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相关

2024-10-18

专业相关(共12篇)

专业相关 篇1

近年来, 随着民用建筑大型化、复杂化, 带来许多遵循现行消防规范、技术措施难以解决的问题。笔者对暖通专业消防设计中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1 自然排烟的简化计算

现行国标各防火规范对自然排烟口面积有明确规定, 要求不小于房间面积的2%, 但对于自然补风口的面积只有基于5 MW火灾规模下的测算结果。文献[6]对于不同类型的火灾排烟量、排烟口、补风口面积给出了计算公式。但有些参数在工程设计阶段、建筑业态未定的情况下难以确定。

自然排烟量的计算方法从原理上分析, 应按照室内、外热压差计算确定, 但是火灾规模, 室内空气、烟气混合物的温度、密度较难确定。另外, 自然通风量与风压也有一定的关系, 考虑到室外风向、风速的不确定性, 暂不计入风压的影响。

如某高层建筑首层门厅面积100m2, 层高4.5m, 向外双开外门为2.5m×1.8m (高×宽) , 计算可得清晰层高度2.05m, 设计烟层净高度2.25m, 根据文献[8]中自然通风量的计算公式以及室内、外热压差公式, 假定进、排风口高差2m, 距中和面高差1m, 流量6 000m3/h, 流量系数0.6的情况下进行试算, 假定室外温度20℃, 密度ρw=1.2kg/m3, 得出室内空气密度ρp=1.092 5kg/m3, 查得室内空气温度约为50℃。即当室内温度50℃时, 自然排烟口b面积2m2, 就可达到6 000m3/h的自然排风 (烟) 量。当然, 火灾时排出的是烟气、空气混合物, 密度是否为所推算出的数值还有待研究, 笔者仅是为说明问题的简化推算。

有资料表明, 当补风量超过排烟量80%的情况下, 有助燃的危险, 故补风量取排烟量的80%。由上述分析, 根据文献[8]中自然通风体积流量的计算公式, 假定进、排风口流量系数、压差相等, 可得进风口a、排风口b的面积比为:0.8· (ρW/ρp) 1/2, 当室内温度为50~280℃时, 由密度比推算得出补风口a、排烟口b的面积比约为0.84~1.1。其自然排烟口位于储烟仓范围内, 补风口位于清晰层高度之下, 见图1所示。

1.可开启外窗b (排烟) ;2.可开启外窗a (补风) ;3.可开启外窗c (排烟)

疏散外门不应成为门厅的自然排烟口。如果门厅内除了疏散外门和门上可开启外窗c以外没有其他可开启外窗, 在此情况下, 自然排烟口c上沿距地3.5m, 中和面高度是室内、外热压差为零的界面, 距地面约1.75m外门范围内就可作为补风口。虽然这个方案不能满足文献[4]的规定:“补风口与排烟开口水平距离不应少于1.5m”, 但是根据烟气上浮及中和面上下热压差原理, 对于火灾初期的自然排烟和疏散, 笔者认为这个方案是可以考虑的。

2 机械排烟补风口

上述实例中, 如果门厅没有可开启外窗, 则应设置机械排烟系统, 可将外门作为补风口。按照现行规范计算, 机械排烟量为7 200m3/h, 有资料表明, 当室内外压差达到100Pa时, 就可能造成开门困难, 根据文献[2]压差法公式计算可得透过门缝的补风量约为2 500m3/h, 远远达不到风量平衡所需要的补风量。因此, 实际压差可能更大。虽然从建筑物内部会有部分负压补风量, 但不能确保可达到风量平衡。在寒冷冬季或者炎热夏季, 外门通常为关闭状态, 在突发火警时开启排烟系统, 可能会造成向外开启疏散门困难, 最好设置余压阀、连通管, 保证风量平衡, 火警时可正常开启疏散外门。

因管道安装困难, 设计人员常将机械补风口设置在走道, 未设置在需排烟的房间内。火警时, 房门尚未开启之前排烟系统已开启, 当室内外压差达到100Pa时, 通过门缝的补风量仅为排烟量的20%~30%, 可能造成开门困难。对于地下或地上封闭房间, 设置机械排烟的区域应设置相应的补风口, 如设置困难应有连通装置。

3 排烟系统的水力计算

关于排烟风管的水力计算, 现行规范、技术措施并无明确做法, 只规定了排烟管道、排烟口的风速, 管路的水力计算通常是按照每个防烟分区排烟量和风速根据管长计算得出的。对于负担两个或几个面积差异较大的防烟分区的排烟系统, 火灾时排烟风机开启, 同时先开启的只是一个防烟分区的排烟口, 排烟量通常会偏大, 补风量却不会增加, 房间内可能会造成较大的负压值。

建议在划分防烟分区时, 对于同一个排烟系统的各防烟分区相对于最大防烟分区的面积比有限制, 或者在消防控制上有变化。如火警时必须同时开启着火的防烟分区和相邻防烟分区的排烟口, 以保证排烟风机和排烟口风量不要相差太悬殊, 使管路的阻力特性、排烟量更接近设计工况。

在设计排烟系统时, 应根据最终选定排烟风机参数, 核算整个排烟系统最不利处防烟分区排烟口排烟量, 特别是当最大防烟分区设置在最远端, 或排烟系统全开时各防烟分区排烟量之和仍小于排烟风机排烟量时。能否采用排烟风机排烟量作为计算主管道管径的依据, 笔者认为应使排烟风机的排烟量参与到排烟管道系统的设计计算中, 否则, 选择多少风量或多大压头的排烟风机, 对于整个排烟系统的阻力特性缺乏依据和意义。

4 封闭区域的排烟补风

地上建筑中, 一条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设置了机械排烟、补风系统, 相邻走道的房间采用外窗自然排烟, 当内走道排烟系统开启时, 虽然已在内走道设置了50%排烟量的补风量, 根据风量平衡计算, 内走道负压, 自然会从相邻的房间补风, 这时房间外窗可能就不是排烟而是进风。因此, 自然排烟效果可能会受到影响。对于地上排烟系统的补风应该比地下部分更为全面地考虑, 因为地下层通常没有自然排烟的区域。

5 疏散出口与安全出口

对于疏散出口, 如将会议室、教室、餐厅等排烟口设置在疏散门上方, 非常情况下较多人员拥在门口等待疏散, 高温烟气、视线不清都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和慌乱, 所以将排烟口尽可能的远离疏散门, 使人员疏散方向和烟气方向远离甚至相反, 对人员疏散更为有利。在这个意义上, 安全出口的定义有待探讨。

6 防止火灾蔓延的措施

对于排风兼排烟系统, 火灾时, 功能由排风转为排烟, 风管穿越防火分隔处只能设置280℃排烟阀而不能设置70℃防火阀, 烟气温度达280℃排烟阀关闭时, 火灾是否蔓延只能靠排烟风管的耐火性能保证了。除非排烟风管设置了防火保护, 否则防火分隔的两侧实际上是被连通了。对于穿越防火分隔处的排风兼排烟风管, 风管应设置防火保护或者选用质优的排烟专用风管, 耐火时间与防火分隔相同。

工程中消防排烟风管通常会设置防火保护或者隔热材料。除了防火墙、防火门、防火窗等防火分隔措施, 防火排烟阀作为风管的防火分隔, 材质通常为2~6mm的钢板制作。在有些地方, 如防火阀距离防火分隔墙构造之间的风管部分、人防部分的风管 (3mm的钢板焊接) , 当镀锌钢板厚度与防火排烟阀厚度一致时, 是否还需包覆防火保护材料, 还有待进一步论证。

7 防烟系统送风量的分析

在很多工程的调试运行过程中, 工程师根据国家规范选出的加压送风量往往偏大, 设置旁通管、余压阀旁通掉大部分风量, 或者采用封堵部分加压送风口, 增加阻力的办法, 保证防烟楼梯间和前室的压力值。选用大风量风机必然增加初投资, 大风量同样会带来增加竖井、进风百叶面积, 大管径风管布置困难的问题。

某工程建筑高度超过24 m, 地下仅一层, 按照文献[2]规定属于小于20层建筑, 对防烟楼梯间及合用前室分别送风的情况, 合用前室双扇门2.1m×1.5m, 加压送风量为12 000~16 000m3/h, 防烟楼梯间单扇门2.1m×1.0m, 加压送风量折减后为12 000~15 000m3/h。

根据压差法公式, 可得防烟楼梯间压力值50Pa时送风量为412m3/h, 压差法计算的实际上为门扇关闭时的工况;如果按照风速法, 取风速1.0m/s, 可得防烟楼梯间送风量为11 340m3/h, 风速法计算的实际上为门扇开启时的工况。

前室有一道双扇门, 气流应从前室流出, 根据压差法公式, 可得前室压力值30Pa时送风量为758m3/h;如果按照风速法计算, 取风速为1.0m/s, 可得前室送风量为17 010m3/h。

上述结果对比, 规范中的风量更接近风速法的计算结果, 也是工程设计中经常选用的数据。在工程调试验收时, 防烟楼梯间、前室的压力值测试中, 如果关门测试, 可根据压差法进行反算, 按照防烟楼梯间送风量12 000m3/h, 可得压差16 905Pa, 远大于可能造成开门困难的100Pa, 这就是说在大部分工程中都要加旁通管、余压阀, 或者必须封堵送风口, 才能达到规范要求的压力值。如果开门测试, 同样利用上述压差法公式, 可算得楼梯间压差为2.4Pa, 远远达不到规范要求的压力值。上述案例为合用前室, 如果是前室, 只对防烟楼梯间送风的情况, 规范要求的送风量高达25 000~30 000m3/h, 应在防烟楼梯间与前室以及前室的防火墙上设置余压阀, 来保证防烟楼梯间、前室的压力值。需要找到这样一个平衡的送风量, 关门送风状态下, 不会超压过多, 不至于开启疏散门困难;在人员疏散短时间连续开门的状态下, 保证楼梯间、前室内正压环境, 烟气不至扩散入内。

