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与实现

2024-07-18

应用与实现(精选12篇)

应用与实现 篇1

随着当今社会对医疗服务质量要求的逐步提高,减少排队挂号缴费的时间更显得尤为紧迫。尤其是三甲综合性医院来说,每日门诊量非常大,高峰期在早上8点到中午11点,排大队的情况也在此时段经常出现,从整体上延长了就诊时间。所以医院信息系统必须进行全面升级,字化医院未来发展趋势,运用了就诊“医卡通”[1]。所谓“医卡通”就诊是指为患者建一张卡上面有他的基本信息,加上密码,充上预交金在医院,自助机上就可以完成办卡,挂号,缴费,去化验单报告等功能。此卡将贯穿整个就诊活动,采用这种方式,能够大限度的缩短患者就诊时间。

系统着眼于门急诊患者就医排队难题,以医院信息系统为平台,以方便病人及提高效率为目的,以选用自助设备的方式,设计实施了具有自助办理卡及充值功能的应用系统,为门急诊自助服务模式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一、用“医卡通”看病主体流程

1、办卡:用二代身份证,在自助机上,放在读卡区,然后在屏幕上输入要设置的密码两遍,留下电话联系方式。注:已经有卡的可以省略此步骤。2充值:在自助机上充面值为100的钞票一张或者多张。3、自助挂号:在自助机上选择需要看的科室,从里面选择专家号或者普通号,点击确认。会出来一张凭条。4、看病:拿挂号的凭条到门诊医生站看病,让医生从系统中刷卡找到病号,写出主诉和诊断。需要开处方、检查或者化验等项目的话,让医生开好电子版的即可。5、缴费:持着“医卡通”到自助终端缴费。6、取化验报告单:可以通过刷卡或者直接输入卡号两种方式,到自助机来取化验单。

二、“医卡通”的业务开展离不开一种重要的设备-自助机

自助机包含如下主要业务功能:(1)办卡,(2)充值,(3)挂号,(4)缴费,(5)取化验单报告。所有的环节都需要的硬件设备:触摸式自助机。自助办卡从二代身份证取信息,患者操作自助触摸系统,由信息采集器读取个人信息[2],读取成功后,将患者的个人信息,直接写入医院his系统中。自助机其余查询功能:(1)查询一段时间的消费明细,如一星期。(2)查询专家出诊情况(3)科室及专家介绍(4)查询药物及费用的价表。

三、细节需要说明的问题

(1)医卡通建卡时需要设置密码,一旦丢失,挂失不会出现他人冒领现象。收款处要严格要求患者出示身份证,要加强宣传力度,通过密码挂失补办,减少人为因素造成财产损失。(2)消费明细查询:若要超出规定时间段的明细查询,即更大范围的查询需要到人工窗口。(3)缴费项目的更改问题:未交费前可以由医生在医生工作站删除。开了的未进行拿药或者检查的、需要相关部门签字到收款处退款。(4)患者必须拿好缴费凭条,为各个执行科室留存。若发生以外没打印出来,需要到人工窗口打印,并盖章。(5)关于卡内余额退费:由收款处人工窗口进行退费。(6)财务结账汇总:由“特殊的卡”来完成每台机器的结账,然后跟后台汇总的账务核对完成。

四、自助医卡通的优势

(1)以往的门诊病人来医院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用在排队缴费上,推行“医卡通”减少人工窗口的压力、充值、挂号、取化验单报告,消除了往返排队缴费的环节,减少了非诊治时间,不仅改善了“三长一短”、“看病难”的局面,也充分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思想,深受患者的好评[3]。(2)方便快捷友好的缴费模式,病人办卡即可充值预交金、病人在门诊发生的所有费用均可以用自助机缴费;免去了病人排队等候的时间。门诊系统与His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的高度融合,直接使用模板勾选处方以及检查项目,减少了医生的“非业务性”工作量。(3)减少了人工窗口,降低了管理成本、构成一个智能的服务系统。无需专职的药物价表咨询师、专家。报告单也无需专人打印,占地面积也小了,不仅节约了人力,也省了地方面积。自助评价系统可以及时反应让病号的满意程度,有利于医院管理人员找到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的提高服务质量起了重要的作用。

总的来说,“医卡通”是将智能化系统与门诊就诊流程再造相结合,对门诊部的建筑使用结构、人流物流结构、系统设置结构等进行优化,合理调配人流、物流和信息流[4]。将当前高新技术与医院业务流程完美结合,以实际应用效果为根本出发点,将医院信息化水平迈入新的高度[5]。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力,提高了就医效率标志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数字化建设有了新的发展立足点,开创走向智能型化的服务理念。

参考文献

[1]穆云庆,李刚荣,李桂祥.医院“一卡通”系统设计与应用[J].重庆医学,2005,34(4):484-485

[2]朱有存.读取二代身份证,提高挂号速度[J].医疗卫生装备,2010,31(12):51-53

[3]滑茂善,梁静,潘国英,等.医院门诊收费服务流程优化管理思考[J].华南国防医院杂志,2010,24(1):59-60

[4]黄正东,郭雪清,王光华,等.医院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设计与实施[J].医疗卫生装备,2009,30(3):102-104

[5]穆云庆,李刚荣,李桂祥.医院“一卡通”系统设计与应用[J].重庆医学,2005,34(4):484-485

应用与实现 篇2

(1)尤其要重视无线信号的场强测试。在外围站安装前,由监控中心基地台发送信号,每一个RTU安装处都要进行场强测试,应无明显的同频干扰和异频互调干扰,信号电平应在20dB以上。若某个RTU不能满足,须改变其地址;当大部分RTU都不能满足要求时,必须改变无线电台的工作频点。

(2)不能选择过高的通信波特率,否则极易引起丢码现象。

(3)在A/D转换电路调试中发现,ICL7109芯片引脚17(TEST)、27(SEND)不能悬空,应与26(RUN/HOLD)同接+5V。否则A/D转换数据经常会出现不稳定现象。

(4)用于测量三相电压的V/I变送器不能直接装在主板上,否则极易受雷击而烧毁主板。

应用与实现 篇3

关键词:计量检定;业务流程重组;条形码;ASP.NET

1引言

本文针对油田物资检验所的检验业务现状,从实际需求出发,在对现有检验业务流程的研究后进行了业务流程的重组,规范了管理流程。在此基础上以微软,NET平台为基础结合了条形码技术,设计实现了计量检定管理信息系统,优化了检验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资源的优化和成本的减少,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业务流程的重组

“BPR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做根本性的思考和彻底重建,其目的是在业务流程方面取得显著的改善,使得企业能最大限度地适应以顾客(Gustomer)、竞争(competition)、变化(Change)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

本文的目的就是建立计量检定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的建立是在对现有的计量检定业务流程进行分析重组、重新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

原有的检定流程对于内部客户,是各个专业室根据自己的需要直接把需要检验的计量器具交给对应的专业室进行检验后领回;而对于外部客户,前台在收到待检器具贴上标签后下发到对应的专业室,检定后出具检定证书,然后通过调度送审,审核后再提交给调度,通过调度呈至负责人批准,然后调度将证书返回前台后等待客户接收并结算付款。

经过仔细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检定流程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弊端:

(1)流程管理不规范。

(2)调度并未发挥出作为“生产调度”的职能,实际上只是一个“收发室。。

(3)流程中间环节较多,信息反馈有很大的延时。

(4)前台对待检器具的接收标记工作费时费力,且容易出现混乱。

我们提出了以下改进意见:

(1)流程规范化、统一化。

(2)消单独的调度部门。

(3)减少流程的中间环节。

(4)规范待检器具的接收。

在根据以上意见进行改进后,我们初步理顺了整个业务流程,明确了各部门职能,简化了审问步骤,规范了工作过程,为计量检定管理信息系统的下一步开发打下了基础。

3计量检定管理信息系统的架构

3.1系统硬件及平台架构

本系统采用三层B/S结构。处理流程是:在客户端,用户通过浏览器向Web服务器的应用程序输入Request请求,Web服务器将用户的数据请求提交给数据库服务器;在服务器端,数据库将处理的结果返回给Web服务器,再以HTML流的形式发回给客户端。这里对数据库的访问要通过Web服务器来执行。客户端识以浏览器作为用户接口,形成“胖服务器端,瘦客户端”的工作模式,使用简单、操作方便。

