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ess应用

2024-09-26

Access应用(共12篇)

Access应用 篇1

Access提供了设置数据库安全的几种传统方法:为打开的数据库设置密码,或设置用户级安全,以限制允许用户访问或更改数据库的哪一部分,以及加密数据库使用户无法通过工具程序或字处理程序查看和修改数据库中的敏感数据。除这些方法之外,还可将数据库保存为MDE文件以删除数据库中可编辑的Visual Basic代码以防止对窗体、报表和模块的设计进行修改。

Access数据库的设置密码算法比较简单,很容易被破解。在Access数据库打开之后,数据库中的所有对象对用户都将是可用的。对于一些存储敏感数据的Access数据库,除了设置数据库密码外,应该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加密。由此可以看出,Access的安全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1 Access数据库的加密及应用

在文献[1]中,介绍了随机加密算法。随机加密算法是一种利用随机函数的随机数序列与数据进行异或等运算,实现对数据加密的方法。在随机加密算法中,加密所用的数据是随机数且不重复使用,实现了“一次一密”的加密。

1.1 基于ASP.NET的随机加密算法

ASP.NET支持Unicode字符。在ASP.NET中,使用U-nicode字符,对数据进行随机加密,安全性很高。

1.1.1 ASP.NET中Random类概述

在ASP.NET的System命名空间中,包含着基本类和基类,Random类是其中的一个类,包括以下构造函数和主要方法:

(1)构造函数:Random已重载,初始化Random类的新实例;Random(),使用与时间相关的默认种子值,初始化Random类的新实例;Random(Seed),使用指定的种子值初始化Random类的新实例。

(2)方法:Next已重载。返回整型随机数序列的下一个随机数;Next Bytes用随机数填充指定字节数组的元素;Next Double返回一个介于0.0和1.0之间的随机数。

随机数的生成是从种子值开始。如果反复使用同一个种子,就会生成相同的数字系列。

1.1.2 ASP.NET随机加密程序代码

在ASP.NET中,可调用下面的Encrypt()函数对数据进行随机加密,其参数s为要加密的数据。

1.1.3 ASP.NET解密程序代码

在ASP.NET中,可调用下面的Decrypt()函数实现对随机加密的数据进行解密,其参数s为需要解密的数据。

1.2 基于ASP.NET的Access数据库加密及其在信息安全中的应用

随机加密算法简单,容易实现。加密数据时,调用Encrypt()函数,参数为需要加密的数据;解密数据时,调用Decrypt()函数,参数为需要解密的数据。

例如,在Access数据库DB1.MDB中,建立了一个表Member。其结构为:id(int,4)、name(char,20)和password(nvarchar,50)。

1.2.1 在表Member中添加一条记录,其中,利用随机加密算法对Password字段的内容进行加密。

实现这一功能的VB部分代码为:

其中:Password字段的内容为加密数据。

1.2.2 查询表Member的数据,其中,利用随机加密算法对Password字段的内容进行解密。

实现这一功能的VB部分代码为:

其中:Password列的内容为解密后的数据。

2 结束语

随机加密实现了″一次一密″的加密,安全性很高;数据随机加密以后,数据量没有明显增加;算法简单,容易实现。

参考文献

[1]毛一心,等.Access2000应用及实例集锦.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

[2]史秀璋,林清梅.Access应用技术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王樵民.Access2003数据库开发典型范例.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Access应用 篇2

1.数据库(DB)、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系统(DBS)的基本概念; 2.数据模型;关系模型的概念、关系术语和三种关系运算;

3.Access的系统特点及操作窗口。本章的难点是关系模型和关系运算。【课程考核要求】

1.理解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等基本概念;

2.理解数据模型、关系模型的概念;理解有关关系术语(关系、属性、元组、域、关键字、外部关键字)和三种关系运算(投影、联接、选择); 3.熟悉Access中各种操作窗口及工作环境。【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数据库?为什么要建立数据库?

2.什么是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与数据库的关系是什么? 3.关系运算有几种?每种运算的含义是什么? 4.什么是主关键字?其作用是什么? 5.Access的基本对象包括哪些? 6.简述Access操作窗口的功能。第2、3章 数据库和表的基本操作 【重点难点】 1.数据库的创建; 2.表的建立及维护;

本章的难点是表间的关系、数据完整性的概念、字段属性等 【课程考核要求】 1.理解数据库和表的概念;

2.熟练掌握有关数据库及表的创建操作;

3.熟练掌握表的编辑操作;

4.理解表间关系的相关概念,掌握建立表间关系的方法; 5.理解数据完整性的概念;

6.掌握实现数据完整性的各种方法:主关键字、规则和永久关联; 【实验内容及要求】 1.根据所给问题设计数据库;

2.根据设计的数据库创建数据库及表; 3.对所建数据库及表进行编辑和修改; 4.建立表之间的关系; 5.调整表的格式;

6.对所建表进行排序和筛选。

要求通过上机实验,熟悉Access的操作环境,掌握在数据库窗口中创建数据库及表的方法,掌握编辑表的基本方法。

【复习思考题】

1.创建数据库的方法有哪些?如何创建?

2.什么是表?表由几部分组成? 各部分的含义是什么? 3.为什么要建立表之间的关系?

4.表有几种视图方式?各方式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 5.创建表的方法有几种?各适应什么情况? 6.Access提供的数据类型有哪些? 7.说明列的作用是什么? 8.怎样定义主键字?

9.试比较向表中输入数据的几种方法?

10.Access的导入数据功能体现了Office的哪一重要特性? 11.什么是参照完整性?它的作用是什么?

12.表与表之间的关系有几种?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最常用的关系是哪一种? 13.查找数据的方法有哪些?如何查找?

14.什么是排序?排序的规则是什么?

15.筛选记录的方法有几种?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16.为什么要设置字段的属性?

17.修改表结构的操作包括哪些?怎样修改? 第4章 查询的建立和使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查询概述

1.查询种类(选择查询、参数查询、交叉表查询、操作查询、SQL查询)2.查询条件(运算符、函数、表达式)第三节 创建查询

1.使用向导创建查询(选择查询、交叉表查询)

2.使用设计器创建查询(参数查询、操作查询、SQL查询)3.在查 询中计算(总计查询)第四节 操作已创建的查询 1.运行已创建的查询 2.编辑查询中的字段 3.编辑查询中的数据源 4.排序查询的结果 【教学重点难点】 1.运算符、函数和表达式; 2.查询的种类及作用; 3.使用向导创建查询的方法; 4.使用设计视图创建查询的方法。

本章的难点是查询条件及使用设计视图创建查询的方法。【课程考核要求】

1.掌握运算符、函数、表达式规则; 2.掌握查询条件的书写规则及使用方法;

3.了解并会应用“表达式生成器”生成查询条件表达式 4.掌握使用向导和设计视图创建查询的基本方法; 5.掌握查询的基本应用。【实验内容及要求】

根据所给问题创建相关查询。要求通过这次实验,熟悉Access的查询设计视图,掌握在查询设计视图窗口中创建各类查询的方法。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查询?查询的功能是什么? 2.查询有几种?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3.查询条件的作用是什么?

4.书写查询条件时,如何处理文本型、日期型的数据? 5.查询与筛选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6.什么是总计查询?总计项有哪些?如何使用这些总计项? 7.建立分组查询时,总计项应选择什么? 8.什么是交叉表查询?交叉表查询的优点是什么? 9.什么是参数查询?为什么要使用参数查询? 10.操作查询有几种?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第4’章 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 【教学内容】 第一节 SQL概述 第二节 查询 1.简单查询 2.简单的连接查询 3.嵌套查询 4.几个特殊运算符 5.排序

6.简单的计算查询和分组计算查询

7.利用空值查询 8.集合的并预算 第三节 维护功能 1.插入 2.更新 3.删除 第四节 定义功能 1.定义表 2.修改表 3.删除表 【教学重点难点】 1.SQL语言的概念; 2.SQL的数据维护功能; 3.SQL的数据查询功能。

本章难点是联接查询、嵌套查询和计算查询:记录的插入、删除和更新。建立表结构、修改表结构、删除表等。

【考核要求】

1.熟练掌握SQL的数据查询功能:SQL-SELECT命令、简单查询、多表查询、分组计算查询和嵌套查询等;

2.掌握SQL的数据维护功能:插入记录、更新记录、删除记录; 3.掌握SQL的定义功能:表的定义。【实验内容及要求】

根据所给问题,使用SQL语句创建查询。要求通过这次实验,理解SQL语句的基本语法,并能够掌握SQL在Access的应用方法。

【复习思考题】

1.SQL语言有何特点,在Access的查询中如何使用SQL语句?

2.熟悉SELECT语句的用法,并以实例的方式写出Access的各种查询SQL语 5 句?

第5章 窗体的设计和应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窗体概述 1.窗体组成2.窗体视图

3.窗体分类(纵栏式窗体、表格式窗体、主/子窗体窗体、数据表窗体、图表窗体、数据透视表窗体)第二节 创建窗体 1.使用向导创建窗体

2.使用设计器创建窗体(控件的含义及种类、在窗体中添加和修改控件、设置控件的常见属性)第三节 格式化窗体 1.使用自动套用格式 2.设置窗体的背景颜色 3.设置窗体文字格式 4.对齐窗体中的控制 【教学重点难点】 1.窗体视图; 2.工具箱的使用; 3.使用向导创建简单窗体; 4.使用设计器创建窗体; 5.设计窗体及控件属性。

本章难点是窗体控件属性的设置、窗体属性的设置。【课程考核要求】

1.了解并会使用“窗体向导”和“自动创建窗体向导”创建具有不同布局样式的窗体;

2.了解并熟悉窗体设计视图中的标尺、节、网格、工具箱和字段列表等组成要素;

3.会使用标签、文本框、命令按钮、选项按钮、复选框、组合框、列表框、图像、子窗体/子报表等常用控件;

4.了解并会通过属性窗口设置常用控件的属性;

5.会用窗体设计视图创建出能满足实际需求的简单窗体。【实验内容及要求】

1.根据所给问题使用向导创建窗体; 2.根据所给问题使用设计器创建窗体; 3.熟悉窗体及控件属性并进行相关设置。

要求通过这次实验,熟悉并掌握窗体创建的方法,特别是各种控件的用途及使用方法,能设计出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的窗体界面。

【复习思考题】

1.简述窗体的作用及组成。

2.说明在创建主/子窗体、基于多表创建窗体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试说明各种窗体的特征及用途。

4.创建主/子窗体的方法有哪些?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5.试说明窗体中控件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6.说明标签控件于文本框控件的区别。7.在选项组控件中可以由哪些控件组成?

8.简述复选框控件、切换按钮控件、选项按钮控件三者的区别。9.简述列表框控件与组合框控件的区别。10.举例说明结合型控件与非结合型控件的用途。

11.浏览各种控件的“属性”对话框,比较各种控件属性的异同。12.美化窗体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设置。13.比较美化控件与美化窗体的操作有何异同。第6章 报表的创建和使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报表概述 1.报表组成 2.报表视图 3.报表分类 第二节 报表的创建 1.使用向导创建报表 2.使用设计器编辑报表 第三节 报表的计算 1.建立计算字段 2.报表的排序与分组 第四节 报表的打印 1.设置页面 2.预览报表 3.打印报表 【教学重点难点】 1.报表的构成; 2.用报表设计器创建报表 3.报表的计算; 4.报表的输出。

本章的难点是使用报表设计器创建报表。【课程考核要求】

1.了解并掌握使用向导创建报表的方法; 2.熟练掌握使用设计器创建报表的方法;

3.了解并会对报表进行隐藏重复数据、添加页码、页面设置、打印预览、打印设置等操作。

本章难点是使用设计器创建报表;在报表中进行计算。

【实验内容及要求】

1.根据所给问题使用向导创建报表; 2.根据所给问题使用设计器创建报表; 3.根据所给问题在报表中进行相关计算。

要求通过这次实验,熟悉并掌握窗体创建的方法,能设计出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的报表。

【复习思考题】

1.Access报表可以完成哪些功能?