设置旁通管、余压阀等防止超压的措施不能解决过大风量带来的竖井、进风百叶面积增大、大管径风管布置困难等问题。是否可通过消防性能化测试得到合理的加压送风量, 还有待探讨。

8 结论

(1) 经简化计算, 当室内温度上升到约50℃时, 2%房间面积的自然排烟口的排烟量可达规范要求的机械排烟量, 补风量按排烟量的80%考虑, 补风、排烟口面积比为0.84;当室内温度升至280℃时, 补风、排烟口面积比为1.1。

(2) 设置了机械排烟系统的防烟分区, 无法设置补风口时, 宜设置连通管、余压阀等措施来保证风量平衡, 防止开门困难。地上自然排烟的房间与设置机械排烟系统的封闭区域相邻时, 其排烟效果可能会受到相邻封闭区域机械排烟补风的影响。

(3) 对于负担多个防烟分区的排烟系统, 应使排烟风机的风量参与到管路系统计算中, 建议对于消防自控可以调整为接到火灾信号后同时打开着火的防烟分区和相邻防烟分区的排烟口, 以保证排烟量、补风量更好地分配在着火区域。

(4) 机械排烟口的设置不仅应距离安全出口大于1.5m, 距房间或走道的疏散出口也宜大于1.5 m, 防止烟气聚集影响人员安全疏散。

(5) 在一些为防止火灾烟气在不同防火分区 (隔) 蔓延的情况下, 使用耐火优质排烟专用风管或风管外敷防火保护材料的做法更为合理。

(6) 关于防烟系统, 在如何更为合理的疏散工况下确定加压送风量, 以及工程验收时, 在怎样合理的工况下测试防烟区域的压力值, 有待研究。

摘要:对暖通专业工程设计中与消防相关的有争议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自然排烟量、自然补风口面积的简化计算以及机械排烟补风口位置对于排烟系统的影响。分析封闭区域的排烟补风情况, 及排烟口对疏散出口的影响等。讨论了排烟系统水力计算中存在的问题与防烟系统超压的原因, 提出了防止火灾蔓延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自然排烟,机械排烟,补风,防烟

参考文献

[1]GB 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2]GB 50045-95,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3]GB 50067-97,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S].

[4]DBJ 01-623-2006, 自然排烟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S].

[5]张兢, 罗继杰.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9.

[6]DGJ 08-88-2006, 建筑防排烟技术规程[S].

[7]GB 50098-2009,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S].

[8]黄颖.建筑防火设计中补风设计的讨论[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9, 28 (7) :495-498.

[9]方廷勇, 章涛林, 夏良, 等.建筑火灾烟气迁移特性研究及排烟设计[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8, 27 (11) :795-799.

专业相关 篇2

以下文章来源于应届毕业生求职网(www.yjbys.com),在写简历的同时应届毕业生求职网为你推荐一篇律师类个人求职简历模板做为参考。现在的求职者都不知道怎样写一份求职简历,那么应届毕业生求职网为您提供法律顾问简历模板方便您写简历。注意一切请以自己的真实情况填写求职简历,请继续详细阅读以下文章。

个人基本简历  
简历编号: www.yjbys.com 更新日期:    
姓 名: 陈先生 国籍: 中国
目前所在地: 越秀区 民族: 汉族
户口所在地: 阳江 身材: 170 cm? kg
婚姻状况: 未婚 年龄: 23
培训认证:   诚信徽章: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律师/法务/合规:法律相关行业、律师、
工作年限: 1 职称: 无职称
求职类型: 全职 可到职日期: 随时
月薪要求: 2000--3500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 阳江 深圳
个人工作经历:
公司名称: 起止年月:-01 ~ -10阳东名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公司性质: 所属行业:
担任职务: 法律咨询
工作描述: 关于预售合同等房地产有关法律的工作。
离职原因:  
 
公司名称: 起止年月:-01 ~ -10阳东名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公司性质: 所属行业:
担任职务: 法律咨询
工作描述: 关于预售合同等房地产有关法律的工作。
离职原因: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最高学历: 本科获得学位: 学士 毕业日期: 2010-07-01
所学专业一: 法学 所学专业二:  
受教育培训经历: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专 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09 2010-07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法学 本科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专 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09 2010-07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法学 本科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良好    
其它外语能力: 大学英语四级
国语水平: 一般 粤语水平: 一般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驾驶证C4,熟练驾车。

 

获奖情况:

10月 荣获优秀班干部

2010月 荣获二等奖学金

06月 荣获优秀毕业论文

 
详细个人自传
  性格、爱好:

 

开朗、乐观、稳重,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责任心及较强的`交际能力。

看书看报、上网、听音乐、旅游、打羽毛球、篮球。

 

阅读本文的人同时还阅读了如下相关范文供参考:

环境相关专业那些不得不说的事儿 篇3

生态学

人们都向往亚马逊热带雨林绚丽多姿、丰富多彩的植物世界,远离都市的喧嚣和人类工业、商业的文明使得热带丛林成为一片返璞归真的孤岛绿洲,它带给大家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冲击,而且是一种身心的超然脱俗。

大家所看见亚马逊那样五彩斑斓的植被与各种光怪陆离的生物,其实也是生态学所研究的对象,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任何生物的生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同种个体之间有互助有竞争;植物、动物、微生物之间也存在复杂的相生相克关系。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不断改造环境,环境反过来又影响人类。

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与多样化,人类与环境的关系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因此近代生态学研究的范围,除生物个体、种群和生物群落外,已扩大到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多种类型生态系统的复合系统。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几大问题都是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生态学学习课程看起来特别富有“科学味”,从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生态学到环境微生物学、环境学、环境生态工程,隐隐都透出一个科学家的成长之路,闭着眼睛就能想象出一个身穿白大褂,静坐在电子显微镜前或者是手拿滴管做实验的形象。

就业观象台:

长期以来,我国西部部分地区过度砍伐、放牧,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野生动物、植物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生态破坏没有得到控制。我国正处于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阶段,生态保护的任务主要是针对这种情况,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改善之间寻找一个最佳平衡方案。国家这些年越发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中央下拨的资金连年增加,生态相关产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生态学毕业生可以从事农业生态、气象生态、生态农业和区域农业开发的规划与设计;园林景区、花卉企业(基地)、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生态园区等众多用人单位都是生态专业毕业生的热门就业选择,当然林业局、环保局也是较为不错的选择。

TIP:

在生态学专业的排名中,兰州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均榜上有名,不同的院校根据自身的教学条件和实力在具体的研究方向上都有不同的侧重点,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报考自己喜欢的院校。

化学工程与技术

每天我们都在消耗着大量的清洁淡水,同时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产生各种生活污水,这些汇聚了多种“污染源”的污水在一起,即使是洁净能力再强的洗衣粉恐怕都不能将其转化为我们日常的生活用水,那么究竟是通过什么神奇的处理工艺才能达到这种效果呢?

化学工程与技术可谓是功能强大,它是一门研究以化学工业为代表的过程工业中有关化学过程与物理过程基本规律和应用的基础性工程技术学科。它不仅仅能解决氢能与燃料电池以及纳米粉体材料合成的问题,还能应用于医药中间体合成、无机材料合成工艺,也能参与到生物医药工程与生物材料制造的工作中来,它广泛应用于化工、生物、能源及制药等领域,当然进行水处理也是其在生态化工的分支运用之一。

化学工程与技术的确和许多学科相比已经不属于新兴学科行列,看似很普通,其实内在要求较高,它要求毕业生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将化学工程知识运用于新材料、生物、医药、环保、新能源等领域的新产品研制、新工业过程研究及市场开发中来。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中,会学习到现代生物技术、高等分析分离工程、结构化学、高等有机化学、高等物理化学、手性药物合成等课程的知识,这些课程都是较为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学习好这些课程是掌握化学工程与技术的基本功底。

就业观象台:

化学工程与技术是个宽口径的就业学科,毕业生可在食品、医药、能源、环保等领域从事生物产品的研制、生产,选择面较为广泛。该专业就业率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状态,基本上毕业生都能找到较为合适的工作,毕业生基本不会沦为“毕业就失业”的失败者。就其工资水平来讲,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处于全国平均工资之上,但是和银行金融等相关专业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TIP:

化学工程与技术属于多种学科的交叉综合,它不单单是物理、化学和生物技术的结合,也需要发挥生产管理与产品研制的作用。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都是“既叫好,又叫座”的有名院校,其中大部分院校的专业技术含金量也是相当高。

核科学与技术

1986年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能发电厂反应堆发生严重泄漏及爆炸事故至今还令人心有余悸,事故共造成31名消防人员死亡,数千人受到强核辐射,数万人撤离。自此,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核能给人类带来的到底是福音还是恶梦,核能对环境影响的研究也逐渐走热。

人们在广泛利用核能和核技术的同时必须面对特殊的人身安全和环境问题。为此,要研究和解决对放射性和有毒有害物质的防护和污染控制;要确保核设施的安全,同时妥善解决放射性废物的最终安全处置;不但要解决核设施工作人员的辐射安全防护问题,而且要使核设施周围的公众受到的环境辐射剂量达到合理的尽可能低的水平,以保护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

核科学与技术是一门由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及工程科学组成的综合性很强的尖端学科。核科学与技术分支方向较多,核反应堆工程、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都是核科学与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反应堆工程重点倾向于工程实践,而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则侧重于开发研究和日常应用。核科学与技术的主干课程特别具有专业特色,一看便知道是核专业,核反应堆核工程,反应堆燃料管理,高等反应堆结构力学,核反应堆控制与动力学,核反应堆及核电厂安全分析这样的课程看着都直呼过瘾,更别说亲自体验一番的感觉了。

