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相关专业论文(共8篇)
会计相关专业论文 篇1
学长学姐来帮你
1、问:学长,同学大家都说会计好,毕业之后好找工作,但又有人说会计很枯燥乏味,而且会计人员在市场上供大于求。会计究竟是个什么样的职业,它对会计人员有什么要求? 答:会计一般从出纳做起,之后做到会计的岗位,也可以之间从事会计。之后可以发展为会计经理;如果有一定的财务基础也可以向财务分析师、预算分析师、核算专员发展,如果发展好的话可以成为财务分析经理、预算经理、财务成本控制经理或财务经理;当然也可以像审计、统计发展,进而成为审计、统计经理。
会计专业是大学中大众化的专业,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涌向人才市场,虽是热门专业,在这种状况下普通和初级会计人员也明显供过于求。但高端会计人员千金难觅。目前具有几年的会计工作经验,并取得会计职称如:注册会计师、ACCA、AIA等的中高级会计人才,仍是抢手货。
2、问:会计从业资格证是什么,考下来有什么用?
答:是从事会计专业的基本证件,只有拥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人才可以从事会计工作。
3、问:那就是说,从事会计的话,从业是一定要考的啦。那从业考试什么时候报名,考哪些内容哪?
答:天津的从业考试一季度一次,具体的时间和流程可以到第二版查看。考试的内容有三门,《初级会计电算化》、《财务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基础》。详询:http:///
4、问:那考试是纸质的吗?满分是多少?多少分过啊?
答:天津实行的是无纸化(上机考试),满分是100分,60分即为过。
5、问:那考三门是都过了才算合格还是怎么算,每一科的成绩保一年还是就当季度的啊? 答:
《会计基础》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必须在一年内考出,成绩两年内有效。初级会计电算化成绩合格期也为两年。
6、问:那考试的内容学校给上课吗?
答:会计基础在大二第一学期学习,其他的都不上。考试的内容学校一般是不上的,大部分都需要自学。
7、问:那教材从那获得?
答:你可以向高年级考过的学长学姐们借教材,这些教材一般都是通用的。还可以上网订购。
8、问:我们看到学校到处发的那个传单,什么教程之类的,我们有必要报班吗?
答:从难度上看,如果自己有足够的耐力,可以说不用报班的。但如果自己比较没有计划,报班可以,但是必须保证自己学到东西。
9、问:那我们应该什么时候开始准备考试?又什么时候参加哪?
答:建议大家学过大二的《会计学基础》之后。但如果有些同学比较积极努力,提前点也未
尝不可。
10、问:那除了从业资格证,会计还有什么证件吗?
答:会计的证书主要分为上岗证及从业证,职称证有初级、中级和高级,执业资格证就是注册会计师(CPA-PRC)。
11、问:注册会计师是什么?注册会计师证和其他证件有什么不同吗?
答:注册会计师,是指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并在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的人员,英文全称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简称为,指的是从事/中介审计/独立审计的专业人士。从业资格证就是个上岗证,想从事和财务会计相关的工作,就得有证。而注册会计师证代表的是你的专业级别,正如第一问答到的。
12、问:我听说注会很难考啊,考注会有什么条件吗?
答:
大学毕业生或者具有会计或者相关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就可也报考注册会计师。
13、问:那注会要考哪些内容呢?
答:有《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税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最后考试时还要进行两场职业能力综合测试。
14、问:这个学校也不上课吗?
答:这些课程绝大部分在大三及其之后有,前提是你选择了会计系并选择了CPA方向。
15、问:那注会的考试是怎么进行的哪
答:注会因为他考试科目多,难度大,考试的年限为五年,就是说你要在通过第一科考试算起,五年内将其他科目都通过,仍然以满分100分,60分合格。
16、问:那如果我们进行自学的话,教材应该从哪获得?我应该什么时候开始准备?又应该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顺序和考试顺序哪?
答:教材可以到书店或则网上买到。比如卓越、当当……
由于报纸以及我们的解析能力有限,我们建议大家在考注会之前,通过各种渠道对其有个全面的了解。考注会贵在坚持,考过的学姐学长,有的为一门或则两门坚持过半年的,也有坚持过一年的。大家可以根据自己想要考试的时间点,往前推半年甚至一年来准备。
进入大学可供自己支配的时间较多,大家可以将其充分利用起来,使之有益于自己的计划。
17、问:考下注会之后会定期审核吗?
答:
考生取得全科合格证书后,有两种从业去向:一是进入会计师事务所,有两年审计工作经验后可申报转为注册会计师;二是不进入事务所,可先加入会计师协会,成为非执业会员,非执业会员入会后要参加继续教育,才能使资格永久保留。否则,证书5年后作废。
会计相关专业论文 篇2
所谓双语教学, 是运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 并将其同时用于学科教学过程中的特殊教学模式。随着会计界的国际间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建立和完善一套能适应现代社会、国际形势发展需要的会计学高等教育体系, 培养新型的跨世纪人才, 是各高等院校普遍重视的问题。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能否顺利进行,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语言的沟通, 会计专业的双语教学是大环境所趋。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深入, 急需大批既有会计专业背景、又熟悉国际会计惯例, 同时又能流利使用外语进行交流和沟通的高层次会计人才, 如国际财务管理师、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ACCA、CGA等。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不仅要立足于国内会计职业的发展需要, 也要立足于国际会计职业的发展需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我国一些知名大学开始在财务会计类专业课程中尝试使用英文原版教材。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 会计双语教学在我国呈蓬勃发展景象, 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展了会计专业的双语教学, 并且绝大多数高校对开展双语教学的课程都制定有鼓励性政策。同时, 国际上一些知名的会计职业团体也开始登陆我国, 进行会计资格认证考试, 为会计双语教学和培训提供了庞大的需求市场, 对我国开展会计专业双语教学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国内一些高校包括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南京审计学院、暨南大学、苏州大学等一些院校的会计本科专业已经瞄准了国际会计考证市场, 与国外的相关考试机构或高校联合开展合作, 在会计学专业内增设ACCA、CGA等专业方向, 将ACCA、CGA等资格考试和学历教育结合在一起, 课程全部采用双语教学,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促进了会计高等教育双语教学的开展。除了越来越国际化的就业市场需求的促进之外, 从2007年开始, 我国注册会计师考试的《会计》和《审计》两科目附加英文试题也使得高年级的会计专业学生乐于接受双语教学。我们在2007年做过一项调查, 通过对162份有效问卷调查进行总结分析, 发现多数学生认为会计学本科生有必要 (72%) 或非常有必要 (19%) 开展双语教学, 67%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将对专业课的学习有帮助, 84%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对于提高专业英语能力有一定的帮助或非常有帮助。但同时有41%的学生担心双语教学后专业课的内容比单纯汉语授课的内容简单、少, 影响专业课程的学习;也有76%的学生担心由于英语元素的加入使原本就不熟悉的专业课更难理解和掌握, 增加了专业课学习的难度。
二、会计专业选修课程双语教学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 优势分析
相比专业必修课程, 会计专业选修课程更适合双语教学, 具有先天的优势。 (1) 开课时间和内容更适合开展双语教学。在高校的会计专业教学中, 并非所有的课程都适宜双语教学。如作为会计主干课程之一的《财务会计学》, 就不适合采用双语教学。因为各个国家的财务会计在规范、惯例等方面自有其体系, 与我国财务会计存在不同。而专业选修课程在开课时间和内容上比必修课程更适合开展双语教学。以山东科技大学会计系的课程设置为例, 目前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程主要是商业会计、国际财务管理、金融会计、国际会计、会计理论研究、EXCEL财务分析、资产评估等。首先, 学生在选修这些课程之前已经修过初级会计学、中级会计学、财务管理等主干课程, 学生普遍具有良好的专业基础, 再开展双语教学没有基础知识讲解方面的压力;其次, 这些课程内容的中国特色性不是很明显, 大都带有国际性, 适合选择英文讲授。 (2) 更方便选用优秀外文原版教材。要进行高质量的双语教学, 必须选择恰当的教材, 目前对于教材的选用, 一般有购买原版教材、自编教材、改编教材等几种选择。对于会计选修课程由于课程内容特点, 有很多现成的优秀外文原版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可以选择。选修课程的内容上讲, 西方国家尤其是英文体系的国家的学科研究处于领先地位, 选用优秀外文原版教材, 可以对这些学科的领域做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能够使学生接触到“原汁原味”的专业外语。 (3) 授课方式更加灵活, 不象专业必修课程受很多约束。各个学校对于专业选修课程的教学管制一般不象专业必修课程那样严格, 主要体现在考试形式、考试成绩的比例分配等方面更加灵活。教师自主发挥的余地较大, 这对于双语教学的开展非常有利, 因为双语教学相对于非双语的专业课程教学遇到的变数更多, 学生的英文水平参差不齐, 学生的专业基础程度不一, 学生的思维方式存在差异等, 都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为了做好双语教学工作, 就需要更加灵活的授课策略和教学方式, 教学管制的相对减少使得这些办法变得可行。