3.2系统设计

本系统根据业务需求划分成了四大功能模块:任务单管理,检定管理,计量管理和查询服务。

任务单管理模块主要针对前台的业务需求。提供了对任务单相关操作的统一管理。通过该模块,可以对前台管理所需的单位码和任务单等进行管理,并且提供了财务结算的功能。

检定管理模块是计量检定的业务核心模块。检定人员在此模块中可以进行检定操作并根据任务单的相关信息生成正式的检定证书,然后对检定证书进行审核和批准。本模块也包含了一个文件管理系统,提供对证书文件模版的管理功能。

计量管理模块提供了对于文书档案进行统一管理的途径。通过该模块,首先可以依据公司需要,建立文书档案的分类结构,并且对于分类结构还可以再进行添加、修改以及删除的操作。

查询服务模块主要集成了系统中所需要用到的各种信息查询功能。用户可以按照自定义的各种查询条件来检索到不同类别的信息。其中“计量周期标准检定台帐”还提供了对于计量周期标准的有效期管理并实现了到期提醒功能。

4小结

信息管控平台实现与应用 篇4

1 现状分析

1.1 信息化支撑系统数据共享有待提升

通过计划管理系统、 项目管理系统、 统一报表平台、 信息呼叫服务系统、 IT服务管理系统、 问题管控平台、 数据质量平台、 用户体验平台、 IT集中监控系统、 IT安全审计系统、防病毒系统、 桌面管理、 信息化水平评价系统等信息化支撑系统实现信息化管理、 建设、 应用、 运维服务、 安全防护5个方面的独立管控, “数据孤岛” 日益凸显, 投资规划针对性不强, 使得信息化水平提升缓慢, 增加投资成本。

1.2 数据挖掘应用不足

关键指标数据分布在不同的专业支撑系统中, 不能进行宏观分析, 缺乏对信息专业关键数据指标的全局管控。 未能深化应用各支撑系统数据, 未能挖掘关键数据指标价值, 未能为决策层提供全面直观图, 直观显示信息化水平薄弱环节。 需要深化应用, 动态实时展示信息化指标, 为决策层提供决策支撑。

1.3 基层工作开展困难

基层应用、 运维的信息化支撑系统繁多, 无法把握重点, 只能根据管理部门阶段要求、 管控严厉来优先执行, 无法形成常态化工作。 基层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研究每个指标, 工作效率低、 无法享受信息化带来的便利性。

2 设计与实现

2.1 信息管控平台

信息管控平台功能架构如图1 所示。

信息管控平台由计划管控、 建设应用管控、 运维服务管控、 安全防护管控、 信息化水平评价管控5 个部分组成, 以图表形式展示。 关键指标数据主要通过数据中心和SOA抽取各支撑系统非实时数据和实时数据进行展示, 指标数据均来源于各支撑系统, 促进了各支撑系统的实用化, 提高数据质量, 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

2.1.1 计划管控

通过抽取、 筛选、 汇总信息化重点工作任务关键指标, 反映信息化管理水平。 按管理部门、 基层单位等维度统计总体计划、 分解计划完成情况, 并对执行进度进行监控, 凸显延时、 超时重点工作任务, 促进各管理科室及各基层单位主动对标, 及时沟通、 交流学习、 按质按量完成重点工作任务。同时减少手工汇总、 统计、 分析、 发布花费的时间, 有效推动重点工作任务按时执行。

2.1.2 建设应用管控

通过抽取、 筛选、 汇总信息化项目建设、 信息系统实用化关键指标, 反映信息化建设水平和应用水平。 以采购完成率、 年度投资计划完成率、 年度预算完成率体现及项目进展状态等关键指标体现项目建设水平, 通过已完成指标数和未完成指标数进行对比、 并按单位进行对比, 指导各基层单位主动对标, 促进项目建设水平全面提升; 以用户注册率、 活跃率、 业务量、 用户体验、 应用及管理得分等维度展示信息系统实用化, 促进各基层单位推动信息化应用, 提高办公效率, 有效推动项目建设、 系统应用, 着力解决难点、 重点。

2.1.3 运维服务管控

通过抽取、 筛选、 汇总运维服务的关键指标, 反映信息化运维服务水平。 通过关键信息系统、 信息网络的月度运行率、 可用率、 累计年度运行率和可用率, 并按系统和单位两个维度展示, 指导各基层单位配置相关监控系统告警阀值, 加强巡检, 性能优化, 降低业务中断时间, 集中力量攻关系统缺陷及隐患, 保证业务正常开展; 以来电呼损率、 一线解决率、 响应超时率、 按时解决率、 平均客户满意度、 成功解决率等展示服务指标, 以整体和单位2 个维度对比分析各单位服务水平, 以问题为导向、 用户满意度为载体, 按服务级别协议快速响应并及时处理用户问题, 满足用户需求。 保证系统稳定运行, 改善服务态度, 提高客户满意度。

2.1.4 安全防护管控

通过抽取、 筛选、 汇总信息安全的关键指标, 反映信息化安全防护水平。 从终端、 服务器、 应用3 个维度展示防护状态, 通过发现病毒比例、 互联网访问量、 攻击拦截、 风险库整改等指标, 指导各单位按终端规范配置合格后才可以入网, 信息系统经出厂安评、 入网复评、 不定期复审保证安全入网, 引导各单位正确应用互联网, 持续监控、 发现、 处理缺陷, 有效推动信息安全加固, 保障信息系统及网络安全稳定运行, 将信息安全事件扼杀在萌芽阶段, 为信息系统、 信息网络安全保驾护航。

2.1.5 信息化水平评价管控

通过抽取、 筛选、 汇总信息化管理水平、 信息化建设水平、 信息化应用水平、 信息化运维服务水平和信息化安全防护水平5 个方面的信息化水平评价结果, 通过5 个方面的平衡反映公司及各基层单位的信息化水平。 通过月度、 年度评价结果, 指导各基层单位信息化发展, 通过主动对标, 查找亮点和不足, 主动沟通交流, 发挥优点, 分享亮点, 持续改进, 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

2.2 信息管控平台实现

信息管控平台技术架构如图2 所示。

该平台采用集中部署服务器的技术路线, 并采取面向对象技术进行应用组件开发, 选择B/S架构。

2.2.1 表示层

采用Boot Strap界面显示框架提高人机交互质量。 主要体现在响应式布局response通过Media Query自适应于台式机、平板电脑和手机, 满足用户不同屏幕宽度、 不同分辨率自动响应调整, 提高用户体验。 在图表显示方面, 采用百度开源图表框架ECHARTS进行任意维度堆积和多图表混合展示。 在人机交互脚本上, 采用Java Script技术支持页面显示的稳定性与浏览器的最大兼容性。

2.2.2 业务逻辑层

采用轻量级的Web开发框架Jfinal。 JFnial框架遵循MVC架构, 遵循COC原则, 零配置, 无xml, 采用Db + Record模式, 灵活便利, 特别适用于展示类开发。 JFnial框架相比传统Struts、 Spring框架, 开发效率提升3-5 倍。

2.2.3 数据访问层

采用业界流行且成熟的Active Record技术实现数据访问。提供更多时间去关注业务实现代码的开发, 提高数据访问层的开发效率。

3 应用效果

通过信息支撑系统的数据挖掘、 深化应用, 实现同一指标、同一展示、 同一来源。 平台宏观展现了信息专业工作, 从计划中看出重点工作, 重点工作关联建设、 运维、 应用、 安全等工作, 运维、 应用、 安全问题推动建设水平提升, 信息化水平评价找出短板, 通过反馈、 平衡、 调整、 优化计划, 形成PDCA工作思路。 管理层通过推送信息, 基层通过查询信息, 推动信息共享。通过指标数据指导基层对信息支撑系统的实用化, 通过告警指标指导基层分析信息支撑系统缺陷、 数据质量等问题, 通过上下联动查找隐患, 纳入重点工作任务开展整改。 管理层通过目标指引, 基层通过主动对标, 全面推动信息化水平持续提升。

通过2015 年在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应用, 管理层可以拿到各指标在系统中的真实数据, 可以在各类数据的查询、抽取、 汇总、 统计、 分析、 发布中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如表1所示。 各单位存在问题参差不齐, 通过主动对标、 主动分享、交流学习、 弥补短板, 同步提升信息化水平, 展示与管控二者相结合, 推动信息化水平整体提升, 各基层单位评价结果均由2014 年的90 分左右提升至95 分以上。

4 结语

分析了数据面临问题, 提出分专业、 分领域挖掘数据的思路, 证明该方法可行有效, 通过大数据的深入挖掘与应用, 打通了纵向信息屏障, 提升了横向协同综合能力, 减轻了基层负担, 提高了工作效率, 开拓了管理与控制相辅相成的实践路线。 通过往年数据比对, 进出本年预测, 支撑信息化策略, 丰富了各层级人员的管理与技术手段, 提升数据价值。

参考文献

[1]金斌.不良信息全网集中管控支撑模式分析[J].移动通信, 2015, (11) :36-38.

