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留问题处理

2024-07-28

遗留问题处理(精选12篇)

遗留问题处理 篇1

国际国内研究表明, 在搬迁和安置移民过程中可能会出现8种造成移民贫困的风险: 失去土地、失业、失去家园、边缘化、不断增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食物没有保障、失去享有公共的权益以及社会组织结构解体。在这些情况下, 如果不采取其他预防性或者替代措施规避风险, 这些可能的风险就会造成真正的伤害和变成贫困的严酷事实[1,2]。改革开放以来,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建设中仍然存在“重工程, 轻移民”、“重搬迁, 轻安置”、“重生产, 轻生活”的观念。正是在这样的社会经济背景下, 电站建设没有实现移民发展, 反而是造成了大量的水库移民遗留问题, 如饮水难、上学难、就医难、出行难等[3]。岩滩水电站就是其中一例。

岩滩水电站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化瑶族自治县岩滩镇, 是红水河梯级开发的第5座电站。它是一座以发电为主, 兼有航运、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水电工程。该工程于1985年动工兴建, 1992年下闸蓄水, 1995年4台机组全部并网发电, 1996年通过竣工验收。在移民安置的过程中, 尽管原国家电力部和能源部先后两次对岩滩水库移民进行了追加投资, 但由于物价上涨, 投资出现较大缺口, 水库移民遗留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随着城乡统筹的不断推进, 2009年再次对岩滩移民实施了《红水河岩滩水电站水库移民遗留问题处理规划》。

笔者对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B县移民安置区的水库移民采用访谈、抽样问卷等方法进行实地调查, 并结合当地移民管理部门的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本次调查样本的抽取, 是按照10% 的比例从总体的样本户中进行的抽取, 调查问卷于2012年7月26日至8月6日共发放225份, 回收率为100% , 有效问卷211份, 有效率为93. 78% 。根据对安置区移民遗留问题处理前后跟踪调查数据, 对移民生计资本状况进行对比分析, 客观评价遗留问题处理对移民生计资本的影响, 为该地区移民管理部门下一阶段的遗留问题处理提供科学的参考。

1 移民生计研究文献回顾

生计即谋生的手段和方式。20世纪80年代中期, Chambers等[4]认为生计“包括能力、资产以及一种生活方式所需要的活动”。斯威夫特将生计资本划分为3类, 即投资的生计资本、储存的生计资本和有权要求的生计资本[5]。斯库恩斯借用经济学的术语, 将生计资本划分为自然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5]。20世纪90年代之后, 英国国际发展部基于斯库恩斯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 ( 图1) , 该框架将生计资本划分为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5种类型[5,6]。

查阅有关文献资料, 目前国内关于水库移民生计资本的研究并不多。史俊宏等[7]从生态移民生计资本、生计转型过程等方面分析转型背景下生态移民的生计脆弱性, 并提出改善少数民族人口可持续生计途径的政策建议; 杨云彦等[8]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库区为例, 认为外力冲击导致了移民生计脆弱性的形成, 通过前期化解移民风险和后期生计能力改造来解决移民生计脆弱性问题; 严登才[5]通过跟踪调查数据, 对水库移民搬迁前后的生计资本进行对比分析, 发现搬迁后水库移民的物质资本有了很大的提高, 而其他4项资本都受到了搬迁的负面影响; 傅春等[9]在对鄱阳湖退田还湖移民生计状况调查的基础上, 应用可持续生计框架对移民的生计资产的状况及其特点进行分析; 王沛沛等[10]通过对温州水库移民调查数据, 建立了移民生计资本评价指标, 测算出水库移民生计资本现状, 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生计资本对其创业的影响; 张华山等[11]通过对四川省阿坝州几个水电站的典型个案分析, 发现水库移民可持续性生计能力短缺, 是潜在的贫困社会群体, 并指出解决水库移民问题的关键在于从战略层面分层逐步提升移民的可持续性生计能力。总的来说, 现有移民生计资本主要从它的脆弱性、影响因素、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研究。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 从生计资本的5个方面分别比较岩滩水电站水库遗留问题处理前后的不同情况。

2 移民生计资本的对比分析

2. 1 自然资本的对比

自然资本 ( N) , 即移民生计的资源及其相关服务, 对移民而言, 最为重要的自然资本是耕地, 是他们生存的保障。一般来说, 反映耕地情况的指标包括人均耕地面积 ( N1) 和耕地质量 ( N2) , 前者通过数量形式表现移民占地规模, 后者考虑不同地形、灌溉条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划分为非常好、比较好、一般、比较差、非常差5个等级, 分别赋值5, 4, 3, 2, 1, 通过移民自我评价方式得出。在实际调查中发现, 除了耕地外移民还拥有其他自然资本, 主要包括移民个体承包的水域和林场, 记为人均水域面积 ( N3) 和人均山林面积 ( N4) 。

通过对遗留问题处理前后移民自然资本对比发现: 遗留问题处理前后移民人均拥有的耕地面积和耕地质量变化不大, 主要是因为安置区耕地资源总量少, 耕地质量不高, 移民拥有的土地较为分散, 在短期内增加人均耕地拥有量, 提高耕地质量不现实。另外, 人均承包的集体水域面积和山林面积分别增加了0. 01 hm2和0. 02 hm2, 主要是由于遗留问题处理之后, 安置区及其周边地区社会经济有所发展, 大部分移民不依靠种地为生, 规模养殖、外出务工、个体经商等成为移民新的谋生方式。

2. 2 物质资本的对比

物质资本 ( P) 是移民维持基本生计的生产资料和基础设施, 包括住房情况 ( P1) 、家庭资产 ( P2) 和基础设施情况 ( P3) 。住房情况要考虑人均住房面积、建设年限和结构, 人均住房面积划分为5个等级, 分别为40 m2以上、大于30 m2小于等于40 m2、大于20 m2小于等于30 m2、大于10 m2小于等于20 m2和10 m2及以下, 分别赋值5, 4, 3, 2, 1; 住房建设年限分为5个时间段, 分别为5 a及以下、大于5 a小于等于10 a、大于10 a小于等于20 a、大于20 a小于等于30 a和30 a以上, 分别赋值1, 0. 8, 0. 6, 0. 4和0. 2; 住房结构分为砖混结构、砖木/瓦结构、土木结构、简易房和其他5类, 分别赋值5, 4, 3, 2, 1。假设遗留问题处理后移民的房屋为砖混结构, 住房建设年限为2 a, 人均住房面积25 m2。那么, 该住房指标赋值结果为4, 即1× ( 5 + 3) /2[12]。家庭资产主要是包括拖拉机、粉碎机、农用车、电风扇、冰箱、电视、手机等15种资产, 关于移民家庭资产的测算, 是按照被调查者所拥有自有物质资产的数量占15种自有物质资产的比值确定。基础设施情况包括交通便捷程度、用电条件、学生上学条件等11项, 基础设施情况测量采用里克特5级量表, 将移民对基础设施的变化情况划分为变得更好、比较好、没有变化、比较差和变得更差, 分别赋值5, 4, 3, 2, 1。

通过对遗留问题处理前后移民物质资本对比发现: 遗留问题处理后, 移民住房情况、家庭资产、基础设施情况都有所改善。遗留问题处理前, 移民住房中还有不少是砖木/瓦结构, 人均住房面积约为23. 2 m2。遗留问题处理后, 大部分移民住房都是砖混结构, 人均住房面积上升到29. 7 m2, 住房情况得分值上涨了0. 78。家庭资产方面, 遗留问题处理后移民自有资产普遍多于处理前, 在实际调查中发现, 遗留问题处理使得移民生活条件有所提高, 摩托车、冰箱、洗衣机等物品覆盖率有了明显的改善, 家庭资产得分值上升了0. 26。从基础设施情况满意度得分看, 遗留问题处理后得分值上涨了0. 83, 移民对于基础设施情况满意度明显高于遗留问题处理前, 人畜饮水、村屯道路、生活码头等项目的实施, 使得移民出行更加方便, 贸易往来更加顺畅, 为移民创收提供了条件和保证。

2. 3 金融资本的对比

金融资本 ( F) 是移民在消费和生产过程中为了取得生计目标所需要积累和流动的金融资源, 主要包括家庭收入 ( F1) 和融资渠道 ( F2) 两部分。家庭收入包括农业收入、非农业收入和转移支付。农业收入主要指移民种地和养殖所获得的收入。非农业收入主要包括外出务工、企事业单位工作、个体经商 等形式获得的收入。转移支付主要包括征收耕地生活补助和每人每年600元的移民后期扶持补贴金。金融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融资渠道, 其受社会资本的影响较大。在这里同样采用里克特5级量表, 将移民对融资渠道的满意度划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比较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 分别赋值5, 4, 3, 2, 1。

通过对遗留问题处理前后移民金融资本对比发现: 遗留问题处理后移民的收入与处理前相比有了较大的增加; 处理前收入为0. 98万元, 处理后收入为1. 35万元, 增加了0. 37万元。主要是由于遗留问题处理后, 移民生计方式有所改善, 从事大规模养殖、外出务工、经商的移民人数大大增加, 安置区社会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除此之外, 处遗规划实施后, 移民获得了征收耕地生活补助金, 缓解了移民生活压力, 但是补偿标准依然较低。从融资渠道的情况看, 遗留问题处理后移民对融资管道的评价高于处理前, 融资管道得分上升了0. 36。遗留问题处理后, 一方面, 移民的生活条件有所改善, 移民手中或多或少拥有一些资金, 融资难度减小; 另一方面, 由于不少移民生计方式的转变, 对于融资的需求和热情有所增加, 融资可能性大大提高。

2. 4 社会资本的对比

社会资本 ( S) 表示移民在追求生计目标的过程中所利用的社会资源, 主要包括社会关系网络和信任两大方面。在这里, 社会关系网络选择情感支持 ( S1) 、资金支持 ( S2) 和互助支持网规模 ( S3) 作为测量指标, 反映移民在面对可能的风险时获得他人支持的强弱和所能获得社会资源的多少。信任是人际交往的产物, 在社会科学中被认为是一种依赖关系, 它基于理性决策和感情寄托, 从本质上来说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 对于移民来说, 与本村村民 ( S4) 和外村村民 ( S5) 两大群体的交往情况是重要测量指标。将移民交往频率划分为5个层次, 即非常多、比较多、一般、比较少和非常少, 分别赋值5, 4, 3, 2, 1。

通过对遗留问题处理前后移民社会资本对比发现: 从社会关系网络的视角看, 遗留问题处理后, 移民的情感支持网规模、资金支持网规模、互助支持网规模均有增加, 得分值分别增加了0. 65、0. 81、0. 41, 这说明移民相处越来越融洽, 外部支持和帮助对于移民生活的影响在逐渐增强; 从信任的角度看, 遗留问题处理后, 移民与本村村民交往变化不大, 而与外村村民交往有所增加, 其主要是因为遗留问题处理后移民与外村村民交往的纽带增强, 一些移民因为谋生方式的转变, 走出本地区, 开始适应新的环境。

2. 5 人力资本的对比

人力资本 ( H) 代表着移民拥有的文化程度、劳动能力、健康状况、知识储备等, 它们能够促使移民追求不同的生计手段并获得相应的生计目标。在此选取移民的劳动能力 ( H1) 、心理状况 ( H2) 和社会适应 ( H3) 。移民劳动能力根据年龄和健康状况划为7类, 分别是15岁以下没有劳动能力的未成年人、15岁以下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未成年人、15 ~17岁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未成年人、18 ~ 60岁的成年人、61 ~ 80岁的老年人、80岁以上的老年人、丧失劳动能力者, 分别赋值, 0. 3, 0. 6, 1, 0. 5, 0, 0[12]。心理状况分为非常好、比较好、一般、比较差、非常差, 分别赋值5, 4, 3, 2, 1。社会适应采用里克特5级量表, 划分为非常适应、比较适应、一般、比较不适应和非常不适应, 分别赋值5, 4, 3, 2, 1。

