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环保与环境监测(精选11篇)
数字环保与环境监测 篇1
引言
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是环境监测, 其也是环境管理和环境执法工作开展的基本条件。对环境监测管理进行强化, 能够保证环境保护工作在开展过程中有准确的监测资料作为依据, 并且其也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环境问题非常错综复杂, 而且, 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掌握和管理也存在着很大的困难, 特别是会出现无序性、交错性以无限性等问题, 这样会导致人们在认知判断能力方面出现问题。在对环境问题进行处理时, 要更新思路、方法和技术, 这样能够在数字环保背景下获得更好的发展, 其也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实际方法之一。
1 环境监测概述
环境监测主要是对环境中各种物质的含量、排放量进行检测, 然后对环境质量变化进行跟踪, 对环境质量水平、环境管理以及污染治理等方面工作进行保障。人们要想对环境水平进行掌握, 就要进行环境检测, 同时也是开展环境工作的前提。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 环境监测主要是利用化学分析方法对污染物进行分析, 但是, 由于环境污染物含量低, 在变化速度方面也非常快, 因此, 这个阶段被称为污染源监测阶段。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开始, 人们对环境污染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认为环境污染不仅仅包括化学物质污染, 同时也包括噪声污染, 因此, 在这个时期进行环境监测, 对环境背景指的监测也在其中。环境监测的范围在不断的扩大, 而且应用的手段也在不断的增加, 这个阶段被称为环境监测阶段。在之后, 环境监测技术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不断的实现了自动化和数字化, 很多的国家都建立了自动化监测网络, 因此, 环境监测进入到了自动监测阶段。
2 环境监测对于环境保护的作用分析
2.1 通过环境监测可以准确的评价环境质量
在环境监测工作开展过程中, 可以利用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等多种手段来进行, 同时, 对生态环境进行监测时, 一定要保证连续进行, 对监测的要素以及对象要进行全面的反映, 并且借助准确的数据资料实现全面的监测, 对环境质量进行评判, 这样能够更加有利于了解生态环境的实际状况。
2.2 环境监测可以有效的遏制环境污染问题的发生发展
环境监测工作主要包括对大气、水、土壤、生物以及固体废弃物等进行跟踪监测, 在整个过程中要保证监测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因此, 对监测要进行必要的管理, 避免出现各种污染问题。通过对环境监测进行管理, 避免出现诱发环境污染的问题, 对已经发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要进行动态、持续的跟踪监测, 对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动态进行掌握, 防止环境污染问题进一步扩大, 这样能够起到有效遏制环境污染问题的再次出现。
2.3 环境监测工作可以为环境监督执法管理提供支持
对污染物进行跟踪监测, 能够对污染物的来源进行及时准确的掌握, 同时, 对可能造成的危害情况也要进行了解, 因此, 环境执法管理部门要依照环境法律法规进行处理。环境污染事故的出现对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作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而且, 也会导致一些社会纠纷出现, 对环境监测的结果进行分析, 能够对污染源以及危害进行分析, 为纠纷的仲裁也能提供依据。
3 数字环保的概述
数字环保主要是对数字技术、信息技术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等手段进行利用, 对环保数据的要求以及业务要求要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整理, 这样能够对环保业务进行更好的整合, 而且要对环保信息化水平、监管执法水平以及工作协同水平也要进行提高, 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环保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以及公众化。
4 系统模块实现与特点介绍
4.1 数据标准规范化
环境信息标准化体系的建立要保证系统的整体性, 同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合理布局。对环境保护部门发布的信息进行重视, 建设应用标准以及信息安全标准, 这样能够指导应用系统的建设, 对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非常有利。
4.2 数据应用产品化
数据应用产品化主要是要实现数据中心的建设, 将各个业务系统利用ETL技术进行数据对比、补录和交换, 这样能够利用中央数据形成数据初级产品, 方便用户的查询。
4.3 应急防范智能化
系统基于数据中心数据信息产品的支撑, 针对某一具体的突发事件, 通过建立完备的应急知识和应急案例数据库, 将应急处置常识按照突发事件发生演化的时空顺序和特征进行依次分类存储。运用智能化技术建立应急处置模型, 智能分析突发事件发展的各个阶段所应处置措施, 形成高度智能化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应对系统。
5 环境检测技术和数字环保要良好结合
5.1 创建综合协调环境监测领导小组
要将环境监测技术与“数字环保”有效地结合起来, 首先, 需要充分整合并创建一个综合协调环境监测领导小组, 组织协调当前区县级等相关部门现有的环境监测资源。包括农林、卫生、畜牧、环保等部门的专业设备、交通设施及技术人员等。将所有资源进行整合, 并明确环境监测分工, 令小组人员之间相互密切配合。
5.2 明确检测目标
依据当地的环境质量状况及经济发展水平, 明确检测目标, 并制定出农村地区环境监测切实可行的方案, 如确保供应开展环境监测工作所需的财力、人力、物力等, 组建一支能机动、快速地进行环境监测的专业队伍;重点选准一些与农村群众生活生产等密切相关如饮用水源酸碱矿化度、畜禽排放污水的COD等相关环境项目进行监测。
5.3 采样监测
环境监测要保证采样地点的合理, 同时, 对采样的频次以及采样的方法都要进行分析, 对样品的处理化验以及期限都要进行明确的规定, 对监测取样的化验分析以及结果的准确性都能进行保证。在监测结果分析以后, 还要作出相应的监测分析报告。
5.4 对环境监测分析数据合理安排
环境监测分析报告在进行数据发布方面的渠道也要进行合理的安排, 也要对出现的环境问题进行科学的指导, 这样能够避免出现的环境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影响。
6 结束语
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能够获得更好发展的基础, 同时, 也能实现资源、环境、人口三者关系的良性循环。对现代高科技环境监测与数字环保技术进行利用, 能够对污染地区进行更为科学的治理, 同时, 也能对容易出现污染的地区进行预防, 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以及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非常有利。
摘要:近年来, 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 污染问题却越来越严重, 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同时, 人们的生命健康也受到了威胁。环境保护问题得到了人们的重视, 采取必要的环境监测技术能够对环境中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 同时, 对环境问题也能实现实时监测。为了能够更好的对环境问题进行解决, 将环境监测技术和数字环保进行结合, 对环保工作的质量也能进行改善。文章对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同时, 对将环境监测技术和数字环保的结合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环境监测,数字环保,分析
参考文献
[1]王振湘.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之间相互关系[J].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3, 7:226-228.
[2]徐敏, 孙海林.从“数字环保”到“智慧环保”[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1, 23 (4) :5-7.
[3]贾志军.环境监测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 2012 (5) .
[4]郭晨旭.TVOC环境在线监测系统现场监测仪软件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 2013 (6) .
数字环保与环境监测 篇2
地球环保政策与环境产业 --展望中国的环境产业
为了解决中国的环境问题,必须实施有效的环境对策.因此实施彻底的环境管制,对企业实行同环境对策有关的激励措施,进一步引进先进的`环保技术和充实环保设施是非常必要的.如同日本在解决产业公害问题上所经历过的一样,中国应通过开发、转移与环境和节省能源有关的环保技术,建立起中国自己的环境产业和环境市场.这不仅可以为促进环境产业的发展也为开展富有成效的国际间合作做出贡献.