[2]黄国豪, 卫传征.信息系统集中管控安全性的模型建立研究[J].保密科学技术, 2013, (02) :71-72.

应用与实现 篇5

1.总体设计

本系统主要是实现一个以自驾出行线路天气和景区信息为核心业务的移动端,随时随地为用户提供路线天气和旅游信息服务。用户在自驾游途中,打开应用可以查看“出发地—途径地—目的地”的天气情况,同时还提供美食信息,购物信息。本应用将这些信息以景点为基础联合起来。用户可以通过一个景点就获取到景点周边的美食、购物等信息,可以一站式的规划自己的出行安排。

本应用的主要分为:天气模块、出行模块、景点模块和实景模块。(如图1 所示)本应用由三个层次组成,分别为底层模块、支持模块和业务模块。本着依赖项规则:源码依赖项只能向上指向,上层里的所有项不能了解下层所发生的内容。

2.设计与实现

2.1 天气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天气模块本身是一个Fragment,基于产品原型图、用户体验的一致性和APK 框架的设计思想,使用了Fragment 内嵌套五个子Fragment 的形式去实现天气的子模块。各子模块的Fragment 的生命周期由自己把控,当Tab 切换到子模块上时,子模块开始执行自己的生命周期。

2.1.1 预报和实况模块

将布局文件和Fragment 类建立起映射,同时给布局上的控件和类里面的控件对象建立绑定关系通过getJSON 方法从网络中获取天气预报和实况数据。在安卓4.0 版本及其以上的系统,为了防止网络这一耗时操作阻塞UI 的绘制。因此,新开线程异步地进行网络访问以获取服务器返回的JSON 对象。本应用中网络的访问均是通过这种模式去实现。

2.1.2 趋势图

趋势图使用画布类自行绘制,并提供API 修改趋势图的走向。天气趋势中的折线图其实现的难度在于,需要一个算法去计算折线上的点在屏幕上的位置,折线两点之间的度和计算文本的位置。本应用使用坡度系数这个值去定制折线。

2.1.2.1 通过屏幕的宽和所需要显示的点数计算出每一段折线X 轴投影的长度。float wOffset= ((float) this.getWidth() / (2 * topTem.length ‐ 1)) * 2;//X 轴投影长度

2.1.2.2 通过屏幕的高和坡度系数,以及要显示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计算出中轴线。

2.1.3 分析图

安卓系统中内置了高性能的Webkit 浏览器,在SDK 中被封装成了WebView。首先通过网络模块提取URL,然后使用loadUrl()语句调用,即可在Webview 里面展示网页。

2.2 出行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2.2.1 路线管理

路线管理由路线列表和路线定制所组成,在一个FrameLayout 中写两个布局,通过设置布局的可见度,显示不同的布局。

在布局文件中,使用帧布局包裹两个相对布局,其中一个相对布局的可见度为隐藏。并在JAVA 代码中,对RadioButton 进行监听,当点击到其中一个时,路线查看界面隐藏,路线定制界面展示,反之亦然。

2.2.2 地图模块

天气的预报、实况、预警以及路线的实况都与地图有关,应用的地图使用百度地图SDK,通过其提供的API 进行路线的绘制,地图经纬度的采集。

自定义线路的实现:有两种形式,一是没有途径点的形式,一是有途经点的`形式,没有途径点,即调用 drivingSearch(String strat, MKPlanNode node1, String end, MKPlanNode node2)方法就可以在地图上显示出路线了,如果拥有途经点,就调用它的一个重载方法—drivingSearch(String strat, MKPlanNode node1, String end, MKPlanNode node2,List nodes)

通过drivingSearch 方法我们可以在地图上展示出一条路线出来。路线的绘制,即在图上确认一系列的点,将这些点连接成线段,故可以得到起点城市、途经点城市和终点城市的经纬度,通过这些经纬度,我们在其Y轴的做出一定的偏移量,即可绘制出所需要展示的预报、实况和预警信息。

2.3 景点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2.3.1 景点导航模块

景点导航模块由三部分构成,一是热门景区列表,二是全国热门景区列表(按省分),三是景点搜索。

热门景区列表是一个ListView,用于展示热门景区,点击可以跳转到景点介绍,以及景点的吃住行购。

全国热门景点列表是结合百度地图SDK 来实现的,在省级缩放度的地图上,每一个省份在地图上的表现是一个Button,点击进去就可以看到该省份的热门城市。

2.3.2 吃住行购模块

该模块采用APK 框架,上方的Tab + 下面的Fragment。其中吃住购的实现相同,均是一排筛选器和一个ListView构成。行模块是基于百度地图SDK 的二次开发,展示景点的位置。筛选器有三个,分别是距离、类型和推荐度,采用了自定义Popup Window View 的方式实现。首先自定义一个View 类继承PopupWindow 和自定义的SpinnerAdapter,然后使用时,初始化,并填充数据。

2.4 实景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图片瀑布流,即图片如瀑布般依次展示在屏幕上。对图片进行分组,以宽度为定值限制图片大小,向布局中动态添加指定列数。

应用与实现 篇6

【关键词】工业数据;采集系统;结构体系;应用与实现

工业数据采集系统是工业控制和监控系统的核心部位,被广泛应用于电力。军事和通讯等方面,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南钢开发自己的数据采集系统,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还能同时保证生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一、工业数据采集系统概述

数据库采集系统作为工业控制系统核心部分,为工业控制系统提供实时数据访问功能,在工业控制领域中应用非常广泛。基于PC的传统工业数据采集系统采用私有的软硬件以及网络通讯协议等,其高价格提高了企业生产的成本,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数据采集系统分的功能不断完善,现在基于PC的控制器的可靠度可接近PCL,具备丰富的监控和调控功能以及较低的维护成本,能够有效地提高实时生产的自动化管理水平,大大提高钢铁企业的生产效率。

二、工业数据采集系统结构

1、数据采集系统

在钢铁行业的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工序法多,信息化系统一般采用多层次构成,钢铁企业的信息化系统由ERP(企业资源管理)、PSC(过程控制系统)、MES(制造执行系统)三部分组成。ERP的主要功能是根据钢铁厂的资源状况以及其他相关环节的信息,对炼钢生产进行合理的控制,使整个钢铁厂的生产有序进行,并为钢铁企业制定有效地决策。MES负责调整生产,采集实时数据并及时组织生产。PCS则负责根据相关生产指令进行工序过程控制和设定设备运行参数。

2、硬件系统

工业数据采集系统采用分布采集和分层管理的网络系统形式,其服务器与终端调度PC机为Client/Server二层应用结构,通常采用光纤收发器、数据库服务器、百兆交换机以及文件服务器等。

化产DCS系统选用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MACS SmartPro分布式控制系统。基础控制级网络分为监控网络(SNET)和控制网络(CNET)。监控网络主要用于工程师站、操作员站和现场控制站的通讯连接;控制网络存在于各个现场控制站内部,主要用于主控单元和智能I/O单元的通讯连接。两层网络均为冗余高速工业以太网链路,网络中主要的通讯节点有工程师站、操作员站和现场控制站,采用TCP/IP通讯协议。

3、系统参数

(1)数据采样时间。钢铁企业中数据采集的时间周期一般为100~10000ms,在生产过程中,数据采集系统对高炉、转炉、炉外精炼以及连铸等工位的数据进行采集,可以实现生产车间作业按计划进行,还可提高生产安全性和检验产品质量的目的。

(2)数据采集方式。生产数据的采集程序在后台定时自动运行,连接了自动控制系统和生产设备,从而方便以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时数据的采集。从而提高物流数据传输效率,保证生产过程安全有序和控制系统稳定的运作。

(3)数据库系统。生产的数据库系统由生产报表子库和实时数据子库构成,它位于服务器上,由各工序的客户用端应用程序获取数据并存入数据库,为数据挖掘提供数据保证。

(4)数据传输。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报表由工控机的数据采集程序写入生产报表子库中相应的数据库,进而构成服务器上的数据库,为操作者进行分类统计提供依据。

(5)数据监测。实时数据监控系统在服务器数据库的基础上,实时监控高炉、转炉、炉外精炼和连铸等各个工序的工艺参数。同时设置参数预警功能,可以有效地保证生产的安全性。