(二) 劣势分析
会计双语教学的成败与否关键在于教师把握双语教学的能力、学生的配合热情与程度、合理的课程设置和教材选配等。目前在选修课程的双语教学工作中面临一些不利因素。 (1) 师资力量较弱, 部分教师难以胜任双语教学。教师的能力和水平是影响高校开展会计双语教学的最主要因素, 也是决定会计双语教学课堂效果的关键。与专业必修课程相比, 专业选修课程的特点是内容“广、深、偏、难”, 其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较高, 不仅专业知识要精深, 而且专业知识面要宽, 同时英语基础要好, 能够用英语表述专业知识、解析专业词汇和专业知识。除此之外, 还要求教师具备全面的授课技巧, 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对双语课程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力。教师能力和胜任程度是制约会计专业选修课程双语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据我们了解, 国内高校双语教学的任课教师中有国外教育或生活背景的为数不多, 大都任职于知名院校, 普通院校的双语教学教师一般都是专业教师, 英语具有一定水平, 但由于受英文传统教育的影响, 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不足。虽然一些年轻教师专业基础和外语水平都不错, 但大部分缺少课堂经验和授课技巧, 双语教学的课堂效果难以体现。 (2) 多班合堂, 上课人数过多给讲授带来一定困难。以目前我国高校的普遍情况来看, 会计专业选修课程大都是多班合堂, 2个、3个甚至更多个班级在一起上合堂课, 对教师应用自主讲课、案例讨论等授课策略和方法带来一定困难。 (3) 授课课时短与英文原版教材内容多的矛盾。会计类的英文原版教材通常内容多而具体, 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庞杂, 而选修课程的授课课时通常较短, 一般高校的设置都是30—36左右的学时, 很多内容可能无法展开讲授, 这给教师精选课程内容、合理编排课程内容体系提出很大挑战。 (4) 地位较低, 学生兴趣调动难度较必修课程大。双语教学对学生素质要求较高, 使用原版教材、双语授课、英文作业和考试等都直接考验学生的英语水准和外语思维能力。会计专业双语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有良好的外语基础, 也要求学生有一定的专业基础, 对课程内容有较好的接受能力, 形成主动学习的热情和能力, 逐渐培养专业学习和思考的双语思维。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受专业特点影响, 表现比较稳健务实, 因此对于会计专业主干课程学生爱听爱学, 不容易受教师讲课风格和教师授课策略的影响, 教师授课时只要专业知识扎实、教授逻辑性强, 就较容易地被学生接受。但选修课程对于学生的重要性没有主干课程强, 地位比较低, 学生更多地是从自己的兴趣和凑集学分的出发点来学习, 势必会造成学生如果不激励兴趣就不高, 挑剔教师等现象发生, 教师也因此会影响到授课情绪, 从而影响双语教学的预期效果。
三、会计专业选修课程双语教学的策略
(一) 具备良好的双语教学师资力量
会计专业选修课程的双语教学应该有一个合理的教学师资梯队。在这个团队中教师可以互相协作与探讨, 共同备课、共同开发课件和案例库, 共同答疑等。同时, 对团队成员教师本身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 课程主讲教师需要具备一定听说读写的较高英语水平, 并在前期承担过专业英语或双语教学课程的教学任务。其次, 具有成熟的讲课风格和方式, 能够较好地把握会计专业选修课程双语教学的规律和特点。再次, 能够在课堂内外与学生友好交流, 热情互动。最后, 教师对原版教材要有充分而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能够提练出原版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和要点, 有条理地整理成课件和教案。对学生所提的专业问题和作业及考试问题等, 能够用中英文熟练解答。
(二) 掌握学生的英文水平
知己知彼, 才能百战不殆。虽说授课不同于战争, 但如果做到在授课之初或之前全面了解授课对象的基本情况, 非常有助于合理安排授课策略。一方面应该以合适的方式如问卷、个别交流等调查将开课班级的英语水平, 分析其运用外语进行读写和听说的水准, 以便在课堂讲授中做到有的放矢。会计专业同学的外语水平通常有差异。据我们的调查, 其外语水平基本呈正态分布, 水平高和水平低的学生属于少数, 大多数学生的英文水平属于中等。受各种因素影响, 大多数学生外语学习的应试倾向较重, 比较欠缺外文的应用能力, 包括外文阅读、写作和听说等, 这使得学生学习双语课程普遍存在需要逾越的障碍。另一方面, 调查已开过本门课程或相似课程双语教学的班级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便合理预测将开课班级的情况。如我们在《商业会计》课程的双语教学设计时, 就考虑了该课程的相似课程《财务记录整理》在我校2006级中澳班市场营销和电子商务专业双语教学中的相关经验。在中澳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六个班级《财务记录整理》课程的教学中已经全面采用了英文教材、英文课件、英文作业、中英文讲解、英文考试, 效果较好。中澳班的情况是约三分之一的学生课堂中跟得上, 课堂外学得进去, 学习效果良好;约半数的同学基本跟的上, 学习效果较好;约六分之一的同学英文基础不好, 学习兴趣不浓, 学习效果一般或偏差。结合会计专业本科三年级同学的英语和专业知识水平, 我们推测《商业会计》课程双语教学60%的学生跟的上, 学习效果会较好, 30%的学生学习效果会良好甚至优秀;10%的学生需要额外辅导。
(三) 把握课程特点和规律
会计专业选修课程可以说每一门都有其自身很特殊的特点, 如《国际会计》课程的国际性和比较性、《国际财务管理》课程的跨越财务学科和金融学学科的融合性、《金融会计》和《商业会计》的行业特殊性、《EXCEL财务分析》的工具应用性、《资产评估》的抽象性等。只有做到对课程本身的深入了解, 很细致地把握这些会计专业选修课程的特点, 发现其中蕴藏的教与学的规律, 才能更好地设计双语教学的授课策略和方法。同时, 还要注意课程采用了双语教学以后规律的改变情况。在双语教学的环境中, 非常适合采用生动活泼的讲课方式, 可在教学中根据课程特点穿插英文文献读书报告会、英语专业知识抢答赛等有意义的活动,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另外, 教师要明确“双语教学是专业课而非英语课”, 英语只是工具, 专业学习才是目的, 也要把这种思想传递给学生, 使得其关注的焦点放在课程内容中。
(四) 合理安排教学阶段
以《商业会计》双语教学为例, 要循序渐进, 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 课程中引入小部分的英文内容, 已经进行。2007年至2008年第一学期在会计05-1.2.3.4班《商业会计》课程中试探性的加入部分英文内容的讲解, 除去极少部分学生英文基础不好, 听力比较差, 05-2班有一位学生第一外语不是英语之外, 其余同学大都愿意接受双语教学, 并且学习效果较好。但是, 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英文基础不好的部分同学, 学习比较吃力, 这需要在教学中适当进行中文解释, 增加交流互动。第二阶段, 《商业会计》课程较大比例引入英文教材, 开发CAI课件, 做到英文课件、中文讲解、英文作业、英文考试。这一阶段需要提示学生加强听力锻炼和增强课外阅读英文专业期刊或书籍的能力。第三阶段, 《商业会计》课程全部引入英文教材, 做到英文课件、中英文讲解、英文作业、英文考试。同时, 建设英文案例库, 编写英文案例文本, 整理英文视频案例。建设《商业会计》课程网站, 将有关的英文教学大纲、英文教案、英文习题、英文参考文献目录、英文案例库等上传网络, 向学生免费开放。第四阶段, 吸纳和整合优秀原版教材, 编写符合《商业会计》课程教学需要、突出教学经验和教学特色的优质双语教材。第五阶段, 是本课程双语教学的衍生效应, 利用《商业会计》双语教学的成功经验, 推动建设会计双语教学的课程群, 将管理会计、国际会计、财务报告分析等纳入双语教学的范畴。第二和第三阶段通常需要花2个轮次左右的时间完成, 第四阶段和第五阶段大致需要3个轮次左右的时间完成。
(五) 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
针对选修课程地位较低, 学生兴趣调动难度较必修课程大, 同时上课人数比较多, 通常是多班合堂的现实情况, 有必要进行课堂授课理念和方法的改革, 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我们认为, 双语学习适合在精神快乐、适度兴奋而紧张的状态中进行。《商业会计》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当创造快乐而充实的课堂气氛, 鼓励学生快乐地学习,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激发学生的潜能, 因此在教师授课同时采用自主讲课、情景模拟、案例讨论等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很有必要。首先, 在《商业会计》某些内容 (如商业企业特殊业务如“买一送一、以旧换新、商场返利券、限时免购”等时兴的促销方式会计核算) 学习中,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双语教学, 给学生提供一个平等的学习平台, 让学生自主讲课, 教师只起主持、引导、串联和解惑的作用。其次, 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可适当安排一些团体学习的方式如用英文表演模拟商业企业会计部门的工作等, 让单个学生融入临时性的组织, 在组织中学会协作和分工。再次, 安排合适的英文案例供同学讨论, 是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其思考和促进课堂交流的有效措施。《商业会计》案例选择的来源可以是原版教材中附带的、可以是国外专业网站下载, 也可以是教师或学生自己搜寻的, 选择要本着时间新、源于真实社会、专业相关性强、方便讨论等原则。案例教学一般采用下列步骤:教师用英文介绍案例背景——学生阅读英文案例文本, 或是观看视频案例——教师提出有关的英文问题——各小组派代表以英文陈述——小组”头脑风暴”式讨论和点评——学生做英文案例总结。另外, 定期开展英文读书报告会和商业企业会计英语知识竞赛等活动也是促进师生交流、提高学生双语学习兴趣的有效措施。最后, 要妥善解决学生外语水平差异带来的学习障碍。会计专业同学的外语水平有差异, 基本呈正态分布, 水平高和水平低的学生属于少数, 大多数学生的英文水平属于中等。针对学生外语水平的差异, 教学中可以以“中等学生为主, 兼顾高和低”为策略。并实施以下保障措施:要求学生加强专业词汇的储备和专业背景知识的积累, 使之结合专业知识的提高进而提升学习英文教材的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预习、复习、资料阅读等。其中, 预习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帮助最大, 通过预习学生可以事先解决词汇和术语问题, 提前熟悉内容, 解除畏难情绪, 提高课堂沟通的效率;对外语水平差的学生进行课外特殊交流和辅导。
