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博物馆与整合

2024-09-30

数字博物馆与整合(通用10篇)

数字博物馆与整合 篇1

摘要:本文给出了一个面向用户的动物标本综合检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重点实现动物标本相关信息的智能检索。用户可按科、属、种、和产地等文字信息方便地进行检索动物标本相关信息;并可根据用户提交的查询示例图像, 利用图像的颜色、纹理等视觉特征实现基于内容的动物标本图像检索功能;通过利用三维扫描仪获得动物标本的3D模型并结合使用中视典的VRP软件实现在web上发布, 用户可以通过IE浏览器访问和控制3D模型, 解决了动物标本的3D建模技术。

关键词:动物标本,图像检索,视觉特征,3D模型

1 概述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 互联网上的文档、图像、视频、3D模型等多媒体信息也与日俱增。由于多媒体数据数量增长过快, 处理能力不足, 导致大量的多媒体数据无法发挥作用。

在过去十年间, 国内外开发出了一些CBIR (content-based image retrieval, 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 系统, 如QBIC, Photobook, Virage, Visual SEEK, 这些CBIR系统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但其检索性能离用户的期望还相差很远。

因此对日益庞大的多媒体数据进行有效地表达、组织和管理, 以及在用户需要时能够及时有效检索出来, 这些都对传统数据库技术提出了重大挑战, 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将数字图像处理、人工智能、多媒体信息检索、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虚拟现实等技术相结合, 建立一个面向用户、方便使用的新一代多媒体信息检索系统已成为迫切的需要[1]。近年来, 基于内容的多媒体信息检索技术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也成为未来信息高速公路、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等重大项目中的关键技术。并且基于内容的多媒体信息检索技术在网络信息安全、预防犯罪、知识产权、建筑与工程设计、文化遗产保护、医疗诊断、地理信息系统及遥感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由于多媒体信息的底层视觉特征和高层语义特征之间存在语义鸿沟, 现有的人工智能技术还无法令计算机模拟人类对多媒体信息的高层语义特征自动做出解释和分析[2]。

本项目目的在于建立一个面向用户的动物标本综合检索系统, 用户可按科、属、种和产地等文字信息方便地进行检索动物标本相关信息, 还可根据用户提交的查询示例图像, 利用动物标本图像的颜色、纹理和形状等视觉特征进行检索。同时解决动物标本的3D建模技术, 利用三维扫描仪将动物标本数字化, 获得动物标本的3D模型并在web上发布, 使用户可以通过IE浏览器访问和控制3D模型进行各角度演示。

2 基于文字的动物标本检索

一个标准的信息检索系统首先要将待检索的信息分类, 列出检索目录。将需要录入的动物信息分成5大类:鱼类、爬行动物类、哺乳动物类、两栖动物类、鸟类, 并将这五类给与各自的编号:

鱼类001001

爬行动物001002

哺乳动物001003

两栖动物001004

鸟类动物001005

分出大类之后再把每类动物下又分科和种两子类, 科的编号为其所属动物类的编号后加3 位数字进行编号, 种的编号定为其所属科的编号后加3 位数字进行编号。

例:爬行动物中的鳄龟科编号为001002001;爬行动物中的鳄龟科中的真鳄龟编号为001002001001;拟鳄龟编号为001002001002;爬行动物中的潮龟科编号为001002004;潮龟科中的黄缘闭壳龟编号为001002004001;潮龟科中的乌龟的编号为001002004002;潮龟科中的绿毛龟的编号为001002004003;以此类推。这种编号方法在加快信息检索同时也方便信息的分类管理。

除了文字信息外, 还需将待检索的动物的图片录入系统当中, 并规定小规格示例图片大小为200*150像素, 大规格示例图片大小为640*480像素。为了不引起版权问题的纠纷, 还需将全部图片加水印。采用watermark软件进行图像的水印处理。

3 基于内容的动物标本图像检索

颜色特征提取采用文献3中的基于主观视觉感知的20色非均匀量化算法, 采用灰度共生矩阵法来提取纹理特征[4]。

纹理特征有:对比度 (contrast) 、纹理的一致性 (uniformity) 、像素对灰度的相关性 (correlation) 、熵 (entropy) 。

见表1, 融合图像的颜色和纹理特征实现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

4 动物标本的3D建模技术

利用三维扫描仪扫描部分立体动物标本, 获取这些动物标本的真实尺寸、真实纹理的3D模型。利用3Dmax, Maya等软件对3D模型进行后期处理, 将完善好的动物标本3D模型利用中视典开发的虚拟现实平台 (VRP) 软件, 实现动物标本3D模型的web发布。使用户可以通过IE浏览器访问到动物标本的3D模型并控制3D模型进行各角度展示, 解决动物标本的3D建模技术[5]。

5 结论

本项目完成了一个面向用户的动物标本综合检索系统, 实现了动物标本相关信息的智能检索。其创新之处在于实现了一个动物标本可按科、属、种等信息的分类检索, 基于内容的动物标本图像检索以及动物标本的3D建模并在Web发布展示的一个综合检索系统。

参考文献

[1]邱兆文, 张田文.基于用户多媒体数据管理模型的个性化图像检索[J].电子学报.2008, 36 (9) :1-6.

[2]王惠锋, 孙正兴.语义图像检索研究进展[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 239 (5) :513-523.

[3]邱兆文, 张田文.一种新的图像颜色特征提取方法[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4, 36 (12) :1699-1701.

[4]18 R.M.Haralick, K.Shanmugam, I.Din-stein.Texture Features for Image Classification, IEEE Trans.On Sys.Man.and Cyb.1973, (6) :768-780.

[5]邱兆文, 张田文.文物三维重建关键技术[J].电子学报, 2008, 36 (12) :2423-2427.

数字博物馆与整合 篇2

【关键词】数字化博物馆关键技术研究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67X(2014)07-070-01一、数字化博物馆的含义与重要性

1.数字化博物馆的含义

数字化博物馆指的是利用互联网的技术,将博物馆中的藏品通过多媒体信息与参观者进行互动,并且通过数字化的技术对信息进行收集和运用,最后将信息存储在数据库中。数字化博物馆打破了传统博物馆的局限性,通过五官的感受向观众进行物品的展示。数字化博物馆中所运用的技术是一项拥有交互性与动态性功能的新技术,还能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文物进行综合管理与维护。

2.数字化博物馆的重要性

数字化博物馆将计算机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相互融合,通过颜色,音频,图像等信息的传递,让参观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方式突破了传统意义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以互动的方式让参观者拥有主动性,数字化博物馆已经从传统意义上围绕“物”展开的一系列参观活动转化成为以人为中心的参观活动,这样可以让观众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对博物馆进行有选择性的参观,并且观众可以更加有效地对信息进行接收。另一方面,数字化博物馆利用数字化技术可以很好地保护文物,还能够提高博物馆的工作效率,达到同一时间可以在不同地点展出同一件物品的相关信息。

二、数字化博物馆中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践

1.展品信息与导览系统的统一

博物馆数字化的关键技术有实现展品信息与导览系统相互统一的功能。非常有效地简化了观众的参观流程,并且极大地增加了参观者对文物浏览参观时的弹性。

展品的信息储存在电脑中,使游客可以事先对展品位置、简介以及路线进行了解,并且在参观过程中,所有文物都通过数字化进行介绍,不仅可以减少工作人员的数量以及其工作负担,而且还能够让游客拥有更多的自主性,只需要对着窗口点击自己想浏览的展品,系统将会根据参观者的需求设计出一套路线,方便参观者进行浏览。博物馆在每一个展物附近都配备相应的数字化技术,使用最新的音频定位方法以及语音导览系统向游客展示大批量的信息,让参观者通过感官接受不同的信息,还可以通过与参观者的互动实现博物馆的数字化和人性化。