三、工业数据采集系统在南钢的应用与实现

目前,南鋼的数据采集系统采用的是PC—PCL的结构形式,在南钢的脱硫与回收工序中,利用基于单机片的数据采集系统将分布在不同的工位的实时生产数据传输到监控系统,可实现南钢对现场生产的需要。

1、下位机的实现

在南钢脱硫与回收工序中,采用MCS—51系统单片机作为控制系统的中央处理器,负责开发模拟量和开关量的数据采集模块,对现场实时生产数据进行采样处理之后,然后与安装在值班室的主机进行通讯连接,将处理后的数据传输到计算机监控系统,这样只需在值班室里就可以监控整个脱硫过和回收的过程参数,还可以监控生产现场阀门的工作状态。如果现场工作站与监控站举例距离较远,需要使用通讯配置器,在安装通讯配置器后,通讯距离可达1000m,可适用于一般工业。

2、上位机的实现

在定时中断程序中,通讯软件顺次发送下位机地址,然后根据回答信号,接受相应数据。然后利用计算机高级语言开发工具,编制相关图形、表格等实时监控,再根据用户要求设定报警功能或者将数据存入硬盘。如果有特别需要,还可以开发打印机驱动程序,按照设定的时间自动或者手动打印报表。比如,根据现场需要,南钢自行开发了Epson1600K打印机驱动程序,定时每小时自动或者手动按F1键实时打印液相间发生晶型转变,烧结矿最低温度等。

总之,由于是南钢自己开发的数据采集系统,因而在现场生产调试比较灵活,维护方便。通过这种系统可以方便的编辑出符合要求的数据,图像或者报表等,同时提供友好的操作界面,这些优势在南钢生产过程中已得到充分的验证。

参考文献

[1]仲崇权.工业现场数据采集与工业以太网若干关键技术[D].大连理工大学 2007

[2]刘珂,王琦.工业数据采集系统抗干扰能力测试中一些数据处理方法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5(15)

[3]段文杰.基于USB1.1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D].太原理工大学,2005

应用与实现 篇7

1 Android、NDK、Cygwin简介

Android是Google公司推出的一个基于Linux的开源手机操作系统。在Android未推出之前,手机操作系统领域主要上被Symbian、Windows Mobile、i Phone、黑莓等几大系统瓜分市场波澜不惊。Google的Android系统推出后掀起一片狂潮,众多手机厂商纷纷退出自己的Android机器。随着Android手机的不断增多,Android系统应用开发也随之火热起来,众多软件公司和开发人员纷纷加入。

Google的Android NDK是Android原生态开发工具(全称是Native Developer Kit)主要面向C、C++程序员,NDK可以将本地C、C++组件代码,嵌入到应用程序中使用。在SDK模式下Android应用程序是运行在Dalvik虚拟机中的。NDK能够让你的应用程序直接使用原生态开发语言C、C++来开发。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对现有代码的重用性,加快了开发进度。

由于Google规定Android系统对直接运行原生应用程序有诸多限制,同时NDK也将无法访问Android Framework API,所以我们一般使用NDK开发一些核心的需要高效执行的代码组建(.so文件),来让Java通过JNI方式调用最终执行在Dalvik虚拟机中。NDK组件最终还是需要通过APK包的形式发布,并安装到Android系统中使用。

NDK提供功能如下:

1)将C、C++代码编译成本地运行的库的工具和编译环境。

2)将本地运行库嵌入到应用程序包(.apk)的工具。

3)支持android 1.5及后继版本开发的支持库(.lib)和头文件(.h)。

4)相关的应用文档、代码示例和教程。

NDK最后发行版包含了对最新ARM指令集的支持:

1)ARMv5TE(支持Thumb-1指令集)

2)ARMv7-A(支持Thumb-2和VFPv3-D16指令集,部分支持NEON/VFPv3-D32指令集)

3)X86指令集

Cygwin是一套可以运行在Windows平台上的UNIX/Linux模拟器。运行Cygwin后你可以得到一个类似Windows CMD的Shell环境界面,可以使用大部分Linux软件和功能。使用它我们可以方便的在Windows平台编译出Linux平台的库文件或应用程序。对于学习UNIX/Linux操作系统环境应用程序移植或者进行特殊开发工作尤其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嵌入式系统开发非常有用。Cygwin包含一套在Windows系统下实现POSIX系统调用的API,还有一套GUN开发工具(GCC、GDB)可以方便的在Windows下进行各种跨平台的软件开发工作。

2 NDK开发环境配置

2.1 NDK的安装

NDK的下载见官网http://developer.android.com/sdk/ndk/index.html

如果打不开可能是被防火墙屏蔽了可以在百度搜国内的。官网有三个版本分别是Windows、Mac OS X(intel)、Linux32/64(x86),下载后解压即可使用。文中将使用NDK和Cygwin组合的开发环境,所以我们选择了Windows开发包下载。

以NDK 2.2为例,解压缩到如下目录(图1)。

2.2 Cygwin的安装

Cygwin的安装也是相当简单的,首先去Cygwin官网下载网络安装程序(官网:http://www.cygwin.com),下载下来以后点击直接运行。这里用网络安装方法来简单说明下。然后选择Install from Internet(从网络安装,如果你是内网可以自己从官网下载好各种需要安装的包然后选Install from Local Directory来从本地文件夹安装)。下一步后选Cygwin的根目录(如:E:cygwin)其他默认,继续下一步是配置Cygwin从网络下载的安装包文件存放位置可以随便选个。然后继续配置上网方式,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配置我们选Direct Connection(直连方式)。后面是选择下载源,可以选国内的源速度相对快些。再下一步就是关键配置了,这里是选择需要安装的包。我们需要如果只需要支持Android NDK的开发那么只需要选择安装gcc、make两个即可(图2),选中后Cygwin会自动选择这两个的相关支持。否则将无法编译我们的Android NDK代码。

这部分配置完成后Cygwin安装程序将会从你选择的源自动将各种包下载好并安装。安装完成后我们的工作就完成里一大半了。下面开始将我们的Android NDK配置到Cygwin中。

Cygwin安装后会自动创建一个用户当前用户,用户名为自己当前登录Windows的用户名。我们打开Cygwin安装目录在X:cygwinhome<用户名>目录下会看到一个.bash_profile文件(图3)。

打开后在最下面加入NDK路径:

NDK=/cygdrive/d/android/android-ndk-r4b

export NDK

NDK是导出名可以任意命名,等号后面是Cygwin下的路径,我的NDK放在D:androidandroid-ndk-r4b那么对应的cygwin目录就是/cygwin/d/android/android-ndk-r4b,然后通过export导出(图4)。

我们打开Cygwin输入CD$NDK如果能进入Android NDK目录那么我们配置已经成功完成了(图5)。我们已经可以用Cygwin来编译我们的NDK代码了。

3 NDK使用

3.1 NDK工程路径设置

Android NDK源码路径设置遵循一定的路径格式。工程文件夹下需要包含如下几个目录:JNI、Libs、Obj(图6)。JNI目录用来存放需要编译的源码文件。Libs是编译后的库文件编译脚本会自动拷贝到这个文件夹下。Obj文件夹是编译器编译源码时产生的目标代码存放位置,另外如果链接的时候需要的库文件,那么库文件也可以放在这个文件夹下面。

Android编译的时候编译脚本会自动寻找JNI目录下的Android.mk文件。然后根据脚本配置开始编译工作。所以我们的NDK工程里面至少要包含一个JNI文件夹,并且文件夹下有一个Android.mk,后面两个文件夹,编译器编译的时候会自动创建。

3.2 NDK编译脚本说明

NDK的编译依靠Android.mk文件中的配置,典型的Android.mk文件如下:

LOCAL_PATH:=$(call my-dir)

include$(CLEAR_VARS)

LOCAL_MODULE:=My App

LOCAL_SRC_FILES:=My App.c

include$(BUILD_SHARED_LIBRARY)

LOCAL_PATH:=$(call my-dir)这句用来指定编译的路径。通过调用宏my-dir,获取到当前工作的路径。

include$(CLEAR_VARS)CLEAR_VARS这个变量是编译系统提供的,用来指明一个GNU makefile文件,添加这句,主要的目的是清理所有的LOCAL_XXX,比如LOCAL_MODULE,LOCAL_SRC_FILES。在每个新模块的开始处,需要添加这句。

LOCAL_MODULE:=My App这句定义了模块名称,将来编译的库或者可执行程序就以此命名。若果编译的是动态库或者静态库,那么库名就是lib My App.so或者lib My App.a。需要注意的是,系统系统会在生成动态库或者静态库的时候,自动添加lib的前缀了。