注: 表中数据来源于调查问卷整理。

通过对遗留问题处理前后水库移民人力资本对比发现: 遗留问题处理后, 移民的劳动能力、心理状况和社会适应的得分分别增加了0. 23, 0. 61和0. 66。主要是因为遗留问题的处理, 提高了移民生产生活的积极性, 促使移民更加努力的工作, 同时, 移民的社会适应能力进一步增强。

水库移民生计资本对比详见表1。

3 移民生计资本综合评价

为了比较水库遗留问题处理前后移民生计资本整体水平的变化情况, 在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的基础上, 对水库遗留问题处理前后移民生计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指标的权重即指标体系中各层级指标相对于评价目标的重要性程度。一般而言, 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包括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模糊聚类分析法、熵值法等[13]。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 本文指标权重的确定采用层次分析法, 权重值见表2。

由于在实际调查时获取的数据具有不同量纲、数量级和变化幅度, 因此需要对测量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 极差标准化法公式得到水库移民生计资本最终的评价结果, 如表2所示。

根据评价结果, 总体来看移民5种类型的生计资本都有不同程度提高, 移民生计资本测量总值由遗留问题处理前的2. 079上升到遗留问题处理后的2. 739, 增长了0. 660, 遗留问题处理对水库移民生计资本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具体而言:

a. 自然资本提高幅度最小。遗留问题处理前移民自然资本的得分值为0. 273, 遗留问题处理后的得分值为0. 321, 上升了0. 048。自然资本得分值提高不多的原因在于安置区土地资源匮乏, 移民拥有的土地分散, 发展高效农业困难重重。因此, 当地政府应继续鼓励移民增加对集体水域、林场等其他自然资本的投入力度, 发展规模养殖、生态旅游等新兴产业, 转变移民传统的生计方式。

b. 物质资本提高最为明显。遗留问题处理前移民物质资本的得分值为0. 526, 遗留问题处理后的得分值为0. 745, 上升了0. 219。据了解, 物质资本提高最为明显是由于当地政府实施了人畜饮水、交通道路、生活码头、居住环境改造等基础设施项目, 促使了地区经济长久发展。另外, 物质资本提升的原因还在于移民自身物质投资欲望增加, 投资力度加大。

c. 金融资本提高幅度不大。遗留问题处理前移民金融资本的得分值为0. 311, 遗留问题处理后的得分值为0. 374, 上升了0. 063。在调查中发现, 遗留问题处理后移民多了征收耕地生活补助金这一收入, 外出务工者的比例也有所上升, 整体来讲遗留问题处理后移民家庭收入上涨明显。但是, 移民之间贫富差距较大, 使得标准化后的家庭收入得分值不高, 影响了金融资本的得分值。另外, 移民手中余留资金日益增多, 融资热情大, 加上政府政策支持, 融资渠道提高潜力较大。

d. 社会资本提高幅度居中。遗留问题处理前移民社会资本的得分值为0. 390, 遗留问题处理后的得分值为0. 533, 上升了0. 143。通过比较遗留问题处理前后发现, 除了“与本村村民交往”1项得分基本无变化外, 其他4项指标得分值均有一定增长。其原因在于遗留问题处理后, 移民社会关系网络更为紧密, 有利于规避生计风险。同时, 对移民培训的社区组织出现, 提高了移民与外村村民的交往, 促进了社会整合。

e. 人力资本提高幅度较大。遗留问题处理前移民人力资本的得分值为0. 579, 遗留问题处理后的得分值为0. 766, 上升了0. 187。部分移民技术培训机构的出现, 提高了移民工作能力, 移民生产积极性和生产满足感有所提高, 不少移民由非劳动力转变为劳动力, 社会适应能力增强, 充分发挥了人力资本的优势。

4结论与探讨

研究表明, 遗留问题处理后移民在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提高。移民生活水平总体上有所提高, 地区经济社会条件不断发展, 但是移民生计资本脆弱性的现实基础依然存在, 主要表现为部分地区资源分配不合理、生活环境条件欠佳等等。进一步降低水库移民生计资本脆弱性、增强能力, 从而实现移民生计资本的可持续发展, 应该成为下一阶段遗留问题处理工作的重点。对于此, 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降低移民生计资本脆弱性, 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①加快处遗项目的实施, 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移民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处遗项目实施进度的监督工作, 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管理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保证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及时有效的完成。尽快实施教育扶持和劳动力培训项目, 对于提高移民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意义重大。②适当提高征收耕地生活补助标准, 提升水库移民的金融资本。近年来粮价上涨比较快, 幅度也比较大, 原有的补偿标准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移民的基本需要, 移民要求提高口粮补助标准的呼声十分强烈。③加强移民管理机构的能力建设, 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各级移民管理部门实行垂直管理, 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 保证项目顺利完成, 引导移民从事新兴产业。④对于部分地区环境容量不足的现状, 可以实施移民异地转移再安置战略, 优化安置区资源和人口配置, 比如鼓励部分移民外迁到城市或者乡镇从事非农业活动, 或将移民进行农业再安置, 或组织移民开垦荒山荒地等等。

遗留问题处理 篇2

2013-10-15 物业管理资讯

我国的开发商,为加快城市化步伐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绝大部分的开发商身上,流淌着充满道德的血液。同时,或由于各种法律法规相应滞后,跟不上经济改革发展的步伐,造成了在前几年城市房地产开发建设中的监督和指导上的缺位,如在规划中没有配备足够的汽车停车位、日照间距不足等;或由于防止工程肢解发包的法规细则不够齐全,使许多资质低劣的、甚至没有资质的施工队鱼龙混杂,在前几年,通过各种不正常的转包分包手段得到了建筑施工业务,尤其是附属工程,从而出现了在混凝土中用毛竹丝代替钢筋这样的笑话,还出现了许多“楼倒倒”、“楼脆脆”、“楼裂裂”的怪现象。这些现象,给政府、社会和业主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随着改革开放工作的不断深入发展,开发商、施工企业质量意识的迅速提高,象上述这种结构性的质量问题和规划严重失误的事情已经越来越少听到了。但是,这是不是说明开发商在住宅小区的建设中就很少留下各种后遗症了呢?回答是否定的。

这是因为,随着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和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原本不成为问题的事现在也成了问题,原本不引人注目的事现在也成了大家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如汽车停车位配置不足,造成停车难;绿化景观设施不配套,水景往往成为死水一潭,乔木细小、矮小,与效果图不符;智能化监控设施简陋分辨率低,晚上看不清车辆牌号,没有严格的验收标准;场地地基技术处理被严重忽略,造成路面下沉、积水;装饰装修分项工程质量缺陷,如墙面不平整;以及销售中的不切实际的过度承诺,等等这些常见病、通病的产生,往往给物业管理工作带来许多困惑。

本人从业主入伙、房子交付,到以后很长一段时间的物业管理实际操作中,深深地感觉到,开发商遗留问题始终是一条阻碍业主满意度得以提高的一条鸿沟,始终在起着一种破坏业主与物业管理服务企业之间感情的腐蚀剂作用。因为,开发商遗留的问题往往是功能性的,如规划不尽人意,尤其是与当初售房时销售部门所作的承诺不符时,如原先没有配电房的地方放了个变压器,不但有碍观瞻,而且不分白天黑夜发出烦人的噪音。开发商遗留的问题大部分又具有硬件性的,如房屋周边地基下沉,不但使门庭、台阶产生严重高差,而且引起管线扭曲、拉断、压瘪、堵塞,对业主的生活产生了许多不便。而物业服务公司既无法凭借自己的经济实力来解决这些后遗症,也无法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加强服务来改变、改善这些缺陷。对于大部分业主,他们不知道开发商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责任人。因为,我省大部份住宅小区中,很大一部分物业服务企业,和开发商有着各种各样不同程度的经济上的血缘关系。在许多业主的心中,开发商和物业公司是穿一条裤子的,开发商的所有问题,都应该由物业公司来无偿解决。解决这个法律层面上的误解,使广大业主充分感觉到物业服务公司是他们解决这些问题的联系桥梁和纽带,使广大业主充分认识到他们和开发商的关系好比是甜蜜一阵子的“情人”关系,而他们和物业服务企业的关系则是要长期和睦相处的“夫妻关系”,是每个物业工作者的一个迫在眉睫的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

总之,妥然处理好开发商遗留的问题,以及有效防止这些问题的产生,值得每一个物业管理工作者的深思和推索。本人就此提出以下几点看法,以飨读者。本文主要是从物业管理工作的角度,和读者共同探讨第二部分问题以及如何防止和减少产生这些问题的一些设想。

首先,让我们对开发商遗留的问题进行分类。一类是由设计疏忽或技术条件有限造成的,如地基处理不当;设计人员不很了解海岛地区的气象条件,选用的门窗规格系列偏低,窗格的面积偏大,造成窗挺的强度较弱,在海岛地区显得抗风能力不足;选用的电梯质量品牌低劣,噪声大,故障频繁;另一类是过度套用政策法规的低限,打政策的擦边球,钻政策的孔子,如物业管理用房只求满足7‰的比例,而配置的位置选在极偏僻的地方,这样的管理用房对业主的使用带来很大的不方便;有些甚至只考虑尽量多的获取营业用房,将消控室放在小区外围的冷角处,既加大了管理成本,又对小区的安全埋下了隐患;又如绿化率,只满足绿化比例,对选用的绿化土不做化验,明知泥土的质量不符标准,也不进行土壤的营养改良,使种植土类同于沙子、山砂,且土的厚度不足,使植物的根系长期发育不良;选用的树木胸径、蓬茎严重偏小于设计图纸,造成小区的绿化长年因先天不足而不死不活;有个别开发商甚至绞尽脑汁回避政策限制,如某小区在建设时停车位严重不足,为应付验收,先将原打算作为停车位的地方在交付时,临时改做消防登高回车面,应付验收;交付后又不得不改做停车用地,但在停车时消防部门又要来干预,使业主的停车难问题长期不能解决。

同时,根据不同情况,开发商遗留的问题还可分为善意和恶意的两种。善意留下的问题,如地基下沉,是因为目前的地基沉降的控制技术尚不够完善,没有一种廉价的技术,控制地面沉降要花相当高的成本,不符合住宅小区的成本实际支付能力;又如根据房价预测后进行的初步设计时采纳的标准,经过经济可行性分析后表明,只能采取采用一般标准的装饰装修。由这些因素造成的后遗症应该说是善意的。但也不乏一些恶意留下的一些后遗症,如因为施工人员的职业道德低下,造成施工质量低劣,墙面不平、不垂直,门窗发泡填充材料在一些施工难度大的节点密封工作不仔细,造成漏水,重要管线基层不设置抗沉降不均的设施和材料,使用的电线、管线材料标识、标牌不齐全等等,在交付使用很短一段时间内就漏洞百出。这些并不需要投入很多资金只要提高工作责任性就可以作到的事,而因为管理不到位,或者是为了压低造价迫使施工单位采用低级工人,低级材料的行为可以说是恶意性质的质量问题。

再对开发商遗留下来的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又可以分析为,有些问题是社会性的,如建筑工程发包中的隐性工程肢解问题,材料供应商提供的假冒伪劣产品鱼龙混杂,致使房屋质量经不起时间考验的问题。如何对待这些问题,也有各种不同的态度。有些开发商态度积极,一发现问题,马上寻找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纠正。有些却消极对待,采取观望态度。甚至有个别开发商将存在的问题隐瞒下来,放各种烟雾弹来坑蒙拐骗消费者的,社会上确实也存在极端事例。尤其在物业公司是开发商自己的子公司、“分公司”时,开发商和物业公司之间只不过是两张营业执照的不同,连法人代表也是同一个,物业公司的盈亏只是账面上的事,所有费用都是由作为开发商的实际父公司包揽支撑的,象这种物业公司管理的小区,物业公司的屁股往往坐在开发商一边。在业主看来,开发商所遗留的问题的处理责任就自然而然地全部落到物业服务企业的头上了。而最使人感到不安的是,这种感觉造成了一种错觉,以至于在很多小区,房屋的质量问题普遍成为了拒交物业费的理由,成为严重妨碍小区物业管理要维护好共用设施的同时,还要建设和谐、文明小区的宗旨的实现。