摘要:随着会计国际间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会计专业开展双语教学是大势所趋。本文对会计学专业选修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有利和不利因素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专业选修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相关策略, 从分阶段安排和双语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改革两方面进行了商业会计双语教学的个案设计。
关键词:会计学,专业选修课程,双语教学
参考文献
会计相关专业论文 篇3
关键词:税收会计教学改革
涉税业务处理是企业会计人员的重要工作之一,甚至说是主要工作。正如美国著名会计学家ES亨德里克森在其《会计理论》一书中所言,很多中小企业会计的主要目的是填制所得税申报表。甚至在大公司,收益的纳税也是会计人员面对的一个主要问题。在我国高校的会计专业教育中,税收相关课程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一、会计专业税收相关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税收相关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传统的会计教学普遍“重会计,轻税法”,认为会计专业学生应该以学习会计、财务相关课程为主,税收相关课程往往不受重视,被认为是会计专业的辅助课程,处于比较边缘的地位。而事实上,从会计工作的实践来看,涉税业务的处理、纳税申报等涉税事项恰恰是会计人员的分内工作,没有税法相关的知识,会计工作就会寸步难行。对广大中小企业来说,会计岗位存在的主要意义就在于处理涉税问题。而从用人单位反馈回来的信息来看,会计专业毕业生最欠缺的是税务核算和纳税申报能力。这反映出过去的会计学科设置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会计学科的教学应该突出税收相关课程的重要性,加强学生税收知识的学习,这样才能适应以后工作的需要。
2税收相关课程设置不够,课时安排较少。根据有关调查发现,有些高校如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在财会类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只开设“税务会计”或“税法”课程,将其设为必修或选修课,课时量在一般40至56学时之间。也有些高校如复旦大学、天津财经大学等同时开设“税务会计”和“税法”两门课程,“税法”作为必修课,“税务会计”作为选修课。总体来说,税收相关课程设置不够,课时安排较少。由于我国现行税法税种较多,体系庞杂,与会计联系紧密,单开一门课程,在有限的学时内很难完成税收相关的大量教学内容,学生也很难通过学习达到会计与税法融会贯通的效果,同时实际操作能力也会存在不足。
3任课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税收涉及到经济、法律、会计、管理等多个学科,专业性、综合性极强;随着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税收政策也处于不断的推陈出新的过程中,税法课程实效性很强;同时,税收又具有很强的实操性,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税收相关课程对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而高校《税法》教师大多是法律专业出身的,对会计不熟悉,只是单纯地“就税法讲税法”,照本宣科,空洞说教,学生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以致对学习逐渐失去兴趣。
4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较陈旧。当前来说,大多数学校税收相关课程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应用多媒体教学,但还是遵循固定的授课地点、使用统一的教材,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教师往往习惯于照本宣科,学生被动学习,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授课内容上,由于税法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所选用的教材往往跟不上其变化。任课教师也存在知识更新不及时的情况,很难把最新的知识和信息介绍给学生。
5实践教学普遍不足,未建立税收实践教学体系。税收相关课程具有一定的理论性,但更注重实务,特别对会计专业学生来说,要具备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长期以来,税收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备,大多学校很少安排实践教学内容,教学设施也不完备。有的学校有税收的模拟实验室,但是硬件和软件都比较落后,更新不及时。校外实训基地很少,学校没有足够能力安排学生到各类企业、税务师事务所或各级税务机关实习。这样不可避免地导致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創新素质低,动手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薄弱,对于实际问题往往无所适从。
二、完善会计专业税收相关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1重视税收知识,增加税收相关课程设置。原来高校各个学科条块分割严重,会计、财税及税法分属不同的学科,课程设置上优先安排属于本专业的课程,对表面上属于其它学科的课程一般不会给予充分重视,这就往往会造成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情况。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没有足够的税收相关知识,在实际工作中肯定会寸步难行,因为涉税业务大量存在,税款计算及纳税申报完全属于会计人员分内的工作。从全面培养学生及学以致用的角度来说,会计专业应该充分重视税收知识的重要性,安排更多的税收相关课程,并给予充足的课时。本人认为,各个高校会计专业至少应该开设《税法》和《税务会计》两门课程,并且作为专业必修课。条件好的高校可以安排《税务筹划》作为专业选修课。《税法》课程学时不应少于56个,《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课程学时不应低于40个。只有这样,会计专业学生才能较好的掌握税法相关规定,并与会计知识融会贯通,能够准确计算应纳税款,熟悉纳税申报流程。学习较好的同学还能学以致用,举一反三,懂得如何进行税务筹划,为企业有效降低税负。
2培养和引进相关教师,提高其专业素养。如前文诉述,会计专业税收相关课程知识综合性强,内容变化快,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只是具备财税、法律及会计等单一学科知识的教师往往很难胜任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承担涉税课程的会计教师缺乏在各个高校是普遍现象,这严重影响了会计专业的发展和学生能力的提升。这就要求高校要重视相关教师的培养,为其提供更多的进修和深造的机会,同时注重外部人才的引进,努力提升相关教师的专业素质,使其能够胜任教学和科研工作。对于任课教师来说,要加强学习,全面系统地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要能够跟上社会的发展,了解新政策,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力求把最新的理论和知识渗透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求知欲望,提升其理论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
3丰富教学方法,充实教学内容。税收相关课程本身偏重税法条文和公式,相对比较枯燥和抽象,不好理解,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深入理解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丰富教学方法,结合实例深入浅出的对税法条文进行解读。增值税是税法里的一个难点和重点,本人以税款抵扣制度为核心,通过和营业税的比较,从经济、法律、会计、理财四个维度,对征税范围、销售额、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税率、准予抵扣进项税额、不得抵扣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及抵扣时间等八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讲解,使学生对增值税的整体框架有所把握,能够从多个方面加深对增值税税制的理解,了解最新的税改思路和背景,具体知识的学习也更有层次和条理一些,在实际教学中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4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起完整的税收实践教学体系。税收工
