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相关生存质量

2024-05-10

健康相关生存质量(共8篇)

健康相关生存质量 篇1

一、背景

随着中国医疗技术水平的进步和公共卫生的发展, 中国居民的健康水平得到了提高。但是, 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工作、生活压力也从另一个侧面损害着中国居民的健康。政策制定者急需了解目前中国居民的健康状况, 以制定合理的政策措施来改善其健康水平。

为了了解中国居民的健康状况, 大量研究采用了不同的方法进行调查。这些研究衡量健康状况的指标主要是两周患病率或期望寿命。但是, 现代健康的定义已不仅仅局限在身体健康这一个领域了, 心理健康和社会交往健康也是重要的健康领域。因此, 更符合现代健康定义的健康相关生存质量就成为比较好地用于衡量人们健康状况的一个指标。遗憾的是, 目前使用这种指标来衡量人们健康状况的研究还不是那么多。

二、目的

中国独特的城乡二元化结构注定了城乡居民健康状况的不同特点, 因此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应该分别进行研究。国内现有文献对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健康状况的研究较多, 但都是单独研究城市居民或农村居民健康状况的, 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比较研究的文献较少。本文通过对同一地区的城市和农村同时进行大规模入户调查来了解中国城乡居民健康状况的现状以及城乡居民健康状况之间的差异。

测量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通用问卷主要有SF-36、WHOQOL-100、EQ-5D、HUI等。国内现有文献最常使用的通用问卷是SF-36, 但SF-36由于问卷较长、条目太多, 适合用来对健康相关生存质量进行单独的调查, 而不适合嵌入大规模调查问卷中。虽然之后发展了SF-12、SF-8等简化版问卷, 但使用都不如SF-36广泛。EQ-5D最大的特点是问卷简短、使用方便、简明易懂, 非常适合嵌入大规模的调查问卷中收集研究对象的健康相关生存质量数据[1]。本文通过嵌入了EQ-5D的大规模入户调查来衡量中国城乡居民的健康相关生存质量。

本文研究:一、中国城乡居民健康状况的现状;二、中国城乡居民健康状况的特点;三、哪些社会人口学变量影响着中国城乡居民的健康状况。

三、文献综述

经过系统文献检索发现衡量中国居民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文献约有几百篇, 其中使用EQ-5D来衡量的文献约有几十篇。但主要的研究对象是患病人群, 研究对象为健康人群的文献数量较少。截止到2010年5月, 共有3篇文献使用EQ-5D作为衡量指标研究了中国城市或农村健康人群的健康相关生存质量[2,3,4]。表1比较了本次研究和其他三项研究的一些特征。

四、方法

(一) 数据来源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中国城乡居民健康调查。中国城乡居民健康调查于2008年2~5月进行。调查采用典型抽样法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范围内选取了北京、西安、成都、昆明4个城市。为了使样本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对4个城市采用了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来抽取城市和农村调查户。调查共成功访问4411户、12691人, 其中城市居民5161人 (占40.67%) , 农村居民7530人 (占59.33%) 。

(二) 数据处理

由于中国城乡居民健康调查先期在北京进行, 而后期调查所使用的问卷与先期稍有不同, 因此本文仅使用了后期调查的西安、成都、昆明三个城市的数据。调查问卷中的EQ-5D部分必须由受访者本人填写, 不允许家人代填, 因此本文的研究仅涉及本人填写EQ-5D问卷部分的居民。由于EQ-5D只能由年龄大于或等于16周岁的受访者填写, 因此本文仅研究了年龄16周岁或以上的居民。

经过“城市”、“是否填写EQ-5D”、“年龄”三方面的筛选后, 最后进入本次研究的城乡居民共7845人, 其中城市居民3627人 (占46.23%) , 农村居民4218人 (占53.77%) 。

(三) 变量处理

本次研究在中国城乡居民健康调查问卷中选取了城乡、调查地点、性别、出生年月、民族、家庭和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从业状况、参加医疗保险情况、EQ-5D的5个维度 (行动能力、自我照顾能力、日常活动能力、疼痛或不舒服、焦虑或抑郁) 和EQ-VAS共15个变量。

为了反映不同年龄段居民健康状况的差别, 本次研究将年龄由连续变量转化成为分类变量, 分别为:16~20岁、21~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61~70岁、70岁以上。本次研究对调查问卷的受教育程度变量重新进行了分类, 分别为:文盲 (小学以下) 、初等教育 (小学) 、中等教育 (初中、高中或中专) 、高等教育 (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硕士及以上) 。同时, 将工作变量中的临时工和钟点工两种从业状况合并成为一种 (临时工) 。

五、结果

(一) 城乡居民社会人口学变量描述

表2描述了纳入本次研究的城乡居民的社会人口学变量。研究对象分布于西安 (2696人, 占34.37%) 、成都 (2761人, 占35.19%) 、昆明 (2388人, 占30.44%) 三个地区。接受调查的女性居民 (4056人, 占51.72%) 多于男性居民 (3786人, 占48.28%) 。由于本次调查涉及了少数民族较多的西南地区 (四川省和云南省) , 故本次研究中的少数民族居民 (395人, 占5.04%) 较多。由于本次调查在大面积推广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之前进行, 故城市未参保居民 (833人, 占22.98%) 较多。接受调查居民的平均年龄为43.84岁, 方差为15.82岁。本次调查得到城乡居民主要家庭和婚姻状况为已婚并共同生活的6139人 (占78.36%) 。接受调查的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中受教育程度为中等教育的人数最多, 其中城市居民为2305人 (占63.60%) , 农村居民为2209人 (占52.41%) 。但是, 城市中受高等教育的居民显著比农村多, 而农村中文盲和受初等教育的居民显著比城市多。本次调查得到的城市居民主要从业状况为正式员工 (1215人, 占33.62%) , 而农村居民为务农 (3077人, 占73.02%) 。除了性别外, 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在其他社会人口学变量上均有显著性差异。也正是这些差异造成了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在健康状况上的不同特点。

(二) 城市居民健康相关生存质量

本次研究得到中国城市居民的EQ-VAS得分为83.73, 与汪宏的研究[4]相比较高 (见表3) 。在EQ-5D的5个维度中中国城市居民在自我照顾能力这个维度上表现得最好, 仅有1.52%的居民在自我照顾上存在问题。在行动能力、日常活动能力两个维度上中国城市居民中也仅有较小比例存在问题 (分别为1.96%和2.34%) 。但是, 在疼痛或不舒服、焦虑或抑郁两个维度上有较多的城市居民存在问题 (分别为10.46%和10.81%) 。在所有5个维度上存在极度问题的城市居民的比例较一致 (约为0.5%) 。有16.80%的城市居民在任一维度上存在着问题, 与汪宏的研究[4]相比较低。

*卡方检验

城市居民以不同社会人口学变量代表的健康相关生存质量有所不同, 主要以任一维度存在问题的比例来衡量 (见表4) 。从任一维度看成都城市居民的生存质量要显著好于西安和昆明;城市男性居民的生存质量要显著好于女性;汉族和少数民族城市居民的生存质量没有显著差异。有医疗保险和没有医疗保险城市居民的生存质量没有显著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 城市居民的生存质量显著变差了。不同婚姻状况的城市居民生存质量有显著差异, 其中城市未婚居民的生存质量最好, 已婚并共同生活和已婚但分居的城市居民生存质量较好, 离婚的较差, 而城市丧偶居民的生存质量最差。随着受教育程度的递增, 城市居民的生存质量显著变好了。不同工作的城市居民生存质量有显著差异, 其中城市学生的生存质量最好, 城市正式员工、临时工、个体从业者的生存质量居中, 而城市离退休和无业居民的生存质量最差。

