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工作措施

2024-09-14

治理工作措施(精选12篇)

治理工作措施 篇1

摘要:在豫西煤田中“三软”煤层的开采占主要部分, 开采过程中煤壁片帮是重要问题。教学三矿的15031工作面是典型的三软煤层开采, 煤壁片帮也很严重, 其主要采用改造支架机构, 煤层注水, 打木锚杆, 加强现场管理的方法来治理煤壁片帮。

关键词:煤壁片帮,端面距,煤层注水

煤壁片帮现象在采煤过程中时常发生, 特别是在“三软”煤层和不稳定煤层当中。煤壁片帮不仅降低了生产效率, 有时还危机到矿工的人身安全, 如果大面积片帮还可能毁坏设备。

1 煤壁片帮的危害

(1) 增大端面距, 发生冒顶事故。

(2) 压死刮板输送机链槽, 砸坏支架立柱。

工作面发生大面积片帮时, 刮板输送机链槽会被大面积片落的煤壁压死, 在片落的煤壁中含有大块煤时, 还可能砸坏立柱, 发生机械事故, 影响产能和效率。

(3) 伤害作业人员。

在采煤机通过前, 要回收支架的护帮板。离开护帮板保护的煤壁, 在受到采煤机震动时容易片落, 片落的煤块容易伤到操作人员。

(4) 降低设备开机率。

工作面发生片帮时, 极易产生大块、超大块煤。虽然采煤机配有破碎滚筒, 但破碎能力有限, 不能对大块煤进行有效破碎。这些大块煤不能顺利通过转载机, 堵塞煤流, 大采高工作面常常因产生大块煤而停机, 影响设备的开机率。

(5) 阻塞采煤机通过。

2 15031工作面煤壁片帮的防治措施

(1) 改善悬移支架支护结构及保证支架支护力

悬移支架本身适应性较强, 架型较轻, 支架稳定、整体性好。该支架增加伸缩梁支护结构后能及时有效的支护采煤机割煤过后的无支护空间, 对顶板直接冒落有很强的防治作用, 但很难防治由煤壁片帮引起的顶板冒落。因此, 开发设计了带有护帮板的伸缩梁支护结构来防止煤壁片帮。

由于悬移支架没有侧护板, 在顶煤松软破碎的条件下, 当支架移架、倾斜、滑架等容易导致支架顶梁间出现空隙时, 顶板煤层极易从支架的整体顶梁间隙泄漏, 降低支架的实际支撑效果, 给工作面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因此, 根据悬移支架的支护特征, 在支架顶梁上表面的单侧安装柔性密封垫, 保证支架在支护和移架过程中保持支架顶梁空间的密封性。

(2) 煤层注水

在工作面煤体前方采用深孔注水与工作面短孔注水相结合的方法来增加煤壁的黏聚力和抗剪强度, 同时超前注水润湿了煤体, 降低了煤壁的压力, 并且使松散煤体形成了黏结层, 为移架赢得了时间, 从而起到了预防煤壁片帮和增强工作面稳定性的作用。

(3) 打木锚杆

当煤岩都很破碎、松软时, 采煤机割煤后煤壁易片帮, 从而导致顶板矸石冒落, 影响采面生产, 为了控制片帮冒顶现象, 应考虑用加固技术对煤壁进行超前加固。在伸缩梁前端用单体柱配合半圆木打设倾向抬棚控顶、椽杆荆芭闭帮的防治措施虽能减轻煤壁片帮程度, 却制约了采煤机进刀割煤, 存在工人反复支柱、搬柱等弊端。因此根据现场实际情况, 而后采用打木锚杆配合伸缩翻转梁的支护措施来控制帮顶片冒, 木锚杆单排眼布置。结果表明, 该措施有效地缓解了煤壁片帮现象, 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4) 加强现场管理

(1) 加强顶板和煤壁管理

掌握顶板来压规律和强度, 做好顶板管理工作;掌握煤壁片帮规律, 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 减少煤壁暴露时间, 减少煤壁片帮的可能性。

(2) 规范悬移支架操作

悬移支架的操作要规范, 推移支架时两人要配合好, 实现快速移架;移架速度要均匀;移架步距要符合作业规程规定;支架位置要正, 做到不咬架;同一排支架要排成一直线;支架要平稳牢靠;顶梁与顶板接触要严密不留空隙;煤、矸、煤尘要清理干净。

(3) 严格按标准作业, 保证工程质量

根据使用情况制定出悬移支架工程质量标准, 该标准可概括为“四直、两平、两间隙”:其中“四直”是指支柱直、溜子直、托梁直、煤壁直;“两平”是指溜子平、顶梁平;“两间隙”是指托梁与顶梁间隙不超过40mm, 支架与支架间隙为40mm±30mm。

3 结论

对于“三软”煤层来说煤壁片帮是很难治理的, 阻挡安全生产, 危害工人安全。教学三矿15031工作面通过以上的措施进行煤壁片帮治理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杜绝了片帮的发生, 给工人带来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保证了煤矿的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李春玉, 等.三软煤层放顶煤的矿压特点及液压支架的设计和实践[J].中国煤炭, 1995 (6) :28~32.

[2]李冲.极松散“三软”采场顶板控制技术研究[D].安徽工大学, 2007.

治理工作措施 篇2

二、开展对市民文明、安全乘车宣传教育。市文明办负责,市交通局、市教育局、各公交公司配合,精心组织,广泛开展文明安全乘车的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市民、学生文明乘车的素养和安全防范意识。

三、加强安全保障。公交公司配备安全协管员,在节假日和高峰时段要把协管员落实到车头,协助司乘人员进行安全监督、维护秩序、文明劝导等工作,把协管员的配置纳入安全检查和考核内容。

四、强化安全乘车提示。市交通局牵头,市公安局、市安监局、市国资委(国资公司)配合督促指导各公交企业,在公交车内和公交站台明显位置设置严禁携带“易燃、易爆”危险品乘车的宣传警示标志;设置车内语音安全提示系统,各公交公司要于年7月底前完成该项工作。

五、建立举报奖励制度。市公安局牵头,市交通局、市安监局、市财政局参加,于年7月底前建立发现携带“易燃、易爆”危险品乘车行为的奖励制度,公开举报电话为110。凡发现或接报有携带易燃、易爆危险品上车的,公安机关应在最快时间内到达现场及时处置,防止其危及公共安全。

六、落实定期车辆保养制度,强化日常安检制度。市交通局、市运管处、市国资委要加强对公交企业的监管,强化和落实公交车辆发班前、行驶中和收班后的“三检制度”,加强车辆附属安全设施的日常管理。

七、缓解高峰期乘车拥挤。各公交公司要精心组织、科学调度,提高公交线路高峰期的公交车辆发班频率,增强运输能力,防止车内过度拥挤。

八、增配安全锤。市交通局要督促各公交企业于年7月底前对现运行的公交车辆增加安全锤数量。

九、强化车门应急开启功能。各公交企业要对现运行的公交车车门开启系统进行改造和维护,提高应急状态下车门开启的可靠性。

十、强化车内动态监控器。各公交企业要对现有公交车增设车内监控系统,提高对营运过程中车内异常情况的动态监控能力。该项工作于年内完成。

十一、加大公交运力投放。市交通局牵头,会同市国资委,确保雅安3路、4路、5路公交车新增运力的投放工作,缓解城区高峰期公交运力紧张的状况。新增投放的公交车的车辆技术应更加安全可靠。各公交公司要加大公交车辆的维护力度,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舒适的乘车环境。

十二、加快公交站场的建设。由市规划和建设局牵头,市国土资源局、市交通局、各公交公司等相关部门配合,年内建设2个公交站场(1路姚桥公交站场,5路泛华厂站场),解决公交车占道调头的安全隐患。完善公交车站牌。

十三、加快设置公交车站台停车位。市规划和建设局牵头,市公安局、市交通局等相关部门配合,年9月底前对我市的公交车站台停车位及公交车进站通道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并施划标线。严禁其他车辆占用公交车站台停车位,堵塞公交车进站通道,提高公交车运行效率;严禁公交车占用行车道上下旅客。

十四、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市公安局负责,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深挖管理潜力,缓解中心城区高峰期交通拥挤现象;要严格路面执法管理,保障公交进站通道的畅通和公交车辆的优先通行。

柞木矮林的治理措施 篇3

关键词:柞木矮林:治理措施;森林演替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5-0257-1

八家子林业局现有柞木林面积1.1万hm2,大部分是次生林,其中柞木矮林占6000多hm2,由于柞木矮林的自身特点,林层单一,生长率低,如何经营利用好这部分林分是我们林业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柞木矮林具有其独特的林分特点,采取和它相应的经营措施,才能改造好林分结构,提高森林生产力。

1柞木矮林的形成因素

1.1外部因素

一种是破坏因素,如原始林的多次超强度采伐,经常性的人为干扰和火灾等,另一种是对残破林的长期封山育林。

1.2内部因素

柞木具有很强的萌生能力,还具有很强的耐旱耐脊性。这就为原始林在受到外界经常性的强度干扰下,形成柞木矮林奠定了基础。

2柞木矮林的特点

2.1演替动态上具有消退性

首先林分生產力低下,柞木矮林进入中龄林后,被它的起源(萌生)所制约,生长量开始下降,我们调查的三个标准地的生长率分别在3.7%、3.4%和4.1%,而一般阔叶林的生长率在5.1%左右。其次是树种单一,调查的10个标准地中8个标准地柞木占8成以上。第三是林下幼苗幼树少,10个标准地中8个标准地几乎没有幼苗幼树。