作的实操性决定了税收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要想加强税收实践教学体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编写高质量的教材。一般会计实训教材涉税业务不多,也不完整,需要编写专门的税收实训教材,教材中应选用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启发性的案例、例题,以便加深学生对理论、政策的理解,要能够体现税务文书格式的使用规范、程序时限规范及操作程序规范等内容。(2)完善实践教学的流程设置。在组织学生进行税收实训时,应按真实的企业会计岗位分工进行组织,学生可以轮流扮演各种会计岗位人员,采用一人多岗、多人一岗或一人一岗的方式进行,亲身体验企业税务登记、账簿设置、税款核算、纳税申报等整个涉税工作流程。实训的业务应取材于真实的经济业务,并使用真实的发票、涉税凭证和全真的纳税申报表等。(3)完善税务实验室建设。在校内建立“税务仿真实验室”,安装各种企业涉税事项的软件,如《增值税专用发票防伪税控系统》、《税务总局电子申报软件》、《ABC3000 电子申报缴税软件》等,使学生熟悉各种涉税软件的使用,通过软件来核算税款,办理各类涉税业务。
参考文献:
会计相关专业论文 篇4
1.会计政策的概念: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
在理解会计政策时,要注意:会计政策包括会计核算的原则、会计核算的基础(权责发生制)和会计处理方法(新准则下会计核算方法的可选择性变小)。
2.可以进行会计政策变更的条件
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在每一会计期间和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但是,下列两种情况可以变更会计政策:
(1)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要求变更。例如,财政部有关法规规定,从1月1日起,上市公司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2)会计政策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
3.下列情形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1)本期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与以前相比具有本质差别而采用新的会计政策。比如,以前租入固定资产属于经营租赁,本次租入固定资产属于融资租赁,两者有本质差别,分别差异不同方法进行处理,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2)对初次发生的或不重要的交易或者事项采用新的会计政策。对初次发生的交易,比如企业本期新增了期货交易业务,应按相应办法进行处理,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对不重要的交易,比如将低值易耗品的摊销由五五摊销法改为一次摊销法,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会计政策变更一般情况下应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处理,如果对不重要的交易也采取追溯调整,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因此,明确规定不重要的交易采用新的会计政策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就不用进行追溯调整了。
4.会计政策变更的处理思路
(1)企业根据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要求变更会计政策的,应当按照国家相关会计规定执行。比如,在201月1日上市公司将由原执行《企业会计制度》转变为执行新准则,属于会计政策变更,财政部已作了相关规定,即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处理。
(2)会计政策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的,应当采用追溯调整法处理,将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调整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和列报前期披露的其他比较数据也应当一并调整,但确定该项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除外。
(3)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列报前期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应当从可追溯调整的最早期间期初开始应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在当期期初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以前各期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未来适用法,是指将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应用于变更日及以后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或者在会计估计变更当期和未来期间确认会计估计变更影响数的方法。
通俗地说,就是可追溯的要进行追溯;不能追溯的就不追溯,采取未来适用法。
5.追溯调整法的运用
(1)追溯调整法,是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视同该项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即采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
采用追溯调整法时,将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调整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和列报前期披露的其他比较数据也应当一并调整。
(2)追溯调整法在会计处理时有四个步骤:
①计算确定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
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是指按照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对以前各期追溯计算的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应有金额与现有金额之间的差额。留存收益包括当年和以前年度的未分配利润和按照相关法律规定提取并累积的盈余公积。调整期初留存收益是指对期初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两个项目的调整。
(注:1月1日起施行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取消了提取法定公益金的规定)②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即将累计影响数及相关项目记录到变更年度中。③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 企业在会计政策变更当年,应当调整资产负债表年初留存收益,以及利润表上年数栏有关项目。④附注说明【例1】甲公司从年1月1日起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从2007年1月1日起,所得税的核算方法由应付税款法改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所得税率为33%。20末,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800万元,计税基础为900万元;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万元,计税基础为2200万元;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为300万元,计税基础为0。假定甲公司按10%提取法定公积金。按照规定,在首次执行日对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形成的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进行追溯调整,并将影响金额调整留存收益。(1)计算累计影响数,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①应收账款项目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900—800=100(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100×33%=33(万元)②固定资产项目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200—2000=200(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200×33%=66(万元)③预计负债项目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300(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300×33%=99(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合计=33+66+99=198(万元)(2)2007年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 ①调整累计影响数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198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98 ②由于净利润的增加调增的盈余公积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9.8 贷:盈余公积 (198×10%) 19.8(3)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利润表(部分项目)编制单位:甲公司 单位:万元项目上年数调整前调整数调整后利润总额(略) (略)(略)减:所得税 -198 净利润 198 资产负债表(部分项目)编制单位:甲公司 2007年12月31日 单位:万元资产年初数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年初数调整前调整数调整后调整前调整数调整后 盈余公积(略) 19.8(略)递延所得税资产(略)198(略)未分配利润(略)178.2(略) (4)编写会计报表附注: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会计政策变更有关的下列信息:①会计政策变更的性质、内容和原因。