LOCAL_SRC_FILES:=My App.c是列出需要编译的源码文件名,头文件(.h)不需要指定,系统会自动搜索。如果有多个源文件可以用空格隔开,也可以另起一行但需要在上一行加上(空格)换行符来告诉编译器。

include$(BUILD_SHARED_LIBRARY)这句说明将来生产的库是共享库,及动态链接库。若需要生产静态库,可以这样写:$(BUILD_STATIC_LIBRARY)。若要产生可执行程序则为$(BUILD_EXECUTABLE)。可执行程序一般用来调试库文件方便,Google不建议直接用NDK做Android下的可执行程序。

还有一些常用的编译变量描述如下:

LOCAL_CPP_EXTENSION描述C++文件后缀名,默认是CPP如果是其他的如CXX等后缀名就需要对修改这个变量好让编译器识别。

LOCAL_LDLIBS用来定义连接目标文件时需要用到的模块,可以使用“-l”前缀来指定库名字,如LOCAL_LDLIBS:=-lld。这个变量一般用来指定系统库,且库名前面的lib省略,如-llog指定的就是liblog库。

LOCAL_STATIC_LIBRARIES此变量用来指定包含哪些静态库到您的工程中。同样可以包含多个,多个库之间用空格隔开。

LOCAL_SHARED_LIBRARIES这个变量跟上面类似,不同的是他是用来指定动态库的。

3.3 ADB命令说明

Android的adb命令是我们直接操作和管理Android手机的必备工具(adb工具在Android SDK中,在此我们就不多作说明),adb的全称为Android Debug Bridge,就是调试桥。使用adb可以对手机或者模拟器进行安装程序、系统升级、运行shell等等操作。在开发Android程序之前我们必须深入的了解他才能更好的为我们服务,下面解释下我们开发过程中常用到的几个命令。

adb devices:查看当前连接的设备,连接到计算机的android设备或者模拟器将会列出显示。

adb install:将指定的apk文件安装到设备上。

adb uninstall[-k]<软件名>卸载文件,如果加-k参数,为卸载软件但是保留配置和缓存文件。

adb shell[command]:通过上面的命令,就可以进入设备或模拟器的shell环境中,在这个Linux Shell中,你可以执行各种Linux的命令,另外如果只想执行一条shell命令,可以采用以下的方式:

如:adb shell dmesg会打印出内核的调试信息。

adb push<本地路径><远程路径>:把本机电脑上的文件或者文件夹复制到设备(手机)。

adb pull<远程路径><本地路径>:把设备(手机)上的文件或者文件夹复制到本机电脑。

3.4 NDK工程编译和执行

在NKD目录下建立一个工程文件夹,命名为hello,然后在hello里面建立一个子文件夹jni,在jni里面创建一个hello.cpp文件(图7)。Hello.cpp文件内容如下:

这里为了演示方便我们直接编译一个可执行程序,在android的控制台中运行,运行结果是在控制台中打印出Hello Android!这句话。

再在JNI文件夹中建立android.mk脚本文件(图7),内容如下:

LOCAL_PATH:=$(call my-dir)

include$(CLEAR_VARS)

LOCAL_MODULE:=hello

LOCAL_SRC_FILES:=hello.cpp

include$(BUILD_EXECUTABLE)

然后打开Cygwin进入能打开目录编译刚刚建立的演示工程开始编译(图8),如果代码没有任何错误,那么编译成功后会自动拷贝刚刚编译好的文件到hello/libs/armeabi文件夹下。

将刚刚编译好的hello文件上传到Android手机或者模拟器中。Android默认是不能在存储卡中执行的。所以我们将hello文件上传到系统根目录的data文件夹下(图9)。

使用adb shell建立android连接,这样的执行环境类似于Windows里面的管道,代码在Android系统中执行,结果将会反馈到我们的shell中。上一步上传进来的hello文件属性需要设置成可执行文件才能在Android系统中执行,设置方法跟其他Linux系统完全一样,使用chmod命令。设置好后./hello执行即可(图10)。

5 一些细节

在非模拟器环境如果要直接上传到非存储卡目录是没有权限的,我们需要先获得root权限,但是我们就算获得root权限也无法直接上传文件因为这些文件夹是只读的,我们需要将要上传的文件夹重新挂载为可读写的。

命令如:mount-o rw,remount-t yaffs2/dev/block/mtdblock3/data

C++中的类中调用so库的导出函数的时候,直接调用会出现链接错误。这个时候需要另外做一个纯C文件作为一个桥梁,在头文件中定义C文件的里面的转换函数,再在C实现文件中调用so库中的接口。如so库中有个导出函数int add(int a,int b);我们在C头文件中定义一个int my Add(int a,int b);然后在my Add中实现对add函数的调用将参数传过去,才可以顺利通过调用。

参考文献

[1]Android Developers[EB/OL].http://developer.android.com/sdk/ndk/index.html.

[2]杨丰盛.Android应用开发揭秘[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484.

搜索引擎的实现与应用 篇8

搜索引擎 (search engine) 是指根据一定的策略、运用特定的计算机程序搜集互联网上的信息, 在对信息进行组织和处理后, 并将处理后的信息显示给用户, 是为用户提供检索服务的系统。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网络的发展及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 各种信息以爆炸性的指数级增长, 如何在众多信息中找到个人所需成为大家的共同要求, 在这种背景之下具备各种功能的搜索引擎应运而生了。自1994年世界上首个专业搜索引擎Yahoo问世至今, 国内外相继出现了许多综合性搜索引擎和特定领域内的专业搜索引擎, 逐渐成为人们查找信息的首选工具。

在对信息进行搜索时, 由于汉字是以单个字为单位, 而英文等其他西文字符以词为单位, 使用搜索引擎检索中文信息时, 为了搜索出有效信息, 提高搜索引擎的查准率、查全率和搜索速度, 就需要涉及中文搜索引擎的分词技术、排序技术以及网络蜘蛛。

1 搜索引擎体系结构

搜索引擎工作原理如下:

(1) 从互联网上搜索网页。网络蜘蛛程序最大的作用在于其可以自动搜索互联网并且顺着网页中的所有地址链接到其它网页, 然后不断重复上述过程, 并把过程中得到的所有网页收集到服务器中;

(2) 根据搜索内容建立索引数据库。对网络蜘蛛收集的网页进行分析, 根据关键词提取相关信息, 得到每一个网页中页面内容及超链接关键词的相关度, 然后用这些相关信息建立网页索引数据库;

(3) 用户使用。当用户输入关键词并点击搜索后, 根据不同的搜索技术, 由搜索系统程序从网页索引数据库中找到能够切合这些关键词的所有相关网页;

(4) 处理搜索结果并根据相关度排序。在索引库中相关网页的关键词都有记录, 使用时只需综合相关信息和网页浏览量形成相关度数值, 然后进行排序, 相关度越高, 排名越靠前。

根据其工作原理我们可以得到它的体系构架图如图1所示:

下面从中文搜索引擎中的分词技术、排序技术和网络蜘蛛3个方面的相关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2 分词技术

分词是将连续的字序列按照一定的规范重新组合成词序列的过程。由于英文单词之间以空格为分界符, 中文词之间没有分界符, 字与字之间容易引起歧异, 因此单词的划分要比英文麻烦很多。通过正确的分词技术, 可以将正确的语义提供给分析程序处理。

目前比较流行的分词算法大体可分为三大类:字符串匹配的分词方法、基于词义分词方法和统计的分词法。

2.1 基于字符串匹配的分词算法

字符串匹配的分词方法共有3种:正向最大匹配、反向最大匹配和最短路径分词法, 在分词的过程中, 由于词组是随机组合出来, 因此错误率较高。

2.2 基于词义的分词算法

这种其实就是一种机器语音判断的分词方法。实际操作时进行句法、语义分析, 利用句法信息和语义信息来处理歧义现象来分词, 它通常包括3个部分:分词子系统、句法语义子系统、总控部分。在总控部分的协调下, 模拟人对句子的理解过程。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汉语的复杂性, 该方法还目前处在试验阶段。

2.3 统计的分词法

根据对词组的统计, 就会发现两个相邻的字在词组中出现的频率最高, 那么这个词就可以作为用户提供字符串中的分隔符, 这样来分词通过字与字相邻共现的频率或概率反映成词的可信度。定义两个字的互现信息, 计算两个汉字X、Y的相邻共现概率。当概率值高于某一个阈值时, 就可能构成词。该方法只需对语料中的词组频度进行统计。