2.扩增空间展示技术

利用各种先进的空间展示技术,能够很好地弥补数字博物馆中所缺失的灵活性和丢失的情感因素,并且可以让参观者自主选择所要寻找的信息。扩展空间展示技术结合了虚拟技术,并且它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之上的,它的优点在于可以将实物在空间中无法呈现的信息反馈给参观者。众所周知,博物馆中的物品展示是禁止参观者触摸的,扩增空间展示技术提高了观众和产品之间的互动,通过虚拟技术模拟参观者对物品进行感官触摸,这使得博物馆在参观文物与保护文物中得到一个两全的方法。通过新技术将两个完全不同的空间相结合在一起,系统会有一个隐性的信息储备,它会根据观众所处的不同位置,智能地提供观众所想要看到的消息,方便参观者进入虚拟的空间,全方位地感知所展示的物品。同时会播放视频或者音频信息,让观众对物品有更深入的了解。

全程人性化的设计,保证参观者在浏览过程中不会感到枯燥乏味,还能够增加参观者的兴趣度,并且在参观的同时,系统不会激活与观众所处位置不同的展品,避免信息混乱,导致观众应接不暇,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安全可靠的博物馆系统。与此同时,系统根据参观者的需求,调用不同的感官互动让观众身临其境,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障碍,使得他们在互动中了解到自己所需要的关于展品的讯息,数字化博物馆的各种系统遵循人性化这个特点,以人为中心实现观众的自主性。

3.数据库技术对数据进行储存与管理

博物馆中需要对所有的展品进行记录,这里就包括了展出时间、文物名称、贡献者、出土年份、物品简介等信息。当物品在博物馆之间传递时,储存日期与使用日期都成为了重要的讯息。并且参观者需要的展品信息都是需要进行提前编辑的,这样才能够在参观者浏览时做到准确无误的讲解。这些数据都需要储存在数据库中,因此数据库技术是整个系统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在用户需要时进行检索,还能够对数据进行修改、增加与删减等操作。在用户的请求到达时进行调用。参观者可以从中调用物品的细节对其进行了解,并且还可以通过放大与缩小对物品进行整体与细节的观察。

数据库中还可以储存多媒体信息,让参观者在通俗易懂的讲解中获取知识,了解文化。博物馆中物品众多,如果没有一个可靠的博物馆系统,很难对所有展品进行综合的管理,所以物品的储存与出库都可以通过数据库进行登记,方便博物馆的管理,不至于丢失展品时无处可查。

4.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实践

想要实现数字化博物馆,就必须拥有一个安全可靠的系统。并且这个系统要拥有用户界面以及数据库,用户界面由讨论区,检索区,普通展示区与主题展示区共同组成,这些都是展现给用户的,方便用户的交流体验,而查询数据库是检索区的后台,所有的资料都存在资料库中。展现过程中使用的文字图片等资料都需要事先对展品进行采集,或者采用扫描的方式由扫描仪或者计算机进行识别,通过专业的仪器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操作,达到保护展品的目的。

数字博物馆与整合 篇3

1 数字化农村博物馆规划建设的必要性

目前, 我国一些农村地区都自发性地建立了博物馆, 这些博物馆虽然稍显粗陋, 但是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进步, 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博物馆意识得到了有效地提升, 更是和谐社会的最好体现。例如山东青州市南张楼村的农村博物馆馆内就有很多传统的农村生活用品和农业生产用品, 让人大开眼界。

但是由于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实地走进这些农村博物馆, 也不是每个农村地区都有这样的农村博物馆, 因此, 通过数字化技术来让人们足不出户地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来对我国的农具文明、农耕文明就显得尤为重要。

2 数字化农村博物馆规划建设的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2.1 总体要求

(1) 开放性。数字化农村博物馆的设计应该基于先进的实现技术和设计理念。保障用户能够在所有装有Windows操作系统的服务器上运行数字化农村博物馆, 也能够与其他系统进行互操作、互兼容, 能够实现对外共享。

(2) 可维护性。数字化农村博物馆的设计理念应该是“低耦合、高内聚”, 充分利用分层搭建思想和先进组件技术来提高数字化农村博物馆的进化性和可伸缩性, 为以后数字化农村博物馆的二次开发和系统升级作好准备。

(3) 可靠性。数字化农村博物馆在正式运行之前, 为了有效地保障该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必须要进行细致、深入、全面的软件测试。

(4) 规范性。数字化农村博物馆的设计开发应该按照统一软件过程模型开展, 约束相关代码规范, 规范化处理程序代码, 使之能够完全遵循软件开发行业规范。

2.2 性能要求

第一, 数据独立性和安全性需求。实现用户分级制, 不允许用户对未授权的数据进行访问, 同样也不允许未授权的用户使用未授权的功能。

第二, 数字化农村博物馆能够对多个不同用户的同时访问和多位管理者同时输入信息的需要进行满足, 应该支持高效的数据传输功能与数据处理功能, 同时也要务必保证多个用户并发访问时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第三, 系统的操作界面和数据的输入应该基于人机友好性, 所设计的数字化农村博物馆应该具有维护方便、易于操作、功能完善、风格统一、界面清晰的特点, 也应该满足日常教学信息数据查找和输入的需求。

3 数字化农村博物馆系统设计方案

整个数字化农村博物馆系统采用的是B/S (浏览器/服务器) 的架构模式, 采用虚拟现实式、声画式、图文式等来展示我国传统农具和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值得注意的是, 传统农具可以通过交互式控制来将农具各个细节都精确地展示出来, 本系统结构如图1。数字化农村博物馆系统采用SQL数据库。

3.1 数据库设计

数字化农村博物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所要达到的目标是:数据冗余度小、扩充方便、维护方便、操作方便、利用率高、布局合理。本系统设计建立了如表1所示的数据库表。例如用户信息表是用户在登录数字化农村博物馆系统时使用, 主要包括了用户类型、用户密码、用户名等用户信息。

3.2 SQL数据库的性能调整

(1) 系统规划。

在整个SQLServer2000数据库中, 数据库服务器处于核心地位, 整个SQLServer2000数据库直接被数据库服务器的性能高低影响。为了给SQLServer2000数据库更好的性能, 可以调整和优化SQL Server2000数据库的许多方面, 如备份与恢复、复制、硬件、SQL Server配置、SQL索引、SQL语句、数据库设计等。

(2) 优化SQL语句。

SQL语句的优化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 涉及到诸多缓解, 而其实质就是在结果正确的基础前提下, 尽量减少表扫描的I/O次数, 避免表搜索的发生, 将计算机能够识别的语句用优化器进行优化。

(3) 高性能恢复与备份。

为了有效地确定应该选择何种还原策略和备份策略, 应该及时地对数据的可用性要求进行确定。

参考文献

[1]沈晓峰, 王建, 汪清.数字博物馆数据采集与信息化管理[J].中国科技信息, 2009, 34 (23) :111-114.

[2]谢景卫, 曹学军.数字化博物馆建设研究与探讨[J].科技咨询导报, 2007, 45 (12) :120-124.

[3]马楠, 杜煜, 张姝, 等.二维图像存储在数字化博物馆网站中的应用[J].山西电子技术, 2008, 36 (1) :133-136.

[4]张焱.新形势下数字化博物馆建设的相关问题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33 (17) :109-113.

数字博物馆与整合 篇4

关键词:大众出版;选题提炼;互联网思维

如何界定传统“大众出版”?