作者认为,开发商遗留问题是造成业主拖欠物业费的主要诱因和借口,为宣传、分清不同主体承担不同责任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在物业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如何及时、合理、彻底解决处理好开发商遗留的问题,进而在新一轮的商品房开发建设中,积极向有关部门呼吁,预防这些问题的再度出现,同样是摆在我们物业管理者刻不容缓的任务。

综合各方面的资料可以看出,目前,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监督下,随着开发商社会责任意识的不断增加,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随着房价的提高,增加了提高房屋质量的经济承受能力和经济消化能力,商品房的主体结构已经很少出现瑕疵,业主对结构方面的投诉几乎没有了,引发与业主的纠纷主要存在于墙面粉刷及门窗装饰装修上,以及房屋周边地基下沉,管线渗漏,绿化档次低这几方面,在投诉质量问题的同时,同时投诉开发商和施工企业互相推委,不能及时维修解决。

再则,开发商留下的问题还有许多源于他们所雇佣的销售公司的不切实际的承诺,如有些新区,承诺汽车库可以安装卫生设施,可以住人,可以当仓库,笔者认为,要解决开发商遗留的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件事做起:

第一、从规划抓起,在规划设计阶段就要派物业专家参加评审会。使楼盘在设计时得以优生,才能在物业管理时得以优育。

综观许多楼盘的初步设计方案,洋洋几百页的一本图册,几乎全部是效果图,交通分析图,建筑图。在讲到消控、智能化、太阳能、门禁系统等等时,往往只有一句话,“见某某专篇”,但这些专篇还没有落实设计单位呢,规划评审会实际上成为了建筑评审会。笔者认为,这些专篇应该在规划评审前全部同步设计到位,供相应专家评审,才能有效保证规划的全面性和整体性。在规划方案中应该明确物业管理用房的具体位置和装修标准,应该对太阳能热水器留上管道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图纸上经常标有“自行车棚”的字样,而且通道尺寸也按自行车的标准设计,与现在普遍使用电动自行车的实际需求尺寸严重不符,出现了汽车停车难和电动车进库难的双重难。同时,参加评审的专家中,物业管理方面的专家应该占有一定的比例,扭转在规划评审中的重建筑、结构,轻物业管理设计的局面。而这些专家的确定可以在舟山市房协的物业管理招投标评标专家库中抽取。

第二、大力提倡小区物业管理公开招投标,减少开发商自己筹建的物业公司管理,管理自己开发的小区,以便能严格按接管验收手续标准进行接管验收。物业服务企业在交付之前,应派出各种专业人员、精兵强将,对物业的质量问题易发部位进行地摊式的检测和试验。因为,在准售证发放之前,可以紧紧依靠政府主管部门的力量迫使开发商整改,不但要对电梯的正常运行要测试,而且对平层、驻停、停电改用应急电源等更要测试,燃油管路不能使用塑料管,应该使用紫铜管。其次,应急发电机的燃油、润滑油应全部加满,消防水箱的水应全部加满,应作为实际操作和演练,应在夜间检测承接夜间使用的照明、景观照明。对路灯杆子应该检查它的抗风能力。应该在填埋种植土时注意土的质量和厚度,即时向主管部门汇报。开发商在房子销售形势好时,对诸如交通标志线、宣传表识牌的制作容易疏忽,也要特别强调,督促建立。

第三、做好分户验收的工作,购房户中不乏有识之士和专业人士,能在分户验收中让尽量多的业主亲自参加,将大大提高验收的效率和验收的覆盖率,使绝大部分的感官缺陷得以及时发现,并能有效地促进开发商及时整改。

第四、要求开发商留驻维修工作代表。如岱山某小区因住房的瑕疵较多,住户在交钥匙的一段时间里与开发商的纠纷和矛盾愈演愈烈,物业服务企业在旁边只能干着急,很难插上手。后来物业企业和开发商共同研究对策,开发商专门派驻一名懂技术,能动手,会宣传的维修代表,代表开发商直接通知施工单位及时派员维修,减少了施工单位中各分包单位的互相推诿,加上他在必要时自己能亲自动手或自行组织力量维修,加上物业服务企业的配合、解释、劝说,使质量问题和其他遗留问题得到有条不紊的解决,及时缓解了各种矛盾,促进了小区的和谐与稳定。

第五、对一些交付使用时间较长的小区,通过几年的使用才能逐步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物业企业可以分门别类进行综合分析,在房屋质量的变化已经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可以由开发商和物业服务企业签订一揽子包干协议,支付给服务企业一定的资金,由物业企业直接组织人员维修,可以大大加快对业主投诉的响应速度。对一些因为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管线断裂、路面积水、窨井倾斜、围墙倾斜断裂等问题则应在年度内,依靠业主委员会的力量,通过主管部门的协调,由开发商出资维修。

第六,为防止开发商及所雇佣的销售公司,为促进房屋的销售,在签定房屋销售合同时,扩大承诺,如汽车库可住人、可装卫生间、可出租当仓库等,应在销售合同的补充条款中明确约定,不允许这些行为的发生。

第七,如果以上的问题提出后,开发商不肯积极地予以解决,那只有按照质量保修金使用办法,向主观部门申请动用开发商交纳的质量保修金,由物业管理企业自己组织维修了。

解决脂肪肝遗留问题 篇3

安娜被者公的体检报告吓了一跳,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两项都大大超过了正常值,医生说是脂肪肝。这怎么可能?他上大学的时候可是篮球队的主力,虽然工作成家之后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玩,但只要一有空他就会招呼几个朋友去打球,既不抽烟又不喝酒,怎么会得脂肪肝?检错了吧?

脂肪肝:病与非病

很多人是在每年例行的健康体检中查出脂肪肝的。对大多数人来说,自己身上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就认为脂肪肝只不过是亚健康,不能算是病。专家的看法是,不把脂肪肝当病对待后患无穷。

1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至少20%的非酒精性脂肪肝不是单纯的脂肪肝,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这种肝炎是肝硬化和肝癌的重要前期病变,也可能引起肝功能衰竭。

2诱发其他肝病

含有超量脂肪的肝脏比正常肝脏脆弱,容易受到药物,工业毒物,酒精、缺血以及病毒感染的伤害,从而导致其他类型肝病发生率增高。

3恶性肥胖

对于超重和肥胖者而言,脂肪肝的出现可能提示“恶性肥胖”,因为这种人很容易发生高脂血症、糖尿病和高血压,最终发生冠心病、脑中风的概率也会显著增加。

解决脂肪肝的三大疑惑

疑问1我不抽烟不喝酒,一有时间就去健身房运动,为啥会得脂肪肝?

专家意见:还是要从饮食找原因

大部分的单纯性脂肪肝,致病原因还是饮食不合理。虽然表面上看,不抽烟,不喝酒,也有运动的习惯,应该不会和脂肪肝联系上的。其实仔细研究,他的饮食并不见得合理。可乐、烤串,三不五时的海鲜配啤酒……这些小爱好也是让脂肪肝亲近他的媒介。

体重忽上忽下,是男性患脂肪肝的重要原因之一。体重短时间内的迅速增加在身体内囤积了不少的脂肪,通过大量的运动,身体表面的脂肪被消耗掉后,人会瘦下来,但是囤积在内脏的脂肪只被消耗掉少部分,肝脏内含有的超量脂肪仍然在威胁你的健康。反复多次之后,肝脏内的超量脂肪就会损害肝脏功能。

饮食处方+运动处方

◆吃要“精打细算”合理控制每日热量的摄入是帮他击退治疗脂肪肝的首要原则。通常以体质指数BMI为诊断标准(体质指数=体重/身高),对于BMI介于18.5~22.9之间的办公室白领,要按照每天每公斤体重30千卡的标准计算热量摄入。如果BMI超过这一标准,还要再降低热量摄入量。

◆“朝四暮三。配三餐计算他的每日热量摄入量,按照早4,午3,晚3的比例分配三餐。学点营养学知识,在食物搭配上多下点功夫,重点控制晚餐。

◆给自己办张健身卡办张健身卡,休息的时候陪他去健身中心做运动,或者去爬山,不要让他一有空就窝在家里看电视,玩电脑。拉他陪你去逛街也是不错的主意。要注意,这种运动并不是偶尔为之就能奏效,要长期坚持定期去健身房的习惯。

◆慢跑跳舞最合适最合适他的活动是以锻炼全身体力和耐力为目标的有氧运动,如慢跑、跳舞、跳绳和游泳,还可以选择骑自行车,爬楼,打羽毛球、踢毽子,广播体操、太极拳等。这些活动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并促进脂肪分解。所以,每天晚饭后,和他一起去社区活动站一起动一动吧。

疑问2不是经常运动,但是因为自己体重有点超标,我很注意饮食,应该不会得脂肪肝吧?

专家意见:体脂超标、运动不足是导致脂肪肝的重要原因。

超重者肝内脂肪堆积的程度与体重成正比,越胖的人,肝脏内囤积的脂肪就越多,重度肥胖者脂肪肝发生率高达61-94%。

身体消耗脂肪的主要途径是运动,运动少了,脂肪就增加,就好比储蓄,存折里只有存进去,不会取出来,存款就越来越多了。只摄入不消耗,脂肪就干脆赖在肝脏里不走了。

减肥处方+运动处方

◆算着吃超重的他,也要根据BMI算着吃。每天应控制在每公斤体重20-25千卡,以减轻体重和体内的脂肪含量,如果能把他每天的热量摄入减少20~30%,基本上每周可减轻0.5千克体重。体重减轻了,肝内脂肪浸润明显减少,肝功能也随之改善。

◆挑着吃在营养均衡的基础上,用蔬菜水果代替肉类,当然,水果也不是多多益善,最好在餐前或两餐之间吃,每次只吃一种,最好选梨,苹果等糖分低的水果。

◆陪他动如果你能每天晚饭后陪他散步30~45分钟以上,他摄入的热量就能多消耗200~300千卡,2~3个月后他的肝脏中的脂肪含量就会有所降低。

◆掌握度为了尽快甩掉脂肪肝,他每天下班都去健身中心运动,结果每次回来都很累。这是不对的。你应该注意别让他运动过量,他的锻炼量应掌握这样的一个度:锻炼后有轻度疲劳感,休息10~20分钟就能恢复,精神状态良好,睡眠好,食欲佳。

疑问3我曾经患过肝炎,现在也还是一个慢性肝炎患者,我要不要做点什么预防脂肪肝呢?