对于核科学与技术专业,想必部分同学还是对该专业是否会影响身体健康而有所顾忌。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还没有报道过因为在核相关单位因为日常工作受到辐射而死亡的案例,对于核防护,100%的企业和相关单位都是做足了功课的,完全能达到防护要求。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通常在用人单位面试前要进行非常严格的身体检查以备选择。

就业观象台:

从家长和考生最关心的角度出发,核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基本是百分之百,同时专业本身的特色也决定了定向招生定向分配总体环境,在如今形势严峻的就业环境下,选择与核相关专业的确是非常明智的。现代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和壮大,相互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企业间的竞争最后还是归结为人才的竞争,许多核电企业为了争夺人才,在大二的时候就已经和大多数同学签订了就业意向,就业以后薪水和福利都让许多非核专业学生瞠目结舌,羡慕不已。许多核电企业的校园宣讲会提出的口号是“有车有房不是梦,没有买不到,只有想不到”,你会在惊讶于强大的核能转化成水蒸气的动能再转为成电能的同时,震惊于核能所创造的巨大的经济效益。

nlc202309040749

TIP:

目前国内开设核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院校为数不多,由于该专业准入门槛较高,要求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师资力量以及过硬的实验环境。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兰州大学等在学术界以及就业市场都享有较高声誉,在就业的问题上,同学们千万别担心这些院校的强大号召力。

环境科学及工程专业

据2500名有代表性的专家预计,温室效应导致海平面升高,许多人口稠密的地区,如孟加拉国、中国沿海地带以及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的多数岛屿都将被水淹没;尽管在多方努力下,多国政府已签署了蒙特利尔协定书,但每年春天,在地球的两个极地的上空都会出现臭氧层空洞,北极的臭氧层损失20%到30%,南极的臭氧层损失则高达50%以上,面对日益恶劣的生存环境,我们不得不思考我们自己的将来,环境科学及工程也引起了全球前所未有的重视。

我国的环境问题异常复杂,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飞速发展,环境问题更是日益突出,这形势为环境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和挑战。国家未来发展的需求和严峻的环境保护压力,要求环境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在基础研究不断取得突破的同时,为国家的环境保护决策提供支撑。对我国环境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既是社会急需,也是这一领域的国际科学前沿。因此,环境科学与工程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综合性学科,也是科学技术领域最年轻、最活跃、最具影响的学科之一。

环境科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而且还处在蓬勃发展之中,对环境科学的分科体系迄今尚未有一致的看法,由于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和综合性,许多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科学部门都已积极参加环境科学的研究,形成了许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分支学科,环境科学及工程便是环境科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但是环境科学及工程近年来的不俗表现足以证明自己在环境科学中的独特地位。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致力于培养理工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工程治理的技术,同时也能够向学生们传递最新的环境理念,将学生培养成为理工结合的高层次、高境界、视野宽阔、基础扎实的具有可持续发展潜能的复合型人才,在具备末端治理的技术同时也具有源头控制的理念与方法,能够去参与实施我国新世纪的环境战略,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就业观象台:

毕业生可以到政府环境保护与监督管理部门、学校、科研单位等从事环境评价与规划、环境监测与分析、环境监督与管理、环境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当下也是一份非常热门的工作,好多项目的开发以及工矿企业的新建都必须通过环保部门的环境评价,一些污染大、高耗能的企业往往还没来得及投产运行就“胎死腹中”,败倒在环境评估中,但是鉴于好多上述部门都是公务员部门,所以大家还必须要做好公务员考试的准备。由于环境压力大和近些年来国家对环境工作的重视,因此也衍生出了许多环境咨询公司,环境咨询公司目前也是该专业大热的就业焦点,环境咨询公司向客户提供多项环境相关的服务,其中包括生态和工业相协调的开发模式、项目建设书的编制(例如垃圾资源化处理及再利用工程项目建议书、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议书的编制等)、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的评估、城镇综合开发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这些都为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广大的私营企业因为我们的生态和生存环境受到压缩而蓬勃发展,同时这也为我们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平台和从业空间。

TIP: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在环境科学及工程专业的排名榜上赫赫有名,从名单上看环境科学及工程的强势院校都广泛存在于名牌大学或者是综合性大学,可以看出环境科学及工程专业的办学层次和准入门槛是相当高的,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和强大的科技力量是万不可能的。

责任编辑 刘 佳

暖通专业相关消防问题分析 篇4

1 准确计算自然排烟量

对于建筑工程设计中的消防问题来说, 准确的计算自然排烟量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也是保障其消防效果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 对于这种自然排烟量的计算来说, 其涉及到的内容也是比较多的, 不仅仅需要详细的调查建筑物室内和室外的一些热压状况, 还应该针对建筑物自然排烟口的面积进行准确的测量, 并且建筑工程项目中的通风量和风压等也会对于自然排烟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具体来说, 对于这几点计算要点详细分析来看, 当前我国相关消防文件对于自然排烟口的面积有极为明确的规定, 其面积不能够少于房间面积的2%, 如此才能够保障建筑工程消防效果;而对于室内、室外的热压问题来说, 因为在发生火灾时, 烟气和室内空气的复杂程度是比较高的, 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其温度和密度比较难以准确测定, 也就必然会影响到自然排烟量的计算准确性;对于通风问题来说, 一旦其补风量超出排烟量的80%就极有可能造成火灾问题的严重化趋势, 不仅不会对于火灾具体一定的控制效果, 相反还会产生一些不良影响。

2 合理设置机械排烟补风口

对于建筑消防设计来说, 其排烟量的相关设计还应该针对其实际的排烟效果选择是否需要加装机械排烟装置, 对于具体的机械排烟装置的安装进行恰当合理的设计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消防问题, 尤其是对于一些门厅没有外窗结构的建筑物来说, 加装机械排烟装置更是极为必要。一般来说, 就当前我国现行的建筑工程项目机械排烟指标要求来说, 其机械排烟量应该满足7200m3/h, 只有如此才能在较大程度上保障其排烟的效果, 进而满足相应的消防要求, 因此, 必须针对机械排烟设备进行恰当有效的设置和安装, 在具体的设计计算过程中, 必须要重点针对室内压、室外压的压差进行准确的统计, 并且根据这一压差状况进行恰当的机械排烟装置设计, 最大可能的保障其机械排烟的效果, 并且还应该针对不同季节的不同状况进行不同形式的机械排烟设置;对于机械排烟口的合理设置也是极为重要的, 一般来说, 机械排烟口应该设置在具体的房间内, 但是因为房间设计的要求, 很多房间内部不能设置机械排烟口的话, 也可以设置在走道上, 但是对于走道上的机械排烟设备而言, 要想保障其能够有效发挥应用的价值就应该在发生火灾时保障房门开启, 进而实现机械排烟的效果。

3 针对封闭区域进行排烟补风

对于建筑物火灾的发生来说, 封闭区域是极为危险的一个区域, 在封闭区域内更容易导致一些火灾事故的发生, 基于这一点来说, 针对封闭区域采取必要的消防措施也是极为重要的, 尤其是排烟补风系统的恰当设置更是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发挥较好的消防作用, 对于这种封闭区域的排烟补风设计来说, 最为主要的措施还是针对其封闭空间采取机械排风的方式进行烟气的排放, 但是在这种机械排烟过程中还应该重点关注整个建筑物内部结构的整体通风问题, 比如随着封闭空间内机械排烟发挥相应的作用, 其内部排出的烟气必然要从其它部位进行弥补, 比如对于走道内的烟气排出来说, 其内部压力的减小必然也就会从建筑物的其它部位进行必要的空气补充, 而一旦其空气补充发生在建筑物内部的其它房间内就很可能会造成这些房间内部的自然排烟量受到影响, 这也不利于整体消防效果的实现, 因此, 针对封闭空间进行排烟补风设计必须要着眼于整个的建筑物, 从整体结构入手做好排烟补风处理, 确保其消防目的的实现。

4 合理设置防烟防火分区

对于建筑物内部的消防设计来说, 防烟防火分区的合理设置是必不可少的, 也是保障其消防效果的一个重要条件, 尤其是随着当前建筑物面积的不断增加, 合理的设置各种防烟防火分区显得更为必要, 一般说来, 在当前的建筑物防烟防火分区的设置中, 主要涉及到了竖向防烟防火分区以及水平防烟防火分区的设计问题, 当然, 其最为核心的设置目的就是为了尽可能的避免消防事故的扩散, 把事故控制在一定的区域内进行救治。

5 恰当选择消防材料

对于整个建筑物内部的消防设计来说, 对于材料的恰当选择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尤其是要注意材料选择的防火性, 避免发生火灾时这些材料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 尤其是对于消防系统中的机械排烟设备以及相应的风管的结构来说, 更是应该恰当地选择各种防火、耐火型的材料进行设计, 进而最大程度的保障消防系统能够在发生火灾时正常发挥应用的效果和作用, 避免其受到火灾的影响导致出现损坏问题, 最终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当前建筑工程项目的消防以及暖通设计中, 其中最为核心的一个注意问题就是对于排烟系统的合理设置, 只有恰当的设计排烟系统才能够尽可能的把火灾发生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进而减少了人员的伤亡, 而对于具体的排烟系统设计来说, 其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比较多的, 尤其是对于相应自然排烟量的计算更是需要慎重考虑, 除了这种自然排烟量的计算之外, 因为很多的建筑工程项目还需要设置一些机械排烟装置, 因此, 对于这些机械排烟装置的设计也应该尽可能的合理准确, 以确保其排烟的效果, 并且对于整个建筑物的排烟过程来说, 必须要站在整个建筑物全局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最大程度避免因为提升一个区域的排烟效果而损害另一区域排烟能力问题的出现, 最后, 还应该恰当地选择相应的消防材料, 避免一些防火效果较差的材料出现的建筑物中导致其消防事故的严重化。

摘要:在建筑工程项目中, 暖通工程和消防工程都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于具体的暖通专业设计来说, 其也涉及到了相关消防工程的问题, 本文就重点针对这种暖通专业相关消防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暖通专业设计,消防问题,排烟设计

参考文献

[1]嵇馨.暖通专业相关消防问题探讨[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4, 07∶785-788.