作 者:仲上健一 曹瑞林 作者单位:日本立命馆亚洲,太平洋大学刊 名:东北财经大学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年,卷(期):2002“”(4)分类号:F205关键词:环保政策 环境产业
数字环保与环境监测 篇3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理论;环保工作;应用创新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理论在环保工作中的应用能够让环保工作的效率得到提升,了解一个地域内部的环境情况,以此针对问题,找出问题的解决对策。这样才能让环境保护能力得到提升,也能够让环保工作更加进步。以下从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理论出发,对具体的实施步驟以及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对环保工作有非常积极的促进性作用。
一、理论依据分析
在当今的世界发展状态中,全球都关注于可持续发展,这种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就是让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呼应,让彼此的发展更加协调,这也成为社会的发展的共识。科学有效的管理已经成为环境监测的重要环节,只有不断的提升监测数据的有效性,才能让检测数据的可靠性发挥出来,才能解决更加实际的环境问题。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在应用上需要创新,也需要更加准确以及可靠的方式,因此,某矿业集团根据《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系统理论》对此环境保护和检测的创新开展了实际性的工作,此做法对可持续发展有极大的意义。
二、具体实施步骤
(一)强化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建立起立体的环境保护网络。首先,强化对环境保护的职责。强化职责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前提,在某集团公司中,要按照责任目标进行责任书的落实,将环境职责划分为多个选项,以此实行起逐级签订责任书的制度,让环境保护真正的落实到每一个人的身上,各司其职。其次,建立起完善的环境保护体系。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需要走向正规化,走向正常的轨道化,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横纵方式的环境保护管理体系,才能让企业的各项工作都关联到环境。
(二)建立健全集中性管理全面的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秩序。在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中,生产数据需要有章可循,并且有理可依,有据可查,对每一个环节都进行密切性的关注,最终让生产的数据在质量上的评估更加明确,让环境监测的数据可以满足质量控制的需要,这些数据都具有法律的辩护能力。每一个环节的完善就是程序完善的保证,能够进行相应的矫正性环境,通过一系列活动的改善,通过环境保护措施的校正下活动来对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进行提升,以此达到监测的目的,改变以往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损失情况,或者将其降低到最小程度[1]。
(三)做好环境监测质量保障的技术性基础工作。首先,技术性工作需要软件的支持。监测数据的质量主要依靠程序计划进行,这也是质量检查的有效依据和有效保障,因此在建立健全数据完善性的过程中主要关注的是数据的准确性、数据的完整性和数据的代表性和可比性,这些质量的提升更需要依靠软件的支持。其次,完善硬件的支持。硬件的支撑主要包含了标准物质和环境方面标准样品,标准化的传递设备以及采样器具和专业的检测仪器,还有环境监测实验室。这些硬件设备的完善是对环境监测的最好支撑,还能让环境监测的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2]。
(四)强化环境监测的质量,保障管理方面的力度。首先,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和管理的制度。企业在环境监测站中需要制定和贯彻关于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管理规定,之后还要对相关的管理文件进行健全和修订,某企业中文件、办法一共为12个。每一个单位都需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适合自己的考核办法,并且在此过程中明确相关的奖惩措施,编辑含有标准化的选编政策。例如,对企业所有的污染源还有污染点进行编号安排,设置统一的标志牌,然后对其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其次,建立健全质量保障审核员的相关制度。在质量保证审核过程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工作:第一,建立完善的系统审核性制度,对相关的检测工作以及检测技术进行质量上的评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要逐步的进行审核,并且对检测系统所使用的数据进行质量上的定量评价[3]。第二,系统审核的内容要确定,其中主要是对每一种监测点基本状况的确定,对点位还有采样实验室,数据搜集、处理报告的确定。在质量审核活动过程中需要相关环境监测机构的质量认证,环境监测工作和实验室的评选工作需要紧密的协调在一起,突出日常性的监督审查功能。第三,质量保证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质量保证的经费和在监测工作上的经费要有一定的比例,一般质量保证经费是质量监测经费的10%到25%。
(五)全面的提升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环保监测人员的专业性和职业素质是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前提,因此要想提升监测数据的根本质量就需要通过培训以及实地学习的方式改变工作人员的观念,提升工作人员的环保知识,还有监测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做到爱岗敬业[4]。
结束语:综上所述,本文对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理论在环保工作中的应用与创新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此项工作是促进我国企业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本措施,需要每一个部门和每一个人为之付出努力,除了要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以外,还需要对环境效益以及社会效益进行关注,完善污染的治理水平,找出污染的主要原因,并且对区域内部的废气、废水以及各项污染进行仔细的分析,以此促进区域内部的环境改善,最后改善整体环境,促进企业环保效益的提升,成为优秀环保集体。
参考文献
[1] 汪文鹏,汪茜.中国环境监测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4,27(2):87-89..
[2] 陈雨艳,杨坪,余恒等.基于环境质量监测的区域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体系[J].中国环境监测,2015,14(4):68-74.
[3] 陈斌,陈传忠,赵岑等.关于环境监测社会化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环境监测,2015,31(1):1-5..
[4] 解辉.大数据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环境监控与预警,2016,8(4):62-66.
数字环保与环境监测 篇4
关键词:环保档案,问题与对策,数字化管理
1 环保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必要性
环保档案现代化管理, 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现代化管理方法是环保档案现代化管理的构成要素, 要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就必定实现管理办法的现代化。环保档案工作作为环保工作的一部分, 其管理方法的现代化也是整个环保工作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环保档案现代化管理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档案这门管理科学也得到了不断发展和完善, 环保档案职能的内涵和外延也随之不断充实。为适应环保档案事业的发展, 更好地实现环保档案的各项职能, 单凭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是远远不够的。应用现代化管理方法是适应环保档案工作转轨变型的迫切需要,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建立, 环保档案工作也随之转轨变型, 主要表现在环保档案工作由过去封闭半闭型、单一性向开放型、多面性转变;从一般保管查询向信息知识再生产转变;从档案信息的分散管理向网络化管理方面转变。因此迫切地需要把现代化管理方法应用到环保档案工作中去。
2 环保档案管理现代化中存在的问题
(1) 随着环境保护事业的迅速发展和环境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 对于环境问题研究的文献资料也在大量增加。其文献具有内容丰富、类型复杂、综合交叉、载体多样化等特点为环保管理的现代化提供了丰富的“食粮”, 同时又给广大科技人员的查阅和科技情报管理机构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文献的增长率已超出了人们将它妥善处理的能力和条件, 大量的文献未能进人正常的渠道。
(2) 环保档案管理系统分散, 加工处理效率较低, 收集系统和使用效益较差。因没有统一要求和严格的规范管理, 有些科研人员忽视了科研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是科研的一部分。科研论文, 报告出来了归档, 但其他材料及原稿却未附上。另外, 由于靠层层上报汇总, 缺乏管理, 满足于报数据, 造成信息分散, 系统不配套。没有建立有效的综合分析手段和方法, 信息资源不能共享等问题, 大大降低了档案效益发挥。
(3) 环境保护机构由于受资金、场地、人员紧张、管理制度薄弱的影响, 人们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认识不足, 在日常工作中不注意环保档案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3 环保档案实现现代化管理的主要措施与对策