大众出版是肇启于大众市场某一主题的专业化创意发掘和基于这一主题内容的整合,它是一种主要以图书为载体的大众传播方式。从题材选择和服务对象上来界定,大众出版是相对于学术出版的“专”和教育出版的“限”(为师生)而言的。

大众出版是分科的。大众出版所走专业化路线,是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题材上专向定位、题目上专域整合、手段上专精创意,形成基于内容的产业价值链延伸,专注某一或某几个细分市场,围绕特定人群形成品牌服务,通过品牌辐射效应,架通不同的图书产品链,整合内容、技术和渠道,从“单子”产品走向“结构”经营。大众出版蓝海一片,捕鱼者抛网收缰,到处撒网是捕不到鱼的。大众出版人练就的出版之眼,要一眼就能看穿平静的水面下哪里有鱼,哪里的鱼群最多,然后才能到鱼群最多的地方捕鱼,用网眼大小最合适的网去捕鱼。

大众出版不仅方向上要专业化,操作手段和运作技巧也要充满无限创意,把一系列创造性的意念、想法贯穿到做书的全过程,使选题有创意,写法有创意,书名有创意,营销宣传也有创意。创意犹如眼睛中的眼神,止人看了有眼睛一亮的感觉,能让自己的新书从满目是书的架子上跳跃出来。

具体说来,目前大众出版主要包括以下种类:小说、非小说的各类大众读物,譬如大众理论读物、大众文史考古收藏读物、大众财经读物、大众心理读物、大众生活健康读物、大众艺术读物、非教材教辅类人众文教读物、大众军事读物、大众科普读物等,以及少儿出版、居家生活、各种实用手册等,都是大众出版。《中国出版传媒商报》栏目将“大众出版”定位为“专注于少儿、文学、社科、生活、艺术等细分出版领域”。

大众出版,表面上是一种出版范围和出书方向,但本质上,大众出版是一种做书的思考方法,一种做书的立场态度。天地间的任何事物、人间的任何话题都是可以做成大众出版的。好内容是天,新媒体是地,好内容的影子只有落到全媒体现实的泥土上,才是踏实的。做大众出版关键是慧眼找点,提速抢位,把脉找穴,发现症结,挠到社会神经的痒处,文化脉络的高处。未来,即便是全面到了数字出版的新时代,好内容始终是数字出版的源头,目前网络上浅阅读喧闹,郴只是未来深度大众数字出版的序曲。将来不管阅读的气候怎么变,好内容好故事都是大众出版的天。因为,数字出版是最大众化的大众出版。

大众数字出版在未来将会有另一形态,即“自出版”,自己写作同时自己发布,那时传统概念下的出版将不再是少数专业出版人的专利,互联网时代,人人都将是“出版者”,大众也不再是“他者”,而是包括人人自己在内的“自大众”。

谁热衷大众出版?

大众出版是一片蓝海,国外像企鹅兰登书屋、英国DK公司等名牌机构早已是声名鹊起,近年间国内580多家出版社几乎有一大半都在进军大众出版。几个老牌出版大社,如中华书局大众分社向大众历史文化读物发力,三联书店成立了大众出版中心向生活类图书发力,商务印书馆借助商务国际公司的大众图书室向文化教育类图书发力。印象中做大众出版比较下功夫的出版社,且不说像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北京图书中心等各家文艺类出版机构,以及少儿类的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1世纪出版社、明天出版社、安徽少儿出版社乃至湖北少儿出版集团等,仅是人文社科类做大众出版可圈可点的就有中信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重庆出版集团、青岛出版集团、东方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等。大学社里面,陕西师大出版社的大众分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的大众出版中心等也是做得有声有色。社科类民营书业做大众出版的,能一下子说出名字的也有磨铁、博集天卷、新经典、凤凰联动、凤凰壹力、华文天下、湛庐、读客、时代华语、新华阅读、蓝狮子、紫图、悦读纪等。

重点选择其中的三家出版社加以比较。第一家是商务印书馆,其下属的北京商务国际公司成立有“大众图书室”,他们主打的是与商务印书馆主打文化教育类的出书传统一脉相承的家庭教育、成功励志、大众文化三条产品线。第二家是人民邮电出版社,他们把大众出版定位在大众生活方向,大众版块图书销售年增40%,先后立项摄影、旅游、经管、管理实务、人力资源等几个版块,其中摄影和旅游是其两张“王牌”,摄影类图书市场占有率2008年排到了全国第一,旅游类名列全国前列,经管类排名全国第五。究其经验:一是他们组建了专业团队;二是沿袭了做出版的专业精神,努力在选题上求创新;三是重视读者需求,充分了解市场,从市场的需求中确定实用性的摄影、旅游等版块。第三家是新世界出版社,这是一家专门做大众出版的社科出版机构,其办社理念就明确定位为“关注社会进程,专注大众出版”,主攻社科、文学、经营励志、外宣四条图书产品线,每年上千种图书,码洋做到了四五个亿,全国整体市场占有率排名第18位左右,几乎与文化出版重镇中华书局不相上下。

所有这些给我们的启示是,做大众图书已不再是“下里巴人’,中华书局、三联书店、商务印书馆等大社放下身段,投身大众精品出版;做大众出版,不仅可以像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下属新世界出版社那样,创造四五个亿的码洋,几可与老牌的中华书局比肩,而且在社会荣誉上,大众出版做得好,照样可以获得最高出版荣誉。这些,都给当下的大众出版热注入了活力和动力。尤其是,在内容版权竞争愈加激烈的全媒体出版时代,大众出版优质内容成为拍摄影视、纪录片、视频的故事来源,成为数字出版的重要策源地之一,大众出版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性高度。我们感到,在目前中国的大众出版市场尚未出现像国外的兰登、企鹅这样的垄断性巨头之前,大家还都有机会。大牌国有出版集团与突起的实力派民营书业纷纷强强联手,如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组建凤凰联动、凤凰壹力,中南出版传媒集团组建博集天卷等,甚至祖国西南边陲的大学社西南财大出版社不甘困于收入75%来自教材的束缚,以60%控股北京一家成熟的社科类民营书业,做大做强的呼声日高一日。那些醒悟较晚的出版军团,再想捆绑优质民营书业一起发展,只有退而求其次了。秋天尚未过去,春天却已经不远了。未来在大众市场崛起的中国“兰登”、“企鹅”将出自何家?全民阅读的大时代为文化的大普及提供了历史的大契机,看哪路诸侯能够率先在大众出版的某一方向第一步跻身前三甲,进而介入第二步的夺冠争雄。不过,为中国大众出版人遗憾的是,当中国内地还没有诞生出像企鹅兰登级的顶级大众出版商时,互联网时代来临了,中国大众出版业崛起的道路又被蒙上一层厚厚的数字技术面纱,霎时间,各路掠食者蜂拥而至,使早已狼烟四起的书海商海更加硝烟弥漫。

nlc202309021636

大众出版的选题如何炼成?

社会之大,热点之多,大凡做大众出版,随处留心,信手拈来,都会发现新的选题,用新闻手法做大众出版:把新闻的火苗燃成熊熊浓烟,沿一句、一篇、一组新闻线索,做深度延伸、扩充,形成一本具有新闻价仳的文化类图书。要善于抢点,铺点成面,让出书本身就是新闻,媒体也乐于配合宣传。

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兹列举若干可以做成大众出版读物的潜在选题,以拓展思路,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关于用“年份书”的概念拓展选题,听广播“年份酒”的广告想到“年份书”概念,每年十二属相本命年、每年度历史名人诞辰、每年度全球重大活动等。如明年马年,香港商务有本《马的中国历史》可引进来做成《本命年要读的年份书:中国历史上那些马的故事》,明年“世界杯”赛事在巴西,可做《巴西足球》《巴西的世界遗产》甚至是《巴西美女》等“年份书”。

关于当代人物传记图书的选题,当在微博上看到《河南日报》官方微博报道河南目前唯一的河南籍诺贝尔奖获得者、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崔琦首回老家河南时,立即给中原出版界有关单位建议应及时给崔琦先生策划出版一本传记,以激励中原学子奋发向上。不久前,看到出生在河南信阳的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去世的消息,立刻给《信阳日报》建议策划有关专题专版甚或出版一本传记,以激励信阳当地学子。