[2]牛少军, 解学洲.浅析建筑消防设施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1, 09∶139-143.

[3]邱斌.论建筑消防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公共安全 (学术版) , 2013, 01∶66-69.

[4]谢伟.建筑消防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公共安全 (学术版) , 2012, 02∶72-74.

空乘专业相关问题 篇5

● 空乘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适应民航企业发展需要,能从事国内民航服务的专业型、技能型人才

● 空乘专业报名条件

1、考生拥护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不信邪教,作风正派,性格开朗,举止端庄,情趣高雅 2、20周岁以内(1988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考生面试需携带身份证。

3、身高:女生:163——172cm、男生:175-185cm。

4、体重:标准体重公式(kg)=[身高(cm)-110]-[身高(cm)-110]*10%。

5、视力:每眼矫正视力c字表0.5以上,无色盲、色弱。

6、面部、颈部、手部无明显疤痕,牙齿整洁。

7、口齿清楚,普通话流利,中英文发音基本准确,听力正常。

8、无精神病史,澳抗阴性,肝功能正常、无各类慢性疾病。

9、无明显内外八字步。

10、经过面试和身体初检合格的考生,须参加并通过《民用航空空中乘务员体格检查鉴定标准》的体检。● 空乘专业面试、体检内容及标准

一、面试前体检项目

1、肝功五项

2、血尿常规

3、电测听

4、X光片(胸透)

5、心电图

6、脊柱有无弯曲变形

7、有无色盲、色弱

8、女生需做大便培养

学生面试时须持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含以上项目的体检报告。

二、面试基本要求

(一)身高男:1.72-1.78米女:1.62-1.70米

(二)视力 E字表0.8以上

(三)五官

眼:无对眼、斜眼、泡眼、两眼不对称现象

鼻:无酒糟鼻、鼻子不对称、疤痕现象

口:无口臭、嘴歪、地包天等畸形现象

耳:无招风耳、副耳、不对称、疤痕现象

齿:无四环素牙、牙齿排列不整齐、黄牙等现象

(四)体形

手:左右对称、手臂、手掌平滑、无疤痕等现象

腿:左右对称、无X、O形、平足、腿短、疤痕等现象

肩:左右对称、无斜肩(含鸡胸)等现象

腰:腰长、粗细适中(含无驼背)等

(五)皮肤

肌肤光洁(含头发有光泽)、无疤痕、痣等现象

无皮肤病

(六)动作

动作平衡性强、下蹲正常

(七)口齿

口齿清楚、普通话标准、无口吃、大舌头等现象

三、面试自我介绍

1、姓名、毕业学校、班级

2、家庭住址、成员

3、个人爱好、特长

● 空乘专业的面试技巧

不要染烫发保持自然微笑

专家强调指出,报考此专业的学生首先应有为他人服务的热情,并有志于从事民航事业。此外,仪表清秀,端庄大方,无口吃,体态匀称,动作协调,并有符合行业 标准的身高要求也是从事这一职业的最基本要求。除此之外,考生的肤色要好,身上要无明显疤痕、斑点。还有牙齿色质也要好,且要排列整齐。在性格上,开朗活 泼更易受到考官的青睐。最好,还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专家建议考生面试前注意保持清淡的饮食,不吃辛辣,少吃海鲜和热性的食物,以免青春痘的出现,或发生皮肤过敏。另外,考生最好不要染发、烫发,相反,应该 保持学生的朝气。还应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好让自己的容貌更加亮丽。适当进行一些体育锻炼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这样可以使形体更加充满活力。

在面试当天,为了体现个人的气质,考生可以挑选一套大方、端庄,适合自己的服装,并准备好一段中英文的自我介绍。参加面试时,考生可以保持本色,也可以适 当淡妆,但不要弄巧成拙。在形象设计上要扬长避短,体现学生特点。要注意身体语言的运用和应有的礼貌礼节。为了更富有亲和力,专家提醒考生,还应该时刻保 持自然和自信的微笑,那样才能放松心情,积极应试。

做到本色、自信、有朝气

专家强调,学校招生时并不仅仅是看学生的成绩,而更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家长以为空乘专业只追求漂亮的认识其实是个误区,该校在面试时就比较喜欢本 色、自信、有朝气的学生,过于成人化的打扮只会给学生“减分”,“因为考官会怀疑学生学习的目的性,认为考生对自身的定位不清晰,这样的印象对考生并不 利。”该人士说。所以,考生最好不要染发,更切忌浓妆艳抹,男生不要蓄长发。

在专业方面,不同的岗位要求各有差异,因此对学生的要求很难一概而论。比如,空乘专业需要考生有服务意识,看重考生与人沟通的能力和亲和力等。

● 空姐专业就业方向

从现有薪资水平看,国内主流航空公司优秀空乘人员平均年薪在10万人民币以上,同时因其专业性和供应不足,其职业稳定性得到保证

我国正处于从“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的伟大转变过程中。由此预测到2010年中国至少需要新增加40000多名空乘服务人员岗位,民航空乘服务人员队伍将超过25万,规模将是目前的5倍。

工作与专业相关率引发的思考 篇6

在国外一些高校,尤其是实行精英教育的学校,由于实行自由转学、转专业制度,其专业界限并不明显,有的高校甚至在学生就读的前两三年,根本就不分专业,让学生自由选科、选课、选师,到了毕业时才象征性地选择专业,所以,“专业相关率”并不作为他们考查学校教育资源是否优化配置的一个指标。

但国内高校不论是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高专,在高考填报志愿时,考生们必须在众多细分专业中选择第一专业志愿、第二专业志愿等等;进人大学后,如对专业不满意,能获得转专业机会的学生,最多不过20%左右;虽然我们强调“按宽口径”培养人才,但很多学校其实仍旧按照细分专业设置课程、进行教学,因此,毕业生就业时的“专业相关率”将是评价学校教育资源配置是否合理、学生教育投入是否有价值的重要指标。换言之,如果学生花很大精力全面学习一个专业的知识,却无法获得相关专业的职位,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意味着教育投入浪费。

根据这样的思路分析以上数据,就不难发现,“985”高校的本科毕业生“专业不相关率”达27%,专科毕业生的“专业不相关率”则高达38%。这无疑对我国高校按专业培养人才的教育模式提出挑战——面对大量的不对口就业,是否应该改变传统培养模式、淡化专业界限、按宽口径培养人才,以增强人才的社会适应性呢?

比较各层次高校的相关数据,表面上颇为合理——“985”高校学校层次高、培养质量高,学生就业时专业对口度显然就高;专科学校层次低、培养质量无法与“985”高校、“211”院校抗街,就业时专业相关度低自然也就很正常。但根据各类高等学校不同的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任务,“985”高校作为进行精英教育的学校,应不以就业为导向,重在培养学生的通识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适应性,其所培养学生就业的“专业的相关率”应低于一般本科和专科;而以就业为导向,注重职业教育、技能教育的高职高专,其毕业生的“专业的相关率”应最高。之所以会出现目前这种“985”高校毕业生“专业相关率”远高于专科“专业相关率”的情况,或许反映出以下问题。

一是近年来包括“985”高校在内的本科高校,从学生就业出发,突出技能教育与职业教育,减少通识教育,这增强了毕业生在毕业时的就业竞争能力,却可能影响这些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二是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的专业设置不合理,人才培养定位与本科学校雷同,在与本科学校竞争中没有特色,由此处于劣势。三是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没有科学规划,在招聘时,还比较看重学校身份与学历身份。

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探讨 篇7

关键词:外语教师专业,重要性,措施

1971年, 我国恢复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1978年,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改革是指对内改革, 开放是对国外开放。2001年12月11日, 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近年来,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朗。以上事件的发生, 使得我国彻底认识到了与国外沟通合作的重要性, 由此我国加大了对于外语人才的培养。然而, 在外语人才的培养中, 外语教师发挥着最根本的教育作用, 可以说外语教师专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外语人才培养事业的发展。

1 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性

1) 职业发展的需要。

俗话说“学无止境”、“活到老, 学到老”, 指的就是任何职业的从业人员都要接受专业知识的培训, 不能够因为工作和忽视了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研究。外语教师从职业的观点考虑, 也是一种专业, 外语教师也需要进行不断的学习、不断的研究, 不断的发展出外语教师的职业素质, 同时在不断学习中发现外语教师专业的新成果, 促进外语教师专业的发展。

2) 外语教育发展的需要。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同时也是一个经济大国、文化大国, 在未来世界中, 难免要与许多国家进行交流, 这就需要有大批的外语人才满足我国未来发展的需要。外语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就在于对于外语教学人才的高素质需求。然而, 就目前我国的外语教学活动而言, 高素质的教育人才已然不能够满足培养高素质外语人才的需要, 由此可见培养高素质教师团队的重要性。为了使得教师能够根据自身经验并且结合周围环境做好教学工作, 必须对外语教师进行专业化教育, 让其做好充足的准备活动, 以随时根据周围环境变化进行改变。同时, 外语教师尽管多为高等学校的毕业生, 但是由于在校接受教育与进行教学活动的差异性, 这就在客观上要求必须对外语教师进行专业教师培训, 以使得外语教师能够更快的适应工作岗位, 为祖国培养大批外语人才。