2.Access报表的结构是什么?都有哪几部分组成? 3.简述报表页眉与页面页眉的作用与区别。4.常用的创建报表的方法有哪些?

5.在报表中计算汇总信息的常用方法有哪些?每个方法的特点是什么?6.子报表与主报表的关系是什么?在创建子报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7.哪些控件可以创建计算字段?创建计算字段的方法有哪些? 8.美化报表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9.报表打印之前应该完成哪些准备工作? 第9章 数据访问页的创建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数据访问页介绍 1.数据访问页的作用 2.数据访问页的组成 3.数据访问页的视图

4.数据访问页的数据来源及调用方式 第二节 创建数据访问页 1.使用向导创建数据访问页 2.使用设计视图创建数据访问页 3.将数据访问页连接到数据库

第三节 数据访问页的修饰 1.添加背景图片 2.设置滚动文字 3.应用主题 【教学重点难点】

1.数据访问页的概念及存储方式; 2.数据访问页视图; 3.数据访问页的创建方法。

本章难点是使用设计器创建数据访问页;将数据访问页连接到数据库。【课程考核要求】

1.了解数据访问页的存储方式; 2.掌握数据访问页的创建方法; 3.会将数据访问页连接到数据库中。【实验内容及要求】

1.根据所给问题创建数据访问页。

2.在数据访问页中添加相应控件并进行属性设计; 3.应用主题创建数据访问页。

要求通过这次实验,熟悉报表的种类及使用向导创建的方法,掌握标签报表、分类汇总报表的设计技术,掌握报表中记录的排序与分组的方法。

【复习思考题】

1.数据访问页的存储与其他数据库有什么区别? 2.如何预览数据访问页?

3.简述在数据访问页中使用文本、图像的超级链接的方法。第7章 宏的建立和使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宏的基本概念 1.宏的定义和特点

2.宏组的概念 3.触发宏的条件 第二节 创建宏 1.了解宏窗口 2.常用的宏操作 3.创建宏 4.创建宏组 第三节 使用宏 1.在窗体中加入宏 2.在菜单或工具栏中执行宏 3.运行宏 4.宏组运行 【教学重点难点】

1.宏以及宏组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2.使用并运行宏的前提条件。【课程考核要求】

1.了解并掌握宏和宏组的创建方法; 2.掌握为宏设置条件的方法;

3.掌握宏与数据库对应的关系及运行宏的方法; 4.了解并掌握运行宏的前提条件; 5.掌握常用的宏操作。【实验内容及要求】 1.设计并运行宏。2.与窗体结合使用宏。

要求通过这次实验,理解宏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学会根据要求设计和创建宏及宏组,掌握宏及宏组的执行方式,尤其是窗体事件与宏结合功能。掌握常见的宏操作。

第8章 VBA程序设计 【教学内容】 第一节 VBA概述 1.VBA简介 2.VBA编程环境 第二节 对象模型 1.Access对象 2.对象的属性 3.对象的事件 4.对象的方法 第三节 数据类型 1.变量 2.常量 3.运算符 4.内置函数 第四节 程序语句 1.赋值语句 2.选择语句 3.循环语句 第五节 数组 1.数组的定义 2.数组处理 3.自定义数据类型

第五节 在Access中创建VBA模块1.创建模块 2.数据库对象 3.使用ADO

第六节 调试 【教学重点难点】

1.VBA程序的编辑和操作环境; 2.VBA程序的设计和调试方法; 3.VBA模块的创建方法; 4.对象的事件和方法;

5.熟悉在窗体上调用VBA代码的方法。

本章难点是VBA程序设计,模块的创建和使用。【课程考核要求】 1.了解VBA的编程环境;

2.熟悉在窗体上调用VBA代码的方法; 3.理解各种变量类型的使用范围及定义方法; 4.掌握常用函数的使用方法; 5.掌握程序控制语句的实现过程; 6.掌握数组的基本使用技术; 7.理解模块的概念;

8.掌握在模埠中创建Sub过程、函数过程的方法; 9.掌握在不同过程中通过参数的传值实现数据的传递方法; 10.掌握使用ADO和ADO对象对数据库进行操作的方法。【实验内容及要求】 1.编写并运行程序。2.在窗体中调用VBA代码。3.ADO对象编程。

要求通过这次实验,熟悉在窗体上调用VBA代码的方法;理解各种变量类型的使用范围及定义方法;掌握常用函数的使用方法;掌握程序控制语句的实现过程;掌握数组的基本使用技术;掌握定义与调用方式,熟悉变量的作用域;掌握ADO数据库操作的步骤和方法;掌握程序的各种调试工具和使用方法。

【复习思考题】

1.VBA与VB、Access有什么联系?

2.在Access中,既然已经提供了宏操作,为什么还要使用VBA? 3.什么是对象?对象的属性和方法有何区别? 4.如何在窗体上运行VBA程序代码?

5.能否在一个数组中同时存储几种不同类型的数据? 6.什么是模块?模块分哪几类? 7.简述VBA的三种过程?

8.Sub过程Function过程有什么不同,调用的方法有什么区别? 9.简述使用ADO对象操作数据库的基本过程。10.为什么要进行程序调试?常用的调试工具有哪些? 第10章 创建应用系统的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应用系统开发过程简介 1.需求分析 2.概要设计 3.详细设计 4.编码 5.调试与测试

第二节 使用切换面板创建应用系统 1.启动切换面板管理器 2.创建新的节换面板页 3.设置默认的切换面板页

4.建立打开切换面板页的切换面板项 5.测试切换面板 6.设置应用系统启动属性

第三节 创建具有自己风格的应用系统 1.使用多页窗体实现系统控制 2.使用宏创建系统菜单 【教学重点难点】 1.应用系统开发过程; 2.创建应用系统的方法;

本章难点是应用系统功能设计;系统集成工具的使用。【课程考核要求】

1.了解开发应用系统的基本步骤; 2.熟悉并掌握创建切换面板的方法; 3.掌握利用宏创建系统菜单的方法。【实验内容及要求】

1.根据所给问题进行分析,确定系统的功能; 2.使用Access实现系统功能。

要求通过这次实验,进一步掌握建立数据库以及建立和使用数据库对象的方法和技巧,进一步提高数据库的管理水平。

五、主要参考书

[1]陈恭和主编 《数据库基础与Access应用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2]郑小玲主编 《Access 2003中文版实用教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 [3]教育部考试中心编著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Access数据库程序设计》

高等教育出版社

Access应用 篇3

关键词:VB编程;Access数据库;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11.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8-0000-02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Non-Access Database in VB Programming

Meng Suhua

(Wuhan Traffic School,Wuhan430074,China)

Abstract:Access object variable database structure as a function of a more comprehensive Windows software development platform,Visual Basic Professional Edition provides strong support for database applications.In particular,using the data control and provides a binding control,the use of database access object variables(Data Access Object Variable),direct calls to ODBC 2.0 API interface functions such as three ways to access the database.Its standard built-in Ms Access database,it can provide is not weaker than the support of professional database software,database maintenance can be a complete,operational and transaction processing.In VB,Access database,known as non-invasive database.For FoxPro,dBASE,Paradox and other external databases.Although the use of VB's data manager can These databases NEW,OPEN,DESIGN,DELETE,etc,but the application does not run from the bottom of the real state of these functions.This article from the database access object variable using the method of starting to realize the non-Access format database(to FoxPro database as an example)and build a new database,copy the database structure,dynamic redeployment of other operations,elaborated from the VB programming skills make up for these exotic Lack of support for the feasibility of the database.

Keywords:VB programming;Access database;Aapplication

一、VB数据库的体系结构具体的VB的数据库结构

VB数据库的核心结构是所谓的MicroSoft JET数据库引擎,JET引擎的作用就像是一块“面板”,在其上可以插入多种ISAM(Indexed Sequential Access Method,即索引顺序存取方法)数据驱动程序。JET引擎为Access格式数据库提供了直接的内部(build-in)支持,这就是VB对Access数据库具有丰富支持的真正原因。

VB专业版中提供了FoxPro、dBASE(或Xbase)、Paradox、Btrieve等数据库的ISAM驱动程序,这就使得VB能支持这些数据库格式。另外,其他的许多兼容ISAM的驱动程序也可以通过从厂商的售后服务得到。因而从理论上说,VB能支持所有兼容ISAM的数据库格式(前提是只需获得这些数据库的ISAM驱动接口程序)。

由上可见,Ms JET引擎实质上提供了:一个符合ANSI标准的语法分析器;为查询结果集的使用而提供的内存管理功能;同所支持的数据库的外部接口;为应用代码提供的内部接口。实际上,在VB中从一种数据库类型转化为另一种数据库类型几乎不需要或只需要很少的代码修改。而且,尽管dBASE、Paradox本身的DDL(Data Definition Language,即数据定义语言)和DML(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即数据操纵语言)是非结构化查询的,但它们仍然可以使用VB的SQL语句和JET引擎来操纵。

从VB的程序代码的角度来看,ODBC,ISAM驱动程序以及Ms Access数据库的整个外部结构够可以统一为一个一致的编程接口。也即是说,提供给VB应用程序员的记录集对象视图同所使用的数据库格式及类型是相互独立的。即对FoxPro等数据库仍然可以使用众多的数据库存取对象变量,这就为非Access数据库的访问提供了最重要的方法。

二、使用非Access数据库时的参数设置及配置文件的参数读取

如果在VB的程序中使用了数据库的操作,将应用程序生成EXE文件或打包生成安装程序后,则必须提供一个配置(.INI)文件,在INI文件中可以对不同类型的数据库进行设置。如果找不到这个INI文件,将会导致不能访问数据库。通常情况下,INI文件的文件名和应用程序的名称相同,所以如果没有指明,VB的程序会在Windows子目录中去找和应用程序同名的INI文件。可以使用VB中的Set Data Access Options语句来设置INI文件。

Set Data Access Options语句的用法如下:Set Data Access Options1,IniFile Name其中IniFile Name参数指明的是INI文件的带路径的文件名。值得注意的是,当应用程序找不到这个INI文件时,或在调用Open Data Base函数时对其Connect参数值没有设定为VB规定的标准值,如对FoxPro 2.5格式设定为了“FoxPro;”(应为“FoxPro 2.5;”),或者没有安装相应的ISAM驱动程序,则此时VB会显示一条错误信息“Not Found Installable ISAM”。通常,INI文件在应用程序分发出去以前已经生成,或者在安装时动态生成,也可以在应用程序中自己生成。通常这种INI文件中有“[Options]”、“[ISAM]”、“[Installed ISAMs]”、“[FoxPro ISAM]”、“[dBASE ISAM]”、“[Paradox ISAM]”等设置段,对于一个完整的应用程序则还应有一个属于应用程序自己的设置段如“[My DB]”。可在其中设置Data Type、Server、Data Base、Open On Startup、Display SQL、Query Time Out等较为重要的数据库参数,并以此限定应用程序一般的运行环境。Windows API接口函数在Kernel.exe动态链接库中提供了一个OS Write Private Profile String函数,此函数能按Windows下配置文件(.INI)的书写格式写入信息。

在通常情况下,应用程序还需要在运行时读取配置文件内相关项的参数。比如Page Time Out(页加锁超时时限)、Max Buffer Size(缓冲区大小)、Lock Retry(加锁失败时重试次数)等参数,通过对这些参数的读取对应用程序运行环境的设定、潜在错误的捕获等均会有很大的改善。

设此应用程序的配置文件为MyDB.INI,则具体过程如下:Funtion GetINIString$(Byval Fname$,Byval szItem$,Byval szDeFault$)'此自定义子函数实现INI文件内设置段内参数的读取Dim Tmp As String,x As Integer Tmp=String(2048,32)x=OSGetPrivateProfileString(Fname$,szItem$,szDefault$,Tmp,Len(Tmp),"MyDB.INI")GetINIString=Mid$(Tmp,1,x)End