②当期和各个列报前期财务报表中受影响的项目名称和调整金额。彩缤纷策变更累积影响数的或会计政策变更可能对未来期间产生影响的除③ ③无法进行追溯调整的,说明该事实和原因以及开始应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的时点、具体应用情况(略)。 二、会计估计变更1.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需要进行会计估计的项目通常有:坏账;存货遭受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与净残值;无形资产的受益期限等等。
会计估计变更,是指由于资产和负债的当前状况及预期经济利益和义务发生了变化,从而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或者资产的定期消耗金额进行调整。 2.企业发生会计估计变更的情形(1)赖以进行估计的基础发生了变化。例如,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原预计为30年,后因发生地震,导致建筑物的结构受到一定影响,应将使用年限缩短为25年。(2)取得了新的信息、积累了更多的经验以及后来的发展变化。例如,对甲公司原按10%计提坏账准备,新的信息表明,甲公司的财务状况发生恶化,计提比例改为20%。3.对于会计估计变更,企业应采用未来适用法。如果无法分清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也应按会计估计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会计处理。会计估计变更仅影响变更当期的,其影响数应当在变更当期予以确认;既影响变更当期又影响未来期间的,其影响数应当在变更当期和未来期间予以确认。4.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会计估计变更有关的下列信息:(1)会计估计变更的内容和原因。(2)会计估计变更对当期和未来期间的影响数。(3)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数不能确定的,披露这一事实和原因。【例2】甲公司年12月购入一台管理用电子设备,原价为32万元,预计使用年限5年,预计净残值2万元。购入时,企业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1月1日起,折旧方法由直线法改为年数总和法,净残值由2万元改为1万元,折旧年限由5年改为4年。要求对20会计估计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处理。假设甲公司按直线法计提的折旧可在所得税前抵扣,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税率为33%。(1)会计估计变更前年折旧额=(32万-2万)/5=6(万元)(2)会计估计变更后2008年折旧额=应计提折旧总额×尚可使用年限/年数总和=(32万-6万-1万)×3/6=25×3/6=12.5(万元) (3)会计估计变更对净利润的影响数=(6-12.5)×67%=-4.355(万元),即由于估计变更,使2008年净利润减少了4.355万元。[注:2008年末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13.5万元(32-6-12.5),计税基础为20万元(32-6-6),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为6.5万元(20-13.5),故在增加递延所得税资产2.145万元(6.5×33%) 同时,减少所得税费用2.145万元](4)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会计估计变更的内容和原因、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数(略)。三、会计差错更正1.会计差错的类型(1)会计差错分为本期差错和前期差错。本期差错直接更正当期相关项目,更正后才编制会计报表,不存在“重述”报表问题。前期差错,是指由于没有运用或错误运用下列两种信息,而对前期财务报表造成省略或错报:①编报前期财务报表时预期能够取得并加以考虑的可靠信息;②前期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时能够取得的可靠信息。(2)前期差错通常包括计算错误、应用会计政策错误、疏忽或曲解事实以及舞弊产生的影响以及存货、固定资产盘盈等。应特别注意的是,存货和固定资产盘盈作为差错进行更正,改变了原会计制度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的做法。例如,6月购入一台设备,价值100万元,货款未付;2006年末财产清查时,盘盈设备一台,应作为会计差错更正,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应付账款”科目,同时补提折旧。这种做法,比原制度将盘盈结果100万元转入营业外收入要合理得多。2.前期差错的处理办法(1)企业应当采用追溯重述法更正重要的前期差错,但确定前期差错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除外。①追溯重述法,是指在发现前期差错时,视同该项前期差错从未发生过,从而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更正的方法。比如,年年报中的收入为1100万元,在2006年10月发现多计收入100万元;在编制2006年年报时,应重编2005年年报,视同该差错在2005年没有发生过,即2005年的年收入应改为正确的1000万元。
②企业应当在重要的前期差错发现当期的财务报表中,调整前期比较数据。这里应注意:a.在发现前期重要差错时,才需要采用“追溯重述法”;如果不是重要差错,可以直接调整当期损益等相关项目。b.在发现当期的财务报表中,调整前期比较数据。比如,2006年12月发现2005年少提折旧500万元,则在编制2006年年报时,调整2006年利润表中作为比较基础的2005年利润表中的相关数据;调整2006年资产负债表的年初数。③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前期差错更正有关的下列信息:前期差错的性质;各个列报前期财务报表中受影响的项目名称和更正金额;无法进行追溯重述的,说明该事实和原因以及对前期差错开始进行更正的时点、具体更正情况。④在以后期间的财务报表中,不需要重复披露在以前期间的附注中已披露的会计政策变更和前期差错更正的信息。(2)确定前期差错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可以从可追溯重述的最早期间开始调整留存收益的期初余额,财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也应当一并调整,也可以采用未来适用法。即对于前期重要差错,本应追溯重述,但因无法取得数据等原因无法重述,则不重述。【例3】甲公司2007年财务报告在2008年4月30日批准报出,报告年度为20。甲公司的所得税税率为33%,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2007年度所得税申报在2008年3月15日完成;按净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1)如果2007年12月5日,发现2007年3月管理用固定资产漏提折旧300万元,则在2007年12月补提折旧:借:管理费用 3000000贷:累计折旧 3000000(注:当年发现当年的差错,直接调整相关项目) (2)如果2007年12月5日,发现2006年3月管理用固定资产漏提折旧300万元(属于重大会计差错),则在2007年12月会计处理如下:①补提折旧: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管理费用) 3000000贷:累计折旧 3000000 ②将调减的净利润转入未分配利润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3000000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3000000(注:按税法规定,当年应提折旧在当年提取可以在税前抵扣,2006年所得税申报后补提2006年折旧不得在税前抵扣;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一致,没有暂时性差异) ③调减盈余公积借:盈余公积(3000000×10%) 300000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300000④在2007年年报中调整比较数据 对于2007年利润表,应调增上年度(2006年)管理费用3000000元;对于资产负债表,应调整2007年年报的年初数,调增累计折旧3000000元,调减盈余公积300000元,调减未分配利润2700000元(3000000×90%);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应在本年金额栏中前期差错更正部分分别调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300000元和2700000元。见下表:利润表(部分项目)编制单位:甲公司 2007年度 单位:万元项目上年数调整前调整数调整后管理费用(略)300(略)。。。。。。 利润总额 -300 减:所得税费用 0 净利润 -300
