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控制工程

2024-07-20

噪声控制工程(精选12篇)

噪声控制工程 篇1

1 工程进度控制的目的

控制工程进度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降低成本, 但是必须在质量控制的基础上进行。如果工程质量得到了严格的控制, 就会减少返工次数, 从而大大增加了承包商的利益。工程质量得到了保障, 用于日常维护的费用也就降低了, 工程的使用年限大大增加, 这也是减少成本的一种方式。所以在施工时必须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进度控制。

2 在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与进度控制间的关系

如果工程的质量得到了保障就可以减少返工的次数、降低施工成本、降低经常性维修的投入、延长建筑使用寿命, 从而使工程的投资效益得到极大的提高。所以在工程建设过程中, 要想得到更好的效益最重要的就是要进行合理的质量控制和进度控制。这样才能使工程质量符合建设要求。

3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所起到的作用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 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进度控制具体是指在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 对工程时间和工程程序的具体规划、检查、实施和调查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这项工作是工程建设中一项重要任务, 操作起来十分复杂, 它也是构成工程建设三大目标的重要部分。如果在工程建设中进行合理的进度控制, 就可以使投资效益在短时间内得到发挥, 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维护经济秩序。

在工程建设中另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进行质量控制。它是工程建设三个基本目标的核心。作为工程项目建设的实体阶段, 施工阶段也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阶段。因此, 我们必须加强对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这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和政府颁布实施的有关规定、标准、章程与合同进行, 这样才能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只有对工程建设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 才能减少质量问题的存在, 使工程质量达到标准, 从而提高施工单位的效益, 保障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要想使工程能够保质保量完成最重要的就是要使施工的质量控制与进度控制相协调。如果在施工过程中不对工期进行合理的计算, 就会出现无序的追赶工期的现象, 这样就会出现非正常速度的赶工情况, 不仅会造成施工人员体力消耗过大, 还会出现返工, 影响工程的质量。所以对工程施工的进度控制是很有必要的。在施工时必须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施工规划, 这样才能使建筑产品在合理的时间内保证质量, 不会出现赶工的现象。如果一边施工, 一边进行估算, 一边采取措施解决, 尽管通过这种事中控制的方式可以解决一些问题, 但是在没有前期工期规划的情况下就是一种盲目的工作方法, 是达不到工期控制目标的。不做具体的工期规划, 是某些施工队中存在的一种现象, 这样会因为对工期估计不足, 不能合理的组织施工, 造成工期延长, 对完成施工任务, 完成企业经济效益带来损失, 对如期完成建设单位投资任务产生影响。从以上论述, 可以看出单方面的追求工期会产生质量问题, 会造成返工, 会降低施工企业经济效益, 影响到建设单位投资效益的尽快发挥。为了保证施工质量, 偏面的精做细干又会使工期延后, 成本增加。只有认真的做出一个好的施工组织设计, 好的施工方案, 把工程进度控制和工程质量控制的任务落到实处, 才能在一个合理的工期内完成一个合格的建筑产品。

4 落实进度控制任务和质量控制任务对施工所产生的作用

项目实施的各方进度控制的任务都不相同。施工方进度控制的任务是主要体现在施工中依据施工任务委托合同对施工进度的要求控制施工工作进度, 这是施工方履行合同的义务。在进度计划编制方面, 施工方应视项目特点和施工进度控制的需要, 编制深度不同的施工进度计划。具体的讲, 进度控制的任务是进行进度规划、进度控制和进度协调。要完成好这个任务, 应做到以下三点工作:

4.1 要做出工程建设项目总进度目标和总计划的制定。

而这项工作是非常重要而细致的工作, 进度计划的编制, 涉及建设工程投资, 设备材料供应、施工场地布置、主要施工机械、劳动组合、各附属设施的施工、各施工安装单位的配合及建设项目投产的时间要求。对这些综合因素要全面考虑、科学组织、合理安排、统筹兼顾, 才能有一个很好的进度规划。

4.2 因进度控制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

要对进度进行控制, 必须对建设项目进展的全过程, 对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进行比较。在施工工程的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发生偏离, 无论是进度加快、进度滞后都会对施工组织设计产生影响, 都会对施工工序带来问题, 都要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调整, 对偏离控制目标的要找出原因, 坚决纠正。

4.3 进度协调的任务是对整个建设项目中各安装、土建等施工

单位、总包单位、分包单位之间的进度搭接, 在时间、空间交叉上进行协调。这些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因素, 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实际进度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如果对这些单项工程之间的施工关系不加以必要的协调, 将会造成工程施工秩序混乱, 不能按期完成建设工程。

5 结论

施工质量控制的任务是要完成好四项任务:

5.1 计划:

对影响质量的各种作业技术和活动制定质量计划,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即确定质量控制计划和质量控制标准, 努力做到对施工中的人员组织、材料供应、机械设备、环境因素等在施工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有一个预见性的措施, 使每一项施工过程都掌握在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规划之中, 做到材料、技术、组织三落实。

5.2 实施:

严格按照已确定的质量计划和施工组织设计实施, 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连续检验和评定。首先, 要做好计划的交底和落实。落实包括组织落实、技术落实和物资材料的落实。有关人员的培训并经过考核合格。其次, 积极的对待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 对发生无法预测的施工质量问题, 做到不能在事前控制, 一定要在事中控制, 避免施工质量问题的进一步扩大化, 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工程质量是在工序中产生的, 工序控制对工程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应把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都纳入到管理状态中, 建立质量管理点。

5.3 检查:对于不符合质量计划和施工组织设计的情况, 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 保持质量处于受控状态。

5.4 处理:

在检查的基础上, 把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总结, 对于出现偏差的工序, 分析原因吸取教训, 避免重犯错误。对于尚未解决的问题, 则留到下一次循环再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张艳海.建筑施工项目进度、成本和质量综合控制与优化的理论和应用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 1999.

[2]黄金枝.工程项目管理——理论与应用[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5.

[3]攸频.工程项目控制系统的协调及优化[D].

噪声控制工程 篇2

关键词:工程项目 施工质量 管理 落实 控制1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的落实与控制工程质量控制标准就是为了保证达到工程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手段和方法。要实现对工程质量的控制,就必须严格执行工程建设程序,对工程建设进程中各个阶段质量严格控制。主要从以下8个方面进行论述:

1.1工程质量控制的主要阶段

(1)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运用技术经济学原理,在对投资建议有关的技术、经济、社会、环境等所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各种可能的拟建方案和建成投产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进行技术经济分析、预测和论证,确定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并在可行的情况下提出最佳建设方案作为决策、设计的依据。

(2)项目决策阶段。确定工程项目应达到的质量目标及水平。对于工程项目建设,需要控制的总体目标是投资、质量和进度,三者之间互相制约。要做到投资、质量、进度三者协调统一,达到业主最满意的质量水平,则应通过可行性研究和多方案论证来确定。

(3)工程设计阶段。根据项目决策阶段已确定的质量目标和水平,通过工程设计使其具体化。设计在技术上是否可行、工艺是否先进、经济是否合理、设备是否配套、结构是否安全可靠等,是决定工程项目建成后的使用价值和功能。

(4)工程施工阶段。根据设计文件和图纸的要求,通过施工形成工程实体。

(5)工程竣工阶段。对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进行试车运转、检查评定、考核质量目标是否符合设计阶段的质量要求。

1.2工程质量控制主要任务工程质量控制的任务就是根据工程合同规定的工程建设各阶段的质量目标,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质量实施监督管理。工程质量的优劣,对工程能否正常运作关系重大。不仅严重影响承包商的信誉,也将影响工程建设项目投资方的经济效益,同时也直接反映出监理工作的好坏。因此,工程质量问题是参与工程建设各方共同利益之所在。搞好工程质量控制,是参与工程建设各方共同的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参与工程建设各方所处位置不同,各自所关注的重点也有所不同。施工单位的主要任务是:编制工程施工技术方案,明确施工质量目标,控制要点,控制方法、质量措施,及时做好施工班组和操作人员的技术交底;编制《施工作业指导书(任务书)》指导施工,特别注重质量标准、注意事项和强制性条文等对工程监督实施;严格监督工程施工质量及查对是否按设计图、施工规范、验评标准实施;严格执行“三查四检”制度,按质量计划履行。建设单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以质量控制为纽带,协调监理、设计、施工单位三者关系,加强对监理、设计、施工的质量控制,监督合同履行和强制性标准执行情况,保证工程达到预期的质量目标。

1.3工程质量控制基本内容工程质量是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得以实现的根本保证,质量控制是确保工程质量的根本保证,也是确保工程质量的最有效方法,并贯穿于建设的全过程。为确保工程质量,建设单位会从以下5个方面对建设项目进行质量控制:①预测工程建设期和使用期对质量影响的全部因素,做好建设项目决策阶段的规划;②选择资质等级、经验、信誉合格的监理、设计和施工单位,签订合同,在合同中必须涉及质量条款并明确质量责任;③做好对重大技术方案、设计文件、施工组织设计的审定;④做好实施阶段的质量控制,如:图纸会审与技术交底、施工准备、材料机具供应及施工中的质量控制;⑤做好质量信息反馈,通过组织与调手段,进行合同的履行、强制性标准的执行及全面的质量管理。

1.4对监理、设计、施工的质量控制在各阶段,建设单位要针对不同时期的不同重点,采取相应的质量控制手段,来实现最终完成对建设项目的质量控制,达到预期的质量目标。

(1)对监理的质量控制。项目的建设过程执行工程监理制,是建设市场走向规范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并与国际上通行的项目建设管理方法接轨。建设工程项目监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对工程建设进行质量控制。为了能够保证项目的正确实施和有效地对实施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建设单位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监理单位进行监理,签订监理合同、明确质量责任,将监理工作内容具体化,并赋予监理相应权力。为确保监理单位有能力履行监理合同,业主必须对监理单位进行资质审查,优选监理单位。在此基础上,建设单位通过对以上委托内容具体实施过程的监督控制,使监理工程师较好地履行监理委托合同所规定的各项职责,达到对工程建设质量进行控制的目的。建设单位对监理的监督控制,主要通过监理工作月报和进行现场监督。监理工作月报主要反映内容之一就是对工程建设质量的控制情况,包括: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验收,旁站监理和隐蔽工程验收;分项工程验收合格率、优良率统计;施工试验情况;质量事故;暂停施工指令;本期工程质量分析(包括产生工程质量问题的原因和质量对策一览表)等。根据监理月报反映的质量情况,并通过现场勘察来督促监理和施工单位对有关质量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共同搞好质量控制,达到质量控制的预期目标。