关于青少年励志类的选题,在报章上看到德国女孩萨布瑞亚的事迹,她虽12岁失明却靠自己不懈努力考入波恩大学,毕业后来到中国拉萨为一万多名盲人发明了藏盲文,创立了西藏第一所盲人学校,让孩子们免费接受教育,脑海里马上想到了一个题目“光明使者——一个了失明的德国女孩在中国”,做成一本配录音光盘的励志图书,书名也可以是《发明了藏盲文的光明使者——德国女孩萨布瑞亚》,或者是《光明使者:从莱茵河畔到西藏高原有多远》。

关于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的选题,收到最新一期的《新华文摘》,看到一篇写海尔“倒三角”管理模式的文章,立刻发微博私信给文章作者,约写拟以《海尔的螺旋:“倒三角”倒出来的正能量》为书名的新书。这种“倒三角”的管理模式是对中国“正三角”管理模式的大胆颠覆和创新,该书就是普及一种管理新理念,就像当年普及“学习的革命”一样,倡导一种“管理的革命”。

如此等等,等等如此。归纳起来,发掘发现大众出版的选题,最常用的思路不外乎这么几种:从读书中发现,从旧书堆中发现,从报纸上发现,从学术专著的普及中发现,从新闻中发现,从历史中发现。总结20多年的人文社科类大众出版心得,最深的一点体会是要善于捕捉历史和现实热点,要时刻跟踪最新学术前沿,要熟悉各种展现内容的新技术形式。

复旦大学出版社李华博士对于手机视频开发有这么一段话,他说:“(手机)视频节目题材上,一抓热点,二抓实用,三抓文化、四抓知识普及。紧跟热点,才会有点播量,急社会所需。但热点变化快,热点手机视频往往有一时的高点击量而后归于沉寂。实用才会有持久点击量,如生活窍门。文化、知识是出版社的内容优势,但要以手机特色。”其实,这种认识对于做纸质的大众出版也同样适合,就是在题材上,“一抓热点,二抓实用,三抓文化,四抓知识普及”。大众未必部是“大”的,但做出来的书一定要是“众”所需要和喜爱的。

做大众数字出版需要怎样的瓦联网思维?

在网络出版时代,要做好大众出版,必须要具备互联网的新思维。出版人的互联网思维就是为读者用户提供专业化的创意服务的思维,而基于专业化的整合,“整”是为了更好地“合”,堆上一包包铁丝,压出一根根钢锥来。

如今出版进入互联网时代,无论是面向大众或图书馆的电子书,为机构和专家服务的数据库,抑或各类阅读推广发布平台,这几种常见的数字出版形式都是大众出版特质的另一种展现。在纸质书市场稀缺的好故事好内容,在互联网阅读市场仍然是抢手货。互联网改变的只是阅读的舞台和方式,只是改变了讲故事的方法和场所,但“为大众”的服务本质不变。所以无论我们做大众出版或做大众化的数字出版,一定要先问问自己:你“大众”了吗?你为大众用户的需求设身处地地着想了吗?互联网思维就是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的思维。

文化理想与商业精神的合一,将在全媒体互联时代得到高度体现。原先纸质3000册的成本现在要由3万甚至30万用户来分担,商业模式势必变革,而新媒体下文化的最大化传播更加成为可能。所以,新媒体时代是出版人最容易实现文化传播最大化理想的时代。新媒体频出一定是出版人大有可为的黄金时代:不再过多承受传统出版之高昂纸张印制中转成本的经济压力,可借助各种低成本新媒体渠道将最优质的文化最广泛地进行传播,实现文化醒世育人的价值理想。只是,新出版的利润要摊薄下来,文化大众化甚至公益化传播职能将更加凸显。多一点文化成分,少一点商业色彩。

最近一直在思考“互联网思维”在出版上的意义,最先想到的是互联网思维是一切从用户的利益出发的思维,但这只是互联网的技术理性和商业需要。互联网思维的社会属性是什么?是开放、透明、交流、平等、方便、低廉、大全、个性、跨界的思维,人人有发言权,人心之间无距离。互联网思维的文化属性是扁平化、大众化和知识的民主化。

互联网的本质在于一个“互”字,即借助无线或有线网络建立起一种人与人、人与物、人与信息之问的相互关系。微博、微信等各类社交平台建立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亚马逊、当当、阿里巴巴等各类购物网建立的是人与物之间的,新浪、搜狐等新闻资讯网建立的是人与信息的。想想如何建立好这种“相互”关系吧!

“到底何为数字出版的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时代大众阅读的主战场从书本转向网络终端,表面看是读“书”变成了读“网”读“屏”,实则是当被动的读者华丽转身成为主动的用户后,他们需要及时全面地阅读新故事且能够点评互动,阅读主客体换位。所以想法满足用户需求的思维就是互联网思维。

出版业的三种互联网思维是什么?其商业思维是以量取胜,原先15万字卖给3000个读者每本要卖20元的书,现在要让3万个甚至30万个用户花两块钱甚至两毛钱来阅读,但中间运营商也要吃饭,定价即使提高一倍依然廉价。其产品思维是,多种技术格式适合各类平台或终端发布使用。其文化思维是,最低碳最快捷最大化地传播新信息。

网络时代,“自助出版”(Self-Publishing)日渐流行,自己写“书”在网络出版平台直接“自出版”,成为“自出版作家”。有的出版社也开始搭建自出版电子书平台,作者可以直接上传作品,收益由出版社与作家按比例分成。全媒体、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网络这一超级美食城的介入者,已无“界”可言,或只是网外网内的分野。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发生改变:以前需要一本一本地读作者的“书”,现在只需一段一段地读,书被分拆了,一年后才能被出版的书被一天天地“即时”推出了。

看来,我们要重新给“出版商”下定义了。未来的出版业态,将不仅仅只是提供内容的编制和发布,还要提供包括代笔、推广教育、培训、会务、改编成影视产品等各种服务,出版者包括大众出版者,将从单纯的内容提供商转向成为多元服务商。

结语

回顾多年编辑实践体验,大众出版的核心编辑理念不外乎这样一句话,即通过“创意有品位的畅销书”,“推动中华历史文化的普及化”。所做的书一定是要有一定文化含量的,同时又是大众关心的、具有普及性意义的,走韬奋先生倡导的“为大众而出版”之路。

做大众出版,不仅仅需要创意,还需要持久不衰的热情。一个新的出书创意,同时也应该是一个能够引爆编辑工作激情的火花。

能够做成大众出版的选题虽然无处不在,但却不像学术书那样有专家的外脑、教育类图书有名师的外脑,做大众畅销书选题,完全依靠编辑策划人员的创意思维,且要顾虑创意撞车、被模仿、防盗版、不触“高压线”等。

做出版不易,做大众出版更难,更具挑战性。从纯商业的角度说,做大众出版就是从人数最多但也最不确定的大众口袋里掏钱,你的故事写得不生动,在免费网络阅读盛行的年代是没有人自掏腰包的。

数字博物馆与整合 篇5

当人们越来越习惯于从网络了解信息, 并将大量业余时间交给网络时, 科普毫无疑问地翻开了新的一页。数字化的时代, 科普必将面临数字化。数字科普是利用数字技术处理和存储各种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科技知识, 向社会进行广泛传播并实现互动的过程, 也是社会公众广泛参与, 利用数字技术进行科普教育的过程[1]。

高校中医药博物馆作为博物馆行业中的一支重要队伍, 具备展品的收藏、相关学科的研究和对社会公众进行科普宣传与教育的三大功能。中医药学内涵丰富, 具有博大精深的科学性、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以人为本的健康理念, 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 是祖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华文明的结晶。中医药博物馆作为“传承民族医药文化”的载体, 是进行中医药文化保存、研究和传播的重要机构, 尤其在弘扬祖国优秀文化遗产, 宣传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 促进中医药教学科研和对外教学科研和对外学术交流等方面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2]所以通过中医药博物馆的宣传教育, 可以增进人们对中医药的理解与认识, 推动中医药知识的普及, 促进人们树立科学的健康概念和正确的保健意识, 弘扬中医药和中华传统文化。