专家意见:慢性肝病、内分泌疾病等慢性病患者,都需要调整生活习惯,预防脂肪肝。

有些肝病患者若过分限制活动,加上摄入高糖,高热量饮食,肝细胞脂肪易堆积,如果接受了皮质激素治疗,脂肪肝更容易发生。而某些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是脂肪肝的“好朋友”,糖尿病患者平均50%可能发生脂肪肝;其它如高血脂与脂肪肝的关系更是非常密切,

另外一个方面的原因是,患有慢性肝病的人,饮食要有很大的改变,而且,慢性肝病的病情也限制了他选择运动方式和运动量,脂肪的代谢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在治疗慢性疾病的同时,要注意调整生活习惯。

食疗处方+运动处方

◆补营养患病的他补充肝脏代谢所需的维生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E等等,口服保护肝细胞膜的药物如多烯磷脂酰胆碱,水飞蓟,双环醇等。

◆优蛋白充足的优质蛋白质,有利于脂蛋白合成,清除肝内积存的脂肪,促进肝细胞的修复与再生。给他的蛋白质应该达到每天110~115g,如果他最近经常出差或者加班,每天给他准备115~210g的蛋白质。

◆勤散步慢性肝病及其他慢性疾病患者的运动应该以低强度的有氧运动为主,中等距离的步行,太极拳等都可以,活动时间应逐步增加,从每天20分钟,每天增加10分钟,逐步增加到每天运动150分钟。

◆见好就收如果他在锻炼之后有十分疲乏,四肢酸软沉重,头晕,周身无力,食欲欠佳,睡不好,第二天早晨还感觉疲倦,说明运动量过大了,要及时调整。

企业信息化遗留数据处理研究 篇4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遗留数据处理

一、研究背最

近些年来,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发展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企业范围内信息系统的应用也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尤其在大型的企业中,各部门针对于各自的企业应用,都提出了局部开发的业务解决方案。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和信息系统应用的不断拓展,反映在新系统中的技术和业务操作的变更使得旧的系统越来越过时并且操作和集成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为了实现企业信息系统应用的一致性,必须实现新系统与旧系统的技术切换和业务融合,其关键环节就是对于旧系统遗留数据的处理。

企业遗留数据的处理一直是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重要课题,究其原因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异构数据源,信息系统的应用分立,使遗留数据构建在不同的数据库产品和平台上,这些异构平台之间缺乏直接的数据交换工具和成熟的数据共享策略;

2.数据结构不一致,新系统与旧系统间基于不同的应用构建,新系统的数据结构与旧系统的数据结构很难保持一致;

3.企业应用逻辑冲突,交替并行是信息系统应用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新旧系统交替的过程中,企业应用逻辑需要覆盖两个系统的业务功能,容易出现新旧系统应用逻辑冲突的情况。

二、遗留数据规划

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对遗留数据的处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对遗留数据的处理涉及到业务整合、主键关联以及基础数据一致等多方面的问题,因此,对遗留数据的处理应该建立一定的规划,以保证新系统与遗留系统之间的顺利交接。

从数据应用的角度可以将企业遗留数据划分为基础数据和业务数据两部分。在企业信息系统领域,基础数据可以理解为支持企业应用的底层公共数据,如:ERP系统中的物料编码、BOM数据、部门信息、人员信息等;业务数据可以理解为描述企业业务流转的数据,如:ERP系统中的订单、采购单等。

(一)基础数据规划

基础数据是新旧系统间交互和通信的重要保证,确保基础数据信息项和编码的一致性、关联性对完成遗留数据的处理十分关键。因此,对遗留基础数据的规划可以分为基础数据完善和映射逻辑两部分

1.基础数据完善

基础数据完善的主要工作是比对新旧系统间基础数据的差异,构建新旧系统间基础数据的最大集。具体包含添加、更新和删除重复三种操作。

添加:增加旧系统中存在,但新系统中不存在的数据;

更新:根据表达意义的不同,更新同步新旧系统的数据;

删除重复:将两个系统间具有相同含义的数据合并。

2.数据映射逻辑

建立基础数据的映射逻辑表,通过表1所示的映射逻辑表,将相同信息项在不同系统的表达逻辑、编码对应起来,实现计算机的自动识别和匹配,为数据转换工具的下一步开发做好基础。

(二)业务数据规划

遗留业务数据代表着企业原有业务的核心,鉴于业务承接和延续的重要性,如何将企业业务完整、准确地转移到新的系统中,是处理遗留数据的重要问题。实现企业遗留业务数据的规划需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核心数据最小集

实现企业新旧系统的并行交替,并不需要实现所有遗留数据的转换,否则成本增大,风险方面也不易控制。对于业务数据而言,数据的转换需要遵循业务数据核心最小集的原则,即导入新系统中的数据,只需要保证新系统可以正常运行,企业业务持续不间断即可。

2.编码转换规则

新旧系统采用不同的开发工具和数据库平台,鉴于流程的设计和业务的拓展要求,对于编码结构和编码设计存在较大差距,新编码在旧编码的基础上,一方面可能加深了业务含义的具体化标示;另一方面考虑到业务拓展的要求,也需要对流水号位数等进行扩充。

3.业务逻辑关联

系统中业务逻辑的串联和沟通主要是通过编码的主外键关联体现的,因此,在实现编码的转换过程中,既要考虑到新旧编码的转换问题,也要兼顾原有业务数据的关联性,使替换后的新编码依然保持业务逻辑的一致性。

三、遗留数据应用

遗留数据在完成从旧系统到新系统的转换后,从原则上己经基本满足了新系统的处理要求,可以根据新系统的业务逻辑和处理规则进行相应的操作。但是,对于大多数的系统而言,遗留数据和新系统数据之间必定存在部分信息缺失或者不匹配的情况,这种问题并不是在数据的转换过程中产生,而是由于新旧系统业务流程和设计方面的变更而产生的,这个问题的存在也将直接影响企业遗留数据的应用。遗留数据的应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企业业务应用阶段和综合统计应用阶段。

(一)企业业务应用

企业业务应用是企业信息化的核心。基于遗留数据的企业业务应用是否顺畅是检验遗留数据处理是否准确的重要依据。遗留数据需要能够最大程度地支持企业业务应用,应该满足以下四点:1.业务流程通畅;2.业务承接性强,容错性高;3.数据实时性:4.数据准确,逻辑关系清晰明确。

(二)综合统计应用

综合统计应用是企业数据汇总和分析的基础。新旧系统的切换,遗留系统数据的转换对综合统计,尤其是统计区间报表的影响较大。因此,在运用遗留数据进行企业综合统计应用时,应建立统计数据映像(某一期初数据的统计结果,而非统计数据源),这样虽然损失了一部分统计数据分析的灵活性,但降低了遗留数据转换的复杂性和风险性,又能够保证企业综合统计应用。

四、结论

本文从企业信息化的角度出发,分析了遗留数据在企业信息化进程中转换、迁移的难点,着重从遗留数据规划和遗留数据的层次提出了如何处理企业遗留数据的方法和原则。

企业遗留数据的处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需要切换的新旧系统差异不同而各异,本文只是提供了解决企业遗留数据处理的一般方法和原则。在进一步的研究中,作业将考虑数据导入导出效率和数据迁移的工具选择等问题,另外,设计部分数据处理脚本的编制以及脚本编制的“重复应用”也是下阶段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遗留问题处理 篇5

(2010年6月4日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

哈政办发〔2010〕8号)

为切实解决征地拆迁中存在的违法及历史遗留建设问题,依法保障征地拆迁和重点工程建设工作顺利推进,特制定本意见。

一、基本原则

(一)严惩私建,依法强拆。凡是骗取补偿的,一律追缴并依法严惩;凡是违法抢建的,一律强制拆除;凡是突击买卖的,一律不予补偿;凡是暴力抗法的,一律追究法律责任;凡是国家工作人员参与或保护恶意私建的,一律开除公职。

(二)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对待违法及历史遗留建设问题,要尊重历史,实事求是,既要考虑建设行为发生当时法律和政策的完善程度,又要考虑特定历史条件下经济发展状况和群众生活实际需要。

(三)依法甄别,合理认定。处理违法及历史遗留建设问题,要由当事人出具真实、合法的证明材料,有关部门以建设行为发生时的法律和政策为依据,考虑当时行政管理工作状况和当事人实际情况,予以合理认定。

(四)以人为本,体恤民生。解决违法及历史遗留建设问题,要注重保护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采取配置廉租房或者给予困难补助等方式,保证居者有其屋,努力促进社会和谐。

二、适用范围

本意见适用于哈尔滨市市区内公益性征地拆迁中违法及历史遗留建设问题的处理。

三、处理意见

(一)下列违法建筑,无条件强制拆除,不予任何补偿或者补贴:

1.征地拆迁公告发布后,在征地拆迁范围内国有或者集体土地上违法突击抢建,骗取国家补偿的;

2.征地拆迁公告发布后,在征地拆迁范围内突击买卖土地、房屋,突击分户,制作虚假证明的;

3.在耕地上违法建设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设施;

4.不具备生产功能的鱼池、棚室、水井、农业水利设施等;

5.超出市国土资源部门《集体土地地上物征收评估技术标准》上限部分的地上物;

6.伪造、变造审批手续或者以贿赂、欺骗等不正当手段获取审批手续的;

7.2000年1月1日《哈尔滨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实施以前,未取得任何审批手续的城市房屋,闲置、租赁或者用于经营活动的;

8.2000年1月1日《哈尔滨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实施以后,未取得任何审批手续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设施;

9.取得临时审批手续的房屋,临时批准期限届满后闲置、租赁或者用于经营活动的;

10.未经审批占用消防通道的;

11.未经审批占压城市管线的;

12.未经审批阻塞交通的;

13.未经审批占用防洪通道的;

14.河道、滩涂范围内,批准期限届满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

15.199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施行后,河道、滩涂范围内未经审批的违法建筑;

16.有关部门已经作出责令限期拆除决定的违法建筑;

17.其他用于恶意骗取国家补偿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设施;

18.其他依法不予补偿的。

(二)下列历史遗留建设问题,给予合理补偿:

1.未取得房屋所有权证,但具有土地、规划等基本审批手续的城市房屋,补缴相关税费后,按照有照房屋给予补偿;

2.由于法律不完善等历史原因形成的只有土地审批手续,没有规划等后续审批手续的城市房屋,经城乡规划部门确认可以补办手续的,补缴相关税费后,按照有照房屋给予补偿;经城乡规划部门确认无法补办手续的,由各区政府组织市直有关部门组成联合复查组,依据相关法规确认后,出具书面认定意见,参照有照房屋并结合房屋构造、应缴纳税费等因素给予合理补偿;

3.企事业单位在自有使用权的土地上,为解决职工住房困难,由单位统一建设或经单位批准职工自行建设的住房,没有土地审批手续,但有规划审批手续的,补缴土地出让金等相关费用后,按照有照房屋给予补偿;没有规划审批手续的,按照本条第2种情形处理;

4.已经批准改制企业的无照房屋,由各区政府组织市城乡建设、发改、城乡规划、国土资源、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水务、财政、国资、工商、税务、监察等部门认定后,按企业改制规定予以处理;

5.2008年1月1日以前,本村村民在符合村屯规划的自有宅基地上,未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建设的具有使用功能,确系本人长期居住的房屋,按照一户一宅,人均建筑面积上限40平方米,2人(含2人)以下户不超过80平方米,6人以上户不超过240平方米的标准,按房屋实际建筑面积比照有照房屋给予70%补偿;在村集体其他建设用地上建设的,按照房屋建安成本给予补偿;房屋超出规定标准部分,参照《哈尔滨市市区农民住宅规划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哈规联〔2007〕2号)等有关规定执行;

6.2008年1月1日以前,村办集体企业或村民个人未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在集体建设用地上建设的非居住用房,参照本条第3种情形处理;

7.199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实施以前,在滩涂、河道范围内未办理审批手续建设的房屋,参照本条第2、3种情形处理。

(三)下列历史遗留建设问题,给予适当补贴:

1.2000年1月1日以前建成的没有任何审批手续的城市房屋,使用人能够积极支持拆迁工作,具有拆迁范围内常住户口、家庭人均居住面积低于哈尔滨市上年度人均居住面积、房屋具备居住条件和使用功能、使用人长期在此居住且无其他住房的,对于不足哈尔滨市上年度人均居住面积部分给予救助补贴;给予救助补贴的房屋使用人确需购房的,拆迁人可以给予优惠价格购房;给予救助补贴的房屋使用人同时持有《哈尔滨市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证》,符合安置40平方米保障户型的,按照安置房屋综合建设成本缴纳购房款,也可以将所得补贴款折成可购买住房面积,剩余面积按成本租金标准承租,待房屋使用人经济条件改善后,补交购房款,变更产权性质;

2.不完全具备救助补贴条件,但积极支持拆迁工作,并在规定期限内配合拆除房屋的,也可按照被拆迁房屋的实际面积给予适当补贴,但补贴面积不得高于哈尔滨市上年度人均居住面积,补贴标准不得高于被拆迁房屋的建安成本。

四、工作分工

(一)对历史遗留建设问题开展调查摸底、分析认定等各项工作,由各区政府组织有关部门负责一事一案、分别认定;

(二)对事实认定清楚、没有争议、当事人能够自行拆除的,由各区政府组织验收,予以补贴或补助;

(三)对不配合拆除工作、需要强制拆除的,由各区政府组织相关执法部门按照法定程序强制拆除;