(2)对设计的质量控制。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就是要追求质量的合理化。所谓合理的质量,是指在一定投资限额下,能达到建设单位所需要的最佳功能和质量水平。设计工作是工程建设的基础,及时准确地提供设计图纸、处理工程重大技术问题,对保证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建设单位对设计总要求是:应本着“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方针;做到适用、经济、美观、合理、防灾、抗灾、安全、节约用地,环境协调,低价高质。为达到这一目标,应采取以下措施对设计质量进行控制:根据项目建设有关批文、资料要求,编制出规划设计大纲,明确设计的质量标准,组织设计招标或方案竞赛,评定设计方案;进行勘察、设计单位的资质审查,优选勘察、设计单位并签订合同、明确质量责任和按合同实施,并加强对合同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控制设计质量,审查设计方案,以保证项目设计符合设计大纲要求,符合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方针政策,符合现行设计规范、标准,符合国情,工艺合理,技术先进;设计图纸是设计工作的成果,又是施工的直接依据,设计阶段质量控制最终要体现在设计图纸的审查上;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单位配合施工,解决施工单位、建设单位提出的质量问题,设计变更和处理预算修改。

(3)对施工的质量控制。在开工前,项目建设单位应组织招标,选定与工程建设任务相适应的承包商,并签订工程承包合同。建设单位对施工的具体质量控制主要是委托监理进行的。监理依据项目建设单位与承包商签订的工程承包合同,对建设项目进行全面监理,使承包商的工程质量活动完全处在监理的控制之中,有效地开展质量控制。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些问题不是监理和施工单位就能解决的,还需要建设单位做大量工作。建设单位在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确定工程质量控制流程中主动控制影响质量的因素(包括人员、材料、机具、设备、施工顺序和方法等),进一步完善质量监督组织,如建设单位可设质量管理部门,直接负责监督监理和施工单位的质量行为,并协调二者关系;

②抓好质量检验、落实检验方法;

③对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及隐蔽工程组织验收;④审查质量问题(事故)报告,参与质量监理会议。当施工中出现质量问题(事故),应及时引起重视,防止诱发重大的质量事故,组织专人调查分析原因及特点,并审查监理、施工单位填写的工程问题(事故)报告单及处理方案报审单等。在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质量控制始终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总结与探讨。

近几年来,大批建设项目立项、建设与投产,加快缓和社会(开发商)供不应求的紧张局面。但对工程建设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材料、设备供应订单多、人手少、任务紧等,使材料设备供不应求,供货材料设备制造质量有所下降;监理、设计、施工单位承接项目过多,人手少、人员调整不合理,人员整体素质有所下降;工程进度节点超常发挥,为满足市场需求,加快施工进度,过度压缩工期,使施工质量有所下降等等。为此,建议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主管人员应根据上述现象,根据不同阶段的质量控制要求严格把好工程质量关。同时,根据现有的工程建设特点,及时把握好质量与进度的矛盾。当进度与质量发生矛盾时,质量必须放在首位。同时,应在进度节点被调整确定之前,预先组织对进度节点实施阶段做好哪些施工质量会受到影响作一次分析与评估,并提出这一进度节点实施阶段的质量分析评估意见与建议书,作为提供决策部门和领导决策的参考依据。

2提高工程质量,以质取胜,走质量效益型道路施工企业作为建筑业的重要支柱力量,始终站在改革的风口浪尖上,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形势和强大的市场压力。提高工程质量,以质取胜,走质量效益型道路,已成为施工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加强施工质量管理不仅会成为国家和企业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对提升工程技术人员素质,改造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竞争力,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对施工质量管理的落实与控制,已成为施工企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2.1从管理者做起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创施工质量“零缺陷”工程企业管理者对工程质量要有足够的认识,并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形成上下一致、齐抓共管的质量管理模式。全球质量管理权威专家克劳斯比精辟指出,质量管理的四项原则,即:客户的要求是确定业务质量的标准;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的目的在于预防;工作的最高标准就是“零缺陷”;不符合要求的代价是用返工而发生的额外成本增加。从此可以看到,质量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必须引起企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在当今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施工企业内部外部环境发生一系列变化的条件下,业主的要求愈加复杂和多样化,并对工程质量提出更高更精的要求,由此引发企业内部管理和经营方式的变化。企业管理者应以提高工程质量效益为中心,将质量效益寓于管理活动之中,建设质量文化,实施科学的领导和管理。同时,企业管理者更要有与时俱进的精神,将质量保证体系实施和改进当作长期和首要的任务。

2.2从工程实际出发做好施工前技术准备工作,按“零缺陷”团队管理、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做到高标准严要求工程承揽后,要根据工程特点和业主的要求,制定一个先进合理、结合公司实际、因地制宜的施工方案,以保证整个工程施工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全面实现合同目标,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保证工程质量,施工中要求依据工程特点和施工方案,制定相应的单项技术和质量保证措施,并以技术交底形式向有关施工人员详细交底。交底应根据不同的工程特点,进

行不同内容的技术交底。一般应包括以下八个方面内容:

(1)结合具体操作部位,贯彻落实施工的各项技术要求。

(2)落实对关键项目、关键部位的质量要求、质量标准、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等。

(3)必须注意的尺寸、轴线、标高以及预留孔洞和预埋件位置、规格、数量等。

(4)使用材料的品种、规格、等级、质量要求以及混凝土、砂浆、防水材料的配比。

(5)施工方法、施工顺序、工种配合、搭接、安全操作要求及注意的事项。

(6)各项技术指标的要求和实际措施。

(7)设计变更情况。

(8)必须保证技术交底的质量,使操作工人、专业工长等基层人员能按设计意图和规范要求,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施工任务,必要时还需示范操作方法,先做工程样板等。

2.3从源头抓起把住进场材料的质量关,确保进场材料“零缺陷”工程中使用的各种材料的质量和性能是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也可以说,原材料的好坏是关系到工程能否优质完工的重要前提。为此,要求质检员具备较高的业务能力,同时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为利所动。对每一批进场材料均遵循严格的报验制度,抽样送检,检验合格后才允许使用,对关系到结构安全和建筑物使用功能的关键材料,必须采取抽样和普检相结合的原则,确保用材质量。如今一些小水泥厂、小炼钢厂生产的劣质产品充斥建筑市场,这些材料一旦用于建筑结构中,就会存在质量隐患,甚至导致“豆腐渣”工程或还未正式使用就已成为“危楼”。为此,必须严格把好进场材料质量关,消除材料质量隐患,杜绝质量缺陷。

2.4严格质量控制打造工程质量“零缺陷”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工序所构成,各工序的施工质量则是单项、单位工程质量的基础,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因此,控制工程质量,必须从以下5个环节抓起。

(1)增强操作人员的质量意识。施工中某些工序或操作重点因施工人员质量意识不强,而造成人为失误,影响工程质量甚至造成质量事故。精密度和操作技术要求高、难度大的工序施工过程等,应严格从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技术能力的考察着手,采取适当手段,加强技术交底、特提醒操作要点、注意质量标准并严格监督检查等。如我公司在深圳万山珠宝园外墙改造工程的幕墙施工中,开始时曾出现小变形、边角翘起等现象,经现场质检人员检查发现并口头警告,发返工整改通知,强调工程重要性和质量标准等,使施工操作人员提高质量意识,端正了施工态度,并严格按交底要求认真操作、执行,使质量得到了保证。

(2)加强技术复核。在施工过程中,对重要的或关系整个工程的技术工作,必须加强复核,避免发生重大的差错,影响工程质量和正常使用。除按质量标准的规定复核、检查外,还要在分项工程正式施工前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如对标高、验线、模板、钢筋、混凝土和砂浆、结构吊装、装饰、屋面等工序,严格检查复核,保证主体结构的强度和尺寸得到有效控制,使主体工程质量得到保证。同时,避免由于主体结构的方正、平整或几何尺寸控制不到位,造成装饰材料的浪费,影响经济效益。

(3)加强质量检查。施工中的质量检查是控制工程质量的有效措施,通过检查可以有效的发现质量隐患,及时加以处理,避免出现质量问题。

(4)完善质量记录,作好资料整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为了证明一些工程部位的质量状况和各项质量保证措施的有效运行,必须有完善的质量记录。这些质量记录是工程技术资料的核心。因此,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质量保证资料的建立、收集和整理工作,明确各阶段应做的质量检查记录和检验测试的项目和内容,并有

专人负责管理,以便全面说明工程项目的质量状况,使用户通过质量保证资料,对工程的质量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同时,通过这些资料的分析又能进一步促进施工企业改进管理方法。做到实施工作质量“零缺陷”管理。

(5)做好成品的保护。在施工过程中,有些分项、分部工程已经完成,而其它工程尚在施工。如果对已完成的成品不采取妥善的措施加以保护,就会造成损伤,影响工程质量。这样,不仅会增加修补工程量、浪费工料、拖延工期,更严重的是有的损伤难以恢复到原样,成为永久性缺陷。为防止成品受损,可采用提前保护、及时包裹、表面覆盖、局部封闭等措施进行保护,确保工程质量“零缺陷”。

3结束语

略论建筑工程桩基工程质量控制 篇3

[关键词]桩基工程;处理措施;预控方案;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1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5-0254-02

0引言

桩基础,是由基桩和联接于桩顶的承台共同组成。桩身全部埋于土中而承台底面与土体接触叫低承台桩基;桩身上部露出地面而承台底位于地面以上则叫高承台桩基。建筑桩基通常为低承台桩基础。高层和大跨度的建筑中,桩基础应用广泛。常用的桩型主要有预制桩和灌注桩两大类。

桩基工程的施工现场条件复杂,工序繁多,工艺要求高。

桩基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勘察、设计、施工等诸多方面。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是否详细准确、设计取值是否合理以及施工中的材料、工艺、设备等等都是影响桩基础工程质量的因素,稍有不慎,便会造成质量问题或事故。若处理不及或不当,就会给工程留下隐患。

1常见的质量问题

1.1测量放线错误,使整个建筑物错位或桩位偏差过大。

1.2单桩承载力低于设计值。

1.3桩倾斜过大。

1.4预制桩接头断离。

1.5断桩。灌注混凝土施工质量失控,发生断桩事故。

1.6桩基验收时出现的桩位偏差过大。

1.7离析、桩身夹泥、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钢筋错位变形严重等。

1.8灌注桩顶标高不足。常见的有两种,一是施工控制不严,在未达到设计标高时混凝土停浇;另一种虽然标高达到设计值,因桩顶混凝土浮浆层较厚,凿出后出现桩顶标高不足。

2质量问题的原因剖析

下面主要就单桩承载力低于设计值、桩倾斜过大、断桩、桩接头断离、桩位偏差过大等问题进行详细地剖析。

2.1桩承载力低于设计要求的常见原因

2.1.1桩沉人深度不足。

2.1.2桩端未进入设计规定的持力层,但桩深已达设计值。

2.1.3最终贯人度过大。

2.1.4其他,诸如桩倾斜过大、断裂等原因导致单桩承载力下降。

2.1.5勘察报告所提供的地层剖面、地基承载力等有关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符。