2.2林分的消极稳定性

柞木矮林是在受到多次大强度破坏后形成的,柞木在林分组成中所占比重过大,杨桦等其他树种只占1-2成,且枯死率达50%。柞木矮林在形成过程中,林下土壤旱化严重,在缺少耐荫树种种源的情况下,该种林分在自然条件下很难被别的林种所更替。

3治理柞木矮林的依据

柞木矮林的改造必须根据它的林分特点。首先不能采取单一的封山措施,因为它的林下幼树稀少,又没有喜荫的针叶树种种源,在自然条件下很难被更好的林种所更替。其次该种林分在规定上不属于改造对象,不能采取单纯的林分改造措施,根据以上原因我们应采取“采、造、封”这一综合措施,这样才能把柞木矮林从演替的低谷中拯救出来。

4治理柞木矮林的具体措施

我们采用的治理措施是“采、造、封”三项有机结合的经营方法。“采”指的是采伐林分中的萌生木、病腐木和枯立木等。这样就能够使林分趋于稳定、消除病源、改善卫生状况。“造”指的是在采伐带或林下栽植喜荫树种,增加林下幼树密度,提高林分质量。“封”就是采取前两项措施以后,进行认真的封山管护,避免外界干扰,使林分的演替向我们所希望的方向发展。

我们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以下两种:

4.1带状采伐,人工更新

这种方法适用于坡度小,阴坡或半阴坡立地条件。采伐带的宽度不宜太大,要根据林分平均树高来确定。如果坡度大的阴坡上采用该种方法,必然会引起小气候的突变和水土流失。

4.2均匀采伐,人工促进天然更新

该方法适用于林木材质较好,分布均匀,或坡度太大,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林分。具体方法是伐除林内的枯立木、病腐木的同时均匀疏开林分。把上层林冠的郁闭度控制在0.4-0.5,而后林下栽植红松等喜荫树种。这样既能防止林内环境的破坏,又能抑制杂草和萌条的生长。

5治理效果

对林分结构不良的柞木矮林来说,采取综合性的经营方式比采用单一的抚育或改造,更有利于防止林分内环境的突变,为更新的苗木成活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由于人为增加林内幼树、改善林分结构,使森林向优良的群落发展。其治理的优点具体表现在:

(1)能防止林分生态环境的突变;

(2)林分结构更加合理化,提高生产力;

(3)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林地的有利条件,使那些有前途的林木和幼树得到培育;

(4)采用“栽针保阔”措施,增加林内幼树密度,提前完成林种改变。

治理工作措施 篇4

当前, 由于受煤炭市场行情萎靡不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公司的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和严峻的挑战, 作为张集煤矿一名通防管理人员就是尽其所能的做好“一通三防”管理工作, 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为当前公司的发展和矿井的建设尽一份力量, 为公司的繁荣昌盛奠定牢固的基础。

1 强化责任意识, 工作严谨、踏实, 牢固树立长期奋斗的思想, 坚定不移的干好“一通三防”工作

作为一个公司的发展, 安全生产是前提, 作为煤矿企业的发展, 通防安全更是意义重大。随着国家安全管理力度的加大, 全国煤矿安全形势有所好转, 一些大中型企业事故率特别是“一通三防”事故率有所下降, 但煤矿安全形势仍然比较严峻, 在煤矿的伤亡事故中, 瓦斯事故仍屈居榜首。

经过分析, 所有问题均反映出了工作粗心、麻痹、大意, 管理不到位。提醒我们在工作中始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任何情况下, 都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一通三防”工作责任重大, 万万不可掉以轻心、麻痹大意。任何时候必须以安全意识为重, 保持不骄不躁、牢固树立长期奋斗目标, 克服厌战情绪, 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 要脚踏实地扎扎实实的去抓好。

2 提高认识, 确定目标, 不等不靠, 大力夯实通防基础工作

根据生产目标, 以及当前工作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和不足, 要理清思路, 坚定信心。正所谓:“养兵千日, 用兵一时”, 在公司面临严峻挑战的紧要关头, 作为管理人员, 首先要提高表率意识, 身先士卒, 紧紧围绕任务目标, 不等不靠, 紧跟矿建工程进度, 确保按期完成 “一通三防”各大系统的建立, 和通防各种设备、器材的配备, 确保坚决不拖后腿。同时根据通风系统和生产需求, 合理分配风量, 加强综合防尘管理, 时刻为矿井生产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在防灭火管理上, 严格落实综合防灭火措施, 根据生产的特点, 时刻关注全煤巷道超高、煤质松散区段, 经常分析化验气体成分, 如有异常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杜绝煤炭自燃现象的发生。

3 严格落实瓦斯管理, 大力夯实通防安全工作

“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所有事故的发生都不是偶然, 是长期工作不严谨、疏忽、大意的结果, 是责任意识淡薄, 长期马虎不在乎的必然产物。所以在日常管理上一定要密切注视“一通三防”薄弱环节, 严格落实“通风可靠、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管理到位”的十六字方针, 坚决杜绝瓦斯事故的发生。

(1) 严格以风定产, 坚决杜绝微风作业和无风作业。保证矿井通风系统合理、稳定、可靠, 风量充足; (2) 强化现场瓦斯管理工作, 严格瓦斯管理各项工作制度。特别是要加强高冒区、瓦斯异常涌出等重点区域的管理。坚决杜绝瓦斯超限作业; (3) 加强对监测监控装备的维护和使用, 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装备, 实时做好瓦斯监测工作, 为安全生产提供准确的信息。

4 树立创新意识, 造就一支过硬的通风专业队伍, 提高“一通三防”管理水平

提高“一通三防”管理水平, 关键是要造就一支责任心强、业务精、作风踏实的专业队伍, 通防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决定了这支队伍要具有敢于创新, 坚持原则, 善于科学管理的综合素质, 能够深入现场检查指导工作, 深入危险区域排查隐患, 合理解决“一通三防”棘手问题。

因此在“一通三防”队伍建设上必须做到以下两方面。

(1) 培养一批刻苦学习、求真务实、严肃认真有扎实工作作风的专业队伍; (2) 选拔一批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廉洁自律、勇于吃苦的人才, 使他们做好“一通三防”工作的带头雁, 为矿井的安全建设保驾护航。

5 加强制度建设、作风建设, 强化培训意识、学习意识

(1) 进一步完善通防管理制度, 强化现场管理, 加大现场监管力度。公平公正, 重视说服教育, 多做交流沟通, 不断寻求契合点, 抓好重点、薄弱环节, 奖罚分明, 以彻底消除各类“一通三防”隐患为目标; (2) 加强员工的“一通三防”培训教育学习, 实行全矿员工“一通三防”定期集中培训的方式, 从而使员工全面了解“一通三防”专业的重要性和危害, 使员工从意识上真正做到由被动到主动的做好“一通三防”工作的转变; (3) 加强作风建设, 深入实际, 扎实干好具体工作。注意培养有潜力的人员;多深入井下, 多了解现场实际情况, 在工程质量上从严要求, 严格把关。克服和解决工作无标准, 好坏无考核的现象; (4) 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 坚持自重、自警、自励, 加强自身修养, 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情操。作为一名管理人员, 要以高尚的精神境界和人格力量去感染人、带动人; (5) 加大监管力度, 严格履行职能。在积极做好本科工作的同时, 还要认真履行自己的监管职责, 加大现场管理力度, 坚决杜绝“一通三防”各类事故的出现。在各大系统的建立上要有超前意识, 严格按照矿井设计标准, 不等不靠, 各项工作要提前考虑; (6) 加强学习, 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与目标, 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 高度重视学习现代管理技术和先进的工作经验, 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复合型管理人员, 以科学的思想和先进的技术来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6 结论

总之, 只要大家团结一致, 协作配合, 始终坚持“管理、装备、培训”三并重”原则, 坚持“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十二字方针;优化矿井生产布局, 合理组织生产, 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 加强瓦斯综合治理, 一定能够科学、有效地防治各类瓦斯事故, 推动全矿安全状况的稳定发展。

摘要: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 煤炭开采过程中瓦斯问题突出。本文介重点论述新形势下搞好瓦斯治理工作的主要措施, 以及今后一段时间内在瓦斯治理方面所要进行的工作。

关键词:瓦斯,治理,措施

参考文献

[1]王秋月.煤矿瓦斯治理技术的利用研究[J].科技尚品, 2015 (11) .

