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网络化信息环境

2024-07-24

数字化网络化信息环境(共12篇)

数字化网络化信息环境 篇1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悄然来临,人们的生活、工作、思维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云技术、物联网的兴起,更是加剧了大数据技术的革新,推动着信息共享服务的变革。20~39岁年龄段的人是关注互联网的主体人群。这部分群体是整体社会的主要劳动力,身兼多个社会角色,同时这类人群接触互联网的时间较长,大都为“互联网原住民”与“互联网一代移民”。“古人是居不可无竹,如今居不可无网络”正是他们的生活的真实写照。与良好的互联网依存关系促使他们将互联网作为最直接的信息共享途径。事实上,大数据正影响着信息共享服务体系的每个层面,变革着当下信息共享服务的方式[1]。

信息共享服务工作是图书馆工作的重心,是图书馆业务工作的最终目的。读者对图书馆的印象、认识、利用及满意程度大多数都是通过信息共享服务工作来体现的。信息共享服务水平可集中体现一个图书馆现代化发展的水平。信息共享服务水平应主要由读者评价,是通过读者调查来体现的,即读者调查,为了解图书馆对大学生用户信息资源共享的影响,本研究以对龙子湖大学城2013和2014级本、专科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实验课中,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发布调查问卷。

1 信息资源共享调查

(样本总数400份:有效填写306份)

数据与分析:

1.1 您认为影响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因素有哪些? [多选题]

1.2 您认为下列哪些途径可以使得高校图书馆资源得到充分共享? [多选题]

2 信息需求行为

(样本总数330份:有效填写204份)

2.1 您利用信息资源的主要目的? [多选题]

2.2 您最常利用的信息资源的类型有哪些?[多选题]

2.3 影响您信息获取的因素有哪些? [多选题]

2.4 您平时在信息获取与利用中较偏向哪种类型资源? [单选题]

2.5 在您获取的全部文献资源中,外文信息的比例为: [单选题]

3 信息查寻行为

(样本总数330份:有效填写204份)

3.1 您获取信息最主要的信息源是:[单选题]

3.2 获悉图书馆最新资源的途径: [多选题]

3.3 获取专业信息的主要途径有哪些?[多选题]

3.4 您常采用的信息查询方式有哪些?[多选题]

3.5查询信息遇到困难时,您会如何寻求帮助?[多选题]

3.6您在选择检索工具时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多选题]

3.7 您经常使用的检索方式有哪些? [多选题]

3.8 您在使用数据库或搜索引擎查询信息时,会预先制定检索策略吗?(单选) [单选题]

3.9 当检索结果过于庞大,您会采取什么样对策和措施? [多选题]

3.10您在使用信息资源时遇到的问题: [多选题]

3.11 您最喜欢的图书馆服务内容:(单选)[单选题]

3.12 图书馆无馆藏时,您获取全文文献的主要途径: [多选题]

4 调查结论

从总体上讲,高校图书馆在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大多数大学图书馆均与其他单位开展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活动,在技术上和管理上为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4.1搭建共建共享网络平台

搭建共建共享平台是构建信息资源体系的基础,是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可持续发展的保障。通过各成员馆所在高校的网络中心实现高校图书馆之间网络的互通互联,建立龙子湖大学城图书馆门户网站,建立资源共享各项管理工作运行、读者服务和信息发布的平台。

4.2协调采访

目前,就传统纸质文献而言,龙子湖大学城各高校图书馆在藏书的数量、质量、知识结构体系方面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以前本着自给自足的自主采购方式使许多书刊重复收藏、重复订购,造成复本量大而书刊品种少的局面,不仅有碍信息质量的提升,而且造成本来就紧张的购书经费浪费。这不但违背了发展龙子湖大学城的初衷,也不利于扩展自身的发展空间和提升自身的社会价值。只有在相关政策和制度的保障下,走协调采访之路,才能使龙子湖大学城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合理化,使教学科研所需的信息有保障。

其次,数字资源的购买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电子型文献的最大优点就是多用户同步共享,但是,它对现代技术条件要求较高、价格昂贵、投资大。因此,诸如超星中文电子图书、书生之家电子图书、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图书馆必购的数字资源没必要各馆重复购买,应在龙子湖大学城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委员会的统一协调下,实现共同购买,共同使用[2]。

4.3合作编目

合作编目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基本条件之一,也是图书馆自动化发展的需要。只有开展合作编目才能对文献资料进行统一的加工著录,促进文献工作标准化,为建立龙子湖大学城联合书目数据库和公共查询系统打下基础,实行龙子湖大学城馆际互借,实现资源共享利用。

4.4共建各类特色数据库

龙子湖大学城文献信息资源联合保障系统内各馆应立足馆藏文献资源的特色,积极开发各馆的特色数据库,通过统一的工作平台和检索系统进行整合,在龙子湖大学城范围内实现特色资源共享。

4.5中外文书刊的馆际互借

馆际互借互阅是龙子湖大学城图书馆开展资源共享的基础工作,是最容易实现且效果最明显的项目。在统一规划下实现借书证“一卡通”,实现龙子湖大学城内“网上预约、通借通还、送书到馆、资源共享”。

4.6开展文献传递服务

通过复印、电传、邮寄等方式实现对纸型文献的介质传递服务,通过Email和建立文献传递专用服务器等方式实现数字化资源的网络传递服务。

4.7 开展联合参考咨询

由各馆推荐咨询馆员组成联合咨询馆员,通过电话、Email、面谈以及在线咨询等形式,重点面向联合体内读者提供联合参考咨询服务,逐渐建立起FAQ专家知识库。

4.8联合开展主题活动

开展主题书展、书评、新书通报、阅读辅导等读者阅读主题活动,开展学者讲座、文献利用培训、影视评介、书画展览等文化主题活动。

4.9 开展各成员馆间文献资源的调剂工作

各成员馆本着互惠互利、各取所需的原则,建立统一的馆藏文献调剂市场,充分利用各成员馆的富余、闲置文献资源,发挥更大的馆藏效用。

4.10发挥图书馆资源优势

4.11加大对图书馆职能的宣传工作。

4.12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4.13加强图书馆信息资源信息的安全保障。

数字化网络化信息环境 篇2

浅谈数字化环境下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

峄城区教育局电教仪器站寒假培训材料

探讨四个问题:

1.什么是数字化环境?

2.为何要建设数字化教学环境?

3.什么是信息素养?

4.怎样在数字化环境下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

背景

为了做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落实推进工作,教育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分区域、有步骤地开展教育体制综合改革试点。虹口区作为《开展数字化课程环境建设和学习方式变革试验》(简称电子书包)项目在全国的唯一试点地区,将该项目的试点看作是对加快本区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水平、推进虹口教育现代化的实现的一次新的发展机遇。

一、几个核心概念的界定

首先,对一些核心概念进行界定:

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建设,牵涉到方方面面。

从硬件建设的角度看:要有学生学习用的电脑(平板电脑),要有教师展示的电子白板,要有无线上网的环境; 从软件建设的角度看:要有基于“云计算”的学习的平台,要有给予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学习资源,要有相应的课程体系,要建立新型的教学管理机制;

从教师队伍的建设看:要有一支对信息技术比较精通又能推进课程改革的教师群体,要建立一整套完备的培训课程体系来支撑教师的教学;

从学生成长的角度看:要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习惯,使得教学能够从学生的认知起点开始,让学生拾级而上。能够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习成为学生愿意去做的一件事情;

从家长的角度看:要摆脱对电脑和上网的恐惧,允许孩子利用电脑开展学习活动。…… 电子书包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个人电子终端和网络学习资源为载体的,贯穿于预习、上课、作业、辅导、评测等学习各个环节,覆盖课前、课中、课后学习环境的数字化学与教的系统平台。

电子书包:“原来的的教科书+个性化的资源+互动”,数字化环境: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为目的,基于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和校园网、internet的网络教学平台,既保证了传统课堂学习的优势,又可通过计算机网络为教室、教师办公室和家庭等教学、学习场所提供网络接口,将课堂由课上扩展到课余时间,为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供一种环境支撑,从而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活动。

数字化环境:“电子书包+电子白板+资源库”

二、为何要创建数字化环境?