2.2倾抖过大的常见原因

2.2.1预制桩质量差,其中桩顶面倾斜和桩尖位置不正或变形,最易造成桩倾斜。

2.2.2桩机安装不正,桩架与地面不垂直。

2.2.3桩锤、桩帽、桩身的中心线不重合,产生锤击偏心。

2.2.4端遇石块或坚硬的障碍物。

2.2.5桩距过小,打桩顺序不当而产生强烈的挤土效应。

2.2.6基坑土方开挖不当。

2.3出现断桩的常见原因

除了桩倾斜过大可能产生桩断裂外,其他原因还有三种:

2.3.1桩堆放、起吊、运输的支点或吊点位置不当。

2.3.2沉桩过程中,桩身弯曲过大而断裂。如桩制作质量造成的弯曲,或桩细长又遇到较硬土层时,锤击产生的弯曲等。

2.3.3锤击次数过多。如有的设计要求的桩锤击过重,设计贯人度过小,以致于施工时,锤击过度而导致桩断裂。

2.4桩接头断离的常见原因

当设计桩较长时,因施工工艺的需要,桩需要分段预制,分段沉人,各段之间常用钢制焊接连接件做桩接头。这种桩接头的断离现象较为常见。其原因除了2.2中(1)至(5),还有上下节桩中心线不重合桩接头施工质量差,如焊缝尺寸不足等原因。

2.5桩位偏差过大的常见原因

测量放线差错沉桩工艺不良,如桩身倾斜造成竣工桩位出现较大的偏差等。

3常见质量问题的处理措施

打(压)桩的过程中,如果发现质量问题,施工单位切忌自行处理,必须报监理、业主,然后会同设计、勘察等相关部门分析、研究,做出正确处理方案,由设计部门出具修改设计通知。对事故处理方案要求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施工期短,并对未施工部分应提出预防和改进措施。还应考虑事故处理对已完工程质量和后续工程方式的影响,比如在事故处理中采取补桩时,会不会损坏混凝土强度还较低的邻近桩等。事故应及时处理,防止留下隐患,避免事故的再次发生。桩基事故处理方法较多,但要对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选择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和施工方便的方案。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用最佳的处理方案。一般处理方法有补沉法、补桩法、送补结合法、纠偏法、扩大承台法、复合地基法等。下面分别作简要介绍:

3.1补沉法

预制桩入土深度不足时,或打人桩因土体隆起将桩上抬时,均可采用此法。

3.2补桩法补桩法

就是在会同设计、监理以及业主的意见,根据设计单位出具的补桩方案进行补打,但此种方法投资大、工期长,很难被各方共同认可。

3.3补送结合法

当打入桩采用分节连接,逐根沉人时,差的接桩可能发生连接节点脱开的情况,此时可采用送补结合法。首先是对有疑点的桩复打,使其下沉,把松开的接头再顶紧,使之具有一定的竖向承载力。其次,适当补些全长完整的桩,一方面补足整个基础竖向承载力的不足,另一方面补打的整桩可承受地震荷载。

3.4纠偏法

桩身倾斜,但未断裂,且桩长较短,或因基坑开挖造成桩身倾斜,而未断裂,可采用局部开挖后用千斤顶纠偏复位法处理。

3.5扩大承台法

3.5.1桩位偏差大。原设计的承台平面尺寸满足不了规范规定的构造要求,可用扩大承台法处理。

3.5.2考虑桩土共同作用。当单桩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需要扩大承台并考虑桩与天然地基共同分担上部结构荷载。

3.5.3桩基质量不均匀,防止独立承台出现不均匀沉降,或为提高抗震能力,可采用把独立的桩基承台连成整块,提高基础整体性,或设抗震地梁。

3.6复合地基法此法是利用桩土共同作用的原理,对地基作适当处理,提高地基承载力,更有效的分担桩基的荷载。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3.6.1承台下做换土地基。在桩基承台施工前,挖除一定深度的土,换成砂石填层分层夯填然后再在人工地基和桩基上施工承台。

3.6.2桩间增设水泥土桩。当桩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可采用在桩间土中干喷水泥形成水泥土桩的方法,形成复合地基基础。

3.7修改桩型或沉桩参数法

3.7.1改变桩型。如预制方桩改为预应力管桩等。

3.7.2改变桩人土深度。例如预制桩在贯人过程中遇到较厚的密实粉砂或粉土层,出现桩下沉困难,甚至发生断桩事故,此时可采用缩短桩长,增加桩数量,取密实的粉砂层(膨张土层)作为持力层。

3.7.3改变桩位。如沉桩中遇到坚硬的、不大的地下障碍物,使桩产生倾斜,甚至断裂时,可采用改变桩位重新沉桩。

3.7.4变沉桩设备。当桩沉人深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可采用大吨位桩架,采用重锤低击法沉桩。

3.8其他方法

3.8.1底板架空。底层地面改为架空楼板,以减填土自重,降低承台的荷载。

3.8.2上部结构卸荷。有些重大桩基事故处理困难,耗资巨大,耗时过多,只有采取削减上部建筑层数的方法减小桩基荷载。也有采用轻质高强的隔墙或其他材料代替原设计的厚重结构而减轻上部建筑的自重。

3.8.3结构验算。出现桩身混凝土强度不足、单桩承载力偏低等事故,可通过结构验算等方法寻找处理方案。如验算结果仍符合规范的要求时,可与设计单位协商,不作专门处理。但此方法属挖设计潜力,必须征得设计部门的同意,万不得巳时用之,且应慎之又慎。

3.8.4综合处理法。选用前述各种方法的几种综合应用,往往可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3.8.5采用外围补桩,增加周边嵌固,防止或减少桩位侧移等。

4结束语

基于工程安全控制的工程监理 篇4

一、基于工程安全控制的工程监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监理人员配备不到位

由于工程监理单位和工程施工单位对安全控制的监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是出于侥幸心理,为了一味追求最大利益,并不配备专职的安全监理人员。而监理人员来源有限,数量较少,导致监理人员的水平整体不高,安全控制的监理工作不能按照相应要求正常开展。

(二)监理工作开展的专业性差,作用有限

有些监理单位对于安全控制的监理工作只是应付了事,在对安全施工方案、安全保障措施的审核上敷衍了事,并没有真正重视安全监理工作的开展。一部分监理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对于基坑支护施工、脚手架安置、起重吊装的安全施工工作缺乏必要的了解,无法判断出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技术错误,这样使得对于安全控制的监理工作成为了空泛之谈,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监理重点不突出,没有对危险项目的专业监理

有些施工现场的安全控制监理工作开展得十分混乱,没有主次工作之分,导致很多重大的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发现,最终酿成严重后果。

二、基于工程安全控制的工程监理工作要点分析

(一)以安全预控为第一要务,防患于未然

在工程开始前监理人员应当熟悉施工环境和施工图纸,结合本施工项目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监理工作。对于即将开展的工程容易出现安全隐患的项目在日常监理工作中要特别加以注意。在监理工作开始前,要组成监理小组,将不同方面的安全监理工作分派明确,实现责任到人。

监理人员还应对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进行严格审批,要求施工单位制定严格的安全保障措施,并敦促其一丝不苟地执行。督促施工单位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工人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意识。

(二)坚持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对于安全情况的检查工作应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由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共同组成安全小组,检查每日或隔日定期检查,并安排不定期抽查,整体检查和专项检查结合进行,做到不留一个死角。

检查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有关安全生产标准,安全管理规定,以及安全技术准则进行,不能敷衍了事。安全检查一定要从头到尾认真执行,不能走过场,检查结束后要以书面形式记录检查情况备案。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该及时指出,并提出整改方案,敦促施工单位整改完成后再继续工程。

积极配合上级单位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检查工作,对于他们提出的建议和意见要认真落实。

(三)在监理过程中加强日常巡检工作

日常巡检工作是安全控制监理工作的重点。日常巡检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对工人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的检查;对在建工程的预留洞口、电梯井口、通道口、楼梯口的检查;对施工现场的施工用电、消防设施、施工机械的使用的检查;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人员的检查;对施工单位其它安全保障工作的完成情况的检查。

检查工作一定要严格进行。及时敦促施工单位对于不符合标准的安全保障现象予以改正,如果情况严重应要求施工单位暂停工程进行处理。对于施工单位隐瞒造假的现象要坚决揭露,并安排人员进行跟踪检查。

(四)加强沟通工作

沟通工作的对象不仅仅是施工单位,也有工程业主,只有得到了业主和施工单位的理解和配合,才能将安全控制监理工作顺利开展。

有的业主为了赶工期,或是认为安全管理与己方关系不大,不愿听取安全监理的意见,这样对于工作的开展造成了很大困难。因此作为工程监理,应该加强与业主的沟通和说服,让业主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积极承担自己的安全责任。当工地出现安全问题时要及时与业主沟通,得到他们的配合,保证工程的安全进行。

和施工单位的沟通尤为重要,只有施工单位愿意配合,有了良好的安全意识,才能真正将安全工作做到位。因此要让施工单位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认识到一旦出现问题的严重危害,敦促施工单位对安全保障方面进行投资。

(五)做好安全控制的工程监理记录

安全控制的工程监理记录应该包括监理规划、监理月报、监理日记、安全制度、监理责任制、安全检查隐患情况、安全隐患整改方案等各项内容。对于安全生产的相关技术文件、会议纪要以及各种书面通知都要进行及时的收集和归档,对于这些安全方面的资料应该妥善处理。

安全情况资料的及时归档和收集为日后的查证提供了便利。缺少了文字的证据,一方面容易使安全控制的监理工作变得混乱,不容易管理,另一方面容易在出现安全问题时发生责任不明的情况。因此一切安全控制监理工作都要落实到书面上,当出现安全隐患时要以通知单或告知书的形式传达到施工单位,敦促其进行整改;而进行了安全检查活动以后要将检查情况记录下来,以便日后查证参考。

(六)监理机构要及时进行自我建设,进行内部监管

进行监理机构自身的建设以及监管工作是从根本上保证安全控制监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安全监管人员的自身素质和能否进行有效的安全监管密不可分,因此要注意对安全监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安全监管经验的积累。加强对监理人员的安全知识的培训,相关法律法规的教育,督促安全监理人员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以及熟悉安全操作程序。

监理机构要加强对内部人员的监督管理,坚决杜绝监管人员的腐败行为,从源头防治安全监理工作的失败。

三、实施基于安全控制的监管工作的工程监理工作要点的方法

(一)建立安全工程监理工作保障体系

建立安全工程监理工作保障体系首先要实施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检查制度是安全监理工作的重点,现场安全员应该每天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并写出书面检查报告。安全检查工作要落实到个人,实施严格的责任制。一旦发现问题,要将责任追究到人。定期开展整体安全检查工作,一旦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理。

除此之外还要树立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度,定期对安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并对不同的施工小组进行评比。表扬在安全工作上表现优良的小组,批评忽视安全问题的小组,并在日后的工作中加以敦促改正。