Function以下这些函数的声明可写在模块文件内,且每个函数的声明必须在一行内Declare Function OSGetPrivateProfileString% Lib "Kernel" Alias "GetPrivateProfileString"(ByVal AppName$,ByVal KeyName$,ByVal keydefault$,ByVal ReturnString$,ByVal NumBytes As Integer,ByVal FileName$)Declare Function OSWritePrivateProfileString%Lib"Kernel"Alias "WritePrivateProfileString"(ByVal AppName$,ByVal KeyName$,ByVal keydefault$,ByVal FileName$)Declare Function OSGetWindows

Directory%Lib"Kernel"Alias"GetWindowsDirectory"(ByVal a$,ByVal b%)Sub Form1-Load()Dim st As String Dim x As Integer Dim tmp As String tmp=String$(255,32)'

INI文件内为各种数据库格式指明已安装的相应ISAM驱动程序x=OSWritePrivateProfileString("Installable ISAMS","Paradox 3.X","PDX110.DLL","MyDB.INI")x=OSWritePrivateProfileString("Installable ISAMS","dBASE III","XBS110.DLL","MyDB.INI")x=OSWritePrivateProfileString("Installable ISAMS","dBASE IV","XBS110.DLL","MyDB.INI")x=OSWritePrivateProfileString("Installable ISAMS","FoxPro 2.0","XBS110.DLL","MyDB.INI")x=OSWritePrivateProfileString("Installable ISAMS","FoxPro 2.5","XBS110.DLL","MyDB.INI")x=OSWritePrivateProfileString("Installable ISAMS","Btrieve","BTRV110.DLL","MyDB.INI")x=OSWritePrivateProfileString("dBase ISAM","Deleted","On","MyDB.INI")'指明INI文件的位置x=OSGetWindowsDirectory(tmp,255)st=Mid$(tmp,1,x)SetDataAccessOption1,st+"mydb.ini"'获得INI文件一些参数gwMaxGridRows=Val(GetINIString("MyDB.INI","MaxRows","250"))glQueryTimeout=Val(GetINIString("MyDB.INI","QueryTimeout","5"))glLoginTimeout=Val(GetINIString("MyDB.INI","LoginTimeout","20"))End Sub

三、数据存取对象变量对外来数据库编程的方法及其实例

在VB专业版数据库编程的三种方法中,第二种-使用数据库存取对象变量(DAO)的方法最具有功能强大、灵活的特点。它能够在程序中存取ODBC2.0的管理函数;可以控制多种记录集类型:Dynaset,Snapshot及Table记录集合对象;可以存储过程和查询动作;可以存取数据库集合对象,例如TableDefs,Fields,Indexes及QueryDefs;具有真正的事物处理能力。因而,这种方法对数据库处理的大多数情况都非常适用。

由于VB中的记录集对象与所使用的数据库格式及类型是相互独立的,所以在非Access数据库中也可以使用数据库存取对象变量的方法。因而对FoxPro等外来数据库而言,使用数据库存取对象变量的方法同样也是一种最佳的选择。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VB的标准版中仅能使用数据控件(Data Control)对数据库中的记录进行访问,主要的数据库存取对象中也仅有Database、Dynaset对象可通过数据控件的属性提供,其它的重要对象如TableDef、Field、Index、QueryDef、Snapshot、Table等均不能在VB的标准版中生成,所以使用数据存取对象变量的方法只能用VB 3.0以上的专业版。

非Access数据库的新建及库结构的修改VB专业版中的数据库存取对象变量可以分为两类,一类用于数据库结构的维护和管理,另一类用于数据的存取。其中表示数据库结构时可以使用下面的对象:

DataBase、TableDef、Field、Index,以及三个集合(Collection):TableDefs、Fields和Indexes。每一个集合都是由若干个对象组成的,这些数据对象的集合可以完全看作是一个数组,并按数组的方法来调用。一旦数据库对象建立后,就可以用它对数据库的结构进行修改和数据处理。对于非Access数据库,大部分都是对应于一个目录,所以可以使用VB的MkDir语句先生成一个目录,亦即新建一个数据库。而每一个非Access数据库文件可看作是此目录下的一个数据表(Table),但实际上它们是互相独立的。下面是新建一个FoxPro 2.5格式数据库的程序实例。

Sub Create New()Dim Db1 As database,Td As TableDefs Dim T1 As New Tabledef,F1 As New Field,F2 As New Field,F3 As New Field Dim Ix1 As New Index Dim Path As String Const DB_TEXT=10,DB_INTEGER=3ChDir""Path$=Input Box("请输入新路径名:","输入对话框")MkDir Path$'新建一个子目录Set Db1=Open Database(Path$,True,False,"FoxPro 2.5;")Set Td=Db1.TableDefs T1.Name="My DB"'新建一个数据表,数据表名为My DB F1.Name="Name",F1.Type=DB_TEXT,F1.Size=20 F2.Name="Class",F2.Type=DB_TEXT,F2.Size=20 F3.Name="Grade",F3.Type=DB_INTEGER T1.Fields.Append F1'向数据表中添加这些字段T1.Fields.Append F2.

参考文献:

[1]刘开瑛.汉语全文检索中的义项标注技术研究[J].计算语言学进展与应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2]刘小虎.英汉机器翻译中词义消歧方法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1998

[3]赵铁军.机器翻译原理[J].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

[4]董振东,董强."知网",1999

http://www.keenage.com

[5]刘海涛.依存语法和机器翻译[J].语言文字应用,1997,3:89-93

Access应用 篇4

制作中文报表常使用Word或Excel等办公软件,事先做好报表模板,按要求逐项填写内容,其优点是直观,便于修改。但Word或Excel无法将表格中的数据自动生成其它报表,更无法关联不同表格中的相关数据域,在统计或制作不同格式的报表时需重复录入数据;要制作打印成百上千份类似像工资单、产品标签、学生成绩单等固定格式的表,录入数据工作量大、不易查找、易出错。选用Access制作报表,可充分发挥Access数据库查询可变性强的优势,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Microsoft Access是Microsoft Office的组件之一,是一个具有较强管理和开发功能的小型关系型数据库工具,它的最大优势在于不必编程就可以完成其它数据库系统必须编程才能完成的功能,并且能满足一般用户的需要,比较适合非计算机专业人员应用。

报表是数据库的主要对象,对数据信息按需求格式进行打印拷贝。Access提供的报表向导只能生成较简单的报表,对较复杂的、尤其是网格状的中文报表,可在“设计”视图中手动创建报表,文中用创建“工资表”为例,介绍如何在Access数据库中制作较复杂的中文报表。

(二)创建工资数据库

打开“Office”选择“Access 2003”,在Access窗口中选择“空数据库”,以“工资”为名存盘,即可以完成数据库的创建。随后“使用表设计器创建表”,设定所有字段及其数据类型后,表的框架就完成了(如图1)。

(三)建立查询表

查询能够把一个或多个表中的数据抽取出来,不仅可以查找数据,还可以同时对数据进行计算、统计、排序、筛选、分组等操作,以及将各个表中的数据综合在一起形成新表。用Access建立查询获取需要的数据,可轻松填报相应的报表。

1. 建立具有计算字段的查询表

选择“在设计视图中创建查询”,从“显示表”对话框的列表中添加工资表,双击工资表中的“姓名”字段添加到第一个查询字段的网格中,随后依次双击每一个字段,并将该查询表命名为“工资查询表”。

添加“应发工资”、“实发工资”等查询字段

在“工资查询表:选择查询”窗体下部的设计区域中,将鼠标指针放到“扣发“字段名框中,在“扣发”字段前插入一个空白列,将鼠标指针放到新插入的空白列的字段名框中,单击鼠标右键,在打开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显示比列”,在对话框中输入表达式:“应发工资: ([基本工资]+[浮动工资]+[津贴工资]+[效益工资]+[补发工资]) ”。单击对话框的“确定”按钮,系统会在工资查询表中自动添加“应发工资”字段,并计算出应发工资数。(如图2)

在“工资查询表:选择查询”窗体下部的设计区域中,将鼠标指针放在最后边,添加“实发工资”查询字段,并输入表达式:“实发工资:([应发工资]-[扣发]-[养老保险]-[住房公基金]-[医疗保险]-[扣税])”。

2.建立选择查询表

选择查询是按照预先定义的条件从数据库中选取一部分符合条件的记录。选用比较直观的在设计视图中创建查询,用已建的“工资查询表”,查询“王红”在2007~2008年期间工资的发放情况。在“工资查询表:选择查询”窗体下部的设计区域中,将鼠标指针放在“姓名”字段下边的条件栏中输入“王红”,把光标停在“日期”字段下边的条件栏中,单击鼠标右键,在打开的快捷菜单中选择“生成器/表达式生成器”,输入“Between#2007-1-1#and#2008-12-31#”并确定,点击“查询/运行”即可,并以“个人工资情况查询”为名另存盘。这样查询产生的表具有通用性,如以后要查询“李莉”在2008~2009年的工资情况时,从“查询”对象,打开“个人工资情况查询”,在条件栏中把“王红”改成“李莉”,把日期条件栏中的日期范围改为:“Between#2008-1-1#and#2009-12-31>=#2008-1-1#”,点击“查询/运行”,即可以完成。

(四)制作表格式的工资表

1. 生成报表

在数据库视图的“报表”选项卡,选“新建”按钮,打开“新建报表”对话框,选择对象数据源为“工资查询表”,在打开的“报表向导”对话框中点击单箭头选择报表需要的字段,然后按提示一步一步生成工资报表,将该报表命名为“工资报表”。

2. 设置纸张大小

在数据库视图的“报表”选项卡界面中选“工资报表”,打开报表设计视图,然后单击“文件/页面设置”菜单项,根据需要设置纸张的大小。

3. 添加表格线

自动生成的报表没有表格线,我们可以在设计视图中添加表格线。

首先拖拽各个字段到合适的位置(当鼠标指针在指向选中的控件变成手掌形时,就可以按住鼠标左键拖动选中的控件)。在报表设计视图中,单击“工具箱”上的“矩形”按钮,在报表“页面页眉”节为字段标签控件画一个矩形框,将全部字段标签控件包围在该矩形控件中。单击“工具箱”上的“直线”按钮,在矩形框中为每一个字段标签控件之间加竖形线。可以在画好第一条竖直线后,运用复制方法复制直线,然后拖到字段标签控件之间,这样可以迅速、一致地制作直线。

选报表“主体”节,在字段文本控件下端添加一条水平线,左右两端各添一条垂直线,可用复制直线的方法在每一个字段文本控件之间添加垂直线。这样,表格型的报表就生成了。

4. 制作具有合计数字的分部门工资表

(1)在数据库视图的“报表”选项卡界面中选“工资报表”,按住Ctrl,同时按住鼠标左键拖动鼠标,这时鼠标指针就变成了有+形的复制形状,然后松手,就在报表选项卡中产生了一个工资报表的副本。将副件重命名为“分部门工资表”。选中“分部门工资表”,单击“设计”按钮,进入设计视图。

(2)按部门分组

打开“排序与分组”对话框,在“字段/表达式”列下方第一行设置分组依据字段“部门”,“排序次序”列保持默认值“升序”,将对话框下部组属性中的“组页眉”和“组页脚”属性设置为“是”,将“分组形式”属性设置为“每一个值”,“组间距”属性保持默认值“1”,表示只有“部门”相同的记录才能分在一组。(如图2)设置完毕,可以看到报表设计视图窗口增加了名称为“部门页眉”的组页眉节和名称为“部门页脚”的组页脚节。