3) 教师专业化运动的需要。

20世纪80年代, 教师专业化运动自美国产生, 运动产生出其目的是未来提高教师行业在社会中的地位, 提高教师待遇, 但是随着运动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 教师专业化运动逐渐演变为为了提高教师素质, 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运动, 并且逐步走向全球化教师专业化运动。外语教育事业作为各国教育界重要的内容之一, 其在教师专业化运动中产生的作用不可忽视。因此, 为了推动教师专业化运动的发展, 促进外语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4) 教育改革的需要。

上世纪末, 为了培养大批合格人才以满足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在教育界进行了一次改革, 改革牵涉到诸多方面。比如, 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工具改革、教学资料改革等, 这其中以教学方法改革为中心的教师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因为,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 是关系到教育成败的重要因素。然而, 事实已经证明, 随着社会的发展, 随着人们思想的不断改变, 传统的教师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面对这样的问题, 我国教育界开始将眼光放眼世界, 终于发现了教师专业化这条道路, 并且随着教师专业化在我国部分地区的实验, 已经取得了可观成就, 由此可见, 教师专业化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需要及必要。

2 促进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措施

1) 教师要成为教学研究者。

目前在我国的教育界内, 对于外语教育事业的研究活动, 大多以高级外语教育研究者为主, 普通教师在教育中的地位只是被动的运用最新教育研究成功, 将书本知识通过已有的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如此一来, 教师对于陈旧教学手段缺乏使用兴趣, 但是介于权威研究者的权威又极少的对教学工作进行研究, 长期如此, 教师会对固定的教学手段产生反感, 或者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手段, 最终影响到外语教学活动的效果。因此, 在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上, 一定要改变外语教师的教育被动地位, 通过各种措施激励外语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研究, 创造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手段, 进而培养出更多合格的外语人才。

2) 教师要积极反思。

反思是指人们立足于事件之外, 对自身进行批判, 寻求进步的方法。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经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经验指的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于成功工作的总结, 而反思则是指教师对于不成功的教学活动进行思考, 寻求正确的进行方法。实现教师专业化, 其根本目的就在于摒弃以往教师被动接受以及传授的行为, 通过对自己教学活动的不断反思和总结完成自我成长。教师进行反思的方式有教案反思、教学成果反思、以及教学日记反思等。

3) 变校园为课堂。

在教师专业化的道路上, 对于教师培训的主要阻力就在于没有固定的教师教育组织, 不能够确保教师专业化工作的确实进行。然而, 学校作为教师教学活动以及生活的主要环境, 教师基本上每天要花费8个小时在校园中。因此, 在对教师进行教育的地点选择上, 校园无疑是最为合理的教育课堂。如何将变校园为课堂, 以下是我的个人建议, 组织好本校内外语教师的研讨会议, 通过不同外语教师对于自己教学心得的交流, 实现蹬巨人肩膀上升的成长方式。

总之, 活到老, 学到老。世上没有绝对的学术巅峰, 专业没有绝对的尽头, 外语教育也没有最为成熟的教学方法, 我们只能够通过不断的进步促进外语教育事业的发展, 而追求不断进步的方式就是促进外语教师专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董金伟.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益方略—《语言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学习策略》介绍[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7, 39 (2) .

[2]贾爱武.外语教师的专业地位及其专业发展内涵[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5 (4) .

专业相关 篇8

所谓双语教学, 是运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 并将其同时用于学科教学过程中的特殊教学模式。随着会计界的国际间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建立和完善一套能适应现代社会、国际形势发展需要的会计学高等教育体系, 培养新型的跨世纪人才, 是各高等院校普遍重视的问题。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能否顺利进行,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语言的沟通, 会计专业的双语教学是大环境所趋。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深入, 急需大批既有会计专业背景、又熟悉国际会计惯例, 同时又能流利使用外语进行交流和沟通的高层次会计人才, 如国际财务管理师、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ACCA、CGA等。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不仅要立足于国内会计职业的发展需要, 也要立足于国际会计职业的发展需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我国一些知名大学开始在财务会计类专业课程中尝试使用英文原版教材。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 会计双语教学在我国呈蓬勃发展景象, 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展了会计专业的双语教学, 并且绝大多数高校对开展双语教学的课程都制定有鼓励性政策。同时, 国际上一些知名的会计职业团体也开始登陆我国, 进行会计资格认证考试, 为会计双语教学和培训提供了庞大的需求市场, 对我国开展会计专业双语教学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国内一些高校包括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南京审计学院、暨南大学、苏州大学等一些院校的会计本科专业已经瞄准了国际会计考证市场, 与国外的相关考试机构或高校联合开展合作, 在会计学专业内增设ACCA、CGA等专业方向, 将ACCA、CGA等资格考试和学历教育结合在一起, 课程全部采用双语教学,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促进了会计高等教育双语教学的开展。除了越来越国际化的就业市场需求的促进之外, 从2007年开始, 我国注册会计师考试的《会计》和《审计》两科目附加英文试题也使得高年级的会计专业学生乐于接受双语教学。我们在2007年做过一项调查, 通过对162份有效问卷调查进行总结分析, 发现多数学生认为会计学本科生有必要 (72%) 或非常有必要 (19%) 开展双语教学, 67%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将对专业课的学习有帮助, 84%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对于提高专业英语能力有一定的帮助或非常有帮助。但同时有41%的学生担心双语教学后专业课的内容比单纯汉语授课的内容简单、少, 影响专业课程的学习;也有76%的学生担心由于英语元素的加入使原本就不熟悉的专业课更难理解和掌握, 增加了专业课学习的难度。

二、会计专业选修课程双语教学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 优势分析

相比专业必修课程, 会计专业选修课程更适合双语教学, 具有先天的优势。 (1) 开课时间和内容更适合开展双语教学。在高校的会计专业教学中, 并非所有的课程都适宜双语教学。如作为会计主干课程之一的《财务会计学》, 就不适合采用双语教学。因为各个国家的财务会计在规范、惯例等方面自有其体系, 与我国财务会计存在不同。而专业选修课程在开课时间和内容上比必修课程更适合开展双语教学。以山东科技大学会计系的课程设置为例, 目前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程主要是商业会计、国际财务管理、金融会计、国际会计、会计理论研究、EXCEL财务分析、资产评估等。首先, 学生在选修这些课程之前已经修过初级会计学、中级会计学、财务管理等主干课程, 学生普遍具有良好的专业基础, 再开展双语教学没有基础知识讲解方面的压力;其次, 这些课程内容的中国特色性不是很明显, 大都带有国际性, 适合选择英文讲授。 (2) 更方便选用优秀外文原版教材。要进行高质量的双语教学, 必须选择恰当的教材, 目前对于教材的选用, 一般有购买原版教材、自编教材、改编教材等几种选择。对于会计选修课程由于课程内容特点, 有很多现成的优秀外文原版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可以选择。选修课程的内容上讲, 西方国家尤其是英文体系的国家的学科研究处于领先地位, 选用优秀外文原版教材, 可以对这些学科的领域做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能够使学生接触到“原汁原味”的专业外语。 (3) 授课方式更加灵活, 不象专业必修课程受很多约束。各个学校对于专业选修课程的教学管制一般不象专业必修课程那样严格, 主要体现在考试形式、考试成绩的比例分配等方面更加灵活。教师自主发挥的余地较大, 这对于双语教学的开展非常有利, 因为双语教学相对于非双语的专业课程教学遇到的变数更多, 学生的英文水平参差不齐, 学生的专业基础程度不一, 学生的思维方式存在差异等, 都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为了做好双语教学工作, 就需要更加灵活的授课策略和教学方式, 教学管制的相对减少使得这些办法变得可行。

(二) 劣势分析

会计双语教学的成败与否关键在于教师把握双语教学的能力、学生的配合热情与程度、合理的课程设置和教材选配等。目前在选修课程的双语教学工作中面临一些不利因素。 (1) 师资力量较弱, 部分教师难以胜任双语教学。教师的能力和水平是影响高校开展会计双语教学的最主要因素, 也是决定会计双语教学课堂效果的关键。与专业必修课程相比, 专业选修课程的特点是内容“广、深、偏、难”, 其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较高, 不仅专业知识要精深, 而且专业知识面要宽, 同时英语基础要好, 能够用英语表述专业知识、解析专业词汇和专业知识。除此之外, 还要求教师具备全面的授课技巧, 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对双语课程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力。教师能力和胜任程度是制约会计专业选修课程双语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据我们了解, 国内高校双语教学的任课教师中有国外教育或生活背景的为数不多, 大都任职于知名院校, 普通院校的双语教学教师一般都是专业教师, 英语具有一定水平, 但由于受英文传统教育的影响, 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不足。虽然一些年轻教师专业基础和外语水平都不错, 但大部分缺少课堂经验和授课技巧, 双语教学的课堂效果难以体现。 (2) 多班合堂, 上课人数过多给讲授带来一定困难。以目前我国高校的普遍情况来看, 会计专业选修课程大都是多班合堂, 2个、3个甚至更多个班级在一起上合堂课, 对教师应用自主讲课、案例讨论等授课策略和方法带来一定困难。 (3) 授课课时短与英文原版教材内容多的矛盾。会计类的英文原版教材通常内容多而具体, 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庞杂, 而选修课程的授课课时通常较短, 一般高校的设置都是30—36左右的学时, 很多内容可能无法展开讲授, 这给教师精选课程内容、合理编排课程内容体系提出很大挑战。 (4) 地位较低, 学生兴趣调动难度较必修课程大。双语教学对学生素质要求较高, 使用原版教材、双语授课、英文作业和考试等都直接考验学生的英语水准和外语思维能力。会计专业双语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有良好的外语基础, 也要求学生有一定的专业基础, 对课程内容有较好的接受能力, 形成主动学习的热情和能力, 逐渐培养专业学习和思考的双语思维。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受专业特点影响, 表现比较稳健务实, 因此对于会计专业主干课程学生爱听爱学, 不容易受教师讲课风格和教师授课策略的影响, 教师授课时只要专业知识扎实、教授逻辑性强, 就较容易地被学生接受。但选修课程对于学生的重要性没有主干课程强, 地位比较低, 学生更多地是从自己的兴趣和凑集学分的出发点来学习, 势必会造成学生如果不激励兴趣就不高, 挑剔教师等现象发生, 教师也因此会影响到授课情绪, 从而影响双语教学的预期效果。