1、数字化学习环境替代传统教学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2001年,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 出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根据这一思路,我们提出《峄城区中小学数字化课程建设实践与研究》的课题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数字化学习环境最终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学模式变革、教师角色改变、课堂角色改变)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就是充分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手段,促进课程改革,创设新型的“教与学”模式。以数字课堂来推进“三个课堂”建设。通过学生终端设备在课内外的应用,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自主、便捷、高效、个性化的学习,为学生构建个性化学习的智慧课堂,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终身学习能力。

a.为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网络教研“看信息”多“研教学”少

各级网络教研平台已经成为教师开展网络教研的主要交流场所,不少教师开设了自己的博客,但视频会议等手段在网络教研中应用还很少。

查看教研信息和下载教学资源,是当前教师在网络教研中的主要活动内容,即教师还主要以从网络中获取信息和资料为主要目的。教学或讲座视频也是教师比较关注的活动内容,但由于技术原因,目前明显排在查看教研信息和下载教学资源后面。而“发布资源”和“回答他人问题”等互动式、发布式的教研形式则排在最后。这说明当前网络教研的现状是“下载”为主,而“发表、共享”相对较少。这也是当前网络教研“围观很多,互动不足”的现状。b.课堂也不再是教师的个人天地,更多的或许是交流的场所。数字化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平等的机会:无论是学校的管理者、教育者还是学生们,他们需要互相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在一个广阔的平台上共同发展!这个数字化学习首先要求课程学习过程是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实施, 即学与教的活动要在数字化环境中进行, 包括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课堂网络、校园网络和 internet 网络等。与之相应, 学与教的活动包括在网上实施讲授、演示、自主学习、讨论学习、协商学习、虚拟实验、创作实践等环节。其次,课程学习内容是经过数字化处理并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的。这一数字化教学资源包括: 可以通过教师开发和学生创作把课程学习内容转化为数字化的学习资源, 并提供给学习者共享;也可以利用全球共享的数字化资源作为课程教学的素材;还可以利用全球共享的数字化资源, 与课程内容融合在一起直接作为学习对象, 供学生进行学习、评议、分析和讨论, 等等。

再次, 课程学习不再只是一个单向灌输的过程, 而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认知体系重构和创造的一个过程。

总之,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是以学生为中心的, 以问题为中心的, 学习者之间是协商合作的,学习是具有创造性的, 学习是可以随时的终身的不受时空限制的。这种教与学的方式就叫“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课程整合”。平板电脑:

平板电脑是pc家族新增加的一名成员,其外观和笔记本电脑相似,但不是单纯的笔记本电脑,它可以被称为笔记本电脑的浓缩版。其外形介于笔记本和掌上电脑之间,但其处理能力大于掌上电脑,比之笔记本电脑,它除了拥有其所有功能外,还支持手写输入或者语音输入,移动性和便携性都更胜一筹。平板电脑有两种规格,一为专用手写板,可外接键盘、屏幕等,当作一般pc用。另一种为笔记型手写板,可象笔记本一般开合。电子白板

复印式电子白板:即通过用户的简单操作便可将白板上书写的内容通过一定的方式扫描并打印出来。其功能完成过程与普通的复印过程一样,首先由图像传感器件对白板上的内容进行采集,采集信号经过一定的图像处理后,最后用热敏、喷墨或其他打印方式输出。

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与电脑进行信息通讯,将电子白板连接到pc,并利用投影机将pc上的内容投影到电子白板屏幕上,在专门的应用程序的支持下,可以构造一个大屏幕、交互式的协作会议或教学环境。利用特定的定位笔代替鼠标在白板上进行操作,可以运行任何应用程序,可以对文件进行编辑、注释、保存等在计算机上利用键盘及鼠标可以实现的任何操作。

三、什么是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的本质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信息素养这一概念是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在美国提出的。简单的定义来自1989年美国图书馆学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ala),它包括: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2001年第4季度报告提出21世纪的能力素质,包括基本学习技能(指读、写、算)、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实践能力。信息素养是其中一个方面,它涉及信息的意识、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的应用。

信息素养是一种信息能力,信息技术是它的一种工具。信息技术支持信息素养,通晓信息技术强调对技术的理解、认识和使用技能。而信息素养的重点是内容、传播、分析,包括信息检索以及评价,涉及更宽的方面。它是一种了解、搜集、评估和利用信息的知识结构,既需要通过熟练的信息技术,也需要通过完善的调查方法、通过鉴别和推理来完成。信息素养的八个主要表现能力

信息素养主要表现为以下8个方面的能力:

(1)运用信息工具:能熟练使用各种信息工具,特别是网络传播工具;

(2)获取信息: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效地收集各种学习资料与信息,能熟练地运用阅读、访问、讨论、参观、实验、检索等获取信息的方法;

(3)处理信息: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归纳、分类、存储记忆、鉴别、遴选、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表达等;(4)生成信息:在信息收集的基础上,能准确地概述、综合、履行和表达所需要的信息,使之简洁明了,通俗流畅并且富有个性特色;

(5)创造信息:在多种收集信息的交互作用的基础上,迸发创造思维的火花,产生新信息的生长点,从而创造新信息,达到收集信息的终极目的;

(6)发挥信息的效益:善于运用接受的信息解决问题,让信息发挥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7)信息协作:使信息和信息工具作为跨越时空的、“零距离”的交往和合作中介,使之成为延伸自己的高效手段,同外界建立多种和谐的合作关系;

(8)信息免疫:浩瀚的信息资源往往良莠不齐,需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甄别能力以及自控、自律和自我调节能力,能自觉抵御和消除垃圾信息及有害信息的干扰和侵蚀,并且完善合乎时代的信息伦理素养。

四、在数字化环境下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 1.转变教师的观念和态度

面对新兴的信息技术,教师如果没有先进的指导思想和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再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也发挥不了作用。首先要转变、更新的就是教师的教育观念,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知识观、人才观;要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意识,使他们对教育技术的发展而引起的教育思想、教学结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重大变革有一个明确的理论认识。

其次,教师对新技术的态度影响到技术的应用以及教师角色的转换。由于思维定势和多年的习惯,一些教师满足于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或老式电化教学手段,对新技术存在“晕车”现象。对此,应鼓励教师以积极的心态迎接考验和挑战,对新技术既要防止“技术万能主义”,又避免陷入“技术无用论”或“技术黑洞论”的泥淖,对新技术不排斥、不回避,树立良好的信心,有选择地运用信息技术。

2.加强信息设施信息资源

建设的应用和研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的信息素养的再提升还离不开技术的新发展和硬件的新装备,(1)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要合理布局,能够考虑到绿色环保,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并能彰显特色;(2)建成光纤到校及其数据中心,教学区域有无线网络覆盖,移动教育无处不在;

(3)多媒体制作设备配备齐全(打印机、扫描仪、视频捕捉卡、数码相机或数码摄像机等一应俱全);

(4)学校实现“班班通”,每班拥有 1 套多媒体教学设备(含投影机、视频实物展示台及计算机等);

(5)学校装备数字化实验室、科学实验室、虚拟现实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等。方便教师使用的信息资源,是信息资源开发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教师信息素养提高的另一重要途径。

3.注重教师培训打造队伍

我们希望通过培训,打造一个可以引领学校发展的团队。这个团队应该至少由四支队伍组成:

一是校长班子组成的领导团队,其接受的培训应该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内容以现代的办学理念、先进的治校思想、信息环境下学校核心文化、信息化通识培训等为主,目的是提高信息技术环境下校长的领导力;

二是中层干部和班主任组成的行政团队,其接受的培训应该是由上级教育师资培训部门组织,内容以改造传统行政管理、教育管理,掌握信息化服务、网络化管理技能和信息化通识培训为主,其目的是提升学校中层干部和班主任在学校管理、班级管理中的行政执行力; 三是学科教师组成的执教团队,其接受的培训应该以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课堂有效教学、网络教研、新课程改革和发展为主,其目的是增强学科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

四是信息技术教师组成的技术支持团队,其接受的培训以网络安全、网络管理、应急响应、系统软件部署与运维、系统分析与设计、最新前沿技术为主,目的是加大技术保障力。4.科研引领完善激励机制

在学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和发展过程中,学校行政领导应身先士卒,带头参加培训学习,以起到表率作用;除身体力行外,学校领导还要制定支持和激励机制,譬如主动关心教师的信息技术方面的进修和培训,及时提供信息技术竞赛方面的信息,积极帮助教师大胆参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公开课、示范课的评比,大力褒奖参与信息技术相关活动的学科

教师,全力支持基于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论文的交流或发表,等等。有时鼓励之物虽小,却能极大地激发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热情。

数字化网络化信息环境 篇3

数字化学校也可以说是一个信息化的组织,其建设过程同时也是学校这个传统组织的发展过程。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应该让信息技术逐步渗透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中,实现学校组织结构的合理变革,从而形成以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为基本原则、以责任为依据的管理体制,营造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积极教学氛围,最终使教师和学生能在数字化环境中保持高度的自律性,能够最充分、最合理、最科学地运用数字化环境。我校是上海市重点中学,秉承一贯坚持的“全面发展,人文见长”办学特色,将“打造数字化校园”的目标纳入学校近年的发展规划中。

1998年,七宝中学校园网初见规模。1999年,其网络教学应用正式启动。时至今日,随着教育信息化要求的不断提高,校园网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其应用不断扩充,师生接触信息技术的机会越来越多。其间,学校采取自行开发、合作开发、试点合作等多种方式实现了多种网络应用系统平台,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数据中心。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和网络环境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和各学科课堂辅助教学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开放的校园信息化环境给学生充分自主的学习空间。然而,困惑始终伴随着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环境:如何让学生能真正利用网络环境自主学习,如何在完全开放的虚拟世界里让学生把握方向,如何让信息技术的应用能真正渗透到教育教学中去为学校的全面管理服务,思考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深,数字化校园的理念逐渐浮出水面。

学校在拟定的《2002年至2005年〈“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学校教育〉发展规划》中,提出力争在三年时间内实现“打造数字化校园”这一新的宏伟目标。在随即展开的数字化校园课题研究中,学校明确指出,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是要将校园的人文环境与网络环境有机融合,立足本校“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办学特色,将其与具有校本特色的现代教育技术发展道路完美融合,即全体师生能够充分利用信息化环境进行教育教学管理、评价等,并通过转化软件成果的形式,进一步扩大交流,体现社会价值。