(3)用鼠标拖动“组页脚”节下边界,以增大“组页脚”页面。选中报表“主体”节的全部字段文本控件并单击工具栏“复制”按钮,然后选中“组页脚”节,单击“粘贴”按钮,调整字段文本控件与主体节对齐,紧贴“组页脚”节的上边界线。

(4)选中“组页脚”节的“编号”、“姓名”字段文本控件,将其删除,单击“工具箱”标签控件按钮,在原“编号”、“姓名”字段文本控件位置拖动鼠标画一个标签控件,在其中输入“合计”,使其成为“合计”字段。

(5)选中“组页脚”节的“基本工资”字段控件,单击鼠标右键,在快捷菜单中单击“属性”菜单,在“全部/控件来源”栏中单击“表达式生成器”按钮,在表达式文本框中输入表达式:“sum ([工资表查询]![基本工资]) ”,单击“确定”按钮,关闭“属性”文本框,这样就可以在报表中计算出“基本工资”字段的合计数。

(6)用相同方法修改“组页脚”节其他字段文本控件的“控件来源”属性,使表达式中的字段名称与要合计计算的字段相一致,使报表能计算出本字段的合计数字。预览该报表,就会发现在报表最后一行产生了合计数字。

(五)结束语

Access数据库简单易学、实用性强、维护方便,作为一名自行使用和维护数据库的用户来说,主要的工作是导人数据、通过查询建立报表,因此,可以不用花太多的精力在创建窗体和宏上。在实际工作中使用较多和较有效的方法是:用Excel先录入数据并进行处理后,再将其转化为Access文件,表中的字段要设计合理,尽量保持其长久性,不要轻易修改,否则查询或报表会找不到数据源;通过查询建立各种报表,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数据管理的灵活性。最后根据空白表的格式,用前面讲述的制表方法,手动创建表格式的中文报表。

参考文献

Access应用 篇5

摘要:“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本文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任务驱动教学思想的指导下,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探索在数据库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任务的提出、分析、实现与评价等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习惯,以达到增强学习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任务驱动;建构主义;数据库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与数据库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新型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提倡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建构既是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任务驱动,注重实践”。它很适合计算机类课程比如“数据库”的教学,因为该类课程大多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由于这些课程知识内容更新很快,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才能适应信息时代与学科知识发展的特点。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数据库教学中的实现

(1)提出明确而适度的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前提

目标任务的明确对于今后的学习与任务的最终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通过创设的问题情景,把所要学习的知识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当中,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理解学科知识、掌握技能的目的。设计精巧的“任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在融洽与和谐的情境中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任务的提出甚至可以由师生共同讨论或学生根据自身需求自主提出,这样的任务可能更符合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特点,使学生根据自己内在的需要去探究和学习,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在Access数据库教学中,一般要求学生能根据一个实际需求完成一个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它强调从需求分析、数据搜集、数据整理、系统设计到系统实现全过程的参与。这是一个大的任务,它可以分成若干个小的模块或任务,随着学习进程分步骤完成。在设计时具体到系统的需求是实现工资管理还是成绩管理或联系人的管理等等,就可以由学生自己来决定了。当然系统的功能不能过于简单,一些基本的比如增加数据、修改数据、登录加密等功能是必须实现的,这个由考核细则决定。

(2)合理分解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

分解任务是将一个大的任务分成若干个分任务,再将分任务往下分,直到每个小的分任务可操作或执行为止。在这些分任务中,有很多是以前没学过的知识或技能技巧,即隐含了新的知识点,这时就需要引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问题(任务)的欲望,教师就得使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创设任务情景,通过讲解、示范等多种教学方法,尽量不让学生对任务产生太大的畏难以致抵触情绪。教师要做到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任务的分解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1实际上,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的过程就是不断分解任务的过程。例如,学生提出设计班级成绩管理系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联系实际不断地提出这样的问题:班级成绩管理需要管理学生的成绩,包括成绩的录入、成绩的修改、成绩的查询、成绩的备份、成绩的删除等功能;另外,班级的人数有变化时也得体现,比如有学生退学了或进了新的同学等,因此还必须有学生人数的增加、查询、修改以及删除等功能;在使用过程中有时需要打印表格的需求,所以还得有打印的功能;如果该系统规定专人负责,还需要规定用户名和登录密码,体现保密性等等。经过这样的分析,可以出来一个基本功能框架,如图1所示。

随着任务分析的深入细致,使整个系统功能不断完善,结构不断清晰。这实际上是将教学的内容拆解为一个个的“任务”,逐步地展示、布置给学生了。在学期末,综合每人的“任务”成果,制作出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出一些管理系统的实例以供参考,让学生产生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功能或任务是可以通过学习完成的。这样可以逐步消除对完成任务的畏惧感,树立信心,使教学过程得以顺利进行。

(3)通过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实现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的重点

问题提出并设计好了执行的过程后,学生就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法、各种手段去完成任务。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是个体主动建构的,无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直接传输给学生,因此,学生必须主动地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来建构新知识的意义,完成一个个的任务。

自主学习是以自学为中心,由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独立完成任务。它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利用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景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比较简单或单一的任务学生可以采取这种学习方式完成,比如表和查询的设计与操作。协作学习是为了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协商,以进一步完成和深化对主体的意义建构。通过这种协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开阔了学生的思路,产生对知识新的认识与理解。比较综合和难度较大的任务更多地需要借助协作学习方式,比如窗体的设计。

以学生管理系统为例,针对成绩的录入、查询与编辑等功能,涉及表、查询以及窗体等对象的认识、理解与操作;对于打印功能,涉及控件与报表的知识;用户登录与密码验证功能则涉及窗体与宏的知识内容等等。除了这些操作性知识外,还有其它的很多操作,需要学生去处理、解决。对于这些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学生可以先查阅有关的教材、资料,在上机实践中,逐步地理解、模仿、改造,进行自主学习;然后鼓励大家共享资料,相互讨论、交流,进行协作学习;遇到困难时,还可以有教师的指导与帮助,比如老师可以提供一些类似问题的解决方案等,以利于任务的实现与完成。

(4)学习效果评价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重要阶段

学习效果评价指学生反思问题的解决过程,相互评价或自我评价,教师适当做出点评,并帮助学生作归纳与总结。学习效果评价既是总结与提高的重要阶段,又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信心与成就感的绝好时机。当学生以个人成果(如一个实验报告或是一个功能模块)的形式完成某项任务时,已经建立了自己的认知结构,但还不完善,这时教师需要通过对其学习成果进行展示、交流、讨论、分析、评点,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和评价。另外,学生每独立完成一项任务,都会获得一定的成就感,这时教师的及时表扬与鼓励,可以刺激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增强自信,使其在不断地建构与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的同时,也提高自我认识与对自身的评价,让学生在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下不断学习、进步。

当学生完成了系统任务后,我挑选出几个同学的作品(尤其注意那些采用与教学实例不同的思路和方式制作的成果),对他们的设计成果进行展示,以鼓励创新。首先,由大家一起来评论

其优点,并由作者本人来说明模块功能及实现过程。然后,其他学生可进行质疑,或提出改进措施,还可展示自己的作品。这个阶段是学生最兴奋也最体现学生智慧与学习成效的时期,他们往往会提出一大堆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使大家豁然开朗。当然,有时像一个图片的摆放问题也要争论到底,这就需要老师进行实时控制,将讨论导入主要矛盾方面,使课堂在有序的轨道上进行。最后,由教师总评,着重阐明可学习和借鉴之处,附带点出需要完善的地方供大家参考。这样的分析与评价,既肯定了学生的成绩与可圈可点之处,也指出了一些缺陷与有待改进的方面,在刺激学生积极性与增强信心的同时,也让学生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学会谦虚谨慎,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结束语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不仅仅要“授之以鱼”,更强调“授人以渔”,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全面素质的提高,是对传统教学的发展,比较适合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通过引导,把握整个教学过程的内容、进度和方向,给学生以思考的机会和时间,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另一方面,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激活思维状态,传授思维方法,提高思维能力,鼓励互相合作,进一步促成学生的意义建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总之,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下,提出明确具体的任务是前提,分析任务以形成一个个解决方案是关键,在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中完成任务是重点,最后进行学习效果评价、形成反馈信息是总结提高阶段。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统筹安排,合理兼顾。

当然,任务驱动的教学思想是将新知识分解到一些任务中,难免忽略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为了克服此弱点,首先,任务的提出要把握好,注意从整体上统筹设计,使任务与任务之间、新旧知识之间产生联系。其次,在一个单元或一个章节的学习之后,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的总结归纳,以形成知识的系统性。这样,在任务的实现过程中才能不断加深对旧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达到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Access应用 篇6

【关键词】项目教学 Access数据库 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B-0093-02

Access是微软公司发布的Office办公数据库软件,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适用于个人应用或小型商务活动的管理应用软件,是一个功能强大且可视化操作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种前后台结合互动的数据库系统。Access软件凭借其简单易学的优点成为中职学生学习数据库软件的首选,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应用Access这个数据库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笔者结合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实践,探讨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一、项目教学法概述

项目教学法就是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通过实施一个具体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是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而实施项目教学法则是实现这一模式的主要手段。项目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基于典型任务,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在课堂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职业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项目教学法的案例教学—— 创建“图书借阅管理系统”

(一)项目分析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应用已渗透到各行各业。在学校,图书馆的图书管理是一项繁杂的工作。为了方便对图书馆的图书、借阅者、借还书业务等进行高效的管理,将设计一个“图书借阅管理系统”,以提高图书馆的借阅管理效率。

本次项目需完成“图书借阅管理系统”数据库的功能概要设计、系统模块设计、系统信息流程图设计以及原始数据的收集、整理与组织。

(二)项目的准备

1.情境创设。教师分析为什么要建立一个图书管理系统以及如何建立高效的图书管理系统,使学生对课堂内容有所了解。如:使用图书借阅管理系统来管理海量的图书信息,只需要在电脑输入搜索的关键字,就可以快速搜索读者所需要的图书信息,这样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我们的项目“图书借阅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与设计,是具有重大的意义的。

2.确定分组。根据班级人数及电脑数量,把学生按各种层次平均分为5-6个小组,每个小组5-6人,各小组设一名组长,组长负责对小组成员的分工和管理。

3.数据的收集整理。各小组成员收集相关的资料数据,如图书的类别、书名、各班学生的花名册信息等,并打印各种所需数据表。数据收集完成后,教师要指导学生确定数据所涉及的表间关系属性。

4.数据库系统功能设计。根据学校的要求将管理系统需要实现的功能总结出来,然后将功能按照模块分类汇总。图书借阅管理系统是为了满足图书馆管理图书借阅工作而设计的,它主要包含6个模块,分别为“系统登录”、“图书信息管理”、“借阅者信息管理”、“借还书信息管理”、“出版社信息管理”、“报表显示”。

(三)项目的实施过程

1.创建“图书借阅管理系统”空白数据库。

(1)完成“图书借阅管理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后,创建空白数据库是整个项目正式实施的开始,只有创建好空白数据库,才能在创建的数据库中根据所需实现的功能创建所需的对象,以完成整体数据库的构建。

(2)操作步骤:①单击“开始”——“所有程序”——“Microsoft Office”——Microsoft OfficeAccess2010,进入Access界面;②单击“文件”选项卡的“新建”选项,在可用模板区域中选择“空数据库”选项;③单击数据库首界面右侧的文件图标;④在弹出的“文件新建数据库”对话框中依次确定数据库的保存位置、名称、保存类型,然后单击确定;⑤单击首界面右下方的“创建”按钮,完成对数据库的创建;⑥创建各数据结构表;⑦创建表间关系。

2.创建“图书借阅管理系统”中的查询。

(1)完成数据库中基础对象表的创建后,应为数据库创建查询,查询体现了数据库的设计目的,使用查询可以对数据进行一系列的操作。例如,查找满足某个条件的数据,对表中的数据进行汇总计算,将多个表中的数据集中显示,对表中的数据进行更新、删除、修改等操作。