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措施 篇5

贯彻落实《治安综合治理条例》

工 作 措 施

为切实贯彻落实《湖北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保障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及周边的安定和谐,特制定本工作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一、建立和完善治安防控体系,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严格管理制度,加强治安防范,预防违法犯罪。

二、巩固学校周边秩序集中整治和娱乐服务场所专项治理成果,做好不间断的清理整顿工作。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公安、工商、文化、城管等部门,对严重危害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黄、赌、毒等丑恶现象从严打击;对学校周边无证、违规经营影响学校治安秩序的娱乐服务场所,游商浮贩从严清理;对学校周边设立“三厅一台” 及时上报,协助有关职能部门坚决清除产生治安问题的隐患,为学校和青少年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

三、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和制度,成立矛盾调解领导小组,由学校综治办公室主管,及时排查、调解各类矛盾纠纷,消除不安定因素。

四、对学校流动人口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登记,依法对出租屋、流动人口进行管理和提供服务,引导人口有序流动,保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

五、加强在校学生、家长和社会面的法制宣传教育。学校要根据各自分工,学校领导牵头,加强与教育局、公安局、司法局、法院、检察院等职能部门的协调工作,搞好师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的学习培训,搞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图片展览,开展“家长一堂课”,优秀维权岗等活动,切实维护青少年学生的合法权益。

六、动员和组织学校师生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活动,建立群防群治队伍,开展群防群治活动,鼓励学校师生自觉维护学校及周边秩序,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七、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充分发挥学校校委会、校办公室、德育处、保卫科、义务消防队、义务巡逻队、各楼栋长等管理服务机构的作用,开展平安创建活动。

八、学校有关成员单位要对抓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一次认真检查,并根据上级要求,纳入工作目标,量化分解,落实到人,把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落到实处。

鹤峰县中等职业技术

城市河流生态治理措施分析 篇6

关键词:城市河流;生态治理;措施

城市中的河流比一般的河流与人们的关系更加密切,许多城市也都是沿着河流建设的,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城市河流的改造也从没有停止过,比如疏浚河道、修建水坝等,这些认为的建设改造能够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对河流水文环境稳定性的破坏,对于城市的整体生态系统以及能量流完整性等方面都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一、城市河流生态治理的理念

城市河流生态治理是在城市河道陆域线内,在满足防洪、排涝及引水等河道功能的同时挖掘城市历史文化、人文气息,运用水利工程学、生态工程学等技术,通过人工干预构建完整、稳定河流水生态系统的建设活动[1]。在长久的城市河流生态治理过程中必须坚持四个方面的治理理念,第一个方面就是安全,安全是治理的基础条件,城市中对于河流生态的治理往往是为了增强其多种功能的发挥,但是生态能力的提升应该是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之下的,对于城市河流的生态以及景观灯功能进行综合的考量,提高河流的各方面的安全性能。第二个方面是自然,这是河流治理的主要目的,在治理中应该坚持自然修复为主要手段,人为的治理干预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使得城市河流的发展能够符合当地的环境类型。第三个方面是亲水性,这是河流治理的最终效果,在治理中需要结合人、动植物对亲水的需求,结合实际设置亲水设施以及适合动植物生活的环境。第四个方面是文化,这是治理的内在涵义,城市河流在治理中应该与该城市的文化特色相统一,河流生态体系也应与城市风格相一致,达到传承城市文明的效果。

二、城市河流生态治理过程中的问题

1、渠道被挤占、填埋,过水断面面积减小

城市化发展速度的加快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变革,使得城市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土地、水文等城市资源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甚至达到了过分利用的程度,比如城市中的河流出现的侵占河道或者填埋河流等状况,有的地方为了配合城市建设,还会将河流改道截流等,这些行为使得城市河流出现了水面变窄,城市水域面积缩小的问题,这也造成了城市河流的天然的环境调节功能退化,很多河流被侵占建成了水泥路,当遇到降水的时候,排水能力非常差,这也增加了内涝灾害的发生频率。当河流出现污染的问题时,人们也往往采取填埋等方式治理,这进一步破坏了城市河流生态的平衡,治理方法的不当使得城市水文环境逐渐恶化,比如河流水位的升高、灾情治理难度越来越大等,这些与人们堵塞河道、无度的索取等行为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2、河道的渠化、硬化破坏了城市景观、生态系统和水环境

传统的城市河流整治仅考虑河流的防洪、排涝、排污等功能,而没有考虑河流的生态景观效益,为了保证泄洪和防止冲刷,河道工程中大量地使用混凝土、浆砌块石等硬质材料砌筑河床,致使河流被完全人工化、渠道化[2]。混凝土以及其他材料的修筑使得河床呈现出硬质化的特点,这样虽然从表面上来看使得河流防冲刷、防腐蚀的能力增强了,但是从生态学的意义上来看,这种做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河流中水质的恶化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长此以往城市河流整体景观就会遭到破坏,河流中的动植物成长环境也会被破坏掉,生活以及工业废水的无节制排放,使得河流污染加重,破坏了城市的生态平衡性,这也是对回归自然的需求的损害。

三、城市河流生态治理措施分析

1、保护城市水域面积,建立滨水环境

在进行城市规划时,要对城市水的出路有很好的考虑和安排,尽可能地保留城市内原有的河流、湖泊、洼地及排水通道,不得任意将其填埋和淤塞[3]。当前的城市普遍存在排水、防洪的问题,遇到大量的降雨就会造成严重的道路积水,影响城市交通以及其他功能的发挥,因此在城市河流治理中需要重点对其进行疏通和保护,在条件允许的时候可以增加人工湖或者运河的挖掘,这样能够有效的提升城市的防洪排水能力,也是对城市整体生态环境的改善,在河道的断面规划方面应该采取复式断面的治理方法,有助于洪水的及时排放。另外,城市河流是城市环境的一部分,它的建设和治理应该与人们的城市生活相互融合,提高对城市滨水空间规划设计的重视,有利于达到人与水的和谐,在滨水环境的构建中需要结合城市景观进行具体规划,达到以水造景、融水景入城市景观的效果,充分考虑城市河流沿岸居民与游人的活动需求、环境感受。

2、建设城市生态河堤

城市河流的生态化治理应该满足生物对生存条件的需求,尽量不适用混凝土等材料将河道与水进行隔离,这样会影响水土之间的循环效应,所以在河堤修筑的时候应该进行科学配置,对城市河流周围的地形进行自然的运用,使阳光、水、动植物、微生物、堤体之间建立起协调配合的河流生态发展体系。另外,生态河堤还能够起到加强水体自净以及调节水量的作用,生态河堤对于种植于水中的柳树、芦苇等水生植物加以利用,不仅可以从水中吸收无机盐类的营养成分,而且它的根系也是微生物以生物膜形式附着的介质,对河流水质的净化非常有利,生态河堤中的植被有储存水分的能力,在河流的丰水期,可以在堤中储水,在枯水期,水分就会反渗入河道或者蒸发,能够达到滞洪补枯、调节气候的效果。

结束语:

城市河流的生态治理属于环境生态治理的一部分,在对城市河流进行治理开发的过程中,需要明确治理的主要思路以及坚持的治理原则,对城市河流水体的利用、防洪、景观等功能进行综合性的考虑,形成人与水之间的和谐共处,也使人们的居住水平得到提升,并且城市的经济以及社會的发展与环境生态的保护之间也能够达到协调的关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参考文献:

[1]江红梅.城市河流综合治理与生态建设理论及方法探索[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2]王玲,刘建林,雒望余,朱记伟.城市河流生态治理模式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1:54-57.

[3]杨玲,邓卓智,周志华.北京市城市河流生态治理小结及建议[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4,08:6-9+56.

治理工作措施 篇7

我国东部煤矿开采深度以每10年100 - 250m的速度增加, 预测在未来20年, 许多煤矿的开采深度将达1000 - 1500m, 呈现出煤层瓦斯压力大、透气性低、瓦斯含量高和地质条件复杂等特点[1]。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 许多低瓦斯矿井转变为高瓦斯矿井, 高瓦斯矿井转变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煤矿瓦斯突出危险性越来越严重。近些年来, 我国加大了煤矿瓦斯灾害防治工作, 在瓦斯治理和抽采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成就[2]。在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中, 采取合理的瓦斯治理措施, 消除工作面瓦斯超限, 是实现综采工作面高产高效的前提和基础。

张集矿井井田位于淮南市凤台县境内, 潘谢矿区的西部, 属于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目前6煤层为北一采区主采煤层, 17266工作面为其首采工作面。 工作面标高- 540. 0 - - 568. 7m, 可采走向长1230m, 倾斜长240m, 面积300510m2, 煤层厚度3. 3 - 5. 9m, 平均4. 75m, 煤层倾角0° - 7°, 平均3°; 煤层瓦斯压力1. 25 - 1. 69MPa, 最大原始瓦斯含量5. 94m3/ t, 平均原始瓦斯含量5. 65m3/ t; 基本顶为粉砂岩, 厚0 - 1. 9m, 平均1. 2m; 直接顶砂质泥岩, 厚1. 8 - 7. 7m, 平均4. 9m; 直接底砂质泥岩, 厚0 - 1. 7m, 平均1. 6m; 基本底中细砂岩, 厚7. 4 - 9. 0m, 平均8. 5m。