编制单位:甲公司 2007年12月31日 单位:万元资产年初数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年初数调整前调整数调整后调整前调整数调整后。。。。。。 累计折旧 300 盈余公积 -30 未分配利润 -270 资产合计 -300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合计 -300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部分项目) 编制单位:甲公司 2007年度 单位:万元项目 本年金额 上年金额。。。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一、上年年末数 加:会计政策变更 前期差错更正 3000002700000 二、本年年初余额 。。。 ⑤对于重大会计差错更正,还需要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重大会计差错的性质、受影响的项目名称和更正的金额(略)。 (3)2007年12月5日,发现2005年3月管理用固定资产漏提折旧300万元(属于重要差错),则在2007年12月会计处理如下:①补提折旧: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管理费用) 3000000贷:累计折旧 3000000 ②将调减的净利润转入未分配利润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3000000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3000000③调减盈余公积借:盈余公积(3000000×10%) 300000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300000④在2007年年报中调整比较数据 对于2007年利润表,因只有2006年和2007年发生额,故不做调整;对于资产负债表,应调整2007年年报的年初数,调增累计折旧300万元,调减盈余公积30万元,调减未分配利润270万元;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应在上年金额栏中前期差错更正部分分别调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300000元和2700000元。 见下表: 资产负债表(部分项目)
会计毕业相关论文题目 篇5
41、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手段、动机及防范体系的建立研究
42、试论人力资源会计及前景
43、浅析新准则下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处理
44、浅论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
45、新企业会计准则与上市公司利润的调节
46、中外租赁业发展比较及经验借鉴
47、××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研究
48、浅论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对策
49、新形势下财务会计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出路
50、会计继续教育体系的架构分析
51、上市公司中期报告研究
52、名牌产品如何保持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53、某某股票估价模型应用的不确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54、××公司会计报表分析
55、高科技企业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现状调查及分析-以某某为例
56、浅议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58、可转债公司债券投资价值确定的要素分析
59、某某企业竞争力调查分析浅谈企业统计数据质量
60、人口素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61、关于或有事项若干问题的研究
62、对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思考
63、民营企业活动统计评价指标体系
64、农村居民购买力分析
65、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66、固定资产投资指数研究
67、消费者购买动机调查分析
68、某产品销售统计分析
69、某公司营销人员劳动报酬统计分析
70、某公司经济发展中科技进步作用的统计分析
银行承兑汇票相关会计规定 篇6
沪发展银会计部[1999]第02号
各分行、上海地区总部、各直属支行:
银行承兑汇票的承兑、贴现、质押以及查询查复工作关系到国家和银行资金安全,为切实防范金融风险,会计部自建行以来相继制订有关的规定。针对近来发生的社会上不法分子“克隆”银行承兑汇票进行诈骗的新情况,会计部在98年9月份宁波召开的“会计工作例会”和12月7日年终决算工作会议上多次反复强调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重要性,再三要求各单位对银行承兑汇票的查询查复工作必须慎重对待并作了具体布置,12月31日又下发了《关于银行承兑汇票查询查复有关事项的紧急通知》。
但是,目前仍有个别行处对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不够重视,特别是对银行承兑汇票的查询查复工作没有引起高度重视,给我行资金安全带来隐患,为了确保资金安全,防止发生结算案件或卷入结算纠纷,现对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有关规定再次重申如下:
一、加强对银行承兑汇票承兑申请人复审。
1、是在我行开立基本账户的法人和其他组织;
2、与我行具有真实的委托付款关系;
3、承兑申请人资信状况良好,具有支付汇票金额的可靠来源;
4、提供购销合同和增值税发票及复印件;
5、提供相应的担保或存入保证金;
6、上述5点由信贷部门审查把关;会计部门应做好对承兑申请人有关资料的复审帮助把关,对不符上述要求的银行承兑汇票不得签章。
二、严格审核申请贴现、质押的银行承兑汇票。
1、审核汇票水印、颜色、荧光反应、荧光暗记是否真实。
2、审核汇票各项记载事项是否齐全,符合《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的规定。
3、审核汇票未经背书转让和无限制性条款。
4、审查银行承兑汇票的签章是否“汇票专用章”。
5、由信贷部门负责审查贴现申请人与签发人或其直接前手之间的经济合同,审查贴现申请人与签发人或其直接前手之间的增值税发票和发运单据复印件。
6、为防止汇票风险,受理银行承兑汇票贴现、质押时,必须向承兑银行发出查询进行确认。
三、规范办理银行承兑汇票的查询查复。
1、各单位不准使用电话查询方式向对方承兑银行查询,不准受理他行的电话查询;查询或查复原则上通过传真机来办理,具体要求如下:
(1)各单位发出查询时,应将银行承兑汇票传真给承兑银行,请对方予以确认。
(2)各单位收到他行查询银行承兑汇票的传真件时,要审核各项要素与留存的银行承兑汇票卡片联(第一联)是否相符,要特别认真仔细地比对书写笔迹,确认无误后在传真件上批注“根据你行传真件的各项要素与留底卡片一致”回复查询银行。
2、各单位只能在无法通过传真机办理查询/查复的情况下,方可采用“K”类报或寄发“查
1询/查复书”方法,具体要求如下:
(1)当通过寄发“查询/查复书”办理查询时,复印银行承兑汇票作为“结算查询书”的附件寄对方承兑银行;用“K”类报办理查询时,应提供银行承兑汇票的日期、编号、收付单位账号户名、开户银行等详细内容;请对方承兑银行确认。
(2)受理对方银行的“K”类报或查询书时,应根据查询的各项要素认真核对留存的银行承兑汇票卡片联(第一联),核对无误后回复“你行查询的xxxxxx号汇票要素与留底卡片一致”。
(3)各单位在办理查询/查复时,必须使用“查询查复登记簿”详细记录有关事项。发出或收到的查询/查复书要妥善保管,传真件要复印后保管。查询/查复书上应加盖“汇票专用章”或“结算专用章”。
四、树立防范金融风险意识。
在当前经济活动中票据使用日趋频繁,加上外部环境中的不利因素,银行在办理银行承兑汇票的承兑、贴现、质押和处理查询查复过程中面临越来越多风险。对此,各单位要有充分认识,提高警惕性,发现疑点必须一查到底,切不可掉以轻心;要加强内部管理规范操作,提高员工业务素质和识假水平,防范金融风险和结算风险。发现伪造、变造的票据及时与保卫部门联系。
以上各点请各单位转知辖属单位,务必遵照执行。
一九九九年一月二十八日
会计相关专业论文 篇7
(一) 会计技术
会计技术是指为生成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所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 包括会计硬技术与会计软技术。
(二) 会计信息质量
吴水澎教授等人认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就是会计信息所应达到或满足的基本质量要求, 它是会计系统为达到会计目标而对会计信息的约束”。下面就我国四种主要的会计信息质量属性——可靠性、相关性、可比性、可理解性做出概念解释: (1) 可靠性:指会计信息必须真实可靠, 企业应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 (2) 相关性: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 (3)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即同一企业纵向可比、不同企业横向可比; (4) 可理解性: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 便于财务报表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二、会计技术的发展过程
(一) 会计硬技术发展过程
1. 手工技术
有关会计技术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 由于原始社会晚期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人们的经济生活中开始出现了剩余物品, 传统意义上的富裕与贫穷开始出现。在记录载体 (数字、纸张) 出现之前, 经济的发展迫使人们开始去寻找和创造一些记录方面的方法来满足管理需要, 于是出现了诸如结绳记事、刻记记事、书写记录技术 (数字、纸张出现后) 等方法。