(1) 从思想上高度重视, 提高对环保档案现代化管理的认识。首先单位主要领导要有足够的认识, 要为实现环保档案现代化管理创造条件, 配备必要的微机等现代化档案管理设备。其次要提高全体干部职工思想认识, 克服保守的传统习惯, 坚定实现环保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勇气和信心。
(2) 人才的培养是实现环保档案现代化管理的前提。
现在社会上普遍缺乏复合型的现代管理人才, 档案工作更如此, 尤其是缺乏既懂微机技术又有档案专业的复合型人才。
据报道, 很多单位因人才缺乏而直接影响了档案工作现代化的顺利开展, 所以环保档案要实现现代化档案管理就是要求档案人员必须掌握现代化管理方法。为此要加强对档案专业人员的培训, 真正提高其政治业务素质, 经常组织业务培训, 提高档案工作人员业务素质, 除坚持持证上岗制度外。对专项业务培训要坚持严格考试制度, 才能真正使档案工作标准化、现代化。
(3) 环保档案工作标准化是实现环保档案现代化管理的基础。档案工作标准化, 是新形势下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它的制定和实施, 必将给档案工作带来长足的发展和巨大的变革, 因此, 要加速标准规范的制定, 积极组织贯彻实施。应用《环保档案分类表》 (简称) 分类类目标识, 我们必经熟悉并了解环保档案分类表分类类目标识, 所规定的内容和适用范围, 做到信息分类符合本单位环境管理职能, 保持各种信息的有机联系, 便于微机信息管理。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 实现档案现代化管理是档案工作发展的趋势。当然应用现代化管理方法要有科学的态度, 不能一哄而起, 档案现代化管理也是一个不断学习, 不断探索的过程, 因此我们要先易后难、先简后繁、循序渐进、从实际出发逐步实现现代化管理。
(4) 环保档案计算机化是实现环保档案现代化管理的目标。运用计算机系统来管理环保档案, 不但可以提高档案检索查找速度, 还可对保存大量的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 并将那些文献价值不高、重复或陈旧的文献加以限制或取消, 达到精收并蓄的目的。及时了解准确传递文献信息或动向。帮助管理层进行正确的决策和预测行动, 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减少盲目性, 增强工作计划性, 科学性和主动性。
4 选用软件平台是环保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关键的前期工作
大量的环保电子文件产生以后, 软件平台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据笔者了解, 环保档案部门对于软件平台的选用大致有几种代表性的方案:或与软件公司合作开发、或选用国家环保局推荐的文档一体化系统软件、或选用当地档案局推荐的档案管理软件。从理论上笔者认为, 最佳的办法应该是大家都采用国家统一选用的一种通用的软件系统, 这样可避免重复开发、重复建设, 对于国家资源利用总体上、标准化、自动化和网络化建设都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也可以克服兼容性等问题, 为今后系统内的联网和信息资源的共享创造条件。就目前的实际情况, 笔者认为, 无论选择哪一套系统, 首先必须重视对选用软件平台的通用性、标准化、安全性、支持网络环境、后续扩充、技术支持等几个方面的把握;其次要树立成本效益观念, 处理好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讲究最佳效率, 根据本单位的专业特色、发展趋势对选用的软件平台有个理性的定位。
5 收集归档工作是环保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的基础工作
针对收集归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认为收集工作必须解决几个问题:一是建立相应的电子文件的收集制度:如连锁责任制、三人会签制、“机读文件目录”制、移交责任制等使收集工作真正落实。二是不能忽略对电子文件内容、原始性、保存、识读有关的技术状况的鉴定工作, 处理好利用与建库成本的关系, 剔除不应归档的电子文件, 对重要文件则应打上归档标记。三是不能忽略著录工作, 著录是对电子文件从产生至结束的整个生命周期的控制, 没有著录就不能有效地实现归档、检索、利用、统计等各方面的工作。四是收集归档工作中要预防数据丢失和泄密, 要注意对传输过程中的加密工作, 特别是要防止通讯线路上的窃听、泄漏、篡改和破坏。五是《电子签名法》的颁布实施, 使电子文件的原始凭证性得到确认, 在收集过程中注意采用签署技术、输入隐形条码等方法以与伪造或复制件相区别, 从而达到对原始性的安全保证。
6 数据库建设是环保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的核心工作
数据库建设主要包括档案目录数据库、档案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档案数据库。就笔者了解一般单位都比较重视档案目录数据库的建库工作, 对于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建设大都没有深入。
以全文数据库为例, 笔者认为, 一是全文数据库中除了包含已数字化了的电子文件材料外, 重要的纸质档案材料也应包括在其中, 因此应遵循科学性原则, 从实际出发, 确定数字化的范围, 分清轻重缓急, 优先对重要的、专业性强的、利用频率高的档案材料进行数字化, 建立数据库。二是在全文数据库建设中, 环保档案部门往往会把工作的中心放在单纯的文件全文录入、扫描工作, 接收的大多也是文件全文。但环保档案因具有专业性强的特点, 档案部门必须紧紧围绕环保工作中心, 始终以利用者所需作为数字化管理的方向, 体现出环保档案专业特色来, 不能忽略确实有实际参考价值、利用、凭证价值的专业科技文件的全文录入工作。三是全文数据库通常采用数据导入和原文扫描两种方法, 在建库时, 应遵循“能导则导, 不能导则扫”原则, 充分利用已有的电子文件材料进行数据导入, 避免重复劳动。四是重视备份且异地保存,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备份方案, 并严格记录备份过程, 定期检验备份数据的有效性。以避免因系统瘫痪或硬盘、服务器等硬件系统的意外损坏而使数据库全军覆没。五是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数据格式互不兼容而影响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例子比比皆是, 因此, 标准化的建设是前提, 数据库建设必须遵守国家、行业颁布的各类标准以及国际和国内通用的网络传输协议和格式、数据加工等标准原则与要求。
7 开发利用工作是环保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的目的
数字化管理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是满足利用者的需要, 提高社会利用率。档案部门必须将工作重点由传统的整理转向档案信息的重组和创新, 使档案信息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目前的工作应该是充分利用环保档案信息的数字化管理优势, 使档案信息与最新技术接轨, 利用计算机丰富的图表处理软件和多媒体技术等对数字化的环保档案信息进行二次、三次开发, 并通过建立科学的检索体系为用户提供高效便捷、准确系统的档案信息服务, 充分发挥其数字化管理的时效性特点, 以满足环保工作决策部门、各类专业人员以及社会各方面对环保档案信息的不同要求。在工作实际中, 笔者体会到安全、保密问题是必须解决的原则问题。数字化管理以后, 利用工作变得更开放了, 安全控制也更困难了, 这些新变化要求档案部门必须通过加强对电子档案开放的鉴定工作, 处理好利用与保密的关系, 在《档案法》允许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笔者认为, 就目前而言设置权限是较实际、较安全的做法。
数字音乐环境与高校音乐课程教学 篇5
关键词:大学音乐;数学音乐环境;课程教学;视唱练耳;声乐器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043-01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数字化手段被应用到各行各业,在当前课程标准改革背景下,数字化教学是现代化教学一个鲜明的时代特征。很多高校通过建立与音乐专业相关的音乐制作室、乐器教室等数字音乐环境来提高高校音乐教学质量。数字音乐环境可以应用到高校音乐课程教学很多方面,拥有包括修改更方便、现场音乐效果更全面、音质更好等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优点,数字化手段不再局限于单一音乐产品制作而是更好的被应用在多种教学课程中,同时可以在多门专业课教学中发挥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一、数字化视唱练耳教学
视唱练耳传统教学内容包括乐器音色和听觉训练,在实际课程教学中有着教学质量差,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学目的难以达到等缺点,这样不仅会给学校带来一定教学负担,还会使学生个人素质和能力得不得提高,长期以往视唱练耳就不再是个性问题而且一种共性问题,学生在考试成绩、实践演练等方面难以保障,甚至会影响学生心态导致其他课程学习效果不好。
视唱与听音是视唱练耳教学课程中两个极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一般要使用乐器来进行单一、重复的枯燥式教学,这样会打击学生学习效果和积极性。在应用了数字化手段后,教师可以在课前利用多媒体电脑程序制作好包括不同音色音程、旋律、节奏、和弦等在内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能将教学内容完整地呈现给每一位学生,使教学效果达到基本一致。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针对不同学生在学习重点、难点问题上进行不同方面的自由调节,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与效率,而且促进了学生自主发现、提出并解决问题能力发展。电脑程序自由调节空间非常大,可以解放教师在传统教学中反复演奏的教学方式,并且可以满足学生针对不同内容的课程训练和课程拓展,培养学生数字化手段音乐应用基础,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发展。
二、数字化声乐教学
声乐教学通常给人一种抽象印象,在应用数字化手段之后声乐教学可以给学生更为直观的感受,不仅可以将声乐教学内容延伸,还能针对学生不同需求进行不同课程训练,在降低教学成本基础上能极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比如用波形文件进行参考,可以将声音的各项属性参数化,以便于学生更容易与标准进行比对,让学生对声乐教学内容理解更为深刻。