三、会计专业选修课程双语教学的策略

(一) 具备良好的双语教学师资力量

会计专业选修课程的双语教学应该有一个合理的教学师资梯队。在这个团队中教师可以互相协作与探讨, 共同备课、共同开发课件和案例库, 共同答疑等。同时, 对团队成员教师本身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 课程主讲教师需要具备一定听说读写的较高英语水平, 并在前期承担过专业英语或双语教学课程的教学任务。其次, 具有成熟的讲课风格和方式, 能够较好地把握会计专业选修课程双语教学的规律和特点。再次, 能够在课堂内外与学生友好交流, 热情互动。最后, 教师对原版教材要有充分而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能够提练出原版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和要点, 有条理地整理成课件和教案。对学生所提的专业问题和作业及考试问题等, 能够用中英文熟练解答。

(二) 掌握学生的英文水平

知己知彼, 才能百战不殆。虽说授课不同于战争, 但如果做到在授课之初或之前全面了解授课对象的基本情况, 非常有助于合理安排授课策略。一方面应该以合适的方式如问卷、个别交流等调查将开课班级的英语水平, 分析其运用外语进行读写和听说的水准, 以便在课堂讲授中做到有的放矢。会计专业同学的外语水平通常有差异。据我们的调查, 其外语水平基本呈正态分布, 水平高和水平低的学生属于少数, 大多数学生的英文水平属于中等。受各种因素影响, 大多数学生外语学习的应试倾向较重, 比较欠缺外文的应用能力, 包括外文阅读、写作和听说等, 这使得学生学习双语课程普遍存在需要逾越的障碍。另一方面, 调查已开过本门课程或相似课程双语教学的班级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便合理预测将开课班级的情况。如我们在《商业会计》课程的双语教学设计时, 就考虑了该课程的相似课程《财务记录整理》在我校2006级中澳班市场营销和电子商务专业双语教学中的相关经验。在中澳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六个班级《财务记录整理》课程的教学中已经全面采用了英文教材、英文课件、英文作业、中英文讲解、英文考试, 效果较好。中澳班的情况是约三分之一的学生课堂中跟得上, 课堂外学得进去, 学习效果良好;约半数的同学基本跟的上, 学习效果较好;约六分之一的同学英文基础不好, 学习兴趣不浓, 学习效果一般或偏差。结合会计专业本科三年级同学的英语和专业知识水平, 我们推测《商业会计》课程双语教学60%的学生跟的上, 学习效果会较好, 30%的学生学习效果会良好甚至优秀;10%的学生需要额外辅导。

(三) 把握课程特点和规律

会计专业选修课程可以说每一门都有其自身很特殊的特点, 如《国际会计》课程的国际性和比较性、《国际财务管理》课程的跨越财务学科和金融学学科的融合性、《金融会计》和《商业会计》的行业特殊性、《EXCEL财务分析》的工具应用性、《资产评估》的抽象性等。只有做到对课程本身的深入了解, 很细致地把握这些会计专业选修课程的特点, 发现其中蕴藏的教与学的规律, 才能更好地设计双语教学的授课策略和方法。同时, 还要注意课程采用了双语教学以后规律的改变情况。在双语教学的环境中, 非常适合采用生动活泼的讲课方式, 可在教学中根据课程特点穿插英文文献读书报告会、英语专业知识抢答赛等有意义的活动,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另外, 教师要明确“双语教学是专业课而非英语课”, 英语只是工具, 专业学习才是目的, 也要把这种思想传递给学生, 使得其关注的焦点放在课程内容中。

(四) 合理安排教学阶段

以《商业会计》双语教学为例, 要循序渐进, 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 课程中引入小部分的英文内容, 已经进行。2007年至2008年第一学期在会计05-1.2.3.4班《商业会计》课程中试探性的加入部分英文内容的讲解, 除去极少部分学生英文基础不好, 听力比较差, 05-2班有一位学生第一外语不是英语之外, 其余同学大都愿意接受双语教学, 并且学习效果较好。但是, 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英文基础不好的部分同学, 学习比较吃力, 这需要在教学中适当进行中文解释, 增加交流互动。第二阶段, 《商业会计》课程较大比例引入英文教材, 开发CAI课件, 做到英文课件、中文讲解、英文作业、英文考试。这一阶段需要提示学生加强听力锻炼和增强课外阅读英文专业期刊或书籍的能力。第三阶段, 《商业会计》课程全部引入英文教材, 做到英文课件、中英文讲解、英文作业、英文考试。同时, 建设英文案例库, 编写英文案例文本, 整理英文视频案例。建设《商业会计》课程网站, 将有关的英文教学大纲、英文教案、英文习题、英文参考文献目录、英文案例库等上传网络, 向学生免费开放。第四阶段, 吸纳和整合优秀原版教材, 编写符合《商业会计》课程教学需要、突出教学经验和教学特色的优质双语教材。第五阶段, 是本课程双语教学的衍生效应, 利用《商业会计》双语教学的成功经验, 推动建设会计双语教学的课程群, 将管理会计、国际会计、财务报告分析等纳入双语教学的范畴。第二和第三阶段通常需要花2个轮次左右的时间完成, 第四阶段和第五阶段大致需要3个轮次左右的时间完成。

(五) 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

针对选修课程地位较低, 学生兴趣调动难度较必修课程大, 同时上课人数比较多, 通常是多班合堂的现实情况, 有必要进行课堂授课理念和方法的改革, 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我们认为, 双语学习适合在精神快乐、适度兴奋而紧张的状态中进行。《商业会计》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当创造快乐而充实的课堂气氛, 鼓励学生快乐地学习,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激发学生的潜能, 因此在教师授课同时采用自主讲课、情景模拟、案例讨论等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很有必要。首先, 在《商业会计》某些内容 (如商业企业特殊业务如“买一送一、以旧换新、商场返利券、限时免购”等时兴的促销方式会计核算) 学习中,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双语教学, 给学生提供一个平等的学习平台, 让学生自主讲课, 教师只起主持、引导、串联和解惑的作用。其次, 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可适当安排一些团体学习的方式如用英文表演模拟商业企业会计部门的工作等, 让单个学生融入临时性的组织, 在组织中学会协作和分工。再次, 安排合适的英文案例供同学讨论, 是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其思考和促进课堂交流的有效措施。《商业会计》案例选择的来源可以是原版教材中附带的、可以是国外专业网站下载, 也可以是教师或学生自己搜寻的, 选择要本着时间新、源于真实社会、专业相关性强、方便讨论等原则。案例教学一般采用下列步骤:教师用英文介绍案例背景——学生阅读英文案例文本, 或是观看视频案例——教师提出有关的英文问题——各小组派代表以英文陈述——小组”头脑风暴”式讨论和点评——学生做英文案例总结。另外, 定期开展英文读书报告会和商业企业会计英语知识竞赛等活动也是促进师生交流、提高学生双语学习兴趣的有效措施。最后, 要妥善解决学生外语水平差异带来的学习障碍。会计专业同学的外语水平有差异, 基本呈正态分布, 水平高和水平低的学生属于少数, 大多数学生的英文水平属于中等。针对学生外语水平的差异, 教学中可以以“中等学生为主, 兼顾高和低”为策略。并实施以下保障措施:要求学生加强专业词汇的储备和专业背景知识的积累, 使之结合专业知识的提高进而提升学习英文教材的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预习、复习、资料阅读等。其中, 预习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帮助最大, 通过预习学生可以事先解决词汇和术语问题, 提前熟悉内容, 解除畏难情绪, 提高课堂沟通的效率;对外语水平差的学生进行课外特殊交流和辅导。

摘要:随着会计国际间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会计专业开展双语教学是大势所趋。本文对会计学专业选修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有利和不利因素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专业选修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相关策略, 从分阶段安排和双语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改革两方面进行了商业会计双语教学的个案设计。

关键词:会计学,专业选修课程,双语教学

参考文献

专业相关 篇9

1 高职快递专业学生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快递业作为物流业的重要分支,或作为当前新兴的支柱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因此在当前高职院校专业合并和优化的前提下,快递业逐步从传统的物流专业中脱离出来,形成在物流基础上具有快递特色的快递专业。

高职院校快递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面向快递物流行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从事快递企业一线的生产和管理、服务等技术的技能型人才。

①基本能力。高职学生应掌握的基本能力,除了基本的语言、判断等能力外,还应具备技术技能人才的文化基础知识;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计算机应用技能;掌握一门外语,外语应用能力达国家三级水平。

②专业能力。首先,掌握特定行业的专业基本能力。掌握仓储与配送、快递法规与标准、快递服务、快递操作、国际快递及货运代理、物流运输管理等基础知识。

其次,具备高技术含量的专业技术能力。具备快递物流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运输业务处理能力、快递业务流程处理能力、货运代理与处理、客户服务与处理等能力。另外还具备快递市场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③关键能力。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与道德素质、物流行业从业人员的基本道德素质,基本的文学、艺术知识和修养,基础科学技术知识。具有较强的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具有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我调节能力;拥有科学的信念,坚韧的毅力、奋发的精神等。具有健康的体魄和乐于锻炼的行为习惯,运动机能素质与抗疾病素质。拥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基本的从业能力、严谨踏实的作风。此外,通过在校期间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高职快递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途径