(二)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进行监督

对于施工单位方面,要求施工单位对新入职的施工人员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并进行相应的考核,考核通过的人员予以颁发证书并登记在案,没有通过的人员进行继续教育,不允许其在通过考核前上工地工作。施工单位还应该在施工现场设置相应安全标识,设置安全宣传标语和安全栏以及各种警示牌,在各种机械旁边设置操作规范牌,时刻提醒施工人员提高安全意识,按照规范进行机械操作。此外,还应该督促施工单位对施工人员进行及时全面的安全知识教育,内容应包括:用电安全知识;起重安全知识;防火防爆安全知识;防尘、防电光伤眼、防毒安全知识;脚手架及吊篮安全知识;交通安全知识;安全法制相关知识等。要做到不管是施工单位领导还是工人都严格按照章程办事。除了这些安全教育以外还要进行季节性安全教育,比如冬季雨季的安全教育;节假日加班施工的安全教育;突击赶工的安全教育等。

除了对施工单位的要求,对施工人员也有一定的要求。对于施工的特种作业人员,比如焊接工、电工、机械工、机动车司机等人员除一般的安全教育外,还要取得相关操作证书才能开展工作。

(三)对安全施工的技术措施进行监督

高空作业时,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各种设施必须检查好。高空作业的梯子应当坚固、完整,梯阶间的距离应以30厘米为宜,与地面间的夹角应在60°到70°之间,不能两人同时在梯子上作业。人员在高处作业时必须穿平底鞋,禁止穿硬底鞋、拖鞋和鞋底不防滑的鞋。工程中搭设的云梯、脚手架、工作台等必须经过牢固度的检查验收后才能使用。

施工机械必须严格按照规定使用。在可能发生高空坠落危险的机械旁边必须安设防砸防雨操作棚。各种机械设备的规格应该有严格要求,运输设备应有限位装置。所有的用电设备都应对漏电情况进行严密监控。

四、总结

工程进度控制下电力工程论文 篇5

一、电力工程进度控制措施

1.组织措施

组织是目标能否实现的决定因素,为实现进度目标应加强组织管理,设立专门的工作部门和具有岗位资格的专人进行进度管理控制工作。落实各层次进度管理人员的任务和责任,确定进度目标,编制工程进度计划,工程进度计划的编制是一个动态和调整的过程,编制进度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各种风险因素的影响、进度计划应与招标、物资采购等工作进度相协调,并对工程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发现偏差及时采取纠偏措施。建立完善的进度控制制度,如:工程进度报告制度、进度计划审核制度、进度计划实施中的检查发现制度、进度协调会议制度、图纸会审、工程变更和设计报告管理制度等。选择有一定资质、信誉好、有经验的施工队伍为工程进度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2.技术措施

采取加快工程进度的技术措施,不同的技术路线、技术方案,会对工程进度产生不同的影响,特别是在技术方案评审和选用上,应与工程进度的关系作分析比较。如:优化施工方案、分析技术的先进性和技术的合理性,分析为实现进度目标改变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的可能性,发现未能按期完成进度计划,必须及时检查分析原因,并立即督促做出调整,以保证工程进度的实现。

3.经济措施

实现进度计划的资金措施。如:资金需求计划、资金供给和激励措施。根据资金供应能力,合理安排进度计划,以免因资金供应不足拖延工程进度、造成工期延误。电力工程进度的实施效果与经济责任制挂钩,制定考核评定指标,及时办理工程预付款及工程进度款的支付,对应急赶工给予优厚的赶工费用,对工期提前给予奖励,对工期延误收取误期损失赔偿金。调动每一位计划执行者的责任感和积极性,使工程质量、安全、文明、进度均达到目标值。

4.管理措施

工程进度的管理措施涉及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手段、承发包模式、合同管理和风险管理等,树立系统、动态、多方案比较和优选的管理观念。重视信息技术在工程进度控制中应用,及时全面的.收集影响工程进度的各种信息,主要是工程计划完成情况、资源供应及工程质量等信息,建立跟踪检查制度,对照进度计划进行跟踪检查进度的实际情况,了解和掌握与工程进度有关的各种信息,对各种信息规范的整理、汇总、分析、判断,不断与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进行全面的动态分析、静态比较,找出存在的问题、一旦发现进度拖后,及时分析原因,并系统分析对后续工作产生的影响,预测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有利于提高工程进度信息处理效率、有利于提高信息的透明度,有利于工程各参与方的协同工作。

5.合同措施

加强电力工程合同管理。合同管理是一种动态的管理行为,合同管理工作,其一般是从招标开始,并始终贯穿于电厂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合同是以相关法律为依据,有效控制工程建设中质量、安全、投资以及进度的手段。对工程合同工期与有关进度计划目标相协调,保证合同中里程碑目标的实现,严格控制合同变更,在合同中充分考虑各种风险因素对工程进度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处理办法,加强建设合同索赔管理,重视合同文本的管理,必要时以合同为法律依据,进行工期索赔,维护自身权益。

二、结语

浅析工程投资控制 篇6

一、我国工程投资控制现状

在我国建设工程投资管理中,长期存在着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的“三超”问题。而工程投资控制,就是运用科学、合理、有效的策略方法将项目投资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合理的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使投资规模得到最有效控制。

投资控制是贯穿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且每个阶段的工作内容都不尽相同,所以要通过从各个阶段的工作内容来控制投资。据统计,各个阶段的工作对整个项目投资的影响程度分别为:投资决策阶段75% ~95% ;设计阶段35% ~75% ;施工阶段5%~35% ;竣工决算阶段0~5%。因此,对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实行有效控制就应把握好以下环节:1)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的投资估算;2)初步设计阶段的投资概算;3)编制施工图阶段的投资预算;4)项目完成后的工程结算。这四个环节贯穿于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中,都围绕着投资控制的目标,以达到工程项目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高的效益。

二、工程投资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建设前期忽略投资控制

目前,我国大部分工程项目都未对建设前期的投资进行控制,投资控制都是从施工阶段开始进行的,即在设计阶段结束后,根据施工图纸算量、计算造价,得出工程预算价格,作为项目投资控制的依据;但是由于设计常常未按照设计任务书及投资估算来控制初步设计,未按照设计概算来控制施工图设计,在施工过程中也经常出现设计变更记录不明确、责权不清等问题,造成了工程的“三超”。

(二)设计多数依靠专业设计院完成,设计时间太短

目前,绝大多数建设单位没有专门的规划设计人才,项目的规划设计主要依靠专业设计院。由于在设计过程中没有有效竞争,而且缺乏完整、有效的投资控制指标加以规范,使设计人员忽略了投资控制,在设计时大多未针对投资进行方案优化。而且建设项目从规划设计到开始施工往往只有两三个月的时间,时间短、任务重,导致错、漏、缺等现象严重存在于设计图纸中,使得施工过程中大量发生设计变更,从而大幅增加了建设成本。

(三)施工过程中缺乏有效投资控制,附加费用经常发生

建设项目的投资目标、进度目标、质量目标共同构成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体系。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项目投资主要由项目的成本部管理,而项目的进度和质量则由工程部管理。各管理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的现象普遍存在,便经常出现一味的追求建设速度,把施工工期作为唯一目标的情况,造成施工过程中费用控制不严,附加费用大量发生,再加上缺乏详细的设计、图纸错误多等问题,导致预算与决算相差甚远,投资失控。

三、工程项目建设投资控制的原则

投资控制的主要原则分别是:概算不超估算、预算不超概算、决算不超预算。一一对应于“三超”问题。

建設工程投资控制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做好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是工程投资控制的重要环节。一个好的设计不仅可以提高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而且可以降低投资。

2、保证实际不偏离目标。在施工过程中要预先分析各种因素可能对目标产生的影响,有针对性的拟订相应防范措施,在必要时进行实施,尽量避免实际与目标发生偏离。

3、将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投资控制,应从技术、经济等多方面采取措施,正确处理技术与经济的关系,谋求最高的效益。

四、投资控制的有效措施

(一)决策阶段的投资控制

决策阶段的投资控制要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做好市场调研工作,避免盲目投资。

2、在选择编制单位时,要排除人为因素,客观地选择最合适的编制单位,并将自己的意图全部告知编制单位。

3、结合市场行情,对建设方案进行多方案比较。

4、选定合适方案后,要结合实际,准确计算工程量,确定合理的投资估算,作为项目的投资控制价。

(二)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

在设计阶段应采用设计方案招标或者方案竞选,选择出最合适的设计方案,并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从而有效减少工程投资。

(三)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

施工阶段要有合理的工程投资控制目标,做好实际与目标的比较工作,找出其中的偏差,采取相应对策进行的控制,促使工程投资控制目标的实现。

(四)竣工验收阶段的投资控制

竣工决算时,决算工作人员须对各项内容进行核查,首先要核查工程内是否符合合同要求;其次要按合同约定的对工程竣工估算进行审核。发生超出概预算状况时要核实其金额并找出原因,对施工单位要以承包合同为基础,结合设计变更等状况,做出符合工程实际的竣工造价。

五、结语

工程投资控制是工程投资管理的主要表现形式,贯穿于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工程实施阶段、竣工验收阶段等项目建设全过程。有效控制工程建设各阶段的投资,确保顺利完成投资目标,使投资估算、工程概算、设计预算等更加真实、客观的反映工程实际发生额,有效避免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的“三超”现象发生,协调好各方面资源,最大程度地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创造最佳的效益,使得企业自身得以发展。

简析工程施工中工程签证的控制 篇7

江苏灵谷化工有限公司07年到09年投资完成的年产30万t合成氨、52万t尿素/年技改项目工期长、总投资24亿投资规模大, 总共有七家总承包企业在我单位施工。涉及面广, 环节受影响的因素复杂, 技术含量不断提高, 材料规格多、价格变化快。在实施过程中, 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变化过程带来不确定的因素, 就会时刻会冒出这样或那样的签证。在施工过程中, 发生现场的签证要最终以价格的形式体现在结算中。但在办理的过程会出现一些漏洞, 也经常会因为一些原由而造成公司经济损失。在办理签证工作当中, 笔者曾遇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不太规范的签证, 分别叙述如下。

一、时间性、准确性差

时间是签证的最基本要求之一, 也是签证准确度的基础。在施工中, 现场发生合同以外的工程费用, 双方代表当时就在工程现场根据实际发生进行测定、描述、办理签证手续, 作为工程结算的计费依据。但是有的办理人员不负责任, 办理签证手续没有及时, 口头答应, 拖延该办理联系单和签证单的时间, 事后回忆补办。这样只能导致现场发生的具体情况回忆不清, 补写的签证单与实际发生的条件不符、数据不准, 在结算或审计过程中双方代表经常互相争吵扯皮。

二、手续不完善

由于当事人责任心不强, 当时没有实际记录, 往往会产生证据不足无法提供资料证明。还有一些虽然内容完整, 条理清楚, 但双方代表签字盖章不全, 手续不完整, 到结算时也费尽周折找相关人员补办手续, 这样又拖迟了结算时间。