在针对学生发音、音色等问题上数字化手段能够帮助学生更容易寻找错误、更深刻理解声音、更有利培养乐感。歌曲感情表达作为教师声乐教学内容第二个部分在歌曲表达方面是课程重中之重,但是很多学生对于感情表达即使在学习课程之后仍有很大欠缺,感情是音乐形态和载体之一,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都应在感情中有所体现,如果感情表达不出来,那么在歌曲表演效果将会大打折扣。数字化手段的加入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方面去理解声音以便更好表达,比如,在学生演唱过程中配以图片、文字等形式多媒体课件来渲染气氛,让学生更好的去融入歌曲感情,演唱全程录音;在演唱结束后,从教师直观感觉和波形文件属性两个方面出发对学生提出问题及建议,能够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错误与不足,以便更好改正。
三、数字化器乐课程教学
管弦器乐课程作为高校音乐专业基础课程之一,重点针对不同管弦乐器构造、发声原理等方面进行授课,涵盖了从了解到应用多个方面的教学内容,目的在于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应用不同的乐器。
传统器乐课程教学以课本为核心,部分内容由教师进行讲解,因为课程仅仅是将实际知识转化为图片或者文字形式,理解难度非常大,许多学生对于器乐课程往往是一头雾水,教学质量与效率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在数字化手段帮助下,教师可以将同一内容的不同表达形式结合到一起来达到多方面理解的目的,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取不同的教学部分学习,教师可以更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指导。比如,在一段课程学习中,不同水平的学生对不同教学内容不仅可以选择不同表达形式进行学习理解,还能够针对不足进行课后训练,数字化手段教学内容还能给学生准确、稳定的反馈,帮助学生更好纠正课程训练中出现的错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同时学生学习数据也能完整呈现给教师,既减少了工作量,又帮助教师全面地理解学生学习水平,以便更好准备下一节教学内容。
数字音乐环境教学虽然拥有很多传统教学所没有的优点,但是传统教学经验与规律是宝贵财富,有着独特的优势。当下,只有综合能力更全面才能符合社会需求,数字音乐环境教育与传统教学的结合才是最好选择,通过两者的有机结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提升音乐教学。此外,高校音乐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创新能力,不断钻研教育方法和技巧,以此来更好传授学生知识,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创造未来的高素质、高水平音乐人。
参考文献:
[1] 桑 潇;数字化教学手段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08期
[2] 陶娜娜;浅谈高校数字化教学环境对音乐教学的影响[J];科技信息;2009年01期
环保管理与环境监测的若干思考 篇6
1 环境监测在环保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环保管理制度和措施是基于部分特征开展的定量管理, 定量管理要求在控制污染与环境目标管理之间构建定量评价关系, 并展开综合分析。目标管理的重点是针对不同时间和污染类型, 明确必须达到的环境标准, 以便更好地落实控制目标。环保管理最基本的任务是准确、全面、系统的收集、整理企业环境保护中的数据, 揭示不同企业环境保护活动的规律, 进一步分析企业排放物对环境影响的程度, 制定合理的环保规划和管理对策, 为企业做好环保管理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现阶段, 各地政府对各环保重点单位实行环保目标责任制度, 该制度明确环保主要污染指标的控制标准, 对没有达到排放标准的单位给予年度考核, 通过对其环境监测不单能掌握各单位主要污染物的排放规律, 也为促进各单位生产过程中合理控制污染物排放量, 从而达标排放的要求。总之, 环境监测是强化环保管理的关键, 环境监测能提供判定环境质量状态、污染物排放量的指标, 为更好地开展环保管理提供一定参考。
2 做好环保管理与环境监测的建议
现阶段, 我国环境保护效果并不理想, 人口、资源、环境是摆在人民面前最主要的问题, 虽然国家一直倡导“保护环境, 造福后代”等理念, 但并未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近些年,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工业企业逐年增多, 企业日常生产中排放的废水、废气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保健, 为环保工作带来各种问题。
2.1 提升全员的环保意识
由于环境保护工作工作量较大, 且资金短缺, 部分人员缺乏对环保的重视, 这不利于环保工作的顺利进行。企业要加强全体人员环保管理意识, 让其认识到环保管理的重要性。除此以外, 还应加强细节管理工作, 让监测工作贯穿环保管理改革阶段, 提升环境保护质量和监测水平。同时, 结合企业环保管理的严峻形势, 加大环保投入, 通过技术开发、变废为宝等方法开展环保管理, 要求各级管理人员定期进行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及教育活动, 以生产车间、原料等为环保主要阵地, 改善企业的生产环境, 提升员工环保责任感, 进而降低环境事故发展率[2]。
2.2 做好分级污染控制工作
分级控制就是落实环保目标的重要手段, 进而提高企业污染排放控制率。各企业应从自身发展情况出发, 制定一系列环境保护考核细则, 明确各类污染物的排放标准。采用污污分流、清污分流等处理方式, 对企业发生污染的源头展开调查, 掌握诸多影响因子, 采取恰当的措施进行控制, 防止污染环境。例如:化肥企业生产过程中出现异常时, 高氨氮污水池必须单独进行存放, 进而对污水处理厂产生不良冲击。遵循局部保整体的原则, 利用分级控制污染源确保外排合格率。因此, 环保管理者必须时常深入车间, 调查污染源, 狠抓环保分级控制, 将综合与单项考核合理结合, 对违反各项规定的单位或个人实施扣罚奖金处理。
2.3 构建三废管理网络
网络是一个管理体系的重要体现, 管理各部分环环相扣, 方可保障每项工作达到规范化管理效果。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 网络信息技术逐渐应用至各个行业, 逐渐形成一个信息共享、全方面的监测网络, 从而提升环保管理效果。此时, 在环境管理体系基础上构建三废管理网络, 制定水污染、大气污染、环境监测管理等标准, 达到企业排污标准要求。必须注意, 石油化工企业具有生产装置多、流程长等特点, 上述特征为环保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现场管理得关键是必须建立现场巡回检查制度, 依据企业的地理位置、环境、生产特点等内容, 明确现场检查线路, 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和整改, 掌握现场最真实的信息。绘制的三废现场管理流程图 (见图1) 。
3 结语
综上所述, 企业进行环保管理的重点在于基层, 基层管理的重点是现场管理, 以此做好污染源的监控及治理工作。本次研究从环境监测对环保管理产生的重要影响入手, 提出构建三废管理网络、加强环境监测等建议, 促使工业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 进而提升环保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环境政策转变与环保产业转型 篇7
(一) 由依附型政策向自主型政策的转型。
第一, 环境政策受经济政策支配的地位有所改观, 甚至环境政策开始影响经济政策, 2013年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倒逼各地区改变经济政策, 调整产业结构, 做强传统产业, 发展新兴产业,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第二, 经济政策对制定环境政策的影响正在逐步减弱。环境政策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社会成员对改善环境质量的诉求越来越强烈, 社会力量对环境政策的影响越来越显著;第三, 官员政绩考核在注重经济指标的同时, 正在逐渐增加环保指标的权重, 考核标准变得更加多元化。
(二) 由管理型政策向治理型政策的转型。
首先, 治理主体由一元转向多元。虽然依然强调政府在环境保护事业中的主导作用, 但同时也开始强调引入多元主体参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其次, 治理方式由以行政手段为主转向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即从主要运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最后, 权力运行更加强调上下互动。从2013年开始我国每月都要公布空气质量城市排名, 社会成员的环境知情权和环境监督显著提高。
(三) 由缓解型政策向改善型政策的转型。
首先, 我国环境准入门槛正在逐渐提高, 环评审批制度、排污许可制度等基本环境准入制度日益规范和完善, 同时对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的准入条件也日益严格;其次, 环境政策对排污企业的处罚力度正在逐步加强, 新《环境保护法》规定, 对违法排污、拒不改正的企事业单位, 可以按日连续处罚, 增加了企业排污的成本;最后, 环境政策在强化环境监督和环境执法方面日益严格。按照新《环境保护法》的规定, 对“不符合行政许可条件准予行政许可”等9类行为, 如果政府在履行环境监督的过程中触犯, 按照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 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将会受到记过、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 甚至是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二、环保产业的机遇
(一) 环保市场日益成熟。
随着我国不断提高环境保护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推进经济的转型升级, 环境保护产业正在向建构统一规范的市场的方向前进。目前, 我国正在加快调整环保产业布局, 建立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 推进环保产业与环境政策转型同步发展, 在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引导下, 环保市场将会日益规范和成熟, 为环保产业做大做强提供机遇。
(二) 环保市场主体日益活跃。