1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及涌出来源分析

1. 1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分析

回采工作面相对瓦斯涌出量采用分源预测法进行计算[3], 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q—回采工作面相对瓦斯涌出量, m3/ t; q1、q2分别为本煤层和临近层相对瓦斯涌出量, m3/ t; K1—围岩瓦斯涌出系数, 工作面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则K1= 1. 2; K2—工作面残煤瓦斯涌出系数, K2= 1 / 工作面回采率, 工作面回采率为95% , 则K2= 1 /0. 95 = 1. 05; K3—工作面预排瓦斯影响系数, K3= ( L - xb) / L, 式中L为工作面长度, 240m, b为巷道宽度, 4. 86m, x为预排系数, x = 3 - 4, 取x = 3. 5, 则K3= ( 240 - 3. 5 × 4. 86) /240 = 0. 93; K4—不同通风方式的瓦斯涌出系数, U型通风取值1. 0, Y型通风取值1. 3 - 1. 5, 工作面采用U型通风, 取K4= 1. 0; K5—本煤层抽采瓦斯影响系数, 1. 1 - 1. 5, 具体: 采空区埋管、顶板或穿层钻孔取值1. 2 - 1. 3, 取K5= 1. 3; K6—邻近煤层抽采瓦斯综合影响系数, 1. 2 - 1. 4, 取K6= 1. 2; M、m—本煤层的煤层厚度与回采高度, m, 采用一次采全高法, M/m = 1; Xo、Xc—本煤层的原始、残存瓦斯含量, 一般取Xc= 0. 15X0, Xo= 5. 65m3/ t; ηi—第i上邻近煤层或第i下邻近煤层的瓦斯排放率, 取实测值, % 。Mi—第i邻近煤层的煤层厚度, m; Xoi、Xci—第i邻近煤层的原始、残存瓦斯含量, m3/ t, Xci= ( 1—ηi) ( 1—K7i) X0i; ηi—第i上邻近煤层或第i下邻近煤层的瓦斯排放率, % ; k7 i为第i上或下邻近煤层的瓦斯预抽率。根据临近煤层的实际情况, 查资料并经实际测量得到临近层各煤层相关参数如表1所示。

经计算得: q1= 7. 29m3/ t, q2= q8煤+ q7煤+ q5煤+ q4煤= 1. 43 + 0. 03 + 0. 04 + 0. 28 = 1. 78 m3/ t; q = q1+ q2= 7. 29 + 1. 78 = 9. 07 m3/ t。因上覆临近层17258工作面已回采完毕, 按向工作面涌出瓦斯量15% 计算, 且之前工作面实行过区域瓦斯抽采措施, 抽采率为31% , 则17266工作面相对瓦斯涌出量为9. 07 × ( 1 - 15% ) × ( 1 - 31% ) = 5. 32m3/ t, 日产量为8200t, 则绝对瓦斯涌出量为Q绝对= 5. 32 × 8200 / ( 24 × 60) = 30. 3 m3/ min。

1. 2工作面瓦斯来源分析

17266工作面采用后退式倾斜长壁一次采全高综合机械化采煤方法回采, 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U”型通风方式通风, 根据分源预测法瓦斯涌出量分析知, 17266工作面本煤层瓦斯涌出量为7. 29 m3/ t, 临近层 ( 包括上部的7 - 1、7 - 2和8煤及下部的5、4煤) 瓦斯总涌出量为1. 78 m3/ t。因此工作面瓦斯涌出主要以本煤层瓦斯涌出为主, 以临近层瓦斯涌出为辅。

2工作面瓦斯治理方案设计

通过对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分析和采区通风系统能力核定计算, 17266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30. 3 m3/ min, 配风量2500 m3/ min, 其风排瓦斯量11. 0 m3/ min, 仅靠通风能力只能解决部分瓦斯涌出, 剩余19. 3m3/ min的瓦斯要靠抽放来解决。应用瓦斯流动及保护层开采理论[4], 分析17266工作面回采期间的瓦斯来源和原北一采区区域瓦斯治理方案[5], 以及6号煤层赋存情况, 提出了工作面瓦斯综合治理方案。

2. 1运输巷、回风巷顺层钻孔预抽消突

根据瓦斯在煤层中的流动理论及顺层钻孔成空机理, 综合考虑煤层地应力, 瓦斯应力和煤层抗压强度以及工作面倾向和走向长度的影响[6], 在17266运输巷和回风巷, 距切眼20m处, 设计每5m施工一个顺层孔, 分别施工245个和235个, 孔径133mm, 孔深130m。在两巷分别安装一路 Φ377mm、325mm螺纹焊管作为瓦斯抽采管路, 将施工好的顺层孔合于该管路上进行抽采。在回采前钻孔一次性施工完毕。顺层孔钻孔布置图详见图1。

2. 2高抽巷穿层钻孔抽采煤层瓦斯

根据采动覆岩裂隙分布的“○”形圈理论, 受采动影响, 煤岩由于卸压作用将形成采动裂隙, 随着开采范围的不断扩大, 裂隙将会越来越发育[7]。在距6煤顶板16m以上位置处, 存在一层泥岩, 影响瓦斯通道的正常流动。根据上述理论, 设计在距工作面顶板16m位置7 - 1煤层中, 施工一条高抽巷, 巷道距工作面回风巷内错平距15m; 考虑煤层的低渗透率的影响, 巷道中每10m施工一组底板穿层钻孔[8]。高抽巷巷道及穿层钻孔布置示意图如图2所示。

穿层钻孔控制: 根据以往钻孔布置经验, 设计穿层钻孔施工55组, 每组10个钻孔, 最后一组30个孔, 分三排开孔, 排间距为0. 6 /0. 8m, 组内钻孔间距为1m; 煤巷两帮外15m范围内的煤体, 组内钻孔终孔间距为5m, 钻孔在巷道掘进方向上按10 × 5m布置。钻孔开孔平、剖面图见图3和图4。

钻孔施工参数见表2。

2. 3隅角埋管抽采采空区瓦斯

上隅角埋管抽采管路设计图如图5所示。

为避免上隅角瓦斯超限, 尽量多地抽出采空区瓦斯, 结合现场实际, 设计在17266回风巷敷设一路瓦斯抽采管路, 埋入采空区内。上隅角处最大抽采瓦斯纯量为2m3/ min, 经设计计算抽采泵抽采率Q泵为70 m3/ min, 抽采泵压H泵为48859Pa, 查抽采泵曲线, 抽采泵选用2BE1 - 353抽采泵, 数量3台, 配合选用 Φ377mm瓦斯抽采管路, 并利用井下移动抽采系统抽采采空区内的瓦斯; 采煤面上、下三角及时充填, 帐好风帐; 运输巷、回风巷里口“三角带”及时退锚, 便于顶板冒落, 防止向采空区内部漏风并减小瓦斯积聚空间[9 - 10]。

3瓦斯治理效果考察

( 1) 运输巷、回风巷顺层孔预抽消突可分两个阶段进行考察: 工作面开采前和工作面开采中。在工作面开采前, 依据现场实际, 截止到2011年7月12日, 合茬抽采的顺层钻孔, 回风巷顺层孔累计抽采瓦斯量209. 05万m3, 抽采瓦斯流量5. 85m3/ min, 预抽率为19. 3% ; 运输巷顺层孔累计抽采瓦斯量337. 22万m3, 抽采瓦斯流量9. 42m3/ min, 预抽率为31. 1% 。工作面共计预抽瓦斯量546. 27万m3, 预抽率为50. 4% 。自2011年10月工作面开采时, 由于开采前的高抽巷穿层钻孔和上隅角埋管等瓦斯抽采措施, 工作面已消除突出危险性, 顺层钻孔抽采瓦斯流量2. 0m3/ min, 抽采率为6. 6% 。

( 2) 高抽巷穿层钻孔自2010年8月初第一组钻孔开始施工, 至2011年1月底止, 钻孔全部施工完毕。2010年9月中旬到2010年10月初半个月时间内累计抽采瓦斯4642m3, 按100m为一评价单元, 在钻孔范围内每单元抽采瓦斯量34986 m3, 每圆班抽采300 m3, 总抽采瓦斯流量15. 3m3/ min, 抽采率达到50. 5% 。

( 3) 采空区埋管平均抽放瓦斯流量为2. 0 m3/ min, 瓦斯浓度10% - 15% , 抽采率为6. 6% , 经考察后知, 上隅角瓦斯浓度一直控制在0. 8% 以下。

( 4) 工作面设计风量为2500m3/ min, 回风流平均瓦斯浓度为0. 44% , 回风流瓦斯浓度符合规定, 其风排瓦斯量为2500 × 0. 44% = 11. 0 m3/ min。

各瓦斯抽采措施抽采瓦斯量及抽采率统计情况见表3。

到工作面开采时, 各抽采系统抽采瓦斯总量为19. 3m3/ min, 抽采率为63. 7% , 风排瓦斯量为11. 0 m3/ min, 风排瓦斯率为36. 3% 。从17266运输巷、 回风巷每间隔≤45m处各施工1个测残余瓦斯压力钻孔, 回风巷施工8个、运输巷施工10个, 共18个。 到2012年2月25日截止测得残余瓦斯压力最大0. 26MPa, 残余瓦斯含量最大为4. 8m3/ t。

4结论

( 1) 17266工作面采取瓦斯综合治理措施后, 自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30日工作面回采时间内, 没有发生过瓦斯突出和瓦斯超限事故。瓦斯治理效果主要是高抽巷穿层钻孔抽采和风排瓦斯共同作用的结果。