反观现阶段高校中医药博物馆的科普发展情况, 对可以看出在对科普功能的实现上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首先, 高校博物馆的馆藏展示资源十分丰富, 但是开发不足。相比社会上的博物馆, 许多高校中医药博物馆都是由原来的标本室、陈列室发展扩充而来的, 展品类型往往具有学科专业性和单一性的特点, 尤其是中医药博物馆, 集中于传统中医药的文物收藏品不胜枚举, 但展示的内容较为单一、陈旧, 一个博物馆的展品再好, 长期不变也会让观众感觉没有新鲜感, 自然“回头客”就少了。而且还有大量的文物藏在仓库未被展现出来, 资源利用率很低, 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功能;其次, 高校博物馆与社会缺乏有效的沟通, 不少高校博物馆都位于校园深处, 主要服务于学校的教师与学生, 部分还是封闭性展出, 未对社会开放, 外界社会不能及时获悉博物馆资源的信息, 致使资源白白浪费。而高博科普人员主动对外宣传及科普教育的积极性与力度还不够, 信息的不对称导致宝贵的文化资源孤芳自赏。

二、数字科普的形式及优势

数字科普的形式多种多样, 目前有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等的广泛应用。

在博物馆的展览中, 多媒体技术除了传统的文字、图片宣传外, 还使用音频、视频、动画, 甚至3D动画、虚拟现实、模拟仿真等多种形式传播知识, 激发人们对展品内涵的想象发挥, 从科普教育角度讲展品可以传达出更多的信息与内容, 可以带给人们更多的知识与灵感。成功的多媒体是观众在忽视其技术背后得到的感官享受, 是惊叹在数字世界中迸发出的情感源泉[3]。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博物馆数字科普上最成功的应用之一就是多媒体触摸系统。针对中医药类高校博物馆的数字科普首先可以把医药资料、声音、影响等资料, 通过数字设备进行数字化处理, 利用触摸屏、投影灯设备, 以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全方位展示馆内藏品。上海中医药大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触摸屏上的实践是计划建设有互动性和实用性的处方赏析、针灸的沿革、珍贵中药材真伪辨别、海洋药物四个触摸屏。通过触摸屏对中医的详细解说, 可以使学习中医学者和对中医文化感兴趣的观众对中医药有更深刻的理解, 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需求。

数字科普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网络化。对外建设网站, 制作主页, 利用互联网达到宣传自己和与外界联系进行线上科普教育的功能, 在传播知识、文化的同时提高了自身的知名度, 扩大了自身的影响。高校内的相关研究人员还可以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在互联网上发表, 以利于对该问题感兴趣的用户进行浏览, 从而加强国际间学术研究的合作与交流[4]。通过多种形式的数字科普, 可以达到馆藏文物资源存储方式“双轨并行”的理想效果:在保持馆藏文物资源实体物质形式传统管理方式的同时, 还可以将包括文字图形图像视频音频和三维模型等形式的馆藏文物资源转化为数据信息, 形成新的馆藏文物资源信息存储方式, 即高校博物馆全部馆藏文物资源都能够脱离其物质载体而实现信息内容的集成与再现[5]。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数字科普系统不仅发挥了传统科普的功能, 还弥补了传统科普的许多不足, 充分利用各种渠道, 真正走出校园, 做到资源共享, 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到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

三、数字科普的发展前景

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大瑰宝, 并且中医药与人们的健康生活息息相关, 对已有五千多年历史, 文物遗产与文化底蕴都十分丰厚的中医药学来说, 加强中医药博物馆的科普功能是十分必要的, 以此加强中医药文化的宣传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养生、保健需求。美国博物馆协会总经理和首席执行官小爱德华·埃博认为, “博物馆第一重要的是教育, 事实上, 教育已经成为博物馆服务的基石”, 把为公众提供教育作为博物馆最主要功能之一。结合现阶段高校中医药博物馆在科普方面存在的问题, 大力发展数字科普, 可以有效发挥博物馆的科普功能。一方面, 高校中医药博物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许多术语对一般游客来说会有一定的障碍或者枯燥感, 通过多媒体等形式的展览宣传, 可以在内容上做到深入浅出, 既传达专业性的知识又增添几分趣味性。另一方面, 那些没有来到博物馆的网民游客可以随时随地浏览博物馆的科普网站, 查询科普知识, 网上的科普知识可以涉及不同层次、深度的内容, 满足不同需求的网民搜索, 许多不方便前去博物馆参观、中医药基础知识水平不同的游客都能自主选择知识学习, 这就大大扩展了科普的对象与范围, 加强了博物馆与社会外界的联系与沟通, 强化了科普的效果。

数字科普时代的到来无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 例如网络化的不断发展会导致对数字技术的过分依赖, 有害垃圾信息日益泛滥, 也会出现网络炒作等问题, 都需要我们在发展的同时加强保护, 防止丢失损害等问题。

总之, 处于数字化时代的高校中医药博物馆数字科普建设方兴未艾, 许多工作亟待完善, 加强数字科普是当下科普工作者的首要艰巨任务, 达到更好地宣传中医药文化、思想, 树立优良中医药博物馆形象的目的。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信息数字化与网络化的技术得到迅速发展, 影响到社会的各行各业, 并且越来越贴近生活;中医药高校博物馆作为中医药传统文化信息传递的一个重要场所, 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 在科普内容与形式上要与时俱进, 数字科普已成为中医药高校博物馆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对高校博物馆数字科普的形式及拟解决问题进行分析, 指出高校博物馆发展数字科普的必要性及发展前景, 最后分析发展过程中需要避免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中医药博物馆,数字科普,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北京数字科普协会.数字科普探究[M].张小林.中国网络科普设施发展报告.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110-115.

[2]彭丹凤.试谈新形势下高校中医药博物馆的创新与发展[J].内蒙古中医药, 2009 (1) :16-17.

[3]罗月琴.多媒体技术在中医药博物馆展览中的应用[J].上海文博论丛, 2007, (01) :57-59.

[4]彭丹凤.试谈新形势下高校中医药博物馆的创新与发展[J].内蒙古中医药, 2009, (01) :16-17.

数字博物馆与整合 篇6

1. 建设数字化博物馆的意义

现代各种科学文化以及工作领域中都普遍应用了计算机技术, 实现了生活上的数字化, 我们所处的时代已经是信息主导的时代, 而博物馆作为文化的传播和流传的重要信息包容库, 也应该实现数字化。其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文化传承的媒介

国家设立博物馆的目的就是传承我国文化遗产, 这也是博物馆的价值所在。然而很多文物以及非物质的文化遗产由于受到时间的迁移以、自然和非自然等的影响不同程度的受到了破坏, 这将造成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缺失。而数字化博物馆的建立则能够很好地弥补传统博物馆无法对一些文物进行有效收藏和传承的弊病。首先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把信息和数据建立成数字化的档案, 能够使档案得到永久保存且不被破坏, 从而使文化的传承更有效。因此, 数字化博物馆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

1.2 资源共享的平台

利用数字化博物馆的信息化特征能够建立一个网络平台, 为一些文化研究者以及文化工作者需要利用博物馆文物信息的时候提供了快捷的渠道。如今互联网的使用已经普及到我国各个地区, 因此数字化博物馆的建立也为学术交流和资源共享提供了便利。

1.3 促进文化的传播

建立数字化博物馆不仅仅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和进行有效的文化传承, 在某种程度上它还促进了文化的传播。首先博物馆的性质是公益事业机构, 它所担任的职责不仅仅是对文物进行管理和保护, 也对很多教育研究者、学者产生影响, 也就是说, 它承担了一定的教育工作。传统的博物馆展示与陈列使很多学者的研究受到地域、时间等的限制, 而数字化博物馆能够突破这种局限性, 使所有文物与历史资料等数据在互联网的作用下让受众一目了然。进而使文化的传播快速而准确。