(四)城市内河(马家沟、何家沟、信义沟)管理范围内的历史遗留建设问题,由水务部门配合各区政府进行认定;

(五)补偿、补贴标准和优惠购房价格,由各区政府按照本意见,结合实际情况,自行制定;

(六)无照房屋的处理结果,由各区政府进行公示。本处理意见未涉及的无照房屋处理问题,由各区政府按照本意见精神,结合实际情况妥善处理。

(七)公安、纪检监察、司法机关负责严肃查处拆迁工作中出现的各类违法、违纪问题。

五、其他事宜

(一)各区政府、市直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分工协作,认真落实各项工作原则,严格按照本意见确定的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意见做好拆迁工作。相关工作人员要按照公平、公正、求实、服务的原则做好工作,保证认定工作客观、公正。对与当事人相互串通、伪造证据、以权谋私的,要严肃追究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对所涉及的私建认定为违法建设,不予任何形式补偿或补贴。

(二)省、市重点工程征地拆迁工作,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政策通知单,让遗留问题走开 篇6

遗留问题往往是由于企业相关政策在传达和执行过程中管理不善而出现的。几种常见的现象是:

1.业务人员口头传达政策,经销商在业务人员离职后浑水摸鱼,要求兑现某某政策,由于无法取证,公司陷入两难境地。

2.某些业务人员准备离职,在离职前向经销商作出公司没有的政策承诺,自己拿到高奖金和提成后一走了之。

3.业务人员在向经销商传达政策的过程中,对政策断章取义。如某公司针对一款新产品制定了激励政策及相应的限制条件,业务员张某为了便于自己工作的开展,仅把最大力度的激励告知客户却没有讲明相关条件。尽管客户大力推广这一新产品,月底仍没能完成最大激励要求的销量指标,实际兑现的利益与“企业”承诺不一致,经销商的怒气可想而知。

4.业务人员在政策传达过程中无中生有。如某公司业务员李某为了完成指标,私自向经销商承诺招聘5名直销人员,工资和费用由经销商垫付,一定时间后由公司集中兑现。经销商人招了,钱垫了,却无法在公司兑现。

企业对经销商的管理往往由业务人员负责,政策的传达和执行需要业务人员来完成,如果这个环节管理不善,就会导致遗留问题的出现。有没有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可以避免上述问题呢?笔者在实践中采用的“政策通知单”制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政策通知单

采用政策通知单,就是用书面形式告知经销商政策,它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避免经销商由于理解不一样,对企业的政策产生误解;

避免一些经销商由于企业业务人员变动,浑水摸鱼谋取不当利益;

避免业务人员在企业和经销商之间玩弄两面手法。

政策通知单样单可见表1。

政策通知单填写要求

填写政策通知单要遵循以下相关要求:

1.“市场”项要填写经销商所在的市场,“经理”项要填写在公司登记的经销商姓名,经销商签字处必须是公司登记经销商或其授权人签名;

2.“月份”项必须填写注明政策执行期限;

3.“限制条件”指经销商享受这项政策是否有附加条件,如销量指标等,“备注”部分用以补充说明注意事项;

4.表格内不能留有空格,空白项必须用斜杠划去;

5.“其他政策”用以填写在单品栏内无法阐述清楚的政策,如“本月销量达到100万元,公司奖励一辆价值3万元面包车”;

6.签名必须由相关人员亲笔签署或由其授权人签署;

7.日期部分要求大写。

落实制度

为使政策通知单制度有效落实,公司要把采取政策通知单的时间、目的、注意事项,以公函的方式发给每个经销商。同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参考制度如下:

1.业务人员必须按要求填写政策通知单,对于不按要求填写的给予一定处罚;

2.政策通知单必须由业务人员在月初交给或传真至客户,签字生效后上报销售管理部门;销售管理部门设置专人,对收回的政策通知单进行审核、存档、备案;

3.落实经销商、业务代表、区域经理三方共同签字生效制度,区域经理的上一级领导要定期抽查审核,并承担连带责任;

4.如果业务代表在政策通知单上虚报公司政策内容,公司应按政策通知单内容给客户兑现,给公司造成的损失从该业务代表的工资、奖金、费用中扣除,区域经理及其上一级领导承担相应责任,情节严重的开除相关人员;

5.伪造客户签字并对市场造成不良影响的,务必重罚直至开除相关业务人员;

6.如果市场出现特殊情况(如需要调整经销商),可暂停发放通知单,但必须提前向相关管理人员说明情况,依照公司相关程序进行;

7.提出离职的业务人员,必须在政策通知单有效日期已过,且经销商没有提出异议时,方可办理全部离职手续;

8.经销商伪造政策通知单,要给予相应处罚直至取消经销权。

实践证明,严格实施政策通知单制度,因政策传达不畅导致的遗留问题将不复存在,同时可以大大减少公司损失,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

遗留问题处理 篇7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各地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 矿区企业损毁土地的数量持续增加, 导致土地复垦“旧账未还, 新账又欠”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 加剧了人地矛盾。矿区历史遗留损毁土地的复垦做为补充我国耕地资源的有效途径, 必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范围的开展, 土地复垦法规是复垦管理工作最有效、最有力的武器, 《土地复垦条例》的出台必将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在条例中首先被提出来, 其中明确规定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复垦。因此复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 为土地复垦过程提供相应的解决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 矿区历史遗留损毁土地概述

1.1 历史遗留损毁土地的产生

矿业用地的所有权大多数属于集体性质, 如果矿业企业需要采矿用地, 则主要是通过政府把集体土地征为国有土地后, 再以出让方式获得采矿用地的使用权。采矿用地是矿业企业的生产用地, 矿业企业对采矿用地具有临时占用的特点, 而且占用时间短, 一般多则几年, 少则几个月, 矿产资源一经开采, 矿业企业就基本用尽了采矿用地使用价值。矿业企业采矿结束后, 企业虽然继续拥有该土地的使用权, 但该土地对于企业来说已经失去使用价值, 复垦土地需要大量的资金保证, 在加之长期缺乏政策上的支持和复垦意识, 导致采矿后土地复垦不及时, 长期闲置、荒芜, 成为历史遗留性损毁土地[1]。

目前我国因矿产资源开发等生产建设活动, 挖损、塌陷、压占等各种人为因素造成破坏废弃的土地约2亿亩, 这些土地中有约60%可复垦为耕地, 30%可复垦为其他农用地, 而10%可复垦为建设用地[2]。积极开展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复垦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

1.2 矿区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分类及特点分析

矿区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在以前的文献中常称为废弃地, 而废弃地一般是按照土地的破坏类型进行分类。矿区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可分为废弃物堆积遗留损毁地、塌陷遗留损毁地、采矿场遗留损毁地、尾矿堆积遗留损毁地和建筑遗留损毁地五种类型。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形式, 分压占、塌陷和挖损三类。废弃物堆积废弃地、尾矿堆积废弃地和建筑废弃地对土地资源的破坏以压占为主, 井工开采造成土地塌陷, 对地上房屋等建筑物造成破坏, 露天开采对土地资源的挖损, 这些破坏土地引起工矿区多方面的生态环境效应的影响, 地表景观破坏, 诱发地质灾害, 水文干扰与水质污染, 大气污染与微气候扰动, 土地资源破坏与占用, 土壤退化与污染, 水土流失加剧, 生物多样性破坏等[3]。

2 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复垦存在的问题

2.1 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基本情况不清

对于县级行政区域内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基本情况没有详细的了解。具体包括损毁土地的用地方式, 产权情况, 正常的复垦义务人, 受益人, 破坏土地现状, 已破坏土地面积、即将破坏土地面积, 对于损毁土地的复垦方向、复垦难度、复垦效益、复垦费用等问题缺乏详细的调查研究和评价。

2.2 复垦所需资金量大, 融资渠道单一, 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问题

从理论上讲, 技术问题并非阻碍我国土地复垦的关键因素, 相比之下, 资金问题才是我国土地复垦的瓶颈。对于历史遗留损毁土地而言, 由于复垦义务人已经不好确定, 《土地复垦条例》中规定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复垦, 这也基本上决定了复垦资金的来源仍然是以国家投资、地方配套资金、企业分摊费用模式。随着中央和地方政府分权式改革, 国家财政资金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 国家财政资金对土地复垦的资金支持力度也将减弱, 而地方政府需要加大公共投资力度, 紧张的地方财政资金也难以保证直接投向经济效益不显著的土地复垦项目上[4]。

2.3 群众参与性较低

我国的土地复垦工作起步较晚, 舆论宣传相对也比较落后, 加之大部分损毁土地复垦难度大, 大面积的土地复垦缺乏积极的组织者, 群众参与性较低。公众参与是具体复垦项目实施的重要前提条件, 因为事关群众的具体利益, 只有复垦得到了公众的支持, 才能顺利的开展复垦工作。

2.4 土地复垦涉及部门多, 专业性质强

土地复垦涉及调查、规划、农业、环境、土壤、园艺、水利、林业、土木、测量等十多个专业, 想要做好复垦工作, 从立项、项目实施、验收到复垦土地经营管理都需要不同的专业人才。土地复垦一般由国土部门主管, 涉及政府管理的环境、农业、林业等部门, 多部门如何协调进行复垦工作, 并没有正式的法规文件做出明确的规定。

2.5 复垦后经营管理不善

复垦工作完成后土地使用权的分配, 主权管理办法, 土地如何经营和使用, 复垦使用过程中的监管和后期的跟踪评价等问题能否得到合理的解决, 都会影响到复垦的质量。

3解决途径与对策

3.1 认真贯彻执行《土地复垦条例》, 编制切实可行的土地复垦规划

在新条例出台之际, 各土地及矿业有关管理及宣传部门应广泛宣传条例颁布的积极影响, 继续实施“谁复垦, 谁使用, 谁受益”的优惠鼓励政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复垦历史遗留损毁土地的责任在条例中更是明确出来。政府在复垦过程中应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 编制土地复垦专项规划, 与当地的城镇、道路、河流及生态环境保护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在规划中要对破坏土地进行调查和评价, 在适当的情况下在土地复垦中发掘出当地经济的新发展方向, 在复垦过程中要做到恢复彻底, 避免造成二次污染。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大多属于彻底找不到复垦义务人的土地, 对在国有土地上的矿区破坏土地, 可以参考土地一级开发的管理模式进行复垦, 复垦完成后由政府土地储备中心进行储备, 然后通过市场或其他方式进行出让使用, 也可广泛吸引土地或者房地产开发企业采用股份制、合资、合作以及招标、拍卖等方式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土地复垦。

3.2 努力拓宽土地复垦资金的融资渠道, 加大土地复垦资金投入

我国的土地复垦首先要解决资金从何而来的问题。国外在土地管理中推行的土地储备制度、土地征用制度、土地银行制度、土地复垦保证金、土地资本的运营、土地税收、复垦彩票等都对我们建立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复垦基金有启示和借鉴作用。我国的复垦应当体现以政府投入为引导, 同时还应考虑其他社会资金融资渠道, 包括开发、信贷等专项资金, 建立资金保障机制。当地集体经济组织和个人有经济基础的可以拿出一部分资金, 在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前提下, 可以投工投劳, 共同做好复垦工作。

3.3 努力培养土地复垦方面的技术性人才, 成立产业化的复垦机构

我国土地复垦基本上以行政推动为主, 当今大部分的工作由国土管理部门的土地整理复垦中心来主持, 成立专业化的土地复垦机构, 提高企业参与土地开发整理的积极性, 一方面可以拓宽资金融资渠道, 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专业施工队伍, 促进土地复垦事业的健康发展。形成以行政、学术科研、工程设计施工等多制度化的综合应用模式, 进行我国的土地复垦, 营造动态、开放、良好局面。

3.4 进一步明确土地复垦奖惩机制

土地复垦投资数额巨大, 回收期限长, 虽然我国的复垦条例明确了“谁投资, 谁受益”的原则, 但是对于政府投资的复垦项目, 受益群体应该明确, 对于群众自发或者社会投资的复垦项目, 政府应当在技术措施和政策上给予适当的优惠。