一、实现全面的数字化管理及多元评价

数字化校园应该具备全面的信息管理系统,包括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办公管理、校产管理等在内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活动,将其依托信息技术平台实现数字化。各个管理模式之间的运行与学校的管理模式实现一致,相互协作、统一调度。同时,在数字化管理模式下,学校根据新型组织结构实现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管理服务,在扁平化组织架构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信息共享、横向沟通,从而实现自我管理和民主管理。

目前,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学校都拥有一些管理软件,如人事档案管理软件、资产管理软件、教务管理系统、食堂售饭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等,但是从运行状态来看,大多各自为政,只是服务于同系统的纵向管理。例如,人事系统往往只是在学校人事科对教育局人事科直至人事局自上而下人事管理方面的纵向流程中,实现其数据的充分数字化和共享,而对于基层单位——学校自身而言,人事科的信息与校园网中其他系统可能毫无关系。在这种模式下,对于管理上层——人事局来说,尽管实现了管理活动的数字化,形成了他们的电子政务,而学校内部管理的数字化却因而被忽略了。众所周知,学校内部的管理,从人事到教学再到后勤都是互相关联的,大部分信息数据需要共享,这里就需要引入一种横向的管理观,即不同的系统之间需要充分沟通。

从其他学校的实践经验来看,上级管理部门以统一软件来统一数据标准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到学校信息化的进程。因为服务于纵向管理信息化的做法很可能不但会影响到内部横向管理信息化,而且会影响到学校层面上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形成。同时服务于纵向管理信息化的软件往往会在一个学校内形成“数据孤岛”的现象,成为干扰学校信息化进程的绊脚石。如果人事管理的数据能统一标准,那么人事局对于人事信息的管理就无需采取统一下发软件来实现了,只要向教育局或者学校下发数据标准,教育局和学校则可以在已有的管理系统中导出相应的数据即可实现递交。或者将其数据标准融合在自己建设的校园管理系统中,同样可以实现动态的数据共享,类似人事变动等情况同样可以做到随时向人事局上报数据。

教育评价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参照项。在数字化学校中,应该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学生的多元评价。如何综合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诸方面表现,真正地形成一个综合性评价,这是数字化管理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许多学生管理软件中的评价量表仍旧只是运用成绩分数作为评价的基本元素,有些还只能够针对往期成绩进行发展性的分析。例如,分析某学生一学年语文学科的发展趋势时,对于学生德育、综合素质等其他方面就缺乏适合数字管理环境的评价描述,而只能像过去一样用文字语言来描述,使得这部分内容在评价系统中成为了文字记录,无法参与数据分析。在数字化管理模式下,我们可以考虑用定量方式构建评价因素,再从量化指标中寻找定性评价,从而形成一个可操作的多元评价机制。这是数字化学校建设过程中的基础性问题,也可能是我们今后几年要为之努力的方向。最近,七宝中学为建设数字化学校专门成立了课题组,其中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德育及综合素质的定量分析、定性评价问题。

管理的全面数字化及评价的多元化应该是数字化学校的重要表现和基本特征。综合管理的数字化体现学校与信息社会融合的程度和管理信息化的水平;多元评价是学校在数字化环境中的生存和发展方式。在深入探讨数字化学校管理及评价环节时,我们强烈地意识到教育信息化需要社会信息化的支撑,因为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数字化学校不能游离在社会信息化的大环境之外。

二、建设具备良好信息素养的师资队伍

在数字化学校的建设过程中,教师既是教育信息化应用推广的对象,又是应用的推广者,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桥梁作用。教师的信息素养是适应数字化环境的前提,也是引领学生进入数字化环境的必要条件。师资队伍的信息素养对于数字化学校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字化学校里,教师的信息素养应该体现在: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意识和主动应用的习惯,能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工作中的有效应用。

从我校多年的师训经验来看,比较出色的教师对校园网应用要求就非常明确,能清楚地定位自己要用什么,而不像有些教师对自己的应用需求是模糊的,只知大环境“需要”他去学、去用,而不是“主动”地去学。主动、合理、负责地应用信息技术,是数字化学校里教师行为准则的核心内容,也是建设数字化学校的目标之一。教师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意识和主动应用的习惯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基础。

在数字化学校建设的过程中,学校可以提出要实现“教师主动、合理、负责任地应用信息技术”,但不是去硬性要求,只有当综合应用环境建设到一定水平之后才让它顺其自然地实现。这个观念非常重要。在近些年的校园网络建设过程中,我们遇到最多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莫过于教师的参与问题:设备少的时候,教师埋怨没有参与的条件;设备条件好了,教师又说教学任务重,没有时间参与,或者利用宽松的网络条件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如上网聊天、看看股票行情等。这种状况容易引起校园网络建设者对教师的意见,认为阻滞校园信息化的责任在教师。其实,我们不妨换位思考:也许是现有的网络应用不够实用和精彩,也许是现有的应用还不能促进教师信息应用意识的发展,也许是教师的工作还不能依赖现有的应用环境……这些都值得网络建设者们去思考。教师的信息应用意识和应用习惯是逐步培养的,需要环境去影响,而这个环境就是网络建设者们需要努力的方向。

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及相关的应用研究,是教师主动适应数字化环境的表现。因此,在指导教师用好信息技术的同时,还应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应用的开发,结合学科教学研究,不断地挖掘技术应用的潜力,促使应用与技术形成互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只有这样,教师的应用能力和水平与网络应用建设之间才能形成良性循环,不断推动学校信息化进程。技术与应用之间始终是矛盾运动,只有摆正两者的位置,找到恰当的结合点,才能互动发展。在数字化学校的建设过程中,教师信息素养与网络应用建设也是一种矛盾关系,两端都不能强行推进,只能循序渐进,有些时候工作上可能会出现迂回,但是要理性地、正确地面对,将教师信息素养的发展与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结合起来,寻求实现数字化学校的有效途径。

三、学生充分地利用数字化校园的信息化环境帮助自己成长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学校的信息化环境越来越完备。有了计算机房,有了互联网络连接,一些条件好的学校甚至每一间教室里都装备了全套多媒体教学设备。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学生不仅可以享受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高效率的课堂,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充分地应用信息化环境自主学习,帮助自己成长。

然而,在信息化环境中谈自主学习,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学生在信息化自主学习环境中会非常轻易地失去学习的动力,沉湎在网络虚拟环境中。数字化学校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解决网络文明建设,但其目的不是去改变整个网络,而是在学校里促使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宣传正确、文明利用网络的规范,抵制网络中虚幻的诱惑,主动利用网络促进学习和工作。网络文明建设要成为学生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这也是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中健康成长的基本前提。

要促进数字化学校的网络文明建设需要关注两方面工作,一是建立数字化学习环境,二是形成有效的自律管理模式。数字化学习环境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条件;自律管理模式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机制保障。

数字化学习环境应该是一个严密的学习系统,包含在整个校园网的应用系统中,能够引导学生在系统中自主地学习,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状态,同时结合管理评价系统对学习情况进行必要的记录。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构建与过去学校建设中硬环境的建设有区别,硬环境建设可能是关注灯光、座位布局等一些因素,而数字化学习环境建设是注重学生登录网络之后的应用环境,侧重软环境。在简单的校园网中,学生登录网络之后可能与在网吧、在家里没有什么两样,如果是这样就很难激起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热情。在数字化学校的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怎样让学生坐在家中计算机前和坐在学校计算机前有明显不一样的感觉,做到让学生在学校里面对计算机有足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机会。数字化学习环境不是简单地用设备就可以描述的,一定要有引导机制和学习内容。引导机制是学生充分利用数字化学习环境的保障,它应该包括管理引导和应用引导,其目的是要让学生在计算机机房里一坐下来就有自觉学习的动力,要能不断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内容是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实质,要能充分体现与传统学习模式的区别,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拓展课程提供更广泛的学习资源。

数字化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模式应该是有效的自律管理。鉴于数字环境的虚拟性和网络行为的隐蔽性,自律管理在数字化学校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数字化学校也有“传统”的一面,如进行学生的日常管理和德育管理。所不同的是数字化学校更强调借助数字化管理平台加强和促进学生的自律管理。数字化学校具备开放的网络环境,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学生能通过网络广泛接触社会。网络中的社会也是真实的,存在着真善美、假恶丑,要让学生在网络中学会寻求自己的所求和发展,学会在信息海洋中保护自己。对于网络环境中存在的负面东西,我们不能硬性去阻止,也没办法阻止,更不能刻意干扰,惟有通过合理的管理机制来引导。当学生所处的数字化学校的学习环境中正面应用需求足够丰富时,负面的应用才能有效避免。

从学生自律管理角度去看数字化学校,必须是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来协助完成所有的学习任务,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合作学习,完成研究性课程,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德育情况等所有信息都被记录在学生管理平台中,学生可以自己查阅,也可以通过学生管理平台调节自己的行为。例如,自己调整在学校的日常行为以调整德育评价。又如,自己开展网络学习和网络自测以获取比较好的学业评价。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了解自己的状态并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现实行为。文明的网络行为、自主的网络学习都是学生获取良好评价的绝好机会。在计算机面前需要远离不健康的内容,需要不断使用学习平台来提高自己的学业评价,甚至在家里也可以通过因特网进入学校的学习系统进行学习。总之,在数字化学校中,管理系统是关键,需要建立一个能完全将学生管理工作进行数字化管理的系统。例如,建立一个统一的参照系,为每个学生设置一个定量的管理变量,并将各项学生管理工作进行量化,然后结合日常管理工作让学生本人维护自己的管理变量,在管理变量的变化过程中实现自我管理。这种模式的学生自律管理,正是前面说到的多元评价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以信息化为依托,为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撑