(三) 农村居民健康相关生存质量

本次研究得到中国农村居民的EQ-VAS得分为79.74, 均高于王丽娜[2]和张里程的研究[3]得分 (见表5) 。在EQ-5D的5个维度中, 中国农村居民在自我照顾能力这个维度上表现最好, 仅有3.44%的居民在自我照顾上存在问题。在行动能力、日常活动能力两个维度上中国农村居民中也仅有较小比例存在问题 (分别为5.24%和5.81%) 。但是, 在疼痛或不舒服、焦虑或抑郁两个维度上有较多的农村居民存在问题 (分别为17.24%和14.82%) 。有23.99%的农村居民在任一维度上存在着问题, 与张里程的研究[3]相比较低。

农村居民以不同社会人口学变量代表的健康相关生存质量有所不同, 主要以任一维度存在问题的比例来衡量 (见表6) 。成都农村居民的生存质量要显著好于西安和昆明。农村男性居民的生存质量要显著好于女性;汉族和少数民族农村居民的生存质量没有显著差异。有医疗保险和没有医疗保险农村居民的生存质量没有显著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 农村居民的生存质量显著变差了。不同婚姻状况的农村居民生存质量有显著差异, 其中农村未婚居民的生存质量最好, 已婚并共同生活的农村居民生存质量较好, 已婚但分居和离婚的较差, 而农村丧偶居民的生存质量最差。随着受教育程度的递增, 农村居民的生存质量显著变好了。不同工作的农村居民生存质量有显著差异, 其中农村学生的生存质量最好, 农村正式员工、临时工、个体从业者的生存质量较好, 务农的较差, 而农村离退休和无业居民的生存质量最差。

六、讨论

(一) 城乡居民健康相关生存质量比较

城市居民的总体健康相关生存质量要好于农村居民。城市居民不仅在EQ-VAS的得分上要高于农村居民, 而且在各维度上也都比农村居民存在的问题要少。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表现最好的维度均为自我照顾能力, 表现最差的两个维度均为疼痛或不舒服、焦虑或抑郁。

城市居民在各社会人口学变量代表的健康相关生存质量上均要好于农村居民, 但在形式上表现的较为一致。成都居民的生存质量要好于西安和昆明;中国男性居民的生存质量要好于女性;汉族和少数民族居民的生存质量没有太大差异。是否有医疗保险不对中国居民的生存质量造成太大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 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生存质量均变差了 (见图1) 。中国未婚居民的生存质量最好, 已婚并共同生活的居民生存质量较好, 离婚的较差, 而丧偶居民的生存质量最差;农村已婚但分居居民的生存质量显著比城市的差。说明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在农村的伴侣的健康状况比较差。随着受教育程度的递增, 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生存质量均变好了 (见图2) 。中国学生的生存质量最好, 正式员工、临时工、个体从业者的生存质量居中, 而离退休和无业居民的生存质量最差;农村务农居民的生存质量较差。但是, 离退休居民是城市中生存质量最差的人群, 而无业居民是农村中生存质量最差的人群。说明城市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力地提高了城市无业居民的健康状况, 且是否工作与城市居民的健康状况不那么相关。而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太完善, 农村无业居民的健康状况没有得到有效保障。在农村丧失了劳动能力从而无法务农似乎可以直接与健康状况差画上等号。

(二) 政策建议

政策制定者在了解了中国城乡居民健康状况的现状、特点以及影响健康状况的社会人口学变量后, 应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以改善中国城乡居民的健康状况。

目前, 中国农村居民的总体健康状况要比城市居民差, 为了缩小城乡居民间健康状况的差距, 政策措施应该向农村有所倾斜。城市和农村均应针对疼痛或不舒服、焦虑或抑郁两个维度, 采取措施来提高城乡居民的健康水平。

中国女性居民、丧偶居民、离退休和无业居民的健康状况无论在城市或农村都应该得到关注, 年龄越大、受教育程度越低的居民越应该受到照顾。农村已婚但分居和无业的居民健康状况较差的情况容易被忽视, 更需要在农村的政策措施中予以关注。

参考文献

[1]李明晖, 罗南.欧洲五维健康量表 (EQ-5D) 中文版应用介绍.中国药物经济学, 2009, 4 (1) :49-51

[2]王丽娜.四县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及其与健康的关系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2007

[3]张里程, 汪宏, 王禄生等.中国西部农村居民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 2005, 24 (3) :8-11

[4]Wang H, Kindig DA, Mullahy J.Variation in Chinese population 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Results from a EuroQol study in Beijing, China[J].Qual Life Res, 2005, 14 (1) :119-132

健康相关生存质量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及治疗方法

自2005年5月-2011年5月收治股骨颈骨折合并帕金森病的患者17例;男2例,女15例,年龄67-89岁,平均79.6岁。骨折类型:股骨颈头下型骨折并同侧粗隆间骨折、冠心病史及帕金森病2例,股骨颈头下型合并糖尿病、帕金森病3例,股骨颈经颈型骨折合并帕金森病4例,股骨颈基底型骨折合并帕金森8例。17例病人均有高血压病史15余年以上且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手术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6例,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4例,PFNA内固定术3例,经皮加压钢板内固定术2例,DHS内固定术(动力髋螺钉)2例,疗效显著。

1.2围手术期处理

入院后按老年髋部骨折的临床治疗流程[2],进行常规化验检查和器官功能评估。积极治疗和处理相关内科合并症,保证生命体征的稳定,尽快调整血糖(7.5~10mmol/l)和血压(110-145/65~95mmHg)的较稳定水平,按照生理需要加丢失量标准补液,有休克或低血容量时进行扩容治疗。完善术前准备后尽早行手术治疗(2-10天,平均5天),PD治疗均有专科诊治并长期服药。

2 结果

随访6-18个月,平均10.3个月,所有病人均获得随访。骨折手术后未出现刀口感染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根据Harris评分标准评分,优8例,良5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84.6%,未出现明显后遗症及下肢深静脉栓塞、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压疮、关节挛缩和畸形愈合等骨科常见并发症。

3 健康教育指导

3.1入院术前健康评估与指导:

患者入院后应详细记录病人的病情及病史,尤其PD用药史,并请相关科室会诊后规范用药,由于PD患者四肢肌张力病理性增强,肌肉僵直及静止性震颤,情绪激动或紧张后症状加重,少数患者可合并抑郁、痴呆、言语障碍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现象,加之老年病人合并症较多,90%的髋部骨折病人年龄超过65岁且多数合并老年性疾病[3,4],研究表明20%患者在1年内死亡[5,6];而存活的患者中许多人没能恢复到骨折前的功能水平。病人及家属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很大,所有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恐惧,甚至拒绝手术治疗。专业护士对病人应全面评估病人的身体状况和心理变化,列出护理计划和实施措施,术前1天为病人做好“T”型鞋。针对不同心理压力解释疾病的相关检查、手术方法和风险性并介绍成功病例,鼓励病人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以增强病人的自信心,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减少病人恐惧感和紧张情绪,为病人提供舒适、安全、和谐的环境;增强病人的安全感及信任感,让病人得到家庭、社会的关心和尊重。