随着我国环境政策由管理型向治理型转变, 我国环境保护市场主体将会日益活跃。治理型环境政策则致力于厘清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的环保责任, 建立起政府主导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市场, 通过规范市场主体的资格条件、组织形式和行为方式, 为不同所有制企业平等的进入环保市场提供保障, 有利于实现环保市场中市场主体的多元化, 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
(三) 环保产业空间进一步扩大。
在改善型环境政策体系下, 政府环保投入将进一步增加, 污染物排放标准将进一步提高, 企业环境准入门槛也会相应提高, 加上政府环境监管力度的增强, 客观上会迫使各类企事业单位不得不增加环保投入, 购置环保设备, 购买环保服务, 减少污染物排放。据测算, 与大气污染治理相关的环保产业产值将因此而增加1万亿元以上。
三、地方政府应如何发展环保产业
(一) 做好产业发展规划, 确定重点优势产业, 培育骨干企业。
一方面产业规划应当首先立足于本地市场, 充分发挥既有优势。产业发展方向应当首先着眼于满足本地区的市场需求, 以本地市场需求为基础培育环保类骨干企业, 力争在短期内培育出几个在国内环保市场有话语权的骨干企业;另一方面产业规划还应当着眼于未来市场发展方向, 积极创造新的产业优势。应当在充分挖掘传统优势的同时, 紧盯空白市场、新兴市场, 大力发展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技术服务与咨询、环保设备运营、环境工程设计施工安装等环保服务业, 逐步形成新的产业发展优势。
(二) 加强环保监管, 优化市场环境。
发展本地区环保产业, 应当注重加强环保监管, 刺激本地区市场对环保产品的需求。同时应当加强市场管理, 构建公平、有序、充满活力的市场环境。良好的市场环境有利于增强企业对本地区环保产业发展的信心和预期, 是吸引外部投资, 改善环保产业投融资困境的有效动力。另外, 发展本市环保产业, 还应当注意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政府部门加强对环保企业的管理, 规范企业的行为, 打击恶性竞争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三) 推进科研成果快速转化, 增强环保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环保产业涉及污染物处理处置技术、环保设施的建造与运营管理、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能源节约与再生以及清洁能源开发等多个方面。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必须依赖高科技的支撑, 相关产业才能实现质的飞跃。因此, 真正富有生命力的环保产业必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 技术创新是环保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要想真正将环保产业做大做强, 应当重点提升本地区环保产业的科技实力。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 我国环境政策也开始进入加速调整转型期。环境政策的转型为环保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地方政府应当在发展环保产业上有所作为。
关键词:环保产业,环境政策,转型
参考文献
[1]宋薇.河北省环保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 2001.
无线环保与火警监测智能垃圾箱 篇8
目前我们城市的垃圾处理仍然存在很大的隐患, 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实际问题, 不能及时处理掉的垃圾严重污染了环境, 同时也会危害人们的健康所以我们要寻找一种更好的办法来从根本上解决这样的问题。随着社会科技水平的逐渐提高, 物联网已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物联网用途广泛, 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敌情侦查和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
所以我们也紧跟物联网与智能城市的步伐, 设计了这样一款“无线环保与火警监测智能垃圾箱”, 为社会的环保带来了福音。
1 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技术是通过射频识 (RFID) 、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 按约定的协议, 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 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叫做物联网技术。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
基于物联网的技术作用可以使该系统的设计具有以下优点:
1.1 远程监控、广域安防:视频监控已经推广一段时间, 有良好的产品与市场基础, 加之无线城市的推广, 此切入点较容易规模化。
1.2 归码溯源:食品、药品等行业通过二维码、彩码、射频等技术, 实现全程、局部的物流跟踪、溯源。普通用户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上的应用实现检索。此方向也是较容易出规模的方向, 但受制因素较多, 短期内还需要行业内部的规范。
1.3 环保监测, 无线数据采集:环保、森林、水文、国土等部门可以利用此类产品达到远程监控、远程信息采集的目的。此方向应用需要较高的专业产品, 且规模一般不大。
2 产品功能实现
该无线环保与火警监测智能垃圾箱具有环保、火警监测、自动报警、温度、湿度监测等功能。该垃圾箱可以自动对垃圾产生的有害气体进行吸收 (如氨气、二氧化硫、硫化氢等) ;如果有烟雾浓度超过预设值, 或温度过高引燃其他垃圾发生火灾, 垃圾箱内部的烟雾传感器会检测到, 同时会通过GPS无线通讯模块将这一情况以短信的形式发送到环卫监测中心 (如图1) 。以便第一时间对垃圾箱进行处理, 防止不必要的损失;该垃圾箱还能检测到垃圾箱内部的温度和湿度防止存放时间过长导致垃圾腐烂, 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环境。对于防盗系统, 我们借助红外线监测, 同样以短信的形式发送到环卫中心, 以免有人恶意对垃圾箱进行破坏、移动。
该智能垃圾箱的优点是可以对市场上任意的垃圾箱进行简单改装, 而且操作十分简单, 不需要什么技术特点, 所需要的材料都是市场上易得而且廉价的。
3 产品核心模块
该系统主要包括3个模块:JB64主机、传感器模块、显示模块。
3.1 JB64机房短信监控报警系统是基于SMS短信技术开发的系列产品, 旨在为企业用户提供易于上手、价格低廉但功能丰富的环境监控和防盗报警解决方案。使您的手机变成了被监控设备的遥控器。设备一旦发生异常, 系统就会及时给您的手机发出短信进行报警, 您也可以随时发短信指令查询控制设备当前状态。本系统的使用不会对原有系统有任何副面影响, 将有助于提高特定行业的安全系数, 为企业提高预警效率、创造安全环境、降低潜在损失、创造无形利润提供帮助。它将让您用极小的投入获得经济上的长期潜在利润和心理上的高枕无忧。图2为其工作原理图。
3.2 传感器技术, 这也是计算机应用中的关键技术。大家都知道, 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计算机处理的都是数字信号。自从有计算机以来就需要传感器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计算机才能处理。借助于各种传感器, 探测和集成包括温度、湿度、压力、速度、烟雾浓度等物质现象。烟雾传感信号处理电路原理图如图3所示。采用散射式光感烟雾传感器CA3302B。J1的1、4引脚连接传感器内部光源, 2、3引脚连接传感器得光敏元件。正常状态下J1的2引脚为高电平、由于IC2A的2脚是高电平, 由于IC1A的1引脚是高电平, 所以输出低电平, 然后经过IC2B反向输出高电平;当烟雾进入传感器得暗室时, 光线散射照在光敏元件上, 其电阻率降低, IC2A得第2引脚变成低电平, 其输出高电平, 经IC2B反向, 最后输出低电平。单片机可以通过检测的输出判断是否有烟雾报警即火灾报警。
4 测试
4.1 把SIM卡插入JB64的SIM卡座内, 并向右滑动SIMLOCK翻盖锁住SIM卡, 接通主电源和后备电源。
4.2 JB64的侧面有一个黄色发光管LED0, 它用来指示是否已经成功登陆GSM网络。登陆成功以后LED0会变成常亮, 表示JB64已开机起动成功。
4.3 将所有装置正确安放在垃圾箱内部后, 进行烟雾监测, 在同一环境下, 向箱体内小流量持续通入烟雾, 监测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得, 在外界环境不变的情况下, 当烟雾浓度达到0.06%及以上时, 产品自动报警。
5 可行性分析
经济可行性:主要是对该产品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 本产品作为一个科技发明, 所需要的材料都是市面上常见的, 而且价格低廉, 对于们在经济上是可以接受的, 并且本产品投入使用后后可以有效改善空气质量, 有助于环境保护的实施。所以本产品在经济上是可行的。技术上的可行性:对于该产品在技术上不存在任何问题, 该产品采用了JB64主机一个, 作为该产品的核心模块, 我们可以在该主机上连接电源、报警器、传感器等器材达到智能效果, 让人们很容易接受。而且使用起来也特别方便, 所以技术上不存在任何问题。时机可行性:目前, 城市内大街小巷的垃圾箱随处可见, 很多垃圾发霉了还没有及时处理, 这不仅影响了市容和市貌, 同时也危害着人们的健康。而这样一款智能垃圾箱可以做到大环保、智能, 就解决了这样的窘境。综上所述, 该产品开发目标已明确, 在技术和经济等方面都可行, 并且投入少、效果好。因此该产品的开发是完全可行的。
6 结束语
本论文叙述了传统垃圾箱的历史、现状以及现在发明的无线环保与火警监测智能垃圾箱的概况。重点介绍了该智能垃圾箱的设计与实现过程, 包括产品需求分析和产品的功能设计、箱体内部内部设计以及调试。总结了本产品的特点:节约开发经费, 提高使用效率, 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本产品主要面向城市使用, 大街小巷都要安放这种无线环保与火警监测智能垃圾箱, 可以让城市当中的每一位市民都感受到该产品的带来的好处。
无线环保与火警监测智能垃圾箱正在等待着每一个市民去体会它那对环保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杜晓通.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与工程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Du Xiao-tong.Wireless sensor network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M].Beijing:Mechanic industry Press, 2010) .