3.5 重视宣传, 增强全社会复垦土地的意识

探索公众参与复垦的形式和途径, 强化公众参与力度, 多种手段促进全社会参与土地复垦。美国伊利诺伊州的土地复垦工作非常重视公众参与这一环节, 该州发布了《农田复垦公民指南》, 告诉公民如何参与这项工作。在我国也应该让公众参与到土地复垦工作中来, 并将公众如何参与, 何时参与, 参与后都可以做什么工作告知公众, 尽可能让公众全程参与和监督土地复垦工作。

3.6 认真做好复垦后的经营管理工作

复垦工作完成, 将复垦土地的使用者的产权进行明晰化, 以便以后的工作中责任明确, 对复垦土地经营应以保持和培肥地力为主, 采取有效管理和改良措施进行维护, 促使复垦土地的生产力和新生态平衡尽早达到预期目标。

4 结论

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复垦是一项国家发展战略措施和长期行为。我国的土地管理工作非常重视土地复垦工作, 在《土地复垦规定》颁布2 2多年后进行修订并编制《土地复垦条例》, 在新条例出台之际, 必须进行广泛宣传, 各级政府都应高度重视, 在政策上给予倾斜, 资金上给予保障, 技术上加强研究, 复垦的经营管理工作必须得到优化, 我国的矿山土地复垦历史欠账一定可以得到补偿, 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复垦道路。

摘要:矿区历史遗留损毁土地的复垦可以实现废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是实现建设用地与农业土地资源增减挂钩, 改善矿区环境的重要渠道。然而长期以来, 许多废弃地由于历史原因, 长期闲置、荒芜而成了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对历史遗留损毁土地的形成过程、复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应该以《土地复垦条件》颁布为契机, 认真做好历史遗留损毁土地的复垦工作, 解决好在复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以保证复垦土地的数量和质量。

关键词: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复垦

参考文献

[1]骆云中, 许坚与, 谢德体, 我国现行矿业用地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资源科学, 2004 (3) :第116-122页

[2]中国土地矿产法律事务中心, 低碳发展与土地复垦政策法律研究报告[R], 2010.11

[3]钟爽, 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理论体系及其评价方法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5

遗留问题处理 篇8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 到八十年代中后期以后各区、街联社与市总社逐步脱钩, 解决返城知青就业的历史使命已基本完成, 市总社转入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 全面发展直属企业时期。这一时期市总社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 以资产重组为手段, 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 从整体上增强了直属企业的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 开创了城镇集体经济的辉煌局面。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 进入新世纪以来, 许多老体制下的集体企业已不适应新形势下的管理模式, 按照优胜劣汰的客观规律, 有些集体企业面临着倒闭、破产。许多企业债台高筑, 官司不断, 市总社直属企业的债务负担越来越重。这些企业的从业人员许多已进入退休年龄段, 社会保险参差不齐, 有些甚至没有上过养老、医疗等统筹保险。集体企业暴露出的另一大问题是人员流动性强, 人事档案管理混乱, 丢失档案现象也较为严重。近些年来为工资、保险、退休等问题引起的上访、诉讼等事件多有发生, 同时也影响了首都的安全稳定。市总社又一次面临新的历史时期的新挑战。

如何走出困境, 面对历史的抉择, 2005年市总社确定了机关转企改制, 深化体制改革, 促进经济发展的新思路, 提出了三项主要任务:一是重组优良资产, 将有实力、有发展潜力的好企业组建成控股公司, 继续发展, 轻装前进。如出租汽车、电气安装等公司经济效益持续稳定增长。二是对没有发展前途的、有可能成为包袱的企业坚决地进行清理。有的注销, 有的破产, 有的改制脱钩。总共清理了七十余家企业。三是彻底解决多年来沉积在所属企业中的下岗职工、未参保职工等遗留问题。这些职工有的多年不上班, 有的在其他地方工作, 但人事档案一直在企业中存放。其中相当一部分职工快到退休年龄, 有的已超过退休年龄, 而且多数是没有缴纳过社会保险或只缴纳了一部分。如果没有妥善的安置, 没有纳入正常的社保体系中, 那么将会产生极大的不稳定因素。市总社领导班子认识到虽然发展是硬道理, 是第一要务, 但稳定更是第一责任, 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就不会有经济成果, 有了也会丧失掉。为此我们在深化市总社体制改革工作中, 以解决所属企业下岗职工, 未参保职工养老保障为突破口, 首先为分流安置这些职工争取政策并得到市政府的支持, 政府劳动保障部门和财政部分给予了积极的配合。同时市总社直属系统动员各企业清理人员, 进行拉网式查找、统计, 并集中时间分期分批将全部统计出来的人员补齐保险, 转入所在街道或人才中心, 有的顺利办理退休手续。对于有些因丢失人事档案等原因引起上访和诉讼的, 虽然市总社并没有直接责任, 但为了解决这些职工的实际困难, 市总社每年都拿出几十万元。至2010年底, 通过补办五险一金, 先后妥善安置下岗职工一千二百多名。

遗留问题处理 篇9

一、政府主导, 部门负责, 合力推进房地产权证遗留问题的处理

重庆市委、市政府对解决“两证”遗留问题高度重视, 2002年10月16日, 时任重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奇帆主持召开专题会议, 研究部署解决“两证” (“房屋所有权证”、“国有土地使用证”) 遗留问题, 并随即成立了解决“两证”遗留问题申办工作临时办公室。事后, 重庆市国土房管局牵头在对全市无法办理房地产权证的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和分类的基础上, 加大政策研究力度, 确立了处理“两证”遗留问题的原则、方式和措施。涉及主城区的, 由所属各区分局和土地房屋权属登记中心具体办理;远郊区县的, 由所属各区县国土房管部门具体办理。

(一) 处理原则

1. 尊重事实, 特事特办原则。

已竣工出售但存在产权遗留问题的房屋, 其客体违法性是肯定的。但其作为客观存在的事物, 应在建筑合法、结构安全的前提下, 采取补救措施, 尽量使其合法化。在解决房地产遗留问题时, 国土房管、建设、规划、消防等部门要采取“特事特办, 联合会审”的原则处理, 在各司其职的同时, 加强协调和配合。

2. 规费征缴与办证分离原则。

对拖欠土地出让金和各种规费的开发建设单位, 由各部门督促其限期缴清, 逾期不缴的, 按照规定处理。同时, 实行规费征缴与办证分离的原则, 对目前确无能力缴纳的, 可采取挂账方式, 并制订缴款计划, 在保留追缴权的同时, 各部门立即完善相应手续, 国土房管部门为购房人办理房地产权证。

(二) 处理方式

1. 政府发文, 社会公告, 集中申请的启动模式。

市政府以渝府发[2002]82号文正式全面启动清理房地产权证遗留问题工作, 并在《重庆日报》、《重庆晨报》上发布《关于加快申报主城区〈房屋所有权证〉〈国有土地使用证〉工作的通告》。

2. 明确分工、划清职责、部门联动的办理模式。

对属于申办范围内规划手续不齐备的房屋, 由规划部门负责就其是否占规划道路、公共绿地、重要市政设施用地, 是否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等情况提出审查意见;对属于申办范围内建设手续不齐备的房屋, 由建设部门及所属部门组织质量检验, 对不影响住用安全的房屋及时补办质检验证和备案手续;国土房管部门对属申办范围内的土地房屋, 及时审批确权发证。

(三) 处理措施

1.对房屋已竣工群众已入住但未通过规划、建设、消防等部门综合验收致使房屋未办理初始登记的, 采取规划、建设、消防、国土房管部门联合会审, 国土房管部门依据联合审批表上的审查意见颁发房地产权证。

2.对无开发建设单位申办房屋初始登记的无主项目, 依法代为申请。若前期资料齐全, 则采取由房屋买受人书面委托物业公司, 或业主委员会、或推荐业主代表, 或委托中介公司, 集中该项目房屋买卖合同, 缴款凭证、房屋买受人身份证明、委托书等资料, 填写登记申请书, 向房屋所在地登记机构申请办理房地产权证;若前期资料不齐, 则由房地产开发行政主管部门牵头, 组织规划、建设、国土房管等相关部门, 直接对竣工项目进行质检会审, 对不影响住用安全的, 经联合审批后办理房地产权证。

3.对开发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或联建单位存在纠纷, 纠纷一方不提供相关资料影响验收及办理房地产权证的, 由建设部门直接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质检会审, 规划部门负责提供相关资料, 国土房管部门凭会审的质检备案材料和相关手续对已售房屋部分办理房地产权证;对未售部分由建设部门提请有权机关暂停其销售、抵押登记, 待纠纷双方达成一致协议后, 恢复办理相关手续。

4.对未办理合同备案登记导致的一房多卖, 已售房屋被抵押或查封冻结的, 房屋买受人应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 按法院生效的司法文书, 由权利人申请办理房地产权证;对房屋已被抵押, 但未被查封冻结的, 房屋买受人可与建设单位、抵押权人协商, 采取用其他资产置换抵押方式, 或由抵押权人书面同意解除抵押后, 由实际购房人申请办理房地产权证。

5.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行政事业单位或已批准列入破产计划企业的房屋历史遗留问题, 如1989年7月13日前确因生产、居住需要修建的生产、办公、业务用房、职工宿舍等永久性建筑, 虽未办理用地、规划、质检等建房手续, 但不影响市容、交通、消防, 也不影响邻里通风、采光、进出道路的, 由房屋安全鉴定部门出具住用安全证明的方式办理, 国土房管部门据此颁发房地产权证。

6.对开发建设单位拖欠土地出让金和规费的处理, 采取规费征缴和办证分离的原则, 对一次性缴清欠交的土地出让金和各种规费确有困难的, 开发建设单位向各征收部门申请, 制定缴款计划, 经审批同意后, 准予挂账, 完善相关手续后先行办理房地产权证。

二、主要做法

一是统一思想, 上下联动, 狠抓落实。从市到区各级政府、职能部门思想认识的高度统一是解决房地产遗留问题的根本。在各级部门认识统一下, 市区上下联动, 形成高效工作机制, 采取强有力的工作手段, 切实推动了清理工作。

二是部门配合, 各方协调, 协同办理。房地产权证遗留问题的处理涉及开发建设前期各部门, 通过与规划、建设部门共同制定《关于解决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和房屋所有权证遗留问题的通知》等文件, 明确了各部门职责和会审程序, 以及部门间协同工作等。同时, 针对一房多卖、房地产标的上涉及多个权利人的案件, 先后主动与金融部门协调83次、三级法院协调25次, 得到了金融部门和人民法院的大力支持。市高院出台了渝高法[2002]218号、渝高法[2003]48号文件, 有力指导各基层法院审理工作, 对涉及房地产权证遗留案件实行快立案、快审理、快执行, 优先实现房屋买受人物权。

三是情况清晰, 政策到位, 分类办理。房地产权证遗留问题由来已久, 在全面启动清理整顿工作前, 通过摸清底数、明确情况、清晰思路, 有针对性地分类制定政策, 以不违反法律法规为原则, 以保障群众合法权益为最终目的, 从实际出发, 灵活制定政策, 合情合理合法处理房地产权证遗留问题。

四是制度健全, 责任落实, 措施有力。解决房地产权证遗留问题工作由我局牵头办理, 组织市级各部门和各区政府、部门, 以及法院、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指示精神联合办理。在处理过程中, 市区都做到有分管领导负责, 有工作人员经办, 有场地办公, 有责任机制, 有进度管理, 有疑难杂症分析制度, 有阶段工作总结汇报, 强有力地推进工作, 取得良好成效。

三、登记效力

房地产遗留问题的集中清理, 快捷有效化解了大量积压的社会矛盾, 维护了成千上万户老百姓的合法利益, 但是由于在办理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执行程序和收取要件的非常规性, 社会舆论对此种办理方式是否会引发诉讼, 是否会得到法律支持存有疑虑。