( 2) 高抽巷穿层钻孔控制在回风巷道周围, 一方面用来抽采工作面煤层中的瓦斯, 另一方面可掩护回风巷道的顺利掘进。后期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 利用覆岩移动卸压作用, 高抽巷可作为抽采巷道使用。

( 3) 工作面瓦斯涌出主要为本煤层瓦斯涌出, 除了煤层较厚、瓦斯含量高等原因以外, 还和本煤层和临近层存在关键层 ( 阻碍了临近层瓦斯向本煤层的涌出) 有关, 使得高抽巷布置在7 - 1煤层中, 考察结果较为合理。

摘要:张集矿属于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针对目前所开采的17266工作面地质构造条件复杂、瓦斯涌出量大、处于突出危险区等瓦斯治理难题, 采取“风排瓦斯、高抽巷穿层钻孔抽采、运输巷、回风巷顺层钻孔抽采和上隅角埋管抽采”等瓦斯综合治理措施, 用分源预测法得出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为30.3 m3/min。结果表明, 工作面的主要瓦斯涌出来源为本煤层瓦斯涌出。工作面风排瓦斯量11.0 m3/min, 工作面瓦斯抽采率达63.0%以上。

关键词:张集矿,综采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分源预测法,瓦斯涌出来源

参考文献

[1]张俊杰.深部开采优化开采技术的探讨[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 2005, (3) :74-75, 79ZHANG Jun-jie.The exploration of optimizing the mining technology in deep mining[J].Ground Pressure and Strata Control.2005, (3) :74-75, 79

[3]戴广龙, 汪有清, 张纯如, 等.保护层开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预测[J].煤炭学报, 2007, (4) :382-385DAI Guang-long, WANG You-qing, ZHANG Chun-ru, et al.Forecast of the gas effused from the face in protective seam[J].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 2007, (4) :382-385

[4]陈延可, 戴广龙, 汪大全, 等.上保护层开采卸压瓦斯治理技术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 2013, (3) :77-80CHEN Yan-ke, DAI Guang-long, WANG Da-quan, et al.Study on pressure released gas control technology of upper prorective seam mining[J], Co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3, (3) :77-80

[5]王显军.张集矿 (北区) 瓦斯综合治理[J].煤炭技术, 2008, (2) :101-103WANG Xian-jun.Comprehensine control of gas in Zhangji coal mine (the north) [J], Coal Technology, 2008, (2) :101-103

[6]秦长江.顺层钻孔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 2012

[7]李春睿, 齐庆新, 彭永伟.采动覆岩裂隙演化规律的定量描述[J].煤矿开采, 2010, (6) :4-8LI Chun-rui, QI Qing-xin, PENG Yong-wei.Quantitative description of fissure development rule of overlying strata influenced by mining[J].Coal Mining Technology, 2010, (6) :4-8

[8]郭佳.张集煤矿底板穿层钻孔瓦斯抽采技术研究[D].安徽淮南, 安徽理工大学, 2011

[9]李宗翔, 孙广义, 秦书玉.回采采空区上隅角瓦斯治理的数值模拟与参数确定[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1, (4) :11-14LI Zhong-xiang, SUN Guang-yi, QIN Shu-yu.The study on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in gas control at the upper corner in U-Type ventilation face[J].The Chinese Journal of Geological Hazard and Control, 2001, (4) :11-14

治理工作措施 篇8

一、综采工作面上隅角出现瓦斯超限现象的原因

1. 采面上隅角部位的压强差是造成瓦斯超量的原因之一

在上隅角部位任何一个断面中都会存在压强, 其中包括动压、位压以及静压, 这几种压强之和一般被称为全压, 在一定程度上, 它决定了风力的流向以及速度。因为在上隅角部分两面的位压和静压强度是相同的, 而风速却存在一定差别, 在上隅角转弯部位风向会发生一定的转变, 因此速度会得到一定的消解, 在速度差的影响下, 甚至会出现紊流的现象, 因此在很大程度造成瓦斯含量超限的状况。

2. 采面上隅角的风力流动状况也是造成瓦斯含量超限的重要原因

从整体上看, 采矿区的上隅角部位与采空区和煤壁较为接近, 因此这个地方的风速会很小, 甚至有些地方会出现涡流的现象。这些问题会制约采空区瓦斯含量的散发, 而导致大量的瓦斯聚集在涡流区域, 造成瓦斯含量超标的现象。如果在工作面上隅角出现滞后回柱的现象, 也有可能会出现微风区, 这个部位同样也是最有可能发生瓦斯超限的位置。

3. 采面上的通风方式会对瓦斯的含量产生很大影响

在采煤工作中, 有很多种通风方式, 例如:“U”形、“Z”形、“Y”形、“W”形、“H”形等等, 但是在我国目前的技术水平下, 第一种“U”形的通风方式应用的比较频繁, 也得到业界人士的广泛认可。

在“U”形通风方式中, 瓦斯的流动方向会随着工作面的方向而运动;从采面的深部剖面方向看, 采空区内部的瓦斯会是一个近似抛物线的形状, 从进风巷的方向观看回风巷剖面的时候, 瓦斯会是一个近似于一元一次方程的直线形状, 将会在上隅角的地方达到最大程度。

在“U”形通风方式中, 进入工作面的风力将被分为两个部分, 其中一部分会跟随者工作面而运动;而另一部分有可能会随着流线的方向而流动, 当风力深入到采空区的时候会发生倒流返回到工作面上, 如果采空区中存在一些漏风设施时, 风力就会进入到综采工作面中。这样看来, 能够进入采空区内部的风力, 会将一部分的瓦斯带到工作面中去, 使瓦斯成分聚集到采面的上隅角部位, 因此, 这一部位是瓦斯含量有可能超限的重要地点。

二、关于上隅角瓦斯治理的重要措施

根据上隅角部位出现的瓦斯超限的实际状况, 我们可以采取众多措施进行治理,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运用以下10种方式来整治;第一, 合理调整矿内的通风方式;第二, 采用三相泡沫的方法排除瓦斯;第三, 在工作面中建设尾部排放系统;第四, 采用高层抽放瓦斯的方式;第五, 在合适的部位安装采煤专用的排风机;第六, 在工作面的回风巷中安装风、水引射器;第七, 在工作面中装上局部通风机;第八, 使用风幛法;第九, 适当地增加采煤工作面的风力;第十, 在上隅角部位设置临时的挡风设备。以下我们重点介绍关键的治理措施。

1. 顶板抽放瓦斯的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 为了尽量减少开采损失, 确保正常的生产流程, 克服上隅角抽放瓦斯的困难, 我们可以采取顶板抽放的方法, 这种方式主要是依据顶板的走向进行钻孔抽放瓦斯, 从本质上看就是利用抽放设备运行时产生的负压来适当的改变瓦斯的流向, 使瓦斯经过冒落带和裂隙带之后被钻孔抽出, 达到降低上隅角瓦斯含量的目的。

一般情况下, 在运用这项技术的时候, 要注意以下几点内容。首先在钻场布置的过程中, 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与煤层之间的距离, 大概要在10m左右, 同时要合理安排每个钻场中的钻孔数量, 在5个左右, 而钻孔的大小也有严格的要求, 要在Φ91mm左右, 而每个钻场之间的距离要控制在大约一百米, 最后保持钻孔终端与煤层顶板之间的距离在15m左右, 与上巷之间的水平距离要小于20m。这样就能够确保顶板的五个钻孔在使用一台泵机时, 每个钻孔的瓦斯浓度达到10%~70%, 实现排放量达到12m3/min以上, 并且在工作中不会相互影响, 是解决上隅角瓦斯聚集的有效方式之一。

2. 留煤柱法

为了确保生产安全, 我们也可以采取留煤柱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在工作面的上部在距离上巷3~5m的地方, 每隔15m设置一条与上巷平行的新上巷, 形成一个新旧连通的新出口。同时还要把老出口中的相关设备进行回收, 在新出口比较靠近采空区的一侧进行密闭, 使Φ200mm的抽排管砌在密闭中, 在确保严密封闭的前提下, 实施抽放工作。

3. 采用风幛方法

设置风幛进行抽放, 操作起来十分简单;但是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弊端, 例如风幛会产生一定的漏风, 使抽放的浓度降低, 而且在抽放过程中需要不断地移动风幛, 会造成瓦斯的泄漏, 对生产工作产生严重的危险;并且在上巷和风幛的拐角处, 会大量的聚集瓦斯, 在这些地方要重新安装风幛, 来促使风力向转角处流动, 带出一部分的瓦斯, 这种方法形成的两道风幛会加大工作难度, 对施工带来一定的麻烦。

4. 尾部排放系统和三相泡沫的方法

可以在工作面的回风巷中设置管道, 与回风系统相互连接, 在上隅角部位产生一个负压区, 使瓦斯沿着管道回流。

三相泡沫法可以通过挤占, 降低上隅角上部的瓦斯浓度, 三相主要是指氮气、灰以及水, 按照适当的比例实现最佳效果。

结语:采用设置风幛、留煤柱、顶板抽放、尾部排放系统和三相泡沫等方法, 提高风力的流入量, 降低瓦斯浓度, 可以有效地解决瓦斯超限问题。但是这些方法都是在出现问题以后的相关对策,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上隅角瓦斯超限的问题就必须实现开采技术的不断创新, 提前对巷道内部进行预抽, 使瓦斯含量在安全范围之内, 才能充分确保开采过程的安全性。

摘要:总结以前的工作经验, 对于在综采面上隅角瓦斯中频繁发生的超限现象, 进行分析研究,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确保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

关键词:上隅角,瓦斯,超限原因

参考文献

[1]薛景明.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治理技术[J].煤矿安全, 2011 (02) .