(2)操作步骤:①借阅者信息查询。在借阅者表中,有学生编号、姓名、性别、班级、电话号码五个字段,每个字段都对应特定的数据格式。②图书信息查询。图书表是存放图书信息的,主要有图书编号、书名、作者、ISBN、图书分类、出版社、定价七个字段。

3.创建“图书借阅管理系统”中的窗体。

(1)窗体既是管理数据库的窗口,也是用户与数据库交互的桥梁。通过窗体不仅可以输入、编辑、显示和查询数据,还可以将数据库中的对象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功能完整、风格统一的数据库应用系统。

“图书借阅管理系统”将创建登录窗体、导航窗体、图书信息管理窗体、借阅者信息管理窗体、借还书信息管理窗体、出版社信息管理窗体、报表显示窗体、主切换面板窗体。

(2)操作步骤:①创建登录窗体。登录窗体是管理员进入数据库系统的大门,利用文本框控件、命令按钮和VBA代码去创建用户名和密码,只有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才能登录系统。②创建导航窗体。点击“导航”—“水平标签和垂直标签,左侧”按钮创建窗体,在水平标签上输入“图书借阅管理系统”标题,在“垂直标签”上分别输入6个子窗体的标题,然后使用窗体设计视图对窗体进行修改和美化。③创建图书信息管理窗体。采用窗体向导创建该窗体,要求窗体布局为“纵览表”,窗体显示所有的字段内容。④创建借阅者信息管理窗体。采用主/子窗体控件创建,在该窗体中,主窗体包含3个命令按钮,分别是“借阅者信息查询”、“返回主界面”、“退出系统”,而“借阅者信息查询”设计为子窗体。⑤创建借还书信息管理窗体。同“④”操作相同,只是子窗体是“借阅者信息”。⑥创建出版社信息管理窗体。同“⑤”操作相同,只是子窗体为“库存量查询”。⑦创建报表显示窗体。使用窗体向导来创建,要求窗体布局为“表格式”,窗体显示“图书编号”、“书名”、“作者”等字段。⑧创建主切换面板窗体。首先启动“切换面板管理器”,分别创建“图书借阅管理系统”、“图书信息管理”、“借阅者信息管理”、“借还书信息管理”、“出版社信息管理”和“报表显示”6个切换面板页,把“图书借阅管理系统”设置为主切换面板页。

(四)项目的完成

创建“图书借阅管理系统”后,各小组填写项目测评表,对该项目进行自评和互评。学生通过自评总结出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学生的互评发现存在的问题以及处理问题的方法。教师最后做全面的点评,评价学生在整个项目设计中出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知识点、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等。

三、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效果

信息化时代,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生产岗位的需求,要与时俱进就必须结合我国职业教育的实际,开拓一种更为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实施项目教学法,把理实一体化有机的结合起来。

通过实施项目教学法,获得了一定的效果,体现在以下几点:

1.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学生被动的听教师讲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方法造成学生普遍厌学。实施项目教学法后,学生动手设计项目,仿真模拟企业工作环境,完成项目后学生获得成就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

2.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通过实施项目,培养了创新意识,项目的完成有赖于共同合作,因此学生在实施项目中相互沟通、协调,发现问题集体讨论,从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协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项目教学要求教师合理分析并制订项目,制订的项目与将要学习的知识的联系,同时还要了解行业发展状况,形成具体的任务。因此要求教师必须吃透教材,从而进一步提高专业知识水平。

总而言之,通过实施项目教学法,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周亮.项目式教学之我见[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32)

[2]季超,李善治.Access中主子窗体的教学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32)

[3]张绍民.计算机软件专业项目教学改革方案探讨与实施[J].高教视窗,2011(2)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5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桂教职成[2015]22号);B类课题“中职计算机专业实训课项目化实践操作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封 超,女,贵港市职业教育中心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教育。

Access应用 篇7

Access数据库是目前最为流行的桌面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它的界面友好、操作简单、功能全面、使用方便, 大大普及了数据库的应用, 并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业绩。为此, 本文针对Access的构建, 从不同行业的应用分析, 体现了Access数据库应用所带来的优异效果。

1 Access数据库的构建基础

Access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构建一般要经过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维护几个阶段, 现对此逐一展开分析。

1.1 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做什么”的问题, 即根据用户的需求, 确定系统应具有的功能以及数据库模型的建立。系统分析的好坏直接决定系统的成败。系统分析阶段工作做得越好, 系统开发的过程就越顺利。以“学生成绩数据库管理系统”为例, 大体归纳系统应具有以下几点功能:

(1) 提供学生的基本信息 (学号、姓名、性别、专业等) 和课程的基本信息 (课程号、课程名、学分、学时等) 的录入。

(2) 提供对学生所选课程的录入。

(3) 可通过选择某个课程, 录入选修该课程学生的成绩。

(4) 可通过输入学号查询学生的基本信息和成绩, 可通过输入课程号查询该课程的基本信息和选修该课程学生的成绩。

(5) 提供对学生、课程和成绩信息的打印报表。

1.2 系统设计

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 是在数据库应用系统分析阶段确立的总体目标基础上, 对系统进行初步设计, 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在系统设计阶段要建立系统总体规划的逻辑模型, 完成系统各功能模块的划分, 确定各模块相互间的关系。

1.3 系统实施与维护

系统实施的主要任务是按系统设计阶段给出的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方案, 具体实施系统的逐级控制和各功能模块的建立, 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应用开发系统。

在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的实施阶段, 一般采用“自顶向下”的设计思路和步骤来开发系统。通过系统菜单或系统控制面板逐级控制低一层的模块, 确保每一个模块完成一个独立的仟务, 且受控于系统菜单或系统控制面板。具体设计数据库应用系统时, 尽可能使每一个功能模块小而简明, 模块间接口数目尽员少, 从而使得每一个模块易维护、易修改。

在完成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建立后, 就进入了系统的调试和维护阶段。在此阶段, 不仅要通过调试工具检查、调试数据库应用系统, 还要通过模拟实际操作或实际数据验证数据库应用系统, 若出现错误或有不适当的地方要及时加以修正, 并根据用户使用后反馈的情况, 修正数据库系统的缺陷, 完善系统各项功能。

2 Access数据库的一般构建方法

数据库是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数据源, 其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设计开发过程。数据库的设计通常首先建立概念模型, 然后再将概念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 最后再根据所建立的关系模型生成实际数据库。

2.1 概念模型的建立

建立概念模型是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 通过E-R图描述用户的数据和数据间的关系。对于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建立的E-R图如图1所示。

2.2 关系模型的建立

依据E-R图, 可将该图转换为关系模型, 在转换中, 应注意主键的确定和关系的规范化, 通常应达到3NF。由图1所示, 确定建立如下三个关系:

学生 (学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政治面貌, 专业, 四级通过, 入学成绩, 家庭住址, 照片) ;

课程 (课程号, 课程名, 学时, 学分, 类别, 简介) ;

选课 (学号, 课程号, 成绩) 。

2.3 实际数据库的建立

根据前面所做分析, 就可以开始进入实际数据库的建立。

2.3.1 数据库的建立

操作步骤如下:

(1) 建立学生成绩管理文件灾;

(2) 启动Access, 选择空Access数据库, 进入文件新建数据库对话框;

(3) 在文件名组合框中输入学生成绩管理, 创建按钮, 完成学生成绩管理数据库的建立。

2.3.2 数据表的建立

由关系模型所定义的关系。分别建立学生、课程和选课三个数据表。

2.3.3 确定表间关系

数据表建立完成后。就可以建立表间的关系, 操作步骤如下:

(1) 单击工具菜单中关系命令项, 弹出显示表对话框;

(2) 在显示表对话框中, 分别将学生、课程和选课三个数据表逐一添加到关系窗口;

(3) 在关系窗口中, 将各表中相应字段拖到对应表中的相应字段, 选定实施参照完整性复选框, 由此将各表建立关联关系。

3 Access数据库的应用与效果

Access数据库对于数据的管理广泛应用到工农业数据、商业资讯、图书信息、教学管理等, 且与其他技术相匹配表现出强大的应用效果。

3.1 工业设备与物料管理

利用Access数据库将工业设备运转信息积累, 通过历史查询和支持向量机推理、比较等, 给决策者提供实用的参考信息, 可提前对工业过程做出干预, 解决潜在的问题, 保证工业生产的正常运行。

3.2 农业生产管理

利用Access数据库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 对设施农业过程进行监管, 保证了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率。

4 结论

鉴于Access数据库的特点, 它已经在各行业中广泛应用。为了更好的应用Access数据库, 体现出其应用价值, 需要结合不同的工具, 取长补短, 这样才能不断拓宽数据库的应用面。

参考文献

[1]聂玉峰.陈东方.田萍芳.Access数据库技术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1.

Access应用 篇8

一、Access数据库应用的教学现状

(一) 知识点薄弱, 授课方式单一

Access数据库程序设计是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 学生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 对计算机知识的接触相对较少, 对知识的接受过程困难, 导致部分学生随着知识点难度的增加, 无法适应教学内容。在传统的教学中, 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通常为“概念—理论—练习”, 教师花费在概念、理论方面的时间较多, 并且作为公共课程, 开设的课时量相对较少, 实践练习的时间达不到课程的需求量, 所以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 课前不预习, 课后不复习, 基本是这次课讲, 下次课忘。

(二) 理论和实践不能更好地结合

在实践教学程中, 采取依据实验指导书的方式进行案例教学。由于实验指导书步骤详细, 很多学生不看设计内容, 不思考, 只按照实验步骤操作, 完成实验后, 很多学生甚至连自己完成的是什么都不清楚, 导致空谈“理论和实践教学”, 更谈不上思考和创新。

二、Access数据库应用在理论教学方面采取的教学方法

(一) 采用机房为教学地点, 多媒体课件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首先, 以机房为教学地点, 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 诸如红蜘蛛多媒体网络教室、凌波多媒体教室, 在局域网络上实现多媒体信息的教学广播, 达到同步教学、控制和管理学生, 用以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 利用多媒体课件, 将课本上的知识点条理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 利用实例交互演示特点, 结合实际问题, 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在Access2010上演示给学生, 使学生看到理论知识在实际中应用的方法和效果, 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

(二) 项目教学方法

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 特别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 项目的选取更具现实意义。在项目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 讲解题应结合项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 对Access数据库中各个章节的内容采取有针对性的讲解, 分阶段示范, 从而顺利地完成各个子项目。学生以分组的方式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 让其不断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从而提高动手能力, 开拓创新能力。

(三) “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任务进行教学。它需要对“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进行创建, 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 不断地获得知识,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总之, 教师要不断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控制, 对学习内容进行控制, 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 采取“学生为主, 教师为辅”的方式, 开展“任务驱动式”教学。

三、Access数据库应用在实践教学中采取的教学方法

整个实践教学环节为: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阶段性综合实验—综合性实验。

(一) 验证性实验

针对授课对象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特点, 接受计算机知识困难,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 应该大量采取传统的实验模式进行验证性实验, 学生通过大量的实验, 把基础内容进行充分练习, 在练习过程中, 学生可以相互讨论, 遇到问题向教师提问, 及时给予解决, 通过验证性实验能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基本操作, 巩固基础知识, 为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程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是本门课程非常实验教学方法之一。

(二) 设计性实验

相对于传统实验方法, 设计性实验至关重要,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把验证性实验的缺点一一解决。但在此过程中, 会出现诸如学生只会按照操作步骤练习, 不去动脑思考, 练习过程中结果统一, 不会出现任何问题等现象。根据设计性实验选择与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相关的实际案例进行实验, 可以根据自己的方式设计实验, 一方面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际应用能力, 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 阶段性综合实验

在实验教学环节中, 阶段性综合实验是对章节知识点的汇集, 集中训练章节中重点、难点和问题点。尽量选择与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相符的知识点进行练习, 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 另一方面提高了考证的通过率。

(四) 综合性实验

综合性实验是实验教学环节的最后一个环节, 我们将用一周的时间, 以课程设计的方式体现。将本门课程中的重点知识通过设计性实验完成, 做到启发式教学, 学生通过分组设计、综合考核, 激发他们的潜能, 从而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相融合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马文宁, 杨佩.项目教学法在Access数据库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4 (10) .