高职快递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必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尤其是基础能力和专业能力,需要特定的课程体系作为支撑进行培养,并辅以专业课程的开发、教材建设、师资培养等手段。

2. 1 课程体系构建

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领导下,校企双方按照快递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明确本专业的核心能力,在重视培养学生基本文化素养的同时,以培养应用技术能力和操作技能为主线,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革,邀请企业技术专家共同参与专业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减少理论性较强但生产实际中应用较少的内容,淡化理论推导,强调知识应用,把教学的培养目标与企业的需求目标相结合,把教学培养标准与企业用工标准相结合,着力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和综合素质为主线、以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化、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快递特色的课程体系。

2. 1. 1 基础能力的培养

基础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课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概论、心理健康教育、计算机应用、形势与政策、军事训练、大学英语、职业概况与从业要求、体育与健康、高等数学课程等来完成。

2. 1. 2 专业能力的培养

专业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课程如物流设施与设备、快递服务与营销、国际贸易实务、物流运输管理、供应链管理、快递实用英语、快递操作实务、仓储与配送管理、国际货运代理与报关及相关实训等课程来完成。

2. 1. 3 关键能力的培养

除认真学习相关课程外,还要做到:

①完善素质养成体系

紧抓“第一课堂”,将学生素质培养融入教学全过程; 紧盯“第二课堂”,大力开展“企业文化进校园”、“校园文化企业行”活动,开发与快递职业岗位群、职业能力相适应的活动项目。

②完善国家、省、学校快递技能竞赛体系

根据快递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变化,优化竞赛项目,并实现与国家、省级竞赛项目的有效对接,引进企业共同完成竞赛活动。

③进一步加强学生创业指导与培训

在2 - 3 个紧密型合作企业中建立快递相关专业创业基地,完善创业基地管理制度,邀请企业人员作为创业指导教师,树立2 - 3 个创业典型,并予以推广。

2. 2 专业课程开发

加大专业课程开发的力度,邀请企业专家参与到课程开发全过程中,将企业的用人需求纳入到人才培养中来,以课程的学习为载体达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

加大专业课程学习与调研的力度,选派快递专业优秀教师与企业专家实施对接,通过定期培训及专业调研的方式,实时把握课程开发的新动向,学习同类院校课程开发的先进经验为我所用。

将课程建设与快递职业技能竞赛相结合,将快递职业技能竞赛内容贯穿到课程开发中,尤其是在快递实务操作、快递服务与营销、快递法规等课程开发中体现。

2. 3 编写、修订相关学科教材

教材是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重要手段和载体,但鉴于快递专业是新型专业,该专业教材相对缺乏。为了更好地发挥教材在专业建设中的作用,可以联手企业,将快递行业企业的技术标准、快递业职业技能竞赛等内容纳入教材编写中。教材在编写和使用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生活经验、学生特长、学生学习基础等,设计出形式新颖、内容活泼的教材内容,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4 快递双师教师队伍的培养

教师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过程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从传统物流专业转型出来的快递教师,一方面,要鼓励这些教师到快递企业挂职,另一方面要聘请职业素质好、知识水平高、有扎实专业技术功底和熟练操作技能的能工巧匠、技术骨干进课堂,担任实训指导教师,搭建人才交流平台。

3完善快递相关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

3.1完善多元化职业能力培养质量与保障体系

将学生就业率、用人单位满意度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指标,引入企业标准,完善政府、社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的职业能力培养质量与保障体系。

3. 2 完善职业能力培养质量标准

开展每年一次的专业调研,把握快递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变化,实时调整专业能力培养质量标准,使培养的人才更好对接企业需求。

3. 3 进一步完善质量提高系统

依托校企合作网络平台,完善“三结合、一全”( 日常评价与集中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将质量评价覆盖教学全过程) 制度,完善职业能力培养质量提高系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 结束语

专业运动员睡眠障碍相关因素分析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整群抽样法, 于2015年冬训前对某自治区体工队782名正式注册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 其中男运动员409人, 女运动员373人, 年龄9岁~26岁, 平均年龄 (15.9±7.23) 岁。睡眠障碍的诊断采取2012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原发性慢性失眠的定义[1],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 >7分。排除标准:应激性失眠者;其他病因明确的继发性失眠;系统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缺陷者;遗传疾病如地中海贫血患者;资料不全者。

1.2 方法

根据诊断标准分为睡眠障碍组和非睡眠障碍组, 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家庭亲密和适应性量表、伴发疾病评分量表及一般情况调查表, 对全体观察对象的年龄、性别、民族、文化程度、个性、运动员级别、运动年限、运动项目形式 (个体/集体) 、运动项目性质 (隔网对抗性、格斗对抗性、表现准确性、耐力性和速度等) 、与教练队友关系、伴发疾病评分、家庭状况、特殊家庭 (单亲、离异、留守、丧亲等) 、家庭经济水平、吸烟、喝酒、恋爱等进行调查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u检验, 相关性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睡眠障碍发生率及临床类型

782例专业运动员中有121例诊断为睡眠障碍, 发生率为15.5%。其中睡眠障碍阳性因子情况:睡眠效率109例 (90.1%) , 睡眠质量79例 (65.3%) , 入睡时间71例 (58.7%) , 日间功能障碍65例 (53.7%) , 睡眠时间45例 (37.2%) , 睡眠障碍35例 (28.9%) , 催眠药物11例 (9.1%) 。

2.2 单因素分析

17个因素经u检验或χ2检验后, 有10个因素在睡眠障碍组和非睡眠障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3 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

以单因素分析选出的独立性较好且与运动员睡眠障碍相关的10个因素为自变量, 以运动员有无发生睡眠障碍为因变量, 进行多元逐步Logstic回归分析, 结果见表2。

3 讨论

3.1 专业运动员睡眠障碍情况

目前国内尚缺乏大样本专业运动员睡眠质量的普查数据, 单个样本研究报告该病发生率在26.6%~60.51%之间[2,3,4,5]。本研究结果显示, 专业运动睡眠障碍发生率为15.5%, 发生率较其他研究低, 考虑原因与本研究对象的年龄较小、训练年限短、训练水平低等因素有关。本研究多项睡眠质量评价因子阳性, 提示睡眠质量多维度受损;以睡眠效率低最多见, 应引起注意。

3.2 运动员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

本研究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 男运动员、年龄15岁以上、内向性格、伴发疾病、运动年限>5年、运动项目性质 (隔网对抗项目及表现准确性项目) 、个人项目、特殊家庭、家庭经济差及跟教练员队友关系差等10个因素与专业运动员睡眠障碍发生有关。经过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 发现有显著意义的4个因素为:运动职业年限>5年、运动项目性质、伴发疾病评分、特殊家庭。

专业从事运动年限>5年是运动员睡眠障碍强的相关因素, 考虑与职业倦怠有关。引发睡眠障碍的运动项目主要集中在表现准确性和隔网对抗项目, 如射击射箭、乒乓球、体操等运动项目, 考虑病机可能与运动专注力、唤醒水平及唤醒维持等运动心理因素有关, 上述结果与国内石幼琪、谭先明、付乙等报告[2,3,4,5]有相似之处。特殊家庭对运动员的自我认同、社会接纳、支持等产生影响, 与个体心理健康水平有关。国内谭先明的研究[5]也认为运动员睡眠质量与心理因素相关。本研究伴发疾病主要是慢性运动损伤, 肌腱末端病最常见。伴发疾病的种类越多, 睡眠障碍发生率越高。考虑原因有:睡眠障碍是典型的身心疾病, 慢性损伤造成身体长期不适, 训练适应不良, 不及时处理或作出认知心理调适, 可能造成训练压力, 久之导致神经内分泌失衡, 表现出睡眠障碍。

可见, 运动员睡眠障碍并不都是运动本身导致的运动性失眠, 而是运动、生理、心理、家庭及社会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 多方面、多途径、多手段的干预措施, 有望降低运动员睡眠障碍的发生率, 并提高疗效。

摘要:目的 探讨专业运动员睡眠障碍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782例专业运动员进行调查, 根据调查结果分为睡眠障碍组和非睡眠障碍组, 比较分析发生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结果 专业运动员睡眠障碍发生率为15.5%, 相关因素有男性、年龄15岁以上、内向性格、伴发疾病、专业运动年限>5年、运动项目性质、个人项目、特殊家庭、家庭经济差及跟教练员队友关系差等。结论 专业运动员睡眠障碍是运动、生理、心理、家庭及社会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运动员,睡眠障碍,发生率,相关因素

参考文献

[1]张忠秋.运动员的睡眠问题及其调控方法[J].中国体育教练员, 2011, 19 (1) :19-22.

[2]田雪文, 赵学峰, 秦美芹.山东省跆拳道优秀运动员睡眠状况和竞技状态的分析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 2010, 32 (1) :1-3.

[3]高虹, 付乙, 蓝肇熙.运动性失眠的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观察[J].四川中医, 2001, 19 (4) :8-9.

[4]石幼琪, 周志宏, 朱克俭, 等.运动性失眠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中医分型[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4, 23 (5) :320-322.