三、操作性差

签证单中的资料记载不详, 含糊不清, 模棱两可。依据条件不足, 或双方是口头商定而没及时签证, 事后才突击补办签证手续, 而引起现场无从查实等各种原因。等到做签证报价时, 却发现少了一些依据而造成现场签证费用的减少, 更无法准确计算已发生的费用, 造成公司不必要的损失。

四、缺乏成本控制意识

由于办理人员对成本造价控制意识淡薄, 对现场所发生的各种费用漠不关心, 造成局部用料增加成本;或存在大量先施工, 后出联系单现象, 因此给签证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 没有事先考虑成本核算, 造成工程造价失算。

五、发包方自身因素

由于发包方想节约成本有些不给予签证或拖延办签证时间, 让我司处于被动状态。

综上所述, 导致现场签证出现漏洞, 既有人为因素也有可变因素的影响。

但是签证工作是一项既有技术性又经济性很强的工作, 办理人员应把握一些基本造价知识, 才能在立项、签订合同、现场变更、工程款支付、工程预结算等全过程参与, 以便使工程造价在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得到有效控制。做到既熟悉现场实际情况, 又熟悉相关规定, 能充分把握所有的信息和数据并进行分析处理。把好签证内容, 应用相应专业知识对现场签证进行管理。

首先办理人员必需了解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办理工程联系单、签证单, 应掌握现场签证办理的具体方法、签证程序流程、签证变更办法、现场签证原则、设计变更确认、现场签证的确认等, 循序渐进办理现场资料。

1. 签证程序流程

施工单位提出报告→监理单位提出初审意见→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现场代表现场踏勘并初步确定处理措施方案→乙方报送报告及预算→监理单位初审→甲方现场代表、造价代表审核→批准后实施→签证各方现场监督检查、计量签证→办理人员与甲方代表核对→预算、结算费用→签证评估。

2. 现场签证原则

(1) 设计施工图以外的变更导致的工程量增减、现场突发事件、不可预见因素等。

(2) 现场签证涉及到施工前的原始数据测量工作, 需经监理单位总监、公司现场代表和相关单位现场代表参加并签字认可。

(3) 签证项目名称必须对规范、规定、定额等界定清晰。

3. 设计变更的确认

(1) 设计变更、现场签证、工程联系单是施工图纸的补充部分, 与正式施工图纸一样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2) 施工图设计变更或当设计不符合实际, 工艺等出现差异, 确需变更设计或增加临时施工中, 对原工程设计进行变更。发包方指定要求变更, 则需先报监理单位审核, 再报发包人审定同意后, 由设计单位签发变更设计文件, 在针对所发生实际情况上报工程联系单。

(3) 在接到被确认的变更、联系单后, 根据联系单所产生增加项目因素、数量、部位等具体情况上报签证单。

(4) 签证是要求发包人补偿经济损失, 而材料单价是影响工程造价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办理材料单价的签证时, 应弄清材料取费, 对投标报价中已有适用于变更工程的价格, 则套用已有材料价格。

4. 现场签证的确认

(1) 工程施工期间, 由于场地变化、业主要求、环境变化等可能造成工程实际造价与合同造价产生差额的各类签证。

(2) 延误赔偿和索赔处理相关签证时, 分清责任, 保存第一手资料。合理索赔, 监理签证。业主审定。

(3) 在施工过程中, 经常会出现一些无法计算工程量的某些项目, 双方应先商定具体金额来解决签证。

(4) 设计变更或施工图有错误, 但已经开工、下料或采购的, 要签写清楚材料名称、半成品或成品、规格、型号、数量、变更日期、运输情况、到场情况、有无回收或代用情况等。

5. 工程签证具体要求

(1) 现场签证一定要及时, 不应拖延到结算时才补办。

(2) 报送的签证资料, 要求每项内容条理清晰、工程量明细、统计准确、填写规范。

(3) 报送签证报价, 要求每项取费准确, 灵活运用及参照合同单价计取。熟悉市场材料单价, 避免少报、漏报现象。

(4) 签证资料必需经承、发包单位、监理单位现场代表签字, 并加盖相关单位印章。

(5) 附加工程签证应签证原因、设计变更、补充设计、技术核定单等相关资料。

(6) 签证资料报送必需齐全, 按规定程序及时现场办理。

(7) 深入施工现场, 随时掌握工程进度, 随时解决工程施工中遇到的有关签证问题。

(8) 在工程签证中, 严格按照文件办理, 并及时汇报领导。

(9) 现场签证的内容、数量、项目、原因、部位、日期、结算方式、结算单价等必须明确。

(10) 对于一些重大的现场变化, 应及时拍照或录像, 以保存第一手的原始资料。

(11) 现场签证原件一式三份, (根据甲方要求报送) 。但公司至少保存1份原件, 避免丢失, 为结算时提供真实可靠的凭据。

(12) 各类现场签证单、签证报价及现场签证审批表应按照甲方统一要求, 做到格式规范, 编号统一。

(13) 所有设计变更必须有文字记载, 禁止口头承诺。特殊情况下, 如口头承诺, 事后必须在7日内补办联系单。

(14) 签证单应编号归档。

(15) 办理人员必须及时跟进。

我公司人员必须增强对签证的控制意识, 提高现场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根据项目特点, 对现场所发生的费用加强管理, 制定签证规范, 采用一些必要的控制措施。明确监督和控制人员任务和职责, 不断完善项目治理组织保证体系, 达到有效控制的目的。我们要充分熟悉签证, 创造适宜的条件, 合理确定治理目标, 采用科学的方法, 切实从具体工作做起, 规范现场签证, 做到事前控制, 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宜卓.施工企业应加强工程签证管理[J].建筑, 2010 (02) .

[2]张健.从造价审计角度看现场工程签证[J].建筑经济, 2008 (06) .

门窗工程质量控制 篇8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房屋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门窗工程而言, 除具有良好的气密性、水密性和隔声性外, 质量必须保证其使用功能。因此, 本文将对门窗工程质量施工阶段中的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

1 门窗工程质量的事前控制

(1) 建筑施工人员在进行门窗安装工程的工作前, 应首先准备建筑时所需的建筑器材, 例如门窗的防火器材、门窗的材质以及配件要求, 都需要建筑施工人员的仔细认真的进行检验和选择。

(2) 门窗的框架的型号样式以及框架中的玻璃、密封形式都需要经过精心选择, 例如玻璃的厚度, 胶条的规格以及密封胶的品牌和特点。

(3) 依照客户要求, 设计施工图。

(4) 在协议书上明确好责任归属与赔偿事项, 并且对出现故障时需维修的范围进行划分。

(5) 根据合同和招标文件对门窗的气密性以及水密性, 都需要经过规范的试验, 且对规范的要求予以明确的判定。

(6) 对投标书中要求的材料以及施工要求, 都需要经过精密的核算, 而后进行精准、合理的报价, 之后对施工方案进行技术性和经济评审。

1.1 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

(1) 门装在安装时, 门窗的执手、撑挡、插销等材料都需准备齐全, 而框架的定位也需要认真仔细的考量。对门窗五金的选择也大有讲究, 其采用的异型材、密封条以及原材料都需符合国家的标准《门窗框用印聚氯乙烯型材》规定, 必须从源头进行把关。

(2) 门窗的紧固件、五金以及衬板, 都应经过耐腐蚀镀膜处理, 应优先采用热镀锌的低碳钢增强型材。且紧固件的镀膜厚度最小不小于12微米。

(3) 门框中的钢材质的标准应符合《碳素结构钢冷轧钢带》规定, 钢壁材质的厚度应不小于1.2毫米。

(4) 门窗的五金器件的型号、规格以及性能都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标准, 滑动门窗中的滑撑铰链在不得使用铝合金材料。

(5) 门窗框采用的冷轧钢板, 其表面应当采用镀锌处理。

(6) 门窗周围的抗震块, 应当选择硬度在90 (A) 以上硬橡胶, 并且其抗震块的材质不可使用再生橡胶。

1.2 产品质量控制

(1) 在建筑施工时, 必须选择取得门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 并有能够承担门窗安装单位的施工资质的能力, 并附上质量保证书, 从源头保证门窗的产品质量。

(2) 门窗的主型材选用铝型材, 内外可视面最小壁厚不小于2.5mm, 推拉窗不应小2.2mm, 推拉门不得小于2.5mm。

门窗的主型材选用铝合金材质, 门型截面主要受力部位最小壁厚不小于2.0mm, 推拉窗不应小于1.4mm, 推拉门不得小于2.0mm。

门窗主型材选用塑钢材质, 门型截面主要受力部位最小壁厚不小于1.5mm, 推拉窗不应小于2.0mm, 推拉门不得小于3.0mm。

(3) 门窗内增强型钢最小壁厚不得小于1.5毫米, 门用增强型钢不得小于2.0毫米。且在进行装饰施工时, 不得使用已经发黑或是未经过防锈处理的型钢进行组装。门窗中的五金配件材质应当符合国家标准以及行业标准认定规定, 一般采用优质不锈钢材质。

(4) 门窗上的密封封条一般采用三元乙丙橡胶或是硅橡胶具有弹性的材料。与门窗密封条进行紧密结合的固件, 一般采用不锈钢固件, 不得采用铝合金抽芯铆钉。

1.3 施工方案的技术控制

(1) 在门窗分项工程施工前, 应先对建设施工设计图进行仔细核对, 并对施工方案进行审查, 审批后方可施工。

(2) 门窗分项工程中的排水口以及气压平衡孔的位置与大小, 应当严格按照施工图进行施工, 并且不得随意进行更改。如遇特殊情况, 排水口和气压平衡孔需要更改, 必须与业主方进行良好的协商。

(3) 门窗中的增强型钢紧固件需在固定个数内, 不少于三个, 确保紧固件与型材端头的内角距离在100毫米之间, 以免出现滑扣现象。

2 门窗工程质量的事中控制

(1) 在门窗分项工程中, 监察管理人员应对门窗分项施工时, 进行巡视和监察的方式进行检查。

(2) 在门窗分项工程中, 门窗的堆放地点应当整洁平整, 避免杂物进入排水孔中, 下部应采用立放的方式, 角度在70度左右。

(3) 拉到工地的成品不能直接接触地面, 底部用枕木垫起高于地面100mm, 严禁与酸性和碱性材料放置在一起。

2.1 安装程序控制

(1) 门窗分项工程时, 应对现场大面积施工中的门窗进行板工制作, 并同时做好门窗样板, 经过各相关施工单位检验合格后, 方可进行作业;

(2) 门窗的安装工序: (1) 验收洞口; (2) 补贴保护膜; (3) 找门窗框中线; (4) 装固; (5) 装卸玻璃; (6) 调整定位; (7) 固定; (8) 填充材料; (9) 安装五金件; (10) 进行清理。

