求隔离诊治病畜。同时, 要配备消毒设施设备, 定期消毒。
(6) 做好与生产相关生产管理记录, 实现软件规范管理, 完善可追溯体系建设, 实行痕迹化管理。
【养殖场建设】推荐阅读:
生猪标准化生态养殖场建设项目08-27
生猪养殖小区的建设论文10-21
绿壳蛋鸡养殖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07-17
县肉牛养殖基地建设项目07-02
奶牛养殖厂建设申请书10-27
关于建设生猪养殖基地的用地协议书07-16
肉牛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10-26
养殖场出栏动物产地检疫申报制度动物养殖场养殖档案管理制度08-24
新密袁庄乡2018年肉驴养殖基地建设项目10-17
规模养殖场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