3.2术前术后用药及麻醉的健康指导:

告知病人及家属术前应用肌肉松弛剂及镇静剂、术前备皮、备血、导尿的目的和麻醉方法,消除病人术前术后的紧张情绪。术前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防感染,抗PD和抗骨质疏松及消肿止痛的药物治疗,促进骨折愈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为主。术后为防止部分严重患者因肌震颤影响术后患肢制动,常规给患肢海绵带牵引,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术前教会病人足、足趾、踝关节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以利于术后的康复,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3.3术后的健康指导及康复锻炼指导:

骨折的治疗原则是“复位、固定、功能锻炼”,三者缺一不可。功能康复是骨科疾病治疗的最终目的,功能锻炼的原则要遵循“早活动,晚负重”的原则。由于PD患者年龄大,患者不能耐受长期卧床,术后难以配合制动及功能锻炼。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术后3-7天可下床活动。行PFNA内固定术和DHS内固定病人为防止患肢过早负重,病人锻炼要遵循“动静结合”的原则,每天指导病人主动活动足,足趾的自行活动,踝关节跖屈背伸,臀肌收缩,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的主动锻炼,锻炼时间可从5-10分钟/次到30分钟/次,为防止患髋内收屈曲畸形,患肢可行皮牵引或穿“T”型鞋防止患肢过度外旋和内收。除病人的主动锻炼外,每天坚持患肢的被动按摩和CPM机锻炼,每次20-30分钟,以防止患肢DVT形成。从第10天始由医护人员指导患肢抬高15°~30°,并循序渐进的进行。患者术后第7天在医护人员陪同指导下下地活动,每天1-2次,每次为10-50m,每次不超过30分钟;同时还须配合进行屈膝、踢腿等活动;禁止患者在无陪护的情况下单独活动,严防患者坠床及再次摔伤,以保证患者康复训练期间的安全,避免意外的发生。严禁病人坐低矮凳子、做盘腿交叉动作。第3周后可适当协助病人取半卧位或坐位,逐渐过渡到床边坐位,进而扶拐下地,患肢不负重,术后三个月可根据X线复查情况逐渐负重行走。

3.4饮食健康教育与护理。

病人术前术后均禁饮禁食6小时,以防止麻醉意外。术后病人胃肠蠕动恢复正常后进普通饮食,但尽量不吃甜食或牛奶、豆浆等产气或酵解的食物,以免腹胀。对糖尿病、高血压病人严格控制饮食热量,严禁高糖、高脂肪、高盐饮食,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常合并骨质疏松且消化能力下降,尤其是中老年女性存在骨质疏松者易发生并发症,应鼓励老年患者少食多餐,多吃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粗纤维食物及含钙质高的食物,如豆制品、海产品和新鲜蔬菜水果等,以增加身体的抵抗力,同时根据天气变化做适当的户外运动,以增加钙质的吸收。

综上所述,在治疗和护理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帕金森病病人时,医护人员不但要有熟练的专业技术,更多的是耐心和精心。针对患者不同时期的需求及时进行有效的健康宣教非常重要。健康宣教的主要方法均采用“1对1”的宣教方式和成功病例的现实说法。17例患者通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术后生活质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其中11例患者术后5~10天下地活动,3例患者术后3周下地活动,2例患者术后40天下地活动,1例患者下地活动困难。最大限度的提高了病人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大大地增加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677-678.

[2]张世民,袁峰,俞光荣.老年髋部骨折的临床治疗流程[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18:1365-1368.

[3]Marottli RA,Berkman LF,Cooney LM Jr.Decline in physical function following hip fracture[J]J Am Geriatr Soc,1992,40:861-866.

[4]Mossey JM,Mutran E,Knott K,et al.Determinants of recovery 12months after hip fracture:the importance of psychosocical factors[J].Am J Public Health,1989,79:279-286.

[5]Jacobsen SJ,Goldberg J,Miles TP,et al.Race and sex differences in mortality following of the hip[J].Am J Public Health,1992,82:1147-1150.

健康相关生存质量 篇3

关键词:城镇居民,与健康相关的生存质量,影响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进步以及公共卫生的发展,城镇居民健康状况也日益得到改善。但高速发展的经济、过快的城镇化建设带来的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增大等问题,致使人们疾病负担和心理压力日益增加。因此,关注城镇居民生存质量状况,探讨城镇居民与健康相关的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改善和提高城镇居民生存质量势在必行。

1 相关定义

1.1 生存质量

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也译为生命质量、生活质量等。生存质量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社会医学、经济学和伦理学等领域。由于研究者专业背景、研究领域和价值观念的不同,对生存质量的定义也有着不同的理解。Walker认为生命质量是一个包括生理、心理特征及其受限程度广泛的概念,它描述个人执行功能并从中获得满足的能力;Levi则认为生命质量是对由个体或群体所感受到的躯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的良好适应状态的一种综合测量,而测得的结果是用幸福感、满意感或满足感来表示的[1]。

1.2 与健康相关的生存质量

随着健康观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生存质量在各相关学科研究的深入,人们普遍认为疾病对于人体造成的负担不能完全被疾病状态(如器官损伤面积、肿瘤的大小等指标)所描述,一些心理学因素如痛苦感、焦虑感及其他功能损伤,实现个体、家庭和社会功能的困难程度和经济负担,以及认知能力的下降也必须包含在其中[2,3]。基于这些观点,学者们提出了与健康相关的生存质量(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OL)概念。

WHO生存质量研究组对HRQOL的定义: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与他们的目标、愿望、标准以及所关心的事情有关的生存状况的体验[4]。在这个定义之下,生存质量主要指个体的主观评价,这种对自我的评价是根植于所处的文化、社会环境之中的。尽管对生存质量的定义尚未达成共识,但对HRQOL有几点是比较公认的:一是HRQOL是一个多维的、内涵广泛的概念,包含了身体功能、心理状态、社会适应能力、信仰和信念等多个方面;二是HRQOL是可测的,是一种全新的健康评价技术指标体系,着重测评与个体生活事件有关的健康状态及其主观满意度[5]。

2 常用测定量表

HRQOL在许多方面不能直接观测和测量,主要通过量表以问卷调查方式进行。目前在社会学领域,广泛应用的生存质量测量工具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普适性量表,一类是针对特殊人群的特异性量表。普适性量表是对一般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测定,测试对象是一般人群和多种疾病群体,用于评价总体健康状况;特异性量表是根据所研究疾病的实际情况而设计,测试对象为特定疾病群体。

常用的普适性量表主要有:医学结局研究量表(SF-36)、世界卫生组织与健康相关生存质量测量量表(WHOQOL-100)简版(WHOQOL-BREF)疾病影响程度量表(SIP)、及其健康质量测定量表(QWB)等。常用的特异性量表如:广泛应用于癌症患者的KPS量表和FLIC量表;关于慢性阻塞疾病的CRQ量表等。近年来,国内的学者也陆续开始自行研制量表,如李凌江等人研制的生命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许军等人的自测健康测定量表(SRHMS),李鹃等[1]研制的初中学生生命质量评定量表。