专业相关 篇11

【关键词】动漫 教学 分流教学模式 实施策略

1 引言

分流是指通过分流和选拔的方式,使不同个体分别进入到不同类型和层次的教育系统,满足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分流进行得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规格,影响到劳动就业、经济发展和政治安定,本文主要探讨了在我国高校进行动漫专业实施分流教学的相关内容。

2 动漫专业实施分流教学模式的意义

世界发达国家在高等教育方面大都实行了分流施教,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其共同特点,它们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漫设计专业分流教学模式的意义,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2]:(1)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组织形式,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2)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教师发挥辅导者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技能掌握,使教育下的学生在毕业后能有一技之长,能够在专业技能上迅速地使用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3)注重发挥学生不同的才能特长,为其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争取将职业学校的学生培养成人有所长的优秀人才;(4)分流教学使职业教育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适时有效地进行改革实行分流施教,有助于提高职业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3 分流教学模式实施策略

3.1 学习目的分流(升学型和就业型)

首先,实施分流教学要明确教学的目的,有的放矢。目前针对高校动漫设计专业的现状,大体地将分流的目的分为升学型和就业型两个方向。在对于学习目的的分流过程中,要从两个角度进行着手:一是学生的自主选择,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个人兴趣爱好选择其分流的方向;二是学校和老师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师通过平时的观察与认识,客观地为学生的分流方向的选择提供一些建议。

在具体的实施上,学校在第一学年可统一要求、进度,实施宽基础模块教学。动漫设计专业,除按大纲规定开足开齐文化基础课以外,开设大类专业公共基础学科。如开设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基础、政治等外,还开设动漫设计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宽基础模块的教学,拓宽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面。适度降低教学要求,以基础知识为主,主要照顾到全体;还开设专业教育讲座,介绍各具体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技能要求、就业趋向,等等。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开展学法辅导和就业指导,为两年后分流打下基础。在宽基础教学的基础上,按照学生自己的基础、兴趣、爱好和特长,在学生选择的基础上,分流实施教学。

3.2 学科课程分流(基础课和专业课)

学科课程分流是分流教学的一个重点,高校动漫设计专业的分流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将学科课程先进行分流,要明确分清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界线,突出课程性质与特点,为不同分流方向的学生提供明确的课程选择,提高学生选择学习的效率。

学校要能够合理地调整教学的内容,并切安排好每个课程的课时量,首先,在学生刚入学时,适当增加文化课的比重,降低专业理论教学的难度。二者的比例可以安排在约2:1。其次,可以根据分流以后的不同方向(升学、就业)确定不同的比率,升学趋向的班级,文化课与专业课的课时比接近1:1;就业趋向的班级,文化课与专业课的课时比接近1:2:同时文化课实行升学与就业分流。就业方向中文科与理科分层教学,各有侧重,为专业教学服务。最后,毕业阶段,学校要对对就业方向的学生,加强岗位职业能力的训练,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对升学方向的学生,考虑继续深造的需要,重在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扎实,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接近2:1。专业课程教材要本着宽基础和多方向的原则,使学生既可以掌握某一种专门技能,又可以具有较强的转化能力。提供学生根据社会需求和个人爱好来选择一个专业方向,以完成上岗前的技能准备,同时也能使学生毕业后有较宽的择业途径和较强的自我发展能力。例如动漫设计专业,其教材可以增加一些现代高科技的设计知识与手段的内容,比如增加软件Flash,3D Max等动漫设计的辅助软件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

3.3 单科学习成绩的分流(单科成绩的优、中、差)

在动漫设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更详细地对于学生单科学习成绩进行分流,主要的方法是在学生第一年的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中,依据学生的课程考试成绩和平时的动手实践能力的表现,主要是针对学生的某一门课程上的表现进行分流教学。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学校的教育部门,可以根据一个学期的考核情况,将单科的学习成绩分为优秀、中等和较差三个层次。对于这些学生实施单科教学的分流,安排优秀的教师去重点辅导成绩较差部分的学生,帮助他们提高该科的成绩;同时,对于成绩中等和优秀的学生则采取辅助式教学,即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教师不再多占用课堂时间,让学生有更充足的个人时间去安排自己的学习进程。单科学习成绩的分流相对于其它分流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缺陷的,因为学校要及时地将学生的单科成绩进行统计,并进行分层,但由于单科的课程数目较多,学校要有充足的师资力量去投入到这样的分流教学中去,而且,在学生单科成绩的把握上也很难准确把握。但是,尽管如此单科分流的教学是仍然需要的,这无论是对于升学班的学生还是就业班的学生来说,都是十分需求的。关键就在于学校的投入力度和实际教学环境的允许,这种细节化的分流将在分流教学的成熟阶段占据着主要的位置。

4 结语

教育分流模式的开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具体的实施中受制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动漫专业实施分流教学在我国还是个尝试阶段,诸多问题还继续存在,倘能起到对我国动漫专业教学工作的抛砖引玉的作用就足够了。

参考文献:

[1] 任喜峰. 高校"分流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7,4.

专业相关 篇12

2005年,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1]。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明确要求:“要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 找准企业与学校的利益共同点, 注重探索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机制, 建立学校和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 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2]为贯彻落实指示精神, 我院不断深化教学教改, 特别是在推进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 现介绍如下。

1 我院医学技术相关专业校企合作的探索与实践

1.1 合作基础初步建立, 合作模式逐步多样化

我院目前的3个主干专业包括医学检验专业、口腔修复工艺技术专业以及中医康复保健专业, 通过职教集团的积极运作, 分别与集团内企业开展“订单班”。在“订单班”运作的过程中, 与合作企业定期召开会议, 就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修订、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研讨, 确立了“以岗位需求为导向, 专业设置以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 课程结构以能力模块为本位, 教学过程以职业活动为主线, 质量评定以职业规范为标准, 师资建设以‘双师型’队伍为主体”的办学指导思想。

根据合作企业的用工特点, 采取多种形式安排学生深入企业一线实习实践, 让学生了解企业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 体验企业的管理环境和氛围, 加深了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强化了他们的动手能力。此外, 学院还积极探索与企业的多种合作模式, 为学生就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1.2 初步建立“校中厂”合作模式

企业把与学校对口的生产车间搬进学校, 如口腔义齿加工车间, 实现生产车间与实习车间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习与生产合一、作品与产品合一, 这种车间进校的模式使校企双方真正达到了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1.3 学校与企业建立定期沟通机制

企业把人才需求信息传递给学校, 帮助学校规划专业设置、改革课程和教材、设计教学过程;企业派遣技术人员到学校任兼职教师, 向学生宣传企业文化, 进行就业指导, 并定期接受学生顶岗实习。学校派教师到企业进行行业实践, 了解企业技术革新及用人需求。

1.4 与合作企业开设“订单班”

企业派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为“订单班”上课, 传授专业技能和企业文化, 接受“订单班”学生的顶岗实习。同时, 企业还提供助学金、奖学金等。由于学校和企业有着利益共同点, 因此企业能够比较积极地参与学生教育的各个环节,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5 学校与企业组建职教集团

学校牵头成立了新疆医药卫生职教集团, 通过职教集团来整合教育资源、协调各院校专业设置、开发教材、评估教育教学质量等。

实践证明, 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将学校资源与企业生产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拓展了办学空间, 增强了人才培养的合力, 提高了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特别是通过校企合作、顶岗实习, 让学生在提高职业技能的同时, 还得到了有效的职业指导、就业信息和就业帮助, 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2 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学校近年来的校企合作过程中, 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制度问题

目前国家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缺乏具体的、有可操作性的政策法规, 对校企双方在实施校企合作中的责、权、利没有明确说明, 使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缺乏约束力和驱动力。

2.2 企业的积极性问题

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高依然具有普遍性, 校企合作普遍处于见习、实习等的简单协作, 达不到“校企共育人才”的要求。影响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因素很多, 除相应的法律政策缺失以外, 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学生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 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随便离岗离职, 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二是学生的技能水平相对较低, 不能达到顶岗实习的要求;三是学生专业知识不扎实, 缺乏自学能力和自学意愿。

2.3 校企合作力度不够

一是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不多, 签订协议的企业规模不大, 很难满足学生对口就业的需要;二是校企双方互动不够。学校没有到企业进行深层次合作, 如开展课题调研、项目攻关等;企业也没有深入学校开展有关教学教研活动。此外, 为学校提供的实训设备、师资培训等方面的帮助仍需加强。

3 对策建议

企业是职业教育的直接权益者, 必须建立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和参与决策及管理的机制。

(1) 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政策法规。一是要明确学校与企业双方在培养技能型人才方面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二是要明确规定政府相关部门在该项工作中的职能作用;三是要建立校企合作的协调机制, 以推进校企合作健康有序发展[3]。

(2) 形成责、权、利对等的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政府对参与合作的企业要给予适当的政策优惠或经济补贴, 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同时, 要加大用工准入制度的监管力度, 控制低素质劳动者非合理性就业, 以保证职业学校毕业生在企业实习 (就业) 占有一定的比例, 这是促进校企合作的一项重要措施。

(3) 学校要继续强化服务企业的功能,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科研和技术服务水平。提高专业为企业服务的能力, 帮助企业对员工进行职业技能轮训与鉴定, 接受企业委托的项目研究与开发, 形成互动体系, 体现双赢原则, 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

(4) 职业学校应该主动“走出去”和“请进来”。学校领导积极采取“走出去”的方式主动与企业联系、沟通, 并多次考察企业实力和管理水平, 了解企业对人才的知识、素质、技术、能力的需求。学校根据企业当前和长远对所需人才的要求, 在确定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时充分征求企业的意见。开放办学, 实现学校与企业文化、理念的融合, 使学生就业与企业需求良好对接。

(5)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为了使校企合作项目更好地开展, 学校每年要求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行业实践, 与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相互交流学习, 不断丰富专业知识, 加深对企业实际工作的理解, 锻炼和提升自身业务能力与水平。

(6) 推行“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为使学生尽快转变为企业的“员工”, “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可以突出学校的特点。在班级管理中, 将班干部改为企业干部职务, 比如班长为“经理”, 副班长为“经理助理”, 学习委员为“技术部长”等, 不仅能提升班干部的管理能力, 还能使学生尽早适应企业的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刘素婷.论多元智能理论对职业教育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 2006 (6) :6-8.

[2]徐洪波, 袁晓建.探析校企合作共建的双赢特征和发展思路[J].交通企业管理, 2006 (2) :17-18.

上一篇:作品指导下一篇:土地现状建设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