Access应用 篇9

关键词:Access,创建,数据库应用系统

Access是Office套装软件中的一个小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它是微软公司Windows操作系统中第一个桌面型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其友好的用户操作界面、可靠的数据管理方式、面向对象的的操作理念以及强大的网络支持功能, 受到了众多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者的青睐, 成为当今最受欢迎的数据库软件之一。

本文以教师教学信息管理系统为例, 讨论了如何使用Access提供的基本向导、设计视图、多种控件以及切换面板管理器快速创建数据库应用系统。

一、系统功能

教师教学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完成对教师教学信息的查询、修改、增加、删除以及存储等, 并能统计教师任课情况, 打印各种报表资料。通过需求分析和系统分析, 该系统至少应该由三个基本表和若干查询、窗体、报表组成;表是用来存放数据的, 窗体是用户操作的界面, 报表是供打印输出使用的。系统结构如图1。

二、系统设计

1. 创建数据库

打开Access, 在新建数据库中选择空数据库, 单击确定, 选择保存位置, 输入文件名:教师教学信息, 单击创建按钮。这样就在指定位置创建了一个空的“教师教学信息”数据库。接下来在数据库窗口中单击表对象, 选择“使用设计器创建表”, 双击打开表设计窗口, 输入字段名称, 选择数据类型, 按右键定义主键, 分别创建三个基体表如图2所示。

在Access中要想管理和使用好表中的数据, 就应建立表与表之间的关系, 这样才能将不同表中的相关数据连接在一起。点击工具栏上按钮, 打开关系窗口, 按右键选择显示表, 打开显示表对话框, 将基本表添加到关系窗口中, 选择一个表中的主键字段拖到另一个表的相关字段放开, 在弹出的编辑关系对话框中选择实施参照完整性, 单击确定创建表间关系如图3。

2. 创建查询

查询是数据库中非常灵活的对象, 可以做为报表、窗体和数据访问页的数据来源, 根据系统分析, 我们可以设计六种查询, 分别是按教师姓名查询、按职称查询、按系 (部门) 查询、按课程查询、按学分查询和按学时查询。创建方法如下:

选择查询对象, 双击“在设计视图中创建查询”选项。打开查询设计视图窗口如图4所示, 双击选定的表, 添加到设计视图上部的窗口中。依次双击各表中需要查询的字段, 使之显示在“设计网格”的字段行上, 在“教师姓名”字段列的“准则”行中输入:“[请输入教师姓名:]”如图5所示。单击关闭, 选择保存, 输入“按姓名查询”, 单击确定。如此, 依次创建其他查询。为了提供统计数据, 我们还需建立统计职称、统计任课数, 统计课时等查询。方法是在设计视图中单击工具栏上的“合计”按钮, 这时Access在“设计网格”中插入了一个“总计”行, 单击“教师姓名”字段的“总计”行, 从下拉列表中选择Count函数, 设计结果如图6所示。

3. 创建窗体

窗体是用户和应用程序之间的主要界面, 主要用于输入和显示数据, 也可以将窗体用作切换面板来打开数据库中的其他窗体和报表。该系统中主要设计了查询窗体来查询数据、更新窗体来修改和添加记录、输出和统计窗体来打开报表、统计汇总等。下面以更新窗体为例, 介绍如何使用窗体向导、设计视图和控件来创建窗体。

(1) 使用“窗体向导”创建主、子窗体

双击“窗体”对象中的“使用窗体向导创建窗体”, 打开“窗体向导”。单击“表/查询”下拉列表框右侧的箭头, 从中选择“表:教师情况一览表”, 将全部的“可用字段”移到“选定的字段”中;再从“表/查询”下拉列表框中选择“表:教师任课表”, 将字段全部添加。单击“下一步”按钮, 要求确定数据的查看方式, 这里选择“通过通过教师情况一览表”, 并选择“带有子窗体的窗体”项。单击“下一步”按钮, 在出现的“窗体向导”对话框中要求确定窗体所采用的布局, 选择“数据表”项。单击“下一步”按钮, 在“窗体向导”对话框中确定窗体所采用的样式, 选择“标准”样式。单击“下一步”按钮, 分别输入主/子窗体的标题。单击“完成”按钮, 所创建的窗体即出现在屏幕上。

(2) 使用“设计视图”完善窗体

选择“窗体”对象, 右击要修改的窗体, 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 单击“设计视图”, 在设计视图窗口中打开窗体, 调整窗体上已经设置了的各个控件的位置与尺寸。单击工具栏上的按钮, 打开控件“工具箱”, 单击工具箱中的“矩形”控件按钮, 在窗体主体区域画一个矩形区域, 使现有的窗体内容均放在其中;将“矩形”控件的“特殊效果”属性设为“凸起”。单击工具箱中的按钮, 在窗体上方中央添加一个“标签”控件, 并输入“更新教师教学信息”作为该窗体的标题, 设置好字体、字号及颜色。

对于像性别、职称等有固定取值的字段, 可以将这些字段的控件改为“组合框”控件, 这样可以简化输入操作, 提高输入效率。将原有的“性别”字段删除, 单击工具箱中的“组合框”工具按钮, 在窗体上单击要放置“组合框”的位置, 在弹出的“组合框向导”对话框中, 选择“自行键入所需的值”。单击“下一步”按钮, 在“第一列”列表中依次输入“男”、“女”等值。单击“下一步”按钮, 选择“将该数值保存在这个字段中”项, 并单击右侧向下箭头按钮, 从弹出的下拉列表中, 选择“性别”字段。单击“下一步”按钮, 在“请为组合框指定标签:”文本框中输入“性别”作为该组合框的标签。单击“完成”按钮, 完成组合框的创建, 并调整位置和大小。

为了便于记录操作, 在窗体下方还需要添加“下一记录”、“上一记录”、“添加记录”、“保存记录”以及“退出”等5个命令按钮。下面以“添加记录”按钮为例, 说明使用“命令按钮向导”创建命令按钮的方法。单击工具箱中的“命令按钮”, 在窗体上单击要放置命令按钮的位置。屏幕上弹出“命令按钮向导”对话框, 在对话框的“类别”列表框中选择“记录操作”, 然后在对应的“操作”框中选择“添加新记录”。单击“下一步”按钮, 为使在按钮上显示文本, 单击“文本”选项, 在其后的文本框内输入“添加记录”。单击“下一步”按钮, 为创建的命令按钮起一个名字, 单击“完成”, 调整按钮的大小和位置。

至此, 完成更新窗体的创建如图7。

4. 创建报表

报表是Access数据库的主要对象, 是以打印的格式表现用户数据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它的作用是汇总数据, 显示经过格式化且分组的信息。创建和设计报表与创建和设计窗体相似, 它们之间的所有控件几乎都是共用的。Access提供了3种方式创建报表, 分别为使用自动报表基于一个表或查询创建报表、用向导基于一个或多个表或查询创建报表、在“设计视图”中手动创建报表。下面以自动报表的方法创建“教师任课表”。

在“数据库”窗口中, 单击“对象”下的“报表”选项。然后单击“数据库”窗口工具栏上的“新建”按钮, 在弹出的“新建报表”对话框中, 选择“自动创建报表:表格式”。单击“请选择该对象数据的来源表或查询”右边的向下箭头, 从下拉列表框中选择“教师任课表”。单击“确定”按钮, 即可生成报表, 如图8。

当报表的数据来源于多个表或查询时, 一般先利用向导创建报表, 然后用设计视图修改报表、向报表添加控件等, 其操作方法跟窗体相似。

5. 用切换面板创建应用系统

当按照系统开发步骤完成了所有功能的设计后, 需要将它们组合在一起, 形成最终的应用系统, 以供用户方便的使用。Access提供了切换面板管理器工具, 可以方便地将已完成的各项功能集合起来。方法如下:

单击“工具”菜单中的“数据库实用工具”→“切换面板管理器”命令, 如果是第一次使用切换面板管理器, 将显示一个提示框, 单击“是”按钮, 弹出“切换面板管理器”对话框。在对话框中单击“新建”按钮, 弹出“新建”对话框。在“切换面板页名”文本框中输入:“教师教学信息管理系统”, 单击“确定”, 这时在“切换面板页”列表框中就出现了名为“教师教学信息管理系统”的切换面板页。选择该面板页, 单击“创建默认”按钮, 将其设置为默认的切换面板页, 并将“Main Switchboard”面板页删除。

选择“切换面板页”中的“教师教学信息管理系统”项, 单击“编辑”按钮, 弹出“编辑切换面板页”对话框。单击“新建”按钮, 弹出“编辑切换面板项目”对话框。在“文本”文本框中输入“更新”, 在“命令”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在‘编辑’模式下打开窗体”, 同时在“窗体”下拉列表框中选择“更新”窗体。单击“确定”, 这样就完成了“更新”切换面板项的创建。使用同样的方法, 分别创建“查询”、“统计”、“输出”等面板项来打开相应的窗体或项目。最后建立一个“退出”项来完成退出应用系统的功能, 单击“新建”按钮, 在“文本”文本框中输入“退出系统”, 在“命令”下拉列表框中选择“退出应用程序”, 单击“确定”。然后关闭“切换面板管理器”, 将所建窗体名称由“Switchboard”改为“教师教学信息管理系统主菜单”。通过上述操作, 最终形成了系统主菜单界面如图9。

如果想在打开“教师教学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时自动运行系统, 可做如下设置:单击“工具”菜单下的“启动”命令, 打开“启动”对话框。在“显示窗体/页下拉列表框中选择“教师教学信息管理系统主菜单”, 其它选项做相应设置, 单击“确定”即可。

三、结束语

Access是一个功能强大、操作简单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其提供的丰富的数据对象, 简单、方便的操作工具, 众多的向导, 可以使软件开发人员在无需编程的情况下, 快速创建简单的数据库应用系统。这里我们只介绍了表、查询、窗体、报表等常用对象的基本操作, 若能掌握数据访问页、宏、模块等高级对象的使用以及VBA工具, 必将能开发出更加完善、实用的数据库应用系统。

参考文献

[1]刘世峰主编.数据库基础与应用[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4

Access应用 篇10

“ACCESS数据库应用”课程作为面向对象的计算机编程语言类课程, 正在由我校管理学院各专业转入到我校大部分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计划中, 同时已成为我校学生在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中的重点二级考试内容。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既可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二级通过率, 是目前教师主要考虑的问题, 本文就是针对这一主要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2. 课程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2.1“ACCESS数据库应用”课程的特点

Access是微软公司推出的基于windows的桌面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是Office系列应用软件之一, 也是当前各大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的一种流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Access作为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 实质上是一个面向对象的可视化数据库管理工具, 它采用面向对象的方式将数据库系统中的各项功能对象化, 通过数据库对象来管理信息, 其管理的信息分别是表、查询、窗体、报表、页、宏和模块七大对象, 同时也提供了多种向导、生成器、模板, 把数据存储、数据查询、界面设计、报表生成等操作规范化, 使得普通用户在不必编写代码前提下, 就可以完成大部分数据管理的任务。所以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许多专业都开设了Access课程, 通过完该门课程学习, 使得学生们能够开发一个完整的小型数据库系统, 同时可以让学生以通过计算机二级等级考试的方式来达到大学生应具备的计算机等级二级水平。

2.2“ACCESS数据库应用”课程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然该软件的学习相对于其他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来说简单, 但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大部分学生来说在学习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很大的困难, 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计算机基础相对较差, 对于计算机方面的术语理解能力差, 而且大部分同学在计算机动手操作上的能力也比较弱, 另外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存在着思想误区, 认为该课程与自己的专业无关, 根本不愿意花太多的时间来学习该门课程, 即便是学了也不能够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并且很快就会忘记。