2. 机械化技术
机械化技术以穿孔卡片式的计算机核算系统为代表, 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它能够将一些零散间断的环节集中起来, 将其穿制成卡片输入, 并进行有序的自动化处理, 再以账表的形式输送出来。该系统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以及数据的准确性, 保证信息真实可靠。
3. 电算化技术
简单的说, 电算化会计技术是人与计算机的一个结合体, 是人们利用计算机进行会计信息管理的系统。电算化会计在企业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实现了数据处理的自动化, 将企业的会计工作从传统的手工记账中解放出来, 极大地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 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及时、准确, 在现代企业的营运管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二) 会计软技术发展过程
1. 单式簿记
单式记账法是一种比较简单、不完整的记账方法, 无论是发生收入还是支出项目, 均只进行单方面记录。单式记账法主要依据以下两个公式核算:期初的资产+本期入库的资产-本期出库的资产=期末资产;期末的资产-期初的资产=本期净增加的资产。
2. 复式簿记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资本家们需要更精确的计量成本以及利润, 加强经济管理, 复式记账法也在此条件下应运而生。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的著作《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一书中第一次系统总结、介绍了复式记账法, 为复式记账法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我国复式记账法经历了三脚账—龙门账—四脚账三个阶段, 下面以龙门账为例进行阐述。龙门账产生于明末清初, 以三脚账为基础, 该法将账户分为“进、缴、存、该”四个科目, “进”是收入, “缴”是费用, “存”是资产, “该”是负债, 并根据进-缴 (损益表) =存-该 (资产负债表) 检查账目是否平衡。“龙门账”的诞生标志着中式复式簿记由萌芽走向了比较成熟的阶段, 也为“四脚账”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3. 数据库技术
简单地说, 数据库管理系统 (DBMS) 是一款集众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软件, 可以实现数据的建立、查询、修改、更新以及报表的编制等功能于一体, 该系统能够对所建立的数据库进行有效、统一的管理和控制, 以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三、会计技术发展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分析
(一) 会计技术发展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积极影响
1. 相关性
单式记账法只记录一些简单的信息, 而且表现的也只是静态经济事项, 信息使用者只能用它来衡量过去, 并不能用它预测未来, 也不能用历史信息去反馈现状, 具有滞后性, 因此单式簿记下的相关性很弱。而复式记账法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记账组织体系, 能够反映出企业的资产类、负债类和损益类科目的账户数额, 结存情况和形成原因。信息使用者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及时发现企业目前的经营现状, 对未来经营进行规划, 具有较强的预测性和反馈价值。
从硬技术来看, 传统手工会计存在一些弊端, 如只记录企业主体的经济事项、只储存静态数据等, 会计信息使用者很难根据这些信息来获知企业的竞争状况, 也难以对企业未来经营发展进行规划预测。会计信息化条件下, 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变得更快、更准确, 企业可以根据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使用偏好提供不同的财务信息, 满足不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信息化账务处理的快速保证了及时性, 信息化条件下动态的财报信息、相关行业信息获取的便捷性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的预测和反馈价值。
2. 可比性
由于单式记账法本身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体制不健全, 难以反映出经济业务会计处理的全貌, 即使是同一行业的账簿设置也不尽相同, 所以很难进行不同类别企业间的比较。复式记账法是国际普遍采用的方法,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也是使用复式记账法, 尽管行业不同, 由于各个企业采用统一记账规则, 从而保证了信息的可比。
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 管理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管理需要利用信息化处理系统进行数据处理, 进行企业不同期间各财务指标的对比, 或同一期间不同企业的对比, 及时发现管理过程中的问题, 使可比性得到更好地保证。
3. 可靠性
单式记账法违背了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原则, 且基本不为企业所用, 可靠性较弱。复式记账法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来反映资金平衡关系, 便于进行试算平衡, 能够全面反映出经济业务会计处理的全貌, 反映企业资金流向。
从会计硬技术来看, 传统的手工会计在账务处理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差错, 可能是记账过程中的差错, 也可能是故意舞弊导致的差错, 所以, 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难以保证。而且传统的会计信息储存途径多为纸质材料, 量多且管理难, 在审计过程中难以全面审查, 影响了可靠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在企业会计实务中的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将企业的会计处理从传统的手工账中解放出来。会计人员在计算机中输入会计信息, 由计算机来编制凭证、报表,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手工记账导致的差错以及会计人员的舞弊导致的差错。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 绝大部分的会计信息由计算机统一处理, 减少人为干预, 只要系统运转正常、信息录入正确, 就可以减少会计信息处理过程中有意无意的差错, 使得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得到提高。
4. 可理解性
传统手工会计模式下, 需要编制财务报告, 财务报告一般是由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现金流量表、和附注等组成, 这使得非专业人士很难理解数字背后的信息。因为电子计算机本身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 信息使用者可以通过会计信息系统来得到自己需要的数据信息, 这些数据既可以是数字, 也可以是文字表述, 甚至是图表, 从而极大地方便了信息使用者的理解。
(二) 会计技术发展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消极影响
1. 现代网络技术发达, 网络病毒盛行, 而且存在着一群专业盗取企业资料为生的黑客组织, 这些因素为企业会计信息的安全和保密带来威胁。
2. 会计信息系统虽然具有运行速度快、效率高的特点, 但需要专业素质过硬的技术人员做好系统维护工作, 如果技能不过硬, 也会对企业会计信息安全造成隐患。
3. 计算机自身可能会出现运行故障、系统瘫痪的问题, 从而造成数据的损坏、丢失。
4. 公司内部员工为谋利窃取公司资料也是一大隐患。
四、TCL电器销售有限公司会计信息化建设之路
(一) 公司简介
TCL电器销售有限公司属于TCL集团的下属子公司, 其主要任务是在国内电器市场上销售本公司生产出的彩电等产品, 年销售额近百亿元人民币, 是我国大型的电器销售网络型企业。
(二) 会计信息化建设前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状况
在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之前, TCL销售网络会计信息的质量不容乐观, 具体变现为: (1) 会计信息的及时性比较差。每个月的财报要等到下月的20多号才能完成汇总编制, 这显然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信息及时性的要求, 也不利于公司的经营决策; (2) 受会计处理效率的影响, 公司各经营机构所能提供的报表仅限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无法提供其他更为详细的信息, 如库存情况、应收账款账龄情况、坏账等; (3) 内部控制薄弱。销售网络下的各经营机构内部控制相对薄弱, 缺乏必要的内控措施, 有的机构还存在账实不符的现象; (4) 会计工作手段落后, 信息化程度较低, 严重制约了会计信息质量。
(三) TCL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
在公司开始考虑上市之际, 摆在公司面前的一个巨大问题就是如何实现各销售网点会计信息的迅速、及时、全面反馈。为此, 公司决定运用电子信息技术, 全面推进各网点的会计电算化建设, 以计算机来解放手工会计, 全面提高工作效率, 这也成为解决公司上市难题的必然选择。通过不懈地探索与努力, 公司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公司根据自身情况, 为本企业量身打造了43张内部财务报表, 并在所使用的财务软件中进行改良。经过总公司的大力支持和各网点的不懈努力, 使得绝大多数的销售网点摆脱了传统的手工会计, 实现了会计电算化。