数字环保与环境监测 篇9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虽然近年来我国环保投资总量不断增加,占GDP比重从“十五”期间的1.32%增长至“十一五”期间的1.44%,但与发达国家该比重稳定在2%相比仍有显著的差距(吴舜泽等,2014;朱建华等,2012),环保资金缺口不容忽视。有研究认为,环保投资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环境问题具有负外部性特征,使得本应该承担环境责任的企业没有意愿主动承担环境投资和污染治理责任(唐国平等,2013)。为提高企业环保投资的积极性,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环境规制政策,以期向企业施加更大的环境压力。理论上讲,环境规制能够引导企业的环保行为,企业的污染治理投资往往是在面对政府环境压力时所做出的反应(Maxwell&Decker,2006;李永友、沈坤荣,2008)。但在实践中,政府的环保意愿能否转化为企业的实质行动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实证数据检验。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现行的制度背景下,政企关系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资源,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它都会影响到政府环境政策的执行效果(于文超、何勤英,2014)。那么,在环境规制作用于企业环保投资的传导过程中,政企关系会发挥怎样的作用,这一作用是否因企业产权性质不同而表现出异质性?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基于合法性理论和制度理论,选取2008-2013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环境规制对企业环保投资的作用效果。尝试在以下方面对已有文献进行拓展:(1)在从整体分析环境规制与企业环保投资关系的基础上,将研究视角延伸,进一步研究其存在的地区差异和行业差异;(2)结合我国产权制度特征,针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分别采用不同的指标衡量政企关系,着重考察政企关系对环境规制执行效果的调节机制,探究政企关系可能造成的增值效用或减损效用;(3)立足于优化“政府规制—企业行为”的传导路径,提出“因企而异、因地制宜”的差别化环境规制政策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合法性理论将合法性视为组织权力结构的前提和基础,正是由于个体把某种秩序看作是一种合法秩序的信念认同,从而构成了秩序存在的合法性。Maxwell&Decker(2006)、Murovec et a(l2012)指出,企业进行环保投资是合法性管理的一部分,其动机是满足环境合法性要求,减少监管者对其预期的罚款和监管频率,最终降低企业的环境遵守成本。制度理论也认为制度具有约束和影响组织行为的功能。组织受到制度的压力根据来源不同可以分为规制压力、规范压力和文化认知压力(斯科特,2010)。环境规制就是政府对企业环境行为的规制压力之一。研究表明,企业之所以进行环保投资和环保技术研发,主要是因为受到环境规制的压力,该压力成为企业环保投入的源动力和决定因素(唐国平等,2013;Taylor et al,2005;Doonan et al,2005)。但也有学者发现,企业普遍存在环保投资不足的现象,环保投资对企业来说是一种“被动”行为,逐利本性会驱使企业仅进行少量环保投资(张功富,2013)。因此,政府作为有形之手,在企业忽视环境保护的情况下,有必要给予强有力的环境规制,促使企业增加环保投资。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环境规制对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可能会表现出较强的地区差异和行业差异。一方面,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各社会主体的环境保护意识更强,对环保政策的执行和落实更为坚决;另一方面,重污染行业自身面临国家的环境压力较大,很多法规明确指出加强对重污染行业的监管(唐国平等,2013),上述因素使得东部地区和重污染行业企业对环境规制的反应更为积极,推动其进行更多的环保投资。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a:环境规制力度与企业环保投资正相关
H1b:在东部地区,环境规制力度与企业环保投资的正相关性更显著
H1c:在重污染行业,环境规制力度与企业环保投资的正相关性更显著
在我国当前政企尚未完全分离的特殊制度背景下,政府出于政治目的会将自身的意愿转嫁到所控制的国有企业(曹亚勇、于丽丽,2013)。国有企业天然的政治联系使其更容易获得政府掌控的资源,相应地也容易被政府控制,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随着环境污染加剧,在不断增加的政府环境压力下,国有企业往往会表现出“准政府”性质,迎合政府的环保意志。而且,政府控制权越大,其对国有企业的控制程度越强(逯东等,2012)。被政府绝对控股的国有企业面临着更大的政府环境压力,在环保投资方面的表现也更为积极。因此,本文提出假设2:
H2:对于国有企业,若政府处于绝对控股地位,环境规制力度与企业环保投资的正相关性更显著
经济转型时期,民营企业往往会通过主动建立政治关联替代正式制度,以降低由于政策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Wei et al,2010)。建立政治关联成为民营企业对政府掌握资源的一种反应方式(Ang&Boyer,2007;刘慧龙等,2010)。民营企业通过与政府建立政治关联可以影响企业在面对环境规制政策时的策略选择,削弱环境规制政策的执行效果和环境政策法规对企业的压力(杨其静,2011)。较强的政治关联会弱化环境规制政策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约束力度,进而减少当期的“环境遵循成本”(于文超、何勤英,2014)。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3:
H3:对于民营企业,若与政府建立有政治关联,环境规制力度与企业环保投资的正相关性会被削弱。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自2008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以来,上市公司逐渐公开披露有关的环境信息,因而样本选取从2008年开始。本文选取2008-2013年间披露年度环保投资额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并剔除ST、*ST、金融业、财务数据异常的样本,最终得到582个观测样本。企业环保投资数据是从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和环境报告书中手工收集和整理;计算环境规制力度所需的工业三废和工业产值数据来源于《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民营企业政治关联数据是根据国泰安CSMAR数据库中披露的董事长与总经理个人简历手工收集所得,以新浪财经和金融界数据作为补充;其他变量的数据也均来源于CSMAR数据库。
(二)模型构建与变量定义
为了检验环境规制力度与企业环保投资之间的关系,构建基本模型(1)。考虑到变量之间的内生性问题,将环境规制力度滞后一期。对于政企关系的调节效应,本文按照政企关系对样本进行分组,采用分样本回归的方法检验。
其中,EPI表示企业环保投资,采用企业年度环保投资额/当年平均总资产这一相对数衡量,并在稳健性检验中采用企业年度环保投资额的自然对数代替。Gpe代表环境规制力度,用环境污染治理强度指数衡量。借鉴唐国平等(2013),基于工业三废的达标排放率构建环境污染治理强度指数。参考Leiter et a(l2011)、唐国平等(2013)的研究,选择相关的控制变量。具体的变量定义及衡量见表1。
四、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从表2可知,全样本和分年度样本的企业环保投资规模相差比较小,随时间变化不大,但极小值和极大值却相差百倍之多。均值大于中位数,标准差明显大于均值和中位数,说明大部分企业环保投资规模小于平均水平,普遍存在投资不足并可能呈现突出的个体差异。
主要变量的相关性分析显示,环境规制力度与企业环保投资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这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假设1a。此外,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小于0.5,而且方差膨胀因子(VIF)也均小于2,说明模型中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之间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但限于篇幅,文中没有列示相关性分析结果。