另外目前的教学过程中, 上课的老师都是按照数据库的7个对象分章节进行授课, 讲到每个章节时, 老师们都会先介绍下该章节的主要内容, 对于每个知识点都先进行概念等的介绍, 然后再进行举例演示讲解, 讲完后给学生点时间进行练习巩固, 最后进行总结, 布置作业。看似这样的教学比较合理, 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会遇到语句、语法等, 而在讲解的过程中老师若讲的太多、太细, 学生们就没有时间去练习, 并且学生也会产生学习疲劳;虽然学习完了所有的数据库对象, 但学生们其实根本不知道该软件到底实现的功能是什么, 学习该课程的目的是什么, 所以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亮点, 所以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尝试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从而真正地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主动性。

3. 案例教学法

数据库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设计和开发一个完整的小型数据库系统, 如果使用比较传统的讲授方法, 每节课仅仅课上讲授知识, 再列举简单示例, 学生的学习必然会枯燥无味, 也只能被动接受而缺乏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若在课上把一些真实的、贴近生活的、典型的案例展现在学生面前, 学生们在感官上首先可以得到一个吸引, 同时再要求他们设身处地去做出反应, 那么学生在分析案例的同时, 不仅可以较容易接受和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 同时可以通过案例教学的方法启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从而让学生通过所学的理论知识很快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促进了理论向实践的转化, 真正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的目的。如何有效地在课上采用案例教学法本人有以下建议:

3.1 合适的教学案例

对于初次学习数据库的学生, 尤其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 存在着两种心理, 一是学习了该课程后, 在以后的工作中其无用武之地, 二是该课程中的程序设计这块学习起来太困难。那么合适的案例在整个教学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学生是否被吸引, 就看老师能不能用合适的案例来引导学生。刚开始的教学中, 老师应该选取几个最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 例如:图书管理系统, 该系统学生们都很熟悉, 在大学校园里, 图书馆是学生们几乎每天都要去的一个公共场所, 在那里, 学校为学生专门提供了用于检索书籍的公共电脑, 所以, 老师应该首先向学生展示Access开发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调动一下学生的兴趣, 然后再对这些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简单地归纳总结, 让学生知道不管什么样的数据库系统, 其功能模块基本上都类似, 实现起来并不是很困难。从而让学生打消抵触该课程的心理, 慢慢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创造思维的欲望。

3.2 案例的巧妙分析

老师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 都应本着简单明了的方式展开, 老师最好引导学生对该案例进行分析, 把案例中的内容与案例涉及到的相关理论知识联系起来。在通过教师机演示给学生分析案例时, 老师关键要做好启发引导工作, 让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真正的主角, 让学生灵活地, 大胆地运用所学的知识积极地思考问题, 同时老师要创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 鼓励学生们相互之间要交流。对于学生的大胆回答要及时加以鼓励, 即使学生的回答偏离了正确答案, 也不要急于评判, 老师可以以反问或帮助他们剖析答案, 让他们及时地自我更正, 使学生在没有压力和顾忌的良好心态下探索问题的答案。在案例分析时会有很多是以前没学过的知识或技能技巧, 即隐含了新的知识点, 这时就需要老师多使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 创设任务情景, 通过讲解、示范等多种教学方法, 尽量不让学生对所面对的任务产生太大的畏难以至于抵触的情绪。老师要争取做到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 在任务的分解过程中获取知识, 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际上, 任何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的过程就是不断分解任务的过程。例如, 图书馆的图书管理系统, 老师尝试着引导学生通过联系实际情况对案例提出问题:图书管理需要管理书库里的书籍, 包括书籍信息的录入、书籍信息的查询等功能;对于管理者来说, 书籍的管理还可以体现在增加、删除、修改书籍信息等功能的实现;在使用过程中有时需要打印表格的需求, 所以还得有打印的功能;如果该系统规定专人负责, 还需要规定用户名和登录密码, 体现出系统的保密性;对于系统界面来说, 合理性和美观性的设计也尤为重要等等。随着任务分析的深入细致, 使整个系统功能不断完善, 结构也不断地变得更加清晰。

3.3 实践教学环节的加强

Access数据库应用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而本校采用的是一体化教学的方式授课,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老师在授课时往往会出现理论知识的传授超过学生的实践, 这样学生不能较好地吸收课上的内容, 而学生通过上机实践的过程, 才真正理解消化课堂上的教学内容, 加深对Access数据库的了解。所以在整个Access数据库应用课程的教学中, 老师必须合理安排课堂理论教学和学生上机实践的时间。

在课堂上, 学生从听老师讲, 或者看老师操作到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实际上存在着相当大的距离, 有时候会认为老师演示的内容是一个非常简单而且又容易理解的一个问题, 可通过上机实践却发现, 实际操作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例如:学生在设计窗体界面时 (图1所示) , 虽然界面设计比较简单, 只是添加些基本控件, 但是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时, 频频出现问题, 而且问题基本一致。问题如下:

(1) 界面设计布局不合理, 不美观;

(2) 属性设置时不能及时地找到对应的属性名称;

(3) 完成时间较长。

所以学生课堂上的实践环节非常重要, 学生们只有从亲自动手操作中才能找出自己不足之处, 也从中能够真正锻炼实际操作能力, 老师在设计实践教学环节时应尽量多给学生安排些时间, 让他们从实践中找出自己最薄弱之处, 真正地解决实际问题。而老师在其中也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地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而动态地调节课堂教学的教学内容和进度, 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学循环。

3.4 任务的驱动

通过几次的课堂教学, 学生对数据库管理系统已有了基本的认识, 老师对课上完成的系统进行归纳总结, 同时对学生提前报备, 向学生提出任务。首先给学生时间课下思考, 尝试着想一个比较适合自己的系统, 然后再在课上花些时间创造一个和谐的氛围, 让学生感觉不到一丝的紧张, 而是放松、大胆地想象、构思的一种状态, 在这样的环境中与学生共同讨论或学生根据自身需求自主提出, 或是老师给出一些建议来决定每个同学的任务。例如: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 建议尝试去设计一个超市管理的Access数据库系统;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 建议尝试去设计一个酒店管理的Access数据库系统;对于药学专业的学生来说, 建议尝试设计一个药品管理的Access数据库系统;而对于平时喜欢去网吧的学生来说, 建议尝试去设计一个网吧管理的Access数据库系统等等。这些任务的提出可能更符合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特点, 使学生根据自己内在的需要去探究和学习。

那么在Access数据库的过程教学中,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完成一个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强调的是从需求分析、数据搜集、数据整理、系统设计到系统实现的整个过程。该过程是一个大的任务, 将其拆解成若干个小模块或任务, 学生可以随着以后每次课的学习进程将其分步骤完成。而这一过程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通过任务的驱动, 不仅学生能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 而且老师也可以在最后收到学生对这门课学习情况的一份满意答卷。

4. 结束语

Access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 而该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 既要求老师加强课堂理论知识的教学, 也要加强学生实践环节的教学。本着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同时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探索的学习精神的目的, 笔者不断总结教学经验, 精心设计教学案例、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以任务驱动学习, 并及时地调整课堂教学方法, 使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不仅能熟练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理论知识, 而且也能够独立地使用该软件开发出真正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数据库系统。

参考文献

[1]朱秀丽, 陈劲松.案例教学法在Access数据库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煤炭技术, 2010, 29 (4) :228-230.

[2]孙宝林, 崔洪芳.数据库应用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9

Access应用 篇11

关键词: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WEB应用;数据安全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0)21-0003-03

1前言

Microsoft Access是微软公司于1994年推出的以标准JET为引擎的桌面型数据库系统。它具有界面友好,易学易用,开发简单,接口灵活等特点,是典型的新一代数据管理和信息系统开发工具,其以功能全面、程序设计方便等特点得到广泛应用。与微软公司所开发的其他数据库产品如Visual FoxPro、SQL Server等相比不够强大,它仍具有一定的独特的优势,其提供了更强大的数据组织、用户管理、安全检查等功能。在一个工作组级别的网络环境中,使用Access开发的多用户数据库管理系统具有传统的XBASE数据库系统所无法比拟的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结构和相应的数据库安全机制,因此,在很多WEB、桌面存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Access只是属于文件型的小型数据库系统,存储方式过于单一,在存储大量数据时性能出现瓶颈,特别是它的安全性能方面,使得其在许多方面的应用受到了限制。本文就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的WEB应用中的数据安全性进行研究,仅供同行参考。

2WEB系统中由数据库本身所带来的安全隐患

在Access的WEB(包括asp、asp.net、php、jsp等环境)系统应用中,当攻击者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或者猜到Access数据库的存储路径和数据库名时,如未对Access数据库文件进行特殊处理,恶意攻击者将可以通过WEB方式访问并将数据库下载到本地。而由于Access本身的诸多缺陷,如Access数据库的解密隐患、由缺省用户Admin用户所引发的安全漏洞、工作组信息文件带来的安全隐患等,将会导致数据库中的敏感数据(如单位的财务数据、管理员的帐户密码或其他隐私数据)不安全。

3Access数据库相关的数据加密技术及应用

数据加密又称密码学,它是指通过特定的加密算法和指定的加密密钥将明文数据转变为不能被正常解读的密文,而解密则是通过与加密算法所配套的解密算法和加密时所指定的密钥将不可解读的密文恢复为可正常阅读的明文。数据加密在当前仍是计算机系统对信息进行自然保护的一种最可靠的方法。通过数据加密技术对敏感信息进行加密,实现信息的隐蔽,从而增加重要信息的安全性。

本文将以Asp.net作为平台,介绍MD5加密算法及DES算法在WEB系统中保护数据的具体应用。

3.1基于C#的MD5数据加密算法

3.1.1MD5算法介绍

MD5的全称是Message Digest Algorithm MD5(中文名为消息摘要算法第五版),为计算机安全领域广泛使用的一种散列函数,用以提供消息的完整性保护。该算法的文件号为RFC 1321(R.Rivest,MIT Laboratory for Computer Science and RSA Data Security Inc. April 1992),该算法以512位分组来处理输入的信息,且每一分组又被划分为16个32位子分组,经过了一系列的处理后,算法的输出由四个32位分组组成,将这四个32位分组级联后将生成一个128位散列值。

3.1.2MD5算法在Access项目中的应用范围

由于MD5算法的不可逆性,目前尚无可靠的破解方式,经过MD5算法加密的字符串将无法通过一定的解密算法将其还原为原文,所以一般在具体应用中,均使用MD5对密码字符串等不需要明文显示的字符或数据进行加密。

3.1.3加密算法MD5的C#代码实现

微软在.Net中集成了MD5算法,我们可以通过初始化系统命名空间System.Security.Cryptography中的MD5CryptoServiceProvider类的实例,并调用ComputeHash方法将字符串进行加密,封装的代码如下(注:需引处System及System.Security.Cryptography命名空间):

///

/// MD5 加密

///

/// 输入字符串

///

public string MD5Encrypt(string strIN)

{

byte[] tmpByte;

MD5 md5 = new MD5CryptoServiceProvider();

tmpByte =

md5.ComputeHash(GetKeyByteArray(getstrIN(strIN)));

md5.Clear();

return GetStringValue(tmpByte);

}

private string GetStringValue(byte[] Byte)

{

string tmpString = "";

if (this.isReturnNum == false)

{

System.Text.ASCIIEncoding Asc = new

System.Text.ASCIIEncoding();

tmpString = Asc.GetString(Byte);

}

else

{

int iCounter;

for(iCounter = 0; iCounter < Byte.Length; iCounter++)

{

tmpString = tmpString +

Byte[iCounter].ToString();

}

}

return tmpString;