[2]张冠军, 等.综放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综合治理技术[J].中州煤炭, 2011 (06) .

治理工作措施 篇9

百灵煤矿10201工作面位于一采区北翼上区段, 其走向长度820m, 平均倾斜长度153m, 工作面两巷均为的锚网锚索联合支护, 进风巷道设在下部, 巷道净宽4.6m, 机轨合一巷道;回风巷道净宽4.1m。开采煤层为2#煤, f=1.0, 煤层厚度1.5m~3.2m, 平均2.4m, 煤层倾角21°~26°, 平均倾角23°。伪顶局部发育, 岩性为页岩;直接顶为中砂岩, 平均厚度2.6m;老顶为中粗砂岩, 平均厚度为6 m。工作面采用M T300-/720-AWD1采煤机, STZ764/630刮板输送机, 和ZY5200/16/35液压支架。

2 大倾角工作面支架设备下滑原因分析

(1) 伪倾斜调整角度不当造成支架设备下滑; (2) 支架初撑力不足造成支架设备下滑; (3) 采高超过支架的有效高度造成支架设备下滑; (4) 过渡支架不稳固造成支架设备下滑; (5) 两端头交互进刀方式及生产中循环刮板机推移方向不同对支架下滑影响差别较大。

3 防治工作面支架、设备下滑的方案和措施

3.1 方案

(1) 调整适当的伪倾斜角度; (2) 保证工作面支架有合格的初撑力; (3) 确保工作面下端头过渡支架的稳定; (4) 确定工作面合理的下头超前距离; (5) 确定合理的进刀方式、刮板机推移方向。

3.2 措施

(1) 确定合理的伪斜角。工作面开切眼的布置与运、回两顺槽不能垂直布置, 必须存在一个夹角, 即伪斜角。根据经验, 伪斜角一般设计为切眼坡度角 (真倾角) 的1/3~1/5间。根据切眼平均坡度23°最大坡度26°, 计算伪斜角为7.6°~4.6°。根据我矿工作面大倾角情况, 实际设计中取平均值5°左右, 生产中对防治支架下滑起到一定抑制作用。

(2) 支架初撑力不足造成支架设备下滑的治理。支架工作阻力越大, 产生的摩擦阻力越大, 支架越稳定。规定支架初撑力不低于24MPa, 折合约为24t;而支架的自重17t, 保证支架不下滑所需的支撑力约17t, 折合工作压力17MPa, 在支架正常初撑力不低于24MPa的情况下, 支架不存在歪倒及下滑问题。只有在支架拉移过程中, 支架卸载并降低离顶, 可能引起支架向下倾倒和滑动。故此生产中只要工作面支架采取带压擦顶移架, 支架剩余工作压力大于17MPa, 工作面倾角再大也可以保证支架不下滑。

(3) 稳固端头支架, 10架基本架取一架加设放倒防滑。根据工作面最大倾角26°平均23°的情况, 采用机头三架过渡支架连锁防滑防倒措施效果明显。端头3组过渡支架作为整个工作面的最基本的锚固点, 实践生产中是完全可靠的能够满足要求;另外在工作面每10架为一组选设一基本架, 加设防倒防滑设施, 进一步确保工作面支架正常支护, 保证了支架的不下滑。实践中只要机头支架不倒, 中间支架不采取其他措施, 依靠基本支架自身支撑力, 宜可以有效阻止支架倒伏或下滑。故此支架最大支撑高度必须大于采高, 并必须保证支架每架初撑力合格, 此项是保证支架不发生倒伏或下滑的必要条件。

(4) 工作面下端头必须有足够的超前伪斜量。如果大角度工作面切眼与两顺槽垂直, 刮板运输机、液压支架的下滑是必然的。将工作面采成伪斜, 使工作面下端头超前上端头, 是治理综采工作面支架与刮板运输机下滑最有效的办法。

下端头超前距离 (伪斜) 计算如下。

(1) 假设工作面切眼调斜采成与回风巷垂直夹角为α, 如果没有出现下滑, 则刮板运输机将每刀上窜800sinα (mm) , 其中, 800为循环进度。

(2) 生产实际测量, β=0°是, 每采一刀, 运输机下滑40mm。若要工作面刮板运输机不下滑, 则必须是70=800sinβ;计算得到β=5.01°。

设工作面下端头超前伪倾斜距离 (运输顺槽较回风顺槽超前回采推进距离) 为L, 则:L=qsi nβ;式中:q为工作面长度 (153m) 。计算得:L=13.4m。

生产实践中, 将工作面调斜采成下端头 (机头) 超前于上端头 (机尾) 13m。能够克服工作面下滑的数量。

(5) 确定合理的进刀方式、刮板机推移方向。

(1) 改变采煤工艺方法是控制运输设备下滑的重要手段。

即改采煤机双向割煤为单向割煤, 采煤机下行时割煤—移架—不推移运输机;采煤机上行时跑空刀—跟机推移运输机, 使运输机每循环都自下端头逐架向上端头推移。生产实测中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运输机的下滑。一般情况下改变采煤工艺方法与加减刀调斜方式须联合使用, 方能够取得更好效果。

(2)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 选用合理的加减刀方法为控制运输设备下滑的重要手段。

生产中要求每班对工作面刮板运输机的滑移情况进行观察、计量。工作面刮板运输机与转载机的搭接长度或支架推移杆发生轻微变向时即要调整。如果机头长, 则工作面下半段要加刀, 即机头多进刀, 机尾减刀, 即采三次机头、两次机尾或采两次机头一次机尾。如果机尾长, 可机尾加刀, 机头减刀, 其工艺原理与机头长时相同。整个调整伪斜过程中, 要求采煤机都要跑全刀。

(6) 支架防滑防倒具体措施。

(1) 下端头3组过度架第一架与第四架基本架间设一防倒千斤顶, 用圆环链条连接千斤顶斜拉, 一端连接在第四架支架底座台, 一端连在第一架支架顶梁上。防倒斜拉对确保排头架移拉不倒不滑起到关键作用。

(2) 机头前三架支架要采用正确的移动方法。先移端头第二架, 移架时用好防倒防滑设施上拉下顶保证支架不倒不滑, 接顶良好;然后移第一架, 移第一架时, 先操作与第四架相连的防倒千斤顶和防滑千斤顶, 以及与第三架相连的防滑装置, 带压擦顶移架, 最后采用与移第二架相同的方法移第三架。并正常采用在下端头第一过渡架采用不少于2棵的单体柱斜撑第一架侧, 不少于一棵的单体支柱横撑刮板输送机机头。

(3) 严禁超高采煤, 当煤层厚度大于3.2m, 或者工作面伪顶冒落, 支架无法正常接顶时, 工作面每10架设一防倒千斤顶, 用圆环链条连接千斤顶斜拉, 一端连在上方支架底座, 一端连在下方支架顶梁上, 即将工作面支架分段中基本架顶梁, 与其上方第四架底座抬底, 用圆环链条连接千斤顶斜拉相连, 确保工作面分段中的基本架不倾倒。

(4) 中部每次移架, 支架工必须先看支架与输送机是否垂直, 利用侧护板和底调梁, 及时调整支架位置。

(5) 生产中, 保持工作面。三直两平;工作面支架侧护板每3架留有100mm的间隙, 移架必须注意调整支架, 防止挤、咬架。

4 结语

(1) 生产中根据设备下滑情况, 下滑太严重时为及时阻止运输机下滑, 可联合使用其中多种方式。否则只单独使用其中一种或两种方式。

(2) 整个防滑过程中必须确保工作面工程质量和设备的完好, 每循环必须保证工作面支架和运输机直线, 为下一循环做好准备。必须每移必调, 利用侧护和底调及时调整支架中心距, 确保输送机与支架垂直, 移架时采用带压擦顶移架, 注意调整支架间隙 (100mm) , 防止了挤、咬、倒现象发生, 保持了支架始终处于良好的支护状态。

(3) 综采工作面23°的倾角, 采用机头三架连锁防滑防倒、以及带压擦顶移架可以控制支架翻转及下滑。

治理工作措施 篇10

1 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超限的原因分析

1.1 采煤工作面的通风方式

采煤工作面的通风方法有:“U”型、“Z”型、“Y”型、“W”型、“H”型等多种, 但我国绝大多数采煤工作面均采用”U“型通风方式。

U型通风条件下的采空区瓦斯流动场的规律:沿工作面推进方向, 从工作面向采空区深部剖面看, 采空区瓦斯呈现为一个抛物线状, 从进风巷向回风巷剖面看, 采空区瓦斯呈现为一元一次方程直线状 (在上隅角处最大) 。