教育均衡化发展要求优质资源对弱势资源实现辐射和同化。优秀学校对弱势学校的交流与帮助,优秀师资力量的共享、优秀资源的共享,这是实现教育均衡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数字化学校还仅仅是部分优秀学校所追求的目标。在数字化学校的建设过程中,一些优秀学校的资源应该能依托信息化所带来的技术优势,充分地向外辐射。

“优质资源畅通”是原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张民生教授在2002年上海教育信息化论坛上提出的观点。实现优质资源的辐射,渠道畅通十分重要。数字化学校应该拥有先进的软件平台,以多种途径共享其教育资源,使最大范围的学校能够通过因特网等多种连接方式获取信息,可以在线收看优秀教师的示范课,也可以在线建立学生间的互动,一切资源都能方便地共享,从而实现资源的辐射。比较直接的实现资源辐射的方式是建立远程教学教室,不过要注意其开放性,要让其他人能以尽可能低的条件进入。

这一点,七宝中学的远程教学教室非常具有代表性。它自身建设投入50余万元,功能齐全,但是对于加入者而言,门槛却很低。如果只需要听课,则仅用最普通的多媒体计算机就行了;如果需要互动共享课堂,也只需增加一个摄像头和话筒,再从其网站上下载一个免费的客户端软件就可以了。如今七宝中学的远程教学教室每周都公开了上课安排,几乎每天都在因特网上直播全开放的课堂教学。

数字化网络化信息环境 篇4

一、网络环境下数字化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

1.由于受到机关办公的自动化水平发展的限制, 数字化档案信息的访问权限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 致使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安全保密工作一直采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 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水平和相应的管理软件研究滞后, 受到这些因素的制约, 使得在网络这种虚拟的数字化管理平台中, 进行数字化档案的信息安全管理方面寸步难行。

2.数字化档案信息存储安全得不到保障。由于计算机网络是面向所有的用户开放的, 所以在网络环境下, 许多来自外部的黑客、病毒以及恶习访问的攻击行为, 以及目前的数字化档案储存的保密性不好, 更加重了来自计算机网络方面的安全隐患。

3.通过网络传播的病毒的种类越来越多, 导致网络环境下数据化档案信息安全事故频繁的发生。

4.客户端用户进行数字化档案信息利用的过程中, 缺乏相应的信息安全意识, 在操作的过程中, 往往存在坏的习惯。此外, 数字化档案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有限, 对数字化档案的信息安全造成很大的影响。

二、网络环境下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体系的建设

(一) 创建信息管理组织保障体系

信息管理组织是由保证信息系统与数据安全的人员、主持信息化建设与实施应用的专门人员以及确保网络信息安全的网络管理人员共同组成, 这三者是整个网络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决策者。相关的信息安全管理人员通过利用计算机, 将信息系统中的用户信息进行工作, 制定组织保障系统的所有操作员的职能, 必须由业务组织体系中的具体岗位来确定, 所以各个信息安全管理的人员都不能进行越位操作。

(二) 网络环境的规范化管理

在将数字化档案信息上传到网络之前, 应该制定完善的网络安全保障线路、交换机、通讯设备、服务器以及允许网络档案信息系统安全通过的防火墙管理制度, 然后严格的检查网络环境, 以此来保证上传的所有数字化信息在上传网络的过程中, 保护所有用户的信息安全, 并且, 在进行内部档案信息资源访问与互联网信息档案访问的时候, 应该严格的按照计算机网络操作规范进行。

(三) 创建完善的制度保障体制

通过创建秩序化、程序化管理模式并严格的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执行, 是保证系统、档案、网络信息安全永久性保存的基础。这就需要网络上的各管理层、数据层、应用层、系统层制定相符合相关规定的制度和规范, 并且在实际的工作中严格落实, 以此来保证制度正确、有效的实施。

(四) 规范客户端用户的操作

客户端的用户在进行网络数字化信息系统的操作过程中, 应该严格规范自己的操作过程, 根据相关的客户端安全配置规范、安全上网制度以及相应的客户端应用系统进行数字化信息的上传和维护。这项工作是涉及到所有的网络用户的, 任何人都不能逃避责任, 制定科学、合理、完善的操作规范, 是整个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总体需求。

(五) 规范管理人员的操作

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的职责中, 最重要的就是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人员, 同时其也是档案信息问题的创造者。数字化档案管理员通过对数字化档案进行整理和分析, 将不同的档案进行分类和保存, 所以数字化档案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与信息安全意识, 以及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和不当的操作, 都能够直接的影响数字化档案的信息安全。所以, 在进行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化档案管理, 应该对组织管理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 以此来普及和提高所有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 并且还应该对所有的管理人员进行思想教育, 促使其保持良好的信息安全意识。此外, 对于特殊的数字化信息安全管理, 还应该加强组织管理人员在多媒体、计算机等网络设施上面的操作能力、网络维修能力以及严格的信息保密意识, 必要时还应该颁布具体的信息保密制度, 给数字化信息档案的信息安全的保密方面提供相关的参考。

(六) 规范数字化档案的应用操作

创建规范化的数字化档案应用操作规范, 能够将相关的数据信息和图像信息进行数字化转换, 并且在转换完成后, 应用一些数据保密技术, 对信息数据的使用权限上面制定相关的规范, 从而保证数字化档案的应用操作安全、有序的进行。

三、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计算机网络是面向所有的用户开放的, 这就对网络的上的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因此, 就需要建立完善的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体系, 来保证数字化档案的安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 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 以及所有的相关人员严格的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应用, 再配合相应的安全防护系统, 从而保证数字化档案信息的整体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张鹏.高校数字化档案安全管理体系研究[J].兰台世界, 2013 (29) .

数字化网络化信息环境 篇5

本学期,学校紧紧围绕区教体局工作的总体目标,以“建构数字化网络,打造信息化校园”为主旨,实现 “自选工作出特色,常规工作出亮点,重点工作出成绩”的目标,开创了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新局面。

一、以“精心管理”的理念加强硬件使用规范,构建现代校园。

1、暑期抗震加固工作,原先的所有设备都拆卸。开学前一周,学校即组织相关电教人员监测线路安装情况,网络是否畅通,所有电教设施是否到位,保障了开学后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开学初期,学校更换了新的服务器。学校组织信息技术教师尽快熟悉了新服务器的使用,并且在随后两个月的时间内在不影响教学工作的前提下,逐步将原先代理服务器内的内容转移到新的服务器中,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好了物质准备。

3、开学初期,学校即积极与抗震加固施工单位沟通,对于每一个网点的位置详细标注,对于线路是如何连接的进行了详细的沟通和实地的考察,做到所有布局了然于胸。

4、从学期初开始,学校即联系校园电视台的安装工作。到学期末,安装工作已经全部完成。

5、在授课过程中,学校发现微机室的键盘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问题。学校积极协调惠普公司,对于微机室出现的键盘粘连问题多次交涉,申请更换这一批次的键盘。

6、电子白板安装到位的前一天,学校即利用全体学生集会的时间,严申了电子白板的使用保护事项,同时,在全体教师会上又进行了安全措施的宣讲,提前为师生上了一堂硬件管理安全课。

7、学校本学期重新修订了处室电脑的使用规范,并且传达到了每一位任课教师。

二、以“恒心培训”的理念提高师生的电教技能,构建数字校园。

1、注重网络安全。学期初签订网络安全责任书,并且采取平日抽查与月检查结合方式加强网络安全的管理。

2、强化电教培训。为了提高教师技能,开展了破解flash、会声会影、格式工厂的软件使用培训。教师利用这些软件制作了视频短片,并且在全体教师会上进行了展示。

3、组织班主任学习使用了山东省学籍系统,并且再次核对了转网后的学籍情况。一年级进行了新生学籍的录入和信息的上传。

4、学校组织教师、学生进行了打字比赛,督促师生提高利用微机工作的效率。3——6年级每级部前10名,教师前6名进行了表彰。

数字化网络化信息环境 篇6

关键词:网络;数字化信息;时空界限

一、让网路跨越设备的界限

您想无时无刻地进行“网上冲浪”吗?您想没有时间、没有空间,也没有设备限制地使用我们的数字化信息,为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服务吗?跟我来一起学习吧!