2. 建设数字化博物馆注意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数字化博物馆实际上就是博物馆未来的发展形态, 建设数字化博物馆有利于各种数据的管理和文物的保护, 因此应该重视对于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但是在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如下两个问题:

2.1 数据标准化

我国地大物博, 因此古代文物以及各种历史文化遗产等数量繁杂多样, 在建立数字化博物馆的过程中首先要注意各项数据的信息标准化, 在对馆藏文物进行数字信息采集的过程中要建立信息化的数字管理系统, 使文物的编目与收录准确无误。数据的标准化也是建立数字化博物馆最基础的工作, 是实现其价值的重要条件, 作为达到资源共享与文化传承的前提, 必须在发展过程中给予高度重视。比如, 在对文物信息录入中, 要明确其名称、年代、起源, 我国文化历史悠久, 很多馆藏品及时是外部表现形态近乎相同生产于不同时代, 还有些文物在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称谓。对于这些细化的信息, 要进行精确的整理。实现数字化博物馆的数据标准化。

2.2 分类清晰化

在建立数字化博物馆所要注意的问题中, 除了数据标准化建设, 还要注意藏品分类清晰化建设。对于藏品数据库的建立首先要符合国家同一对文物管理的标准, 分类要体现科学性、简明性、实用性和清晰性。如果对藏品没有标准的分类, 没有条理和规律, 就会造成数据库无法及时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以及学术研究, 甚至会破坏整个博物馆的文物管理系统。因此。分类清晰化在建设数字化博物馆中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

3. 数字化博物馆的文物管理特点

在数字化博物馆的条件下, 数字化文物管理模式也得以确立。对文物的数字化管理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博物馆对藏品的管理模式, 能够有效保护文物。在数字化管理系统下, 文物管理呈现出一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3.1 提高博物馆科技含量

数字化文物管理方式首先是重新确定了管理性质, 以科学技术成果进行对文物的收藏保护和传承, 有利于从侧面促进科学技术研究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从这一方面来讲, 数字化博物馆的文物管理模式提高了博物馆的科技含量。体现在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使数据库和各种资源在瞬间完成统计以及各部门的管理。使工作者对近期内的文物状况洞若观火。同样, 对于观众而言也从中受益, 例如对于一些害怕空气氧化腐蚀的文物, 观众可以从网站上进行仔细观摩。

3.2 完善博物馆控制体系

以计算机科技技术将博物馆内部管理系统有效联系起来, 有助于对文物的保护, 真正实现文物的永久性存在。主要有两个表现:第一表现在以数字化信息管理为基础, 在形成一套完整的控制体系后, 对于防盗、防火、防震等一些列安全措施联系起来;第二表现在利用互联网的连锁效应, 把博物馆内部的信息以及资源数据等上传到互联网, 实现资源的可持续供应。

3.3 建立完整的信息数据库

传统的博物馆管理有很多地方不能满足一些学者在学术问题研究上的需要, 而使用先进的计算机数字化管理系统, 可以使文物的历史信息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 能够使观众在互联网的作用下对文物有具体、全方位的了解。不仅仅具备文字信息, 也可以通过音像、图片、视频、以及一些新闻相关资料等进一步掌握文物的来源。同时博物馆的内部机构设置也实现了管理现代化和办公技术的创新发展, 是进入了科技化时代的重要标志。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博物馆作为我国重要的文物聚集地体现着中国文明的发展历程, 应该在时代的发展中追求进步和不断超越过去。并且应该面向大众, 使文化遗产得到广阔的流传。在当今时代博物馆也要进行数字化的建设, 它对我国文化遗产的传播以研究有深远的影响, 对于文物的管理也有重要的意义。

摘要: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国内科学技术的发展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社会文明与科学进步的进程不断加快, 信息化在各方面的应用得到普及。对于很多工作已经不再是传统的管理模式的类型, 而是应用数字化。为了顺应时代潮流, 时应当下社会工作的开展, 我国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拉开了帷幕。在本文中, 笔者主要着眼于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与文物管理特点进行相关探究。

关键词:博物馆,数字化,文物管理

参考文献

[1]范玉洪.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与文物管理特点分析[J].科技风, 2013, 20:247.

[2]张驰昊.浅谈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与文物管理[J].神州, 2011, 20:175.

[3]王裕昌, 廖元琨, 赵天英.美国博物馆及其数字化建设的启示[J].中国博物馆, 2013, 03:82-88.

数字博物馆与整合 篇7

1 数字化博物馆图片库的内容与性质

从字面上理解的“图片库”即为图片的资料库, 是对影像信息进行承载的数据库。博物馆根据本身的性质、任务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需求, 经过搜集、鉴定、筛选后将符合收藏标准的自然标本和文物完成编目等一系列手续后入馆收藏。所以说藏品是博物馆真实存在的基础, 也是博物馆一系列功能的基本依据, 更是博物馆的价值体现。而图片是一种记载藏品信息的最重要媒介。它游离在藏品之外, 成了信息独立的储存体。藏品的图片是对藏品本身最有价值、最直观的信息体现。如果一件藏品由于什么原因销毁或者损坏, 但只要有记录藏品本身的图片也可视为藏品永久保存下去, 也能勾起一些人的回忆。

2 博物馆图片库如何进行数字化建设和管理

(1) 博物馆图片库的服务性。博物馆图片库不应该仅限于服务馆内的工作人员, 而应该更好地服务于大众, 让博物馆的图片形成资源共享。针对每个人的不同需求, 博物馆图片库应分为对内、对外两个分库。对内可贮存一些较大的图片, 提高分辨率, 对外存贮一些能够供大众浏览的分辨率较低的图片。

(2) 博物馆图片库的安全性。把数字化博物馆图片库分为对内、对外两个分库保证了数字化图片库的安全, 如果在公众网上放入图片数据, 最容易被病毒和黑客攻击。如果分开管理和设置, 能减少图片数据的盗用和损坏。

(3) 博物馆图片库的自动化。博物馆数字化图片库具有较高的自动化程度, 能自动区分图片的分辨率, 将高分辨率图片贮存到对内库, 并将相对较小的图片存储到供公众浏览用的对外库。图片库还有统计功能, 对谁取用的图片、张数, 或者什么时间浏览的, 都有记录和编排。通过数字化图片库的统计功能, 能很快了解到用户的需求, 有利于图片库设置的相关调整。

3 数字化时代博物馆图片库的应用及优势

(1) 数字化将音频、文字、视频、图像等一系列信息处理为计算机能分辨出的系统, 且数字化信息技术无论在加工或处理、控制或输送方面都有着突出的优势。数字化技术将图片库通过虚拟空间在人脑中映射出优美的画卷, 这一技术也完善了博物馆图片库的管理章程, 在网络上形成公共资源。

(2) 图片库分内外两个库的好处就是方便了公众。对大众开放的图片库只存有空间小、分辨率低的图片, 这样浏览查找的速度也大大提高。

(3) 根据国内互联网反馈的信息, 中国的互联网网民人数日趋增多, 在世界排名第二, 而且每年都在不断增长, 且网上购物累计金额达到最多。相似的情况也在影像业得到反馈, 据报告显示, 全球数码产品销量达到顶峰。就图片这个行业来说, 数字技术在每个环节中都体现得淋漓尽致, 主要有:

网络营销的开发及形成的数字化图片库。现在有许多

的图片库与数字化技术完美结合, 并建立了大量的数字化图片库, 通过计算机检测、筛选的过程, 改变了以往手工一个一个点击查找的繁琐方式, 加快了工作效率, 也节约了时间。

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技术处理系统是通过网络技术

进行加工, 并通过输出系统, 把虚拟影像转换为现实影像技术的过程。博物馆的数字技术在当今电子商务盛行的时代, 为使用博物馆信息资源的人们提供便利。对于我们而言, 因为互联网为世界人民普及, 并对信息的传输提供有利的条件, 所以不仅仅是中国, 世界许多国家都在互联网上推出了数字化图片电子商务, 且收入很好, 弥补了博物馆资金的欠缺。虽说中国没有真正推出这方面的经营业务, 但中国却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国家。通过制定完善的体系, 按需要进行分配, 全国各地的博物馆都在网上进行认证, 可以方便国家的集中管理, 从而能形成一个完善的管理文物的数据中心。