(二)回归分析
(1)环境规制力度对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分析。如表3所示,在全样本和国有组样本中,环境规制力度(Reg)与企业环保投资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民营组样本在10%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可见,不论在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政府环境压力均对提高企业环保投资呈显著的正向作用,实证结果支持假设1a。回归结果还发现,在东部地区样本中,政府环境压力与企业环保投资在5%的水平上正相关,而在中西部地区二者关系并不显著,说明政府环境压力对企业环保投资的作用存在地区差异,在东部地区作用更显著,支持假设1b。在重污染行业中,政府环境压力与企业环保投资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通过对比检验重污染行业样本和全样本的回归系数可以看出,环境规制对企业环保投资的作用在重污染行业更为显著,支持假设1c。(2)政企关系对环境规制力度与企业环保投资相关性的影响分析。由于政企关系因企业产权性质表现形式有所不同,本文分别从国有企业的政府控制权和民营企业的政治关联两方面考察政企关系。国有企业样本按照最终实际控制人政府的实际表决控制权衡量,如果政府实际表决权大于50%定义为政府绝对控股组,否则定义为政府非绝对控股组。民营样本采用董事长或总经理是否存在政治关联衡量,借鉴罗党论、唐清泉(2009)的研究,将董事长或总经理现任或曾任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官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定义为政治关联组,否则定义为非政治关联组。表4报告了政企关系影响环境规制力度与企业环保投资相关性的回归结果。在国有样本中,政府绝对控股组样本的环境规制压力(Reg)与企业环保投资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正相关,且回归系数明显大于国有全样本,而在非绝对控股组样本的环境规制力度与企业环保投资虽呈正相关,但不显著。这表明,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控制权能够影响政府环境压力对企业环保投资的作用效果,在政府绝对控股样本中显著的强化了二者的正相关性,支持假设2。在民营样本中,非政治关联样本的环境规制力度(Reg)与企业环保投资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但是政治关联样本的政府环境压力对企业环保投资作用不显著。这意味着,政府环境压力在非政治关联民营企业中能够对提高环保投资规模发挥预期作用,而在政治关联样本中环境规制失效。也就是说,民营企业建立的政治关联对政府环境压力存在明显的防御效应,削弱了环境规制政策的实施效果,支持假设3。
注:括号中为t值;***、**、*分别表示在1%、5%、10%的水平上显著。
(三)稳健性检验
为了验证结论的可靠性,本文借鉴唐国平等(2013)的研究,采用企业年度环保投资额的自然对数衡量企业环保投资规模。另外,采用樊纲等(2011)市场化指数中的“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分项指数作为环境规制力度的衡量指标。一般来讲,在政府干预越强的地区,企业经营决策受到政府影响越大,面临的政府压力也就越大。如表5所示,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假设1、假设2和假设3均得到支持,主要结论保持不变,故可以认为研究结论是可靠的。
注:括号中为t值;***、**、*分别表示在1%、5%、10%的水平上显著。
五、结论与建议
当前,环境污染治理不仅是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成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容忽视的关键问题。本文选取2008-2013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讨环境规制对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以及政企关系在其中发挥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环境规制提高了企业环保投资规模,而且该正向作用在东部地区和重污染行业更为显著;政企关系能够影响环境规制对企业环保投资的作用效果,但因产权性质而异:对于国有企业,若政府处于绝对控股地位,能够强化环境规制对企业环保投资规模的正向作用;对于民营企业,若与政府建立有政治关联,环境规制与企业环保投资的正相关性会被削弱。
本文研究的主要启示在于:(1)政府相关部门应继续完善环境规制政策,尤其需要考虑不同地区和行业的差异性,防止“一刀切”,在环境规制强度、工具等方面实施有差别的措施;(2)国有企业与政府的天然联系是一把“双刃剑”,国有企业在获取便利的同时也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政府可采取税收优惠等方式减轻国有企业环保投资的成本负担,如,环保投资形成的固定资产允许加速折旧等;(3)环境执法机构应保持执法的独立性,提高环境规制政策的执行透明度,引导公众和媒体参与企业环保投资决策的监督,避免民营企业通过建立政治关联进而“虏获”政府的行为;(4)行业组织和金融机构应建立环境规制政策的配套措施,进一步完善行业环保投资自律机制及奖惩机制,积极建立以“环境金融”为基础的环保投资新模式。
数字出版环境下编辑的作用与价值 篇10
快速发展的数字出版技术不仅没有降低传统编辑的作用与价值,相反,数字环境下信息的无序、海量,读者的个性化阅读需求等为编辑的价值发挥赋予了更多的内涵。
数字出版环境下传统编辑的转型
由图书选题策划向数字内容策划转变
在数字出版刚刚起步阶段,多数出版社都达不到一开始就针对数字出版的选题策划,但传统编辑在策划图书选题时需要关注:该产品的内容比较适合什么数字出版形式;该产品的内容在数字出版的哪个等级上流转;是否允许纸质书与数字出版产品一起上市,在上市时间上保持同步还是留出差异;数字出版产品是作为图书的增值附件还是作为单独的产品等。总之,编辑在策划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选题内容与数字出版的契合点。数字出版时代,任何依靠单一媒体的出版产品,其赢利机会都要远逊于能够进行全媒体运作的产品,编辑在策划选题时,一定要考虑其内容多媒体运作的可能性,要具有对选题综合设计和开发的能力。
从文字加工向内容资源结构化加工转变
目前,从资源加工角度划分,数字出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对自有内容资源进行深度加工,如采用人工标注和计算机辅助标注技术对已经数字化或标准化的数字资源进行切分、标引、分类、关联等加工活动,使之形成半结构化或结构化的数字资源,建立数据库以供用户检索;另一类是内容资源不经过加工或经过简单加工的,如电子书。实践证明,内容经过深度加工的数字出版产品更具生命力,更能满足用户多样需求,是数字出版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促使传统编辑工作必须由注重词句用法和文理通顺转移到对内容加工上来。
另外,在内容资源整合加工过程中,编辑应该遵循“一次制作,多重利用”的原则,使经过加工的资源能适应多种不同用途。
由单一纸媒设计向多样化载体选择转变
数字出版中,编辑除了要关注纸媒设计外,更要关注其他多种载体形态。面对看似诱人的新鲜载体形态,作为编辑,应该保持冷静头脑,做到充分了解各种载体形态特征和数字出版形式,分析其利弊,并根据自身内容资源的属性、分类、出版特点等,结合用户具体需求,对不同内容资源采用不同载体,选择适当的数字出版形式,做出特色。
由文字编辑向多媒体编辑转变
数字产品的多媒体化造成编辑加工的复杂化。数字产品和多媒体作品不仅包含文字和图片等静态信息,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动态元素的应用是数字出版一大特征。这就要求编辑不仅仅局限于对文字的审读和加工,还应该具备软件监测与评价、图片编辑、音视频编辑、网络审美等相关基本常识,否则很难对产品提出建设性改进意见。
由图书定价机制向数字产品定价机制转变
数字产品具有以下特征:不易破坏、内容可变和可复制;研究与开发成本高、生产制造成本低;生产过程中固定成本高、变动成本低;销售过程中生产成本低、销售成本高等特殊的成本结构,以及对个人偏好的依赖性等,决定了它与非数字产品完全不同的定价机制。
目前,市场上的数字出版产品,主要包括以下定价机制:第一,免费定价机制;第二,差别定价机制;第三,捆绑定价策略。数字产品多样化定价机制,要求传统编辑在充分了解不同数字产品特征和成本构成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一种或交叉使用多种定价策略,给不同消费者提供满足其个性需求的选择余地,最大限度地扩大消费群体。