1.家庭中有无线wifi但电脑无无线网卡

一般现在家庭中都会有由无线路由器连接的各种无线wifi,也有以前买的台式机或笔记本因没有无线网卡而不能上网,我们可以选择一种简单、实惠的办法让没有无线网卡的电脑使用无线网络,那就是安装USB接口的无线网卡,如TP-LINK无线网卡

(台式机/笔记本wifi接收器发射器)。

2.只有1个有线网路接口,无无线路由器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只有1个有线网络接口供一台电脑使用,但我们的手机或其他电脑、设备都需要上网,怎么办?这时候,我们只需一个简单的360无线wiFi。360无线wifi可以是硬件上的类似U盘的一个小物件“360随身wifi”,也可以是一个软件“360免费wifi”。

当我们接有线网络的电脑无无线网卡就可以买一个360随身wifi硬件就好;当我们用接有线网络接口的电脑有无线网卡时,可以下载一个360免费wifi软件安装到电脑上。

3.笔记本、手机共享移动网络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很多人都渴望有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但往往苦于生活中的学习、工作等各种压力,望而却步。现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我们可以带上工作一起去旅行。只要我们手机可以上网,就可以想办法让随身ipad或笔记本电脑也能上网,办法就是:设置手机wiFi热点。

打开手机,回到手机桌面。点击“设置”“无线连接”“更多无线连接”“网络共享”“网络共享”“便携式WLAN热点”。

二、让数字化信息跨时间、设备的界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网络购物、各种考试网络报名、各种信息(如居民身份证和居住信息)……正不断地数字化,并实现网络化管理。

数字化信息依赖电子设备和网络作为存储工具,若电子设备出现故障,信息就有可能丢失,我们若能将信息以多种方式备份和存储,就能减少信息丢失的可能性。数字化信息备份的方式很多:可以是硬件上的,比如刻录光盘,装入移动硬盘等;也可以借助网络上的硬件如163网盘、百度云盘、QQ邮箱等。本文以QQ邮箱和百度网盘为例介绍数字化信息网络备份和储存方法。

1.百度网盘的使用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越来越多,我们想把自己感兴趣的某一部分资料或影视大片统统保存到电脑上。但是,这样的资料太多了,你感到自己的电脑是多么小。不用急,今天就教你使用百度云盘,它空间大,速度快,而且免费,还能将他们分享给朋友,如渝西中学2016年元旦文艺汇演视频、照片,百度云下载(http://pan.baidu.com/s/1ntRlDgt)。

(1)首先注册并登录自己的百度账号。(2)点击左上角的上传资料,会弹出一个选定资料的对话框,选中以后点击“确定”就可以上传到百度云盘。(3)若自己有好的资源想要分享给别人,可使用分享功能:把要分享文件前面的小框框打上钩,上面会出现分享按钮。

2.利用QQ邮箱储存数字化信息

QQ是我们常用的通讯工具,我们可以利用它的邮箱,永久保存小文件(大文件可以用超大附件,但保存的时间有限,需尽快转存),也可以用它的文件中转站短期储存要用的临时文件。

用QQ邮箱长期储存小文件,可以选择给自己的另一个账号发邮件或给自己发邮件来实现。

三、让数字化信息跨空间的界限

因为学习、工作或生活的需要,我们很多的数字化信息都积累、保存在不同的电脑中,而我们在不同的地方可能会用到对方电脑里的资料,怎么办?若一有一点信息都相互之间备份,会浪费很多不必要的空间,也不方便日后的信息查找。我想到两种解决方案:

使用QQ的远程协助功能,QQ远程协助功能可以远程协助帮助好友处理问题,也可以远程控制自己不同地方的电脑。但基于网络网速限制,会使远程协助操作反应缓慢。不过还是能慢慢实现一些远程控制要求,使用时只需单击要控制的QQ好友,选择远程控制,进行相应的设置即可。

数字化网络化信息环境 篇7

一、建立确保安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及管理制度

1. 要加强保障数字信息网络安全的立法。

由于档案信息网络建设起步较晚, 目前我国虽然已制定公布了一批有关计算机网络安全方面的相关法律, 如《计算机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等, 为档案信息网络的建设和营运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但我国目前尚无数字档案信息安全方面的专门法规, 档案部门应尽快根据国家信息安全方面的法规制度, 结合档案部门的实际情况, 制定符合本部门实际的数字档案信息安全法规标准, 使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管理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以达到防范和惩治数字档案信息违法行为, 维护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的目的。

2. 建立健全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各项规章制度。

制定严密的安全管理制度, 是保障数字档案信息长期保存的重要措施。计算机及网络硬件设施是保证数字档案信息安全存储和传递的物质基础, 要制定包括网络线路、通讯设备、服务器、机房等支持档案管理机构内部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运行的防火防盗制度和定期维护制度, 落实责任人, 加强对口令、授权的管理。

3. 建立完善数字档案信息形成、归档、保管、利用全过程的管理制度。

必须结合实际, 建立科学的数字档案管理制度, 如完善数字档案的形成制度、执行科学的归档制度、建立严格的保管制度、规范数字档案的利用制度。用规范的管理制度来约束数字档案的形成、归档、保管、利用等环节, 维护数字档案信息的原始性、真实性, 实现数字档案的规范管理。

二、运用先进技术保障数字档案信息安全

1. 访问控制技术。

访问控制是为了防止未授权的访问而对访问者的身份进行识别, 控制网络以及其他资源, 准许授权者浏览访问信息资源而采取的技术。访问控制技术是内部网络的第一道安全防线, 就像一堵墙把内网保护在相对安全的区域, 通过对来访的请求进的环境。访问控制的目的是为了确保网络中的资源和服务不被非法用户访问或破坏, 通过入网访问控制、用户注册, 规定哪些用户能够登录服务器, 并获取网络资源;控制用户所能访问的目录、子目录、文件和其他资源, 并限定用户对这些资源所能进行的操作, 以防止数字档案信息被拷贝、篡改和打印。

2. 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组合体, 用于增强内部网络和互联网之间的访问控制, 保护内部网络免受非法用户的侵入、过滤不良信息、防止信息资源的未授权访问。防火墙为网络安全起到了把关的作用, 它让我们把安全防范集中在内外网络连接的阻塞点上, 有效管理进出网络的访问行为, 防止不良现象发生。防火墙最大的作用就是可以将网络规划得清晰明了, 有效地防止跨越权限的信息访问。对于档案馆网站来说, 合理利用防火墙技术, 充分发挥防火墙的作用是保护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手段。

3. 信息加密技术。

密码技术是一种可以防止信息泄密的技术, 也是网络安全技术的核心, 可以提高网络中数据的保密性, 防止带有密级的档案信息被非法窃取和删改, 是确保数字档案信息内容非公开性的有效手段。加密技术通过信息的变换或编码将机密敏感信息变换为难以读懂的乱码型信息, 以达到保护数据安全的目的。其运作原理是对网络上传输的档案信息进行加密和解密、数字签名和签名验证, 确保网上传递信息的机密性与完整性, 以及交易实体身份的真实性、签名信息的不可否认性, 从而保障网络应用的安全性。

4. 数字水印技术。

数字化网络化信息环境 篇8

一、数字信息资源的内涵及特点

(一) 内涵。

数字信息资源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解释, 高校数字信息资源一般指狭义的数字信息资源。数字信息资源又被称为电子资源, 指以数字形式进行生产和发行的一切信息资源。数字信息资源中的信息包括声音、文字、图片和动态图像等, 并以数字代码的方式存储在相关的介质上, 主要介质有硬盘、磁盘和光盘等, 并通过计算机的输出设备和网络传送出去, 使大量数字信息资源最终显示在每一个用户的终端上。

(二) 特点。

数字信息资源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第一, 知识性、学术性。数字信息资源服务的对象主要有高校教师的教学、科研和学生的学习探究, 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师的教学和科研, 对信息资源知识性和学术性的要求都较高。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具有较高的知识性和学术性是其众多特点中最重要的一个, 因此高校在购买或者进行数字信息资源的自建时都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保证数字信息资源的权威性、学术性和专业性, 以更好地满足高校师生的需求。第二, 实效性、便捷性。数字信息资源不仅能够及时更新内容, 而且编辑过程和发布流程都较为简单, 尤其是近年来网络平台的兴起, 为数字信息资源的推广提供了载体。数字信息资源通过互联网进行推广, 互联网具有高度的交互性和开放性, 因此计算机用户能够及时和快捷地接收自身所需要的各种信息, 节约了大量时间和资源。总的说来, 数字信息资源与纸质资源相比, 其实效性和便捷性是纸质资源不可比拟的。第三, 共享性、更新性。网络经济时代, 数字信息资源已经完全打破了以往时空的限制, 仅通过网络平台便能够使得不同的人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间实现同一资源的共享, 使得互联网用户获得前所未有的用户体验。数字信息资源不仅具有共享性的特点, 还具有更新性, 即进行定时或不定时的更新, 满足用户与时俱进的需求。

二、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推广的意义

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以数字化的方式进行文献资源的存储, 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资源的传播, 彻底改变了传统图书馆的文献信息传播和利用方式, 为实现数字信息资源的广泛共享创造了有利条件。数字信息资源传播的地域在逐渐缩小中, 只要用户拥有一台联网的计算机, 并遵守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的相关借阅规定, 就可以自由检索、阅览、复制和下载自身所需要的数字信息资源, 完全不会受到地域因素的限制。此外, 用户在通过网络对资源文献进行浏览时, 不需要同时占有该资源文献的载体, 不同的用户能够在同一时间对同一资源文献进行阅览, 避免了以往印刷型纸质文献不可分割, 不能够满足多个用户同时有阅览需求的现象。