3 城镇居民与健康相关的生存质量研究进展

3.1 国外研究进展

一些发达国家已将与健康相关的生存质量研究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政策的制定和卫生资源效益的评价等,主要涉及癌症、心脑血管病及其他慢性病生存质量的测评,一般人群和患者的健康状况评价,预防保健干预措施的效果评价以及卫生资源配置与利用的决策等[6]。美国自1993年通过居民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系统(BRFSS)对18岁以上成年人的生命质量进行监测,评价各州卫生干预措施的效果,确定重点人群和卫生投入的重点[7]。Mchomey等[8]为了解一般人群的健康状况,采用SF-36量表对健康人群进行调查,测定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美国人的健康正常值。Mosteller[9]曾研究如何把生存质量测定应用于卫生立法和卫生政策的制定,对卫生资源效益进行评价;而Drummond[10]也曾探讨过生命质量测定在资源分配中的作用。在临床医学领域,不少研究者对居民生存质量的研究较多集中在恶性肿瘤患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Handy等[7]制定了肺癌症状量表(LCSS),并对肺癌病人进行生存质量的测定。Bondini和Bendini[11]等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生存质量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优于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但其总体效用得分却低于正常人群的标准得分。

3.2 国内研究进展

张志坤等人[12]运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WHOQOL)对唐山市30~79岁城乡社区居民进行生存质量评定,研究结果发现,女性生存质量得分低于男性,城市居民生存质量得分低于农村居民。李明晖等人[13]于2008年对我国城乡居民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表明,婚姻状况、工作种类对城市居民生存质量有显著影响。饶东平[14]以南昌市城区18~69周岁的全体常住人口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检,调查显示,南昌市城区居民在环境领域和心理领域的生存质量较差。莫志强等[15]对上海市某社区的1 201名社区居民开展了生存质量调查,研究发现,调查对象的慢性病患病率为54.6%,慢性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低于健康居民,特别是一般健康状况的得分较低。李欣荣、张婷等人[16,17]就社区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状况分别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提示,高血压患者相对正常居民生存质量较差。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中老年人的生存质量状况评价得到广泛关注。有研究表明,老年人若患有多种慢性病将极大地影响其生存质量。贾丽娜等[18]于2009年对福州市的3 285名60周岁以上的社区老年人进行调查发现,患慢性病老年人生命质量总分低于无慢性病老年人,且患慢性病数量越多,各维度得分越低。徐青松等[19]研究报道结果显示,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患者的生存质量在生理领域和整体感受方面的评分显著低于非MS患者;研究也表明,中年人在心理领域和环境领域方面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低于老年人,而其社会领域评分显著高于老年人。

4 城镇居民与健康相关的生存质量影响因素研究

4.1 年龄

大多数研究结果表明,年龄是影响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年轻人在心理、环境领域的生存质量低于老年人,这可能与老年人退休后无工作压力有关,而年轻人不仅学习、工作压力大,还受到抚养子女、赡养父母等生活压力的影响,心理压力较大;年轻人在生理、社会关系等领域生存质量高于老年人,原因可能是年轻人正处于生命活力旺盛时期,且大部分在工作岗位上,同事、朋友较多,所获得社会支持和帮助也较多[19]。不少针对社区老年人生存质量的研究显示[20,21],年龄和生存质量总得分呈负相关。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身体器官功能逐渐衰退,慢性病患病率逐渐提高,生存质量呈明显下降趋势。

4.2 性别

性别因素对居民生存质量有一定影响。一般认为,女性在生理健康、精力和社会功能等方面相对于男性来说较差。这可能是由于现在大多数女性在工作的同时,仍要负担家务和照顾家人;且由于工作繁忙、压力大等,多无暇顾及自身健康,精力减退,参加社会活动的时间和机会也相对少于男性,从而影响其生存质量[22]。而在有关对中老年居民生存质量的研究中发现[23],女性在心理、环境领域得分高于男性,原因可能是中老年女性适应能力较强,在遇到挫折时,比男性更容易有情感缓解的机会,使心理得到及时调节。

4.3 经济状况

经济是人们生活的物质基础,社会经济水平、家庭经济状况直接影响到城镇居民的生存质量。调查资料显示[24,25,26],经济发达地区城镇居民生存质量处于较高水平,而经济落后的城镇居民生存质量处于相对较低水平。由此看出,城镇居民生存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受到城镇经济水平的影响。而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居民其生存质量也明显好于经济状况差的居民。一般来说,家庭收入越高,居民越有能力去改善饮食、交通和居住等条件,同时也能得到较好的医疗服务,从而提高其生存质量。

4.4 有无慢性病

随着疾病谱的改变,慢性病已成为影响城镇居民生存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从总体健康状况来看,患有慢性病居民的生存质量明显低于未患病居民。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病和关节炎等慢性病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城镇居民生存质量。患有慢性病的城镇居民其生存质量主要受所患疾病的种类及数量的影响,这可能与不同慢性病病种和数量对城镇居民生理、心理的影响不同有关。

4.5 生活方式

研究表明,生活方式是影响城镇居民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居民其生存质量状况较好,规律性的体育锻炼可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机体免疫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同时也使人放松心情,缓解压力,有利于身心健康。

有研究提示[16,27],吸烟、饮酒对生存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吸烟、饮酒量越大的居民,其生存质量得分越低。吸烟、酗酒和不正常的饮食习惯等不良的生活习惯易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干扰机体的生物规律,使机体产生不适感,时间长了容易诱发肿瘤、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生。也有研究认为[12],吸烟、饮酒行为与地区、文化背景及传统习俗有关,可能与人口学因素、居民的健康状况共同影响生存质量。有研究报道[28],睡眠时间与生存质量密切相关。睡眠不足可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身体出现倦怠不适,也容易使人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从而影响生存质量。

4.6 其他影响因素

据研究资料显示,除上述分析的一些主要影响因素外,其他诸多因素也不同程度地影响城镇居民生存质量,如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居住情况、医疗保障、职业以及所经历负性生活事件等[15,16,21,29]。

5 有关改善城镇居民与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对策

城镇居民生存质量状况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要改善城镇居民生存质量,提高健康水平,需从多方面综合考虑并采取相关措施。

首先,政府应重视社会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并尽快实施公共卫生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城镇居民基本生活水平。同时也应重视城镇居民精神生活质量,提高城镇居民文化水平,加大文化设施投入,如发展各类教育,并加强社区文化建设[26]。通过多项措施,满足居民多样化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从总体上提高城镇居民生存质量。

其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采取多种干预措施提升城镇居民生存质量。一方面,可大力开展健康宣教,借助健康知识讲座、宣传手册、媒体、网络和墙报等各种途径和力量[30],加强健康理念、相关疾病危害及防治的宣传,来提高城镇居民自我保健意识。另一方面,对居民健康状况实行综合干预、动态跟踪。定期为居民开展健康体检,全面、系统和实时掌握居民个体健康状态,达到有病早治,无病先防的目的[18],有效预防和减少慢性病及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同时对居民营养膳食、生活习惯和心理调适等方面予以指导,以有助于提高城镇居民身心健康水平。

第三,居民个人应重视自身健康,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居民可通过多种途径,增加医疗保健知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禁烟限酒,合理平衡膳食,坚持体育锻炼;学会自我调节,保持良好心态。