在这种通风方式下。进入工作面的风流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沿工作面流动;另一部分在采空区内部沿一定的流线的方向流动, 进入采空区的风流逐渐返回工作面。若工作面后方与邻近煤层采空区或同一煤层未隔离的巷道相通, 即采空区有漏风通道, 则此风流会汇入工作面漏入采空区的风流中而流向工作面。

可见, 进入采空区的风流通过采空区, 风流带出瓦斯, 逐渐返回工作面, 最后汇集于采面上隅角, 所以, 工作面上隅角为采空区瓦斯流入工作面的汇合处。

1.2 采面上隅角的风流状态是瓦斯超限的重要原因

采面上隅角靠近煤壁和采空区侧, 风流速度很低, 局部处于涡流状态。这种涡流使采空区涌出的瓦斯难以进入到主风流中, 从而使高浓度瓦斯在上隅角附近循环运动而聚集在涡流区中, 形成了上隅角的瓦斯超限。若工作面上隅角出现滞后回柱, 除上隅角存在的涡流区外, 在靠近切顶排处会出现微风区, 采空区漏出的瓦斯在此处积聚, 更容易形成上隅角的瓦斯超限。

1.3 采面上隅角处两面压差大小是瓦斯超限的一种原因

巷道风流中任一断面都具有静压、位压、动压, 三种压力之和是全压, 全压差的大小决定着风流的方向和速度。由于上隅角处两面的静压和位压是一样的, 风流速度不一样, 采煤工作面的风流到此转弯, 造成上隅角处风流速度变慢, 上隅角两面的风流速度差降低, 此处风流速度大大减少, 在上隅角处出现无速度差, 甚至风流出现紊流。

2 上隅角瓦斯治理

针对上隅角瓦斯超限的情况, 通常的防治方法有10种, 即:a.设置上隅角临时挡风帘;b.增大回采工作面风量;c.设置采空区风幛;d.采煤工作面安装局部通风机;e.采煤工作面回风巷安设风、水引射器;f.安设专用抽排风机;g.高位抽放瓦斯;h.建立采煤工作面尾排系统;i.三相泡沫挤上隅角瓦斯;j.改变通风方式等。现对我矿采区的方法分别进行分析。

2.1 风幛法

在末排柱从上巷上帮沿工作面向下设一档风幛, 然后将抽排管伸入上隅角采空区里, 管口对准高瓦斯点进行抽放。此法操作简单易行。但存在下列问题:风幛漏风严重, 抽排瓦期浓度低;每一循环都需进行移风幛, 缩抽排管工作, 这期间上隅角瓦斯大量涌出, 危险次数增加。而且风幛与上巷相交的转角处, 瓦斯经常超限, 必须再设一道引风幛, 将风流引向转角处, 冲淡瓦斯, 两道风幛的安设与现场施工相混杂, 对施工不利。

2.2 留煤柱

为了增加安全可靠性, 又采用了留煤柱法。在工作面上部距上巷3~5m, 平行上巷每间隔15m掘一条新上巷, 与老上巷贯通形成新出口。并将老出口里面的设备、管路、支架回收, 迅速在新出口靠采空区侧施工永久密闭, 并将Φ200mm瓦斯抽排管路严密砌在密闭里。管口距密闭2m左右。要求密闭必须封堵严密, 然后就可以进行抽排。此法依然存在缩抽排管砌密闭期间, 回风瓦斯超限的问题, 只是次数比风幛法减少, 另外工作面停产送巷道, 直接经济损失大。

2.3 顶板抽放法

为了克服上隅角抽放法缩抽排管期间瓦斯超限的弊端, 减少送巷道损失的回采量, 恢复正常的生产秩序, 又采用了利用顶板走向钻孔抽放瓦斯法, 实际上就是通过抽放泵产生的负压来改变采空区的瓦斯流向, 使采空区瓦斯由上隅角及通过冒落带、裂隙带由钻孔抽出, 从而减少上隅角的瓦斯涌出, 达到降低上隅角及回风流瓦斯浓度的目的。

钻场布置在距煤层顶板10m, 每个钻场布置5个钻孔, 孔径为Φ91mm, 孔深100m, 钻场间距80m, 钻孔终端距煤层顶板15m、距上巷水平距控制在20m以内, 将钻孔口用钢管聚铵脂封好, 安上抽排管路即可开始抽放。抽放效果:顶板5个钻孔, 用单台泵抽放时, 每个钻孔瓦斯浓度一般在10%~70%, 抽出瓦斯量大于12 m3/min, 比用双台泵抽上隅角效果好, 且与工作面生产互不影响, 有效解决了采面上隅瓦斯积聚问题。

2.4 其他方法

2.4.1 建立采面尾排系统。

沿工作面回风巷 (采空区) 铺一趟非金属的管子, 可以使用水泥体。该管子与回风系统相连通 (不是与采煤工作面的回风巷) , 在采煤工作面上隅角处形成一个负压区, 使采煤工作面上隅角处瓦斯沿管子流向回风流。

2.4.2 三相泡沫挤压工作面上隅角瓦斯。

采用三相泡沫技术, 用三相泡沫挤占瓦斯占据的空间来降低瓦斯浓度, 三相即水、灰、氮气, 灰可采用黄泥、煤碳发电的炉渣等材料, 水灰比 (质量比) 1:4:1。该法具有处理速度快, 教果明显的特点, 这是发展的趋事。

结束语

经过以上分析, 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 一旦采面上隅角出现瓦斯超限, 立即在采面上隅角安挡风幛;增大工作面的进风量、调高工用面的压差, 检查与该工作面相关的所有密闭是否漏风, 若漏风及时进行封堵。上述方法不能解决问题, 要尽快安设专用抽出式风机 (风、水引射器) 进行抽排。

上述方法都是临时性急性的措施, 治理上隅角瓦斯超限的主要方法应该是:高位抽放, 尾排, 上隅角瓦斯抽排。其根本方法是开采解放层, 提前进行巷道抽排或预抽, 使煤层瓦斯含量降到8m3/t以下, 其它的方法都具有不可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所以治理上隅角瓦斯应提前考虑、提前施工, 早投入, 早见效。

参考文献

治理超限超载运输的基本措施 篇11

关键词:公路货运 超载超限 危害 治理 措施

现在,公路超限运输现象在我国十分普遍,是引起公路非正常损坏的重要原因。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公路部门因超限运输产生的额外道路维修保养费用每年高达几百亿元(这还不包括超限运输车辆因钻收费标准的空子而流失的大量路桥通行费和机动车养路费),因超限运输导致桥梁坍塌的事故也时有发生,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国家交通规费的大量流失。整治超限超载行为必须提高公民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法治观念,提高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大执法力度,并实行宏观调控和综合治理。在实践中应采取以下基本措施:

一、开展法制宣传工作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给经营者以更加广阔的自由竞争空间。但是,市场竞争必须依法进行,任何以牺牲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为代价来谋取经济利益的经营行为都是法律法规所不允许的,必将受到法律法规的制裁。超限运输由于其极大的经济和社会危害性,直接违背了有关法律法规,是一种典型的违规违法行为。各级政府、各级交通部门、各有车单位要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开展有关法律法规的舆论宣传活动,教育广大司机车主自觉树立保护国有路产、人人有责,合法经营、争取合理经济利润的思想观念,知法、守法、合法营运,为治理超限运输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完善制度、强化管理

各地党委政府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对运输市场的宏观调控。立法机关要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及时制定一些规范文件,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合理调控运力,规范运输行为,促进运输市场运力与运量的供求平衡;推广集装箱化运输方式,规范公路货运车辆类型,特别是特殊产品运输车辆的类型;加大查处违规企业力度,加强汽车生产环节的控制管理,禁止生产违规超限车辆,禁止非法改装车辆。加快清理整顿货运机动车生产管理目录,制定相关责任追究制度,杜绝“大吨小标”和倒卖产品合格证问题;公安交警要加强车辆落户的源头管理,把好车辆落户关。凡是行驶证登记的技术数据与改装后的车辆技术数据明显不符的应不予落户;有关部门应对违规擅自改装车辆的单位和个体业主给予依法取缔,禁止违法改装车辆上路行驶;对违规改装车辆已办理证照的要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对不符合规定的改装车辆要注销其证照,并从严处罚;货运部门应严把货源关,禁止车辆超限装载;公路部门应对公路承载能力重新检查并做出明显的标志。

三、实施“一超三罚”

过去,治理超限超载车辆的种种措施为什么收效不大?归纳起来不外乎运費过低,只能通过超限超载解决。对超限超载车辆进行罚款,甚至是重复罚款,又加重了运输方的负担,造成越罚越超,越超越罚的恶性循环。施行“一超三罚”:一是罚款要罚装货单位的款,因为如果货主严格按照额定吨位装货,拒绝司机的无理要求,能装多少就装多少,超限超载现象就可以消灭,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要抓源头;第二是罚运输单位负责人的款,即车辆所属运输公司的法人代表或总经理的款,因为是这些人没有教育司机遵纪守法,甚至是他们纵容司机超限超载,提出不切合实际的承包任务,司机没有办法只能超限超载;第三才是对司机本人罚款,因为你明知故犯,违反有关法令、条例,当然得罚款。这种罚款要开具收据,但必须明确不得报销,以强化司机的守法意识。