三、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的推广途径

(一) 优化数字信息资源, 完善推广内容。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的推广途径之一是优化数字信息资源, 完善推广内容。优化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和完善其推广内容, 能够引起用户的阅读兴趣, 调动其阅读积极性。高校优化数字信息资源和完善推广内容主要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 及时转换数字信息资源的推广模式, 使图书馆的驱动模式由以往的馆藏驱动变为用户驱动, 并针对数字信息资源设置新类型。如在采购数据库之前对用户需求进行调查和分析, 并征求相关专家和校内师生的建议和意见, 从而建立资源文献共享机制。并加强对数字信息资源的推广力度, 提高高校图书馆数据库的利用效率, 构建与高校学科结构相适应的数字信息资源配置体系。第二, 加大特色数字信息资源的开发和推广力度, 从用户的实际需求出发, 凭借网络资源和馆藏资源, 并针对专门学科和主题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范完善数字信息资源库。如对高校图书馆的各种纸质文献资源进行数字化的整理, 完善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推广内容, 更好地推广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

(二) 利用讲座等形式进行推广, 增强推广效果。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的推广途径之二是利用讲座等形式, 增强推广效果。要达到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更好的推广效果, 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讲座等形式进行推广, 按照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开展相应的专题讲座, 使得数字信息资源的推广更加具有针对性, 进而取得更好的效果。如对于大一新生, 高校应针对其开展入馆教育, 对其展示高校图书馆丰富的数字信息资源, 并向其仔细介绍多媒体学习库、考试数据库、教学视频库等数据库, 使其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能够充分利用图书馆的数字信息资源;对于大二学生, 专业知识对其来说是最重要的, 因此图书馆应为其提供专业方面的数字信息资源, 使其在专业课的学习和探究中能够用到;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 高校图书馆应举办关于毕业论文写作和信息检索方面的讲座, 为这一类学生提供其进行论文写作所需要的资源。

(三) 促进推广微媒体化, 丰富推广的活动。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的推广途径之三是促进推广的微媒体化, 丰富推广的活动。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微信和微博等微媒体, 向用户推广数字信息资源, 帮助用户掌握检索和利用移动数据, 以及能够进行知识的挖掘、信息的推送和个性化服务的定制, 并对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的推广提出意见和建议。如高校图书馆能够通过微博及时发布数字信息资源的发展动态, 使用户通过微博的阅览及时寻找是否有自身所需要的数字信息资源, 还能够通过微博评论及时表达自身的数字信息资源需求, 以及对高校图书馆建设的建议。高校图书馆还可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数字信息资源的推广, 每天进行平台消息的更新和分享, 使用户通过微信这一平台及时掌握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的动态, 且和微博一样能够及时反映自身对于图书馆建设的想法。总的来说, 微博和微信等微媒体在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中的应用使得用户能够及时和便捷地掌握动态, 达到其进行推广想要达到的效果。

(四) 建立健全推广评价制度体系, 实现良性循环。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的推广途径之四是建立健全推广评价制度体系, 实现良性循环。数字信息资源推广评价制度体系的建立健全, 是高校图书馆能够有效推广数字信息资源的重要保障。建立健全推广评价制度体系, 一是从图书馆的角度出发建立健全数字信息资源推广的制度体系, 即推广活动与预算是否相符合, 参与活动的人员、对经费的节约和对其他各种活动造成的影响是否实现阶段性的目标;二是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建立健全数字信息资源推广的制度体系, 即推广活动的创意性是否足够、活动环境是否幽雅、活动中推荐的书目是否合适, 以及网络用户注册的数量、用户在网页停留时间、用户在网页浏览次数和用户对推广活动是否满意等。只有建立和健全推广评价制度体系, 才能够实现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推广的良性循环, 进而使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的推广取得较大成效, 实现高校图书馆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结语

数字信息资源存在本身就应该是被用户利用的, 只有用户对其进行充分的利用, 才能够体现其存在和发展的价值。因此, 网络环境在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的推广有着重要性和必要性, 只有使其更好地进行传播, 才能够为更多有需求的用户提供信息资源, 才能够使信息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发挥其作用和实现其价值。要实现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的推广, 主要应从优化数字信息资源、完善推广内容, 利用讲座等形式进行推广、增强推广效果, 促进推广微媒体化、丰富推广活动和建立健全推广评价制度体系、实现良性循环四个方面着手。

参考文献

[1]高海燕.社会网络环境下用户参与的图书馆数字资源组织与整合模式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12.

[2]余洁.社会网络环境下用户参与的图书馆数字资源评选模式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12.

[3]聂慧.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的推广[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2, 14:30-31.

[4]李晶晶.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推广策略研究——以福州大学城八所图书馆为例[J].河北科技图苑, 2013, 05:64-66.

[5]韩亭, 董泗利.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原则与策略[J].现代情报, 2012, 01:61-63.

数字化网络化信息环境 篇9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图书馆是满足人类进步需求的平台。当代经济发展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图书馆的建设也与时俱进,进一步满足了社会公众精神文化的需求,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服务。图书馆的社会价值亦得到充分体现。数字图书馆主要是根据服务对象的服务资源、服务模式的变化,重新进行定位,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创建相应的服务内容,提供建设性意见。

二、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读者服务工作的特点

一是服务范围全球化。互联网实现了全球信息的互通互联,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图书馆可为全球用户提供各种信息服务,使全球资源的共享成为可能。二是服务对象的社会化。传统图书馆受地域限制,只能服务于特定的群体或区域,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的图书馆可让社会公众通过因特网访问联机库,以获得由网络库提供的各种服务,实现了服务对象的社会化。三是服务环境的网络化。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的图书馆以网络为依托,提供劳务,提供服务,通过这种方式,能提供更好的服务。四是服务时空的随意化。信息服务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用户可在网上随时随地访问在线图书馆。五是分布式服务特点。传统图书馆服务的模型是一对一的服务模式,一本文献只能由一人借阅;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的图书馆一份数字资料可供多人同时阅读,个体库资源形成一个集合,共同对应一个或多个用户。强大的网络文献信息资源体系保障功能在系统支持下可提供高效服务。六是服务方式的集成化。在网络环境中用户可使用网络文件传输功能进行文件下载,使资料的使用更加便捷。七是服务手段的现代化,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的图书馆的建设是完全基于网络系统的现代化而进行的,因此对信息服务的手段也是与之相对应的。为更好地开展网上信息服务工作,可建立相应的多媒体电子阅览室,方便区域读者使用。八是丰富信息资源。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的图书馆建设,能够汇集更多的信息资源。九是个性化网络环境。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的图书馆的建设能满足用户更多个性化需求,所提供的在线读者服务能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可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给读书提供咨询和指导,所能提供的网络服务内容也是多种多样的。

三、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的读者服务工作的变化

1.改变了服务理念

我国图书馆资源的封闭使用严重制约了图书馆公共事业的发展,甚至影响到社会和经济发展。在当代,社会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图书馆发展理念也随之有了较大变化,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的图书馆建设面向公众、社会的力度加大,以为社会提供服务为目的,让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的图书馆建设作为一项社会福利为公众提供文化服务。

2.改变了服务资源

现代化图书馆以数字网络图书馆建设模式为基础,为读者提供文献资源和信息资源。文献资源指的是图书馆的主要用途是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改变了传统的以馆藏资源为目标的服务模式,推行以为读者提供数字化网络化图书服务资源为目标。服务资源包括馆藏电子文献、数据库、数字化文献信息、电子报等。

3.改变了服务方式

数字网络图书馆的服务特点为:一是可提供远程服务。数字网络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已不再局限于狭窄的图书馆内,已经突破了空间和地域限制,为世界各地的人们提供图书馆信息服务。二是可以二十四小时提供信息服务。随着大量数字化信息的出现,各种专用数据库通过与浏览器、互联网实现图书馆服务,为公众查询信息提供了很多基础数据,可以在读者需要的任何时间段提供在线服务,为读者提供了全时段的服务。三是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图书馆能为读者提供多维度服务,数字图书馆服务不会影响图书馆的正常图书借阅服务。四是提供推广服务。如通过网上浏览查询后,读者认为有必要购买纸质书籍时,图书馆可根据读者的要求,提供商业信息和信息产品,提供商品推广服务。

4.改变了服务环境

阅读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一是图书馆的健康环境得到改善。二是环境更加舒适,宽敞的大堂、柔和的灯光,使读者进入图书馆时感觉赏心悦目。三是绿色环保。绿色有利于色彩视觉保护,为图书馆增添了无限活力,美化了环境。四是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图书馆精致的雕塑,处处体现出高品质、高层次的、浓浓的文化氛围。

四、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的读者服务模式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给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的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对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多,传统的图书馆运行机制已发生改变。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的图书馆要构建起适应当前知识发展形势的服务模式。在新的模式下,要提供有偿服务和免费服务,推动知识密集型劳动企业发展。在一定时期,传统的图书馆将与数字图书馆共存,以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要积极利用现代科技,运用现代化设备,实行科学管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1.综合服务

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的图书馆其读者服务模式以提供综合服务为主。一方面,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传统的本地化服务;另一方面,为用户提供远程资源服务。利用远程资源来提供服务,可通过直接提供资源和提供远程资源链接服务来实现。提供图书馆数据集成服务的前提是需要建立一个信息门户网站,对用户进行统一的身份认证,用户登录后为其提供检索服务。

2.个性化服务

个性化服务是根据用户的使用行为、习惯和偏好,为读者提供多种个性化需求,以满足用户多元化的服务需求。所谓个性化,即使用任何一个读取器都可得到独特信息,从而为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信息。

3.数字参考咨询服务

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的图书馆可实现数字咨询服务。数字参考咨询服务活动最早是在大学图书馆中应用,由于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很受读者欢迎,因此有了更多的推广。随着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发展,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的图书馆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能够界定标准,提供操作技术服务,以确保服务质量。目前,国内外图书馆要开展数字咨询服务,一般是在电子邮件的基础上,实时互动,在基于网络合作的基础上打造咨询服务模式。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的图书馆建设可构建起咨询服务模型系统,具备多种功能。

在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图书馆要改变工作模式,满足读者的需求,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更要转变传统服务观念,提高服务意识,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以确保图书馆在数字网络条件下为社会公众提供完善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冀晓宏.对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创新的思考[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4,(1).