6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6.1 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说,国内外对生存质量的研究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1)生存质量的概念、本质和内涵还存在争议,尚未达成共识;(2)现有对生存质量的调查研究,在设计和实施中并未完全做到随机、对照和盲法的原则,且对人群大样本的队列研究较为缺乏,多采用一次横断面研究,未实现动态监测,难以客观、真实地反映调查人群的生存质量水平;(3)调查量表选择方面缺乏统一性。生存质量的测定尚未有金标准,对现成量表的评价和选择也缺乏统一的标准。

6.2 展望

健康相关生存质量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A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82例在我院就诊时间为2013年5月~2014年1月, 年龄24~64岁, 平均年龄 (45.6±2.3) 岁;宫颈癌31例, 卵巢癌24例, 乳腺癌22例, 子宫内膜癌5例;患者经病理确诊;并选取同期到院作健康体检女性82名作为B组, 年龄22~66岁, 平均年龄 (46.8±3.1) 岁;两组对象年龄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调查方法

采取WHOQOL-100量表评价两组对象生存质量, 包括两组对象生理 (PHD) 、心理 (LID) 、社会关系 (SRD) 、环境 (ED) 、精神/宗教/信仰 (SRPD) 五个方面, 总分100, 分数越高, 生存质量越好。设计调查问卷方式, 要求入选患者作出必要解释。

1.3 统计学处理

以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研究数据,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对象生存质量分析

A组患者PHD、LID、SRD、ED、SRPD评分均低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相关因素分析

患者生存质量相关因素包括患者经济情况、年龄程度、文化程度、性生活等因素。见表2。

3 讨论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 通常不同阶段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所表现的心理情绪也存在一定差异性。接受治疗前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表现为恐惧、失眠、焦虑、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 并会产生拒绝治疗的敌对情绪。而在治疗过程中, 期间可能出现不良反应, 使躯体症状更加明显, 且治疗中会改善患者的生理结构, 对治疗不确定性而产生抵触、抑郁、悲观等情绪, 而不愿与人交往, 失去生活的信心与勇气, 甚至产生自杀、轻生等念头, 影响患者生存质量[2], 使其生存质量明显降低。通常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存在较为严重的负面情绪, 对任何事物、人均存在抵触、不感兴趣的状态当中, 对患者生存质量存在较为严重的影响。在此次研究中, A组患者PHD、LID、SRD、ED、SRPD评分均低于B组 (P<0.05) 。由研究结果看出,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较健康人员来说, 普遍较低, 其心理状态、生理、社会交际、环境、精神/宗教/信仰等质量均明显降低。

研究中发现, 妇科恶性肿瘤相关因素包括患者经济情况、年龄程度、文化程度、性生活等。通常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文化程度越高, 对恶性肿瘤疾病本身有着更为深刻、全面的了解, 在器官切除或放化疗之间, 所产生的负面效应更大, 也存在更为严重的思想压力, 难以调整心理状态, 影响患者以后的生存质量。同时年轻患者, 对疾病的掌握, 对人际交往及婚姻的不确定, 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的思想压力, 使生存质量明显降低[3]。通常经济状况较好的患者, 能够享受更为优越的医疗治疗, 及占据更为有效的医疗资源, 选择更为有效的治疗措施, 对经济方面顾虑较少, 心理负担较轻, 其生存质量较高。但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 需要承受治疗所产生的高昂经济费用, 自己与家人均需承受较大巨大的精神压力, 生存质量降低。另外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对性知识的缺乏及生殖器官的变化[3], 多数会认为相关治疗会降低女性魅力, 而丧失性欲, 影响夫妻关系[4]。且患者长期的负面情绪会抑制大脑神经中枢系统, 导致性生活高潮障碍, 性欲减退, 甚至出现性厌恶, 以此使生存质量也显著降低。

针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普遍较低的情况, 必须要加强患者的心理疏导及健康宣教, 适当引导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鼓励、支持、安慰患者, 给予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勇气, 鼓励患者参加社交活动。正确认识疾病, 根据患者对健康水平、性生活的认识, 采取必要的健康宣教, 以此使患者能够准确认识疾病的产生及发展, 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 得以疏解, 以此提高生存质量。同时加强家庭社会支持系统, 为患者创建全方位的心理、生理支持系统, 针对性疏导及解决患者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指导患者学会自我放松, 并为创建一个温馨、舒适的恢复环境, 以此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提高生存质量[5]。总而言之,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不尽人满意, 掌握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因素, 采取相应措施以此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摘要:目的 分析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及相关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妇科恶性肿瘤患者82例作为A组, 并选取同期到院作健康体检女性82名作为B组, 采取生存质量测定量表 (WHOQOL-100) 评价患者生存质量, 以此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A组患者PHD、LID、SRD、ED、SRPD评分均低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患者生存质量相关因素包括患者经济情况、年龄程度、文化程度、性生活等因素。结论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不尽人满意, 掌握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因素, 采取相应措施以此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妇科恶性肿瘤,生存质量,相关因素

参考文献

[1]郑冬燕, 李丽, 徐振兴.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状态与影响生存质量相关因素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09, 24 (18) :1639-1642.

[2]冯希源, 罗碧如.妇科化疗患者症状体验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 (电子版) , 2012, 8 (6) :624-628.

[3]蔡俐琼, 王洋华, 董卫红, 等.妇辩恶性肿瘤患者焦虑、抑郁状况调查[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1, 6 (4) :269-271.

[4]韩玉斌.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术在输卵管性不孕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内镜杂志, 2010, 16 (5) :485

健康相关生存质量 篇5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TAO组:选择2014年2—12月于我院眼科眼眶病专科门诊就诊的老年TAO患者139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范围60~80岁,平均年龄为(70.2±4.3) 岁;并根据Bartley制定的TAO诊断标准诊断为THO[4], 同时辅助检测采用B超和CT等影像学检查。

健康组:选择自愿参加本项研究的健康老年人139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范围60~80岁,平均年龄(69.1±4.2)岁。

上述所有受试者均签署同意书并自愿接受调查且无沟通障碍,同时排除患有任何全身慢性疾病的老年对象。

1.2方法

1.2.1 TAO病情严重程度分类标准TAO的严重程度按照NOSPECS分类标准[4]:0级(N)无症状和体征;Ⅰ 级(O)仅有体征,缺乏症状(体征限于上睑退缩、迟落及凝视),Ⅱ级(S)软组织受累的症状和体征,Ⅲ级(P)眼球突出(超过正常上限3 mm或以上),Ⅳ级(E)眼外肌受损(通常有复视或伴其他症状和体征),Ⅴ级(C)角膜受累,Ⅵ级(S)视力丧失(视神经受损)。结合病情将老年TAO患者分为3组,第1组为症状轻微组,包括NOSPECS分类的0~1级;第2组为症状中等组,包括NOSPECS分类的2~3级;第3组为症状严重组,包括NOSPECS分类的4~6级。