四、严厉打击“车托”职业化集团

在超限与治超限的漫长拉锯战中,除了时刻“斗智斗勇”的执法人员与司机外,还催生了一批职业化探路者——这就是俗称“二哥”的“车托”。无一例外,每个车托都号称自己拥有“天时地利人和”,能够“摆平”内外(路政和交警),通关万无一失。诸多因素加上低迷的运价,最终促使“车托”拥有了令人咋舌的广阔市场。现在,车托已成为一种运输业中渐趋职业化甚至集团化的探路者。为解决这一问题,各高速公路所有出口安装称重设备(即计重收费系统),通过计重收费系统对过往车辆进行自动检测,并对恶意或严重超限的车辆收取补偿费、实施行政处罚等方式,对超限车辆形成一种有形的威慑,使超限运输从偷逃通行费、养路费和变相减低运输成本的好处中变成无利可图。这样,超限运输现象才有可能减少或逐步杜绝,以此遏制超限运营。

五、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执法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执法人员的素质高低,因此,要加强对执法队伍的教育、管理和培训,深入开展“四个教育”,即宗旨教育、法律政策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勤政廉政教育。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三个素质”,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法律素质。巩固树立“两个意识”,即群众意识和服务意识。增强依法行政、依法办案的观念,努力建立“一支队伍”,即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执法队伍。要严把选人关、制度关和培训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强化爱岗敬业精神,变管理为服务,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增强“维护路权、保护路产”意识,努力做到文明执法、热情服务,切实提高路政人员的行政执法水平,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六、改革交通规费收缴方式

有效治理超限运输车辆规避、逃缴交通规费的行为。现行按核载量收取养路费、通行费等交通规费的方法,由于其简单易行、便于操作的特点,为全国绝大多数交通部门所采用。这种不计车辆实际载重大小的收费方式存在诸多弊端,有失公平,助长了超限运输问题的泛滥蔓延,必须加以改革。此外,要减少收费项目,降低收费标准,加快费税改革步伐,彻底解决多载少载、载与不载都同样交费的不合理现象。

治理工作措施 篇12

1 主要做法

1.1 抓组织机构, 明确责任分工。

省、市、县各级农业部门都成立了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村社”活动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明确了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 分管领导具体抓、直接负责, 层层落实责任到人的管理机制, 建立了“进村社”活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 各相关部门及农业部门内相关科室紧密配合, 各司其责打总体战, 为“进村社”活动的迅速启动和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2 抓措施落实, 制定工作方案。

四川省农业厅牵头制定了“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村社’活动方案”, 明确了以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为重点, 制定好居家环境整治、农田生产环境整治、道路和水源等公共卫生环境整治的目标任务、工作内容、责任分工、进度安排和保障措施;及时印发了“关于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 全省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暨“进村社”活动实行厅领导分片包干制, 每个市 (州) 明确1至2个相关业务处室作为责任单位。

1.3 抓典型示范, 突出工作重点。

按照实施方案, 四川省农业厅迅速落实任务, 精心打造示范典型, 全省涌现出了苍溪县江南村和茶店村、洪雅县青杠坪、丹棱县梅弯村、广元市利州区和平村和元山村、乐山市中区程扁村等一大批环境治理典型村。各市 (州) 纷纷召开“进村社”活动现场会, 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黄彦蓉副省长对“进村社”示范区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1.4 抓氛围营造, 开展宣传培训。

四川省农业厅在厅局域网、四川农业信息网上开辟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村社”活动专栏, 在电视、报纸等媒体上开展广泛宣传。截至2010年4月底, 报送省城乡环境综治办周报30期, 主办《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村社”活动简报》47期。部分简报内容被省城乡环境综治办采纳, 编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简报》。各市 (州) 结合项目实施, 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简报、宣传条幅 (横幅) 、墙体广告等, 开展各类专项宣传和培训, 营造了浓厚的社会氛围。绵阳、广元、泸州、眉山等还创办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村社”专刊或专报。通过宣传培训, 各地开展了“村社是我家, 美化家园靠大家”“人人动手, 户户参与”等村社环境治理主题活动。

1.5 抓“四个结合”, 创新工作机制。

一要坚持乡村清洁工程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坚持乡村清洁工程建设与改善人居环境相结合, 实施改厨、改厕、改圈、维修农居、美化环境等综合措施, 加大清洁村社、优美村社建设力度。二要将面源污染防治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相结合。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契机, 坚持面源污染防治与产业发展相结合, 大力改善农业基础条件, 夯实农业发展后劲。大力开展硬化村组公路、修田间作业道、改山坪塘、维修引、排灌渠系等建设, 使项目区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较大改善。三要坚持面源污染防治与先进农耕农艺措施相结合。按照“节约增效、农民增收、控制污染”的总体思路, 大力推广应用科学施肥技术、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技术、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和畜禽粪便污水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 切实减少农业污染物排放。四要将宣传工作与“进村社”活动相结合。利用会议、广播、电视、板报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 用数据说明宣传的效果和力度, 做到宣传到哪里、“进村社”活动就要走到哪里。

2 基本经验

2.1 领导重视是搞好“进村社”活动的关键。

四川省农业厅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村社”活动高度重视, 任永昌厅长亲自挂帅, 其他厅领导主动请缨, 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村社”活动的关键时期, 多次召开厅党组会、厅务会和专题会, 及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研究对策与措施;厅各相关业务处 (室) 积极参与, 17个业务处 (室) 分工明确, 共同协作, 迅速打开了治理工作局面。事实证明, 领导重视和支持的市 (州) 、县, 工作开展得有声势、有亮点、有成效。

2.2 结合项目是搞好“进村社”活动的抓手。

坚持“进村社”活动与乡村清洁工程、标准粮田建设、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农村沼气建设、大中型养殖场沼气工程、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等项目结合, 落实资金, 保证目标任务的完成和“进村社”活动的顺利开展。事实证明, 有农业项目作为有效载体和抓手, “进村社”活动得到了有效推进。

2.3 长远规划是搞好“进村社”活动的基础。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村社”活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四川省农业厅在制定“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村社’活动方案”的总体方案和各个子方案都明确了2009年至2011年的工作任务和目标。事实证明, 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 动员广大农民群众参与环境综合治理“进村社”活动, 并使之成为主体, 才能营造清洁、整齐、优美的城乡环境, 不断取得“进村社”活动新成效。2.4制度建设是搞好“进村社”活动的保证。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四川省农业厅与其他6个相关厅局建立的联席会议制度确保了各厅局间沟通顺畅, 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研究、协调“进村社”活动中的重大问题、全局性措施, 为共同搞好“进村社”活动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建立周报制度。自2009年6月起, 四川省农业厅一直坚持每周上报全省“进村社”活动进展情况, 确保上级部门及时掌握工作动态。三是建立督查制度和目标考核制度。通过督查及时发现各地治理薄弱环节, 有力促进了各地治理工作的开展;通过目标考核, 增强做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四是建立信息报送评比制度。为加大治理工作的宣传力度, 四川省农业厅每月对市 (州) 农业局报送信息等资料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综合评分, 并对排名靠后的市 (州) 亮红灯, 予以警醒。五是制定村规民约。一些村社制定了环境整治村规民约, 建立并推行环境卫生检查评比公示奖励制度, 从而形成村民自治长效机制。

3 下一步工作安排

各地要深化认识, 加强领导, 健全制度, 再添措施, 突出“五十百千示范工程”、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建立完善长效机制3个重点, 深入开展“除陋习、树新风”专项行动, 努力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村社”活动全面提升。

3.1 进一步明确职能职责, 突出工作重点。

结合农业部门自身工作职能, 要重点抓沼气建设, 实现农民居家清洁;重点抓清洁生产, 实现农田生态良好;重点抓源头治理, 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在区域上, 要重点抓“一线一部两区一基地”, 即交通沿线, 城乡结合部, 农民集中居住区、现代农业示范区, 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3.2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 发挥牵头作用。各级农业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导下, 对外加强与卫生、环保、交通、水利、畜牧、广电等部门的配合, 对内强化各业务科室和综合科室的协作, 发挥各自优势, 共同搞好“进村社”活动。3.3进一步强化示范建设, 抓好带动引导。各级农业部门在农村沼气建设、乡村清洁工程、秸秆综合利用、测土配方施肥、农村机耕道建设、农田废弃物回收处理、残膜治理、标准化生产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方面, 都要打造示范带, 建立示范点, 落实示范户, 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大力推广典型, 交流成功经验, 积极探索新模式。

3.4 进一步依托项目资金, 加大整合力度。

无论是农业基本建设项目, 还是财政专项项目, 无论是中央、省级资金项目, 还是市、县级资金项目, 都要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记其功”的原则, 有效整合, 整体打造, 综合示范, 共同推进村容村貌的改善。

3.5 进一步抓好宣传培训, 提升环保意识。

一要抓发动, 做到深入人心, 努力营造良好氛围;二要抓培训, 做到提高素质, 引导农民广泛参与;三要抓机制, 做到巩固成果, 确保农民长期受益;四要抓奖惩, 做到赏罚分明, 充分调动积极性。

3.6 进一步做好信息报送, 塑造先进典型。

上一篇:共享数据中心下一篇:需要系数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