2.2 门窗规格及位置

(1) 门窗的规格应配合洞口尺寸, 符合GB/T 5824《建筑门窗洞口尺寸系列》的规定。

(2) 门窗安装的位置应配合规定的洞口尺寸, 在安装时, 应先对洞口进行测中线, 而后逐一做出标记。中竖框、中横框需要用塑料袋或进行捆缠, 或是用胶带进行粘贴进行保护。

2.3 窗框和门框的安装控制

(1) 在窗框安装时, 应当检查窗框与洞口之间的缝隙, 是否采用泡沫塑料进行填塞, 填塞的是否紧实。而对于等级较高的工程, 在进行窗框检查时, 应当检查窗框材料是否采用了相应的隔热、隔音材料, 若有质量问题, 应当立即进行返工处理。

(2) 门框安装时应按照图纸进行设计尺寸, 依照开口的方向确定门框的方向, 安装高度应按室内的五零水平线控制。

2.4 玻璃及门扇的安装控制

(1) 门窗固定后, 进行玻璃的安装时, 应当选择具有强制性认证标志的材料, 保证门窗玻璃的质量。在推拉门上的玻璃主要使用地弹簧门专用玻璃, 玻璃面积不得大于1.5m2, 否则将无法进行安装。推拉门一般适用于公共场合, 推拉门的玻璃和美观度, 都必须有质量保证。

(2) 要求门缝上左右宽度都为1.5毫米, 并且确定门窗开启的方向和安装位置。

3 门窗工程质量的事后控制

门窗分项工程安装完毕后, 监察管理人员应当对门窗成品进行检查与保护。

3.1 检查与验收

门窗安装完成后, 检查管理人员应当根据门窗施工相应的要求进行验收和整改。检验要求:⑴目测和用手进行测量门窗安装位置、安装牢固、五金器件不得出现滑扣现象;⑵用卷尺对门窗的外形进行测量, 高度在300-900mm, 尺寸允许偏差1.5mm;⑶目测或用手测试封条应安装均匀牢固, 接口严实。对不符合要求的门窗质量进行改进与调整, 直至合格为止。

3.2 成品保护的控制

(1) 塑钢门窗安装后, 应及时清除表面的水泥砂浆, 严禁在门窗框上悬挂重物, 并防止利器划伤门窗表面;

(2) 铝型材质的门窗安装后, 对防止涂料对门窗的污染, 如上部有外墙面施工时, 下部已安装好门窗的部位不得开窗, 且每天晚上必须关窗。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门窗分项工程中, 对门窗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后的各个阶段都要进行详细地检查与控制, 方可保证门窗建筑施工的质量, 满足广大民众的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

参考文献

[1]王慧.浅谈设计阶段监理的认识与思考[J].科技信息, 2011, (31) .

[2]辛宇, 车倩.浅谈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J].江西建材, 2006, (2) .

工程索赔与控制 篇9

1.1 工程索赔的性质

索赔的性质属于经济补偿行为, 而不是惩罚, 索赔属于正确履行合同的正当权利要求。索赔方所受到的损害, 与索赔方的行为并不一定存在法律上的因果关系。导致索赔事件的发生, 可以是一定行为造成, 也可能是不可抗力事件引起, 可以是对方当事人的行为导致的, 也可能是任何第三方行为所导致。索赔在一般情况下都可以通过协商方式友好解决, 若双方无法达成妥协时, 争议可通过仲裁解决。

1.2 工程索赔的意义

(1) 索赔是合同管理的重要环节。

索赔和合同管理有直接的联系, 合同是索赔的依据。整个索赔处理的过程就是执行合同的过程, 从项目开工后, 合同人员就必须将每日的实施合同的情况与原合同分析, 若出现索赔事件, 就应当研究是否提出索赔。索赔的依据在于日常合同管理的证据, 要想索赔就必须加强合同管理。

(2) 索赔有利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双方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工程建设索赔直接关系到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双方利益, 索赔和处理索赔的过程实质上是双方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做为建设单位为使工程顺利进行, 如期完成, 早日投产取得收益, 就必须加强自身管理, 做好资金、技术等各项有关工作, 保证工程中各项问题及时解决;做为施工单位要实现合同目标, 取得索赔, 争取自已应得利益, 就必须加强各项基础管理工作, 对工程的质量、进度、变更等进行更严格、更细致的管理, 进而推动建筑行业管理的加强与提高。

(3) 索赔是合同双方利益的体现。

从某种意义上讲, 索赔是一种风险费用的转移或再分配, 如果施工单位利用索赔的方法使自己尽可能的损失得到补偿, 就会降低工程报价中的风险费用, 从而使建设单位得到相对较低的报价, 当工程施工中发生这种费用时可以按实际支出给予补偿, 也使工程造价更趋于合理。作为施工单位, 要取得索赔, 保证自己应得的利益, 就必须做到自己不违约, 全力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 实现合同目标。同样, 作为建设单位, 要通过索赔的处理和解决, 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 实现合同目标。同样, 作为建设单位, 要通过索赔的处理和解决, 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使建设项目按期完工, 早日投产取得经济收益。

2施工索赔

2.1 可能发生施工索赔的主要内容

施工单位索赔管理是预测索赔机会, 在合同实施中寻找和发现索赔机会, 同时处理索赔事件, 解决索赔争执, 可能出现索赔机会的主要内容包括:

(1) 不利的自然条件与人为障碍引起的索赔。不利的自然条件是指施工中遇到的实际自然条件比招标文件中所描述的更为困难和恶劣, 这些不利的自然条件或人为障碍增加了施工的难度, 导致施工单位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的费用, 在这种情况下施工单位可提出索赔要求。

1) 地质条件变化引起的索赔。

在施工期间, 施工单位遇到不利的自然条件或人为障碍而这些条件与障碍又产有经验的承包方也不能预见到的, 施工单位可提出索赔。

2) 工程中人为障碍引起的索赔。

如在挖方工程中由于发现地下构筑物和文物等, 图纸上并未说明, 确属是有经验的施工单位难以合理预见的人为障碍, 如通过处理导致工程费用增加, 施工单位即可提出索赔。

(2) 工期延长和延误的索赔。通常包括两方面:一是建设单位要求延长工期;二是施工单位要求偿付由于非承包方原因导致工程延误而造成的损失。一般这两方面的索赔报告要求分别编写, 因为工期和费用的索赔并不一定同时成立。

(3) 因施工中断和工效降低提出的施工索赔。由于建设单位监理工程师原因引起施工中断的工效降低, 特别是是根据建设单位不合理的指令压缩合同规定的工作进度, 使工程比合同规定日期提前竣工, 从而导致工程费用的增加。

2.2 工期索赔

在工程施工中, 常常会发生一些未能预见的干扰事件使施工不能顺利进行, 使预定的施工不能顺利进行, 使用权预定的施工计划受到干扰, 造成工期延长, 这样, 对合同双方都会造成损失。施工单位提出工期索赔的目的通常有两个:一是免去或推卸自己对已产生的工期延长的合同责任, 使自己不支付或尽可能不支付工期延长的罚款;二是进行因工期延长而造成的费用损失的索赔。对已经产生的工期延长, 建设单位一般采用两种解决办法:一是不采取加速措施, 工程仍按原方案和计划实施, 但将合同期顺延;二是指施工单位采取加速措施, 以全部或部分弥补已经损失的工期。如果工期延缓责任不是由施工单位造成, 而建设单位已认可施工单位工期索赔, 则施工单位还可以提出因采取加速措施而增加的费用索赔。

2.3 费用索赔

费用索赔都是以补偿实际损失为原则, 实际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两个方面, 其中要注意的一点是索赔对建设单位不具有任何惩罚性质。因此, 所有干扰事件引起的损失以及这些损失的计算, 都应有详细的具体证明, 并在索赔报告中出具这些证据。没有证据, 索赔要求不能成立。

(1) 索赔费用的组成。

1) 人工费。

对于索赔费用中的人工费部分包括:人工费是指完成合同之外的额外工作所花费的人工费用;由于非施工单位责任导致的工效降低所增加的人工费用;法定的人工费增长以及非施工单位责任工程延误导致的人员窝工费和工资上涨费等。

2) 材料费。

对于索赔费用中的材料费部分包括:由于索赔事项的材料实际用量超过计划用量而增加的材料费;由于客观原因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由于非施工单位责任工程延误导致的材料价格上涨和材料超期储存费用。

3) 施工机械使用费。

对于索赔费用中的施工机械使用费部分包括:由于完成额外工作增加的机械使用费;非施工单位责任的工效降低增加的机械使用费;由于建设单位或监理工程师原因导致机械停工的窝工费。

4) 分包费用。

分包费用索赔指的是分包人的索赔费。分包人的索赔应如数列入总承包人的索赔款总额以内。

5) 工地管理费。

工地管理费指施工单位完成额外工程、索赔事项工作以及工期延长期间的工地管理费, 但如果对部分工人窝工损失索赔时, 因其他工程仍然进行, 可能不予计算工地管理费索赔。

6) 利息。

对于索赔费用中的利息部分包括;拖期付款利息;由于工程变更的工程延误增加投资的利息;索赔款的利息;错误扣款的利息。这些利息的具体利率, 有这样几种规定;按当时的银行贷款利率;按当时的银行透支利率;按合同双方协议的利率。

7) 总部管理费。

主要指工程延误期间所增加的管理费。

8) 利润。

一般来说由于工程范围的变更和施工条件变化引起的索赔, 施工单位可列入利润。索赔利润的款额计算通常是与原报价单中的利润百分率保持一致, 即在直接费用的基础上增加原报价单元中的利润率, 作为该项索赔的利润。

(2) 索赔费用的计算原则和计算方法。

在确定赔偿金额时, 应遵循下述两个原则;所有赔偿金额, 都应该是施工单位为履行合同所必须支出的费用;按此金额赔偿后, 应使施工单位恢复到未发生事件前的财务状况。即施工单位不致因索赔事件而遭受任何损失, 但也不得因索赔事件而获得额外收益。索赔金额的计算方法很多, 各个工程项目都可能因具体情况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法, 主要有以下三种。

1) 总费用法。

计算出索赔工程的总费用, 减去原合同报价, 即得索赔金额。这种计算方法简单但不尽合理, 因为实际完成工程的总费用中, 可能包括由于施工单位的原因 (如管理不善, 材料浪费, 效率太低等) 所增加的费用, 而这些费用是属于不该索赔的;另一方面, 原合同价也可能因工程变更或单价合同中的工程量变化等原因而不能代表真正的工程成本。凡此种种原因, 使得采用此法往往会引起争议, 遇到障碍, 故一般不常用。

2) 修正的总费用法。

原则上与总费用法相同, 计算对某些方面作出相应的修正, 以使用权结果更趋合下, 修正的内容主要有:一是计算索赔金额的时期仅限于受事件影响的时段, 而不是整个工期;二是只计算在该时期内受影响项目的费用, 而不是全部工作项目的费用;三是不直接采用原合同报价, 而是采用在该时期内如未受事件影响而完成该项目的合理费用。根据上述修正, 可比较合理地计算出索赔事件影响和实际增加的费用。