4 数字化时代博物馆图片库的发展方向

将数字化图片库与互联网相结合, 被视为博物馆图片库发展的必然方向。博物馆是一个公共场所, 也必须追随现代社会的发展, 只有不断改革, 才能达到人们理想的标准。博物馆里的图片库是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最重要环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实现了博物馆文物的数字化工作, 并建立了珍贵文物的数据库, 其中就包含有图片库。图片库可以不够综合, 但它必须是一个以藏品为主旨且能反映一个博物馆特色的数据库, 这样方能体现出与其他行业不一样的特色。

5 结语

数字博物馆与整合 篇8

中国 (哈尔滨) 森林博物馆位于东北林业大学文博楼, 是我国第一家以森林为主题的博物馆。展陈面积约11000 平方米, 投资4000余万元, 展品近千个, 展品中既有3 万年的长背鳍燕鲟化石、非洲野生动物标本、距今一万五千年以上的硅化石木, 古鱼化石和华南虎标本等, 也有原始人类生活相关的建筑、家具等。该馆运用实物、标本、图像、模型、多媒体等手段, 使参观者置身于森林美景之中。博物馆拥有很多珍贵的标本使得这里成为众多游客进行参观学习的主要地点。随着3D技术的发展, 将森林博物馆三维数字化、搭建虚拟展示平台以及做到精确的将动物标本模型按比例打印成实物标本变得非常有必要。这种做法不仅是对3D技术的科普宣传, 也对黑龙江省森林博物馆进行了的宣传, 还可以用于纪念品来纪念参观森林博物馆等用途[1]。

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来获取黑龙江省森林博物馆动物标本的三维点数据, 对这些三维点数据进行相关处理, 然后根据处理后建立的动物标本三维模型, 建立虚拟展示平台, 做到精确的将动物标本模型按比例打印成实物标本。既能方便展示动物标本, 又可转换成可供人拿起欣赏的小巧的三维实体标本[2]。目的是将做成的标本模型对3D技术的科普宣传, 也对黑龙江省森林博物馆进行了的宣传, 还可以用于纪念品来纪念参观森林博物馆等用途。

1.1 黑龙江省森林博物馆的动物标本的三维点云数据采集

在项目研究的过程中, 三维点数据的获取是重要的组成成分, 获取完整的符合要求的动物标本的点云数据是后续建模与应用的基础。扫描开始需要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主要包括仪器, 人员组织, 与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协调工作等。

1.2 黑龙江省森林博物馆的动物标本的云数据处理和三维建模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而获取的动物标本的点云数据进行三维建模一系列后续处理完成的。后续处理主要包括点云数据的预处理, 数据的配置, 点云滤波, 模型的构建, 纹理映射等。

1.3 黑龙江省森林博物馆的动物标虚拟展示平台的建立并将模型3D打印成型

将博物馆内的动物标本进行三维建模之后, 建议一个虚拟展示平台供人浏览, 并利用3D打印机将模型打印出来。

2 三维数据采集

在项目研究的过程中, 三维点数据的获取是重要的组成成分, 获取完整的符合要求的动物标本的点云数据是后续建模与应用的基础。应用扫描仪进行动物标本的点云数据获取。见图1。Cyclone软件拥有强大的点云处理的功能, 可以实现点云的扫描、拼接、去噪、提取、量测、建模及发布网页浏览[3]。利用扫描仪进行数据采集后, 将扫描到的点云数据导入Cyclone软件中, 通过靶向定位, 进行拼接。因为在扫描过程当中可能会有一些遮挡对数据产生影响, 所以要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去噪处理, 去噪之后的点云数据已经完整刻画了动物标本的形状及特征, 进行存档。见图2。

3 虚拟展示平台构建

利用存档的数据, 在Cyclone中进行量测、查看或者利用第三方软件进行建模[4]。利用点云数据进行标本信息提取, 将数据导入到Cyclone的数据库中, 由于扫描过程中数据不可能十分完善, 可能会有部分遮挡, 因此获得的数据有各自的特征, 基于点云数据的不同特征, 选择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拼接, 建立模型。利用Java Web开发技术, 采用SSH框架进行虚拟展示平台的开发[5]。虚拟展示平台包括项目简介、查询、下载、上传、注册/ 登录、关于我们这六个模块。见图3。

4 结论

三维扫描作为集光、机、电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高新技术, 通过记录被测物体表面大量的密集的点的三维坐标、反射率和纹理等信息, 可快速复建出被测目标的三维模型及线、面、体等各种图件数据。3D打印技术依据产品三维CAD模型, 能快速“打印”出产品原型或零部件。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森林博物馆的动植物标本, 进行三维建模, 建立虚拟展示平台, 并利用3D打印完整模型, 既可以完整保护动植物标本, 又方便进行向观众进行虚拟展示。

参考文献

[1]顾斌, 董杰, 董妍.探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应用[J].科技信息, 2010, 2, 15.

[2]吴玉涵, 周明全.三维扫描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09, 9, 10.

[3]马素文.三维激光扫描在测量中的应用现状[J].山西建筑, 2011 (09) .

[4]李鹏, 张文兵, 李静.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技术[J].科技信息, 2009 (31) .

数字博物馆与整合 篇9

[关键词]基础学科;数字化教学;自主学习

课程改革需要高质量教育资源来支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教育资源的发展理应逐步转向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的主题资源建设。借助数字化课程资源能够创新完成教学任务。“普通中学课程标准”和“建构主义理论”是学科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理论基础。学科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现状表现为:相对贫乏、比较零乱、大量雷同、更新迟缓、主题不明确、功能不清晰、不支持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不可以共享。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

1.联系生活实际,丰富实验教学资源。实验资源不仅限于实验室的现有设备,学生身边的物品和器具同样是重要的实验资源。新课程强调物理学习要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那些最常见的生活现象、最普通的日常用品都可以成为非常好的实验资源,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2.运用数字化实验工具,丰富实验教学资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多媒体、传感器等资源和工具正被逐步利用到课堂教学中,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内容和方式都在不断的创新和发展。上海市二期课改过程中,DIS(数字化信息系统)实验系统的研发,更为中学实验手段的多元化提供了技术支持,使物理实验资源更加丰富。但在调查与访谈中发现,由于新的实验器材不到位或教师在思想认识方面等原因,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新实验操作系统与传感器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不甚了解,甚至采取回避态度,不愿去接触和使用。经验告诉我们,新的技术和工具只有在不断使用过程中才能更好地掌握它的使用方法,才能设计出更好的实验、开发出更多的功能。

3.制作并使用视频素材,丰富实验教学资源。在物理教学中,实验起到了许多积极的作用,但有些传统的实验有较大的局限性。如有的可见度小;有的演示现象瞬息即逝;有的实验需要很长的时间无法在课堂上完成;有的限于条件,演示效果很差;传统的教学挂图所提供的只是静止的画面,对讲解现象的过程很不适用;有些物理实物模型本身又不易拆开,工作时各部分的情况不容易看清楚等等。正因为这些局限性,使学生对许多物理知识的理解造成一定困难,应根据教学需要不断改进、开发和创造性地使用实验资源。在教学实践中,制作并创造性地使用视频素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增加实验的可见度,让全体学生参与实验的观察。如在热学实验中,温度的变化情况我们经常要通过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进行测量,但常用温度计比较小,即使是演示用的温度计,教室后排的同学也难以观察,通过实物展台或把相关实验拍摄成视频,把原来可视程度比较小的实验仪器局部放大,全体学生都可以在大屏幕上观察实验现象或读数的变化,大大增强了实验效果。