实际使用时由于这种方法对不是针对词的常用字组, 例如“这一”、“有的”、“我的”等, 识别精度差, 所以目前操作时一般统计分词系统将串频统计和串匹配结合起来, 使得分词块且消除歧义。

3 网络蜘蛛

这种程序实际是利用html文档之间的链接关系, 在Web上按照顺序一个网页、一个网页地爬取 (crawl) , 将这些网页抓到系统来进行分析, 然后按照关键词建立好索引, 每次搜索的结果都直接从数据库中查找, 然后把结果返回给浏览器。。

3.1 基本原理

根据搜索引擎的3个基本工作原理, 网络蜘蛛在抓取网页时, 一般会采用两种策略:广度优先和深度优先策略。

如图2所示, 如果采用广度优先策略:网络蜘蛛首先提取起始网页A中链接的所有网页, 然后再选择其中的一个链接网页, 继续搜索能通过此网页中链接的所有网页。在此过程中所有工作都是并行的, 因此可以极大地提高效率。采用广度优先策略在图例中的抓取顺序为:A-BCDEF-GKH-IJ。

同样在上图中, 如果采用的是深度优先策略:网络蜘蛛从起始页A开始, 按照顺序一个链接、一个链接顺序下去, 处理完其中一条线路之后再转入下一条线路, 重新开始上述过程继续跟踪链接。由此可见在这种策略中网络蜘蛛虽然效率降低, 但是相对于设计人员来说设计难度降低了。采用深度优先抓取策略时上图的抓取顺序为:A-D-G-I;E-K;F-H-J;C;B。

3.2 内容提取

搜索引擎建立网页索引, 处理的对象是文本文件。不同格式的文件抓取下来后, 需要提取文件中的文本信息。普通文本文档比较容易提取, 而对于多媒体、图片等文件, 一般是通过链接文本和相关的文件注释来判断这些文件的内容。

目前动态网页提取是网络蜘蛛工作难点所在, 如果要完善地处理好这些网页, 网络蜘蛛需要有自己的脚本解释程序。

4 排序技术

搜索引擎按照中文搜索结果的排序, 其中较常用的方法是PageRank的原理, 即:论文被引用的次数越多就越权威。如:

在某一网页中, A网页链接B网页, C网页也链接B网页, D网页也链接B网页, 则A网页的PageRank值就最高。其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其中PageRank (A) 表示给定页面A的PageRank得分;

d为阻尼因子, 一般设为0.85;

PageRank (T1) 表示一个指向A页的网站其本身的PageRank得分;

C (T1) 表示该页面所拥有的导出链接数量;

PageRank (Tn) /C (Tn) 表示为每一个指向A页的页面重复相同的操作步骤。

由上述公式可以看出:如果通过用户搜索时链接指向A的网页越多, 那么A的级别越高;链接指向A的网页, 其链出的网页个数越多, A的级别越低。

还可以采用锚文本 (Anchor Text) 技术。锚文本即链接文本, 如在某一网页中采用"谷歌搜索"这个词链接www.google com, 则谷歌搜索就称为锚文本。锚文本可以收集一些搜索引擎不能索引的文件, 因此在网页中选择合适的锚文本, 会让所在网页和所指向网页的重要程度提升。

5 结束语

本文讨论了中文搜索引擎的实现原理及一些基本的实现方法。随着更多中文信息内容WEB化, 中文搜索引擎的索引量将超过20亿, 更多结构化的信息也变得可检索。在未来, 搜索引擎将会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更多的垂直内容将会在搜索引擎里提供;中文语言的处理技术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并会首先在中文搜索引擎上得到大规模的应用;搜索的个性化将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和研究, 相关技术会有较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战秋.中文分词技术及其应用初探[J].北京: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4 (32) .

[2]梁循.数据挖掘算法与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3]高济, 朱淼良, 何钦铭.人工智能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4]中文搜索引擎比较研究[EB/OL].http://www.haiyan.com/steelk/navigator/it/gbcomp1.htm.

[5]Google——PageRank (网页级别) 技术解密[EB/OL].http://www.seochat.org/google/pagerank1.php.

电能计量采集系统的应用与实现 篇9

1 电能计量采集系统介绍

电能计量采集系统与早期使用的计算方法相比,优势十分明显,因为采集系统能够准确的采集数据,如果功能强大还能够实现自动化管理要求,这不仅仅提高了计算效率,而且也能够降低误差。但是现代工作人员在使用时采集数据采集系统时,过多的相信其功能,而忽视了其可能出现误差的可能性,实际上,不仅仅采集人员会有这样的问题,设计人员也会犯同样的错误,在设计时将大部分精力放在采集系统功能上,而没有考虑其稳定性问题,因此在现实应用过程中,即使应用了采集系统来采集电能表中的数据,但是也会存在着误差,所以相关人士在使用时,要注意稳定性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相应的改造,因此在保证其可靠性。

2 电能计量采集系统硬件架构与改造问题

早期使用的采集系统设备,在应用过程中,应该将设备与交换机进行连接,其兼容性非常差,而且在工作期间极其容易受到干扰,甚至会与其他系统发生冲突,造成采集的数据丢失,严重者会导致整个条线都无法正常工作。为了能够使传统的采集系统继续发挥其性能,需要在可靠性以及稳定性方面进行改造。通常情况下,相关人士会在主站服务器安装设置一个虚拟机,其主要的功能是存储数据,这种方式等于有两套采集系统在运行工作,大大缩减了数据采集的时间,而且这种方式与传统的方式相比,更加安全可靠,与此同时对拓补设置也有一定的优化作用,这样无论是内网通信,还是外网通信都能够超过防火墙。但是在改造传统的采集系统之前,重点需要解决软件接口问题,在此笔者将进行深入研究。

2.1 软件接口问题

采集系统的构建需要预先做好多方的调查准备,比如核算成本、准备相应设备以及利用相关软件绘制出电子表格等。计量采集系统构建结束而且能够顺利读取数据之后,可以将其与控制室中的计算机进行有机结合,做好随时记录数据的准备。但是需要引起关注的是,采集设备与核算设备需要做好兼容处理,因为二者的来源不同,而如果忽视了这个问题,计量采集系统功能将会大大削弱,导致不必要的材料与人力浪费。所以构建人员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提前与采集以及核算核算各自的厂家做好沟通,防止后期使用时出现麻烦,而且也影响方之间的合作。一般而言,计量采集系统按照程序完成相应客的数据采集工作之后,会将数据保存在数据库中,而相应的核算软件会按照事先设置的数据结构定期定时对数据库进行访问,并将访问结果保存在生产数据库中,为值班人员提出数据做准备。这是一个看似简单的过程,实质上十分复杂,数据计算失误的情况时有发生,对计量采集系统的稳定性有着十分消极的影响,因此为了防止计算失误的情况再次发生,事先就需要将采集系统以及核算系统进行有效协调,尽一切可能消除不利因素。

2.2 接口解决措施

计量采集系统接口环节经常出现问题,为了有效避免这些问题,相关出切实有效的措施,不过制定的措施应该保证对原系统不会产生任何的影响,尤其是功能方面。通常情况下,接口方案的制定都需要参考原有系统,大部分都是对原有系统中所包含的各个子系统做出合理调整,进而使得各个子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相互融合,实现共享。

3 基于 IEC102 规约的采集程序的设计

3.1 通信规约

在电能计量采集系统中,数据传输的流程是 :电表数据——采集器——主站,在传输数据中都要依靠通信规约。现在的电力公司工作人员采用的大多是IEC102规约来进行表计时维护,它最大的优点在于即便表计停电后依然可以进行数据的采集,其稳定性和安全性都很高。因此,基于自动化的原则,第二阶段的设计和改进就是开发一个结合了IEC102的软件采集系统,提高整体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实用性。

3.2 基于 IEC102 规约的采集程序开发

在第二阶段的改进中,工作人员必须对主站程序和采集终端的具体情况有非常充分的了解,这样才能有效的实现主站和采集终端的数据通信,避免由于专业知识不足而引起的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上面讲到IEC102规约,这里提出一个新三、利用键盘模拟手段实现不同软件之间数据接口的概念 :socket协议(主站和采集终端的通讯就要建立在这个协议的基础上)每一个表计在采集终端中都有一个相应的地址,一般每条总线都是可以固定数量的电能表数据,在采集终端内而表计都有一个固定的编号,采集终端不停循环地采集电表表码,并将其编入相应地址的缓存区中,而主站采集程序就是在预定的时间向终端下令采集每个地址缓存区中的二进制数据。在熟悉了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利用各种程序(如VC++&MFC)来编写相应的采集程序,有效利用多线程技术,在运行主站程序的同时,连接各个采集终端,并发出采集命令,在指令得到回复之后,进行编码转换和数据校验,然后再发送一次采集的指令,以检测两次的结果是否相同,如果两次结果相同,那么可以这次采集的结果是正确有效的。一般来说,每个线程能够采集若干电能表,整个采集过程一般在一秒内就可以完成采集,速度较快,并能够实现自动将数据数据库中,利用ASP服务器进行数据发布,并且通过自动录入软件实现和核算系统的对接。整个系统虽然结构比较简易,但功能性和稳定性较高,解决了相应的问题。