3) 实际费用法。

实际费用法即根据索赔事件所造成的损失或成本增加, 按费用项目逐项进行分析、计算索赔金额的方法。这种方法比较复杂, 但能客观地反映施工单位的实际损失, 比较合理, 易于被当事人接受, 在国际工程中广泛被采用。实际上费用法是按每个索赔事件所引起损失的费用项目分别分析计算索赔值的一种方法, 通常分三步;第一步分析每个或每类索赔事件所影响的费用项目。不得有遗漏。这些费用项目通常应与合同报价中的费用项目一致;第二步计算每个费用项目受索赔事件影响的数值, 通过与合同价中的费用价值进行比较即可得到该项费用的索赔值;第三步将各费用项目的索赔值汇总, 得到总费用索赔值。

3建设单位反索赔

反索赔是指建设单位 (业主) 向施工单位 (承包商) 提出的索赔。建设单位向施工单位索赔的主要途径:一是减少或防止可能产生的索赔;二是反索赔, 对抗 (平衡) 施工单位的索赔要求。建设单位向施工单位提出索赔的内容包括:

3.1 工期延误反索赔

指工期延误属于施工单位责任时, 建设单位对施工单位进行索赔, 即由施工单位支付延期竣工违约金。建设单位在确定违约金的费率时, 一般要考虑以下因素:建设单位盈利损失;由于工期延长而引起的贷款利息增加;工程拖期带来的附加监理费;由于本工程拖期竣工不能使用, 租用其他建筑时的租凭费。

3.2 施工缺陷索赔

指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不符合施工技术规程的要求, 或使用的设备和材料不符合合同规定, 或在保修期未满以前未完成应该负责补修的工程时, 建设单位有权向施工单位追究责任。如果施工单位未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修补工作, 建设单位有权雇佣他人来完成工作, 发生的费用由施工单位承担。

4建设工程索赔程序

4.1 建设工程索赔程序

索赔主要程序是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提出索赔意向, 调查干扰事件, 寻找索赔理由和证据, 计算索赔值, 起草索赔报告, 通过谈判、调解或仲裁, 最终解决索赔争议。

4.2 索赔的证据

证据, 作为索赔文件的一部分, 关系到索赔的成败, 证据不足或没有证据, 索赔是不成立的。索赔证据的基本要求包括:真实性、全面性、法律证明效力和及时性。

5结束语

以上是笔者在从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 由自己经验和知识积累, 提出的对工程索赔与控制的一些看法。 [ID:7110]

摘要:索赔是在工程承包合同履行中, 当事人一方由于另一方未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而遭受损失时, 向另一方提出赔偿要求的行为。在实际工作中, “索赔”是双向的, 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都可能提出索赔要求, 但建设单位索赔数量较小, 而且处理方便。可以通过冲帐、扣拨工程款、扣保证金等实现对施工单位的索赔;而施工单位对建设单位的索赔则比较困难一些。通常情况下, 索赔是指承包商 (施工单位) 在合同实施过程中, 对非自身原因造成的工程延期、费用增加而要求业主给予补偿损失的一种权利要求。而业主 (建设单位) 对于属于施工单位应承担责任造成的, 且实际发生了损失, 向施工单位要求赔偿, 称为反索赔。

噪声控制工程 篇10

关键词:工程限额设计,工程控制投资

随着社会的进步,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定额量、市场价、竞争费”的新机制下,目标成本管理成了企业成败的关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有效控制工程投资成本成为建筑企业生存的关键环节,而限额设计就在这环节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1 限额设计含义

所谓限额设计就是为了制止敞口花钱,加强投资控制,提高建设效益,以利于经济承包责任制的顺利实施,从设计开始,严格控制工程造价,扭转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等“三超”现象的一种有效办法。建设项目投资亦称建设工程造价,是指进行某项工程建设花费的全部费用,即该建设项目(工程项目)有计划地进行固定资产再生产和形成最低量流动基金的一次性费用总和。建设项目投资控制,就是在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发包阶段、施工阶段、竣工决算阶段,把建设项目投资的发生额控制在批准的投资限额以内,并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以保证项目投资管理目标的实现,以求在建设项目中能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

2 工程限额设计与工程建设投资的辩证关系

限额设计是工程设计质量、水平、效益的综合体现,而控制投资又是工程效益形成的重要环节。国内外统计资料表明,在初步设计阶段,影响项目投资的可能性为75%~95%;在技术设计阶段,影响项目投资的可能性为35%~75%;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影响项目投资的可能性为5%~35%。很显然,项目投资控制的关键在于施工以前的投资决策和设计阶段,设计阶段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它决定整个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模、建筑方案、结构方案。设计方案优化与否,直接影响着工程建设的综合效益;而在对项目做出投资决策后,控制项目投资关键就在于设计。根据有关资料分析表明,在项目决策及方案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为30%~70%,而在施工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只有5%~25%,由此可见设计方案的选取是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

3 优化设计方案对建设投资的影响

(1)设计方案直接影响投资。工程建设过程包括项目决策、项目设计和项目实施三大阶段。进行投资控制的关键在于决策和设计阶段,而在对项目做出投资决策后,其关键就在于设计。据资料分析,1%的设计费用对投资的影响高达75%以上。而据统计,在满足同样功能的条件下,技术经济合理的设计,可降低工程造价5%~10%,甚至可达10%~20%。

(2)设计质量间接影响投资。据统计,在工程质量事故的众多原因中,设计责任占40.1%,居第一位。

(3)设计方案影响经常性费用。优化设计不仅影响项目建设的一次性投资,而且还影响使用阶段的经常性费用,一次性投资与经常性费用有一定的反比关系,但通过优化设计可努力寻求这两者的最佳结合,使项目建设的全寿命费用最低。

4 设计方案优化办法

(1)让建筑方案更合理。运用价值工程分析方法,一方面要做出满足建筑方面技术的设计方案,另一方面要对设计方案的建筑功能进行分析,尽可能剔除不必要的辅助功能。要认识到并非所有设计都能选择功能最理想的方案,而注重设计方案的经济效果、寻求优化设计是工程项目始终追求的目标。

(2)选择匹配的建筑结构。根据建筑形体的构思选择匹配的结构类型。在同一个工程项目中,设计必须把技术与经济密切结合起来,充分考虑建造成本与寿命周期内维修费用的合理分配,剔除不必要的辅助功能,从中选择一个成本最低的方案。

(3)科学设计建筑物荷载。结构系统构件尺寸与建筑物荷载设计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工程造价。

(4)优化设备方案。现代建筑更多依赖于设备。根据工程造价资料分析,设备安装工程造价约占工程总投资的20%~50%,由此可见设备方案设计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5)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优化设计工作的监控。

(6)加快设计监理工作的推广。

(7)建立必要的设计竞争机制,符合条件的项目必须进行招标。

(8)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优化设计的推广应有一定的法律法规(如《合同法》《建筑法》《招投标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作为保证。

(9)注意优化设计工作的综合性。在设计中既要反对片面强调节约,忽视技术上的合理要求,使项目达不到功能的做法,又要反对重视技术,轻经济,设计保守的做法。设计人员要用价值工程的原理来进行设计方案分析,要以提高价值为目标,以功能分析为核心,以系统观念为指针,以总体效益为出发点,从而真正优化设计。

5 优化后设计的管理

(1)实行全员的限额设计管理。限额设计成果的好坏,是各项工作和各个生产环节活动的综合反映,与生产部门、工作部门以及其他各部门的生产、工作息息相关。因此,限额设计需要依靠所有与限额设计直接有关的人员共同努力,特别是要增强设计人员的经济效益观念。

(2)实行全过程的限额设计管理。限额设计贯穿于工程设计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包括从可行性研究、初测、初步设计、定测、技术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直到施工图(或施工设计)的各个勘测设计阶段,而在每一个阶段中又贯穿于各专业的每道工序。在每个专业每道工序中都要把限额设计作为重点工作内容,明确限额目标,实行工序管理。

(3)实行防、检结合,以防为主的限额设计管理。采取积极预防和严格把关相结合,抓好事前指导、中间检查和成品审定3个环节。

(4)加强限额设计的信息反馈。发挥设计单位内部、外部2个反馈的作用,及时将设计单位内部下道工序对上道工序的信息、部门之间的信息以及外部施工、运营单位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分析、研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使限额设计管理工作不断提高。

6 投资与设计的展望

(1)项目投资降低,工程功能提高。

(2)项目投资降低,工程功能不变。

(3)项目投资不变,工程功能提高。

(4)工程主体功能不变,剔除不必要的辅助功能,使项目造价大幅度降低。

(5)项目投资略有上升,工程功能大幅提高。

7 结论

要控制好工程投资,必须搞好工程的限额设计,优化各阶段的设计方案。通过优化设计方案可以控制投资成本,优化项目管理,降低工程造价,控制工程质量,还可以提高工程的投资效益。所以,在工程投资建设中,我们必须做好设计这一关键工作,无论是在初级设计阶段还是施工图设计阶段都应该对各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并从中选出一个最优方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从大体上控制投资总成本,降低工程造价,才能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才能为国家、为社会的资源利用及投资工程方案创新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洪俊.论价值工程与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关系[J].中国建设信息,2002(10).

[2]李泉.论优化设计与工程建设投资控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1(2).

[3]刘文畅.工程建设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J].建筑,2002(5).