(2)放慢实验的过程,让稍纵即逝的现象完美呈现。在物理实验中,有些现象瞬息即逝,学生比较难观察,通过制作视频素材,可以把实验的过程放慢,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实验的变化过程。

(3)加快实验的过程,拓宽课堂教学的时空。有些物理实验的过程需要很长的时间,或者在课堂中很难完成,我们也可以通过视频素材的制作和使用来实现。如:固体物质的扩散现象非常缓慢,需要经历几十小时、几天、甚至几年才能观察到明显的变化,课堂上根本不可能完成。我们采用固体高锰酸钾颗粒,放到琼脂中,在实验室放置十几个小时,整个过程运用摄像机完整地拍摄下来,在课堂上采用快放的方式,用几分钟时间来感受十几个小时的变化,这个真实的实验过程,比虚拟实验或动画模拟实验,更具有说服力和可信度,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时空。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资源的整合

1.整合演示实验与学生探究实验,突出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概念、规律学习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注重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和发现,通过探究实验,归纳总结出规律,建立物理概念。课堂设计以情景—探究(体验)—应用为主线,每一堂课的教学重点,往往通过实验研究和总结得以突出,方法得以落实。通过教学实践,我们感觉到,把学生探究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有机整合,更能突出教学重点,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整合传统实验与数字化实验,突破教学难点。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中学物理实验工具也发生了变革,各种传感器的应用使传统实验中的测量技术得到了发展,如DIS实验系统。传统实验工具和数字化实验工具各有特点,传统实验工具经过几代人的使用和改进,设计巧妙合理,操作简单明了; DIS实验系统集实验数据采集、显示、分析、处理等功能于一体等。DIS实验系统之所以能较好地融入到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并得以不断地发展,正因为它与传统实验的有机整合,可以弥补原有实验中的不足,创新实验设计思路,使物理实验教学得到更好地发展。

3.整合课内实验和课外实验,改革作业的形式和内容。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学生为本,改进学习训练方式、完善学习评价。如何落实减负增效,对学生课外作业的研究和实践也是我们需要积极探索的问题。比如结合活动卡上的一些实验活动,或者布置“长作业”,让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探究,学生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废旧物品来动手实验和探究,在研究过程中可以更深入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物理学习的兴趣都非常有效。同时还可以把学生课外实验中的一些实验方案、收集的一些实验数据,作为课堂教学的资源,拓宽了课堂教学的时空,整合了课内外的实验资源,改变了作业的内容和形式,使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及探究意识得到培养。

三、结语

身为一线教师有感于资源的不足与零乱,有感于好的资源对教学过程开展的重要性。也正因为我们是一线教师,我们才最了解课程的理念和走向,我们才真正知道什么才是我们最需要的教学资源,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实验资源的开发与整合更应该结合我们的教学实际,使物理实验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的意识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需要不断思考和实践。

参考文献:

[1]《传神—冯容士物理DIS名师培养基地成果集》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2月.

[2]张主方《现代课堂实验教学启示录》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年6月 .

[3]黄秀莲《整合实验资源 探究实验教学》 福建德育网 ,2009.6.

数字博物馆与整合 篇10

1 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

在数字媒体技术发展过程中, 技术起主导作用, 艺术起辅助作用, 技术和艺术结合在一起, 共同发挥作用。数字媒体技术相关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数字媒体领域的专业知识, 还要具备艺术修养, 并且能够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技能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 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中, 技术是起主导作用, 艺术只是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但是, 也正是因为高校现有的教学模式, 导致很多学生缺失艺术素养。除此之外, 很多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差,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高校计算机教师的授课态度不够严谨, 教学方法过于传统。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 高校学生的人数不断增加, 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同时高校学生的专业技能较差, 导致更多的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

2 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现状分析

数字媒体艺术是把数字媒体技术和艺术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 还要让学生提高自身艺术素养, 为学生日后就业奠定基础。但是, 相对来说,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也较差, 即便创作出好的作品也无法用数字媒体展现给大家, 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

3 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整合的意义

3.1 提升艺术作品的画面感

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 可以让很多艺术作品的展现成为可能。很多艺术作品在把现实和虚幻结合在一起时, 可以借助数字媒体技术实现, 提升艺术作品的画面感, 打造出完美的意境, 也可以提高观众观看的热情和积极性。

3.2 缩短艺术的创作周期

传统的艺术作品创作需要很长的时间, 而且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如今, 提高艺术作品的创作效率, 也可以降低创作成本。

3.3 丰富了艺术的表现形式

传统的艺术创作会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作品的效果并不理想。如今, 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可以完成更多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数字媒体技术操作相对简单, 即便是非专业人士也可以凭借自己的意愿设计出自己喜欢的作品。除此之外, 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也丰富了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

4 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的整合策略

4.1 注重人才培养

目前, 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教学上都存在很多问题, 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文化素养较低。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 人们需要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才能为艺术创作提供灵感。如果艺术创作缺乏灵感, 即便应用数字媒体技术也无法创作出满意的艺术作品。因此, 要想创造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除了要应用数字媒体艺术, 还要注重人才培养。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过程中, 一定要把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结合在一起, 不能出现专业相分离的现象。除此之外, 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特点, 合理的制定教学方案和教学计划, 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 教师要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在一起,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为日后的就业奠定基础。要想提高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课程的教学效率, 高校必须认识到教师培训的重要性, 加强教师培训, 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案例:调查显示, 我国数字媒体艺术和数字媒体技术人才的缺口大概在16万。数字媒体行业市场巨大, 数字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2002年, 数字产业的收入为365亿美元, 仅在动画作品上的收入就高达9.1亿美元。日本是动画片的出产大国, 每一年日本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都会增加31万人。如今, 我国政府对数字产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 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数字媒体艺术是以数字媒体技术为主导, 艺术为辅, 技术必须和艺术完美的结合在一起。高校是为社会输出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 高校一定要着重培养复合型人才, 这样才能满足数字产业对人才的需求。目前, 很多高校均设置了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在教学中, 教师要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在一起,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为日后的就业奠定基础。

4.2 合理制定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融合方案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数字产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如今, 数字产业的规模正在不断扩大, 但是还无法满足所有用户的实际需求。社会对数字产业人才的要求有两点:一是掌握专业的数字媒体技术, 二是具备艺术创意。当下, 人们对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要求不断提高, 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必须不断创新, 提升品味, 才能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一件艺术作品是否让观赏者满意, 关键看作品的创作形式好不好, 作品的思想是否饱满。要想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 创作人员可以把数字媒体技术运用到创作过程中, 借助数字媒体技术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在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融合之前, 一定要结合艺术作品的创作需求, 合理的制定融合方案。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人们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整合, 可以更好的展现出艺术作品的内涵。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 可以让很多艺术作品的展现成为可能。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可以缩短艺术作品的创作时间。数字媒体技术操作相对简单, 即便是非专业人士也可以凭借自己的意愿设计出自己喜欢的作品。将数字媒体技术融入到艺术的创作中, 能够创作出许多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 更加具有吸引力和艺术特点。值得注意的是, 将数字媒体技术同数字媒体艺术两者间进行融合时, 需要对艺术作品所要表达的理念进行深入剖析, 这样才能制定合理方案使作品更加突出主题特点。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人们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如今, 数字媒体技术迅猛发展, 数字媒体产业已经成为国家乃至全球最具有影响力的产业。国家和相关部门对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扶持, 鼓励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在教育行业, 很多高校都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开设了和数字媒体相关联的课程。数字媒体艺术就是高校新开设的专业, 可以更好的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数字媒体艺术,整合策略

参考文献

[1]李鹏杰.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现状分析及教学体系的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 2010.

[2]卢新亮.数字媒体艺术的文化塑造与价值实现[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 2010.

[3]王国瑜.当前壁画艺术在新媒体技术参与下的生态空间[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10.

[4]张微.文化社会学视野下的新媒体艺术论析[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11.

上一篇:幸福指数下一篇:精度测量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