数字化网络化信息环境 篇10

众所周知, 读者需要是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没有读者需求, 图书馆就没有了运行的动力, 也就没有了本身发展壮大的理由;要提高图书馆馆藏的利用率, 发挥文献在传递知识、交流情报中的价值, 必须有一种读者服务的新观念;图书馆如果要赢得读者, 巩固本身的社会地位, 实现自身的社会效益, 必须以读者需要为第一, 以服务读者为至上, 并且要讲究服务效率, 提高服务质量。简而言之, 图书馆工作的成败、兴衰、存亡, 系于读者。古今中外的许多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和艺术家都与图书馆有着深厚的感情, 他们借助图书馆的丰富藏书, 经过长期的自我充实提高, 结合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 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这从另一侧面证实了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重要性。总之, 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有以下几点重要意义。 (1) 读者服务工作直接体现了图书馆的性质、职能、方针和任务。 (2) 读者服务工作直接反映了图书馆工作的社会效果, 是衡量图书馆工作质量的尺度, 也是提高图书馆社会效果的途径。 (3) 读者服务工作位居一线, 是联系图书馆与读者的窗口, 起着桥梁与纽带的作用, 直接接收从读者中反馈的信息, 不断从中吸取养料, 可以成为促进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原动力。 (4) 读者服务工作是全馆工作的重心, 其机构设置及情报服务, 标志着图书馆的发展水平。读者服务工作的意义显示了它在整个图书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因此必须予以正确认识和慎重对待。

二、网络数字化给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带来的变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 高速发展的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将人们带入了数字时代, 亦将图书馆建设和发展带入了数字化进程。这一进程使我国图书馆运行模式沿着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服务人性化、信息利用共享化的方向发生了深刻变化, 不仅使信息的采集与组织更加人性化, 信息服务更加个性化与知识化, 而且使文献信息以各种媒体形式进入每一个需要提供各类服务的终端。在数字时代的大背景下, 图书馆所倡导的“以读者需求为中心”的理念从文献资源体系建设、技术与服务体系、管理理念等多个层面上推动着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图书馆转型。在这转型过程之中, 读者服务工作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总体来讲, 网络数字化给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带来以下几点变化。

1. 读者需求多元化。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向专门化、高度化和综合化发展, 由此决定了读者对各门学科知识产生了不同的需求。读者使用图书馆的取向, 不再只局限于从单纯的、数量有限的书目信息服务中获取所需要的文献, 他们急需图书馆能够开发系统化、综合化、网络化、一体化的信息服务业务。特别是当今高校中的图书馆更应意识到读者有这方面的需求———高校中的教师大都承担着教学、科研任务, 他们不仅要了解本学科以及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水平和研究方向, 还需要研究具体课题的具体信息和文献。除了通过传统的服务方式获得这样的信息之外, 他们还可以利用现代网路技术达到目的。这就是网络数字化给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带来的最明显的变化———网络数字技术通过为读者提供开放式的信息交流环境, 快速推进了读者信息需求的社会化进程, 促进读者的需求不断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2. 服务载体数字化。

在网络数字化环境下, 我国图书馆的藏书由传统形式上的纸质文献资源, 快速转向了以数字化为主要特征的多媒体、网络和光盘等信息资源。通过网络和光盘发布的电子文献极大地扩充了图书馆的网络信息服务内容, 从而为我国图书馆的馆藏建设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近几年来, 我国不少图书馆为了满足广大读者多元化的信息需求, 采购了一大批电子文献, 比如《超星数字图书馆》、《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 》、《CNKI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 这些数字化的服务载体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全方位、多类型、多层次的文献信息服务, 从而使得读者能够从计算机网络系统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和知识。这样的服务方式不仅满足了读者日益扩大的信息需求量, 也便于馆藏和利用, 具有较强的社会效益。

3. 服务手段现代化。

处于网络数字化环境下的图书馆将会采用更加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为广大读者提供服务, 如电子出版物、光盘数据库等。先进的视听、缩微、复印等手段都是图书馆在读者工作服务中经常采用的。处于网络数字化环境中的读者不仅可以上网与专家进行交流, 而且还可以利用各种数据库解决课题咨询、科研立项等各种专业问题。另外, 读者不仅可以在图书馆, 还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点击、使用任何一个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并利用其馆藏文献。由于不再受到任何图书馆界限和时间、空间的限制, 读者可以更加高效、便捷地利用图书馆, 获取更多的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和资源。如此看来, 网络数字化使得图书馆的信息设备和信息技术更加现代化, 从而使图书馆能够向读者提供全方位、多渠道的信息服务。

三、在网络数字化环境下如何完善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

网络数字化环境下的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已经从传统服务型转向了与现代信息技术、知识技术相结合的模式。如今, 如何为读者提供更加快速、方便的数字化信息服务, 包括本专业、本地区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的馆藏信息资源等, 将成为评价读者服务工作进展如何的重要标志, 也成为评价图书馆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1. 加强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

作为图书馆的立足之本, 馆藏资源一直是搞好读者服务工作的重要保障。随着知识、信息的迅猛发展, 现代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不仅包括传统模式下的馆藏资源, 而且还包括虚拟馆藏。所以, 图书馆要在提高传统馆藏资源质量和数量的基础上, 还应重视存储在光盘、网络服务器和移动硬盘等上面的电子文献以及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同时从这两方面着手, 不仅可以使图书馆馆藏资源的数量倍增, 还可以有效地缓解空间和经费方面存在的压力。另外, 图书馆还应重视馆藏资源的共建共享, 不仅要拥有大众化的资源, 还要积极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献资源, 充分体现本地域的学科特色和专题特色等, 要有目标、有计划、有系统地将馆藏资源中独具特色的部分凸显出来, 进行数字化, 并加强馆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健全馆际互借功能。

2. 提供培训服务, 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

网络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要求图书馆必须提高馆员的整体素质。由于网络环境下的知识更新周期非常短, 新的技术日新月异, 而读者对于信息的需要日益多元化, 需求量也越来越高, 他们需要更准确、更全面、更便捷的信息和知识, 这就要求图书馆馆员能够迅速满足读者的这个信息需求心理。馆员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所以图书馆必须积极培养和建设高素质的馆员队伍。处于网络数字化大背景下的馆员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道德修养和关于图书馆学的专业知识, 还要掌握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操作技能、信息检索技能以及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 馆员也应该注意到自己工作角色的转变, 不再是单纯的找书角色, 还要成为信息专业老师和信息专家, 这样才能适应网络数字化环境的发展趋势。

3. 积极有效地利用网络信息资源, 开展多渠道的信息服务。

新技术、新知识的不断发展也带来了网络信息资源内容的繁杂和无序, 必须对其进行科学、有效地组织和整理, 进行第二次开发, 才能将其纳入到读者服务工作之中。因此, 图书馆应该运用多种方式有效地开发网络信息资源, 并对其进行整理, 为读者提供全方位、多层面的信息服务。首先, 完善网上书目数据, 方便读者进行网上书目查询和预约借阅等;馆员通过网络服务, 提醒读者归还将要超期的书;其次, 在本馆主页上开辟读者指南, 有效地为读者提供信息导航, 方便他们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资源;再次, 图书馆的读者常常会提出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大众化的问题, 馆员应该把这些问题进行分类组织, 编列成册, 并写上解决方法, 解除读者的疑惑;最后, 图书馆还应该把常用电子数据库的地址或相关资料整理、汇集起来, 从而帮助读者在最短时间内获取最多的有效信息和资源。

网络数字化环境下, 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图书馆要积极顺应这些变化, 采取有效措施, 为读者提供让他们满意的服务。同时, 图书馆工作人员也应清楚地认识到, 网络数字化背景下, 所有读者获取的信息都是数字化的, 若读者不掌握现代网络信息检索技术, 即使图书馆有很多特色馆藏资源, 读者也很难检索到所需文献。所以, 图书馆应该积极开展读者培训工作, 为他们开设网络信息检索和使用课程, 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利用图书馆, 从而将图书馆的功效发挥到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冯玉林.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创新探究[J].今日科苑, 2009 (18) .

[2]常立平.浅议网络环境下读者工作的新思路[J].甘肃科技纵横, 2009 (1) .

[3]张雪贞.数字化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 (21) .