1.2.2视功能损害眼病患者生存质量量表中文版视功能相关生存质量 -25是以美国国家眼科研究所推行的视功能相关生存质量量表为模板,结合我国具体现状,经翻译、回译、调整等形成适用于我国眼眶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量表[5]。该量表主要包含3大类共12个维度,分别为整体健康状况、视功能部分(总体视力、眼痛、近距离活动、远距离活动、驾车、周边视力、色觉)、 社会心理部分(社会角色限制、依赖程度、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状况),共26个条目。应答以受试者主观感受程度分级回答,分别表示受试者对此项工作完成的能力即无困难、轻微困难、中度困难、非常困难、由于视力问题无法应答,正向计分分别计为100、75、50、25、0分。 然后采用每一维度总分除以该维度条目数得到该维度的平均得分,计算12个维度总均分即为视功能损害眼病患者生存质量总均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3调查方法发放问卷调查前对医护人员以及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在向受试者详细说明调查目的以及填写方法后,由调查员统一向受试者发放问卷并要求受试者根据主观感觉独立填写有关项目。本次发放问卷278份,回收278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4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l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组研究对象视功能生存质量量表得分比较采用t检验,139例老年TAO患者视功能相关生存质量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或者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 1两组研究 对象视功 能生存质 量量表得 分情况139名老年TAO患者,视功能生存质量平均得分为35.69±14.05,处于偏下水平;正常对照组老年视功能生存质量平均得分50.78±16.10,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老年TAO患者总体健康得分、视功能维度得分和心理功能维度得分均较正常人群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注:TAO—甲状腺相关眼病。

2.2老年TAO患者视觉相关生存质量单因素分析老年TAO患者视觉相关生存质量单因素分析结果见表2,不同性别老年TAO患者视功能相关生存质量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受教育程度的老年TAO患者对待疾病的社会心理相关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维度得分无明显差异,且生存质量总均分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不同病理分期、复视症状有无、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状史(简称甲低史)有无、家庭氛围以及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对老年TAO患者视功能相关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2.3老年TAO患者视觉相关生存质量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上述单因素分析结果,将生存质量总均分P≤0.05的变量作为自变量,以患者总体生存质量作为因变量,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4。除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对患者生存质量不具备显著性影响外,临床分期、复视症状、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状史以及家庭氛围均对患者生存质量得分有显著性影响(P≤0.05)。

3讨论

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身体功能逐渐退化,视觉功能减弱对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影响重大,同时相对于其他慢性疾病而言,视力受损很容易被老年人群忽视。 本研究以老年TAO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TAO对老年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以期能够引起老年患者对TAO的高度重视。目前,TAO的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其病变主要发生在眼眶结缔组织及眼外肌,可导致眼球向前突出,引起暴露性角膜炎或压迫性视神经病变等, 不仅使患者视力下降,还会引起患者容貌受损,严重者甚至失明或摘除眼球[6,7]。

本研究采用中文版视功能相关生存质量-25对TAO患者和正常健康人进行相关生存质量评估,并选取性别、受教育程度、不同病情分组、复视、甲低史、家庭氛围、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几个可能导致患者生存质量下降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试图发现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改变的相关因素。

研究结果表明,老年TAO患者整体健康状况、视功能相关生存质量以及社会心理功能相关生存质量均明显弱于正常老年人,说明TAO给患者的生存质量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包括患者视功能受损、视力下降、复视等导致整体健康水平下降,因疾病引起的面部形象受损导致患者社会交流受到限制,自卑抑郁的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心理健康[8]。

注:TAO 患者—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

经单因素分析结果可知,性别对TAO患者视功能相关生存质量得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受教育程度越高,老年TAO患者生存质量得分越高;但是除社会心理维度相关得分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外,其它各维度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可能原因是,文化程度越高,患者越能够以一种健康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在社会交际活动中越能够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素质。不同病情分组、复视症状、甲低史、家庭氛围、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的老年TAO患者的生存质量总均分和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推测其可能原因为:1随着患者病情加重,患者的生存质量也随之下降。疾病使患者机体活动能力和功能下降,限制了患者社会活动,使患者受到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压力,导致生存质量下降;2研究报道,复视相较于眼球突出以及眼睑退缩对患者视功能评分以及社会心理评分具有更加显著的影响[9],因此本研究中主要针对复视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本研究的结果与报道的一致,患有复视症状的患者整体健康、视功能评分以及社会心理得分都明显低于无复视症状组研究对象;3甲状腺功能障碍可促进甲状腺相关眼病的发展,研究表明甲状腺是否稳定与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眼眶炎性反应程度与单双眼发病有关[10]。因此,在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的同时要重视患者甲状腺功能的状况,及时合理纠正甲状腺功能异常;4身处在和谐的家庭氛围中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良好的家庭氛围能够让患者感受到家人的支持,在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5高额的医疗费用是影响老年患者积极与疾病斗争的一大重要障碍,部分老人会觉得自己成为家庭的负担而表现出消极的应对态度,从而导致生存质量下降。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复视、甲低史以及家庭氛围是影响老年TAO患者生存质量的显著因素。病情越严重、患者生存质量越差;患有复视症状的患者较无复视症状患者生存质量下降;具有甲状腺功能减低家族史的患者较无甲低史患者生存质量低;患者生活在家庭氛围越好的环境中,生存质量越好,好的家庭氛围可让患者充分感受到家人的支持,可增加患者与疾病斗争的信心与幸福感。

综上所述,老年TAO患者视功能相关生存质量下降,病情分期、复视、甲低史、家庭氛围以及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均是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病情严重程度、 复视、甲低史是生存质量的危险因素,家庭氛围是生存质量的保护因素。针对以上影响因素,临床医护人员可以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加强患者对疾病的健康教育, 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提高家庭对患者的支持,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健康相关生存质量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4月—2014年7月该社区治疗的10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气质男61例,女39例,年龄61~79岁,平均年龄71.2岁,糖尿病病程3个月~15年。

1.2 方法

对100例患者进行生存质量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对环境领域、社会领域、心理领域、生理领域情况及病例资料进行调查。评分标准:好:91~100分,较好61~90分,较差:31~60分,差0~30分。

2 结果

2.1 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调查结果

100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好10例,占10.0%,较好9例,占9.0%,较差37例,占37.0%,差44例,占44.0%。其环境领域、社会领域、心理领域、生理领域情况,见表1。

2.2 型糖尿病相关因素

该组患者病发冠心病45例,占45.0%,吸烟51例,占51.0%,体重超标52例,体重指数为(25.2±2.6)kg/m2,血压升高74例,舒张压为(84.1±13.9)mmHg,收缩压为(145.4±11.1)mmHg,载脂蛋白A1(ApoA1)为明显升高。因此2型与冠心病、体重、血压、载脂蛋白A1密切相关。

3 讨论

老年T2DM患者QOL各维度普遍较低,究其原因可能是:①患者多是终生带病。疾病本身带来的痛苦及长期严格的饮食控制和降糖药物的使用导致患者体能下降、易疲乏和精力不济[3]。②由于病程长,病情反复,合并症多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有可能损害他们的心理功能,患者易产生焦虑、绝望、忧郁等负性情感,影响其与家人及亲人的情感交流、社会交往及休闲活动。③老年T2DM患者长期患病,对药物及医疗服务的依赖性强,获取各类医疗信息的欲望也强,更看重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与关心,若家人无法持久照顾,生活条件差,居住环境恶劣,再加上经济负担重,患者自卑、抑郁的心理状态无法自我调整,加重了他们社会、心理功能的损害,导致他们对自我生活现状的不满。目前,我国拥有世界最多的糖尿病患者。由于糖尿病并发症多,致死致残率高[4,5],给患者本人、家庭和国家都造成了极大的社会和心理负担。因此,如何有效防控糖尿病,成为我国目前最亟待解决的问题[6,7]。为解决这一重大问题,国家尝试建立糖尿病社区,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防治模式。因此,社区医护人员要掌握糖尿病的相关因素,才能做好其防治工作,该组资料结果显示2型与冠心病、体重、血压、载脂蛋白A1密切相关,因此合理饮食,适宜运动、控制体重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等可以有效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由于老年患者,并发症较多,对药物治疗不敏感,多数患者在生存质量方面欠佳,因此,要控制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该组资料结果显示:100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好10例,占10.0%,较好9例,占9.0%,较差37例,占37.0%,差44例,占44.0%。本组患者病发冠心病45例,占45.0%,吸烟51例,占51.0%,体重超标52例,体重指数为(25.2±2.6)kg/m2,血压升高74例,舒张压为(84.1±13.9)mmHg,收缩压为(145.4±11.1)mmHg,载脂蛋白A1(ApoA1)为明显升高。因此2型与冠心病、体重、血压、载脂蛋白A1密切相关。综上所述2型与冠心病、体重、血压、载脂蛋白A1密切相关。