为此, 我局积极主动与三级人民法院协调座谈反映, 经双方达成共识, 2007年6月, 我局出台的《关于房地产登记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 (渝国土房管发[2007]404号) 中对此种特殊方式办理的登记效力问题予以确认;2007年9月, 市高院出台《在审判工作中适用〈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关于房地产登记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所涉及相关问题处置意见的通知》 (渝高法[2007]214号) , 明确指出此种方式是采取的特殊措施, 对以此提出的行政诉讼案件, 可根据案件情况裁定驳回起诉或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

四、下步工作思路

我市于2002-2003年集中开展解决“两证”遗留问题的阶段性工作结束后, 按照市政府的工作安排, 此后有关“两证”的处理问题, 由国土房管部门牵头, 会同规划、建设、消防等部门参照渝府发[2002]82号文件精神, 采取“一事一报、一事一议”的方式协调处理。近十年来, 通过各方各部门共同努力, 我市解决房地产权证遗留问题工作取得一定成绩, 维护了老百姓的合法权益, 获得来自社会认可。但自2007年起又不断有购房人 (被拆迁安置人) 及企事业单位通过信访、市长信箱、网络媒体等方式反映办不了房地产权证。尤其是《物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颁布以来, 社会各界对物权的保护意识增强, 反映尤为强烈。为此, 我们拟定下步工作思路。

一是建立健全“黑名单”管制制度。对违反相关规定、不履行合同约定或承诺的开发企业建立“黑名单”管制制度, 用强制手段强化惩处效果。国土房管、建设、规划、公安、工商、税务等部门相互配合, 对违反相关规定、不履行合同约定或承诺的开发企业建立黑名单, 并在主流媒体上予以公示;同时, 各部门按各自职责禁止其再进入房地产开发领域。

二是启动问责制度。对辖区内出现重大违规建设行为, 或因职能部门督促不力导致的建设项目完工6个月后仍未提交验收备案、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等重大后果的, 应对当地区县政府 (管委会) 和相关职能部门启动行政问责。

遗留问题处理 篇10

1 问题的由来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全国农村普遍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 河南省一些地方在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 对集体林木也实行了分户管理, 但由于忽视林业生产特点, 没有建立相应的林业生产责任制, 责、权、利不清, 以致造成乱砍滥伐严重。上世纪80年代初, 河南省出台《关于建立和完善林业生产责任制的意见》, 开展了以稳定山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林业“三定”工作, 给农民群众划分了自留山和责任山, 颁发了林权证, 这是改革开放后对集体林地林木的首次确权。但实事求是地讲, 林业“三定”并没有使集体林业取得太大的成效, 所以到80年代后期, 全国的“分山到户”政策就基本停止了, 有的地方甚至将以前划分的自留山、责任山又收归集体统一经营。河南省在坚持林业生产责任制的基础上, 通过大力发展乡村集体林场, 强化林业集体统一经营, 全省乡村林场一度发展到6 000多个, 乡村集体林业得到了空前发展, 许多地方对林业“三定”确定的集体林权管理方式进行了调整。进入90年代以后,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 河南省提出进一步完善林业生产责任制, 推行所有权、经营权分离改革, 强调稳定所有权, 放活经营权, 扩大自主权, 坚持谁种谁有、合造共有的基本政策, 鼓励个人承包造林, 涌现出了第1批个体承包造林大户, 农村集体林地使用权又一次以承包的方式向个体经营户和公司流转。2000年以后, 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下发之后, 河南大力支持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 积极倡导营造林机制创新, 总结推广以“四荒”拍卖为主的集体林业经营模式, 同时提出了“不栽无主树, 不造无主林, 造林就发证”的要求。全省各地根据本地实际, 探索出独资造林、合作造林、股份制造林、公司加农户造林等多种经营模式。所以, 此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前, 我们面临是集体林权管理形式已经多元化的状况。

2 问题的主要表现

上述林业经营体制的改革, 对加快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绿化步伐, 引导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参与林业生态建设, 扩大集体林业经营规模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政策缺乏连续性和改革过程不规范, 留下许多有争议的问题。

2.1 林权争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于2003年3月起施行, 在此之前一些地方的集体林地承包经营, 操作随意, 程序简单, 农户与村组签订的集体山林承包合同不完备, 有的甚至没有签订纸质承包合同, 只有口头协议。由于程序不规范, 操作不透明, 许多地方林权证发放不到位, 从而造成了“有地无证、有证无地”的现象, 即一些有经营事实的农户没有林权证, 有林权证的农户却没有实际经营权。

2.2 边界争议

过去的林地承包主要是由村组自行操作的, 工作标准低, 边界确定比较粗糙。林业“三定”时, 一些地方划定自留山、责任山时指山划界, 没有图纸, 林权档案资料不全或者丢失, 无法提供合法有效凭据。一些林地承包合同上四至界限描述模糊, 从而造成的农户间的林地纠纷。同时, 由于几十年来林权所有单位调整、合并和重新组建等原因而造成集体林场与周边村组之间, 村组与村组之间存在许多边界争议。

2.3 利益争议

上世纪80年代后期, 为加快荒山绿化步伐, 山区一些地方将群众的自留山、责任山收归集体统一造林, 或实行村、组合作造林, 在此次明晰权属过程中引起了利益分配纠纷。平原一些地方在营造林机制创新改革时, 对荒滩、荒沟、荒坡、荒地实行“谁开垦谁种植, 谁造林谁拥有”的政策, 没有签订承包合同, 更没有确权发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各种矛盾逐渐显露出来。在前些年的林业经营模式创新过程中进行的林权流转, 由于政策导向问题和承包程序不够严格, 操作不够规范, 合同不够完善, 导致有些林地林木流转时间过长、面积过大、价格过低。在此次林改中, 这些“三过”承包地引起了群众与承包户之间利益分配上的争议。

3 解决争议的建议

历史遗留问题大多成因复杂, 年代久远, 牵涉的利益主体多, 解决起来十分困难。为妥善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要对历史遗留问题进行认真梳理, 然后分门别类进行研究, 坚持尊重历史、维护群众利益这一基本原则, 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办法。

3.1 强化组织领导, 创新工作方法

各级政府充分发挥调处职能, 成立专门的林权纠纷调处机构, 组织相关部门经常召开联席会议, 专题研究解决林改过程中遇到的历史遗留问题。要根据矛盾纠纷的性质和涉及面, 分别采取不同的工作方法, 分层次进行调处解决。对村组内部纠纷, 主要以历史记载为准, 通过走访群众和老干部、老党员, 根据年龄大的老人回忆、指证, 进行调解;对村组之间的纠纷, 要充分发挥乡镇和村组干部的作用, 要求他们树立大局意识, 提前介入, 先进行调解处理, 尽量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对历史久、争议大、矛盾深, 难以调解的权属问题, 引导群众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3.2 针对不同问题, 细化调处措施

3.2.1 自留山问题

对已划定的自留山, 由农户继续长期无偿使用。山证相符无争议的, 更换全国统一式样的林权证;有山无证或山证不符的, 重新确权, 核发或换发林权证;已合法流转的, 完善手续, 进行登记变更, 核发或换发林权证。在具体操作中, 要根据不同村组的情况, 采取相应的处置办法:对本集体经济组织内大多数农户有自留山证, 少数没有权证的, 只要左邻右舍能够证明其林权归属, 且四至清楚没有纠纷的, 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同意, 原则上予以认可;对于林业“三定”时只分了自留山而没有发证的, 只要有分地底册, 原则上予以认可;对既没有权证又无分地底册的不予认可。

3.2.2 责任山问题

对已承包到户经营的责任山, 由承包户继续承包经营, 承包期内允许继承和流转;承包经营已到期的, 按照“公平协商、利益分成”原则收回进行重新分配;因抛荒或长期疏于管理, 被集体统一收回经营的责任山, 坚持“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的政策, 继续由新承包者经营管理所得收益由原承包户、新承包户和村组共同协商收益分配办法。

3.2.3 流转经营问题

对已经承包到户或流转的集体林地, 符合法律规定、合同规范的, 坚决予以维护;合同不规范的予以完善, 不符合法律规定的, 依法进行纠正。对已经流转、合同规范、但大多数群众有意见的, 采取公开协商的办法, 调整利益分配。在解决此类问题时, 应注意《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颁布施行时间, “两法”施行前后对确权程序的要求应有不同。

3.3 推进配套改革, 在发展中调处纠纷

遗留问题处理 篇11

朝鲜问题风云突变,不少中国有识之士普遍认为,今日朝鲜问题已经成为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朝鲜半岛问题,应有理性权衡,而不应拘泥於已有的旧思路和旧情感。

一、朝鲜战爭是一场

毫无意义的冒险战爭

二战中,美苏两国合手击败日本,分佔朝鲜半岛。当年的金日成因被斯大林看中,不费寸力而被扶为一国之主,金氏因年少气雄,初生牛犊不畏虎,竟以三等小国,而对美国的势力范围发起挑战,发动朝鲜战爭。这样一场冒险的战爭,差一点令其失去平白得来的半壁江山。幸而后来中国出兵,苏联援手,才得以复其国。一场战爭,起於三八线而终於三八线,未有寸尺之得,而死伤国人数百万,对朝鲜和对战爭的发动者而言,可以说是毫无意义。

对中国而言,介入这场战爭也同样是毫无意义的。介入这样一场战爭,中国死伤数十万军人,耗费亿万资源,为他人赴汤蹈火,虽复他人之国,对本国来说卻没有任何利益可言。

当时的中国刚刚经历了八年抗战和四年国内战爭,民生凋敝,百废待兴,正当休养生息,不宜再与他国开战。更不用说是以一个弱国之力,为他国利益而与世界強国开战。

即便就中共自身利益而言,介入这样一场战爭,也同样是一场冒险。中共经历了千辛万苦,牺牲无数,好不容易刚刚打下江山,理智的思考,应当是先求稳固,不再挑战強敌。否则到手的“革命胜利果实”有可能得而复失,如当年李自成刚刚入主北京,天下尚未稳固,卻藐视外敌,山海关一战而败,被满清夺了江山,奋斗数十年,一夕间付之东流。这也就是为什么当年中共党内高层几乎一致反对出兵朝鲜。当时党内有人指出“美国无意侵略中国,否则三年内战中早已介入”。这可以说是真知灼见。幸好美国真的不是当年有意入主中原的满清,而只求“遏制共产主义”,儘早结束战爭,如麦克阿瑟说的“圣诞节之前结束战爭”,因而战事被局限在朝鲜半岛,否则战火扩展到中国,国民党趁势捲土重来,中共真有可能重蹈李自成的覆辙。

多年来,中共党内关於毛泽东的“晚年错误”总是从1957年的“反右”和1958年的“大跃进”算起。其实,其错误从建国之初的一意孤行,冒险出兵朝鲜就已经开始了,只不过那一次他比李自成幸运罢了。

朝鲜之於中国的

价值被夸大了

当年中国出兵朝鲜,一个主要的理由是将朝鲜作为一个缓冲国。其实,缓冲不缓,亦从未有利,即便是在当年,这一缓冲论也未必站得住脚,亦未必符合北京自身“利益最大化”原则。

当年北京的決策者为赢得党内外对其介入朝鲜事务的支持而提出了缓冲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拒敌於国门之外。而实际上卻是:自树其敌,为他人的国际博弈而赴汤蹈火。1949年底,国民党在大陆大势已去,当时美国杜鲁门政府的基本对华政策是:中国的内战由中国人自己解決,美国将接受北京控制整个中国的事实。北京当年原本可以利用美国政府当时的对华政策,而在美苏两大国之间左右逢源,爭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可当年北京的领导人卻一反其在国内斗爭中的老谋深算和内部多数意见,内斗内行,外交外行,选择倒向苏联,与世界头号強国为敌,被道高一筹的斯大林当成其与美国博弈的一颗棋子。

按后来解密的文件,当时斯大林的算盘是,苏联不出头,而置身幕后,让中共军队去与美军对阵,使美国“受朝鲜战爭拖累”而“继续被困远东”,从而“为欧洲共产主义的巩固发展赢得宝贵时间。”这一策略与斯大林当年在面对德国入侵危险时为防止日本从东面夹击苏联而採用的做法如出一辄。为使中国能全力拖住日本,当年斯大林以共产国际名义指示中共与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並派王明回国以“帮助”和监督中共领导人执行莫斯科的指示,“一切服从统一战线”,只是当年那一次,延安以区区数万疲惫之师,不愿赔上老本,故而对之表面服从,虚与应付,並未全盘接受,而到后来朝鲜战爭时,北京的新主因刚刚横扫六合,正踌躇满志,以为天下无敌,竟是主动向斯大林请缨了。

北京此一強出头的決策,为他人赴汤蹈火,导致引火上身,致使美国从此对中国实行全面遏制政策,视其为在全球对苏实行遏制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原以为“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卻怎料,打出一拳,引来百拳。中国实际上代人挨打,成了苏联的缓冲,代这个它后来称之为“北极熊”的敌人承受和分担了来自美国和西方阵营的压力,以至被人封锁打压数十年。到后来,敌友易位,当年投靠的老大哥被当作“亡我之心不死”的敌人,为与之抗衡,北京转而寻求与当年的死敌建交,联美抗苏。直到后来邓小平改革开放,改弦易辙,走韬光养晦,不強出头的和平崛起路线,重新发展中美关係。这等於是折腾一圈,又回到原点,作了无用功。

退一步说,站在北京的立场,即便当年美国真有“亡我之心”,即便不提“以人为缓冲,卻被人当成了缓冲”,为他人的博弈赴汤蹈火,只谈北京付出巨大代价建立的所谓缓冲,其实也是得不偿失。中美在朝鲜一交战,美国军事力量因此而进入台湾海峡。即便北京真的求得了所谓缓冲於关外,但卻被人抵进腹肘之东南,前门拒虎,卻后门进狼,一得一失,两相抵消,就北京的全局而言,何缓之有?