4 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对电能计量采集系统的应用与实现进行介绍很有必要,因为计量采集系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对此进行介绍,能够让人们更加熟悉了解电能计量系统,同时也能够为该系统的设计人员提供意见与建议。只是在应用过程中,相关人员要注意其与核算系统的兼容问题,避免影响后期的应用。

摘要:电能计量采集系统目前已经应用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该系统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自动采集数据,但是需要与核算系统做好配合,否则会出现计算失误的情况,而在这种情况下,计量系统的优势难以显现出来,因此在电能计量采集系统应用过程中,需要提高核算系统的精确性。本文首先介绍了电能计量采集系统;其次,概述了电能计量采集系统硬件架构与改造问题;最后探讨了基于IEC102规约的采集程序的设计,以供借鉴。

移动电子考勤应用的设计与实现 篇10

当今高校普遍存在学生上课迟到、早退甚至逃课的不良现象, 课堂考勤作为一种常用的管理监督手段, 在遏制这种事情的发生上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然而传统考勤方式以纸张为介质, 靠教师手工记录和统计, 不仅携带不方便、容易丢失, 并且在期末统计时由于全靠手工计算, 不但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浪费了人力, 而且极易出现错误, 效率明显低下。对于考勤的主体学生而言, 由于没有一个对自己缺课次数的清楚的了解, 很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达到甚至超过了规定的最多缺课次数, 造成丧失该学科考试资格的严重后果。由此看来, 这种考勤方式很难满足学校管理系统以及教师个人对于方便性、高效性的需求, 亦难以及时将缺课信息反馈给学生。因此, 基于手机Android系统的考勤应用的设计与实现, 便旨在建立新一代的考勤方式, 一方面将教师从零碎繁琐的数据中解脱出来, 使其可将主要精力放在备课教学上;另一方面, 则可以很好地给经常逃课的学生敲警钟, 起到良好的敦促学习的作用。

1 需求与可行性分析

1.1 需求分析

针对于前文所述社会现象, 目前已有不少业内人士设计出了为数众多的考勤系统, 比如指纹考勤系统、基于RFID的考勤系统、基于物联网的考勤系统等等。这些系统在解决考勤工作的效率低下和费时费力等问题方面卓有成效, 但是, 它们都依赖于电脑, 需工作在个人电脑上, 更有部分系统需对硬件进行大量投入, 而且都忽略了学生在考勤工作中的需要。因此, 设计一个在满足考勤系统基本功能需求的基础上, 更兼有成本低廉、便携、操作简单等优点的新的考勤系统。

智能手机的普及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在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日臻成熟的今天, 智能手机的使用者就如恒河沙数。而Android操作系统毫无疑问是智能手机上使用最多的操作系统, 所以本考勤应用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进行设计。根据考勤工作本身的特点和用户使用平台的条件限制, 本应用程序有如下几点主要的要求: (1) 优秀的使用界面:友好而又不失美观的交互界面将使该应用易于被用户接受。 (2) 简单的操作:使用起来简单方便才符合设计的初衷。 (3) 快速地响应用户请求:冗长的等待时间必然会影响用户的体验, 可通过优化数据库和查询语句降低响应时间。 (4) 低内存占用:由于应用程序的工作平台Android系统手机在内存和运行速度上都十分有限, 这个要求是很有必要的。

1.2 可行性

应用是基于Android设计的, 使用Eclipse+Android SDK来进行开发测试, 开发语言为Java, 因此不难设计出操作简单且美观友好的界面。数据库方面则是在服务器端采用高效、开源的中小型数据库My SQL, 以更好、更高效地设计数据库;在客户端采用小巧的关系型数据库SQLite, 功能丰富而且占用资源极少。

用户 (学生和教师) 只需用手机下载并安装该应用程序, 即可随时随地登录使用, 而无需再携带其他工具。因此本设计在技术、经济、操作方面可行, 小巧而实用。

2 主要功能

2.1 用户登录

用户分为两种, 即教师和学生, 具有各自相应的操作权限。教师以“教工号+密码”方式登录, 学生以“学号+密码”方式登录。客户端程序将帐号送交服务器, 服务器将数据库内相应的数据与从客户端收到的数据进行比较, 区分出教师与学生的身份, 然后把结果和所需数据回传给客户端程序, 使其针对不同用户展现不同界面, 表现出不同功能。

2.2 课堂考勤

这是整个考勤系统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功能。教师登陆后出现程序第一个界面, 系统根据当前日期, 通过查询数据库调出该教师当日所有课程, 之后可选择一个班级, 程序将该班级的全部学生的信息 (年级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性别、被标记次数) 按学号升序展现出来, 教师可进行点名并标记。标记种类有三种:请假、旷课和迟到。在点击“确定”按钮后提交缺席信息, 这些信息将被上传至服务器并保存在数据库, 同时根据缺席信息来判断是否进行相应的消息推送。考虑到存在操作失误等特殊情况, 这些缺席信息可以被教师修改。

2.3 消息推送

消息推送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当学生被标记时, 系统将向该学生 (即以该学生学号登陆的客户端) 发出一条推送的消息, 提示缺席信息 (缺席课程名、缺席时间、缺席类别和该学科累计缺席次数) 。第二种是当教师标记缺席时, 可选择向学生家长发送短信 (电话号码由学生提供, 保存在数据库中) , 提示家长学生的缺席情况, 便于家长方了解学生的动向, 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起到心理威慑作用。

2.4 信息查看

教师可以按班级为单位查看每个学生的缺席细况, 包括缺席原因、缺席时间、累计缺席次数, 并能修改某一学生的缺席状态。学生能够查看自己的缺席情况, 按学科分类, 包括旷课、请假、迟到三类标记的累计次数和具体被标记时间。

2.5 统计分类

系统能够将学生按照缺勤次数进行降序排列, 并根据默认的次数上限 (鉴于各学科的要求不尽相同, 此上限可由教师来更改) , 将缺席次数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类:临近此上限数的同学分类为“危险”, 以便重点提醒;超出上限数的分类为“无考试资格”。这个功能保证了在期末统计时各学生的缺席情况一目了然, 教师可以快速而又准确合理地根据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平时成绩。

3 结构设计

本应用采用C/S结构, 即客户端 (Client) /服务器 (Server) 结构。这种结构早已被人们熟知, 技术已十分成熟。由于本应用程序的用户群相对固定, C/S结构可以充分利用客户端智能型手机的处理能力, 有效减轻服务器的负担。

服务器担任数据处理的任务, 接受来自客户端的数据和请求并进行处理, 之后对数据库进行查询、数据更新等操作, 并将被请求结果和所需数据送回客户端。这里的客户端即指安装并运行在Android系统上的应用程序, 主要用来把用户的操作请求发送给服务器和接受从服务器端传来的数据与结果并合理地展现给用户。如图1所示。

4 结语

本应用程序以普及率极高的Android系统智能手机为工作平台, 界面美观友好, 操作简单, 使用方便, 功能上基本满足了各方面对于考勤工作高效性、简单性、准确性的需求, 能对学生起到很好的督促作用, 给老师的工作带来方便。但系统的功能有限, 比如, 可以考虑加入教师留言的功能来加强师生间的交流;而且由于无法考虑到考勤工作的方方面面, 系统必定会有一些遗漏和不足之处, 不过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不断的实践, 这在以后的更新过程中会逐渐得到完善。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对课堂考勤工作的需求, 在此基础上结合移动互联网技术, 设计了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的移动电子考勤手机应用, 并列举该应用的主要功能模块, 最后阐明实现该系统应用到的结构。

关键词:考勤,Android应用,C/S结构,数据库

参考文献

[1]张国祥.基于Client/Server结构的远程电脑考勤系统[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2 (22) .

[2]薛亚许, 陈金玉.学校指纹考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微型机与应用, 2011 (1) .

[3]张娟音.基于企业无线局域网的OA考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 2012.

[4]吴玉学.基于B/S结构课堂考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考试周刊, 2013 (105) .