摘要:目的 探讨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13年4月—2014年7月该社区治疗的10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生存质量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对环境领域、社会领域、心理领域、生理领域情况及病例资料进行调查。结果 100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好10例,占10.0%,较好9例,占9.0%,较差37例,占37.0%,差44例,占44.0%。该组患者病发冠心病45例,占45.0%,吸烟51例,占51.0%,体重超标52例,体重指数为(25.2±2.6)kg/m2,血压升高74例,舒张压为(84.1±13.9)mmHg,收缩压为(145.4±11.1)mmHg,载脂蛋白A1(ApoA1)为明显升高。因此2型与冠心病、体重、血压、载脂蛋白A1密切相关。结论 2型与冠心病、体重、血压、载脂蛋白A1密切相关。

关键词: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

参考文献

[1]Chyun DA,Melkus GD,Katten DM,et al.The association of psychological factors.physical activity,neuTopathy,and quality of life in type 2 diabetes[J].Biol Res Nurs,2012,7(4):279-288.

[2]陈先辉,蔡俊明.糖尿病患者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向转诊进行连续性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6):1030-1031.

[3]Bell RA,Camacho F,Goonan K,et al.Quality of diabetes care among low income patients in North Carohna[J].Am J Prev Med,201I,21(2):24-31.

[4]Kolding Kristensen J.Lauritzen T.Inadequate treatment of dyslipidemia in people with type 2 diabetes:quality assessment of diabetes care in a Danish County[J].Scand J Prim Health Care,2006,24(3):181.

[5]Davis TM,Clifford RM,Davis WA.Effect of insulin therapy on quality of life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he Fremantle Diabetes Study[J].Diabetes Res Clin Pract,2011,52(1):63-71.

[6]Grant RW,Buse JB,Meigs JB.Quality of diabetes care in U.S.academic medical centers:low rates of medical regimen change[J].Diabetes Care,2012,28(2):337-339.

健康相关生存质量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8月—2008年6月我院心内科住院高血压病病人160例, 男97例, 女63例;年龄31岁~79岁, 平均49岁;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 (WHO) 高血压病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80例, 两组病人年龄、血压、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进行健康教育,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指导。出院1年后, 通过电话随访和门诊随访, 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的生存质量, 包括不良生活习惯改变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等。

1.2.1 健康教育方法

采取依据健康信念模式制订的健康教育计划进行护理。入院时, 了解病人对疾病的认知情况, 评估其存在的相关健康行为, 指出其认知上的偏差, 使其认识到不良健康行为的危害性及良好行为对疾病恢复的重要性, 提高其健康信念;疾病恢复期至出院时, 再次评估病人对健康行为的认知情况, 提高其保持健康行为的信念, 讲解出院后可能出现的身体症状或并发症, 纠正其错误认知。健康教育内容如下。

1.2.1.1 心理干预

当病人被诊断患有高血压病病时, 往往会产生害怕、焦虑、悲观和失望等心理反应, 而心理应激会加重血压升高。应让病人了解疾病的发展规律及转归情况, 劝慰病人情绪稳定, 心态平和。对精神较紧张的病人可通过心理疏导以减轻压力, 必要时适当给予调节神经药物。

1.2.1.2 饮食指导

合理膳食是防治高血压病病的重要措施,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平时以清淡食物为主, 低盐、低脂, 少吃动物脂肪及高胆固醇食物[3]。少食多餐, 避免过饱, 进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对服用利尿剂病人应适当补充富含钾离子的食物和水果如香菜、桔子、香蕉等。应进食富有营养、高维生素的食物, 晚餐宜清淡。限制饮酒、咖啡, 戒烟。烟草中含有大量尼古丁、一氧化碳和其他有毒成分, 可使血管收缩, 血管外周阻力增加, 引起血压增高, 因此应鼓励病人戒烟。

1.2.1.3 运动指导

运动可以控制体重和减肥。因为肥胖是血压升高的危险因素, 其高血压病患病率是同龄组体重正常者的3倍, 体力活动是降压因素之一, 体力活动还可巩固药物降压效果的作用[4]。合理、长期和有计划的运动是高血压病病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 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 确定不同的运动方式, 包括运动种类、运动量、运动时间和时机, 向病人说明适量运动的重要性及运动时要遵循从轻到重循序渐进的原则, 重视运动中和运动后的感觉, 出现心慌、气短等症状要及时停止运动, 血压不稳及有并发症者不宜运动。可进行有氧运动, 如骑自行车、快步行走、做健身操、打太极拳等。

1.2.1.4 用药指导

向病人说明各类降压药的作用及副反应, 服药时间剂量必须遵医嘱, 不可随意增减药物剂量及停药, 如有特殊情况需在医生指导下撤换药物。

1.2.1.5 其他

指导家属观察病情变化, 学会测量血压, 如发现血压升高, 有头痛、头晕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保持生活规律, 每天要有充足的睡眠, 避免过度紧张和疲劳。对失眠的病人可以睡前练气功或打太极拳, 学会放松自己, 必要时可适当应用镇静安眠药, 充足的睡眠有利用血压的恢复。

1.2.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高血压病与人们的不良生活方式、行为有明显的关系。目前我国高血压病具有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的“三高”特点, 同时又存在着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的“三低”现象[5,6]。通过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干预, 可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知水平, 增强病人自我保健意识, 改变健康信念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从而使高血压病病人更为自觉地采纳健康的行为和方式, 包括饮食、吸烟、饮酒、运动、服药方面等, 使血压得到积极有效控制, 延缓或逆转高血压病所导致的器官损害, 推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

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病的基础和前提[7,8]。高血压病是一种病因复杂, 病程长的慢性疾病。如果长期控制不良就会并发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 甚至突发死亡。有研究显示, 良好的生活方式可减少75%的脑卒中和55%的高血压病、50%的糖尿病、35%的癌症, 尤其是心态平衡十分重要[9]。因此, 要提高高血压病病人的治疗率和控制率, 减少并发症, 必须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本研果显示, 通过健康教育, 可促进病人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健康信念模式的主旨是通过激发人们的内在动机, 使他们坚信自己有能力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并获得预期的结果。通过对高血压病病人采用健康信念模式进行健康教育, 让病人更客观、更具体地了解自己的疾病及疾病相关知识, 对疾病的治疗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使其不良生活习惯得到了明显改善, 提高病人的自我保健意识、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万崇华.生命质量测定与评价方法[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1999:21-23.

[2]吕姿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第2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2:40-42.