(四) 影响
就报送时间来看, 会计信息化建设后, 当月报表在次月6天内即可报出, 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就报表种类来看, 除三大主体报表外, 还可以提供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等40余种报表, 极大地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可比性;就合并报表报送时间来看, 也由每半年报送一次实现了每月报送;此外, 公司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后, 也使公司达到了上市的要求。
五、面对会计技术的发展对会计信息质量不利影响应采取的对策
(一) 加强信息化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力度
建立健全内控制度, 加强内部监管力度, 避免由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缺失而导致的信息窃取问题的发生。同时, 企业需要做好信息系统维护工作, 配备专业技术人才, 对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及时的解决。此外, 要做好会计档案的备份工作, 以避免信息丢失、毁损后无法恢复的状况发生。
(二) 制定和完善相关会计法律制度
文章所指的法律制度是指泄漏或窃取公司会计信息而给予的惩处规定。要加大惩处力度, 严厉打击犯罪分子。同时建立健全宏观管理制度, 加强商品化会计软件管理, 严厉打击网络犯罪。
(三) 不断提高会计人员信息化技能
会计信息化条件下, 对于会计人才已不再只是要求从业人员具备扎实的会计专业基础, 同时也要求会计人员具备相应的计算机应用知识。企业可以通过内部培训或外部引进计算机技术人才, 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平均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倩, ERP系统应用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山东大学会计系, 2014.
我国会计监管相关问题研究 篇8
关键词:会计监督;上市公司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2-0041-01
一、我国会计监管现状及问题分析
我国目前会计监管的现状不容乐观,在某些行业和领域中,会计信息失真的时间频繁发生,会计监管形同虚设,这已经成为普遍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中突出的问题。有些单位和部门由于受到局部利益或个人私利的诱惑,在会计工作中时常出现违规违纪和弄虚作假的现象,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导致会计工作秩序混乱,严重干扰了国家正常的宏观调控和管理工作的进行,会计工作的监管职能根本无法获得独立执行。所以,当前需要加强会计的监管职能,切实做好会计监管工作。完备的会计监管体系是对会计监督的重要措施,可是目前我国存在着不完善的会计监管体系,必然会影響资本市场的有序运行。
(一)现行会计监管法律法规的不完善。近些年来,我国以《会计法》为主体,已经初步形成了以相关行政法规、规章等一些规范性文件为补充的多层次、全方位会计监管法规体系。但在实践中,这些法律和法规还存在着滞后的问题。由于近些年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而相关法律法规未能完全适应经济的发展,所以在法律中,对于出现的许多经济违法违规问题找不到合理的解释。另外,由于监管的发展历史比较短,各种监管措施和方法不够到位。可见,我国会计监管的法律体系还很不完善,当前会计监管过多地重视现场监督,而轻视非现场监督;往往在会计监管技术中倾向于运用人海战术,单纯依靠查账来发现问题,这只是粗略的监管会计业务,而不是真正的监管会计内部控制。实际上,只有真正实行监管内部控制才能从源头上获得有效监管。
(二)会计师事务所未充分发挥其职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业务越来越显得复杂。很多上市公司的投资牵涉面广,关联方交易多,金融衍生工具以及或有事项等会计估值日益增多,给企业的审计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难度,对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中国执业注册会计师人才依旧十分紧缺,日渐复杂的经济业务给他们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会计师事务所与企业的合谋现象。作为会计监管的中介机构,会计师事务所是个非常需要诚信的行业。只有经过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审计之后,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才具有可信性,投资者根据这样的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选择是否进行投资。在安然事件发生之后,安达信作为当时“世界五大之一”,由于参与安然的财务舞弊事件而破产。从大量财务舞弊案件中,可以发现事务所与企业之间的合谋会造成大量财务舞弊案件的发生。会计师事务所每年受到证监会、财政部处罚的案例也常常出现。
同时会计师事务所的恶性竞争,也与上市公司一样,会计师事务所同样也属于经济实体,他们的目标都是追求经济效益。会计师事务所之间常常为了竞争业务、获取审计收入,由于激烈的竞争,而竞争的常用手段就是价格竞争。在这样的竞争情况下,他们就不得不降低审计成本,不得不默认审计客户的不合理要求而缩小审计范围,减少了必需的审计程序,甚至进而出具了不合理、不真实的审计报告。
二、健全和完善会计监管体制的对策及建议
(一)建立权责统一的政府监管体系。一套健全的法律法规是进行会计信息规范的有效措施,我国目前提倡法制社会,依法治国,有法可循,有法可依。可是,我国会计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起步较晚,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是一项持有的工程,但是,相信在未来的会计实践过程中,不断的通过会计体系自身的完善,真正的做到有法可循、有法可依。杜绝一切的会计造假行为,保证资本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体系,必须有一套健全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进行支撑。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对于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有如下几点:第一,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体系必须有国际认可的一套会计概念和会计理论。第二,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必须符合会计质量的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可理解性等等特征。第三,高质量会计准则体系下的会计信息,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控性的特点。
(二)规范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运行机制,加强行业自律。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直接影响到审计风险和审计报告的质量,这也是每个注册会计师的软肋。为保证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每个会计师事务所都应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不能只是形同虚设,更保证它的执行力。力求每个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不为经济利益所动,不为外部因素干扰,保证审计报告的质量。
同时还要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自律建设,因为专业性也是制约该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我国的审计行业要有一个长足发展,就必须在人才培养、培训和后续教育、建立奖励机制以及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继续努力。
三、结语
我国处在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上市公司信息发布的真实、可靠、相关性等特点必然是资本市场有序、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可是根据证监会的统计近些年来,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事件还是频繁的发生。基于此,我国政府、证监会、银监会、股民必须联合起来共同建成市场监督机制,认清我国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并且解决之。为资本市场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韩冬梅.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问题探讨[J].商业经济,2013
[2]耿永强.浅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14
【会计相关专业论文】推荐阅读:
会计专业相关06-28
法务会计相关问题05-25
所得税会计相关问题05-11
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05-14
电子商务会计相关问题07-31
会计面试的自我介绍相关文章09-21
会计国际协调及国外相关组织近期动态06-12
制造业物流成本会计相关问题研究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