}

3.1.4MD5算法的应用实例

用户在设置密码时,程序通过调用MD5算法,将用户密码加密,并将已经加密的数据保存进数据库的密码字段,C#示例代码:

string username = "用户名";

string password = MD5Encrypt("用户输入的密码");

System.Data.OleDb.OleDbConnection conn = new

System.Data.OleDb.OleDbConnection("Access 连接字符串");

conn.Open();

System.Data.OleDb.OleDbCommand cmd = new

System.Data.OleDb.OleDbCommand("insert into 表名(用户字段,密码字段)values('"+username+"','"+password+"')", conn);

cmd.ExecuteNonQuery();

待需要验证密码时,通过将用户输入的明文密码进行MD5加密,再和数据库中相应记录的密码字段中的字符串进行比较,如两值相等,则可判断密码正确,示例代码如下:

//用户输入的密码可通过 Request.Form["密码框Name属性"]等方式获取

string pwd = "用户输入的密码";

//通过数据库连接,查询所获取的密码段

if (MD5Encrypt(pwd) == "从数据库字段中读取的密码值")

{

//密码正确所执行的代码段

}

else

{

//密码错误时所执行的代码段

}

当然,也可以通过直接将用户输入的密码MD5加密以后,直接与数据库数据进行比对。

3.2基于C#的DES数据加密算法

3.2.1DES算法简介

数据加密算法(Data Encryption Algorithm,DEA)的数据加密标准(Data Encryption Standard,DES)是规范的描述,它出自IBM的研究工作,在1977年被美国政府正式采纳。它是一种对称加密算法,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密钥系统之一。

DES使用一个56位的密钥以及附加的8位奇偶校验位产生最大64位的分组大小。这是一个迭代的分组密码,使用称为 Feistel的技术,其中将加密的文本块分成两半。使用子密钥对其中一半应用循环功能,然后将输出与另一半进行异或运算;接着交换这两半文本块,这一过程会持续下去,但在最后一个循环时不对文本块进行交换。DES使用了16个循环,使用异或、置换、代换、移位操作四种基本运算。

3.2.2DES算法的在Access项目中的应用

由于DES算法可以通过密钥进行解密,所以该算法在项目应用过程中,常被使用作为隐私数据的保护。使用该算法以后,被加密的数据将变成不可解读的字符串,在数据库其他安全措施无效的情况下,也可以保护数据库中的数据免于被恶意攻击者解析。

3.2.3DES加密算法的C#实现

///

/// DES加密

///

/// 被加密的字符串

/// 密钥

///

publicstring DesEncrypt(string encryptString,string key)

{

byte[] keyBytes =

System.Text.Encoding.UTF8.GetBytes(key.Substring(0, 8));

byte[] keyIV = keyBytes;

byte[] inputByteArray =

System.Text.Encoding.UTF8.GetBytes(encryptString);

System.Security.Cryptography.DESCryptoServiceProvider

provider = new

System.Security.Cryptography.DESCryptoServiceProvider();

System.IO.MemoryStream mStream = new

System.IO.MemoryStream();

System.Security.Cryptography.CryptoStream cStream =

new System.Security.Cryptography.CryptoStream(mStream,

provider.CreateEncryptor(keyBytes, keyIV), CryptoStreamMode.Writ e);

cStream.Write(inputByteArray, 0,

inputByteArray.Length);

cStream.FlushFinalBlock();

return Convert.ToBase64String(mStream.ToArray());

}

3.2.4DES解密算法的C#实现

///

/// DES解密

///

/// 需解密的字符串

/// 密钥

///

public static string DesDecrypt(string decryptString,string

key)

{

byte[] keyBytes =

Encoding.UTF8.GetBytes(key.Substring(0, 8));

byte[] keyIV = keyBytes;

byte[] inputByteArray =

Convert.FromBase64String(decryptString);

System.Security.Cryptography.DESCryptoServiceProvider provider = new

System.Security.Cryptography.DESCryptoServiceProvider();

System.IO.MemoryStream mStream = new

System.IO.MemoryStream();

System.Security.Cryptography.CryptoStream cStream =

new System.Security.Cryptography.CryptoStream(mStream,

Access应用 篇12

关键词:Access,VBA,ADO,数据库,模块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的各个领域都需要数据库技术。Microsoft Access 2003是美国微软公司推出的一种在Windows环境下运行的桌面型数据库软件系统,是Office系列应用软件之一,并与其办公组件紧密集成,交换数据非常方便。它既是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同时又为用户开发应用软件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具有界面良好、开发简单、操作方便、系统资源占用低等特点,适合于中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1]。另外,Access还可以作为中小型信息系统的后台数据库并结合诸如ASP、JAVA、.NET等语言来开发基于网络平台的信息管理系统以实现系统的网络化管理。

作为一个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而言,Access除了能够与Web结合实现信息的共享之外,还可以通过其自身来开发一个较完善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在该系统中除了具有数据维护、数据查询、界面设计、报表生成等数据库应用系统所具有的基本功能之外,还应该具有多用户登录、用户修改密码等功能才能使其更完善,而这些功能可以利用VBA或宏来实现,笔者在本文中主要对VBA访问数据库在系统中的应用展开阐述。

1 使用ADO访问数据库的方法

1.1 ADO和VBA的简单介绍

在讲解使用VBA访问数据库的方法之前,首先简单地介绍一下ADO和VBA的概念。所谓ADO(Active X Data Objects)是一个用于存取数据源的COM组件。它不仅提供了编程语言和统一数据访问方式OLE DB的一个中间层,而且还提供了OLE DB数据与Office 2003应用程序之间的编程接口。它允许开发人员编写访问数据库的代码而不用关心数据库是如何实现的,关心的只是与数据库的连接[2]。那么在开发过程中是如何实现ADO对象访问数据库的?笔者根据以往的经验总结出了一点:Access内嵌的VBA(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s)是用ADO技术开发数据库应用的主要工具,它是以Visual Basic的编程环境为基础,采用面向对象的编程机制,提供了集成的开发环境,程序的可读性和可移植性较强,其独特之处在于它由应用程序控制又可增强该应用程序的功能。

1.2 使用ADO访问数据库

利用VBA来实现ADO访问数据库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那么在编写过程中首先要了解ADO中的几个主要对象以及如何在Access中通过VBA来调用这几个对象。

1.2.1 ADO对象模型

ADO对象通常有3个主要对象:Connection(连接)对象、Command(命令)对象和Recordset(记录集)对象。

Connection对象是ADO对象模型中最高级别的对象。用于连接应用程序和数据源。

Command对象定义了对数据源执行的命令。通常使用Command对象查询数据库并返回Recordset对象中的记录。此外,还可实现Recordset对象所不能完成的操作,如创建表、修改表结构等。

Recordset对象是对表执行查询操作时所返回的一组特定记录。记录集的作用很多:比如说可以浏览或定位返回的记录;可以对表中的数据进行添加、更新或删除等[3]。

1.2.2 ADO对象在Access中的引用

在VBA代码中使用ADO对象访问数据库之前,首先要设置对ADO对象的引用。引用的大致过程为:声明Connection对象→创建Recordset对象→通过编程完成各种数据访问操作以实现特定的功能。代码如下:

上述一段代码是每个模块或过程中所必须有的,它也是数据库操作的初始化工作。下面将通过具体的实例来介绍数据库应用系统在开发过程中的一些模块上应用。

2 应用实例

以“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为例,该系统是用Access工具开发的,可实现成绩查询、成绩录入、用户信息管理等功能。依据需求分析该系统可分为前台管理和后台管理两个部分:前台管理是指教师可以进行成绩录入、查看自己所授课程信息等操作,学生能够查看自己的个人信息及所考科目的成绩等操作;后台管理是指管理员可以对用户信息和成绩信息进行管理及其他相关操作。此外,在该系统中有些模块是通过VBA编程来实现的,具体如下:

2.1 多用户登录模块的实现

由于该系统具有上述功能,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防止某些用户有意无意的破坏其他用户的数据,必须按权限对用户进行分组,可分为学生用户、教师用户和管理员用户,每个用户拥有自身权限所赋予的功能。比如说学生只能在授权范围内查询自己的成绩和修改自己的密码;管理员只能添加、修改、删除所有用户的信息。既然该系统存在三种用户,则必然会有多用户登录的模块,下面就该模块的设计做一个详细的介绍:

2.1.1 设计思路

对于多用户登录而言,首先要设计一个用户登录的窗体,并在上面设置两个文本框,分别用于输入用户名和密码;三个选项按钮表示决定由哪个用户登录;此外还有三个命令按钮:“登录”、“注册”和“关闭”。其中“登录”按钮是用来验证每个用户的身份进行系统登录,其思路是利用SQL中的Select语句把用户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与用户表中的用户名和密码进行比对,若比对一致,则打开系统的主界面;否则提示错误。此外用户名或密码不能为空,否则也提示错误。“注册”按钮是用来为指定的用户表添加新记录,具体设计将在后面介绍。“退出”按钮则关闭当前界面。根据上述分析,得出下面的流程图(只给出学生用户),如图1所示。

此外还要为每个选项按钮的单击事件编写一小段代码,其实就是设置另外两个选项按钮的默认属性(Default Value)为0,当选中某个用户的同时另外两个用户是没有被选中的,即一次只能选择一种用户进行登录。当然用户选择的控件也可以是其他控件,如组合框、选项卡等。

2.1.2 代码分析

根据上面的设计流程,可得出下面的一段VBA代码(这里只给出学生用户登录的代码):

2.2 用户注册模块的实现

2.2.1 设计思路

用户注册的作用在前面已经提到过。选择不同的用户并单击“注册”按钮就会打开另外一个界面(以添加学生用户为例),该界面除了需要用于输入该用户相关的信息之外,还要有两个命令按钮:“提交”和“重置”。其中“提交”按钮是把新记录添加到指定的用户表中。其思路是在用户信息输入完整的情况下比对新用户名是否与用户表中已存在的用户名重名;新设置的密码要输入两次来验证密码的一致性,若不存在重名且密码一致则提示注册成功,否则提示错误。添加新用户是利用SQL中的Insert语句来实现的。“重置”按钮则将所有的信息清空,重新输入。由于该模块的初始化部分与登录相同,并且其设计流程是以条件判断为主,与登录流程类似,这里只给出了有关添加部分的流程图(只给出学生用户)见图2所示。

此外在该模块中只有学生和教师才能在前台进行注册,而管理员是没有这个权限的,它只能在后台进行注册。

2.2.2 代码分析

根据上面的设计流程,可得出下面的一段VBA代码(由于初始化部分是公共的,因此这里只给出注册学生用户的部分代码):

2.3 用户修改密码模块的实现

修改密码是用户管理中必不可少的模块之一。通常后台管理员是为每个用户设置初始密码,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为了保证密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用户都要在首次登录后修改自己的密码,这就涉及到密码修改的设计,下面就该模块的设计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2.3.1 设计思路

用户以自己的身份登录系统后单击“修改密码”按钮会弹出一个界面,在该界面上有三个文本框主要用于输入原始密码及新密码的设置。其思路是首先输入原始密码,如果正确则设置新密码,新密码的设置要输入两次以验证密码的一致性,否则设置失败。修改用户密码是利用SQL中的Update语句来实现的。由于该模块的设计流程与前面两者类似,因此就不给出具体的流程图了。

2.3.2 代码分析

根据上述的分析,可得出下面的一段VBA代码(由于初始化部分是公共的,因此这里只给出管理员修改自身密码的部分代码):

3 结束语

本文通过一系列实例分析了在Access中如何利用VBA来引用ADO对象,探讨了数据库应用系统中通过ADO访问数据库在一些模块中的具体应用,为今后的开发和设计提供了较好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田振清.Microsoft Access及其应用系统设计[J].内蒙古师大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07(1).

[2]刘增军,孙广富.基于ADO的数据库开发技术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5).

上一篇:方法探索下一篇: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