[3]叶曼, 张静平, 刘宇.生活方式与高血压病[J].护理研究, 2006, 20 (9B) :2357-2360.

[4]赵晶, 金蔡花.高血压病病运动疗法的健康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内科学杂志, 2001, 16 (3) :178.

[5]王励, 张桂花.对老年高血压病人护理干预的研究[J].护理研究, 2008, 22 (9C) :2488-2489.

[6]刘秀梅, 吴俊杰, 段荣梅.高血压病人健康教育的行为干预[J].护理研究, 2007, 21 (7C) :1915-1917.

[7]陈爱萍, 张唯娜, 蔡红.高血压病人的治疗依从性与健康教育[J].护理研究, 2002, 16 (3) :145-146.

[8]曾素琴.686例老年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J].护理研究, 2008, 22 (4C) :1068.

健康相关生存质量 篇8

关键词:妇科,化疗,生存质量,应付模式,自我效能

肿瘤是威胁女性生命健康的公共健康问题, 宫颈癌、卵巢癌及子宫内膜癌是导致女性死亡的三大杀手[1]。早期手术治疗是根治妇科肿瘤的有效途径, 但大部分病人在疾病确诊时病情已发展至中晚期, 化疗是中晚期病人及术后病人继续治疗的重要辅助治疗方案, 通过化疗可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扩散和转移, 延长病人的生命时间, 但化疗会导致病人出现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和口腔感染等并发症, 严重降低了病人的生存质量[2]。应付模式是指机体在应对特定应激下所采取应对形式, 分为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自我效能感指个人在遇到的困难时能否采取适应性的措施的主观判断[3]。本研究调查妇科化疗病人的生存质量、应对模式和自我效能情况, 并分析自我效能和应付模式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取连续抽样的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进行化疗的妇科肿瘤病人170例, 纳入标准: (1) 病理检查确诊肿瘤, 且接受化疗治疗; (2) 病人意识正常, 言语表达和听写能力正常; (3) 病人自愿参与本项目研究。排除标准: (1) 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病人生活质量降低的疾病, 如先天畸形、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2) 病人出现精神心理障碍。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 一般状况调查表:包括疾病种类、年龄、文化程度、病程、医疗支付形式等。 (2) 健康状况调查问卷:采取国际常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 (SF-36中文版) , 反应躯体相关生活质量 (PCS) 和心理相关生活质量 (MCS) , 包括生理机能、生理职能、机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状态、社会职能、情感状态和精神健康8个维度, 总分0分~100分, 分数越高表示健康状况越好[4]。 (3) 应付方式量表 (CSQ) [5]:包括幻想、退缩、自责、寻求帮助、理性化思维和解决问题6个维度, 共62个条目, 各条目采取“是”和“否”进行回答, 选择“是”计1分, “否”计为0分, 再结算各维度的平均分, 评分越高表明病人更倾向于采取该种应对方式。 (4) 一般自我效能量表 (GSES) [6]:该量表中文版是由张建新根据Schwarzer所创立的英文版的基础上进行翻译和校正的, 共10个条目, 各条目采用0级~4级计分, 取平均分为最终得分, 评分越低则表明自我效能感越差。

1.2.2调查方法

由专职研究人员发放问卷, 在统一指导语下向病人说明问卷的填写方法, 在填写完成后当场收回, 共发放问卷183份, 回收有效问卷170份, 有效回收率为92.90%。

1.2.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分析, 对性别、职业等计数资料采取百分比进行描述,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进行描述, 利用Pearson法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人基本信息资料

170例病人中, 宫颈癌54例, 卵巢癌45例, 子宫内膜癌24例, 阴道癌17例, 其他30例;年龄32岁~76岁 (44.17岁±11.32岁) ;初中及以下34例, 高中或中专55例, 专科以上81例;病程1个月~35个月 (15.22个月±9.14个月) ;自费11例, 社会保险6 8例, 新农合4 9例, 公费2 8例, 其他14例。

2.2 妇科化疗病人的SF-36得分与常模[7]比较 (见表1)

2.3 妇科化疗病人的CSQ得分和GSES得分与常模的比较 (见表2)

2.4 妇科化疗病人生存质量与应付方式和自我效能的相关性分析 (见表3)

3 讨论

3.1 妇科化疗病人的生存质量明显降低

肿瘤作为一种严重威胁病人健康的慢性病, 除了对病人生理功能造成重大影响外, 还会严重影响病人的心理与社会功能状态[8,9,10]。随着身心医学的发展, 如何改善肿瘤病人的生存质量是临床关注的重点, 其意义甚至超过延长病人的生命时间。本研究结果显示, 妇科病人在化疗期间的躯体和心理相关生活质量均明显降低, 分析原因如下, 首先, 恶性肿瘤处于不成熟分化状态, 生长迅速, 易浸润及破坏正常器官组织, 可导致病人出现发热、顽固性疼痛、乏力、贫血等症状[11];其次, 由于化疗会导致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导致病人出现躯体不适症状, 导致病人躯体相关生活质量降低;再次, 肿瘤本身给病人造成了强烈的心理应激[12], 另外由于疾病和治疗相关的躯体症状, 进一步加重了病人的心理负担, 可导致病人的心理相关生活质量的降低。

3.2 妇科化疗病人应付模式为消极状态, 自我效能感降低

应付是一种在对现状进行综合思考的基础上而采取的策略或行为过程, 本研究效果显示妇科化疗病人多采取消极的应对模式, 分析原因如下: (1) 妇科肿瘤是威胁女性健康的最主要的因素, 绝大部分病人在毫无预感的情况下被确诊为此病, 且大部分病人难以治愈, 甚至出现放弃治疗的念头或行为[13]; (2) 肿瘤及治疗并发症出现, 且存在病程长、治疗复杂、长期消耗的特点[6], 增加了病人的心理负担; (3) 化疗期间病人均进行住院治疗, 在离开熟悉的家庭环境和家人后, 病人会产生孤独感; (4) 由于病人在治疗期间的经济支出较大, 且妇科肿瘤的临床预后较差, 将导致部分病人认为化疗没有意义的消极态度。消极的应对态度将导致妇科化疗病人自我效能感的降低, 不利于病人的康复和治疗。

3.3 妇科化疗病人生存质量与应付方式和自我效能的相关性

妇科化疗病人的应付方式是指病人在治疗期间由主观感受而引发的一种应对行为, 其实质是应对疾病所采取的态度;积极的应对态度能够将压力转化为动力, 能够驱使个体积极解决存在的问题, 而消极的态度是把压力视为负担, 将选择消极的逃避的行为[14]。据心理“应对”理论, 个体在应对压力时所采取认知、态度和行为上的差异将对疾病的治疗结局产生影响[15]。本研究结果显示, 寻求帮助、理性化思维、解决问题与躯体相关生存质量呈正相关, 表明以积极态度应对的病人可改善病人的躯体感受;幻想、退缩和自责与心理相关生活质量呈负相关, 表明以消极的态度应对将增加病人的心理负担, 而通过理性化思维解决存在的问题, 将有利于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妇科化疗病人的自我效能感表现在病人对降低疾病对自身影响的一种能力与信念, 因此良好的自我效能感将有利于促使病人以积极的态度进行应对, 能够进行良好的心理调节, 通过合理的措施降低疾病及治疗期间相关并发症对病人的影响, 有利于改善病人躯体和心理相关的生存质量。

上一篇:纠纷防范下一篇: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