市政工程施工阶段工程计量的控制 篇11

【关键词】市政工程;工程计量;控制方法

引言

市政工程主要包括公路、桥梁、隧道、铁路、广场等设施的建设工程。在市政工程处于施工阶段时,需要通过工程计量的方式,对市政工程的花费做一个详细的总体的预算,对工程的成本费用、施工周期等所有相关的投入做一个完整的概述。但是在施工過程中,难免会出现材料浪费、设备损坏等增加施工投入的因素,因此就要对施工阶段中市政工程的工程计量进行必要的控制。

1.工程计量控制的重要性

在市政工程处在施工阶段时,工程计量是十分重要的。各建筑单位对市政工程进行竞标时,就需要对工程进行总体的工程计量,以方便找出市政工程施工的最优方案。由于市政工程的投资都是由政府拨款,如果不对工程计量进行控制,则很有可能出现资金挪用,资金不透明等现象,导致浪费了政府对于市政工程的投资[1]。为了使投入资金做到完全的使用到工程建筑中,节省人力、物力,就要对施工阶段的工程计量进行控制。这也会相应的减少施工单位的投入,增加其收益。加强工程计量的控制,影响着市政工程的整体质量。

2.工程计量的方法

工程计量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要根据市政工程的基本要求,包括建筑原料、人力投入、时间投入等各方面要求进行评估计量的。工程计量师要根据多项原则和方法进行工程计量。

2.1工程计量的项目应符合合同规定

在对市政工程进行工程计量时,应符合建筑单位与市政府达成的合同要求。包括对工程成本的要求、工程质量的要求、验收手续的要求[2]。合同清单中的工程项目、工程量是在招标时,招标文件上列出的项目。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工程产生变更而使得投资成本增大,工程量增大等,需要经过现场确认工程项目和数量。

2.2工程计量要如实计算

在进行工程计量时,根据工程所需的材料和材料的实际数量,以及投入的人力资源等进行如实的计量。相关的工程计量文件要详细直观,施工记录及实际的资料都要详细。

2.3先分析后计量

在进行工程计量之前,通过现有资料和文件对工程量进行一个调查分析,或直接去施工现场进行调查,经过分析判断后,再对工程进行一个总体的完善的计量。在工程计量之前,要对市政工程中所需要的材料、设备进行全面的了解和调查。

3.施工阶段工程计量的主要控制措施

3.1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

在施工单位制定好完善的图纸和施工方案后,要严格按照竞标时的方案及之后完善的方案进行施工,计算工程量清单,并且组织切实可行的施工过程设计。组织监督施工过程,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效率低下导致延误工期的事情发生。

3.2加强对设备的管理

施工过程中,总是会出现材料、设备导致的成本增加。最普遍的现象为部分设备利用率不高,维护不好而报废;材料大量浪费,工程投入成本增加;机器看管不好而丢失;材料在采购时,由于没有对市场进行全面的了解而采入了质量低下,价格高昂的材料。这些现象都会使工程计量产生变更,导致市政工程的成本投入大大增加[3]。因此,建筑单位要在市政工程进行施工阶段时,对建筑材料的来源、成本、使用率做好严格的把控。对建筑设备进行看管记录,并且定时维护设备,防治设备损坏,对材料和设备进行成本的控制。

3.3对施工进程做好详细的记录

在施工过程中,要对施工的进程做好记录,记录每天的工程量,并且通过施工记录,对工程的耗时和人力投入进行估算和把握。要求施工过程规范化,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环境等方面进行严格的把控。同时也通过施工的记录,在施工阶段对市政工程进行不断地控制和变更。

3.4加强合同管理

在施工合同签订后,加强对合同的管理。合同是工程实施时的重要法律依据。工程计量师要严格按照合同上规定的条款,对整个市政工程的施工过程和施工进度进行严格的检测和控制,施工的工程量和施工的进度要严格遵循合同上的约定,若工程产生变更,则要在查实后,根据合同进行签证认定。

4.结语

市政工程施工阶段的工程计量的控制是建筑单位施工时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这对于工程的成本控制和建筑单位的利益是十分重要的。通过控制施工阶段工程计量的方法,提高施工的效率,降低工程的成本。通过工程施工阶段对于工程计量进行控制的方法,使人力、物力、财力都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和发挥,同时也能够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市政工程在施工阶段的工程计量的控制关系到政府工程的整体质量,关系到整个民生问题,是不容小觑的。

参考文献

[1]刘金栋.市政给排水工程中施工成本管理与控制分析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265-269

[2]陈欣.市政工程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1):69-71

浅谈建筑工程桩基工程质量控制 篇12

桩基工程的施工现场条件复杂, 工序繁多, 工艺要求高, 桩基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勘察、设计、施工等诸多方面。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是否详细准确、设计取值是否合理以及施工中的材料、工艺、设备等等都是影响桩基础工程质量的因素, 稍有不慎, 便会造成质量问题或事故。若处理不及或不当, 就会给工程留下隐患。所以, 对质量问题 (或事故) 的分析与处理是否正确得当, 通常都会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工程造价以及工期。为了防止类似的问题发生, 能否在桩基工程施工中对质量问题及隐患进行正确的分析与妥善的处理, 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在笔者开始对建筑工程桩基工程质量控制进行相关的探讨。

1 常见的质量问题

1.1 测量放线错误, 使整个建筑物错位或桩位偏差过大。

1.2 单桩承载力低于设计值。

1.3 桩倾斜过大。

1.4 预制桩接头断离。

1.5 断桩。灌注混凝土施工质量失控, 发生断桩事故。

1.6 桩基验收时出现的桩位偏差过大。

1.7 离析、桩身夹泥、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钢筋错位变形严重等。

1.8 灌注桩顶标高不足。

常见的有两种:一是施工控制不严, 在未达到设计标高时混凝土停浇;另一种虽然标高达到设计值, 因桩顶混凝土浮浆层较厚, 凿出后出现桩顶标高不足。

2 质量问题的原因剖析

下面主要就单桩承载力低于设计值、桩倾斜过大、断桩、桩接头断离、桩位偏差过大等问题进行详细地剖析。

2.1 桩承载力低于设计要求的常见原因。

2.1.1桩沉入深度不足。2.1.2桩端未进入设计规定的持力层, 但桩深已达设计值。2.1.3最终贯入度过大。2.1.4其他, 诸如桩倾斜过大、断裂等原因导致单桩承载力下降。2.1.5勘察报告所提供的地层剖面、地基承载力等有关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符。

2.2 倾斜过大的常见原因

2.2.1预制桩质量差, 其中桩顶面倾斜和桩尖位置不正或变形, 最易造成桩倾斜。2.2.2桩机安装不正, 桩架与地面不垂直。2.2.3桩锤、桩帽、桩身的中心线不重合, 产生锤击偏心。2.2.4端遇石块或坚硬的障碍物。2.2.5桩距过小, 打桩顺序不当而产生强烈的挤土效应。2.2.6基坑土方开挖不当。

2.3 出现断桩的常见原因。

除了桩倾斜过大可能产生桩断裂外, 其他原因还有三种:2.3.1桩堆放、起吊、运输的支点或吊点位置不当。2.3.2沉桩过程中, 桩身弯曲过大而断裂。如桩制作质量造成的弯曲, 或桩细长又遇到较硬土层时, 锤击产生的弯曲等。2.3.3锤击次数过多。如有的设计要求的桩锤击过重, 设计贯入度过小, 以致于施工时, 锤击过度而导致桩断裂。

2.4 桩接头断离的常见原因。

当设计桩较长时, 因施工工艺的需要, 桩需要分段预制, 分段沉人, 各段之间常用钢制焊接连接件做桩接头。这种桩接头的断离现象较为常见。其原因除了2.2中 (1) 至 (5) , 还有上下节桩中心线不重合桩接头施工质量差, 如焊缝尺寸不足等原因。

2.5 桩位偏差过大的常见原因。测量放线差错沉桩工艺不良, 如桩身倾斜造成竣工桩位出现较大的偏差等。

3 常见质量问题的处理措施

打 (压) 桩的过程中, 如果发现质量问题, 施工单位切忌自行处理, 必须报监理、业主, 然后会同设计、勘察等相关部门分析、研究, 做出正确处理方案, 由设计部门出具修改设计通知。对事故处理方案要求安全可靠, 经济合理, 施工期短, 并对未施工部分应提出预防和改进措施。还应考虑事故处理对已完工程质量和后续工程方式的影响, 比如在事故处理中采取补桩时, 会不会损坏混凝土强度还较低的邻近桩等。事故应及时处理, 防止留下隐患, 避免事故的再次发生。桩基事故处理方法较多, 但要对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选择安全可靠, 经济合理和施工方便的方案。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用最佳的处理方案。一般处理方法有补沉法、补桩法、送补结合法、纠偏法、扩大承台法、复合地基法等。下面分别作简要介绍:

3.1 补沉法。预制桩入土深度不足时, 或打入桩因土体隆起将桩上抬时, 均可采用此法。

3.2 补桩法补桩法。

就是在会同设计、监理以及业主的意见, 根据设计单位出具的补桩方案进行补打, 但此种方法投资大、工期长, 很难被各方共同认可。

3.3 补送结合法。

当打入桩采用分节连接, 逐根沉人时, 差的接桩可能发生连接节点脱开的情况, 此时可采用送补结合法。首先是对有疑点的桩复打, 使其下沉, 把松开的接头再顶紧, 使之具有一定的竖向承载力。其次, 适当补些全长完整的桩, 一方面补足整个基础竖向承载力的不足, 另一方面补打的整桩可承受地震荷载。

3.4 纠偏法。桩身倾斜, 但未断裂, 且桩长较短, 或因基坑开挖造成桩身倾斜, 而未断裂, 可采用局部开挖后用千斤顶纠偏复位法处理。

3.5 扩大承台法。

3.5.1桩位偏差大。原设计的承台平面尺寸满足不了规范规定的构造要求, 可用扩大承台法处理。3.5.2考虑桩土共同作用。当单桩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 需要扩大承台并考虑桩与天然地基共同分担上部结构荷载。3.5.3桩基质量不均匀, 防止独立承台出现不均匀沉降, 或为提高抗震能力, 可采用把独立的桩基承台连成整块, 提高基础整体性, 或设抗震地梁。

3.6 复合地基法此法是利用桩土共同作用的原理, 对地基作适当处理, 提高地基承载力, 更有效的分担桩基的荷载。

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3.6.1承台下做换土地基。在桩基承台施工前, 挖除一定深度的土, 换成砂石填层分层夯填然后再在人工地基和桩基上施工承台。3.6.2桩间增设水泥土桩。当桩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时, 可采用在桩间土中干喷水泥形成水泥土桩的方法, 形成复合地基基础。

3.7 修改桩型或沉桩参数法。

3.7.1改变桩型。如预制方桩改为预应力管桩等。3.7.2改变桩入土深度。例如预制桩在贯入过程中遇到较厚的密实粉砂或粉土层, 出现桩下沉困难, 甚至发生断桩事故, 此时可采用缩短桩长, 增加桩数量, 取密实的粉砂层 (膨胀土层) 作为持力层。3.7.3改变桩位。如沉桩中遇到坚硬的、不大的地下障碍物, 使桩产生倾斜, 甚至断裂时, 可采用改变桩位重新沉桩。3.7.4变沉桩设备。当桩沉入深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时, 可采用大吨位桩架, 采用重锤低击法沉桩。

3.8 其他方法。

3.8.1底板架空。底层地面改为架空楼板, 以减填土自重, 降低承台的荷载。3.8.2上部结构卸荷。有些重大桩基事故处理困难, 耗资巨大, 耗时过多, 只有采取削减上部建筑层数的方法减小桩基荷载。也有采用轻质高强的隔墙或其他材料代替原设计的厚重结构而减轻上部建筑的自重。3.8.3结构验算。出现桩身混凝土强度不足、单桩承载力偏低等事故, 可通过结构验算等方法寻找处理方案。如验算结果仍符合规范的要求时, 可与设计单位协商, 不作专门处理。但此方法属挖设计潜力, 必须征得设计部门的同意, 万不得巳时用之, 且应慎之又慎。3.8.4综合处理法。选用前述各种方法的几种综合应用, 往往可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3.8.5采用外围补桩, 增加周边嵌固, 防止或减少桩位侧移等。

结束语

上一篇:采掘工程下一篇:抗战时期的湖南文化