应用与实现 篇11

【关键词】XML技术;排课系统;应用开发

一、前言

可扩展标记语言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是一种简单灵活的文本格式的标记语言,具有自我描述、容易扩展、数据可验证等诸多优点, 非常适合于网络上多种数据源间进行数据的交换。XML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的标准网络语言, 在数据发布、数据交换和整合、信息本地化处理等领域内得到了广泛深入的应用。本人在实际的基于Web的排课系统的研究和开发过程中, 大量地使用了XML技术来实现数据处理, 如数据的本地化处理、数据发布等。下面本文将结合XML 技术的特点,探讨XML技术在实际的排课系统中的应用, 并论述具体应用的实现方法。

二、XML的特点

(一)内容的描述和处理分开

XML文档的主要功能就是定义内容本身,它保持用户接口和结构化信息的独立。在XML中,标记只是用来描述数据本身, 如课程名、教师等。在XML中, 对数据的处理是通过样式( XSL 或 CSS) 实现的。将数据和对数据的处理隔离开来, 使得多方面来源的数据可以完全整合, 让所有数据在中间层次转换成 XML( 或者已经是XML格式) , 然后在线交换并对数据进行各种处理, 最后根据用户的需求和能力以特定格式将数据提交给用户。

(二)自我描述能力

在XML文档中, 标记本身就是对被标记信息最好的说明。加上通过XML文档可以获得的DTD和XML Schema中定义的各种约束, 在只有XML文档的情况下, 计算机也能理解文档中的数据。

(三)良好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

在XML中, 可以定义无限量的标记。它提供了一个标记结构化信息的架构, 用户依据需求,可以随时定义新的标记, 大大拓展了可用标记的范围,也方便用户的使用和理解。

(四)XML文档具有可验证的特性

利用XML文档对应的模式(如XML Schema和DTD) , 可以验证XML文档中数据在结构上的正确性和标记使用的规范性。在制定模式时,XML文档的一切都已经定义好了, 这样, 我们在数据形成阶段就能对数据的有效性和正确性进行部分检验, 提高了数据的可靠性和可用性,而不用等到数据使用阶段。

三、XML在排课系统中的应用

在学分制教学模式下, 排课活动是一切教学活动安排的前提, 是实行学分制的最核心的内容。在基于浏览器/服务器结构的排课系统中, 利用XML技术, 可以均衡系统负载、提高系统性能和增强系统的可靠性。

(一)XML在排课冲突判断方面的应用

在排课过程中, 会经常出现课程冲突的问题, 因此, 排课过程中的冲突判断是排课系统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如果在服务器端解决排课冲突, 必然会给系统造成极大的负担, 因为在排课时, 存在大量的并发操作, 服务器端的工作已经相当繁重, 因此将排课冲突的判断迁移到客户端是减轻服务器端负载的最好方法。在实际的排课系统的开发中, 本人利用XML技术, 成功地解决了上课时间冲突和教室冲突的判断问题, 而且冲突的判断准确, 效果明顯。下面部分简单代码为例, 说明XML在这方面的应用及实现方法。

(二)XML在数据加载和验证方面的应用

利用XML技术, 可以在客户端完成数据的整理工作, 然后成批加载到数据库中, 减少了网络来回的次数, 减轻了服务器端的压力, 而且利用 DOM技术和XML Schema 还可以在服务器端进行更为细致的验证, 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在实际排课系统的开发中,本人就是利用XML技术实现了课程数据的批量添加和验证工作。

实现数据批量加载的思想就是: 在客户端利用XML, 向XML文档输入数据; 检查无误后使用 XMLHTTP 对象将准备好的数据包传送到服务器; 在服务器端利用XMLDOM技术对数据包进行剖析验证, 如验证无误, 则将提取节点数据, 将其添加到数据库中, 否则向客户端反馈错误信息。

(三)XML技术在数据发布中的应用

在每学期学生入学之前, 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发布课程安排表等。这些发布的XML文件的名字与专业、年级等信息建立一个对应关系, 如课程安排表的名字由专业、年级、学制和学生类型组成, 这样的话, 无论是学生还是管理用户, 输入相关信息后, 系统就可以找到该文件显示给用户( 当然, 如果将XML文件名称可以存入数据库中, 在管理上将更方便) 。每隔一段日期, 管理人员可以进行必要的整理工作, 如学期结束之后, 删除更新(文件在删除之后, 教务处管理人员可以直接从数据库中提取数据实现查询的操作) 。下面以课程安排表的发布为例, 说明数据发布的应用方法。

数据发布的过程就是从数据库中提取数据转入相应XML文件的过程, 首先发布程序会遍历新年级的所有专业及相关学制和学生类型信息, 然后提取所有相关信息, 将获得的数据写入到XML文件中。因为XML文件本身是一个文本文件, 所以数据写入的方法与向文本文件中写入数据的方法相同。发布数据的查询比较简单, 对于教学管理用户, 根据用户输入的信息进行组合, 就可以形成对应的XML 文件的名称, 实现查询功能(如果不存在对应的文件时, 系统会直接从数据库中提取数据实现查询; 对于学生用户, 在学生登录时, 系统会提取学生的专业、学制和学生类型信息放入Session变量中,用户在查询的时候, 系统会自动组合文件名, 实现查询。

利用XML进行排课系统的数据发布, 可以使系统的数据发布更加简单, 随时可以进行更新, 系统设计者只需要设计好一些通用的、固定的样式文件, 就可以使发布的数据以丰富的网页形式显示给用户。

四、结论

传统的客户端/服务器结构的排课系统普遍存在着信息本地处理能力差、负载不均衡、数据验证烦琐和数据发布不灵活等缺点。通过利用XML技术,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较好地地弥补了不足。以上应用及其实现方法也同样适用于其他的WEB应用程序, 对于WEB 应用程序的开发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孔令波,唐世渭,杨冬青,等.XML数据索引技术[J].软件学报,2005,16(12):2063-2079.

应用与实现 篇12

1 应用需求特点

我们开发的生产执行系统,要求在项目监控功能里,监控者跟踪在制品对象的进度状况,监控者手机登录生产执行系统,对现场发现有问题的在制品,通过选择对应含责任人定位数据列表细目,启用信息发送界面,监控者可使用手机拍照后,随定制的文本信息一起,即时发送上传给应用服务器,也可调出已存在的图片文件发送。服务器接收后路由转发给相关责任人。这个需求有较强的类型意义,因为在传统的工业现场信息化应用,最多由车间内工作站充当数据采集、上报的终端,离现场发生情况的时、点都有一定距离,而通过将普通的智能手机等设备有机得纳入应用环境中,可以以性价比很高的方式即时采集,零距离反馈。

2 拍照与选择图片的整合设计

设计附加图片功能时,如果用户选用拍照方式,则调用手机拍照功能,拍摄后的照片会回传照片的Url路径,从中可以解析出照片文件的保存路径。如果用户选择已有照片,则调用手机的图片文件的选择功能,选择后也能回Url路径。这样两种方式就方便整合设计。

拍照或选择图片界面操作完成返回后,在接收处均可得到Uri格式的图片文件的引用路径,需要从中解析出File类型的目录,以便进一步处理。获取的图片按比例显示在预览ima ge View中。

3 使用Multipart Entity Builder构建传输图文信息

包含图片文件和普通文本域的内容上传,使用传统的http文件上传编码方式,需要处理较多细节,因此选用apache http-client和MultipartEntityBuilder组合模式,非常简洁得包装完成

通过Multipart Entity Builder分类封装,繁杂的参数定义,文件上传的流处理都隐藏起来。服务端可按正常的接收含文件上专表单数据来处理。

4 结束语

通过上述功能的综合实现,现场人员只需在个人手机上安装app,随时将目标对象的数据和图片发送给相关责任人,服务端也作了后续归档处理。将现场采集、传递和响应融入到传统的生产执行系统应用中,既做到实时处理,又完成数据流后台归整,提升了整个系统的应用价值,得到用户的好评。

摘要:在工(商)业环境下,对象的图文数据的实时采集、实时传递和处理是非常有价值之需求,但在传统基于PC的信息应用中,定制实现起来还是成本较高。移动互联网时代,利用普通的Android手机,完成这一任务对企业却几乎不需要增加硬件成本,通过整合移动设备的拍照,图片数据存储和提取功能,使用apache httpclient和MultipartEntityBuilder组合模式传送图片等业务数据至服务端,实现了以通用移动设备和软件技术应用达到较理想商业价值的目的。

上一篇:劳动真快乐下一篇:酸乳杆菌的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