中共军队一入朝,美国对台政策发生急转弯。杜鲁门不仅派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而且重新在军事与财政上援助蒋介石,致使蒋介石大喜:“天赐韩战”。虽然站在台湾的立场,这是天大的好事,但从北京自身利益来说,以数十万人的牺牲和巨大代价救了他人,卻失去了自己唾手可得的台湾。其所得未必真实,而失去的卻是不假,即便得失相抵,就北京之全局而言,又何利之有?

时至今日,即便不谈过去的失策、付出的巨大代价和牺牲,因为“生米已经煮成了熟饭”,而只从大处来看,朝鲜对中国国家安全的价值究竟有多大,亦是不难看清的。

中国海陆边疆万里,中朝边界长不及其百分之一,区区一隅,纵然固若金汤,也只不过是在万里边疆修筑了一小段城墙。他人真欲“亡我”,“绕过马其诺”,他处可乘之隙多矣!一密百疏,堵一漏十,於全局何补?要知道,当年鸦片战爭和八国联军入京,列強走的可是海路。

北京需要妥善

解決的历史遗留问题

对中国而言,今日朝鲜问题已经成为历史遗留问题。

在中国,政界和学者之中基本上有一种共识:维护朝鲜半岛的安全与和平关係到中国的切身利益,关係到保护中国东北边界的安全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近来有学者委婉地批评北京:中国应当负起“重大责任”,改变外界对中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无所作为和无能为力的印象。

其实,北京並非不想有所作为。处理朝鲜半岛问题,北京既有操作上的难点,一方面是朝鲜不听“招呼”,另一方面是稍有不慎,便触发区域危机;也有感情上、意识形态上的纠结,即便可以施加影响,北京也不忍下重手。

一直以来,北京试图通过劝说、经援、六方会谈等等对朝鲜施加影响,然而问题的关键在於,朝鲜只是虚予应付而並不领情。不仅是中国的努力鲜有成效,就是韩国自金大中以来十余年中对朝鲜的“阳光政策”和美国当年的以经济补偿换取平壤的“无核化”的尝试也显然徒劳无功。朝鲜一次又一次地挑起事端,外界一次又一次的妥协和经济安抚,使朝鲜当局更加有恃无恐,因而一再故伎重演。

朝鲜问题的难点在於平壤不按常理出牌,不时以战爭相威胁。朝鲜在朝韩边境有8000-10000门大炮,而首尔距离朝鲜边境仅有50公里,一旦朝鲜动怒,挺而走险,很可能在数小时内将首尔夷为平地。而朝鲜近年来研发核武器,更增大了韩国的恐慌。其实朝鲜的军事力量並不会对美、中、俄、日构成直接的、重大的威胁,其唯一能够恐吓和造成巨大伤害的是韩国。这种不时以毁灭同族的韩国相威胁而向外界要挟的做法,类似於一个街头混混利用人们的同情心和求平安的愿望,以绑架和扬言要杀害自己的同胞兄弟,而向街坊邻居要挟一样,其逻辑之扭曲,显然不符合正常人的思维。

影响朝鲜问题解決的另一个因素是北京的“朝鲜情结”。在六十年前的朝鲜战爭中,中国付出了数十万人的生命代价,一旦放棄朝鲜,等於数十万人的血白流了,对北京来说,这在感情上是很难舍棄的。所以,北京即便对朝鲜的行为不满,但卻始终难以割舍这种用“鲜血凝成的友谊”。

如何处理朝鲜半岛问题,中国应当作出理性的权衡,而不应拘泥於已有的旧思路和旧情感。

处理朝鲜半岛问题,

北京面临的几种选择

对北京来说,处理朝鲜半岛问题,按最终结局,可有两种思路:维持朝鲜半岛的南北分离,或接受朝韩南北统一。既然朝鲜之於中国国家安全的价值过去被夸大了,因而这两种结局对中国而言並无大的利弊分别,关键在於朝鲜自身是否能改弦易辙。倘若朝鲜能够走上改革开放之路,不再成为区域的麻烦制造者,则前一结局可能对中国略为有利。倘若朝鲜依旧如故,麻烦不断,则后一结局也並非不可接受。

具体策略上,对北京而言,至少有下述六个选项:

1、无为,即静观其变。目前朝鲜正处於权力的世代交替时期,金正日时代已经成为过去,朝鲜新一代的领导人有可能会有不同的视野和对外政策。北京採用静观其变的策略,暂忍一时,朝鲜问题有可能会因内部的权力交替而自行解決。即便稍后不久朝鲜表现出激进的对外动作,甚至挑起朝韩武力冲突,更多的应只是一种新主立威,整合内部的政治技巧,大可不必过虑。朝鲜权力的新旧交替有三种可能的结果:一是三代世袭成功;二是权力落到重臣之手;三是陷入内乱。如出现前两种结果之一,则北京採用静观其变的策略,並无风险。

2、促进,即促使朝鲜变革。北京长期以来试图劝说朝鲜走改革开放的道路,並曾经努力介绍特区经验,去过中国各地参观的朝鲜高官也不少,但平壤依然故我,没有一丝改变。北京过去不能改变固执的金正日,但现在卻可以考虑在朝鲜权力的新旧交替过程中施加影响,甚至包括支持有潛力的、能被朝鲜民众接受的、有改革开放观念的人上位。不过实施这一策略存在一定难度,也有一定的风险。朝鲜作为一个极端封闭的国家,外部对之了解有限,也难以插手,而且倘有不慎,或看走了眼,可能事与愿违,或导致朝鲜内乱。

3、利用,即继续利用朝鲜。一直以来,北京将朝鲜作为缓冲国。其实这种缓冲国的价值究竟有多大,如前所述是值得怀疑的。中国的周边国家与美国关係友好的不少,是否中国多了一个直接接壤的美国盟国就会使中国更不安全?利用朝鲜的策略,还可以有一种更主动的做法,就是以朝鲜作为筹码:北京以必要的经援维持朝鲜现状,在中美博弈时,根据需要,以朝鲜作为筹码,向美国施压。然而,这一以朝鲜作为讨价筹码的策略存在一个巨大的风险: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美国开始从亚洲实行战略收缩,美国陆续从韩国撤走驻军。根据2010年美韩达成的协议,美方将於2015年把韩国军队的战时指挥权归还韩国,而美韩联合司令部亦将同时解散。由於朝鲜不断地制造区域紧张局势,导致韩国和日本大力增強军备,美国的军事力量不但不能如期撤出韩国,反而结集於东北亚。这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和台湾问题的解決,都是一个极为不利的因素。而且倘若朝鲜不听中国“招呼”而冒险,很可能最终会再次将中国拖入一场不愿意看到的战爭。

4、惩制,即配合国际社会,惩制朝鲜。如果朝鲜的对外政策並未因权力交替而改弦易辙,而是依然如故,继续成为区域的“麻烦制造者”,则北京的一个另策略选项是:配合国际社会,对朝鲜实施必要的惩罚,如暂停经贸交易和经济援助,默认和允许美韩和国际社会对朝鲜有限的惩罚,甚至包括允许为消除其核设施的而实施“外科手术式打击”。这一策略的目的在於使朝鲜受到必要的教训,挫其锐气,使其安分下来,而又不亡其国。这一策略的风险在於,朝鲜的报复可能导致朝韩之间的战爭。当然,如果中国和周边大国之间能够就此达成交易,互以重兵相示,则万一发生战爭,其规模可以控制在局部的、有限的范围。只要朝鲜政权不崩溃,其内部控制仍然存在,並不会引发大的难民潮。

5、放棄,即放棄朝鲜。万一朝鲜因权力的新旧交替导致内乱,或因外界的惩制而导致政权崩溃,北京默认和接受以韩国为主导的统一。这一策略的有利方面在於:一旦朝鲜半岛统一,东北亚的区域紧张局势将可能因此而缓和,美国的军事力量撤出韩国;韩国至少在一、二十年内会因南北统一在经济上受到拖累而减缓其与中国的竞爭力,这可能会有利於中国经济的升级、转型和在某些工业领域取其而代之;中国有可能因直接与韩国接壤而使东北地区获得巨大的发展机遇。当然,朝鲜会不会内乱或崩溃,只是一个未知数。而这一策略的不利方面是:朝鲜的内乱或崩溃,会引发难民潮而使中国的东北边界地区受到冲击。

遗留问题处理 篇12

斛冢村全村700多口人, 2200多亩土地。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开始后, 航拍测量和老底子核对, 问题就来了。第一村民小组50多户人家, 有的多种了一二亩, 有的承包地价格很低且十几年没有变, 还有集体土地二轮承包时该分到土地的11个人没有分到土地, 村民意见很大, 共涉及土地90多亩。不把这些问题解决, 确权工作就没法进行下去。

从去年8月开始, 邓庄镇包村干部和村“两委”多次召开户代表会、村民代表会, 研究解决的办法, 村“两委”参照其他村的做法, 提出将这些地全部收回来重新发包, 但部分村民不同意。原本打算种麦前完成的工作拖延下来了, 年终一盘点, 斛冢村土地确权在全镇排到最后。

元旦过后, 副镇长付冬梅, 调整后的包村干部刘晓峰连续多天驻扎斛冢村, 和村党支部书记张红顺、村委主任高宗顺集中研究解决90多亩土地分配问题。经过几次讨论, 形成了新的解决办法:先给没分到地的11人按照1996年人均土地的标准分配土地, 再把剩余的土地平均分配给全组现有的人。

办法是有了, 第一步就是要把多出的地拿回来。村干部分解责任, 对多种地、承包地的农户逐个做思想工作。张淑梅家问题最复杂。二十多年前, 村集体变压器丢了, 重新购置没钱, 就向她家借了1500元, 按2分利息算, 但一直没还。当时村里让她家多种了5亩地, 现在要把地退出来, 就要“算账”。付冬梅、刘晓峰、张红顺、高宗顺一起和张淑梅商量解决办法, 一直谈到晚上十二点多, 最终得到妥善解决, 张淑梅答应退回多种土地。

连续十多天工作, 问题逐一得到解决。镇村干部马不停蹄, 加快落实。腊月十九这一天组织村民代表二十多人, 现场监督, 从早上9点一直干到下午5点, 按照确定办法, 把多出土地分到了各家各户。

上一篇:有线电视网双向改造下一篇:人力资源管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