数字化网络化信息环境 篇11

摘 要 就在电子环境下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提出可行性措施,希望给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提供有益启示与参考。

关键词 电子书包;信息技术;数字化教学环境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5-0026-02

1 前言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书包作为一种信息集成性的教学系统被用于教育教学领域。电子书包体现了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将这种教学媒体系统用于信息技术教学,有着独特的优势。电子书包对于教师以讲解灌输式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带来了颠覆性的冲击,基于电子书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够更好地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地位,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对于提升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效性具有积极的作用。

2 电子书包概述

电子书包是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依托信息技术环境产生的一种集成式的综合信息系统。在这个信息系统中,可以使教学环境立体化、网络化,可以集教、学、练、评、拓为一体,是实现学生、教师之间的互动的平台,也是学生、教师、学校、家庭、教学、科研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之间交流的平台。从教学角度来说,电子书包是信息化时代的便携式“电子课堂”。电子书包营造了一种数字化的教学环境。用于教学领域,它主要由个人移动终端、网络服务平台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电子书包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高度整合,通过网络传输为信息交流手段,实现了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构建。教学资源的共享、师生互动、课堂监控、教学评价反馈都可以在这一平台有效实施,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3 电子书包教学环境的特点

信息技术集成的教学环境系统 电子书包教学环境的构建要具备信息技术基本设备,以实现教师端与学生端的信息传输,如教师用的笔记本电脑和控制软件,学生用的终端设备、因特网、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软硬件配备齐全的前提下,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活动,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更有效地促进教学策略的实施,使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图1)。

实现多方互动的教学环境系统 电子书包教学环境是由特定的数字资源和设备营造与实现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师生可以实现人手一机的数字化信息的接收与传递,其课堂教学从内容到教学模式都与传统教学有着很大的不同,网络多媒体与“云服务”的应用,使得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学生的学习也由单纯的文本形式向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所以,电子书包环境下的教学空间得到有效拓展,从传统的单一的课堂,向着从课堂向学校、家庭、社会以及网络构成的全方位空间等综合性教学方向转变。

4 电子书包下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

学生自主学习模式 应用电子书包,丰富的网络资源可以充分得以挖掘与利用,信息的交互可以使教师、学生、家长成为构建数字化教学环境的共同参与者。其中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建优势平台。在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及时便捷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教师端发布备课与作业等相关教学内容,学生可以根据教师发布的教学内容进行自主学习。

如在教学“制作课程表”时,教师可以将相关内容制作成“微课”视频,传输至学生学习网络空间,学生可以点击学习,而这种微课视频是以“任务包”的形式发布的,包括三个微课视频,第一个是如何拆分与合并单元格内容,第二个是如何在表格划斜线表头内容,第三个则是如何在表格内填写课程名称并进行保存。并且设置三个相应的任务,即让学生看完微课视频后,可以根据所学内容完成相应的任务。学生可以利用微视频的快进、暂停、重播等功能,进行富有个性化的学习,这样就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优秀生可以很快完成学习任务,与教师进行反馈与交流,教师可以根据其学习的进度再为其设置新的学习任务。学困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对于不懂的疑难问题,通过反复观看与操作,最终完成任务。所以,基于电子书的教学环境更适宜于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学习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生合作学习模式 合作学习是新课改所提倡的学生主体学习理念,在非电子书包环境下的教学,往往会出现学生合作效果不如人意,比如经常出现偏离主题的现象,而利用电子书包实现学生的合作学习,可以更好地让学生针对主题探究合作,最终完成教学任务。如在教学“网页制作”时,教师通过教师端发布网页制作任务,小组成员可以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完成网页制作。学生间可以通过电子书包设置的交流区便捷地进行交流,小组成员可以根据自身的特长,自主选择任务,通过交流完成任务的分配。如有的负责网页设计与规划,有的负责网页素材的搜集,有的负责PPT的文字处理与制作。最终小组将各成员所完成的内容进行整理与综合,合作完成网页制作任务。

在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电子书包的监控功能对各组学生的进度进行观察,掌握总体情况;学生也可以与教师互动,对一些自己独立思考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随时与教师及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及时地加以指导与反馈。电子书包支持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更加快捷,效率更高,并且在小组探究主题明确的前提下,学生合作的针对性得到加强,解决了传统课堂小组合作易出现的主题偏离问题。

互动评价教学模式 评价是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基于电子书包的教学环境更利于多元互动模式的体现。

一是实现教师评价的即时性。教师通过电子书包的监控跟踪功能,可以及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评价建议,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及时完善与优化。

二是学生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交流,对同伴的作品加以鉴赏与评价,学生也可以对自身的作品加以评价。

在电子书包环境下,评价更及时,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作品,采取教师与同伴的评价建议,对作品做随时调整与完善。电子书包环境下,网络平台得到更大程度的利用,为课堂评价开辟了更加便捷的渠道与空间。如在小组合作制作的网页作品的任务完成之后,各小组可以把本组作品上传至网络,学生可以对每组的作品进行及时的评价,并且根据评价标准赋予一定的分值,教师根据这些分值,评选出最佳作品,并对此及时鼓励。学生在课外制作的作品也可以随时上传至网络,接受教师与同伴的反馈与评价,有利于学生对自身作品做深入的反思,并加以补充与完善。

5 结语

基于电子书包的教学环境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学生可以更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活动。在电子书包支持下可以更有效地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小组与小组的交流与互动,更好地实现新课改倡导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应用电子书的教学评价更具针对性与即时性,能够促进学生对自身学习过程与结果的认知,对学习及时进行自我调整与完善,不断提升信息技术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朱忆梅.电子书包引入课堂对教学产生的影响[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5):47-49.

[2]胡卫星,张婷.电子书包系统的构建与教学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21(12):120-123.

数字化网络化信息环境 篇12

一、档案信息化是档案数字化和网络化的综合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档案的管理和服务打开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也为档案事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档案信息化是大势所趋。我们已经处在一个知识和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每天都有大量的知识和信息涌现,而知识经济与信息经济都需要我们重新思考档案管理和服务在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价值。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打破了处理信息的时空限制,瞬时收集信息和利用信息都成为现实。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和服务水平显然无法满足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传统的档案管理重在档案的收集、整理和保管,档案主要以纸质媒介或实体等形式存在,需要大量的存管设施和馆室,操作上也基本上是手工为主,需要大量的人力。而在提供服务上,从人工查找档案目录到按照档案目录提供的信息找到所要的档案材料,需要一定的时间,效率非常低下。档案管理和服务必须与时俱进,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在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后,研究开发功能比较完善的档案管理和服务数据库,加大网络设施的投入和建设,把档案管理中心打造成现代化的档案信息服务中心,通过互联网和局域网,为用户提供优质快捷的服务。档案信息化是当前档案发展的总纲,是档案数字化和档案网络化的综合。

二、档案数字化是档案信息化的前提和基础

档案信息化建设依托于数字技术将纸质档案材料转换成计算机识别的“数字语言”材料。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扫描技术、音频录制、影像摄制等基本上能把原始的纸质档案和影像资料都以数字化的形式进行收集,再经过计算机的著录、编目等处理,并把所有的档案信息都存储于数据库系统中,形成一个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档案数字化不仅需要对传统的档案载体进行转换,还要做好电子文件的收集和存储工作。当前无纸化办公已经成为常态,电子政务系统在我们处理日常事务中发挥着传统办公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但这也给档案信息资源的收集和整理、存储等提出了新的课题。首先,面对众多的电子文件信息,档案管理人员需要逐个甄别,把有档案价值的文件遴选出来。然后,按照编排好的电子文件目录,分门别类地进行归档。档案信息经过数字化处理后,都成为脱离纸质载体或实体的数字信息资源,这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前提条件。档案数字化可以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信息的处理主要是通过计算机和档案数据库来完成。档案信息的查询、检索都非常方便。另外数字化的档案信息保存比较便利,对场地没有特别的要求,只需要有足够数量的电脑和服务器即可。

三、档案网络化拓展了档案数字化资源的利用和服务的时空界限

互联网使得信息的交流与传输更加快捷和活跃。档案数字化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档案数字化的基础上,把档案数据库连接到互联网或者其他相关专门领域和行业的网络,让档案信息资源进入网络高速公路,用户通过网络可以随时随地检索自己需要的信息。单位内容通过局域网,把各个部门的档案信息资源同单位的档案信息中心进行连接。一方面档案信息可以分散存储于各个部门,另一方面又可以供信息中心随时调阅,打破了档案管理的时空限制。各个部门只需要把本部门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以电子文件的形式进行归档,通过专用服务器和身份验证,存储到档案信息数据库中。档案信息中心可以通过网络对本部门的档案信息材料开展鉴定和验收等工作。同样地,单位的档案信息中心可以通过互联网同外部的档案管理中心连接,使得本单位的档案信息中心融入到行业或社会的档案体系中,供更多的用户查阅,大大拓展了数字化资源的利用和服务的时空界限,使得本单位的数字化成果得到最大限度的推广,从而创造出更大的社会效益,提高了单位的美誉度,进而为单位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四、结束语

档案信息化是当前档案建设的战略重点和发展方向,档案数字化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内容,是信息化的前提和基础,而网络化则为数字化成果的推广和利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三者彼此依托、互为一体。我们要大力培养既能熟练运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又懂档案管理和服务的专业人才,推动档案信息化的进程。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档案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大力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档案事业发展本身的内在需要。本文试图探讨档案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三个概念之间关系。档案信息化是总纲,是档案数字化和网络化的综合;档案数字化和网络化是档案信息化的核心元素和重要内容。明确三者之间的关系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实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

参考文献

[1]唐宝莲.档案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及三者的关系[J].科技档案,2006(3).

[2]李红兰.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与网络化管理[J].档案管理,2013(2).

[3]李萍.谈谈信息化、网络化的档案管理[J].兰台世界(上旬),2013(S6).

上一篇:装置选型论文下一篇:师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