数字出版环境下编辑的作用与价值
海量无序信息的鉴别者
鉴别能力是编辑必备的基本能力,它关系到作者辛勤劳动的成果能否得到尊重,更关系到出版物的质量。人类已有的和不断产生的知识信息来源广泛,形式多样,内容繁杂,动态性强,毫无规律地散见于各种载体中,信息的海量和无序为数字环境下编辑的鉴别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有情报专家指出:现在的问题是信息过剩,而不是知识过剩。编辑必须从内容到形式对海量、繁杂、无序信息做出谨慎鉴别,选出读者真正需要的信息,提高读者获取和利用信息的效率。
传统“把关人”角色的延伸
数字出版环境延伸了传统编辑“把关人”角色,为其赋予了新内涵。随着受众文化水平与鉴别能力的不断提高,受众成为信息传播中更加主动的一方。编辑必须把“领导”受众接受信息转变为“引导”受众接受信息,把“严把关”转变成“巧指路”,数字时代的编辑应充分尊重受众个体性和创新性,适时更新观念,调整战略,以一种客观、公正、平等的评判准则与评判精神来选择和建构信息。
个性化阅读需求的服务者
数字出版环境下的个性化阅读需求促使出版从泛出版、大众出版向小众出版、专业化出版转变。这就要求编辑在平时工作中,重视对小众阅读内容的选择和策划,为各层次读者提供针对性的优化内容,成为个性化阅读需求的服务者。在数字技术创造的个性化时代,当编辑把大众变成小众,小众变成专众,全心全力为自己的小众市场提供服务时,赢利就是必然的了。
内容资源整合加工者
内容资源结构化加工是个性化定制服务的基础。传统出版社经过多年积累,大多具有丰富的内容资源。数字出版时代,谁对巨大的内容资源拥有更强大的结构化加工整合能力,能够提供数字化内容资源的个性化定制增值服务,谁就拥有更大的市场控制力。
因此,数字出版环境下的编辑需要对内容资源进行深度加工、分类管理,以满足用户灵活、便捷获取信息的要求。内容资源越多,编辑的分类、标引工作就越重要;标引程度越深,加工越细致,越能提高内容资源的使用价值。这是数字出版时代编辑最大的价值体现。
知识信息的数字化传承者
出版业对人类知识、文化的传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出版业以纸质图书形式记载信息,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目前仍是不可或缺的出版形式。自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承载知识、信息的载体形态越来越丰富,光盘、电子书、数据库、各种手持阅读器等,作为人类文化和知识的重要传承者,编辑在数字出版环境下更多地是对内容进行数字化编辑加工,实现与以上载体形态的融合。因此,在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编辑成为人类知识信息的数字化传承者。
数字出版近几年在我国迅猛发展,全面数字化转型是传统图书出版未来的必然发展趋势。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业产生的巨大影响和冲击,为编辑在出版活动中的作用和价值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编辑必须积极应对、主动求变,适时进行功能角色的转变,在数字出版环境下实现编辑作用与价值的最大发挥。
数字环保与环境监测 篇11
1 项目概况
在租赁的制衣厂空楼房进行建设, 因此无主体建筑土建基础施工, 只进行装修装饰和地埋式废水处理站的建设, 预计本项目装修时间跨度为4个月, 装修工作人员约15人, 将不设置临时生活区。施工期产生的污染物主要为:装修过程机械设备噪声、装修使用油漆等产生的有机废气、装修建筑垃圾。
1.1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预测
1.1.1 废水处理站恶臭
产生的废水采用“调节池→水解池→生化反应池→二沉池→消毒”工艺处理, 废水处理池采用地埋式构筑物, 调节池、水解池、生化反应池、沉淀池、消毒池等均采用密封结构。医疗废水处理站消毒剂采用二氧化氯, 二氧化氯通过盐酸和氯酸钠在二氧化氯发生器制备产生。考虑到项目废水处理量小, 且所有装置均采用密封操作, 因此, 运营过程排放极少量恶臭, 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1.1.2 医院消毒药水异味
医院由于日常消毒, 会产生消毒水异味, 调查一般小型医院, 在医院建筑物外面均已闻不到消毒水异味, 消毒水异味影响范围仅限于医院内部, 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明显影响。
1.1.3 垃圾收集点恶臭
医疗垃圾堆放点设在项目一楼楼梯旁, 生活垃圾收集桶和医疗垃圾时存放点内垃圾暂存过程中产生轻微的恶臭, 主要的污染物包括氨气、硫化氢等, 并且易于产生蚊蝇等。
对于生活垃圾, 本项目生活垃圾产生量不大, 临时存放在配有密封盖的塑料桶内, 每天由环卫工人进行清运, 生活垃圾临时存放点恶臭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小。
对于医疗垃圾, 在一楼专门设有医疗垃圾房, 用于存放医疗垃圾, 并在3楼、4楼和5楼设置污物间临时储存医疗垃圾, 医疗废物临时储存于密闭容器内, 交由佛山威立雅医疗废物处置有限公司集中清运处理, 医疗垃圾存放点恶臭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小。
只要项目能做到垃圾日产日清, 注意环境卫生, 则垃圾腐烂产生的恶臭对附近企业和居民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
综上, 项目采取上述相应措施后, 营运期产生的废气对周围环境及附近环境敏感点的影响是可接受的。
1.2 噪声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建成后所产生的噪声源主要是特定的机械设备 (如水泵房等) 噪声, 在积极地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后, 本项目对医院内部和周围声环境的影响是可以控制在有关要求的允许范围之内。
1.3 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运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危险废物、一般固体废物。其中, 危险废物主要包括医疗废物、废药物药品及医院废水处理污泥;一般固体废物主要为输液瓶、医院各办公室产生的办公垃圾和住院病人的一般生活垃圾。
医疗废物收集后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 使用后的输液瓶作为一般固体废物回收处理, 其他一般固废交由环卫部门处理, 固体废物及时清运, 在采取上述的处理措施后, 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明显不良影响。
2 环保措施可行性分析
3 环境风险分析预测结果、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
项目危险化学品储存量未构成重大危险源, 通过加强防范措施及相应的应急预案, 本项目环境风险可控。
4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建设符合产业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项目在施工期将对附近的环境和敏感目标产生负面影响, 但影响将随施工结束而消除, 因此, 只要项目建设方能够在施工期认真落实本报告书所提出的各项污染控制措施, 施工期所产生的负面环境影响是可以得到控制和接受的。项目营运期医疗废水和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可纳入城市污水处理厂, 医疗废物交有资质单位处理, 总体平面布局合理, 内外部环境影响不大, 污染控制措施可行,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摘要:以租赁现有空置制衣厂楼房为例, 从监测依据、评价标准、污染源与防治措施、监测内容、监测结果评价等方面, 对制衣厂楼房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作实例分析。针对监测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如装修过程机械设备噪声、装修使用溶剂型油漆等产生的有机废气、装修建筑垃圾等问题, 提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制衣厂楼房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竣工验收监测
参考文献
[1]湖北省环境保护研究所.环境影响报告书--世界银行贷款湖北城市环境项目武汉市城市污水综合治理工程[R].1994,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